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合格产品处理制度

合集下载

不合格产品处理制度(精选五篇)

不合格产品处理制度(精选五篇)

不合格产品处理制度(精选五篇)第一篇:不合格产品处理制度不合格产品处理制度第一条质量不合格保健食品不得采购、入库和销售。

凡与法定质量标准及有关规定不符的保健食品,均属于不合格保健食品。

包括:(一)保健食品的内在质量不符合国家法定质量标准及有关规定的保健食品。

(二)保健食品的外观质量不符合国家法定质量标准及有关规定的保健食品。

(三)保健食品包装、标签及说明书不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保健食品。

第二条在保健食品验收、储存养护、上柜、销售过程中发现有质量问题时、应及时确认,确定为不合格的保健食品应存放于不合格区,挂红色标识。

第三条质量管理员在检查过程中发现不合格保健食品,应及时通知仓管员、营业员等立即停止出库和销售,同时将不合格保健食品集中存放于不合格区,挂红色标识。

第四条食药监部门检查、抽验发现不合格品,企业应立即停止销售,同时,将不合格保健食品移入不合格区,挂红色标识,做好记录,等待处理。

第五条不合格保健仪器应按规定进行报损和销毁。

第六条不合格保健仪器食品的报损、销毁由质量管理员统一负责,其他各岗位不得擅自处理、销毁不合格保健食品。

第七条不合格保健食品的销毁时,应在质量管理员和其他相关部门的监督下进行,并填写报损销毁记录。

第八条对质量不合格的保健食品,应查明原因,分清责任,及时制定与采取纠正、预防措施。

第九条应认真、及时,规范地做好不合格保健食品的处理,报损和销毁记录,记录应妥善保存至少2年。

第十条质量管理员每季应对不合格药品的处理情况进行汇总、分析,提出改进意见,进一步加强各环节的质量管理。

第十一条明确为不合格保健食品仍继续发货、销售的,应按有关规定依法予以处罚。

进货检查验收台帐制度第一条为了加强对保健食品质量管理,规范保健食品经营行为,严把保健食品质量关,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推进企业信用体系建立。

结合本店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企业应加强对保健食品进货、入库、保管、上柜销售等环节的全程管理,严格审验经销商品质量及相关身份证明,确保所经营保健食品质量安全、可靠、标识说明真实、清晰,努力提高服务质量水平,树立企业诚信经营的良好形象。

不合格品处理制度

不合格品处理制度

不合格品处理制度1. 背景为了确保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我们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不合格品处理制度。

该制度将规范不合格品的鉴别、处理和追溯流程,以最大程度地减少不合格品对产品质量和公司声誉的影响。

2. 定义不合格品是指不符合产品质量标准或规格的产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况:- 外观缺陷或损坏- 功能不正常- 材料缺陷- 加工不良- 标识不清晰或错误3. 不合格品处理流程3.1 不合格品鉴别和报告- 在生产过程中,质量控制人员应定期检查产品,发现不合格品后立即停止生产,并将不合格品进行鉴别和记录。

- 不合格品应在不合格品管理表中详细记录并标记,包括日期、问题描述、鉴别结果和鉴定人员签字等信息。

3.2 不合格品处理方案- 不合格品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适当的处理方案,包括修复、返工、报废、退货等。

- 处理方案应由质量控制人员根据不合格品的性质和影响程度进行评估,并与相关部门沟通和确认。

- 处理不合格品时,应保证过程中的记录、操作和追溯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3 不合格品追溯与改进- 每个不合格品都应有唯一的标识,方便追溯其流向和生产过程中的可能问题点。

- 对于重复出现的不合格品,应进行彻底调查和分析,找出根本原因并采取相应的纠正和预防措施,以避免问题再次发生。

- 不合格品处理情况应进行定期总结和复盘,为日后的质量控制和改进提供参考。

4. 权责划分- 生产部门负责发现和鉴别不合格品,并及时报告。

- 质量控制部门负责评估不合格品的处理方案,并与相关部门协商确认。

- 相关部门负责按照处理方案执行,确保不合格品的妥善处理和记录。

5. 相关记录和文件- 不合格品管理表:记录不合格品的信息、鉴别结果和处理方案。

- 不合格品追溯表:记录不合格品的标识码、追溯记录和分析结果。

以上是我们公司的不合格品处理制度,请各相关部门严格按照制度执行,确保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的持续提升。

如有任何疑问或改进建议,请及时反馈。

谢谢!。

不合格品处理制度范文(五篇)

不合格品处理制度范文(五篇)

不合格品处理制度范文1、凡医疗器械包装、标签及说明书与法定质量标准或有关规定不符合的医疗器械,均属不合格医疗器械。

2、在医疗器械入库验收过程中发现不合格医疗器械,应存放于不合格医疗器械区,挂红牌标志,并及时进行质量查询,等待处理。

3、对在库储存中发现的不合格医疗器械,要查明原因,分清责任。

如果是生产环节或运输环节的质量隐患而导致的,则要向供货单位联系,商洽退货或销毁等处理办法。

如果是本公司储存保管或养护不当而导致的,则必须认真总结,吸取教训,并采取有效措施,避免重犯。

4、医疗器械养护过程或出库复核过程中发现不合格医疗器械,应立即停止销售和发货。

同时,按销售记录追回销出的不合格医疗器械。

并将不合格医疗器械移放于不合格医疗器械区,挂红牌标志。

5、上级药监部门抽查、检验判定为不合格医疗器械时,或药监、药检部门公告、发文、通知查处发现的不合格医疗器械时,应立即停止销售。

同时,按销售记录追回销出的不合格医疗器械。

并将不合格医疗器械移入不合格医疗器械区,挂红牌标志,等待处理。

6、不合格医疗器械按规定进行报废和销毁。

对不合格医疗器械产品决定销毁时,必须报经当地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审查批准,监督销毁。

对质量不合格的医疗器械,质量管理部应查明原因,分清责任,及时制定与采取预防措施。

不合格品处理制度范文(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为了规范公司对不合格品的处理,保障产品质量,提高公司运营效率,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生产、经营过程中出现的不合格品的处理。

第三条定义1. 不合格品:指生产、经营过程中未达到产品质量和标准要求的产品或物料。

2. 清退:指将不合格品从库存中清除或从流通环节中剔除。

第二章不合格品的分类和登记第四条不合格品的分类根据不合格品的性质和严重程度,将其分为以下几类:1. 偶发不合格品:指个别产品出现的质量问题,不影响整体的产品质量。

2. 批量不合格品:指某一批次的产品中出现批量质量问题,在产品质量方面存在一定风险。

不合格品处理制度(6篇)

不合格品处理制度(6篇)

不合格品处理制度第四章管理制度文件版本:第一版文件编号:____ny/zg-14九、不合格管理办法及控制程序(一)不合格产品管理办法1、定期由厂长召开质量例会,与质量有关的管理人员参与。

2、由质量负责人及各科室负责人汇报生产中、销售过程中出现的存在的问题,对存在的问题,寻找解决办法,制定纠正预防措施。

3、对于不按操作规程造成的质量事故、责任心不强造成的质量事故进行处罚,对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损耗人员进行奖励。

4、对外来检查人员提出的问题及企业内部查出来的问题及时性时研究,分析原因,及时想办法,及时提出预防措施,并监督实施。

5、不合格的处理(1)对于过程检验中。

计量不足,灭菌温度不够等情况,操作人员应立即采取纠正,保证生产的正常运行。

(2)不合格品的原辅材料由检验员根据检验结果出具。

不合格品处理单,并做好置牌标识,购销科负责与供应商联系处理。

a、对发现原辅材料出现一般质量不合格的,由化验室质检员填写不合格品处理单,由质检科处理决定。

b、对发现原辅材料出现重大质量不合格时,由化验室质检员填写不合格品处理单,由质检科会同各有关部门参与质量评审作出使用或不使用的处理意见,报经理批准,购销科负责与供应郑州新农源绿色食品有限公司质量手册第四章管理制度文件版本:第一版文件编号:____ny/zg-14商联系处理,办理退货手续,必要时取消合格供应商资格。

(3)不合格成品由检验员根据检测结果开出不合格处理单,并入不合格品临时堆放点或库房,进行隔离标识。

责任部门应填写纠正和预防措施表,并根据表中的项目内容和完成时间及要求,制订纠正措施,按规定认真实施,并报质检科进行验证。

(4)本程序中涉及的各类记录、文件、应作为质量分析,信息反馈和质量统计,质量考核的原始凭证。

(二)不合格工作管理办法不合格管理是指不能正确依据《企业质量手册》很好的工作,很好地履行自己义务的行为的一种管理,并制定相应的纠正措施。

1、在本职工作范围内不能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致使不合格的部门领导和直接负责人,对由此引发的不良影响负全责,以造成影响的大小和经济损失多少进行经济处罚和行政处罚,已造成的不合格,能重新再做的要重新再做,不能重新再做的要进行必要的修补或挽救。

不合格产品管理制度(3篇)

不合格产品管理制度(3篇)

不合格产品管理制度一、定义不合格产品不合格产品指的是在生产过程中或者检验中发现的,不符合产品质量标准、规定要求或者客户需求的产品。

二、不合格产品管理原则1. 预防为主:通过加强质量控制和管理,尽可能减少不合格产品的产生。

2. 及时发现和处理:及时发现和处理不合格产品,防止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或继续生产过程中。

3. 追溯与追踪:能够追溯和追踪不合格产品的生产过程和流向,追究责任,加强对不合格产品的分析和控制。

三、不合格产品管理步骤1. 发现不合格产品:通过生产过程中的自检、互检和专检等环节,对产品进行质量控制和检验,发现不合格产品。

2. 隔离与标识:对不合格产品进行隔离,并进行标识,确保不合格产品不会继续流入正常流程中。

3. 审核和判定:由专业人员对不合格产品进行审核和判定,确定是否为不合格产品以及程度。

4. 处理和整改:根据不合格产品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可以是返工修复、报废处理或者其他合适的方式。

5. 分析和改进:对不合格产品进行分析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避免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6. 记录和报告:对不合格产品的整个处理过程进行记录和报告,以备审计和追溯。

四、不合格产品管理责任1. 生产部门:负责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检验工作,及时发现和隔离不合格产品。

2. 质量部门:负责审核和判定不合格产品,并提出处理和改进方案。

3. 相关部门和岗位:根据不同环节的责任和职责,配合质量部门进行处理和改进工作。

五、不合格产品管理措施1. 建立不合格产品管理制度:明确不合格产品管理的流程、责任和措施,确保每个环节都有相应的管理措施。

2. 建立隔离区和标识系统:对不合格产品进行隔离存放,并进行标识,确保不会与正常产品混淆。

3. 加强质量控制和检验:通过加强质量控制和检验环节,提高产品质量,减少不合格产品的产生。

4. 建立不合格产品分析和改进机制:对不合格产品进行分析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

5. 加强员工培训和教育:加强员工的质量意识和责任意识,提高对不合格产品管理的重视程度。

不合格产品管理制度_不合格产品管理制度条例3篇

不合格产品管理制度_不合格产品管理制度条例3篇

不合格产品管理制度_不合格产品管理制度条例3篇Management system of unqualified products_ Regulations on m anagement system of unqualified products不合格产品管理制度_不合格产品管理制度条例3篇前言:规章制度是指用人单位制定的组织劳动过程和进行劳动管理的规则和制度的总和。

本文档根据规则制度书写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不合格产品管理制度模板2021版2、篇章2:不合格产品管理制度文档实用版3、篇章3:不合格产品管理制度范文规范版篇章1:不合格产品管理制度模板2021版1 目的对质量体系运行中出现的不合格项和产品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不合格品进行控制,确保体系不断改进和不合格品不转入下道工序或出厂。

2 适用范围适用于本企业质量体系运行中出现的不合格项和原辅材料、半成品、成品出现不合格品的处理。

3 职责3.1 技术部负责不合格品控制的归口管理,负责不合格确定,并组织评审和处置。

3.2 各部门负责不合格项的识别,技术部负责评审和处置。

3.3 不合格品的责任部门负责不合格品的记录、标识、隔离和处置的具体实施。

4 管理办法4.1 不合格的分类不合格分为体系不合格和产品不合格。

体系不合格称为不合格项,产品不合格称为不合格品。

体系不合格(不合格项):在企业质量体系运行过程中,发生的不符合本企业质量体系文件要求的不合格称为体系不合格。

产品不合格(不合格品):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原辅材料、半成品、成品的不合格称为产品不合格。

4.2 不合格的性质:对不合格视其严重程度,可分为一般不合格和严重不合格。

一般不合格:性质轻微,属偶尔现象,不具有普遍性,造成影响不大,经济损失在200元以下的不合格。

不合格品处理制度范本(三篇)

不合格品处理制度范本(三篇)

不合格品处理制度范本一、本制度适用于本厂原材料验收、产品生产过程和使用现场不合格品及成品检验不合格的控制等范围;二、本企业授权检验人员负责本厂内不合格品的评审现场不合格品的评审由本厂委派的人员负责;三、工作程序按照原料、成品检验和试验中发现不合格品进行标识、评审,确定不合格品的范围和性质;决定并实施不合格品处置方案,并割据不合格品的严重程度和范围,通知生产技术部门,质管部门有关负责人。

产品生产过程中不合格品判定由生产技术人员根据标准作出评审,做好质量记录,通知质管部门;四、对原料收购检验时发现的不合格品,一律拒收。

储存过程中发现的不合格品,由仓库保管员作出如下标识:不合格品应设立红色标志另行隔离堆放。

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不合格品,由该岗位人员根据技术规程规定作出相应标识,有条件时,应与合格品隔离。

不符合规定检验标准的产品,不允许包装入库;五、检验人员对不合格品评审有作出处置决定,由相关人员进行处置。

收购原料时发现不合格,由供应方自行处置。

生产过程中,结于标准允许返工的不合格品,生产人员应按相应标准和技术规程的操作工艺,予以返工,并经检验员重新验证合格后方可放行。

对已判定不合格的成品或经返工仍不合格的产品另行堆放,并做好标识。

原料/成品储存过程中发生的不合格品,由仓管人员进行处置。

现场不合格由本厂委派的人员和客户协商处理办法,做好记录,并写成书面报告交质量管理部;六、处理不合格成品和废弃物时,需方必须在保证购买后不再用于加工食品原料的前提下,主要工业或畜禽之用,形成书面协议文件,否则焚烧,并留存往来票据(影像资料)。

不合格品处理制度范本(二)(一)、目的。

建立一个不合格医疗器械的确认和处理标准操作程序,以达到对不合格医疗器械的控制性管理的目的。

(二)、范围。

适合本企业出现的所有不合格医疗器械。

(三)、责任人。

业务部、配送中心、质管部及部门负责人对实施本sop负责。

(四)、程序1、购进医疗器械经检查验收不合格的,由验收员填写“拒收报告单”报质管部,质管部鉴定后明确拒收意见的医疗器械入退货库(区),保管员登入不合格品台帐,并及时办理退货手续,退原发货单位;或入不合格品库报废处理。

不合格品管理制度范本(五篇)

不合格品管理制度范本(五篇)

不合格品管理制度范本为了对不合格产品进行识别和控制,防止不合格品的非预期使用和交付,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不合格的范围本制度对原材料、外购件、外协加工件、半成品、成品交付后发生的不合格进行控制。

二、管理职责1、检验科负责不合格品的识别,并跟踪不合格品的处理结果。

2、生产设备科负责对不合格品采取纠正措施。

3、技术副总、检验科长和质检员负责在各自范围内,对不合格品作处理决定。

三、不合格的分类严重不合格:经检验判定的无法修复的或造成较大经济损失、直接影响产品质量、安全性能、主要功能、技术指标等的不合格。

一般不合格:个别或局部不影响产品质量和安全性能的或可修复的不合格。

四、不合格的处理当质检员或仓库保管在检验或验收时发现原材料、外购件不合格的,应鹤壁市太行通用振动机械有限公司管理制度汇编B/0采用挑拣、退货等方式处理。

由检验科负责做好原材料、外购件不合格情况的记录并保存。

当质检员或仓库保管发现半成品、组装件、成品的不合格时应进行判定,对于质检员能判定可返工、返修的不合格品,由操作者负责按要求进行返工、返修,质检员做好不合格情况的记录。

返工、返修后的产品必须重新检验,质检员应做好复检记录。

对于质检员不能判定或无返工、返修价值的不合格品,质检员应填写《不合格品报告处置单》,交检验科长签字确认,由质量否决人负责按照《质量否决制度》的规定决定处理方式。

相关部门按所决定的处置方式进行处置。

对已经确认的不合格半成品和成品,所属车间必须进行隔离放置,并做好明显的不合格标识,防止不合格品的非预期使用。

4、所有不满足标准安全性能的不合格不准转入下道工序,整机不准对外销售。

不合格品管理制度范本(二)1. 目的:确保公司产品的质量,最大限度地减少和避免不合格品的出现。

2.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部所有涉及产品生产、质量控制和出货的部门和员工。

3. 定义:3.1 不合格品:指不符合相关产品质量标准和要求的产品或原材料。

3.2 不合格品管理:指对不合格品进行有效的识别、处理和控制的管理活动。

不合格品处理制度(5篇)

不合格品处理制度(5篇)

不合格品处理制度1.所有员工都必须意识到产品质量的重要性,降低不合格品,提高产品质量是减少成本,提高工作效率的体现。

2.在生产包装过程中,要不断加强机台巡查和工作自检,以此减少不合格品的产生和人为造成不合格品的增加。

3.接触到产品的所有工序员工,懂得慎重将合格品与不合格品进行分离,隔开避免混杂,造成工时成本的浪费。

4.所隔离出的不合格品,要由质检部对其评审,围绕返工、降级、报废及状况认可的不同程度进行定位。

5.区分开的不合格品,不可与其它合格产品混装、混放,须放置到指定地点,有必要的还可用相关标识予以注明。

6.当不合格品数量大于一般正常情况的,须由专人根据不合格品的数量、特征、损失程度、影响等及相关补救或再防发生措施情况,以书面、表格形式进行如实统计、汇报。

7.不合格品定位后,要进行及时处理,不可因长时的堆放而引发更严重的质变。

8.不合格品定位后,属于二等品的降价处理,产品尽快出售,不符合食用的产品,损害消费者的身体健康,严禁出售。

应当及时报废处理,并将处理结果用书面逐级汇报存档。

附:不合格的区分二等品(次品):偏膜、日期不明显,经过杀菌正常处理的产品。

废品:其它二等以下产品。

不合格品处理制度(2)一、概述不合格品是指不符合相关质量标准或规定的产品,包括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

不合格品的存在不仅对企业的形象和声誉有损害,还可能引发安全事故和质量风险。

因此,建立和完善不合格品处理制度,对于保障产品质量和维护企业利益具有重要意义。

二、不合格品分类不合格品可以根据其性质和来源进行分类,包括以下几种类型:1. 生产过程不合格品:指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不符合质量标准的产品。

2. 销售过程不合格品:指在销售过程中出现的不符合质量标准的产品。

3. 客户投诉不合格品:指由客户投诉产生的不符合质量标准的产品。

4. 检验抽查不合格品:指在检验抽查过程中被发现不符合质量标准的产品。

5. 退货产品:指客户因为产品质量问题主动要求退货的产品。

不合格品管理制度十篇

不合格品管理制度十篇

不合格品管理制度十篇不合格品管理制度十篇不合格品管理制度篇1(一)目的为防止不合格的原、辅材料、半成品和成品的非预期转序和出厂,对不合格品进行有效的控制(二)职责1质检部负责对不合格原辅材料和半成品、成品的判定、记录、评审。

2总经理负责对不合格品让步接收的处置决定。

3产车间负责生产过程中不合格品的标识和隔离,其他相关部门负责对不合格品的其他处置。

(三)工作程序a)采购产品不合格的控制1)记录:应在《不合格及纠正措施处理单》上,记录不合格情况及其后的.评审、处理情况2)采购不合格品的评审◆评审时限:发现不合格品后,应在24小时内完成评审工作。

◆评审目的:通过评审决定对不合格采购品的处置方式,包括:——拒收:退货应为首选方式;——让步接收:仅限于辅料(外包装材料)的情况下方可。

◆评审程序与权限:质检科主管组织综合科、生产车间对不合格品进行评审,明确处置方式。

◆不合格品的处置及跟踪——拒收有检验员向综合科主管退交不合格品,说明理由;供销部主管办理退货,将处理结果(如时间等)通报质检科主管。

——让步接收由质检员在检验记录上注明让步情况,向综合科主管移交让步产品;供销部主管组织办理入库。

b)不合格的半成品及成品1)不合格品的鉴别◆由检验员负责,生产中发现不合格品或不能满足工艺要求时,当事人应及时通知质检员鉴别。

属于不合格品时,质检员应根据情况采取措施对以前涉及的产品进行检查,情况严重者应向质检科和总经理报告。

◆记录:发现不合格品后,质检员应明确不合格品的责任人,在《不合格及纠正措施处理单》上做好记录,记录不合格情况及其后的评审、处理情况。

2)不合格品的隔离◆不合格品应进行隔离放置,不得与合格品或待检品混放,不合格品应标志清楚,以防误用。

◆生产中发现的不合格品可放在车间的不合格区内,不合格品在未经评审前不得动用。

3)不合格品评审◆评审时限:应在24小时内完成评审工作。

◆评审目的:确定对不合格品的处置方式,包括:返工、改为他用(降级)、报废(对于成品,只能采取改为他用(降级)、报废的措施)。

不合格品处理办法及纠正预防管理制度

不合格品处理办法及纠正预防管理制度

不合格品处理办法及纠正预防管理制度一、不合格品的处理办法:1.分类处理:根据不合格品的性质和严重程度,进行分类处理。

可以分为可修复不合格品和不可修复不合格品两类。

2.及时报告:发现不合格品后,应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或质量管理部门报告,并提供详细的不合格品情况和处理意见。

3.隔离与封存:合格品与不合格品要进行有效的隔离,防止不合格品误用或混杂入出货产品中。

不合格品应封存,并标明不合格原因和处理结果,确保不会再次流入生产线。

4.厂内修复:对可修复的不合格品,可以进行内部修复或改装。

修复后的产品要经过严格的检测和测试,确保达到合格品的要求后方可投入使用。

5.销毁处理:对于不可修复的不合格品,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环保要求进行销毁处理。

销毁过程要做好记录,并通知相关部门进行监管。

6.追溯与调查:对不合格品进行追溯,找出不合格的原因和责任人,并进行相应的调查和处理。

针对相同或相似原因造成的不合格品,要及时采取纠正措施,防止再次发生类似问题。

7.总结经验教训:每次发现不合格品都应进行总结经验教训,找出问题的根源,并提出改进措施。

在制定纠正预防管理制度时,要将这些经验教训纳入考虑,避免再次出现相同的问题。

二、纠正预防管理制度:1.质量目标设定:制定切实可行的质量目标,并制定相应的绩效考核机制。

要求各部门和个人在日常工作中积极预防和纠正不合格品,达到质量目标。

2.质量控制点设立:在整个生产过程中,设立质量控制点,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每个环节都要有相应的检测和测试,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要求。

3.过程控制与纪律:建立严格的生产工艺流程和操作规范,要求员工遵循操作纪律,确保每个步骤符合质量要求。

对不按规定操作和出现失误的情况,要及时予以纠正和警示。

4.持续改进:定期对工艺流程和操作规范进行评审,找出不合理和存在问题的地方,并提出改进措施。

要鼓励员工积极提出意见和建议,推动持续改进。

5.培训与教育:加强员工的质量意识和技术培训,提高员工对产品质量的重视程度和责任心。

不合格成品召回及处理制度(6篇)

不合格成品召回及处理制度(6篇)

不合格成品召回及处理制度一、对于客户反馈出现重大质量问题时企业应及时将售出产品召回,并根据客户提出的问题进行检验、确认,确为企业责任时由企业组织技术人员对出现问题的工艺进行改进,并制定预防纠正措施,同时有目的的检查全部生产工艺,有效的预防再次出现质量问题.二、纠正对已发现的不合格产品处理,适时处理不合格品,监审其是否堪修,是否能转用或必须报废,使物料能物尽其用,并节省不合格品的管理费用及储存空间,三、质量不符合规格的原材料、半成品及成品且认为不堪修者,但不包括以下两项:a.进料检验时判定不合格的原材料(应退货或特采)。

b.进料检验后发现的不合格的原材料且责任属原材料供应商的(应退货或交换良品)四、由质检部负责召集生产、采购等有关单位,组成监审小组负责监审。

五、不合格产品产生的原因集中在产品设计、工序管制、原材料采购等环节分析。

六、对不合格品进行记录以方便以后的品质追溯,以及为产品品质改善提供原始资料。

七、处理不合格品必须坚持“三不放过”的原则。

1.原因找不出不放过2.责任查不清不放过3.纠正措施不落实不放过八、不合格品处理的程序1.记录、标识、隔离2.预先处理:由质量检验员判定不合格的类别,然后决定提交哪一级处理3.做出结论,按规定权限,对不合格品做出结论(报废、返修、返工和超差使用)。

4.处理结论的实施九、不合格品的处理1.纠正。

针对发现的不合格之处采取必要的措施使其达到一定的状态。

2.返工。

质量管理部将批准返工的不合格产品的评审报告交于各生产车间进行返工,使其达到正常的标准。

3.返修:为使不合格产品能达到顾客满意所进行的一定程度的再加工。

不合格成品召回及处理制度(二)1、目的为使进入流通领域的、由各种原因导致的不合格产品及时、快速、完全的召回,保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性,特制定本程序。

2、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提供的已进入流通领域的不合格产品的处理。

3、相关文件《标识和可追溯性》4、职责4.1总经理负责指导组成产品召回工作小组,并负责产品召回计划的审批。

不合格食品处置制度(5篇)

不合格食品处置制度(5篇)

不合格食品处置制度1.食品(预包装食品、散装食品、保健食品)的质量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

为严格不合格食品的控制管理,严防不合格食品售出,确保消费者服用安全,特制定本制度(以下统称“食品”)。

2.质量管理部门负责对不合格食品实行有效控制管理。

3.质量不合格食品不得采购和销售。

凡与法定质量标准及有关规定不符的食品,均属不合格食品,包括:①食品的内在质量不符合国家法定质量标准及有关规定;②食品的外观质量不符合国家法定质量标准及有关规定;③食品包装标签、说明书等不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4.在将食品验收、储存、养护、上柜、销售过程中发现不合格食品,应存放于不合格食品区,挂红色标识,及时上报质量管理部门处理。

5.质量管理部门在检查过程中发现不合格食品,应出具食品质量报告书或不合格通知单,及时通知养护、销售及岗位人员立即停止销售。

同时将不合格产品集中存放于不合格食品区,挂红色标识。

6.不合格食品应按规定进行报损和销毁:①不合格食品的报损、销毁由质量管理部门统一负责,其他各岗位不得擅自处理、销毁不合格食品;②不合格食品的报损、销毁由质管部门提出申请、填报不合格食品报损有关单据;③不合格食品销毁时,应在质量管理部和其他相关部门的监督下进行,并填写报损食品的销毁记录。

7.对质量不合格的食品,应查明原因,分清责任,及时制定与采取纠正预防措施。

8.明确为不合格食品仍继续发货、销售的,应按经营责任制,质量责任制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罚,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予以处罚。

9.应认真、及时、规范地做好不合格食品的处理、报损和销毁记录,并妥善保存至少____年。

不合格食品处置制度(2)是指针对生产、流通环节出现的不合格食品进行相应处理措施的一套制度。

该制度的目的是确保食品安全,保护消费者权益,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不合格食品处置制度包括以下内容:1. 食品安全监管机构的责任:各级食品安全监管机构应建立相应的食品追溯体系和食品检测技术及设备,对市场上的食品进行监督检查和抽检,发现不合格食品及时处置。

不合格产品召回及处理制度(五篇范文)

不合格产品召回及处理制度(五篇范文)

不合格产品召回及处理制度(五篇范文)第一篇:不合格产品召回及处理制度不合格产品召回及处理制度一、为了加强本公司产品质量管理,规范不合格产品退出市场管理,树立本公司诚信、负责的形象,加强与监督管理部门的协调、配合,保障消费者人身健康和生命安全,依据《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消毒管理办法》等法律规定,制定本制度。

二、所谓产品召回,是指生产销售的产品存在安全隐患,可能对人身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损害的,或者不符合产品质量标准的,并已经进入流通、消费领域,为避免不合格产品危及人身安全及财产损失,本公司及时将缺陷产品从流通、消费领域收回,予以维修或者销毁,并承担相关费用。

三、本公司发现产品存在质量问题和不合格产品时,应发布通告,采用电话、电报、传真或信函等形式予以发布召回。

四、下列产品必须严格遵守本制度召回:(一)存在安全隐患,可能对人身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损害的产品;(二)存在设计缺陷或制造缺陷,影响正常使用,危及人身安全及财产损失的产品;(三)检验、检疫不合格的,或依法应当检验、检疫而未经检验、检疫的产品;(四)超过安全使用期限或者保质日期的产品;(五)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偷工减料,假冒他人的注册商标等违法产品;(六)与监督管理部门抽检核定质量不合格产品同批次的产品;(七)被监督管理部门责令召回、或本单位认为需要召回的产品。

(八)法律法规规定其他应当召回的产品。

五、发现所销售的产品属本制度所列的不合格产品,或接到产品企业、供货商、下级销售商通知的,应立即启动不合格产品召回程序。

六、产品召回程序包括下列步骤:(一)立即停止销售该产品;(二)立即通知生产企业或者供货商、下级销售商立即停止销售;(三)立即通知消费者停止使用;(四)立即向卫生部门及有关监督管理部门报告;(五)及时向社会公布有关信息,信息公布应能够覆盖销售范围;(六)为消费者办理退货退款手续,召回不合格产品;(七)召回的产品按规定销毁或无害化处理。

不合格品处理责任制度

不合格品处理责任制度

不合格品处理责任制度1. 引言2. 责任归属2.1 不合格品的责任归属主要分为两个方面制造部门和相关负责人员。

2.2 任何生产环节中出现的不合格品都应由制造部门负责处理。

2.3 相关负责人员包括但不限于生产主管、质量控制经理等,他们应对不合格品处理过程进行监督和管理。

3. 不合格品的定义3.1 不合格品是指不符合公司产品质量标准的产品或产品组件。

3.2 不合格品的判断应基于公司产品质量标准和相关法规要求。

4. 不合格品处理流程4.1 发现不合格品4.1.1 不合格品可由任何员工在日常工作中发现。

4.1.2 员工发现不合格品后应立即上报相关负责人员。

4.2 不合格品处理责任人的指派4.2.1 相关负责人员收到不合格品的上报后,应尽快指派责任人进行处理。

4.2.2 责任人员一般由制造部门内部进行指派,同时应相应地通知所属部门的负责人。

4.3 不合格品处理过程4.3.1 责任人员应对不合格品进行详细的检查和记录,并尽快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4.3.2 处理措施可能包括但不限于修复、报废、再加工等。

4.3.3 责任人员应及时上报处理情况,并将处理结果进行记录。

4.4 不合格品责任追究4.4.1 若不合格品的处理结果不符合公司要求或质量标准,则相关负责人员有责任追究到位。

4.4.2 追究责任时,应根据责任的严重程度制定相应的处罚措施,包括但不限于警告、罚款、扣减绩效等。

4.4.3 重复出现的不合格品问题应引起重视,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流程优化和员工培训。

5. 培训和宣传为了确保每个员工都清楚了解不合格品处理责任制度,公司应定期进行培训和宣传。

5.1 培训内容应包括不合格品的定义、处理流程以及相关责任的追究。

5.2 培训可以采用内部培训、外部培训或在线培训等形式进行。

5.3 宣传工作可以通过张贴海报、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进行,以便员工随时参考和了解。

6. 结论不合格品处理责任制度是确保产品质量和责任追究的重要制度。

不合格产品处理制度

不合格产品处理制度

不合格产品处理制度一、不合格产品的定义1.缺陷产品:产品存在设计、制造或材料方面的缺陷,使其无法达到预定的功能要求。

2.计划外停产产品:由于设备故障、原材料供应问题等原因导致的停产,生产出的产品无法达到质量标准要求。

3.检测不合格产品:通过质量检测流程,发现产品存在不合格问题,未达到质量标准要求。

4.客户退货产品:客户因产品质量问题而退货的产品,无法满足客户要求。

二、不合格产品处理流程1.不合格产品发现(1)生产车间自查:生产车间应每天进行自查,发现不合格产品应立即报告质量部门。

(2)质量检测:所有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和出厂前必须经过质量检测,发现不合格产品应立即停产并报告质量部门。

(3)客户退货:客户退货的产品应立即报告销售部门,并传达给生产部门。

2.不合格产品处理(1)不合格产品应及时隔离,以避免对其他产品造成污染或继续流入市场。

(2)质量部门对不合格产品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报告,确定不合格产品的具体原因。

(3)根据不同的原因,采取相应的处理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情况:a.设计问题:与设计部门合作对设计进行修改或改进。

b.制造问题:对生产工艺进行调整或改进。

c.材料问题:更换供应商或检查原材料质量。

d.人为因素:进行员工培训和标准操作流程(SOP)的修订。

3.不合格产品追溯(1)对不合格产品进行追溯,记录不合格产品的详细信息,包括生产批次、生产时间、检测记录等。

(2)查找不合格产品的原因,追溯到具体的生产环节,以便找出问题根源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

(3)将追溯结果反馈给相关部门,并进行及时的改进,以预防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三、不合格产品处理的责任分工(1)质量部门:负责对不合格产品进行分析和报告,确定原因,并提出纠正和预防措施。

(2)生产部门:负责及时隔离和处理不合格产品,并改进生产工艺以防止再次发生。

(3)设计部门:负责与质量部门合作对设计进行修改或改进以提高产品质量。

(4)供应链部门:负责检查和管理原材料供应商的质量,避免使用低质量原材料。

不合格产品退货及处理制度

不合格产品退货及处理制度

不合格产品退货及处理制度目标本文档旨在规定不合格产品退货及处理的制度,以确保公司对不合格产品的合理处理和保护客户的权益。

定义1. 不合格产品:指在生产、包装、储存、运输、销售等环节中存在质量问题,不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产品标准的产品。

2. 合格产品: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产品标准的产品。

退货和处理流程1. 客户发现不合格产品时,应立即与销售部门联系,并提供有关不合格产品的证据和问题描述。

2. 销售部门收到客户的投诉后,应尽快安排客户退还不合格产品,并填写退货申请表。

3. 退货申请表需包括以下信息:- 客户名称及联系方式- 不合格产品的数量和型号- 不合格产品的问题描述- 退货原因- 退货日期4. 销售部门审核退货申请表后,将其送交质量管理部门进行审批。

5. 质量管理部门对退货申请进行评估,确定是否接受退货。

若接受退货,质量管理部门将填写退货审核表并与销售部门协商处理方式。

6. 销售部门根据质量管理部门的处理意见,与客户沟通并确认退货的具体操作流程。

7. 客户按照与销售部门的沟通情况,将不合格产品退还公司指定的地址,并提供退货单据。

8. 销售部门接收退货后,将其交给质量管理部门进行进一步处理。

9. 质量管理部门根据不合格产品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理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修复、重工、报废等。

10. 在处理完退货产品后,质量管理部门应及时通知销售部门,销售部门再通知客户相关处理结果。

相关责任- 销售部门负责收集客户的退货信息并进行初步审核,协调客户和公司之间的沟通。

- 质量管理部门负责审核并决定是否接受退货,以及根据情况进行不合格产品的处理。

结论本文档明确了不合格产品退货及处理的流程,以保障客户的权益和公司的质量管理要求。

各相关部门应严格按照流程操作,并及时沟通和反馈相关信息,以确保退货和处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不合格品管理制度范本(5篇)

不合格品管理制度范本(5篇)

不合格品管理制度范本第一节不合格原材料第1.1条严格执行公司《原材料初检规定》,对不合格原材料进行分别处置。

第1.2条材料班(磅房)须逐车核对随车资料和送货单,与约定不符或资料不全者拒绝进场,并上报材料班长。

第1.3条对于目测就不合格且供货商对目测结果无异议的原材料,应坚决退货,并及时上报公司领导。

第1.4条当供需双方对目测结果有异议时,应当即取样送试验室进行快速试验,由分公司技术经理根据试验结果作为最终判定结果。

第1.5条当对材料有怀疑、目测无把握时,应及时取样送试验室进行快速试验,由分公司技术经理根据试验结果决定是否退货。

第1.6条材料班应按照有关规定对进场原材料按批量随机取样,将样品送试验室进行检测。

如检测不符合标准要求,试验室应将检测结果反馈给材料班,由材料班进行记录,并报告技术经理,采取措施禁止不合格原材料进入生产环节。

第1.7条当巡场发现不合格原材料或料场有混料时,应由分公司技术经理根据不合格程度或混料状况,决定是否清运出场或降级使用。

对于降级使用的材料应分开堆放,在保证混凝土强度满足设计要求的前提下,只允许使用在强度等级不大于C15非结构混凝土中,并双倍留置相应的验证试件。

第二节不合格产品第2.1条出厂质检发现混凝土和易性不满足出站要求时,应立即阻止该车混凝土出厂,并通知质检班长或试验室主任,采取合理措施进行调整,在保证该车混凝土强度和和易性均满足设计和使用要求的情况下再放行出场,并留置相应的调整记录和验证试件。

第2.2条到工地后,因离析或违规加水而被退回的混凝土,应作废品处理(制作地砖或经冲洗后分离提取砂石)。

第2.3条对于因工地多要或准备不充分而导致的退灰,应及时进行处理:出场2h以内,且混凝土和易性良好的,可按照原强度等级使用;出场2-4h内,如通过掺加适量外加剂能够满足施工要求得,可降低1-2强度等级使用;出场4h-6h内,只能用于主体以外低强度部等级部位,如垫层等。

出厂超过6h或已过初凝,作废品处理。

不合格食品处置制度三篇

不合格食品处置制度三篇

不合格食品处置制度三篇篇一:不合格食品处置制度一、目的:对不合格食品进行识别和控制,防止不合格食品的非预期食用。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对购入的食品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及发生的不合格品的控制。

三、职责:1.食品制作人员负责不合格品的识别,并上报不合格食品的内容。

2.食品安全管理人员负责在其职责范围内,对不合格食品进行处置。

3.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对不合格食品处置的种类、数量及其结果向相关部门领导汇报处置结果。

4.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加强对食品的管控,防止不合格食品的发生。

四、控制程序:1、对不合格食品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的分类。

2、对不合格食品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的识别。

和处理。

3、对购入的确认不合格原材料、半成品、成品,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做出“不合格品”标识,并放置于不合格品区内,将《进货记录》报采购部门负责人退换。

4.对不合格食品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的处理,并填写相应的处置记录。

5、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必须严格按照上述内容对食品的管控。

篇二:不及格食品处置制度第一条为加强本经营单位食品质量管理,严肃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活动,确保本经营单位依照法定条件、要求处置食品经营活动,销售符合法定要求的食品,维护本经营单位声誉,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对不合格食品实施处置制度,是指对销售质量不符合国家、地方或者行业标准或有关要求,或存在其他安全卫生隐患的食品,采取停止销售,退出本经营单位的管理制度。

第三条下列食品为不合格食品,应停止销售,退出本经营单位:(一)腐烂变质、污秽不洁的;(二)包装破损和其他不符合食品卫生要求的;(三)超过安全使用期或者保质日期的;(四)应当检验、检疫而未检验、检疫,或检验、检疫不合格的(五)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偷工减料的;(六)使用非食用色素或其它非食用物质加工的;(七)伪造产地,伪造或者冒用他人厂名、厂址,在商品上伪造或冒用认证标记、名优标记、国际尺度采用标记、防伪标记等质量标记等,对商品质量作引人误解的虚假透露表现或使用绝对宣传用语的;(八)假冒他人的注册商标,或者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造成和他人的知名商品相混淆,使购买者误认为是该知名商品的;(九)行政监管机关公布属于不及格食品的;(十)其他违反法律、法规划定的,或者存在隐患,可能对人体安康和生命安全造成损害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合格产品处理制度
第一条质量不合格保健食品不得采购、入库和销售。

凡与法定质量标准及有关规定不符的保健食品,均属于不合格保健食品。

包括:(一)保健食品的内在质量不符合国家法定质量标准及有关规定的保健食品。

(二)保健食品的外观质量不符合国家法定质量标准及有关规定的保健食品。

(三)保健食品包装、标签及说明书不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保健食品。

第二条在保健食品验收、储存养护、上柜、销售过程中发现有质量问题时、应及时确认,确定为不合格的保健食品应存放于不合格区,挂红色标识。

第三条质量管理员在检查过程中发现不合格保健食品,应及时通知仓管员、营业员等立即停止出库和销售,同时将不合格保健食品集中存放于不合格区,挂红色标识。

第四条食药监部门检查、抽验发现不合格品,企业应立即停止销售,同时,将不合格保健食品移入不合格区,挂红色标识,做好记录,等待处理。

第五条不合格保健仪器应按规定进行报损和销毁。

第六条不合格保健仪器食品的报损、销毁由质量管理员统一负责,其他各岗位不得擅自处理、销毁不合格保健食品。

第七条不合格保健食品的销毁时,应在质量管理员和其他相关部门的监督下进行,并填写报损销毁记录。

第八条对质量不合格的保健食品,应查明原因,分清责任,及时制定与采取纠正、预防措施。

第九条应认真、及时,规范地做好不合格保健食品的处理,报损和销毁记录,记录应妥善保存至少2年。

第十条质量管理员每季应对不合格药品的处理情况进行汇总、分析,提出改进意见,进一步加强各环节的质量管理。

第十一条明确为不合格保健食品仍继续发货、销售的,应按有关规定依法予以处罚。

进货检查验收台帐制度
第一条为了加强对保健食品质量管理,规范保健食品经营行为,严把保健食品质量关,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推
进企业信用体系建立。

结合本店的实际情况,制定本
制度。

第二条本企业应加强对保健食品进货、入库、保管、上柜销售等环节的全程管理,严格审验经销商品质量及相关
身份证明,确保所经营保健食品质量安全、可靠、标
识说明真实、清晰,努力提高服务质量水平,树立企
业诚信经营的良好形象。

第三条本企业应建立保健仪器进货检查验收台帐。

台帐上明确保健食品名称、进货日期、数量、批次,金额、产
品企业的厂名,厂址等相关材料,并明确专人负责进
货验收工作人,重点验收以下内容:
(一)进货的保健食品是否属国家明令淘汰并停止销售的产品
(二)保健仪器是否已失效,变质或过期。

(三)保健食品包装上的标识是否真实并符合下列要求。

1、有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明。

2、有中文标明的产品名称、生产厂厂名和厂址。

3、根据产品特点和使用要求,需要标明产品规格、等级
所含主要成份的名称和含量的应用中文相应予以标明;要事先让消费者知晓的,应当在外包装上标明,或者预先向消费者提供有关资料。

4、限期使用的产品,应当在显著位置清晰地标明生产日
期和安全使用期限或者失效日期。

5、使用不当,容易造成产品本身损坏或者可能危及人身、
财产安全的产品,应当有警示标志或者中文警示说明。

6、属于国家强制认证或实行市场准入的产品,应标有已
获国家强制认证或市场准入的相关认证标志。

(四)保健食品包装上标有获奖标志,质量认证标志或其它特殊标志的是否具有法定权威部门颁发的获奖证明,认证证书或授权使用书等相关证明资料,是否符合相关
证明资料中核定使用的产品范围及期限。

(五)产品及其包装上标有注册或专利注册标志的,标注人是否具有所标注商标或专利的所有权或使用权,是否
符合注册商标或注册中核定使用的产品范围及期限。

(六)产品的名称、包装,所附的说明书及其它宣传资料是否存在虚假,误导或违反《广告法》有关规定的内容。

(七)产品上标注的产地、厂名、厂址是否真实。

(八)产品的重量是否与标准一致。

(九)其它通过感观及查验资料可以进行审验的内容。

第九条企业在店堂内外张贴的产品宣传及说明内容必须真实合法,不得欺骗,误导消费者。

第十条企业应配备专职进货验收人员或其他质量管理人员,日常应加强对内部员工的产品质量检验技能及相关
法律法规的业务培训,促进进货验收工作的顺利开
展。

索证索票制度
第一条本店建立健全进货索证索要制度,严格审验供货商的经营资格,仔细验明保健食品合格证明和食品标
识,确保购入保健食品质量合格。

第二条本店对购入的保健食品,应当索取并仔细查验供货商的营业执照,生产许可证或者卫生许可证、标注
通过有关质量论证食品的相关质量认证证书,进口
食品的有效商检证明、国家规定应当经过检验检疫
食品的检验检疫合格证明。

上述相关证明应当在有
效期内首次购入时索验。

第三条本店首次购入保健食品时,还应当按保健食品品种索取并仔细查验法定检验机构出具的该批次保健
食品的质量检验合格报告,之后应当每半年索验一
次检验报告;检验报告所列检验项目应当包括法
律、法规规定和保障食品安全的相关项目。

第四条本店应当索取并仔细查验供货商的身份证明和应当检验检疫的保健食品的检验检疫合格证明。

第五条索取和查验的营业执照(身份证明),生产许可证,卫生许可证,质量认证证书、商检证明、检验检疫
合格证明,质量检验合格报告和销售发票(凭证)
应当按供货商名称或者保健食品种类整理建档备
查,相关档案应当妥善保管,保管期限自该保健食
品购入之日起不少于2年。

卫生管理制度
第一条店内保持清洁,无污染源。

第二条购入保健食品做好食品质量的检查验收登记工作。

第三条工作人员每年进行健康体检和知识培训,取得健康证后方可上岗。

第四条保健食品销售工作人员必须穿戴整洁的工作衣帽,洗手消毒后上岗,销售过程中禁止挠头,咳嗽,打
喷嚏用手捂口。

第五条俏售的保健食品必须有完整的包装或防尘容器盛放。

第六条保健食品销售应专柜或专间,要有防尘、防蝇、防污染设施。

必须保持通风、干燥、分类、分架、离墙存放,做到先进先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