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急症的针灸治疗

合集下载

针灸治疗急症

针灸治疗急症
验证了针灸的独特优势
通过与其他治疗方法的对比,我们验证了针灸在 急症治疗中的独特优势,如快速缓解疼痛、调整 脏腑功能等。
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在治疗过程中,我们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经验,为 今后的针灸治疗急症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经验教训分享
针灸操作需规范
在针灸治疗过程中,我们发现规范的针灸操作对于保证治 疗效果至关重要,包括准确的穴位定位、适当的刺激强度 等。
治疗方法
针灸治疗急性疼痛主要采用疏通经络、行气活血的穴位,如阿是穴(即疼痛部位 )、合谷、内关、足三里等。通过刺激这些穴位,可以迅速缓解疼痛症状。
适用范围
针灸治疗适用于各种急性疼痛,如头痛、牙痛、胃痛、腰痛等。在治疗过程中, 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疼痛部位选择合适的穴位进行刺激。
急性心脑血管疾病
治疗方法
针刺深度
根据穴位所在部位、患者 体质和病情,掌握适宜的 针刺深度,避免过深或过 浅。
针刺角度
根据穴位特点和针刺目的 ,选择合适的进针角度, 如直刺、斜刺、横刺等。
刺激量掌握
通过捻转、提插等手法, 控制刺激量大小,以达到 治疗目的,同时避免过度 刺激引发不适。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措施
严格消毒
针刺前对针具和针刺部位进行严 格消毒,防止感染。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针灸治疗急症的研究已经取得了 一定的成果,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
国外研究现状
发展趋势
随着针灸理论的不断完善和临床实践 的不断丰富,针灸治疗急症的效果将 会更加显著,应用范围也将会更加广 泛。
国外对针灸治疗急症的研究也在逐渐 增多,越来越多的国外患者开始接受 针灸治疗。
针灸治疗急症
目录
• 针灸治疗急症概述 • 常见急症针灸治疗方法 • 针灸操作技巧与注意事项 • 临床疗效评估与总结 • 安全性问题探讨与风险防控策略 • 总结与展望

常见急症的针灸治疗全文编辑修改

常见急症的针灸治疗全文编辑修改

精选全文完整版可编辑修改一、偏头痛偏头痛以年轻的成年女性居多,疼痛程度多为中、重度。

头痛多为一侧,常局限于额部、颞部和枕部,疼痛开始时为激烈的搏动性疼痛,后转为持续性钝痛。

任何时间可发作,但以早晨起床时为多发,症状可持续数小时到数天。

典型的偏头痛有先兆症状,如眼前闪烁暗点、视野缺损、单盲或同侧偏盲。

发作时头痛部位可由头的一个部位到另一个部位,同时可放射至颈、肩部。

【治疗】治法疏泄肝胆,通经止痛。

以足厥阴及手足少阳经穴为主。

取穴太冲足临泣外关丰隆头维风池率谷角孙操作当发作时要以远端穴为主,并先刺,行较强刺激的泻法。

诸穴均用泻法。

二、落枕是指急性单纯性颈项强痛,活动受限的一种病证,系颈部伤筋。

轻者4~5日自愈,重者可延至数周不愈;如果频繁发作,常常是颈椎病的反映。

西医学认为本病是各种原因导致颈部肌肉痉挛所致。

【辨证】主症颈项强痛,活动受限,头向患侧倾斜,项背牵拉痛,甚则向同侧肩部和上臀放射,颈项部压痛明显。

本病属手三阳和足少阳经筋证;兼见恶风畏寒者,为风寒袭络;颈部扭伤者,为气血瘀滞。

【治疗】1.基本治疗治法舒筋通络,活血止痛。

以局部阿是穴及手太阳、足少阳经穴为主。

主穴外劳宫阿是穴肩井后溪悬钟配穴风寒袭络者,加风池、合谷;气血瘀滞者,加内关及局部阿是穴;肩痛者,加肩髎、外关;背痛者,加天宗。

操作毫针泻法。

先刺远端穴落枕、后溪、悬钟,持续捻转,嘱患者慢慢活动颈项,一般疼痛可立即缓解。

再针局部的腧穴,可加艾灸或点刺出血。

方义外劳宫是治疗本病的经验穴。

手太阳、足少阳循行于颈项侧部,后溪、悬钟分属两经腧穴,与局部阿是穴合用,远近相配,可疏调颈项部经络气血,舒筋通络止痛。

2.其他治疗(1)拔罐法在患侧项背部行闪罐法,应顺着肌肉走行进行拔罐。

(2)耳针法选颈、颈椎、神门。

毫针中等刺激,持续运针时嘱患者徐徐活动颈项部。

三、中风是以突然晕倒、不省人事,伴口角歪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或不经昏仆仅以口歪、半身不遂为临床主症的疾病。

常见急症的针灸

常见急症的针灸

一偏头痛主穴:太冲、足临泣、外关、丰隆、头维、风池、率谷、角孙太冲(输穴;原穴)1,中风,癫狂痫,小儿惊风,头痛,眩晕,耳鸣,目赤肿痛,口歪,咽痛等肝经风热病证2,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崩漏,带下等妇科经带病证3.黄疸,胁痛,腹胀,呕逆等肝胃病证 4.癃闭,遗尿 5.下肢痿痹,足跗肿痛直刺0.5-0.8寸足临泣(输穴;八脉交会穴,通于带脉)1,偏头痛,目赤肿痛,胁肋疼痛,足跗疼痛等痛证 2.月经不调,乳痈 3.瘰疬直刺0.5—0.8外关(络穴;入脉交会穴,通阳维脉)\腕背横纹上2寸,尺骨与桡骨正中间1,热病 2.头痛,目赤肿痛,耳鸣,耳聋等头面五官病证 3.瘰疬4.胁肋痛 5.上肢痿痹不遂直刺0.5—1.0寸丰隆(络穴)外踝尖上8寸,条口外1寸,胫骨前嵴外2横指1,头痛、眩晕 2.癫狂 3.咳嗽痰多等痰饮病证 4.下肢痿痹5,腹胀、便秘直刺1—1.5寸头维额角发际上0.5寸,头正中线旁4.5寸头痛、目眩、目痛等头目病证平刺0.5-1.0寸风池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凹陷中,平风府穴1,癫痫,中风,头痛,眩晕,耳鸣,耳聋等内风所致的病证2,感冒,鼻塞,鼽衄,目赤肿痛,口眼歪斜等外风所致的病证 3.颈项强痛针尖微下,向鼻尖斜刺0.8—1.2寸,或平刺透风府穴率谷:耳尖直上,入发际1.5寸偏头痛,眩晕,小儿急慢惊风角孙:当耳尖处的发际颊肿,目翳,齿痛,项强。

二:落枕外劳宫、阿是穴、肩井、后溪、悬钟肩井肩上,大椎穴与肩峰连线中点1,颈项强痛、肩背疼痛,上肢不遂 2.难产,乳痈,乳汁不下,乳癖等妇产科及乳房疾患 3.瘰疬直刺0.5—0.8寸,慎不可深刺,孕禁悬钟(八会穴之髓会)外踝高点上3寸,腓骨前缘1,痴呆、中风等髓海不足疾患 2.颈项强痛、胸胁满痛,3,下肢痿痹直刺0.5-0.8寸后溪(输穴;八脉交会穴,通督脉)微握拳,在第5指掌关节后尺侧的远侧,掌横纹赤白肉际处1,头痛项强、腰背痛及手指、肘臂挛痛等痛证 2.耳聋,目赤3.癫狂痫 4.疟疾直刺0.5-1.0寸,治手指挛痛可透刺合谷穴后缘连线的中点凹陷处1,头痛,目眩,失眠,健忘,遗精三:中风:中经络:内关水沟三阴交极泉尺泽委中内关(络穴;八脉交会穴,通阴维脉)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1心痛,胸闷,心动过速或过缓等心疾 2.胃痛,呕吐,呃逆等胃腑病证,中风 3.失眠,郁证,癫狂痫等神志病证 4.眩晕证,如晕车、晕船、耳源性眩晕 5.肘臂挛痛直刺0.5-1.0寸水沟人中沟的上1/3与下2/3交点处1昏迷,晕厥,中风,中暑,休克,呼吸衰竭等急危重症,急救要穴之一2癔病,癫狂痫,急慢性惊风等神志病 3.鼻塞,鼻衄,面肿,口歪,齿痛,牙关紧闭等面鼻口部病证 4.闪挫腰痛向上斜刺0.3-0.5寸,强刺激或指甲按掐三阴交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面后缘1,肠鸣腹胀、腹泻等脾胃虚弱诸证2,月经不调、带下、阴挺、不孕、滞产等妇产科病证(经、带、产、胎)3,遗精、阳痿、遗尿、等生殖泌尿系统疾患4,心悸、失眠、高血压 5.下肢瘘痹 6.阴虚诸证直刺1.0~1.5寸,孕妇禁极泉腋窝中央,腋动脉搏动处心痛,咽干烦渴,胁肋疼痛,瘰疬,肩臂疼痛避开腋动脉,直刺0.3-0.5寸。

针灸的急症治疗及要点归纳

针灸的急症治疗及要点归纳

1头痛:太冲、足临泣、外关、丰隆、头维、风池、率谷、角孙。

均用泻法。

2落枕:外劳宫(经验穴)、阿是穴、肩井、后溪、悬钟。

风寒加风池合谷,气血瘀加内关。

毫针泻法。

3中风:中经络:内关、水沟、三阴交、极泉、尺泽、委中。

肝阳暴亢加太冲太溪,风痰阻络加丰隆合谷,痰热腑实加曲池内庭丰隆,气虚血瘀加足三里气海,阴虚风动加太溪风池。

中脏腑:内关、水沟。

闭证加十二井穴太冲合谷,脱证加关元气海神阙。

内关太冲合谷泻法、水沟雀啄、十二井点刺、关元气海灸、神阙隔盐灸。

4哮喘:实证:列缺、尺泽、膻中、肺俞、定喘(效穴,刺络拔罐)。

风寒加风门,风热加大椎曲池,痰热加丰隆。

虚证:肺俞、膏肓、肾俞、定喘、太渊、太溪、足三里。

肺气虚加气海,肾气虚加阴谷关元。

5呕吐:内关、足三里、中脘。

寒吐加上脘胃俞,热吐加合谷,食滞加梁门天枢,痰饮加膻中丰隆,肝气犯胃加阳陵泉太冲,脾胃虚寒加脾俞胃俞,腹胀加天枢,肠鸣加脾俞大肠俞,泛酸干呕加公孙。

6泄泻:天枢、上巨虚、阴陵泉、水分。

寒湿加神阙,湿热加内庭,食滞加中脘。

神阙隔姜灸。

7痛经:实证:三阴交、中极、次髎。

寒凝加归来地机,气滞加太冲。

虚证:三阴交、足三里、气海。

气血亏虚加脾俞胃俞,肝肾不足加太溪肝俞肾俞,头晕耳鸣加悬钟8牙痛:合谷、颊车、下关。

风火牙痛加外关风池,胃火牙痛加内庭二间,阴虚牙痛加太溪行间。

9晕厥:水沟、中冲、涌泉、足三里。

虚证加气海关元百会,实证加合谷太冲。

10虚脱:素髎、水沟、内关。

神志昏迷加中冲涌泉,肢冷脉微加关元神阙百会。

11高热:大椎、十二井、十宣、曲池、合谷。

风热加鱼际外关,肺热加尺泽,气分热盛加内庭,热入营血加内关血海,抽搐加太冲,神昏加水沟内关。

大椎刺络拔罐放血,十宣井穴点刺出血。

12抽搐水沟内关合谷太冲。

发热加大椎曲池,神昏加十宣涌泉,痰盛加阴陵泉丰隆,血虚加血海足三里13心绞痛:内关、阴郄、膻中。

气滞血瘀加血海太冲。

14胆绞痛:胆囊穴阳陵泉胆俞肝俞、日月、期门。

中西医结合针灸学-急症的针灸治疗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中西医结合针灸学-急症的针灸治疗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中西医结合针灸学-急症的针灸治疗练习题及答案解析一、A11、因体质虚弱所致的虚性晕厥除主穴外,应选用A、气海、关元B、风池、肾俞C、合谷、太冲D、合谷、内关E、素髎、内关2、治疗心绞痛的主穴是A、内关、血海、太冲、外关B、内关、阴郄、膻中、郄门C、外关、阴郄、膻中、内关D、外关、血海、太冲、膻中E、心俞、膻中、神门、阴郄3、治疗肾绞痛的主穴,除肾俞、膀胱俞外,还包括A、血海、阴陵泉、委阳B、膈俞、三阴交、阴陵泉C、三焦俞、三阴交、阳陵泉D、中极、三阴交、阴陵泉E、三焦俞、阴陵泉、委中二、A21、治疗心前区刺痛,心痛彻背,心慌汗出,面色晦暗,唇甲青紫,舌有瘀斑,脉涩,针灸取穴是A、内关、阴郄、郄门、膻中、神阙、关元B、内关、阴郄、郄门、膻中、血海、太冲C、内关、阴郄、郄门、膻中、中脘、丰隆D、内关、阴郄、郄门、膻中、心俞、厥阴俞E、内关、阴郄、郄门、膻中、心俞、脾俞2、治疗右上腹痛,阵发性加剧,并向右肩部放射,伴有恶心、呕吐,针灸取穴除阳陵泉、日月外,还可用A、胆囊穴、胆俞B、阑尾穴、中脘C、胆囊穴、京门D、中脘、天枢E、梁丘、太冲三、B1、A.关元、气海B.合谷、太冲C.十宣、气海D.内关、百会E.十二井穴<1> 、治疗晕厥虚证者,宜加用A、B、C、D、E、<2> 、治疗晕厥实证者,宜加用A、B、C、D、E、答案部分一、A11、【正确答案】 A【答案解析】眩晕的针灸配穴:虚证配气海、关元;实证配合谷、太冲。

【该题针对“急症的针灸治疗,急症的针灸治疗,其他病症的针灸治疗,急症的针灸治疗”知识点进行考核】2、【正确答案】 B【答案解析】心绞痛的针灸治疗:主穴:内关郄门阴郄膻中。

【该题针对“急症的针灸治疗,急症的针灸治疗,其他病症的针灸治疗,急症的针灸治疗”知识点进行考核】3、【正确答案】 D【答案解析】肾绞痛的针灸治疗:主穴:肾俞膀胱俞中极三阴交阴陵泉。

【该题针对“急症的针灸治疗,急症的针灸治疗,其他病症的针灸治疗,急症的针灸治疗”知识点进行考核】二、A21、【正确答案】 B【答案解析】根据题干症状诊断为:心绞痛。

急症针灸治疗口诀

急症针灸治疗口诀

十四个急症针灸治疗口诀一、偏头痛太足外风头风帅角(太冲、足临泣、外关、丰隆、头维、风池、率谷、角孙)二、落枕:后宫是警钟(后溪、外劳宫、阿是穴、肩井、悬钟)三.中风:(1)中经络:三尺即为内水(三阴交、尺泽、极泉、委中、内关、水沟)(2)中脏腑:a.闭证:十二井穴太合谷(十二井穴、太冲、合谷)b.脱证:关神海(关元、神阙、气海)四.哮喘:(1)实证:实喘则是肺中缺(定喘、尺泽、—、肺腧、膻中、列缺)(2)虚证:虚喘肺肾太足远高(定喘、肺腧、肾腧、太溪、足三里、太渊、膏肓)五.呕吐:中关足(中脘、足三里、内关)六.泄泻:天上泉水(天枢、上巨虚、阴灵泉、水分)七.痛经:(1)实证:实证痛经极三次(—、—、—、中极、三阴交、次髎)(2)虚证:虚证痛经气三足(—————气海、三阴交、足三里)八.扭伤:扭伤均是阿是穴。

1.腰部:腰中是肾(腰痛穴、委中、阿是穴、肾腧)2.踝部:踝身在丘溪(——申脉、丘墟、解溪)3.膝部:两眼关(梁丘、膝眼、膝阳关)4.肩部:肩部于髎贞(——肩髃、肩髎、肩贞)5.肘部:小天池(小海、天井、曲池)6.腕部:阳溪池(阳谷、阳溪、阳池)7.髋部:边跳边扶(秩边、还跳—承扶)九.牙痛:扯下颌骨(颊车、下关、合谷)十.晕厥:永住水中(涌泉、足三里、水沟、中冲)十一.虚脱:速关水(素髎、内关、水沟)十二.高热:十二井和十大池(十二井穴、合谷、十宣、大椎、曲池)十三.抽搐:太谷观水(太冲、合谷、内关、水沟)十四.内脏绞痛:(1)心绞痛:中观音(膻中、内关、阴郄)(2)胆绞痛:胆腧胆囊炎,肝腧与期门,日月阳陵泉。

(胆腧、胆囊穴、肝腧、—期门、日月、阳陵泉)(3)胆道蛔虫症:胆道蛔虫阳陵泉,胆囊配四白,迎香鸠尾配日月,呕吐内关足三里。

(阳陵泉、胆囊穴、四白、迎香、鸠尾、日月、内关、足三里)(4)肾绞痛:关元三焦肾绞痛,肾腧三阴阴陵泉。

(关元、三焦腧、——肾腧、三阴交、阴陵泉)11个急证的歌诀1、晕厥:水涌入足三里中:水沟,涌泉,足三里,中冲2、虚脱:虚脱是(素)水沟内关了:素髎水沟内关3、抽搐:抽搐人会冲堂谷:人中百会太冲印堂合谷4、中风:1)闭证:十二井穴水太丰:十二井穴水沟太冲丰隆2)脱证:(虚脱了赶紧)关神:5、痛经:1)实症:痛经的终极原因是次髎地机2)虚证:痛经的虚证是三里外的气海被三阴交关住(元)了6、急性胆囊炎:肝胆俞,胆囊穴;日月期门阳陵泉7、牙痛:我牙痛坐颊车,下关就到合谷了。

针灸急救技术

针灸急救技术

后要特别注意查找病因,明确诊断,积极治疗
10 原发病,、以免贻误病情。
精选ppt
②急救时患者应去枕平卧、注意保暖、保持气道通畅,有条件 的地方立即给以上氧;医生应动作迅速、沉着冷静、不慌不乱; 应嘱咐患者家属加强护理,防止发生意外。
2、抽搐
治则:熄风止痉,只针不灸,实证用泻法,虚证平补平泻。
其他疗法:耳针:取肝、肾、皮质下、神门、脑干。毫针强刺 激,留针30—6 0分钟;或埋针数小时。
注意事项:①抽搐属危急病症,经针灸急救处理抽搐停止后, 应及时查找病因,明确诊断,积极治疗。②病人拙搐发作时,不 可过度用力对抗抽搐肢体,以防伤及患者,并且小心将软毛巾等 塞入患者口中,以防咬舌。应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堵塞窒息。 ③病人在抽搐时针刺或针刺中出现抽搐,特别要注意防止断针、 滞针、弯针等现象发生。
5
精选ppt
5、胆绞痛:是一种常见的急腹症,以突发性 右上腹剧痛、持续性绞痛、阵发性加剧为主要 特征,疼痛部位拒按、压痛或叩击痛,并向右 肩背部放射。常见于西医学的多种胆道疾患如 胆囊炎、胆管炎、胆石症、胆道蛔虫病等。
6
精选ppt
6、头痛:又称“头风”,是指以头部疼痛为主
要临床表现的病症。头痛的部位多在前额、巅
22
精选ppt
其他疗法:①皮肤针:重叩印堂、太阳、阿是穴,每 次5—10分钟,直至少量出血。适用于风寒湿邪侵袭 或肝阳上亢型。②按摩:太阳、风池及疼痛部位。③ 刮痧:前额、太阳穴、背部脊柱两侧,可刮肘窝、月 国 窝。
注意事项:①针灸治疗头痛疗效显著,对某些功能性 头痛能够达到治愈的目的。对器质性病变引起的头痛, 针灸也能改善症状,但应同时注意原发病的治疗,以 免贻误病情。②部分患者由于头痛反复发作,迁延不 愈,故易产生消极、悲观、焦虑、恐惧情绪。在针灸 治疗昀同时,应给予患者精神上的安慰和鼓励。

常见急症的针灸处理

常见急症的针灸处理

最新课件
27
最新课件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8
最新课件
29
最新课件
30
最新课件
31
(2)耳针:
取穴----耳尖、神门、肾上腺、皮质下 、心、枕。
操作----耳尖放血,其他各穴毫针浅刺

最新课件
32
最新课件
33
最新课件
34
+ 凡筋脉拘急致四肢不自主地抽动,统称为“ 抽搐”
+ 常见于高热惊风、急性颅内感染、高血压 脑病、癫痫、妊娠痫证、破伤风、颅内占
足、血虚生风,均可引起筋脉抽动。 风毒内袭、金刃所伤、虫兽咬伤、阴血亏
虚等也可引起抽搐
最新课件
38
+ 临床分为: 热极生风 虚风内动
最新课件
39
【治疗方法】 1、基本治疗: 治则:熄风止痉,只针不灸,实证用泻
法,虚证平补平泻 处方:以督脉经穴为主
最新课件
40
u 水沟: 定位---督脉经穴,人中沟上1/3与下2/3交接 处。
最新课件
20
曲泽: 定位——属厥阴经,位于肘横纹上,肱二 头肌腱尺侧。
功效——合穴,长于清营血之热而解暑
最新课件
21
最新课件
22
临证加减: (1)头痛头晕---太阳、头维、印堂 (2)呕吐----中脘、公孙 (3)阴证---足三里、关元、气海 (4)阳证---内庭、陷谷
最新课件
23
(5)中暑重症---曲池、委中(清泻营血暑热 (6)神昏---水沟、十宣(清热开窍醒神) (7)手足抽搐---阳陵泉、太冲(熄风止痉) (8)汗出肢冷、脉微欲绝---关元、气海、太
最新课件
54

急症针灸的治法

急症针灸的治法

一、偏头痛1、治法:疏调经脉,通络止痛。

按部位局部选穴和远端循经选穴。

前额痛:阳明经,侧头痛:少阳经,后枕痛:太阳经,巅顶痛:厥阴经。

阳明经:头维、印堂、阳白、阿是穴、合谷、内庭少阳阳经:风池、太阳、率谷、阿是穴、外关、足临泣太阳经:天柱、后溪、申脉、阿是穴、后顶厥阴经:百会、四神聪、太冲、内关、阿是穴全头痛:风池、百会、头维、率谷、太阳、合谷外感头痛:风寒头痛:风门、列缺风热头痛:曲池、大椎风湿头痛:偏历、阴陵泉内伤头痛:阳亢:太冲侠溪三阴交肾虚:肾俞太溪三阴交气血虚:气海、足三里痰浊:中脘、丰隆瘀血:血海膈俞2、操作:风门拔罐或艾灸;大椎点刺出血。

瘀血头痛可在局部及膈腧行点刺出血并加拔火罐。

头痛急性发作时可每日治疗2次,每次留针时间宜长。

二、落枕的治法、主穴、叙述并演示其毫针操作1、治法:调气活血、舒筋通络。

以局部阿是穴及手太阳、足太阳经穴为主。

2、主穴:落枕穴阿是穴肩井后溪悬钟配穴:风寒袭络者+风池、合谷气血瘀滞者+内关、局部阿是穴肩痛者+肩髎、外关背痛者+天宗3、操作:毫针泻法。

先刺远端穴落枕穴、后溪、悬钟,持续捻转,嘱患者慢慢活动颈项,一般疼痛可立即缓解。

在针局部的腧穴,可加艾灸。

三、中风(1)中经络1、治法:调神导气,疏通经络。

以手厥阴经、督脉及足太阴经穴为主。

2、主穴:内关水沟三阴交极泉尺泽委中3、配穴:肝阳暴亢者,加太冲、太溪;风痰阻络者,加丰隆、风池;痰热腑实者,加曲池、内庭、丰隆;气虚血瘀者,加足三里、气海;阴虚风动者,加太溪、风池;口角斜者,加颊车、地仓;上肢不遂者,加肩、手三里、合谷;下肢不遂者,加环跳、阳陵泉、阴陵泉、风市、足三里、解溪;头晕者,加风池、完骨、天柱;足内翻者,加丘墟透照海;便秘者,加水道、归来、丰隆、支沟;复视者,加风池、天柱、睛明、球后;尿失禁、尿潴留者,加中极、曲骨、关元。

4、操作:(2)中脏腑1、治法: 醒脑开窍,启闭固脱。

以手厥阴经及督脉穴为主。

针灸急救

针灸急救

十二常见急诊针灸治疗针灸不仅可以用于治疗300多种常见病、多发病,而且具有可靠的急救作用。

一、晕厥本症是由于一时性脑缺血、缺氧引起的短暂意识丧失。

多为患者平素体质虚弱,加之血管运动失调或神经精神因素不稳定而诱发。

取穴及治法如下:发作时取穴:合谷、人中、百会、少商。

手法:先使病人取头低足高位,同时注意保暖,维持呼吸道畅通。

先针合谷、人中二穴,捻转加提插,强刺激,不留针。

随后再针刺百会、少商,轻度捻转,得气后留针,间歇运针,直至完全清醒。

发作后取穴:百会、内关、神关、足三里。

手法:上穴均用毫针捻转补法施治,针时嘱患者放松身心,意守丹田,自然呼吸。

针入穴后,则结合呼吸补泻,吸气时意守丹田,呼气时意守针下,如此7呼。

一天一次,共治5次为一疗程。

二、虚脱多因体质素虚,加之过度疲劳、大量出汗、剧烈腹泻等原因而引起,临床上以面色苍白、汗出肢凉、脉微细为主症。

取穴及治法如下:足三里、内关穴:毫针刺用捻转补法。

神阙穴:用艾条隔盐灸。

关元穴:用艾条直接雀啄灸。

病人头低足高位,艾灸结合指针按压法,针刺留针并间歇运针布气催气,以肢温、汗收、脉起为度。

针灸治疗至吞咽功能完好时,及时给病人以热饮。

三、癫痫本病是一种间歇性、阵发性发作的神志失常的疾病。

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继发性者,多继发于脑脓肿、脑肿瘤等疾患,临床尚属少见。

针灸治疗适用于原发性癫痫。

根据临床症状的不同,原发性癫痫一般有小发作与大发作两种类型。

小发作的症状常类似晕厥,发作时间短暂;大发作时,一般病人均是先突然尖叫一声,继而跌扑昏倒,口吐白沫,牙关紧闭,口唇及全身青紫,有的发作后即呈昏睡状态。

治疗本病以解痉醒脑为急务。

取穴及治法:取合谷、下关、百会、太冲、涌泉、腰奇穴。

先以筷子等物裹以布类塞入患者上、下牙齿之间,以免咬肌痉挛咬伤舌头,随即针刺合谷(双)、下关穴强捻转刺激。

医者意守针下,辨别气感,根据针下之感,虚则补之,实则泻之,持续捻针,促其清醒。

清醒后再针百会、太冲、涌泉、腰奇四穴,医者集中精力,意守针穴,嘱患者意守针下,随着运针而变换意守之穴,得气后酌情留针,如此每周针治1~2次,直至病人面色红润,身体一般情况好转后可暂停针。

常见急性病症的针灸治疗

常见急性病症的针灸治疗
主症:哮喘声高气粗,呼吸深长有余,呼出为快,体质较强,脉象有力。
风寒外袭:喉中哮鸣如水鸡声,痰多,色白,稀薄或多泡沫,伴风寒表证,苔薄白,脉浮紧。
痰热阻肺:喉中痰鸣如吼,声高气粗,痰色黄或白,黏着稠厚,伴口渴,便秘,舌红,苔黄腻, 脉滑数。
2.虚证
主症:哮喘声低气怯,气息短促,深吸为快,体质虚弱,脉弱无力。
寒邪客胃:胃痛暴作,恶寒喜暖,苔薄白,脉弦紧;
饮食停滞:胀满而痛,兼暧腐吞酸,苔厚腻,脉滑;
肝气犯胃:胃脘胀痛,兼痛连胁,苔薄白,脉弦。
(二)治疗
1.基本治疗
治法:和胃止痛。取胃经穴及胃的募穴。
主穴:中脘、足三里、内关。
配穴:寒邪客胃配胃俞、神阙:饮食停滞配天枢、梁门:肝气犯胃配太冲、阳陵泉。急性胃炎配 梁丘:消化性溃疡配公孙。
(1)头针法 取顶颞前斜线、顶颞后斜线、顶旁1线及顶旁2线。快速捻转2〜3分钟,每次留针 30分钟,留针期间反复捻转2〜3次,行针时嘱患者活动患侧肢体。此法适用于半身不遂早期。
(2)电针法在患侧上、下肢各选一组穴位,采用断续波或疏密波,以肌肉微颤为度,每次通电 20〜30分钟。此法适用于半身不遂患者。
暴饮暴食呕吐酸腐,脘腹胀满,暧气厌食,苔厚腻,脉滑实一一饮食停滞;
呕吐因情志不畅而发作,暧气吞酸,胸胁胀满,脉弦一一肝气犯胃;
(二)治疗
1.基本治疗
治法:和胃理气,降逆止呕。胃的募穴+胃、心包经穴。
主穴:中脱、胃俞、足三里、内关。
配穴:寒邪客胃+上脘、公孙;热邪内蕴+商阳、内庭、金津、玉液;饮食停滞+梁门、天枢; 肝气犯胃+肝俞、太冲;
中脏腑一一昏迷一一开窍醒神
中经络一一无昏迷一一恢复肢体运动功能+语言功能

针灸治疗—现代急症刺灸法

针灸治疗—现代急症刺灸法
一、毫针刺法
毫针几乎适宜于各种急症的救治。据本人临床体会及参阅有关现代文献,认为毫针应用于急症,宜由下列一套完整手法组成:
1.进针法
针前须有一安静的诊疗环境,病人采取尽量舒适的体位(多取卧位),医者应全力以赴。取穴时,急症病人特别是内科急症病人,应该在所选穴位的穴区范围内均匀地按压,有目的的选择压病最明显处进针。进针时,为使刺入部位准确及尽可能消除进针疼痛,先以指甲按压进针点,右手持针,左手拇食指挟住针尖,双手同时用力,毫针即可迅速刺入。
适应病症
已经证实,光针对急性黄疽型肝炎、哮喘、三叉神经痛、胆石病、急性阑尾炎、急性乳腺炎、甲沟炎、带状疱疹、小儿支气管炎、婴幼儿腹泻等急症均有肯定疗效。
五、耳针法
祖国医学中早有应用耳穴治疗急症的记载,如《备急千金要方》提到针灸“耳中穴”治疗马黄黄疸及寒暑疫毒等。现代耳针疗法有极大发展。。在具体方法上,除了毫针刺外,还有埋针、压丸、温针、电针、穴注、艾灸、割冶、放血、穴位激光照射、穴位离子透入等,其中不少对于急症治疗有较好的作用。这里仅介绍最常用的毫针法。
适应病症
就不完全统计,耳针可治急性病症达五十余种。主要用于各种急性痛症、急性支气管炎、哮喘、疟疾、急性扭挫伤及多种五官科炎症等。
六、巨针法
巨针法,又称粗针法或赤医针法。原指用特制的粗针具进行穴位刺激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本法是古代大针和长针两种刺激法结合发展的结果。现代巨针针具多由不锈钢制成,但亦有用含银70%、含铜30%制成的合金针,被称为粗银针。巨针针具,直径自0.3mm~2mm,针长自1寸~2.5尺不等。不同型号的巨针其具体操作法及适应证往往有一定差别,因此临床上多须据病人的症情、体质及具体施治部位,灵活选用。总体上说,巨针法具有取穴少、透穴多、刺激强、感应大的特点,对不少病症常能产生独特的效果。

常见急症的针灸治疗课件

常见急症的针灸治疗课件

•23
•常见急症的针灸治疗
•24
•常见急症的针灸治疗
•1
•常见急症的针灸治疗
•2
•常见急症的针灸治疗
•3
•常见急症的针灸治疗
•4
•常见急症的针灸治疗
•5
•常见急症的针灸治疗
•6
•常见急症的针灸治疗
•7
•常见急症的针灸治疗
•8
•常见急症的针灸治疗
•9
•常见急症的针灸治疗
•10
•常见急症的针灸治疗
•11
•常见急症的针灸治疗
•12
•常见急症的针灸治疗
•13
•常见急症的针灸治疗
•14
•常见急症的针灸治疗
•15
•常见急症的针灸治疗
•16
•常见急症的针灸治疗
•17
•常见急症的针灸治疗
•18
•常见急症的针灸治疗
•19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常见急症的针灸治疗
•20
•常见急症的针灸治疗
•21
•常见急症的针灸治疗
•22
•常见急症的针灸治疗

针灸处理急症:我临床常用的7种方法

针灸处理急症:我临床常用的7种方法

针灸处理急症:我临床常用的7种方法中医书友会第3092期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I导读:本文从临床角度阐述针灸治疗急症的基本原则是:辨证辨病,明确诊断;掌握时机,重视标本;抓住主症,对症治疗。

其主要方法有:清热法、定喘法、镇痛法、散结法、解痉法、开窍法与固脱法。

(编辑/闫奇峰)略谈急症的针灸处理作者/徐宗急症之特点在于急。

“急”字有二意:一指发病急骤、凶猛;二指疾病严重、危险。

因之,不论由于内外何种因素干扰,只要以上两点为特征,在人体阴阳严重失衡,甚至阴阳离决在即时的种种证候,都可以视为急症。

针灸是中医治疗急症的主要手段之一,往往取得显著疗效。

《通玄指要赋》记载的“治尸厥于维会,随手而苏;文伯泻死胎于阴交,应针而陨”就是一例。

且积累了十分丰富的宝贵经验,如以治急性病症为主的“十六郄”穴的出现,又如“回阳九针”、“孙真人针十三鬼穴”和“初中风急救针法”等等,为急症医学作出了巨大贡献。

那么针灸疗法如何处理急症呢?本文谨就此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针灸处理急症的基本原则疾病种类繁多,急症范围甚广。

针灸处理急症,主要在于采取应急措施,阻止病情的发展与恶化,争取抢救或治疗时间,进而达到治愈目的。

为此,临床上针灸处理急症的基本原则有三:1.辨证辨病,明确诊断。

辨证是中医诊病的特点,辨病是现代医学诊病的核心。

两者结合,相辅相成,为作出明确诊断,便于针灸急治。

以类中昏厥为例,该症人事不省、牙关紧闭、二便失禁、四肢抽搐。

究竟是属高热所致?抑或由肝郁、痰火引起?属闭?属脱?闭宜开,脱须固,针灸处理有所不同,这是中医的辨证施治。

现代医学说的脑血管出血与脑血栓形成所出现的昏厥,均属类中范畴。

治疗上,前者宜止血,后者需活血。

按中医观点分析,上二症可现闭证,也可呈脱证。

一般针灸处理,开以针,固以灸。

针麻手术中渗血较多的事例告诉人们,针刺可以扩张血管,有活血的作用,宜用于脑血栓形成之闭证。

而对脑出血的闭证应当慎用。

不然会使脑部出血更甚,直接威胁病人生命,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针灸处理急症常用的7种方法(推荐收藏)

针灸处理急症常用的7种方法(推荐收藏)

针灸处理急症常用的7种方法(推荐收藏)针灸处理急症的主要方法针灸处理急症,结合针灸的特点,灵活掌握。

现将本人临床常用的七种方法简录如下。

1.清热法本法根据《内经》“热者寒之”、“温者清之”的大法而定的。

主要用于阳有余,阴不足的发热性病证。

如外感风热、湿热所现的高热,以及外科疮痈之类。

取穴:大椎、曲池、曲泽、委中、合谷、商阳、少商。

方法:毫针泻法或三棱针点刺出血,可二法结合使用。

必要时可在背部督脉与三阳经路施皮肤针叩刺,或加拨罐。

泻血以清积热,消邪毒。

病例1:黄××,男,23岁,7月12日就诊。

患者发热一日,伴有头痛,鼻塞,咳嗽痰黄,咽疼,口苦,尿赤。

查腋温T39.2℃,咽充血,扁桃体(+++)。

脉来浮数,苔薄黄腻。

诊断风温(感冒,扁桃体炎)。

治拟祛风清热。

取曲池、合谷、少商(均双侧)。

前二穴施毫针泻法,留针40分钟,每10分钟重泻一次。

少商则三棱针点刺出血。

在第三次重泻合谷穴时,患者自觉咽疼减轻,吞口水时无痛感。

术毕出针后,腋温降至37.5℃,咽疼基本缓解,扁桃体(+)。

随嘱患者回家即煎服中药,以固疗效。

2.定喘法本法从《内经》“高者抑之”、“其在皮者,汗而发之”引伸而来的。

适用于风邪外袭,肺失肃降,或新感引动伏邪之喘咳诸症。

取穴:天突、膻中、风门、肺俞、外关、合谷、尺泽、孔最、列缺。

方法:毫针泻法。

寒胜可针后加灸。

必要时在背部俞穴拔罐。

病例2:唐××,女,4岁。

2月3日就诊。

患儿由外感咳嗽转为哮喘近一年。

每每入夜发作,需激素或止喘剂控制,曾急诊留医六次。

平时咳嗽痰多色白,纳、便尚可。

昨晚又喘一次。

脉象浮紧数滑,苔白。

此风寒外束,肺失肃降之证,治当疏风散寒,理肺定喘。

取孔最、膻中、外关、列缺、肺俞(均双)。

孔最、肺俞二穴轮流注射鱼腥草液或胎盘组织液2毫升,余穴针后悬灸,每穴5分钟,一日治疗一次。

10次治疗后,患儿喘少,遂在未喘时加取足三里、气海、丰隆,并用转移因子2毫升穴注,每周2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急症的针灸治疗
一、偏头痛:
(1)治法:疏泄肝胆,通经止痛。

以足厥阴、手足少阳经穴为主。

(2)主穴:太冲、足临泣、外关、丰隆、头维、风池、率谷、角孙。

二、落枕:
(1)治法:舒筋活络,活血止痛。

以局部阿是穴、手太阳、足少阳经穴为主。

(2)主穴:外劳宫、阿是穴、肩井、后溪、悬钟。

(3)配穴: 1 风寒袭络(风池、合谷)
2 气血瘀滞(内关、阿是穴)
3 肩痛(肩髃、外关)
4 背痛(天宗)
三、中风(中经络):
(1)治法:醒脑开窍,滋补肝肾,疏通经络。

以手厥阴、督脉、足太阴经穴为主。

(2)主穴:内关、水沟、三阴交、极泉、尺泽、委中。

(3)配穴: 1 肝阳暴亢(太冲、太溪) 2 风痰阻络(丰隆、合谷)
3 痰热腑实(曲池、内庭、丰隆)
4 气虚血瘀(足三里、气海)
5 阴虚风动(太溪、风池)
6 口角喎斜(颊车、地仓)
7 上肢不遂(肩髃、手三里、合谷) 8 头晕(风池、完骨、天柱)
9 足内翻(丘墟透照海) 10 便秘(水道、归来、丰隆、支沟)
11 复视(风池、天柱、睛明、球后) 12 尿失禁、尿潴留(中极、曲骨、关元)
13 下肢不遂(环跳、阳陵泉、阴陵泉、风市)
中风(中脏腑):
(1)治法:醒脑开窍,启闭固脱。

以督脉、手厥阴经穴为主。

(2)主穴:内关、水沟。

(3)配穴:1 闭证(十二井穴、太冲、合谷)
2 脱证(关元、气海、神阙)
四、哮喘(支气管哮喘、慢性喘习性支气管炎、肺炎、肺气肿、心源性哮喘):
实证:
(1)治法:祛邪肃肺,化痰平喘。

以手太阴经穴及相应背俞穴为主。

(2)主穴:列缺、尺泽、膻中、肺俞、定喘。

(3)配穴: 1 风寒(风门)
2 风热(大椎、曲池)
3 痰热(丰隆)
4 喘甚(天突)
虚证:
(1)治法:补益肺肾,止哮平喘。

以手太阴、足少阴经及相应背俞穴为主。

(2)主穴:肺俞、膏肓、肾俞、定喘、太渊、太溪、足三里。

(3)配穴:1 肺气虚(气海)
2 肾气虚(阴谷、关元)
五、呕吐:
(急慢性胃炎、胃扩张、贲门痉挛、幽门痉挛、胃神经官能症、胆囊炎、胰腺炎)
(1)治法:和胃降逆,理气止呕。

以手厥阴、足阳明经穴及相应募穴为主。

(2)主穴:内关、足三里、中脘。

(3)配穴: 1 寒吐(上脘、胃俞)
2 热吐(合谷,金津、玉液点刺出血)
3 食滞(梁门、天枢)
4 痰饮(膻中、丰隆)
5 肝气犯胃(阳陵泉、太冲)
6 脾胃虚寒(脾俞、胃俞)
7 腹胀(天枢)
8 肠鸣(脾俞、大肠俞)
9 泛酸干呕(公孙)
六、泄泻:
(急慢性胃肠炎、胃肠功能紊乱、过敏性肠炎、溃疡性结肠炎、肠结核)
急性…(1)治法:除湿导滞,通调腑气。

以足阳明、足太阴经穴为主。

(2)主穴:天枢、上巨虚、阴陵泉、水分。

(3)配穴:1 寒湿(神阙)
2 湿热(内庭)
3 食滞(中脘)
七、痛经:
痛经实证:
(1)治法:行气散寒,通经止痛。

以任脉、足太阴经穴为主。

(2)主穴:三阴交、中极、次髎。

(3)配穴:1 寒凝(归来、地机)
2 气滞(太冲)
3 腹胀(天枢、气穴)
4 胁痛(阳陵泉、光明)
5 胸闷(内关)
痛经虚证:
(1)治法:调补气血,温养冲任。

以足太阴、足阳明经穴为主。

(2)主穴:三阴交、足三里、气海。

(3)配穴:1 气血亏虚(脾俞、胃俞)
2 肝肾不足(太溪、肝俞、肾俞)
3 头晕耳鸣(悬钟)
八、扭伤:
(1)治法:祛淤消肿,舒筋通络。

以受伤局部腧穴为主
(2)主穴: 1 腰部:阿是穴、肾俞、腰痛穴、委中 2 踝部:阿是穴、申脉、丘墟、解溪
3 膝部:阿是穴、膝眼、膝阳关、梁丘
4 肩部:阿是穴、肩髃、肩髎、肩贞
5 肘部:阿是穴、曲池、小海、天井
6 腕部:阿是穴、阳溪、阳池、阳谷
7 髋部:阿是穴、环跳、秩边、承扶
(3)配穴:1腰正中扭伤(人中、后溪)
2腰椎一侧或两侧疼痛明显(手三里、三间)
3膝内侧扭伤(阿是穴、血海、阴陵泉)
4踝关节外侧昆仑、申脉扭伤(养老、阳谷)
5膝关节内上侧扭伤(尺泽)
九、牙痛:可见于西医龋齿、牙髓炎、根间周围炎、牙本质过敏。

(1)治法:祛风泻火,通络止痛。

以手足阳明经穴为主。

(2)主穴:合谷、颊车、下关。

(3)配穴:1 风火牙痛(外关、风池)
2 胃火牙痛(内庭、二间)
3 阴虚牙痛(太溪、行间)
十、晕厥:一过性脑缺血发作。

(1)治法:苏厥醒神。

以督脉、手厥阴经穴为主。

(2)主穴:水沟、中冲、涌泉、足三里。

(3)配穴:1 虚证(气海、关元、百会)
2 实证(合谷、太冲)
十一、虚脱(休克):
(1)治法:回阳固脱,苏厥救逆。

以督脉、手厥阴经穴为主。

(2)主穴:素髎、水沟、内关。

(3)配穴:1 神志昏迷(中冲、涌泉)
2 肢冷脉微(关元、神阙、百会)
十二、高热:西医的急性感染、急性传染病、中暑、风湿热、结核病、恶性肿瘤均可见。

(1)治法:清泻热邪。

以督脉、手太阴、手阳明经穴为主。

(2)主穴:大椎、十二井、十宣、曲池、合谷。

(3)配穴:1 风热(鱼际、外关)
2 肺热(尺泽)
3 气分热盛(内庭)
4 热入营血(内关、血海)
5 抽搐(太冲)
6 神昏(水沟、内关
十三、抽搐:西医的小儿惊厥、破伤风、颠咸、颅脑外伤、癔病。

(1)治法:醒脑开窍,息风止痉。

以督脉、手厥阴、手阳明经穴为主。

(2)主穴:水沟、内关、合谷、太冲。

(3)配穴:1 发热(大椎、曲池)
2 神昏(十宣、涌泉)
3 痰盛(阴陵泉、丰隆)
4 血虚(血海、足三里)
十四、内脏绞痛
(一)心绞痛:
(1)治法:通阳行气,活血止痛。

以手厥阴、手少阴经穴为主。

(2)主穴:内关、阴郄、膻中。

(3)配穴:气滞血瘀(血海、太冲)
(二)胆绞痛(急性胆囊炎、胆石症):
(1)治法:疏肝利胆,行气止痛。

以足少阳经及相应俞募穴为主。

(2)主穴:胆囊穴、阳陵泉、胆俞、肝俞、日月、期门。

(3)配穴:1 呕吐(内关、足三里)
2 黄疸(至阳)
3 发热(曲池、大椎))
胆绞痛(胆道蛔虫症):
(1)治法:解痉利胆,驱蛔止痛。

以足少阳、手足阳明经穴为主。

(2)主穴:胆囊穴、阳陵泉、迎香、四白、鸠尾、日月。

(3)配穴:呕吐(内关、足三里)
(三)肾绞痛:
(1)治法:清利湿热,通淋止痛。

以足太阴经及相应背俞穴为主。

(2)主穴:肾俞、三焦俞、关元、阴陵泉、三阴交。

(3)配穴:1 血尿(血海、太冲)
2 湿热重(委阳、合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