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合格品处理、标识及追溯管理

合集下载

不合格食品处置制度

不合格食品处置制度

不合格食品处置制度一、目的本制度规定了食品不合格品的处置方法,以确保食品安全和质量。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库存食品的定期检查、不合格食品的识别、标识、信息记录、采购来源追溯、通知供应商退货或退换、无害化处理、食品安全风险报告以及处理过程记录等。

三、职责1.库存管理人员:负责定期检查库存食品,发现不合格食品立即下架。

2.质量检验人员:负责对不合格食品进行标识,并防止误售。

3.记录员:负责记录不合格食品的品种、数量、批次等信息。

4.采购部门:负责追溯不合格食品的采购来源,并及时通知供应商退货或退换。

5.无害化处理人员:负责对不合格食品进行无害化处理。

6.食品安全管理人员:负责监督整个处理过程,并对存在食品安全风险的情况及时报告相关部门。

7.记录管理员:负责对处理过程进行记录,并长期保存记录。

四、处理程序1.定期检查库存食品:库存管理人员应每季度对库存食品进行一次全面检查,确保食品安全和质量。

2.不合格食品识别和标识:一旦发现库存食品存在质量问题,质量检验人员应对不合格食品进行标识,并防止误售。

3.信息记录:记录员应详细记录不合格食品的品种、数量、批次等信息,为后续处理提供依据。

4.采购来源追溯:采购部门应立即追溯不合格食品的采购来源,并尽快通知供应商退货或退换。

5.无害化处理:无害化处理人员应对不合格食品进行无害化处理,确保食品不会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

6.食品安全风险报告:如果食品安全管理人员认为存在食品安全风险,应立即报告相关部门,并采取紧急措施。

7.处理过程记录:记录管理员应对整个处理过程进行记录,并长期保存记录,以便日后查阅。

五、相关文件和记录1.《库存食品定期检查记录》2.《不合格食品识别和标识记录》3.《不合格食品信息记录表》4.《采购来源追溯记录》5.《退货或退换通知单》6.《无害化处理记录》7.《食品安全风险报告记录》8.《处理过程记录表》。

不合格品的管理和召回处理制度

不合格品的管理和召回处理制度

不合格品的管理和召回处理制度
是指企业为了确保产品质量和消费者权益,建立的一套针对不合格产品的管理和召回处理流程和制度。

以下是不合格品的管理和召回处理制度的主要内容和步骤:
1. 不合格品的定义和分类:企业应明确不合格品的定义和分类标准,包括产品存在的缺陷类型、严重程度等。

2. 不合格品的检测和鉴定:企业应建立有效的不合格品检测和鉴定方法,确保准确判断产品是否属于不合格品。

3. 不合格品的记录和追溯:企业应建立不合格品的记录和追溯制度,包括产品的生产信息、销售渠道、批次等,便于及时追溯和召回。

4. 不合格品的召回流程:企业应建立明确的不合格品召回流程,包括申报召回、审批召回、实施召回、消费者补偿等步骤。

5. 不合格品的通知和公告:企业应及时向相关部门、经销商和消费者发布不合格品召回的通知和公告,提醒消费者停止使用或退回产品。

6. 不合格品的处理和处置:企业应制定清晰的不合格品处理和处置方案,包括产品修复、替换、退款等措施,确保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7.不合格品的分析和改进:企业应对不合格品进行仔细分析,找出引发问题的根本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避免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8. 不合格品的监督和评估:企业应建立有效的监督和评估机制,对不合格品的管理和召回处理制度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确保其有效性和可靠性。

不合格品的管理和召回处理制度的建立和执行,对企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能够保障产品质量、维护消费者权益,同时也有助于提升企业形象和信誉。

不合格品处理制度

不合格品处理制度

不合格品处理制度1. 背景为了确保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我们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不合格品处理制度。

该制度将规范不合格品的鉴别、处理和追溯流程,以最大程度地减少不合格品对产品质量和公司声誉的影响。

2. 定义不合格品是指不符合产品质量标准或规格的产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况:- 外观缺陷或损坏- 功能不正常- 材料缺陷- 加工不良- 标识不清晰或错误3. 不合格品处理流程3.1 不合格品鉴别和报告- 在生产过程中,质量控制人员应定期检查产品,发现不合格品后立即停止生产,并将不合格品进行鉴别和记录。

- 不合格品应在不合格品管理表中详细记录并标记,包括日期、问题描述、鉴别结果和鉴定人员签字等信息。

3.2 不合格品处理方案- 不合格品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适当的处理方案,包括修复、返工、报废、退货等。

- 处理方案应由质量控制人员根据不合格品的性质和影响程度进行评估,并与相关部门沟通和确认。

- 处理不合格品时,应保证过程中的记录、操作和追溯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3 不合格品追溯与改进- 每个不合格品都应有唯一的标识,方便追溯其流向和生产过程中的可能问题点。

- 对于重复出现的不合格品,应进行彻底调查和分析,找出根本原因并采取相应的纠正和预防措施,以避免问题再次发生。

- 不合格品处理情况应进行定期总结和复盘,为日后的质量控制和改进提供参考。

4. 权责划分- 生产部门负责发现和鉴别不合格品,并及时报告。

- 质量控制部门负责评估不合格品的处理方案,并与相关部门协商确认。

- 相关部门负责按照处理方案执行,确保不合格品的妥善处理和记录。

5. 相关记录和文件- 不合格品管理表:记录不合格品的信息、鉴别结果和处理方案。

- 不合格品追溯表:记录不合格品的标识码、追溯记录和分析结果。

以上是我们公司的不合格品处理制度,请各相关部门严格按照制度执行,确保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的持续提升。

如有任何疑问或改进建议,请及时反馈。

谢谢!。

产品不合格追溯与处理规定

产品不合格追溯与处理规定

产品不合格追溯与处理规定1. 引言产品不合格是指不符合特定质量要求、标准或规范的产品。

产品不合格可能会影响公司的声誉、市场地位以及客户满意度,并有可能对用户的健康和安全构成潜在风险。

为了确保产品质量和保障客户权益,公司制定了产品不合格追溯与处理规定。

2. 追溯与溯源产品追溯是指通过对产品生产、供应链和销售过程的记录和追踪,确定产品的来源和流向。

溯源是指通过追溯,找出导致产品不合格的原因和责任。

3. 产品不合格的分类严重不合格:产品存在严重安全隐患或无法正常使用,可能对用户的健康和安全构成重大威胁。

一般不合格:产品存在质量问题,但不会对用户的健康和安全构成直接威胁,影响较小。

轻微不合格:产品存在轻微质量问题,不会对用户的健康和安全构成威胁,影响可以接受。

4. 产品不合格的处理流程步骤 1 发现不合格产品不合格产品的发现可以来自于多种渠道,如内部质量检查、客户投诉、市场监测等。

发现人员应立即报告不合格产品情况,确保问题能够及时得到处理。

步骤 2 停止销售和使用一旦发现不合格产品,相关部门应立即采取措施停止不合格产品的销售和使用,以防止问题进一步扩大,并保护消费者权益。

步骤 3 追溯产品来源通过查看产品的生产记录,追溯产品的生产流程、原材料供应商等信息,找出导致产品不合格的原因。

步骤 4 制定纠正措施根据产品不合格的原因,制定相应的纠正措施,包括但不限于更换供应商、改进生产工艺、加强质量控制等,以确保类似问题不再发生。

步骤 5 记录和报告所有与产品不合格相关的信息都应进行详细记录,包括不合格产品的数量、追溯结果、纠正措施等。

同时,将这些信息报告给相关部门和管理层,以便他们能够做出相应的决策和措施。

步骤 6 教育培训根据产品不合格的原因和纠正措施,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加强他们的意识和知识,以提高产品质量和避免类似问题的再次发生。

5. 产品不合格的责任与惩罚针对不合格产品,公司将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并根据不合格产品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采取相应的惩罚措施,包括但不限于警告、罚款、停职、解雇等。

不合格品的处理与追踪规章制度

不合格品的处理与追踪规章制度

不合格品的处理与追踪规章制度1. 引言本规章制度旨在明确企业职能部门对不合格品的处理与追踪的管理标准和考核标准,确保不合格品能够得到及时处理和追踪,以保障产品质量,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2. 定义2.1 不合格品:指在生产过程中或产品使用期间,不符合国家相关质量标准、技术要求或企业自身质量管理标准的产品。

3. 职能部门的责任和权限3.1 职能部门负责订立不合格品处理与追踪的相关规章制度,并定期进行评估和更新。

3.2 职能部门应建立相应的不合格品处理与追踪制度,明确责任岗位和处理流程。

3.3 职能部门有权对不合格品进行处理,包含停产、回收、重新加工等,以确保产品质量符合相关标准。

4. 不合格品的处理流程4.1 发现不合格品:不合格品可由生产线上的质检员、质量监控系统报警、用户反馈等途径发现。

4.2 验证不合格品:职能部门负责对不合格品进行验证,确认是否满足不合格品的定义。

4.3 判定不合格品原因:职能部门应对不合格品进行原因分析,确定不合格品的实在原因。

4.4 确定不合格品的处理方式:依据不合格品的实在情况,职能部门应确定相应的处理方式,包含停产、回收、重新加工等。

4.5 处理不合格品:职能部门应对不合格品依照订立的处理方式进行处理,并记录相关信息。

4.6 追踪不合格品:职能部门应对处理后的不合格品进行追踪,记录处理结果,以便后续问题分析和改进。

5. 不合格品的管理标准5.1 防备掌控:职能部门应与生产部门紧密合作,建立完满的质量掌控体系,进行防备掌控,减少不合格品的发生。

5.2 即时处理:一旦发现不合格品,职能部门应立刻采取措施进行处理,以防止不合格品扩散,影响正常生产和产品质量。

5.3 职责追溯:职能部门应通过追溯系统建立产品质量追溯档案,确保对不合格品进行追溯,追究相关责任。

5.4 提高意识:职能部门应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不合格品处理和追踪的意识,使其成为一种习惯和责任。

6. 不合格品的考核标准6.1 处理及时性:职能部门应对不合格品的处理及时性进行考核,要求及时出具处理方案,并在规定时间内进行处理。

产品质量检测中的不合格品处理与追溯

产品质量检测中的不合格品处理与追溯

产品质量检测中的不合格品处理与追溯在如今商品生产和流通的复杂环境中,保证产品质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无论是生产企业还是消费者,都希望买到质量合格、安全可靠的商品。

而对于生产企业来说,如何处理和追溯不合格品,是确保产品质量的关键环节。

一、不合格品处理的重要性处理不合格品不仅关系到企业的声誉,更关系到消费者的权益。

如果不合格品进入市场,不仅可能对消费者健康造成威胁,也会损害企业的信誉,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

因此,对不合格品要进行及时处理,以避免引发更大的负面影响。

二、不合格品处理的方法1.召回和退货对于已经流通到市场的不合格产品,企业应立即启动召回和退货措施,确保消费者的购买权益。

召回可以有多种形式,如将不合格产品集中回收、补偿消费者的经济损失等。

退货则是指根据消费者的要求,将不合格产品进行退货处理。

2.销毁和处理对于已经存在于企业仓库中的不合格产品,可以考虑销毁和处理。

销毁方式可以有多种,如进行环境友好型的物理销毁、化学销毁等。

而处理则是指通过对不合格品进行改造后重新销售或继续使用。

这需要企业具备相关技术和资质,并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进行。

三、追溯不合格品的意义追溯不合格品是指通过记录和追踪产品生产和流通环节,找出不合格品的来源和去向。

追溯的目的在于分析和排查产生不合格品的原因,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以防止再次出现类似问题。

同时,追溯还可以对市场的风险进行评估,及时发现和排查潜在的质量问题。

四、有效的不合格品追溯方法1.建立健全的追溯体系企业应建立起完善的产品追溯体系,包括对产品原材料的追溯、生产工艺的追溯、物流环节的追溯等。

通过建立追溯体系,企业可以及时发现不合格品的来源和流向,方便进行处理和纠正。

2.加强信息管理和共享通过信息化技术手段,企业可以对产品的生产流程和供应链进行全程记录和管理。

同时,企业还可以与供应商和销售渠道合作,分享追溯信息,形成共同治理的局面。

这样可以加强对不合格品的溯源,提高整个产业链的质量管理水平。

不合格品管理程序及处理流程

不合格品管理程序及处理流程

不合格品管理程序及处理流程一、目的本文档旨在规范不合格品的管理程序和处理流程,以确保公司产品的质量和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二、定义1. 不合格品:指不符合公司产品规格、性能、质量要求或无法满足客户需求的产品。

2. 不合格品管理:指针对不合格品的定位、控制、追溯、整治和预防等管理活动。

三、不合格品管理程序1. 发现不合格品:不合格品可以通过内部检验、客户投诉、供应商反馈或其他质量检测渠道发现。

一旦发现不合格品,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2. 不合格品确认:由质量管理部门对不合格品进行确认,并进行分类、分级。

确认不合格品后,应填写不合格品报告表,并通知相关部门。

3. 不合格品追溯:质量管理部门进行不合格品的追溯,追踪其来源、加工流程、流通过程等相关信息。

同时,保留相关记录以备查验。

4. 不合格品整治:对不合格品进行整治,包括修复、调整、返工或报废等处理措施。

整治过程要符合相关的质量管理标准和流程,并由质量管理部门进行记录。

5. 不合格品预防:根据不合格品的原因和经验教训,采取预防措施,避免类似不合格品再次出现。

这包括对生产工艺、供应商管理、人员培训等方面的改进。

四、不合格品处理流程1. 接收不合格品:相关部门接收不合格品后,立即通知质量管理部门。

2. 不合格品确认:质量管理部门对不合格品进行确认,并填写不合格品报告表。

3. 不合格品整治:根据不同情况,进行不合格品的修复、调整、返工或报废等处理措施。

整治过程要符合质量管理标准和流程。

4. 不合格品记录:质量管理部门记录不合格品的处理过程和结果。

5. 不合格品预防:根据不合格品的原因和经验教训,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避免类似不合格品再次出现。

6. 不合格品整改:负责不合格品发生的相关部门进行整改,确保类似问题不再发生。

五、不合格品的责任追究对于造成严重影响或重复出现的不合格品,相关责任人将被追究相应的责任,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

六、不合格品管理的监督和评估管理部门定期对不合格品管理程序和处理流程进行监督和评估,以确保其有效性和适应性。

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规定

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规定
《文件和记录管理程序》
《生产批号编号规定》
7.0质量记录
《来料检验报告》
《套料领料单》
《成品入库单》
《出库单》
《产品标示卡》
《送检单》
《部品物料投入记录表》
《转序单》
2)各生产部门根据公司材料或产品的检验与试验状况并结合公司生产现场现有的空间规划出各检验过程和各生产车间材料或产品的储存和存放区域。
3)各部门必须确保本部门的检验与试验状态之规划区域和标识牌清晰明了并得到保护;必须要求本部门的所有人员理解、遵守并执行检验与试验状态的规定。
5.1.4当顾客有要求时,必须满足顾客附加的标识要求。
5.7.3成品出货后,PMC仓储组必须依《文件和记录管理程序》建立并保存相关的出货记录,以便于追溯。
5.7.4当顾客有产品质量追溯要求或各生产过程中出现质量异常时,品管部应可追溯至成品出货记录、成品检验记录、制程检验记录及原材料/辅助材料的来料检验记录等,还可以追溯到生产日期、检验日期、生产批号、产品名称、产品编号、规格/型号、数量、来料检验日期、供应商、生产部门,并追查其产生的原因,要求相关责任部门提出纠正与预防措施,直至所反馈的问题全部解决或得到有效处理,以防止此类不良问题再次发生,其具体处理方法由相关部门按《纠正预防措施管理程序》实施。
5.1.1.2对于检验、生产、仓储阶段的所有产品、原材料/辅助材料、在制品、成品等,各部门根据产品实际所需的标识状况和本部门实际的生产状况对其以适当的标识方法进行标识;产品标识的方法可用标签(标签具有唯一批次号、不同标签颜色等)、装载容器、放置区域等形式进行划分,标识应清晰和易于识别。
5.1.2检验、试验状态分类与分区:
5.3.3生产线作业过程中以产品的不同摆放位置或方向等区分不同的产品过程状态。

不合格品控制、标识与可追溯性培训资料.PPT

不合格品控制、标识与可追溯性培训资料.PPT
2013-05-27 12
标识及可追溯性
3、定义
原物料:经过加工能改变加工对象之形状或性质的材 料。本文件之原物料包括包装材料。 辅物料(简称辅料):加工过程需要但不能改变加工 对象形状或性质的材料。本文件管控的部分辅料为生产 制程中与产品有直接或间接接触的物料。 供应商批次号:原料号+供应商别+生产日期 HSF:无危害物质 HS:危害物质
10
标识及可追溯性
1、目的/范围
a.目的:在产品实现的全过程中明确产品的标识方法, 识别不同种类、不同检验状态的产品,同时为避免非 HSF的混入,及出现非HSF混入后能有效追溯问题批产 品的根源
b.范围:适用于本公司在产品实现全过程中所有的物料、
半成品、成品标识及其追溯作业。
2013-05-27
11
2013-05-27 14
标识和可追溯性
4、标识管理(供应商来料物料标识)
月份标识
温馨提示: 来料贴有RoHS 标识,不代表来 料就符合 RoHS 要求,要经过 IQC检验验证后 才能生效
插入图片 说明
RoHS标识 物料标识
2013-05-27
15
标识和可追溯性
4、标识管理(IQC检验后合格品物料标识)
月份标识
插入图片说明
物料标识 RoHS标识 IQC PASS标识
2013-05-27
16
标识和可追溯性
4、标识管理(IQC检验后不合格物料标识)
IQC检验后不合格标识 IQC检验后挑选标识 IQC检验后特采标识
插入图片说明
2013-05-27
17
标识和可追溯性
4、标识管理(注塑物料标识)
物料1 物料2
不合格品控制/ 标识及可追溯性培训资料

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制度

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制度

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制度一.目的通过对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的标识,使其避免发生混淆,必要时可以准确地追溯产品。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对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的标识和追溯活动。

三.职责:1.仓库管理人员负责对入仓的原辅材料、包装材料、入库的成品进行标识和记录。

2.生产班组负责生产记录,成品、半成品入库前的标识。

3.质检员、现场品控对检验状态、监视状态进行标识和记录.。

四.运作程序1.所有入库的原材料、成品外包装上都应有明确的标识,标识应符合《GB 7718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的要求。

2.材料仓库管理人员对入仓的原辅材料进行造册登记,将其名称、型号、规格、数量、入仓日期、追溯标识、供应商名称等填入明细帐,在每种物料上贴上标识牌,注明该物料的型号、规格、数量和状态。

3.生产部在作业前应做好领料核对记录,作业时做好生产记录,生产记录应包括原料名称、投料量、生产日期、班别、批次、设备机台号、操作人员、复核人、工艺参数、产品品名、代码等可追溯的内容,生产记录由车间主管、品保部审核。

生产记录由生产部存档。

4.生产过程中半成品的转序对不能直接判断产品规格,应对其型号规格、技术参数作出文字或其它清淅的标识。

5.生产班组领料时,应填写《领料单》,仓管员将其所领材料的名称、数量和出仓日期填入明细帐。

《领料单》由仓储部存档。

6.半成品、成品入库时应系统填写《进仓单》,注明生产日期、规格、数量等。

7.成品仓内的存货必须进行明确的标识。

标识内容应包括数量、名称、代码、入库日期、生产日期、班别、状态、标识人等。

8.检验状态标识:8.1待检标识:外购原材料及辅助材料、半成品、成品未经检验,先挂上“待检”标牌,不允许直接采用。

8.2合格品标识:8.2.1原材料经复验合格,有检验报告的合格品方可入库。

8.2.2各工序半成品经自检合格,质检员定时巡检。

保证只有合格的半成品才能转序。

8.2.3产品最终检验合格后,由质检员做好产品检验记录。

产品标识及追溯管理制度

产品标识及追溯管理制度

产品标识及追溯管理制度1、目的公司建立并实施可追溯性系统,以确保能够识别产品批次及其与原料批次、生产和交付记录的关系。

根据终产品标志和批次编码,及产品生产储存和交付过程中的记录,确保产品的可追溯性,以便对体系进行评估,使潜在不安全产品得以处理,并确保不安全产品的及时和完整撤回,证实可追溯性。

2、范围适用于原材料批次、半成品、终产品的标志和批次编号及产品生产、储存和交付等可追溯性的标识、记录等过程的可追溯性控制与管理。

3、职责(1)质检部门负责进厂产品和过程产品的检验和试验状态状况标识并负责指导、监督,进厂产品和过程产品的终产品标识及批号等相关记录,对产品的可追溯性进行管理。

(2)仓储部负责本公司原辅料及库存产品的标识,并保证产品销售过程的追溯工作。

(3)原料、在制品、终产品由生产部负责标识。

生产部、仓库、化验室可按可追溯性控制要求负责实施并维护可追溯性的各种标志、批号、记录管理(4)由销售部按文件的要求终产品标志、批次及相关记录,通知相关方并实施对有问题的产品召回。

按召回措施要求组织实施。

4、工作程序组织应根据终产品的标志和批次编码、产品生产、储存和交付过程中的记录,确保产品的可追溯性。

标准要求可追溯系统能够识别原料、辅料和包装材料的直接供应方,以及终产品的直接顾客。

为确保该系统的有效性,可在可追溯性记录的有效期内对其进行评估。

可采取定期演练的方式或对实际发生的问题进行追溯,来评估可追溯系统。

可追溯性记录的保存期限应符合法律法规、保质期和顾客要求,以确保不安全产品的及时和完整撤回,并证实可追溯系统的有效性。

(1)采购产品标识①标识种类a.标签:指挂牌或贴签b.记录:记录本、台帐、流程卡C.记号②质管部负责原辅材料质量状态的标识,内容主要有:合格、不合格、待检等。

标识可用产品本身的标识,如原标识不清或不易被辨认的,可由仓管员挂产品标识卡,填写相应的内容。

一般包括品名、编号、规格、型号、重量、数量、进厂时间和供应商。

产品不合格追溯与处理规定

产品不合格追溯与处理规定

产品不合格追溯与处理规定1. 引言2. 产品不合格追溯流程2.1 不合格产品的发现不合格产品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发现,如生产过程中的质检、客户投诉、市场监督抽检等。

无论发现途径如何,一旦发现不合格产品,应立即启动追溯流程。

2.2 不合格产品追溯的责任部门和人员在不合格产品追溯的过程中,需要明确相关责任部门和人员的职责,并建立相应的沟通与协作机制。

责任部门包括生产部门和质量部门,负责追溯并分析不合格产品的原因。

责任人员包括追溯团队队长、数据采集人员、沟通协调人员等,各自负责追溯流程中的不同环节。

2.3 不合格产品追溯流程2.3.1 数据采集与记录当发现不合格产品后,应立即启动数据采集与记录工作。

数据采集人员应及时将不合格产品信息、生产日期、生产批次、环节等相关信息记录下来,并保留样品以备后续分析。

2.3.2 追溯和分析追溯团队根据不合格产品的信息开始追溯工作。

追溯的目标是确定不合格产品的具体原因,包括生产工艺、原材料、设备等方面的问题。

通过追溯和分析,可以为后续处理提供依据,并采取相应的纠正和改进措施。

2.3.3 处理和反馈根据追溯结果,责任部门应及时制定处理方案,并将处理结果反馈给相关部门。

不合格产品可以作为废品处理、再利用或销毁,具体处理方式需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2.3.4 评估与监控对不合格产品的处理结果进行评估与监控,确保处理措施的有效性。

同时,应建立产品质量信息统计与分析的机制,定期进行不合格产品的统计和汇总,为后续质量改进工作提供数据支持。

2.4 追溯信息的保密与安全对于产品追溯过程中的敏感信息,应采取保密措施,确保信息的安全不被泄露。

只有授权人员才能访问和使用追溯信息,对于未经授权的人员,不得私自查看、复制和传播相关信息。

3. 产品不合格处理规定3.1 不合格产品处理分类•A类:严重不合格产品,存在安全隐患,需立即停止使用,加强处理和回收。

•B类:一般不合格产品,不符合相关标准要求,需追溯原因并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不合格品的管理和召回处理制度(三篇)

不合格品的管理和召回处理制度(三篇)

不合格品的管理和召回处理制度1、目的:严禁购进、销售不合格的医疗器械,对经营过程中发现的不合格品实行控制性管理,杜绝不合格品流入市场,确保人民使用安全。

2、职责:质管员负责进出产品的质量管理,并处理售后产品的质量问题。

保管员负责进出产品的基本项目的验收与日常产品的进出管理,养护。

业务员负责联系客户并协助质管员解决售后质量问题。

3、适用范围:适用于本企业在入库验收、在库养护、出库复核和销售过程中发现不合格品的管理。

4、制度内容:4.1不合格品的确认。

不合格品是指医疗器械的包装不合格、外观质量的不合格及内在质量不合格。

4..2不合格品的发现与上报退回的不合格品,集中存放于公司不合格品库。

退回的不合格品,集中存放于公司不合格品库待处理。

由养护员填“确认报告单”报质管员确认后,应及时从合格品库中分离出来,存放在红色标志的不合格品库,并办理停售手续。

4.3不合格品的处理不合格品的销毁,要征得质管员的同意,按质管员指定的日期、地点,在质管、财务、业务等部门有关人员共同监督下,按不同特性销毁处理,监毁人员应在记录上签字。

对于售后临床使用过程中出现重大质量事故的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人员应立即通知暂停销售该批号的医疗器械,经调查核实后,在征得当地药监部门同意后发文回收,并按其要求进行处理。

属内在质量问题的,应抽样送当地法定检验机构检验。

在质量状况未明确前,应暂停该品种的使用和销售。

不合格品的管理和召回处理制度(二)1.商品返厂管理制度(1)返厂商品的账务处理,要严格执行有关财会制度,要真实体现,全面反映返厂商品的应收应付关系,不得遗漏.(2)凡需做返厂处理的购进商品,采购员必须征得厂方同意,并与厂方达成文字处理意见后,通知保管员做好返厂具体工作,否则,不得盲目返厂.凡因盲目返厂造成的拖欠债务,由当事人追回.(3)凡需做返厂处理的代销商品(包括厂方借,调的商品),采购员提前____天与厂方联系,____天内收不到厂方答复,可留信函为凭,凡厂方无故拖延,不予返厂的商品,要向厂方征收保管费.(4)已出库的商品返厂,必须先退库再由保管员做返厂;已出库,未退库的商品和柜台内的商品,任何人不得随意返厂,否则按丢失商品追究当事人责任.(5)商品返厂时,保管员要填制商品返厂单并随货同行,及时通告厂方凭单验收.(6)物流中心各部室必须认真对待商品返厂工作,保管员要点细数,清件数,分规格,包装要捆扎牢固,要详细填写铁路运单和运输凭证,并及时做好保管账卡的记录.(7)凡是厂方采取以货换货直接调换商品方式解决商品返厂的,物流中心采购员,保管员必须坚持"同种商品一次性调清不拖欠"的原则,坚决不允许以金额核准数量的异货相抵.2.商品返厂(1)商品返厂一律由仓库保管员办理返厂手续.(2)经销商品返厂由保管员办理返厂手续,填制"物流中心经销商品入库单"安全质量管理制度(红字)1~5联,同时填制"物流中心返厂单"1~5联(外埠商品返厂必须有厂方承认____函件方可开具返厂单).(3)仓库保管员将返厂的商品返回工厂,厂方经手人在经销商品入库单(红字)与返厂单上签字,返厂单第5联交厂方,保管员根据签字后的入库单.不合格产品追溯,召回与处理制度1,目的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公司的食品质量安全工作,确保公司产品在发现存在质量隐患或者发生重大安全事故时,能够及时得到召回或迅速处理,最大限度的降低因产品缺陷对消费者的健康造成的危害,将损失降低到最小,特制定不合格产品召回处理制度2.召回产品范围本制度所称的不合格品限于裕龙集团有限公司进口的有证据证明对人健康已经或者可能造成危害的如下肉类产品:2.1产品经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或者质量监督检验部门检验判为不合格,要求召回的肉类产品;2.2不符合国家相关食品质量安全标准,已经诱发或者可能引发食品污染,食源性疾病或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的肉类产品。

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规定

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规定

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规定1.目的公司对产品的标识进行管理,以防止不同产品之间混淆,误用。

确保在需要时对产品质量的形成过程可追溯。

2.适用范围本管理规定适用于本公司采购产品及生产过程中的半成品、成品。

3.职责3.1 生产部负责采购产品的标识,负责生产过程中做好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的控制,负责产品批次管理工作,对产品实现过程实施批次管理。

3.2 技术部负责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的管理工作,明确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要求;3.3 质量部负责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的监督检查,按规定进行产品质量状态标识;3.4 生产部负责采购产品的标识及标识移植。

3.5 生产部负责所属区域内产品标识和维护管理,负责产品的分区摆放。

4.程序4.1 采购产品的标识采购产品包括原材料、外协件、外构件等。

采购产品进入工厂车间后,生产部负责将其放置于待检区,由生产部人员向质量部提出报检并提供相关质量证明,经质量部人员检验合格后方可办理入库手续。

生产部按不同类型的采购产品分别进行标识库存。

4.1.1 原材料的标识4.1.1.1 存放于库房的产品用挂牌方式标识规格、型号,型材、钢板在醒目位置用油漆注明其型号、规格。

4.1.1.2 所有采购产品应存放于固定货位,以区、排、架、格标识,生产部在库存卡上注明。

4.1.2 外协件、外购件用标签标识名称、规格、型号。

4.1.2.1 对外协、外购的关键件、重要件按 4.4.2 进行标识。

4.1.3 检验不合格的采购产品由质量部检验员放置于不合格区域,生产部按QG/LIFT 04-2008《不合格品控制程序》执行。

4.2 成品标识4.2.1 完工后的成品由综合部放置于待检区或放置待检牌,交质量部检验员进行检验。

检验合格的应放置于合格区或放置合格牌,并在“生产卡”上由质量部检验员签章,综合部办理入成品库手续;检验不合格品由综合部操作人员放置于不合格区或放置不合格牌,生产部按《不合格控制程序》执行。

成品标识方法如下:CXFG - -结构代号(如1,2,3)应用领域(如 H,G)公称压力( MPa)公称直径( mm )超旭防垢器4.2.2 综合部管理员负责对“生产卡”把关、核查,并负责移植相关记录并进行标识,分类、分批存放,建立”成品台帐。

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程序

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程序
5.9.3产品可依过程控制各阶段“标识记录”、“检验记录”、“作业记录”、“交接记录”等质量记录文件,追溯至过程控制各阶段之生产日期、批次号、数量、订单号、工作申请单号、原材料接收记录、供应商等。
5.9.4若产品为外购或外协产品,则可向供应商在订单合同或有异常时发出追溯要求,要求供应商按本公司质量体系建立追溯流程。
经QC判定注塑作业、SMT作业的不合格品
IPQC、生产管理人员
经判定注塑不合格品装入水口料收集箱进行粉碎。
经判定SMT不合格品填写《不合格品处理单》进行报废处理。
5.5检验或试验后状态标识:
序号
过程控制项目
过程状态
负责人
状态标识或识别方法
1
进料检验作业
判定的合格品
IQC
在物料外包装或标签上盖蓝色“IQC PASS”章。
3.术语/定义
3.1可追溯性
可追溯性即追溯所考虑对象的历史、应用情况或所处位置的能力。
3.2 标识
标识即为区分不同产品或状态,防止混用或误用所采取的一种方法;在有可追溯性要求时(场合),标识必须是唯一性的。
4.职责
4.1仓库:负责进料和库存物料仓储过程中的状态标识.
4.2生产部:负责原材料或产品在加工过程中的状态标识.
保存期标签:标明物料/半成品/成品的入仓年月份(颜色年月份标贴)。
5.3仓储过程状态标识:
序号
过程控制项目
过程状态
负责人
状态标识或识别方法
1
来料接收
来料收货/检验
仓管员
供应商送来物料后,仓管员核对采购单与实物、数量等是否相符,确保一致后把来料移到“待检验区”,并通知品质部进行检验。来料无标签的物料(如原材料),仓管员在进料上贴《物料标识》,包括以下内容:供方名称、来料日期、数量、材料名称、料号/型号、进料批号、检验结果及备注内容。

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规范

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规范

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规范1.目的对产品进行适当的标识并加以控制,有效地识别生产全过程中的产品,防止混用、误用。

并确保需要时对产品形成的全过程具有可追溯性。

2.适用范围本文件适用于公司产品全过程的标识及可追溯性工作。

3.职责3.1 产品质量部:3.1.1 负责进货物资的检验或验证后的检验状态的标识“待检品”、“已检合格”;3.1.2 负责过程产品、最终产品的标识和检验后的检验状态“合格品”、“不合格品”、“待处理”、“返修品”、“报废”的标识;3.1.3 负责“紧急放行”产品的标识;3.1.4 负责标识移植或遗失后重新标识的确认。

3.2 采购部:负责采购的相关进货物资的标识和保持。

3.3 库房:3.3.1 负责在库房内标定出“合格区”“不合格区”“HSF不合格区”;3.3.2 负责对已有的标识进行保护和保持。

3.4 生产车间:3.4.1 负责生产产品的“待检验”标识;3.4.2 负责按照SOP的要求对产品的HSF状态进行标识;3.4.3 负责对线体的HSF状态进行标识;3.4.4车间人员负责对已有的标识进行保护和保持。

4.工作程序4.1 产品标识的方式4.1.1 产品标识的方式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 标签、打码、单据、记录、印章、记号笔书写或其他标记等。

4.1.2 标识应清晰、牢固、耐久,并符合规范要求。

4.1.3 进货物资的产品标识的内容可包括:编号、名称、型号、规格、材质、生产公司名、批号或进公司日期、数量、颜色等。

4.2 产品监视和测量状态标识的分类4.2.1 未经检验或待检的;4.2.2 因特殊原因尚未判定的;4.2.3 通过检验合格的;4.2.4 经检验判定为不合格的;4.2.5 经过判定为HSF不合格的。

4.3 进货物资的产品标识4.3.1采购人员在购回物资时,应保持物资原有标识(如标签、铬牌、包装上的名称、型号规格等标识、出公司合格证等),对要求具有质量证明文件的产品,还必须随带产品合格证、质量证明书(保证书)、RoHS报告等来作为该产品的标识(不需要进行再标识)。

企业质量安全管理制度、产品追溯管理制 度、不合格品召回和处理制度

企业质量安全管理制度、产品追溯管理制 度、不合格品召回和处理制度

企业质量安全管理制度、产品追溯管理制度、不合格品召回
和处理制度
1. 企业质量安全管理制度:
本企业旨在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提供客户满意的产品和服务。

以下是我们的质量安全管理制度的要点:
1.1 质量方针和目标
1.2 质量组织和责任
1.3 质量管理流程
1.4 产品质量控制
1.5 安全监测和控制
1.6 不合格品处理
1.7 安全培训和意识提升
1.8 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
1.9 安全改进措施
2. 产品追溯管理制度:
为了确保产品质量、保障消费者权益和提高供应链的可追溯性,本企业制定了以下产品追溯管理制度:
2.1 产品追溯体系建立
2.2 材料和供应商管理
2.3 产品标识和编码
2.4 生产记录和追溯技术
2.5 追溯调查和通报
2.6 追溯信息保护和管理
2.7 追溯数据分析和改进
3. 不合格品召回和处理制度:
本企业重视不合格品的召回和处理工作,以保证产品质量和消费者权益。

以下是我们的不合格品召回和处理制度的要点:3.1 不合格品识别和分类
3.2 不合格品召回流程和责任
3.3 不合格品评估和处理方法
3.4 召回通知和沟通
3.5 不合格品召回数据记录和分析
3.6 召回后的改进措施和检查
3.7 召回事件的报告和调查
3.8 不合格品处置和销毁方式。

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程序

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程序

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程序1 目的为防止生产过程中从原材料到半成品、成品及不合格品的混用或误用,确保产品符合顾客要求,并可追溯产品及过程的质量问题,特制定本程序。

2 适用范围本公司所有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及不合格品的标识与追溯均适用。

3 定义3.1产品标识:指用适当的方法在生产、服务运作全过程中对采购产品/材料、半成品、成品或包装物上做出适当的标记或标签。

3.2可追溯性:指根据或利用记载标识的记录,追溯一个项目或产品的生产加工过程、应用情况、用途或所处场所的能力。

3.3检验与试验状态:指材料或产品有无进行检验/试验,以及经检验/试验之后合格与否的状态。

4 职责4.1产品追溯性及追溯性标识由技术中心设计人员负责将标准(国标、铁标、国外标准)、法律法规和客户对产品标识的要求转化为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标识要求;4.2需要模具上体现标识和追溯性的技术中心负责将规定的标识转化在相应的模具上,并定期更新模具标识;负责采购定额输出,明确标识工艺路线;特殊工艺标识要求在设计评审阶段就进行论证;负责在包装方案中明确产品发出时包装箱上的标识要求;负责公司内工艺布局区域划分标识的制定。

4.3质保部负责产品状态标识中检验状态标识的制定和监督实施情况;负责检验状态标识印刷申请的提出。

4.4物资管理部、库房负责对购入的仓储产品进行标识;物资管理部负责按照产品定额进行标识的采购;4.5生产车间负责按设计、工艺和质量管理的要求对车间存放的原材料、在制品、半成品、成品的标识,负责产品状态标识中生产状态标识在生产过程中产品的识别性标识方式、方法和标识的维护,负责保护标识在流转过程中的有效性;负责生产状态标识的打印或印刷申请的提出;车间主任负责建立所管辖人员工位号的建立与时时更新。

6、工作内容7、附加说明7.1 仓库、车间以待检品、合格品、不合格品等标识牌进行区域标示,使之一目了然,并按《库房管理程序》实施管理,置于合格品区的成品、物料才允许出库。

不合格品数据管理与追溯要求

不合格品数据管理与追溯要求

不合格品数据管理与追溯要求1. 引言不合格品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品质问题或者不符合规格要求的产品。

对不合格品的管理和追溯是现代企业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数据管理和追溯要求两个方面介绍不合格品管理的具体要求。

2. 数据管理要求不合格品数据管理是指对不合格品相关数据进行统一的收集、记录和管理,以便进行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

下面是数据管理的具体要求2.1 数据收集不合格品的数量和类型不合格品的生产批次或者时间段不合格品的具体问题描述不合格品的处理方式和结果不合格品对应的生产工艺参数、设备信息等不合格品的责任人和相关部门2.2 数据记录建立不合格品数据记录表格,明确字段和格式要求每次发现不合格品,及时记录相关信息,确保准确性和完整性对每个不合格品案例进行唯一编码,便于追溯2.3 数据管理不合格品数据应当进行有效的管理,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数据应当进行备份,避免数据丢失导致追溯困难严格控制数据的访问权限,确保只有授权人员能够查看和修改数据数据应当进行分类,建立索引,方便根据不同条件进行数据检索和分析3. 追溯要求3.1 追溯范围原材料的采购和入库记录生产工艺的控制参数和操作记录设备的运行状态和维护记录不合格品的处理和处置记录最终产品的质量检验记录3.2 追溯方式通过唯一编码追溯每个不合格品案例都应当有唯一编码,可以通过该编码追溯到具体的生产过程和经手人员通过数据查询追溯根据不合格品的日期、生产批次等信息,在数据管理系统中进行查询和检索,找出相关信息3.3 追溯时间要求不合格品的追溯应当在最短时间内完成,以便能够及时采取纠正措施。

具体要求如下对于关键不合格品,应当在24小时内完成追溯对于一般不合格品,应当在3个工作日内完成追溯4. 总结不合格品数据管理和追溯要求是企业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合理的数据管理,可以对不合格品进行全面记录和管理通过高效的追溯机制,可以及时找出不合格品产生的原因和责任,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修正和改进,最终提升企业的产品质量和品牌形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业指导书的管理:编制、使用控制、分类、建立清单、修改、 作废、保管等
十一、如何防止不合格品的产生
1.工人 2.检验员 3.仪器、设备 4.作业方法 5.异常作业的控制 6.8S优化环境。 7.利用精益生产与看板管理工具 8.三检、三自、三按 9.其它
11.3: 如何防止不合格品产生:设备保养
●保养方式:
⊙ WHICH,那些选择?(决
⊙ WHY,为什么?(目的) 监督者/管理者或对策者)
⊙ WHO,什么人?(执行者/
⊙ WHEN,什么时候?(阶段/进度/时间表) ⊙ WHERE,什么地方?(地 点/区域/空间)
⊙ HOW,如何做?(工作流程/作业步骤) ⊙ HOW MANY,多少数量? (程度/目标/指标)
• 检验员在随机卡、流程卡或“返工单”的相应项目标栏内盖检验章,作为“不合 格”标识。
• 其作用是:具有可追溯性。
• 最终检验:--------不合格牌标识。
等等)
--------或写明(注明)不合格现象,如(电性NG、错位、压痕、
* 标识中可体现如下内容
⊙ WHAT,什么事?(工作内容、品名) 定)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十、处置方式(4)
最终检验不合格处置方式一般为整批返工,对于可追溯到批次甚至具 体不良产品的可部分返工或部分挑选返工处理。
●终检处理要注意
■所有返工后需重新检验与确认。
■做好相应的记录。
■合格后方可放行。
■并强化对可标识性的管理。
■按ISO的要求,成品不良中的让步产品需客户同意(书面同意或是 收到品质确认函)。
11.1: 如何防止不合格品产生: 员工、技术人员
• 人:人是企业的第一资源,特别是一线的人员。
(1)一线操作人员与技术人员的质量意识、技术水平、产品熟练程 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作业态度、是否按正确的工艺文件操作等 影响产品质量。 (2)管理内容:明确岗位职责,提供必要的培训、想法满足人员的 任职能力、鼓励员工参与改进。 (3)对人的要求:首先是要有较强的责任心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4)对人的要求:了解产品的质量特性的形成与变化的基本知识。 (5)对人的要求:关键岗位人员要重点培训与持证上岗。 (6)对人的要求:提高质量意识和理念。
结束语:
金玉良言
少说抱怨的话 多说宽容的话 抱怨带来记恨 宽容乃是智者
少说讽刺的话 多说尊重的话 讽刺表示轻视 尊重增加了解
少说拒绝的话 多说关怀的话 拒绝形成对立 关怀促进友谊
少说命令的话 多说商量的话 命令强迫接受 商量彰显领导
少说批评的话 多说鼓励的话 批评招来阻力 鼓励产生助力
11.8:如何防止不合格品的产生:三检三按三自
A、日常保养: B、专门保养:由维修或专业人员完成。 C、专业保养:
●设备点检后发生不良的处理
■对设备的处理 1)自行修复或排除故障,由班组长或者技术员进行处理。 2)填写“设备维修申请”经主管确认后报维修部门。
■对产品的处理 对使用不良设备生产出来的产品,必须重新进行检验或评价,以防止不 良品产生或质量事故的发生
的管理工作。
11.4:如何防止不合格品的产生:作业方法的管理2
作业方法管理—作业指导书、异常作业的控制
●作业指导的编制和管理
■作业指导书编制要点 1)生产工艺流程图:生产总工艺流程图和分工序流程图 写出所有工艺流程,突出关键和重要工序,注明生产条件和控 制要求;当工艺变更时,对流程图进行修订。 2)工序作业指导书 包含内容:工序名称、适用产品、使用设备/工具、使用材料、 操作步骤、控制要点、生产安全注意事项 编制要点:简洁清楚、要点突出、图表化。
求和图纸工程规范相偏离,不符合接收准则的产品。这里的关键为质量标 准,没有质量标准是无法判断产品合格与否的。
• 处置方式有哪些? 1、返工 2、返修 3、让步接收、 4、退货 5、报废
6、采取纠正预防措施。
• 四不放过处理原则
– 质量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未查清楚不放过。 – 未制订有效的纠正预防措施并落实不放过。 – 当事人和其它所有相关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 – 责任人未受到处理不放过。
对不合格产品进行识别和控制,防止不合格品的非预期使用或交付。
2、 不合格品控制的方法是?
先识别后控制。
3、 适用范围?
适用于进料、半成品、成品及客退品的不合格品控制 。
五、识别不合格品
• 识别不合格:判断产品合格与否的依据或标准 • 1、产品标准 • 2、客户要求 • 3、工艺文件 • 4、检验文件 • 5、样板或有效的封样。 • 6、上级(管理层)的交代与叮嘱。
不合格品处理、标识及追溯管理
制定:張延河 审核:盧桂玲 核准:李生 时间: 2015/05/20 版本: Ver1
一、基本概念
• CR 致命缺陷: (Critical ) 是指产品的缺陷可致人身死亡,火灾,造成
周边机器的破损或产品有可能失去了基本的机能.
• 什么叫不合格品? 指经检验和试验判定,产品质量特性与相关技术要
11.5:如何防止不合格品的产生:异常作业的控制 ●异常作业的控制(4M变更)
异常:人员、设备、材料、工艺方法的变更 1)人员变更:按作业指导书要求对人员实施 培训,直至合格。 2)设备变更:对首件产品进行确认和检验, 合格后方可进行小批量和大批量生产。 3)材料变更:修改作业指导书或工艺参数控 制要求;进行试产;考虑旧材料的调配使用; 不可使用的旧材料的报废处理。 4)工艺方法的变更:修改作业指导书,培训 员工熟悉作业方法后再进行操作生产。
11.4: 如何防止不合格品的产生:作业方法的管理1 核心:对工艺方法和保养方法的选择与确定、工艺纪律管理。 ●作业指导的编制和管理
■生产现场包括的作业指导书有: 生产过程控制程序 生产工艺流程图 工序作业指导书 产品标准工时表 检验指导书 产品堆码规范
设备操作和保养规程 品质控制标准 不合格品控制标准 纠正与预防措施控制标准
(2)处置结论为:让步接收,车间填写“特采申请 单”经工程部、品证部审批,并提出工程与品质措 施后让步使用。
(3)处置结论为:报废,检验员通知废品所在部门 (车间或班组或联系到相应的个人),填写“废品 报废单”,并由检验员签署报告交品质部批准,对 单一品种一次报废量或价值较大的,经公司管理层 次批准方可报废。
十、处置方式(2)
• 进货不合格品的处理
• 1.退货
• 2.让步接收
• 3.要求供方采取相关的纠正预 防措施。
• 4.对连续多批不合格,某批大 量严重不合格的供方,将安排 人员对其审厂并对以后批次加 严检验。
.制程顏色管理
綠色:良品
藍色:堆積品,待處理品
黃色:待挑選,重工品
紅色:報廢品
九、评审不合格与不合格品
1、三检 ●自检:依据标准与要求,操作者对本工序进行检查。 ●互检:依据标准与要求,操作者对前工序进行检查。 ●专检:依据标准与要求,相关人员对产品进行专业检查。
2、三按 ●按工艺文件、作业指导书、检验指导书。 ●按标准:国标、行业标准、企业标准、客供标准。 ●按图样:按设计图纸、有效封样(要时间、品名、封样人签名)。一般 技术、品管人员按设计图纸,现场操作人员按有效封样。
后按要求拉到维修或返工返修区处理。 • ■5、定时安排人员到不良品区进行确认与数量的登
记。
十、处置方式(1)
• 分三种
• 1. 进货不合格品的处置 • 2 .过程不合格品的处置 • 3. 最终不合格品的处置
六、标识不合格品(2)
• 检验状态的标识
• 标识“待处理”或“不合格”的标识。
• 生产班组:不合格的半成品与原材料要标明“待处理”或“不合格”的标识。
一、基本概念
• MRB: 英文“Material Review Board”之缩写 , 中文意思为“物料审查委员会”。
• MRB 成员:主要为采购部、经理室及制造工程, 品证 部,资材部,业务部, 技术部主管或其代理人。
• HSF 不符合:指有害物质的含量超出本公司环保标准。 • RMA: 英文“Returned Merchandise Access”之缩写,中
⊙ HOW MUCH,多少费用?(成本)
八、记录不合格品
• 在规定的检验报告上正确记录不合格产品的型 号、批次、检验日期、检验依据、不合格品的 数量、检验结果。
• 检验报告按规定予审核与批准。 • 流程
⊙进货检验:填写检验单-- 按规定的程序反馈. ⊙生产过程: 检验报告-- 巡检报告\全检报告. ⊙最终检验: 检验报告-- 成品检报告\全检报告.
让步、纠正预防措施。
一、基本概念
• 不合格品: 任何有明确标识不合格的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以及可疑产品。 • 可疑产品: 任何无清晰状态标识的产品。 • 原材料: 指透过进料检验或免检程序进入工廠并在制程中需要再加工的所有
产品。 • 半成品:指在制程中经过加工却尚未使工序完全组装完成的产品。 • 成品: 指经过制程加工并对其整个工序全部完成的产品,以及经过IQC
• 一、进货检验:经检验主管以 上人员签署处置意见(必要时 要组织技术部、生产、供应 链、相关部门进行评审)。
• 二、过程检验:对批量不合格 品,质量管理部组织相关部门 和相关人员进行评审。
• 三、最终检验:品证部负责人 审批处置结论,必要时,技术 部参与评审。
十、处置方式(3)
• 过程不合格品的处置方式一般有:返工返修、特采 接收与报废等几种。 (1)处置结论为:返工返修,转至返工返修区处 理或交相关责任单位与个人进行返工。
文意思为“退货品”或者称“客退品”。 • 挪用物料: 指原本指定用于某款产品上的物料,因某种
特殊情况现需挪用到另外款产品上使用。
四、不合格品的 控制流程
• 1、识别 • 2、标识 • 3、隔离 • 4、记录 • 5、评审:当量较大时,或对公司信誉与资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