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缣帛

合集下载

中医文献学概论

中医文献学概论

中医文献学概论第一章中医文献学概说第一节概述中国是世界历史上文明史最为久的古国之一,有着光辉灿烂的文化。

中医药学则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上一朵奇葩。

在悠久的历史中,祖先为我们留下了浩如烟海的古典文献。

这些文献记录着中华民族从事社会活动、生产实践的过程中不断积累起来的经验和知识、创造与发明,蕴藏着人类与自然界、与疾病作斗争的丰富智慧,是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和巨大的精神财富。

几千年的历史发展,年移代革,沧海桑田,语言文字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古籍—古代文明成果的主要载体——文字的形、音、义都发生着变化,古籍中的名物典章制度也有了古今的差异,更遑论由于战火兵燹、自然灾害造成的破坏,简断编残,使得古文献的阅读和利用更加困难。

纵观世界自然科学发展的历史,人们知道,中医药学是几千年来一直保持了其完整的理论体系,并且在现代科学、西方医学的冲击之下,仍然保持了其生命力的学科之一。

而两千多年来中医药学的理论、经验与方法,主要依赖古代医药学文献而保存。

这些记录有中医药知识的载体,统称为“中医文献”。

中医文献学是关于中医中药历史文献的编纂、校勘、注释、整理与利用的一门学问,是中国医药学与中国古典文献学相互渗透的一门边缘交叉学科,属于专科文献学的一种。

该学科是以古典文献学理论为基本框架,以中医药文献的实际情况为具体内容构建起来的。

本章主要对文献的基本概念、作用和中医文献的概况作简要介绍。

第二节文献的基本概念与作用“文献”一词,最早见于《论语·八佾》:孔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

文献不足故也。

足,则吾能徵之矣。

”东汉郑玄注:“献,犹贤也。

我不能以其礼成之者,以此二国之君文章、贤才不足故也。

”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注:“文,典籍也;献,贤也。

”概而言之,“文”指文章典籍,“献”指能传述典章制度的贤士的言论。

古代学者所谓“徵文考献”,即是说要了解历史,了解一个时代的典章制度(礼),一是必须取证于典籍的记载,二是要采录宿贤耆旧的言论、评议。

中国文献学课件

中国文献学课件

(二)无形之摧毁 (1)重德轻艺 (2)以新掩旧 (3)重视文词,鄙弃朴学 (4)因人废言 (5)秘不示人


(三)现存文献的类别和数量: (1)经部文献 (2)史部文献 (3)子部文献 (4)集部文献 (5)现存历史文献的数量:




参考书目: 张舜徽《中国文献学》(中州书画社) 吴枫《中国古典文献学》(齐鲁书社) 张家 璠《中国历史文献学》(广西师大出 版社) 洪湛侯《中国文献学新编》(杭大出版社)

宋元之际马端临,名其著作曰《文献通 考》,他说:“凡叙事,则本之经史, 而参之以历代会要,以及百家传记之书, 信而有征者从之,怪异传疑者不录,所 谓文也。凡论事,则先取当时臣僚之奏 疏,次及近代诸儒之评论,以至名流之 燕谈,稗官之记录,凡一话一言,可以 订典故之得失,证史传之是非者,则采 而录之,所谓献也。”(《文献通考.总 序》)
(6)胶片与磁带

胶片,感光材料的总称。胶片的构造,主 要有片基和感光层两部分。

磁带,通常是在塑料的薄带上,涂敷一层 粉状磁性材料制成。磁带可以用来记录声 音、图像、数据或其它电信号,免去文字 印刷和书写,是一种记录和贮存文献的最 新载体。
第三节 文献内容方面的体裁

古代文献从内容体裁上,大致可分为:著作、编 述、抄纂三大类。

三、文献学研究的范围及任务:

文献学研究的范围涉及到各式各样包罗古 今的文献。从时代上说有古代文献、近代 文献、现代文献、当代文献。从科学上则 又有语言文献、文学文献、历史文献、哲 学文献、医学文献、法律文献、经济文献、 宗教文献、科技文献等等。从文献族群看, 则又可分出土文献、敦煌文献、地方文献 等等。

文献学的任务,张舜徽先生的《中国文献学》做 了很精当的概述,即“对那些保存下来了的和已 经发现了的图书、资料(包括甲骨、金石、竹简、 帛书),进行整理、编纂、注释工作,使杂乱的 资料条理化、系统化,古奥的文字通俗化、明朗 化;并且进一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条别源流, 甄论得失,替研究工作者们提供方便,节省时间, 在研究、整理历史文献方面,作出有益的贡献, 这是文献学的基本要求和任务。”

书籍装帧设计

书籍装帧设计

(4)经折装和旋风装
经折装是在卷轴装的形式上改 进而来的。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对阅 读书籍需求的提高,卷轴装的许多弊 端逐步暴露出来,已经不能适应新的 需求,因为看阅卷轴装书籍的中后部 分时也要从头打开,看完后还要再卷 起,十分麻烦。经折装的出现大大方
便了阅读,也便于取放。
旋风装
旋风装,亦称“旋风叶”、“龙鳞装”。旋风装由卷轴装演化而来,它形 同卷轴,其形式是:是把一张张写好的书页,按照先后顺序逐次相错约1厘米的距
在装订加工过程中将开本尺寸中的小数写在前面,如210mm×297mm(长×宽), 说明该书刊为横开本形式。
图 2-11 横开本
3)按大小还可以分为 (1)大型本 12开以上的开本。适用于图表较多,篇幅较大的厚部头著作或期刊。 (2)中型本 16开—32开的所有开本。此属一般开本,适用范围较广,各类书籍均可应用。 (3)小型本 适用于手册、工具书、通俗读物或但篇文献,如46开、60开、50开、44开、40开等。
包背装
又称裹背装,是在蝴蝶装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装订形式。它与蝴蝶装的主要 区别是:将书页背对背地正折起来,使有文字的一面向外,版口作为书口,然后
将书页的两边粘在书脊上,最后用整张的书衣绕背包裹。由于包背装的书口向外,
竖放会磨损书口,所以包背装图书一般是平放在书架上。
线装
这种装订形式产生于明朝中叶, 是由包背装转化而来的,是指将两张纸分 别贴在封面和封底上,书脊、锁线外露, 封面、封底与书背戳齐,再打眼订线、锁 线的装帧方法可分为四、六、八针订法。 线装书既便于翻阅,又不易散破。线装书 是我国特有的装帧艺术形式,具有极强的 民族风格,至今仍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 誉,是“中国书”的象征。这种装帧形式, 一直沿用至今,
(2)传达信息功能

档案学概论

档案学概论

第一章档案概论第一节档案的起源与沿革一、档案的起源关于档案的起源,主要有以下四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在国家诞生以后,产生了文字,用文字记录国家的各种事务,就形成了档案。

第二种观点认为:在原始社会末期产生了原始的文字,国家产生后,用文字记录国家的各种事务,形成了档案。

第三种观点认为:在原始社会末期产生了原始的文字,原始部落用这种文字记录各项事务,就形成了比较原始的档案。

国家形成后,形成了比较有条理的档案。

第四种观点认为:原始社会的结绳、刻契,就是原始的档案,文字、国家形成后,形成了比较有条理的档案。

1、2条又称为阶级社会产物论,又称为文字、国家条件说。

3、4条又称为原始社会产物说。

二、档案的沿革档案的沿革可以从以下分析:1、载体沿革档案按载体可分为:甲骨档案、金石档案、简牍档案、缣帛档案、纸质档案、声像档案、电子档案等。

2、名称的沿革A、“档案”在商代称为“册”;周代称为“中”;秦汉称为“典籍”;魏晋以后称“文书”、“文案”;唐、宋以来称“文卷”、“案卷”、“案牍”B、“档案”一词,一般认为初见于清代。

a、顺治十八年(1661年)的官府文书中,有“档案”一词的使用,即“查得顺治十四年四月臣部题定档案”。

b、康熙十九年(1680年)“起居注”:“上问马哈喇之父与叔父皆殁于阵,部中无档案。

”c、杨宾《柳边纪略》(成书于1707年,康熙四十六年)说:“边外文字,多书于木,往来传递者曰牌子,以削木若牌故也;存贮年久者曰档案,曰档子,以积累多贯皮条挂壁若档故也。

然今文之书于纸者,亦呼为牌子、档子矣。

”d、郑州大学文博学院王金玉、王永的文章,认为“档案”一词自清崇德三年(明崇祯十一年)即开始应用,比《柳边纪略》早了60年,“档案”的原始涵义指仓库财物类的登记簿。

(见王金玉、王永《“档案”词源新证》,《中国档案》1999年2期。

)档,在《康熙字典》中解释为:横木框档。

案,在《说文解字》中解释为:几属。

由此引伸,把处理一个事件的有关文书作为一案。

纸张的主要性能与纸张老化

纸张的主要性能与纸张老化

第四节纸张的主要性能与纸张老化纸张与古代其他文字载体材料相比,有纸草之便,不易破裂;有竹木之廉,体积不大;有缣帛羊皮之软,无其贵;有金石之坚,而不笨重。

一、纸张的主要性能(property)物理性能:包括定量、厚度、紧度、透气度、施胶度和吸收性等光学性能:包括白度、不透明度等机械性能(机械强度):包括抗张强度、耐破度、耐折度和撕裂度等化学性能:包括化学成分的含量、水分、PH值、灰分、铜价和粘度等(一)纸张的物理性能1.定量与厚度(quantity and thickness)定量是指纸张单位面积的重量,一般以每平方米纸张有多少克表示,即g/m2。

厚度是指在一定的面积和一定的压力下,测得纸样两面之间的垂直距离。

2.紧度(tightness)紧度是指每立方厘米纸张的重量,其结果以g/cm3表示。

3.施胶度施胶度表示纸张抗水性能的大小。

施胶度是以标准墨水划线时,不扩散也不渗透的线条最大宽度(mm)表示。

4.吸收性(absorptivity)纸张对液体、气体具有吸收能力。

吸收的原理:1)纸张纤维之间具有无数毛细孔隙,2)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具有大量亲水基团—OH。

纸张的含水量(正常含水量一般为7%)吸收有害气体,不利于纸张的耐久性(二)纸张的光学性能白度(whiteness)是指纸张受到光照后全面反射的能力,以百分数表示。

某一纸张白度下降表示纸张老化耐久性下降的指标。

(三)纸张的机械性能纸张的机械性能又称机械强度,是指纸张在一定机械外力条件下,抵抗外力作用的能力。

也是衡量纸张耐久性的重要指标。

机械强度(mechanical shrength)取决于纸张纤维的原始强度,和纤维与纤维之间的结合强度。

1.抗张强度(tensiling strength):纸张能承受的最大张力。

通常以一定宽度的试样的抗张力,以N/15mm、KN/m表示。

2.耐破度(wearproof strength):纸张在单位面积上所承受的均匀增大的最大压力,以Pa、Mpa、Kpa表示。

简帛

简帛

马 王 堆 汉 墓 帛 书
内容分类 长沙马王堆三号墓出土的帛书共有28种,计十二万余字,均破损严 重。 依《汉书· 艺文志》分类,六艺类的有《周易》、《丧服图》、《春 秋事语》和《战国纵横家书》; 诸子类的有《老子》甲本(附佚书3篇)、《九主图》、《皇帝书》 和《老子》乙本,其中甲、乙本《老子》为所见最古的本子; 兵书类有《刑德》甲、乙、丙3种;数术类有《篆书阴阳五行》、 《隶书阴阳五行》、《五星占》、《天文气象杂占》、《出行占》、 《木人占》、《符箓》、《神图》、《筑城图》、《园寝图》和《相 马经》,其中《五星占》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天文书; 方术类有《五十二病方》(附佚书4篇)、《胎产图》、《养生图》、 《杂疗方》、《导引图》(附佚书2篇),其中《五十二病方》是中国 已发现的最古老医书。 另外《长沙国南部地形图》、《驻军图》、《城邑图》3幅地图。据 整理者描述,《式法》帛书用整幅书写,原长超过2米,但现已碎裂 成30余大片及若干碎块,拼复十分不易。《式法》的字体在篆隶之 间,兼有大量楚文字的成分,亦较马王堆其他帛书难认。
谢 谢
西汉文景时期到武帝早期
银雀山汉简
历史年代 西汉
名称 江陵汉墓简牍 定州汉简
出土时间及地点 1983年江陵张家山汉墓 1973年河北定县(今定州 市)八角廊40号西汉墓 1993年江苏省连云港市东 海县温泉镇尹湾村 1978年发现于青海省大通 县上孙家寨 115墓。 1959年,甘肃武威磨嘴子 汉墓
尹湾汉墓简牍
西汉晚期 大通汉简
东汉
武威汉简 居延汉简
敦煌汉简
1930年发掘于蒙古居延
20世纪初至90年代发掘于 敦煌 20世纪初新疆尼泊尔等地 1996年10月湖南省长沙市 走马楼建筑工地第十一号 井出土简牍。

中国画册形态的发展历史

中国画册形态的发展历史

• (3)竹简和木牍 • 中国最早的比较正规的画册载体是竹简和木 牍。 将竹子切割、烘烤制作成大小相同的竹片, 在上面书写文字,这就是竹简。将竹简用绳子 相连成册,称为“简策”。在简背上写上篇名, 卷起简策,文字正好露在外面,为查找提供了 方便。简策的最后一根竹简称为“尾简”,卷 动时以尾简为轴心,从左向右卷起,然后将其 存放在一种柔软的丝织品做成的囊袋中。这种 装订方法,已经具备了现代画册的雏形。
• (4)缣帛 • 缣帛与现在书画用的绢相似,早 在先秦时期,就已经用缣帛作为书 写材料。缣帛质地柔软、轻盈,容 易折叠,方便书写与保存,其尺寸 大小可根据文字的多少进行裁切。 缣帛是与简牍同期使用的书写材料, 这两种形式被书史学家5)纸与印刷术 • 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发明中有两 项对画册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就是造纸术与印刷术。东汉时期 纸的发明,使画册有了纸质的形式, 这种形式一直延续至今。
• (1)甲骨 • 经考古发掘,在河南殷墟出土 了大量刻有文字的龟甲、兽骨,这 是至今为止我国发现的最早的作为 文字载体的材质。甲骨文字的排列 自上而下,从右到左,颇具篇章布 局的美感。
• (2)玉版 • 《韩非子?喻老》中有“周有玉版” 的记载,据考古发现,周代就已经使 用玉版这种高档材质书写或篆刻文字 了。由于其材质名贵,用量并不是很 多,多是上层社会的用品。

中国人在西汉时期就已经使用各种粗纤维造纸。东汉时期,蔡伦 总结了各种造纸经验,于公元105年发明了造纸术。由于造纸原料充 裕,成本低廉,使大量生产纸张成为可能。东晋末年,纸的使用日益 普及,已经基本上取代了竹简、木牍和缣帛,成为正规的书写材料。 • 随着纸的广泛应用,在印刷术发明之前,图书传抄的做法非常盛 行,但是手抄容易抄错、抄漏而且费时、费力,不利于文化的传播。 而在当时,石碑也同样用来承载文字,并且它为随后的印刷术的发明 奠定了基础——用纸在石碑上上墨拓印的方法直接为雕版印刷指明了 方向。中国的印刷术经过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两个阶段的发展,给画 册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印刷术方便灵活,省时省力,缩短了画册 的制作周期,大大提高了画册的质量与数量,从而推动了人类画册文 化事业的发展。 • 印刷术的发明不仅加速了知识、信息的传播,而且在很大程度上 影响了画册的形式,促使画册不断变换自身的模式,卷轴装、经折装、 旋风装、蝴蝶装。包背装、线装、简装和精装等形式一路发展而来。

档案载体演变过程

档案载体演变过程

档案载体演变过程我国档案工作的历史源远流长,档案已伴随人类走过5000多年的历史,忠实地记录了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

由于科技的发展,档案载体种类日增多,档案的形式也日渐增多。

(一)以甲骨为载体的甲骨档案以甲骨作为原始记录载体是我国现存的最早的有文字记录的档案。

主要产生于商代后期的占卜活动中,多为盘庚迁殷到纣亡的273年间的遗迹。

甲,主要是指龟腹甲或背甲;骨,主要是指兽骨(如牛肩骨)。

内容广涉当时社会的阶级与国家状况、农业生产、思想文化等各方面。

这种档案载体材料特殊,所以保存年代久远。

(二)以金石为载体的金石档案金石档案也称钟鼎文。

一般是指冶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

到西周,我国的青铜技术进入了繁盛时期,青铜器质地坚固,易于长久保存,故统治者凡有大事记载,便铸器铭文,以青铜器作为载体逐渐取代甲骨。

由于礼乐制度的发展,钟鼎等青铜器物不仅演变为奴隶主贵族和封建地主阶级贮存于宗庙的礼器,青铜器上的铭文也发展为记录当时社会重大史实的历史文献。

每遇有重大事件,都要作器勒名,珍藏宗庙,以期“子子孙孙永宝用”。

金文档案的内容包括纪念先祖、记述战功、册命赏赐、誓盟订约等多方面。

(三)以简牍为载体的简牍档案简牍档案指中国古代以经过整治的竹、木为记录载体的文献。

"简"是用竹、木削成的长条;"牍"是用木间或用竹剖成的板片;中国古代纸张出现以前,简牍曾是一种主要的书写材料(见简牍文献)。

在中国古代很长时期中,大凡皇帝颁发的诏书、律令,官府形成的册籍、名簿、表报,以及民间的契约、书信等都记载于简牍之上,由于简牍质地坚实和无干扰地被埋藏于地下,所以大量简牍档案得以遗留下来。

(四)以丝绸为载体的缣帛档案缣帛作为书写载体材料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中国是丝绸的故乡,丝织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缣帛档案的产生。

到了秦代,使用更为广泛。

缣帛具有质地坚韧轻柔的特点,以缣帛为载体的档案具有便于携带和保管等优点,但是由于其价格十分昂贵,一般人根本消费不去,所以未能普遍使用。

中医文献学 期末重点

中医文献学 期末重点

概论1、中医文献:知识范畴属于中医学领域的文献2、中医文献学(1)中医文献学:是探究中医文献的学术源流,探究整理、研究、利用中医文献的方法及其理论的一门学问。

(2)对象:主要研究中医古典、文献学的著录、考订与整理。

(3)下限:1911年辛亥革命3、善本:文物价值、艺术价值和学术价值较高,刻印与抄写较好的版本。

4、类书:辑录各门类或某一门类的资料,按照一定的方法加以编排,以便于应用的一类工具书。

5、丛书:编集各种单独著作而冠以总名。

6、历代中医药文献概况(四选一)(一)先秦两汉时期(1)先秦时期的医学典籍已经相当繁荣(《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脉法》、《阴阳脉死候》、《五十二病方》、《却谷食气》、《养生方》、《杂疗方》、《胎产书》、《十问》、《天下至道谈》、《合阴阳》、《杂禁方》、《导引图》)(2)首次由政府组织进行了大规模的医籍整理步兵校尉任宏校兵书,太史令尹咸校数术,侍医李柱国校方技(3)四大经典(《黄帝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的问世标志着医学理论体系的完善(二)晋唐时期(1)医学分科逐渐向基础理论和各科临床拓展①基础理论类:汉魏·华佗中《藏经》、晋·王叔和《脉经》、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②临床类:针灸学专著,晋·皇甫谧《针灸甲乙经》;外科专著,龚庆宣《刘娟子鬼遗方》;妇产科专著,唐·昝殷《产宝》;儿科专著,唐·佚名氏《颅囟经》;骨伤科专著,唐·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2)出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搜集整理经验方书的高潮,成为这个时代标志性成就(3)官修医书成为了重要特色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隋唐·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唐《新修本草》(4)本草学得到了空前的发展陶弘景《本草经集注》、《新修本草》;雷敩《雷公炮炙论》(三)两宋金元时期(1)医籍的校勘整理和医书的编写蔚然成风①朝廷组织:a校正医书:嘉佑年间(1056年~1063年),设置校正医书局,任命四大臣禹锡、林忆、高保恒、孙奇,校勘了《黄帝内经素问》、《伤寒论》、《金匮要略方论》、《金匮玉函经》、《脉经》、《针灸甲乙经》、《诸病源候论》、《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外台秘要》;b编写方剂类著作:《太平圣惠方》、《圣济总录》是集方剂学与主治与一身的著作;《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官方颁布的医方制剂规范;王惟一《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大大方便了针灸教学与临床c编写本草类著作:《开宝本草》、《嘉佑补注本草》、《大观本草》、《政和本草》、《绍兴本草》②民间发展:成无己《注解伤寒论》、朱肱《南阳活人书》、沈括与苏轼《苏轼良方》(2)问世了一批划时代的高质量专科著作①钱乙《小儿药证直诀》使儿科学形成体系;②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使妇产科初具规模;③王惟一《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王执中《针灸资生经》、滑寿《十四经发挥》使针灸学“至是始略备”(3)学术争鸣与金元四大家的产生成为当时医学繁荣的标志濂周敦颐《太极图说》洛程颐、陈颢《通书》关张载《正蒙》闽朱熹(4)医学丛书的创编元代杜思敬《济生拔粹》(四)明清时期(1)经典医籍的研究明清两代整理研究经典医籍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2)本草方书的成就李时珍《本草纲目》收录本草1892味;明·王纶《本草集要》开后世药物科学分类之先河(3)温病文献的创编明·吴又可撰《瘟疫论》(4)专科著作的特色①杂病专著:王肯堂《杂病证治准绳》、沈金鳌《杂病源流犀烛》、李用粹《证治汇补》;②医案类专著:宋·许叔微《伤寒九十论》、明·江瓘《名医类案》、《石山医案》、《孙文垣医案》、《临证指南医案》(5)医学书目的编纂明·殷仲春《医藏书目》是现存最早的一部单行医书目录,其后有清·曹禾《医学读书志》、日本人丹波元胤《中国医籍考》第一章中医文献的载体与形制1、文献载体:是指用来记录文献的物质材料。

《活板》文言文对比阅读

《活板》文言文对比阅读

《活板》文言文对比阅读【甲】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

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

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

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

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

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就。

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选自七年级语文下册课文《活板》)【乙】方家①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然常微偏东,不全南也。

水浮多荡摇,指爪及碗唇上皆可为之,运转尤速,但坚滑易坠,不若缕②悬为最善。

其法:取新纩③中独茧缕,以芥子许蜡④缀于针腰,无风处悬之,则针常指南。

其中有磨而指北者。

余家指南、北者皆有之。

磁石之指南,犹柏之指西,莫可原⑤其理。

(选自《梦溪笔谈》,有删改) 【注释】①方家:方术家。

②缕:丝线。

③纩:丝绵絮。

④芥子许蜡:芥菜籽大小的蜡。

⑤原:探究。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的词语。

火.烧令坚()若止.印三二本()运转尤速.()但坚滑易坠.()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持就.火炀之瞬息可就.B.不以.木为之者方家以.磁石磨针锋C.满铁范为.一板不若缕悬为.最善D.若.印数十百千本不若.缕悬为最善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②无风处悬之,则针常指南。

4.【甲】文在介绍活字印刷术时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举例说明。

5.【乙】文介绍了指南针的四种操作方法,作者认为哪种操作方法最好,方法是什么?【丙】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为纸。

《档案学概论》

《档案学概论》

《档案学概论》档案学就是一门应用学科。

1、三个二级学科 :图书、情报、档案学管理“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创成一级学科 ,档案管理学2、就是档案管理学的基础课程就是从事文员、秘书的技术课程,以下就是8 大技术技术:采集、整理、判定、保存(档案保存限期登记、编目)、检索、利用(用于行政管理,经济建设、科技建设、文化教育、科学研究 )、编写研究、统计做公事员的总的要求 :档案学管理、秘书学、办公室管理档案学概论第一章、档案第一节、档案的发源与沿革一、中国档案的发源二、我国档案的形式与名称的演变与沿革第二节、档案的定义一、档案的定义定义 :国家机构 ,社会组织以及个人从事政治、军事、科学、技术、文化、宗教等社会活动直接形成的对国家与社会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声音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

档案产生的条件档案的产生就是渐渐历年产生的。

恩格斯说:蒙昧、野蛮、文明。

今日的文书 ,明日的档案。

条件以下 : 1、进入文明时代后 ,记录符号、文字记录 2、随生产实践发展 ,语言文字完美 ,出现了有条理的信息记录 3、商业的发展 ,促使了有条理信件及应用 4、有条理的信息用完后为了往后查考保存起来 ,形成档案二、档案的基本含义 (一)、档案就是各样机关、组织与个人在特定的社会活动中形成的。

(二 )、档案就是保存备查的历史记录。

注注 : 文件转变为档案一般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1)办理完成的文件才能纳入档案。

(2)对往后实质与科学研究等活动有必定查考利用价值的文件才有必需作为档案保存。

(3)依照必定的规律集中保存起来的文件才能最后成为档案。

(三 )档案的形式就是多种多样的。

1、档案信息的载体载体形式 :甲骨档案、简牍档案 (竹简 + 木椟 ,这在战国至两晋产生最多,特别就是秦汉)、金石档案(青铜+ 石刻)、缣帛档案(细绢档案 )、纸质档案2、档案信息的记录方式 (1)从档案信息的办理技术即档案信息记录在载体上的方法瞧刀刻、手写、印刷、晒制、拍照、录像、激光扫描等(2)从表达方式上文字、图像、声音等(3)从传达信息的文体上古代有:制、诏、奏折、题本近代有:令、公告、咨呈现代有指示、通知、报告、等。

第一章 古典文献的载体及其类型

第一章 古典文献的载体及其类型
“献”。早期的神话与歌谣即是靠口头传播下来的。 文字的发明,使文献传播有了赖以固定和长久保存的基
础。文字传抄不但使文献得以久传后世,而且也大大减 少了口耳相传造成的“失真”。《吕氏春秋·察传》所 谓“数传耳白为黑,黑为白”,所谓“以讹传讹”,确 是口传文献的明显缺陷。
第二节 古典文献的传抄方式
王国维(1877年—1927年),字伯 隅、静安,号观堂、永观,谥忠悫。 汉族,浙江省嘉兴市海宁盐官镇人; 清末秀才;我国近代享有国际盛誉的 著名学者,近现代在文学、美学、史 学、哲学、古文字学、考古学等各方 面成就卓著的学术巨子,国学大师; 徐志摩、穆旦、金庸等人与其俱为同 乡。著有《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 考》、《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续 考》、《殷周制度论》、《殷虚卜辞 中所见地名考》、《殷礼徵文》以及 《古史新证》等
第一节 古典文献的载体形式
4、缣帛的优劣与重要帛书文献。 缣帛,即丝织品。丝织品作为文献载体之优点如轻柔、
易于卷舒、便于剪裁等,但其价格昂贵,亦不便长久保 存,故缣帛文献出土相对较少。 1940s长沙子弹库战国楚墓出土一批著名帛书后流失国 外。1970s长沙马王堆西汉王陵再次出土重要帛书,有 《老子》等,价值极高。 纸张出现后,缣帛亦逐渐退出,但至唐代亦有缣帛书信。
6、当代电子文献的时代特色。 电子载体的特点:一是“无形”,二是“存储量大。” 电子文献改变了传统的阅读、使用和收藏方式。电子文
献逐渐以文字、图像、声音、视频等相结合的多媒体形 态,且以更大容量、更便捷的方式为我们提供服务。
第二节 古典文献的传抄方式
1、由口头传抄到书面文献:文字诞生的重要意义。 未有文字之前,人类传播信息基本靠口耳相传,即所谓
辑《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现代逯钦立编《先 秦汉魏晋南北朝诗》等。

0000595中国秘书史教案

0000595中国秘书史教案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自西周起,中面及地方政府的秘书机构初步建立起来,秘书工作的各项业务起步,并产生了初步的规则、制度,理解史官为何衰落,产生了哪些新的秘书官职,两周秘书人员有哪些职业道德、形成了哪些职业个性,两周时期是我国秘书工作的初创时期。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两周的秘书工作的形成和发展
难点:两周秘书的职业道德
作业、讨论题、思考题、教学反思
1、商朝甲骨档案有哪些保管规则
2、西周秘书人员有何特点
3、春秋战国时期文书工作出现了哪些制度?
中国秘书史课程教案
课型
(请打√)
理论课□讨论课□
实验课□习题课□
其他□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三章秦汉的秘书工作
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一、文书工作大发展的原因
主观原因。客观原因。
二、公文拟写成为专门技能
公文成为一种独立的文体。出现了专写公文的“手笔”。对公文开始了理论研究。
三、文书制作制度
用纸制度。卷轴制度。用印制度。骑缝、押缝制度。连署制度。勾检制度。一文一事
制度。
四、公文文体
下行文。上行文。平行文。
五、档案工作
档案工作概况。利用档案私家修史盛行。
信访机构。
三、地方政府和军队中的秘书机构
地方政府的秘书机构。军队中的秘书机构。
第二节秘书官吏
一、秘书官吏的选拔
秦朝秘书官吏的来源。两汉秘书官吏的来源察举、征召、辟除、学校培养。
二、秘书官吏的任职资格
秦朝秘书官吏的任职资格。汉朝秘书官吏的任职资格。
三、秘书官吏的考核制度
秦朝秘书官吏的考核制度。汉朝秘书官吏的考核制度。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央秘书机构的分解

(完整版)书籍装帧设计(修改篇)

(完整版)书籍装帧设计(修改篇)

BOOK DESGIN
线装:线装始于明代中叶(公元14世纪),盛行于清代。它不 用整纸裹书,而是将前后分开为封面和封底,不包书脊, 用刀将上下及书脊切齐,打孔穿线,订成一册。一般用四 眼订法,也有用六针眼和八针眼的,讲究的还在上下角用 丝织品包角。
线装书的结构为:书衣(封 面)、护页、书名页、序、凡 例、目录、正文、附录、跋或 后记。与现代书籍次序大致相 同。 由于蝴蝶装和线装的封面都是 软面的,只能平放,不能直立, 插架和携带都不方便,所以有 的书由在外面加函套来装盛书 籍,材料用硬纸板或木材,有 纸盒、夹板、木盒等形式。
7
第七章书籍装帧的版式设计
8 第八章书籍装帧设计的材料与形态设计
书籍装帧设计
第一章 书籍的起源与发展
❖ 学习目标
熟悉了解中外最早的书籍形态、中外早期的印刷和现代印刷工 艺对书籍设计的影响;了解数字技术的发展对书籍设计的影响;提 高对书籍产生和书籍设计的发展脉络的认识;继承发扬前人所创造 的璀璨文化。
书籍装帧是一项整体的视觉传达过程,是指运用装饰、色彩、图像、字 体等元素来展示书的一般内容,体现书的基本精神和作者的思想,并以艺术 感染力帮助读者理解书籍内容的艺术形式。它通过对书籍的结构、形态、封 面、材料、印刷、装订等内容的设计,使之成为一个满足阅读者需求的功能 载体。
一本书能以优美 的封面、插图、编排、 字型来吸引读者,增 强读者的兴趣和视觉 上的舒适感,让读者 产生购买欲,就达到 了书籍装帧的目的。
LOGO
LOGO
LOGO
LOGO
二、外书国籍最装早帧的设书计籍形态
▪ 时间:距今约4500年 埃及的莎草纸卷——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书籍形式
LOGO
LOGO
LOGO

演示文稿1

演示文稿1

泥板档案 古代刻写在粘土板上的文书。 是西亚地区古代苏美尔、阿卡 德、巴比伦、赫梯、波斯和亚 述,古埃及和古希腊的遗物。 其文字因笔画一头粗一头细, 状如楔子,故被后人称为楔形 文字。作为档案保存的泥板在 末端刻有该文书的关键词或主 题词,以便分类保管。泥板文 书一直被使用到大约公元一世 纪才逐渐淘汰。
石刻档案 以石为载体的书史 铭文。曾广泛产生于 古代东方各奴隶制国 家。大凡纪功颂德、 颁布宪令、誓盟立约 以及一切重大事件, 都要刻石述事,昭示 未来。中国收存年代 最早的石刻档案是石 鼓文,是公元前770 年秦襄公送周平王东 迁后的记功石刻。此 外,大量的墓志也是 中国古代石刻档案的 重要组成部分。
三、我国最早的档案 1、商代早期,甲骨档案(龟甲和兽骨) 2、商代后期,铭文档案(金文档案)如:青铜器皿 上的文 字 3、春秋战国时期,石刻档案 4、 秦代,简牍档案,缣帛档案 5、魏晋南北朝时期,纸质档案出现 6、电子档案 此外,国外还有,泥板档案,纸草档案,羊皮档案 等形式的档案 我国现存最古老的纸质档案是西晋文学家陆机所 写的“平复贴”是我国古代名文的书札墨迹,字体 奇古。也是世界上现存历史最久的纸质档案。距今 已有一千七百多年。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明代以 前的历史档案基本上失传。
3、贝壳珠串 :贝壳珠串是用各种颜色的贝壳组成各种图形,串成各 种珠串,因长短和图形各不相同而代表不同的意思,用这种方法来帮 助记事。 以上这三种方式都不是文字。它是适应文字出现之前的人类社 会记事和交往的需要而产生的历史记录,它真实、原始、生动地反映 了远古时代人类社会的一个方面的活动。完全可以认为这就是档案的 萌芽,开创了人类档案的起源。但他们还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档案。
纸草档案 古代用纸草纸制作的文书。纸草又称纸莎草。是尼 罗河下游沼泽地带生长的一种植物。纸草纸比岩石、 泥板轻便,易于书写,约从公元前30世纪开始被广 泛使用。纸草档案最早于1752年发现于意大利, 已发现的纸草档案包括房地产契据、合同书、测产 清单、公务决议、书信、古典著作等,其中著名的 有都灵纸草、莱顿纸草、哈里斯大纸草等

蔡伦造纸文言文翻译

蔡伦造纸文言文翻译

蔡伦造纸文言文翻译蔡伦造纸文言文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即按书写需要裁好的丝织品)者谓之为纸。

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

伦乃造意(发明、创造)用树肤、麻头及敝布。

鱼网以为纸。

元兴元年,奏上之。

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翻译自古以来都是把字写在或刻在竹片上,再编成册,那种用来写字的丝绸叫做纸。

丝绸很贵而竹简又太笨重,并且不便于人们使用。

蔡伦于是想出一种方法,用树皮、麻头以及破布、鱼网造成纸。

元兴(汉和帝年号)元年上奏皇帝,皇帝夸赞他的才能,从此都采用他造的纸,所以天下都说“蔡侯纸”。

蔡伦(公元62 年—121 年) ,字敬仲,湖南耒阳人。

他对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四大发明” 之一的造纸术有着巨大贡献,被纸工奉为造纸鼻祖、“纸神” 。

入宫辛酸泪在人们的心目中,蔡伦的名字是与造纸联系在一起的,这是个值得中华民族骄傲的名字。

但有谁会想到蔡伦的身前身后,有几多风雨,几多辛酸……蔡伦出生在湖南耒阳县的一个贫苦家庭,自小就家境贫寒,全家常常为衣食发愁。

小蔡伦非常好学,但由于家庭条件所迫,无法读书。

他处处留意生活中的新奇现象,有什么不懂的就非要弄个明白才肯罢休。

蔡伦聪明伶俐,好动脑筋,所以心灵手巧。

蔡伦十三岁那年,家乡来了皇宫里的人征选宦官。

在古代,宦官的来源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从民间征选,不是实在没有出路的话,谁也不愿去应征;另一种来源是受宫刑的罪人。

古时宫刑是对重罪犯的刑罚之一,属“五刑” 之一。

名人传记这样,年仅十三岁的蔡伦因家境贫寒,不得不走了应宦这条路,被送入宫中,开始了他悲剧性的一生。

在封建社会,宦官是一个特殊的阶层。

宦官在皇室内廷服务,要侍候皇帝、皇后和皇帝的嫔妃以及其他皇室成员的饮食起居。

要进内廷,必须先要“去势” ,即受宫刑(又称腐刑,就是割去生殖器)。

由于这些人不能生育,不能传宗接代,被认为辱没祖宗,有违自然。

尽管他们接近皇室,生活优越,并且其中不乏握有大权的人,但仍为时人所不齿,称他们为“宦竖” 。

蔡侯造纸文言文翻译

蔡侯造纸文言文翻译

作为我国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对世界文化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下面请欣赏店铺为大家带来蔡侯造纸文言文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蔡侯造纸文言文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即按书写需要裁好的丝织品)者谓之为纸。

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

伦乃造意(发明、创造)用树肤、麻头及敝布。

鱼网以为纸。

元兴元年,奏上之。

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翻译自古以来都是把字写在或刻在竹片上,再编成册,那种用来写字的丝绸叫做纸。

丝绸很贵而竹简又太笨重,并且不便于人们使用。

蔡伦于是想出一种方法,用树皮、麻头以及破布、鱼网造成纸。

元兴(汉和帝年号)元年上奏皇帝,皇帝夸赞他的才能,从此都采用他造的纸,所以天下都说“蔡侯纸”。

蔡伦和造纸术的故事蔡伦是我国东汉时期着名的发明家,他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从小就跟随父亲一起种田。

蔡伦相当聪明,做什么事情都很勤快,大人们都非常喜欢他。

汉章帝即位后,常到各个郡县挑选年幼的小孩到皇宫里去当太监。

蔡伦也被选中了,并开始在洛阳宫中接受培训。

当时他只有十五岁,但他学得很认真,很快就会读书识字了。

于是,第二年,蔡伦就开始在宫中担任黄门侍郎。

黄门侍郎是宦官中职位较低的职务,负责宫内外公事传达,还有引导来拜见皇帝的`人如何朝见、安排就座等事情。

后来,窦皇后废除了宋贵人的儿子的太子地位,立自己的养子刘肇为太子。

蔡伦在这一场宫廷斗争中起了重要作用。

汉章帝死后,十岁的刘肇登基成为汉和帝,窦皇后也成为窦太后。

蔡伦也被提拔为中常侍,跟随在年幼的皇帝左右,参与国家大事。

此时的蔡伦还兼任尚方令,主要负责宫内御用器物的制造,监督宫廷御用手工作坊中的工匠。

因此蔡伦与工匠们接触较多,劳动人民的精湛技术和创造精神对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那时候还没有利于书写的纸,字不是写在竹子或木头做成的竹简或木简上,就是写在丝绸做成的丝帛上,但竹简和木简太笨重不易携带;丝帛又太昂贵,不可能大量生产。

蔡伦便决定研究造纸的方法。

《蔡伦》阅读答案

《蔡伦》阅读答案

《蔡伦》阅读答案《蔡伦》蔡伦,字敬仲,桂阳人也。

永兴九年,监作秘剑①及诸器械,莫不精工坚密,为后世法。

自古书契②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③者谓之为纸。

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

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

元兴元年,奏上之。

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注释】①秘剑:皇家用的刀剑。

②契:刻的文字。

③缣帛:绸缎布匹。

《蔡伦》习题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4分)(1)为后世法( ) (2)自是莫不从用焉( )13.下列句中,“之”与画线句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B.公将鼓之C.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D.两狼之并驱如故14.上文采用的写法,凸显了“蔡侯纸”、的特点。

(3分)15.纵观全文,蔡伦是一个的人。

(3分)《蔡伦》参考答案:12.(4分) (1)被 (“成为”也翻得通) (2)跟从13.(2分)C14.(3分)对比价廉轻便15.(3分)做事认真、敢于创新 (“敢于创新”是核心)蔡伦人物评价:《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一书的作者——美国麦克哈特,将造纸术的发明者蔡伦列在排行榜的第六位,远远排在15世纪发明印刷机的德国人古腾堡之前。

把蔡伦和古腾堡列入世界上曾出现过的最有影响的十位人物当中妥当吗 ?为了充分认识纸和印刷术的重要性,有必要比较一下中西文化的发展情况。

在公元二世纪以前,中国文化一直不如西方文化先进,但在公元后的一千年间,中国的成就则超过了西方。

根据许多标准来看,七、八世纪中中国的文化在世界上最为先进。

但是在15世纪后,西方超过了中国。

人们对这些变化从不同角度上做出了许多不同的解释,但是其中大多数说法都忽略了我认为是这个最简单不过的解释。

当然中东农业和书写实际上比中国起步早些,但是仅仅这一点还不能说明为什么中国文化一直落后于西方文化。

我认为关键的原因是在蔡伦之前中国没有方便的书写材料。

西方世界有纸莎草纸,虽然这种材料有其缺陷,但是却比用木头或竹子做的书具有无比的优越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王堆一号汉墓主人辛追: 东方睡美人
马王堆一号汉墓主人辛追: 东方睡美人——不腐的2100年之前的古尸
《书》《左传》《楚辞》的题材
和风格,为研究古典文学遗产的
重要材料之一。但该帛书的图象
和文字内容主要包括了流行于楚
国的传说和神话,充满天神、地
祗的宗教思想,接近于富于南方
神话色彩的《山海经》和南方古
老的卜筮之书《归藏易经》,反
映了战国时期楚人思想、信仰的
情况。因此,这份帛书实质上是
一种巫术性的东西。这份帛书是
3、马王堆3号汉墓帛书
▪ 马王堆3号汉墓是西汉軑侯利苍的儿子的墓。1973年 12月从这个墓里出土了20多种12万多字的帛书,是 我国考古学界空前的惊人发现,包括帛书《老子》 甲、乙本,以及《老子》甲本卷后古佚书4篇, 《老子》乙本卷前古佚书4篇,还有帛书《周易》 《易说》等。
▪ 众多学者认为,从避讳的角度看,这批帛书的抄写时间 在汉高祖刘邦初年到汉文帝刘恒初年。
发掘马王堆汉墓
素纱蝉衣
马王堆汉墓竹简
马王堆一号墓T型帛画
▪ 1号墓帛画,上宽92厘米,下宽47.7厘米, 全长205厘米,为T字形,画面完整,形象清 晰。自上而下分段描绘了天上、人间和地下 的景象。描绘出许多代表祥瑞的图案(有6 条龙、3只虎、3只鹿、1只凤和1个仙人)。 上段顶端正中有一人首蛇身像,鹤立其左右, 可能是大神烛龙;画的左上部有内立金乌的 太阳,它的下方是翼龙、扶桑和8个较小的 红圆点,与古代十日神话接近;相对的右上 部描绘了一女子飞翔仰身擎托一弯新月,月 牙拱围着蟾蜍与玉兔,其下有翼龙与云气, 应是墓主人升天景象;人首蛇身像下方有骑 兽怪物与悬铎,铎下并立对称的门状物,两 豹攀腾其上,两人拱手对坐,描绘的天门之 景。中段的华盖与翼鸟之下,是一位拄杖缓 行的老妇人侧面像,其前有两人跪迎,后有 3个侍女随从,根据服饰、发饰特点,并对 照出土的女尸,可能是墓主人形象。下段有 两条穿璧相环的长龙,玉璧上下有对称的豹 与人首鸟身像,玉璧系着张扬的帷幔和大块 玉璜;玉璜之下是摆着鼎、壶和成叠耳杯的 场面,两侧共有7人伫立,是为祭祀墓主而 设的供筵;这个场面由站在互绕的两条巨鲸 上的裸身力士擎托着,长蛇、大龟、鸱、羊 状怪兽分布周围。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 ▪ 《简帛古书与学术源流》,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7年 。 ▪ 《放虎归山》,山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 ▪ 《去圣乃得真孔子:<论语>纵横读》《人往低处走:<老子>
天下第一》,中华书局,2008年。
2、晚周帛画
▪ 楚帛书出土后, 1949年长沙陈家大 山出土了一幅“晚 周帛画”。
▪ 作品的主题是表现龙凤引导死者即墓主人灵魂升天。人物 合掌祝祷,神态庄重虔诚,处于静态;与动态的龙和凤形 成对比,使整个画面构成对比中的和谐。此画在丝织品上 以墨线勾勒,用笔流畅。
3、人物御龙帛画
1973年在湖南省长沙市子 弹库一号墓出土。现藏于: 湖南省博物馆。
▪ 1973年5月,湖南省博物馆又对上 述长沙子弹库楚帛书的原出土墓葬, 重新进行科学发掘和清理,从这次 出土的文物中,又获得了一件稀有 的艺术珍品“人物御龙帛画”
▪ 这两幅帛画,基本上运用白描手 法,但也有地方使用平涂,人物 则略施彩色。画面布局精当,比 例准确。线条流畅,想像丰富, 表现了楚艺术谲怪莫测的独特风 格。
▪ 画中人物比例相当准确,使用单 线勾勒和平涂于渲染兼用的画法, 技巧已越成熟。人物略施彩色、 龙、鹤、舆盖基本上用白描。画 上有的部分用了金白粉彩,是迄 今发现用此画法的最早作品。
▪ 而缣帛轻薄、柔软、平滑,便于运笔书写绘画,还可根据文 章篇幅来剪裁缣帛的长短大小。
不过缣帛作为丝织品,价 格昂贵,一般平民百姓买不起, 用不上,富有人家使用也相当 珍惜。所以,当人们用缣帛来 抄写文献时,往往先把初稿写 在简牍上,改定以后再仔细誊 写在缣帛上。
由于缣帛珍贵,比较难得, 用缣帛书写文字就不如简牍普 遍;并且缣帛埋藏在地下容易 腐朽,所以近现代考古工作中
▪ 方术类有《五十二病方》 (附佚书4篇)、《胎产 图》、《养生图》、《杂疗方》、《导引图》(附 佚书2篇),其中 《五十二病方》是中国已发现的 最古老医书。
▪ 另外,还有《长沙国南部地形图》、《驻军图》、 《城邑图》3幅地图。
马王堆出土帛画导引图
44个不同姿态的男女,模仿动物进行肢体运动、
▪ 这是长沙马王堆 三号墓出土的 《导引图》描绘 的画面。
战国楚人直接抄写的手写本,是
值得我们珍视的第一手资料。
▪ 但是,该帛书在1946 年被美 国人柯克思掠去,现在密藏于美
国耶鲁大学图书馆。我们所看到 的只是摹本或照片。
香港中华书局出版的 饶宗颐、曾宪通 编著的《楚帛书》
国学大师饶宗颐 “学艺兼修”展在香港举行 ▪ 饶宗颐教授治学广博,
从事学术研究和艺术 创作七十多年,著作 等身。 ▪ 他精通考古、甲骨、 古文字、敦煌、金石、 简帛、诗词、书画等, 在艺术和学术上力求 开创,以学入于艺, 也以艺融于学。 ▪ 年届九十仍创作不断, 在学术与艺术两方面 依然叠有开创,足为 后学者之典范。
▪ 但这些材料都有局限性:龟甲难得;兽骨虽然易得,但收藏 不雅,翻检不便;金石刻写艰难,搬运和收藏不便。因此, 人们开始使用简牍和缣帛来书写文献,先秦典籍如《墨子》 里经常“竹帛”并提,就是指此。
▪ 简牍与甲骨、金石相比,要方便得多,但也有局限:简牍体 积大,容字少,一篇文章,要用很多简牍,使用起来,仍然 繁重不便。
▪ 该帛画画着一个两手作 合掌状的细腰女人,还 有凤、夔等动物,绘画 技巧古拙
此处文字和图象均来自“历代传世名画”网
▪ 《晚周帛画》又名《人物龙凤帛画》、《夔凤美女 图》,1949年出土于湖南长沙陈家大山一座战国楚 墓中。现藏于湖南省博物馆。
▪ 该图长约28厘米 ,宽约20厘米,画中描写一端庄高髻的妇 女侧身而立,双手合掌,细腰,袖口宽松,长裙拖地,体 态优美。妇女的上方画一只展翅飞舞的凤和一条蜿蜒向上 升腾的龙。根据当时楚国的习俗并结合文物考证,此画的 妇女形象即是墓主人。
马王堆古墓出土简帛目录
▪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 《周易》、《丧服图》、《春秋事语》、《战国纵
横家书》 ▪ 诸子: ▪ 《老子》甲本(后附佚书4篇)、《老子》乙本 (前附
佚书4篇即《黄帝四经》)、 《九主图》
▪ 数术类有《 篆书阴阳五行》、《隶书阴阳五行》、 《五星占》、《天文气象杂占》、《出行占》、 《木人占》、《符箓》、《神图》、《筑城图》、 《园寝图》和《相马经》,其中《五星占》是中 国现存最早的天文书;
呼吸运动和器械运动。
▪ 《导引图》是我 国现存最早的气 功养生文献,它 认为通过呼吸吐 纳等方法,可起 到强身健体作用
▪ 谭按:这种模仿 动物的运动比华 佗的五禽戏要早。
马王堆汉墓帛书中的彗星图
马王堆汉墓位于长沙市马王堆乡,共有三座墓, 分别是西汉初期长沙国丞相轪侯利仓及其妻、
儿的墓。
▪ 1972年,考古工作者首先发掘了马王堆汉墓一号墓,发 现了埋存地下2100多年仍未腐烂的汉代女尸。1973年11 月和12月,考古人员分别发掘了三号墓和二号墓,确定 了三号墓主为利仓之子,二号墓主即为轪侯利仓。
北大学者李零的著作:长沙子弹库战国楚帛书研究
北大学者李零
▪ 李零在做学术演讲
李零的代表作
▪ 《中国方术正考》、《中国方术续考》,中华书局,2006年。 ▪ 《丧家狗:我读论语》,山西人民出版社,2007年。 ▪ 《铄古铸今:考古发现和复古艺术》,生活·读书·新知三
联书店,2007年。 ▪ 《郭店楚简校读记(增订本)》、《 上博楚简三篇校读记》,
出土的竹简比帛书多
二、发现的缣帛文献
1、战国楚帛书,又称“晚周缯 书”
缯,丝织品的总称,古谓之帛,汉谓之缯。
1942年9月出土于湖南长沙子弹库 的纸源冲。该帛书在1946 年被美 国人柯克思掠去,现在密藏于美国 耶鲁大学图书馆。
楚帛书原图照片 ▪ 楚帛书摹本
楚帛书简介

该帛书辞藻绚丽,近于《诗》
人物御龙帛画介绍
▪ 该帛画作于战国中期晚段。长37.5厘 米,宽28厘米。画幅出土时平放在椁 盖板与棺材之间,应是引魂升天的铭 旌,因年代久远已呈棕黄色。
▪ 帛画描绘了巫师乘龙升天的情景。巫 师宽袍高冠,腰佩长剑,手执僵绳, 神情潇洒地驾驭巨龙。龙首轩昂,龙 尾翘卷,龙身为舟,迎风奋进。龙尾 之上立有长颈仙鹤,龙体之下有游鱼。 帛画中的华盖飘带与巫师衣带随风飘 动,表现巫师乘龙飞升的动势。整个 画面呈行进状,充满了动感。
▪ 1、围绕多媒体图片进行讲授 ▪ 2、提问,个别发言
▪ 五、教学手段:
▪ 1、设计课程纲举目张 ▪ 2、个案分析 ▪ 3、审美感受与理性分析并重 ▪ 4、充分运用多媒体手段
一、缣帛用于书写
战国秦汉时期,帛书的使用已经相当普遍。
▪ 殷周以来,甲骨、金石作为记录文献的材料,经历过一个很 长的历史时期。
▪ 马王堆汉墓之一、三号墓出土文物极多,内中仅钟、鼎、 钫、壶、盒、奁、盘、杯、木俑、屏风等漆器就达500件。
▪ 三号墓出土的帛书中不仅有世界上最早的天文著作《五 占星》、《天文气象杂占》,还有华夏最古老的医药专 著《脉法》、《五十二病方》等,帛画则有《长沙国南 部地形图》、《驻军图》等,颇具高深的艺术性和实用 性。这些文物现存省博物馆。
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3号墓出土的帛书
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3号墓出土的帛书
▪ 1973年出土于湖南长沙, 放在一涂漆木匣中。有写在 整幅帛上的和写在半幅帛上 的两种。字体有篆、隶之分。 篆书的抄写于汉高祖十一年 (前196)左右,隶书的约抄 写于汉文帝初年。长沙马王 堆三号墓出土的帛书共有28 种,计十二万余字,均破损 严重。
第四节 缣帛
一、教学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