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英国经济的缓慢发展及其福利政策的演变知识分享

合集下载

英国社会福利政策的历史沿革

英国社会福利政策的历史沿革

英国社会福利政策的历史沿革作者:刘成奚慧玲来源:《历史教学·中学版》2012年第10期关键词英国,福利政策,政府角色中图分类号 G6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0457-6241(2012)19-0068-05社会福利问题伴随着英国近现代社会发展的整个过程,也成为英国史研究的一个永恒主题。

英国社会福利制度涉及政府角色、经济状况、社会环境、大众态度等,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内涵与特点。

本文试图对近500年英国社会福利政策进行概览性介绍,阐释英国政府在福利问题上的态度变化,从而更好地理解战后资本主义福利国家的演变。

在20世纪之前,英国社会国家救济主要依据济贫法。

从都铎王朝(1485—1603年)开始,流民和贫困问题严重威胁到社会的稳定,政府对救济问题的干预加强。

1495年和1531年两个济贫法,主要关注惩罚乞讨者及遣送问题。

1536年济贫法则规定,市郡当局要善待并救济乞丐,防止被迫乞食和流浪现象发生。

可见,都铎君主在济贫问题上采取了两分法态度:一是国家对没有工作能力的群体承担责任,二是严厉惩罚不愿工作的“懒汉”。

1601年济贫法将济贫措施分为三类:第一,没有劳动能力的穷人(年老、体弱或残疾人)由国家提供救济;第二,有工作能力者接受救济须接受政府强制性的工作安排;第三,有工作能力而拒绝工作者接受济贫院的院内救济[1] (p.33)。

1601年济贫法虽是一个全国性的立法,但赋予地方相当大的权利。

每个教区由监督官管理贫困救济事务,监督官员由地方任命,有征收济贫税的权力。

17世纪的人均救济支出呈上升趋势,在17世纪早期是6便士/星期,17世纪60年代为1先令/星期。

寡妇能获得高于平均数的救济,男劳力一般只是补偿性的救济[2] (pp.27~28)。

从此,英国人有了获得救济的权利,济贫不再是个人的事情,而是教区的一项重要工作[2] (p.29)。

1722年通过一项议会法案,要求政府建立工场,接受救济者必须在工场里生活和劳动,从而减少社会流民。

英国福利制度发展史分析.

英国福利制度发展史分析.

(五)英国社会福利制度缺点
1、英国社会福利制度的缺陷 ①庞大的社会福利支出日益成为政府沉重的财政负 担。 社会福利费用的来源,一半由企业和个人所缴纳的 国民保险基金提供,其余由政府财政拨款。此外, 政府还要承担国民保健,对个人的社会服务、教育 和住房等费用。社会福利庞大的支付成为导致经常 性财政赤字的最重要因素。
(六)启示
1、认真协调好约束社会福利制度的几个关系
公平与效率 福利与经济的兼顾问题 社会福利与市场机制或政府干预之间的关系 2、改进行政部门的效率发展补充的社会福利 3、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和发展与生产力相适应



1979年底,撒切尔领导的保守党政府开始对英国进行长达 16年的新自由主义的改革。“撒切尔革命”的实质是使英国 政府在指导思想上摆脱凯恩斯主义的影响,全面否定战后英 国的“社会主义”实践,使英国的福利国家制度发生了重大 转型,人们重新接受了强调“个人责任”与“选择权”的价 值观念。 撒切尔政府把削减公共开支当成最重要的目标。首先,在社 会福利制度改革方面,撒切尔政府的基本思路是用“选择性 原则”代替“普遍性原则”,让社会福利真正起到帮助穷人 的作用,而不是平均分配。其次,撒切尔政府对英国社会福 利项目进行了私有化改革,在这方面取得最大成效的住房私 有化改革,它有效地降低了政府在这方面的公共开支。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社会福利的筹资渠道。

从资金来源看,英国的社会福利项目基本 上都是非缴费性的,由国家通过税收、以财 政支出的形式承担。其中,国民医疗保健的 开支主要由英国财政部从一般性的财政收入 中支出;各类社会补助项目(包括子女津贴、 住房津贴等)主要由政府财政支出。
3、社会福利的管理体制

从行政体制上看,英国的社会保障事务主 要由中央政府负责。2001年以前,这部分的 行政主要是由社会保险部和就业部、健康部 的有关部门共同管理。2001年,工党政府进 行改革,做了一定的调整,建工作和年金部, 全面负责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事务,该部在 全国设有多家代理机构来发放社会保险收益。

论战后英国的福利制度

论战后英国的福利制度

世界当代史作业论文题目:论战后英国的福利制度姓名:杨吉磊学号:09070132班级:09史(1)指导教师:张文伟论文大纲一、战后英国福利制度的缔造和影响(艾德礼工党时期)。

1、战后英国福利制度的形成(形成的背景和形成的条件)。

2、福利制度的具体实施情况及特点。

①、福利制度的内容。

②、福利制度的特点。

3、战后英国福利制度的影响。

①福利制度的利。

②福利制度的弊。

二、英国福利制度的改革(撒切尔政府时期)。

1、改革背景。

2、改革措施。

3、改革特点。

三、总述。

正文:论战后英国的福利制度杨吉磊(上饶师院·文旅学院 09070132)摘要:二战后,艾德礼工党政府在英国大力推行福利政策,这迎合了战后英国人的需要。

但这种福利政策是一把双刃剑,到撒切尔时代对福利政策进行了改革,产生了一定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工党政府;福利政策;撒切尔;改革;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上台执政的英国工党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实施了一系列的社会制度,建立起了较发达的福利制度。

这种福利制度的建设,发展了国民经济,提高了人们生活水平,进而有利于社会稳定。

但随着时代发展,该制度已不适应英国社会的发展需要,因此产生了消极影响。

到撒切尔政府时期,对其进行了全面的改革,希望在福利国家与经济发展中寻求到一个积极的平衡与稳定,其改革有利于英国福利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出现了不良后果。

一、战后英国福利制度的缔造和影响(一)战后英国福利制度的形成两次世界大战之间,英国经济状况一直不佳,因而政局动荡不安。

1930年3月,英国失业人数已达160万,1931年春则高达260万。

①严重的危机终于导致了第二届工党政府的垮台。

在英国历史上,因经济危机而引起政府垮台,尚属首次。

事态的发展引起了各阶层有识之士的关注,为了探寻摆脱危机的道路,稳定现存的社会秩序,早在20世纪20年代初,庇古(1877—1959)就发表了《福利经济学》一书,他提出,如果政府一方面征收累进所得税、遗产税等,一方面增加社会福利,将货币收入从富人那里“转移”给穷人一些,就可以增加货币的边际效用,是社会满足的总量增加。

二战后英国经济的缓慢发展及其福利政策的演变(精)

二战后英国经济的缓慢发展及其福利政策的演变(精)
2
凯恩斯是在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的猛烈冲击使资本 主义岌岌可危的情况下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障碍何在, 以及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而创建其经济理论的。他以20世纪30 年代经济大危机为背景,对社会生产总量和国民收入是由何 种因素决定的,以及严重失业、“富裕中的贫困” 的矛盾现 象做出解释,并寻求解决的对策。
7
2、贫困理论的发展变化 3、劳合·乔治的社会改革政策 4、贝弗里奇报告与福利国家的建立
(1)贝弗里奇了极大的贡献,一度被誉为资 本主义的“救星”、“战后繁荣之父”。凯恩斯认同“借助 于市场供求力量自动地达到充分就业的状态,就能维持资本 主义”的观点,因此他一直致力于研究货币理论。他敢于打 破旧的思想束缚,承认有非自愿失业的存在,并首次提出国 家干预经济的主张,对整个宏观经济学具有极大的贡献。
3
2、福利政策
3、对英国民主社会主义的定位
(1)实质: 民主社会主义的实质是国 家垄断资本主义与福利制 度的结合物。
(2)评价
4
三、英国经济发展的特有现象——“英国病”
1、表现形式
所谓“英国病”,是经济学界对20世纪以来 英国经济发展长期停滞不前、综合国力持续哀落 现象的概括性称谓。“英国病”的症状表现 为:“走走停停”的经济增长率、通货膨胀一一失 业并发症与国际收支危机的交织、收入分配与经 济效率之间的矛盾、地方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和 分权主义日益严重的趋势。
二战后英国经济的缓慢发展及其福利政策的 演变
一、二战后英国的政治经济状况
1、政治状况 2、经济状况
1
二、二战后英国政府采取的政策
1、“国有化运动”
约翰·梅纳德 ·凯恩斯(1883--1946), 生于英国剑桥,现代西方经济学最有影响的 经济学家之一。1909年创立政治经济学俱 乐部并因其最初著作《指数编制方法》而获 “亚当·斯密奖”。1911-1944年任《经济 学杂志》主编,1913-1914年任皇家印度 通货与财政委员会委员兼任皇家经济学会秘 书,1919年任财政部巴黎和会代表,1929 -1933年主持英国财政经济顾问委员会工 作,1942年被晋封为勋爵,1944年出席布 雷顿森林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并担任了国 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的董事。

英国福利体系演变和问题产生

英国福利体系演变和问题产生

改革后的平均水平 5,000
3.缓解了财政压力-----养老金为例,目前只占 GDP的5—6%
福利增长过快,财政不堪重负
1951一1982年社会福利支付增长2.7倍,而国内 生产总值只增长近1倍。
1951一1982年社会福利支付占国内生产总值的 比重从14.4%跃升为29.4%。
过分追求公平,影响了经济效率
1976 年的英国加工制造业,税后利润率为 8.5%,比西欧、北美低7个百分点。
以社会保障为主体,包括医 疗保健服务、充分就业、 住房、教育等福利政策的 国家制度。
英国完善的福利制度的意义
1.促进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2.稳定社会,缓解贫困 3.推进社会平等
1945年 1970年
最上层的10%的财产情况 56% 33.3%
最上层的10%的收入情况 27.6% 20%
背景
到了20世纪80年代,随着殖民地统治的瓦解 ,经济衰落、失业和人口老龄化等诸多社会经 济问题的困扰,人们对“福利国家”政策产生 了质疑,英国社会保障体系危机四伏,受到了 普遍的批评。
3.改革养老保险体系 1999年2月,英国议会通过《福利制度与 养老金法案》
布莱尔政府对福利制度的改革的评价
1.福利国家 2.普遍性原则
社会投资国家 选择性原则
3.效果显著
4.仍然任重而道远
1.经济持续稳定增长----1997年以来,保持2% 2.失业人数下降
时间 人数
改革前的平均水平 350,000
1601年英国颁布了《伊丽莎白济贫法》即《旧 济贫法》 区别对待原则
将那些确无劳动能力的人送入“济贫院”,对有劳 动能力的穷人即官方认为懒惰的穷人则进行惩罚
注重效率
1834年《新济贫法》 济贫院内济贫

二战后英国对欧洲的特殊政策探究

二战后英国对欧洲的特殊政策探究

二战后英国对欧洲的特殊政策探究二战后英国对欧洲的特殊政策探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上的政治、经济、战略格局又有了新的调整。

世界的权力中心转移到大洋彼岸,而原来的欧洲列强却沦为二等国家。

按理说欧洲应该联合自强起来,但作为欧洲的核心亿英镑。

27.23亿并地位。

"美国和官员讨论战后英国对欧洲政策,他强调"他对欧洲的长期政策是建立本国与地中海和大西洋沿岸国家的密切关系。

这些国家具体包括:希腊、意大利、法国、比利时、荷兰以及斯堪的纳维亚国家。

他希望看到联合王国与这些国家的密切互动可以体现在政治问题、以及商业和经济事务上的友好往来。

"贝文这种建立西欧联盟的构想,被称为"宏伟计划"(GrandDesign)。

英国建设这个联盟的目的是希望在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之间谋得一席之地,减少对美国的依赖。

这也是对"第三种力量"的初步建设计划。

但贝文"第三种力量"的构想很难实现。

"第三种力量"构建的背景是英国希望能在美苏之间寻找平衡,维系其独立的大国地位。

随着冷战的开始,英国与苏联的关系趋于恶化,它的欧洲政策就更助形式,它采取了包括金融、技术、设备等各种形式的援助。

在该计划正式实施前,美国人的援欧目标是加速恢复生产,随后将是稳定金融,减少金融壁垒以及贸易的进一步自由化。

欧洲国家为建立经济自立的基础将通过制定和达到生产指标将减少对外援的需求,从而为长期的现代化建设做好准备。

为了实现这一过程,它需要某个欧洲连续性欧洲组织的"具体行动",这个组织拥有审查国民计划、调整这些计划以符合欧洲的需要及"以最为有效和经济的方式指导生产、贸易和人力"之权力④。

这一目标的要点是它不仅希望欧洲能够制定统一的经济计划,而且倡议成立具有超国家性质的西欧经济组织。

这充分说明美国人乐见欧洲一体化这一趋势,它符合美国的冷战战略需要和长远的国家利益。

二战后英国经济的缓慢发展及其福利政策的演变

二战后英国经济的缓慢发展及其福利政策的演变
5
四、英国福利政策的起源与发展—从济贫到福利
1、前工业社会的济贫政策
(1)《济贫法》
(2)《斯宾汉姆莱法》
(3)《新济贫法》
6
2、贫困理论的发展变化
3、劳合· 乔治的社会改革政策
4、贝弗里奇报告与福利国家的建立 (1)贝弗里奇报告
(2)福利国家的建立
7
8
2
2、福利政策
3、对英国民主社会主义的定位 (1)实质: 民主社会主义的实质是国 家垄断资本主义与福利制 度的结合物。
(2)评价
3
三、英国经济发展的特有现象——“英国病”
1、表现形式 所谓“英国病”,是经济学界对20世纪以来 英国经济发展长期停滞不前、综合国力持续哀落 现象的概括性称谓。“英国病”的症状表现 为:“走走停停”的经济增长率、通货膨胀一一失
二、二战后英国政府采取的政策
1、“国有化运动”
约翰· 梅纳德 · 凯恩斯(1883--1946), 生于英国剑桥,现代西方经济学最有影响的 经济学家之一。1909年创立政治经济学俱 乐部并因其最初著作《指数编制方法》而获 “亚当· 斯密奖”。1911-1944年任《经济 学杂志》主编,1913-1914年任皇家印度 通货与财政委员会委员兼任皇家经济学会秘 书,1919年任财政部巴黎和会代表,1929 -1933年主持英国财政经济顾问委员会工 作,1942年被晋封为勋爵,1944年出席布 雷顿森林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并担任了国 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的董事。
业并发症与国际收支危机的交织、收入分配与经
济效率之间的矛盾、地方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和 分权主义日益严重的趋势。
4
2、原因
综上所述,“英国病”的根源在于:长期
的国防交全、社会稳定和组织自由,产生了大

二战后的英国经济

二战后的英国经济

二战后的英国经济二战后,英国的经济受到严重创伤。

主要是英国依赖美国的援助来恢复发展经济。

美国的主要政策就是《马歇尔计划》。

经济模式的特征:由以前的国家过多干预向自由主义转变,国家资本比重下降,私人资本重新得到加强;经济计划程度下降,自由市场作用增大;国家干预减弱,自由竞争加强。

“多市场、少政府”的转变已成为英国经济发展的趋势。

战后世界经济格局(1)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的演变:①确立:英国最早发生工业革命,经济实力最强大;英国拥有广阔的殖民地。

到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②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向帝国主义过渡的过程中,资本家不愿采用新技术和新设备;美、德经济迅速发展。

到19世纪末英国丧失了在世界工业的垄断地位。

(2)美国掌握世界经济霸权(二战结束后初期到50年代末):①原因:美国在向帝国主义过渡过程中,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一位;两次世界大战使美国大发横财;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在战争中力量削弱。

②确立:二战后初期美国经济占绝对优势,它通过1944年确立的“布雷顿森林体系”、1947年成立的关税及贸易总协定、1948年开始实施的“马歇尔计划”等确立了其世界经济霸主地位。

(3)20世纪70年代世界经济格局向多极化方向转变:①原因:欧共体和日本的崛起。

②多极化:70年代初,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崩溃,资本主义世界出现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发展中国家要求建立国际新秩序,各种原料输出国和生产国组织起来,一批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脱颖而出。

英国具有典型的公私混合型经济体制特征。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在工党主政期间大力发展国有经济,分别在1945年7月至1951年10月和1975年3 月至1979年5月,掀起两次国有化高潮,国有企业得到迅速发展。

据统计,1970年国有企业劳动力占全国劳动力8.1%,生产总值占全国生产总值的11.1%,固定资产投资额占国内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20%。

70年代末80年代初,英国国有企业地位显著上升。

二战后的英国经济文章

二战后的英国经济文章

二战后的英国经济旅英二班程潘10080402049二战后的英国经济The British Economy After World War II英国曾是世界发展的领头羊。

但是20世纪后,英国却失去了昔日的光辉。

二战后,英国的经济受到严重创伤。

在那时,英国依赖美国的援助来恢复发展经济。

在摆脱美国控制之后,英国经济又进入自我发展时期。

England was a leader during the process of the world’s development . But after the 20th century, Britain has lost its glory .After the second world war, the British economy suffered serious wounds.At that time, Britain restored its economic development by depending on America.After being out of America’s control ,British economy began to go into a period that it developed its economy by itself.(一)1945-1979年的30多年是英国经济深受殖民帝国瓦解和“英国病”的长期困扰而发展十分迟缓的时期(I)The 30 years between 1945 to 1975 was a slow period that the British economy was troubled deeply by colonial empire dissolves and "British disease"50-60年代英国的经济发展平稳。

其主要特点是经济缓慢而持续增长,失业率低,物质丰富,人民消费水平不断增长。

试析战后英国_福利国家_的困境

试析战后英国_福利国家_的困境

试析战后英国“福利国家”的困境黄 群 超 “福利国家”是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中出现的一种较为普遍的社会现象。

作为最早实现工业化的英国,也是最早着手构筑“福利国家”制度的国家之一。

经过十九世纪的一系列社会立法和本世纪初劳合・乔治自由党政府的全面社会改革,英国在二战以前就已经确立了“福利国家”的基本框架。

当然,“福利国家”作为一种与“现代化生产方式紧密结合”①的国家制度确立还是在二战之后,其中包含着一个不断调整、完善的进程。

它的形成和发展也确实起到了降低贫困人口比重、缓和阶级矛盾、促进社会稳定和发展等积极作用。

但是到七十年代中期以后,“福利国家”逐渐暴露其弊端和局限性,陷入了步履艰难、难以为继的困境之中。

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日益庞大的社会保障支出使得政府赤字攀升,债台高筑,出现了巨大的“财政黑洞”。

自1948年英国宣布建成“福利国家”以来,每年的社会保障支出已由6517亿英镑攀升至615亿英镑,巨额的社会保障支出必然导致高额的财政赤字。

1951年至1986年,英国出现财政赤字的年份有32年,累计赤字达1209亿英镑,年平均赤字为3415亿英镑。

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只有发行巨额公债来弥补,其后果则是:人们得到的工资收入和各种津贴、补助均相应减少。

于是,人们愈发要求增加社会福利,提高保险津贴标准。

如此重复循环,英国政府把自己引入了一条只能进不能退的死胡同,纵然财政赤字累累,也只能把社会保障措施实行下去。

其次,充分就业和扩大社会保障支出难以兼顾。

作为典型的“福利国家”,英国以充分就业和实行全民普遍的社会保障而自我标榜。

保障支出的持续扩大,依赖于建立在税收基础上的财政收入不断增加。

高税收必然限制企业的利润收益,挫伤企业主进一步投资的积极性,减少劳动者就业的机会。

而要维持高额的社会保障支出又不能减税,因此,充分就业和扩大保障支出这两个目标在增税和减税的取舍上恰相抵触,不能兼得。

再次,高额累进税制带来不良后果。

成就与危机:英国福利制度的演变

成就与危机:英国福利制度的演变

2、饲养条件
2、饲养条件
英国宠物动物福利制度对饲养条件也有严格的要求。例如,对于犬类和猫类, 制度规定了它们的饮食、住所、运动等方面的要求。此外,制度还要求宠物主人 要对宠物进行必要的训练和社交化,以确保宠物能够适应人类社会的环境。
3、动物医疗保障
3、动物医疗保障
英国宠物动物福利制度高度重视宠物医疗保障。制度规定,所有宠物都必须 定期接受兽医检查,以确保它们的健康状况良好。此外,对于需要治疗的宠物, 制度还提供了相应的医疗保障措施,包括手术、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等。
3、发展专业的宠物医疗机构和 人才培养
3、发展专业的宠物医疗机构和人才培养
专业的宠物医疗机构和人才是提高宠物动物医疗保障水平的关键。我国应该 大力发展专业的宠物医疗机构,同时加强兽医人才培养,提高兽医行业的整体水 平。
4、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4、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我国可以加强与国际宠物保护组织的交流与合作,借鉴英国等国家的经验, 不断完善我国的宠物动物福利制度。通过合作交流,共同推动全球宠物动物福利 事业的发展。
谢谢观看
英国福利国家的危机与转型
面对这些挑战,英国福利国家迫切需要进行转型。其中,政策调整和制度创 新成为转型的关键。政策调整主要包括降低福利水平、提高退休年龄、改革养老 金制度等措施,以减轻财政压力。而制度创新则着眼于提高福利制度的灵活性, 例如推行工作福利制、鼓励社会参与福利体系建设等。
英国福利国家的危机与转型
英国福利国家的危机与转型
经过以上措施的实施,英国福利国家转型取得了一定成果。财政负担得到缓 解,社会公平状况得到改善。展望未来,英国福利国家的发展趋势将更加注重公 平与可持续性的结合,打造全方位、多元化、灵活的福利体系,以适应国家和社 会的长远发展需要。

英国的工业革命与社会福利:历史上的福利制度与社会保障

英国的工业革命与社会福利:历史上的福利制度与社会保障

英国的工业革命与社会福利:历史上的福利制度与社会保障工业革命是现代工业化的起点,而英国是工业革命的发源地之一。

工业革命的发展不仅极大地改变了英国的产业结构和经济形态,也对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制度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工业革命之前的英国,农业是主要经济活动,社会组成以农村为主,生产方式以家庭手工业为主。

然而,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机器制造业和矿业等新型产业不断兴起,工人们从农村搬到城市,成为工厂的雇佣劳动者。

这种工业化的迅速发展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如劳动力过剩、过度拥挤的城市和恶劣的工作条件等。

在早期工业革命中,英国政府对工人的福利保障并不足够,工人们面临着贫困、疾病和劳动条件恶劣等问题。

然而,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对工人权益的关注,英国开始制定一系列福利政策和社会保障制度。

最早的福利制度之一是《恶法》(Poor Law),于1601年颁布。

该法案规定了穷困和失业者可能获得的最低救济水平,但该救济水平非常低且条件苛刻,以鼓励穷人自负盈亏。

然而,随着城市贫困的迅速增加,1842年通过的《工厂法》开始着手改善工人的工作条件,并规定了一些限制劳动时间的规定。

随着时间的推移,英国政府意识到福利制度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升级,尤其是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

在1908年通过的《夏威夷报码报福利法案》中,英国开始实施国家养老金制度,为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提供基本的养老金。

这一制度为老年人提供了一定的福利保障,帮助他们度过晚年。

此外,英国还逐步建立了国民医疗保健制度,以确保人民享有基本的医疗保障。

国家医疗保险法案于1911年通过,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个全国性的健康保险制度。

该制度规定,所有在工薪阶层中的劳动者必须缴纳一定的医疗保险费,以获得基本的医疗服务。

这项制度为英国人民提供了重要的健康保障,成为世界上最早实施的国家医疗保健制度之一。

此外,英国政府还通过了一系列改革,如失业保险法、劳动法和教育改革等,以促进社会福利的提高和社会保障机制的完善。

历史知识:二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新变化知识点

历史知识:二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新变化知识点

历史知识:二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新变化知识点二战结束到70年代初,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奉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即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出现了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

到70年代初,美国和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滞胀”现象。

建立“福利国家”目的:缩小贫富差距,减少社会问题。

实质:国家运用社会保障政策和服务开支,来保障个人和家庭经济安全。

内容:医疗保健服务、养老、住房、失业保险、教育等。

福利国家的利、弊:利——对社会的稳定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弊——到80年代,政府财政不堪重负。

政府缩小“福利国家”规模。

第三产业的兴起〖第三产业成为国民经济中增长最快的部门〗兴起原因:科学技术的进步、生产力的发展、公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需求多样化。

与第二产业的关系:相互促进。

作用:提高经济竞争力,拓展经济活动领域,增加就业,扩大市场,改善资源配置,一定程度上缓和经济的周期性波动,使经济发展产生了质的飞跃。

新经济的出现出现国家和原因:二战后,美国应用先进科技发展新兴工业↓〖如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半导体、宇航、激光等〗时代和名称由来: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实现了长达10年持续增长,被一家杂志称为“新经济的胜利”。

实质:美国的“新经济”,是在经济全球化形势下的一种以知识经济为基础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从美国爆发的原因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具体原因: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导致供需矛盾尖锐。

人民相对贫困,限制了他们的社会购买力。

直接原因:股票投机,股价暴跌。

出现:1929年10月24日,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股市崩溃,这一天被称为“黑色星期四"。

由此开始了旷日持久的经济危机。

对美国社会的影响:使美国经济一片萧条。

银行倒闭,企业破产,生产下降,失业剧增,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

各资本主义国家采取的措施:采取以邻为壑、转嫁危机的办法,表现在:提高关税,大打贸易战;实行货币贬值等。

【人类经济万年史—221】英国二战时期经济

【人类经济万年史—221】英国二战时期经济

【人类经济万年史—221】英国二战时期经济广告英国史:1914-1945作者:【英】A.J.P·泰勒著徐志军邹佳茹译当当英国二战时期经济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高度发展1939年9 月上旬,英国正式参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在战争期间,英国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获得迅速的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英国政府立刻建立了战时内阁和经济管制机构。

目的是加强国家对国民经济的干预和控制。

垄断资本家不仅操纵战时内阁,而且控制了经济管制机构。

在战时内阁中,垄断资本家分别担任了财政、生产、供应、粮食等部门的大臣。

此外,有2500多个垄断组织的董事长或总裁在经济管制机构中担任要职,控制国家的管制机构。

战争年代,英国政府为了扩军备战,发展军工生产,每年同垄断组织签订价值5 亿英镑的军事订货。

垄断组织乘机扩大投资,建立军工企业,扩大垄断公司,加强垄断组织,攫取垄断利润。

2.战时工业生产的发展战争期间,因英国实行战时经济,制止了1937~1938年经济危机的发展,并促进了工业生产,特别是军事工业生产的发展。

战时英国工业生产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工业生产增长。

战时英国重工业和军事工业生产获得了较大的增长。

例如,1944年英国工业生产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它超过了1939年的25%左右。

工业生产增长主要是通过发展军工生产和重工业,减少消费品生产来实现的。

但从1945年春起,工业生产又下降了。

第二、民用工业生产锐减。

在战争期间,英国大幅度缩减消费品生产。

例如1945年的毛织品产量从1937年的290 百万米下降为177 百万米;食糖产量从59万吨缩减为44万吨。

其它棉纱、棉布、靴鞋等消费品生产都大量锐减。

结果导致了消费品匮乏,物价暴涨,外贸出口额暴跌。

第三、工业劳动生产率增长。

战时经济年代,英国政府为了保证战争所需军火和垄断组织的高额利润,对工人实行军事管制,强制工人进行超时生产,从而使工业劳动生产率增长了25%以上。

由于战时实行主要食品配给制,加之军事苦役,工人生活非常艰苦。

高考历史世界史知识点 二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新变化

高考历史世界史知识点 二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新变化

[键入文字]
高考历史世界史知识点二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新变化
对高一历史中与二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新变化相关的知识点进行简要汇总,具体如下:
二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新变化:
(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①二战结束到70年代初,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奉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即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出现了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

②到70年代初,美国和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滞胀现象。

各国进行调整,发展出一种将政府干预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混合经济。

(2)、建立福利国家
①目的:缩小贫富差距,减少社会问题。

②实质:国家运用社会保障政策和服务开支,来保障个人和家庭经济安全。

③内容:医疗保健服务、养老、住房、失业保险、教育等。

④日益完备:到六七十年代。

⑤福利国家的利、弊:
利对社会的稳定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弊到80年代,政府财政不堪重负。

政府缩小福利国家规模。

(3)、第三产业的兴起〖第三产业成为国民经济中增长最快的部门〗
①兴起原因:科学技术的进步、生产力的发展、公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需求多样化。

②与第二产业的关系:相互促进。

③作用:提高经济竞争力,拓展经济活动领域,增加就业,扩大市场,改善资源配置,
1。

战后英国经济

战后英国经济

七,伦敦金融市场及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早在17世纪下半叶,英国就出现了私人银行, 随着金融资本的发展,伦敦逐步形成适应资金借贷 需要的金融市场,18世纪起伦敦逐渐从国内金融中 心发展为国际金融中心。一战后,虽受到纽约挑战, 但伦敦仍是世界最大的国际金融中心之一。
伦敦金融市场以“伦敦城”为中心。“伦敦城” 是伦敦市的古城,位于伦敦市中心,约2.6平方公里, 其通讯设备完善,信息灵通,办事效率极高,英格 兰银行和国内外各种银行及其它主要金融机构均云 集于此。
2,产生和发展
1979年5月撒切尔夫人为首的保守党上台执政。在经济滞胀 加剧的情况下,保守党政府摒弃凯恩斯主义,奉行货币主义。
撒切尔夫人指责战后英国政府推行凯恩斯主义,国家过度干 预经济生活,至少带来了两大弊端:
一是“企业自由受到了威胁”,损害了“西方繁荣的基础” 二是“长期入不敷出地生活”,成为经济滞胀和失业严重的根源
战后初期,工党艾德礼政府尽管逐步取消了战时那 种对经济实行全面管制的措施,将不少军火工厂予以出 售,但政府对经济生活的调节和干预仍有很大加强并成 为在战后经济生活中长期起作用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同其它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比,英国政府对经济生 活的调节和干预的基本内容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其最 重要的特点是-
2,“英国病”的病因
1)历史原因-世界工厂和庞大的殖民帝国给英国留下了陈旧 的生产部门
2)产业结构缺陷-第三产业过分膨胀,传统产业长期不振, 新兴产业缺乏竞争力
3)固定资本投资增长缓慢,劳动生产率较低 4)重科学轻技术,重基础轻应用,科技成果得不到有效应用 5)墨守成规,守旧思想严重,企业管理较落后(英国门第观 念、等级制度根深蒂固,对引进技术审慎、保守:不让工人 参加管理,有的经理甚至将工人视为仇敌,劳资关系紧张

英国经济发展史

英国经济发展史

英国经济发展史英国经济发展史自18世纪工业革命开始至今,经历了从农业社会到工业化社会、帝国主义时期、经济危机和二战后的重建,最终成为现代工业化国家的过程。

本文将从这几个方面探讨英国经济发展史。

首先,18世纪的英国是一个农业社会,农业是当时经济的主要支柱。

然而,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英国逐渐从农业社会转变为工业化社会。

在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英国经历了一系列的技术和制度创新,如纺织工业的发展、矿山的开发以及交通运输的改进。

这些变革为英国的工业化奠定了基础。

其次,英国的工业化过程也伴随着帝国主义的发展。

19世纪下半叶,英国开始建立起一个庞大的殖民帝国,通过控制和开发其他国家的资源,进一步加强了自身的工业实力和经济地位。

英国的殖民帝国为其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和资源,推动了工业化的快速发展。

然而,英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也经历了一些挑战和困难。

20世纪初,英国经历了一系列经济危机,如1929年的经济大萧条。

这些危机导致了英国经济的衰退和失业率的上升,给整个国家带来了严重的社会和经济问题。

二战后,英国经济面临着重建的任务。

战后的年代,英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国有化、福利国家的建立以及与欧洲经济合作的加强,来恢复经济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在20世纪后半叶,英国经济逐渐复苏,并在一些领域取得了显著的发展,如金融、科技和服务业。

然而,在过去几十年里,英国经济也面临了一些新的挑战和变化。

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英国面临着来自其他国家的竞争压力。

此外,英国脱欧也给经济带来了不确定性和挑战。

这些问题对英国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总的来说,英国经济发展史是一个充满变革和挑战的过程。

从农业社会到工业化社会,再到现代工业化国家,英国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阶段。

在这个过程中,英国通过技术创新、帝国主义和重建等手段,不断推动经济的发展。

然而,英国经济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困难,需要不断适应和应对。

未来,随着全球经济的变化和新的挑战的出现,英国经济将继续面临各种机遇和挑战。

英国福利制度

英国福利制度

英国福利制度(用心整理的精品word文档,可以编辑,欢迎下载)作者:------------------------------------------日期:------------------------------------------英国的社会福利制度历史久,内涵广,对英国社会的发展既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也产生了消极影响。

近10多年来,英国政府逐渐认识到福利制度的弊端,并采取措施进行改革,旨在化消极为积极,推动英国经济发展,以助于扭转英国日益下滑的国际地位。

一、社会福利制度概况英国于1945年建立起“福利国家”。

之后社会福利制度不断调整和修订,目前已达到相当的规模和水平,主要有国民保险、国民保健、个人社会福利、住房和教育等5个方面,具体内容如下:(一)国民保险国民保险法规定了一个由多种津贴和补助金构成的综合性社会保险制度。

津贴和补助分成缴费性的和非缴费性的两类。

领取缴费性津贴的条件是领取人按周缴纳保险费,且须缴足一定期限,部分津贴属于此类。

非缴费性津贴根据特殊需要发放。

国民保险费分四类,即由雇主和雇员分别缴纳、小商人缴纳、有收入但未就业者缴纳及独立职业者缴纳构成。

目前各种津贴和补助约有40多种,按领取对象主要分为:母婴(产妇津贴、生育补助、儿童津贴、儿童特别津贴、儿童监护津贴)、寡妇(寡妇津贴、寡母津贴、寡妇抚恤金)、患病者与伤残者(疾病津贴、病残抚恤金、护理及伤残津贴)、失业者、退休者(退休金、养老金和高龄补助)、死亡者、有特殊困难者(战争抚恤金、低收入家庭补助津贴、社会补助金)。

(二)国民保健国民保健法规定:英国人都可享受免费医疗,牙科手术、视力检查和配眼镜除外;病人只付处方费,产妇、哺乳期妇女、儿童、退休者、医疗事故造成的病人、战争或因公伤残津贴领取者及低收入家庭除外。

国民保健法的实施由政府卫生部负责。

全国各地分设100多个地区卫生管理局和委员会,负责管理国民保健的具体实施。

每个区设有一个总医院,并设有普通医院、诊所、卫生中心及各类专科医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凯恩斯是在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的猛烈冲击使资本 主义岌岌可危的情况下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障碍何在, 以及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而创建其经济理论的。他以20世纪30 年代经济大危机为背景,对社会生产总量和国民收入是由何 种因素决定的,以及严重失业、“富裕中的贫困” 的矛盾现 象做出解释,并寻求解决的对策。
5
2、原因
综上所述,“英国病”的根源在于:长期 的国防交全、社会稳定和组织自由,产生了大 量排他性和反对变革的“分利集团”,它们阻 碍了英国的技术革新和资源自由流动,降低了 英国的经济增长率,并导致了严重的机构僵化 症。
6
四、英国福利政策的起源与发展—从济贫到福利 1、前工业社会的济贫政策
(1)《济贫法》 (2)《斯宾汉姆莱法》 (3)《新济贫法》
3
三、英国经济发展的特有现象——“英国病”
1、表现形式
所谓“英国病”,是经济学界对20世纪以来 英国经济发展长期停滞不前、综合国力持续哀落 现象的概括性称谓。“英国病”的症状表现 为:“走走停停”的经济增长率、通货膨胀一一失 业并发症与国际收支危机的交织、收入分配与经 济效率之间的矛盾、地方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和 分权主义日益严重的趋势。
凯恩斯一生对经济学作出了极大的贡献,一度被誉为资 本主义的“救星”、“战后繁荣之父”。凯恩斯认同“借助 于市场供求力量自动地达到充分就业的状态,就能维持资本 主义”的观点,因此他一直致力于研究货币理论。他敢于打 破旧的思想束有极大的贡献。
二战后英国经济的缓慢发展及其福利政策的 演变
一、二战后英国的政治经济状况
1、政治状况 2、经济状况
1
二、二战后英国政府采取的政策
1、“国有化运动”
约翰·梅纳德 ·凯恩斯(1883--1946), 生于英国剑桥,现代西方经济学最有影响的 经济学家之一。1909年创立政治经济学俱 乐部并因其最初著作《指数编制方法》而获 “亚当·斯密奖”。1911-1944年任《经济 学杂志》主编,1913-1914年任皇家印度 通货与财政委员会委员兼任皇家经济学会秘 书,1919年任财政部巴黎和会代表,1929 -1933年主持英国财政经济顾问委员会工 作,1942年被晋封为勋爵,1944年出席布 雷顿森林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并担任了国 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的董事。
7
2、贫困理论的发展变化 3、劳合·乔治的社会改革政策 4、贝弗里奇报告与福利国家的建立
(1)贝弗里奇报告 (2)福利国家的建立
8
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