转Bt抗虫棉对非靶标昆虫的安全性评价

转Bt抗虫棉对非靶标昆虫的安全性评价
转Bt抗虫棉对非靶标昆虫的安全性评价

转Bt抗虫棉对非靶标昆虫的安全性评价

转基因抗虫棉的大面积种植对防治靶标害虫、减少农药使用做出了重大贡献。然而,转基因抗虫棉的环境安全性也引起了大众的关注。

因此,任何一种新培育的转基因抗虫棉上市之前必须经过严格的环境安全性评价,其中转基因抗虫棉对非靶标昆虫的影响是转基因棉环境安全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本论文中,我们研究了双价抗虫棉ZMSJ(表达Cry1Ac/Cry2Ab蛋白)和抗虫抗除草剂棉ZMKCKC(表达Cry1Ac/EPSPS蛋白)对非靶标昆虫中黑盲蝽Adelphocoris suturalis,家蚕Bombyx mori,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和棉

露尾甲Haptoncus luteolus的生态安全性,结果如下:1 Bt蛋白在转Bt基因抗

虫棉—非靶标昆虫二级营养级之间的传递在本研究中,通过ELISA方法检测了两种转Bt基因抗虫棉花粉和叶片中Bt蛋白的表达量,以及取食转Bt基因抗虫棉后中黑盲蝽、意大利蜜蜂和棉露尾甲体内Bt蛋白的残留量。

结果显示,Cry1Ac蛋白在转基因抗虫棉ZMSJ和ZMKCKC花粉中的表达量在整个花期呈现明显的波动,其中在花期中期(7月20日)表达量最高;Cry2Ab在ZMSJ 棉整个花期中稳定表达。转基因棉ZMSJ花粉和嫩叶中Cry1Ac的表达量均高于Cry2Ab。

取食两种转Bt基因抗虫棉后,微量的Cry1Ac和Cry2Ab蛋白可以传递到中黑盲蝽、意大利蜜蜂和棉露尾甲体内。因此,两种转基因棉中Cry1Ac的表达量高于Cry2Ab,并且两种Bt蛋白可以通过取食从转基因棉传递到上述三种非靶标昆虫

体内。

2转Bt基因抗虫棉对非靶标昆虫的存活及生长发育影响通过室内活体取食

生测的方法,研究了两种转Bt基因抗虫棉ZMSJ和ZMKCKC对意大利蜜蜂的存活率、

取食行为以及家蚕的存活和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显示,和对照棉Emian 24相比,取食转Bt基因抗虫棉ZMSJ和ZMKCKC花粉以后,意大利蜜蜂的存活率和总取食量没有受到显著影响;将10 mg/ml和100 mg/ml浓度的两种转基因棉花粉分别涂在桑叶上饲喂家蚕后,和对照棉相比,家蚕幼虫1至5龄的存活率、发育历期以及1至4龄末的眠重也无显著性差异。

因此,转Bt基因抗虫棉ZMSJ和ZMKCKC对意大利蜜蜂和家蚕的存活以及生长发育相关的重要生命表参数没有显著影响。3转Bt基因抗虫棉对非靶标昆虫的血细胞数量及酚氧化酶活力影响本研究通过血细胞计数法和酶活力测定法研究了两种转Bt基因抗虫棉对意大利蜜蜂和家蚕的血细胞数量、酚氧化酶活力的影响。

结果显示,取食了转Bt基因抗虫棉ZMSJ和ZMKCKC花粉以后,和对照棉Emian 24相比,意大利蜜蜂血细胞总数量和酚氧化酶活力无显著性差异;取食了10

mg/ml和100 mg/ml浓度的两种转基因棉花粉处理过的桑叶后,和对照相比,家蚕5龄幼虫的血细胞总数和种类、浆血细胞和颗粒细胞所占比例以及酚氧化酶活力均未受到显著影响。可见,两种转Bt基因抗虫棉对意大利蜜蜂和家蚕的血细胞和酚氧化酶活力没有显著影响。

4转Bt基因抗虫棉对非靶标昆虫解毒、抗氧化、免疫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影响在本研究中,通过荧光定量PCR技术探究了ZMSJ和ZMKCK两种转Bt基因抗虫棉对意大利蜜蜂解毒、抗氧化及免疫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影响。结果显示,连续取食ZMSJ和ZMKCKC花粉7天后,和对照棉Emian 24相比,意大利蜜蜂解毒基因细胞色素P450氧化酶(Cytochrome P450 302A1,CYP302A1;Cytochrome

P4504G11,CYP4G11;Cytochrome P450 6AS14,CYP6AS14)、羧酸酯酶

(carboxylesterase,CEST)、酯酶(juvenile hormone esterase,Jhe;esterase FE4-like,Cest04)、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 delta

1,GSTd1;Glutathione S-transferase S3,GSTS3)的表达量无显著差异,抗氧化基因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1,SOD1)、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 Zn superoxide dismutase 1,Cu Zn SOD1)和免疫相关基因肽聚糖识别蛋白(peptidoglycan recognition protein S2,Pgrp S2)、抗菌肽(Abaecin)、防御素(Defensin1;Defensin2)的表达量也无显著差异。

表明两种转Bt基因抗虫棉对意大利蜜蜂的解毒、抗氧化、免疫相关基因表达量没有显著影响。5 Bt蛋白与非靶标昆虫中肠蛋白结合潜力评估本研究通过

生物素标记竞争结合方法和Ligand blot配体杂交法,探究了中黑盲蝽、意大利蜜蜂和棉露尾甲中肠刷状缘膜囊泡(brush border membrane vesicle,BBMV)蛋白是否可以与Cry1Ac和Cry2Ab蛋白结合。

竞争结合结果显示,中黑盲蝽、意大利蜜蜂和棉露尾甲有活性的BBMV蛋白不能与Cry1Ac或者Cry2Ab蛋白特异性结合,三种昆虫中肠内不存在特异的Cry1Ac 或者Cry2Ab结合蛋白;Ligand blot结果表明,中黑盲蝽、意大利蜜蜂和棉露尾

甲中肠变性后的BBMV总蛋白同样不存在Cry1Ac或Cry2Ab结合蛋白,验证了生物素标记法的结果。综上所述,三种非靶标昆虫中黑盲蝽、意大利蜜蜂和棉露尾甲中肠内不存在Cry1Ac或者Cry2Ab结合蛋白。

转Bt抗虫棉对非靶标昆虫的安全性评价

转Bt抗虫棉对非靶标昆虫的安全性评价 转基因抗虫棉的大面积种植对防治靶标害虫、减少农药使用做出了重大贡献。然而,转基因抗虫棉的环境安全性也引起了大众的关注。 因此,任何一种新培育的转基因抗虫棉上市之前必须经过严格的环境安全性评价,其中转基因抗虫棉对非靶标昆虫的影响是转基因棉环境安全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本论文中,我们研究了双价抗虫棉ZMSJ(表达Cry1Ac/Cry2Ab蛋白)和抗虫抗除草剂棉ZMKCKC(表达Cry1Ac/EPSPS蛋白)对非靶标昆虫中黑盲蝽Adelphocoris suturalis,家蚕Bombyx mori,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和棉 露尾甲Haptoncus luteolus的生态安全性,结果如下:1 Bt蛋白在转Bt基因抗 虫棉—非靶标昆虫二级营养级之间的传递在本研究中,通过ELISA方法检测了两种转Bt基因抗虫棉花粉和叶片中Bt蛋白的表达量,以及取食转Bt基因抗虫棉后中黑盲蝽、意大利蜜蜂和棉露尾甲体内Bt蛋白的残留量。 结果显示,Cry1Ac蛋白在转基因抗虫棉ZMSJ和ZMKCKC花粉中的表达量在整个花期呈现明显的波动,其中在花期中期(7月20日)表达量最高;Cry2Ab在ZMSJ 棉整个花期中稳定表达。转基因棉ZMSJ花粉和嫩叶中Cry1Ac的表达量均高于Cry2Ab。 取食两种转Bt基因抗虫棉后,微量的Cry1Ac和Cry2Ab蛋白可以传递到中黑盲蝽、意大利蜜蜂和棉露尾甲体内。因此,两种转基因棉中Cry1Ac的表达量高于Cry2Ab,并且两种Bt蛋白可以通过取食从转基因棉传递到上述三种非靶标昆虫 体内。 2转Bt基因抗虫棉对非靶标昆虫的存活及生长发育影响通过室内活体取食 生测的方法,研究了两种转Bt基因抗虫棉ZMSJ和ZMKCKC对意大利蜜蜂的存活率、

昆虫基础知识

知识竞赛试题 一、名词解释(10分) 1、胚胎发育和胚后发育 胚胎发育:是指从单细胞的合子卵裂开始至发育成为内外器官俱全的胚胎的过程。 胚后发育:在动物个体发育过程中,从卵孵化后,或从母体生出后,经过幼虫或幼体至成虫、或成体达到性成熟时的发育过程,称为胚后发育。 2、趋光性和趋化性 趋光性:向着光源的运动。 趋化性:生物对化学物质所起的反应。朝向或背离化合物浓度高的方向移动分别称为正趋化性或负趋化性。 3、两性生殖和孤雌生殖 两性生殖有性生殖中两性配子的结合,也就是通过受精过程进行有性生殖的现象。 孤雌生殖有些水生动物在环境条件适宜时其雌体由未受精卵直接发育而成的繁殖方式。4、双名法和三名法 双名法:由林奈确定的生物命名法则,物种的拉丁文学名由属名和种名两部分组成。 三名法:亚种的拉丁文学名由属名、种名和亚种名三部分组成的动物命名法则。 5、优先律和同名律 优先律:生物命名法的一项重要规定,在属级和种级的可用名中,惟有最早命名的名称是有效名。 同名律:是国际上生物命名的一条原则,是指一个可用名称的次同名必须废弃,并用新名代替。在动物系统分类的研究中,同一级别的不同分类单元常被命名以相同的名称,形成异物同名。 6、一化性昆虫和多化性昆虫 一化性昆虫:将一年完成一代的昆虫。 多化性昆虫:一年完成两代以上的昆虫。 7、局部世代和世代 局部世代:同种昆虫在同一地区具有不同化性的现象叫局部世代。 世代:具有共同祖先并在系谱上处于同一等级水平的一群生物个体。 8、休眠和滞育 休眠:由不利环境引起的生命活动暂时停滞的现象。当环境条件变好时能立即恢复生长发育。滞育:昆虫在温度和光周期变化等外界因子诱导下,通过体内生理编码过程控制的发育停滞状态。 9、正模和副模 正模:新种发表时,由作者指定作为载名模式的一个标本。 副模:除正模以外的模式标本。 10、复变态和原变态 复变态:在昆虫的完全变态中,前期和后期的幼虫的基本体制(原足型、多足型等)都发生变化,称为复变态。 原变态:是有翅亚纲中最原始地变态类型,仅见于蜉蝣目昆虫。其变态特点是从幼虫期(稚虫)转变为真正地成虫期要经过-个亚成虫期。亚成虫在外形上与成虫相似,性已发育成熟,翅已展开,并也能飞翔但体色较浅,足较短,多呈静止状态。亚成虫历期较短,一般经1至数小时,即再行-次脱皮变为成虫。亚成虫期是性已成熟的时期,其卵子和精子可以在生理盐水中结合受精,并能发育成新个体。所以,亚成虫脱皮属成虫脱皮现象,是从低等表变态类演化到有翅昆虫时保留下来的原始特性。同时,蜉蝣

昆虫的生物学

第三章昆虫的生物学 第一节昆虫的生殖 一、昆虫的性别 在正常情况下,昆虫个体的性别有3种情况:雌性、雄性及雌雄同体。 一、雌性(female) 雌性在文献中常用符号"♀"表示。大多数种类中,雌性成虫略比同种的雄性个体大,颜色较暗淡,活动能力较差,寿命较长。二、雄性(male) 雄性文献中常用"♂"表示。多数昆虫的雄性个体比同种雌性体小,色泽鲜艳,活动能力强,寿命短。 雌雄两性的差异主要表现在生殖器官的形态上。 同种的雌、雄个体除生殖器官的结构差异和第2性征的不同外,在大小、颜色、结构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的现象叫雌雄二型现(sexual dimorphism)。 蜚蠊:雌性无翅;雄性有翅。 介壳虫:雌性无翅;雄性仅一对前翅。 锹甲:雌性上颚正常;雄性上颚发达前伸。 舞毒蛾:雌性,色浅黄,个体大;雄性色深黄,个体小。 中华蚱蜢:雌性大,雄性体小。 同种昆虫同一性别的个体在大小、颜色、结构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的现象称为多型现象(polymorphism)。如白蚁、蜜蜂。 三、雌雄同体 雌雄同体(hermaphrodite)是指在正常情况下卵巢与精巢并存于同一个体中的现象,昆虫纲仅见于襀翅目、同翅目、双翅目中。雌雄同体又分两种情况: (1)非功能性雌雄同体; (2)功能性雌雄同体 雌雄同体不同于雌雄间体及雌雄嵌体。 二、昆虫的生殖方法 昆虫生殖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按生殖的个体可分为单体生殖和双体生殖,前者包括雌雄同体的自体受精和孤雌生殖,后者包括两性生殖及雌雄同体的异体受精。若从受精机制看,

生殖方法可分两性生殖(sexual reproduction)和孤雌生殖(parthenogenesis)两类。如依产生后代的个数可分单胚生殖(monembryony)和多胚生殖(polyembryony)。按能进行生殖的虫态则分为成体生殖与幼体生殖(paedogenesis)两类。若按产生后代的虫态则可分卵生(oviparity)和胎生(viviparity)。不过在大多数情况下昆虫为双体、两性、单胚、成体、卵生的生殖方式,这一主要的生殖方法通常称之为两性生殖,其他的方式均为特殊的生殖方法。 一、昆虫的两性生殖 两性生殖是昆虫最常见的生殖方式,其特点是要经过雌雄的交配,雄性个体把精子送人雌体,在精子与卵子结合(即受精)后才能形成新个体。 二、昆虫的几种特殊生殖方式 (一)孤雌生殖昆虫的卵不受精也能发育成新个体的现象叫孤雌 生殖。 像昆虫的生殖方式分类一样,从不同的角度出发,也可把孤雌生殖分为不同的类型。如据其产生的后代又分为产雌孤雌生殖、产雄孤雌生殖及产雌雄孤雌生殖;依细胞学基础可以分为无性孤雌生殖、自发孤雌生殖及有性孤雌生殖;按引起的原因则有自然孤雌生殖、和人工孤雌生殖;如果按出现的频率则又可分成兼性孤雌生殖和专性孤雌生殖。 1.兼性孤雌生殖(sporadic parthenogenesis) 兼性孤雌生殖又叫偶发性孤雌生殖,即大多数情况下行两性生殖,但偶尔会出现不受精的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现象。 2.专性孤雌生殖即没有雄虫或只有少数无生殖能力的雄虫,所有的卵都不受精而发育成新个体。 经常性孤雌生殖 (constant parthenogenesis):经常性孤雌生殖也称永久性孤雌生殖。这种生殖方式在某些昆虫中经常出现,而被视为正常的生殖现象。 周期性孤雌生殖 (cyclical parthenogenesis):周期性孤雌生殖也称循环性孤雌生殖。昆虫通常在进行1次或多次孤雌生殖后,再进行1次两性生殖。这种以两性生殖与孤雌生殖交替的方式繁殖后代的现象,又称为异态交替(heterogeny)或世代交替(alternation of generations)。如棉蚜从春季到秋末,行孤雌生殖10一20余代,到秋末冬初则出现雌、雄两性个体,并交配产卵越冬。 幼体生殖(paedogenesis):见后面。 地理性的孤雌生殖(geographical parthenogenesis):在一种昆虫的两个变型中,一个行两性生殖,一个行孤雌生殖。

常见动物昆虫的识别与鉴定

[常见动物昆虫的识别与鉴定] 动物界已知种约有150万种,隶属30多个动物门,常见动物昆虫的识别与鉴定。如何识别与鉴定它们,不同的门类需要不同的专业知识和专门的技术,因此不可能在这里分门别类地一一介绍。现仅介绍常见动物识别与鉴定的一些基本方法和技术。 掌握这些基本方法以后,当工作需要遇到不同类群时,也能尽快地熟悉它们并进行识别与鉴定工作了。为识别和鉴定某一类群时,首先必须熟悉有关该类群的基本知识,了解该类群分类中常用的一些特征及其变化情况,理解一些常用术语的含义,并掌握检索表的使用方法。下面以昆虫纲为例,介绍如何检索到各个目。 一、昆虫纲的基本知识 昆虫纲是节肢动物门中的一个主要纲,其主要特征是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头部具一对触角;胸部具三对附肢(足),大多数种类还具两对翅。 二、昆虫纲分类常用的主要特征 昆虫纲是动物界第一大纲,含已知种约一百万。一般根据翅的有无、多少、质地和类型;变态的类型;口器、触角及胸足等的形式,将昆虫分为二个亚纲三十多个目。 (一)昆虫的变态 从卵中刚孵化出的昆虫幼体,形态一般与成体不完全相同,有时相差甚远,生物论文《常见动物昆虫的识别与鉴定》。◆分享好文◆在达到性成熟之前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昆虫不仅逐渐增大躯体,还经过形态、内部结构、生理功能以及行为习性上的一系列变化,才能发育

为成虫。这种变化称为变态(metamorphosis)。变态是昆虫胚后发育的重要特点之一。常见的变态类型有: 1.不完全变态虫体自卵孵化后,经过幼虫期便可发育为成虫。不完全变态又可分为渐变态与半变态两种类型: (1)渐变态(paurometabola)幼虫与成虫在形态上比较相似,生活环境及生活方式一样,只是大小不同、性器官未成熟及翅还停留在翅芽阶段,这一阶段通常称为若虫(nymph)。这样的变态称为渐变态(图5-2A),如蝗虫。 (2)半变态(hemimetabola)幼虫和成虫在形态上有较大的区别,除翅芽外,还具一些临时性器官(如下唇特化而成的捕食器官“面罩”、直肠鳃或气管鳃),生活环境不同(幼虫水生,成虫陆生),这种幼虫称为稚虫(naiad)。这种变态称为半变态,蜉蝣、蜻蜒的变态属此(图5-3)。 2.完全变态(holometabola)虫体自卵孵出后,经幼虫、蛹发育为成虫(图5-2B)。幼虫与成虫不仅形态完全不同,没有外生的翅芽,生活方式及生活环境也多不一致,而且中间一定要经过一个不食不动的蛹期,体内进行剧烈的改造,最后才羽化为成虫。完全变态的幼虫有多种名称,蝶蛾类的幼虫多叫毛虫,金龟子的幼虫称蛴螬,蝇的幼虫称蛆等。属于完全变态的昆虫有鳞翅目、鞘翅目、膜翅目等。 (二)昆虫的翅(图5-4) 低等的昆虫(无翅亚纲)均无翅,而大多数昆虫(有翅亚纲)的成虫,在中胸和后胸的背面生有两对翅。有翅亚纲中,寄生种类(如虱、蚤等)往往翅退化,为次生性无翅;少数种类也有无翅型(如某些蚜虫和半翅目的水黾等)。随着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不同,翅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常见的类型有以下几种。 1.膜翅膜质,薄而透明,翅脉清晰可见,如蜜蜂的前后翅,蝗虫的后翅等。

以松材线虫为靶标生物防治技术研究

第47卷一第1期2018年2月 湖北林业科技 H u b e i F o r e s t r y S c i e n c e a n dT e c h n o l o g y V o l .47,N o .1 F e b .,2018 ?收稿日期:2017-12-05 基金项目:2017年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资金项目 松材线虫病新型生防菌剂推广示范 (鄂 2017 T G 11号) .作者简介:徐红梅(1978~) ,女,副研究员,主要从事森林保护等科学研究.以松材线虫为靶标生物防治技术研究 徐红梅(1) 一赵一青(2)一殷一涛(2 )(1.湖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一武汉一430075;2.湖北省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总站一武汉一430079 )摘一要:一松材线虫病是林业上一种毁灭性病害,在中国仍呈蔓延趋势.松材线虫病生物防治研究的目标可以是媒介昆虫(松墨天牛),也可以是松材线虫.本文综述了以松材线虫为靶标的生物防治技术研究进展. 关键词:一松材线虫病; 松材线虫;生物防治中图分类号:S 763.16一一一文献标识码:A一一一文章编号:1004-3020(2018)01-0051-05 A d v a n c e s i n B i o l o g i c a l C o n t r o l T a r g e t i n g o n B u r s a p h e l e n c h u s x y l o p h i l u s X uH o n g m e i (1) 一Z h a oQ i n g (2) 一Y i nT a o (2) (1.H u b e iA c a d e m y o f F o r e s t r y 一W u h a n 一430075;2.H u b e i F o r e s t P e s tC o n t r o l a n dQ u a r a n t i n e S t a t i o n 一W u h a n 一430079)A b s t r a c t :一A s ad e s t r u c t i v ed i s e a s e ,p i n ew i l t d i s e a s e r e m a i n e d p r o p a g a t i n g t r e n d i nC h i n a .B i o l o g i c a l c o n t r o l c o u l d t a r Gg e t o n i n s e c t v e c t o r (M o n s c h a m u s a l t e r n a t u s )o r p a t h o g e n i c n e m a t o d e s (B .x y l o p h i l u s ).A d v a n c e s i nb i o l o g i c a l c o n t r o l t a r Gg e t i n g o n B .x y l o p h i l u s w a s r e v i e w e d i n t h i s p a p e r .K e y w o r d s :一P i n ew i l t d i s e a s e ;B .x y l o p h i l u s ;b i o l o g i c a l c o n t r o l 一一松材线虫病是林业上一种毁灭性病害,属国际重要检疫对象,主要分布于美国二加拿大二墨西哥二 日本二中国二韩国二朝鲜二法国二尼日利亚和葡萄牙等多个国家.目前,中国松材线虫病仍呈发展蔓延趋 势,直接经济损失数亿元[ 1] .国内外一直重视松材线虫病防治技术研究,并 提出了许多有效的防治措施,主要有营林技术二物理防治二化学防治几大类.总体说来,松材线虫病的防治仍然面临着诸多困难.例如,防治成本高,部分地区松材线虫防治经费甚至高于松树经济价值;大量使用化学药剂易产生3 R 问题,即残留(r e s i d u e )二抗性(r e s i s i t a n c e )二再猖獗(r e s u r Gg e n c e ),尤其是杀线药剂毒性很强,隐患多.近年来,人们注重利用具有杀线活性的动物二植物二微生物对松材线虫病开展生物防治研究. 松材线虫由媒介昆虫 松墨天牛从患病木中携带而出,松墨天牛补充营养或产卵时侵染到健康 树中.松材线虫(病原线虫)二松墨天牛(传播媒介) 和松树(寄主)三者之间的生物学联系构成了松材线虫病的侵染循环.松材线虫病生物防治的目标可以是传播媒介松墨天牛,也可以是松材线虫(或其携带的致病细菌) .目前有关松墨天牛的生物防治研究和利用报道较多,直接以松材线虫或其携带的致病细菌为靶标的生物防治研究相对薄弱. 1一松材线虫生防真菌 对于松材线虫具有生防潜力真菌可分为捕食真菌二内寄生真菌和产毒真菌几大类.1.1一捕食松材线虫真菌 捕食线虫真菌是自然界中广为分布的线虫天 敌,能产生捕食器官捕食线虫.捕食性真菌捕捉线虫的方式一是收缩环捕捉器套住松材线虫,从而杀死线虫并在虫体内繁殖;另一方式是三维菌网粘缠线虫,从而致死线虫,吸收其营养并在其体内繁殖.S a i k i 等从松树汁液中分离到一种捕食性真菌 -节丛孢属真菌(A r t h r o b o t r y s s p .),对松材线虫病

昆虫鉴定

摘 要: 对壶瓶山自然保护区根圈土壤动物的多样性进行了初步研究, 对不同海拔高度( 800- 2 000 m) 的根圈土壤动 物进行了调查, 共获土壤动物10 268 个, 分属于 4 门 6 纲16 目。其中蜱螨目、近孔寡毛目, 后孔寡毛目为优势类群, 占全捕 量的69. 80% 。原尾目、蚰蜒目、中腹足目、垫刃目为稀有类群, 仅占总捕获量的 1. 87% , 其余为常见类群。根圈土壤动物的 多样性及其丰富度随海拔高度的不同而不同, 低海拔处土壤动物多样性大, 数量丰富, 随着海 拔高度的增加, 多样性逐渐降 低, 土壤动物数量减少。其他环境因素如温度, 湿度, 植被状况和有机质等土壤理化状态, 均对根圈土壤动物的数量及种类 构成产生影响。 关键词: 根圈; 土壤动物; 多样性; 壶瓶山 1 概况 壶瓶山自然保护区位于湖南西北石门县境内, 处于北纬20b58. ~ 30b08. , 东经 110b29. ~ 110b59. , 北与 湖北省的五峰和鹤峰两县相连, 属武陵山系, 总面积420 km2。区内海拔 1 000 m 以上的山峰有26 座, 以壶 瓶山( 海拔 2 098. 7 m) 和顶坪山( 海拔 1 860 m) 为主峰。区内从山脚到山顶相对高度极大, 海拔最低的江 坪河仅251 m, 相对高差一般在 1 000~ 1 800 m 之间。土壤垂直分布明显, 一般在海拔600 m 以下的山坡 为红壤或紫色土, 呈中性反应; 海拔600~ 1 400 m 的山坡及沟谷地带, 多为黄棕壤或山地黄壤, PH 值在 4. 5 ~ 5. 6 之间; 海拔 1 400 m 以上的山地为山地灰棕壤。 保护区范围内海拔800 m 以下地区的植被多受人为活动的严重影响, 大部分已被农业植被或人工植 被所取代, 在海拔800 m 以上的地段除少数坡地被开垦为农地或被采伐, 一般仍 有保存良好的森林植被。 这里的气候, 由于地处我国西部的云贵高原与东部低山丘陵的过度地带, 明显受太 平洋的暖气流的 影响, 夏热多雨, 冬冷多雪。这里的年平均气温16. 6 e , 最热月平均温度约为28 e , 最冷月平均温 度约为- 4. 2 e , 在海拔 1 600 m 以上的地段低于0 e 的连续日可达122~ 134 d, 连续积雪可达30 d 左 右, 海拔 1 800 m 以上, 八月可见霜; 年平均降水量约为 1 382. 1 mm, 以5~ 8 月份雨量最高, 年平均日照数 为 1 496. 8 d, 年平均积温 6 045. 1 e , 年平均相对湿度75% , 全年的主要风向为西北风。 这里的动物资源相当丰富, 已知有陆栖脊椎动物171 种, 有陆生昆虫 4 145 种。这里的植物资源更具

各类农药靶标位点

杀菌剂的作用机理: 杀菌剂进入病原菌体内到达作用点后,引起菌体内生理生化异常反应,破坏菌体正常代谢,使菌体中毒死亡。 30年代就有人研究传统杀菌剂的作用机制,1943年泽特迈尔(G.H. Z entmyer)首先提出螯环化作用是杀菌剂的一个重要作用机制,8—羟基喹啉(quinolinate)是典型的螯环化制剂;1956年英国的霍斯福尔(J. G. Horsfall )著《杀菌剂作用原理》(Principles of Fungicidal Acti on)一书,全面介绍了50年代前杀菌剂作用机制的研究,到50年代末因使用的基本上是保护性杀菌剂,其作用机制主要与菌体呼吸氧化有关。 进入60年代以后,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和化学分析技术的进步,尤其是内吸杀菌剂大量出现以后,杀菌剂的发展提高到一个新阶段,作用机制的研究也更趋深入和提高。1967年西斯勒(H. D. sisler)等证明放线菌酮(c y clohex imide)的作用机制是抑制蛋白质合成;1969年证明多抗霉素D(多氧霉素,polyox in)作用机制是抑制几丁质合成酶的活性;1971年西斯勒等首先指出多菌灵(carbendazim)的作用机制是影响菌体DNA合成。1975年后射拉德(J. L. Sherald)等证明嗪胺灵(triforine)等作用机制是抑制麦角甾醇合成。 80年代,已知咪唑类、***类、吡啶类、吗啉类和哌嗪类等十数个品种均为麦角甾合成抑制剂,此外,干扰真菌寄生或加强寄主植物防御作用化合物的研究有新的发展。如抗穿透性杀菌剂三环唑是稻瘟菌黑色素合成抑制剂,黑色素是稻瘟菌穿透表皮侵入稻株不可缺少的物质。近来杀菌剂作用机制研究对象主要是内吸性杀菌剂,其作用机制多为抑制菌体内生物合成。 杀菌剂对病菌的作用机制,从生物化学角度讲,可以归纳为两大类型,即:杀菌剂影响了病原菌的生物氧化—能量生成及生物合成—生长。 (一)杀菌作用和抑菌作用 1、中毒病菌的症状: 病原菌中毒的症状主要表现为:菌丝生长受阻、畸型、扭曲等;孢子不能萌发;各种子实体、附着孢不能形成;细胞膨胀、原生质瓦解、细胞壁破坏;病菌长期处于静止状态。 2、杀菌和抑菌的区别: 从中毒症状看,杀菌主要表现为孢子不能萌发,而抑菌表现为菌丝生长受阻(不是死亡),药剂解除后即可恢复生长。 从作用机制看,杀菌主要是影响了生物氧化——能的生成(孢子萌发需要较多的能量),而抑菌主要是影响了生物合成(菌丝生长耗能较少)。 但杀菌和抑菌作用往往不能截然分开。一个杀菌剂是表现为杀菌作用还是抑菌作用,还和下列因素有关: (1)药剂本身的性质:一般来说,重金属盐类、有机硫类杀菌剂多表现为杀菌作用,而许多内吸杀菌剂,特别是农用抗菌素则常表现为抑菌作用。 (2)药剂浓度:一般来说,杀菌剂在低浓度时表现为抑菌作用,而高浓度时则表现为杀菌作用。如5mg/L的苯来特可抑制白粉菌菌丝生长,而500mg/L则影响孢子的萌发。 (3)药剂作用时间:作用时间短,常表现为抑菌作用,延长作用时间,则表现为杀菌作用。 (二)杀菌剂的主要作用部位及其机制: 由于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的飞速发展,目前对主要的杀菌剂的作用机理都有了不同程度的了解,但并没有一种杀菌剂的作用机制是真正搞清楚了。此外,病原菌的被抑制或死亡往往并非对单一位点的作用,而是对多个位点综合作用的结果。 杀菌剂的作用机制,从生物化学的角度讲,可归结为两大类型:杀菌剂影响了病原菌的生物氧化;影响了病原菌的生物合成。 1、杀菌剂影响生物氧化: 病原菌的生命过程需要能量,尤其是孢子萌发,更需要较多的能量,这些能量来自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的氧化,最终生成的A TP。 其中碳水化合物的氧化尤为重要。糖的氧化主要有?跬?罚海?)糖酵解通路: 这是不需氧的呼吸过程,是葡糖或葡糖—l—磷酸转变成丙酮酸的过程,而在缺氧情况下,糖酵解则包括丙酮酸进一步还原成乳酸(在哺乳动物中)或经乙醛还原成乙醇(如在酵母菌中)。糖酵解是在细胞质中进行的。 (2)有氧氧化:其前面一大段和糖酵解相同,只是到磷酸甘油醛时,才在辅酶I的作用下脱氢(氢最后和氧结合生成水),经二磷酸甘油酸形成丙酮酸乃至乙酰辅酶A,然后进入三羧酸循环转入电子传递链及末端氧化。其中三羧酸循环是在线粒体的基质中进行的,而电子传递则在线粒体“脊”(即内膜)上进行的。 (3)磷酸戊糖支路: 即从6—磷酸葡糖经6—磷酸葡糖酸到戊糖的旁路,因此又称磷酸戊糖支路。磷酸戊糖支路也是在细胞质中进行的。 脂肪酸氧化时先在细胞质中活化,生成酯酰辅酶A: R—COOH ﹢COASH R—CO—S—COA ﹢H2O A TP ADP 活化了的脂肪酸进入线粒体进行β氧化: R-CH2-CH2-CH2-CO-S-COA 脱氢酶R-CH2-CH2=CH2- CO-S-COA FAD FADH2

昆虫生物学

昆虫生物学 ----------------------- Page 1----------------------- 第三章昆虫的生物学 昆虫生物学是研究和记述昆虫生命过程及其生殖、个体发育特 征等各种生物学现象的科学 ----------------------- Page 2----------------------- 主要内容 主要学习昆虫个体发育史,包括生殖、发育、各虫期的生命特征等 一、昆虫的生殖方式 二、昆虫的卵和胚胎发育 三、昆虫的胚后发育 四、成虫的生物学 五、昆虫的世代和年生活史 六、昆虫的行为和习性 ----------------------- Page 3----------------------- 第一节昆虫的生殖方式

昆虫是卵生的,但在复杂的环境下经过长期适应,生殖方式也表现多样性, 主要有: ?两性生殖 ?孤雌生殖 ?卵胎生 ?多胚生殖 ?幼体生殖 ----------------------- Page 4----------------------- 第一节昆虫的生殖方式 一、两性生殖 绝大多数昆虫通过雌雄交配后,精子与卵子结合,雌虫产下受精卵,再发育成新个体,这种生殖方式称为两性生殖。 这是昆虫普遍存在的一种生殖方式。 ----------------------- Page 5-----------------------

二、孤雌生殖 卵不经受精,直接发育成新个体,也叫单性生殖。 孤雌生殖一般有三种情况: 1、偶发性的孤雌生殖: 2、经常性的孤雌生殖: 3、周期性的孤雌生殖: ----------------------- Page 6----------------------- 二、孤雌生殖 1、偶发性的孤雌生殖:在正常情况下两性生殖,偶而出现不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现象。如家蚕。 ----------------------- Page 7----------------------- 二、孤雌生殖 2、经常性的孤雌生殖: 膜翅目(蜜蜂)雌蜂在排卵时,有受精卵、未受精卵,受精卵发育成雌蜂,未受精卵发育成雄蜂。 叶蜂、瘿蜂、小蜂、蓟马等都有这种情况。

教学大纲-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植物保护通论》 一、基本信息 二、教学目标及任务 植物保护学是现代农业高产、稳产、高效、优质必不可少的技术支撑,与植物生产类各专业密切相关。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非植保专业的学生能够掌握有关植物保护学各分支学科病害、虫害、草害、鼠害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了解植物保护的基本理论和策略,并掌握基本的植保技能,从而培养出宽基础、高素质、强能力的本科生,为培养具有高度竞争力的人才打下基础。 三、学时分配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植物保护的概念 1.植物保护的对象 2.植物保护的目的 3.有害生物与生物灾害 4.植物保护的方式 习题要点:植物保护的概念,有害生物及其灾害,防与治。第二节植物保护与人类的关系

1.植物保护与农业生产 2.植物保护与生态环境 习题要点:植物保护对农业生产、生态环境的双重作用。 第三节植物保护学的研究内容 1.有害生物的生物学 2.有害生物发生规律与灾害预测 3.有害生物的防治对策与措施 习题要点:农业有害生物的生物学,植物保护的防治对策和措施、植物保护方针。 本章重点是理解植物保护的基本概念,难点是树立植物保护观念,采取正确地植物保护措施,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 本章教学要求:本章要求学生了解植物保护中涉及的不同的有害生物的类群,理解广义的植物保护与狭义的植物保护之间的区别,并结合后续章节的内容,掌握植物保护的综合治理策略和植物保护的目的。 第二章植物病害 第一节植物病害的概念 1.植物病害的定义 2.植物病害的症状 3.植物病害的类型 习题要点:病害三角,人为干扰,伤害与病害,植物病害的病征、病状和症状,病害的两重性,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 第二节植物病原物 1.真菌 2.原核生物 3.病毒 4.线虫 5.寄生性种子植物 习题要点:寄生性和致病性;菌丝组织体、菌丝、菌核、子座、菌索、厚垣孢子,真菌的繁殖体,无性孢子和有性孢子的种类和形态,真菌的生活史,真菌五个亚门的特征及典型的病害;原核生物的形态特征、重要的原核生物属及病害,病毒的特征及常见的病毒病;线虫和寄生性种子植物的特征及常见病害。 第三节病原物的侵染过程和病害循环 4.病原物的侵染过程 5.病害循环 习题要点:病原物的侵染过程中各阶段的特点,不同病原物的侵染特点;病害循环的定

昆虫学的实验报告

昆虫学的实验报告 篇一:昆虫学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 通过到野外采集昆虫并制成标本,掌握野外采集昆虫的方法、了解不同昆虫的生存环境。掌握昆虫的形态特征,学习昆虫的识别方法和种类、了解昆虫与植物病虫害的关系。 二、实习地点 白羊沟、流村、北农校园 三、实习时间 201x年9月24号、25号 四、实习内容 采集昆虫 1.使用工具 捕虫网、毒瓶、镊子、手套、采集管等。 2.采集昆虫的方法 网捕:网捕主要用来捕捉会飞的昆虫,或停在植物上的昆虫。网捕的方法如下:当昆虫飞来,迎面用网捕捉,当虫子入网后,使网底向上甩,连虫子同网底一齐翻到上面来,然后再用手或试管伸入网内将虫子取出来。 扫捕:此法主要用在大片的草丛和茂密的灌木中。当采集者走到茂密的藏有虫子的草丛中时,用扫网在上面左右摆动,一面扫一面前进,将有许多小虫子集中到网底,或者被甩入网底,连接着胶管中。尤其

在途中采集而时间仓促的时候,边扫边走也可以得到许多标本。震落法:在黄昏或中午炎热时,可用震落法采到金龟子、锹形虫、象甲、叶甲、蝽象等种类。对于蚜虫、蓟马等小型昆虫,可以直接击落到网中或硬纸片上,也可用小毛笔收集到酒精中。 观察和搜索法:要采到需要的标本,必须了解昆虫的生活习性及活动场所。有许多昆虫营隐蔽生活,在树皮下和树干内可采到天牛、吉丁虫、小蠹虫、木蠹蛾、透翅蛾、象甲和扁甲、郭公虫的幼虫或其它虫期。蚜虫、木虱或某些蚧虫的分泌物常可为人发觉,也可根据爱食其分泌物的蚂蚁、蝇或天敌瓢虫的存在来采集蚜虫及蚧虫,同时也常可采到其天敌草蛉、蝎蛉、瘿蚊等;沫蝉幼虫的分泌物常在枝上形成泡沫,其自身躲在里面。由植物的被害状发现昆虫,如咀嚼式口器昆虫为害后的植物叶片,常留下啃食过的痕迹和留下的粪便。 3、捕捉昆虫的时间及地点 昆虫种类繁多,生活习性各异,一般来说,一年四季均可采集, 但由于昆虫的发生期和植物生长季节大致是相符的,每年晚春至秋末,是昆虫活动的适宜季节,也是一年中采集昆虫的最好时期。对于一年发生一代的昆虫,应在发生期采集。采集的季节,主要根据自己的目的和需要来决定。一天之间采集的时间也要根据不同的昆虫种类而定。日出性的昆虫,多自上午10时至下午3时活动最盛。夜出性昆虫在日落前后及夜间才能采到。温暖晴朗的天气采集收获较大,而阴冷有风的天气,昆虫大多蜇伏不动,不易采到。 采集地点也要依据采集目的而定,根据不同种所处生态环境而选择

(高考生物)昆虫生物学特性

(生物科技行业)昆虫生物 学特性

第二章昆虫生物学特性 昆虫生物学是研究昆虫的个体发育史,包括昆虫从生殖、胚胎发育、胚后发育、直至成虫各时期的生命特征。同时还要讨论昆虫在一年中的发生过程,即它们的年生活史和发生世代等。 §1昆虫的生殖方式 一、两性生殖 雌雄个体经交尾、受精,进行繁育后代。卵生、。 昆虫的绝大多数种类进行两性生殖和卵生,即须经过雌雄两性交配,雌性个体产生的卵子受精之后,方能正常发育成新个体。两性生殖与其它各种生殖方式在本质上的区别是,卵通常必须接受了精子以后,卵核才能进行成熟分裂;而雄虫在排精时,精子已经是进行过减数分裂的单倍体生殖细胞:这种生殖方式在昆虫纲中极为常见,为绝大多数昆虫所具有。二、孤雌生殖(parthenogenesis):不经两性交配即产生新个体,或虽经两性交配,但其卵未 受精,产下的不受精卵仍能发育为新个体。 分为以下3种类型。 (一)偶发性孤雌生殖(sporadicparthenogenesis):偶发性孤雌生殖是指某些昆虫在正常情况下行两性生殖,但雌成虫偶而产出的末受精卵也能发育成新个体的现象。常见的如家蚕、一些毒蛾和枯叶蛾等。 (二)经常性孤雌生殖(constantparthenogenesis):经常性孤雌生殖也称永久性孤雌生殖。这种生殖方式在某些昆虫中经常出现,而被视为正常的生殖现象。可分为两种情况: 1、在膜翅目的蜜蜂和小蜂总科的-些种类中,雌成虫产下的卵有受精卵和未受精卵两种,前者发育成雌虫,后者发育成雄虫。 2、有的昆虫在自然情况下,雄虫极少,甚至尚未发现雄虫,几乎或完全行孤雌生殖,如一

些竹节虫、粉虱、蚧、蓟马等。 (三)周期性孤雌生殖(cyclicalparthenogenesis):周期性孤雌生殖也称循环性孤雌生殖。昆虫通常在进行1次或多次孤雌生殖后,再进行1次两性生殖。这种以两性生殖与孤雌生殖交替的方式繁殖后代的现象,又称为异态交替(heterogeny)或世代交替(alternationofgenerations)。如棉蚜从春季到秋末,行孤雌生殖10一20余代,到秋末冬初则出现雌、雄两性个体,并交配产卵越冬。 三、多胚生殖(polyembryony):一个受精卵细胞产生两个以上胚胎的生殖方式(小蜂)。 四、卵胎生(viviparity)(如麻蝇) 多是昆虫的生殖方式均为卵生,即雌虫将卵产出体外,进行胚胎发育。但有些昆虫的卵在母体内发育成熟并孵化,产出来的不是卵而是幼体,形式上近似于高等动物的胎生,但胚胎发育所需营养是由卵供给,并非来自母体,也无子宫和胎盘之区别,所以又称为假胎生。如介壳虫、蓟马、麻蝇科和寄蝇科的一些种类。 五、幼体生殖(Paedogenesis):未成熟的幼虫体内已具有卵巢,卵以孤雌生殖的方式发育为 更小的幼虫,而后咬破母体而出。经过若干次幼体生殖后,有的幼虫才化蛹变为成虫。§2昆虫的卵和胚胎发育 卵(ovum,egg)是昆虫发育的第一个虫态。 一、卵的基本构造 卵的构造:卵孔、卵壳、卵黄膜、卵黄、原生质表层、卵壳。 卵(ovum或egg)是一个大型细胞,外面包有一层起保护作用的卵壳(chorion),下面为一薄层卵黄膜(vitellinemembrane),其内为原生质和卵黄。卵黄充塞在原生质网络的空隙内,但在紧贴卵黄膜下面的原生质中则没有卵黄,这部分原生质特称为周质(periplasm)。一般将这种形式的卵称为中黄式卵(centrolecithalegg)。卵末受精时,其细胞核位于卵的中央。

昆虫分类

实验七昆虫分类(一)——目的分类 目的: 了解昆虫纲分目的特征; 掌握常见农业昆虫中重要目的主要形态鉴定特征; 学习使用和编制检索表; 原理:(自己写) 材料用具: 跳虫、蜚蠊、飞蝗、蠼螋、蜻蜓、蓟马、蝽象、蜡蝉、草蛉、地 老虎、粉蝶、金龟子、胡蜂、蜜蜂、食蚜蝇、大蚊标本等。户外采集 的昆虫。 体视显微镜、镊子、解剖针和大头针等工具;多媒体课件。 内容与方法:(参考以下这些) 一、检索表 检索表的编制,是用对比分析和归纳的方法,将不同种类昆虫的 特征,从中选定比较重大而稳定的特征,做成简短的文字条文排列而 成。因此检索表的运用和编制是昆虫分类工作重要的基础。 1、类型:双项式(两项式)、单项式、退格式或包孕式。 2、步骤:选取特征→列表→成文 例如: 目名口器翅其它特征 弹尾目咀嚼式无腹末有弹器 缨尾目咀嚼式无腹末有尾须1对和中尾丝1条直翅目咀嚼式前翅皮革质,后翅膜质后足适于跳跃,或前足适于开掘鞘翅目咀嚼式前翅为鞘翅,后翅膜质 半翅目刺吸式前翅为半鞘翅,后翅为膜质喙着生于头前端

同翅目刺吸式前后翅膜质,或前翅稍加厚喙着生于头腹面后端 两项式 1.无翅 (2) 有翅 (3) 2.腹末有弹器……………………………………………………………………………弹尾目 腹末有尾须1对和中尾丝1条...............................................................缨尾目3.口器刺吸式 (4) 口器咀嚼式 (5) 4.前翅为半鞘翅…………………………………………………………………………半翅目 前后翅膜质……………………………………………………………………………同翅目5.前翅皮质,后翅膜质…………………………………………………………………直翅目 前翅为鞘翅,后翅膜质………………………………………………………………鞘翅目3、编制检索表的注意事项 尽可能地选用明显而稳定的外部特征 绝对性状 对称性状 文字简洁 二、重要农业昆虫的分目 观察标本,掌握主要农业昆虫的分类鉴定特征。 目名口器翅其它特征直翅目 缨翅目 半翅目 同翅目 脉翅目 鞘翅目 鳞翅目 双翅目 膜翅目

学院馆藏天牛科昆虫分类鉴定及特征记录毕业论文

学院馆藏天牛科昆虫分类鉴定及特征记录毕业论文 目录 目录......................................................................................................I 摘要 (Ⅳ) 正文 (1) 1.前言 (1) 1.1分类地位 (1) 1.2研究背景 (1) 1.3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 2.材料与方法 (2) 2.1材料 (2) 2.2方法 (2) 3.施秉云台山地区天牛鉴定结果分类及外部形态特征描述 (3) 3.1天牛科 Cerambycoidea幽天牛亚科Aseminae (3) 3.1.1椎天牛Spondylis buprestoides (3)

3.2天牛科Cerambycoidea花天牛亚科 Lepturinae (3) 3.2.1金丝花天牛,Leptura aurosericans Fairmaire (3) 3.3天牛科 Cerambycoidea天牛亚科 Cerambycinae (3) 3.3.1缨红闪光天牛(雾社深山天牛)Aeolesthes oenochrous Fairmaire (3) 3.3.2脊胸缨天牛(细鸢色天牛)Allotraeus gracillimus Mitono (4) 3.3.3竹绿虎天牛(竹虎天牛)Chlorophorus annularis (4) 3.3.4裂纹绿虎天牛Chlorophorus separatus Gressitt (4) 3.3.5十三斑绿虎天牛Chlorophorus tredcimmaculatus (4) 3.3.6断纹刺虎天Demonax pseudonotabilis Gressittet Rondon (5) 3.3.7五瘤红天牛(蓬莱红天牛)Erythrus formosanus Bates (5) 3.3.8金绿多带天牛Polyzonus auroviridis Gressitt (5) 3.3.9长跗天牛♀Prothema signata Pascoe (5) 3.3.10连环艳虎天牛Rhaphuma elongate Gressitt (6) 3.3.11脊胸天牛 Rhytidodera bowringii White (6) 3.3.12拟蜡天牛(四星粟天牛)Stenygrium quadrinotatum Bates (6) 3.4天牛科Cerambycoidea沟胫天牛亚科 Laminae (7) 3.4.1刺角天牛Trirachys orientalis Hope (7) 3.4.2星天牛Anoplophora chinensisi (7) 3.4.3黄荆重突天牛Astathes episcopalis Chevrolat (7) 3.4.4纤角长额天牛Aulaconotus gracilicornis (8) 3.4.5云斑白条天牛Batocera horsfieldi (8) 3.4.6白斑灰天牛Blepehaeus yagii Hayashi (8) 3.4.7花莲克利天牛Cleonaria taiwana Hayashi (8) 3.4.8红足并脊天牛Glenea silhetica (8) 3.4.9顶斑瘤筒天牛Linda fraternal (9) 3.4.10墨天牛Monochamus kaszabi Heyrovsky (9) 3.4.11黑翅脊筒天牛 Nupserha infantul a (9) 3.4.12筒天牛Oberea formosana Pic (10) 3.4.13灰尾筒天牛Oberea griseopennis Schwarzer (10) 3.4.14粗点筒天牛 Oberea nigricep s (10) 3.4.15苎麻双脊天牛 Paraglenea fortunei (11) 3.4.16黄星天牛Psacothea hilaris (11) 3.4.17刺胸毡天牛Thylactus simulans Gahan (11) 4.其他地区天牛鉴定结果分类 (12) 4.1天牛科 Cerambycoidea锯天牛亚科Prioninae (12) 4.1.1本天牛(密齿天牛)Bandar pascoe (12) 4.1.2华薄翅天牛Megopia sinica (12) 4.1.3华薄翅天牛(薄翅天牛)Megopia sinica (12)

第二章园艺昆虫识别与分类讲解

第二章 园艺昆虫识别与分类 “昆”为“众多”之意, “虫”为小型动物,昆虫是指节肢动物门昆虫纲的所有动物。昆虫种类繁多、数量大、繁殖力强、分布广,作为生物群落和食物网的成员,在维持生态自然平衡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昆虫与人类的关系复杂而密切,一些昆虫为人类提供了明显的益处和丰富的资源,仅有极少数昆虫对人类有害成为害虫,大部分昆虫还未被发现或鲜为人知。昆虫形态各异,发现、描述、鉴定和命名昆虫,尽可能地利用昆虫的资源而控制其为害,对保护生物多样性和保障农业生产安全,谋求人类与自然协调共存、实现可持续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节 昆虫的形态识别 —、昆虫与其他节肢动物的区别 知识目标: ●了解昆虫主要特征及其与其它节肢动物的关系。 ●描述昆虫外部形态的基本构造并指出其功能。 ●说明昆虫繁殖与发育过程中的特性及习性。 ●指出园艺昆虫主要目科代表种类及其分类特征。 能力目标 ●识别常见目科园艺昆虫,区分昆虫和螨类。 ●理解昆虫体壁通透性及其与杀虫剂渗透的关系。 ●能采集、制作并保存昆虫标本。 ●运用求同、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鉴别一般昆虫。

1.节肢动物 节肢动物门除昆虫纲外,还有甲壳纲(虾、蟹)、多足纲(蜈蚣、蚰蜒)、重足纲(马陆)和蛛形纲(蜘蛛、蝎子)(图2.1.1),均为身体左右对称,体躯由一系列体节组成,某些体节上着生成对分节的附肢,皮肤硬化成外骨骼。 2.昆虫的特征 昆虫在动物界中属于节肢动物门中的昆虫纲。其主要特征如下: (1)成虫体躯明显地分为头、胸、腹3个体段。 (2)头部有口器和1对触角,通常还有复眼和单眼。 (3)胸部有3对胸足,一般还有2对翅。 (4)腹部包含着生殖器和大 部分内脏,末端生有外生殖 器,有时还有1对尾须(图2.1.2)。 (5)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要经过一系列内部器官及外部形态上的变化,才能转 议一议 色彩斑斓的蝴蝶,访花酿蜜的蜜 蜂,引吭高歌的知了,令人讨厌的苍蝇、蚊子,吐丝的蜘蛛,蜇人的 蝎子,还有虾、蟹、马陆、蜈蚣等是不是昆虫?为什么? 3 4 5 图2.1.1 常见节肢动物 1.蟹 2.蝗虫 3.蝎子 4.蜘蛛 5.马陆 1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