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道教音乐 全真正韵 开天符
洞经音乐简介
洞经⾳乐简介洞经⾳乐简介 洞经⾳乐(Dongjing music)流⾏于中国云南省汉族、⽩族、纳西族群众中的⼀种民间⾳乐。
原为道教礼仪⾳乐,因其内容为颂唱《⼤洞仙经》的经⽂⽽得名。
洞经⾳乐在云南约始于明代中叶,兴盛于清中叶直⾄民国初年,逐步衰落于抗⽇战争时期。
这⼀⾳乐形式的产⽣⽆史籍记载,但它和宣讲颂唱的“道藏”经籍──《太上⽆极总真⽂昌⼤洞仙经五卷》的产⽣、流传、演变,以及“赕经”这种以宗教为内容的表演形式有着切关系,尚待进⼀步考证。
“赕经”,是对整个宗教礼仪活动的泛称,亦称为“做会”,这是⼀种以宣传宗教教义为内容讲唱结合的艺术形式。
“赕经”活动⼀般在关神庙中举⾏。
会期3天或5天,内容以演唱的经⽂不同⽽有别。
洞经⾳乐包括了吹、拉、弹、打、唱等多种⾳乐表现⼿段,主要分为声乐和器乐两部分。
声乐部分称为“经腔”,亦称“经曲”。
其唱词是经⽂中的韵⽂部分,和诗词相近,有四⾔句、五⾔句、七⾳句、长短句等⼏种结构形式。
经⽂中的第 1部分是散⽂形式,是宣讲读念的部分。
从经⽂的结构形式和其表演形式来看,它和唐代的变⽂及始于宋元间的“宝卷”(由唐代寺院中的“俗讲”发展⽽成的⼀种民间讲唱形式)相类似。
演唱“经腔”时有两种乐队伴奏形式:⼀种是⽤丝⽵乐队伴奏,其曲调悠扬委婉,节奏徐缓;⼀种是⽤吹打乐队伴奏,其曲调有的欢快热烈,有的⽓势雄伟,多⽤于开经或收经之时。
洞经⾳乐的器乐部分称为曲牌。
根据所⽤乐器的不同组合,分为⼤乐曲牌(⼜称吹牌)、组合曲牌、锣(⿎)经曲牌3类。
⼤乐曲牌即吹打乐演奏的曲调,以唢呐、⽵笛、笙、管⼦为主奏,配合以⿎、锣、钹及□锣等;细乐曲牌即丝⽵乐演奏的曲调,以⽵笛、芦管(洞箫)、⼩胡琴、⼆胡、⼆黄(⼆弦,⼸弦乐器)、中胡、碗胡、葫芦胡、⼤胡、⼤⼩三弦、琵琶、双琴(双清)、古筝、扬琴、苏古杜(即⽕不思)等乐器演奏曲调,配合以板⿎、⽊鱼、碰铃、云锣、铜磬、⽟磬等锣⿎经曲牌,⼀般衔接在各类经腔及曲牌的结尾处。
崂山道教音乐
大诗人李白与道士吴筠及“竹溪六逸”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等一齐由徂徕山东行游琅琊之后, 乘船至崂山太清宫等处。在太清宫北山之阳蟠桃峰下有一块巍峨形奇的大石头,传说这块石头是当年的太白星上 一块小石块陨落于此,故名太白石。李白至此地,得知这块石头的名字与自己的名字相同,大喜。便和朋友们提 着酒登上太白石顶狂饮唱和,并言他与崂山有缘,又见其峰顶王母瑶池巍峨神奇,于是趁酒兴之机,与吴筠席地 即兴,作歌一首,名曰《清平调·咏王母蟠桃峰》,随之传给太清宫道士。此曲从宋代以后成为白云洞、太平宫、 斗母宫和明道观等内山庙沿用至今的《步虚》——崂山韵殿坛经韵曲牌。此举太清宫曾有碑记,后毁于明代佛道 之争。李白和吴筠这次至崂山,是以一个虔诚的信道者前来参访的。李白和吴筠等受到太清宫道长的盛情款待, 李白与吴筠深受感动,便将南派大型经韵曲牌《三涂五苦颂》传给了太清宫道长詹兆升。此后,崂山的百姓和诸 庙道士们便将李白饮酒于太白石传为佳话。
政治经济颇为强大繁荣,朝廷又偏爱道教,在中唐时,宫廷演奏的乐曲启用道教音乐,于是,道乐地位也随 之提高,同样,崂山的道教音乐也空前兴旺。
道教音乐详细资料大全
道教音乐详细资料大全道教音乐,是中国宗教音乐之一。
道教音乐是道教仪式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它具有烘托、渲染宗教气氛,增强信仰者对神仙世界的向往和对神仙的崇敬。
道教音乐吸取了中国古代宫廷音乐和传统民间音乐的精华,渗入道教信仰的特色,形成道教音乐的独特艺术风格,也是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份。
2008年6月7日,道教音乐经 ... 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基本介绍•中文名:道教音乐•外文名:Taoist music•遗产类别:中国宗教音乐•遗产级别: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批准时间:2008年6月7日•申报地区:河北、山西、上海、江苏、安徽等•遗产编号:Ⅱ-139•历史:南北朝时期•又称:法事音乐、道场音乐历史渊源,起始年代,鼎盛时期,文献记载,艺术特色,表演形式,各方风格,代表作品,传承意义,历史渊源起始年代道教音乐又称法事音乐、道场音乐,大约开始于南北朝时期(420—589年),是道教进行斋醮仪式时,为神仙祝诞,祈求上天赐福,降妖驱魔以及超度亡灵等诸法事活动中使用的音乐与太上老君有关。
更早期道教的法事活动是古代巫觋祭神仪式的承袭与发展,最初诵经为直诵,未见有使用音乐的记载。
据《魏书·释老志》记载,北魏明帝神瑞二年(415),寇谦之称于嵩山遇太上老君,授其天师之位,并赐《云中音诵新科经戒》,制定了《乐章诵戒新法》,遂产生了《华夏颂》、《步虚辞》等最初的道乐音韵。
所谓《华夏颂》,据《玉音法事》注说:“华夏,三千五百里为华夏,言其迢远之意,今华夏自思真堂举起,徐徐吟咏,过廊庑,登殿堂,而毕。
似取其迢远之意也。
”这大约是在道教仪式开坛前行进中吟咏的一种音韵。
《步虚辞》多是对神仙的颂赞之词,一般是五言、七言的诗歌词,长短不拘,视法事的需要而定。
《乐府古题要解》说:“步虚辞,道家曲也。
”据南朝刘敬叔所著《异苑》记:“陈思王(曹植)游鱼山,忽闻空里诵经声,清远遒亮,因使解音者写之,为神仙之声,道士效之,作步虚声。
道教音乐简史
道教音乐简史道教音乐是道教斋醮音乐、养生雅乐等音乐的统称。
它的产生和发展与古代祭祀音乐及各地民间音乐有密切关系,因而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宗教音乐,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中一个重要的方面。
斋醮是道教举行祭祷的一个宗教仪式。
何谓斋,道书《云笈七签》卷三十七《斋戒序》说:“夫斋者,齐也。
齐整三业,乃为斋也。
”即使身、口、心均清净,整洁肃穆,以表示祭神的虔诚。
这与《礼心?曲礼上》:“斋戒以告鬼神”,《说文》云:“醮,祭也,或从示”。
战国时楚人宋玉的《高唐赋》有“醮诸神,礼太一”。
《汉书》卷二五《郊祀志》下:“(宣帝时)或言益州有金马碧鸡之神,可醮祭而致”,此种醮祭,为道教所继承。
道教建醮(作法事)要设坛,所谓“坛”,即在平地止,用土筑成高台,经师们在道坛上举行法事。
故建斋和坛醮,又来源於我国古代的坛祭。
道教斋醮时所使用的音乐也承袭了古代的祭祀音乐。
所以,中国早期的祭祀音乐是道教音乐的生成之源。
道教还有自己的音乐理论,见於道教的重要经书——《太平经》和《老子想尔注》等书。
大约成书于东汉顺帝(西元126至144年)的《太平经》(亦称《太平清领书》)对音乐的产生、用乐的目的以至乐律理论等方面均作了较详细的阐述。
自春秋战国时期,阴阳五行学说兴起,古代的音乐理论研究者吸取阴阳五行学说作为音乐乐律理论的哲学依据。
汉末直到北朝是道教音乐重要的创立期。
它发端于“三张”的五斗米道斋醮音乐,经过陶弘景富於创新的改革,再经过陆修静的整理规范,道教音乐便确定了自身的框架。
北魏时,道士寇谦之(365-448)上谷昌平(今属北京市人),早年学张鲁的五斗米道,後又从成兴入嵩山修道。
北魏明帝神瑞二年(415年)寇谦之撰《云中音诵新科之诫》,其中即有道教乐曲《乐夏诵》和《步虚声》,并改以往的直诵为乐诵,以锺、磬、鼓等法器伴奏,成为道教第一部经韵乐章。
至唐代,道教音乐有了较大的发展,特别是唐玄宗和一些音乐家参与道教乐章的创作和演奏,更使期盛况空前。
论道教音乐研究
论道教音乐研究*导读:在道教文化研究的全部领域中,道教音乐的研究恐怕是最薄弱的了。
就我国学术界而言,鲜有学者涉足此域,而西方学人对道教的研究,……在道教文化研究的全部领域中,道教音乐的研究恐怕是最薄弱的了。
就我国学术界而言,鲜有学者涉足此域,而西方学人对道教的研究,也多热衷于道教与古代社会哲学思想、道教与古代科技发展水平之关系探讨,或对道教经文卷本、科范仪式的考索等,对道教音乐的研究,近乎无人问津。
就现有资料来看,20世纪较早关注到道教音乐理论研究的学者,当属陈国符。
1945年,陈国符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化学系执教期间,撰成《道教斋醮仪源流考略稿》一书,随后,从该书中取其道乐一节,略事增补,成《道乐考略稿》,收入《道藏源流考》,于1949年由中华书局印行。
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研究,对当代道教音乐的研究,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假如从陈国符先生算起,那么,对道教音乐的关注,距今已有半个世纪了。
50年代中后期,宗教音乐 (主要是佛教音乐和道教音乐) 的采集、整理工作形成一定规模,进入了一个高潮,具有实证意义的道教音乐研究,自此而打下了基础。
其间,较有影响的资料包括著名音乐家杨荫浏主编的《宗教音乐湖南音乐普查报告附录》(中央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研究所1958年油印,音乐出版社1960年公开出版),这一资料中,部分地对湖南衡阳地区的道教音乐(包括应教和巫教音乐) 作了较翔实的文字和乐谱记录。
与此时间相若,中国舞蹈艺术研究会,对苏州玄妙观正一道科仪全符、全表、火司朝作了较为系统地采录整理,编辑了《苏州道教艺术集》一册 (中国舞蹈研究会1957年油印),其中除有文章对苏州道教音乐作简略概述外,还以工尺谱的记录方式,对上述科仪音乐作了记录。
扬州市文联所编《扬州道教音乐介绍》(1958年油印)、由李石工等人记录、翻译的古谱《佳县白云山道教经韵八套及笙管曲二十七首》也先后相继出现。
此外,杨荫浏与曹安和合编的《苏南吹打》及上海音乐学院李民雄编辑的《浙江民间吹打》二书中,也部分涉及江浙一带流传的道教音乐资料。
湖南南岳全真道教与正一道教科仪音乐的对比研究
湖南南岳全真道教与正一道教科仪音乐的对比研究 *
李 刚 管雪颖
(衡阳师范学院音乐学院,湖南 衡阳 421002)
摘 要: 道教音乐是道教法事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南岳全真道教早晚课的流程紧凑,音乐舒缓平稳,字正腔圆。 具有中国古代审美中所追求的阴柔之美。南岳正一道教的音乐主要体现在香火会或是法事之中,使用法器较多,音 乐音域广,线条起伏大,因以营利为目的,音乐为百姓喜闻乐见的,声音尖锐,场面热闹。道教音乐历史悠久,结 合了许多传统元素以及地方色彩,其韵之美更有待深入研究。 关键词: 南岳道教;科仪音乐;对比研究
南岳道家文化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黄帝六相之一的祝融君, 治理南方雇人称之为火官,游历并驻扎于南岳,死后葬在南岳最高 峰祝融峰。在东晋时期,魏华存夫人游历于南岳紫虚阁潜心修炼, 著《黄庭经》,开创了上清派,修炼之处取名为黄庭观;至隋唐五 代,三教九流大融合,佛教与道教为两大主流,两者相互碰撞,加 之政策开放,发展更为迅速,此时的南岳道教进入了鼎盛时期,道 观遍布;在元明之际,道教代表宗师张三丰曾在九仙观炼丹。南岳 地区的道教最早是由东晋魏华存夫人传进,因而南岳科仪音乐最早 出现在魏晋时期,在历史的随波逐流中划分为“全真道教”与“正 一道教”两大派,全真科仪音乐内容大多是称赞南岳圣帝,正一道教 科仪音乐也大径相同,更多的是为百姓求平安求富贵等美好愿望。 一、南岳全真道教科仪音乐程序及特性 全真道教音乐主要体现在早晚课的经韵,出家人每天必做的功 课就是早晚课,对南岳道教学院以及南岳大庙的道观进行了全真道 教的采访,道教学院的庞明道师傅解释到,道教讲求“阴阳结合”, 早课就是“阳调”, 主要是祈福消灾,唱,奏给神明听的,多用于内 部仪典,晚课就是“阴调”, 主要是超阴度亡,唱给“鬼魂亡灵”听 的,在做早晚课时会有领经和陪领,主要是唱诵的方式,以声乐形 式为主,因此,全真道教声乐曲所占比重较大。在唱诵的过程中会 采用法器进行配乐,打节奏等,这些法器有:鱼子,铛,通天鼓, 地钟(颤钟) , 拨,铃子,而铃子的作用是安定人心,早晚课中,主 要是长鱼子起作用,所有的节奏都来自于长鱼子,因此敲击此法器 的人必须熟练掌握其他乐器,在采访中还了解到,道士会听引磬磕 头,陪经人用手掌拍,是为了学习以后领经时能更熟练的掌握音乐 的拍点。随后我们小组又对南岳大庙的道观曾高清会长进行采访, 讲解了早晚课音乐的程序,程序如下: (一)穿经衣,排班入殿堂,给祖师爷磕头,起三清落四御, 中间打八卦 (二)提纲 (三)大小启清 (四)八方咒 (五)开经咒 (六)清净经 (七)消灾经 (八)度厄经 (九)道教心经(心印妙经) (十)祖师爷宝告 (十一)中堂赞(诵) (十二)忏悔文
上海道教音乐简介
上海道教音乐——此曲只应天上有关键词:音乐道教科仪一、道教音乐道教音乐,是道教科仪坛场中使用的音乐。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民族宗教,道教音乐延续至今已有一千五百年多年的历史。
道教创始于东汉末年,当时的道教音乐还处于萌芽状态。
主要以诵经为主,尚无定型曲目;虽然歌、舞、乐融为一体,却缺乏规范的体系和音乐的逻辑。
当时的道教音乐,其源头要追溯到更古老的巫、傩,不可避免的继承了“巫以歌舞降神”的传统,并且逐步从狂热风格的巫觋音乐,演变为理性、高雅的宗教音乐。
同时,初始的道教音乐也吸收了古代帝王推行的宫廷祭祀仪式,如周公祭祀先王文王的乐歌——《清庙》;周公祈祷农业丰收的乐歌——《忠文》;汉代的《郊祀录十九章》等宫廷祭祀音乐,都为后世道教音乐所采用。
北魏道士寇谦之在道教音乐史上,改“直诵”为“乐诵”,使道教音乐由俗变雅,从上到下进一步得到发展。
寇谦之羽化以后,陆修静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革。
改革后道教科仪音乐焕然一新,有了丰富的经典曲目体系,为今后的道教音乐正式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前提。
唐代史道教发展鼎盛时期,唐高宗、唐玄宗对道教音乐更为重视,曾命乐工白明达创作道曲、道调。
王十盾先生在《唐代的道曲和道调》中说到:道曲这一新的品种,产生于唐玄宗时期,而兴盛于开(元)、天(宝)年间,在67曲中,至少由60曲创制或改制在玄宗时期。
宋代以后,道教音乐由有了进一步发展,北宋历代帝皇皆提倡斋醮活动和发展道教音乐,其中真宗、徽宗尤为突出。
并产生了我国第一部道教音乐曲谱范本《玉音法事》。
北宋道教音乐的发展对当今道教音乐的盛行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曲谱的形成,谱集的问世是当今道教音乐研究必不可少的文献。
金时,北方出现了另一流传至今的大派——全真派。
全真派出现后,他们在原有道教音乐的基础上,进一步吸收了古代音乐和宫廷音乐,吸收了大批有才之士,全真道的科仪音乐也因此蒸蒸日上。
明初,明太祖建神乐观训练乐舞生。
在沿袭宋元道乐的基础上成祖又颁布了《大明御制玄教乐章》于天下。
评《全真正韵谱辑》与“武当韵”的定性问题
评《全真正韵谱辑》与“武当韵”的定性问题作者:蒲亨强来源:《音乐探索》2020年第02期摘要:《全真正韵谱辑》与“武当韵”原定性为“正宗十方韵”和“地方韵”为不确或失实之论,就此评析并提出新的定性“十方韵外延”与“较正宗十方韵”,以期复原研究对象之本然性质,在正确定性的导向下深化认识和研究十方韵的本质及相关学术问题。
关键词:《全真正韵谱辑》;武当韵;定性;十方韵;地方韵中图分类号: J607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4 - 2172(2020)02 - 0059 - 07DOI:10.15929/ki.1004 - 2172.2020.02.008真正韵谱辑》(后简称《谱辑》)是根据闵智亭道长录音而记谱的全真正韵当代传谱之一的专辑,其并附“前言”“序”等文字介绍相关背景情况。
紧随发表的《全真正韵采录报告》(后简称《报告》)实与之合成一个谱文整体,对《谱辑》的特点作了展开性分析。
此书出版之后引起业内同行的普遍关注,盖因其弥补了《全真正韵》素无曲载的缺陷,为相关研究提供了参考和方便。
笔者参阅中感到此两种出版物在相应对象的定性上有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和隐患,应予厘清而明其实质,一解读者之惑。
因兹事体大,有必要先将相关的概念一一理清,以便于后续之评论。
“全真正韵”是全真道经韵体系中最精华的也是最特殊的组成部分,加上未收入正韵的在仪式中运用的“其它经韵”,合称为“全真韵”,即全真道仪式所用全部经韵。
之所以将“全真正韵”从“全真韵”中抽离出来单独命名,恰在于它有一个最特殊之处——词曲的天下同现象,并可在全国各地全真道十方丛林中通用,故又称之为“十方韵”(与“全真正韵”同质的概念)。
词有文载,天下同不足为奇。
曲凭口传,也能保持相同和通用,就很稀奇了。
这种现象在中国其它传统音乐品种中是很罕见的,由此构成全真韵自身的最大特点,极具研究价值。
十方韵既以口传为主,难免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地方化变异,在其传承传播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因受到各地民间音乐的影响而变异形成了“地方韵”这一子系统,其旋律以各地民间音乐色彩居于主导地位而得名,道教于此有明确体认,并形成了生意人口头概念,诸如“崂山韵”“北京韵”“东北新韵”等。
道教音乐
道教音乐
道教音乐,是道教进行斋醮仪式时,为神仙祝诞、祈求上天赐福、降妖驱魔以及超度亡灵等法事活动中使用的音乐。
道教音乐是道教斋醮仪式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它具有烘托、渲染宗教气氛,增强信仰者对神仙世界的向往和对神灵的崇敬功用。
道乐作为一种古老的宗教音乐,在曲式和音调的内涵上,无不渗透着道教的基本信仰和美学思想,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格局。
道乐其美学思想反映了道教的追求长生久视和清静无为。
曲调庄严肃穆,又不乏清幽恬静。
表现召神遣将时气势磅礴,表现降妖驱魔时威武果敢,祈福祝庆时欢乐轻快,赞颂神仙时优美恬静,而表现祈祷养炼时则悠扬缥缈。
通过音乐的烘托、渲染,道教的斋醮仪式更显庄严、肃穆、神圣和神秘;在音乐中各种神仙意境得以和谐生动地再现,把人的情感带入到神秘的神仙世界。
道乐由声乐和器乐两部分组成,表演形式多种多样,包括独唱、齐唱、独奏、合奏、伴奏等形式。
声乐是道教法事音乐的主要部分,曲调(即经文)总是十分具体的,表达了进行法事的人的愿望与乞求,或求助于神界,或颂赞于天仙。
曲调与曲词和谐统一,各种曲式贯通搭配,组成了整个法事活动。
道乐中的乐器几乎包括了汉民族乐器的全部,用的较多的是钟、鼓、磬、钹、铛、木鱼等打击乐;笙、管、笛、箫等吹管乐;古琴、阮等弹拨乐。
紫竹观道教音乐
谢谢观看
历史渊源
陆丰紫竹观道教音乐源远流长。远在265年-420年(晋代)道教卢循等起义失败,部分余众分散到海陆丰, 散居于沿海港门及岛屿,史称“卢亭”。从那时起,海陆丰就有了道教、道徒及其道观、道乐等。紫竹观源于宋 代甲子门的玉清宫,1688年(清康熙二十七年)迁于陆丰县东海窖菜园仔称“觉生堂”。公元1736-1795年(清 乾隆)期间,又再迁于陆丰市河西镇湖口大峰山,改“觉生堂”为“紫竹观”,俗称“湖口庵”。经过历史上紫 竹观道道士的改进和传承,成为了珍贵的文化遗产。
陆丰紫竹观道经曲调具有学术研究价值。以其大量的曲目,古老的乐器和自成体系的记谱方法,延续着汉唐 以来中国音乐的血脉,极具学术研究价值。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紫竹观大部分道经曲的研究,己取得相当成果。 不但具有很高的音乐学术研究价值,而且在人类伦理学、语言学、民俗学、中外文化交流史等学术研究方面同样 有很高的学术研究价值。它不但为当地人们所喜爱,而且受到海内外友人的高度赞赏,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紫 竹观道教音乐是当地人生命形态的体现,也是一种生存方式,具有文化身份认同的意义。是一份珍贵的文化遗 产。
主要内容
紫竹观道教音乐分为两部分:一为道徒早晚课读的仪礼配乐;一为神诞法事的法乐。其吟唱音乐全照经文, 历代相传,一字无改,唱声曲折,故俗谚称“聪明戏仔,鲁笨师公”。谓其故守传统,不知变化。
早晚课读的音乐,用吹仔为主奏。打击乐方面配以云锣、三音、小镲、七响、檀板、木鱼等;弦乐方面,配 以大管弦、凤凰筲,或加以古筝,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又加扬琴、三弦等。曲调婉约、清新。舞蹈身段飘逸, 禹步轻盈。令人有飘飘欲仙的感受。斋醮音乐,则配以大鼓、大锣、大吹以及大钹、大镲等,气势如虹。响彻云 宵。极具穿透力,令人豪情万丈。
曲牌丰富,有早课颂经曲(全套)、晚课颂经曲(全套)、三官经曲(全套)、清静经曲(全套)、南斗经 曲(全套)、北斗经曲(全套)以及玉皇忏(全套)和三元忏(全套)等曲目共二百二十多首。可连奏三日三夜, 谓之“三昼”。
世俗音乐的道教化——关于全真道经韵音乐与世俗音乐关系的探讨
世俗音乐的道教化——关于全真道经韵音乐与世俗音乐关系的探讨*导读:内容提要:全真道经韵音乐包括全真正韵和地方韵两种,它是在承继道乐传统和吸收世俗音乐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结构层次和表现形态……内容提要:全真道经韵音乐包括全真正韵和地方韵两种,它是在承继道乐传统和吸收世俗音乐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结构层次和表现形态自然呈现出两种,即以道士修身养性为内容的雅,和以鬼神信仰、祈福禳灾为内容的俗。
雅和俗文化特征,与创造、承载它的社会阶层和提供它的流传环境息息相关,是文人音乐和民间音乐等世俗音乐在全真道经韵中的集中体现。
然而,道人并不是照搬世俗音乐,而是将其道教化,即用道教的表述方式来演绎世俗音乐。
世俗音乐道教化有其社会根源和思想根源,它与中国古代社会思潮的变化相适应,与全真道自身的发展相一致。
关键词:道教音乐;全真道经韵音乐;世俗音乐;雅文化特征;俗文化特征;道教化;历史根源所谓世俗音乐的道教化,就是全真道把本来不属于道教的非宗教音乐,如文人音乐、民间音乐、宫廷音乐等纳入到全真道音乐的范畴,作为全真道的仪式音乐,为弘扬全真道教义服务,成为全真道音乐的一部分。
*一、全真道经韵音乐中的世俗音乐全真道经韵音乐包括全真正韵和地方韵两种,它是在承继道乐传统和吸收世俗音乐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结构层次和表现形态自然呈现出两种,即:以道士修身养性为内容的,风格清雅、肃穆、细腻、玄远的雅韵,和以鬼神信仰、祈福禳灾为内容的,风格较为质朴、易解、通俗的俗韵。
全真道音乐所涵盖的雅、俗,与创造、承载它的社会阶层和提供它的流传环境息息相关,体现出它不同的文化属性、审美趣味及价值取向。
(一)全真经韵音乐的雅文化特征全真道创立的历史事实证明,全真经韵的形成,与金元时期的儒士之风,有着密切的关系。
金元时期的全真道,实际上是士大夫的道教。
王重阳、七真人以及他们的弟子等留下了大量的诗、词、歌,他们研读三教经书,不仅对佛学禅理有相当造诣,尤以儒学根底深厚。
最早的一部道教音乐谱集
最早的一部道教音乐谱集[导读]《玉音法事》是保存至今最早的一部道教音乐的声乐谱集,大约出现于北宋政和年间(1111-1118)。
全书分上、中、下三卷,大约是宋真宗、宋徽宗所制。
文/汉众资讯台宋代《玉音法事》曲线谱(资料图)《玉音法事》是保存至今最早的一部道教音乐的声乐谱集,大约出现于北宋政和年间(1111-1118)。
全书分上、中、下三卷,大约是宋真宗、宋徽宗所制。
道教神霄派徽宗皇帝(资料图)卷上、卷中集道词曲谱,卷上有《玉京步虚词十首》中之第一、三、五三首、《金阙步虚词》一首、《空洞灵章》三首、《奉戒颂》一首、《三启》三首、《启堂颂》一首、《敷斋颂》即《出堂颂》一首、《大学仙颂》一首、《小学仙颂》一首、《焚词颂》一首、《山简》一首、《水简》一首、宋徽宗制《白鹤词》十首中之第一首。
卷中载宋徽宗制《玉清乐》、《上清乐》、《太清乐》各十首之第一首及其引曲,《五言散花词》十首之第一首及其引曲,《七言散花词》一首,《起敬赞》、《三皈依赞》、《敷坐赞、开经赞》、《宿命赞》、《三闻经赞》、《解坐赞》、《每遇斋毕赞》、《唱道赞》、《华夏赞》(亦名《四声华夏》)、《请五师》(玄、天、经、籍、度)、《玄舆颂》、《请符使》各一首,又有宋徽宗制《步虚词》十首中之第一首、《三涂颂》、《斗经末句》、《礼十方》、《礼十一曜》、《举位礼声范》等各一曲。
卷下载斋醮法式及道词。
斋醮法式分祈福消灾的一般法式和超度亡灵的黄箓斋法。
道词有“宋徽宗圣制道词”中的《玉清乐》、《上清乐》、《太清乐》、《白鹤词》、《散花词》、步虚词各十首,以及宣和年间(1119-1125)续制的《金阙步虚词》一首、《步虚词》二首,再有《玉京步虚词》十首、《空洞灵章》一首、《奉戒颂》一首、《三启颂》三首,以及《启堂颂》、《敷斋颂》、《大学仙颂》、《小学仙颂》、《焚词颂》、《山简》、《水简》、《土简》、《智慧颂》、《沐浴东井颂》、《清水度魂咒》、《天真六通颂》、《返生颂》、《金木颂》、《朱陵黄华太一三偈》、《七言古散花颂》、《五言散花词》、宋真宗制《玉清昭应宫散花词》十首、《太极太虚真人三涂五苦颂》八首,最后载有宫观祝圣仪与施主设斋仪,前者为黄帝祝寿,后者为施主祈福。
中国道教音乐全真正韵双吊挂(存铙钹)
中国道教音乐全真正韵双吊挂(存铙钹)介绍:在诵经时使用,表现出对于仙圣的讼赞,最末结以「香供养…天尊」,表示心香供养、总收响应之意。
双吊挂是两句一个挂单,在功课经里可以通用。
吊挂有赞颂的意思,通过焚香诵经来求得国泰民安和五谷丰收。
双吊挂(存铙钹)词:上坛齐举步虚声不,祝国迎祥竭寸诚,当日陈情金阕内,今朝香蔼玉炉焚。
皇图巩固山河状,帝道遐昌日月明。
万民瞻仰尧舜日,岁稔丰登乐太平。
香供养,长清长静天尊。
注释:(来源于网络)上坛齐举步虚声,祝国迎祥竭寸诚。
上坛:进坛,开坛。
齐:一起,齐整。
举:唱诵、念诵。
步虚声:所有的经韵都称之为步虚声。
祝:祝愿。
国:国家。
迎:迎来。
祥:吉祥、祥瑞。
竭:尽量、尽力。
寸:本意长度单位,这里可以理解为一点或者全部。
诚:诚心、诚意。
这句话的整体意思是进坛后开始诵读、唱诵经韵,尽心尽力的祝愿国家吉祥吉庆。
当日陈情金阙内,今朝香霭玉炉焚。
当日:当时。
那日。
陈:陈述,诉知。
金阙:神仙圣真居住的地方。
内:里面。
今朝:今日。
香:烧的香。
霭:密集。
玉炉:香炉。
焚:焚烧。
这句话的意思是当时在神仙圣真居住的地方向神仙陈述情况,今日又香炉焚香,(其实香炉焚香也是向神仙陈述事情的一种表现)香烟非常密集,就是表达当时和今日都是向神仙圣真陈情的情况。
皇图巩固山河壮,帝道遐昌日月明。
皇图和帝道表达的是一个意思,就是江山社稷。
巩固:稳固。
山河壮,山河也泛指江山。
壮:强大。
遐:远长久之意。
昌:昌盛。
日月:喻指国运,明:清明。
这句话的意思其实就是上句向神仙圣真焚香祈求的具体的事情,就是祈求神仙保佑江山社稷稳固而强大,国运久远、昌盛而清明。
万民瞻仰尧舜日,岁稔丰登乐太平。
万民:泛指人民,所有的国民。
瞻仰:其实就是祈盼。
尧舜:尧帝和舜帝。
日:日子、时代。
岁:年。
稔:年或成熟之意。
丰登:丰收的程度,大丰收。
乐:高兴、开心。
快乐。
太平:清平、太平。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人民呢都祈盼能有尧帝和舜帝时期的那样的生活,年年大丰收、国家清清平平、太太平平。
论全真派道教音乐的形态特征(下)
作者: 刘红
出版物刊名: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页码: 30-33页
主题词: 全真派;道教音乐;科仪;首韵;结构形态;正一派;总体结构;结构概念;道德真经;中心音
摘要: 二、全真派道教音乐诸要素的构架形式 1、结构形态 从个体“韵腔”或“曲牌的细部来看全真派音乐的结构,我们会发现,每首韵、曲都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即每首韵或曲皆可自成一体,单独成曲。
然而,从总体结构上分析全真派音乐,其韵、曲的结构概念又不同于一般民歌或民间器乐曲,它的单个韵、曲虽具有起止的完整段落意义,但它的总体结构形态是与道教科仪内容结合在一起的。
在科仪活动中,每首韵或曲各自都有相互连接、排列组。
中国道教音乐全真正韵下水船(存铙钹)
晚課中誦經或出壇行祭孤科儀時所用祈求並供養太乙救苦天尊屬于濟幽一類科儀的用韻旋律流暢自然如在風平浪靜中下水行船
中国道教音乐全真正韵下水船(存铙钹)
下水船(存铙钹)原文:救苦天尊妙难求,身披霞衣屡劫修,五色祥云生下,九头狮子道前游。盂中甘露时常洒,手内杨柳不计秋,千处请师千处降,爱河长做度人舟。香供养:(十方)十方救苦天尊。
全真道堂科仪音乐简介
全真道堂科仪音乐简介2015年6月,香港道教联合会梁德 *** (中)与蓬瀛仙馆洪少陵理事长(右)在国家文化部副部长王铁先生(左)手中接过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纪念牌匾。
全真道堂科仪音乐是指香港地区道教全真道堂在仪式中所呈现的音乐形式,属于中国传统宗教音乐之一。
其内容集中体现在由经师唱诵的科仪「经韵」及各类型的器乐演奏。
「全真道堂科仪音乐」在二零一四年成功被中国*** 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
它被归入为扩展项目名录「传统音乐」类别的「道教音乐」项目(序号:638,项目编号:Ⅱ-139)。
全真道堂科仪音乐也是香港 *** 在二零一七年所订定的〈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的其中一个项目。
目录1历史渊源2全真道堂与科仪音乐3仪式内容3.1仪式活动日期3.2仪式类别3.3参与人员3.4坛场布置4主要特征4.1经韵音乐4.2器乐4.3法器4.4服饰5重要价值6相关条目7参考资料历史渊源广州三元宫今貌。
道教仪式具备了动态元素和静态元素。
动态元素指法事中道士的「唱」、「念」、「做」,静态元素则包括坛场布置、法冠服饰、科书文检等。
在唱念的部份,道士会以特定的节奏和腔调朗读或吟唱经文,有时候更会伴以乐器演奏。
这些道教仪式中使用的「声乐」和「器乐」,道教内部泛称作「经韵」,而近现代以来道外人士则冠以「道教音乐」的名称。
这种「音诵」方式,一般认为始自北魏神瑞二年(415年)嵩山道士寇谦之(365年-448年)编定的《云中音诵新科之诫》。
而从形式上来说,它发展自中国古代的宫廷音乐和祭祀音乐,其后经过历代道士的不断更新改造,加上在传播的过程中吸收了民族音乐、民间音乐、佛教音乐的特点,形成了鲜明的文化特色。
而中国幅员广大,同时又塑造了道教音乐的浓厚的地方色彩,譬如同一法事中的同一首经文,各地道士选用各不相同的本地音调配曲,即使彼此使用同一曲调,他们的行腔、旋律润饰都会带有本地音乐色彩。
开天告式
开天告式
太上开天符命真符告下
黄中策炁馘灭魔宗开天符命九天经冲罡风九丑浩气群
敢遏奏文速送此鄷都流金火铃照送黄中龙虎骑吏执奏云宫普天安镇亿却无踪一如告命风火驲
传
右仰符中将吏准此 奉行
太岁 年 月
日今时告下上元臣承告奉行
祖师三十大法天师正一真人 高明上帝
值日告武
太上值日符命
真符告下
天清地濁分判人形上冲紫极风雷计程一如告命风火驲传
右仰符中将吏准此奏从
祖师北极四圣元师真君 右仰符中将吏准此速至
太岁 年 月
日吉时告下上元臣 承告奉行
万灵告式
雷霆都司 本司
恭准
玉清总召万灵符命
真符告下
总
召万灵三炁玄冥童初二将郑蔚将军承符所风火无停上通斗府下达玄冥璇
八将有召速临玉震紫庭天真大神南陵使者三千神启出符经教扫荡妖气七
千神侍
卫身
形金童玉女
龙虎无君北
极四圣万劫神真随身所感辅佐司迎闻吾恳请愿赐降临一女告命风火驲传
太岁 年 月 日上元臣 承告奉行
度火告式
太上度火符命
真符告下
右仰
流金火
铃大
将军掷火云露屏斥妖
气
阳光
彩
黄道肃静功曹捧牘随光高升六天飞上登天廷急 如灵宝律令
太岁 年 月 日今时告下上元臣 承告奉行
祖师三天大法大师正一真人 高明上级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道教音乐全真正韵开天符
简介:在道教节奏发表文的仪式中,此首表现出以符命开通天府,警示诸般罡风浩气,群凶恶神俱不可阻挠,俾使表文能上达无阻,整首具有一种发号施令的威势。
所有开天符命谨当告下,太上开天符命右符告下,混元锡庆集福延生宗坛。
本坛以今恭遵道旨颁发,开天符命。
仰符中使者帅将天丁。
赍(ji)捧表文以时上达天庭,罡风九醜(chou)灏气群凶,午酉等神妄生遏嶻者,戮(lu)于道左以明,天宪施行。
黄中策气获灭邪踪,罡风九醜(chou)灏气群凶,开天符命三天迳冲。
当遏表文速送罗酆。
流金火铃照澈(che)寰(huan)中,龙虎骑吏直凑云宫,普天同庆飞腾太宫,一如诰命风火驿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