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孔编录描述

合集下载

钻孔岩心编录

钻孔岩心编录

岩心编录是将岩心的地质特征进行记 录和描述的过程,是钻孔岩心编录的 核心工作之一。
编录过程中需要遵循一定的规范和标 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 后续的地质分析和研究提供可靠的依 据。
编录的内容包括岩性、颜色、结构、 矿物成分、含油情况等,需要详细描 述并绘制素描图或拍摄照片作为辅助 资料。
岩心照片拍摄
某油田钻孔岩心编录案例
案例概述
某油田为了了解地下岩石特征和储层性质,对钻孔岩心进行了详细的 编录。
编录方法
采用专业的石油地质编录方法,对岩心进行观察、描述、实验分析等。
编录内容
重点记录了岩心的岩石学特征、含油性、孔隙度、渗透率等参数,以 及岩心在油层中的位置和分布情况。
案例分析
该案例展示了针对特定领域的钻孔岩心编录方法,能够为油田勘探和 开发提供重要的地质依据。
岩心描述的准确性和客观性受到多种 因素的影响,如描述人员的专业水平 、描述方法的统一性、岩心保存和识 别条件等。描述不准确可能表现为矿 物组成、结构构造、蚀变现象等方面 的记录误差。缺乏客观性可能表现为 描述人员的主观臆断或偏见。
解决方案
加强描述人员的专业培训和技能提升 ,确保其具备足够的岩心编录知识和 经验。同时,建立统一的描述规范和 标准,加强描述方法的更新和完善。 此外,应加强对岩心的观测和对比, 以增加其识别和描述的准确性。在编 录过程中应保持客观公正的态度,避 免主观臆断或偏见的影响。
02
钻孔岩心编录流程
岩心采集
岩心采集是钻孔岩心编录的首要步骤,其目的是获取地下岩石样本,为后续的地质 分析和研究提供实物资料。
在采集岩心时,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如保证岩心的完整性、避免人为破坏等,以 确保所采集的岩心能够真实反映地下岩石的特征和地质构造。

玄武岩心野外编录描述范文

玄武岩心野外编录描述范文

玄武岩心野外编录描述范文一、基本信息。

今天在[具体地点]对玄武岩心进行编录,这钻取玄武岩心的钻孔编号是[钻孔编号],钻孔深度从[起始深度]到[终止深度],就像探索地球内部的一个小通道一样。

二、岩心外观。

刚看到这玄武岩心,第一感觉就是它长得特别敦实。

颜色嘛,整体是那种暗黑色,就像黑夜中的一块沉默的巨石被缩小放在这儿了。

仔细瞧,在黑色中还夹杂着一些灰色的斑点和条纹,像是大自然这个大画家随意泼洒上去的颜料,又像是玄武岩在漫长岁月里经历了各种奇妙事情后留下的痕迹。

它的表面摸起来挺粗糙的,不像那些光滑的石头,这种粗糙感就像是它在向你诉说着曾经在地底下遭受的压力和摩擦。

而且呀,这岩心不是那种均匀的圆柱体,有的地方稍微鼓出来一点,有的地方又凹进去一些,感觉就像是一个充满个性的不规则艺术品。

三、岩石结构。

玄武岩嘛,典型的斑状结构。

那些大一点的晶体就像镶嵌在岩石里的宝石一样,闪闪发光(当然不是真的宝石那么闪啦,就是一种感觉)。

这些大晶体叫做斑晶,主要是斜长石,就像一个个小柱子站在那里。

而周围那些密密麻麻的小晶体呢,就像是一群小弟簇拥着大哥,它们构成了基质。

这基质就像胶水一样把斑晶都黏合在一起,形成了这坚实的玄武岩。

从岩石的构造来看呢,这玄武岩具有气孔构造。

密密麻麻的气孔就像蜂窝一样,不过这蜂窝可没有蜂蜜哦。

这些气孔大小不一,大的气孔能有小拇指指甲盖那么大,小的气孔就像针眼似的。

我想这气孔肯定是在岩浆喷发的时候,里面的气体跑出去留下的,就像火山打了个饱嗝儿,然后留下了这些有趣的痕迹。

四、节理和裂隙。

在岩心上可以明显看到一些节理和裂隙。

节理就像岩石内部的小裂痕,它们有的是平行排列的,就像火车轨道一样笔直;有的呢,又交错在一起,像个蜘蛛网。

裂隙就相对更宽一点,感觉像是岩石受了比较大的力之后裂开的。

这些节理和裂隙可能会影响到岩石的强度,就像一个人的骨头有了裂缝,力量就没那么强大了。

不过呢,也正是这些节理和裂隙,让玄武岩看起来更有层次感和沧桑感。

钻孔地质编录详细介绍

钻孔地质编录详细介绍

钻孔地质编录细则《新疆哈密市突出山铁矿普查》项目组二○○五年八月钻孔地质编录细则一、目的、布设原则钻孔施工目的是为查明地表矿(化)体的产状、形态、厚度、矿石组合及品位等地质特征向深部变化情况,进一步了解控矿地质条件及成矿远景,并为储量计算提供依据。

其部署本着由已知到未知,由浅部向深部,对地表出露较好、具有一定规模,且对应有明显激电异常的矿(化)体首先部署此项工作。

本细则根据《地质矿产勘查标准汇编》和《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管理制度汇编》并结合以往钻探工作综合编写。

二、开孔前的准备工作1.编录人员首先应认真学习设计,明确所要施工钻孔的目的、任务及对钻孔的各项要求,熟悉已有地质资料,了解钻孔施工处的地层、构造、矿化蚀变等地质情况,为编录工作打下基础,并认真编制和填写设计勘探线剖面图、《钻孔地质技术设计书(设计柱状图)》。

2.钻孔开钻前,技术负责及编录技术员要提前10—15天到实地根据钻孔设计的孔位用罗盘和皮尺结合GPS、工程后方交汇或者地形图确定钻孔定位。

布孔后孔位用木桩作标记,木桩上用油漆标注钻孔号,以便机台及时平整机场。

孔位后不得擅自移动,在平整机场后再次用后方交汇法验证孔口位置,确保孔位未移动。

编录技术员应及时向机台下达《钻孔定位通知书》。

格式见表2。

3.机台将钻塔、钻机安装完毕,技术负责及编录技术员要到现场进行安装验收。

验收项目主要有:钻孔位置是否移动、检查和校正钻孔水平程度(罗盘测量)、钻孔立轴、钻孔天顶角及岩心收集装置(岩心箱,岩心牌等)。

验收合格后,签发《钻孔安装验收书》。

4.钻孔安装验收合格后,编录技术员应及时填发《钻孔开孔通知书》,并应向施工人员详细介绍钻孔施工目的,地质情况及对工程质量的要求,严格保证钻孔质量,确保六大指标的实施。

岩心的清洗整理至编号等一整套工作应由钻机各班记录员承担。

ZK××地质设计书表1设计孔深钻孔类别设计方位角施工机号设计倾角钻机类型钻孔定位、安装通知书表2No批准(技术负责、分队长签名)按照地质设计于勘探线(工程具体位置)(或其坐标:X Y H )布置了(工程号)设计孔深米,方位角,倾角(坡度)其它要求:地质组长探矿组长水文地质组长(员)测量组长年月日附注:本通知书一式三份,地质组保存并通知测量组和中安装队。

钻孔地质编录格式

钻孔地质编录格式

钻孔地质编录格式
(9)43回次顶—45/9/15顶0.3m(即回次顶104cm),孔深55.09—60.32m,为斜长黑云片岩
岩石呈灰黑色,粒状鳞片变晶结构,片状构造,矿物粒度一般为0.01-1.0m,个别可达1mm 以上,主要矿物组成及含量:斜长石20%±、黑云母50%±、石英30%±。

与下层为正常接触关系。

片理夹角:
∠65°(43/13/14顶,即回次底32cm)
接触面夹角:
∠51°(45/9/15顶,即回次顶104cm)
(10)45/9/15顶0.3m(即回次顶104cm)—45/13/15底(即回次底49c m),孔深60.32—61.46m,为大理岩
岩石呈灰白、乳白色,粒状变晶结构,块状、细条带状构造,矿物粒径一般为0.1-1.0m m,个别可达1.5mm以上,主要矿物组成及含量:方解石95%±,呈白色,粒状,呈条带状分布;其它如斜长石、石英及云母等占5%±。

其中云母与方解石、石英等构成细条带,条带宽一般为0.1-0.5c m不等。

与下层为断裂接触关系。

条带夹角:
∠35°(45/10/15底8cm,即回次顶150cm)
接触面夹角:
∠61°(45/13/15底,即回次底49cm)
注明:1、(9)为分层号;45/9/15代表:回次号/第几块/回次内总块数。

2、有分层,都要有上下层接触关系。

钻孔编录要点

钻孔编录要点

钻孔编录要点钻孔编录要点3.3.7 ⼟的鉴定应在现场描述的基础上,结合室内试验的开⼟记录和试验结果综合确定。

⼟的描述应符合下列规定:1 碎⽯⼟应描述颗粒级配(均匀.不均匀)、颗粒形状、颗粒排列、母岩成分、风化程度、充填物的性质和充填程度、密实度(稍密.中密.密实)等;2 砂⼟应描述颜⾊、矿物组成、颗粒级配、颗粒形状、粘粒含量、湿度(稍湿.湿.饱和)、密实度等。

3 粉⼟应描述颜⾊、包含物、湿度、密实度、摇震反应(取⼀块⼟放在⼿⼼⽤另⼀直⼿敲打这只⼿背看⼟中⽔分是否出来。

强.弱)、光泽反应、⼲强度(强.弱)韧性(⾼.低)等;4 粘性⼟应描述颜⾊、状态、包含物、光泽反应、摇震反应、⼲强度、韧性、⼟层结构等;5 特殊性⼟除应描述上述相应⼟类规定的内容外,尚应描述其特殊成分和特殊性质;如对淤泥尚需描述嗅味,对填⼟尚需描述物质成分、堆积年代、密实度和厚度的均匀程度等;6 对具有互层、夹层、夹薄层特征的⼟,尚应描述各层的厚度和层理特征。

3.3.4 粒径⼤于0.075mm 的颗粒质量不超过总质量的50%,且塑性指数等于或⼩于10 的⼟,应定名为粉⼟。

3.3.5 塑性指数⼤于10 的⼟应定名为粘性⼟。

粘性⼟应根据塑性指数分为粉质粘⼟和粘⼟,塑性指数⼤于10,且⼩于或等于17 的⼟,应定名为粉质粘⼟;塑性指数⼤于17的⼟应定名为粘⼟。

注:塑性指数应由相应于76g 圆锥仪沉⼊⼟中深度为10mm 时测定的液限计算⽽符。

3.3.6 除按颗粒级配或塑性指数定名外,⼟的综合定名应符合下列规定:1对特殊成因和年代的⼟类应结合其成因和年代特征定名;2 对特殊性⼟,应结合颗粒级配或塑性指数定名;3 对混合⼟,应冠以主要含有的⼟类定名;4 对同⼀⼟层中相间呈韵律沉积,当薄层与厚层的厚度⽐⼤于1/3 时,宜定为―互层‖;厚度⽐为1/10~1/3 时,宜定为―夹层‖;夹层厚度⽐⼩于1/10 的⼟层,且多次出现时,宜定为―夹薄层‖。

5 当⼟层厚度⼤于0.5m 时,宜单独分层。

野外钻孔编录描述格式

野外钻孔编录描述格式

英脉,采取率约**%。

※注:
1、铁路规范与工民建规范有些分类稍有不同,按照铁路工程岩土分类标准①
潮湿状态可分为:稍湿、潮湿、饱和②塑性状态可分为:坚硬、硬塑、软塑、流塑③密实程度分为:密实、中密、稍密、松散④磨圆状态分为:浑圆状、圆棱状、半棱状、尖棱状
2、依照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对粘性土、粉土的干强度、韧性、摇振反应、光泽
反应现场鉴别
3、岩芯分层描述根据地层、密实度划分,依照二院岩土力学参数会审要求,
1)密实度的判别,①阶地地层: 0-2m左右划为稍密、2-8m左右划为中密、以下划分为密实;②河漫滩地层:0-3m左右划为松散、3-8m划为稍密、8-20m 划为中密、以下划分为密实。

2)潮湿状态的判别,可写范围(如同一层在水位线上下分布,可写为潮湿-饱和,数据库中稠度填写饱和的代号)。

钻孔地质编录

钻孔地质编录

工程地质钻孔原始地质编录地质部二○一二年三月钻孔原始编录重点提示1.注意开孔及终孔验收。

2.编录前检查钻探班报表,整理岩矿心并照相。

3.残留岩心处理。

(1)认定:回次岩心长>回次进尺。

(2)处理:该回次采取率按100%计,超出部分岩心依次上推,并重新计算影响到的回次采取率。

(3)砂、粉状及不同岩性的反循环岩心不准上推。

4.观察分层:每一分层界线处都应放入分层隔板。

5.换层井深计算:(1)回次内换层:孔深=上回次孔深+本回次进尺(岩心长÷采取率)。

(2)两回次间换层:孔深=上回次止孔深。

(3)空回次换层:孔深=上回次止孔深+空回次进尺的一半。

6.分层采取率分层井深是重要计算、记录数据。

7.布样原则:遵守“五不”原则,即同一件样不跨孔径、不跨不同的矿种、矿层,不跨矿石类型及品级、样品厚度不超过可采厚度,不跨采取率相差大的回次。

8.每件样都应在岩心箱内放入采样隔板,计算样品井深(同于分层井深计算)。

9.注意钻孔六大质量指标的同时,还应特别注意钻进及采心工艺有无造成风氧化矿石的贫化问题。

10.采样质量检查:布、采井深吻合性,重量误差。

11.钻孔柱状图:据编录资料、用计算机成图(非素描图)。

目录1 钻孔布置及编制钻孔设计书 (1)1.1钻孔布置 (1)1.2钻孔设计书编写 (3)2开孔及终孔验收 (3)2.1开钻前检查验收 (3)2.2终孔验收 (3)3.钻孔编录准备工作 (8)3.1业务准备 (8)3.2工具、材料、表格准备 (8)4.检查钻探班报表,整理检查岩矿心 (8)4.1现场指导 (8)4.2检查钻孔班报表 (8)5.检查处理“残留岩心” (9)5.1残留岩心认定 (9)5.2残留岩心处理原则 (10)5.3回次记录 (10)6.观察分层 (11)6.1岩心照像 (11)6.2记录回次数据 (12)6.3地质观察 (12)6.4分层 (13)7.布样 (16)7.1布样原则 (16)7.2夹石及岩脉剔除原则 (17)7.3矿层的顶底板控制样 (18)7.4布置化学样品 (18)8.地质记录描述 (19)8.1描述观察的主要目标层 (19)8.2观察及描述的主要内容 (19)8.3测量轴夹角 (20)8.4钻孔编录用语及代号 (21)9.质量检查及资料整理 (21)9.1质量检查 (21)9.2钻孔资料整理 (22)10.钻孔柱状图的编制 (22)10.1柱状图编制必须的资料 (22)10.2柱状图的格式及内容 (22)11.资料成果 (26)钻孔原始地质编录1 钻孔布置及编制钻孔设计书1.1 钻孔布置1.1.1 不同阶段钻孔布置①预查钻:可以在矿致异常或矿(化)体的有利部位布置个别钻孔,验证、了解矿体的存在、延深、产状、厚度、质量等;②普查钻:按确定的工程间距布置稀疏钻孔,圈定333资源量;1.1.2 矿体产出的形态特征与布钻的关系①矿体形态较简单—适合布钻,反之适合坑探(图1);图1 矿体形态与钻坑工程②矿体有益组分(品位)较稳定—适合布钻,反之适合坑道;③矿体产状的影响:直孔:矿体倾角较缓,适合布置直孔。

钻孔编录

钻孔编录

• 回次采取率:矿层(含矿带)及其顶、底板3-5m和水文工程
地质等有特殊要求的应计算回次采取率。回次采取率的计算 方法如下:
• 回次“采取率”=(本回次岩心长÷本回次进尺)×100﹪ • (式中“进尺”为本回次止孔深减上一回次止孔深,如本回次
止孔深89.63m,上回次止孔深为85.24m,则本回次进尺为 89.63-85.24=4.39m)。
1.2 钻孔设计书编写
钻孔编录人员应会同探矿人员在矿区钻孔 位置确定后,编写钻孔设计书。钻孔设计书应包 括以下主要内容:
钻孔编号、设计孔深、钻孔方位(斜孔)、钻孔倾 角; 岩矿层分层起止井深(由上至下); 岩矿层分层柱状图(可用颜色表示)、分层岩石名 称、断层、破碎带井深; 各分层岩心、矿心、矿层顶底板岩心等采取率要求 (按矿区设计执行); 孔深校正及要求,一般直孔每100m校正一次,斜孔 50m校正一次,误差±1‰; 钻孔结构及钻进方法等。
第7回次原进尺4m,岩心长2.9m,采取率73%,现加第8回 次上推的0.6m残留岩心,则岩心长为2.9+0.6=3.5m采取 率为88%,岩心长度小于进尺,无残留上推,至此,第9回 次残留岩心处理完毕(第7回次原采取率73%,应更正为 88%)。如残留岩心处理中,上推三个回次仍继续超出, 应寻找其原因,再作处理。如岩心破碎为砂状、粉状和不 在同一岩性中钻进而用反循环采心工具采取的岩心,一般 不准上推。
施 工 日 期 施 工 结 果
钻孔质量验收报告
开 期 孔日
矿区 钻孔
设 度 计深 终 度 孔深 钻 孔
设 方 角 计 位 设 倾 计 角
孔 mm) 径( 孔 ( 深 m)
结 套 度 管长 (m) 构 次 数 孔 记 深m) 录孔 深 丈 深m) 量孔 较 正 误差m) 应 次 测 数 弯 曲 度 丈 孔 量 深 次 数 记 孔 录 深 1 2 实 数 测次 3 4 5 超 次 差 数 6 7 8 质 评 量 定 1 2 3 4 5 6 7 8 质 评 量 定

钻孔编录方法

钻孔编录方法

11钻孔原始地质编录钻孔原始地质编录是对钻探取得的岩矿心(包括岩屑、岩粉)进行观察,并对观察过程及所揭示的地质现象进行真实、准确的记录。

11.1准备工作11.1.1 技术准备编录人员应熟悉矿区的基本地质特征,包括地层及分布状况、岩性组合特征、矿产种类及矿层(体)赋存状态、褶皱、断裂、矿带分布及特征、矿区岩矿层划分单元等;了解和熟练掌握原始编录的有关规定、程序、要求、方法等;了解钻孔施工设计。

编录人员一般一台钻机1人。

11.1.2 编写钻孔设计书编录人员应会同探矿人员,在矿区钻孔位置确定后,编写钻孔设计书。

钻孔设计书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a)钻孔编号、设计孔深、钻孔方位(斜孔)、钻孔倾角。

b)岩矿层分层起止井深(由上至下)c)岩矿层分层柱状图、分层岩石名称、断层、破碎带井深。

d)各分层岩心、矿心、矿层顶底板岩心等的采取率要求(以矿区设计为准)。

e)孔深校正及要求(一般直孔每100m校正一次,斜孔50m校正一次,误差±1‰)。

f )钻孔结构及钻进方法等。

11.2钻孔地质编录钻孔编录工作,应随钻孔施工进度在钻探施工现场及时进行,在预计见矿井段,编录人员要跟综指导,确保钻探质量。

11.2.1 检查整理岩矿心11.2.1.1 检查钻孔施工记录在编录前,编录人员应详细检查钻探班报表、包括“孔深校正及弯曲度测量记录表”(见附录B深、有关水文观测数据等是否齐全、准确。

检查整理岩矿心在施工现场,将岩心箱依井深顺序排列。

仔细检查岩心长度及编号是否正确,岩矿心摆放有无拉长现象,发现岩矿心顺序有颠倒的,应予以调整,发现破碎的岩矿心有人为拉长现象时,应恢复到正常长度后重新丈量,并通知机场当班记录员更正班报表。

检查岩矿心样品签确保岩矿心样品签(见附录B表B.11)的孔深、进尺、岩心长度、回次号等数据准确无误。

岩矿芯编号将>10cm 的岩心及>5cm 的矿心编号,用红油漆(或防水符号笔)写在岩心或矿心上。

岩心编号用代分数表示:分数前面的整数代表回次号,分母为本回次中有编号的岩心总块数,分子为本回次中第几块编号的岩心。

工程地质钻孔观测与编录内容

工程地质钻孔观测与编录内容

工程地质钻孔观测与编录内容钻孔观测与编录是钻进过程的详细文字记载,也是岩土工程钻探最基本的原始资料。

因此在钻进过程中必须认真、细致地做好观测与编录工作,以全面、准确地反映钻探工程的第一性地质资料。

钻孔观测与编录的内容包括1.岩心观察、描述和编录对岩心的描述包括地层岩性名称、分层深度、岩土性质等方面。

不同类型的岩土其岩性描述内容为(1)碎石土:颗粒级配;粗颗粒形状、母岩成分、风化程度,是否起骨架作用;充填物的成分、性质、充填程度;密实度;层理特征。

(2)砂类上:颜色;颗粒级配;颗粒形状和矿物成分;湿度;密实度;层理特征(3)粉土和粘性土:颜色;稠度状态;包含物;致密程度;层理特征。

(4)岩石:颜色;矿物成分;结构和构造;风化程度及风化表现形式,划分风化带;坚硬程度;节理、裂隙发育情况,裂隙面特征及充填胶结情况,裂隙倾角、间距,进行裂隙统计。

必要时作岩心素描。

作为文字记录的辅助资料是岩土心样。

岩土心样不仅对原始记录的检查核对是必要的,而且对施工开挖过程的资料核对,发生纠纷时的取证、仲裁,也有重要的价值。

因此应在一段时间内妥善保存。

目前已有一些工程勘探单位用岩心的彩色照片代替实物。

全断面取心的土层钻孔还可制作土心纵断面的揭片,便于长期保存。

通过对岩心的各种统计,可获得岩心采取率、岩心获得率和岩石质量指标(RQD)等定量指标。

岩心采取率是指所取岩心的总长度与本回次进尺的百分比。

总长度包括比较完整的岩和破碎的碎块、碎屑和碎粉物质。

岩心获得率是指比较完整的岩心长度与本回次进尺的百分比。

它不计入不成形的破碎物质。

岩石质量指标(RQD)是指在取出的岩心中,只选取长度大于10cm 的柱状岩心长度与本回次进尺的百分比。

其计算和等级划分如下图所示。

岩石质量指标是岩体分类和评价地下洞室围岩质量的重要指标。

该指标只有在统一标准的钻进操作条件下才具有可比性。

按照国际通用标准,应采用直径75mm(N型)双层岩心管金刚石钻头的钻具。

钻孔编录描述

钻孔编录描述

一、杂填土:杂色,松散,大孔隙,上部为砼地坪,含较多的碎石。

二、淤泥质粉质粘土:灰色~灰黑色,流塑,部分夹有机质;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低,韧性低,有腐味三、粘土:灰黄色,可塑,无摇振反应、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局部分布。

四、粘土:灰黄~褐黄色,硬塑,含少量的铁,锰质结核,可塑,无摇振反应,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五、粉质粘土:青灰色,软~可塑状,为后期沉积,摇振反应无,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六、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硬塑,含青灰色粘土团块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七、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可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八、粉质粘土:灰黄色,可塑,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局部含团块状密实粉土。

九、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钙质结核,硬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十、粉质粘土:灰黄~灰色,软~可塑,粉粒含量高,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中等,韧性中等。

十一、粉质粘土:上部浅灰色,中下部褐黄色,硬塑,含少量铁锰质结核,无摇振反应,切面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十二、粉质粘土夹粉土:灰黄~青灰色,可塑,含少量云母片,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十三、粉砂:黄色,含云母片,中密。

主要由石英等矿物组成,饱和状态。

十四、粉砂:上部灰黄色,底部浅灰色,含云母片,饱和状态,密实。

十五、粉质粘土夹粉土:灰黄色,软~可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局部夹薄层粉土。

十六、粉土:灰黄,含云母片,很湿,稍密。

摇振反应中等,无光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

十七、粉砂:灰黄,含云母片,饱和,密实,主要成分由长石、石英、云母等组成,磨园度好、分、选性好。

十八、粉土:浅灰色,含云母片,摇振反应中等,无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

十九、粘土夹粉砂:灰黄色,褐黄色,可塑,含少量钙质结核核径为3cm。

夹薄层壮中密粉砂,具水平层理,无摇振反应,切面稍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钻孔编录

钻孔编录

1.钻探工程地质编录鉴发探矿工程定位,机械安装通知书,开钻前机台应准备好岩心箱,岩心隔板,岩心牌,毛笔,油漆,简易水文观测工具及各种必要的表格。

地质编录人员会同有关人员共同检查钻机安装质量,校对钻孔位置,方位,倾角及其他安装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检查合格后,下发施工通知书,方准开钻。

钻孔开钻后,钻机各班记录员要进行岩心清洗整理,编号和简易水文观测记录,岩心按自上而下的顺序,从左至右排放入岩心箱中,回次间用岩心牌隔开,没有取得岩心的回次,也要填写岩心牌,专门捞取的岩心,因再填一个岩心牌,并在其背面加以说明,岩心牌用2H_4H铅笔填写,塑料岩心牌用刻字笔填写,对长度大于5和虽小于5,但较完整的岩矿心,均用油漆进行编号,编号格式为101/3,分式整数表示提取岩心的回次数,分母表示回次的总块数,分子表示岩心在总块数中自上而下的顺序号,岩心箱旁写上矿区名称,钻孔编号,其至深度,起止岩心编号及岩心箱的顺序号,最后一箱要写上“终孔”二字,地质编录人员在钻机现场进行编录。

根据钻探班报表,钻具记录参与校对孔深,定期丈量钻具验证孔深,测斜等。

检查岩矿心长度及编号是否准确无误,岩矿心是否颠倒混乱以及钻孔简易水文观测情况等。

若发现岩矿心有人为拉长现象,应重新测量,查明原因,并通知当班记录员修正。

在此基础上,编录人员要进行岩矿心详细观察描述,为了避免重复,可按不同岩心,不同的矿层或矿石类型进行分层记录,逐项填入钻孔地质记录表中,并将回次岩矿心分层情况在备注栏中予以注记,格式为回上层岩矿心长及其代号次号。

_下层岩矿心长及其代号厚度大,单岩(矿)层必须进行系统观察,以免遗漏地质现象,可隔几个回次描述一次。

①岩矿石名称,颜色,结构,构造,矿物成分,矿化特征,蚀变现象,接触关系,构造破碎情况及次生变化等。

②测量标志面(层面,片理面,裂隙面,条带,接触界线等)与岩心轴夹角。

③选择有地质意义且具代表性的岩矿心,作大比例尺素描图,以补充文字描述的不足。

钻孔岩芯描述

钻孔岩芯描述
卵石
青灰夹黄色,稍密,稍湿,母岩成分主要为石英砂岩,粒径一般55~80(70~100)mm,含量约占60%(55~75%),次圆状,磨圆度较好,粘土细沙充填。
泥岩
褐红色(紫红色),泥质结构,层状构造,成分主要为粘土矿物,局部含有灰绿色砂质斑团和条带,泥质胶结,裂隙不发育。
其中:2.60~4.40m为强风化带,岩质较软,手捏易碎,岩芯破碎,多呈块状、碎块状,少量短柱状;
低液限粘土
红褐色(灰黄色),可塑~硬塑状,土质较均匀,含强风化基岩碎块,含量约20%(15~25%),韧性中等,干强度中等,手可搓条。
淤泥质低液限粘土
灰褐色(黑褐色),软塑~可塑状,含有较多腐殖质,微具腥臭味。
含砾粘性土
红褐色(灰黄色),可塑~硬塑状,土质不均匀,局部含碎石(圆砾、卵石、碎石)成分,粒径约2~50(30~60)mm,含量约33%(28~40%)。
4.40m以下为中风化带,岩质稍硬,锤击易碎,岩芯较完整,多呈柱状,节长一般为8~22(15~25)㎝,最长为26(23~30)cm,少量块状,块径为5~8cm。
全风化,结构构造基本被破坏,岩芯呈源自状。砂岩浅黄色(灰白色、紫红色),砂质结构,层状构造,矿物成分为长石、石英及云母等,钙质胶结,裂隙不发育。
其中:2.60~4.40m为强风化带,岩质较软,手捏即碎,岩芯较破碎,呈砂状及圆砾状;
4.40m以下为中等风化带,岩质较硬,锤击难碎,岩芯较完整,多呈短、长柱状,节长约8~17(12~22)cm,最长约23(15~25)cm。
素填土
黄褐色(灰褐色)。成分主要由人工回填粘性土、卵石、泥、砂岩碎块组成,其粒径一般为10-150(70~160)mm,最大可达200(180~250)mm,含量约占全重的30%(25-50%),松散~稍密(密实),稍湿,为随意性堆填,回填年限:3年以上。

钻孔原始地质编录

钻孔原始地质编录

钻孔原始地质编录黄与能二○○八年四月钻孔原始编录重点提示1.注意开孔及终孔验收。

2.编录前检查钻探班报表,整理岩矿心并照相。

3.残留岩心处理。

(1)认定:回次岩心长>回次进尺。

(2)处理:该回次采取率按100%计,超出部分岩心依次上推,并重新计算影响到的回次采取率。

(3)砂、粉状及不同岩性的反循环岩心不准上推。

4.观察分层:每一分层界线处都应放入分层隔板。

5.换层井深计算:(1)回次内换层:孔深=上回次孔深+本回次进尺(岩心长÷采取率)。

(2)两回次间换层:孔深=上回次止孔深。

(3)空回次换层:孔深=上回次止孔深+空回次进尺的一半。

6.分层采取率分层井深是重要计算、记录数据。

7.布样原则:遵守“五不”原则,即同一件样不跨孔径、不跨不同的矿种、矿层,不跨矿石类型及品级、样品厚度不超过可采厚度,不跨采取率相差大的回次。

8.每件样都应在岩心箱内放入采样隔板,计算样品井深(同于分层井深计算)。

9.注意钻孔六大质量指标的同时,还应特别注意钻进及采心工艺有无造成风氧化矿石的贫化问题。

10.采样质量检查:布、采井深吻合性,重量误差。

11.钻孔柱状图:据编录资料、用计算机成图(非素描图)。

目录1 钻孔布置及编制钻孔设计书 (1)1.1钻孔布置 (1)1.1.1 不同阶段钻孔布置 (1)1.1.2 矿体产出的形态特征与布钻的关系 (1)1.1.3 地形与布钻关系 (2)1.1.4 钻坑结合施工 (2)1.1.5 钻孔控矿间距的确定 (2)1.1.6 取样钻的布置 (3)1.2钻孔设计书编写 (3)2开孔及终孔验收 (4)2.1开钻前检查验收 (4)2.2终孔验收 (4)3.钻孔编录准备工作 (9)3.1业务准备 (9)3.2工具、材料、表格准备 (9)3.2.1 工具、材料: (9)3.2.2 表格及标签: (9)4.检查钻探班报表,整理检查岩矿心 (9)4.1现场指导 (9)4.2检查钻孔班报表 (10)5.检查处理“残留岩心” (11)5.1残留岩心认定 (11)5.2残留岩心处理原则 (11)5.3回次记录 (12)钻孔回次记录表 (13)6.观察分层 (14)6.1岩心照像 (14)6.2记录回次数据 (14)6.2.1 记录回次数据 (14)6.2.2 计算回次采取率 (15)6.3地质观察 (15)6.4分层 (15)6.4.1 分层 (15)6.4.2 记录分层数据 (16)6.4.3 换层井深计算 (17)6.4.4采取率计算 (19)7.布样 (19)7.1布样原则 (19)7.2夹石及岩脉剔除原则 (21)7.3矿层的顶底板控制样 (21)7.4布置化学样品 (21)7.4.1 样号 (21)7.4.2 样段井深 (22)7.4.3 样品岩心编号 (22)7.4.4岩矿心取样方法 (22)8.地质记录描述 (23)8.1描述观察的主要目标层 (23)8.2观察及描述的主要内容 (24)8.3测量轴夹角 (24)8.4钻孔编录用语及代号 (25)9.质量检查及资料整理 (25)9.1质量检查 (25)9.1.1 钻孔质量验收 (25)9.1.2 采样质量检查 (26)9.1.3 地质编录质量检查 (26)9.2钻孔资料整理 (26)9.2.1文、图、实物整理校对 (26)9.2.2分析编录资料,指导钻孔施工 (26)10.钻孔柱状图的编制 (27)10.1柱状图编制必须的资料 (27)10.2柱状图的格式及内容 (27)10.2.1 鼓励计算机成图 (27)10.2.2 钻孔柱状图格式及内容 (27)11.资料成果 (30)钻孔原始地质编录1 钻孔布置及编制钻孔设计书1.1 钻孔布置1.1.1 不同阶段钻孔布置①预查钻:可以在矿致异常或矿(化)体的有利部位布置个别钻孔,验证、了解矿体的存在、延深、产状、厚度、质量等;②普查钻:按确定的工程间距布置稀疏钻孔,圈定333资源量;1.1.2 矿体产出的形态特征与布钻的关系①矿体形态较简单—适合布钻,反之适合坑探(图1);图1 矿体形态与钻坑工程②矿体有益组分(品位)较稳定—适合布钻,反之适合坑道;③矿体产状的影响:直孔:矿体倾角较缓,适合布置直孔。

钻孔原始地质编录

钻孔原始地质编录

钻孔原始地质编录黄与能二○○八年四月钻孔原始编录重点提示1.注意开孔及终孔验收。

2.编录前检查钻探班报表,整理岩矿心并照相。

3.残留岩心处理。

(1)认定:回次岩心长>回次进尺。

(2)处理:该回次采取率按100%计,超出部分岩心依次上推,并重新计算影响到的回次采取率。

(3)砂、粉状及不同岩性的反循环岩心不准上推。

4.观察分层:每一分层界线处都应放入分层隔板。

5.换层井深计算:(1)回次内换层:孔深=上回次孔深+本回次进尺(岩心长÷采取率)。

(2)两回次间换层:孔深=上回次止孔深。

(3)空回次换层:孔深=上回次止孔深+空回次进尺的一半。

6.分层采取率分层井深是重要计算、记录数据。

7.布样原则:遵守“五不”原则,即同一件样不跨孔径、不跨不同的矿种、矿层,不跨矿石类型及品级、样品厚度不超过可采厚度,不跨采取率相差大的回次。

8.每件样都应在岩心箱内放入采样隔板,计算样品井深(同于分层井深计算)。

9.注意钻孔六大质量指标的同时,还应特别注意钻进及采心工艺有无造成风氧化矿石的贫化问题。

10.采样质量检查:布、采井深吻合性,重量误差。

11.钻孔柱状图:据编录资料、用计算机成图(非素描图)。

目录1 钻孔布置及编制钻孔设计书 (1)1.1钻孔布置 (1)1.1.1 不同阶段钻孔布置 (1)1.1.2 矿体产出的形态特征与布钻的关系 (1)1.1.3 地形与布钻关系 (2)1.1.4 钻坑结合施工 (2)1.1.5 钻孔控矿间距的确定 (2)1.1.6 取样钻的布置 (3)1.2钻孔设计书编写 (3)2开孔及终孔验收 (4)2.1开钻前检查验收 (4)2.2终孔验收 (4)3.钻孔编录准备工作 (10)3.1业务准备 (10)3.2工具、材料、表格准备 (10)3.2.1 工具、材料: (10)3.2.2 表格及标签: (10)4.检查钻探班报表,整理检查岩矿心 (10)4.1现场指导 (10)4.2检查钻孔班报表 (11)5.检查处理“残留岩心” (12)5.1残留岩心认定 (12)5.2残留岩心处理原则 (12)5.3回次记录 (13)钻孔回次记录表 (13)6.观察分层 (14)6.1岩心照像 (14)6.2记录回次数据 (15)6.2.1 记录回次数据 (15)6.2.2 计算回次采取率 (15)6.3地质观察 (15)6.4分层 (16)6.4.1 分层 (16)6.4.2 记录分层数据 (16)6.4.3 换层井深计算 (18)6.4.4采取率计算 (19)7.布样 (20)7.1布样原则 (20)7.2夹石及岩脉剔除原则 (21)7.3矿层的顶底板控制样 (22)7.4布置化学样品 (22)7.4.1 样号 (22)7.4.2 样段井深 (22)7.4.3 样品岩心编号 (22)7.4.4岩矿心取样方法 (23)8.地质记录描述 (24)8.1描述观察的主要目标层 (24)8.2观察及描述的主要内容 (24)8.3测量轴夹角 (25)8.4钻孔编录用语及代号 (26)9.质量检查及资料整理 (26)9.1质量检查 (26)9.1.1 钻孔质量验收 (26)9.1.2 采样质量检查 (26)9.1.3 地质编录质量检查 (27)9.2钻孔资料整理 (27)9.2.1文、图、实物整理校对 (27)9.2.2分析编录资料,指导钻孔施工 (27)10.钻孔柱状图的编制 (27)10.1柱状图编制必须的资料 (27)10.2柱状图的格式及内容 (28)10.2.1 鼓励计算机成图 (28)10.2.2 钻孔柱状图格式及内容 (28)11.资料成果 (31)钻孔原始地质编录1 钻孔布置及编制钻孔设计书1.1 钻孔布置1.1.1 不同阶段钻孔布置①预查钻:可以在矿致异常或矿(化)体的有利部位布置个别钻孔,验证、了解矿体的存在、延深、产状、厚度、质量等;②普查钻:按确定的工程间距布置稀疏钻孔,圈定333资源量;1.1.2 矿体产出的形态特征与布钻的关系①矿体形态较简单—适合布钻,反之适合坑探(图1);图1 矿体形态与钻坑工程②矿体有益组分(品位)较稳定—适合布钻,反之适合坑道;③矿体产状的影响:直孔:矿体倾角较缓,适合布置直孔。

钻孔编录

钻孔编录

钻孔编录
1、首先是查看岩性并且将分层界线找出来,用彩笔将
分层的地方做上记号,在将岩性观察完毕后并分层
然后便开始编录。

2、编录时先抄录机台的班报表,再量取分层处的米数
并记录在记录表上。

量取时以回次票上的米数为准
然后用米尺量出分层处在本回次的米数然后用前一
回次的进尺米数加上所量取的米数(前一回次米数
是A,分层处量取米数是B,那么分层处米数
M=A+B)。

然后进行岩性描述,描述时将岩心的颜
色、结构、构造、粒度、矿物成分、次生变化、矿
化程度等都加以描述。

3、将所有的岩性和分层米数记录完成后,计算出每层
岩心长、每层岩心采取率。

并用量角器量出轴夹角。

量取轴夹角时应将寻找具有代表性的轴夹角,然后
用铅笔将岩心上的层理描清楚,再将岩心平放,用
量角器量取,注意读数时应从90°处开始数刻度到
岩心层理处。

量取的轴夹角不宜过多或太密,否则
不易于画图。

编录完成后用相机将岩心拍照。

4、回家后做出钻孔柱状图和钻孔剖面图。

画钻孔柱状
图时要有图名、开孔日期、终孔日期、终孔深度、
孔口坐标、图号、顺序号、编录、审核、日期等。

而画剖面图时应先矫正再按比例尺阵列复制。

钻孔编录——精选推荐

钻孔编录——精选推荐

11 钻孔的原始地质编录适用于各种地质勘查钻孔,包括冲击钻孔、采样钻孔、各种深度的机械岩石钻孔和中心采样钻孔(CSR)等。

对矿区内专门的水文地质钻孔、工程地质钻孔和物探、化探专用钻孔等,除按各该专业需要按有关标准编录外,应尽可能地按本标准的要求补充原始地质编录。

11.1在钻探施工现场通过对岩心(岩屑、岩粉)的观察研究,对所揭示的地质现象按钻进顺序即孔深进行编录。

编录的重点是各种地质界线,特别是标志层、矿层(体)和构造、断裂界线,矿化(包括主要矿产和伴生、共生矿产)、蚀变现象及其后生变化(包括氧化带、混合带、原生带的划分)等等。

观察、记录的内容见8.2.2。

岩矿心的整理、编号等按DZ/T0032《地质勘查钻探岩矿心管理通则》进行。

11.2钻孔施工前,根据按设计孔位及勘查线剖面图编制的钻孔地质技术指示书的地质部分,核查孔口坐标、主轴方位、斜度(天顶角)及岩心(粉)收集装置等。

施工中,逐日到现场对岩心(粉)进行观察研究,用规定表格进行编录,并收集声象资料、采集标本、样品;及时按地质情况及钻孔深度、方位和斜度修改钻孔地质技术指标书。

预计将钻进矿层(体)或发现矿化现象时,立即用书面或其它方式通知钻探班长及机长。

每钻进一定深度,见重要标志层、见矿、处理重大孔内事故后和终孔时,都应进行孔深校测。

孔深误差较小时,在最后回次一次校正为校测深度;误差较大时,可在该校测间隔区段,按每回次校正±1cm,将最后回次校正为校测深度,向上配完为止;如误差过大,应由分队主任工程师配合施工方面主管技术人员找出原因后处理。

编录时要随时检查核对岩、矿心摆放顺序及采取率、孔斜、简易水文观测等质量指标,配合施工方面搞好质量管理工作。

岩、矿心采取率可按以下公式计算,也可按各工业主管部(局、公司)规定的方法计算:回次采取率(%)=(本次岩心长—上次残留岩心长)÷本回次进尺×100 或回次采取率(%)=(本次岩粉重÷本回次岩心理论重)× 100分层采取率(%)=(分层岩心总长÷分层总进尺)×100残留岩心处理及换层深度计算方法由大队总工程师根据实际情况在原始地质编录实施细则中规定。

钻孔布孔及编录

钻孔布孔及编录

钻探布孔及编录
一、钻探的布孔;
首先明确本矿区的探矿性质及调查程度并结合已做的或已设计的将要进行的探矿工程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钻孔的设计及布置就设计而言应该在充分考虑已做工作的前提下在地质图上做出合理密度的钻孔设计接下来需要实际考察调查区域并将已在地质图上设计出的钻孔投放到实际地质位置看是否在没有脱离剖面线及探槽的情况下做到控矿或验矿的效果如果吻合则算合理否则则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在进行相应的调整总之不能脱离实际剖面线在实际设计钻孔没有脱离剖面线的前提下应该结合实际情况综合考虑钻孔距蚀变岩体层的位置关系即钻孔既要有合适的置钻平台又需要注意不能离蚀变岩体层太远做到以最小的代价达到最好的效果需要强调的是还需要注意钻探的性质是控矿钻还是验证钻如果是验证钻其目的主要是验证其矿的存在与否故设计以打出矿体即可相反如果是控矿钻则需要根据已有的成果设计出必须探到矿体的实际规模为目的最后还要注意就是钻孔的设计必须考虑调查区设计中设计的钻孔量不能超出以设计的钻孔量。

一、钻孔的编录
针对钻孔的编录应该自开钻之日起做到野外实际实时跟踪编录而在开钻前作为地质人员应该做好各项钻前工作主要包括方位角和倾角的确定及安全事项等问题监督在编录钻孔时需要配合钻机人员做好地质相关的工作同时需要独立完成以下几项工作
1、认真测量每次钻的进尺和岩心及矿芯的长度尽量确保所测数据与实
际情况相符同时做好钻取进尺、岩矿心长度的现场编录,尽而算出岩矿心的采取率
2、认真观察钻取岩心的岩性结合放大镜及时对岩层和矿化体进行划
分及时根据需要做好光谱样、光片样、化学样的采集同时做好及时的现场钻孔编录
3、配合钻机人员使钻探工程顺利安全的进行到底。

钻孔编录方法

钻孔编录方法

钻孔编录方法(总8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11钻孔原始地质编录钻孔原始地质编录是对钻探取得的岩矿心(包括岩屑、岩粉)进行观察,并对观察过程及所揭示的地质现象进行真实、准确的记录。

准备工作技术准备编录人员应熟悉矿区的基本地质特征,包括地层及分布状况、岩性组合特征、矿产种类及矿层(体)赋存状态、褶皱、断裂、矿带分布及特征、矿区岩矿层划分单元等;了解和熟练掌握原始编录的有关规定、程序、要求、方法等;了解钻孔施工设计。

编录人员一般一台钻机1人。

编写钻孔设计书编录人员应会同探矿人员,在矿区钻孔位置确定后,编写钻孔设计书。

钻孔设计书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a)钻孔编号、设计孔深、钻孔方位(斜孔)、钻孔倾角。

b)岩矿层分层起止井深(由上至下)c)岩矿层分层柱状图、分层岩石名称、断层、破碎带井深。

d)各分层岩心、矿心、矿层顶底板岩心等的采取率要求(以矿区设计为准)。

e)孔深校正及要求(一般直孔每100m校正一次,斜孔50m校正一次,误差±1‰)。

f )钻孔结构及钻进方法等。

钻孔地质编录钻孔编录工作,应随钻孔施工进度在钻探施工现场及时进行,在预计见矿井段,编录人员要跟综指导,确保钻探质量。

检查整理岩矿心检查钻孔施工记录在编录前,编录人员应详细检查钻探班报表、包括“孔深校正及弯曲度测量记录表”(见附录B中表)“钻孔简易水文观测记录表”(见附录B中表)中记录的回次进尺、井深、有关水文观测数据等是否齐全、准确。

检查整理岩矿心在施工现场,将岩心箱依井深顺序排列。

仔细检查岩心长度及编号是否正确,岩矿心摆放有无拉长现象,发现岩矿心顺序有颠倒的,应予以调整,发现破碎的岩矿心有人为拉长现象时,应恢复到正常长度后重新丈量,并通知机场当班记录员更正班报表。

检查岩矿心样品签确保岩矿心样品签(见附录B表)的孔深、进尺、岩心长度、回次号等数据准确无误。

岩矿芯编号将>10cm 的岩心及>5cm 的矿心编号,用红油漆(或防水符号笔)写在岩心或矿心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钻孔编录描述
(2010-09-28 17:15:54)
分类:地质
标签:
杂谈
一、杂填土:杂色,松散,大孔隙,上部为砼地坪,含较多的碎石。

二、淤泥质粉质粘土:灰色~灰黑色,流塑,部分夹有机质;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低,韧性低,有腐味
三、粘土:灰黄色,可塑,无摇振反应、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局部分布。

四、粘土:灰黄~褐黄色,硬塑,含少量的铁,锰质结核,可塑,无摇振反应,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五、粉质粘土:青灰色,软~可塑状,为后期沉积,摇振反应无,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六、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硬塑,含青灰色粘土团块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七、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可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八、粉质粘土:灰黄色,可塑,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局部含团块状密实粉土。

九、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钙质结核,硬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十、粉质粘土:灰黄~灰色,软~可塑,粉粒含量高,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中等,韧性中等。

十一、粉质粘土:上部浅灰色,中下部褐黄色,硬塑,含少量铁锰质结核,无摇振反应,切面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十二、粉质粘土夹粉土:灰黄~青灰色,可塑,含少量云母片,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十三、粉砂:黄色,含云母片,中密。

主要由石英等矿物组成,饱和状态。

十四、粉砂:上部灰黄色,底部浅灰色,含云母片,饱和状态,密实。

十五、粉质粘土夹粉土:灰黄色,软~可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局部夹薄层粉土。

十六、粉土:灰黄,含云母片,很湿,稍密。

摇振反应中等,无光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

十七、粉砂:灰黄,含云母片,饱和,密实,主要成分由长石、石英、云母等组成,磨园度好、分、选性好。

十八、粉土:浅灰色,含云母片,摇振反应中等,无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

十九、粘土夹粉砂:灰黄色,褐黄色,可塑,含少量钙质结核核径为3cm。

夹薄层壮中密粉砂,具水平层理,无摇振反应,切面稍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二十、粘土:灰黄,褐黄色,含少量铁,锰质结核,无摇振反应,切面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二十一、粉质粘土:褐黄色,硬塑,含白色高龄土条带用钙质结核,(核径为0.3~2cm),无摇振反应,切面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二十二、粉质粘土夹粉土:浅灰色,可塑,粉粒含量高,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局部夹30cm厚薄层粉土,湿,中密~密实。

二十三、碎石土:浅黄色,灰黄色,中密~密实,碎石含量50%~70%棱角形,次棱角形,一般直径20~40mm最大粒径120mm
成份以灰岩为主,少量为砂岩,由老黄土、新黄土,中粗砂,砾石充填。

二十四、中风化灰岩:灰~深灰色,隐晶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岩石结构致密坚硬,裂隙发育大部分闭合,由方解石充填,岩芯多呈短柱状,长柱,少量呈碎石块状,碎粒状,土状,长度20~40cm局部溶蚀现像严重,岩芯表面呈峰窝状,溶径5~20mm,最大50mm.
二十五、全风化粘土岩:褐灰色,黄褐色,棕红色。

结构构造完全破坏岩芯呈土状,含风化碎屑,碎块,手捏易碎,遇水易分解。

二十六、强风化粘土岩:褐灰色,黄褐色。

棕红色,结构构造大部分破坏,岩芯呈碎块状,节理裂隙较发育。

二十七、页岩:灰黄色,薄层状,手捏易散,遇水易崩解。

二、野外记录要点:
1) 粉质粘土:一般描述颜色,状态,湿度,夹含物。

土质结构特征(均质程度或夹层,互层夹薄层)。

状态:流塑、软塑、可塑、硬塑、坚硬。

湿度:稍湿、很湿、饱和、干燥。

夹含物:铁锰质斑状黑色结核及浅绿色高岭土成份局部地区夹碎石,砂石颗粒(粒径较小,并夹腐植物)
2) 粉土:描述颜色,状态(稠度)湿度,夹含物,土层结构。

切面光
泽,韧性。

摇振反应。

状态同粉质粘土不可搓条,湿度同粉质粘土。

夹含物:腐蚀物。

摇振反应:取少量粉土搓成小球在手掌中摇晃,如有水溢出表示摇振反应较高,无水则低。

3) 残积土:颜色,状态,夹含物。

状态:软塑、可塑、硬塑夹含物一般为夹铁锰质结核,及少量钙质及砂质物。

4) 砾石层:颜色可有可无,密度,粒径,砾石的主要矿物,磨园度,级配,硬度。

密度——N63.5<5松散、N63.5在5~10为稍密、N63.5在10~20为中密、N63.5>20为密实。

5) 粉砂:颜色,密度,湿度,夹含物。

密度0<N<10松散、10<N<15
稍密、15<N<30中密、N>30密实。

湿度:在地下水位以下为饱和。

夹含物质:母片夹腐蚀物质,局部夹碎石。

6) 岩石:颜色、采取率、岩石成分、层理特征、(节理),裂隙情况,岩芯完整程度,力学表观程度,钻进漏水或快慢的情况。

颜色:次色加主色,三色以上为杂色。

岩石成分:长石、石英、云母碎屑等。

风化程度:强、中、微、无风化阶段。

RQD:所有采取岩芯大于10cm岩芯之和与总进尺商的百分比。

现场可进行填写有效长度LO,然后再计算:100%-90%好,90%-75%¥较好,75%-50%较差,50%-25%差,小于25%很差。

岩石采取率:所有采取岩芯长度和与总进尺商的百分比,。

岩层的采取率一般不低于80%、破碎岩层一般不低于65%。

7) 岩芯完整程度的描述:长柱状L>40cm岩体完整、短长柱状20<L<40、短柱状10<L<20较破碎
饼状\扁柱状3<L<10cm破碎、碎裂状\砂状L<3cm 很破碎。

岩石的力学表观特征:(锤击,手捏,手折)锤击声脆(硅质岩,钙质砂岩,)较难击碎。

锤击声不清脆(砂质泥岩,泥灰岩)较易击碎浸水后指可划痕。

锤击声哑,有凹痕(泥岩,页岩)易击碎手可折断。

锤击声哑:有较深的凹痕(半成岩或全风化岩),手可捏碎,浸水后捏成团。

8) 碎石土应描述颗粒级配,颗粒形状,颗粒排列,母岩成分,风化程度,填充物的性质和填充程度.密实度等。

9)砂土应描述颜色,矿物组成, 颗粒级配, 颗粒级配,粘粒含量.湿度,
密度等。

10)粘性土应描述颜色,状态,包含物,光泽反应,摇振反应,干强度,韧性,土层结构等
地质柱状图的画法:
地质柱状图分两种:
一、钻孔地质柱状图;
1.野外工作:
根据钻探岩芯编录,记录各地层、构造特征,矿化特征。

测量各岩性段的岩芯长度,分层。

2.室内工作:
根据各回次按比例尺做图,钻孔柱状图一般为1:200,
标明各地层代号,分层,矿段,根据各种图例画图,编写岩性、构造、含水等描述,填写责任表等。

写图名。

二、实测地质柱状图,要先测地质剖面图:
1.室外工作:
选定工作地区地层出露较完整地段,进行实测。

详细记录收集:地层、构造产状、分层依据,寻找化石和各地层(含岩浆岩,变质岩)的基本特征,着重含矿地层的描述,记录剖面线的方位、各测段的坡角、地质构造、地层特征描述。

2.室内工作:
换算地层、构造的假(视)倾角,计算测线水平距离,计算各地层的真厚度。

a.做地质剖面:
按照所需的比例尺换算,根据坡角,水平距离做出测线的地形,根据视倾角做出地层分界线,画图例,标上地层代号。

b.做地质柱状图:
取一张厘米纸,按照所需要的比例尺(实测地质柱状图的比例尺一般为1:500),地层从新到老往下做(新地层在上,老地层在下),岩浆岩从最底下往边上画,根据各地质队规定的图例,标上图例,标明地质年代代号,各地层厚度,地质特征描述等,写图名。

填写责任表:写上图名、做图日期、比例尺、负责人、做图人签名。

图做完成了后,编写一份地质报告。

这是简单的做图过程,要地质专业的人士才能做和看,其中牵涉到很多地质专业知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