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的改革.doc
后勤管理社会化改革思考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后勤管理社会化改革概述 • 后勤管理社会化改革的模式探索 • 后勤管理社会化改革的实施路径 • 后勤管理社会化改革的保障措施
01
后勤管理社会化改革概述
社会化改革的背景和目的
背景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的趋势,传统的后勤管理方式已经难以满足企业 和社会的需求,需要进行社会化改革。
社会化改革的现状和挑战
现状
目前,后勤管理社会化改革已经在一些企业和领域得到了实施和推广,取得了一 定的成效和经验。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如市场化程度不够、服务质量 不稳定、监管不到位等。
挑战
后勤管理社会化改革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包括思想观念、体制机制、法律法规 、人才队伍等方面的障碍和制约。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加强政策引导 和支持,推动社会化改革向更深层次和更广领域拓展。
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将考核结果作为后续政策制定和实施的参考依据,推动后勤服 务社会化改革的深入进行。
推动文化建设和舆论引导
构建后勤服务社会化的文化氛围 ,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各方对 后勤服务社会化的认识和重视程
度。
建立后勤服务社会化的舆论引导 机制,加强对社会化改革的宣传 和推广,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革提供政策支持。
加强对后勤服务社会化政策执行 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政策的有
效实施。
加强监管和考核评估
建立后勤服务社会化的监管机制,制定监管办法和细则,加强对后勤服务社会化过 程的监管,确保服务质量和效率。
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估机制,制定考核评估指标和办法,对后勤服务社会化的效果进 行定期考核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市场主导模式
01
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改革问题探析
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改革问题探析作者:王永恒来源:《法制与社会》2009年第04期摘要中央军委向全军部队下发《“十一五”期间推进军队后勤保障和其他保障社会化的意见》,标志着21世纪我军保障体制变革的战略布局已基本形成。
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是适应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客观需要。
本文分析了当前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加强宣传教育、完善配套政策法规制度、探索改革模式等方面论述了推进后勤保障社会化的对策。
关键词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社会化改革中图分类号:E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09)02-210-02中央军委下发《“十一五”期间推进军队后勤保障和其他保障社会化的意见》,要求能依托社会保障资源办的事都要实行社会化保障,扎扎实实抓好军队后勤保障和其他保障社会化各项工作的落实。
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是中央军委着眼国家和军队战略全局而做出的重大决策,是新形势下军队后勤改革的重点之一。
当前,加快推进后勤保障社会化改革,是摆在全军后勤工作者面前的一项十分重要而又紧迫的任务。
深入研究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改革与发展,找准面临的主要问题、剖析其原因、探索发展对策,对于促进军队后勤全面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当前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现状(一)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基本历程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1993年提出后,全军许多机关、院校、医院等开始进行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后勤保障社会化改革。
1994年,中央军委批转总后《关于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和深化后勤改革纲要》,标志着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改革进入了整体运作、重点突破的新阶段。
1998年,军队与6900多个经营性企业彻底脱钩,消除了军队建设的一大隐患。
2000年开始在全军推行生活保障社会化,同时实行军人住房货币化、建立军人保险制度、保障性企业和农场移交地方,我军的保障方式,由军队办社会向军民兼容的现代化大后勤转变。
2002年1月,军队全面推行采购制度改革,实行以集中采购和招标采购为主,建立分工协作、相互制约的分段管理运行机制。
浅析军队医院后勤保障社会化
浅析军队医院后勤保障社会化后勤保障社会化是提高军队医院后勤保障质量、节约经费的重要举措,是保证有限经费收到更佳军事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必要途径。
随着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改革的深入推行,军队医院后勤保障模式也在悄然发生变化。
财务部门在改革中如何加强财务管理,深化财务改革,更好的维护军队利益,是财务人员需深入研究和探讨的课题。
在社会化保障中,财务部门应依法对经费进行管理和调控,对后勤保障社会化活动的真实性进行监督,对本单位受地方企业保障效益性进行维护。
一、加强监管,充分维护单位利益1、对拟竞标单位的确定实施财务监督和管理。
在后勤社会化保障招标之前,要专门组织财务骨干人员参与对拟投标单位进行全面的考察、论证,对其单位资质、实力、业绩、信誉度、经营状况进行全面了解。
尤其要对拟投标单位近三年的资产、经营情况出具财务报告,选择资质好、信誉好、经营状况好的经营实体,结合本单位后勤现有房屋、设施、设备,根据历年后勤保障经费投入数及已达到的效果,结合拟投标地方经营实体拟投入的设施、设备、资金和拟达到的效果,通过横向、纵向对比进行财产综合评估,筛选出较好的几家经营实体参与竞标。
2、对竞标单位的合同签署实施财务监督和管理。
竞标单位确定后,财务部门应逐个对其所拟经营方向、经营策略、经营方式及合同条款,进行分析、对比,看其是否把服务对象、服务范围、服务标准逐条逐项列清;特别是针对今后服务中易出现的问题,审核其是否提前划清了责任权限及处罚办法,并列入合同、协议中,充分维护军队利益。
财务部门对每一竞标单位都出具可行性财务报告供单位领导审阅,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实行竞投标方式,确定中标单位,且监督合同条款的制定、修改和签署。
一旦地方经营实体确定后,立即对本单位后勤现有的财产按照程序核对清理,并登记、注册、建档。
对本单位的房屋、设备按部队固定资产清查的要求和标准建立好档案,按照双方折旧后认可的质价移交给后勤服务实体,确保军队固定资产价值不流失,充分维护军队利益。
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的思考
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的思考作者:刘晟含郝坤坤来源:《世纪之星·交流版》2017年第11期[摘要]随着军队的现代化建设,后勤保障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的含义,从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的实现形式、军队与社会间资源的优化配置等方面进行了论述,提出了推进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的措施,如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坚持军地协调配合、逐步拓展服务外包范围、积极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等。
[关键词]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建设现代军队后勤保障新体系,就要将军队后勤系统的部分职能移交给社会,如此社会市场资源就能得到有效利用,军队后勤资源的配置可进一步优化,进而增强军队的作战能力,践行军队的精兵之路。
现今,国家正推进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改革,笔者简要探讨了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的措施,权作引玉之论,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一、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的含义军队后勤系统所承担的职责众多,为更好地完成军队保障任务,需要将部分职责转移给社会,充分发挥市场经济供应体制优化配置社会资源的作用,即是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
传统的军队后勤保障是由军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保障、自办实体,而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就需要军队使用货币在市场上购买商品和服务,其主要特征为互惠互利、低耗高效、依法推进、市场运作、分工合理、军民融合。
要明确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的含义,应注意以下几点:其一,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实质上是军队部分非军事职能的移交,其实现形式为契约或合同,以最大限度地利用社会力量,满足军队需要,而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的目的就在于精减军队机构,并强化后勤军事职能。
其二,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可实现军队与社会间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了系统间的良性的功能互换,使军队后勤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日益协调。
其三,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是一种基于货币媒介以实现军民互利的市场行为,会随着市场经济与第三产业的发展而逐渐推进。
二、推进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的措施1.完善政策法规体系推进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必须完善政策法规体系。
浅议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的改革
浅议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的改革后勤保障实行社会化改革以来,全军许多单位都进行了试点,摸索了规律,总结了经验,取得了比较明显的进展,为进一步全面推进生活保障社会化奠定了基础。
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是适应国防建设和战争需要,实施后勤保障的一种新的模式和形态。
它是在保障对象一定、保障主体相对扩大的情况下将部分保障任务向社会移交所形成的保障方式。
一、后勤保障社会化的涵义后勤保障社会化是什么?对此问题的认识并不统一。
对后勤保障社会化内涵的科学把握,直接关系到社会化保障实践的深层发展问题。
因而,有必要进一步探讨社会化保障的内涵,完整准确地把握后勤保障社会化的科学含义。
科学认识后勤保障社会化的概念,应把握以下几个问题:后勤保障社会化是社会分工的深化。
军队后勤最大限度地利用社会力量保障军队的需要,本质上是移交部分非军事职能,将可由社会承担的部分保障职能采用合同契约等手段移交给社会保障和管理,以此强化军队后勤的军事职能。
后勤保障社会化是开放系统间实现功能互换的良性协调状态。
军队后勤依托社会力量保障,减轻军队办社会的负担,从社会大系统考察,是重新调整后勤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使之与环境需求相适应。
后勤保障社会化是在军队与社会之间优化资源配置,获得最佳资源配置效益的途径。
后勤保障社会化是市场行为,以货币为媒介,以军民互利为前提。
后勤保障社会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通常要根据市场经济发育情况和第三产业的发展,根据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改革整体推进的程度,而逐步扩大范围和走向深入。
二、后勤保障社会化改革的运行方式后勤保障社会化,是由军队传统的自办实体、自我保障、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转变为用货币到市场上去购买物品和服务,涉及整个国家范围和军地双方各领域,这种转化理论上非常简单,但操作起来非常困难,需要诸多部门的配合,在适应军队驻地社会环境、经济发展条件以及推广实施进度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
因此,从运行方式上看,其具有不同形式,大致可概括为以下几种:(一)承包租赁方式当前我军实行的后勤保障社会化改革,是以生活服务保障的社会化为发端和突破口的。
对军队后勤实行社会化改革的对策思考
对军队后勤实行社会化改革的对策思考引言随着现代战争的发展和军事技术的进步,军队后勤保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为了提高军队后勤保障的效率和质量,实行社会化改革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对军队后勤实行社会化改革的对策思考。
二级标题1:建立军民融合的后勤保障体系军队后勤保障体系应与民用物资和服务相结合,实现军民融合。
具体对策如下:三级标题1:加强政策支持和法律保障•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军队与民用企业合作共建后勤基地和仓储设施。
•完善法律法规,明确军民融合后勤保障的权责关系和利益分配机制。
三级标题2:加强军民物资供应链的整合和共享•建立统一的物资供应链管理平台,实现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
•推动军队与民用物流企业合作,提高物资运输效率和安全性。
三级标题3:建立军民融合的后勤保障体系•建立军队与民用医疗机构的合作机制,共同开展医疗救护工作。
•推动军队与民用餐饮企业合作,提供优质的餐饮服务。
二级标题2:加强信息化建设,提升后勤保障效能信息化建设是实现军队后勤社会化改革的重要手段。
以下是对策思考:三级标题1:建立军队后勤信息化平台•建立统一的后勤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信息共享和集中管理。
•推行数字化采购和物资管理,提高后勤保障效率。
三级标题2:推广应用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引入物联网技术,实现对物资、设备和人员的实时监控和管理。
•运用大数据技术,分析后勤保障数据,提供决策支持和预测分析。
三级标题3:加强网络安全保障•建立完善的网络安全体系,防止信息泄露和网络攻击。
•提高网络安全意识,加强网络安全培训和教育。
二级标题3:培养专业化人才,提高后勤保障能力人才是军队后勤保障的关键因素,培养专业化人才是实现社会化改革的基础。
以下是对策思考:三级标题1:建立军队后勤人才培养体系•设立后勤专业学院和培训基地,培养后勤管理和技术人才。
•推行军队与民用高校合作办学,共同培养后勤专业人才。
三级标题2:加强军队与民用企业的人才交流•实行军队与民用企业的人才共享机制,促进经验和技术的交流。
深化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改革
深化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改革【摘要】外军利用民力实施后勤保障开展得早,保障范围广而深,有许多做法可资借鉴。
我国推进军队后勤保障方式社会化已初见成效,但要深化后勤保障社会化改革需要解决许多瓶颈。
本文阐述了借鉴外军做法,结合我国市场发育成熟程度,在建设较完备的社会化保障的法律规范、通过签订和管理合同建立正规而成熟的契约式交易模式、以及加强应战应急转换机制三个方面加大建设力度,必定能更好地深化我军后勤保障社会化改革。
【关键词】后勤保障社会化借鉴法规合同应战应急转化机制一、外军利用民力实施后勤保障可资借鉴的经验1、利用民力实施后勤保障具备较完备的法律体系西方国家开展军队后勤保障业务早,规范供货商、军队、政府在后勤保障社会化方面的权利和义务的法律体系建设较为完备。
例如,在美国对民力的动员和利用做出明确规定的动员法就有:《国家安全法》、《战争授权法》、《国家紧急状态法》、《国防生产法》、《国防设施法》、《商船法》等;国防部和各军种颁布的指令、条令和条例有:《联合动员计划》、《陆军动员》、《必不可少的商业公司服务在危机时期的延续性》、《陆军部队文职雇员部署指南》、《商业公司部署指南》和《动员计划和管理》等。
法国在海湾战争后,颁发了“紧急征用官员和船员法令”,以补充1938年和1969年颁布的《国家利益海运法》、《战时国家体制法》。
俄军近期出台了《军事改革法》以及联合后勤和技术保障方面的条令条例。
日军颁发的后勤法规在整个军事法规中约占40%。
另外,美、俄、日等国军队近年均积极修订军用标准,使军标尽可能向民用标准靠拢。
这些国家和军队有关社会化保障的法规的颁布,对规范、管理社会化保障体系中的私营公司、合同商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为军队推进后勤保障社会化提供了法律保障。
2、通过签订和管理合同建立正规而成熟的契约式交易模式具体落实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业务,需要依法签订合同并很好地履约。
合同是明确交易双方权利和义务的载体,是交易双方合作的保证。
浅议积极稳妥推进我国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
相关关系理 不顺,绞在一起 ,相互影响 ,很 难推进 。尤 其是事业单位 分类改革的力度不 断加大 ,后解决 的现 实困境。 1 . 后勤服务的局 限性 。 有些后勤服务单位 的运行 虽然采用 了一 些新机制、新模式 ,但 基本上 是依托保障其 主管机关履行职 能来开 展工作 的,实行的是 “ 一 家一户 ”办后勤 的 小农式后勤 经济 ,后勤服 务单位规模小 ,竞 争意识 不强,运营成本 高,形不成规模 效益 和产业 。相 当一部分 的后 勤服务 中心类似 于 机关 内部的一个处室 , 自身的生存发展 与主 管机关 的态 度息息相关 ,发展空 间具有 很大 的局 限性 。 2 . 结算关系没有真正建立起来 。 一是近年 来随着物价上涨人工成 本、服务 内容 的增加、 标准 的提 高、范 围的扩 大,服务经 费支出越 来越 高,受财政 的制 约每年机关整体 经费增 长幅度 却有 限,导致 后勤经费支 出面 临较大 困难 。二是后勤服 务中心对外经营 的收入, 往往被 用作弥补机关 经费不足 ,影 响后勤服 务 中心 的经 费 自立 、 积 累和 扩 大再 生产 。 3 . 机关后勤服务机构市场 竞争力弱 。 一是 人员 思想观念 陈旧,年龄偏大 ,缺乏 管理人 员、经 营人员和现代 专业技术人才 ,现 代化 管理 水平低 。二是 中心经营实体 比较分散 、 规模 小,形不成规模 效益和产业 ,缺 乏激励 机制 、竞争机制和制 约机制 ,费用 开支大 、 运行 成本高 。三是组 织和治理结构不 合理 , 行政 化倾 向比较突 出。这些综合 因素 ,都影 响了机关后勤服 务机构的市场竞 争力和抵御 市场风 险的能力。
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研究
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研究作者:李文杰柳言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8年第34期[摘要]随着军事科学技术的发展,军队现代化程度越来越高高,相应地后勤保障的地位和作用就越来越重要。
在世界军事新的变革中,发达国家军队建设强大军队的重要措施之一,就是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和资源,保障军队后勤需要。
实践表明,越是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军队的社会化保障程度就越高。
在当今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军的历史使命发生了重大变化,由传统后勤向现代后勤的转变,由机械化、半机械化向现代信息化升级转型,已成为当务之急。
但是由于传统因素的限制,我军在军队保障理论、技术手段、机制体制等方面的发展明显落后于当代经济社会的发展,二者发展不同步。
后勤保障的效率与效果和我军履行历史新使命的要求已不相适应。
本文将对如何结合我军的实际,正确地运用相关管理学和经济学理论进行系统探讨,同时广泛借鉴外国军队的先进做法和经验,为切实推进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建设进行相应的研究。
[关键词]军队;后勤;社会化保障;研究中图分类号:G4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34-0392-01一、相关概念的界定1.1 军队后勤保障的定义军队后勤保障是军事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对军队作战、训练、生活等采取的后勤各专业勤务保障活动的统称”。
军队后勤保障与军队后勤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军队后勤是指“军队编成内的后勤机构及其各项专业勤务的统称”。
军队后勤不仅包含后勤保障,而且还包含其他要素。
在某种特定情况下,二者又可以用来表述同一方面的问题。
军队后勤是包括军队后勤保障在内的多要素的高度综合的概念。
用不同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对军队后勤这一概念进行不同的划分。
当前,学术界一般从指挥层次、专业内容、存在的时间、存在的形态、面临的环境以及任务性质等几个方面进行划分。
后勤保障则是按任务性质对军队后勤这一概念进行划分的结果。
它与后勤建设、后勤管理、后勤指挥、后勤防卫等四个要素处于同一逻辑层次上,共处于军队后勤这个统一体之中。
深化后勤社会化改革.
深化后勤社会化改革为深化后勤改革,加快后勤社会化进程,建立顺畅的管理体制和良好的运行机制,使后勤服务尽快融入社会化服务保障体系,更好地满足学院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根据第四次全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理顺管理体制,建立政企分开的管理模式。
1、成立后勤规划管理委员会。
学院指定后勤管理处与基建处、计财处、审计处、人事处等相关部门联合组成后勤规划管理委员会作为甲方,代表学校对后勤进行规划建设、质量监控、经济核算、协调指导。
该委员会真接受后勤主管院长领导,后勤管理处相当于后勤院长的常务办公室,负责管委会的日常工作。
后勤管理处设处长1人,副处长1人,秘书1人、会计师1人,均为基本教育规模编制;基建处原岗位编制不变;管委会其他成员均由各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兼任。
2、组建后勤服务公司。
后勤服务公司以原后勤服务部门为基础组建,下设办公室、财务核算中心,动力维修中心、公寓管理中心、膳食服务中心、运输服务中心、医疗服务中心、校园管理中心。
后勤服务公司是具有校内相对独立法人地位的经营服务企业,作为乙方,与代表学院的后勤管理委员会形成甲乙方合同制约关系,在确定的经营服务范围内,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享有经营、投资、用人、财务管理的自主权。
3、改组后勤多种经营公司。
改组后的多种经营公司,由各自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并进行工商注册的印刷厂、药械公司、亚当夏娃保健中心、原煤加工厂等纯经营性企业组成,与学院保持原有的甲乙方合同制约关系,其编制指数、岗位设置、合同指标等暂不做调整。
(二)、转换运行机制,实行自主经营的企业化管理。
1、单立帐号,统一管理,实行分户核算制。
取清各服务中心原校内银行帐号,原膳食服务中心帐号改作后勤服务公司帐号;公司按企业化管理的要求,成立财务核算中心,对公司财务进行统一管理,对各中心实行分户核算;各中心核算员纳入核算中心统一办公,隶属核算中心领导,并依照分工负责各中心的核算业务。
后勤社会化改革方案一(四稿)
关于进一步深化后勤社会化改革方案(讨论稿)为深化学院后勤改革,加快后勤社会化进程,转换机制,优化结构,增强活力,提高效益,更好地满足学院改革发展的需要,根据第四次全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总体目标学院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在保证后勤为学院教学、科研和师生生活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改革后勤管理体制,使后勤从过去单一的行政管理体制,通过管理、服务和经营功能的规范分离组建准企业化的经济实体,使后勤服务管理实现企业化,后勤服务生产实现专业化,后勤服务产品实现商品化。
经过努力,最终建立起符合我院特点和教育教学事业发展需要的后勤社会化保障体系。
近期目标是用一年左右时间,改革现有管理体制,在现后勤服务中心的基础上组建后勤集团,实行人事、劳资、财务相对独立的准企业化管理。
中期目标是用两年或更长的时间,创造条件对宿管、膳食等后勤保障工作进行社会化改革。
然后逐步实现多实体向大实体转变,并在条件成熟时将后勤集团建成实行完全独立的法人资格经济实体。
二、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基本原则(一)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从我院后勤社会化改革的现状出发,通过深化改革寻求新的突破和发展。
(二)坚持为教学、科研、师生服务的方向,处理好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并遵循教育规律。
(三)坚持“四个有利于”的原则。
改革要有利于提高学院后勤服务的质量和管理水平,有利于减轻学院的负担和提高学院办学效益,有利于保证学院的发展和稳定,有利于实体的发展壮大和教职工待遇的逐步提高。
三、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主要内容(一)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撤销现有的后勤服务中心,在其基础上成立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后勤集团,仍为学院附属机构,变行政经费划拔为行政经费划拨和管理服务目标收费制相结合的管理体制。
后勤集团共设置6个下属机构,办公室(兼财务室)和5个专业化中心,分别为绿化环卫中心、房产及维修服务中心、水电管理中心、汽车运输服务中心、医务所;根据经营性质不同,划分为以下两类:1、经营性:房产管理及维修服务中心,主要职责为:①青年教师公寓的分配、管理与出售;②校内各类设施的中、小型项目维修和改造;③学院招待所的经营管理;④教工集资楼物业管理的前期和试点工作;⑤校内各门店、超市等的经营管理。
论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体系
汪文 刘海新 。 钱玉
湖北 ・ 孝感 4 3 2 0 1 9 : 5 1 0 0 5 0 ) 广东 ・ 广州 ( [ 1 ] 湖 北省孝 感 市朱 湖镇 7 1 6 6 9部 队农 场 [ 2 ] 广 州市越 秀区 东风 东路 5 3 4号联 勤部 财务部
题。军队后勤保 障社会化体系工程包括体系需求 与顶层设计、 体系集成与构建和体系演化等方面。
关键 词 后勤保 障 中图 分类 号 : E 2 3
l 体 系 的 基本 理 论 问题
1 . 1 基 本概 念 目前, 在不同领域和应用背景 中, 体系的定义不完全相 同。 在军事领域和应用背景中主要有 : ; ( 1 ) 体系是系统的联接 , 在 系统联接 的体系中允许系统间进行相互协同与协作 ; : ( 2 ) 体 系不是单纯系统的集成 , 它具备 多种特征: 独立运作、 独立维 护管理、 区域分布性、 “ 涌现” 行为和演化发展; : ( 3 ) 体系是巨 大 的、 复杂的、 持久的独立系统的集成, 是随着时间发展通过 各 自的权威提供各 自的能力 以支持总的使命从而 形成体系。 1 . 2体 系的基 本 元 素 体系的基本元素主要包括环境、 使命、 实体、 结构、 过程。 环境是体系存在的依托 ,是体系运行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使 命是体系存在 的前提和 目的,由于组成体系的元素各 自保持 高度的独立性和 自主性, 形成体系的 目的即体系 的使命, 当使 命不存在时意味着体系 的消亡。体系组成实体即为组成体系 的所有物理资源和人 , 物理资源是体 系运行的物质基础, 而人 通 常是 体 系 中 的决 策个 体 ,是 体 系 的主 体 。结 构 是组 成 体系 的成 员— — 实 体 之 间 的关 联 , 这 种 关联 包 括 层 次 关联 、 功 能 关
混合经济体制下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探讨
混合经济体制下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探讨内容摘要: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的经济本质是利用国民经济动员的体制、机制在资源转移方面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使军队后勤与社会处在有序运行和良性协调的状态。
因而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的资源配置既不同于完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模式,也不同于计划经济条件下模式,具有混合经济的典型特征。
本文给出混合经济的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资源配置模型及相关曲线。
最后介绍了美国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资源配置情况,并提出我国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资源配置的问题。
关键词:混合经济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资源配置模型混合经济下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的实质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的实质是:建立一个开放的系统,通过信息、物质、能量的交流与交换,最有效地发挥自身的主体功能,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使军队后勤与社会处在有序运行和良性协调的状态,实现军队后勤保障系统高效能的目的。
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的经济学依据是比较优势的原理:借助军事后勤保障社会化降低整个军队后勤建设的机会成本,从而着力加强军队核心功能部分建设,压减承担的非军事功能部分,进而实现从数量规模型后勤向质量效能型后勤跨越的目标。
推进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不仅涉及军队工作的诸多方面,也与地方许多行业和部门相关联。
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既是建设强大国防的需要,又是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需要。
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的资源配置具有混合经济的典型特征。
混合经济不同于中央计划经济,也不是完全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而是一种公共(政府)决策与私人决策混合在一起的经济。
市场经济的目标在相对公平竞争的环境下实现稀缺资源的最优配置及供需相对平衡;而国防经济的特殊性在于实现军事实力与国民经济发展均衡、协调一致。
国防需求与供给在数量和质量上的均衡,是国防经济运行的规律性要求,同时,国防需求弹性(即军品的可替代性)也不同。
混合经济的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资源配置模型以市场经济为主体的混合经济体制条件下,军队后勤保障的特征是:以国民经济为依托,军事后勤系统与国民经济系统相互融合,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主要通过资源配置方式的调整,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以达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状态。
论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体系
论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体系作者:汪文龙刘海新钱玉国来源:《科教导刊·电子版》2013年第24期摘要针对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的现实情况和发展趋势,应采用体系工程的方法研究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体系问题。
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体系工程包括体系需求与顶层设计、体系集成与构建和体系演化等方面。
关键词后勤保障社会化体系中图分类号:E23 文献标识码:A1体系的基本理论问题1.1基本概念目前,在不同领域和应用背景中,体系的定义不完全相同。
在军事领域和应用背景中主要有:;(1)体系是系统的联接,在系统联接的体系中允许系统间进行相互协同与协作;;(2)体系不是单纯系统的集成,它具备多种特征:独立运作、独立维护管理、区域分布性、“涌现”行为和演化发展;;(3)体系是巨大的、复杂的、持久的独立系统的集成,是随着时间发展通过各自的权威提供各自的能力以支持总的使命从而形成体系。
1.2体系的基本元素体系的基本元素主要包括环境、使命、实体、结构、过程。
环境是体系存在的依托,是体系运行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使命是体系存在的前提和目的,由于组成体系的元素各自保持高度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形成体系的目的即体系的使命,当使命不存在时意味着体系的消亡。
体系组成实体即为组成体系的所有物理资源和人,物理资源是体系运行的物质基础,而人通常是体系中的决策个体,是体系的主体。
结构是组成体系的成员——实体之间的关联,这种关联包括层次关联、功能关联、信息关联以及替代关联等。
过程是体系为实现其使命的运作分工和运作程序、步骤,过程的建立是执行体系使命的基础,过程的有效性直接影响体系使命的执行。
1.3体系的主要特性主要有:组成单元行为的独立性、自主性;体系整体的演化性与成员个体的演化性;体系域的分布性与交叉性;体系成员个体的异构性;体系组成个体的关系是复杂的、演化的;体系边界模糊与动态性;能应对使命环境一定程度上变化,具备自组织和适应性;体系的“涌现”源于局部或个体行为的累积和个体问的交互,涌现行为是非线性的;组成个体行为影响的关联性。
关于加强后勤体制改革、后勤服务社会化
关于加强后勤体制改革、后勤服务社会化后勤体制改革一、简要的历史回顾:为落实科学院,机关后勤改革精神,推动院、所后勤改革,我所自93年12月成立服务中心以来,在所后勤改革方面已经向前迈进了一步,后勤服务部门实行了独立核算、对内有偿服务,对外经营服务,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研究所的经济负担,大力支持了研究所知识创新工程的实施。
在人员分流等问题上减轻了研究所的压力,在后勤服务社会化上迈出了一步,这些成绩都是在所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二部领导的正确引导下,在服务中心全体职工的艰苦不懈地努力奋斗下取得的。
但这些改革只不过是初步地。
二、当前形势:1.要有力的支持我所二期创新工程,促进我所后勤在2-3年内走向社会,还必须做很多的工作。
2.后勤服务社会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困难很多,任务还很重,但途是光明的,应该认真地加以研究、研讨。
3.二期创新工程对研究所要求是很高的,要出一流的成果,一流的人才,必须有一流的后勤服务支持。
4.要对研究所有大力的支持,要切实走向社会,在社会上有一定的竞争力度就必须树立大后勤的概念,必须创建较大的物业公司,与地方各种形式的物业管理公司以及专业化的保洁公司,保安公司展开竞争。
5.要有大的竞争力度,就必须有强烈的竞争意识和竞争队伍,并有一定的竞争实力、财力、物力的队伍,就必须走集约化、强强联合的道路。
6.后勤队伍,如何与研究所真正的剥离,真正使研究所摆脱后勤管理方面的繁琐事物,以至减轻改革中人员分流的压力,是一个要认真研究的课题。
7.要与研究所真正剥离就必须建立一个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与研究所成为独立核算关系的物业管理公司,这个公司必须有较大的经济实力,注册资金应在1000万元以上,应有真正具备承担民事责任能力的资格,应有向社会争取资源的信誉度。
希望我所领导给予足够力度的重视与支持,服务中心将充分发挥现有人员的聪明才智以及管理方面的经验,认真组织队伍,充分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工作,其中包括物业管理干部以及技术骨干的培训。
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调查报告(最新版)
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调查报告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调查报告政府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的过程,其实就是提高思想认识、明确产权界定、强化制度和职能、优化后勤队伍的过程。
传统体制下,政府机关后勤服务完全由政府后勤机构承担的做法,在新的形势下,暴露出一些问题和弊端。
因此,必须解放和发展机关后勤生产力,进一步探讨政府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的有效途径。
根据调查掌握的情况,从我市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现状、政府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中存在的“瓶颈”和加快政府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的对策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和报告。
一、我市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现状为了适应新的形势,我市政府机关后勤部门对后勤产业进行优化重组,实现了后勤产业的跨专业、跨部门甚至跨系统和跨地域的联合,在为党政机关服好务的同时,面向市场、面向社会,积极开拓新的服务领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和成效。
但是,在运行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并解决。
1.目前管理范围比较分散我们**市政府机关共有**个办公大院,**个机关干部职工宿舍区,布局分散,一方面每个办公大院都要安排人员管理,增加了管理难度;另一方面每个大院都要安排管理人员和保安、保洁人员,同时还要负责维修、绿化,增加了管理成本,后勤服务费用开支大。
从客观上导致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难以全面推行。
市场意识不强机关宿舍一部分住户对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心存疑虑:一是认为机关后勤服务是福利型的,应该由政府财政来负担,不应该社会化;二是认为社会服务机构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良莠不齐,担心推行社会化会导致保障能力减弱、管理水平降低、服务质量下滑。
3.配套政策没有跟进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相关政策法规建设滞后,致使管理缺少法规、契约缺少规范、评估缺少标准、奖惩缺少依据。
论新时期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的保障措施
论新时期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的保障措施【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新时期机关后勤服务的社会化保障措施日益受到关注。
本文从建立社会化后勤服务体系、优化后勤服务供给、加强监督与评估、完善政府政策支持、推进后勤服务专业化等方面探讨了保障措施。
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可以更好地提升机关后勤服务的质量与效率,满足社会需求。
结论部分指出社会化保障措施的重要性,强调未来发展方向应重点关注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以推动后勤服务的现代化。
总结反思部分对文章进行了概括和总结,为新时期机关后勤服务的发展提供了启示和指导。
【关键词】关键词:新时期、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保障措施、建立体系、优化供给、加强监督、评估、政策支持、专业化、重要性、发展方向、总结、反思。
1. 引言1.1 背景介绍新时期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的保障措施,是指利用社会资源和市场机制,建立起有效的后勤服务体系,为机关单位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机关工作的日益繁重,传统的内部后勤保障已经不能满足需求,因此转变为社会化服务已成为必然趋势。
在这一背景下,如何建立起稳定可靠的社会化后勤服务体系,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各行各业都在不断探寻更有效的管理方式和服务模式。
机关后勤服务作为机构内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需要不断创新和完善。
传统的机关后勤服务模式存在着资源浪费、效率低下、服务质量不高等问题,需要通过引入社会资源和市场竞争机制,来实现服务的优化和提升。
建立社会化后勤服务体系已成为当务之急。
只有通过与社会各界的合作与互动,才能实现机关后勤服务的现代化和专业化。
这不仅有助于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也能有效节约成本,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面对日益复杂多变的现实需求,推动机关后勤服务的社会化保障措施势在必行。
1.2 问题意识在新时期,机关后勤服务由传统的内部管理向社会化发展已成为必然趋势。
在这一转变过程中,我们也必须正视一些问题和挑战。
我国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问题研究
题目:我国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问题研究姓名:导师:专业:经济学(经济管理)年级: 2013级1、选题依据(目的、意义、学术价值、该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本人学术准备情况)(一)、选题目的伴随着军事科学技术不断的发展,军队现代化的程度也在逐渐提升,后勤保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在新的军事变革当中,发达国家构建强大军队的一个重要的措施,就是要充分的利用社会资源和力量,保证军队后勤的需要。
事实表明,市场经济越发达的国家,军队社会化保障程度也就越来越高。
同时,伴随着知识经济的来临,军事领域中高新技术的应用更加的普遍,再加上我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发展程度不断加深,市场积极体系不断的健全,高等院校、企事业单位和政府机关等后勤社会化改革慢慢推进,这些都为军队的后勤保障社会化提供了借鉴经验和有利条件。
在这个大的背景下,我军也在积极的进行后勤制度和体制改革,不断的探索并且努力尝试实现社会化保障,建设现代后勤保障体系,借助市场力量,利用市场资源,不断的提升后勤保障能力的,最终使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程度得到进一步提高。
(二)选题意义军队后勤是随着军队的出现而产生的。
随着军事科学技术的发展,军队现代化程度越高,对后勤的依赖性越大,后勤的地位和作用就越重要。
在世界新军事变革中,发达国家军队走精兵之路的一个重要举措,就是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和资源,保障军队建设。
实践表明,市场经济越发达的国家,军队的社会化保障程度就越高,军队后勤的实体规模就越小。
军队后勤实行保障社会化是党中央、中央军委从国家和军队建设战略全局作出的实施质量建军的重大决策,是我军后勤建设和保障方式的重大调整和深刻变革也是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相适应的新型后勤保障模式的历史选择,必将对军队后勤建设产生深远的影响。
(三)学术价值目前,我国军队后勤建设依然存在着不协调、不全面和不平衡的问题,后勤保障社会化改革经常会遇到深层次的问题和矛盾,这样中的制约和影响着我国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改革的全面深入推进。
后勤保障社会化的实践与思考
后勤保障社会化的实践与思考摘要:2007年2月,中央军委下发了《”十一五”期间推进军队后勤保障和其他保障社会化的意见》,要求军队各级部门抓好军队后勤保障和其他保障社会化工作。
军队后勤保障的社会化是大趋势,同时也是一个大的难题,本文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口腔医院)的改革实践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该医院后勤保障社会化成功转型的具体问题,提出军队医院后勤保障社会化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后勤保障;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社会化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按照”全面建设现代后勤纲要”要求,在军民融合中全面推进医院现代后勤建设。
从2006年开始,先后实施了9项改革,完成了后勤保障社会化的成功转型,提升了后勤服务保障的政治效益、军事效益、经济效益,为医院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
医院党委两次被总后表彰为先进党委,还先后被总后表彰为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先进单位和安全稳定先进单位。
全军后勤保障社会化办公室领导来院检查指导时,赞扬医院后勤社会化改革是”全军医院的一面旗帜”。
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是个大趋势,更是个大难题。
医院后勤保障社会化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经费不足、人员臃肿、设施陈旧、管理粗放、浪费严重、效益低下。
面对诸多难题,院党委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下决心改变医院”小而全”的粗放型保障模式,坚决走社会办后勤的路子,整体实现了后勤保障社会化,取得了可喜的成效。
第一:盘活资源。
2006年,以资源置换方式,用5070平方米沿街地段及其附属三栋旧楼作为置换条件,引进西安展耀投资开发有限公司。
该公司投资1.3亿元建设了3万平方米大型商城,并垫资600万元为医院代建了一栋5000平方米的综合服务楼,同时还每年支付医院租金719万元,并从第三年开始按1.5%年递增。
合作期内医院获租金1.6亿元,第一年即预收了租金2000万元。
这成为医院社会化改革的”第一桶金”,综合服务楼也成为医院整体推进社会化改革的”突破口”。
特别是医院在门诊楼建设尚有贷款、老营院又急需改造的情况下,利用这”第一桶金”,不仅为专家教授建设了64户经济适用住房,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拴住了心留住了人;而且改造装修了旧住院部、教学中心和办公楼,美化了旧营区,为建设生态营区迈好了第一步,为医院的第二次腾飞提供了有力支撑。
关于军队院校后勤保障社会化改革创新发展的思考
D O I :10.13678/j.c n k i .i s s n 1674G5531.2019.03.014关于军队院校后勤保障社会化改革创新发展的思考收稿日期:2019G05G06;修回日期:2019G07G20.作者简介:胡㊀平(1981-),男,助理工程师,硕士.胡㊀平1,熊俊芬2,周㊀阳1(1.海军工程大学服务保障中心,武汉430033;2.中部战区总医院汉口院区,武汉430010)摘㊀要:军队院校后勤保障社会化必须着眼军队院校使命任务,坚决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首先,明晰了推动军队院校后勤保障社会化改革创新发展是改革强军的必然选择;然后,从思想观念㊁运行模式㊁人员管理㊁布局规划及社会监管五个方面分析了军队院校后勤保障机制的现状及难点;最后,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即加强引导宣传,转变思想观念;遵循市场规律,实现健康发展;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保障能力;完善规章制度,实现监管覆盖;依托信息手段,推进服务保障.关键词:军队院校;后勤改革;保障社会化;保障机制中图分类号:E 23㊀㊀㊀㊀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㊀㊀㊀㊀㊀文章编号:1674G5531(2019)03G0060G04T h o u g h t s o n i n n o v a t i v e d e v e l o pm e n t o f s o c i a l i z a t i o no f l o g i s t i c s u p p o r t i nm i l i t a r y ac ade m i e s HU P i n g 1,X I O N GJ u n Gf e n 2,Z HO U Y a n g1(1.L o g i s t i cS u p p l y C e n t e r ,N a v a lU n i v e r s i t y o fE n g i n e e r i n g,W u h a n430033,C h i n a ;2.H a n k o uS e c t i o n ,G e n e r a lH o s pi t a l o fC e n t r a lT h e a t e rC o mm a n d ,W u h a n430010,C h i n a)A b s t r a c t :S o c i a l i z a t i o no f l o g i s t i c s u p p o r t i nm i l i t a r y a c a d e m i e s c a l l s f o r a t h o r o u g h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 o f t h e c o n n o t a t i o no f c i v i l Gm i l i t a r y i n t e g r a t i o n i n t h e l i g h t o f t h em i s s i o n s o fm i l i t a r y a c a d e m i e s i n i m pl e Gm e n t i n g X i J i n p i n g ᶄs t h o u g h t s o nb u i l d i n g a s t r o n g a r m y .T h i s p a p e r f i r s t l y a s s e r t s t h e i n e v i t a b i l i t y of t h e s o c i a l i z a t i o no f t h e l og i s t i c s u p p o r t i nm i l i t a r y a c a d e m i e s .Th e ni t a n a l yz e s t h e c u r r e n t s i t u a t i o no f t h e l o g i s t i c s m e c h a n i s mi n m i l i t a r y a c a d e m i e sf r o m s u c ha s p e c t sa si d e o l o g i c a lc o n c e p t ,o p e r a t i o n m o d e ,p e r s o n n e lm a n a g e m e n t ,l a y o u t p l a n n i n g a n ds o c i a l s u p e r v i s i o n .F i n a l l y ,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 co u n Gt e r m e a s u r e s a n ds u g g e s t i o n sa r e p u t f o r w a r df o r t h e s e p r o b l e m s ,n a m e l y ,t r a n s f o r m i n g i d e o l o gi c a l c o n c e p t b y s t r e n g t h e n i n gg u i d a n c e a n d p u b l i c i t y ,f o l l o w i n g t h e l a w s o f t h em a r k e t t o a c h i e v e i n t e gr a Gt i o nd e v e l o p m e n t ,i m p r o v i n g s u p p o r t c a p a b i l i t i e s b y s t r e n g t h e n i n g t e a mb u i l d i n g ,p e r f e c t i n g r u l e s a n d r e g u l a t i o n s t o a c h i e v e r e g u l a t o r y c o v e r a g e ;a n d p r o m o t i n g s e r v i c e g u a r a n t e eb y m e a n s o f i n f o r m a t i o n a p pr o a c h .K e y wo r d s :m i l i t a r y a c a d e m i e s ;c i v i l Gm i l i t a r y i n t e g r a t i o n ;s o c i a l i z a t i o no f l o g i s t i cs u p p o r t ;l o g i s t i c s m e c h a n i s m㊀㊀当前,推动军队院校后勤保障社会化改革创新发展[1-3],就是要坚决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在㊀第16卷㊀第3期㊀2019年9月㊀㊀㊀海军工程大学学报(综合版)㊀JO U R N A L O FN A V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O FE N G I N E E R I N G ㊀㊀㊀㊀V o l .16㊀N o .3㊀S e p .2019㊀军队全面深化改革的引领下,谋划深度创新发展,加快攻关布局,整合军地资源,创新运行机制,拓展保障内容,提升服务层次,充分借助军民两种力量,催生军队院校后勤社会化保障新的生命力,努力推动院校服务保障工作更加扎实深入㊁富有成效,为办学育人提供坚强有力的后勤保障.㊀㊀一㊁军队院校后勤保障社会化改革创新发展的意义㊀㊀(一)适应世界军事变革发展趋势的客观要求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军队现代化程度越来越高,对后勤保障的依赖性越来越大.现代战争既是高技术的战争,也是现代化后勤保障的较量.在世界新一轮军事变革中,发达国家军队走精兵之路的一条重要方向,就是充分利用社会化资源,保障军队建设.现实证明,军事实力越强的国家,军队后勤的实体规模越小,军队社会化保障的程度越高,保障效益反而越高.军队院校作为军队的重要组成,虽有其特殊性,但在遵从现代军事变革发展方向㊁实现后勤保障集约化和高效化上殊无二致.(二)提升军队院校后勤保障效益的主观需要一方面,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飞速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的快速推进,为军队院校开展后勤保障社会化提供了现实基础.另一方面,军队院校人多㊁面广㊁摊子大,具体事务多,涉及的教研人员连同家属情况差异大,要满足其不同需要是极其复杂的事情,而后勤保障工作与教研人员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稍有疏忽容易导致不安定因素.因此,在编制体制调整后,后勤保障人员日益精简的现状下,推行社会化保障是提升军队院校后勤保障效益的主观需要.(三)遵循军事经济发展规律的本质体现军事经济有自身特殊的规律,即一切以服务打赢为主要目标,在打赢的前提下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军队院校是军队的重要组成,也是国家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其主要任务就是办好军事高等教育,为打赢现代化战争育打赢需要人才,出作战顶用成果.军队院校后勤部门要紧紧围绕院校这一核心任务,着力破解教学科研经费需求大与标准经费低的现实矛盾,借鉴地方院校后勤社会化保障的成功经验,大力改革创新,搭建以社会承担为主㊁院校自主选择的新型后勤保障体系.㊀㊀二㊁军队院校后勤面临保障社会化改革的问题㊀㊀军队院校后勤保障社会化,是将军队院校后勤的部分职能移交给社会,利用社会力量完成保障任务,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经过近些年的积极探索与实践,后勤保障社会化已初见成效.但随着军队编制体制调整和未来作战式样的改变,特别是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军队院校后勤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了后勤保障效益的进一步提升.(一)思想观念有待转变军队院校因为军事管理的特殊性,逐渐形成了内部相对独立封闭的特点.一直以来,军队院校 福利型 后勤保障模式长期占主导地位,所属人员对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保障模式接受度不高, 伸手向上要服务 的思想观念根深蒂固, 花钱买服务 的思想理念还未确立.事实证明,军队院校独立 办社会 ㊁服务 大而全 的保障理念产生的资源浪费㊁费效比低等问题还依然存在.在服务费标准上,服务对象与保障机构也存在着意见分歧,是否按地方市场标准享受服务保障在思想观念和实践认识上不尽一致.(二)新旧多种模式并存通过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实践探索,现有后勤保障中出现了多种模式并存的现象.如何在探索的基础上,逐步实现保障机制的市场化接轨是改革的一项重要课题.例如,在营房物业服务社会化改革方面,军队院校教学训练区和家属生活区在保障模式上条块分割,多种模式并存,经济适用房等区域由物业部门保障,教学区及公寓住房等区域由保障部门负责.服务保障责任划分不够明确,容易出现保障诉求难以解决,甚至出现保障问题相互推诿的现象,同时还会导致部队财务和人力资源的浪费.(三)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后勤保障人员的自身素质与服务质量㊁后勤16㊀第3期㊀胡㊀平等:关于军队院校后勤保障社会化改革创新发展的思考㊀㊀㊀整体管理水平息息相关.军队院校后勤保障供应主要采用计划经济的方式,一直保留着 自己办社会 的传统模式.在特定历史时期,军队院校还广泛开展了生产经营.上述历史原因,使得军队院校逐步形成了规模庞杂的后勤保障人员队伍.其中,既有管理人员,也有服务保障人员,还有生产经营人员;既有编制内职工,又有自行录用职工;既有自筹经费聘用的各类型社会人员,又有社会化公司人员以及商业网点经营人员.这支队伍人员众多,呈现出来源渠道广泛㊁年龄普遍偏大㊁受教育程度参差不齐㊁专业技术水平不高㊁为兵服务观念不强㊁创新进取意识缺乏㊁人员流动性大㊁劳动关系复杂等特点,由此引起的管理问题复杂交织.(四)生活服务缺少布局规划在改革中,军队院校是推行社会化改革步伐较快㊁程度较大的单位,尤其在生活商业服务方面,逐步引进了超市㊁银行㊁邮局㊁餐饮等商业网店,给官兵提供了便捷的生活服务.但是,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生活服务项目主要从商户自身出发开设经营项目,不能根据官兵消费倾向及时做出调整,所经营的服务项目缺少必要的引导规划,校内校外经营项目不能形成有效互补.同时,受基础条件的限制,引入商家数量有限,校内的商业服务网点相互之间竞争压力较小,容易形成价格垄断,且经营门面大部分由校内随军家属承租,其经营动力不足,服务意识较弱, 为兵服务 的理念不够强.(五)社会监管手段缺失任何机制的健康有序运行,都需要有与之相对应的监管机制和规章制度.目前,军队院校后勤服务保障的监管制度还不够健全,缺乏相应的监管机制.长期以来,由于军事管理区的独立性,校内商业服务被隔离在地方职能部门监管之外,军队院校后勤部门又没有专业化的监管力量,导致校内商家逐渐形成了 独家经营 的思想观念.在此环境下,承包方缺少以 为兵服务 为宗旨的社会公益约束和道德安全防线,当服务效益与经济效益相冲突时,其服务态度和保障质量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与官兵对保障质量的要求矛盾便会凸显.㊀㊀三㊁推动军队院校后勤保障社会化改革创新发展的策略㊀㊀(一)加强引导宣传,转变思想观念制度变迁,观念先行. 军队院校后勤保障社会化是军队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改革强军的重要举措之一.要坚决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以军委确定的改革指导思想和原则目标为依据,加强宣传教育,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引导工作.特别是结合聘用人员制度改革㊁物业补贴发放等时机,及时组织服务保障理念方面的思想教育.引导广大官兵和职工,转变观念,正确对待利益关系调整,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思想,树立市场经济环境下的新思维㊁新理念,摒弃 伸手向上要服务 的观念,坚定决心㊁增强信心,支持改革,积极稳妥地推进后勤社会化保障创新发展.(二)遵循市场规律,实现健康发展后勤社会化保障的能量潜力源于市场,只有科学聚合各方力量,社会化保障才能更好地为军队院校建设服务.一是优化生活商业化服务布局.根据校园内外商业网点布局现状,科学统筹合理规划,拟定校园生活商业网点建设需要,在广泛征求官兵意见的基础上,科学布局校内商业门店经营项目,并面向社会公开招标,吸引优质资源进校,改变过去商户自主选择项目的情况.二是全面走开市场化物业服务.针对用房性质不同和维护保障经费多元等现实情况,借鉴地方高校成熟经验,探索校园物业统筹服务的科学方式,通过购买服务㊁劳务外包等手段,将校内物业推向市场,把保障需求交给社会,将过去的直接组织保障变为监督 社会老板 保障.把部队与地方连接成有机整体,实现部队资源与地方资源的共享,减少部队资源的重复建设,提高资源的整体利用率.三是拓展集约化饮食保障.军队院校饮食社会化改革起步早,但在改革中也出现了一些矛盾问题,保障经费标准与市场接轨程度较低一直是影响饮食保障的重要因素.努力形成聚合效益是饮食社会化保障中军方应该探索的重要方向.要按照成区域㊁成系统㊁成建制建设的原则,依托地方政府加强区域内驻军的统筹发展,用市场规模吸引资质高㊁力量雄厚的社会公司,实现全过程㊁全领域26 海㊀军㊀工㊀程㊀大㊀学㊀学㊀报㊀(综合版)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第16卷㊀集约保障.同时,还要用足㊁用好国家政策和改革红利,降低社会化服务公司经营成本,为官兵生活服务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三)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保障能力要依据全面建设现代后勤目标任务要求,加强保障队伍建设,还要按照保障方式,分类别科学抓好后勤保障队伍建设.一是根据服务需求和保障方式,结合军队聘用社会人员制度改革,分别按照购买服务㊁劳务派遣㊁公开聘用㊁退休离职返聘等不同方式,合理设置岗位性质,明确履职标准和管理责任,在大幅提高社会化保障效益的同时,降低后勤保障机构人力资源管理成本.二是针对不同类型,制定绩效考核制度,依据合同等法律文本,科学调配保障效益与人力投入成本之间的正效应.遵循人力资源市场经济规律,用成本核算和绩效考核等办法,加大经济杠杆在人员工作激励方面的积极作用,逐步解决军队后勤保障队伍中慵㊁懒㊁散的难题.同时,加强对自主管理的军队职工和公开聘用人员的培养与考核,逐步完善保障人员考核考评㊁奖惩激励㊁绩效管理㊁有序进出等方面的制度机制,让想干的有干劲㊁有获得感,让不想干的有压力㊁有忧患感.三是针对军队院校后勤保障的特点,对后勤保障人员加强职业操守教育,要突出军队特色,从思想认识和政治觉悟上,强化保障人员为兵服务的价值追求和行为自觉,不断增强其投身军队后勤保障事业的荣誉感和积极性.(四)完善规章制度,实现监管覆盖为更好地加快军队院校后勤社会化保障的建设,必须建立健全军队院校后勤保障监管机制,加大对后勤社会化保障的监管力度.在现行的监管中,通常只是设立了监管机构,对于监管机构的监管能力和监管作用缺乏问效.一是强化内部监管.通过强化目标责任㊁突出官兵监督等措施,建立一支专业化的监管队伍,明确管理人员㊁监管人员的职责,使其按制度要求履行职责,对运行单位的安全和质量进行全面监管.二是尝试引进社会监管.军队院校可以结合地方政府部门的 放管服 改革,将地方成熟的市场监管机制引入军队院校,这样既加大了军队院校对服务行业的监管力度,提高了服务质量,也降低了校内监管部门的压力,节约了人力资源成本,呈现多位一体㊁齐抓共管的格局.三是注重制度监管.制定行之有效的管控机制,修订并完善各种方案㊁安全管理规定等规章制度,使所有日常需求及大型任务保障都有章可遵.四是严格承包商资格准入制度.承包商必须证照齐全,且优先考虑实力强的大企业.五是落实公开招标制度.所有参与保障的单位必须通过公开招标,由军队院校集中采购.六是建立健全监督制约机制㊁重大项目招投标审计制度㊁纪检部门全程监督制度等,让监管为服务质量 保驾护航 .(五)依托信息手段,推进服务保障信息化是提高后勤保障社会化质量效益的重要手段.因此,军队院校后勤保障社会化要紧紧依托科技优势,抓好业务系统建设㊁信息集成建设和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统住顶层设计的,集成现有运行的,开发一体融合的,深化常态应用的 ,着力打造 互联㊁互通㊁共享 的后勤保障社会化信息网络体系.军队院校要全面了解全军保障手段信息化的总体思路㊁建设内容和发展步骤,找准定位㊁明确任务.一方面,要构建符合军委标准,切合军队院校实际的保障设施,接好㊁管好㊁用好后勤装备及保障信息化系统,着力在提高信息化水平㊁提升信息化素养上下功夫.另一方面,要抓住大数据 人工智能 等大发展的时机,融合抓好 智慧校园 建设,重点推广校园卡功能集成和拓展创新,将管理㊁服务㊁保障㊁供应等实现一卡融合,推动军队院校后勤信息化向各专业各领域集成发展,向提高综合保障能力聚焦.参考文献:[1]㊀王小平.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改革的历程㊁问题及模式[D].长沙:中南大学,2012:1G61.[2]㊀陈奇.以改革创新思路推进军民融合式后勤发展[J].国防,2015(8):18G22.[3]㊀邱林,杨睿,戴强.推进军民融合式后勤保障体系建设的宏观思考[J].国防,2010(1):11G14.36㊀第3期㊀胡㊀平等:关于军队院校后勤保障社会化改革创新发展的思考㊀㊀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议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的改革
后勤保障实行社会化改革以来,全军许多单位都进行了试点,摸索了规律,总结了经验,取得了比较明显的进展,为进一步全面推进生活保障社会化奠定了基础。
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是适应国防建设和战争需要,实施后勤保障的一种新的模式和形态。
它是在保障对象一定、保障主体相对扩大的情况下将部分保障任务向社会移交所形成的保障方式。
一、后勤保障社会化的涵义
后勤保障社会化是什么?
对此问题的认识并不统一。
对后勤保障社会化内涵的科学把握,直接关系到社会化保障实践的深层发展问题。
因而,有必要进一步探讨社会化保障的内涵,完整准确地把握后勤保障社会化的科学含义。
科学认识后勤保障社会化的概念,应把握以下几个问题:
后勤保障社会化是社会分工的深化。
军队后勤最大限度地利用社会力量保障军队的需要,本质上是移交部分非军事职能,将可由社会承担的部分保障职能采用合同契约等手段移交给社会保障和管理,以此强化军队后勤的军事职能。
后勤保障社会化是开放系统间实现功能互换的良性协调状态。
军队后勤依托社会力量保障,减轻军队办社会的负担,从社会大系统考察,是重新调整后勤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使之与环境需求相适应。
后勤保障社会化是在军队与社会之间优化资源配置,获得最佳资源配置效益的途径。
后勤保障社会化是市场行为,以货币为媒介,以军民互利为前提。
后勤保障社会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通常要根据市场经济发育情况和第三产业的发展,根据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改革整体推进的程度,而逐步扩大范围和走向深入。
二、后勤保障社会化改革的运行方式
后勤保障社会化,是由军队传统的自办实体、自我保障、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转变为用货币到市场上去购买物品和服务,涉及整个国家范围和军地双方各领域,这种转化理论上非常简单,但操作起来非常困难,需要诸多部门的配合,在适应军队驻地社会环境、经济发展条件以及推广实施进度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
因此,从运行方式上看,其具有不同形式,大致可概括为以下几种:
(一)承包租赁方式
当前我军实行的后勤保障社会化改革,是以生活服务保障的社会化为发端和突破口的。
因此,作为一种运用较为普遍的模式,承包租赁方式表现的最为成熟。
这种方式就是以不改变产权和服务对象为前提,将军队招待所、服务社、食堂等纯服务性单位及其配套的设施、设备,按照合同规定转移给地方服务公司或个体从业者以及从军队后勤部门分流出来的人员,通过缴纳租金或承包费等形式,为部队提供有偿服务。
目前,全军许多试点单位正普遍采用这种方式,特别是在一些部队医院广泛实行,已经取得较好的成效。
(二)全社会化保障方式
全社会化保障方式是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改革采用的一种较高层次的运行方式。
这种方式是依托社会技术资源,在军队后勤的更大范围内实行社会化保障。
其具体内容可概括为10个方面:
1、借助社会服务保障系统为军事营区提供生活服务保障。
即在第二产业较发达地区,通过将军队服务行业纳入社会服务系统,然后过渡到利用地方服务行业,直到将营区生活服务全部推向社会。
2、协调社会物资供应部门组织军民通用物资的统一供应。
即以军队系统的后勤部门为主体,建立与地方物资供应部门相结合的协调机制,由地方根据军队提出通用物资的品种数量要求组织供应。
3、会同国家和社会经济力量建设军地通用后勤设施。
即将军队后勤需要兴建的军民通用设施纳入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计划,地方兴建通用设施,必须考虑军事用途和性能,军队可以无偿使用。
4、组织社会科研力量开发研制通用装备、设备。
即将军队规划内需要研制的通用装备和设备纳入国家统一科研计划,由国家和地方科研机构按军队要求统一研制。
军队特殊科技攻关项目也可通过招标委托民间科研机构来承担。
5、利用社会修理力量实施军民通用装备和营房修理。
即采取将军队修理力量向社会逐步移交和过渡的办法,通过与地方协调并立法,以招标和委托的形式由地方力量来承担修理任务。
6、依靠社会教育力量培养军民通用的后勤人才。
即通过调整军队培训体制,逐步过渡到主要依托社会培养后勤通用人才,并由国家教育部门制定统一计划,从地方院校毕业生中予以补充。
7、调整社会仓储力量储备军民通用物资。
即依照相应法规,由军队
确定通用物资储备的范围、品种、数量、方法、周转形式、补偿办法、向军队供应的方法等,并由军队提出储备计划,由国家负责储备、调用和供应。
8、调动社会生产能力生产军需物资器材。
即通过转换军需工业企业经营机制,由军队企业化工厂按指令性计划生产过渡到向社会企业招标、投标,实行加工订货和择优保障。
9、发挥地方运输力量的作用,做好军交运输和车辆保障。
即根据驻地情况和平时需要,与地方运输公司签订合同,并按合同要求保障军队交通工具的使用,包括借助社会力量实行军车安全检测的社会化保障。
10、加入社会保险,确保军队离退休干部和残疾军人的妥善安置。
即通过制订军人保险规划和方案,由国家财政拨款作为启动资金,使依靠国家和军队安置逐步转变为依靠社会保险安置。
三、后勤保障社会化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的建议
实行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对减轻军队“办社会”的负担,走出一条投入较少、效益较高的保障路子具有极其重大的现实意义。
目前,在大力推进后勤保障社会化改革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急需制定统一的社会化保障的政策和规定
具体来说,必须在国家现有通用法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政策和规定,以国家法律法规的形式,对社会化保障的目标、范围、对象、程序、方法加以规范。
同时各地方政府也要根据国家和军队改革的有关要求,以及当地实际,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法规,积极支持和全面推进后勤保障社会化改革。
只有这样,军队后勤社会化保障改革工作才能得到整个社会的重视和支持,才能从高起点出发,在尽可能短的时期内实现规范化、高效益的改革目标。
(二)搞清社会化保障中的营区划片问题
应针对社会化保障改革的需要,结合住房制度改革,对营区进行划片分区管理。
原则上可以分为军事工作区、生活服务区。
具体来说,一是把部队、机关、院校、医疗(科研)等机构主要进行军事活动的营区划为军事工作区。
这一区域内不设社会化保障机构,其营房、设施设备不允许用于社会化保障,该区域内的社会化保障只能选择水、电、气供应管理和卫生保洁、营区绿化美化等项目。
二是把军事工作区外的区域,如家属院、生活保障区划为生活服务区。
这一区域内可视情况选择饮食保障、商业服务、营房管理等项目推行社会化保障,其营房、生活服务设施设备可用于社会化保障之用。
具体来说,既可在产
权归属不变的情况下,采取承包、租赁、委托、连锁经营等方式,用于社会化保障。
(三)重点解决人员分流问题
当前,解决好这个问题的基本思路是多渠道分流安置,逐步剥离,最终完全推向社会。
具体来说,
1、要制定职工分流的相关政策。
关键是总部要根据国家劳动人事政策,制定军队服务保障部门职工分流办法和规定,尤其是总部制定的政策规定要与地方劳动人事政策紧密衔接,最好是会同国家劳动人事部门共同制定,以增强政策规定的操作性和连续性。
2、加快对部队职工单位的改制改组工作。
改制就是要打破用工用兵体制,改列编制为招聘制,打破干部、职工的身份界限,实行双向选择、竞争上岗等企业化管理。
在此基础上,逐步剥离其与军队的隶属关系,最终实行社会化保障。
改组就是在改制的基础上,把服务保障项目相同、相似的项目,把驻地相对集中,服务保障功能相同的单位“合起来”、“串起来”、“联起来”,并撤销部分服务保障功能单一、效益低下的项目和单位。
通过改组,逐步淡化其军事属性,最终实现彻底剥离,走向社会。
3、要全面建立军队职工的社会保障制度。
各主管部门和职工单位应加强与地方相关部门的协调,尽快建立和完善职工养老保障、医疗保障、人身伤亡保险、生育保险、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实现与地方保险和社会保险制度的衔接,从而推动职工的分流工作。
(作者单位:军事经济学院研究生三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