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粉生产工艺流程图
小麦制粉工艺流程解析
小麦制粉工艺流程解析小麦制粉工艺流程解析不同面粉厂因制粉工序的长短即研磨道数和生产能力及要求面粉的质量不同而有所差别。
生产能力大而要求面粉质量高的碾磨道数要长一些,反之即可短些。
一般情况下,生产能力为100—500吨的车间,在生产低灰分的等级粉和专用粉时,皮磨为4-5道,心磨9-11道。
为使各位面粉界人士更好地运用制粉知识,提高各项经济技术指标,现就制粉工艺各系统进行详细的分析。
一、皮磨系统皮磨系统是为以后的心磨系统强烈研磨提供粗粒和粗粉的,因此,皮磨的前路要求剥开麦粒,刮下胚乳,产生质量好的粗粒和粗粉,送往心磨系统,麸片送往皮磨后路,同时出少量的面粉。
此过程要求逐道研磨,保持麸皮完整,以得到最佳的胚乳与麸皮分离效果,因此,皮磨系统的道数,工艺流程,磨辊的技术特性和与之相应的操作极为重要。
1、皮磨系统的基本流程举例:(见图B1、B2、B3)图B1、B2、B3列举了三种皮磨系统的常用流程,读者可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其中各流程的特点。
由于前路皮磨分级的物料种类较多,故将粒度在50-60GG/10XX-12XX之间的物料送到重筛进行再次分级。
图B1中前道皮磨分级筛分出粗渣进清粉机,图B2中前道皮磨分级筛20W/32W分出的粗渣进渣磨,32W/52GG分出的细渣进清粉机,皮磨系统平筛不设粉格,全由重筛出粉。
2、磨辊的技术特性皮磨系统磨辊技术特性各厂家相差不大,一般情况下,1皮的齿数为3.8-4.1牙/厘米,以后每增加1道,每厘米增加1.6牙左右;磨齿的排列,前道采用钝对钝,后道采用锋对锋;相应的磨齿角度前道65/30也有67/21的,后道40-50/65-60;斜度前道4-6%,后道8-10%,也有采用后道小于8%的;磨辊转速为500-600转/分钟,产量要求高的可适当增加;快慢辊的速比皮磨多采用1:2.5。
从目前各厂家的磨辊技术特性看,前道皮磨齿数少,钝对钝排列,齿角小,斜度小,以保证能吃较大的流量,产生较多优质的粗粒和粗粉,并保持麸片的完整。
制麦工艺流程图
制麦工艺流程图
制麦是指将原始的小麦经过一系列加工工艺,制成符合工业标准和消费者需求的麦粉产品。
下面是制麦的工艺流程图:
原料准备:首先,选择经过筛选、去杂、干净的小麦作为制麦的原料。
然后对小麦进行清洗,去除表面的土壤、石头等杂质,保证小麦的干净程度。
浸泡:经过清洗的小麦会被放入水槽中进行浸泡。
浸泡的目的是使小麦吸收水分,增加其含水率,并软化外层的表皮,方便后续工艺的进行。
通常浸泡时间为6-8小时。
蒸煮:浸泡后的小麦会被送入蒸煮设备。
蒸煮的温度和时间根据不同产品的要求有所不同。
蒸煮的主要目的是将小麦内部的淀粉糊化,使其在后续工艺中更好地吸收水分和发酵。
研磨:蒸煮后的小麦会经过立式磨粉机进行研磨。
研磨的原理是通过磨盘的旋转摩擦和冲击,将小麦破碎成较细的颗粒,分离出麸皮和麦粉。
筛分:经过研磨的小麦颗粒会通过筛分设备进行筛分。
筛分的目的是将小麦颗粒按照大小进行分级。
通常会有多层筛网,将颗粒分成不同大小的麦粒、麸皮和细渣等。
分离:筛分后的麦粒会进一步进行分离。
通过颜色分选机,将不同颜色的麦粒分开,以提高产品的色泽和品质。
包装:最后,制成的麦粉产品会被送到包装生产线进行包装。
通常采用自动包装机进行包装,可以根据产品要求进行重量和包装。
包装材料是符合食品卫生标准的袋子,可以有效地保持麦粉的新鲜和卫生。
通过以上工艺流程,小麦经过清洗、浸泡、蒸煮、研磨、筛分、分离和包装等工序,最终制成了符合消费者需求的麦粉产品。
制麦工艺的良好执行可以确保麦粉的质量和口感,满足消费者对于麦粉的要求。
小麦加工工艺流程图
大杂质: 一般指留存在直径5.0mm筛孔以上的杂质
并肩杂质: 一般指通过在直径5.0mm筛孔,留存在直径 2.0mm以上的杂质
小杂质: 一般指通过直径2.0mm筛孔以下的杂质
重杂质: 一般指密度大于粮粒的杂质
杂
按 密 度
轻杂质: 一般指密度小于粮粒的杂质
泥土 沙石 煤渣 砖块 玻璃碎片 金属物 其它矿物质 植物的根,茎,叶,颖壳 绳头 野生植物种子 异种粮粒 鼠雀粪,虫蛹,虫尸 无食用价值的生芽,病斑粮粒 变质粮粒
小麦的制粉方法
一次粉碎制粉 (家庭小磨坊) 逐步粉碎制粉
简化分级制粉 (100T以下)
分级制粉 (100T~1000T) (150T以上) 提取麦渣麦心, 并进行清粉的分 级制粉
(150T以下) 提取麦渣麦心, 但不进行清粉的 分级制粉
净麦
前路皮磨 F
中路皮磨 前路皮磨
F
后路皮磨 麸皮
F
前路心磨 F F 面粉检查
表面处理 硬度与强度
调质处理 吸水性热导性与组织结构 强力着水机 喷雾着水机 搭配 面筋白度灰分与内在品质 容积式配麦器
重力式配麦器
毛麦清理 筛理
去石
精选
打麦
筛理
去石
小 麦 清 理
一次着水(润麦) 润麦(约24~36小时)
净麦清理 打麦
筛理
去石
刷麦
二次着水(喷雾着水)
润麦(约20~30分钟) 入磨
皮磨系统是制粉过程的最前面的几道研磨系统,它的 作用是将麦粒剥开,分离出麦渣麦心和粗粉,保持麸片不过 分破碎,以便使胚乳和麦皮最大限度地分离,并提出少量小 麦粉. 渣磨系统是处理皮磨及其它系统分离出的带有麦皮的 胚乳粒,它提供了第二次使麦皮与胚乳分离的机会,从而提 高胚乳的纯度.麦渣分离出麦皮后生成质量较好的麦心和 粗粉,送入心磨系统磨制成粉. 清粉系统的作用是利用清粉机的风选和筛选双重作用, 将在皮磨和其他系统获得的麦渣、麦心、粗粉及连麸粉粒 和麸屑的混合物相互分开,再送入相应的研磨系统处理. 心磨系统是将皮磨渣磨清粉系统取得的麦心和粗粉研 磨成有一定细度的小麦粉 尾磨系统位于心磨系统的中后段,专门处理含有麸屑质 量较次的麦心,从中提出小麦粉.
小麦粉加工工艺流程
小麦粉加工工艺流程毛麦出仓毛麦清理(筛选、去石、磁选、打麦等)下脚料水分调节(润麦)光麦清理(筛选、去石、磁选、打麦等)下脚料研磨(磨粉机)提料筛理(高方筛)清粉(清粉机)筛理(高方筛、小平筛)添加剂添加(T)面粉包装入库T为特殊过程挂面生产工艺挂面由湿面条挂在面杆上干燥而得名,又称为卷面、筒子面等,年产量现为160万吨左右,是我国各类面条中产量最大、销售范围最广的品种。
挂面的花色品种很多,一般按面条的宽度或按使用的面粉等级或添加的辅料来命名。
目前,已形成主食型、风味型、营养型、保健型等同时发展,并注意色彩变化的格局。
(1)原料和辅料①面粉挂面生产用粉的湿面筋含量不宜低于26%,最好采用面条专用粉,并经"伏仓"处理(指新磨小麦粉在粉仓中存放一段时间)。
我国现行面条专用粉行业标准中的主要理化指标如下:精制级普通级湿面筋(%)≥2826粉质曲线稳定时间(分钟)≥4.03.0降落数值(秒)≥200灰分(%)≤0.550.70②水我国对制面水质尚未作统一规定,一般应使用硬度小于10度的饮用水。
③面质改良剂面质改良剂主要有食盐、增稠剂(如羧甲基纤维素钠、古尔胶、魔芋精粉、变性淀粉)、氧化剂(如偶氮甲酰胺、维生素C)、乳化剂(如单甘酯、蔗糖酯、硬脂酰乳酸钠)和谷朊粉等,应根据需要添加。
生产鲜销的湿切面,可添加食碱。
(2)工艺流程原辅料预处理→和面→熟化→压片→切条→湿切面→干燥→切断→计量→包装→检验→成品挂面①和面和面操作要求"四定",即:面粉、食盐、回机面头和其他辅料要按比例定量添加;加水量应根据面粉的湿面筋含量确定,一般为25%~32%,面团含水量不低于31%;加水温度宜控制在30℃左右;和面时间15分钟,冬季宜长,夏季较短。
和面结束时,面团呈松散的小颗粒状,手握可成团,轻轻揉搓能松散复原,且断面有层次感。
和面设备以卧式直线搅拌器和卧式曲线搅拌器效果较好。
近年来,国外已出现先进的真空和面机,但价格昂贵。
面粉生产工艺说明
1、小麦粉加工工艺流程图及加工工艺说明1.1初清工艺流程1.2毛清理工艺流程1.3净麦清理工艺流程2、面粉生产工艺说明2.1初清工艺说明2.1.1.小麦验收 CCP1(1)依照GB1351-2008、GB2715-2005小麦标准验收,水分、容重、杂质必须达到相应等级原粮的标准要求。
(2)品管部原粮化验员检验合格后,开单通知卸粮员开始卸粮。
(3)不符合标准要求小麦不准接收,并作退回处理。
(3)储运抽样员负责小麦抽样及送样、品管部化验员要按小麦检验规程进行检验,认真填写检验记录,出具检验报告,不合格的小麦退回,不准进入生产车间。
2.1.2初清筛理去除小麦当中的大杂、砖头、石块、绳头等。
2.1.3.毛麦筛理去除大杂(麦秸秆、泥块)、小杂、灰土、泥沙等。
2.1.4.风选去除小麦种尘土和麦糠。
2.1.5.磁选去除小麦中磁性金属物。
2.1.6.原粮初清后入毛麦仓;清理后达到标准:(1) 去除大杂1%,小杂、灰土0.5%,(2)去除原粮中磁性金属物0.005%。
(4)轻杂经风选设备去除0.1%。
(3)经提升后进入毛麦仓存储。
(4)水分要控制在12.5%以下,原粮卸粮管理人员定期检查,保证原粮质量。
2.2.毛麦清理工艺说明2.2.1 配麦计量流量称对出仓小麦准确计量流量,对不同品种的小麦计量配麦。
2.2.2、筛理去除大杂(异种粮、泥块)和小杂(灰土、破碎粒);2.2.3、风选去除较轻杂质,主要为麦糠、灰土、麦毛等。
2.2.4、第一道去石去除小麦重杂,主要为石子、并肩石、泥块、玻璃、煤渣等。
2.2.5 磁选工序中将小麦中混有的铁金属杂质去除。
2.2.6、打麦对小麦表面、麦毛和腹沟进行处理。
2.2.7、第二道筛理对打麦出的麦毛、尘土以及破碎小麦进行处理。
2.2.8、自动着水控制由电脑自动控制系统对小麦进行定量一次着水润麦入仓调质和二次着水润麦入仓调质。
清理后达到标准:(1)经处理后基本不含大杂,小杂、灰土不超过0.1%.(2)经处理后基本不含磁性金属物。
小麦制粉流程
皮磨系统磨辊: 转速前高后低、 齿数为前稀后密、
斜度为前小后大、 齿顶平面为前宽后窄。
五、皮磨系统的操作指标
第二节 皮磨系统
(一)剥刮率与取粉率
剥刮率:
皮磨系统各道磨粉机的剥刮率的大小 主要取决于: 原料的品质、单位流量、皮磨系统的长度、出粉率高低。
(当加工厚麦皮、软质麦、高水分小麦或当单位流量较低、 皮磨系统的长度不长时,前路皮磨的剥刮率相对取高值, 否则则取低值。)
➢皮磨系统的接触长度: 主要取决于主要取决于小麦的品质。
❖当磨制皮薄、硬质率高的小麦,例如磨制进口加麦时, 皮磨系统的接触长度为4~4.5mm•(100kg•d)-1, 占全部磨辊 总长的32%~37%,
❖当磨制皮厚、硬质率低的小麦, 皮磨系统的接触长度为4.5~5.0mm•(100kg•d)-1, 占全部磨辊总长的37.5%~42%。
1皮剥刮率: 32% 2皮剥刮率: 38% 3皮剥刮率: 12%
然后再计算出以本道入机流量为基础的剥刮率,可得:
1皮剥刮率:32%(占本道) 2皮剥刮率:[38%÷(100-32)]=55.9%(占本道) 3皮剥刮率:[12%÷(100-70)]=40%(占本道)
为提高皮磨系统的研磨效果,从2皮或3皮(有时4皮)起的后续 皮磨,将麸片分成大、小两种,分别进行研磨(即粗皮磨和细皮磨)
采用该法生产等级粉时,出粉率70%~73%,吨粉电耗78~85 kW•h, 磨粉机单位接触长度:10mm磨辊•(100kg小麦•d )-1 。
(四)粉路简化的制粉方法
第一节 概述
2.采用撞击磨的制粉方法
采用撞击磨的制粉方法是在中路出粉方法的基础上,在前路心磨 系统采用撞击磨替代普通磨粉机的一种制粉方法。
1.剥皮制粉方法
小麦制粉流程图
小麦粉生产工艺流程图
→▲1 ▲2 ▲3
→→
→
▲4 ▲5
→→
→
▲6 ▲7 ▲8
→→→
↑▲9
↓
→→→
▲10▲11
→
▲12
▲为关键控制环节
1:头道麦筛,主要去除小麦中的大杂,筛网孔径为20mm;
2:二道麦筛,主要去除小麦中的大、小杂,筛网孔径为12mm、2.5mm;
3:磁铁分离机,主要去除小麦中的磁性金属物,磁力为10000高斯;
4:振动筛,主要去除小麦中的小杂,筛网孔径为2.0mm;
5:组合机,主要去除小麦中的大杂、小杂、石子,筛网孔径为8.5mm、2.0mm;6:自动加水机,主要功能为小麦的加水调质,自动测量原麦水份;
7:二次加水机,主要功能为小麦的二次加水调质;
8:去石机,主要去除小麦中的石子,工作振幅为5±0.5mm;
9:磨粉机,将完整的麦粒剥开,碾磨成粉,剥刮率设定为1B28~32%,2B46~58%;10:检查筛,入粉仓前的最后一道筛理,通过粉板检查高方筛筛网有无破损等;11:永磁筒,主要去除面粉中的磁性金属物,磁力为12000高斯;
12:微量添加机,添加微量添加剂过氧化苯甲酰,添加量为0.058g/kg;。
馒头工艺流程图
3醒发(面包发酵箱柜):温度:为37~39℃
湿度:80~90%
时间:150~180分钟
4烘焙(烤炉):温度(上火温度220℃、下火温度180℃);
时间(根据产品要求10——30分钟)
蒸煮类(小麦粉馒头)工艺流程图
原料检验★1
→
配料★2
→和面→来自整形烘烤★3→
(暂存)冷却
→
包装
→
入库
发酵
包装消毒
备注:带★为关键控制点
1 原料验证:每批原料均需向供货商所要
[1]相应产品的生产厂家营业执照(年审在有效期)
[2]生产许可证(有附页的所要附页,在有效期内)
[3]检验合格证明(国家具有检验资质的机构出具的全项报告)
粮食加工学 第四章 小麦制粉
15
三、研磨效果的评定
(一)剥刮率 剥刮率是指物料由某道皮磨系统研磨、经筛理后,穿过粗筛的数 量占物料总量的百分比。 (二)取粉率 取粉率是指物料经某道系统研磨后,粉筛的筛下物流量占本 道流量或1皮磨流量的百分比。 (三) 粒度曲线 粒度曲线可体现研磨后不同粒 度物料的分布规律。该曲线的 横坐标表示筛孔尺寸,单位通 常为mm,纵坐标表示对应筛面 所有筛上物的累计百分比,横 坐标原点对应的筛上物累计量 为100%。
二、在制品的分类
(一)筛网 1.金属丝筛网 金属丝筛网通常由镀锌低碳钢丝、软低碳纲丝和不锈钢钢丝制成。 2. 非金属丝筛网 目前小麦面粉厂使用的非金属丝筛网主要有尼龙筛网、化纤筛 网、蚕丝筛网和蚕丝与绵纶交织筛网。
(a)全交织Q
(b) 半绞织B 常见筛网的编制方法
(c) 平织P
7
(二)在制品的分类
1.按物料分级要求的分类 (1)粗筛 (2)分级筛 (3)细筛 (4)粉筛 从皮磨磨下的物料中分出麸片的筛面。 将麦渣、麦心按颗粒大小分级的筛面。 指在清粉前分离粗粉的筛面。 筛出成品小麦粉的筛面。
2. 按粒度大小的分类 在制品按粒度大小可分为麸片、粗粒(麦渣、麦心 )和粗粉(硬粗粉、软 粗粉)。 麸片——连有胚乳的片状皮层,粒度较大,且随着逐道研磨筛分,其胚乳含量 将逐道降低。 麸屑——连有少量胚乳呈碎屑状的皮层,此类物料常混杂在麦渣、麦心之中。 麦渣——连有皮层的大胚乳颗粒。 粗麦心——混有皮层的较大胚乳颗粒。 细麦心——混有少量皮层的较小胚乳颗粒。 8 粗粉——较纯净的细小胚乳颗粒。
制粉过程中的各个系统及其作用 1.皮磨系统 将麦粒剥开,分离出麦渣、麦心和粗粉,保持麸片不过分破碎, 以便使胚乳和麦皮最大限度地分离,并提出少量的小麦粉。 2.渣磨系统 是处理皮磨及其他系统分离出的带有麦皮的胚乳颗粒,它提供了 第二次使麦皮与胚乳分离的机会,从而提高了胚乳的纯度。麦渣分离 出麦皮后生成质量较好的麦心和粗粉,送入心磨系统磨制成粉。 3.清粉系统 是利用清粉机的筛选和风选双重作用,将在皮磨和其他系统获得 的麦渣、麦心、粗粉及连麸粉粒和麸屑的混合物相互分开,再送往相 应的研磨系统处理。 4.心磨系统 是将皮磨、渣磨、清粉系统取得的麦心和粗粉研磨成具有一定细 度的小麦粉。 5.尾磨系统 位于心磨系统的中后段,专门处理含有麸屑质量较次的麦心,从中 提出小麦粉。 6
小麦加工工艺流程图
小麦粉质量标准
等级 加工精度 灰分 % 粗细度 % (以干物计) 面筋质% 含砂量 (以湿重计) %
GB1355-86
磁性金属 物 g/Kg 水分 % 脂肪酸值 气味 (以湿基计) 口味
按实物标准样 特制 品对照检验粉 ≤0.7 一等 色麸星
全部通过CB36 号筛,留存在 ≥26.0 CB42号筛的不 超过10.0%
≤0.85
按实物标准样品对照检验
全部通过CB36号筛,留存在 全部通过CB30号筛,留存在 CB42号筛的不超过10.0% CB36号筛的不超过10.0%
≤0.02
≤0.003
13.5±0.5 ≤80
正常
≤0.02
≤0.003
13.5±0.5 ≤80
正常
≤0.02
≤0.003
13.5±0.5 ≤80
正常
专用小麦粉的质量标准(1)
专用粉 等级 名称 面包 用粉 水分 % 灰分 % (干基) 粗细度 % 全部通过CB30 号筛,留存在 CB36号筛的不 超过15.0% 全部通过CB36 号筛,留存在 CB42号筛的不 超过10.0% 湿面筋 稳定时 降落数 含砂量 磁性金属 气味 % % 间min 值/s 物 g/Kg 口味 LS/T
等级 容重,g/L 不完善粒,% 1 2 3 4 5 ≥790 ≥770 ≥750 ≥730 ≥710 ≤6.0 ≤6.0 ≤6.0 ≤8.0 ≤10.0
杂质,% 总量 其中:矿物质
水分,% 色泽、气味
≤1.0
≤0.5
≤12.5
正常
优质小麦 强筋小麦
项 容重,g/L 水分,% 不完善粒,% 籽粒 杂质,% 色泽、气味 降落数值, S 粗蛋白质,%(干基) 小麦粉 面团稳定时间,min 烘焙品质评分值 ≥ ≥ ≥ ≥ 总量 矿物质 目 ≥ ≤ ≤ ≤ ≤
小麦粉加工工艺、面粉分类及面粉制品
小麦粉加工工艺、面粉分类及面粉制品一、小麦粉的加工工艺流程及相关设备小麦粉俗称“面粉”,面粉生产线从原粮到成品有四个工艺段,即:筒仓工艺段(初清)、清理工艺段、制粉工艺段、后处理工艺段。
1、筒仓工艺段(初清)筒仓入仓系统根据生产厂家的生产能力不同,可以有两条线,也可以是一条线,两条线的处理能力,设备清单完全相同。
目的是把原粮从卸粮坑通过圆筒初清筛,震动分级筛和配仓刮板送入筒仓,进行贮存。
在这个过程中完成了对原麦的初步清理。
筒仓设计有倒仓系统,倒仓系统的目的将下部温度高的小麦通过倒仓可以降低其温度,防止变质,同时进行清理。
筒仓部分的主要设备:圆筒初清筛,振动分级筛,脉冲收尘器,斗式提升机,配仓刮板机,运输皮带等。
控制系统实现的功能:原粮入筒仓、筒仓倒仓、筒仓入毛麦仓。
2、清理工艺段清理工段也可以分为两条线,采用三道筛理、三道去石、两道打麦、两道着水清理工艺,并设有二次着水润麦系统。
清理工段的设备主要有:(1)振动分级筛,主要用于物料的初次清理,使用场合:面粉厂和筒仓的谷物清理。
(2)打麦机,用于小麦的表面处理。
(3)去石机,将谷物流中的石子进行持续不断的分捡。
(4)批量秤,用于计量单位时间小麦的处理量和总的累计量。
(5)着水仪,水分控制就是对小麦加工过程中小麦人库原始水分、一次润麦水分、二次润麦水分、人磨净麦水分、在线面粉水分、麸皮的水分,实现在线检测并及时将测得数据汇总至中心控制室,经电脑处理后,反馈到屏幕上,形成曲线图,直观反映水分的变化趋势,以指导各工段水分的控制,保证最终产品水分符合标准要求,保持产品质量的一致性,提高出粉率。
3、制粉工艺段清理后的小麦经过高方筛,清粉机,磨粉机制成面粉经过输送风机送入基粉仓。
主要的制粉设备有高方筛、清粉机、磨粉机。
关于输送:(1)小麦的输送设备主要有胶带输送机、刮板输送机、斗提输送机;(2)面粉的输送方式分两种:一是风送,主要设备有罗茨风机,另外一个就是机械输送,主要设备有绞龙。
演示文稿第七章小麦制粉流程
齿角
21/67 30/65 21/67 30/65 50/65 45/65 35/65 50/65 45/65 35/65 50/65 45/65 35/65 50/65 45/65 35/65 50/65 50/65
40/65
斜度
4-6
4-6 4-6 6-7 6-8 6-8 6-8 6-8 6-8 6-8 8-10 8-10 8-10 8-10 8-10 8-10 10
、2皮和1心)大量出粉(70%左右),而物料分级很少。一般3或4道皮
4.磨撞均衡出粉的制磨粉,方2法-4也道称心为磨中,路生出产粉特法二,粉时该,方4法或实5道质心上磨是,在有制时粉还过增程设的1前或几2道道心渣磨磨(
, 很 11道 制 进 理 用皮心粉入难通少“皮)、在工前度常,撞磨,2在艺路大强心不单击采,皮中不心,化和用位磨用2路仅磨单磨或物3清产粉该出要物位心总者料粉量机法粉有料产出3)分道。高”方一的量生粉大级渣法定纯低该,处产率量磨制的的度,制电理标1、出粉基长。电3粉耗,准7%础度该耗粉的或方低大粉上,制高-方(28法,量时改0更粉,道法3%的但出,5进要方高心基-。主 面 粉4一而有 法精0磨础流要粉,%成宽 的度般、上程),度 主面特加减出中2,,主, 要粉点工少粉道物心对要还 特出是精物率尾料磨强要 点率“制度料8磨分总调加 是高5理粉较后、%级出前强 制,想流差推较3左粉路清 粉灰或纯多程。。率右物粉 流分4度,短对5料, 程低,道5”一的以 复,、纯吨清%般的分尽 杂粉物度粉-6设物级可 ,色,耗料较0置%,能 操白料大电分高4要保 作。(量采-3级的54求证 管使占4等 c用 粉 但 明 辊 物 物 右m0粉光流面/K料料显,·(hW时辊程粉),纯1提磨0采,磨长质,。采用化0高粉一粉,量磨用k吨用普技,机g般机且较粉该麦粉该通术吨的出,具好机方电·撞,方粉并有。2的粉单法4耗击可率配一法产h电位生4)为以定机控量生0耗接产-各的7左为代制5产2触70等种宽右5%k替物3等.W-5长技度级。7~-磨料8级·87术,度h粉kk粉后6。g粉W参物%/1时(机推0·数料时h,,mc。 技,的 分m,m出磨高术·松 级磨h磨高粉粉)粉 中研结粉辊精率机面机 等磨合机/度(7粉, ,的效使3单。该 单1%面单果用0位采制 位,0粉位。,k用粉 产接面g出产该可该方 量小触粉粉制提量法法 较麦长平率粉高生的 低为·2度均产比主 ,方产44h.灰1国2要 电法量其)1~标分5特 耗.一2.他5.该00特点 较m0k般%方.技g6制是 高m/%左和(法术二制 ,磨 左 物料右重,复吨研粉磨电少耗,70淀-75粉kW损·伤h,程磨度粉小机,单适位宜接磨触制低长发度酵11m或m非磨发辊酵/(食品 1专00用k粉g麦。·24h)左右。
小麦粉生产工艺流程图(横版)
济南市长清区前三面粉厂小麦粉生产工艺流程图
▲1 ▲2
注:“▲”为关键质量控制点。
▲清理:1、检查清理筛筛面,如有筛面破损应及时更换。
2、开机应先开除尘风网再开设备,设备开启应先后道再前道。
3、控制小麦流量。
4、调整
风量。
5、从下脚中整理出来的粮粒中杂质含量不得超过1.5% 。
6、及时清理磁选器中的金属杂质。
7、检查输送设备及其传动部件是否完好,减速机是否需要润滑油等。
8、对毛麦仓仓底小麦必须加大清理,对净麦仓仓底小麦必须搭配入磨。
▲研磨:1、磨粉机启动前应打开气路、松开磨辊、启动输送风网,启动后调节磨辊轧距。
2、磨粉机合轧必须遵守先后道,后前道的原则。
3、生产中
应经常检查各道磨粉机的剥刮率,取粉率及麸皮含粉情况,如发现流量不平衡现象或麸皮含粉过高,应及时调整轧距。
检查磨辊轴承温度,如发现温度过高应及时处理。
4、当磨下物发生堵塞时应立即停止进料,松开轧距,关闭电机,再检查事故原因并加以处理后才可开机。
5、磨粉机料筒内如有金属杂质应先停止喂料松开轧距,从料筒上口取出杂物,严禁在运转时用手伸进磨辊中或喂料辊中取出杂物,以免发生事故。
8、磨粉机流量中断时,应立即松开磨辊。
小麦制粉流程图
小麦粉生产工艺流程图
→▲1 ▲2 ▲3
→→
→
▲4 ▲5
→→
→
▲6 ▲7 ▲8
→→→
↑▲9
↓
→→→
▲10▲11
→
▲12
▲为关键控制环节
1:头道麦筛,主要去除小麦中的大杂,筛网孔径为20mm;
2:二道麦筛,主要去除小麦中的大、小杂,筛网孔径为12mm、2.5mm;
3:磁铁分离机,主要去除小麦中的磁性金属物,磁力为10000高斯;
4:振动筛,主要去除小麦中的小杂,筛网孔径为2.0mm;
5:组合机,主要去除小麦中的大杂、小杂、石子,筛网孔径为8.5mm、2.0mm;6:自动加水机,主要功能为小麦的加水调质,自动测量原麦水份;
7:二次加水机,主要功能为小麦的二次加水调质;
8:去石机,主要去除小麦中的石子,工作振幅为5±0.5mm;
9:磨粉机,将完整的麦粒剥开,碾磨成粉,剥刮率设定为1B28~32%,2B46~58%;10:检查筛,入粉仓前的最后一道筛理,通过粉板检查高方筛筛网有无破损等;11:永磁筒,主要去除面粉中的磁性金属物,磁力为12000高斯;
12:微量添加机,添加微量添加剂过氧化苯甲酰,添加量为0.058g/kg;。
面粉工艺流程图(精)
小麦粉生产工艺流程图
去除大杂、小杂、轻杂去除大杂、小杂、轻杂去除并肩石、泥块去除荞子、燕麦去除磁性金属物
去除麦毛、泥块去除大杂、小杂、轻杂加水2-3% 润麦24-36小时去除并肩石、泥块去除磁性金属物去除麦毛、泥块
去除大杂、小杂、轻杂加水1%左右去除磁性金属物
注:标注“*”项环节为关键控制点。
筛理打麦筛理风选一次着水润麦原粮接收风选磁选储存清理* 风选去石* 磁选* 去石* 磁选* 打麦
筛理风选二次着水磁选*
研磨* 清粉打麸麸皮打包成品检验入库面粉打包麸皮入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1次/2h
水分仪
化验单
自动着水机润麦仓
7
净麦
石子0.01%
净麦仓
◎
3次/班
称重
车间检验记录
天平
8
入磨麦量
入磨麦流量≥8吨/h
◎
随时
目测
电子流量称
9
磨粉
渣粉≤35%
磨下
◎
2次/班
机检
车间检验记录
磨粉机
10
筛理
未筛净率C1/C2 10~15%
出口
◎
每月
机检
车间检验记录
高方筛
11
清粉
分级的好坏及物料的流向
出口
◎
随时
目测
清粉机
12
出粉
依国标或其他要求
检查筛下
◎
★
1次/2h
依标准
过程检验单
13
配粉
按比例添加,每称1吨,混合4~5min
配粉提升机
◎
★
1次/15t
依标准
过程检验单
批量称
混合机
14
包装
重量、品种、标识
包装机
◎
随时
依标准
抽重记录表
打包机
电子称
15
出厂
依客户标准检验
散装仓成品库
◎
★
每批
依标准
成品化验单
小麦粉生产工艺流程图
振动筛
高方平筛
清粉机
重力分级去石机
磨粉机
磁选器
定量包装秤
洗麦去石甩干机
平面回转筛
吸式比重去石机
磁选筒
磨粉机
注:打 “*”过程为关键控制过程。
工序名称
通用小麦粉生产过程控制及设备配置图序号来自生产流程控制标准
取样点
责任人
抽测频率
检验方法
表单
配置设备
备注
作业员
质检员
作业员
质检员
1
磁选
磁性金属杂质去除率>95%
出口
◎
每班
机检
车间检验记录
磁选机
2
筛选
大小杂去除率≥65%
出口
◎
每班
机检
车间检验记录
振动筛
3
去石
去石率≥95%,泥块≥60%
出口
◎
2~3次/班
目测
车间检验记录
去石机
4
精选
除荞子、大麦效率≥75%
出口
◎
2~3次/班
目测
车间检验记录
精选机
5
配麦
依比例执行
出口
◎
每班
配麦记录
配麦器
6
着水润麦
加水量14.5~16.5%;时间16~36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