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工科大学生的工程能力培养探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工科大学生的工程能力培养探讨

摘要:工程技术人才是人才队伍中的中坚力量,对于任何一个国家经济与科技发展水平及国家政治、经济地位有着非常重要的支撑和影响。结合国内外工程人才培养模式,重视学生工程能力,培养出适合我国经济与科技发展要求的工程人才,已经成为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发展的新趋势。对工科大学生的能力要求是多方面的,目前我国高等学校中的工程教育还存在许多有待探究与解决的问题,同时在工程人才的培养上还存在差距。为切实落实人才培养战略,提高学生的工程能力与综合素质,需要从教育观念与培养理念、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等诸多方面进行教学改革与创新,以培养适应社会、经济、科技发展需要的工程技术人才。

关键词:工科大学;工程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6-0259-03

一、引言

进入21世纪以来,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力竞争日益加剧,而国力的强弱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各类人才的数量和质量[1]。工程究其内涵是人们综合运用科学理论和技术手段去改造、建设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2]。通常情况下,高规格工程技术人才是指能够应用基础科学和工程科学理论知识与方法以及各种专门技能,将设计、规划、决策物化为工艺流程、物质产品、实施方案,并能在工程一线进行生产、

维护等实操作的人才[3]。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工程能力的培养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工科院校作为我国工程技术人员培养的“摇篮”,被寄予了太多的期待,工程人才的培养与塑造受到人们前所未有的重视。进一步提升工科院校的办学指导思想与理念,加强与完善工程实践环节,大力提升工科院校的教学质量,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高质量的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是其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当代工科大学生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

工程师与生产实践的结合非常紧密,在国民经济各行业的建设与发展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高等工科院校在培养工程型人才方面,必须注重学生工程实践、知识应用和创新能力,从多角度、多方位、多层面提高学生的工程能力。工科大学生应当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能力。

1.主动思维判断与综合分析能力。思维是对事物的理性观察与认识的过程,判断能力是对事物的认知和辨识能力。这种能力对个人的发展至关重要。由于客观世界变幻莫测,在技术与经济中的工程问题不断涌现,且工程技术人员所面临的工程难度越来越大,这就要求工程技术人员具有较高的思维判断能力,并熟练掌握文献情报检索技术,密切注视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科技、生产、经济、环境等信息,加强团队协作,在此基础上进行充分的分析,运用大工程整体意识、系统分析与综合能力进行独立、正确、准确的观察与判断[2]。经过思维判断与综合分析所形成的技术路线、方案必定是可行和有效的。

2.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知识的创新是重要的,但工科学生不能仅停留于此,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工科学生的根本能力,也就是说,不但要说得清,而且要做得到。工程实践为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供经验基础,使实践的主体面临真实的工程问题,并为其获得创造性的解决而集结能量,而这也是完成知识内化、实现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融合的过程[4]。发达国家高等工科教育在培养工科人才的过程中,非常注重工科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美国工科高校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尽管我们在工科学生的教学计划中安排了一定量的实践教学环节,但是多数实验和实践环节仅仅作为理论课程的附属环节,往往停留在验证科学现象或者是现象表征的阶段。加大培养工科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力度,改变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实验实践附属于理论,重知识教授、轻技能培养的教育观念是工科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5]。工程能力的提升必须从实践出发,见多才能识广。

3.工程设计能力。工程技术的显著特征是其具有实践性,这也是工程与科学之间相互区别的显著标志,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工程的灵魂。在多数情况下,工程技术往往是通过有形的设施、装备反映出来的,而完成这一过程的手段是工程设计。工程设计能够准确、直接地反映出技术发明者的意图和思想。工程设计能力薄弱也正是我国工科大学生培养过程中的“软肋”。

4.创新与创造能力。技术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离不开创新。创新教育就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创新

精神是大学生素质的基本内核,创新能力是大学生能力结构的核心,是大学生能力培养的出发点与归依[1]。纵观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进程,工程技术在其中发挥了巨大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工程是解决现实世界的实际问题,是实现创新精神与能力的物质平台,其核心是创造性:工程以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为根本任务,这种转化就是一种创新[2]。无论是工程科学或是工程应用,唯有创造和创新,使科学与工程紧密结合才有生命力。工科学生必须树立独立自主的、自觉的创新意识,训练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掌握创新方法与创新技巧,并灵活应用于工程实践。

5.复合能力。复合型人才就是多功能人才,其特点是多才多艺,能够在很多领域大显身手。复合型人才包括知识复合、能力复合、思维复合等多方面。当今社会的重大特征是学科交叉、知识融合,技术集成。因此,复合型人才备受用人单位的青睐。对知识、能力、思维进行有效复合也是一种能力。如何培养出高质量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以满足形势发展的需要,已是摆在高等教育面前的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

三、制约我国工科大学生工程能力提升的因素

由上面的论述可以发现,对工科大学生的能力要求是多方面的。因此,与之相对应在工科学生的培养中应当加强相关内容的培养。但现有的教育机制、模式下还有许多制约我国工科大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的不利因素。

1.传统的教育模式限制了工科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应试教育一直

是我国教育的主要培养模式,各个教育阶段一向比较重视考试的作用,甚至以考试成绩来衡量学生的综合能力,以考试论成败的现象更是屡见不鲜,即使在高等教育阶段也不例外。近年来,为了提高测验及考试的科学性和客观性,我国开展了各种标准化测试。表面看来,这些措施可提高教学质量,但这助长了学生死记硬背的学风与思维,使得学校与学生有意无意地去摸索考试套路与技巧。从长远看,这种方法压抑了学生的自主性,抹杀了学生的创造力与从实践中寻求知识的能力。在我国传统的教育模式中的另一个弊端是轻视工程实践教育,其后果一是学生难以深刻领会和消化教师所传授的理论知识,只能纸上谈兵,见到带有工程性质的问题就心里发虚,二是学生动手能力不强,疏于实践,这是用人单位对大学生质量反映最多和最普遍的问题。

2.工科学校不“工”。由于“教学评估”中的某些指标的要求,近几年许多工科院校教师队伍中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比例迅速上升。由于新增教师绝大多数是刚刚走出校门的青年教师,他们缺乏系统的工程实践锻炼,并未进入到真正的工程项目中去实践提高,因此,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强。加之学校与教师个人重学历、轻实践,重专业、轻综合,导致了工科院校对在职教师的培养与培训,也主要集中在提升教师的学历学位上,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自身对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升都重视不够,师资队伍中具有系统工程实践经验或背景的教师的比例偏低。这样势必会导致对知识的传递只能从书本到书本。在许多工科学校中,由于学校的特点与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