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中览古 课件
合集下载
《越中览古》课件(共12张)
![《越中览古》课件(共12张)](https://img.taocdn.com/s3/m/ec64ba32551810a6f4248646.png)
温馨提示:为更好地满足您的学习和使用需求,课件在下载后可以自由编辑,请您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Thank you for watching and listening.I hope you can make、请发挥想象,作者在诗歌中展现了哪些 画面?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前三句两句展现了破吴战士凯旋归来 皇宫如花宫女簇拥越王的画面。(展 开联想)锦衣战士、如花宫女,渲染 出繁盛、美好、热闹、欢乐的气氛!
第四句展现的是眼前景昔日繁荣之地唯有 鹧鸪飞来飞去,“鹧鸪飞”点出凄凉之境。
2、前三句极写得胜之盛,与第四句是什么 关系?你读出了诗人怎样的感慨?悟出了 怎样的道理?
战士:尽锦衣
宫女:满春殿
请赏析“尽”和“满”两个字。
• “炼字”题解题步骤 • 一、解释该字的意思。 • 二、描绘该句的景象 • 三、分析该字的表达效果
答案示例 • “尽”在句中意为全部。凯旋之后,士兵全
部都穿着华丽的衣衫 。“满”字意为布满、 占满。像花一样的美人布满了整个宫殿。 “尽”字、“满”字,写出了凯旋之后越 国从士兵到君王之间的奢侈享乐生活。
越中览古 唐 ·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乡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越王勾践把吴国灭了之后,战士们都衣锦还 乡。 如花的宫女站满了宫殿,可惜如今却只有几 只鹧鸪在王城故址上飞了。
写作背景: 这首绝句是怀古之作,亦即诗人游览越中(唐越州, 治所在今浙江绍兴),有感于其地在古代历史上所发 生过的著名事件而写下的。寄托了盛衰无常的感慨。 越中:指会稽郡治(今浙江绍兴),春秋时越国建都 于此。古:这里指越宫遗址。
《越中览古》课件(共12张).
比较阅读: 《苏台览古》
旧苑荒台杨柳新,
菱歌清唱不胜春。
前三句两句展现了破吴战士凯旋归来 皇宫如花宫女簇拥越王的画面。(展 开联想)锦衣战士、如花宫女,渲染 出繁盛、美好、热闹、欢乐的气氛!
第四句展现的是眼前景昔日繁荣之地唯有 鹧鸪飞来飞去,“鹧鸪飞”点出凄凉之境。
2、前三句极写得胜之盛,与第四句是什么 关系?你读出了诗人怎样的感慨?悟出了 怎样的道理?
战士:尽锦衣
宫女:满春殿
请赏析“尽”和“满”两个字。
• “炼字”题解题步骤 • 一、解释该字的意思。 • 二、描绘该句的景象 • 三、分析该字的表达效果
答案示例 • “尽”在句中意为全部。凯旋之后,士兵全
部都穿着华丽的衣衫 。“满”字意为布满、 占满。像花一样的美人布满了整个宫殿。 “尽”字、“满”字,写出了凯旋之后越 国从士兵到君王之间的奢侈享乐生活。
越中览古 唐 ·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乡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越王勾践把吴国灭了之后,战士们都衣锦还 乡。 如花的宫女站满了宫殿,可惜如今却只有几 只鹧鸪在王城故址上飞了。
写作背景: 这首绝句是怀古之作,亦即诗人游览越中(唐越州, 治所在今浙江绍兴),有感于其地在古代历史上所发 生过的著名事件而写下的。寄托了盛衰无常的感慨。 越中:指会稽郡治(今浙江绍兴),春秋时越国建都 于此。古:这里指越宫遗址。
《越中览古》课件(共12张).
比较阅读: 《苏台览古》
旧苑荒台杨柳新,
菱歌清唱不胜春。
越中览古课件
![越中览古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3b964ab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3f.png)
城市规划
越中地区的城市规划注重风水、阴阳调和等理念,城市布局以山水环境为基础,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 谐共生。古代越中城市规划以其独特的理念和布局,成为了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重要代表之一。
民俗风情与节庆活动
民俗风情
越中地区的民俗风情丰富多彩,包括婚丧嫁娶、节庆活动、民间信仰等。古代越中民俗以其独特的习俗和仪式, 反映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
文物保护法规不断完善
文物保护工作面临的挑战
随着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文 物古迹保护工作面临着诸多挑战,如 城市化进程中的拆迁、自然灾害等对 文物古迹的破坏等。
越中地区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文物保护 法规,为文物古迹的保护提供了法律 保障。
非遗项目传承与发展策略
建立非遗项目名录
越中地区政府应加强对非遗项目 的调查和认定,建立非遗项目名 录,为非遗项目的传承和发展提
文化传承
越中地区的文化特色、 文化遗产及其传承方式
。
经济发展
越中地区的经济发展历 程、主要产业和特色经
济。
社会变迁
越中地区的社会结构、 生活方式和习俗的变迁
。
对越中地区未来发展的展望
经济发展与产业升级
越中地区未来将继续发展经济,提升 产业结构和竞争力,促进经济可持续 发展。
文化旅游与传承
越中地区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自然 景观,未来将加强文化旅游开发,推 动文化传承和保护。
供基础数据。
培养传承人
通过学校教育、社会培训等多种方 式,培养更多的非遗项目传承人, 确保非遗项目的传承和发展。
创新发展模式
鼓励非遗项目与现代文化相结合, 创新发展模式,提高非遗项目的知 名度和影响力。
旅游开发与文化产业发展建议
1 2
越中地区的城市规划注重风水、阴阳调和等理念,城市布局以山水环境为基础,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 谐共生。古代越中城市规划以其独特的理念和布局,成为了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重要代表之一。
民俗风情与节庆活动
民俗风情
越中地区的民俗风情丰富多彩,包括婚丧嫁娶、节庆活动、民间信仰等。古代越中民俗以其独特的习俗和仪式, 反映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
文物保护法规不断完善
文物保护工作面临的挑战
随着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文 物古迹保护工作面临着诸多挑战,如 城市化进程中的拆迁、自然灾害等对 文物古迹的破坏等。
越中地区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文物保护 法规,为文物古迹的保护提供了法律 保障。
非遗项目传承与发展策略
建立非遗项目名录
越中地区政府应加强对非遗项目 的调查和认定,建立非遗项目名 录,为非遗项目的传承和发展提
文化传承
越中地区的文化特色、 文化遗产及其传承方式
。
经济发展
越中地区的经济发展历 程、主要产业和特色经
济。
社会变迁
越中地区的社会结构、 生活方式和习俗的变迁
。
对越中地区未来发展的展望
经济发展与产业升级
越中地区未来将继续发展经济,提升 产业结构和竞争力,促进经济可持续 发展。
文化旅游与传承
越中地区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自然 景观,未来将加强文化旅游开发,推 动文化传承和保护。
供基础数据。
培养传承人
通过学校教育、社会培训等多种方 式,培养更多的非遗项目传承人, 确保非遗项目的传承和发展。
创新发展模式
鼓励非遗项目与现代文化相结合, 创新发展模式,提高非遗项目的知 名度和影响力。
旅游开发与文化产业发展建议
1 2
越中览古李白ppt课件
![越中览古李白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768f3130722192e4536f6b1.png)
并且,诗人对这篇诗的艺术结构也作出了不同于一般七绝的安排。
一般的七绝,转折点都安排在第三句里,而它的前三句却一气直
下,直到第四句才突然转到反面,就显得格外有力量,有神采。
这种写法,不是笔力雄健的诗人,是难以挥洒自如的。
14
“鹧鸪”这个意象在古文中一般有何 寓意?
鹧鸪的鸣声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 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如“落照苍茫秋草 明,鹧鸪啼处远人行”(唐人李群玉《九 子坡闻鹧鸪》)、“江晚正愁余,山深闻 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等,诗中的鹧鸪都不是纯客观意义上的一 种鸟。
6
四、再次远游
天宝三载春,李白知道自己留在长安已不能再有
所作为,于是上疏,“恳求归山”。玄宗没有挽留 他,而是“赐金放还”。 李白在长安实际上只有
一年半时间。
天宝三载,李白在东都洛阳认识了比他小11岁 的诗人杜甫,他们情同手足。 和杜甫分别后,李
白又在漫游中度过了1O年。他的漫游,一是求仙 访道,欣赏大自然的美。他说:“五岳寻仙不辞远,
白曾利用与玄宗接近的机会,向玄宗申述过自己对
国家大事的看法和主张。但当时的皇帝已把“朝事
付之宰相”.深居官中,沉溺声色。当玄宗觉得李
白好言政事,不满足于当驯服的御用文人时,就疏
远了他。 从李白方面来说,玄宗之所以疏远他,
与他那傲岸性格有关。
5
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说:“李白斗酒诗 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 臣是酒中仙。”李白这种无视封建秩序的叛逆精 神,显然是统治者所不喜欢的。相传,玄宗在便 殿召见李白时,李白曾让高力士为他脱靴。高力 士是最有权势的一个大宦官,为解“脱靴”之恨, 他挑拨杨贵妃说,李白《清平调》词中的“借问 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二句,“以飞燕 指妃子,是贱之甚矣!”使杨贵妃由此深恨李白。 他们都是玄宗最宠的人,在玄宗面前进谗言,再 加上权臣贵戚的谗毁,自然会影响玄宗对李白的 看法。
越中览古课件
![越中览古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9a2547f9ec3d5bbfc0a7464.png)
•答:前三句渲染当时的热闹繁华, 四句写出今日此地的凄凉冷句形成鲜明的对比
这中间蕴涵着作者对人生盛衰无 常的感慨。
3
请从两个方面谈谈这两首诗共同的特点。
要点:两首诗都是怀古之作,主题相同,题 材相 似;都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请谈谈这两首诗艺术手法的主要不同之 处。
• 一、作者选取了哪两个镜头?说明什么问题? 答:镜头一:“义士还家尽锦衣”
镜头二:“宫女如花满春殿”
这表明越王已经把苦难和屈辱忘记,而完 全陶醉在胜利的喜悦中。透过这首诗,我们 可以发现诗人的历史思考:
忘却昔日的屈辱和苦难,陶醉于暂时的 胜利和光荣,其结果只能使胜利化为乌有
2
前三句极写得胜之盛,与第四句是什么关系? 从第四句中,你读出了诗人怎样的感慨?
要点:《越中览古》着重渲染越宫昔日的繁华,结 句聚焦在 今日荒凉的遗址,以强烈的反差抒写了 姑苏台今日的荒凉; 《苏台览古》着重描绘姑苏台今日的荒凉,以今 古常新的自然 景物衬托人事的变幻无常,抒写了 诗人内心的感受。
3.这两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 慨?写一 段文字,做简要分析。
要点:对人事变化、盛衰无常的感慨, 对功名富贵的否定。(意思对即可)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越中览古》课件(15张PPT)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越中览古》课件(15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5286e748f61fb7360b4c65fa.png)
越王勾践破吴归,景 极物 力为 渲作 染者 出的 当推 时测 的想热像闹之繁景华,, “只今惟有鹧鸪飞”为眼前景,
义士还家尽锦衣。写 “出鹧鸪今飞日此”三地字的凄饱含凉无冷落限的,惋 惜和感慨,②对比。尾句与前
宫女如花满春殿,三句形成鲜明的对比。蕴涵着 作者对勾践的嘲讽和对盛衰无 常的感慨。③借古讽今。诗歌
镜头二:“宫女如花满春殿”
宫女如花满春殿, 越王回宫,不但耀武扬威,而
且荒淫逸乐起来,花朵儿样的美人,
只今惟有鹧鸪飞。 在宫殿簇拥着他,侍候着他。锦衣
战士、如花宫女,渲染出繁盛、美 镜好头、三热:闹只、今欢惟乐有的鹧气鸪氛飞! 眼前景,“鹧鸪飞”点出凄凉之境。
这首诗是如何表达情感的呢? ①虚实结合。前三句所写
只今惟有鹧鸪飞。揭示了越国由繁华至衰败的缘 由,讽谏当朝统治者勿重蹈古 人覆辙。
越中览古
对比
昔 盛
越王勾践破吴归, 历史事件:勾践破吴归。 (带着胜利的喜悦)
义士还家尽锦衣。 第二句描述越军胜利者姿态
(骄傲)
宫女如花满春殿, 第三句写王宫繁华欢乐的
今 衰
只今惟有鹧鸪飞。
景象(荣华)
第四句写眼前凄凉 (凄凉)
课堂练习
比较:两首诗在思想内容和表达 技巧方面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破旧的宫苑,荒凉的姑苏台依然 残留在原处,只是杨柳树 长出了嫩嫩 的新叶 。
采菱姑娘那清脆的歌声带来了 无限 的春意。 现在只有长 江上 空的明月还挂在天上,这轮月亮以 前也曾照过昊国宫殿里面的人啊
着重写今日之荒凉,以暗示昔日之
繁华,以今古常新的自然景物来衬 托变幻无常的人事,见出昔盛今衰 之感。
相同:此两诗都是览古之
《苏台览古》作,题材近似,主题相同,都
义士还家尽锦衣。写 “出鹧鸪今飞日此”三地字的凄饱含凉无冷落限的,惋 惜和感慨,②对比。尾句与前
宫女如花满春殿,三句形成鲜明的对比。蕴涵着 作者对勾践的嘲讽和对盛衰无 常的感慨。③借古讽今。诗歌
镜头二:“宫女如花满春殿”
宫女如花满春殿, 越王回宫,不但耀武扬威,而
且荒淫逸乐起来,花朵儿样的美人,
只今惟有鹧鸪飞。 在宫殿簇拥着他,侍候着他。锦衣
战士、如花宫女,渲染出繁盛、美 镜好头、三热:闹只、今欢惟乐有的鹧气鸪氛飞! 眼前景,“鹧鸪飞”点出凄凉之境。
这首诗是如何表达情感的呢? ①虚实结合。前三句所写
只今惟有鹧鸪飞。揭示了越国由繁华至衰败的缘 由,讽谏当朝统治者勿重蹈古 人覆辙。
越中览古
对比
昔 盛
越王勾践破吴归, 历史事件:勾践破吴归。 (带着胜利的喜悦)
义士还家尽锦衣。 第二句描述越军胜利者姿态
(骄傲)
宫女如花满春殿, 第三句写王宫繁华欢乐的
今 衰
只今惟有鹧鸪飞。
景象(荣华)
第四句写眼前凄凉 (凄凉)
课堂练习
比较:两首诗在思想内容和表达 技巧方面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破旧的宫苑,荒凉的姑苏台依然 残留在原处,只是杨柳树 长出了嫩嫩 的新叶 。
采菱姑娘那清脆的歌声带来了 无限 的春意。 现在只有长 江上 空的明月还挂在天上,这轮月亮以 前也曾照过昊国宫殿里面的人啊
着重写今日之荒凉,以暗示昔日之
繁华,以今古常新的自然景物来衬 托变幻无常的人事,见出昔盛今衰 之感。
相同:此两诗都是览古之
《苏台览古》作,题材近似,主题相同,都
《越中览古》课件
![《越中览古》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0ccf509fad6195f312ba655.png)
其中最具匠心的是“飞燕” 的形象,燕子彼时飞入侯门,如 今那侯门深宅已成了百姓家,飞 燕成为历史的见证人。
临江仙· 滚滚长江东逝水
杨慎 明代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李白 (701—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风雄奇豪放, 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 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 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 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 李白生活在唐代极盛时期,具有“济苍生” 、 “安黎元”的进步理想,毕生为实现这一理 想而奋斗。它的大量诗篇,既反映了那个时 代的繁荣气象,也揭露和批判了统治集团的 荒淫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 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在艺术上, 他的诗想象新奇,感情强烈,意境奇伟瑰丽, 语言清新明快,形成豪放、超迈的艺术风格, 达到了我国古代积极浪漫主义诗歌艺术的高 峰。存诗900余首,有《李太白集》
——伤己
3、托古讽今、曲意讽谏, 起忧愤讽喻之劝
——伤今(伤时)
这是常见的几种主题,当然也有评论古人、描
写战场、抒写个人见解。
比如: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杜甫的《蜀
相》都抒发自己年华消逝、壮志未酬的感慨 和渴望建功立业、缅怀古人的思想感情。
杜牧和王安石都写过《题乌江亭》诗,杜牧
越中览古
越王勾践破吴归, 义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 只今惟有鹧鸪飞。
越王勾践破吴归
一首怀古之作,诗人南游吴越时所写。
勾践灭吴:春秋时期吴、越两国争霸。公元
前494年,越王勾践为吴王夫差所败,此后 他卧薪尝胆20年,于公元前473年灭吴。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第一单元推荐作品 《越中览古》 课件 (共25张)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第一单元推荐作品 《越中览古》 课件 (共25张)](https://img.taocdn.com/s3/m/0c69d0704b35eefdc9d33308.png)
与前三句形成鲜明的对比。
主旨
抒发了昔盛今衰之感。 借此讽谏当朝者不要重蹈古人覆辙。
1、作者选取了哪些镜头?分别有什 么作用?
2、说说本诗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
镜头一:义士还家尽锦衣 战士凯旋,得到赏赐,不穿盔甲
穿锦衣。只“尽锦衣”三字,就将 越王及其战士得胜归来的喜悦和骄
傲神情烘托出来。
越中览古 镜头二:宫女如花满春殿 越王回宫,不但耀武扬威,而且
春秋时期,吴越争霸。越国战败后,越王勾践卧薪尝 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终于打败吴国,成为最终的胜 利者。诗就从胜利者班师凯旋落笔,首说越王破吴,次说 战士还家,两句写出了破吴后越国上下额手称庆的欢乐气 氛。三句从越王宫殿遗址联想到当年充满后宫的如花宫女。 整首诗的前三句写昔,最后一句写今,结构十分特殊。七 绝若要前后对比,一般要在第三句转折,第四句作结,两 两相对。然而此诗却用三句写昔,一气直下,极力渲染越 王昔日繁盛,末句突然转折,跌入今日之荒凉冷落,昔盛 今衰之感极为强烈,故而后世传之。
三维目标:
• 知识与技能: • 学习诗歌通过意象、意境来表现情感
的写法。 • 过程与方法: • 学习通过对比,表达情感的写法。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理解诗人抒发的昔盛今衰之感和借此
讽谏当朝者不要重蹈古人覆辙。
教学重点难点:
• 教学重点是把握意象。 • 教学难点是诗歌通过意象、意境
来表现情感的写法。
越王勾践破吴归
• 勾践灭吴:春秋时期吴、越两国争霸。公元前 494年,越王勾践为吴王夫差所败,此后他卧薪 尝胆20年,于公元前473年灭吴。
• 破:攻破 • 越王将过去卧薪尝胆的往事忘得干干净净。
义士还家尽锦衣
• 消灭了敌人,雪了耻,战士们都凯旋了。 • 由于战事已经结束,大家都受到赏赐,所
主旨
抒发了昔盛今衰之感。 借此讽谏当朝者不要重蹈古人覆辙。
1、作者选取了哪些镜头?分别有什 么作用?
2、说说本诗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
镜头一:义士还家尽锦衣 战士凯旋,得到赏赐,不穿盔甲
穿锦衣。只“尽锦衣”三字,就将 越王及其战士得胜归来的喜悦和骄
傲神情烘托出来。
越中览古 镜头二:宫女如花满春殿 越王回宫,不但耀武扬威,而且
春秋时期,吴越争霸。越国战败后,越王勾践卧薪尝 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终于打败吴国,成为最终的胜 利者。诗就从胜利者班师凯旋落笔,首说越王破吴,次说 战士还家,两句写出了破吴后越国上下额手称庆的欢乐气 氛。三句从越王宫殿遗址联想到当年充满后宫的如花宫女。 整首诗的前三句写昔,最后一句写今,结构十分特殊。七 绝若要前后对比,一般要在第三句转折,第四句作结,两 两相对。然而此诗却用三句写昔,一气直下,极力渲染越 王昔日繁盛,末句突然转折,跌入今日之荒凉冷落,昔盛 今衰之感极为强烈,故而后世传之。
三维目标:
• 知识与技能: • 学习诗歌通过意象、意境来表现情感
的写法。 • 过程与方法: • 学习通过对比,表达情感的写法。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理解诗人抒发的昔盛今衰之感和借此
讽谏当朝者不要重蹈古人覆辙。
教学重点难点:
• 教学重点是把握意象。 • 教学难点是诗歌通过意象、意境
来表现情感的写法。
越王勾践破吴归
• 勾践灭吴:春秋时期吴、越两国争霸。公元前 494年,越王勾践为吴王夫差所败,此后他卧薪 尝胆20年,于公元前473年灭吴。
• 破:攻破 • 越王将过去卧薪尝胆的往事忘得干干净净。
义士还家尽锦衣
• 消灭了敌人,雪了耻,战士们都凯旋了。 • 由于战事已经结束,大家都受到赏赐,所
《越中览古》公开课课件
![《越中览古》公开课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361d6b2561252d381eb6e65.png)
旧时王谢堂前燕, 蕴深刻的意象:野草、斜阳等。
飞入寻常百姓家。❖ 其中最具匠心的是“飞燕”
的形象,燕子彼时飞入侯门,如
今那侯门深宅已成了百姓家,飞
燕成为历史的见证人。
2021/3/26
16
历史兴亡的咏叹——咏史诗
❖ 就古迹,怀古人,咏古事, 抒写对前人优劣得失的褒贬, 对天下治乱兴亡的见解, 有的还寄托着自己的身世怀抱。
❖ 本诗选取了吴败越胜, 越王班师回国以后的两 个镜头。
2021/3/26
4
义士还家尽锦衣
❖ 镜头一 ❖ 消灭了敌人,雪了耻,战士们都凯旋了 ❖ 由于战事已经结束,大家都受到赏赐,
所以不穿铁甲,而穿锦衣. ❖ 只“尽锦衣”三字,就将越王及其战士
得胜归来的喜悦和骄傲的神情烘托出来.
2021/3/26
2021/3/26
1
越中览古
越王勾践破吴归,
义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
只今惟有鹧鸪飞。
2021/3/26
2
这首绝句是怀古之作,亦即诗人游览 越中(唐越州,治所在今浙江绍兴),有 感于其地在古代历史上所发生过的著名事 件而写下的。诗人选取这一历史事件中他 感受得最深的吴败越胜,越王班师回国以 后的两个镜头,来抒发他的无限感慨。
这首诗是李白南游吴越时写的,表达 盛衰无常的感慨。越中:指会稽郡治(今 浙江绍兴),春秋时越国建都于此。古: 这里指越宫遗址。
2021/3/26
3
越王勾践破吴归
❖ 一首怀古之作,诗人南游吴越时所写。
❖ 勾践灭吴:春秋时期吴、越两国争霸。公元 前494年,越王勾践为吴王夫差所败,此后 他卧薪尝胆20年,于公元前437年灭吴。
忘却昔日的屈辱和苦难,陶醉于 暂时的胜利和光荣,其结果只能使胜 利化为乌有。
飞入寻常百姓家。❖ 其中最具匠心的是“飞燕”
的形象,燕子彼时飞入侯门,如
今那侯门深宅已成了百姓家,飞
燕成为历史的见证人。
2021/3/26
16
历史兴亡的咏叹——咏史诗
❖ 就古迹,怀古人,咏古事, 抒写对前人优劣得失的褒贬, 对天下治乱兴亡的见解, 有的还寄托着自己的身世怀抱。
❖ 本诗选取了吴败越胜, 越王班师回国以后的两 个镜头。
2021/3/26
4
义士还家尽锦衣
❖ 镜头一 ❖ 消灭了敌人,雪了耻,战士们都凯旋了 ❖ 由于战事已经结束,大家都受到赏赐,
所以不穿铁甲,而穿锦衣. ❖ 只“尽锦衣”三字,就将越王及其战士
得胜归来的喜悦和骄傲的神情烘托出来.
2021/3/26
2021/3/26
1
越中览古
越王勾践破吴归,
义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
只今惟有鹧鸪飞。
2021/3/26
2
这首绝句是怀古之作,亦即诗人游览 越中(唐越州,治所在今浙江绍兴),有 感于其地在古代历史上所发生过的著名事 件而写下的。诗人选取这一历史事件中他 感受得最深的吴败越胜,越王班师回国以 后的两个镜头,来抒发他的无限感慨。
这首诗是李白南游吴越时写的,表达 盛衰无常的感慨。越中:指会稽郡治(今 浙江绍兴),春秋时越国建都于此。古: 这里指越宫遗址。
2021/3/26
3
越王勾践破吴归
❖ 一首怀古之作,诗人南游吴越时所写。
❖ 勾践灭吴:春秋时期吴、越两国争霸。公元 前494年,越王勾践为吴王夫差所败,此后 他卧薪尝胆20年,于公元前437年灭吴。
忘却昔日的屈辱和苦难,陶醉于 暂时的胜利和光荣,其结果只能使胜 利化为乌有。
越中览古PPT教学课件
![越中览古PPT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0a05eb3ddccda38366baf52.png)
往往题为“咏史”、“怀古”、 “览古”、“××古” 有的干脆以历史地域或人物为题。
怀古诗主题:
1、登高游览,发昔盛今衰、时空流转、世事无常 之叹——伤世
2、怀古伤己 ,抒志士壮志难酬之幽思 ——伤己
3、托古讽今、曲意讽谏, 起忧愤讽喻之劝 ——伤今(伤时) 这是常见的几种主题,当然也有评论古人、描
6、英法等国的早期殖民扩张 ①给当地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 ②加速了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 ③为资本主义原始积累创造了条件 ④使资本主义市场最终形成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②④
材料解析题: 材料一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 民被消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征服和掠夺 ,非洲变为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 时代的曙光。这些田园诗式的过程是原始积累的主要因素…… (奴隶制)是殖民地财富的惟一自然基础。” 材料二 “非洲到处在流血……过去住着人的村落现在变成了废墟 那些修建村落,耕种田地的人都到哪里去了呢?他们被捉去当奴 隶,或者在捕捉者的到来前逃走了。那些侥幸逃走的人们,不得 不从生机盎然的农业区,迁居人迹罕至、野兽出没的深山老林, 重过刀耕火种的原始生活。”
扩张特点
组织商业公司, 以印度和北美 作为扩张重点
扩张简况
北美
沿大西洋沿 岸建立13块 殖民地
亚洲 非洲
在印度西、 东海岸建
立殖民地
以印度和北 美作为扩张 重点
以亚洲、北美 为重点,夺取 葡萄牙殖民地
沿三大河流 域扩张、建 立新法兰西 路易斯安娜 殖民地
在印度东海 岸建立本地 治理等殖民 据点
沿哈德孙河扩 张建立新尼德 兰殖民地
------摘自艾周昌著《早期殖民主义侵略史》 请回答: 从材料一中概括殖民者的罪行。 从材料二中分析说明奴隶贸易对非洲造成的影响。 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你对资本主义的发展的实质有何进一步 的认识?
怀古诗主题:
1、登高游览,发昔盛今衰、时空流转、世事无常 之叹——伤世
2、怀古伤己 ,抒志士壮志难酬之幽思 ——伤己
3、托古讽今、曲意讽谏, 起忧愤讽喻之劝 ——伤今(伤时) 这是常见的几种主题,当然也有评论古人、描
6、英法等国的早期殖民扩张 ①给当地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 ②加速了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 ③为资本主义原始积累创造了条件 ④使资本主义市场最终形成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②④
材料解析题: 材料一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 民被消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征服和掠夺 ,非洲变为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 时代的曙光。这些田园诗式的过程是原始积累的主要因素…… (奴隶制)是殖民地财富的惟一自然基础。” 材料二 “非洲到处在流血……过去住着人的村落现在变成了废墟 那些修建村落,耕种田地的人都到哪里去了呢?他们被捉去当奴 隶,或者在捕捉者的到来前逃走了。那些侥幸逃走的人们,不得 不从生机盎然的农业区,迁居人迹罕至、野兽出没的深山老林, 重过刀耕火种的原始生活。”
扩张特点
组织商业公司, 以印度和北美 作为扩张重点
扩张简况
北美
沿大西洋沿 岸建立13块 殖民地
亚洲 非洲
在印度西、 东海岸建
立殖民地
以印度和北 美作为扩张 重点
以亚洲、北美 为重点,夺取 葡萄牙殖民地
沿三大河流 域扩张、建 立新法兰西 路易斯安娜 殖民地
在印度东海 岸建立本地 治理等殖民 据点
沿哈德孙河扩 张建立新尼德 兰殖民地
------摘自艾周昌著《早期殖民主义侵略史》 请回答: 从材料一中概括殖民者的罪行。 从材料二中分析说明奴隶贸易对非洲造成的影响。 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你对资本主义的发展的实质有何进一步 的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白(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 年 月 日 ) 字太白,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中国唐朝 。中国唐朝 诗人, 诗仙”之称, 诗人,有“诗仙”之称,是伟大 浪漫主义诗人 汉族,祖籍陇 诗人。 的浪漫主义诗人。汉族,祖籍陇 西郡成纪县 成纪县( 甘肃省平凉市 平凉市静 西郡成纪县(今甘肃省平凉市静 宁县南),出生于蜀郡绵州 出生于蜀郡绵州昌隆 宁县南),出生于蜀郡绵州昌隆 今四川省江油市青莲乡), 江油市青莲乡 县(今四川省江油市青莲乡), 一说生于西域碎叶 碎叶( 一说生于西域碎叶(今吉尔吉斯 斯坦托克马克)。逝世于安徽当 托克马克)。逝世于安徽 斯坦托克马克)。逝世于安徽当 涂县。其父李客,育二子(伯禽、 涂县。其父李客,育二子(伯禽、 一女(平阳)。 天 然)一女(平阳)。 存世诗文千余篇, 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 蜀道难》 行路难》 《蜀道难》、《行路难》、《梦 游天姥吟留别》 将进酒》 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等 诗篇, 李太白集》传世。 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公 年病卒, 元762年病卒,享年 岁。。 年病卒 享年61岁
着重写今日之荒凉,以暗示昔日 之繁华,以今古常新的自然景物来 衬托变幻无常的人事,见出今昔盛 衰之感。
越王勾践破吴归, 越王勾践破吴归,
前三句所写景物为作者的推测想 像之景,极力渲染出当时的热闹繁华, 像之景,极力渲染出当时的热闹繁华, 战士还家尽锦衣。 战士还家尽锦衣。 只今惟有鹧鸪飞”为眼前景, “只今惟有鹧鸪飞”为眼前景,写出 今日此地的凄凉冷落, 鹧鸪飞” 今日此地的凄凉冷落,“鹧鸪飞”三 字饱含无限的惋惜和感慨, 字饱含无限的惋惜和感慨,与前三句 宫女如花满春殿, 宫女如花满春殿, 形成鲜明的对比。 形成鲜明的对比。 这中间蕴涵着作者对勾践的嘲讽 和对盛衰无常的感慨。 和对盛衰无常的感慨。 只今惟有鹧鸪飞。 只今惟有鹧鸪飞。
+
讨论:作者选取了哪些镜头?渲染 了怎样的气氛?
战士凯旋,得到赏赐, 战士凯旋,得到赏赐,不穿盔甲穿 锦衣。 尽锦衣”三字, 锦衣。只“尽锦衣”三字,就将越王及 战士还家尽锦衣。 战士还家尽锦衣。 其战士得胜归来的喜悦和骄傲神情烘托 出来。 出来。
越王勾践破吴归, 镜头一: 越王勾践破吴归, 镜头一:战士还家尽锦衣
大 意: 越王勾践把吴国灭 了之后班师回朝 破:攻破
本诗选取了吴败越胜, 本诗选取了吴败越胜,越王班师回 吴败越胜 国以后的两个镜头 的两个镜头。 国以后的两个镜头。
大意: 大意:战士们回来时身上都穿 着 华美的衣服。 鲜艳 华美的衣服。 锦衣: 锦衣:华丽的衣服
只“尽锦衣”三字,就将越王及其战 尽锦衣”三字, 得胜归来的喜悦和骄傲的神情烘托出 士得胜归来的喜悦和骄傲的神情烘托出 来
(一)写作背景: 写作背景:
诗人游览越中(唐越州, 诗人游览越中(唐越州,治所在今 浙江绍兴), ),有感于其地在古代历史上 浙江绍兴),有感于其地在古代历史上 所发生过的历史事件而写下的。 所发生过的历史事件而写下的。 在春秋时代,吴越两国争霸南方, 在春秋时代,吴越两国争霸南方, 成为世仇。越王勾践于公元前494年,被 成为世仇。越王勾践于公元前 年 吴王夫差打败;回到国内,卧薪尝胆, 吴王夫差打败;回到国内,卧薪尝胆, 誓报此仇。公元前473年,他果然把吴国 誓报此仇。公元前 年 灭了。诗写的就是这件事。 灭了。诗写的就是这件事。
越王勾践破吴归, 越王勾践破吴归,
前三句所写景物为作者的推测想 像之景,极力渲染出当时的热闹繁华, 像之景,极力渲染出当时的热闹繁华, 战士还家尽锦衣。 战士还家尽锦衣。 只今惟有鹧鸪飞”为眼前景, “只今惟有鹧鸪飞”为眼前景,写出 今日此地的凄凉冷落, 鹧鸪飞” 今日此地的凄凉冷落,“鹧鸪飞”三 字饱含无限的惋惜和感慨, 字饱含无限的惋惜和感慨,与前三句 宫女如花满春殿, 宫女如花满春殿, 形成鲜明的对比。 形成鲜明的对比。 这中间蕴涵着作者对勾践的嘲讽 和对盛衰无常的感慨。 和对盛衰无常的感慨。 只今惟有鹧鸪飞。 只今惟有鹧鸪飞。
+ +
+
前三句渲染当时的热闹繁华 前三句渲染当时的热闹繁华
+
+ +
大意: 可惜如今却只有几只鹧鸪在王 城故址上飞了。
结句突然一转,写今日此地的凄凉冷落。 结句突然一转,写今日此地的凄凉冷落。 凄凉冷落 “鹧鸪飞”三字饱含无限的惋惜和感慨, 鹧鸪飞”三字饱含无限的惋惜和感慨, 惋惜和感慨 对比。 与前三句形成鲜明的对比 与前三句形成鲜明的对比。 蕴涵着对勾践的嘲讽和 蕴涵着对勾践的嘲讽和对盛衰无常的感 嘲讽 慨
+ 典故:春秋时期吴越两国争霸。公元前494
年,越王勾践为吴王夫差所败,此后他卧 薪尝胆20年,于公元前473年灭吴。
+ 本诗选取了吴败越胜,越王班师回国以后 本诗选取了吴败越胜 吴败越胜,
的两个镜头。 的两个镜头。
+ 由于战事已经结束,大家都受到赏赐,所 由于战事已经结束,大家都受到赏赐,
以不穿铁甲,而穿锦衣。 以不穿铁甲,而穿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 宫女如花满春殿, 只今惟有鹧鸪飞。 只今惟有鹧鸪飞。
镜头二:“宫女如花满春殿” 镜头二: 宫女如花满春殿” 越王回宫,不但耀武扬威, 越王回宫,不但耀武扬威,而且荒淫 逸乐起来,花朵儿样的美人, 逸乐起来,花朵儿样的美人,在宫殿簇拥 着他,侍候着他。锦衣战士、如花宫女, 着他,侍候着他。锦衣战士、如花宫女, 渲染出繁盛、美好、热闹、欢乐的气氛! 渲染出繁盛、美好、热闹、欢乐的气氛! 镜头三: 镜头三:只今惟有鹧鸪飞 眼前景, 鹧鸪飞”点出凄凉之境。 眼前景,“鹧鸪飞”点出凄凉之境。
+ 大意: 如花的宫女站满了宫殿
+
越王回宫,不但耀武扬威,而且荒淫逸乐。 越王回宫,不但耀武扬威,而且荒淫逸乐。 耀武扬威 荒淫逸乐 越王将过去卧薪尝胆的往事忘得干干净净。 越王将过去卧薪尝胆的往事忘得干干净净。 都城中到处都是锦衣战士, 都城中到处都是锦衣战士,宫殿上站 满了如花宫女,多么繁盛、美好、热闹、 满了如花宫女,多么繁盛、美好、热闹、 繁盛 欢乐的气氛! 欢乐的气氛! 的气氛
。 。
(二)整体感知
这首绝句是怀古之作,亦即诗人游览越中(唐越州, 治所在今浙江绍兴),有感于其地在古代历史上所发生 过的著名事件而写下的。诗人选取这一历史事件中他感 受得最深的吴败越胜,越王班师回国以后的镜头,来抒 发他的无限感慨。 春秋时期,吴越争霸。越国战败后,越王勾践卧薪尝 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终于打败吴国,成为最终的 胜利者。诗就从胜利者班师凯旋落笔,首说越王破吴, 次说战士还家,两句写出了破吴后越国上下额手称庆的 欢乐气氛。三句从越王宫殿遗址联想到当年充满后宫的 如花宫女。整首诗的前三句写昔,最后一句写今,结构 十分特殊。七绝若要前后对比,一般要在第三句转折, 第四句作结,两两相对。然而此诗却用三句写昔,一气 直下,极力渲染越王昔日繁盛,末句突然转折,跌入今 日之荒凉冷落,昔盛今衰之感极为强烈,故而后世传之。
只今惟有鹧鸪飞。 今 只今惟有鹧鸪飞。 衰
(四)整体思路及分析
首句叙述历史事件,选取他感受最深的一部分, 首句叙述历史事件 , 选取他感受最深的一部分 , 即 吴败越胜, 越王班师回国的两个镜头来写, 吴败越胜 , 越王班师回国的两个镜头来写 , 首句点明 题意,说明所怀古迹的具体内容。 题意,说明所怀古迹的具体内容。 三两句分写战士还家、 勾践还宫的情况。 二 , 三两句分写战士还家 、 勾践还宫的情况 。 只 尽锦衣” 三字, 将越王及其战士得意归来, “ 尽锦衣 ” 三字 , 将越王及其战士得意归来 , 充满了 胜利者的喜悦和骄傲 的神情烘托了出来。 春殿” 喜悦和骄傲的神情烘托了出来 胜利者的 喜悦和骄傲 的神情烘托了出来 。 “ 春殿 ” 应 如花” 充分地表达出越王在胜利以后把过去的 上 “ 如花 ” , 充分地表达出越王在 胜利以后把过去的 卧薪尝胆之事丢得干干净净了。 卧薪尝胆之事丢得干干净净了。 结句一转,把上面一切全部勾消, 结句一转 , 把上面一切全部勾消 , 现在人们所看到 的只有几只鹧鸪在王城故址上飞来飞去罢了。 的只有几只鹧鸪在王城故址上飞来飞去罢了 。 至此全 诗的主旨 主旨: 人事的变化,盛衰的无常,慨叹而出。 诗的主旨:写人事的变化,盛衰的无常,慨叹而出。
比较:两首诗在思想内容和表达 技巧方面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览:观览。 旧苑:指苏台。苑:园林。 旧苑 菱歌:东南水乡老百姓采菱时唱 菱歌 的民歌。 清唱:形容歌声婉转清亮。 清唱 吴王宫里人:指吴。破旧的宫苑,
荒凉的姑苏台依然残留在原处,只是 杨柳 – 采菱姑娘那清脆的歌声带来了无限 的春意。 现在只有长 江上空的明 月还挂在天上,这轮月亮以前也曾 照过昊国宫殿里面的人啊
《苏台览古》
旧苑荒台杨柳新, 菱歌清唱不胜春。 只今惟有西江月, 曾照吴王宫里人。
此两诗都是览古之作, 此两诗都是览古之作,主 览古之作 题相同,题材近似,都用了对 题相同,题材近似,都用了对 手法。 比手法。 越中一首,着重在明写昔 越中一首,着重在明写昔 日之繁华, 日之繁华,以四分之三的篇幅 竭力渲染, 竭力渲染,而以结句写今日之 荒凉抹杀之,转出主旨。 荒凉抹杀之,转出主旨。 苏台一首则着重写今日之 苏台一首则着重写今日之 荒凉,以暗示昔日之繁华, 荒凉,以暗示昔日之繁华,以 今古常新的自然景物来衬托变 幻无常的人事, 幻无常的人事,见出今昔盛衰 之感。 之感。
(三)、诵读并理解内容。 越中览古
越王勾践破吴归, 越王勾践破吴归, 昔 盛 对 比 (起)述历史事件:勾践破吴 述历史事件: 。(带着胜利的喜悦) 带着胜利的喜悦 归。(带着胜利的喜悦)
第二句描述越军胜利者姿态 骄傲) (骄傲) (承) 宫女如花满春殿, 宫女如花满春殿, 第三句写王宫繁华欢乐的景象 荣华) (荣华) 战士还家尽锦衣。 战士还家尽锦衣。 (转) 第四句写眼前凄凉 凄凉) (凄凉)
着重写今日之荒凉,以暗示昔日 之繁华,以今古常新的自然景物来 衬托变幻无常的人事,见出今昔盛 衰之感。
越王勾践破吴归, 越王勾践破吴归,
前三句所写景物为作者的推测想 像之景,极力渲染出当时的热闹繁华, 像之景,极力渲染出当时的热闹繁华, 战士还家尽锦衣。 战士还家尽锦衣。 只今惟有鹧鸪飞”为眼前景, “只今惟有鹧鸪飞”为眼前景,写出 今日此地的凄凉冷落, 鹧鸪飞” 今日此地的凄凉冷落,“鹧鸪飞”三 字饱含无限的惋惜和感慨, 字饱含无限的惋惜和感慨,与前三句 宫女如花满春殿, 宫女如花满春殿, 形成鲜明的对比。 形成鲜明的对比。 这中间蕴涵着作者对勾践的嘲讽 和对盛衰无常的感慨。 和对盛衰无常的感慨。 只今惟有鹧鸪飞。 只今惟有鹧鸪飞。
+
讨论:作者选取了哪些镜头?渲染 了怎样的气氛?
战士凯旋,得到赏赐, 战士凯旋,得到赏赐,不穿盔甲穿 锦衣。 尽锦衣”三字, 锦衣。只“尽锦衣”三字,就将越王及 战士还家尽锦衣。 战士还家尽锦衣。 其战士得胜归来的喜悦和骄傲神情烘托 出来。 出来。
越王勾践破吴归, 镜头一: 越王勾践破吴归, 镜头一:战士还家尽锦衣
大 意: 越王勾践把吴国灭 了之后班师回朝 破:攻破
本诗选取了吴败越胜, 本诗选取了吴败越胜,越王班师回 吴败越胜 国以后的两个镜头 的两个镜头。 国以后的两个镜头。
大意: 大意:战士们回来时身上都穿 着 华美的衣服。 鲜艳 华美的衣服。 锦衣: 锦衣:华丽的衣服
只“尽锦衣”三字,就将越王及其战 尽锦衣”三字, 得胜归来的喜悦和骄傲的神情烘托出 士得胜归来的喜悦和骄傲的神情烘托出 来
(一)写作背景: 写作背景:
诗人游览越中(唐越州, 诗人游览越中(唐越州,治所在今 浙江绍兴), ),有感于其地在古代历史上 浙江绍兴),有感于其地在古代历史上 所发生过的历史事件而写下的。 所发生过的历史事件而写下的。 在春秋时代,吴越两国争霸南方, 在春秋时代,吴越两国争霸南方, 成为世仇。越王勾践于公元前494年,被 成为世仇。越王勾践于公元前 年 吴王夫差打败;回到国内,卧薪尝胆, 吴王夫差打败;回到国内,卧薪尝胆, 誓报此仇。公元前473年,他果然把吴国 誓报此仇。公元前 年 灭了。诗写的就是这件事。 灭了。诗写的就是这件事。
越王勾践破吴归, 越王勾践破吴归,
前三句所写景物为作者的推测想 像之景,极力渲染出当时的热闹繁华, 像之景,极力渲染出当时的热闹繁华, 战士还家尽锦衣。 战士还家尽锦衣。 只今惟有鹧鸪飞”为眼前景, “只今惟有鹧鸪飞”为眼前景,写出 今日此地的凄凉冷落, 鹧鸪飞” 今日此地的凄凉冷落,“鹧鸪飞”三 字饱含无限的惋惜和感慨, 字饱含无限的惋惜和感慨,与前三句 宫女如花满春殿, 宫女如花满春殿, 形成鲜明的对比。 形成鲜明的对比。 这中间蕴涵着作者对勾践的嘲讽 和对盛衰无常的感慨。 和对盛衰无常的感慨。 只今惟有鹧鸪飞。 只今惟有鹧鸪飞。
+ +
+
前三句渲染当时的热闹繁华 前三句渲染当时的热闹繁华
+
+ +
大意: 可惜如今却只有几只鹧鸪在王 城故址上飞了。
结句突然一转,写今日此地的凄凉冷落。 结句突然一转,写今日此地的凄凉冷落。 凄凉冷落 “鹧鸪飞”三字饱含无限的惋惜和感慨, 鹧鸪飞”三字饱含无限的惋惜和感慨, 惋惜和感慨 对比。 与前三句形成鲜明的对比 与前三句形成鲜明的对比。 蕴涵着对勾践的嘲讽和 蕴涵着对勾践的嘲讽和对盛衰无常的感 嘲讽 慨
+ 典故:春秋时期吴越两国争霸。公元前494
年,越王勾践为吴王夫差所败,此后他卧 薪尝胆20年,于公元前473年灭吴。
+ 本诗选取了吴败越胜,越王班师回国以后 本诗选取了吴败越胜 吴败越胜,
的两个镜头。 的两个镜头。
+ 由于战事已经结束,大家都受到赏赐,所 由于战事已经结束,大家都受到赏赐,
以不穿铁甲,而穿锦衣。 以不穿铁甲,而穿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 宫女如花满春殿, 只今惟有鹧鸪飞。 只今惟有鹧鸪飞。
镜头二:“宫女如花满春殿” 镜头二: 宫女如花满春殿” 越王回宫,不但耀武扬威, 越王回宫,不但耀武扬威,而且荒淫 逸乐起来,花朵儿样的美人, 逸乐起来,花朵儿样的美人,在宫殿簇拥 着他,侍候着他。锦衣战士、如花宫女, 着他,侍候着他。锦衣战士、如花宫女, 渲染出繁盛、美好、热闹、欢乐的气氛! 渲染出繁盛、美好、热闹、欢乐的气氛! 镜头三: 镜头三:只今惟有鹧鸪飞 眼前景, 鹧鸪飞”点出凄凉之境。 眼前景,“鹧鸪飞”点出凄凉之境。
+ 大意: 如花的宫女站满了宫殿
+
越王回宫,不但耀武扬威,而且荒淫逸乐。 越王回宫,不但耀武扬威,而且荒淫逸乐。 耀武扬威 荒淫逸乐 越王将过去卧薪尝胆的往事忘得干干净净。 越王将过去卧薪尝胆的往事忘得干干净净。 都城中到处都是锦衣战士, 都城中到处都是锦衣战士,宫殿上站 满了如花宫女,多么繁盛、美好、热闹、 满了如花宫女,多么繁盛、美好、热闹、 繁盛 欢乐的气氛! 欢乐的气氛! 的气氛
。 。
(二)整体感知
这首绝句是怀古之作,亦即诗人游览越中(唐越州, 治所在今浙江绍兴),有感于其地在古代历史上所发生 过的著名事件而写下的。诗人选取这一历史事件中他感 受得最深的吴败越胜,越王班师回国以后的镜头,来抒 发他的无限感慨。 春秋时期,吴越争霸。越国战败后,越王勾践卧薪尝 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终于打败吴国,成为最终的 胜利者。诗就从胜利者班师凯旋落笔,首说越王破吴, 次说战士还家,两句写出了破吴后越国上下额手称庆的 欢乐气氛。三句从越王宫殿遗址联想到当年充满后宫的 如花宫女。整首诗的前三句写昔,最后一句写今,结构 十分特殊。七绝若要前后对比,一般要在第三句转折, 第四句作结,两两相对。然而此诗却用三句写昔,一气 直下,极力渲染越王昔日繁盛,末句突然转折,跌入今 日之荒凉冷落,昔盛今衰之感极为强烈,故而后世传之。
只今惟有鹧鸪飞。 今 只今惟有鹧鸪飞。 衰
(四)整体思路及分析
首句叙述历史事件,选取他感受最深的一部分, 首句叙述历史事件 , 选取他感受最深的一部分 , 即 吴败越胜, 越王班师回国的两个镜头来写, 吴败越胜 , 越王班师回国的两个镜头来写 , 首句点明 题意,说明所怀古迹的具体内容。 题意,说明所怀古迹的具体内容。 三两句分写战士还家、 勾践还宫的情况。 二 , 三两句分写战士还家 、 勾践还宫的情况 。 只 尽锦衣” 三字, 将越王及其战士得意归来, “ 尽锦衣 ” 三字 , 将越王及其战士得意归来 , 充满了 胜利者的喜悦和骄傲 的神情烘托了出来。 春殿” 喜悦和骄傲的神情烘托了出来 胜利者的 喜悦和骄傲 的神情烘托了出来 。 “ 春殿 ” 应 如花” 充分地表达出越王在胜利以后把过去的 上 “ 如花 ” , 充分地表达出越王在 胜利以后把过去的 卧薪尝胆之事丢得干干净净了。 卧薪尝胆之事丢得干干净净了。 结句一转,把上面一切全部勾消, 结句一转 , 把上面一切全部勾消 , 现在人们所看到 的只有几只鹧鸪在王城故址上飞来飞去罢了。 的只有几只鹧鸪在王城故址上飞来飞去罢了 。 至此全 诗的主旨 主旨: 人事的变化,盛衰的无常,慨叹而出。 诗的主旨:写人事的变化,盛衰的无常,慨叹而出。
比较:两首诗在思想内容和表达 技巧方面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览:观览。 旧苑:指苏台。苑:园林。 旧苑 菱歌:东南水乡老百姓采菱时唱 菱歌 的民歌。 清唱:形容歌声婉转清亮。 清唱 吴王宫里人:指吴。破旧的宫苑,
荒凉的姑苏台依然残留在原处,只是 杨柳 – 采菱姑娘那清脆的歌声带来了无限 的春意。 现在只有长 江上空的明 月还挂在天上,这轮月亮以前也曾 照过昊国宫殿里面的人啊
《苏台览古》
旧苑荒台杨柳新, 菱歌清唱不胜春。 只今惟有西江月, 曾照吴王宫里人。
此两诗都是览古之作, 此两诗都是览古之作,主 览古之作 题相同,题材近似,都用了对 题相同,题材近似,都用了对 手法。 比手法。 越中一首,着重在明写昔 越中一首,着重在明写昔 日之繁华, 日之繁华,以四分之三的篇幅 竭力渲染, 竭力渲染,而以结句写今日之 荒凉抹杀之,转出主旨。 荒凉抹杀之,转出主旨。 苏台一首则着重写今日之 苏台一首则着重写今日之 荒凉,以暗示昔日之繁华, 荒凉,以暗示昔日之繁华,以 今古常新的自然景物来衬托变 幻无常的人事, 幻无常的人事,见出今昔盛衰 之感。 之感。
(三)、诵读并理解内容。 越中览古
越王勾践破吴归, 越王勾践破吴归, 昔 盛 对 比 (起)述历史事件:勾践破吴 述历史事件: 。(带着胜利的喜悦) 带着胜利的喜悦 归。(带着胜利的喜悦)
第二句描述越军胜利者姿态 骄傲) (骄傲) (承) 宫女如花满春殿, 宫女如花满春殿, 第三句写王宫繁华欢乐的景象 荣华) (荣华) 战士还家尽锦衣。 战士还家尽锦衣。 (转) 第四句写眼前凄凉 凄凉) (凄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