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二战后英国经济的缓慢发展及其福利政策的演变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历史学案(部编版)第十七单元现代史部分微专题整合第54讲现代西方的基层治理社会
第54讲现代西方的基层治理、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与货币体系课标要求 1.知道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的特点及其由来。
2.了解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及实行情况。
3.了解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发展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4.了解现代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考点定位 1.认识不同时期西方国家的基层治理及其特点。
2.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历程,辩证全面地看待其影响。
3.现代医疗卫生体系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4.美英经济实力变化对两国货币在世界范围内地位与使用的深刻影响。
主题一现代西方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一、现代西方的基层治理1.表现时期社会功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1)社区成为基层自治的主要方式。
(2)社区在政府不同程度的管理和组织下,实行居民自我管理。
(3)社区不仅提供各项服务,还参与相关的城市规划、土地政策等地方政府的决策20世纪80年代后(1)更加强调政府、社区和非政府组织的共同作用,社区承担了更多的政府功能。
(2)公众、志愿者和私人部门提供了越来越多的公共服务2.特点:强调自治,即拥有一定的自治权;有效维护了社会秩序和政治稳定。
思维点拨西方社区与我国社区的不同点(1)西方社区从管理机构到具体运作突出社会性,即社会工作社会办,政府主要实施宏观管理,具体运作由民间组织来实施。
(2)我国社区则强调各级政府和政府业务部门参与管理,方法是派代表参加。
二、现代西方的社会保障1.建立与发展时间概况17世纪初英国颁布济贫法。
此后,欧洲各国纷纷建立济贫制度19世纪80年代德国初步建立社会保险制度,涉及疾病、工伤和养老等方面1935年美国颁布《社会保障法》,标志着美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最终确立二战后①英国率先构建了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实现了全民覆盖,大大推动了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
②瑞典、挪威、芬兰、丹麦等北欧国家以及法国、德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国都建成了福利国家,社会保障制度基本建立2.实质与影响(1)实质:它是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表现:
二、建立“福利国家”
1.建立福利国家的目的和福利制度的实质 目的:缩小贫富差距,缓和社会矛盾 福利制度的实质:保障全社会公民的基本生活
二、建立“福利国家”
1.建立福利国家的目的和福利制度的实质 2.西方国家福利制度的主要内容及作用 西方国家的福利制度有哪些内容?
瑞典的社会福利是全球最好的之一,全民公费医 疗,实行义务教育,公民从“摇篮到坟墓”全由政 府包下来。可享受幼儿保育费、学生学费、失业救 济金、退休金、安葬费、抚恤费等等,名目繁多。 法定年工作量只有6个月,是全世界最短的。新生 婴儿的父亲有权9个月不上班,婴儿的母亲也同样 领全薪在家看管孩子。孩子年满16周岁以前,父母 均可获得生活津贴。年满16周岁以后,完成九年义 务教育的青年,如继续深造可获得学习津贴。病人 享受病假补助,医疗费用和经医生之手的药品开支, 大部分由国家负担。在瑞典没有贫民区。
战后资本主义国家 经济迅速发展的重要 原因是什么? 运用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奉行国 家干预经济政策,实行国家对经济的 宏观调控。
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自由资本主义
垄断资本主义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自由竞争 自由放任
罗斯福新政 国家干预经济
二战后加强 宏观调控
什么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三、第三产业的兴起和“新经济”的出现
1.关于第三产业的兴起
原因: 表现: 影响: 什么是第三产业?
英国经济发展历程
英国经济发展历程1 发展历程1.1 概述(1)16世纪到18世纪经济转型阶段;(2)英国上升为霸权国,1700-1820;(3)技术进步和实际收入增长的加速阶段,1820-1913;(4)“英国病”的初期,1918-1929;(5)危机和战争的双重打击,1930-1945;(6)帝国解体后的惨淡经营,1946-1967;(7)“英国病”的激化,1967-20世纪末期;(8)增长缓慢的十年(2000-2009)1.2 转型期(16-18世纪)16-17世纪的英国正处于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度时期,这个时期的英国新兴资产阶级为了积累更多的原始积累财富才采取“重金主义”政策这样便极大的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革命和相关产业的发展,到了17世纪末18世纪初英国已经完成了资本主义进程中的原始积累,为了向工业革命过度并适应世界经济发展趋势“重金主义”政策也转变为“重工主义”政策,向世界资本主义工业化进程转变。
1.3 英国上升为霸权国(1700-1820)在此时期,英国人均收入增长要快于17世纪。
是欧洲平均水平的两倍多。
1700年时,英国的GDP是荷兰的两倍,到了1820年则是七倍。
英国资本从1750年的5亿英镑增长到1865的60亿英镑。
对总人口的人均收入进行的计算,1700年人均收入大约是每年8-9英镑,经过50年增加到12-13英镑,到1800年增加到22英镑,而1860年则又翻了一番。
在1720-1820年期间,英国的出口每年增长2%,在1700年时,英国的航运量占世界航运能力的五分之一多一点,但是,到了1820年英国的份额已经超出了40%。
1700年-1820年,虽然英国的经济增长由于成功地施行以邻为壑的商业战略而得到加强,但它的进步还有一些其他原因。
与其他欧洲大陆国家不同,它的国内发展没有受到17世纪武装冲突的干扰。
国内市场的统一程度通过创建收税公路和渠道网络以及发展海岸运输得到极大的提高。
其结果促进了不同地区之间更有效率的专业化劳动分工。
论战后英国的福利制度
世界当代史作业论文题目:论战后英国的福利制度姓名:杨吉磊学号:09070132班级:09史(1)指导教师:张文伟论文大纲一、战后英国福利制度的缔造和影响(艾德礼工党时期)。
1、战后英国福利制度的形成(形成的背景和形成的条件)。
2、福利制度的具体实施情况及特点。
①、福利制度的内容。
②、福利制度的特点。
3、战后英国福利制度的影响。
①福利制度的利。
②福利制度的弊。
二、英国福利制度的改革(撒切尔政府时期)。
1、改革背景。
2、改革措施。
3、改革特点。
三、总述。
正文:论战后英国的福利制度杨吉磊(上饶师院·文旅学院 09070132)摘要:二战后,艾德礼工党政府在英国大力推行福利政策,这迎合了战后英国人的需要。
但这种福利政策是一把双刃剑,到撒切尔时代对福利政策进行了改革,产生了一定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工党政府;福利政策;撒切尔;改革;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上台执政的英国工党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实施了一系列的社会制度,建立起了较发达的福利制度。
这种福利制度的建设,发展了国民经济,提高了人们生活水平,进而有利于社会稳定。
但随着时代发展,该制度已不适应英国社会的发展需要,因此产生了消极影响。
到撒切尔政府时期,对其进行了全面的改革,希望在福利国家与经济发展中寻求到一个积极的平衡与稳定,其改革有利于英国福利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出现了不良后果。
一、战后英国福利制度的缔造和影响(一)战后英国福利制度的形成两次世界大战之间,英国经济状况一直不佳,因而政局动荡不安。
1930年3月,英国失业人数已达160万,1931年春则高达260万。
①严重的危机终于导致了第二届工党政府的垮台。
在英国历史上,因经济危机而引起政府垮台,尚属首次。
事态的发展引起了各阶层有识之士的关注,为了探寻摆脱危机的道路,稳定现存的社会秩序,早在20世纪20年代初,庇古(1877—1959)就发表了《福利经济学》一书,他提出,如果政府一方面征收累进所得税、遗产税等,一方面增加社会福利,将货币收入从富人那里“转移”给穷人一些,就可以增加货币的边际效用,是社会满足的总量增加。
【人类经济万年史—221】英国二战时期经济
【人类经济万年史—221】英国二战时期经济广告英国史:1914-1945作者:【英】A.J.P·泰勒著徐志军邹佳茹译当当英国二战时期经济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高度发展1939年9 月上旬,英国正式参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在战争期间,英国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获得迅速的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英国政府立刻建立了战时内阁和经济管制机构。
目的是加强国家对国民经济的干预和控制。
垄断资本家不仅操纵战时内阁,而且控制了经济管制机构。
在战时内阁中,垄断资本家分别担任了财政、生产、供应、粮食等部门的大臣。
此外,有2500多个垄断组织的董事长或总裁在经济管制机构中担任要职,控制国家的管制机构。
战争年代,英国政府为了扩军备战,发展军工生产,每年同垄断组织签订价值5 亿英镑的军事订货。
垄断组织乘机扩大投资,建立军工企业,扩大垄断公司,加强垄断组织,攫取垄断利润。
2.战时工业生产的发展战争期间,因英国实行战时经济,制止了1937~1938年经济危机的发展,并促进了工业生产,特别是军事工业生产的发展。
战时英国工业生产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工业生产增长。
战时英国重工业和军事工业生产获得了较大的增长。
例如,1944年英国工业生产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它超过了1939年的25%左右。
工业生产增长主要是通过发展军工生产和重工业,减少消费品生产来实现的。
但从1945年春起,工业生产又下降了。
第二、民用工业生产锐减。
在战争期间,英国大幅度缩减消费品生产。
例如1945年的毛织品产量从1937年的290 百万米下降为177 百万米;食糖产量从59万吨缩减为44万吨。
其它棉纱、棉布、靴鞋等消费品生产都大量锐减。
结果导致了消费品匮乏,物价暴涨,外贸出口额暴跌。
第三、工业劳动生产率增长。
战时经济年代,英国政府为了保证战争所需军火和垄断组织的高额利润,对工人实行军事管制,强制工人进行超时生产,从而使工业劳动生产率增长了25%以上。
由于战时实行主要食品配给制,加之军事苦役,工人生活非常艰苦。
二战后英国经济的缓慢发展及其福利政策的演变(精)
凯恩斯是在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的猛烈冲击使资本 主义岌岌可危的情况下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障碍何在, 以及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而创建其经济理论的。他以20世纪30 年代经济大危机为背景,对社会生产总量和国民收入是由何 种因素决定的,以及严重失业、“富裕中的贫困” 的矛盾现 象做出解释,并寻求解决的对策。
7
2、贫困理论的发展变化 3、劳合·乔治的社会改革政策 4、贝弗里奇报告与福利国家的建立
(1)贝弗里奇了极大的贡献,一度被誉为资 本主义的“救星”、“战后繁荣之父”。凯恩斯认同“借助 于市场供求力量自动地达到充分就业的状态,就能维持资本 主义”的观点,因此他一直致力于研究货币理论。他敢于打 破旧的思想束缚,承认有非自愿失业的存在,并首次提出国 家干预经济的主张,对整个宏观经济学具有极大的贡献。
3
2、福利政策
3、对英国民主社会主义的定位
(1)实质: 民主社会主义的实质是国 家垄断资本主义与福利制 度的结合物。
(2)评价
4
三、英国经济发展的特有现象——“英国病”
1、表现形式
所谓“英国病”,是经济学界对20世纪以来 英国经济发展长期停滞不前、综合国力持续哀落 现象的概括性称谓。“英国病”的症状表现 为:“走走停停”的经济增长率、通货膨胀一一失 业并发症与国际收支危机的交织、收入分配与经 济效率之间的矛盾、地方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和 分权主义日益严重的趋势。
二战后英国经济的缓慢发展及其福利政策的 演变
一、二战后英国的政治经济状况
1、政治状况 2、经济状况
1
二、二战后英国政府采取的政策
1、“国有化运动”
约翰·梅纳德 ·凯恩斯(1883--1946), 生于英国剑桥,现代西方经济学最有影响的 经济学家之一。1909年创立政治经济学俱 乐部并因其最初著作《指数编制方法》而获 “亚当·斯密奖”。1911-1944年任《经济 学杂志》主编,1913-1914年任皇家印度 通货与财政委员会委员兼任皇家经济学会秘 书,1919年任财政部巴黎和会代表,1929 -1933年主持英国财政经济顾问委员会工 作,1942年被晋封为勋爵,1944年出席布 雷顿森林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并担任了国 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的董事。
二战后英国经济的缓慢发展及其福利政策的演变
四、英国福利政策的起源与发展—从济贫到福利
1、前工业社会的济贫政策
(1)《济贫法》
(2)《斯宾汉姆莱法》
(3)《新济贫法》
6
2、贫困理论的发展变化
3、劳合· 乔治的社会改革政策
4、贝弗里奇报告与福利国家的建立 (1)贝弗里奇报告
(2)福利国家的建立
7
8
2
2、福利政策
3、对英国民主社会主义的定位 (1)实质: 民主社会主义的实质是国 家垄断资本主义与福利制 度的结合物。
(2)评价
3
三、英国经济发展的特有现象——“英国病”
1、表现形式 所谓“英国病”,是经济学界对20世纪以来 英国经济发展长期停滞不前、综合国力持续哀落 现象的概括性称谓。“英国病”的症状表现 为:“走走停停”的经济增长率、通货膨胀一一失
二、二战后英国政府采取的政策
1、“国有化运动”
约翰· 梅纳德 · 凯恩斯(1883--1946), 生于英国剑桥,现代西方经济学最有影响的 经济学家之一。1909年创立政治经济学俱 乐部并因其最初著作《指数编制方法》而获 “亚当· 斯密奖”。1911-1944年任《经济 学杂志》主编,1913-1914年任皇家印度 通货与财政委员会委员兼任皇家经济学会秘 书,1919年任财政部巴黎和会代表,1929 -1933年主持英国财政经济顾问委员会工 作,1942年被晋封为勋爵,1944年出席布 雷顿森林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并担任了国 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的董事。
业并发症与国际收支危机的交织、收入分配与经
济效率之间的矛盾、地方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和 分权主义日益严重的趋势。
4
2、原因
综上所述,“英国病”的根源在于:长期
的国防交全、社会稳定和组织自由,产生了大
英国工业革命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国家经济政策
英国工业革命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国家经济政策英国工业革命是人类历史上一次重大的经济变革,它不仅深刻地改变了英国社会和国际关系,也对全球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第二次工业革命则是指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时期欧美国家的一次大规模的技术革新和工业化浪潮,包括石油、电力、钢铁和化学等领域的技术突破和应用,极大地推动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本文将分别从英国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特点、影响以及国家经济政策等方面进行综述。
一、英国工业革命的国家经济政策1. 背景与特点英国工业革命始于18世纪后期,历时约100年,其背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形成。
16-17世纪,欧洲经历了从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的转变,这为工业革命的发生提供了必要的社会经济基础。
(2)科技创新和机械化的兴起。
工业革命的中心是纺织业,其核心技术是纺织机械的发明和应用,这一技术的突破成为了工业革命的动力源泉。
(3)海外贸易的扩大。
18世纪后期,随着英国的殖民扩张和海外贸易的发展,大量廉价原料和外销市场的出现为英国的工业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
英国工业革命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新工业资产阶级的崛起。
工业革命期间,许多中小企业家和手工业者逐步走向破产,而垄断了大量资本和雇佣了数以万计工人的新工业资本家阶级则越来越强大。
(2)劳动力的转移和生产大规模化。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口的快速增长,劳动力从农村转向城市,大规模的生产方式也得到了发展。
(3)铁路和蒸汽机的运用。
工业革命后期,铁路和蒸汽机的运用成为了英国工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也极大地促进了资本积累和商品流通。
英国工业革命的国家经济政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自由贸易政策。
18世纪中期,英国逐步采取自由贸易政策,取消了某些保护主义措施,促进了外贸的开放和发展,也使得英国的工业品出口市场不断扩大。
(2)专利保护制度。
18世纪后期,英国实施了专利保护制度,通过授予发明人专利权,保护了创新成果和知识产权,推动了科技创新和工业生产的发展。
英国现代化
发达国家现代化英国一、现代化进程1.经济16世纪--18世纪中期:手工工场时代,推行重商主义政策,资本原始积累18世纪中期--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世界工厂,现代工厂制度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科技革命,发展滞后于美德两国,失去世界工厂地位;最大资本输出国,伦敦是世界金融中心一战后:从债权国变成债务国,经济发展缓慢二战后:战争中被严重削弱,接受美国“马歇尔计划”援助;重建战后经济体系的方案未被采用;《布雷顿森林协定》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缔约国;1973年加入欧共体,参与西欧经济一体化进程;经济改革,实行国家调控资本主义模式2.政治17世纪:资产阶级革命,《权利法案》确立“议会至上”原则和君主立宪制18世纪:宪政体制进一步完善19世纪:推行社会立法,缓和矛盾、化解冲突一战后:大英帝国为英联邦取代3.思想理论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兴起启蒙运动,霍布斯、洛克为代表人物18世纪:亚当·斯密《国富论》,自由主义经济理论19世纪:欧文是空想社会主义代表;马恩长期在英国活动,丰富完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4.外交16世纪:新航路开辟后最早进行殖民扩张的国家之一1607--1732:在北美大西洋沿岸建立13块殖民地17-19世纪:排挤荷兰和法国,确立海上霸权,建立起世界上最大的殖民贸易体系19世纪初-20世纪初:头号世界殖民大国;同法俄结成协约国集团;发动两次鸦片战争、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瓜分狂潮;在上海建租界一战后:大英帝国开始衰落,殖民体系渐趋瓦解,1931《威斯敏斯特法案》英联邦正式形成一战战胜国,与美法主导巴黎和会进程,在凡-华体系中世界霸权遭到美国挑战;1928与南京国民政府重订新约,中国收回关税自主权;推行绥靖政策,签定《慕尼黑协定》二战中:不列颠之战;北非阿拉曼战役;发表大西洋宪章,推动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形成;参与二战后期三次国际会议,与美苏共同建立雅尔塔体制;推动联合国建立二战后:参与分区占领德国及柏林;丘吉尔富尔敦演说拉开冷战序幕;追随美国遏制苏联社会主义阵营,北约成员国;欧盟成员国殖民体系崩溃;1984年中英《联合声明》,1997年7月1日中国收回香港二、英国现代化特点1.现代化的领跑者17世纪,英国通过政治革命实现了对专制王权的民主化改造,确立君主立宪政体,搭建现代民主政治的框架,为世界政治领域的现代化提供了榜样作用。
二战后的英国经济
回顾战后英国经济的发展,可以1979年为 界划分为两个截然不同的阶段: 1,1945-1979年的30多年是英国经济深 受殖民帝国瓦解和“英国病”的长期困扰 而发展十分迟缓的时期 2,1979年-现在 是英国经济不断进行 调整,经济增长速度明显加快的时期
二次大战结束时,英国仍然控制着1400多万平方公里、5亿 左右人口,包括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殖民地与附属国,此 外还拥有1900万平方公里、5千万人口的自治领。表面上, 英国仍然是一个庞然大物。 从战后初期开始,英属殖民地人民为争取民族独 1945- 1979年的30多年是英国经济深受殖民 立与解放的斗争便不断高涨- 帝国瓦解和“英国病”的长期困扰而发展十分 •战后初期首先是缅甸、马来西亚,继而南亚各 迟缓的时期 国 •50年代亚洲、非洲民族解放斗争蓬勃兴起,54 年英被迫从苏伊士运河撤军,56年侵略埃及失败,殖民统 所有这些表明,英国的殖民帝国已无可挽回地崩溃了 治开始土崩瓦解 •60年代以后,英在非洲、地中海、中东、太平 洋和拉美的殖民地、附属国纷纷独立 •此外,一些经济发达的自治领(如加、澳、新) 的离心倾向加强
高劳动生产率决非易事 走向对其经济影响巨大
The end~ thx~^_^
欧洲政策
• 英国于1973年1月1日加入欧洲共同体。在 加入EC后,英国始终未放弃其“离心离德” 倾向,主要是在共同预算和共同农业基金 分配问题上一直有不同意见,尤其在撒切 尔夫人当政时,曾出现过长达6个月的“空 椅子危机”。在“马约”谈判过程中,梅 杰前首相又竭力为英争得了自主决定是否 加入、何时加入EMU第三阶段及欧盟社会 政策的两项例外权。
二。70年代末--80年代英国政府对经济调节和干预 的调整-所谓“撒切尔主义”(Thatcherism)
英国历史发展阶段简介
英国历史发展阶段简介英国是个浪漫又崇尚历史的地方,英国建筑不同于中国,他们的建筑多是古老的建筑,一股浓郁的历史气息扑面而来。
下面是店铺分享的英国历史发展阶段简介,一起来看看吧。
英国历史发展阶段简介英国的全称是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The 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是一个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英国本土位于欧洲大陆西北面的不列颠群岛,被北海、英吉利海峡、凯尔特海、爱尔兰海和大西洋包围,是由大不列颠岛上的英格兰、苏格兰和威尔士,以及爱尔兰岛东北部的北爱尔兰以及一系列附属岛屿共同组成的一个西欧岛国,除了英国本土之外,还包括十四个海外领地。
1688年的光荣革命确立英国君主立宪政体,英国首先完成工业革命,国力壮大,18世纪至20世纪初期英国统治的领土跨越全球,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也是历史上记载的面积最大的国家。
英国虽然在两次世界大战中都取得了胜利,但国力严重受损,到20世纪下半叶英帝国解体,超级大国领导地位被美国和苏联取代,不过,英国仍是一个在世界范围内有影响力的强国。
英国为英联邦元首国、欧洲联盟成员国、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创始会员国、G8成员国之一,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对安理会议案拥有否决权。
1、早期文明在不列颠群岛上很早就有人类活动,约公元前13世纪,伊比利亚人从欧洲大陆来到大不列颠岛东南部定居,约公元前700年以后,居住在欧洲西部的克尔特人不断移入不列颠群岛,其中有一支称为不列吞人,不列颠这一名称可能来源于此。
克尔特人已知使用铁器,耕犁在技术上不断进步,并已使用货币,生产力发展促使克尔特社会逐渐分化。
2、罗马时期公元前54年,凯撒两度率罗马军团入侵不列颠,均被不列颠人击退,公元43年,罗马皇帝克劳狄一世率军入侵不列颠,征服不列颠后变其为罗马帝国的行省,到409年,罗马驻军被迫全部撤离不列颠,罗马对不列颠的统治即告结束。
二战后的英国经济
二战后的英国经济二战后,英国的经济受到严重创伤。
主要是英国依赖美国的援助来恢复发展经济。
美国的主要政策就是《马歇尔计划》。
经济模式的特征:由以前的国家过多干预向自由主义转变,国家资本比重下降,私人资本重新得到加强;经济计划程度下降,自由市场作用增大;国家干预减弱,自由竞争加强。
“多市场、少政府”的转变已成为英国经济发展的趋势。
战后世界经济格局(1)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的演变:①确立:英国最早发生工业革命,经济实力最强大;英国拥有广阔的殖民地。
到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②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向帝国主义过渡的过程中,资本家不愿采用新技术和新设备;美、德经济迅速发展。
到19世纪末英国丧失了在世界工业的垄断地位。
(2)美国掌握世界经济霸权(二战结束后初期到50年代末):①原因:美国在向帝国主义过渡过程中,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一位;两次世界大战使美国大发横财;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在战争中力量削弱。
②确立:二战后初期美国经济占绝对优势,它通过1944年确立的“布雷顿森林体系”、1947年成立的关税及贸易总协定、1948年开始实施的“马歇尔计划”等确立了其世界经济霸主地位。
(3)20世纪70年代世界经济格局向多极化方向转变:①原因:欧共体和日本的崛起。
②多极化:70年代初,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崩溃,资本主义世界出现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发展中国家要求建立国际新秩序,各种原料输出国和生产国组织起来,一批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脱颖而出。
英国具有典型的公私混合型经济体制特征。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在工党主政期间大力发展国有经济,分别在1945年7月至1951年10月和1975年3 月至1979年5月,掀起两次国有化高潮,国有企业得到迅速发展。
据统计,1970年国有企业劳动力占全国劳动力8.1%,生产总值占全国生产总值的11.1%,固定资产投资额占国内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20%。
70年代末80年代初,英国国有企业地位显著上升。
二战后的英国经济文章
二战后的英国经济旅英二班程潘10080402049二战后的英国经济The British Economy After World War II英国曾是世界发展的领头羊。
但是20世纪后,英国却失去了昔日的光辉。
二战后,英国的经济受到严重创伤。
在那时,英国依赖美国的援助来恢复发展经济。
在摆脱美国控制之后,英国经济又进入自我发展时期。
England was a leader during the process of the world’s development . But after the 20th century, Britain has lost its glory .After the second world war, the British economy suffered serious wounds.At that time, Britain restored its economic development by depending on America.After being out of America’s control ,British economy began to go into a period that it developed its economy by itself.(一)1945-1979年的30多年是英国经济深受殖民帝国瓦解和“英国病”的长期困扰而发展十分迟缓的时期(I)The 30 years between 1945 to 1975 was a slow period that the British economy was troubled deeply by colonial empire dissolves and "British disease"50-60年代英国的经济发展平稳。
其主要特点是经济缓慢而持续增长,失业率低,物质丰富,人民消费水平不断增长。
英国福利制度发展史分析
2021/8/2
9
❖ 总之,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撒切尔夫人为 首的保守党政府和以布莱尔为首的工党政府 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虽然具体措施不同, 但是其本质上都是强调国家和个人的共同责 任,都要求实现社会保险制度与社会经济的 协调发展。
2021/8/2
10
(四)英国社会福利制度的构成
❖ 1、社会福利项目
❖ 撒切尔政府把削减公共开支当成最重要的目标。首先,在社 会福利制度改革方面,撒切尔政府的基本思路是用“选择性 原则”代替“普遍性原则”,让社会福利真正起到帮助穷人 的作用,而不是平均分配。其次,撒切尔政府对英国社会福 利项目进行了私有化改革,在这方面取得最大成效的住房私 有化改革,它有效地降低了政府在这方面的公共开支。
❖ 3、建立与发展阶段
❖ 1)自由党执政前的社会保障政策
❖ 1905年英国政府通过了类似“以工代赈”的《个人失业法》,由于资金问题, 随后贝弗里奇提出建立劳动交换所与事业保险结合,解决失业者就业与救济失业。
❖ 2)英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形成
❖
1906年,自由党执政,新自由助于正式成为英国官方政策的重要基础。失业
2021/8/2
3
(二)英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 1、建立背景
❖ 随着工业化的不断深入,社会矛盾突出:政府举办的济贫活动杯水车薪,民间 互助使的广大贫民付不起互助金,贫富分化日益加剧等。
❖ 2、思想基础
❖ 新自由主义思想(强调有限的自由,提供自由的共享性);集体主义思潮 (关注公共利益、建立社会保障制度);费边主义
2021/8/2
21
❖ 1997年布莱尔领导的工党政府上台以后,将“第三条 道路”作为自己的施政意识形态,工党政府提出了新 福利制度的8原则:围绕“工作观念”重塑福利国家; 公私福利合作;提高高质量的教育、保健和住房公共 服务;扶助残疾人;减少儿童贫困;帮助极度贫困者; 消除社会保险中的欺诈行为;将政府的工作重心从发 放福利津贴转向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使现代福利制 度灵活、高效、便民。
试析战后英国_福利国家_的困境
试析战后英国“福利国家”的困境黄 群 超 “福利国家”是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中出现的一种较为普遍的社会现象。
作为最早实现工业化的英国,也是最早着手构筑“福利国家”制度的国家之一。
经过十九世纪的一系列社会立法和本世纪初劳合・乔治自由党政府的全面社会改革,英国在二战以前就已经确立了“福利国家”的基本框架。
当然,“福利国家”作为一种与“现代化生产方式紧密结合”①的国家制度确立还是在二战之后,其中包含着一个不断调整、完善的进程。
它的形成和发展也确实起到了降低贫困人口比重、缓和阶级矛盾、促进社会稳定和发展等积极作用。
但是到七十年代中期以后,“福利国家”逐渐暴露其弊端和局限性,陷入了步履艰难、难以为继的困境之中。
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日益庞大的社会保障支出使得政府赤字攀升,债台高筑,出现了巨大的“财政黑洞”。
自1948年英国宣布建成“福利国家”以来,每年的社会保障支出已由6517亿英镑攀升至615亿英镑,巨额的社会保障支出必然导致高额的财政赤字。
1951年至1986年,英国出现财政赤字的年份有32年,累计赤字达1209亿英镑,年平均赤字为3415亿英镑。
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只有发行巨额公债来弥补,其后果则是:人们得到的工资收入和各种津贴、补助均相应减少。
于是,人们愈发要求增加社会福利,提高保险津贴标准。
如此重复循环,英国政府把自己引入了一条只能进不能退的死胡同,纵然财政赤字累累,也只能把社会保障措施实行下去。
其次,充分就业和扩大社会保障支出难以兼顾。
作为典型的“福利国家”,英国以充分就业和实行全民普遍的社会保障而自我标榜。
保障支出的持续扩大,依赖于建立在税收基础上的财政收入不断增加。
高税收必然限制企业的利润收益,挫伤企业主进一步投资的积极性,减少劳动者就业的机会。
而要维持高额的社会保障支出又不能减税,因此,充分就业和扩大保障支出这两个目标在增税和减税的取舍上恰相抵触,不能兼得。
再次,高额累进税制带来不良后果。
成就与危机:英国福利制度的演变
2、饲养条件
2、饲养条件
英国宠物动物福利制度对饲养条件也有严格的要求。例如,对于犬类和猫类, 制度规定了它们的饮食、住所、运动等方面的要求。此外,制度还要求宠物主人 要对宠物进行必要的训练和社交化,以确保宠物能够适应人类社会的环境。
3、动物医疗保障
3、动物医疗保障
英国宠物动物福利制度高度重视宠物医疗保障。制度规定,所有宠物都必须 定期接受兽医检查,以确保它们的健康状况良好。此外,对于需要治疗的宠物, 制度还提供了相应的医疗保障措施,包括手术、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等。
3、发展专业的宠物医疗机构和 人才培养
3、发展专业的宠物医疗机构和人才培养
专业的宠物医疗机构和人才是提高宠物动物医疗保障水平的关键。我国应该 大力发展专业的宠物医疗机构,同时加强兽医人才培养,提高兽医行业的整体水 平。
4、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4、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我国可以加强与国际宠物保护组织的交流与合作,借鉴英国等国家的经验, 不断完善我国的宠物动物福利制度。通过合作交流,共同推动全球宠物动物福利 事业的发展。
谢谢观看
英国福利国家的危机与转型
面对这些挑战,英国福利国家迫切需要进行转型。其中,政策调整和制度创 新成为转型的关键。政策调整主要包括降低福利水平、提高退休年龄、改革养老 金制度等措施,以减轻财政压力。而制度创新则着眼于提高福利制度的灵活性, 例如推行工作福利制、鼓励社会参与福利体系建设等。
英国福利国家的危机与转型
英国福利国家的危机与转型
经过以上措施的实施,英国福利国家转型取得了一定成果。财政负担得到缓 解,社会公平状况得到改善。展望未来,英国福利国家的发展趋势将更加注重公 平与可持续性的结合,打造全方位、多元化、灵活的福利体系,以适应国家和社 会的长远发展需要。
战后英国社会保障思想的变迁(上)
战后英国社会保障思想的变迁(上)摘要:战后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形成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是其思想理念所推动的,战后英国不同时期社会保障思想来源不同。
英国的福利国家制度是在争论中产生、发展和变化的。
战后英国的社会福利制度以凯恩斯主义和《贝弗里奇报告》为两大理论基石,在其以后的发展中贯穿着新左派和新右派的争论,第三条道路的福利思想则是其最新发展。
任何一种大规模的社会变革都需要为自己寻找行动合理性的思想依据。
社会保障制度的生成与扩展本身是一种渐进式的社会变革,它同样需要一种理论的支持。
纵观战后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形成与发展,我们可以发现,英国战后不同时期社会保障思想来源不同。
社会保障思想的发展变化是制约英国福利制度发展方向及改革的重要因素。
一、理论基石(一)凯恩斯的有效需求不足理论与国家干预思想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最早对社会保障制度进行了实证分析和推理。
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1936年)一书中,凯恩斯提出了有效需求不足理论以及相应的国家干预经济的思想。
根据凯恩斯主义的有效需求理论,国家应该采取主动措施,甚至通过赤字财政政策,大幅度提高生活福利,包括提高工资标准和扩大社会福利,即采取“普遍福利”政策,抑制经济危机。
这就是英国等西方国家,把凯恩斯主义作为执行“普遍福利”政策的理论基础的主要原因。
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控制着整个经济学领域,支配着英国等大多数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制定过程。
但是,70年代之后石油危机所引发的西方发达国家的普遍性的经济滞胀困境,又开始打破了这一新教条。
随之,福利国家的社会保障体系不约而同地走上了调整改革之路。
(二)《贝弗里奇报告》中的福利国家思想在二十世纪资本主义发展史上,《贝弗里奇报告》是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文献,它所提出的建立“福利国家”的基本思想不仅决定了战后英国社会发展方向,同时影响了当代西方资本主义发展轨迹。
战后英国正是在这一报告的思想基础上率先建立起一整套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使得英国成为第一个“福利国家”。
每日一解: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每日一解: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材料一1979年,撒切尔当选为首相,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撒切尔把40%的国有企业出售给私人,取消石油等领域垄断,废除了多项限制经济活动的规定。
大量削减福利开支,扩大公共品市场化。
英国经济增长从1982年的-2.2%回升至1988年的5.9%,通货膨胀率从1980年的18%回落至1986年的3.4%。
但由于大量国有企业倒闭,失业率由1979年的4.9%上升为1983年的11.7%,此后逐渐有所下降。
1984—1985年,撒切尔政府关闭非盈利煤矿、停止对煤矿工业的政府补贴,煤矿工会发动了362天的罢工。
在她第3任期内,英国政府自50年代以来的财政赤字终于转为盈余。
——摘编自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等材料二1978到1984年,城市企业改革主要是通过扩权让利,使企业拥有一定的经营自主权。
1984年,十二届三中全会指出:“要突破把计划同市场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明确认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必须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
”1984到1988年,国家指令性计划工业产品品种由1123种减至50种。
1983年后,私营经济成批出现。
1988年,国家以法律形式确认了私营经济的合法地位。
1990年,资产超百万元的私营企业已经达到453万个。
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摘编自王玉茹《中国经济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撒切尔政府经济改革的影响。
(8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撒切尔政府经济改革和中国经济改革措施的相似之处,并说明各自的历史背景。
(17分) 【解析】本题考查撒切尔政府经济改革的影响以及中国经济改革的措施。
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和正确认知历史知识的能力。
难度中等。
(1)材料一“大量削减福利开支”表明缩减了政府开支。
减轻了财政负担;根据材料一“经济增长从1982年的-2.2%回升至1988年的5.9%”可知,促进了英国社会经济的增长;根据材料“通货膨胀率从1980年的18%回落至1986年的3.4%”得出,降低了英国社会的通货膨胀率;根据材料一“失业率由1979年的4.9%上升为1983年的11.7%”可知,英国社会失业率不断上涨;根据材料一“煤矿工会发动了362天的罢工”可知,英国社会矛盾一度激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二战后英国政府采取的政策
1、“国有化运动”
约翰·梅纳德 ·凯恩斯(1883--1946), 生于英国剑桥,现代西方经济学最有影响的 经济学家之一。1909年创立政治经济学俱 乐部并因其最初著作《指数编制方法》而获 “亚当·斯密奖”。1911-1944年任《经济 学杂志》主编,1913-1914年任皇家印度 通货与财政委员会委员兼任皇家经济学会秘 书,1919年任财政部巴黎和会代表,1929 -1933年主持英国财政经济顾问委员会工 作,1942年被晋封为勋爵,1944年出席布 雷顿森林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并担任了国 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的董事。
2
9Leabharlan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