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完美版)21 杨氏之子【教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教案第1篇】《杨氏之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新词。

3、能理解课文意思,体会语言的巧妙艺术。

4、能主动在生活中搜集、发现、积累、运用精妙的语言。

【教学重点】1、能理解课文意思,做到感情朗读。

2、能在生活中运用精妙语言。

【教学难点】体会语言的巧妙性。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同学们,自古以来出现过许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关于他们的故事至今流传。

那你知道关于机智儿童的哪些故事呢?今天,让我们走进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感受杨氏之子的聪慧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你了解到的《世说新语》。

2、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3、抽读,检测读书情况。

4、齐读。

5、说说课文主要写的什么事?(只是了解课文的大概意思。

)三、合作学习,理解课文意思1、小组学习,借助注释和搜集的资料理解文中每句话的意思,并作好记录。

2、交流汇报句意:意思:梁国的杨家的小孩只有9岁,特别聪明。

孔君平去拜访他的父亲,因为父亲不在,就叫儿子出来。

他为客人端果子,果中有杨梅。

孔君平指着杨梅对小孩说:“这是你们家的水果。

”小孩回答他说:“没听说过孔雀是孔先生家的家禽啊!”3、理解了课文意思,你现在有什么感受?你认为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四、感情朗读、背诵课文1、有感情地读全文。

2、背诵全文。

五、拓展1、在生活中有哪些语言让你铭记在心呢?(交流自己搜集的或听到、看到的精妙语言。

)2、演一演相声、小品或电影中的精彩对白。

六、作业1、写一写对精彩语言的体会。

2、默写课文。

3、看《世说新语》。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教案第2篇】教学目标1、流利地朗读课文,参考课文下面的注释,理解每个句子的意思。

2、理解课文,体会杨氏之子的机智聪慧和他的回答的巧妙之处。

3、认识3个生字,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出示课题,感受文言1、出示课题“杨氏之子”,说说题目的意思吗?“杨氏之子”的意思就是姓杨的人家的儿子。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21 《杨氏之子》 教案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21 《杨氏之子》 教案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21 《杨氏之子》教案一. 教材分析《杨氏之子》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

课文讲述了杨家之子梁清,在父亲被贬后,如何勇敢地承担起家庭的重担,努力学习,最终成为一位有才干、有品德的官员的故事。

通过梁清的形象,课文旨在培养学生勇敢面对困难、勤奋学习、注重品德的品质。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阅读并理解课文内容。

但在解读文言文方面,学生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帮助。

此外,学生对于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和品德观念的把握还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理解课文内容,分析梁清的形象,培养勇敢面对困难、勤奋学习、注重品德的品质。

4.学会用文言文进行简单的交流。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

2.理解课文内容,分析梁清的形象。

3.解读文言文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定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品德观念。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3.示范法:教师示范朗读、翻译课文,引导学生正确学习。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

2.课文译文。

3.与课文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

4.黑板、粉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课文《杨氏之子》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跟随录音朗读课文。

之后,教师展示课文译文,让学生对照译文理解课文内容。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分段阅读,并回答相关问题,以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4.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梁清的形象,讨论如何勇敢面对困难、勤奋学习、注重品德。

之后,教师邀请学生分享讨论成果。

5.拓展(10分钟)教师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让学生了解当时的社会环境,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21杨氏之子(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21杨氏之子(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21 杨氏之子》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21 杨氏之子》,使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中关键词语和句子,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杨氏之子的聪明才智和谦逊有礼的品质,引导学生学会尊重他人,懂得待人接物的道理。

二、教学内容:《21 杨氏之子》讲述了杨氏之子孔君平在一次宴会上,以其聪明才智和谦逊有礼的品质,赢得了众人的赞誉。

课文通过孔君平的言行举止,展示了他的聪明和教养,以及他对待他人的态度。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中关键词语和句子。

难点:理解杨氏之子的聪明才智和谦逊有礼的品质,以及如何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杨氏之子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杨氏之子是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感受杨氏之子的聪明才智和谦逊有礼的品质。

3. 学习课文: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课文,讲解文中关键词语和句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4.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探讨杨氏之子的聪明才智和谦逊有礼的品质,以及如何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5. 课堂展示: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课堂展示,分享讨论成果。

六、板书设计:杨氏之子聪明才智谦逊有礼七、作业设计:(1)杨氏之子是谁?(2)杨氏之子的聪明才智和谦逊有礼的品质是如何表现的?(3)你认为杨氏之子的品质对你有什么启示?2. 以“我心中的杨氏之子”为主题,写一篇短文。

八、课后反思:一、导入新课:导入环节是激发学生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关键。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可以通过展示杨氏之子的图片,或者通过一个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趣味故事,来引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教师可以讲述一个关于孔君平的趣事,让学生猜测这位杨氏之子是谁,从而自然地导入新课。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21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21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21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21 杨氏之子》,学生能理解本文的主题和情节,掌握相关生僻词汇和句式结构。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明辨是非,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和积极态度。

二、教学重点1.理解《21 杨氏之子》的主题和情节。

2.掌握文章中的重点生词和句式结构。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1.理解文章隐含的含义与作者用意。

2.运用生词和句型构建自己的文章。

四、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21 杨氏之子》。

2.教具:黑板、彩色粉笔、PPT等。

3.学生准备:课前阅读教材,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利用教具或图片引入话题,引发学生对主题的探讨。

2. 学习主要内容•按照教材的顺序,逐段解读文章,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和蕴含的含义。

3. 拓展•结合生活实例或其他文学作品,拓展学生对主题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第二课时1. 复习内容•让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巩固对文章的理解。

2. 练习•给学生提供一些问题或情境,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表达和思考。

3. 作业布置•布置阅读相关资料或写作练习,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

六、教学反思通过对《21 杨氏之子》的教学设计和实施,我发现学生对生僻词汇理解能力有待提高,需要加强词汇训练,同时在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含义和结构方面需要更多的互动与引导。

进一步的教学中,我将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方法,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

以上是本次教学设计的内容,请根据实际情况做相应调整。

新部编人教五年级下语文21《杨氏之子》优质课说课稿

新部编人教五年级下语文21《杨氏之子》优质课说课稿

新部编人教五年级下语文21《杨氏之子》优质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杨氏之子》是一篇文言文故事,讲述了梁国杨氏子九岁,诣孔君平其父种杨梅。

孔指以示儿,儿领其意,的反驳故事。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出这个孩子的聪明才智和思维敏捷。

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文言文的意思,掌握重点字词,并能流畅地朗读和背诵。

难点是理解课文中的对话,体会孩子的聪明才智。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文言文基础,他们能够读懂一些简单的文言文,但对于复杂的句子和词语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帮助。

此外,他们对故事的兴趣较浓,通过故事来学习文言文会更容易引起他们的兴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文言文的意思,掌握重点字词,并能流畅地朗读和背诵。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体会到孩子的聪明才智,激发他们对文言文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文言文的意思,掌握重点字词,并能流畅地朗读和背诵。

2.难点:理解课文中的对话,体会孩子的聪明才智。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参与,提高学习效果。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杨梅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2.自读:让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3.讲解: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4.讨论:分组讨论课文中的对话,体会孩子的聪明才智。

5.朗读:让学生朗读课文,体会文言文的韵味。

6.背诵:让学生背诵课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7.拓展:通过讲解类似的故事,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孔指以示儿八. 说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学生的反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重点关注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朗读和背诵能力。

21《杨氏之子》(教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21《杨氏之子》(教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教案:《杨氏之子》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体会文章的语言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和对语文知识的运用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课文,学生能够领悟到智慧的力量,培养尊敬长辈、聪明才智的品质。

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课文解析: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和段落,理解课文深层含义。

3. 文化背景:介绍课文作者、时代背景和相关文化知识。

4. 语言特点:分析课文的语言特点,如词汇、语法、修辞等。

5. 写作技巧:分析课文的写作技巧,如描写、对话、抒情等。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体会文章的语言特点。

2. 教学难点: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和段落,理解课文深层含义。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激发兴趣:通过图片或故事引入课文《杨氏之子》。

2. 回顾上节课内容:简单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复习。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生查找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自主学习其含义。

三、课堂讲解(20分钟)1. 讲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和段落,理解课文深层含义。

2. 分析课文的语言特点,如词汇、语法、修辞等。

3. 讲解课文的写作技巧,如描写、对话、抒情等。

四、合作探讨(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2.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师生共同点评和讲解。

五、课堂练习(10分钟)1. 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师批改练习题,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

2.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朗读课文,复习所学知识,预习下节课内容。

板书设计:1. 课题:《杨氏之子》2. 课文大意:杨氏之子的聪明才智3. 关键词语:杨氏、之子、聪明、才智4. 语言特点:文言文的表达方式5. 写作技巧:描写、对话、抒情等作业设计:1. 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新部编人教五年级下语文21《杨氏之子》优质课教案

新部编人教五年级下语文21《杨氏之子》优质课教案

新部编人教五年级下语文21《杨氏之子》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杨氏之子》是一篇古代汉语寓言故事,选自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

故事讲述了一个聪明机智的杨氏之子,通过他的聪明才智,解决了一个难题,并赢得了人们的赞赏。

本文旨在通过故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一些重要的汉语词汇和句型,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并培养学生的聪明才智和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汉语基础,能够理解和运用一些基本的汉语词汇和句型。

然而,对于一些复杂的词汇和句型,他们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帮助。

此外,学生可能对古代汉语的故事有一定的陌生感,因此需要教师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描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理解。

三. 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和运用故事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型。

2.能够理解故事的内容和寓意,培养学生的聪明才智和思维能力。

3.能够通过故事激发学生对古代汉语的兴趣和理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故事的内容和寓意,掌握故事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型。

2.难点:对于一些复杂的词汇和句型,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五. 教学方法1.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描绘: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描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理解。

2.互动式教学:通过问答、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任务型教学:通过完成任务,让学生将所学的词汇和句型运用到实际中,巩固学习效果。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和教案:准备教材和教案,确保教学内容的完整和连贯。

2.多媒体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具,如PPT、图片等,用于辅助教学。

3.作业和测试题:准备作业和测试题,用于巩固和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描绘,引起学生对故事的兴趣,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例:你们听说过杨氏之子吗?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故事。

2.呈现(10分钟)朗读故事,让学生初步感知故事的内容。

然后,通过问答、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故事的情节和人物。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教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教案第1篇】教材分析:《杨氏之子》是统编版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第一篇课文,选自《世说新语》。

它以精炼的语言,描绘了一个机敏善对的九岁男孩形象。

全文情节简单,人物巧妙逗笑,颇具诙谐情调,犹如在孩子面前打开了一扇窗,让他们穿越时空隧道,走进历史先贤,感受言语智慧。

教学目标:1. 运用多种方式反复朗读,读通文本,争取当堂背诵。

2. 借助注释自读自悟,读懂古文,欣赏文言语句的表达艺术。

3. 充分展开对话,聚焦高阶思维,理解杨氏之子对答的机智。

4.初步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培养对文言文的阅读兴趣。

教学重难点:1.充分展开对话,聚焦高阶思维,理解杨氏之子对答的机智。

2.初步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培养对文言文的阅读兴趣。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释题活读,感受文言趣味复习导入这节课我们共同认识古时候一位孩子,他就是——读题“杨氏之子”,齐读课题。

杨氏之子的“之”是什么意思?那么杨氏之子就是指谁家的孩子?2.学以致用,你们能这样称呼自己吗?你们会这样介绍同学、老师和家人吗?【设计意图:由于孩子对于文言文的学习,是有距离的,不是很熟悉文言的表述的。

在第一课时的基础上,根据课题的文言特点,理解课题关键词语的意思引导学生进行仿说,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消解了学生对文言文的恐惧心理。

】读准节奏,体味文言味道学生自渎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解决文中的两个多音字(1)“为设果”的“为”读第四声为谁准备水果的意思,所以读第四声。

(2)“儿应声答曰”的“应”读第四声3.读好文言文,还得读准节奏,刚刚听大家读的时候,发现这两句话读得不准确。

怎么读?(1)孔指以示儿曰(谁指着什么给谁看?读正确节奏)孔/指以示儿/曰(2)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理解“家禽”为家里的鸟,从而读懂节奏)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4.放入文中同桌之间互读,看看是否能读准字音,读好节奏。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杨氏之子》的教学设计模板(通用6篇)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杨氏之子》的教学设计模板(通用6篇)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杨氏之子》的教学设计模板(通用6篇)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杨氏之子》的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新词。

3.能理解课文意思,体会语言的巧妙艺术。

4.能主动在生活中搜集、发现、积累、运用精妙的语言。

教学重点1.能理解课文意思,做到感情朗读。

2.能在生活中运用精妙语言。

教学难点体会语言的巧妙性。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孩子们,来咱们先进行一个听记练习,听好了,看谁听得准,记得牢。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些都是孔子的名言,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读读《论语》。

2、同学们准备好了吗?咱们开始上课。

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学习一篇文言文。

板书:杨氏之子(齐读)这篇文言文选自哪里?板书《世说新语》。

师:《世说新语》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

里面有很多有趣的小故事。

我们今天学的就是其中的一篇。

二、交流展示:(一)朗读展示1、昨天大家已经进行了预习,下面来展示自学成果。

首先进行第一个环节朗读展示。

请先在三人小组内交流!师:注意,如果发现伙伴有字音读不准的,断句不好的地方,你们可以帮帮他,也可以讨论一下谁读得正确。

2、请看这两个多音字谁读读?为设果儿应声答曰3、谁来展示自己的朗读?指名读。

4、出示课文,指名读。

5、看着大屏幕上的标记,读好断句。

重点指导:a刚才我听出大家两个句子没有读好。

这一句应该这样读?谁来试试?b我刚才听你读时,你故意在“家”后面停顿了一下。

有的是把“家禽”连起来读?c既然大家读通顺了,我出两个句子考考大家。

按照这些停顿符号读是不是更有节奏感了。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杨氏之子》精美教案(统编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杨氏之子》精美教案(统编版)
然而,我也注意到,在讲解重点难点时,部分学生对一些知识点仍存在理解困难。尤其是在文言文的断句和朗读方面,一些学生还不太熟练。这说明我在教学中还需要更加细致地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打算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1.对于重点难点内容,我将采用更多实例和对比的方式,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2.提高思维品质:培养学生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锻炼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审美情趣:引导学生感受古文的韵味和美感,提升文学鉴赏能力,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
4.强化语言表达:通过角色扮演、讨论等形式,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增强与人沟通交流的自信。
5.培养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在课后拓展环节,主动探索姓氏文化,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和方法。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杨氏之子》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比我想象的要浓厚。他们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对生字词的学习和文言文的断句朗读都表现出很高的热情。这一点让我深感欣慰,也让我对今后的教学更有信心。
课堂上,我尝试通过提问和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表达特点和古代文化背景。从学生的反馈来看,这些教学方法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他们在实践中体会到了文言文的韵味,对古代文化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甚、聪惠、应”等生字词和文言文的断句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文言文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在现代生活中运用文言文表达方式。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角色扮演。学生们模拟课文中的对话,体验文言文的表达特点。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21 《杨氏之子》 教案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21 《杨氏之子》 教案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21 《杨氏之子》教案一. 教材分析《杨氏之子》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的一篇课文。

课文讲述了一个聪明机智、善于应对的小男孩如何巧妙地化解了杨氏和氏璧的纷争。

课文通过对话的形式,展示了孩子的聪明才智和对国家大义的忠诚。

本文语言简洁、情节紧凑,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教育意义。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分析能力,对文言文也有了一定的接触。

但学生在理解课文中的对话和寓意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领会其中的道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学生能够理解课文中的对话和寓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机智、勇敢、爱国的品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难点:理解课文中的对话和寓意,培养学生机智、勇敢、爱国的品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课文中的氛围。

2.对话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文对话,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

3.情感教学法: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机智、勇敢、爱国的品质。

六. 教学准备1.课文音频:为学生提供正确的课文朗读音频,帮助学生掌握课文节奏。

2.生字词卡片:制作生字词卡片,方便学生学习和巩固。

3.教学PPT:制作教学PPT,展示课文内容、图片等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引发学生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的韵律美。

学生跟读,纠正发音。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的对话和寓意。

学生分角色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进行对话练习。

4.巩固(10分钟)教师抽取学生回答问题,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1杨氏之子(教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21杨氏之子(教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教案:21杨氏之子(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体会故事中杨氏之子的聪明才智。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善于思考的品质,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教学内容:本课主要讲述了杨氏之子的聪明才智。

故事发生在东晋时期,杨氏之子孔君平诣其父,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一次,孔君平诣其父,恰逢其母不在,杨氏之子便独自接待孔君平。

孔君平指着杨梅问:“此是君家果?”杨氏之子机智地回答:“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这句话既表明了杨氏之子的聪明才智,又体现了他对孔子的尊重。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体会故事中杨氏之子的聪明才智。

难点:分析杨氏之子的聪明才智表现在哪些方面,如何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什么是聪明才智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有关聪明才智的故事。

”2. 板书课题:21杨氏之子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讨论故事中杨氏之子的聪明才智。

三、课堂讲解(15分钟)1. 讲解故事背景,引导学生了解东晋时期的社会环境。

2. 分析杨氏之子的聪明才智表现在哪些方面,如何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3. 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题。

2. 学生分享自己的练习成果,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五、课堂小结(5分钟)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激发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板书设计:21杨氏之子孔君平诣其父杨氏之子接待孔君平指杨梅问:“此是君家果?” 回答:“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作业设计:1. 熟读课文,巩固知识点。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21杨氏之子》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21杨氏之子》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21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21 杨氏之子》是一篇古代寓言故事,讲述了杨氏之子孔君平用智慧巧妙地回击了父亲的骄傲自大,表现了孩子的聪明才智。

课文语言简练,情节紧凑,富有教育意义。

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杨氏之子的聪明才智,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理解课文内容。

但针对文中的一些词语和句式,仍需要教师的引导和解释。

此外,学生对古代寓言故事的理解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和具体的情境来帮助学生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杨氏之子的聪明才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难点:理解课文中的寓意,体会杨氏之子的聪明才智。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合作探讨法。

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运用启发式提问,激发学生的思维;学生进行合作探讨,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录音带或视频2.生字词卡片3.PPT课件4.讨论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文录音带或视频,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杨氏之子的聪明才智。

2.呈现(10分钟)出示PPT课件,展示课文关键词语和句式。

让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在此过程中,教师适时解释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模仿杨氏之子的聪明才智。

教师选取几位学生进行表演,鼓励他们大胆表现。

4.巩固(10分钟)学生根据讨论,分组讨论课文中的寓意。

教师巡回指导,参与学生的讨论,解答他们的疑问。

5.拓展(10分钟)请学生举例说明现实生活中如何运用智慧应对问题。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21《杨氏之子》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21《杨氏之子》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21《杨氏之子》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杨氏之子》是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课文讲述了杨氏之子聪明机智、应对自如的故事,体现了古代儿童的聪明才智。

本课篇幅较长,语言优美,富有趣味性,对学生有很高的阅读价值。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学习到应对问题的方法,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阅读并理解课文内容。

但是,对于一些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词语含义,学生可能还不太理解,需要教师的引导和讲解。

此外,学生对于如何应对问题,如何在困境中思考问题,可能还缺乏一定的认识,这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启发。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一些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词语含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课文,学会如何应对问题,如何在困境中思考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古代儿童的聪明才智,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一些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词语含义。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学会应对问题,如何在困境中思考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用于引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

2.相关图片:用于展示课文中的情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3.教学课件:用于辅助教学,展示课文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相关图片,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简要介绍课文大意,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的韵律美。

在朗读过程中,教师注意指导学生的发音和朗读节奏。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21杨氏之子》教学设计(含2课时)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21杨氏之子》教学设计(含2课时)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21杨氏之子》教学设计
(含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理解课文内容,领会21杨氏之子的性格特点和行为举止。

2.能够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对好人善行的认知意识,激发学生的正义感和同情心。

3.能够通过分组讨论、朗读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准备
1.教材: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

2.教具:课文《21杨氏之子》、黑板、彩色粉笔、课件等。

3.学具:学生课本、练习册等。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 导入
•利用图片或故事引出《21杨氏之子》的主题。

2. 学习课文
•让学生跟读课文,引导学生关注人物形象、情节发展。

•分组讨论,探讨21杨氏之子的性格特点和行为。

第二课时
1. 合作阅读
•分组朗读课文,提高学生的朗读表现。

2. 课文解读
•教师对关键词汇进行解释,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意义。

3. 情感体验
•讨论课文中的道德意义,引导学生感悟21杨氏之子的行为对社会的积极影响。

四、教学反思与评价
通过本节课的设计和实施,学生能够较好地理解《21杨氏之子》这则故事,领会好人善行的价值观。

通过分组讨论等形式,课堂氛围活跃,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

下一步可以进一步拓展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进行作文创作,巩固对21杨氏之子的理解。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教学效果进行适当调整,使每位学生都能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和成长。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 21 杨氏之子》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 21 杨氏之子》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 21 杨氏之子》教案一. 教材分析《21 杨氏之子》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

本课主要讲述了一个聪明机智的杨氏之子,在父亲的影响下,学会了如何待人接物,并在与孔子的对话中,展现出了自己的聪明才智。

本课内容丰富,语言优美,蕴含了深刻的道理,适合五年级学生学习。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课文内容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和理解。

但针对文中的一些词语和句式,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解释和引导。

此外,学生对于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给予适当的帮助。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生字词的正确书写。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学会分析文中的句子和词语,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悟课文中所蕴含的道理,学会如何待人接物,培养良好的品德素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的正确书写。

2.难点:分析课文中的句子和词语,理解课文中所蕴含的道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的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课文音频:为学生提供正确的课文朗读音频,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文。

2.生字词卡片:制作生字词卡片,方便学生学习和记忆。

3.PPT:制作相关的教学PPT,配合教学过程进行展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音频播放课文,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随后,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边读边解释生字词的含义,让学生初步理解课文大意。

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句子和词语,为接下来的分析做准备。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分组讨论。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21课《杨氏之子》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21课《杨氏之子》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21课《杨氏之子》教案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21课《杨氏之子》教案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21课《杨氏之子》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课题:杨氏之子课型:讲读课文授课时间:2课时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学会“诣、禽”2个会认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会写“梁、诣、禽”3个会写字。

正确读写“聪惠、应声”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4.能主动在生活中搜集、发现、积累、运用巧妙的语言艺术。

5.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重点: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教学难点: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学会“诣、禽”2个会认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会写“梁、诣、禽”3个会写字。

正确读写“聪惠、应声”等词语,联系上下文猜测重点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按触文言文,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意图导入(8)分钟创设情境,激情导入:1.出示课件学生自由阅读(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互相交流:以上句子具有什么特点?(都是文言文,也叫古文。

)3.交流古文:(1)古文中“曰”是什么意思?(就是说的意思。

)(2)“我”在文言文中怎么说?(吾)(3)那么“你”在文言文中怎样说?(汝)(4)如果想表达一个小孩子可以好好教诲、培养的意思可以怎么说?(孺子可教也。

)4.谁能完整地背诵我们学过的一篇文言文?(指名多个学生背诵《自相矛盾》。

)5.谈话导题: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就叫“文言文”,也叫古文。

21《杨氏之子》(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21《杨氏之子》(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体会语言的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杨氏之子的机智、聪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熟读并理解课文《杨氏之子》。

2. 学习生字词,掌握词语的意思。

3. 分析杨氏之子的形象特点,体会作者运用语言的表现手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难点:分析杨氏之子的形象特点,体会作者运用语言的表现手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趣味故事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读课文:让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体会语言特点。

3. 学习生字词:引导学生认读生字词,理解词语意思。

4. 分析课文:引导学生分析杨氏之子的形象特点,体会作者运用语言的表现手法。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杨氏之子的看法。

8.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完成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杨氏之子2. 机智、聪明七、作业设计: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分析课文,体会杨氏之子的形象特点。

3. 写一篇关于杨氏之子的作文。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趣味故事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在分析课文时,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杨氏之子的看法。

通过讨论,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杨氏之子的机智、聪明。

在课堂小结环节,强调杨氏之子的特点,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一个学生,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讨论中。

对于杨氏之子的形象分析,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从文本中找出相关依据,提高学生的文本分析能力。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教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读准、读通、读懂古文,背诵古文;2、人物评价:说说从哪里可以看出杨氏之子的机智;还能看出杨氏之子是有礼貌、有教养的孩子3、读写结合,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并进行片段描写训练。

教学重难点:人物评价;读写结合教学设计一、读准古文1、自读课文,把字音读准。

2、结合自己的经验,初步划出朗读节奏。

3、全班分享,确定朗读节奏,全班齐读。

4、同桌互读,读准字音和节奏。

5、男女生互读,师生合作读。

二、读通古文1、结合注释和猜读,初步理解古文意思。

2、小组合作交流,疏通古文大意。

3、全班分享,重点指导。

(1)重点字词①“甚聪惠”,中“甚”的意思师“非常、特别、格外”②“孔君平诣其父”,“诣”是指去拜访别人,这拜访的是自己比较尊重的人,或者是长辈。

③“为设果”,谁为谁端出果子,杨氏子为孔君平端出果子来。

④“孔指以示儿曰”,孔君平指着什么说,让学生们明白这里省略了“杨梅”,理解的时候要加上。

⑤“应声”,杨氏子听到孔君平说的话马上就回答出来。

(2)内容理解①孔君平说:“此是君家果。

”是开玩笑地说,还是讽刺挖苦?学生明白是开玩笑地说,因为前面说孔君平“诣”,其父,可见孔君平是很尊敬杨氏子的父亲,所以孔君平不可能讽刺杨氏子。

②孔君平说“此是君家果”,话中话是指你姓杨,这果子叫杨梅,所以才说“这是你家的果子吗?”杨氏子回答,“未闻孔雀是父子家禽”,话中话是你姓孔,也没有听说孔雀是你家的。

三、评价人物1、从哪里看出杨氏之子“甚聪惠”?(1)自己默读课文,思考从哪里可以看出杨氏之子“甚聪惠”?(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①“儿应声答曰”“应声”说明杨氏子反应快,思维敏捷。

②孔君平并没有说他姓杨,只说了一句话“此是君家果”,小孩马上就能听出来了,这说明他很会听。

③孔君平说:“杨梅是你家的果子”,杨氏子马上就能对答,“没有听说孔雀是他家的家禽”,他很会说,很会表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 杨氏之子▶教学目标1.会认“诣、禽”2个生字,会写“梁、诣、禽”3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能借助注释了解课文的意思,体会杨氏之子的机智与幽默。

▶教学重难点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2.能借助注释了解课文的意思,体会杨氏之子的机智与幽默。

▶教学策略1.识字写字随文识字,提醒学生注意“诣其父”的“诣”字,应该读“yì”,不要读成“zhǐ”。

提醒学生注意“禽”字的倒数第二笔是撇折,不要写成竖和提。

2.阅读理解采用多种形式的读法,如学生尝试读文、教师示范读文,帮助学生在把短文读正确的基础上读流利。

在读通课文后,引导学生根据注释、插图,联系上下文,理解每一句话的意思。

在学生了解课文内容后,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语言运用感受杨氏之子风趣、充满智慧幽默的语言,并学会运用这种语言进行表达。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诣、禽”2个生字,会写“梁、诣、禽”3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能借助注释了解课文的意思。

▶教学过程板块一单元导读,引出课题1.谈话导入。

要是我问你,你会说话吗?一定有许多同学不以为意,认为这是一个不需要回答的问题。

如果我再进一步问,你能把话说好吗?你又会怎样回答呢?会说和说好可不是一回事。

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将走近一些善于表达的人,看看他们是怎样说话的,从中体会其语言表达的幽默和风趣,感悟语言表达中智慧的闪现。

我们先去认识谁呢?2.板书课文题目,齐读课文题目。

(板书:杨氏之子)3.理解课文题目。

(1)理解“氏”和“之”的意思。

(2)杨氏之子的意思是什么?(杨家的儿子)(3)这样说,我该是“刘氏之女”,你该是什么呢?4.回顾学过的文言文。

(1)从题目上我们就可以知道,这是用古代语言写成的文章,我们把它叫作文言文。

(2)回顾一下,这学期我们学过的一篇文言文。

(《自相矛盾》)5.教师小结:读文言文、学文言文其实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君不见古人读书摇头晃脑,读得有滋有味吗?【设计意图】通过单元导读,引出课文题目,以学生的姓氏为切入点,抓住一个古文中典型的语言点,使学生对“氏”能够迁移运用,使课文题目导入实现了情趣与理趣的有效融合。

板块二初步感知,读出韵味1.学生试读文言文。

(1)请同学们借助拼音把字音读正确,给把握不准读音的字做上记号。

(2)学生自由试读文言文。

(3)指名学生读文言文,集体纠正读错的字音。

相机指导多音字“为”和“应”的正确读法。

2.教师范读文言文。

(1)好多人认为文言文难学,其实学好文言文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多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古时候,诵读诗文是一种很风雅的事,一卷在手,书声琅琅。

下面,听老师范读一遍课文。

课件出示:杨氏之子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2)教师按划分的节奏范读文言文。

(3)怎么样,读文言文也蛮有味道的吧?你们觉得朗读文言文特别要注意什么?(停顿)对,文言文节奏明快,舒缓有度,读的时候要特别注意词语和词语、句子和句子之间的停顿。

(4)那你们仔细听老师读第一句。

(老师带读第一句,学生跟读第一句)(5)只注意停顿还不行,还要注意读出古文的韵味,再仔细听老师读。

(老师带读第一句,学生跟读第一句)这一遍是不是读得更有古文的味道了呢?(6)教师小结:我们读古文的时候要尽量做到字断音连,音断意连。

3.指名学生读第一句,进行朗读指导。

4.学生看着课件上划分好节奏的课文,自由练读。

5.指名学生读全文。

教师相机指导文中的“家禽”不同于现在的“家禽”,这里的“家”和“禽”各自独立表达意思,所以要分开读,不能连起来读。

6.女生读,男生读,全班齐读文言文。

7.检查学生生字词预习情况。

(课件出示词语:造诣、禽兽)指名学生读,再全班齐读。

8.指导学生正确书写“梁”“诣”和“禽”字。

(学生观察—老师范写—学生练写)【设计意图】学习文言文应重点指导学生把文章读正确,特别要注意停顿的恰当。

学生读得不一样的地方正是他们感到困惑之处,教师将其抽出,并重点讲解,能让学生的读书有更强的指向性,让学生在朗读中不遗余力地实现读懂、读通课文的目标。

板块三熟读课文,读懂课文1.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故事的内容。

课件出示:●你对杨氏之子了解了多少?●故事中除了杨氏之子,还有谁?●他们谈了些什么?你是从哪句话中知道的?指导学生回答以上三个问题。

(学生能感知多少,就感知多少,先不强求正确,这只是初步的感知,主要是培养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能力。

)2.回顾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还记得我们学习文言文《自相矛盾》的时候,运用了什么方法吗?(根据注释、插图,联系上下文,理解每一句话的意思。

)3.学生自学,理解课文的意思。

多读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但是要想深入、准确地理解字词、句子的意思,还得借助于注释。

现在请大家结合注释,逐句理解课文。

(学生自学,理解课文的意思。

)4.小组讨论交流:何以得知杨氏之子“甚聪惠”?5.全班交流反馈。

(学生自由交流)6.引导学生讲述杨氏之子的故事。

谁能把课文的意思连起来,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指名学生讲故事)7.再读课文,读出感情。

现在我们带着理解再来读课文,肯定能读得更有滋味。

(全班有感情地读课文)【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内容,这是学习文言文很重要的一种学习方法。

这一环节的教学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能比较容易地完成教学目标,而且能真正地把课堂还给学生。

第2课时▶课时目标1.背诵课文。

2.体会杨氏之子的机智与幽默。

▶教学过程板块一体会巧妙,感受机智1.理解孔君平的话。

(1)你听懂孔君平的言外之意了吗?为什么他单单指着杨梅说,不说其他水果呢?(孔君平看到杨梅,联想到孩子的姓,就故意逗孩子:“这是你家的水果。

”意思是,你姓杨,它叫杨梅,你们本是一家嘛!)(板书:杨梅——杨家果)(2)这么巧妙的弦外之音杨氏子听出来了吗?(听出来了)你是从文中哪个地方看出来的?(“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杨氏子也拿孔君平的姓来反驳)(3)这一招在兵法上叫以其人之道——(学生接读)还治其人之身。

(板书:孔雀——孔家禽)(4)再自由读读最后两句话。

想想杨氏子的言下之意是什么呢。

可以借助板书来说说。

(如果说杨梅是我杨家的果,那么孔雀就是您孔家的鸟了。

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那么杨梅又怎么会是我家的果呢?)2.理解杨氏子的回答。

(1)如果孔君平这样跟你开玩笑,你会如何回答呢?(指名学生回答)(2)我们的回答和杨氏之子相比,你体会到了什么?(杨氏子聪明,语言幽默、有礼貌)3.对比阅读,体会杨氏之子的机智。

课件出示:●孔雀是夫子家禽。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比较这两句话,有什么不一样?(第1句话是肯定句,第2句话是否定句)(2)杨氏子的回答妙在什么地方?(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杨氏子也在姓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姓想到了孔雀;最妙的是,杨氏子没有生硬地直接说“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采用否定的方式,说“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婉转对答,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岂是我家的果”这个意思,使孔君平无言以对。

)(3)从杨氏子巧妙的回答中,可以看出杨氏子的什么特点?(杨氏子思维非常敏捷,语言也机智幽默)4.理解“应声答曰”的妙处。

(1)这么巧妙的回答,杨氏子思考了很长时间吗?(马上回答,不假思索,几乎想都没想)(2)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呢?(他是一个思维敏捷、机智、说话有礼貌的孩子)(3)教师小结:杨氏子的回答是如此快速,如此巧妙,如此有礼,怪不得文章一开头就说了——(学生接读)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5.语言训练。

(1)如果来访的客人姓黄,你觉得他会怎样回答?(未闻黄瓜是夫子家菜)(2)如果来访的君平不姓孔,也不姓黄,而是其他的姓,你会用自己的姓说一句吗?(指名学生说)【设计意图】感受杨氏之子的聪慧需要创设情境。

在师生之间的一次次对读中,为学生搭建起语言实践的平台。

在这样的平台之上,没有教师生硬的说教,有的是学生在语言实践过程中真切的体验。

板块二发挥想象,熟读成诵1.发挥想象,突出妙处。

(1)请同学们想象一下孔君平听了杨氏子的话会是什么反应。

(孔君平听了杨氏子的回答,暗想:我原本是想借杨梅的“杨”和姓杨的“杨”字一样,来考考这个孩子,看他是不是真的非常聪明,没想到,他居然将我的姓和孔雀的“孔”联系起来反问,回答得又是那样婉转,真是了不得!于是他笑着说:“耳闻杨氏之子甚聪惠,今日一谈,果然名不虚传哪!真是可喜可贺!”)(2)谁能用文言文的形式表述孔君平的反应?(孔君平一愣,继而笑曰:“汝多智乎!妙哉,此乃可造之才。

”)2.熟读成诵。

(1)教师引导:古人用了短短5句话55个字就讲了一个故事,让我们感受到了杨氏子的聪慧、礼貌,像这样的文章,我们应该把它背诵下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男女生比赛背诵课文。

3.教师小结:文言文《杨氏之子》这个故事,情节简单,语言幽默,颇有趣味,同学们可以把这个故事用自己的话讲给家长听,也可以直接背诵古文给家长听。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想象,体会杨氏子回答的巧妙。

指导学生背诵文言文,积累文言文常用字词,在学生心中留下古文的意蕴。

板块三拓展阅读,好书推荐1.本文选自《世说新语·言语》,介绍《世说新语》。

课件出示:《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世说新语》,该书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大夫言谈、轶事的志人小说集。

2.推荐《世说新语》。

要想了解到更多像杨氏子这样聪慧的人的故事,老师推荐大家阅读《世说新语》,你会发现学习文言文很有意思。

3.总结学法。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一篇文言文,你能回忆一下我们都采用了哪些方法吗?(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想象、多读)4.教师总结:汉语有着无穷的魅力,有“口吐金兰”的语言香气,有“唇枪舌剑”的语言战争,有“妙笔生花”的语言表达,有“舌战群儒”的语言典故,语言的艺术可以给我们的生活增添许多乐趣。

希望同学们能在生活中恰当地使用语言,远离粗俗的字眼,唇齿间流露幽默、风趣的智慧语言。

【设计意图】推荐学生阅读《世说新语》,引导学生课外继续阅读古文,将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和热情从课内延伸到课外。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1.教学要以读为本,重视朗读训练是我国语文教学的优秀传统。

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读,最好的方法也是读,重点在读,难点也在读,在朗读上必须有质和量的保证。

教师应该多读少讲,使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熟读成诵,从而丰富语文积累,培养语感,拓展思维。

2.学习文言文,一味单独地解词释句,只会引发学生在课堂上的倦怠,从而失去对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