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线性空间艺术设计
设计中的线性与非线性表现
![设计中的线性与非线性表现](https://img.taocdn.com/s3/m/e7547e95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cf.png)
设计中的线性与非线性表现设计是一门创造性的艺术和科学,它涉及到图形、色彩、布局以及信息的传达。
在设计领域中,线性和非线性表现是两个重要的概念。
线性表现指的是设计元素按照一条直线或者路径进行排列和组织,而非线性表现则强调设计元素的随机性和无序性。
本文将探讨设计中线性与非线性表现的特点和应用。
线性表现在设计中被广泛运用,它带来的效果通常是稳定、有序和直观的。
图形和文字的线性排列能够产生整齐和谐的布局。
线性的排列方式一般是沿着直线或者曲线进行,能够引导人眼的流动,使得信息的传达更加清晰和易于理解。
线性表现在网页设计、海报设计和平面设计中被广泛应用,因为它能够呈现出清晰的信息层次和结构。
然而,在一些特定的情况下,设计师可能需要使用非线性表现来打破常规、创造出独特的视觉效果。
非线性表现强调设计元素的随机性、无序性和不确定性,可以制造出一种富有动感和张力的设计效果。
这种表现方式常常用于抽象艺术、另类艺术和创意广告中。
非线性表现有时也会被用来表达设计师的情感和情绪,使得设计作品更加生动而有趣。
除了以上的区别之外,线性与非线性表现还可以结合使用,以达到更加丰富和多样化的设计效果。
在线性布局中增加一些非线性元素,能够为设计注入更多的动感和活力。
而在非线性设计中,有时也需要线性元素来提供一种有序和平衡感。
设计师的任务就是在线性和非线性之间进行权衡和选择,以创造出最佳的视觉效果。
设计中的线性与非线性表现并不仅仅局限于图形和布局,它们也可以应用于色彩和文字的表达。
线性的色彩和文字表现可以让观众的眼睛更容易跟随并理解信息的传递路径。
而非线性的色彩和文字表现则能够产生丰富多彩的效果,为设计作品带来更多的惊喜和亮点。
总结起来,线性和非线性表现是设计中的两种重要手法。
线性表现带来的是稳定、有序和直观的效果,而非线性表现则注重随机性、无序性和创意性。
设计师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使用线性或非线性表现,或者将两者相结合,以创造出令人印象深刻的视觉效果。
非线性建筑方案
![非线性建筑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6c622eb3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f996f58.png)
非线性建筑方案非线性建筑方案是指在建筑设计中采用非传统的、不规则的形状和结构,以创造出具有独特魅力和功能的建筑。
与传统的线性建筑相比,非线性建筑方案更加突破常规,展现出独特的创意和表达方式。
下面将详细介绍非线性建筑方案的特点和优势。
首先,非线性建筑方案能够创造出独特的建筑形态和空间感。
相比于传统的直线、方形的建筑形状,非线性建筑方案更加富有变化和创新。
它可以采用曲线、弧线、动感的造型,使建筑在形象上更加流畅、柔美,给人一种惊艳和震撼的感受。
同时,非线性的建筑也能够创造出丰富多样的室内空间,打破了传统线性建筑的单调和僵化,增加了建筑的趣味性和艺术性。
其次,非线性建筑方案能够提高建筑的功能性和适应性。
由于非线性建筑形态的独特性,建筑师能够更加灵活地进行空间布局和功能设置,满足人们不同的需求。
例如,在一个非线性的商业综合体中,可以设计出独特的商业空间,增加了购物的趣味性和体验感。
同时,非线性建筑方案也能够更好地适应不同的场地条件,将建筑融入环境中,提高建筑的适应能力和整体设计效果。
另外,非线性建筑方案还能够创造出更好的建筑环境和体验。
非线性的建筑形态常常能够打破常规的线性关系,创造出丰富、多样的空间层次和景观,从而提供了更好的视觉效果和体验感。
例如,在一个非线性的居住建筑中,可以通过不同的建筑形态和层次,创造出私人空间与公共空间的独特交会,为居住者提供多样的生活体验和交流空间。
此外,非线性建筑方案还能够创造出更加灵活、可持续的建筑结构和技术。
非线性建筑的形态常常需要创新的结构设计和工艺技术来支撑,从而推动了建筑结构和技术的发展。
例如,在一个非线性的大跨度建筑中,可以采用曲线形状的梁柱和异形的结构构件,利用先进的材料和施工技术,提高建筑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
最后,非线性建筑方案还能够提升建筑的文化和价值。
非线性建筑常常具有独特的创意和表达方式,能够体现建筑师对于建筑艺术的追求和探索。
这种独特的建筑形态和空间感常常会引发人们对于建筑的关注和研究,提升了建筑的文化价值和社会影响力。
解构主义风格四点特征
![解构主义风格四点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ef7c44d6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e2.png)
解构主义风格四点特征解构主义风格是一种逆向思维的建筑设计风格,它通常会打破传统的建筑模式,多次重组并重新排列空间,以达到独特的效果。
下面是解构主义风格的四个特征。
1. 非线性与异质性解构主义风格的设计通常是在非线性的基础上进行的。
这意味着设计师不会照搬传统的直线和四方形格式,而是会尝试打破规则,或沿用规则,但是以重新排列的方式来呈现。
此外,解构主义设计常常使用异质性元素来组合空间,如圆形物体和不同形状的线条,这些元素以非常独特的方式组合在一起,使建筑带有特殊的魅力。
2. 反传统与反对称解构主义设计通常反对传统设计思想,尤其是对称布局。
一些解构主义建筑可能看起来不合乎逻辑,但正是因为这一点,它们才能引起人们的关注。
例如,一个以传统对称设计为基础的建筑物,设计师可能会打破传统的对称形式,通过使用不对称的线条和面板来引起人们的注意。
3. 超现实与戏剧性解构主义风格的设计常常会具有超现实和戏剧性的特点。
设计师会使用戏剧性的元素,如大尺度的门厅、宽阔的折线和巨型元素,来展现建筑的重要性。
建筑物中可能还会有发散式的视角和分裂效果,以更好地展示空间和视觉效果。
这种设计风格通常具有一种引人注目的外观,容易吸引人们的眼球。
4. 技术性与现代性解构主义设计还强调技术性和现代性。
设计师通常会使用新型材料和技术来构建建筑物,以实现更高的设计要求。
这种风格通常较为前卫,跟上了当下先进的设计和建造技术,能够让建筑物具有更高的功能性和美观性。
综上四个特征,解构主义风格因其非传统和大胆的特点而成为设计师的宠儿。
它的设计常常是真正的艺术,囊括了系统的内在意义和外部效应。
非线性空间体验
![非线性空间体验](https://img.taocdn.com/s3/m/0d35546db84ae45c3b358c20.png)
SPACE 空间项目名称:太阳星城售楼中心项目地点:北京朝阳区开业时间:2009.7主案设计:贾立参与设计:张立超、张旭、张德勋、银旭设计公司:北京立和空间设计事务所Non-linear Space非线性空间体验0101 平面图02 外观夜景03 主入口04 签约区020304线性强调的是一种规矩,一种容易被识别的属性。
正如我们所习惯的室内空间一样:一体六面,墙需直,地要平。
从左到右,从上到下规矩的直白,这就是线性建筑给我们的感受。
而伴随着信息科技发展带来的非线性空间强调的是人在空间里的自由度和对空间功能丰富的模糊性。
曲线建筑和曲线空间,建筑界内称之为“非线性建筑”。
它是根据非线性理论而来的,线性即一次函数,图像为一条直线,而非线性是指自变量与变量之间不成线性关系,成曲线或者抛物线方向,既非直线。
曲线空间的流动和渗透性,造成空间自身的混沌性、模糊性、非标准性和丰富性。
在这样的空间里活动,必然会产生比“方盒子”建筑更丰富的感受和多维的体验空间,实际上是扩展了空间的维度。
这次北京太阳星城销售中心的室内设计就进行了这种非线性设计的尝试。
这种尝试也是经过对未来楼盘业主的调研后而制定的。
伴随着科技社会成长起来的人们,生活观和价值观也与以往社会形态下的人们有了很大的区别。
世界前所未有的小,也开始空前的丰富。
人们追求更优质的生活品质和开始追捧不断变化的时尚,他们厌倦直白乏味的产品,定期推陈出新的高科技产品是他们喜爱的对象。
他们更倾向于选择一种能丰富内心感受和体验的事物,彰显他们独特个性的产品。
而这样一种非常规,非标准的需求,将会在现代的社会里被持续需求。
太阳星城住宅区由金星园、木星园、水星园、火星园和土星园组成。
为其新设计的销售中心的室内设计概念同样来自于“星际空间”。
这种概念从平面功能的设置到立体空间的表现贯穿始终。
在SPACE 空间050605 沙盘展示区06 吧台07 洽谈区08 大厅立面图销售中心里展示硕大的太阳星城沙盘一直是开发商需要的,设计师在仅三百多平方米的销售空间里解决了这个难题:把室内的地平面提高了半米,模型被置于观众脚下的玻璃地面内,客人随意的可以近距离了解喜欢的楼盘。
非线性景观语言研究——景观文化分形学的语言视角
![非线性景观语言研究——景观文化分形学的语言视角](https://img.taocdn.com/s3/m/f0e1b01ae87101f69e3195c4.png)
170城市地理非线性景观语言研究———景观文化分形学的语言视角王保刚(河北宸景园林工程有限公司,河北石家庄050000)摘要:广袤的大地上,无处不存在分形:弯曲粗糙的海岸线、连绵不绝的山脉,变幻无常的浮云,满天的繁星……景观设计中同样也是,曼德勃罗使我们相信,分形创造的景观并不仅仅是艺术品,它是一个全新的方式,来理解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不再仅仅是注视和丈量,而是以一种更深刻,属于这个世界本身的语言去理解它。
关键词:非线性;景观;语言研究一.景观文化分形学1.分形。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一花一叶囊括了大自然所有的信息。
这就是分形的语言。
到目前为止分形还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只能列出分形的一些性质,来加以说明:分形一般是指“一个粗糙或零碎的几何形状,可以分成数个部分,其中的每个分形部分是对整体尺寸缩小拷贝。
此一性质称为自相似,拉丁语中的分形有“零碎”、“破裂”之意,通常是不规则的,具有多维性,其精细结构存在于任意小的尺度之下,并存在着简单的递归意义。
2.分形语言。
语言本身是指人类沟通所使用的语言-自然语言,而景观是自然与人类沟通的媒介,他所具有的语言就是大自然的语言———分形,怎样解读这种语言,景观文化分形学为我们提供了最好的方法。
3.景观文化分形学。
大自然因为有自己的语言(分形)才使万物有序,才能发展至今。
但是怎样将这种语言运用到景观中并很好的传达给人类,这就是景观文化分形学所要解决的问题。
景观文化分形学所研究的内容是将地域特有的混沌序做为一个遗传密码,来指导分形。
正如麦克哈格在《设计结合自然》中写到的:“形式是与所有进化过程结合在一起的,形式是和过程不可分离的,有意义的表现。
”生态过程的发展决定着景观的结构、形态和语法。
每个景观结构里面,有着无限维度的意喻来让人们体验。
因此被誉为大自然的语言———分形,为我们找到了联系人与自然的契机,也找到了解读人类社会形态发展的根本方式。
景观文化分形学是内容的美学,它在不同的语境中揭示生态状况中那些递归性和整体性的方面,使人类自身的行为与大自然的生态过程更好的相融合,并赋予人类和生态环境一体的社会以发展的可能。
非线性建筑设计中的_找形_
![非线性建筑设计中的_找形_](https://img.taocdn.com/s3/m/1a13b513866fb84ae45c8d6f.png)
1.2 参数化设计(Parametric d esign) 建筑的外部影响及内部要求可以看作 一个复杂系统,众多外部及内在因素的综 合作用决定设计结果。我们可以把各种影 响因素看成参变量(Parameter),并在对场 地及建筑性能(Performance)研究的基础上, 找到联结各个参变量的规则,进而建立参 数模型(Parametric Model),运用计算机技 术生成建筑体量、 空间或结构, 且可以通过 改变参变量的数值,获得多解性及动态性 的设计方案[3][4]。 1.3 非线性体(Non -lin ear Volume) 设计过程中各个参数按某种规则的集 合是一个动态稳定结构,设计结果只不过 是过程某阶段的动态结构形态的定格记录。 这一动态稳定结构的形态是建筑的外部影 响及内部要求共同作用这一复杂系统的写 照,必然反映出各个参变量之间游牧状 (Nomadic)的相互关联,因而其形态也会呈 现出一种非线性的存在状态[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0578087) 作者单位: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北京,100084) 收稿日期:2009 -06 -28
性, 从而保持三者之间的积极互动, 产生建 筑活力 。
[2]
建筑学报
等的客观规律, 寻找适当的数理方法, 在计 算机内建构描述各因素相互关系的数字图 解,并根据不同的设计条件生成形体。在 “找形”过程中,设计者的空间构思能力处 于辅助地位,而更为强调数字图解与建筑 设计需求在科学上和哲学上的联系,以及 整个设计过程的逻辑性;另一方面, 设计者 需要自行探索各因素关系的本质和特征, 并建立数字图解,生成多解结果。 3 建筑设计中的“找形” 在非线性建筑设计教学中, “找形”是 关键一步,也是教学的重点。2008 年清华 大学建筑学院三年级非线性设计 Studio 的 设计题目为 2008 北京奥运会信息亭,该信 息亭将被设置在奥运公园等场所,可四周 环行该信息亭,内部体积 200m3,信息提供 的方式包括人工咨询、电脑咨询、大屏幕 等。要求学生使用计算机软件或编写程序 “找形” 生成建筑雏形。 , 下面以此次非线性 设计 Studio 部分学生作品为例对 “找形” 过 程进行说明。 3.1 多代理生成 奥运赛场周围人员密集,处于过饱和 的状态,设计的目的便是如何在这种状态 下更高效的提供服务。整个找形过程是一 系列模拟和分析,通过 M E L 语言编程在 Maya 中实现。 找形过程由以下步骤组成: 1) 以拟建信息亭中心为圆心,设定半 径为20m的圆形场地作为建筑的影响范围, 并在此范围内使用随机函数生成点阵,以 代表在不同场地条件下人群的各种可能分 布 ; 2) 确定 3 个入口的方位,以使通过每 个入口的进入的人数相同,并由此确定大 屏幕位置; 3 ) 使用多代理系统( M u l t i - A g e n t System, M A S ) 的智能方法,以代理 ( Ag en t) 代表人和信息源,模拟人群的运 动。这里的多代理系统中借用了静电场中 电荷相互作用的模型来描述场地上的各种 力:广场上的人们如同正电荷, 互相排斥以 保持适当距离,与此同时他们又受到如负 电荷的信息源的吸引而向其运动。用 MEL 脚本语言编写的多代理系统程序模拟了人 们从四面走近信息亭,并进入其中获取信 息的过程; 4) 过程中发现单纯静电荷模型与人的
非线性建筑设计分析
![非线性建筑设计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5348e11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17.png)
非线性建筑设计分析摘要:非线性设计就是将偏向于感性的建筑设计思维转变为更加理性的设计思维,将在传统的设计方法中更倾向于专注建筑形式的实现结果,转变为专注设计过程的逻辑推理,并大幅提高建筑设计的运算速度和运算量,使设计规则向更高效、科学的方向转变。
关键词:;建筑设计;非线性设计;特点非线性建筑设计突破传统建筑设计条框,主要体现在部分新型特征层面,如动态、自相似等,建筑内部空间为人们视觉提供新的流动性,与城市环境高度统一,成为城市的核心标志。
城市化建设脚步加快,为城市中添加多数非线性建筑,逐渐变更城市整体面容,但其仍处于探索阶段,带来优势的同时与各方冲突矛盾日渐凸显。
因此,建筑设计人员需不断提升自身素养,以创新性思维加强非线性建筑设计探索,实现建筑多元化目标,满足时代发展需求。
本文对设计方法进行简要分析并探究其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策略,主要阐述的概念及其性质,介绍非线性建筑设计的概念及其特点,对在建筑设计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进行详细论述,并对建筑思维的常用设计方法进行分析。
1非线性参数化设计概念及其性质非线性设计是一种全新的设计方法,通过数据逻辑建立一种特定的关系,这套逻辑包含自变量、逻辑联系、因变量,形成一套完整的方程式。
如果其中某个自变量发生改变,将会对数据结果产生影响,进而产生一种全新的数据模型。
即可以通过不断地改变参变量的数据,从而快速生成多种建筑方案。
这种设计模式可以将设计师从烦琐反复的设计修改工作中解脱出来,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使他们将更多的精力专注于设计过程本身。
2非线性建筑设计的概念及其特点2.1线性与非线性的区别线性是数学上的概念,指变量与变量之间的直线关系,也可以理解为一阶导数为常量的函数,即f(x)=ax+b。
这样非线性的概念就很好区分,非线性的数学关系就可以理解为:一阶导数为非常量的函数。
非线性科学,其实就是复杂性科学。
在自然界中,很多事物都呈现复杂性的特征,如山脉、波浪、植物、细胞等,它们本身就是流动的、不规则的、自由的、随机的。
非线性建筑
![非线性建筑](https://img.taocdn.com/s3/m/189641150912a21615792918.png)
非线性建筑非线性建筑是一种连续流动状的形体,这种形体作为结果来自于对建筑性能及周边环境因素的分析,建筑的设计过程即是对各种影响建筑因素的研究,并通过提练和综合,将各种影响因子从概念发展到形象,作为建筑的最终形体,由于影响的因素是复杂的,建筑的形体也必然是不规则的。
因而建筑的形体是设计研究过程的结果,是分析发展的生成物,从而也最符合建筑的性能,并也能最好地适应场地。
流动状的非线性形体不仅在形体的生成上依赖于计算机软件技术,并且在形体的建造上依靠于计算机辅助制造技术(CAM)。
借助于编程或已有软件,影响建筑的各种因子首先转化成计算机内在逻辑语言,而后可通过计算机生成建筑形体,经过不断地修正与反馈,确立最终建筑形体。
而借助于计算机数控机床(CNC机床),非标准的建筑形体可以拆分成不规则的部件,由计算机数控机床自动制造出来,并组装成型。
计算机强大的运算能力为非线性建筑的产生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非线性思维对建筑的影响一、概述自20世纪中叶以来,随着计算机的发展,科学技术逐渐的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无论是高科技术的航空领域和通信领域,还是人们生活中所应用的工具,信息技术已经改变了这个世界。
21世纪以来,中国也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逐渐的进入了信息化时代。
为举办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所修建的鸟巢、水立方、CCTV等前卫的建筑更加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没有人会知道建筑可以是这样的,我们也许只知道数字信息化改变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例如航空、通信、汽车、互联网等。
却很少有人知道数字信息化技术,改变着建筑的发展。
任何艺术的理论、形式、风格的产生,都与当时的时代背景息息相关,建筑更不例外。
1920年产生的现代建筑体系在统治了世界近半个世纪后,历史进入了一个多元共存的时代,各种学科的交叉融会,为建筑理论的发展与建筑设计的创新提供了丰富的养分,建筑师们在各种新思想和新理论地指导下不断进行着各种建筑实践的探索,各种各样的建筑理论与形式不断涌现。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非线性studio建筑作品介绍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非线性studio建筑作品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27a528ec7cd184254a353591.png)
23
速度空间
王申皓 赵静远
这个设计使用速度参量对人们行为进行了研究,希望把空间的速度属性 与人的速度属性相协调,从而创造出一种连续变化的多种速度行为交织的全 新的空间体系。
设计中研究了人们的积极行为,并采用速度参量对其进行描述,然后基 于场地条件使用计算机方法进行模拟分析,从而得到了边界、加速度、分离 与融合这样一系列与速度有关的关键点,这一设计在空间体系中有效地控制 了速度的分离与融合,再根据加速度的特点对边界进行了离散随机的变形, 最终获得反映了行为的流动特性的建筑形体。
代理系统程序模拟了人们从四面走近信息亭,并进入其中获取信息的过程。4. 过程中发现
单纯静电荷模型与人的行为仍有较大差别,因此对其作了改进,考虑了不同层次的信息对
人流的过滤,人的决策行为,以及正常的行走速度范围等。5. 最终的信息亭形体由室外和
室内人体气泡的轨迹挤压而成,它是对人的行动和心理空间的合理包裹,是场地和人群活
6
7
触手
赵齐 张雨辰
马尔可夫链(Markov chains)描述了一种离散时间随机过程。该过程中,在
给定当前知识或信息的情况下,过去(即当期以前的历史状态)对于预测将来
(即当期以后的未来状态)是无关的。这类过程与人们在信息亭中的行为相似,
也就是说如果不能从某种信息源获得其想要的信息,人们就会选择另一种信息
出稳定的人群分布图,并得出了不同空间适宜的面积和高度,以此为基础在
Maya中生成花瓣状的形体。各种咨询和大屏幕沿墙面布置,因此墙面被尽可能
弯曲,以增加信息交流的强度。
8
9
Fluent It
陈寅 项曦
10
11
Latent-Space & Mood-Scape
非线性理论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非线性理论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5c9e7930b90d6c85ec3ac694.png)
第33卷第36期2007年12月山西建筑SHANXlARCHITECIZIREVd.33No.36Dec.200723·文章编号:1009-6825(2007)36-0023-02非线性理论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龚晓文王小凡摘要:对非线性理论进行了介绍,从突变、混沌、分形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归纳了非线性思维作用于建筑的几种形式,以提高人们对非线性理论的了解,促进非线性理论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关键词:线性,非线性,错位手法,自相似中图分类号:nJ20l文献标识码:A1非线性(Non.1inearity)释义非线性的界定是相对线性而言的。
线性关系指物理变量间的函数关系是直线,变量间的变化率是恒量;而在非线性关系里,用于描述一个系统的一套确定的物理变量中,一个系统的一个变量最初的变化所造成的此变量或其他变量的相应变化是不成比例的,换言之,变量间的变化率不是恒量,函数的斜率在其定义域中有不存在或不相等的地方。
比如一次函数关系表现为线性,多次函数就呈非线性。
非线性已在多个学科得到认同和应用,主要涉及耗散理论、协同学、突变论、混沌学及分形理论。
伴随着对它的深入挖掘,建筑及建筑设计也在多个方面被揭示出非线性的本质和特征。
特别是后现代主义时期以来,许多新锐建筑师采用的扭转、错位、激变、对抗等手法和理念,已经是自发地使用到了非线性理论中的核心思想,即建筑要素以不均匀、不连续的状态发生改变。
然而要做到能自觉地利用非线性理论解决建筑设计中的问题,首先要归纳和提取非线性思维作用于建筑的几种形式。
2突变(Cat嬲tmphe)——对稳定与均衡的质疑突变论是研究客观世界非连续性突然变化现象的一门新兴。
学科,其内容简单地说,是探索从一种稳定组态跃迁到另一种稳定组态的现象和规律。
突变论提出,高度优化的设计很可能有许多不理想的性质,因为结构上最优,常常联系着对缺陷的高度敏感性,容易产生特别难于对付的破坏,以致发生真正的“灾变”。
非线性建筑的类型特征浅析
![非线性建筑的类型特征浅析](https://img.taocdn.com/s3/m/19fdbccbf111f18582d05a45.png)
非线性建筑的类型特征浅析作者:刘爽于雪谭陶来源:《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第23期刘爽,于雪,谭陶(安徽财经大学文学与艺术传媒学院,安徽蚌埠 233041)摘要:作为信息时代的产物,非线性建筑以其独特的外观形态和内部空间,越来越受到设计界和媒体大众的关注.本文对非线性建筑的概念进行阐述,归纳和总结了非线性建筑的理论依据的基本内容,并且对建筑形态从线性发展到非线性的历史脉络进行梳理,非线性建筑的形态是对原有建筑形态的继承和拓展.关键词:非线性;类型特征;建筑形式中图分类号:TU2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3)12-0108-031 建筑的非线性线性和非线性最初是数学函数的简称,线性系统是相互独立的元素在独立,相互影响增加角色的情况下产生的,该系统是所有的元素和系统的总功能各自作用的结果.自然科学和工程系统主要是线性的,自然科学理论的基础大部分是基于线性系统.首先,是关于为叠加原理的线性系统,由于系统中的相互作用是线性的,因此,该系统是孤立、简单、全球性、存在性的系统,整体是部分的总和.因此,线性系统的研究,一般将系统分为几个子系统,每个子系统都是长期研究划分的总和,将成为整个自然系统.该系统的子系统,只有量的积累,不是一个质的飞跃.系统的线性演变进化是确定一个线性系统的初始条件.非线性系统往往由许多个子系统相互作用组成,整体系统性能比个体行为的简单相加更容易体现.扩大该系统,不仅需要积累,更多的需要质的飞跃.非线性系统的理论是一个解释某些宏观现象跨学科方法的非线性相互作用及微元素的复杂系统.非线性系统包括:分弧,分叉,突变,混沌,分形,耗散结构,自组织,自相似性等等.现代西方科学,牛顿力学的原则是对主体进行简化分割,并且在其基础上,对下一级的现象进行解释分析,进而了解失误的复杂性,它是是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直线.线性化方法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对客观现象进行准确的反映.它描述了世界成为一个稳定,可预测的世界线性思维.工匠们依靠手工,也能够建造出动人的非线性形态建筑,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人们对非线性形态建筑的认同.人类从未停止对非线性空间形态的追求.从整体形态到局部装饰,非线性形态无处不在.从建筑的历史可以看出,非线性建筑的表现形式经历了漫长的历程.文本将是非线性形态建筑分为三种类型:原态非线性形态建筑,感性非线性形态建筑以及表义的非线性形态建筑.2 建筑的类型特征2.1 原态的非线性形态建筑在社会文明早期,由于生产力等诸多因素的限制,人类在建造上所遇到的问题,只能向自然界寻求理想的解决模式.人们建造建筑,是为满足基本的生活,抵御外来侵害而形成的.自然是人类模仿主要来源,对于自然资源充分利用,建造了很多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居住地.当然,因为建造技术的匮乏,使得建造出来的建筑看起来不像是人们居住的地方,反倒像动物的窝.随着时间与基础的推进,人们的建造技术逐步完善,同时,也为了适应自然界的规律,通过如自然社会长期的竞争,人们开始追求建造更加舒适的,适合人们生活的场所.其实,通俗地讲,这种根据自然形态而建的建筑体,使人们为了生存,为自己设立的一个场所,而不是刻意的去创造的,尤其是在当时的条件下.人们建造房屋就是为了对自己的生命进行保障,对外部形态是没有过多要求的,更不要提有什么过多的装饰了.其实,有意思的是,因为生产条件的有限,人们在原始的社会形态下,如果想要建造出线性形态的建筑,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所以,人们看到的早起的原始建筑,并不是对形态的可以表现,而是现实造成的,但是,从形态上看,仍然可以认为这种建筑属于非线性建筑形式.“这些建筑以其整体群落的壮观景象冲击着我们的视觉感官,让我们体验到生生不息的生命力,与以相对先进的技术和手段设计建造出的宫殿、教堂带来华丽崇高的感受一起形成我们对建筑历史的认知和记忆,并构成了历史建筑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2.1.1 原始住宅部落人们在原始社会搭建的木棚,巢穴很显然是最早出现的非线性形态,但是很难与建筑联系到一起.仅仅是作为居住场所.满足生存需要而不是精神需求,体现出人类强烈的自我保护.2.1.2 生土建筑生土建筑是一种最古老而迄今还不断被建筑师赋予新意义的建筑类型.从人类社会形成以来,生土是最主要的建筑材料,世界上一度有超过三分之一的人口居住在生土建筑之中.由于生土材料的可塑造性强,故而呈现出多种形态,其中大多数是以非线性形态存在的.对于这些充满时代气息建筑物,格兰赛曾经赞叹道:“清真寺证明,生土建筑技术上更为成熟,现在钢筋混凝土建筑也无法与之相比.生土除了是制作陶罐的材料,还可建造寺庙、宫殿等群体建筑.这种材料的流动性和黏性,可以制作出动态而感性的建筑形式.从个体形态来看,生土建筑不仅仅在表现出灵活而富有个性,,更体现出一定的自然性.英国建筑理论家阿切尔曾经通过详细分析了加纳北部那波丹姆,发现一座座小型的生土建筑有序地排列在村落之中,正是当地的社会等级直接体现,,而这种秩序形成的背景正是是非线性形态建筑.2.2 感性的非线性形态建筑建筑形态的非线性表现手法伴随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以及建造水平的提高而越来越丰富.在这一时期出现非线性建筑的建筑表情在形态上明确而独立,伴随着建筑学科的逐渐成形,,以及建筑设计及建造的不断成熟,这类建筑则是对非线性形态建筑传统的继承.由绘画发起的矫饰主义使艺术家将非线性形态的诉求拓展到建筑设计.建筑室内空间呈现出繁多复杂的装饰化形态,镶嵌工艺和雕塑的大量使用,让人目不暇接.十七世纪后期,巴洛克风格建筑的出现,非线性形态塑造的重点由室内装饰转向建筑实体空间.它反对古典主义的严肃、含蓄和平衡,追求奇特的艺术效果,力图寓情感于具有感性吸引力的形式之中.表现各种强烈的感情色彩和无穷感,追求自由奔放的世俗情怀,而古典主义者认为这是“离经叛道”的做法.“情感和运动不惜任何代价.”是对比古典主义时期建筑的完美比例,巴洛克风格建筑最常见的特点是气势雄伟、生气勃勃、有动态感,采用光亮和阴影交替的技巧、,以色彩美给人造成幻觉.很多巴洛克风格的建筑师将建筑设计与雕塑相结合,建筑以雕像的质感展现出富于变化的形态.如意大利建筑师波洛米尼的圣卡罗四喷泉教堂,其建筑立面呈波浪式凹凸起伏,断裂的山花以及丰富的细部雕刻,形成了复杂的建筑形态.虽然巴洛克风格建筑在建筑空间布局比古典主义建筑相对自由,但建筑师还没有办法像手工雕刻那样随心所欲地去控制建筑实体空间形态.对于非线性形态的情感诉求,建筑师期望能够打破原有建筑模式,局部形态下采用了更多象征自由的曲线,使装饰(雕塑或绘画)便有了与建筑结构相互对等的地位.2.3 表义的非线性形态建筑古典建筑后期,出现了与感性的非线性形态不同的表义建筑非线性形态建筑是因一种或多种、显性或隐形的既有形态模式——或者说符号结构注入到建筑形式中,以达到表达某种意义.进入工业社会之后,建筑的形态既体现感性的情感抒发,也将个人的意识理念注入到设计之中.新艺术运动中,建筑师精心挑选了某些洛可可建筑中的类似于火焰和贝壳纹理的特殊元素,以此来取代传统的写实主义,自然主义的装饰,逐渐的新的建筑风格应运而生.新艺术运动的出现,推动了这一现象的产生,此次运动将自然元素高度的程序化,如海藻、草、昆虫等.尤其是建筑的局部范围下,大量的使用一些抽象的有机形式、曲线,更多使用的是花卉或植物等.从这一刻开始,世界各地的设计作品都发生了改变,都开始使用线条和曲线图案作为回话最常用的手段.新艺术运动更多的是利用弹性的的装饰构件来达到丰富空间的目的,是装饰的继承,在建筑整体空间上并没有太大的改变,直到西班牙建筑师高迪结合自然的形式,以浪漫主义的幻想在三维的建筑空间中渗透进塑性的艺术形式,精心地独创了他自己的具有隐喻性的塑性形态.他的整个一生都在蜿蜒的自然曲线间自娱而娱人:“直线属于人类,曲线属于上帝.高迪对大自然的崇尚,正是他灵感的源泉,他从不像一些建筑师那样挖空心思去追求那些人为的脱离实际的形式,他所设计的一切都是来源于自然,就好像是借着大自然的手去雕琢建筑一样,他曾经说过说:“只有疯子才会试图去描绘世界上不存在的东西.”正是因为高迪有着这种思想,所以他很少运用死板的直线,他迷恋动物、植物以及山脉的造型,他观察入微,追求具有效用、实用的美、自然的美,显示出实用主义风格.米拉公寓兴建于1906年,此时正值欧洲建筑的一次蜕变和转折,建筑有了一定的“新艺术派”实用美术印记以及加泰罗尼亚地区文化的元素,但是与此相比设计师安东尼更令人印象深刻.米拉公寓坐落于巴塞罗那两条街道的转角之处,建筑的设计非常的巧妙,高迪用了一种近似于波浪的流动性曲线,这些线条的运用巧妙的将街角的生硬感觉化解了.有人对这栋建筑做出了这样的评论:“好像是一座岩体,并且这个岩体是经过了海水长期的侵蚀与风化,其整体布满了沧桑的孔洞.”在高迪的世界里,空间似乎是脱离了理性与控制的束缚.米拉公寓无疑是一个完全个人化的经典作品,至今仍无法被他人所模仿的非理性建筑,充分体现出人性中的奇幻与不可捉摸.尽管米拉公寓里里外外都显得非常怪异,甚至有些荒诞不经.但高迪却认为这个作品是最有说服力的作品,它极具自然主义和浪漫主义.虽然高迪的多数空间设计的作品塑造个人魅力,并表现出非凡的能力.但更有趣的是,许多分析家发现高迪的艺术形式并不只是想象,他们认为各种形式的作品结构的要确定,但具有这些形式的,不只是数学运算产品,是高迪雕塑和背后的数学相结合的产物.高迪一个奇怪的有关规划施工方法,这些方法能够实现他的计划,因为工作的规模和砌筑的泥浆曲面可以很容易地在施工中实现,直接使用钢筋加强,这可能导致了可观的经济成本.这是在另一种建筑形式擅自施工支持下建立的看法.在高迪之后出现的另一位在非线性形态设计中有着突出表现的作品则是由建筑师门德尔松设计的爱因斯坦天文台(1920—1921).门德尔松的作品展现出丰富的表义变化,这在二十世纪初期建筑作品里是不多见的.尽管当时建筑师的探索并没有随着现代主义运动的发展成为20世纪建筑的主流方向,但是其作品的象征性表达已经逐渐为后来的建筑师们所接纳,井得到更高层次的发展.当然,建筑师的目的不是表达结构合理,而是象征性的表达形式,包括混凝土的可塑性.门德尔松希望使用大量钢材,因为其具有丰富的张力和压力的形态.设计师的设计任务是要探求与相对论相匹配的建筑表达,以建筑布局来表现事物内部的压力的调整变化,这也是对现实运动产生内部推动力.结合了新的结构理论及其分析的方法和尺度,建筑行业才会真正的认同并运用这些连续结构在材料、重量方面所带来的节约有利之处.并且以此为基础,对此有兴趣的承包商和工程师才会把这些结构运用到他们的作品中去.随着技术的不断完善,出现越来越多的非线性形态建筑,拉维莱特公园是较早体现非线性格局的作品.其空间体系体现了非线性形态建筑的特征.建筑师在120m×120m基址方格网的数十个交汇点上建立了一系列的红色构筑,并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展现出来.建筑师眼中那些犹如游乐亭一般的构筑物和通常情况下所定位的建筑实体井不相同,虽然散点布置的结构体的面积并不是很大,只是整个公园33公顷的极微小的一部分,但是因为它所控制的十个主题花园而被赋予了更多关注,并因此成为游人驻留和聚集的胜地.可以肯定的讲,这种手法并不局限于线性程式的巧妙置换,它为未来建筑空间的设计提供了更多的想象空间,为它的发展提供了活力.本文分类方法并不代表感性的非线性形态建筑不能够表义,只是设计感性的非线性形态建筑的初衷是为了抒发感性的形态.而不是借助某种既有形式来表义;反之亦然.我们区分的目的并非有意廓清建筑形态的类型,而是便于对非线性形态建筑完整的历时性进行解读.同时,这些分类也不足以囊括历史上所有的非线性形态建筑.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无论何时何地,在真正进入数字时代之前的历史中,非线性形态建筑始终没有占据过建筑形式的主流地位.。
非线性建筑的理论基础
![非线性建筑的理论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c9a7a10b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a9.png)
非线性建筑将更加注重与智能技术的结合,如智能材料、传感器和自 动化控制系统等,实现建筑的自适应、自调节功能。
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技术挑战
非线性建筑的设计和施工需要更高的技术水平和更复杂的计算分析,对建筑师和工程师提出了更 高的要求。
经济挑战
非线性建筑往往需要更高的投资成本和更长的建设周期,需要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之间取得平 衡。
特殊部位和节点设计,提高建筑的适应性和耐久性。
生物仿生技术
03
借鉴自然界生物体的形态、结构和功能,设计具有优异性能的
非线性建筑,推动建筑设计的创新和发展。
Part
06
非线性建筑的未来发展
发展趋势预测
形态多样化
非线性建筑将打破传统建筑的规则形态,呈现出更加多样化、自由 化的建筑造型。
结构创新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材料科学的进步,非线性建筑的结构设计将实现 更大胆的创新,如复杂的曲面结构、自支撑结构等。
形态多样性:非线性建 筑在形态上追求多样性 和变化性,通过曲线、 曲面、不规则形体等手 法打破传统建筑的呆板 形象。
动态性:非线性建筑强 调建筑的动态性,通过 灵活的空间组织和可变 的结构体系,使建筑能 够适应不同的使用需求 和外部环境变化。
复杂性:非线性建筑在 设计和建造过程中涉及 大量的复杂因素,如复 杂的几何形态、复杂的 结构分析、复杂的施工 技术等。
培养专业人才
加强对非线性建筑设计、施工和 管理等方面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打造高素质的专业团队。
加强政策引导
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和 支持非线性建筑的创新和发展, 同时加强监管和规范市场秩序。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流动空间
拓扑学中的流动空间概念为非线性建筑设计提供了新的视角。流动空间强调空间的连续性和动态性,非线性建筑通过 创造流动空间,打破传统建筑的静态和封闭性,实现建筑与环境的互动和交融。
解构主义设计风格特点
![解构主义设计风格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4985c579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302f351.png)
解构主义设计风格特点解构主义设计风格是一种在建筑、艺术和设计领域中出现的哲学和理论概念,强调对形式和结构的解构和重新构建。
它主张打破传统的设计规则和约束,通过重新组织和重塑元素来创造出新的意义和体验。
解构主义设计风格的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非线性结构:解构主义设计强调对传统线性结构的打破,采用非线性、不规则的结构,通过错位、重叠和错觉等手法来营造出一种动态和复杂的效果。
2. 强调材料性:解构主义设计将材料的本质和特性置于设计的核心地位。
它通过扭曲、分割、重组等手法来突出材料的形态和纹理,创造出独特的空间和观感。
3. 反传统:解构主义设计拒绝传统的设计规范和约束,打破常规的布局和形式,追求与众不同的表达方式。
它挑战传统的观念和常识,让人重新审视和思考。
4. 空间的流动性:解构主义设计强调空间的流动性和变化性,通过不同的视角和观察点来呈现多种形态和体验。
它通过断裂、折叠和错位等手法来创造出动态和丰富的空间效果。
5. 精确的构建:解构主义设计注重精确的构建和细节处理。
它通过精确的计算和模型制作来实现复杂的形态和结构,同时要求设计师具备高度的技术和工艺水平。
6. 多重解读:解构主义设计强调观者的参与和主观感受。
它提供了多种解读和理解的可能性,让观者参与其中,从而产生更加丰富和深入的体验。
7. 颠覆传统观念:解构主义设计具有颠覆和冲击传统观念的力量。
它挑战现有的认知和思维方式,打破习惯性的思维模式,引发人们对设计和艺术的思考和探索。
解构主义设计风格具有非线性结构、强调材料性、反传统、空间的流动性、精确的构建、多重解读和颠覆传统观念等特点。
通过这些特点,解构主义设计创造出独特而富有表现力的空间和形态,让人们重新思考和理解设计的本质。
解构主义设计风格特点
![解构主义设计风格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98095b52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2c4b54d.png)
解构主义设计风格特点解构主义设计风格是一种以反传统、突破规则的方式,打破常规并重新构思和组织设计元素的设计风格。
它强调对形式和结构的重新解释,通过拆解、重组和重新排列来展示不同的视觉效果。
以下是解构主义设计风格的特点:1. 非线性结构:解构主义设计风格通过打破线性结构,使设计元素不再遵循传统的布局方式。
它突破了传统的设计规则,使设计更具创新性和视觉冲击力。
2. 多重视角:解构主义设计强调多重视角的观察和理解,通过改变观察角度和视觉距离来呈现不同的表达方式。
设计元素被重新组合,使观众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感知和理解设计作品。
3. 拆解和重组:解构主义设计通过拆解和重组设计元素,使它们不再按照传统的方式组合在一起。
这种拆解和重组的方式可以创造出新颖的形式和结构,给人一种错觉和不确定感。
4. 矛盾和对比:解构主义设计强调矛盾和对比的视觉效果。
通过将不同的设计元素放置在一起,创造出强烈的对比效果,增加设计的张力和冲击力。
5. 非常规材料和技术:解构主义设计常常使用非常规的材料和技术,以突破传统的设计限制。
这些非常规的材料和技术可以创造出独特的质感和形式,使设计更具个性和创新性。
6. 空间和时间的扭曲:解构主义设计常常扭曲空间和时间的概念,通过错位、重叠和扩展等手法来展示设计的立体感和动态感。
这种扭曲的效果可以增加设计的艺术性和趣味性。
7. 自由表达和个性化:解构主义设计鼓励设计师表达自己的个性和思想,以及对传统设计规则的质疑和挑战。
设计师可以自由地运用各种手法和元素,创造出独特的设计风格。
以上是解构主义设计风格的一些特点。
它通过突破传统的设计规则和常规,重新解释和组织设计元素,创造出新颖、刺激和独特的设计效果。
解构主义设计强调多重视角、矛盾和对比、非常规材料和技术,以及空间和时间的扭曲,使设计更具个性和创新性。
它鼓励设计师自由表达和个性化,以展示独特的设计风格。
线性建筑与非线性建筑的比较分析
![线性建筑与非线性建筑的比较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44c090b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92f037f.png)
线性建筑与非线性建筑的比较分析建筑可以分为许多不同的类型,其中线性建筑和非线性建筑是比较常见的两种。
线性建筑是指有序排列的房间、在同一平面上的楼层,设计上呈线性分布。
非线性建筑则其设计风格与线性建筑大相径庭。
本文将从建筑形式、设计灵活度、空间利用效率等方面阐述线性建筑和非线性建筑的区别。
建筑形式线性建筑的建筑形式是一条直线排列,通常明确的前后关系和排列方式,楼层之间楼板设计上互相吻合,高度差异不大。
楼层整齐,外观简洁,外围较为规整。
非线性建筑的建筑形式则为曲线型、原型、变形或有机型,并不呈现明显的前后关系,更加具有空间的动态感。
外观比线性建筑更加朴素、自然、有生命的感觉,可以呈现出更加多元化的形态。
设计灵活度考虑到空间的可塑性,非线性建筑在形式和功能上的变化要比线性建筑大得多。
设计师们可以灵活地应对场地的地形起伏和空间限制,并利用建筑外形、空间布局等方面进行创新和差异化。
为了实现这种灵活的设计,需要建筑师在空间规划和内外部氛围营造等方面尤为注意,以确保每个区域都有其自身的价值和意义。
而线性建筑的设计则相对固定,自身限制较多,因此在设计时所具有的灵活性较少。
空间利用效率线性建筑的空间内部环绕着一个中央走廊,每个房间、厨房和卫生间通常只有一侧的门。
这样的设计易于维护,但也会导致空间浪费。
非线性建筑的设计通常更加充分利用了场地空间,通常会采用双重高度或分层设计、可移动隔断、挑高和倾斜天花板等方式来改善空间。
在这样的设计下,空间能够更加方便地适应人们的需求,从而提高了空间的利用效率。
结语总结来说,线性建筑通常是一种保守的设计方式,外观、空间和结构上较为规矩,设计灵活度较低。
非线性建筑则是更具创新性的建筑形式,设计更加自由、有机、动态感十足,同时也更加复杂。
不同的建筑风格对于场地和业主的要求有所不同。
了解不同风格之间的差异,可以帮助建筑师和设计师更好地满足不同需求并创造出更有特色的建筑。
当代非线性建筑风格解析
![当代非线性建筑风格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f4bd3b076c85ec3a87c2c592.png)
1 建 筑 时 代 风 格 演 变 的 历 史 经 验
追 期建筑风 格演 变的历史 ,时代 的建簟 风格
与时代 白科学 哲学有若 港刘 刁 。 例立 口, 古 希 古 希 胳 时 圳 腊建翁 风格所体 现的 比例和 惜美,
线型 方格 网 基础 战…来 的 方格 目被极度 筮 , 代笛 卡
中 图分 类 号
文 献标 识 码
I ¨“ NI 2
A
201 0年 上 海 世 界 博 览 尝
是
代 建筑
R 如 , 现 代 筑 所 倡 导 格 , 与现 代笛
线忖 方临网式风
风格 、时代 风栗的 ^舞自 ,向世人传 选n 多新
向 。 存 彩 绚 丽 多 彩 ,形 彳 奇 自 怪 诸 多 面
建筑时 代风格 的荤 影 响 筑 } 中 道 为什 事物依 赖科 领路’
面是 为它 引导 的是 目 0 真文 的。 ’
个 好 方向 ,
个
视 效果 的精宜得体 .这 皓与
现代 M格 更具 造力 的世 界观
一 方面则 是
茔 等科 学 …现相 对应 阿 伯 蒂 ( L o LB e n
向现代 建筑 风格 转变 。2 世 纪 中期 O
先驱—— 密斯 ( u wi M i a e o e L d g e V nd R h s r
1 6 1 69 、 剖 立 的 建 筑 风 格 c目 4 1, 88 9 所 ~5
刨广 泛 目,并被 认为襁具 现代感 崔斯 发展 H T均质 化、 模数 白 勺 ( 目5j 和 模数 空 ,即, “ 奎 i f 5) 其 空问 现出均 境 地。概
而 艺 术 意 决 并 存 在 于 一 定 M格
扎哈 哈迪德设计理念
![扎哈 哈迪德设计理念](https://img.taocdn.com/s3/m/db146a1c52d380eb62946d89.png)
扎哈·哈迪德建筑设计思想和作品分析摘要扎哈·哈迪德是建筑界瞩目的明星建筑家,她以绘画、数字计算机为设计工具,表达她超前、面向未来的设计理念。
扎哈在进行实践的同时也一直十分关注建筑创作理论,这使得扎哈的前卫设计理念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也为她的创作实践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总结,同时能够使她保持创作的活力与激情。
扎哈在空间造诣上有着与其他建筑师不同的手法,对于在建筑空间关系研究上产生了新的贡献。
关键词:扎哈·哈迪德,空间关系,创造手法,建筑思想一.扎哈的成长环境及教育经历扎哈·哈迪德1950 年出生于伊拉克的首都巴格达。
当时的伊拉克经济兴旺、社会繁荣,奉行自由主义和非教派主义。
扎哈在幼年时期就经常到欧洲区游历,这使得她从小就孕育了西方激进、开放的思想和性格。
1968 ~1971 年,扎哈在黎巴嫩首都贝鲁特美国大学攻读数学。
这段学习经历让她在应用数学、物理学和逻辑学方面都精通,并且对数学和哲学、物理学之间的关系存在发生了浓厚的兴趣。
她认为数学能够提供非常严谨和周密的方法论,而且数学和艺术之间着某种内在的联系。
1972~1977 年在伦敦建筑联盟(AA)学习,获得了硕士学位。
20 世纪70 年代的AA 在阿尔文·博雅尔斯基的带领下,成为当时全世界前卫建筑的试验场。
新锐的理念在这里传播,一切看似不可能的幻想都可以在这里得到实验的机会。
扎哈在那里接受了自由开放式的建筑教育。
1979 年扎哈单独开业,创立了属于自己的工作室。
扎哈的建筑逐渐表现出“数字化”,那时候计算机刚在她的工作室投入使用来帮助设计,再加上更先进的计算机软件的引入,这种“数字化”的表现随着电脑软件的不断更新越来越强烈。
后来扎哈的作品越来越趋向于液态化和复杂化,很难想象,如果没有电脑工具的支持,那些浑然一体的类似于生物体的建筑形态是怎么被建造甚至设计出来的。
对于计算机设计媒介的使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已形成一套成熟的体系。
非线性结构在当代书籍设计中的运用
![非线性结构在当代书籍设计中的运用](https://img.taocdn.com/s3/m/42af75c4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ea.png)
非线性结构在当代书籍设计中的运用
非线性结构指的是不按照传统的时间顺序进行故事叙述或信息呈现的方式。
在当代书籍设计中,非线性结构被广泛运用,可以为读者带来更加丰富的阅读体验和思维冲击。
一种常见的非线性结构是交错叙述。
这种叙述方式通过交替使用两个或多个不同时间点或视角展开故事,使读者在不同的时间点或视角中熟悉不同的角色或情节发展。
例如,迪伦·托马
斯的小说《时间旅行者的妻子》就是一本采用交错叙述的小说。
另一种非线性结构是非线性排版。
这种排版方式不按照传统的上下左右排版方式呈现,而是通过将文字、图像、空白等元素混合在一起来呈现信息。
这种排版方式可以使阅读更加生动,有趣。
如小说/漫画《名侦探柯南》中就运用了大量的非线性
排版。
总之,非线性结构作为一种新的叙述和排版方式,在当代书籍设计中得到了广泛运用,极大地拓展了读者阅读的视野和思考方式。
浅谈微电影创作中的非线性叙事
![浅谈微电影创作中的非线性叙事](https://img.taocdn.com/s3/m/9295836a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bb.png)
浅谈微电影创作中的非线性叙事一、非线性叙事的概念和特点非线性叙事是指不按照时间顺序或者因果关系来组织故事情节的叙事方式。
相比于线性叙事,非线性叙事更加具有挑战性和新鲜感,能够让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产生更多的思考和联想。
在微电影中,采用非线性叙事可以让故事更加具有张力,增加观众的观影体验。
非线性叙事能够更好地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复杂性。
通过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跳跃,可以深入人物内心,将观众带入更加深刻的思考和情感之中。
这种情感共鸣会更加深刻,让观众更容易产生共鸣和情感上的连接。
非线性叙事还能够增加悬念和惊喜。
通过交错的时间线索和情节安排,观众往往会感到意外和惊喜,这种紧张感和神秘感能够更好地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增加作品的吸引力和趣味性。
二、非线性叙事在微电影中的运用在微电影的创作中,非线性叙事可以通过多种手段来实现。
首先是通过剪辑和编排,通过对故事情节的不按时间顺序的剪辑和编排,来达到非线性叙事的目的。
比如可以通过闪回、倒叙、快速切换等手法来打破时间顺序,让观众更加有代入感和联想空间。
其次是通过镜头语言和叙事手法来展现非线性叙事。
通过空间上的跳跃和叠加,通过多重视角的呈现,来呈现出不同时间和空间交错的情节,让故事更具有层次感和深度感。
这种多重叙事的手法能够让微电影更具有独特的魅力和视觉效果。
还可以通过音乐和声音设计来达到非线性叙事的效果。
通过音乐的交织和声音的叠加,来增加情感的张力和观影的氛围感。
这样的声音设计能够更好地加强故事的节奏感和情感的传达,让观众更加沉浸其中。
还可以通过艺术风格和叙事结构来实现非线性叙事。
通过画面的构图和色彩的运用,通过场景的交错和融合,来达到非线性叙事的效果。
这样的艺术表现手法能够更好地增加作品的艺术性和观赏性,让观众在观影过程中得到更多的享受和思考。
三、非线性叙事的创作技巧和注意事项在进行微电影创作中,采用非线性叙事需要注意一些技巧和事项。
首先是在故事情节的安排上要注意合理性和连贯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流动的真实
——从有机形到非线性空间艺术设计
陈秋伟湖南美术出版社
自然与文化的关系一直是一个恒久被关注的话题,随着对自然的不断了解以及对文化的不断积累,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生态连续性”的可贵。
在环境意识日益觉醒的今天,“人与自然”、“发展与保护”、“效果与效率”等主题已成为建筑与环境设计的热点,众多顶尖级设计师开始寻求不规则形作为设计方案表达的媒介,试图从僵化的、注重物理功能和生产效率的设计观中突围出来,把自然的原始意象引入空间设计中,来隐喻自然与人工环境的相关性。
于是,愈来愈多的“有机建筑”、“非线性建筑”、“建筑装置”、“生物形态主义”等的实验性设计作品进入我们的视野。
随着计算机技术在建筑中被逐渐成熟地运用,大规模的非线性空间艺术设计的可能性获得了技术支持,再加之当代倡导“适应性”和“差异性”的文化策略,非线性空间艺术设计大有成为环境空间变革前奏的可能。
朱力博士的专著《非线性空间艺术设计》一书,正是应这一需要而产生。
出身于医学世家的朱力博士,医学书籍中那些细胞的切片图案、X光片中的黑白灰的图底关系、各类生命体的雅致曲线,常常令其沉思,印象深刻,百看不厌。
他大学本科在湖南大学研习的是工业设计,当代产品设计要考虑人的手感、安全性,以及满足流体力学等物理功
能而变得越来越“非线性”,尤其是德国设计“怪才”柯拉尼的作品对作者的影响非常之大。
大学毕业后,作者曾在设计和工程公司长期从事设计实践工作,同样也遇到了当代设计师们在建筑与环境艺术设计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同时真实地体会到自然与人不可分割的内在关系。
进入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读研、读博后,对学习机会格外珍惜的他“恶补”了许多中西方文化方面的知识,从中国的“知黑守白”、“守弱曰强”到西方启蒙主义从自然中寻找真、善、美的终极真理,再到当代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从而对非线性的空间意象有了更深的了解。
其读博期间的导师张绮曼教授对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有深刻的体悟,而其读研期间的导师吕品晶教授主讲的大跨度建筑设计,常常从结构出发而生成的“非线性”体更是如空心的巨型雕塑,这些都对作者的研究在思想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现为中南大学艺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的朱力博士,在完成繁重的教学任务的同时,一直钟爱于“非线性空间”的研究。
凭借其广泛的兴趣,较大跨度的知识结构,在自然与建筑的关系上做出了大胆而积极的原创性研究。
在该书中,他以建筑及其空间中“非线性”现象为切入点,以当前建筑所面临的“错位”为研究对象,试图在中西方建筑空间“非线性”意象的流变中,追寻到其背后相关的文化现象,以一种历史观剥离其意义,再把这种意义转换到当代的大背景下,重新定义其在当下提倡多元化和生态化建筑中的非线性。
从建构性的态度审视“人与自然”、“本土与全球”、“保护与发展”等当代课题,尝试为新世纪建筑如何发掘自然的多样性来颠覆全球都市趋同化提
供更多新的选择。
是值得关注当代学术前沿的研究者和广大空间艺术设计的专业人士和学生阅读的一本好书。
《非线性空间艺术设计》收集了详实的古今中外的相关信息线索,并展示了大量的相关图片,回顾了中西方建筑中“非线性”的意象,并尝试梳理“非线性”空间与人类的自然情结之间的千丝万缕的联系,从中国崇尚自然的道家发端的“贵柔”思想而致“尚曲”,到西方启蒙主义,由此可让读者领略到人是从自然中分离出来的,是社会属性与自然属性的综合体。
作者认为:“线性”与“非线性”如同一个硬币的两个方面,是唇齿相依的,不可割裂,如同文化与自然的平衡一样,偏废任何一端都会带来问题,同时,“非线性”在时间的嬗变中也渐渐作为一种生生不息的象征、一种人性的符号、带有感性的表情。
书中似乎无意在传统与自然的既定模式中主张塑造一个物质的“壳”,而更关注当下建筑与环境的复杂矛盾所形成的“缝”——现代生活与传统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存在的广泛的边缘中找到新的生命体验形式,使得自然被重新解读和释放,“非线性”亦在“造型就是功能”的阐释中高扬人类的生存智慧与生态维护。
在书中,作者指出:“非线性”并不意味着对现有箱式建筑的现实价值的颠覆,而是对其消极方面构成一种互补、互动的调节机制,从而促进人类的动态平衡发展,“非线性”空间艺术不是消解,而是建构。
书中的这些观点令人耳目一新。
谈到“非线性”建筑和环境艺术设计,就不可回避许多实际问题,如其在城市尺度下的数量问题、规模问题、与相邻建筑的关系问题、
与人的行为互动问题、其内外部空间体验问题等,作者就此作出了积极的探讨,特别是他提出的“空间再完形”等理念富于开创性。
同时,朱力博士在书中还涉及了一些设计前沿的敏感话题,如建筑与现代伦理、建筑与现代复杂科学、建筑与当代计算机技术、建筑与人类认知建构等的关系的讨论。
其活跃的思辨能力和务实的学术态度令人印象深刻。
《非线性空间艺术设计》是了解“非线性”理念在空间艺术设计领域发展的一个窗口,适于建筑设计、环境艺术设计、艺术设计理论工作者及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员阅读,同时可作为高等学校相关专业高年级学生、研究生的学习参考书。
图片说明:(见电子文件名对应)
1.盖里设计的巴塞罗那“鱼”/奥林匹克纪念雕塑
2.日本爱知世博会场景之一
3.芬兰Korkeasari了望塔
4.盖里设计的Frederik.R.Weisman博物馆
5.高蒂设计的巴特罗公寓
6.《非线形空间艺术设计》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