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结题报告
德育课题结题报告
德育课题结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德育是学校教育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贯穿于学生的全过程中,对学生的品德修养、人格塑造、心理素质等方面有着深远的影响。
因此,对学校德育工作的研究,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还有助于树立教育的正确取向。
本研究就某中学的德育工作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二、研究目的1.了解某中学的德育工作现状;2.探究某中学在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3.提出改进和完善某中学德育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三、研究对象和方法研究对象本研究选择某中学的部分学生、教师和学校领导为研究对象,以便全面了解该校的德育现状。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具体如下:1.设计两份问卷,一份面向学生,另一份面向教师与学校领导,了解他们对德育工作的认识、看法和意见;2.针对某中学的德育工作进行访谈,与校领导和德育主任交流,了解他们对德育工作的规划、管理和实施情况。
四、研究结果通过对某中学的问卷调查和访谈,得到了以下研究结果:1. 德育工作现状1.某中学的德育工作进展顺利,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得到了提高;2.德育课程设置和德育教师队伍建设得到了加强;3.学校对德育工作的重视度和投入度逐步提高。
2. 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1.德育工作的形式化和繁文缛节化;2.德育工作与学科教育缺乏有效衔接;3.缺乏科学、系统的评估机制。
3. 研究结论1.德育工作应该重视目标导向、系统性和科学性;2.应加强德育工作的与学科教育的衔接,实现德育与学科教育的有机结合;3.应建立科学、有效的德育评估机制。
五、研究建议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本研究提出以下建议:1.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规划,明确德育的目标、内容和形式;2.探索德育与学科教育的衔接,实现德育与学科教育的融合;3.建立科学、有效的德育评估机制,定期对德育工作进行评估;4.重视德育教师的专业能力和发展,完善德育教师的培训和考核机制。
六、结语本研究旨在探讨某中学的德育工作,并提出改进和完善的建议。
结题报告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研究
《新道德教育下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的研究背景1.新课程标准把学校德育教育放在了首位。
它的课程培养目标要求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具有法制意识;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科学精神等方面的德育教育。
2.《中小学德育大纲》指出:“寓德育于各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是每一个教师的职责。
”学科教学是德育教育的主载体.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渠道.在学校教学中.通过各科课堂教学进行德育教育工作是最有效的.最经常的形式.这是由教学的教育性决定的.也是由学校的工作特点决定的。
学校的大量的时间是多科课堂教学.在任何学科的教学内容中.无论是社会科学还是自然科学还是其他诸学科教材中都蕴含着德育因素.只是有显性的和隐性的.这要靠各学科教师的艺术挖掘.融会贯通渗透,才能在新道德教育下.取得良好的德育教育的效果。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德育教育是个学科交叉和知识融合性较强的学科.在阐述德育自身所特有的基本要领、基本思想内容的时候.几乎涉及到众多学科的相关内容.且需要诸多知识点的支撑。
目前.有时候会出现德育工作干巴枯燥.苍白无力的问题.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德育工作者的知识含量低.教师不善于运用各学科相关内容去丰富德育内涵.艺术性渗透.增强德育的感染力。
实际上.德育工作并不是德育学科包打天下的领域.其他教学科目也包含丰富的德育因素.应寓德育于各科教学之中.只有在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保证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得以实施的基础上.德育教育才切实可行且行之有效.因此.要充分运用教学中的德育艺术渗透技巧.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传道”于“授业”之中.达到德育与知识教育的统一.呈现情景交融.文道一体.潜移默化的良好局面。
(三)课题研究的特色本课题具有鲜明.突出的行为与实践特色.即教师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实践.寻找学科中德育因素及具体问题。
《中学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中学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中学教育是学生一生中重要的一段时光,因此,每一个教师在教学中都应该提供给学生良好的德育环境。
遵从课程标准,把德育融入教学中,让德育具体、见效、持久是中学教育面临的重要任务。
本文针对中学德育渗透如何融入学科教学,深入探讨中学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原则、方法和措施,从而给教育工作者提供建议和参考。
一、中学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原则(一)立足学科课程标准,把德育融入教学中。
中学课程教学中德育渗透,要坚持以学科课程标准为依据,从学科课程教学中汲取内涵,将德育内容融入学科教学中,积极宣扬正能量。
(二)以德育教育为主线,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体系。
中学教育的目的是着眼于学生个性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德育教育为主线,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去实践和掌握社会的基本道德准则,形成学生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从而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体系。
(三)高度重视实践教学,注重培养学生技能。
实践教学是有效推进德育渗透的重要途径,教师要在课题中注重实践教学,及时把德育内容融入实践教学体系中,引导学生在活动实践中把德育知识落实到实际操作中,培养学生的技能和能力,从而增进学生德育素养。
二、中学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方法(一)讲故事、旁征博引形式引导学生思考可以运用讲故事、旁征博引等形式来引导学生融入力所当然的学习状态,让学生乐于思考,引发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兴趣,让学生对德育内容有更深的理解和体会。
(二)采取多元教学方式,完善教学环节针对不同的学生,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性格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多渠道传授德育知识,同时让学生经常多方位的讨论,锻炼学生独立思考和发表见解的能力,从而实现德育教育渗透。
(三)加大考试压力,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学习是学生一生的事业,在德育渗透中,教师要建立良好的竞争机制,合理把握考试压力,使学生积极思考,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中学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措施(一)不断完善德育课程体系建立完整的德育课程体系,确定课程教学目标,深入分析课程内容,完善德育课程体系,充分发挥德育内容在中学课程教学中的功能,实现德育渗透。
德育课题结题报告(完整版)(范本)
德育课题结题报告德育课题结题报告作者:华土木人类已迈入21世纪的大门,21世纪人类面临的第一挑战是人的道德、伦理、价值观的挑战,德育课题结题报告。
随着知识经济的崛起,价值观念的嬗变,生活方式的丰富,学校德育面临着种种新的挑战。
一方面,现代社会的日新月异,要求跨世纪的青年学生具备高境界的理想、信念和责任感,强烈的自立精神,坚强的意志和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另一方面,急剧变革的社会环境,又影响到青年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造成部分青年学生人格精神上的“低落”、“缺失”和“扭曲”,突出存在着懒惰、懦弱、自私、依赖性强、意志薄弱、经不起挫折等道德缺陷。
因此,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德育工作,探索其正确有效的途径已成为每位教育工作者的历史责任。
而传统的学校德育重认知,轻实践,重灌输,轻内化,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容易导致学生知行脱节,言行不一,人格错位。
面对新的教育形势,学校德育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积极探索,肩负起塑造学生健全人格的神圣使命。
春晖中学是我国著名民主革命家、教育家经亨颐先生在“五四”新文化时期创办的一所历史名校。
经老校长毕生倡导“自动、自由、自治、自律”的人格教育,强调学生“求学何为,学为人而己”,主张“凡学校皆当以陶冶人格为主”,人格教育首先就是对学生进行高尚品性和优良道德的教育。
春晖先贤以天下为己任,十分注重学生的思想修养和品德培养。
汲取历代春晖名师的教育思想与实践精华,一种以健全学生人格为目标,以情感培养为核心,以实践体验为途径,以学生主体性活动为载体,着眼于学生心灵改造和品格建塑的德育模式应运而生了。
二、理论依据1、发展中的人和个性社会化原理。
学生是正在发展中的人,这种发展就是其个性社会化的过程,作为社会的人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学生这种主观能动性的特点,决定了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
《中学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中学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德育已经成为中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德育的渗透也将成为课程实施的关键点。
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国家联合多所中学进行了一项以“中学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为课题的调研,本次调研旨在研究当前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现状、问题以及改革措施,为实现德育同学科教学融合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本次调研共调查了20所中学,调查对象有学校老师,学生以及家长,采用问卷调查和面谈的方式,收集了有关德育渗透的实证数据。
首先,根据调查结果可知,学校重视德育教育,大多数学校都实施了“德育课程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模式,但是学校和教师对此模式的理解和实施水平存在较大差别,大多数学校还存在课程安排不合理,德育内容单一,授课内容混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不足等问题。
其次,根据研究,学生和家长普遍认同德育渗透的重要性,但对德育课程的认知也存在很大的差异,认知的差异进一步导致了学生对德育课程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家长对德育课程的关注也不够,老师缺少时间、精力和知识保障,德育课程实施中存在许多问题。
最后,针对上述现状,针对调研结果,提出了一系列改革建议:加强德育教师专业化培训,完善学校德育课程设置;提高德育课程实施的科学性和创新性,通过多媒体等新技术加强学生的德育素养;改善德育环境,促进学生的德育实践;加强家长教育,增强家庭德育的针对性。
经过这次调研,发现当前德育教育存在很多问题,但在改革策略的促进下,也可以看出德育教育的蓬勃发展,本次调研为实现学科教学与德育教育的有机结合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未来可以通过更加创新的策略探索、提出更加有效的改革经验,最终实现德育同学科教学融合,推动中学教育的发展。
总而言之,本次调研中,我们发现当前的德育渗透状况仍然存在很多不足,而改革的路径仍然需要更多的探索和实践来解决问题。
在此基础上,针对调研结果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改革建议,并为德育渗透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希望能够为中学德育教育发展提供有益借鉴,促进学科教学与德育教育的有机结合。
德育课题结题报告
德育课题结题报告德育课题: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道德观念与价值观摘要:本报告旨在总结研究德育课题: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道德观念与价值观的研究成果和实施效果。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和分析,本研究发现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多方面的合作。
在学校,应以德育课程为基础,结合实际案例、讨论和角色扮演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社会道德观念与价值观。
家庭应以身教为先,关注孩子的道德教育,并与学校进行密切沟通与合作。
社会环境应提供良好的道德导向,倡导公德、责任、友善等共同的价值取向。
通过这些努力,我们可以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并在未来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才。
一、引言:德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促使他们成为品德高尚、有社会责任感的人。
然而,在当今社会,诸多负面价值观的影响下,学生德育水平不容忽视。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索有效提高学生道德水平的方法,并报告其实施效果。
二、德育课程设计与实施:1. 道德教育的重要性道德教育对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它不仅可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还能培养学生的品德和道德行为。
因此,在学校德育课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
2. 德育课程的内容和方法在德育课程设计中,应结合学科知识与现实案例。
通过讨论、角色扮演和游戏等方式,引导学生面对各类道德难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同时,对于学生出现的道德问题,要及时给予指导和辅导。
三、学校与家庭的合作:1. 学校与家庭的沟通与合作学校和家庭是学生道德教育的重要支持者。
学校需要与家长保持密切的联系,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中形成合力。
通过家校联合会、家长讲座等形式,促进家长了解学校的德育教育计划和进展。
2.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教育对孩子的道德价值观形成起着关键作用。
家长应该自觉地从自身做起,身体力行地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
只有家庭与学校携手合作,才能形成良好的德育氛围。
四、社会环境营造:1. 公德倡导公德是社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公德意识对于社会的和谐发展非常重要。
德育渗透的研究结题报告
德育渗透的研究结题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学校德育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
德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使其成为有德行的公民和有用的人才。
然而,传统的德育教育方式往往无法真正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德育效果有限。
因此,研究如何实现德育的渗透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如何实现德育的渗透,以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效果。
具体目标如下:1.分析当前学校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2.探讨德育渗透的概念和内涵;3.研究德育渗透的途径和方法;4.提出促进德育渗透的对策和建议。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调研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首先,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系统调研,了解国内外学校德育渗透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然后,选取几所具有代表性的学校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观察、访谈和问卷调查等方法,深入了解这些学校的德育渗透实践并进行数据分析。
四、研究结果与分析通过对文献的分析和实证研究的数据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果:1.学校德育工作存在问题和不足:学校德育工作过于依赖单一形式的德育活动,缺乏与学科教育的融合,德育教育缺乏持续性和系统性等。
2.德育渗透的概念和内涵:德育渗透是指将德育理念和价值观贯穿到学校的各个方面,包括课程设置、教师教育、校园文化等。
3.德育渗透的途径和方法:德育渗透可以通过课程改革、教师培训、教育环境创设等途径实现。
具体方法包括制定德育目标和评价体系、开展德育主题活动、加强学校与家庭的合作等。
4.促进德育渗透的对策和建议:建立完善的德育工作机制,加强教师专业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加强家校合作等。
五、结论本研究通过对学校德育渗透的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学校德育工作需要从传统的“灌输式”教育转变为德育渗透的模式,以提高德育的效果。
2.德育渗透需要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需要学校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来支持和推动。
3.德育渗透的途径和方法多种多样,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和条件选择适合的方式实施。
德育课题结题报告
吉林省“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构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研究机制》子课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问题研究与对策》结题报告正阳小学课题组吉林省“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构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研究机制》子课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问题研究与对策》结题报告课题批准号:2006DY125 课题类别:德育课题课题负责人:姜玉侠副校长绿园区正阳小学主要成员:王淑荣孙桂荣孔祥云杨国忠栾晓薇孙丽娟王淑娟冯丽娟赵洪霞高智慧刘玉涛曹丽娟王慧梅张娇崔影辉张舒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学校是对未年人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场所。
我校特别重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的培养,强调运用文化视野道德理念和科学方法来进行管理,营造校园和谐的道德氛围,在浓厚、多彩朝气蓬勃、富有个性的校园文化熏陶下,使学生们能个性完美、人格健全。
一、营造科学的道德教育氛围我校一直把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综合素质少年儿童作为工作的重点和目标。
一是领导重视,全体行政人员积极参与。
学校自从申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课题后,学校相继成立了以德育副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以少先队大队部为实施平台,以班主任、任课教师为实施者,通过先培训教师,让教师在思想上得到重视,行动上有所依据。
让教师们利用业余时间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精神实质,领导、教师通过学习思想觉悟得到进一步提高,各年级组还出了宣传栏,每位教师的实际教育能力,也相应的得到提高,人人争当贯彻实行《意见》的模范,学校党总支行政多次组织教师学习师德规范及相关法纪法规,老师的思想得到净化,在教育过程中对学生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她们用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感染每一个学生,影响每一个学生使学生在安全和谐的气氛健康成长,全面自由的发展,她们在平凡而又伟大的工作岗位上呕心沥血,真可谓:“毓英桑梓,劳苦功高”。
二是狠抓校园文化建设,创设优良的环境,对学生进行思想意识,情感道德的熏陶。
德育课题结题报告初稿
德育课题结题报告初稿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德育课题结题报告(草案)-------------2016年5月一、课题研究的背景:邓小平同志指出“教育要全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这要求现代的德育必须与时俱进,用全新的教育理念去洗涤已经不和谐的教育观点和方法。
而主题班队会是中学阶段实施德育的主要途径,因为它有着长期性、系统性的优点。
在实施过程中,可以以活动为平台,以体验为目标,以评价为激励,引领学生走向健康、和谐的德育新境界。
我们本着“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一切”的思想,结合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体验教育为统领,打算对班会课从内容、形式上进行创新,从而增强班会课的实效性和时代性增强班会课的育人功效。
世界各国确立道德教育目标的共同特点是:追随时代,适应信息社会.各国都把爱国主义教育,合格公民教育,个性品德教育作为最基本的目标。
班队主题活动是班级教育活动的形式之一,是班主任或中队辅导员根据教育、教学要求和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主题、围绕主题开展的一种班队会活动。
实效性是指实施的可行性和实施效果的目的性,是指工作中能实事求是,量力而行,所做的事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实施的方法必须具有显着的效果。
班队主题活动的实效性,是根据小学生的不同年龄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通过观察、调查,在班队主题活动的实践中进行探索和研究,并不断归纳,在不同内容、不同形式的班队主题活动中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认知和体验,从而逐步形成学生的健全人格。
近年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断深化,小学德育工作面临着新机遇和新挑战。
作为德育活动重要的形式----主题班会课,如何与时俱进,与新课改一同成长,不但重要而且迫切。
主题班会课是围绕一定主题举行的班级集体成员的全体会议,是班级教育活动的重要形式,也是加强德育的重要阵地,在实施素质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
对一个班级的班风、学风、学生的精神面貌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德育课题结题报告范文
德育课题结题报告范文德育课题结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目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德育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
然而,长期以来,德育工作依然存在着种种问题,如德育内容过于空泛、德育理念陈旧落后等。
因此,本课题旨在通过对德育教育的实施现状进行调研,探讨德育教育的改革与创新方向,以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二、研究方法和过程本次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95份。
同时,选取3所学校作为实地访谈的对象,共访谈了5位教师和15名学生。
在数据分析的过程中,运用统计学方法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并结合实地访谈的内容,形成初步的研究成果和结论。
三、研究结果和讨论通过对调查问卷和实地访谈的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学生对德育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大部分学生对德育教育的理解仅停留在传统道德观念的层面,缺乏对德育在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综合素质等方面的认识。
2. 德育教育内容过于单一。
目前的德育教育内容主要以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知识的灌输为主,缺乏开展学生实践活动和引导学生自主思考的环节。
3. 德育教育方式陈旧落后。
德育教育过于注重单向传递知识,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积极参与。
教师应当更多地采用启发式教学和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能力。
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我们提出以下改革与创新方向:1. 提高学生对德育教育的重要性认识。
通过丰富多样的德育教育内容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德育的本质和作用,激发学生自觉参与德育的热情。
2. 创新德育教育内容和形式。
在灌输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知识的基础上,增加学生实践活动和思辨实践的环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3. 推动德育教育方式的变革。
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创造性思维能力,通过启发式教学和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
四、结论通过对德育教育实施现状的分析和讨论,我们发现德育教育存在着内容单一、方式陈旧等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革与创新的方向。
《中学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中学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近年来,中学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大大提高了中学教育的质量,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能力。
在新的学习环境中,思想品德建设是必不可少的。
如何在学科教学中加强德育,是现在中学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就中学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深入研究,探究其原因、实践方法和后果,为中学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提供理论依据和积极倡导。
一、德育渗透进入学科教学的原因实施中学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原因很多,主要有:(1)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对基础教育的发展至关重要。
当前,中国实施以人为本的教育改革,从客观上推动了中学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发展。
(2)国家强调新型技术人才培养,为中学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提供了重要的载体,并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3)当前,中学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离不开学科特色的结合,即把德育教育与学科特色教育相结合,以增强学科教育效果为核心。
二、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实践方法(1)强化教学活动的德育性质。
学科教学中的教育活动,要以德育为前提,结合当前的学科特色,强化学习的有效性,倡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教学质量。
(2)坚持以知识视野引导德育。
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科特色,鼓励学生思考问题,更好地理解知识,以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建设。
(3)倡导学生去参与课外活动。
学校要利用大量社会资源,帮助学生参与各种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挥社会实践的作用。
三、在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利弊(1)德育渗透有利于教育质量的提高。
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能够激励学生,增强学习的动力,为学习者提供最优的教育环境,有效地提高学习的质量。
(2)德育渗透也会给学科教学带来一定的负担,如教师投入的时间大,精力消耗大,精力有限,无法集中学科教学和德育教育。
四、结论当前,中学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已经成为中学教育的新趋势,它不仅有助于提高学习的质量,还能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建设和学习者价值观念的塑造。
只有在广泛的社会支持下,通过把学科教育与德育教育有机结合,在重点加强的同时,积极实施德育渗透,才能更好地满足学校的发展需求,更好地推动中学教育的发展。
德育结题报告
德育结题报告前言德育教育是学校育人的重要方面之一,近年来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本文旨在从德育的实施与评估两个方面对德育教育进行深入的探讨,并提出一些改进的建议。
实施德育教育在学校的德育教育活动中,往往会将友爱、诚信、勤奋等核心价值观作为核心教育内容,在实施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制订科学合理的教育方案德育教育活动需要定期计划和组织,并确定具体的实施方案。
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要,科学合理地制定教育方案,避免教育过程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此外,应该充分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让学生们在教育活动中获得更好的体验。
2. 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在学校教育活动中,应该营造出一种良性、积极的教育氛围,让学生们愿意参与到德育活动中来。
此外,还需要适时调整教育的方式和方法,保证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吸收核心价值观的内容。
3. 推动德育教育创新随着教育方式的更新,德育教育也需要不断地进行创新。
在教育活动中,应该注重创新,提供更多元、更具想象力的教育方法和内容,让学生们更好地享受德育教育的过程。
评估德育教育德育教育需要合理的评估方式,以便更好地推进德育教育的实施。
针对德育教育的评估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 制定评估标准评估标准是评估德育教育成效的重要依据。
需要根据德育教育的核心价值观进行评估标准的制定,并在学生们进行德育教育活动时告知他们,并根据标准进行提醒和督促。
2. 定期进行评估定期进行德育教育的评估是保障其质量和效果的一个重要环节。
教育部门应该定期进行德育教育的评估,总结经验、不断完善教育内容,同时也应该向学生和家长公布评估结果。
3. 进行综合评估对德育教育的评估不应该仅从单个要素进行考虑,更应该进行综合的评估。
需要根据学生的表现、教育活动的反馈情况、学生和家长的意见、学生成长的情况等多项指标进行评估,全面体现德育教育的成效。
改进建议针对目前学校德育教育实施的情况,本文提出以下几个改进建议:1. 加大德育教育宣传在学生们的日常生活中,应该加大德育教育的宣传力度,鼓励学生们积极参与到德育教育活动中。
德育课题结题报告全套完整版
德育课题结题报告全套完整版1. 引言德育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塑造健康人格、培养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为了深入探索德育工作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本报告旨在总结和分析本课题的研究成果,进一步提供德育工作的全套完整方案。
通过该方案的实施,旨在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和综合发展水平。
2. 课题背景在当今社会,道德问题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
由于传统道德价值观的褪色,个别学生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存在一定问题。
因此,加强学校德育工作,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和道德素养,成为当前教育体制的重要任务之一。
3. 课题目的本课题旨在通过系统的研究和实践,构建一套全面的德育工作方案。
通过该方案的实施,达到以下目标:•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健康的心理状态;•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社交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道德意识。
4.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包括文献综述、实地调研、问卷调查和相关教育实践活动。
在文献综述阶段,我们对国内外德育工作的研究和实践成果进行了梳理和分析。
通过实地调研,我们深入了解了学校德育工作的现状和实施情况。
在问卷调查阶段,我们对学生和教师进行了调查,以了解他们对德育工作的认知和需求。
同时,我们还开展了一系列教育实践活动,以验证德育方案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5. 实施方案基于研究结果和分析,我们提出了以下德育工作全套完整方案:5.1 德育目标本方案的德育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增强其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健康的心理状态,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社交能力,提高他们的沟通和交往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其综合素质和道德意识的提高。
5.2 德育措施本方案的德育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设置课程体系:制定德育课程,完善德育教材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道德教育的接受程度;•开展主题教育活动: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各种形式的主题活动,引导他们主动学习、积极参与,提高道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搭建德育平台:利用校内外资源,建立学生社团、志愿者组织等平台,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德育实践机会;•建立评价机制:建立德育综合评价制度,全面评估学生的道德素质和综合发展水平,从而推动德育工作的持续改进。
学校德育课题结题报告
篇一:德育课题结题报告德育课题研究结题报告——沙湾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德育教研组一.课题的研究背景人类已迈入21世纪的大门,21世纪人类面临的第一挑战是人的道德、伦理、价值观的挑战。
随着知识经济的崛起,价值观念的嬗变,生活方式的丰富,学校德育面临着种种新的挑战。
一方面,现代社会的日新月异,要求跨世纪的青年学生具备高境界的理想、信念和责任感,强烈的自立精神,坚强的意志和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另一方面,急剧变革的社会环境,又影响到青年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造成部分青年学生人格精神上的“低落”、“缺失”和“扭曲”,突出存在着懒惰、懦弱、自私、依赖性强、意志薄弱、经不起挫折等道德缺陷。
尤其是中职生,表现尤为突出,他们经历了许许多多的挫折,严重缺乏自信心。
因此,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德育工作,探索其正确有效的途径已成为每位教育工作者的历史责任。
而传统的学校德育重认知,轻实践,重灌输,轻内化,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容易导致学生知行脱节,言行不一,人格错位,自信心不足。
面对新的教育形势,学校德育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积极探索,肩负起塑造学生健全人格,激励其自信心的神圣使命。
二、理论依据1、发展中的人和个性社会化原理。
学生是正在发展中的人,这种发展就是其个性社会化的过程,作为社会的人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学生这种主观能动性的特点,决定了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
青年学生身心发展尚未成熟和定型,他们身心发展的各个指标都处在变化之中,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由于这种可塑性,教育工作者只要掌握学生的年龄特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可使学生朝着我们期望方向发展完善。
因此,必须加强和改进学校的德育工作。
2、“双主体”理念。
教师与学生都是德育的主体,教师是“导”即“教”的活动的实施主体,其主体性体现在根据教育要求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对德育环境、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进行选择、加工和设计,对学生的主体性进行引导和培养;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更是教育活动的主体。
德育结题报告
德育结题报告一、背景德育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塑造良好人格的过程,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在实施德育工作时,需要从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方面加以规划和实施,以达到德育工作的目标。
针对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经过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我校设计了一系列的德育活动,标志性活动是结题报告。
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德育水平,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德育活动,其中结题报告是成果展示的重要环节。
下面我们将对我校结题报告的实施情况做一些简要介绍。
二、活动内容1. 活动主题德育结题报告,是一年一度的德育活动。
通过选题、调研、分析、总结等环节,使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自我认知、思考能力及创新能力,从而达到德育效果。
活动主题设置多样化,符合学生兴趣爱好与社会需求。
2. 选题为了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与能力水平,我校设置多个选题,有“家乡文化”、“社区文化”、“大国崛起”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一个题目进行调研。
3. 调研学生完成选题后,进行实地调研。
在此期间,学生积极与社会群众交流、相互合作、开展实践活动。
通过调研,学生了解到实际问题,积累了解决问题的经验,同时也提高了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4. 分析学生完成调研后,开始分析调研成果。
通过排除一些不符合实际情况的结论,进一步加深对选题的认识,并深入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法。
学生在分析过程中,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思维和创造力,不断提升综合素质。
5. 总结学生在分析过程中,总结自己的研究成果和心得,撰写出一份完整的结题报告。
这份报告既具有科学性,又具有针对性,具备了一定的社会效益。
通过总结,学生进一步提高了自己的文字表达能力和知识质量。
三、活动经验及反思德育结题报告活动是一项既实际又艰巨的工作,需要学校、教师和学生三方共同努力。
在实际活动中,我们积累了一些经验和教训,进行反思和总结,也希望借此机会给大家分享一下。
1. 经验1.1 全面策划德育结题报告活动涉及到各个环节,包括选题、调研、分析和总结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育结题报告德育结题报告一、课题研究的意义1、问题的提出小学德育教育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但德育工作常常给人一种落伍的感觉,德育的观念、内容、方法往往跟不一社会发展的要求和学生身心发展的变化,德育效果往往是“事倍功半”。
美国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说:“谁掌握了信息,控制了网络,谁就拥有了整个世界。
”这句话被印在有关国际互联网络书籍上的封面上,固然有明显的商业广告意味,但是随着“网络”及其有关概念愈来愈深地进入寻常百姓生活,谁能无视计算机网络所带来的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巨大变革呢?当然,现在我们还不能说:“世界已经进入网络时代”,但是我们可以说世界正在走进“网络时代”。
今天的教育如果不从这样一个时代特征出发,我们就不能指望获得什么积极的成果。
科技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已进入千家万户,被广大家长和学生广泛并熟悉。
小学《信息技术》课的开设,又一石激起千层浪,打破了传统信息德育教育的一元化的框架。
为此,有必要研究网络环境下的德育活动与传统德育活动的交互关系,形成优势互补,构成教育效益的最大化。
网络环境下的德育活动是以网络为背景,以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德育活动为载体,促进小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一种全新的活动。
“在活动中求知,在活动中成人”是我们课题的观点。
传统的一元化德育活动有其本身的优势和局限,其优势表现在,通过德育活动,进行人与人之间最亲密最直接的接触,尤其是周围的人(包括学生、老师、父母)的以身示范起到教育功能,这是任何先进教育都无法取代的。
但这种传统的德育活动,在大多数情况下,以说教形式呈现,学生丰富的内心世界难以激活,加上受到时间和空间的制约,教育效果大大地打了折扣。
网络的出现,造就了新的教育环境。
抛弃了网络环境下的德育研究,是一种教育缺乏,是一种教育资源的浪费,铁定是教育的一大败笔。
资料显示,已有的网络德育研究在我国凤毛麟角,且大多数重理论说教,轻实践行为,难以诱发儿童入情入境的兴趣。
而本课题融入网络的德育活动研究,无论在时间和空间上实现了教育的最大享用,全方位、新视觉调动了活动者参与的积极性。
因此网络环境下小学德育活动作为新的德育活动载体,是科技和教育发展的必然,同时促进了德育跨越式发展。
2、理论依据《网络环境下的小学德育活动研究》课题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关于活动的观点和国务院《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
1、马克思认为,活动是人对于外部世界的一种特殊的对待方式,是个体生存的基础和发展的特别方式。
正是由于活动,个体和社会化与个人才属真正实现,而教育活动作为一种特殊意义上的人类活动,它属于主体的实践活动,是以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塑造主体为目的的活动,具有主动性和能动性。
2、国务院《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指出,他们的思想道德建设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
高度重视对下一代的教育培养,努力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党和国家的事业有继有人的重要保证。
切实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广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道德实践活动,积极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和社会环境,广大未成年人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
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必须遵循的原则:1、坚持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的原则。
既要遵循思想道德建设的普遍规律,又适应未成年人身心成长的特点和接受能力,从他们的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出发,深入浅出,寓教于乐,循序渐进;2、重自学实践,自主参与,引导未成年人在学习道德知识的同时,遵循道德规范。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内容1、几个重要概念的界定德育:“德育”是“道德教育”的简称,现行“德育”诸概念形成了一套金字塔形的概念层级:①顶层,称为“德育”,为总称。
②第二层为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品质教育。
③第三层为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等十余种教育。
④底层:即学校中实施的“德育”。
德育活动:在课题研究中是指学校通过不同途径和方法达到德育的目的。
网络环境下的小学德育活动:在课题研究中是指通过网络的环境达到德育的升华。
2、课题研究的目的网络环境下的小学德育活动是研究小学德育活动在网络环境下的开展。
在网络环境下研究小学德育活动,教育面向每一个学生,形式多样,小学生乐于接受,是德育活动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对现行德育活动模式的挑战,是德育活动历史上的一次伟大变革。
网络是一个战略高地,我们作为教育者,必须抢先占领这个高地,2001年以来,开明出版社和广州教育出版社相继分别出版了《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和《网络时代的中小学德育》两本书。
这些文章和书籍从不同侧面探讨了网络环境下的德育问题和网络德育如何开展的问题,提出了学校德育必须由传统封闭的限制性的德育,转变为以实现美好人性为目的、开放的发展性德育等新理念、新见解、新对策。
我们课题组就是研究如何在网络环境下开展德育活动。
使学生从空洞的说教进入到儿童的实践体验活动,诱发儿童入情入境的兴趣。
通过网络环境下的小学德育活动,促进学生中与人合作与交流,在人格中得到熏陶。
学会如何做事,怎样做事,学会在小环境和大环境中与人合作与交流,学会怎样做人,做什么样的人,让自己健康成长,积极向上。
3、课题研究的内容①网络环境下校园中的小学德育活动研究A、校园文化活动为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丰富校园文化内涵,拓展同学们的文化视野,展示学校学子的丰富文化的生活,我校每年举办为期一周的文化节。
传统的德育活动中我校编印的校报《雏鹰》、校刊《学习·探索·创新》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青眯。
在课题研究中,我们课题组的成员利用资源共享,为校报、校刊提供更为便捷、更能陶冶学生情操、增长学生知识的窗口,受到学生和家长的好评。
3209名学生中有2137名学生订阅了校刊。
实践证明网络环境下的校园文化活动更能受到老师和学生的欢迎。
B、学科活动人类进入21世纪,科技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国际竞争日益强烈,这样就形成了教育在综合国力中的基础地位。
国力的强大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各类人才的质量和数量。
而各类人才的形成,最主要的取决于基础教育。
根据我国的国情和基础教育的实际,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和爱国主义精神是目前我们面临的重任。
在网络环境下,学生的主体性原则得到充分的体现。
我校六年级教师张艳华在教授人教版语文第十一册《桂林山水》一课时,将语文和信息技术充分地整合。
在教学中,不是教师教学生怎样学,而是给学生提供信息技术的学习手段,学生自己决定怎样学,教师既是指导者,又是参与者。
学生在网络中不仅学到了语文知识,而且感受到美,觉得祖国山水的美,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热爱大自然。
爱国主义热情在美中得到升华。
学生借助信息技术,自己组织、自己完成。
在活动中成长,成为活动的主人。
得到了学的知识和受到了德育的教育。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动力,也是激发创造力的必要条件。
一个人只有对某个问题产生兴趣,才能启动思维,才会主动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才会主动获取相关的知识,将“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在网络环境下,我校教师王惠在教授《小花猫找汗》一课,首先用投影机出示“一只小花猫四处寻找……(动画效果),”然后揭示课题后,同学们一起与小花猫过桥找生字,读正确就能过桥,在花园里找出生字读正确才能到达目的地。
这时同学们不仅对知识感兴趣,同时对新的手段和新的方法兴趣盎然,觉得我们国家了不趣,更加勤奋读书,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
在课件的运用上,我们的研究方向除了学到新知识外,另外真正地投入到我们的学生身上来,我们的教师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C、班队会活动祖国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像爱自己母亲一样地爱着我们的祖国。
古往今来,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之魂,是光照千秋的高尚情操,是引导我们走向繁荣昌盛、勇往直前的火炬。
爱国,就意味着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就意味着无条件地服从祖国的召唤。
在班队会上我校五年级老师召开主题班队会:“爱国主义”专题。
我校举行的班队会中,“儿童读诗”是著名学者南怀瑾倡导的一项活动,其理念是利用儿童记忆力发展的黄金期,引导他们背诵古代经典诗文。
“儿童读诗”可以了解传统文化,造就文字功底,陶冶情操。
在网络环境下,我们搜索古代经典的诗文,让学生诵读、体验、感悟文学的功底。
D、特色活动兴趣小组活动旨在通过活动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在网络环境下,教师和学生一起利用网络搜索引擎,搜索到田径乒乓球、微机、篮球、书法、绘画、小发明、无线电制作、手工制作等方面的知识。
近两年学生有26人在市田径比赛中获奖,有135人在微机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奖,书法在市、区、校有67人获奖,小发明有72人获奖,无线电制作在市有6人获奖,手工制作在校有125人获奖,演讲有9人获奖,征文有27人获奖,兴趣小组的同学网络下尝到了甜头。
他们的活动与网络密不可分,同时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增强了。
②网络环境下家庭中的小学德育活动研究日本前首相海部俊树于93年参加第三届《北京——东京城市问题》学术讨论会时发言:“德育必须从学龄前由家庭抓起”。
家庭中的德育活动是人才培养的奠基工程的一种形式。
父母是儿童最早的教育者,也是第一任教师。
家庭小学德育活动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项艺术,需要家长在认识其重要性的前提下,坚持理性、坚持说教与行为操作相结合,坚持说教与陶冶情感相结合,才能收到高效。
科研结题报告·德育结题报告·课题结题报告·怎样写结题报告1979年我国政府实行计划生育以来,独生子女的数量与日俱增,目前我校独生子女所占学生数的比例占(见表):学生总数(人)3229男(人)1837女(人)1392独生子女(人)2906占比例(%)约90独生子女相对于非独生子女来说,其智力发展速度要快一些,知识面要广一些,但行为习惯、合作意识道德品质、心理素质等方面的缺点则要多一些。
由于社会竞争日趋激烈,使得许多家长把时间花费在自我深造和事业上,无暇顾及孩子,家长在生活上管得多,教育管得少。
由于缺乏教子经验,在教育方法上过于简单,存在着溺爱型、放任型、粗暴型等各种教育不当的问题,班主任除了做好学生的老师,还要当好学生的家长,除了教学生,还要教给一部分家长有关教育方面的知识。
网络环境下家庭中的小学德育活动是教师与家长的连心桥,我校自开展研究以来,开通了“家校通”。
学校对班主任和副班主任进行了为期2月的信息技术培训(见附件1)。
对家长学校的家长62人进行信息技术的轮训。
目前,在网络环境下,学校知道孩子在家中的情况,家长知道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