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中览古(完整版)
越中览古(人教版高二选修)
越中览古(人教版高二选修)越中览古(人教版高二选修)李白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这是一首怀古之作,亦即诗人游览越中(唐越州,治所在今浙江绍兴),有感于其地在古代历史上所发生过的著名事件而写下的。
在春秋时代,吴越两国争霸南方,成为世仇。
越王勾践于公元前四九四年,被吴王夫差打败,回到国内,卧薪尝胆,誓报此仇。
公元前四七三年,他果然把吴国灭了。
诗写的就是这件事。
诗歌不是历史小说,绝句又不同于长篇古诗,所以诗人只能选取这一历史事件中他感受得最深的某一局部来写。
他选取的不是这场斗争的漫长过程中的某一片断,而是在吴败越胜,越王班师回国以后的两个镜头。
首句点明题意,说明所怀古迹的具体内容。
二、三两句分写战士还家、勾践还宫的情况。
消灭了敌人,雪了耻,战士都凯旋了;由于战事已经结束,大家都受到了赏赐,所以不穿铁甲,而穿锦衣。
只“尽锦衣”三字,就将越王及其战士得意归来,充满了胜利者的喜悦和骄傲的神情衬托了出来。
越王回国以后,踌躇满志,不但耀武扬威,而且荒淫逸乐起来,于是,花朵儿一般的美人,就占满了宫殿,拥簇着他,侍候着他。
“春殿”的“春”字,应上“如花”,并描摹美好的时光和景象,不一定是指春天。
只写这一点,就把越王将过去的卧薪尝胆的往事丢得干干净净表达得非常充分了。
都城中到处是锦衣战士,宫殿上站满了如花宫女。
这是多么繁盛、美好、热闹、欢乐,然而结句突然一转,将上面所写的一切一笔勾消。
过去曾经存在过的胜利、威武、富贵、荣华,现在还有什么呢?人们所能看到的,只是几只鹧鸪在王城故址上飞来飞去罢了。
这一句写人事的变化,盛衰的无常,以慨叹出之。
过去的莫不希望他们的富贵荣华是子孙万世之业,而诗篇却如实地指出了这种希望的破灭,这就是它的积极意义。
诗篇将昔时的繁盛和今日的凄凉,通过具体的景物,作了鲜明的比照,使读者感受特别深切。
一般地说,直接描写某种环境,是比拟难于突出的,而通过比照,那么获致的效果往往能够大大地加强。
《越中览古》(赵自乾)
诗人游览越中(唐越州,治所在今浙江绍 兴),有感于其地在古代历史上所发生过的历 史事件而写下的。 在春秋时代,吴越两国争霸南方,成为世 仇。越王勾践于公元前494年,被吴王夫差打 败;回到国内,卧薪尝胆,誓报此仇。公元前 473年,他果然把吴国灭了。诗写的就是这件 事。
越王勾践破吴归,
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 只今惟有鹧鸪飞。
《越中览古》
越王勾践破吴归, 义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 只今惟有鹧鸪飞。
讨论:前三句极写得胜之盛,与第四句是 什么关系?从第四句中,你读出了诗人怎 样的感慨?悟出了怎样的道理?
前三句所写景物为作者的想像之景, 《越中览古》 极力渲染出当时的热闹繁华,第四 越王勾践破吴归, 句为眼前景,写出今日此地的凄凉 义士还家尽锦衣。 冷落,与前三句形成鲜明的对比。 这中间蕴涵着作者对勾践的嘲讽 宫女如花满春殿, 只今惟有鹧鸪飞。 和对盛衰无常的感慨。 忘却昔日的屈辱和苦难,陶醉于 暂时的胜利和光荣,结果只能使胜 利化为乌有。
越中览古 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苏台览古 李白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1、请谈谈这两首诗艺术手法的主要不同 之处。(4分)
【答案要点】《越中览古》着重渲染越宫昔日 的繁华,结句聚焦在今日遗址的荒凉,将昔时 的繁盛和今日的凄凉作了鲜明的对比;《苏台 览古》则着重描绘姑苏台今日的荒凉,以暗示 昔日的繁华,以今古常新的自然景物来比照变 幻无常的人事,见出今昔盛衰之感。
2.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诗通过览古所见所感,寄托了盛衰无 常的感慨;情感的基调中含咏叹兼嘲讽。 B.这首诗讽刺了越王勾践打了胜仗之后的骄 奢傲慢与恣情欢乐。 C.诗中所用的对比方式不同寻常,前三句着 意渲染昔日的繁华与欢乐,用意在于突出今日 的破败与凄凉。 D.本诗借览古描写的是客观景物,但却蕴含 着深沉的历史思考。 B项并不是讽刺越王勾践打了胜仗之后的骄奢 傲慢与恣情欢乐。
《越中览古》赏析之欧阳歌谷创编
《越中览古》赏析欧阳歌谷(2021.02.01)越中览古李白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注释:越中:唐越州,治所在今浙江绍兴。
译文:越王勾践把吴国灭了之后班师回朝,战士们回来时都身穿着鲜艳华美的衣服。
如花的宫女站满了宫殿,可惜如今只有几只鹧鸪在王城故址上飞了。
赏析:这是一首怀古之作,是诗人游览越中(唐越州,治所在今浙江绍兴)时所作。
在春秋时代,吴越两国争霸南方,成为世仇。
越王勾践于公元前四九四年,被吴王夫差打败,回到国内,卧薪尝胆,誓报此仇。
公元前四七三年,他果然把吴国灭了。
诗写的就是这件事。
诗歌不是历史小说,绝句又不同于长篇古诗,所以诗人只能选取这一历史事件中他感受得最深的某一部分来写。
他选取的不是这场斗争的漫长过程中的某一片断,而是在吴败越胜,越王班师回国以后的两个镜头。
首句点明题意,说明所怀古迹的具体内容。
二、三两句分写战士还家、勾践还宫的情况。
消灭了敌人,雪了耻,战士都凯旋了;由于战事已经结束,大家都受到了赏赐,所以不穿铁甲,而穿锦衣。
只“尽锦衣”三字,就将越王及其战士得意归来,充满了胜利者的喜悦和骄傲的神情烘托了出来。
越王回国以后,踌躇满志,不但耀武扬威,而且荒淫逸乐起来,于是,花朵儿一般的美人,就站满了宫殿,拥簇着他,侍候着他。
“春殿”的“春”字,应上“如花”,并描摹美好的时光和景象,不一定是指春天。
只写这一点,就把越王将卧薪尝胆的往事丢得干干净净的情形表现得非常充分了。
都城中到处是锦衣战士,宫殿上站满了如花宫女。
这种场景十分繁盛、美好、热闹、欢乐,然而结句突然一转,将上面所写的一切一笔勾销。
过去曾经存在过的胜利、威武、富贵、荣华,现在所剩下的,只是几只鹧鸪在王城故址上飞来飞去罢了。
这一句写人事的变化,盛衰的无常,以慨叹来表达。
过去的统治者莫不希望他们的富贵荣华是子孙万世之业,而诗篇却如实地指出了这种希望的破灭,这就是它的积极意义。
诗人将昔时的繁盛和眼前的凄凉,通过具体的景物,作了鲜明的对比,使读者感受特别深切。
李白《越中览古》全诗翻译与赏析
李白《越中览古》全诗翻译与赏析李白是唐代文学史中的重要人物之一,他的诗歌作品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
其中,著名的《越中览古》是李白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不可多得的古典小品”。
本文将对《越中览古》进行全诗翻译与赏析。
一、全诗翻译有耳莫洗颍川水,有口莫食首阳蕨。
含光混世貌,何用孤高比云月。
吾观此物已,欲言又止,思无邪。
阆风吹我进簾幕,萧条断我肠心。
二、全诗赏析1、耳莫洗颍川水,口莫食首阳蕨李白在诗中表达的是人们对于传统文化和历史遗迹的敬仰,这种敬仰的表达方式比较特别,就是通过“禁食”和“禁言”来寄托情感和表示敬意。
首先,关于“耳莫洗颍川水”,是因为颍川水是汉代哲学家荀子的故乡,汉代哲学家作为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体系的重要代表人物,其故乡又是颍川水这种神圣水源,因此禁食颍川水,就是为了表示对古代哲学思想体系的敬仰与敬意。
其次,“口莫食首阳蕨”也是一种类似的表达方式,首阳蕨是指一个经儒学派影响甚深的地方,也就是孔子的故里。
孔子在中国古代思想史的地位是无法撼动的,尤其是在儒家思想体系的影响下,孔子的思想道德观念一直被奉为莫大的典范。
因此,禁食首阳蕨,也是为了表达对于孔子思想的敬仰和敬意。
2、含光混世貌,何用孤高比云月“含光混世貌”是李白在诗中对于古建筑物的形容,把它比喻成一种含蓄隐约的光芒包裹着,神秘而又庄严。
这种宏大的建筑气势表现了文化的沉淀和历史的传承,也是人们对于历史和文化的崇敬之情的象征。
“何用孤高比云月”是李白在诗中表达的对于自身社会地位的认识。
孤高比喻的是人们孤立自负、独善其身,有多疑于人、独立于世的性格特征,而云月则是传统的文化长相措辞,也是一种典型的修辞技巧。
李白不希望自己的存在过于张扬和独特,只是不想把自己和古建筑的庄严与神秘相提并论,这也是对古建筑的一种尊重。
3、吾观此物已,欲言又止,思无邪。
这是诗中的一个转折点,诗人在看到了美好的历史遗迹后,有很多心中的感慨,但却不知道该如何表达这种情感。
越中览古(完整版)
透过这首诗,我们可以发现诗人的历史思考:忘却昔日 的屈辱和苦难,陶醉于暂时的胜利和光荣,其结果 只能使胜利化为乌有。过去的统治者莫不希望他们的富贵
荣华传之子孙万代,而诗篇却如实地指出了这种希望的破灭, 这就是本诗的积极意义所在。
越中览古
李白
古
今
战士:尽锦衣 宫女:满春殿
战士、如花宫女,渲染出繁盛、美 好、热闹、欢乐的气氛!
怀古之作,诗人 南游吴越时所写。镜头三:只今惟有鹧鸪飞
眼前景,“鹧鸪飞”点出凄凉冷落之 境。
讨论:前三句极写得胜之盛,与 第四句是什么关 系?从第四句中,你读出了诗人怎样的感慨?悟 出了怎样的道理?
前三句所写景物为作者的推测想像之景,极力渲染出当时 的热闹繁华, “只今惟有鹧鸪飞”为眼前景,突然一转,写 今日此地的凄凉冷落,“鹧鸪飞”三字饱含无限的惋惜和感 慨,与前三句形成鲜明的对比。
教师提问
比 较 阅 读
越中览古 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苏台览古 李白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比较:两首诗在思想内容 和表达技巧方面有哪些相 同和不同之处?
同:都是怀古之作,题材相同,情感相似; 都用了对比手法。
常用手法
• 今昔对比 • 借古抒怀 • 借古讽今 • 用典 • 虚实结合 • 联想与想象
台城 刘禹锡
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
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 注释:1、结绮临春:六朝最后一位君主陈后主所建的两栋高达 十几丈的豪华楼宇 2、后庭花:《玉树后庭花》陈后主亲自谱曲,
填词,然后让数以千计的美人边歌边舞,后被喻为亡国之音.请
第1单元《越中览古》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PPT课件
10/11
风,没有衣裳;时间,没有居所;它们是拥有全世界两个穷人生活不只眼前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田野。你赤手空拳来到人世间,为了心中那片海不顾一切。 运动太 多和太少,一样损伤体力;饮食过多与过少,一样损伤健康;唯有适度能够产生、促进、保持体力和健康。 秋水无痕聆听落叶情愫红尘往事呢喃起涟漪无数心口无
3、你读了此诗,能悟出怎样道理?
• 隐含着诗人对勾践嘲讽和对盛衰无常感叹。 • 隐含着诗人深沉历史思索:忘却昔日屈辱和苦难 ,完全陶醉在暂时胜利喜悦之中,其结果只能使化 为乌有。
5/11
表示技巧 思想内容
读李白《苏台览古》,比较表示技巧和思想内容上异同:
苏台览古
同:
都是吊古之作,意蕴诗中, 都用了对比手法。
6/11
性情刘禹锡
——其它诗作赏析
7/11
竹枝词(其一)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热烈而忐忑少女情怀
8/11
秋风引
何处秋风至? 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 孤客最先闻。
羁旅之情,思归之心
9/11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蜀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闻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二分之一,选哪二分之一都很困难,所以这才是选择。跟着你,在哪里,做什么,都好。眠。我倾尽一生,囚你无期。择一人深爱,等一人终老。痴一人情深,留 一世繁荣。断一根琴弦,歌一曲离别。我背弃一切,共度朝夕。 人总是在靠近幸福时倍感幸福,在幸福进行时却患得患失。途经已经途经,留下且当珍惜 我相信, 真正在意我人是不会被他人抢走,不论是友情,还是爱情。我还是相信,星星会说话,石头会开花,穿过夏天木栅栏和冬天风雪之后,你终会抵达! 每一个不曾起 舞日子,都是对生命辜负。 每个清晨都像一记响亮耳光,提醒我,若不学会遗忘,就背负绝望。 那一年夏天雨,像天上星星一样多,给我漂亮晴空,我们都有小小伤 口,把年轻爱缝缝又补补,我会一直站在你左右,陪你到最终最终。 假如一开始就知道是这么结局,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会那样奋不顾身。 黄昏是一天最漂亮时刻, 愿每一颗流浪心,在一盏灯光下,得到永远归宿。 因为有了因为,所以有了所以。既然已成既然,何须再说何须。想念是人最无奈时候唯一能做事情。你受苦,会
越中览古ppt4 人教课标版
整首诗运用陪衬、烘托和夸张、想象 的手法,没有一句正面直接描写楼高,句 句从俯视纵观岳阳楼周围景物的渺远、开 阔、高耸等情状落笔,却无处不显出楼高, 不露斧凿痕迹,可谓自然浑成,巧夺天功。
[模拟考场] 1.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 秋江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
2.“诗眼”分别“引”“衔”。“引”形象地写出了 大雁懂得人情,把愁心带走的情境;“衔”形象地写 出了山懂得人的心意,把好月送来,与诗人共享欢乐 的情境。
3.第三联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 同时这两句诗想像神奇,在云间连榻,在天上“行 杯”,写出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
4.诗人笔下的岳阳楼最突出的特点是“高”。情感是
1、 此两诗都是览古之作,主题相同,题材近似,都用 了对比手法。
2、越中一首,着重在明写昔日之繁华,以四分之三的篇 幅竭力渲染,而以结句写今日之荒凉抹杀之,转出主意。
苏台一首则着重写今日之荒凉,以暗示昔日之繁华,以 今古常新的自然景物来衬托变幻无常的人事,见出今昔 盛衰之感,所以其表现手段又各自不同。从这里也可以 看出诗人变化多端的艺术技巧。
2.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你认为本诗第二 联的2句中,“诗眼”分别是哪个字?为什么?请结合 全诗简要赏析。
3.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 术表现手法做简要分析。
4.诗人笔下的岳阳楼最突出的特点是什幺?抒发了诗 人的什么情感?
1.“雁引愁心去”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李白流放 遇赦的高兴心情。这一句写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 下句写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互相映 衬。“引愁心”比“别秋江”更富有感情色彩,且更 新颖。
李白《越中览古》全诗翻译与赏析
李白《越中览古》全诗翻译与赏析本文是关于李白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越中览古》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怀古之作,全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呢?越中览古李白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注释:①勾践破吴:春秋时期吴、越两国争霸。
公元前494年,越王勾践为吴王夫差所败,此后他卧薪尝胆20年,于公元前473年灭吴。
②锦衣:华丽的衣服。
《史记·项羽本纪》:“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后来演化成“衣锦还乡”一语。
①越王句:《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载:春秋时勾践做越王,曾为吴国所败,勾践做了吴王的俘虏,后来卧薪尝胆,发愤图强,终于灭了吴国。
②义士:指为越王破吴的臣下。
③锦衣:做官穿的锦绣衣服。
④鹧鸪:鸟名。
⑤越中:指会稽郡治(今浙江绍兴),古代越国的首都。
翻译:越王勾践把吴国灭了之后,战士们都衣锦还乡。
如花的宫女站满了宫殿,可惜如今却只有几只鹧鸪在王城故址上飞了。
简析:这首七绝是一首怀古诗,抚今追昔,感叹人世的兴亡盛衰——当年越王勾践破吴归来的时候,义士因破吴有功,回来时都得到官爵赏赐;宫殿里如花般的美女到处都是,如今只剩下鹧鸪鸟儿在那儿飞来飞去。
将昔盛今衰的景象作了鲜明对比,感受深切。
七绝多以第三句转,第四句结,这首诗前三句一气直下,竭力渲染昔日之兴盛,末句突作转折,跌入今日之荒凉冷落,构成反衬,其格独创,语冷节促,盛衰之感倍烈。
赏析:这是唐代诗人李白的怀古之作,是他游览越中(唐越州,治所在今浙江绍兴),有感于该地在古代历史上所发生过的著名事件而写下的。
在春秋时期,吴越两国争霸南方,成为世仇。
越王勾践在公元前494年被吴王夫差打败,回到国内,卧薪尝胆,誓报此仇。
公元前473年,他果然把吴国灭了。
《越中览古》写的就是这件事。
这是一首怀古之作,亦即诗人游览越中(唐越州,治所在今浙江绍兴),有感于其地在古代历史上所发生过的著名事件而写下的。
李白《越中览古》原文和翻译
李白《越中览古》原文和翻译
越王勾践破吴归,
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
只今惟有鹧鸪飞。
译文
越王勾践把吴国灭了之后班师回朝,战士们回来时身上都穿着鲜艳华美的衣服。
如花的宫女站满了宫殿,可惜如今却只有几只鹧鸪在王城故址上飞了。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自称与李唐皇室同宗,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
少年时居住在四川,读书学道。
二十五岁出川远游,先后居住在安陆、鲁郡。
在此期间曾西入
长安,求取功名,却失意东归;后来奉诏入京,供奉翰林。
不久因受谗言出京,漫游各地。
安史之乱起,为了平叛,加入永王李军幕僚;后来永王为唐肃宗所杀,因受牵连而被流放夜郎。
遇赦东归,投奔族叔当涂(今属安徽)县令李阳冰,不久病逝。
他因写诗而闻名,为当时的人们所激赏,称赞他的诗可以“泣鬼神”。
他以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诗歌反映现实,描写山川,抒发壮志,吟咏豪情,因而成为光照古今的伟大诗人。
【古诗文阅读】李白《越中览古》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古诗文阅读】李白《越中览古》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越中览古李白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就像春宫里的花朵,但现在只有鹧鸪在飞翔。
注释(1)越南中国:指浙江绍兴地区,春秋时期为越国首府。
⑵勾践破吴:春秋时期吴、越两国争霸。
(3)皇家服装:华丽的服装。
《史记·项羽本纪》:“富贵不归故里,如夜行,谁知?”后来,它演变成了一个短语“在繁荣中回家”。
⑷春殿:宫殿。
(5)鹧鸪:鸟名。
(1)对下面诗句解说有误的一项是()a、根据这首诗的标题“越南看古”,这是诗人在春秋时期游览越王城旧址后写的。
b.“战士还家尽锦衣”一句描写越国战士打胜仗之后,穿着华丽的衣服得意地回家的样子。
即成语“衣锦还乡”的意思。
“侍女如花满春宫”意味着岳国派Xi Shi到吴州来迷惑吴王。
d.“只今惟有鹧鸪飞”一句,感慨如今越王宫业已荒废,只有鸟儿在颓殿乱飞。
(2)以下是对这首诗的不恰当的欣赏()a.这首诗通过览古所见所感,寄托了盛衰无常的感慨;情感的基调中含咏叹兼嘲讽。
b、这首诗讽刺越王勾践在战争胜利后的奢侈、傲慢和狂喜。
c.诗中所用的对比方式不同寻常,前三句着意渲染昔日的繁华与欢乐,用意在于突出今日的破败与凄凉。
d、这首诗从古代的角度描绘了客观的风景,但它包含着深刻的历史思考。
3、本诗的一、二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怎样的情感?(2分)4.这是唐代大诗人李白最具代表性的怀旧诗之一。
请从表达的角度对这首诗作一个简要的评价。
(2分)参考答案:(1) C项中提到的内容不是这首诗的内容,这首诗是从无到有的。
(2)b项并不是讽刺越王勾践打了胜仗之后的骄奢傲慢与恣情欢乐。
胜利的国王的胜利和归来充满了喜悦。
4、诗人选取了越王班师回国的两个镜头,将昔时的繁盛和今日的凄凉作了鲜明的对比(1分),深刻地揭示了人事变迁、盛衰无常的主旨(1分)。
翻译:越王勾践灭掉吴国凯旋,六千义士都衣锦封官。
当初满殿的宫女如花似玉,而今这里只有鹧鸪飞落在这败壁残垣上。
李白《越中览古》全诗翻译与赏析
李白《越中览古》全诗翻译与赏析李白《越中览古》全诗翻译与赏析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古诗吧,古诗言简意丰,具有凝炼和跳跃的特点。
究竟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李白《越中览古》全古诗翻译与赏析,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原文:李白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注释:①勾践破吴:春秋时期吴、越两国争霸。
公元前494年,越王勾践为吴王夫差所败,此后他卧薪尝胆20年,于公元前473年灭吴。
②锦衣:华丽的衣服。
《史记·项羽本纪》:“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后来演化成“衣锦还乡”一语。
①越王句:《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载:春秋时勾践做越王,曾为吴国所败,勾践做了吴王的俘虏,后来卧薪尝胆,发愤图强,终于灭了吴国。
②义士:指为越王破吴的臣下。
③锦衣:做官穿的锦绣衣服。
④鹧鸪:鸟名。
⑤越中:指会稽郡治(今浙江绍兴),古代越国的首都。
翻译:越王勾践把吴国灭了之后,战士们都衣锦还乡。
如花的宫女站满了宫殿,可惜如今却只有几只鹧鸪在王城故址上飞了。
简析:这首七绝是一首怀古诗,抚今追昔,感叹人世的兴亡盛衰——当年越王勾践破吴归来的时候,义士因破吴有功,回来时都得到官爵赏赐;宫殿里如花般的美女到处都是,如今只剩下鹧鸪鸟儿在那儿飞来飞去。
将昔盛今衰的景象作了鲜明对比,感受深切。
七绝多以第三句转,第四句结,这首诗前三句一气直下,竭力渲染昔日之兴盛,末句突作转折,跌入今日之荒凉冷落,构成反衬,其格独创,语冷节促,盛衰之感倍烈。
赏析:这是唐代诗人李白的怀古之作,是他游览越中(唐越州,治所在今浙江绍兴),有感于该地在古代历史上所发生过的著名事件而写下的。
在春秋时期,吴越两国争霸南方,成为世仇。
越王勾践在公元前494年被吴王夫差打败,回到国内,卧薪尝胆,誓报此仇。
公元前473年,他果然把吴国灭了。
《越中览古》写的就是这件事。
这是一首怀古之作,亦即诗人游览越中(唐越州,治所在今浙江绍兴),有感于其地在古代历史上所发生过的著名事件而写下的。
《越中览古》课件
飞入寻常百姓家。 用了意蕴深刻的意象:野草、
斜阳等。
白居易:
其中最具匠心的是“飞燕” 的形象,燕子彼时飞入侯门,
“掉头苦吟,叹赏良久。”如今那侯门深宅已成了百姓家,
《越中览古》课件
飞燕成为历史的见证人。
历史兴亡的咏叹——咏史诗
就古迹,怀古人,咏古事, 抒写对前人优劣得失的褒贬, 对天下治乱兴亡的见解, 有的还寄托着自己的身世怀抱。
写战场、抒写个人见解。
《越中览古》课件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你的支持,我们会努力做得更好!
与前三句形成鲜明的对比。 蕴涵着对勾践的嘲讽
和对盛衰无常的感慨。
《越中览古》课件
写法借鉴:
对比
昔日繁华—— 义士尽锦衣 宫女满春殿
今日凄凉—— 惟有鹧鸪飞
忘记过 去,陶 醉于胜 利,必 然使胜 利化为 乌有!
¡表达盛衰无常的感慨。
《越中览古》课件
苏台览古
旧苑荒台杨柳新, 菱歌清唱不胜春。 只今惟有西江月, 曾照吴王宫里人。
¡ 往往题为“咏史”、“怀古”、 “览古”、“××古” 有的干脆以历史地域或人物为题。
《越中览古》课件
怀古诗主题:
1、登高游览,发昔盛今衰、时空流转、世事无常 之叹——伤世
2、怀古伤己 ,抒志士壮志难酬之幽思 ——伤己
3、托古讽今、曲意讽谏, 起忧愤讽喻之劝 ——伤今(伤时) 这是常见的几种主题,当然也有评论古人、描
站在宫殿,拥簇着他, 侍候着他
《越中览古》课件
越王将过去卧薪尝胆的往事忘得干 干净净。
都城中到处都是锦衣战士,宫殿上 站满了如花宫女,多么繁盛、美好、热 闹、欢乐的气氛!
前三句渲染当时的热闹繁华。
《越中览古》课件
李白诗赏析——越中览古
李白诗赏析——越中览古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这是一首怀古之作,是诗人游览越中(唐越州,治所在今浙江绍兴)时所作。
首句点明题意,说明所怀古迹的具体内容。
二、三两句分写战士还家、勾践还宫的情况。
消灭了敌人,洗刷耻辱,战士们凯旋而归;由于战事已经结束,大家都受到了赏赐,所以不穿铁甲,而穿锦衣。
只尽锦衣三字,就将越王及其战士得意归来,充满了胜利者的喜悦和骄傲的神情表现了出来。
春殿的春字,应上如花,描摹美好的时光和景象,非特指春天。
仅此一点,就表明越王将过去的卧薪尝胆的往事抛之脑后。
都城中到处是锦衣战士,宫殿上站满了如花宫女。
然而结句突然一转,过去曾经存在过的胜利、威武、富贵、荣华,现在只剩下几只鹧鸪在王城故址上飞来飞去罢了。
这一句写人事的变化,盛衰的无常,以慨叹出之。
统治者莫不希望他们的富贵荣华是子孙万世之业,而诗篇却如实地指出了这种希望的幻灭。
一般的七绝,转折点都安排在第三句里,而这首诗的前三句却一气直下,直到第四句才突然转到反面,就显得格外有力量,有神采。
这种写法,非笔力雄健的诗人,是难以挥洒自如的。
越中览古的诗意与鉴赏
越中览古的诗意与鉴赏《越中览古》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怀古之作。
此诗首句点明题意,说明所怀古迹的具体内容;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越中览古的诗意,方便大家学习。
本文背景:此诗当是公元726年(唐玄宗开元十四年)李白游览越中(唐越州,治所在今浙江绍兴)时所作。
在春秋时代,吴越两国争霸南方,成为世仇。
从公元前510年吴正式兴兵伐越起,吴越经历了携李、夫椒之战,十年生聚、十年教训,以及进攻姑苏的反复较量,终于在公元前473年越灭了吴。
此诗写的就是这件事。
原文:《越中览古》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
(义士一作:战士)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注释:越中:指会稽,春秋时代越国曾建都于此。
故址在今浙江省绍兴市。
勾践破吴:春秋时期吴、越两国争霸。
公元前494年,越王勾践为吴王夫差所败,此后他卧薪尝胆20年,于公元前473年灭吴。
还家:一作“还乡”。
锦衣:华丽的衣服。
《史记·项羽本纪》:“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后来演化成“衣锦还乡”一语。
春殿:宫殿。
鹧鸪:鸟名。
形似母鸡,头如鹑,胸有白圆点如珍珠,背毛有紫赤浪纹。
叫声凄厉,音如“行不得也哥哥”。
诗意:越王勾践灭掉吴国归来,战士们都是衣锦还乡。
曾经满殿的宫女如花似玉,可惜如今只有几只鹧鸪在荒草蔓生的故都废墟上飞来飞去。
鉴赏:这是一首怀古之作。
此诗首句点明题意,说明所怀古迹的具体内容;二、三两句分写战士还家、越王勾践还宫的情况;结句突然一转,说过去曾经存在过的一切如今所剩下的只是几只鹧鸪在飞。
全诗通过昔时的繁盛和眼前的凄凉的对比,表现人事变化和盛衰无常的主题。
“越王勾践破吴归”句点明题意,说明所怀古迹的具体内容。
在吴越兴亡史中,以越王“十年生聚”卧薪尝胆的事件最为著名。
诗中却没有去追述这个为人热衷的题材,而是换了一个角度,以“归”统领全诗,来写灭吴后班师回朝的越王及其将士。
接下一句是对回师那个欢悦气氛的描绘。
诗中只抓住一点,写了战士的锦衣还故乡,可留给人们想象的却是一个浩大的,热闹非凡的场面:旌旗如林,锣鼓喧天,勾践置酒文台之上,大宴群臣,满脸得意而又显赫的光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异:侧重点不同。 《越》,着重写昔日之繁华,而以结句写今日之 荒凉,抒发了人事的变化,盛衰的无常。 《苏》,着重写今日之荒凉,以暗示昔日之繁华, 以今古常新的自然景物来衬托变幻无常的人事, 见出今昔盛衰之感。
历史兴亡的咏叹——
咏史诗是我国古代诗歌中重要的一类。它直 接以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为歌咏的题材,寄托作 者的思想感情,表达某种议论或见解。 就古迹,怀古人,咏古事,抒写对前人优劣得失 的褒贬,对天下治乱兴亡的见解,有的还寄托着自己 的身世怀抱。往往题为“咏史”、“怀古”、“览 古”、“××古”,有的干脆以历史地域或人物为题。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1) 这是作者最得意的怀古名篇之一。从全诗看, “野草花”“夕阳斜”反映的是一种怎样的景象?
从全诗看,“野草花”“夕阳斜”反映的 是一种荒凉、冷落、衰败的景象。
(2) 事实上,是不可能有四百余年前的“王谢堂 前”的老燕如今飞人寻常百姓家的,可作者这样 写的目的是什么? 这样写的目的是唤起读者想象,暗写 出乌衣巷昔日的繁荣,起突出今昔对 比的作用,引起世事沧桑的感慨。
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
只今惟有鹧鸪飞。
越中览古
越王勾践破吴归, (起)述历史事件:勾践破吴归 (喜悦) 昔 盛 战士还家尽锦衣。 描述越军胜利者姿态(骄傲) (承) 对 比 宫女如花满春殿, 第三句写王宫繁华欢乐的景象 (荣华) 今 只今惟有鹧鸪飞。 衰 (转) 第四句写眼前凄凉景象。 (凄凉)
镜头一:义士还家尽锦衣 战士凯旋,得到赏赐,不穿盔甲 越中览古 穿锦衣。只“尽锦衣”三字,就将 越王及其战士得胜归来的喜悦和骄 越王勾践破吴归, 傲神情烘托出来。
义士还家尽锦衣。镜头二:宫女如花满春殿
越王回宫,不但耀武扬威,而且 宫女如花满春殿,荒淫逸乐起来,花朵儿样的美人, 只今惟有鹧鸪飞。在宫殿簇拥着他,侍候着他。锦衣 战士、如花宫女,渲染出繁盛、美 好、热闹、欢乐的气氛!
常用手法
• • • • • • 今昔对比 借古抒怀 借古讽今 用典 虚实结合 联想与想象
台城 刘禹锡 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 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填词,然后让数以千计的美人边歌边舞,后被喻为亡国之音.请
• 注释:1、结绮临春:六朝最后一位君主陈后主所建的两栋高达 十几丈的豪华楼宇 2、后庭花:《玉树后庭花》陈后主亲自谱曲,
旧苑荒台杨柳新
• 写吴苑的残破、苏台的荒凉,而人事的变 化、兴废的无常,自在其中。后面紧接以 杨柳在春天又发新芽,年年如旧,岁岁常
新,以“新”与“旧”,不变的景物与变
化的人事,作鲜明的对照,更加深了凭吊
古迹的感慨。一句之中,以两种不同的事
物来对比,写出古今盛衰之感。
菱歌清唱不胜春
• 次句接写当前景色。还有一些女子在
日的屈辱和苦难,陶醉于暂时的胜利和光荣,其结 果只能使胜利化为乌有。过去的统治者莫不希望他们的
富贵荣华传之子孙万代,而诗篇却如实地指出了这种希望的 破灭,这就是本诗的积极意义所在。
越中览古
李白
古
战士:尽锦衣 宫女:满春殿
(繁华奢侈)
今
惟有鹧鸪飞
(冷落荒凉)
对比、衬托
人事变化、盛衰无常
1、对比手法。古越的热闹、繁华与现在 的荒 凉、衰败形成鲜明的对比,抒发了一种世事 变化无常的感慨。 2、借古讽今。通过揭示越国由繁华至衰败的原 因——从下至上的奢侈,借此讽谏当朝者不要 重蹈古人覆辙。
怀古之作,诗人 南游吴越时所写。镜头三:只今惟有鹧鸪飞
眼前景,“鹧鸪飞”点出凄凉冷落之 境。
讨论:前三句极写得胜之盛,与 第四句是什么关 系?从第四句中,你读出了诗人怎样的感慨?悟 出了怎样的道理?
前三句所写景物为作者的推测想像之景,极力渲染出当 时的热闹繁华, “只今惟有鹧鸪飞”为眼前景,突然一转, 写今日此地的凄凉冷落,“鹧鸪飞”三字饱含无限的惋惜和 感慨,与前三句形成鲜明的对比。 这中间蕴涵着作者对勾践的嘲讽和对盛衰无常的感慨。 透过这首诗,我们可以发现诗人的历史思考:忘却昔
简要赏析这首诗的艺术手法。 1、对比手法。六代的繁华与现在的衰败形成鲜 明的对比,抒发一种昔盛今衰的感慨。 2、借古讽今。热闹、繁华的万千门 户已是杂 草丛生,只因为一曲后庭花,揭示出统治者 荒淫误国,借此讽喻现代不要重蹈覆辙。
怀古诗主题:
• 1、登高游览,发昔盛今衰、时空流转、世事无常
之叹——伤世
• 2、怀古伤己 ,抒志士壮志难酬之幽思
——伤己
• 3、托古讽今、曲意讽谏, 起忧愤讽喻之劝
——伤今(伤时)
这是常见的几种主题,当然也有评论古人、描
写战场、抒写个人见解。
1.抒发感慨,感伤兴衰 现实的不尽人意常常使诗人亲临旧地或回想史实时触景生 情, 感念物换星移、物是人非,慨叹昔盛今衰,独抒思古之幽情。 尤其是做为六朝古都、曾经繁华一时的金陵更是成为古代诗人 们感情的集射地,不知触发了多少人的怀古之情,金陵怀古几 乎成为咏诗的一个专题。 2.怀古咏史,别有寓意 这类诗作大多是作者在怀古咏史的同时,融进了的自己切 实的生活感受和独特的生活体验,借古事、故地发出自己的声 音,具有强烈个人意识。或是借古讽今,别有寄托。 3.感慨身世,关照自我 有的怀古咏史诗着眼于个人境遇变化,借古人古事关照自 我,畅诉衷肠。在鉴赏这类诗词时就要抓住历史人物或事件和 诗人自己身世之间的连接点,找出二者的共通之处,才能很好 的理解作品的深刻寓意。
证人罢了。
教师提问
比 较 阅 读
越中览古 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苏台览古 李白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比较:两首诗在思想内容 和表达技巧方面有哪些相 同和不同之处?
同:都是怀古之作,题材相同,情感相似; 都用了对比手法。
(一)写作背景:
诗人游览越中(唐越州,治所在今浙江绍 兴),有感于其地在古代历史上所发生过的历 史事件而写下的。
在春秋时代,吴越两国争霸南方,成为世 仇。越王勾践于公元前494年,被吴王夫差打败; 回到国内,诗写的就是这件事。
越中览古
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
唱着菱歌,无限的春光之中,回荡着
歌声的旋律。杨柳又换新叶,船娘闲
唱菱歌,旧苑荒台,依然弥漫着无边
春色,而昔日的帝王宫殿,美女笙歌, 却一切都已化为乌有。
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 只有悬挂在从西方流来的大江上的那 轮明月,是亘古不变的;只有她,照 见过吴宫的繁华,看见过象夫差、西
施这样的当时人物,可以作历史的见
3、虚实结合。由眼前荒凉之景引发联想和想象, 写出越国的繁华,虚实相生。
《越中览古》小结:
内容:前三句写出古越的热闹繁华, 尾句通过鹧鸪意象写出现今的荒凉、衰败 手法:采用虚实结合、古今对比、借古讽今手法
情感:抒发了昔盛今衰之感,
借此讽谏当朝者不要重蹈古人覆辙。
苏台览古
旧苑荒台杨柳新, 菱歌清唱不胜春。 只今惟有西江月, 曾照吴王宫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