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产生和城市发展
讲城市历史和发展历程
城市历史与发展历程一、城市起源与早期文明城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最初的城市出现在河流流域和肥沃的河谷地带。
随着农业的发展,人们开始聚集在一起,形成了早期的聚落。
这些聚落逐渐发展成为具有防御设施、手工业和商业贸易的城市。
早期的城市文明代表了人类社会的一次重大进步,为后来的城市化奠定了基础。
二、古代城市发展古代的城市发展与统治者的意志、宗教和文化传统密切相关。
这些城市通常是政治、宗教和文化中心。
随着贸易的发展,一些城市逐渐成为重要的商业中心。
例如,古代中国的长安、罗马帝国的首都罗马等,都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城市之一。
三、中世纪城市演变中世纪时期,欧洲城市逐渐兴起并发展起来。
这些城市通常以手工业和商业贸易为主要产业,并形成了自治的市民社会。
中世纪城市的典型特征包括城墙、市集、教堂和市政厅等。
随着城市的发展,市民文化也逐渐兴起,成为了欧洲文艺复兴的重要推动力量。
四、工业革命与城市化工业革命的到来,使得城市化进程加速发展。
工业城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吸引了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
这些城市以工业生产为主要产业,同时也带动了交通、商业和金融业的发展。
然而,工业革命也带来了环境污染、住房紧张和社会问题等挑战。
五、现代城市规划与建设为了解决工业革命带来的问题,现代城市规划与建设逐渐兴起。
城市规划师们开始关注城市的环境质量、社会公正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
他们提出了许多新的规划理念和技术手段,如区域规划、交通规划、生态规划和智慧城市建设等,旨在建设更美好、宜居和可持续发展的城市。
六、城市文化与遗产保护城市不仅是人们生活的场所,也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每个城市都有其独特的文化传统和历史遗产,如建筑、艺术、音乐、文学和民俗等。
为了保护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许多城市采取了各种措施,如修缮历史建筑、举办文化活动和推广当地特色文化等。
这些措施有助于增强市民的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同时也有助于吸引游客和促进城市经济发展。
七、城市经济与产业发展城市的经济发展是推动城市化进程的重要动力。
城市的生成与发展阶段及其形态特征
城市的生成与发展阶段及其形态特征
建筑研-18 夏宇杰2018312130106
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经历原始畜牧业、原始农业和两次社会分工,即游牧部落和农业部落分离的第一次社会分工以及手工业和农业分离的第二次社会分工后形成。
城市化进
程大致经历了
三个阶段:工业
革命前时期、工
业社会时期和
当代世界城市
化。
工业革命前
时期城市生产
力水平低,城市
发展受到限制,
城市数目少、规
模小结构简单,城市人口比重小并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区。
到了工业革命时期,城市发展迅猛,工业化带动城市化,欧美国家城市数目激增,城市规模快速增长,工商业向城市中心集中的同时,郊区人口增长超过中心城区。
亚非国家城市化兴起,世界城市体系出现。
当代世界的城市化开始于二战以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增长较快,但中心市区显现衰落景象,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政治独立后经济也有一定发展,加快了世界城市化进程,发展中国家构成当今世界城市化的主体,进而中心市区经济复兴,人口出现再回升。
城市的兴起与发展
总之,罗马城的产生不是建立在农业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基
础之上,而是从城邦中分离出来并且馒慢地得到发展的,而罗 马城的发展是通过战争的手段来实现的。
欧洲中世纪城市发展的特点: 西欧城市的发展完成了 由“城”到“市”的转变 欧洲城市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由衰亡到复兴的过程 城市功能分化 城市社会结构发生变化
二、城市产生的条件
• 1.生产力的发展与生产方式的变化是城市产 生的基础
• 2.宗教仪式中心是城市形成的人口聚集和精 神条件
• 3.人口的聚集导致社会结构的变化,从而成 为城市产生的社会条件
三、早期城市的产生
过去,人们曾认为文明的摇篮是尼罗河流 域,但现在,绝大多数学者都一致同意, 最早的文明中心是苏美尔(Sumer),也就 是《旧约全书》中的“希纳国”(Land of Shinar)。
面积:7.68平方公里。
气候:有优越的自然生态条件,适宜居住。
人口规模:3.5万左右。
主要建筑材料:烧砖 城市布局:城市建设经过事先的规划、设计,布局严整,成长 方形棋盘格状。主街均作南北和东西十字交叉,每一棋盘格是 一个街区,约长366米,宽275米,其间平房、楼屋罗列,庭园 错落,小巷穿插。下水道系统也很完整,穿街入巷通到每座房 屋,也是用砖砌的。不少房屋有砖砌的浴室和水井和容量不小 的粮食仓库,还有通风管道。上城是建在9.15米高的人造平台 上的城堡,城内有一座高塔,一个带走廊的宫殿,一座有柱子 的大厅。
第二节 世界城市的兴起和发展
一、早期城市——又称古代城市,通常指奴隶制时代的城市。
到目前为止,考古学家发掘的世界上最早、亦是规模最大 的城市遗迹之一是莫亨朱达罗。五千年前,印度河流域有了相 当发达的农牧业,出现许多大的居民点和城市。大约持续一千 年之久,之后城市忽然消失,文明忽然中断了。最近六十年来, 考古学家陆续在沿岸发掘出几十处城市遗址,其中最大的一处 叫做莫亨朱达罗,当地方言就是“死人之丘”。该城座落巴基 斯但信德省拉尔卡纳市以南24公里的印度河右岸,南距卡拉奇 海港320公里。
城市形成和发展的条件
城市是⼈类⽂明的象征,是社会⽣产⼒发展到⼀定阶段产⽣的,其⼀旦形成,就处在不断的发展之中。
⼀、区域地理条件是城市形成发展的基础和背景区域地理条件是城市所在区域的⾃然地理条件和经济地理条件。
这些条件为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和背景。
(⼀)⾃然地理条件主要是指地质、地貌、地形、⽓候、⽔⽂、⼟壤和植被等综合起来的⾸先作为⼈类⽣存的环境,这些因素通过影响⼈⼝的分布来影响城市的形成和发展。
其中以⽓候、地形和纬度位置对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影响最为明显。
1.⽓候因素⽓候的主要要素是⽓温和降⽔。
地球上⽓温和降⽔组合好的地区是温带地区。
这些地区不仅适合农作物的⽣长,⽽且更适于⼈们的居住、⽣存。
世界⼈⼝以不同的密度在地球表⾯⼴泛分布,如今没有受⼈类活动影响的⾃然环境⼏乎不复存在,但是世界的城市,尤其是⼤城市的主要分布区却明显地集中在⽓温适中,降⽔适度的温带⽓候区,近⼏年有缓慢向亚热带⽓候区移动的趋势。
我国的⼤城市绝⼤部分分布在东部和南部湿润、半湿润的温带、亚热带地区。
美国的⼤城市绝⼤多数分布在较湿润的地区,并有⼏⼗年来持续从“雪带”向南⽅阳光地带迁移的趋势,其中美国⼈⼝增长最快的前10个50万⼈⼝以上的⼤都市区全部在南部各州。
2.地形因素区域地形条件与城市的形成和发展也关系密切。
地势的⾼低起伏,坡度的陡峻和缓,直接影响着⼈们的出⾏和⽣产。
所以⼈们的聚集⾸先选择地势起伏不⼤,坡度不陡的地区。
世界⼤城市多集中分布在海拔100⽶~200⽶以下的平原区、滨海、滨湖区及沿江河地带。
海拔较⾼的城市多集中于低纬的⾼原地区或⼭间盆地区,由于⽓温直减率的影响,海拔虽⾼,但纬度低,温度仍然适中,适宜⼈们⽣活居住。
3.纬度位置因素地球表⾯纬度不同,获得太阳的热能不同。
纬度⾼⽓温低,纬度低⽓温⾼。
所以世界⼤城市以中、低纬位置居多。
但也有纬度较⾼的城市,其⼀般都受⼤洋暖流的恩惠。
如斯德哥尔摩市,北纬59度20分;圣彼得堡城,北纬59度58分;还有不冻港摩尔曼斯克等均是位于⾼纬度但受惠于北⼤西洋暖流的城市。
城市的兴起与发展
城市的兴起与发展城市的兴起与发展是人类社会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人口增长和社会发展,城市化进程愈发迅猛,城市成为了经济、文化和社会活动的中心。
本文将从城市化的背景、原因和影响等几个方面来探讨城市的兴起与发展。
一、背景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和人口的增长,传统的农耕社会逐渐无法满足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需求。
城市的兴起是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的结果。
世界历史上,古代的文明发源地如巴比伦、雅典、罗马等城市都是在农业社会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
二、原因城市的兴起与发展有诸多原因。
首先,城市作为经济中心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商机。
随着农业生产的机械化和现代工业的发展,大量农民进城工作,这促进了城市的迅速发展。
其次,城市中的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资源集中,吸引了大量的人口流入。
此外,城市还具备更多的社会活动和文化交流机会,吸引了人们向往城市生活。
三、影响城市的兴起与发展对社会经济、人口流动和环境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城市提供了更广阔的就业机会和经济发展空间。
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周边地区的经济繁荣,形成了城市群。
其次,城市的规模增大也带来了人口流动和社会结构的变化。
大量农民进城工作和生活,城市人口快速增长,形成了多元化的社会结构。
此外,城市化对环境资源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城市建设和工业化进程给环境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四、挑战和对策城市的兴起与发展带来了许多挑战,如人口过剩、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
为应对这些挑战,需要制定合理的城市规划和管理政策。
首先,加强城市规划,合理控制城市规模的增长,并建设更多的绿地和公共设施,改善人居环境。
其次,加强交通规划和建设,提升城市交通网络的能力,减缓交通拥堵状况。
此外,还应加强环境保护,推动绿色发展,减少环境污染。
总结起来,城市的兴起与发展是人类社会不可避免的趋势。
城市作为经济、文化和社会活动的中心,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城市化过程中也面临许多挑战,需要合理规划和管理。
城市地理学知识点二
城市地理学知识点二第三章:城市的产生与发展1.城市产生与发展的主要区域基础是什么?答:①区域自然地理条件:如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植被首先作为生存环境,通过影响人口分布而影响城市的形成发展。
②区域经济地理条件:矿产资源、淡水资源、水热资源、动植物资源的丰饶度及其组合,基础设施的状况,区域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经济发展的历史传统,现状经济的发展水平和结构特征,未来的开发潜力等。
2.评述地理位置对城市产生与发展的影响,并以实例说明。
答:城市的地理位置是城市及其外部的自然、经济、政治等客观事物在空间上的结合。
有利的结合即有利的地理位置则会促进城市的发展,城市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决定了城市职能性质和规模的特殊性。
城市地理位置主要有以下三类:①大中小位置(不同空间尺度)大位置—是城市对较大范围的事物的相对关系。
小位置—是城市对其所在城址及附近事物的相对关系。
有时可以从大小位置之间区分出一种中位置。
如上海:大位置的特点是其位于我国南北海岸线的中点以及长江的出口处。
中位置的特点是其位于长江三角洲的东南端和太湖流域的下游。
小位置是黄浦江和苏州河相汇处。
②中心、重心位置和邻接、门户位置(城市及其腹地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A、中心位置——城市处在区域的中心。
便于与区域发生联系,通达性好,总交通流最小。
如:我国四川省的省会成都位于四川省地域内的中心。
B、重心位置——城市偏于区域的一方。
在重心位置形成的城市也具有总联系距离最短的效果。
如西安、杭州、南昌、乌鲁木齐等省会城市均不在各省的中心位置,却都接近于省域的重心位置。
C、邻接位置——城市区位追求邻接于决定其发展的区域,偏于在吸引范围的某一侧。
如渔港接近渔场;矿业城市邻接矿区;耗能工业接近廉价电源地等。
攀枝花市就是在矿业发展中上形成起来的。
D、门户位置或出入口位置——当一个地理区的对外联系集中在某一方向上时,这个区域的中心城市明显偏于主要联系方向一端。
河口港是最典型的门户位置。
城市的形成与发展
城市的形成与发展城市的形成与发展是人类社会历史长期演进的产物,是人类在各种社会、经济、历史条件下的自然结果。
城市的形成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人类社会历史地理演变的一个重要阶段。
下面将从人类社会的发展、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分析城市的形成与发展。
首先,城市的形成与发展与人类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
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出现了分工,经济生活逐渐发展起来,人类居住在一块区域中形成了聚居点,从而形成了村落。
到了封建社会,农民有了剩余劳动,城市得以发展起来。
城市的发展对分工和生产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其次,经济的发展也是城市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城市作为一个地区中的经济中心,具有集散货物、交易、流通、储蓄、服务等功能。
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的繁荣和发展。
在农耕社会时期,人们需要交换农产品和手工制品,城市成为了商品交换的场所。
到了工业社会,城市成为了工业化的中心,工厂、工人、商家等都集中在城市中,城市日益变得繁荣起来。
再次,政治因素也是城市形成与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城市通常作为地方政治的中心,分布有行政、司法、政策决策等机构。
政治的中心化使得城市日益繁荣发展。
城市中政府机构的建立和发展,为城市提供了政策支持、行政服务等,使城市发展起来。
此外,文化的传播和交流也推动了城市的发展。
城市作为人们生活交流的场所,各种文化艺术在城市中得以传播,城市的文化氛围也反过来影响了城市的发展。
城市与乡村之间的文化交流、城市与城市之间的文化竞争,推动了城市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总结起来,城市的形成与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相互作用的结果。
在发展城市的过程中,人类社会经历了从村落到城市的演变,经济的发展和政治的稳定推动了城市的繁荣,文化的传播和交流则为城市注入了创新的力量。
城市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在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社会形态下,城市与社会的关系不断变化演进,这也是城市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特点的原因之一、城市的发展不仅是人类社会进步和文明发展的产物,也是人类社会未来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方向。
市政学第2章 城市的产生和发展
11
城市形成的经济基础
(1)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农业与畜牧业分离。 定居和永久性聚落;专业生产提高生产率;出 现以交换为目的的积存。 (2)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手工业与农业分离。 以交换为目的的生产;财富占有不均衡,私有 财产形成 (3)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商业与农业分离。 商人阶层产生;出现了不求可耕种只求交通便 利的用地选择;产生了以商品加工和交易为生 存方式的居民点,即以市为中心的人口聚集。
16
2.2城市化
2.2.1城市化的概念和衡量指标 2.2.2城市化的动力 2.2.3城市化的类型
17
2.2.1城市化的概念和衡量指标
1.城市化的概念 (1)城市化的内涵
狭义上:
城市化是整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总数中,居住 于城市区的居民数之比重增加的过程。
广义上:
城市化是一种社会经济变化的过程。 本教材对城市化问题的分析采用广义的解释。
13.7 30.1 31.4 35.0 38.3 41.1 44.5 45.7
[资料来源:饶会林《城市经济学》(上)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1999年版,第59页,71页,有些计算是新加的。]
27
世界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城市化与大城市化趋势图
%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3 17 22 13.3 7.8 26 21.5 31 24.6 10.8 53.4 44 37 27.7 15.1 29.1 19.5 60.1 66.3 71.3 75.7 79.5
6
市与城市
(1)城市:city与country相对的概念,是指人口稠密、 工商业发达,居民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地理区域,无 法定分界线,具有边界模糊性,属于社会、经济、地 理概念。 (2)市:municipality,是与省、县等行政建制相对应 的政治法律概念,是依据国家规定的标准和条件,按 法定程序设置的地方行政建制,有明确的边界和确定 的管理范围. (3)城市:从管理的角度界定,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 形成的人口高度集中的地域,它以非农业活动为主体,是 第二、三产业的集中地和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2.城市起源与发展动力
2005 年
2007 年
0.0%
5.0%
中国城市化水平
英国南部城市带 欧洲西部城市带
美国-加拿大五大湖城市带 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带 日本太平洋沿岸地带 中国长江三角洲城市带
3、逆城市化?
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较高,出现了郊区化和逆城市化现象; 郊区化:20世纪50年代初,发达国家的一些城市开始出现人口 由市中心区向郊区迁移现象。 逆城市化:20世纪70年代,一些大城市中心区人口继续外迁, 郊区人口也迁往更外围的小城镇和乡村,整个都市区人口出现 负增长的现象。
中心城区
城市郊区
乡村或 小城镇 郊区化 逆城市化
思考:为什么发达国家会产生逆城市化现象呢?
原因: 大城市人口密集、环境恶化、生活质量下降,导致 人口向空气清新、生活闲适的中小城镇和乡村。 交通、通信的发展。 乡村和小城镇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城乡差别缩小。
此外还因为城市地价过高、住房紧张、就业困难等
2.2 现代中国城市的发展历程(2/2)
四次发展浪潮的动力分析:前两次靠的是政治的推力 ,而后两次靠的是市场取向的推力。
劳动力的自由流动是城市发展最根本的推力; 资本的自由流动是城市发展的第二推力; 注意:市场的推力也不完全是自发调节的,需要政府从宏观上 进行规划和调控。
讨论
你是如何看待城市形成和发展的源动力? 选取考察未来5年内吴江城市发展的主要动力来自哪 里?将遇到的哪些主要瓶颈?
经济学解释
三大主要因素:比较优势、规模经济和聚集经济
比较优势 规模经济 聚集经济效益
贸易交换 人口和经济规模的扩大 大城市的诞生
城市形成和发展的条件
城市 形成和发展的条件 □南月省(河北师范大学资环学院 050016)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象征,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产生的,其一旦形成,就处在不断的发展之中。
一、区域地理条件是城市形成发展的基础和背景区域地理条件是城市所在区域的自然地理条件和经济地理条件。
这些条件为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和背景。
(一)自然地理条件主要是指地质、地貌、地形、气候、水文、土壤和植被等综合起来的首先作为人类生存的环境,这些因素通过影响人口的分布来影响城市的形成和发展。
其中以气候、地形和纬度位置对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影响最为明显。
1.气候因素气候的主要要素是气温和降水。
地球上气温和降水组合好的地区是温带地区。
这些地区不仅适合农作物的生长,而且更适于人们的居住、生存。
世界人口以不同的密度在地球表面广泛分布,如今没有受人类活动影响的自然环境几乎不复存在,但是世界的城市,尤其是大城市的主要分布区却明显地集中在气温适中,降水适度的温带气候区,近几年有缓慢向亚热带气候区移动的趋势。
我国的大城市绝大部分分布在东部和南部湿润、半湿润的温带、亚热带地区。
美国的大城市绝大多数分布在较湿润的地区,并有几十年来持续从“雪带”向南方阳光地带迁移的趋势,其中美国人口增长最快的前10个50万人口以上的大都市区全部在南部各州。
2.地形因素区域地形条件与城市的形成和发展也关系密切。
地势的高低起伏,坡度的陡峻和缓,直接影响着人们的出行和生产。
所以人们的聚集首先选择地势起伏不大,坡度不陡的地区。
世界大城市多集中分布在海拔100米~200米以下的平原区、滨海、滨湖区及沿江河地带。
海拔较高的城市多集中于低纬的高原地区或山间盆地区,由于气温直减率的影响,海拔虽高,但纬度低,温度仍然适中,适宜人们生活居住。
3.纬度位置因素地球表面纬度不同,获得太阳的热能不同。
纬度高气温低,纬度低气温高。
所以世界大城市以中、低纬位置居多。
但也有纬度较高的城市,其一般都受大洋暖流的恩惠。
讲城市历史和发展历程
讲城市历史和发展历程
第一章:城市的起源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
人类最早的居住地是洞穴和树林,但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社会的发展,部分人类开始聚居并形成村落,这是城市形成的最初阶段。
第二章:城市的演进
随着农业的发展,部分村落逐渐发展为城市。
农业生产的进步带来了经济的繁荣,人口逐渐增加,城市的规模也不断扩大。
农业生产和手工业的发展为城市经济提供了支撑,城市逐渐成为商业和文化中心。
第三章:城市的兴衰
城市的兴衰与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因素密切相关。
在历史的长河中,城市的兴盛和衰落交替出现。
政治动荡、经济危机和自然灾害等因素都可能导致城市的衰落,而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和文化繁荣则有助于城市的兴盛。
第四章:城市的改革与发展
随着时代的变迁,城市也在不断发展和改革。
城市规划的科学化、交通运输的便捷化、环境保护的重视等都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方面。
城市的改革与发展需要政府、企业和居民共同努力,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第五章:城市的未来
城市的未来充满了希望和挑战。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口的增长,城市将面临更多的问题和挑战,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和资源紧张等。
但同时,城市也将成为创新和发展的重要平台,为人们提供更好的生活和发展空间。
结语: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成果,它承载着人类的历史和未来。
城市的历史和发展是一个复杂而丰富的过程,它不仅反映了经济和社会的变迁,也体现了人类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
希望我们能够珍惜和保护城市的发展成果,共同建设美好的城市。
第二章 城市的起源与发展
(二)城市的特征
1、较高的人口密度、较拥挤的空间 2、功能齐全的基础设施的建设能够容纳这样 的高密度 3、更多专业化的土地用途 4、城市经济具有更加多样性和专业化的功能 5、都市区域和城市具有不同的世界观、价值 观和行为模式。 6、城市具有多功能的管理机构及官员 7、通常包括一个中心城市和周边密集的居住 区域。
城市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定居生活的确立、劳动分工的出现、社会基层的
分化、社会财富的集中”
城市的出现是与农业的发展为基础的,没有农业
的发展,也就没有城市的出现。随着农业的发展,剩
余产品的出现,导致社会分工的形成、人群的分化和
阶级的产生,城市随之开始形成。城市的出现,以发
达的农业、手工业为基础,同时又与军事、政治、宗
第二节 城市的传播与发展
一、城市的传播与发展过程
(一)西方城市的传播与发展
1、古代城市发展演进
历史时期: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历经6
000
余年。 经济结构:农业社会产业结构。 技术进步:技术没有突破性进展,商业、手工 业发展缓慢。 发展特征:城市发展缓慢,持续时间长;城市 结构简单,规模小;城市职能简单,更多的是 政治军事职能;城市化水平低。
(6)城市分布范围不广、数量不多
(7)城市规模较小,职能比较单一
(8)城市之间联系不多,城址迁移频繁
2.半殖民地时期
3.计划经济时期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
二、 城市发展特征
(一)世界城市发展特征
1、20世纪50年代以后城市发展进入了高潮期 (高速城市发展时期) (1)城镇人口比例不断增加。 (2)城市人口大于乡村人口的国家不断增多 2、两类国家城市化水平有明显差异
城市的产生与发展
城市的产生与发展城市的产生与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它与农业革命、工业革命等一系列历史事件密切相关。
城市的产生和发展不仅对于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也对于人类文明的进步和社会分工的提高起到了推动作用。
本文将从城市的起源、城市的发展和城市的意义三个方面来阐述城市的产生与发展。
首先,城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定居下来进行农业生产的时期。
随着农业技术的进步和人口的增长,农民开始集中劳力大规模地进行农业生产,这就导致了农业生产中的社会分工。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人开始从事非农业生产,如繁衍后代、手工艺品制作、贸易等。
这些非农业生产的人口逐渐聚集在一起,形成了城市。
另外,城市还成为政治、文化、宗教等方面的中心。
这些因素共同推动了城市的产生。
其次,城市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进程。
最早的城市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000年的古代蛮族社会,如古巴比伦、古埃及等。
这些城市具有中央集权的社会和农业经济的特点。
到了公元前8世纪的古希腊城邦时期,城市开始出现城市国家的形态,如雅典、斯巴达等。
在欧洲中世纪时期,城市是由城镇贵族和市民组成的,他们有政治和经济上的自治权力。
到了19世纪的工业革命时期,城市开始发生巨大的变革。
随着工业的发展,城市成为了工业中心和经济中心。
现代城市则是在20世纪发展起来的,它具有现代化的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
最后,城市的产生和发展对人类社会的经济、文化、政治等各个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经济上,城市为农村提供了市场和贸易,促进了资源和生产要素的流动和配置,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文化上,城市是知识、艺术和文化的中心,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去接触和体验不同的文化。
政治上,城市是政治权力的中心,城市的产生导致了政治力量的制衡和分散,促进了公共事务的发展和管理。
同时,城市的产生和发展还对人类的社会分工和劳动力的组织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综上所述,城市的产生与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城市的形成与发展
城市的形成与发展城市的形成与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的形成与发展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所导致的。
首先,资源的集中和利用是城市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人类社会进入农耕时代,农业生产的发展需要一定的土地和水源等资源,而这些资源在一些特定的地理环境中更为丰富,于是人们倾向于将生产活动集中在这些地方,逐渐形成了一些农业聚集点。
随着人口和生产力的增加,部分聚集点逐渐演变为城市。
另外,交通的发展也是城市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原因。
交通的便利可以加速资源的流通和交换,从而增加了城市的吸引力,促进了城市的发展。
此外,技术的进步也为城市的形成提供了条件。
随着农业生产技术、工商业生产技术、交通运输技术等的不断进步,人们在城市中可以更高效地利用资源、提高生产力和生活水平,因此城市得以迅速扩大。
城市的形成和发展与人口的聚集和流动密切相关。
人口的聚集能够提供更多的劳动力和市场需求,促进生产和交换的发展。
城市作为经济活动的中心,吸引了大量的人口流动,形成了繁华的市区。
人口的流动也给城市带来了不同的文化、观念和思想的交流和融合,促进了城市的文化多样性和创新能力的增强。
城市的人口聚集还带来了城市的社会化和分工,人们以不同的职业和专业在城市中分工合作,形成了复杂的社会组织。
城市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从最初的村落或聚集点逐渐演变为城市。
城市发展的过程中,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的改变都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经济的发展是城市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动力。
城市作为经济活动的中心,吸引了大量的资本和企业,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城市经济的发展又进一步推动了城市的扩大和人口的增长。
政治和行政的变化也对城市的发展产生了影响。
城市作为政治和行政的中心,政治体制和政策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城市的规模和繁荣程度。
文化的变化也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
城市作为文化的中心,吸引了大量的文化资源和人才,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创新。
城市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到地理、经济、政治、文化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
城市的形成和发展
城市的形成和发展1.城市的形成,历史上最初形成的城市距今五至六千年之间,主要分布在西亚流域南部、古埃及尼罗河下游三角洲、印度河流域和中国黄河流域等地区;城市产生的经济基础和历史条件:1)城市形成的经济基础,在原始社会末期与奴隶社会初期,稳定的区域性的商业生产和商业交易,是城市得以产生的经济基础,是城市产生的根本内在动力。
(1)第一次社会分工,新石器时代中期——农业从畜牧业中分离。
(2)第二次社会分工,原始社会瓦解时期——手工业与农业发生分离。
(3)第三次社会分工,原始社会末期至奴隶社会末期——商业从手工业中分离,对城市的历史生成具有“促生”作用。
2)城市产生的历史条件,是城市形成的直接动力。
(1)战争性质的变化,构筑高大厚实的城墙取代以防范野兽或小股复仇者为目的的壕沟,“城”的空间形态得以形成。
(2)对自然地理条件认识的变化,对居住区域的改造,使“城内”文明有了“城外”文明更快的进步,标志着城市萌芽的发生。
(3)部落制度向私有制的变化,产生了部落城堡向“城邦”的过渡。
2.城市的发展——推动城市的发展是多元化的,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1)古代城市阶段——原始公社解体到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时代背景奴隶社会,特征:城市规模小且数量少;城市成为行政、军事、手工业和宗教的中心;城市的政治统治功能突出经济功能弱。
2)中世纪城市阶段——公元476年至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时代背景封建社会,特征:城市的范围分布更为广泛;城市成为商品市场和贸易中心,也成为文化中心;城市的功能日趋多样化。
3)近代城市阶段——1640年至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城市的发展进入快速增长时期,背景资本主义社会,特征:城市的规模迅速扩张、数量急剧增加;城市成为机器大工业生产为基础的社会生产力的中心,以及世界贸易和科学技术中心;城市成为社会意识形态剧烈冲突与各类文化汇集的区域;城市也成为各类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最为集中之地。
我国城市的兴起和发展
(3)商业出现新特点:城中有较大规模的市场,商业中 行业组织盛行,钱币成为主要流通手段,促进了商业城市。
公元960年,赵匡胤建立宋王朝,结束了长期的社会动 荡,赵匡胤以务实的态度从事各项政治、经济改革。宋 神宗时,任用王安石实行变法,力图富国强兵,扫除来 自北方辽和西夏的威胁。
北宋时期,货币流通较以前更为普及,促进了经济繁 荣。指南针用于航海,使贸易突飞猛进,国内贸易和国 际贸易均得到空前发展。政府提倡开矿炼矿、纺织业和 酿酒业,经济的恢复,使城市勃兴。宋朝大城市的数量 较以前又有进一步的发展。
在今河南安阳市小屯村附近,从盘庚到帝辛的商代国 王,曾在此建都273年,后代称为“殷墟”。它是商朝后期 统治中心,有“大邑商”、“无邑商”、“商邑”之称,是古 代著名城市。从1928年考古发掘至今,先后发现了宫殿、 作坊、陵墓等遗址以及大量生产用具、生活用具以及礼 乐器等遗物。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商代的青铜器的广泛 应用。
可以这样说,夏商时期城市的突出特点是奴隶制的建 立与完备,青铜器的发展、宗法制 的完善。
下面介绍一下具有这一时期代表性的殷墟与甲骨文的情 况:
第二节 秦汉时期的城市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强迁六国12万富户 于首都咸阳。倘若每户以4人计算,一次性迁入的人口高 达50万之众,加上原来咸阳的人口,可见咸阳城当时的 规模之大,众多人口聚居咸阳,城市经济功能弱,依赖 性强,增加各种消费品供应的困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产生和城市发展
心目中的童话般的农村
城市产生和城市发展
法国城市之间的农村
城市产生和城市发展
新加坡浪漫的乌节路(0rd Road)
城市产生和城市发展
美国气势磅礴的海滨城市
城市产生和城市发展
美国高速发展的城市
城市产生和城市发展
➢ 城市不是众多的人和物在地域空间上的简单 叠加,而是一个以人为主体、以自然环境为 依托、以经济活动为基础及与社会联系极为 紧密的有机整体。
• 截止到2002年底,我国共设有城市660个(未包括台湾省、 港、奥地区),其中直辖市4个、副省级市15个、地级市 260个、县级市381个;此外我国共有建制镇20 600个。
城市产生和城市发展
1)我国建制市的概念
①中央直辖市
• 直辖市是与省同级的行政单位,受中央政府的直接领导和管辖.目前中国 的直辖市有北京、上海、天津和重庆4个城市.
市 日中为市,致天下
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 而退,各得其所.
《周礼地官》中说:“大市,日昃而市,百姓为主;朝市, 朝时而市,商贾为主;夕市,夕时而市,贩夫贩妇为主”。
城市产生和城市发展
现代城市的理解是基于以下三个前提:
1.城市是相对农村而言的;
2.城市的定义是一个综合的概念, 从任何一 个片面的角度或特征出发对城市下定义都是 不完整的;(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等)
➢ 它不但有着自身生长机制和运行规律,更有 别于乡村的鲜明特征。
城市产生和城市发展
城市最为本源和最为主要的特征是:
聚 集
城市产生和城市发展
我国《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B/T50280-98中 对城市的定义是:
➢以非农产业和非农业人口的聚集 ➢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
➢包括按国家建制设立的市和镇
城市产生和城市发展
为便于各国对比研究,联合国区域开发中心规定, “市”的人口数量最低标准为2 000人。
国家
美国
日本 英国
前苏联
印 度 联合国
人口低限(人)
2500
3500 3500 1000-2000 5000 20000
表1-1 部分城国市家产生设和置城市城发市展 人口标准
2. 人口密度的标准
即以单位地域空间内聚居人口的密度高低来划 分城市。
②副省级市
• 副省级市是在不改变现有行政隶属关系的前提下,具有省级计划决策权 和经济管理权.目前中国的副省级市有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成 都、西安、武汉、济南、青岛、南京、杭州、宁波、厦门、深圳、广州.
③地级市
• 受省级、自治区政府的直接领导和管辖,一般均为设区的市,如宜昌、绍 兴等城市.
④县级市
具备城市、城镇和居住小区规划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了解城市规划管理的工作的内容和要求
就工程管理专业而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 城市产生和城市发展
二、课程学习特点
城市规划理论构成内容丰富、体系庞大、综合性强,加 之近年来我国城市建设与管理日新月异,因此,学生在课程学 习的过程中要注意两点关键:
首先应注重课堂学习,及时总结消化课堂知识, 避免采取突击性学习方式;
人口密度标准也因国情不同而存在差异, 如美国规定只有达到400人/公里2的地区方为城 市,而日本定为4 000人/公里2,澳大利亚则是 190人/公里2。
城市产生和城市发展
1)行政区划的标准
即以政府的规定或立法宣布的结果作为划分城市的 标准,它为世界各国所广泛采用。还有以某区域的 历史、政治或行政地位作为是否设市的依据,如某 级政府机构所在地/边境要塞、历史文化集中地等。
• 县级市是不设区的市,具有与县相平行的行政地位,如昆山、武进等城市.
城市产生和城市发展
2)建制市(镇)的标准
①设立地级市的标准
• 市区从事非农产业的人口25万人以上,其中市政府驻地具有非农业户口 的从事非农产业的人口20万人以上。工农业总产值30亿元以上(1990年 不变价),其中工业产值占80%以上。
2)职业构成的标准
即将人口职业的构成,尤其是从事非农业生产的 人口比例,作为划分城市的标准。
城市产生和城市发展
(二)我国城市界定标准
• 根据现代城市的含义,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因素:非农人 口数量、产业规模和行政管辖的意义。我国一般按行政建 制设立中央直辖(省级)市、副省级市、地级市及县级市 四个级别。
二、城市的界定
城市 的界定
国际城市界定 的标准
人口规模 的标准
人口密度 的标准
行政区划 的标准
职业构成 的标准
我国城市界定 的标准
我国建制市 的概念
建制市(镇) 的标准
城市产生和城市发展
(一)国际城市界定的常用标准
1.人口规模的标准
即以人口的集聚程度和数量为标准,当某个居民点的人 口达到某种规模时,就可以将之定为城市,其余为乡村。 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设市标准为200-20 000人。
其次,适当扩大课外学习,增加知识面。善于将所学 知识与具体实践相结合,发挥自主性学习的特点。
城市产生和城市发展
第一章 城市产生与城市发展
城市产生和城市发展
第一节 城市概况 第二节 城市起源与发展
第三节 城市发展基本规律 第四节 城市发展与城市化
城市产生和城市发展
back
第一节 城市概况
一、城市的概念 二、城市的界定 三、城市与区域
城市产生和城市发展
一、城市的概念
我国历史上“城市”一词,从字面上理解,是古代 的“城”与“市”两个概念结合而成的。
城市产生和城市发展
城市产生和城市发展
一、城市的概念 (➢续字)源学的解释
《管子度地》: “内之为城,城外之为郭”
城 城,廓也,都邑之
地,筑此以资保障也
城市产生和城市发展
一、城市的概念 (续)
城市规划原理
城市产生和城市发展
一、课程性质与目的
城市规划本身是一门学科。而且是工程管 理专业技术课程中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城市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生和城市发展
基本掌握城市规划的思想与方法 熟悉城市规划工作的基本程序
了解城市规划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关系及对工程建设项目的影响和作用 了解城市规划与其他规划、学科之间的关系
②设立县级市的标准
• 由于我国疆域辽阔、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县的差别很大,故撤县建市的 标准需分类处理。例如:自治区人民政府或地区行政公署驻地;乡镇工 业产值超过40亿元、国内生产总值不低于25亿元(1990年不变价)的重 要港口和贸易口岸;以及具有政治、军事、外交等特殊需要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