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教师版版导学案

合集下载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七单元《我与地坛》实用导学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七单元《我与地坛》实用导学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七单元《我与地坛》实用导学案素养目标1.整体感知,把握文章内容,分析作者情感轨迹。

2.体会景物描写的情味,学习作者语言表达技巧。

3.体味作者在文中表达的对生命和生活的态度。

课文预习案(任务一)一、作者介绍史铁生,北京市人,“文化大革命”初期响应号召由北京赴陕西务农,因积劳致残下肢瘫痪,后回北京潜心于文学创作,现为专业作家。

作品以关切人生的独特主题和风格引人注目。

主要作品有《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插队的故事》《夏日的玫瑰》《合欢树》等。

二、背景介绍史铁生于1969年作为知青,到陕bai西省延安du地区“插队”,1972年因病致瘫而回zhi京。

在双腿残疾的沉重打击下,在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间几乎什么都找不到了的时候“走”进地坛的,从此以后与地坛结下了不解之缘,直到写这篇散文时的十五年间,“就再没有长久地离开过它”。

当人们为《我与地坛》的通透圆融和超越之美而感动的时候,很少有人意识到,这个生命再次出发艰难跋涉的起点,距离他写出并且发表《我与地坛》,已经是将近二十年的时间。

没有人能够想象和体会他的艰难困苦—身体的障碍与精神的绝望曾经试图以自然的名义击垮他。

但是史铁生走过了这个艰辛的“二十年”,然后他以一种令人感动的平静说到了“四百年”:仿佛这古园就是为了等我,而历尽沧桑在那儿等待了四百多年。

三、资料链接母亲的意象美。

千百年来,我们感谢母亲,歌颂母亲,常选用哪些审美意象?它们分别表现了什么审美内涵?屏幕图像滚动播出:春晖、大地、江海、港湾、大树、祖国。

其审美内涵是:春晖象征母爱的温暖;大地象征母爱的丰厚;江海象征母爱的包容;港湾象征母爱的安全;大树象征母爱的支撑;祖国是我们精神的寄托,心灵的归依。

母亲的意象美春晖--温暖大地--丰厚江海--包容港湾--安全大树--支撑祖国--归依其中可吟唱《小草之歌》《大海啊,故乡》等歌曲体味,放配乐诗朗诵--余光中的《乡愁》。

经过这一番审美辨析,我们再回到课文,对残疾人的母亲进行最后的审美观照,谈谈你知道的残疾人的母亲的故事:故事一:快80岁的著名影星秦怡,有一个50多岁的残疾儿子,秦怡不仅料理他的生活,还让他学绘画。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小兵张嘎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小兵张嘎

语文S版四年级上册《小兵张嘎夺枪记》导学案设计(第二课时)导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嘎子是怎样夺下鬼子的枪的。

2.学习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3.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嘎子机智勇敢的品质。

4.学习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刻画人物的方法。

导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嘎子机智勇敢的崇高品质。

2.学习课文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难点:学习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刻画人物的方法。

学前准备:1.教师:多媒体课件。

2.学生:收集小兵张嘎的资料,了解有关他的故事。

导学过程:课前播放播放电视连续剧《小兵张嘎》片尾曲《八路军拉大栓》片段。

渲染课堂氛围。

一、复习旧知,铺垫新课。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认识了一位小英雄,他的名字叫---(张嘎),这个故事以“枪”为线索,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了三个方面的内容,是哪三个方面呢?生答师板书发现手枪勇夺手枪比试手枪今天我们再一次走进这个小英雄,看他是如何从鬼子的手中夺下那只他梦寐以求的手枪。

二、品析词句(一)学习课文前,老师想请大家读一组词语。

(出示课件)东张西望龇牙咧嘴恶狠狠气势汹汹撞开东翻西找1.生齐读2.仔细看看这些词,让你想到了谁?(板书:鬼子)3.如果让你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你对鬼子的印象,会是什么?(板书:凶恶蛮横)4.作者抓住鬼子那气势汹汹的样子,以及恶狠狠的表情展现了鬼子丑恶的嘴脸。

这样的鬼子你恨吗?让我们再读这些词语,读出你对鬼子的恨。

我们的嘎子在这凶恶的鬼子面前,又表现如何呢?让我们继续深入文章,探索作者是怎样表现嘎子的机智勇敢?(二)学习1——5自然段出示学习提示——学习提示:小组内研读1—5自然段,完成下列任务。

1.找一找:用“”划出描写嘎子的句子。

2.想一想:作者从哪些方面刻画人物形象。

3.说一说:句子体现了嘎子怎样的性格特点?4.读一读:根据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1)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巡视并深入学生指导。

【2021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导学案】第7单元 第4课时 10000以内数的认识

【2021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导学案】第7单元  第4课时  10000以内数的认识

二年级数学学科(下)第7单元导学指导案励志小故事觉得苦你不送外卖有人送、觉得累你不开滴滴有人开、觉得难你不干有人干、觉得贵你不买有人买、觉得工资低你可以滚出公司。

这种逻辑:表面上是对人的激励和鞭策。

本质上会造成底层工人之间无限恶性竞争、无限的降低底线、无限的向资本和垄断妥协、无限的向剥削和压榨妥协。

从而无限拉低底层人的工资水平、福利待遇、消费水平、生活品质、生活环境、心理素质。

这种逻辑,表面上是正能量,本质上是洗脑和摧残。

让工人阶层的恶性竞争、工资水平无限下降;才能让贪婪的资本节约更多成本,获得更多利润。

穷人的一次失败,为了还债可能一辈子都翻不了身,为还债一辈子送外卖。

你将不再会有精力去思考和投机。

穷人的失败可能断送了他所有暴富的机遇和时间,让不确定的人生瞬间确定下来,让充满无限可能的人生可能性逐渐缩小。

这是赤裸裸的现实。

只有当你有足够多的资本时,允许你失误的次数才会逐渐增加。

拥有足够多的资本,哪怕尝试个三番五次失败了,也不会伤你元气。

所以从这个角度讲,人的机遇是随着财富的增加而增加的。

这时代表面上人人机会平等,但是给穷人的机会非常有限。

王思聪失败一次不过是兴趣爱好的失败,而你失败一次则是生存生活的失败。

穷人,更应该不断学习和思考,因为没有钱,知识就是你最大的财富。

穷人,更应该谨慎和保守,因为生活不允许你失败。

所以,越穷的人越应该保守和谨慎。

但很多人都有这样的逻辑:我一无所有,哪怕失败也不过继续做穷人。

所以穷人没负担,所以穷人可以失败无数次。

这种意识是很可怕的。

人们常常有两个逻辑错误。

我认为应该避免:第一:我很穷。

失败了不过继续做穷人,所以我不怕失败,所以我失败的机会很多。

这种观念是很可怕的。

穷人的失败会严重降低你现有的生活质量,让你惨上更惨,雪上加霜,甚至妻离子散,走投无路。

第二:我很年轻,所以我不怕失败。

因为我时间多,所以失败了也可以东山再起。

这种观念也很可怕。

年轻不应该成为你失败的的借口,你失败的真正原因是盲目、不谨慎、不负责、一叶障目。

新人教版小学教育二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第5课时 100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新人教版小学教育二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第5课时  100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二年级数学学科(下)第七单元导学指导案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1、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数据。

2、用统计图表来表示数据的情况。

3、根据统计图表可以做出一些判断。

4、数据收集---整理---分析表格。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一、平均分1、平均分的含义:把一些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2、平均分的方法:(1)把一些物品按指定的份数进行平均分时,可以一个一个的分,也可以几个几个的分,直到分完为止。

(2)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分时可以想:这个数可以分成几个这样的一份。

二、除法1、除法算式的含义:只要是平均分的过程,就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

2、除法算式的读法:通常按照从前往后顺序读,“÷”读作除以,“=”读作等于,其他读法不变。

3、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在除法算式中,除号前面的数就被除数,除号后面的数叫除数,所得的数叫商。

三、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1、求商的方法:(1)用平均分的方法求商。

(2)用乘法算式求商。

(3)用乘法口诀求商。

2、用乘法口诀求商时,想除数和几相乘的被除数。

四、解决问题1、解决有关平均分问题的方法: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被除数=商×除数、被除数=商×除数+余数、除数=被除数÷商、因数×因数=积、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2、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1)所求问题要求求出总数,用乘法计算;(2)所求问题要求求出份数或每份数,用除法计算。

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1、轴对称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两边完全重合。

对折后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对称轴。

2、平移:当物体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运动,并且物体的方向不发生改变,这种运动是平移。

只有形状、大小、方向完全相同的图形通过平移才能互相重合。

3、旋转:物体绕着某一点或轴进行圆周运动的现象就是旋转。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导学案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导学案

第七单元《去姥姥家——混合运算》导学案导学内容:混合运算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习了百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以及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前面所学计算方法的综合练习,是进一步学习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

因此,要引导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混合运算顺序,体会混合运算顺序的合理性,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是:万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和不带括号的两步加减混合运算,带小括号的两步加减混合运算,用加减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本单元教学的重点是两步的加减混合运算,难点是学习带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导学目标:探索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能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

在解决问题和相互交流的过程中,体会在一个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括号里的必要性。

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灵活运用所学计算方法解决定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导学重难点:本单元教学的重点是两步的加减混合运算,难点是学习带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课时划分:万以内数的连加、连减———————————2课时万以内数的加、加混合运算(带括号)————2课时应用加、加混合运算解决问题————————1课时我学会了吗?丰收园———————————1课时信息窗1:去姥姥家导学内容:信息窗1:去姥姥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信息窗1。

教学重点和难点:是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

导学目标:1、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万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2、通过交流、合作,体验混合运算计算方法的多样化、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3、在经历探索混合运算运算顺序的过程中,进行有条理地思考,充分感受解决数学问题成功的喜悦,增强数学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第一课时导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引趣(一)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农历九月九日是什么节日吗?(重阳节,又叫老人节)老人节那天你是怎么做的?(学生回答)小红一家又是怎么做的?请看屏幕。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习作: 即景》导学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习作:   即景》导学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习作:即景》导学案【导学案】话题导入:1. 看图,听音乐,活跃课堂气氛。

2. 针对主题:“即景”,提问学生:“你们对‘即景’是什么理解?有没有遇到过什么‘即景’?”3. 引出本课的主要内容。

学习目标:1. 理解“即景”的含义,并能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出来。

2. 学会运用五感感受日常生活中的“即景”,并用文字表达出来。

3. 了解写作的基本要素,如主题、结构、修辞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师生问答,引出学习目标。

2. 张贴有关“即景”的图片,唤起学生对即景的记忆。

二、新课呈现(20分钟)1. 通过导入图片,给学生展示一幅美丽的风景画,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感官感受它,让学生写下感受。

2. 引出“即景”一词并解释其含义。

3. 给学生展示一些简短的描写文字,让学生体会其中的修辞手法。

4. 诵读短文《夜晚的田野》,了解描写即景的特点。

三、讨论与实践(25分钟)1. 分组活动,让学生围绕给出的场景展开讨论,利用五感去感受即景,并记录下来,准备写作:a. 在雨中游泳;b. 约上三五好友,在花海里畅游;c. 站在山顶观赏日出。

2. 学生轮流发言,推选优秀作文,进行集体批评与展示。

四、总结(10分钟)1. 总结课堂内容,核查学生对“即景”的理解程度。

2. 引导学生对写作时应注意的事项进行总结。

3. 布置作业:针对个人遇到的即景场景,写一篇300字的作文。

4. 课堂检测:以卡片的形式,让学生写下自己对“即景”的理解,并展示给全班同学。

扩展思考:1. 让学生在家中,用五感感受不同即景,认真写下自己的感受并带到课堂进行交流。

2. 描写一个自己喜欢的景点,并向同学们推荐。

板书设计:课题: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习作:即景》导学案主题:即景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学以致用:用五感感受即景,写下自己的感受写作要素:主题、结构、修辞作业:写一篇300字的即景作文小结:掌握写作的基本要素,善于用修辞手法提升作文的艺术性。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第7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第1课时1000以内数的认识(1)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第7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第1课时1000以内数的认识(1)

第 7元万之内数的教材析:教材先通向学生介熟习的体育的容量,从而引出万之内数的。

教材依据学生已有的与心理展律,按从易到螺旋上升的排原,了一幅幅的、有数学意的画面,学生千、万,知道万位,掌握万以内数的写法,并且懂得于大的数,可以一百一百或一千一千地数,它不是行大数算的基,并且在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用,更大的数位的教课打下基。

学情解析本元是在学生学了百之内数的的基上行教课的,学生已学了“20 之内数的”“100 之内数的”,掌握了百之内的数位名称以及它之的关系。

能明确“ 十一”的数方法,并能领悟数在生、生活中用的广泛性。

本学期将数的范展到万之内。

通本元的学,可以学生学多位数的打好基。

在整数的程中,本元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它不是行大数算的基,并且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用。

元目:知技术:合生活,领悟生活中有大数,感觉学大数的必需性,数数的程,能万之内的数,合物体知道些数的成与分解。

数学思虑:估一估、数一数、想想、一、一、拿一拿、比一比等数学践活,体感觉万之内数的大小,培育数感。

解决:初步能用符号和描述万之内数的大小。

“万位”及其位,能出万之内各数位的名称及相数位之的率,能掌握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感情度:一步学用详尽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与别人交流活,培育学数学的趣和自信心。

学要点:1.会数 10000 之内的数,研究万之内的数的法、写法及数的成。

2.能比万之内的数的大小。

3.会口算整百整千数的加减。

学点:1.领悟相两个数位之的率是10。

2.掌握中、末端有0 的数的写法。

3.近似数,并能合行估安排: 141.1000 之内数的⋯⋯⋯⋯⋯42.10000 之内数的⋯⋯⋯⋯63.整百、整千数加减法⋯⋯⋯⋯33.整理和复⋯⋯⋯⋯⋯⋯⋯⋯1二年数学学科(下)第7元学指案: 1000 之内数的( 1)型:新授研究:第1使用明及学法指:教1、自学本第 74~ 77 例 1、例 2 及十六中的 1—4 ,用笔勾画出诱惑点;独立思虑完成自主学和合作研究任,并复或律方法。

人教版数学二上导学案:第7单元 认识时间-第1课时 认识几时几分

人教版数学二上导学案:第7单元  认识时间-第1课时  认识几时几分

人教版数学二上导学案
第7单元认识时间-第1课时认识几时几分
一、学习目标
1.掌握几时几分的概念。

2.能够将当前时间用几时几分的形式表示出来。

3.能够通过练习掌握几时几分的读法。

二、学习重点
1.认识几时几分的含义。

2.掌握几时几分的读法。

三、学习难点
1.几时几分的读法。

四、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学习如何认识时间中的几时几分,并掌握其读法。

五、教学准备
1.时间表。

2.时钟模型。

3.课件。

六、教学过程
1. 导入新知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时间表和时钟模型,询问学生如何表达当前时间。

2. 认识几时几分
通过示范和练习,让学生掌握几时几分的表达方式,例如:3点20分,读作“三点二十分”。

3. 练习巩固
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通过时钟模型和时间表来回答几时几分的问题。

4. 拓展应用
让学生自行观察周围环境中的时间,并用几时几分的形式描述出来。

七、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如何认识几时几分,通过练习掌握了几时几分的表达方式和读法。

八、课后作业
1.完成课堂练习。

2.观察并记录一天中的不同时间,并用几时几分表示出来。

九、板书设计
•几时几分的表示:时钟模型和时间表结合。

十、教学反思
本节课内容相对简单,但是对于一些学生来说,认识时间仍然是一个抽象的概念。

在后续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更多的实际例子和练习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几时几分的概念。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七单元导学案图形中的规律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七单元导学案图形中的规律

《图形中的规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生经历自主探究图形规律的过程,并能尝试用字母总结概括。

2、在探究总结图形规律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交流,表达和抽象概括能力。

3、体会数学的规律性和简洁美,增强数学意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统计表格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从生活中的图形图案中发现有规律存在,产生研究图形规律的内动力)师:学习之前老师这里准备了一组图片,你们想看吗?(多媒体播放图片)师:图片看完了,刚刚老师发现同学们看得都非常认真,谁能说一说你有什么感受?可能出现的情况:这些图形都很漂亮。

这些图形的排列都按一定的规律。

我感觉有规律排列的图形在我们的周围很多,用途很广泛。

师:看来,生活中这些有规律的图案能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数学中的图形也能展示出很多有趣的规律,你们相信吗?这节课就让我们共同来研究图形中的规律。

(板书课题“图形中的规律”)设计意图:《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新课开始,学生通过欣赏来自于生活周围的一些有规律排列的图形,即体验到了数学知识的实用性,又增加了数学学习的趣味性,为新知的有效探究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基础。

二、引导探究(一)三角形排列中的规律。

1、单个摆三角形:师:有一种图形,具有稳定性,还记得是什么图形么?(三角形)用小棒摆这么一个三角形,需要几根?(课件依次显示3、5、30、100、n)学生很快答出小棒根数依次是9、15、90、300、3n师:300 ?快就知道了,谁来说说你是怎么得到的?生:我是用3*100=300得到的(让学生解释其中的倍数关系,也是让不清楚的同学明白方法)师:看来你们发现这里的规律了,现在呢?(屏幕显示三角形个数为n)学生思考片刻后回答3n,老师追问:你能解释一下3n什么意思么?结合学生口述,教师板书:n代表(图形)个数,3n表示(小棒)根数2、复合三角形:看来你们都已经发现了图形个数与小棒根数之间的规律。

统编版(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导学案

统编版(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导学案

21《古诗三首》导学案二、初读古诗,检测字词(用时:10分钟) 3.检测自学生字情况。

(1)出示词语:出塞秦朝长征歌词(2)给多音字“将”组词,并说说字义。

4.学生齐读古诗。

要求:(1)读准古诗。

(2)读好诗歌中的停顿。

果有读错的地方要互相纠正字音。

(2)认读生字,交流学习生字的方法。

说一说哪些生字比较难记,自己用了什么方法。

3.汇报自学生字新词的情况。

(1)开火车读词语,读准字音。

(2)多音字“将”还读jiαng,本诗中读ji∂ng,有“将官,将领”的意思。

4.齐读古诗。

古诗的韵脚。

2.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互读、赛读、快读、有节奏地读,把古诗读正确、读通、读顺、出节奏、读出韵味,诗意就会读出来了。

三、朗读古诗,品味意境(用时:20分钟)1.组织学生学习1、2句诗。

讨论交流:(1)诗句中的“明月”是什么意思?(2)为什么征人戍边叫“万里长征”呢?(3)你还从哪里看出时间长?(4)齐读古诗1、2句,要读出悲壮与无奈之感。

2.学习3、4句诗,讨论交流:(1)此时此刻,诗人和将士们最渴望的是什么?(2)“但使龙城飞将在,不1.自由读1、2句诗,圈出生字和新词。

借助书上注释,逐句读懂诗意,遇到不理解的,小组成员互相补充,纠正。

(1)"明月” 一词一直代表思乡。

明月夜夜照边关,征人怎能不思乡?(2)“万里长征人未还”,就是说出征边塞的士兵至今还没有回家。

(3)—个“长”字道出了时间之久。

(4)在老师的指导下齐读诗1.引导学生抓关键词语,如“但使”“飞将” “教”体会古诗要表达的感情。

2.教师可以出示多篇边塞诗歌,进行对比教学,讲“明月” 引出“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和“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讲到"关、边关”,引出“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教胡马度阴山。

”从这两句诗中,你读懂了什么?(3)指名读古诗。

3.引导学生学习《凉州词》。

板书课题。

4.解题并介绍王翰。

5.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诗歌描绘的情境。

四年级上第七单元导学案

四年级上第七单元导学案
1、自由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根据拼音写出下列词语,每个词语再读三遍。
jiāo qūshèjìzào xíngpingtǎn
()()()()
gōng jīyān jīng huáng dìjiǎn yuè
()()()()
2、思考: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卢沟桥的,找出相应段落。
3、找出卢沟桥建造的时间,地理位置。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能力目标:在理解古诗词句的基础上,想像诗句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
情感目标:在理解古诗词句的基础上,想像诗句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
在理解古诗词句的基础上,想像诗句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
学习难点
在理解古诗词句的基础上,想像诗句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
斗争()斗智()械斗()战斗()斗眼()
2、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并造句。
温文尔雅:
造句:
不以为然:Βιβλιοθήκη 造句:无忧无虑:造句:
3、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文静——()思考——()
热烈——()烦恼——()
(二)提升部分
用“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写一段话。
课后反思:
教师组织学生以组为单位汇报、交流学习情况,师生共评、释疑,教师点拨、补充、完善。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了解卢沟桥的历史与沧桑,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学习重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学习难点
明白人们在卢沟桥开展纪念活动的原因。
导引过程
导学程序及学习内容(学案部分)
教师点拨及措施
(导案部分)

2021新版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 教案教学设计(4课时,含教学反思)

2021新版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 教案教学设计(4课时,含教学反思)

7 小数的初步认识第1课时认识小数 (1)第2课时小数比较大小 (4)第3课时简单的小数加、减法(1) (6)第4课时简单的小数加、减法(2) (8)第1课时认识小数教学内容教材第91页,92页例1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1.联系生活实际认识小数,知道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

2.知道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

3.能识别小数,会读、会写小数。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知道小数的实际含义并会读、会写小数。

教学难点:认识小数含义的过程及简单的分数化成小数。

教学准备米尺,超市收款凭证小票,温度计。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下面这些是什么数?1.、2、4、、100生:整数和分数。

师:生活中还见过什么数呢?二、探究新知1.引入小数。

同学们经常和爸爸妈妈去超市购物,爸爸妈妈到收银台付完钱以后,售货员就会给他们什么呢?哪些同学把这些收款凭证小票带来了?你能向大家展示一下吗?老师这也有一张小票,是小华的妈妈给小华买文具的收款凭证,现在老师把它做成了标价牌。

(展示)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能不能把这些标价牌中的数分一分类呢?怎么分?左边这组数是45,3,18,是我们以前学过的整数。

谁还能举出其他整数的例子?右边这组数有什么特点呢?(数中间都有一个小圆点,小圆点叫做小数点)像这样的数叫做小数。

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些关于小数的初步知识。

(板书题目:认识小数)2.认识小数。

老师也找到了一些有关小数的信息,大家一起来看一看、读一读。

小结:每个小数都有一个“点”,这个点就称之为“小数点”。

小数点左边部分和以前学的整数读法一样,小数点右边只要按照顺序读出每个数字就可以了。

3.学习教材第92页例1。

出示例1情境图,让学生观察图意和图中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出示米尺,引出以米为单位的一位小数。

教师提问: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多少分米?教师总结: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1分米,1分米也就是10份中的1份,所以1分米也可以表示为米,还可以写成0.1米。

人教版历史选修一导学案 第7-9单元检测题(教师版)

人教版历史选修一导学案 第7-9单元检测题(教师版)

单元检测题(三)内容:第7~9单元时量:90分钟总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有关19世纪中叶俄国农奴制的表述正确的是( D )A.农奴制正式确立B.彼得一世允许私营企业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C.农奴开始成为地主的私有财产D.农奴制危机加剧,农奴反抗斗争激烈2.1861年俄国改革以前,工业资本家30%是农奴身份,财产随时有可能被地主侵占。

这一问题反映的本质是( A )A.俄国政治制度已不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B.俄国资本主义经济落后于西方C.俄国资产阶级的力量比较弱小D.俄国的农奴社会地位有所提高3. 在改革方案讨论中,属于工商业发达地区贵族提出的改革方案的是( A )A. 通过解放农奴得到赎金投资工业B.彻底解放农奴C.逐步分给农民土地,但需要农民服劳役D. 增加土地,加强对农奴的控制4. 列宁曾指出,经过1861年改革,“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的一干二净。

”下列能够说明这一点的是( B )A.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B.农民可以通过赎买的方式获得土地C.农民获得“解放”时可得到一块份地D.农民仍然受到地主控制的村社严格管理5. 农奴制改革促进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主要体现在( D )①手工工场向机器工厂的过渡②建立了地方和城市的自治机构③司法方面实行公开审判④建立西方式的军事管理体制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6. 亚历山大二世进行政治改革的目的是( D )A.加强资产阶级专政B.学习西方的司法制度C.加强军事实力D.使沙皇专制制度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7. 农奴制改革后,俄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是( C )A.资产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B.社会经济与政治的矛盾C.落后的政治体制与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矛盾D.广大人民与沙皇专制政权的矛盾8. 之所以说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主要是因为它( D )A.采取了自上而下的方式解放农民B.使农民获得了土地C.动摇了俄国落后的封建生产关系D.从根本上推动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9.1873年的一天,侍奉日本天皇的女官例行给天皇梳理头发时吃惊地发现,天皇已将自己的长发剪掉。

2024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统计导学案(精推3篇)

2024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统计导学案(精推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统计导学案(精推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统计导学案第【1】篇〗设计意图:幼儿在区角中、科学活动中,常出现将物品进行分类后,数了数量,比较了多少。

由于没有记录,所以数了也会忘记。

条形统计图浅显易懂,能力较弱的幼儿可以通过不断点数记录,在形成完整的统计后可以清晰的看出数量、比较多少,对于能力较强的幼儿可以帮助其形成较为规范的统计概念及方法,对其终身发展也有一定的价值所在。

活动目标:1、初步了解做条形统计图的方法,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学习分类与统计,并通过看图表感知数量的多少。

3、敢于尝试和探索,愿与同伴合作。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1、 4个小货架、7个购物篮、条形统计图范例3张、投影仪。

2、幼儿人手一份:水彩笔、白纸、条形统计图。

3、小组操作材料:餐具、食品、服饰及其他类(钟、表、书、花)等实物。

浆糊、字卡、条形统计图活动过程:㈠、以开“小朋友超市”引题,激发幼儿兴趣。

㈡、学做条形统计图。

1、尝试⑴鼓励幼儿用自己的方法统计超市中货架与购物篮的数量。

⑵、交流与讨论:你们是用什么方法记录下货架和购物篮的数量?教师用投影仪展示幼儿的记录方法。

2、观察条形统计图⑴、引导幼儿观察并讨论图上内容所表示的意义。

⑵、教师小结。

3、探索、尝试自己制作条形统计图。

⑴、提出要求:先画好标记再数数货架购物篮的数量,最后再用直条表示数量。

⑵、幼儿操作,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⑶、引导幼儿在屏幕上分别对照分类的标记、数量、表示数量的直条进行评价。

㈢、幼儿将所学的数量统计法,对货品进行分类与统计。

1、交代制作要求。

2、幼儿分小组合作、制作统计图,并将货品陈列到货架上。

3、汇报交流统计结果。

活动反思:数学能为幼儿动手、动口、动脑,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创设最佳情景,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身心潜能,省时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同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心理素质,使智力和非智力品质协调发展。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复习导学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复习导学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复习导学案
一、知识回顾
1. 课文内容回顾
•请回忆课文中的主要情节和故事内容。

•思考作者想要传达的主题是什么?
•结合课文内容展开讨论。

2. 课文生字词复习
•回顾本单元的生字词,能够正确书写和解释吗?
•请列举几个生字词进行默写并验证。

二、语文知识点巩固
1. 文字句法知识
•什么是疑问句、祈使句、陈述句?
•请给出例句并标明句型。

2. 诗词鉴赏
•李白的《将进酒》以及杜甫的《登高》是本单元的诗歌内容,你能背诵其中的一首吗?
•请谈谈你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感悟。

三、文言文解析
1. 古诗文诗句分析
•请分析《论语》、《孟子》等古代典籍中的一则故事或句子,探讨其中的哲理和道理。

2. 古文阅读
•请选择一篇古文阅读,理解文中的内容并进行复述。

四、作文指导
1. 话题作文
•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话题,按照《写作指导》中的要求进行写作。

2. 写人作文
•可以选择身边的一位老师、家长或朋友来写,描述他们的特点和经历。

五、拓展延伸
1. 阅读选择
•请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一本书进行阅读,并进行读后感写作。

2. 历史探究
•选择一个历史事件或人物进行研究,写出你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3. 课外活动
•可以参加一些有益的课外活动,如美术、音乐或体育等,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

以上就是本次语文复习的导学案内容,希望同学们可以认真复习,取得更好的
学习成绩!。

人教版九年级英语Unit-7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英语Unit-7导学案

Unit 7Teenagers should be allowed to choose their own clothes.课时分解课堂环节§自主学习方案【新词自查】根据句意及汉语提示完成句子。

1.The policeman asked the driver to show his driver’s license(证件).2.My mother doesn’t like the girl who wears the earrings(耳环).3.Most of the parents are worrying about their children’s safety(安全).4.My father coughed badly,the doctor asked him to give up smoking(吸烟).5.Nowadays teenagers (青少年) have many different thoughts.§课堂导学方案Step 1情景导入参考案例每个青少年在生活中都会碰到允许或者不允许做某事,例如在商场购物时,我们应该允许选择自己的衣服,而作为父母却不允许我们选择自己的衣服,你们有这样的经历吗?你们是赞同还是不赞同呢,请大家说出自己的观点。

(4分钟)Teacher: Could you tell me what students should be allowed to do or shouldn’t be allowed to do?Students: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Students should be allowed to have part-time jobs.②Students shouldn’t be allow ed to get their ears pierced.…环节说明:通过课前的一个师生问答互动,让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产生共鸣,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be allowed to do的应用,为学习新课埋下了伏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我开口,我表达。

我交流,我收获!选修《外国小说欣赏》第七单元导学案【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熟读课文,熟悉文章内容,勾画重要字词及疑难语句。

2、以“话题”引领“阅读”,以“阅读”感悟“话题”,以“思考与实践”加深“阅读”。

第一学时预习案学习目标:1. 依据【学法指导】通读本单元两篇小说及单元话题,自定单元学习目标及重难点;2.感知课文,整理疑惑;3.了解作家作品;4.字词等基础知识积累。

自主学习——建立自信,克服畏惧,尝试新知一、通读本单元课文《山羊特拉兹》、《礼拜二午睡时刻》及单元话题“情感”,定学习目标及重难点。

定目标、明重点:通读本单元内容后,你认为学习本单元应该掌握:1、体会作品的内容与主题2、理解情感在小说中的魅力和作用以及小说对情感的不同处理3、考察小说的情感因素及其作品内容、题旨的关系4、了解现代小说的情感现状5、了解加西亚·马尔克斯和魔幻现实主义小说其中,需要重点把握的是:1、体会作品的内容与主题2、考察小说的情感因素及其作品内容、题旨的关系二、课前预习导读1、个性化阅读:选择一个角度谈谈你对小说的读后感受。

(内容主题方面)《山羊特拉兹》《礼拜二午睡时刻》2、谈谈你的发现。

(写法方面)发展学生个性,追求教育品质!高二语文《山羊特拉兹》《礼拜二午睡时刻》三、预习调查发现写出质疑,小组长将质疑收集归纳。

(小组长整理本组其他同学的质疑,要将问题分类归纳,梳理)1、2、3、4、 5、 四、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艾萨克·什维斯·辛格(1904—1991),美国著名犹太作家,1978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辛格生于当时在沙俄统治下的波兰。

1943年他加入了美国国籍。

辛格一生出版了九部长篇小说、十部短篇小说集、两部剧本、十六本儿童故事集。

曾先后两次荣获美国图书奖,辛格被称为当代最会讲故事的作家。

主要作品有《傻瓜吉姆佩尔》《卢布林的魔法师》《庄园》《冤家,一个爱情故事》《萧莎》,课文是他的一则童话。

1978年获得诺贝尔奖的理由:因为他有充满激情的叙事艺术,这种艺术既扎根于波兰犹太人的文化传统,又反映了人类普遍处境。

加西亚·马尔克斯(1928-),哥伦比亚作家,拉美魔幻现实主义小说的代表人物。

代表作长篇小说《百年孤独》“以结构丰富的想象世界,其中揉混着魔幻与现实,反映出整个大陆的生命矛盾”获诺贝尔文学奖。

代表作品:《百年孤独》,《霍乱时期的爱情》春我开口,我表达。

我交流,我收获!2.关于《百年孤独》和魔幻现实主义小说全书近30万字,内容庞杂,人物众多,情节曲折离奇,再加上神话故事、宗教典故、民间传说以及作家独创的从未来的角度来回忆过去的新颖倒叙手法等等,令人眼花缭乱。

但阅毕全书,读者可以领悟,作家是要通过布恩地亚家族7代人充满神秘色彩的坎坷经历来反映哥伦比亚乃至拉丁美洲的历史演变和社会现实,要求读者思考造成马贡多百年孤独的原因,从而去寻找摆脱命运捉弄的正确途径。

魔幻现实主义小说介绍:魔幻现实主义是20世纪五十年代前后在拉丁美洲兴盛起来的一种文学流派。

这一流派的作家,执意于把现实投放到虚幻的环境和气氛中,给以客观,详尽的描绘,使现实披上一层光怪陆离的魔幻的外衣,既在作品中坚持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原则,又在创作方法上运用欧美现代派的手法,插入许多神奇,怪诞的幻景,使整个画面呈现出似真非真、似假非假、虚虚实实、真假难辨的风格。

这种把现实与幻景溶为一体的创作方法,拉丁美洲的评论家称它为“魔幻现实主义”。

五、预习检测:(一)话题知识梳理1、下列关于小说与情感说法正确的项有()A、感情的需求与感情的丰富,是一个作家的创作得以进行与维系的根本保证,作家在写作时也需要凭借情感的力量。

B、“情感”,不能成为小说的表现对象,作为题材出现。

C、读者阅读小说,总是会受到小说中的“情感”因素的影响,从而在心中引发共鸣。

D、在小说中,作者往往不是仅仅按照时间来组织材料的,也可以根据材料的“情感价值”来取舍时间。

情感可以使物理意义上的时间在我们心中发生变化。

E、对于小说的创作来说,作者越煽情,读者就越能被感动;而隐忍与节制,只能削减读者的阅读情感体验。

小说中的情感保持一种蓄势待发的态势,只能给读者带来阅读情感体验的障碍。

F、现实主义小说倾向于对现实的客观描写,不流露作者的主观思想,做到作者的隐退与消失。

20世纪以后,现代主义小说开始重新注重小说中温情关照,已经不再出现零度情感的小说作品。

2、下列关于情感在小说中所起的作用说法正确的是()A、情感有时是笼罩于全篇的氛围,可以成为小说的基调。

B、情感有时是贯穿全篇的线索,统摄作品的材料。

C、情感有时成为小说的结构动力,推动情节发展。

D、情感不能成为小说的表现对象,作为小说的题材出现。

3、下列小说中情感所起到的作用正确的是()A、司汤达的《红与黑》属于现实主义小说,作者为了符合现实主义小说的特征,在小说中没有说话,因此,小说中没有任何情感因素。

B、《安东诺夫卡苹果》中,蒲宁带着对过去生活怀念之情来叙写故事,描绘场景,情感成为营造小说氛围和基调的重要因素。

C、芥川龙之介的《橘子》中表现的是深厚的姐弟之情,这一情感在姐姐把怀中的橘子投向铁道边等待的弟的一瞬得到了完美的实现,感人至深。

D、《少年维特之烦恼》中,歌德将自己的情感直接而强烈地表达出来,这是浪漫主义创作风格的体现。

(二)、字词基础知识积累:划线词语注音,成语解释。

硝皮匠温驯游弋雪橇捋着兹拉特捋胡须呱呱直叫呱呱而泣奶酪狞笑勒索勒紧棕榈树褴褛孱弱孱头麇集龟裂皲裂窒息执拗拗口令拗断揩拭楷模蘸水趿拉煽情恣肆矫情樊篱炽烈发展学生个性,追求教育品质!高二语文不卑不亢( ): 悬崖勒马( ): 长吁短叹( ): 销声匿迹: 扛鼎之作: 相濡以沫:第二学时 探究案学习目标:1、领会《山羊特拉兹》的内容与题旨。

2、把握《山羊特拉兹》的情感线索,感知情感对故事情节的推动作用。

自主学习——建立自信,克服畏惧,尝试新知一、概括小说情节内容,把握作品情节运行模式1、请简要复述小说情节,总体把握课文内容。

2、第五单元我们学习了“小说情节的运行模式”,请试分析本文的情节运行模式。

第一部分(1--4):开端—阿隆受命卖羊第二部分(5--10):发展—卖羊途中遇暴风雪 第三部分(11--28):高潮—风雪中相互救助 第四部分(29--33):结局—安全回家不再卖羊合作探究——升华学科能力,透析重难点突破重难点:赏析情感 1、阅读1-4段,思考:硝皮匠为什么要卖掉山羊兹拉特? ①因为兹拉特“老了,挤的奶也很少”;②家里亟需钱过节(蜡烛、土豆、食油、孩子们的衣物及其他必要开支)。

2.要卖掉兹拉特,他们全家有什么反应?勒文“经过很长时间的犹豫” 阿隆的母亲“不禁泪流满面” 安娜、米丽昂“也哭了起来” 阿隆“只得听从父亲的命令” 全家人都出来向兹拉特告别3.对被卖掉,兹拉特有什么反应?一无所知,一如既往地表达对主人的信任。

兹拉特的“信任”与主人全家的“不舍”互为照应。

但这并无法改变它被杀的命运——这是一场情感与贫困的较量,它显示了人类在物质和情感之间的选择。

4、你觉得暴风雪来得突然吗?开头一段的描写,为故事的发展作了铺垫,给阿隆他们的遇险提供事实依据。

第6-9段对环境突然恶化的渲染,既烘托了气氛,又为下文的下雪作铺垫。

所以遭遇大春我开口,我表达。

我交流,我收获!风雪是情理之中。

5、去卖兹拉特的途中,阿隆遇到了什么困境? 他是如何解决这些困境?1、风雪交加迷失方向2、年纪小孤身一人3、衣着单薄食物甚少1、物质上:兹拉特给予帮助2、精神上:兹拉特给予安慰山羊和阿隆相依为命共度难关(山羊救了阿隆的命,阿隆依靠山羊活了下来)6、阅读26-27段,思考,这两段描写有何作用?采用对比的手法渲染了暴风雪之夜阴暗恐惧和脱险之后的宁静明净的氛围.预示他们已经战胜暴风雪,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衬托阿隆和山羊战胜暴风雪后由沉重忧虑而变为欣喜、明朗的心情。

7.失踪归来,兹拉特的命运改变了没有?它在主人全家心目中的地位有无变化?改变了,再也没人主张要卖掉它。

从此,它像一个家庭成员一样,有着与孩子们同样的待遇。

人们像对待家人一样对待山羊因为天气的变冷,使家庭的贫困有了转机。

使小说有了其乐融融、皆大欢喜结局。

山羊的品格为它赢来了人们的敬重与友爱,也为它赢来了与人平等的生命权力。

卖山羊时——不舍(人流向动物)天降大雪时——维持生存(动物流向人)赏析人物形象:请结合课文内容简要概括阿隆和兹拉特的形象。

阿隆:聪明、能干、临危不惧、有爱心兹拉特:温驯、信任人、善解人意、善良畅所欲言:探究文章主题通过对文章细节的赏析,你觉得文章的主题是什么?通过情感在山羊和主人之间的双向流动,不露痕迹地传达出人与动物之间彼此的深情厚谊,告诉人们热爱生命,珍惜与其他生灵的情感,与之友好相处。

有人说,“爱”这一情感要素是推进这篇小说情节发展的动力。

你同意吗?为什么?第三学时探究案学习目标:1、把握《礼拜二午睡时刻》的内容与题旨。

2、赏析《礼拜二午睡时刻》中的情感3、理解文章中的场景描写的作用。

自主学习——建立自信,克服畏惧,尝试新知一、概括小说情节内容,把握作品情节运行模式1、请简要复述小说情节,总体把握课文内容。

叙述一位母亲带着年幼的女儿坐火车去拜祭误当“小偷”而被打死的儿子的故事。

2、第五单元我们学习了“小说情节的运行模式”,请试分析本文的情节运行模式。

开端(1-14 )祭拜途中发展学生个性,追求教育品质!高二语文发展 (15-58 ) 与神父交谈高潮 ( 59-70 ) 准备去祭拜合作探究——升华学科能力,透析重难点突破重难点:赏析情感,感悟母爱“感动”常常是衡量小说的标准之一,小说中的情感表现应有一个酝酿的过程。

如细雨涨满的春潮,保持一种蓄势待发的态势,停留在将要满溢而未满溢的状态。

而对于感情的处理有时节制胜于放纵。

(1)分析母亲克制自己情绪的语句,进而体会作者节制的叙事。

例: ①她一直是直挺挺地背靠着椅子,两手按着膝盖上的一个皮包,她脸上露出那种安贫若素的人惯有的镇定安详的神情。

明确:用坚强克制悲伤 ②“拖鞋穿上!”“梳梳头!” “你要有什么事,现在赶快做好!往后渴死了,你也别喝水。

尤其不许哭。

”小结:临近小镇,心中悲痛又矛盾,用命令的口吻克制自己的脆弱,所以在语调上显得特别强硬。

③找到神父之后的一番对话。

明确:以执拗克制激动④母亲是如何重复地说自己是小偷的母亲的?请说说她说这些话的神态。

以平静克制愤怒小结:这是一位坚强隐忍的母亲,当要面对许许多多的流言蜚语时,爱确实需要莫大的勇气。

⑤母亲神色自如的回忆儿子。

(学生查找)好人、听话、吃苦 以回忆克制痛苦小结:这位母亲目前表面上平静镇定,但镇静的背后隐藏着无比的悲痛和宽广的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