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场所说话礼仪教案
幼儿园社会教育之公共场所礼仪教案

幼儿园社会教育之公共场所礼仪教案幼儿园社会教育之公共场所礼仪教案1. 教学目标(1)了解公共场所的概念、分类和特点。
(2)了解公共场所的礼仪规范,并能够恰当地表现出礼仪素养。
(3)培养幼儿勇于发言、尊重他人和维护公共秩序的观念和行为。
2. 教学内容(1)公共场所的分类和特点。
(2)礼仪规范和表现礼仪素养。
(3)公共场所义务和责任。
3. 教学重点(1)培养幼儿的礼仪素养。
(2)增强幼儿对公共场所社会意义的认识。
4. 教学难点(1)使幼儿了解不同公共场所的特点及其礼仪规范。
(2)培养幼儿对公共场所社会意义的认识及其再使用中遇到的问题的解决能力。
5. 教学步骤(1)导入环节教师播放“公共场所”介绍视频,为幼儿呈现出公共场所的基本概念和分类特征,了解公共场所的重要性和义务。
(2)活动实践1)分组讨论:教师在活动前让幼儿自由集合,进行分组。
学生之间自由交流,确定公共场所的分类,讨论各类公共场所的特点,并根据特点制定相应的礼仪规范。
2)角色扮演:教师根据幼儿们讨论的不同场所礼仪规范,提供几组情境,让幼儿进行角色扮演,指导幼儿在不同的场所中合理表现个人礼仪素养。
(3)总结归纳教师和幼儿一起总结讨论,准确理解公共场所,通过角色扮演,让幼儿理解了恰当的礼仪规范;同时,通过总结讨论,让幼儿体会到对公共场所中义务和责任的重视和认知。
6. 教学反思本教案通过拓展幼儿的社会认知,增强幼儿的社会责任感和礼仪素养,使他们更好地学会尊重社会规则和维护公共秩序;同时,通过幼儿角色扮演的活动,让幼儿在理论知识和角色扮演中互为补充,有助于幼儿更好地理解公共场所和社会规范。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知相结合,使幼儿不仅能够知道礼仪规范的内容,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到这些规范中去。
幼儿园掌握公共场合礼仪教案

幼儿园掌握公共场合礼仪教案教案名称:掌握公共场合礼仪目标:通过本课程,幼儿将会学会在公共场合内表现礼貌和尊重他人的基本礼仪。
主题:公共场合礼仪年龄:3-5岁时间:60-90分钟材料:课程材料包含插图,故事书,标语牌,图片,礼仪学习卡牌教学目标:1.学习在公共场合的基本礼仪,包括:对他人微笑并说“你好”,说“请”和“谢谢”,保持安静,不要乱扔垃圾,等等。
2. 通过故事、音乐和游戏的形式来进行学习和记忆礼仪。
3. 制作和使用礼仪学习卡,帮助幼儿们定期练习礼仪技能,并使用标语牌来强调重点。
教学步骤:1. 引入活动:首先,老师会展示各种公共场所的图片,包括图书馆、商场、博物馆等。
请学生介绍自己来过的公共场所,让学生感觉到他们经常在公共场所以及如何在这些公共场所表现出基本礼貌和尊重。
2. 讲故事:接下来老师会讲一个有关公共场合礼仪的故事,如《小熊出行》、《小逗比在公园》等,并感性的引导学生发现故事情节中不同场合的重要礼仪和行为素质。
3. 歌曲与游戏:为了让年龄较小的孩子学习更加有趣,老师可以利用音乐和游戏的形式来进行学习。
为了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以下列出了几个课堂游戏:a. 聆听游戏:老师演示学生聆听技能,例如学生在安静的环境中听到老师刮椅子的声音等。
b. 模拟真实场景游戏:以超市为例,分配不同的角色,比如“购物车姐姐”、“查看储藏室的孩子”、“拿东西的孩子”等角色。
让孩子们合作完成有用的任务,并遵守公共场合的礼仪。
4. 开始实践: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让学生以真实生活中的场景为案例,加以操作实操。
可以根据公共场合礼仪表项目进行分类,让学生以小队的方式竞赛,并强调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5. 宣读标语口号:为了强调学习的重点,老师可以在教室里贴上各种公共场合标语口号,并要求学生们在整个学期中时刻关注并做好维护公共秩序的良好习惯,如“请勿在地上乱扔垃圾”“在图书馆要保持安静”,等等。
6. 在教室制作礼仪学习卡和展示:为了更好地练习、记忆、和应用礼仪知识,班级会制作自己的礼仪学习卡,并将其展示在教室内,并适时监督和更正手机号。
公场所礼仪教案

公场所礼仪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社会实践活动教程》第三章第四节——《公共场所礼仪》。
详细内容包括公共场所的定义、公共场所礼仪的重要性、具体公共场所(如图书馆、电影院、商场等)的礼仪规范,以及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践行公共场所礼仪。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公共场所的定义,认识到公共场所礼仪的重要性。
2. 使学生掌握具体公共场所的礼仪规范,提高自身文明素养。
3. 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公共场所礼仪,传播文明风尚。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践行公共场所礼仪。
教学重点:具体公共场所的礼仪规范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公共场所不文明现象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公共场所礼仪的关注,进而导入新课。
2. 新课内容学习:(1)介绍公共场所的定义及礼仪的重要性。
(2)讲解具体公共场所的礼仪规范,如图书馆、电影院、商场等。
(3)分析案例,让学生判断正误,加深对礼仪规范的理解。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设想自己在公共场所遇到的情境,讨论如何运用所学礼仪规范解决问题。
4. 例题讲解:以图书馆为例,讲解如何在图书馆保持安静、排队借还书等礼仪规范。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列举自己熟悉的公共场所,并分享其中的礼仪规范。
六、板书设计1. 《公共场所礼仪》2. 内容:(1)公共场所定义(2)公共场所礼仪重要性(3)具体公共场所礼仪规范(4)实践与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简述公共场所礼仪的重要性。
(2)列举3个你熟悉的公共场所,并说明其中的礼仪规范。
2. 答案:(1)公共场所礼仪的重要性:维护公共秩序、体现个人素质、传播文明风尚等。
(2)示例:图书馆:保持安静、不随意挪动座位、不在阅读区饮食等。
电影院:不随意走动、不大声喧哗、不剧透等。
商场:排队购物、不随意试穿、不乱丢垃圾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公共场所礼仪的认识有所提高,但在实际生活中的践行程度仍有待加强。
公共场所说话礼仪教案

公共场所说话礼仪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公共场所说话礼仪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养成在公共场所文明说话的良好习惯。
3. 让学生掌握在公共场所说话的基本礼仪技巧。
二、教学内容:1. 公共场所说话礼仪的定义和重要性。
2. 公共场所说话的基本礼仪技巧。
3. 公共场所中的文明用语和礼貌行为。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公共场所说话礼仪的定义、重要性以及基本礼仪技巧。
2. 教学难点:如何在公共场所运用文明用语和礼貌行为。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公共场所说话礼仪的定义、重要性以及基本礼仪技巧。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公共场所中的实际案例,引导学生正确运用文明用语和礼貌行为。
3. 角色扮演法: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公共场所的情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个发生在公共场所的实际案例引起学生对公共场所说话礼仪的关注。
2. 新课导入:讲解公共场所说话礼仪的定义和重要性。
3. 知识讲解:讲解公共场所说话的基本礼仪技巧,如声音大小、用词恰当等。
4. 案例分析:分析公共场所中的实际案例,引导学生正确运用文明用语和礼貌行为。
5. 角色扮演: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公共场所的情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6.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分享自己在公共场所说话礼仪方面的收获和感悟。
7.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关于公共场所说话礼仪的实践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行练习和巩固。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发言和互动情况,评估他们对公共场所说话礼仪的理解和运用程度。
2. 角色扮演表现:评估学生在角色扮演中的表现,包括语言表达、态度和礼仪技巧等方面。
3.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情况,检验他们是否能将在课堂上学习到的礼仪技巧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七、教学资源:1. 教学PPT:制作精美的教学PPT,展示公共场所说话礼仪的相关内容和案例。
2. 角色扮演道具:准备一些简单的道具,如帽子、围巾等,以便于学生在角色扮演中更好地模拟公共场所情境。
公场所说话礼仪教案

公场所说话礼仪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口语交际》教材第四章,主题为“公场所说话礼仪”。
详细内容包括:公共场所说话的基本原则,如遵守公共秩序、尊重他人、文明礼貌等;具体场景下的说话礼仪,如公共交通、商场、餐厅等;以及如何运用语言艺术提高交际效果。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公共场所说话的基本原则和具体场景下的说话礼仪。
2.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文明礼貌的良好品质。
3. 提高学生在公共场所的口语交际能力,提升个人综合素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如何在具体场景中运用说话礼仪,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重点:公共场所说话的基本原则和具体场景下的说话礼仪。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音响设备、教学视频等。
2. 学具:口语交际场景图、小组讨论记录表、课后实践记录表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公共场所说话礼仪的正面和反面案例,引发学生对主题的兴趣,导入新课。
2. 新课内容讲解:详细讲解公共场所说话的基本原则和具体场景下的说话礼仪,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3. 例题讲解:以公共交通、商场、餐厅等场景为例,讲解如何运用说话礼仪,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4. 随堂练习:分组讨论,让学生模拟不同场景下的说话礼仪,并进行角色扮演,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6. 课后实践:布置课后实践任务,让学生在家庭、学校等场合实践所学说话礼仪,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六、板书设计1. 公共场所说话礼仪基本原则:遵守公共秩序、尊重他人、文明礼貌具体场景:公共交通、商场、餐厅等语言艺术:运用恰当、得体、富有感染力七、作业设计2. 答案示例:公共场所是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在其中的一言一行都体现着个人的素养和修养。
在公共场所说话,要遵守公共秩序,不高声喧哗,不影响他人。
要尊重他人,用词文明,礼貌待人。
还要注意运用语言艺术,使自己的表达更加得体、恰当,富有感染力。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反思教学内容是否充实、教学方法是否得当,以及学生的参与度和实践效果等方面。
大班公场所礼仪教案

大班公场所礼仪教案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公共场所的定义与特点,知道在公共场所应遵守的基本礼仪。
2. 培养幼儿在公共场所保持安静、排队等候的良好习惯,提高他们的社会公德意识。
3. 通过实践活动,使幼儿能够熟练运用礼貌用语,与他人友好相处。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在公共场所保持安静、排队等候,以及礼貌用语的运用。
教学重点:公共场所的定义与特点,公共场所行为规范的认识与遵守。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公共场所图片、礼仪行为卡片、礼仪教学视频、小奖品等。
2. 学具:画笔、画纸、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公共场所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讨论在这些场所应该注意哪些礼仪。
2. 讲解认识公共场所(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视频演示等方式,让幼儿了解公共场所的定义、特点以及应遵守的礼仪。
3. 例题讲解(15分钟)教师出示礼仪行为卡片,与幼儿一起分析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并解释原因。
4.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组织幼儿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在公共场所的场景,让幼儿亲身体验并实践礼仪行为。
5. 礼貌用语教学(10分钟)教师通过互动游戏,教授幼儿礼貌用语,并让他们在实际场景中运用。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公共场所礼仪2. 内容:公共场所的定义与特点公共场所行为规范礼貌用语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幅在公共场所遵守礼仪的画。
家长协助幼儿记录在公共场所实践礼仪的经历。
2. 答案:画中应包括公共场所的场景,如商场、公园等,以及遵守礼仪的行为,如保持安静、排队等候等。
家长记录幼儿在公共场所实践礼仪的经历,可包括时间、地点、行为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应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进行课后反思,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
2.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的设计。
3. 礼貌用语的教学与应用。
4. 作业设计的实施与评价。
(完整版)公共场合礼仪教案

(完整版)公共场合礼仪教案第一部分:重要性
礼仪是人类社会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对于公共场合来说尤其重要。
恰当的礼仪不仅可以展示个人素质,还能体现整个社会的文化水平。
因此,学生应该在研究中逐渐养成良好的公共场合礼仪。
第二部分:基本礼仪
1. 衣着整洁:在公共场合,必须遵循一定的着装规则。
除非特殊情况,不要穿着破旧、肮脏或不得体的衣服。
2. 语言文明:在公共场合,要注意不要说脏话或粗俗语言,不要私下议论或嘲笑他人。
3. 遵守秩序:要遵守公共场所的规则,如不随地乱扔垃圾、不乱涂乱画、不随意改变事物的位置等。
4. 尊重他人:要尊重他人的权利,比如不大声喧哗、不干扰他
人休息等。
第三部分:特殊场合礼仪
1. 宴会礼仪:在宴会上,要注意适度饮酒和不要吃得过于放纵。
同时要注意不要在宴会上谈论过于私人的话题。
2. 婚礼礼仪:在婚礼上,要尊重新人的意愿,不要随意干扰仪
式的进程,不要抢走新人的风头。
3. 葬礼礼仪:在葬礼上,要表现出尊重和哀悼,不要大声谈论
或进行其他有碍葬礼进程的行为。
结论
良好的公共场合礼仪是每个人的基本素质,需要从小培养。
学
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礼仪教育,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公共场合礼仪,
为社会的和谐与进步做出贡献。
公共场所礼仪教案

公共场所礼仪教案教案:公共场所礼仪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公共场所的定义,知道公共场所需要遵守的礼仪规范。
3. 培养学生学会尊重他人,培养合作、谦让、友善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了解公共场所的定义,掌握公共场所的礼仪规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练习册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公共场所的图片,如商场、公园、电影院等,让学生猜猜这些地方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引导学生发现这些地方都需要遵守一定的规则,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公共场所礼仪。
2. 教学新课(15分钟)(1)教师简要讲解公共场所的定义,让学生明白公共场所是指大家共同使用的地方。
(2)教师通过PPT展示公共场所的礼仪规范,如排队、不大声喧哗、不乱扔垃圾等,让学生了解在公共场所应该如何表现。
(3)教师结合实例讲解公共场所礼仪的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遵守公共场所礼仪既能维护公共秩序,又能体现个人素质。
3. 课堂练习(1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关于公共场所礼仪的练习题,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进行巩固。
如:在电影院,我们应该怎么做?在公园,我们应该注意什么?4. 小组讨论(5分钟)5.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公共场所礼仪1. 定义:大家共同使用的地方2. 礼仪规范:排队不大声喧哗不乱扔垃圾尊重他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根据本节课所学,列举出三个公共场所,并说明在这些地方应该遵守的礼仪规范。
(2)请你设计一个公共场所礼仪宣传标语。
2. 答案:(1)公共场所:电影院、公园、商场。
礼仪规范:公园:不乱扔垃圾,不损坏公共设施,不喧哗。
商场:购物时排队付款,不随意试穿商品,保持购物环境整洁。
(2)公共场所,文明礼仪从我做起!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练习、讨论等形式,让学生了解了公共场所的定义,掌握了公共场所的礼仪规范。
但在实际操作中,学生可能还会遇到一些特殊情况,需要在课后加强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公共场所礼仪素养。
公共场所礼仪中队会教案

公共场所礼仪中队会教案
为了提高公众对公共场所礼仪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培养良好的社交习惯及有效的沟通技巧,我们决定开展公共场所礼仪中队会活动。
一、活动宗旨:
倡导文明礼仪,提高社交素质,加强公共场所管理,创造和谐美好的社会环境。
二、活动主题:
公共场所礼仪和沟通技巧
三、活动时间:
每周定期举行,具体时间根据参与队员的安排确定。
四、活动流程:
1.主持人开场介绍活动内容和宗旨。
2.技能讲解:
(1)如何在公共场所表现得得体,包括言谈举止、穿着装扮、使用公共设施等
(2)如何化解冲突,包括维护自身权益,提高沟通技巧,有效解决矛盾等。
3.互动环节
(1)将参与者分组,模拟在公共场所中的场景进行角色扮演,并提出解决方案。
(2)让参与者自由发言提出交流中遇到的问题,并为其提供解决方案。
4.总结
提醒参与者注意遵守公共场所规定,将良好的社交习惯带回日常生活中,共同创造美好的生活环境。
五、参与对象:
本活动主要面向学生、员工及各社区居民,任何拥有文明素质、热爱公共环境的人群均可参加。
六、活动效果:
从开展以来,本中队会活动已经得到了广大参与者的热情响应,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同时也帮助了参与者提高了文明素质和沟通技巧,促进了社会文明的建设。
总结:
公共场所礼仪中队会活动是一项非常有价值的公益活动,旨在提高公众对公共场所礼仪的认识和重视程度,提高社会文明素质,创造和谐美好的社会环境。
只有我们每个人都能从小事做起,遵守社会规范,才能建设一个更加文明美好的社会。
礼仪中班教案精选5篇

礼仪中班教案精选5篇礼仪教案篇一活动名称:小班公共场所礼仪《公共场所说话礼仪》活动目标:1. 让幼儿知道在公共场所应低声讲话,不影响别人。
2. 培养幼儿在公共场所的良好行为习惯,懂得要尊重他人。
活动重难点:培养幼儿在公共场所的良好行为习惯,懂得要尊重他人。
活动准备:1. 各种噪音2. 教学PPT。
活动过程:一、组织教学二、谈话导入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礼物哦!教师用礼物导入吸引幼儿兴趣。
三、出示PPT课件1、出示礼物可爱的小花猫2、讲故事,教师根据活动目标编讲一个小花猫的故事。
三、提问1、你喜欢小花猫吗?为什么呢?2、爸爸妈妈带你去过些什么好玩的地方,那些地方能不能大声说话呢?教师提问引导让幼儿自己说一说在公共场所应该怎么做!四、学儿歌公共场有礼貌,不喧哗不哭闹。
说话时声要小,对别人无打扰五、教师总结要幼儿知道在公共场所应低声讲话,不影响别人。
懂得要尊重他人。
《餐前礼仪》优秀教案篇二活动目标:1、能用小勺自己进餐。
2、初步了解吃饭的常识,学会不挑食。
3、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4、了解吃饭对身体健康的影响,能按时吃饭,不挑食。
5、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识。
活动准备:物质准备:小勺、碗、蝶等餐具;小熊、小猫、小狗、小猴头饰。
活动过程:1、教师操作动物头饰,以情境表演《小熊请客》的形式,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1)引导幼儿观看情境表演。
(2)提出问题:①小熊邀请了哪些小动物到它家来做客?②小熊把饭、菜装在什么地方?③小动物们是怎么吃饭的?2、引导幼儿利用小勺、碗、碟,模拟练习使用小勺自己进餐。
3、指导幼儿操作《谁对谁不对?》引导幼儿观察图片,说说图中的小朋友吃饭时是怎么做的,判断对、错并贴上哭脸或笑脸4、教师与幼儿共同小结结束活动。
活动延伸:1、区域活动:用纸盒、可乐瓶等材料自制嘴巴大小不一的娃娃,提供小勺、珠子、米粒、花生、豆类等,让幼儿反复练习使用小勺。
2、家园共育:引导家长为幼儿提供适宜的餐具,不包办,不代替,鼓励幼儿自己进餐,达到家园要求一致。
中班公共场所礼仪教案

中班公共场所礼仪教案教案标题:中班公共场所礼仪教案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在公共场所正确、文明的行为举止。
2. 培养幼儿的社交技能,包括与他人交流、合作和分享等。
3. 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教学内容:1. 公共场所的定义和特点。
2. 公共场所的基本礼仪规范,如排队、不大声喧哗、不乱扔垃圾等。
3. 公共场所的常见活动,如图书馆、超市、公园等,以及在这些场所中的行为规范。
4. 社交技能的培养,如与他人打招呼、礼貌用语、合作与分享等。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通过与幼儿的对话,了解他们对公共场所的认知和经验,引导幼儿讨论公共场所的特点和重要性。
主体活动:2. 向幼儿介绍公共场所的定义和特点,通过图片、故事或视频等形式展示不同的公共场所。
3. 引导幼儿讨论和总结在公共场所中应该遵守的基本礼仪规范,如排队、不大声喧哗、不乱扔垃圾等。
4. 制作图片或卡片,展示不同公共场所的行为规范,与幼儿一起讨论和学习。
5. 模拟公共场所的情境,让幼儿角色扮演,在小组或整体上演公共场所中的正确行为举止。
拓展活动:6. 组织幼儿参观学校附近的公共场所,如图书馆、超市或公园等,引导幼儿观察和体验正确的行为举止。
7. 鼓励幼儿在公共场所中与他人进行简单的交流,如打招呼、询问对方的需求等。
8. 在日常活动中,加强对幼儿社交技能的培养,如与他人分享玩具、合作完成任务等。
总结活动:9. 回顾教学内容,与幼儿一起总结在公共场所中应该遵守的基本礼仪规范和社交技能。
10. 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应用所学的公共场所礼仪,互相监督和提醒。
评估活动:11. 观察幼儿在公共场所中的行为举止,并给予积极的鼓励和反馈。
教学资源:1. 图片、卡片或绘本等展示不同公共场所的行为规范。
2. 视频或故事资源,用于引入和讨论公共场所的定义和特点。
3. 角色扮演道具,用于模拟公共场所情境。
教学反思:1. 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和发展水平,适度调整教学内容和步骤。
幼儿园中班公共场合礼仪教案

幼儿园中班公共场合礼仪教案幼儿园中班公共场合礼仪教案1. 前言在幼儿园中班阶段,孩子们正处于情商和社交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
在日常生活中,学习如何在公共场合展现良好的礼仪和行为举止对他们今后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设计一份针对中班幼儿园学生的公共场合礼仪教案是非常有必要的。
2. 目标通过本篇教案的学习,幼儿应能够:- 理解公共场合的行为规范;- 掌握基本的礼貌用语;- 培养对他人的尊重和关爱意识;- 养成良好的公共场合行为习惯。
3. 内容3.1. 什么是公共场合在教孩子公共场合的礼仪之前,我们首先需要教会他们什么是公共场合。
公共场合是指任何不属于私人领域的地方,例如购物中心、图书馆、餐厅和公园等。
3.2. 衣着整洁在公共场合,孩子们需要学会穿戴整洁。
他们应该穿上整洁的衣服,保持头发整齐,这展现了对自己和他人的尊重。
3.3. 保持安静在公共场合,孩子们需要学会保持安静。
他们应该用宁静的声音说话,不要大声喧哗,避免打闹和嬉戏,以免影响到他人。
3.4. 等候秩序在公共场合,孩子们需要学会排队等候。
他们应该尊重别人的秩序,不要插队,耐心等待自己的轮次。
3.5. 礼貌用语在公共场合,孩子们需要学会使用礼貌用语。
他们应该学会说“谢谢”、“对不起”、“请”等礼貌用语,懂得尊重和感激他人的帮助和付出。
4. 总结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孩子们应该对公共场合的行为规范有了更清楚的理解。
他们不仅学会了基本的礼貌用语,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尊重他人和关爱他人的意识,养成了良好的公共场合行为习惯。
这对他们今后的成长和发展都具有积极的影响。
5. 观点和理解在教导幼儿园中班学生公共场合礼仪时,我们不仅要注重具体行为规范的传授,更需注重培养他们的内在修养和情感素质。
只有通过良好的榜样示范和耐心的引导,他们才能真正领会到尊重和关爱他人的重要性,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注重情感教育,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小培养他们成为有礼貌、懂感恩的人。
大班公场所礼仪教案

大班公场所礼仪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指导手册》第五单元“公共场所的礼仪”,主要涵盖第二章“公共场所的行为规范”,具体内容包括公共场所的定义、特点及在公共场所应遵守的礼仪规范。
重点讨论图书馆、电影院、餐厅等场所的礼仪。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公共场所的定义和特点,认识到在公共场所遵守礼仪的重要性。
2. 培养幼儿在公共场所遵守秩序、尊重他人的良好习惯。
3. 提高幼儿在实际场景中运用公共场所礼仪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并记住公共场所的礼仪规范。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在公共场所遵守礼仪的良好习惯。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公共场所图片、视频、PPT、卡片等。
2. 学具:画笔、画纸、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公共场所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图片中的场所。
讨论公共场所的特点,引出公共场所的礼仪。
2. 例题讲解(10分钟)以图书馆为例,讲解在图书馆要保持安静、不吵闹、不损坏图书等礼仪规范。
以电影院为例,讲解观影时不大声说话、不随意走动、不吃零食等礼仪规范。
以餐厅为例,讲解用餐时排队、不浪费食物、不大声喧哗等礼仪规范。
3.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讨论,让幼儿列举公共场所的礼仪规范。
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其他组员补充。
4. 礼仪游戏(5分钟)开展“礼仪接力”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巩固公共场所的礼仪知识。
让幼儿分享在实际场景中如何遵守公共场所礼仪。
六、板书设计1. 公共场所的礼仪2. 内容:公共场所的定义和特点图书馆、电影院、餐厅等场所的礼仪规范礼仪游戏:礼仪接力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画一幅公共场所礼仪的宣传画。
2. 答案:宣传画中应包括图书馆、电影院、餐厅等场所的礼仪规范。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组织亲子活动,让家长参与公共场所礼仪的学习和实践活动,增强幼儿在家庭中实践礼仪的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并记住公共场所的礼仪规范。
幼儿园社会教育之公场所礼仪教案

幼儿园社会教育之公场所礼仪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社会教育课程,主要围绕公共场所礼仪展开。
教学内容涉及教材第三章《公共场所的礼仪》的第二节“遵守公共场所的规则”,详细内容包括理解公共场所的定义,掌握公共场所的基本礼仪要求,如排队、不大声喧哗、不乱丢垃圾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了解公共场所的定义,认识到在公共场所遵守规则的重要性,掌握公共场所的基本礼仪要求。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在公共场所自觉遵守规则的良好习惯,提高他们的社交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关爱他人、尊重他人的品质,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并记住公共场所的礼仪要求。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在公共场所遵守规则的良好习惯。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公共场所图片、视频、PPT、卡片等。
2. 学具:画笔、彩纸、剪刀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公共场所的图片,引导幼儿说出自己熟悉的公共场所,讨论在公共场所遇到的问题,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过程细节:教师出示公共场所图片,幼儿说出场所名称,教师引导讨论在公共场所遇到的问题,如拥挤、喧哗等。
2. 新课内容:讲解公共场所的定义,让幼儿了解公共场所的特点,然后通过PPT展示公共场所的基本礼仪要求,引导幼儿学习和掌握。
过程细节:教师讲解公共场所的定义,出示PPT,讲解礼仪要求,幼儿跟随教师一起学习。
3. 实践情景引入:组织幼儿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在公共场所的场景,让幼儿亲身体验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过程细节: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教师观察并指导,让幼儿在实践中学以致用。
4. 例题讲解:通过讲解具体案例,让幼儿判断正误,加深对公共场所礼仪的理解。
过程细节:教师出示案例,幼儿判断正误,教师讲解正确答案。
5. 随堂练习:让幼儿根据所学内容,回答问题或进行小组讨论,巩固知识点。
过程细节:教师提问,幼儿回答,或进行小组讨论,教师给予反馈。
六、板书设计1. 幼儿园社会教育——公共场所礼仪2. 内容:公共场所的定义公共场所的基本礼仪要求遵守规则的重要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列举自己熟悉的公共场所,并描述在其中的礼仪行为。
公场所说话礼仪教案

公场所说话礼仪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口语交际》教材第四章,主题为“公场所说话礼仪”。
详细内容包括公共场所的定义、在公共场所说话的基本原则、不同场景下的说话礼仪及注意事项。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公共场所说话礼仪的基本原则和注意事项。
2. 培养学生在公共场所遵守说话礼仪的良好习惯。
3. 提高学生在不同场景下的口语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如何在不同场景下运用说话礼仪,使表达得体、合适。
重点:公共场所说话的基本原则及注意事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音响设备、卡片。
2.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公共场所说话礼仪的宣传片,让学生初步了解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内容:讲解公共场所的定义、说话的基本原则、不同场景下的说话礼仪及注意事项。
a. 公共场所的定义b. 说话的基本原则:尊重他人、注意场合、保持礼貌、简洁明了。
c. 不同场景下的说话礼仪及注意事项:如公共交通工具、餐厅、会议等。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每组设计一个公共场所的情景,展示说话礼仪的应用。
4.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关于公共场所说话礼仪的题目,让学生了解解题思路。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完成练习题,巩固说话礼仪。
六、板书设计1. 公共场所说话礼仪a. 定义b. 基本原则c. 不同场景下的说话礼仪及注意事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设计一个公共场所的情景,运用所学说话礼仪进行交流。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是否掌握了公共场所说话礼仪的基本原则和注意事项,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之处。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了解更多的公共场所说话礼仪,提高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
同时,组织学生参加相关实践活动,如演讲比赛、辩论赛等,锻炼口语表达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2. 不同场景下的说话礼仪及注意事项的讲解3. 作业设计中的情景设计详细补充和说明:一、实践情景引入1. 真实性:情景应贴近学生生活,确保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能够遇到类似场景。
公场合说话礼仪教案(精选

公场合说话礼仪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口语交际》教材第三章“公场合说话礼仪”部分。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公场合说话的重要性,掌握在不同场合下的说话礼仪,学会运用恰当的语调、语速、音量等表达方式,以及了解一些常用的公共场所交际用语。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公场合说话礼仪的基本原则,增强其在公共场所的表达能力。
2. 培养学生在不同场合下,运用适当的语调、语速、音量等表达方式,提高交际效果。
3. 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使其在公共场所表现出自信、大方的形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在不同的公共场所运用恰当的语调、语速、音量等表达方式。
教学重点:掌握公场合说话的基本礼仪,学会运用合适的交际用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公共场所的场景,如会议室、餐厅、商场等,让学生设想自己身处其中,讨论在这些场合下应该注意的说话礼仪。
2. 知识讲解(15分钟)结合教材内容,讲解公场合说话的基本原则、语调、语速、音量等表达方式,以及常用的交际用语。
3. 例题讲解(15分钟)选取教材中的典型例题,分析在不同场合下如何运用说话礼仪,让学生模仿并实践。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设计一些场景,让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练习在不同场合下的说话礼仪,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公场合说话礼仪2. 主要内容:① 公场合说话的基本原则② 语调、语速、音量的运用③ 常用交际用语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2)选取一个公共场所,设计一个场景,运用所学的说话礼仪进行角色扮演。
2. 答案:(1)公场合说话礼仪要点:尊重他人、注意场合、语调适中、语速适宜、音量适中、避免使用口头禅等。
(2)场景设计示例:在餐厅就餐时,与服务员交流点餐、结账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关注生活中的公共场所,观察并学习他人的说话礼仪,不断提高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
幼儿园社会:公共场所有礼貌教案

幼儿园社会:公共场所有礼貌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公共场合的基本概念,知道在公共场合应该具备的礼貌行为。
2. 培养幼儿在公共场合与人交往时的礼貌用语和行为。
3. 提高幼儿的社交能力,培养他们尊重他人、关爱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公共场合的定义和种类:公园、商场、医院、学校等。
2. 公共场合的礼貌行为:排队、不大声喧哗、不乱扔垃圾、礼貌用语等。
3. 情景模拟:在公共场合与人交往时的礼貌表现。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幼儿了解公共场合的基本礼貌行为,培养他们在公共场合的社交能力。
2. 教学难点:让幼儿在实际情景中运用礼貌用语和行为,养成良好习惯。
四、教学准备1. 教具:公共场合图片、礼貌用语卡片、情景模拟道具等。
2. 场地:教室或活动室。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图片展示,引导幼儿认识公共场合,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教师讲解公共场合的基本礼貌行为,让幼儿了解并掌握。
3. 情景模拟: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情景模拟,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学会礼貌行为。
4. 互动游戏:教师组织幼儿进行互动游戏,巩固所学礼貌行为。
5. 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提醒幼儿在公共场合要注意礼貌行为。
6. 作业: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让幼儿在家长陪同下,观察并在生活中实践公共场合的礼貌行为。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公共场合礼貌行为的掌握程度。
2. 课后与家长沟通,了解幼儿在家庭中实践公共场合礼貌行为的情况。
3. 通过情景模拟和互动游戏,评估幼儿在实际操作中运用礼貌行为的准确性及流畅性。
七、教学拓展1. 开展“公共场合小能手”主题活动,让幼儿在活动中进一步实践和提高公共场合的礼貌行为。
2. 邀请家长参与,举办“家庭公共场合礼貌行为大赛”,促进家校合作,共同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
八、教学注意事项1. 注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幼儿都能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练习和指导。
2. 教师要以身作则,做好榜样,带头遵守公共场合的礼貌行为规范。
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公共场合礼仪

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公共场合礼仪公共场合礼仪导言:在现代社会中,素质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其中,公共场合礼仪是我们建立社会文明的关键基础之一。
幼儿时期是孩子接受教育的关键期,如何教育幼儿在公共场合中表现得得体、文明,是每一个幼儿园老师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本篇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旨在帮助幼儿园老师正确指导幼儿在公共场合里的举止和礼仪表现。
第一部分:教学目标通过本次社会教育课的学习,幼儿将会达到以下目标:1.了解什么是公共场合礼仪以及它的重要性。
2.知道在公共场合中应该注意哪些文明行为和礼仪做法,理解不文明行为的后果。
3.锻炼幼儿园小班幼儿组团体合作能力、观察能力和表现力。
4.通过模拟实际场合来训练幼儿表现在不同场合中的礼貌行为。
第二部分:教学内容1.社会情境体验:幼儿园老师可以将幼儿带到公共场合,如超市、小区、公园等地进行观察和体验,引导幼儿注意身边人在公共场合中的举止和礼仪表现。
教师可以对幼儿们提出“课堂问题”并讲解公共场合交往礼仪的重要性,并引导幼儿们讨论公共场合中的好习惯和不良习惯。
2.角色扮演:针对幼儿期的特点,老师可以设计一些角色扮演的游戏,让幼儿充分体验真实场景,进行模拟交往,并对幼儿们在交往中表现得得体和不负责任的情况加以指导和评价。
3.游戏教学:对于幼儿来说,游戏也是一项重要的教育方式。
通过开展公共场合礼仪的小游戏,可以有效地培养幼儿们的观察能力、表现力和思维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类似“堆积高楼”等游戏规则,鼓励幼儿在游戏中展现出良好的协作和配合精神。
4.课堂教育:除了以上的方法外,幼儿教育课堂同样也是教育幼儿礼仪的比较有效的方式。
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幼儿喜欢的卡通动画片、故事等来激发幼儿的兴趣,并传达礼仪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教学重点在课程教学中,我们可以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重视幼儿个性:每个幼儿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的在举止和表现上也会有所差异。
教师应该站在幼儿的角度,给予他们适当的鼓励和指导,尊重他们的个性特点。
公共场合说话礼仪教案

公共场合说话礼仪教案公共场合说话礼仪教案公共场合说话礼仪教案【1】【活动目标】1、使幼儿懂得不乱插嘴打断别人谈话。
2、培养幼儿在公共场所的良好行为习惯,懂得要尊重他人。
【活动准备】八哥鸟图片;故事材料《多嘴的八哥鸟》。
【活动过程】一、开始部分:教师有声有色地讲述故事“多嘴的八哥鸟”。
二、基本部分:1、幼儿思考讨论。
师:宝贝们,你喜欢八哥鸟吗?幼:不喜欢。
师:为什么不喜欢八哥鸟呢?幼:八哥鸟没礼貌,随便(jy135幼儿教育 )打断别人讲话。
师:嗯,八哥鸟没有礼貌,那小朋友说说小白兔捉迷藏时八哥鸟应该怎样做?幼:安安静静不说话。
师:在音乐会上八哥鸟应该怎样做?幼:安安静静听音乐师:在捉大灰狼时八哥鸟应该怎样做?幼:安安静静不说话。
师:八哥鸟没礼貌,大家都不喜欢他。
那小朋友们要不要做没礼貌的孩子呀?幼:不要,我们要做有礼貌的孩子。
师:那我们来看看有礼貌的孩子在公共场合应该怎么说话。
2、教师示范读儿歌。
公共场有礼貌,不喧哗,不哭闹,说话时声要小,对他人无打扰。
3、师逐句带读儿歌。
4、巩固朗读儿歌。
三、结束部分:1、教育幼儿,在老师或小朋友讲故事时,不乱插嘴。
2、在小结的`基础上,带领孩子朗读三字歌。
公共场、有礼貌、不喧哗、不哭闹、说话时声要小、对他人无打扰。
活动延伸:要求家长在家庭里注意教育幼儿不乱插嘴打断别人谈话。
公共场合说话礼仪教案【2】教学方法:团体或小组教学教学方法:行为辨析法活动目标:1。
让幼儿知道在公共此所应低声讲话,不影响别人。
2.培养幼儿在公共场所的良好行为习惯,懂得要尊重他人。
核心要素: 公共场有礼貌不喧哗不哭闹说话时声要小对他人无打扰活动准备:1。
图片:幼儿打断别人说话的正确做法和不正确做法的图片若干。
2.课件:《在各种场所如何说话》课件一件。
基本过程:(一) 导入过程:教师出示图片:先出示在公共场所打断别人说话正确做法的图片,后出示不正确的图片,引出活动主题。
(二) 关键步骤:1. 让幼儿观察两张图片,然后请他们判断图片中那种行为是对的?哪种行为是错的?为什么?2. 观看《在各种场所如何说话》课件,然后提问:(1) 录像中的小朋友在老师讲课时说话是怎样的?(2) 录像中,明明的爸爸在参加会议想说话时又怎么做的?(3) 在公共汽车上,小朋友想说话是怎么做的?(4) 为什么在公共场所要低声说话?3. 教师小结:(1) 在公共场所说话要低声,是为了不影晌他人,这是一种人人都应遵守社会公德。
公共场所不大声喧哗的礼仪教案

公共场所不大声喧哗的礼仪教案教案标题:公共场所不大声喧哗的礼仪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公共场所的定义和重要性;2. 理解为什么在公共场所不应该大声喧哗;3. 掌握在公共场所保持适当音量的技巧;4. 培养学生在公共场所中遵守礼仪规范的意识。
教学内容:1. 公共场所的定义和种类;2. 公共场所不大声喧哗的原因;3. 公共场所中适当音量的技巧;4. 公共场所中的礼仪规范。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不同的公共场所,引起学生对公共场所的关注和思考;2. 提问学生他们经常去的公共场所是哪些,以及他们是否曾经遇到过大声喧哗的情况。
知识讲解:3. 介绍公共场所的定义和重要性,解释为什么公共场所需要遵守礼仪规范;4. 分析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如干扰他人、损害自己形象等;5. 引导学生思考在公共场所保持适当音量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不同场合中调整音量。
技巧训练:6. 分组讨论学生在不同公共场所中应该保持的适当音量;7. 学生小组展示他们的讨论结果,并进行讨论和分享;8. 教师提供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分析在不同情境下如何调整音量;9. 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在模拟的公共场所情境中展示适当的音量控制技巧。
礼仪规范:10. 引导学生了解在公共场所中的其他礼仪规范,如排队、尊重他人等;11. 学生小组合作,设计一份关于公共场所礼仪规范的海报或宣传册;12. 学生展示他们的作品,并进行讨论和反馈。
总结与评价:13. 总结教学内容,强调在公共场所中保持适当音量和遵守礼仪规范的重要性;14.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以检查他们对课堂内容的理解程度。
拓展活动:15. 布置家庭作业,要求学生观察并记录他们在公共场所中遇到的不文明行为,并提出改进建议;16. 下节课时,学生分享他们的观察和建议,进行进一步的讨论和讲解。
教学资源:1. 图片或视频展示不同的公共场所;2. 实际案例,用于学生分析和讨论;3. 角色扮演相关道具;4. 学生小组设计海报或宣传册的材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场所说话礼仪教案
公共场所礼仪,具体讲就是人们置身于公共场合时,所应遵守的礼仪规范。
它是社交礼仪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人们在交际应酬之中所应具备的基本素养。
公共场所,又叫公共场合,它所指的是可供全体社会成员进行各种活动的社会公用的公共活动空间。
以下是收集的公共礼仪知识,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KTV礼仪【1】
下班后,同事相约或是老板秦可都会首选去KTV,但是即使是休闲场所,也不能不讲礼貌。
在KTV里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个人尽点唱自己喜欢的歌曲是要不得的,一定要让大家都有机会;
表演者最希望的是有人欣赏,所以好友一同去KTV时应互相捧场;
当别人唱歌时,要专心欣赏,不可在别人唱歌时聊天或取笑他人;
别人唱完时,应以掌声给予鼓励,大家相互鼓励,才会唱得开心。
酒吧礼仪【2】
酒吧是一个休闲之所,但并不意味着这里你可以随心所欲,因为这里只供放松,不供放肆、
酒吧主要活动是娱乐,“吃”在这里只是一个配角;
点歌:若向酒吧里的歌手点歌,叫服务员转告即可;
跳舞;酒吧舞池不同于特别举办的舞会,一般不与不相识的人共舞;
舞厅礼仪【3】
女士邀请男士或反之都是可以的。
男士应该在女士的面前发出邀请,站在侧面显得过于随意。
被邀请者最好不要拒绝,如有不便可以礼貌地婉言拒绝。
一支愉快的舞曲不应以冷冷的离开而结束,曾见过舞曲尚未结束男士就转身走开,也有男士谢礼女士不大理财的,这样的情况都会造成尴尬的气氛。
健身房礼仪【4】
在健身房,就应穿着与运动相关的服饰。
随身携带一条毛巾。
不止是为了擦身上的汗,也是用来擦机械。
勿霸占机器聊天、休息都会引起他人的反感。
帮女性搬笨重的器械可以增加你的绅士风度。
碰到朋友正进行训练时,最好不要打扰。
观看演出礼仪【5】
观看演出时,要根据场合选择适当的服装。
要尽早到达会场,可以从容地会合友人。
检票入场。
寄存物品。
观看演出时严禁拍照。
演出时为演员叫好,应选择合适的时机,演出全部结束后,应起立鼓掌。
观看演出时不宜交谈。
尤其是谈与演出无关的内容。
乘车礼仪【6】
在出租车等候站,应按顺序排队。
在机场、火车站等场所打车。
应到指定的区域排队。
在一些严禁停车或上下车的地方。
不应执意叫停而为难司机。
乘车时,应爱护车辆及设施,保持车内卫生。
乘坐交通工具时,乘客应当遵守社会公德,讲究文明礼貌,文明乘车,服从车站工作人员的管理。
帮助老人就座,和有序上落地铁。
乘坐飞机时,通常要提前半小时登机,登机时应认真配合例行的安全检查。
登机时不要拥挤,由乘务员领你入座。
在飞机上不要谈论乘务员和撞机等空难事件。
就餐时别忘了将靠背放直,以方便后座的人用餐。
飞机安稳着陆时,全体乘客会一起鼓掌感谢机组人员(国外惯例)
公共场所谈话的礼节【7】
谈话时目光应保持平视。
谈话时不应冷落第三者.
帮助残疾人.
送花礼仪【8】
送花礼仪指的是送花者送花的“花卉语”与送花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是否一致。
送花,在一般场合是送一束;在比较重大或正式场合下,可以送花篮或花圈,以示隆重。
送花要根据地域、风情、习俗、目的的不同而区别开来,并注意从鲜花的文化内涵、颜色、数目、品种以及场合、对象等方面加以考虑。
维护环境卫生【9】
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外部条件,也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维护公共场所的卫生已成为社会公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