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历史习题:第十一讲 二战后世界的发展演变——两种社会制度的共存与斗争

合集下载

专题十三 二战后世界的发展演变——两种社会制度的共存与竞争

专题十三 二战后世界的发展演变——两种社会制度的共存与竞争

主题深化
二战后初期,美国政治、经济领域世界霸权的谋取
(1)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①布雷顿森林体系:1944年夏,布雷顿森林会议召开,根据这次会议的 货币体系建立,美国掌握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命脉。 占领世界市场。
协定,1945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成立,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
②关贸总协定:1947年,在美国的倡导下,关贸总协定成立,有利于美国
危机加深。面对这一局面,先进的中国人开始主动向西方学习, 掀起了争取民族独立、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3)二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在 美苏两极对峙局面下,新中国成立,开始了社会主义道路的曲 折探索,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并在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 取得重大成就。 (4)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的全球化与区域集团化趋势
的发展和实力的增强,有利于多极化趋势发展。 (2)日本成为经济大国:20世纪80年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
界第二经济大国,同时提出了成为政治大国的目标。
(3)不结盟运动兴起:1961年,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标志着第三 世界国家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
(4)中国的发展壮大:1971年,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
3.有人认为苏联解体后,美国处于独霸的地位,你如何批驳这一 观点? 提示: (1)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恐怖主义等全球性问题的增多,使 美国不得不重视多边合作,以共同应对人类面临的新挑战。 (2)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等新兴力量不断壮大,牵制了美 国的称霸活动。 4.有学者认为,国家间经济差异既是贸易的障碍、也是贸易的 润滑剂,你如何理解该观点。 提示:一方面,国家间的经济差异造成不同实力的经济体之间不
主题深化
经济全球化进程下的中国

高考历史二轮二战后世界的发展演变——两种社会制度的共存与斗争---精校解析Word版

高考历史二轮二战后世界的发展演变——两种社会制度的共存与斗争---精校解析Word版

高考第13讲二战后世界的发展演变——两种社会制度的共存与斗争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8四川成都实验中学高三模拟)《联合国宪章》规定安理会在形成重大决议方面,中、法、苏、英、美五国具有否决权;对于威胁、破坏和平及侵略行为,安理会可决定采用武力之外的各种方法对其实行制裁或采取必要之空海陆军行动,以维持或恢复国际和平及安全。

材料反映安理会( )A.有效避免了战争的威胁B.成为美国推行霸权的工具C.顺应了多极化发展趋势D.突出了大国的责任和作用2.(2018天津和平高三一模)1948年10月丘吉尔提出“三环外交”:第一环是英联邦,包括英国及其自治领、殖民地;第二环是英语世界,包括英、美、加拿大等讲英语的国家;第三环是联合起来的欧洲。

环环相扣,以英国为核心。

此项政策的提出主要基于( )A.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B.二战后英国和欧洲的国际地位被削弱C.欧共体的政治联合步伐落后于经济联合D.“遏制”共产主义势力在欧洲扩张的需要3.(2018天津河西高三一模)1946年2月22日,美国驻苏联外交官乔治·凯南向美国国务院发了一封电文,指出:“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是水火不相容的;美苏之间无法建立‘合作’关系;美国必须把苏联当作对手,而不是伙伴。

”这一文件( )A.标志着美苏争霸的局面完全形成B.主张美国用战争手段与苏联全面对抗C.为美国的“冷战”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D.形成了二战后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4.(2018新疆高三二模)1959年9月,艾森豪威尔在巴黎对戴高乐说,法国搞原子弹无法赶上苏联的水平,所以谈不上法国原子弹的威慑价值。

戴高乐反驳说,法国只要有能够杀死敌人一次的原子弹就够了,到那时敌人即使有十倍的手段也无济于事。

这表明( )A.美国试图维护其一家独大的核武器垄断地位B.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内部呈现出了分化的趋势C.法国挑战美国地位以争夺欧洲联合的领导权D.欧共体经济实力的增强提升了法国政治地位5.(2018湖南株洲高三质检)1970年8月,拉丁美洲21国宣布在200海里海域内享有主权和专属经济区的管辖权。

高三历史二轮 二战后整体世界的拓展——两种社会制度的共存与竞争、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

高三历史二轮 二战后整体世界的拓展——两种社会制度的共存与竞争、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

文化领域
三者关系
二战后,现代主义 二战后形成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 美术进一步发展, 家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对峙的“冷 摇滚乐成为流行音 战”格局。资本主义国家不断调整国家对经
乐的主流,电视大 济的干预政策,当代资本主义出现新变化。
规模普及,互联网 两次世界大战带来的大动荡和大变革,使现 产生 代主义文学兴盛,影视艺术发展迅速
1、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1)背景 ①雅尔塔体系奠定了战后两极格局的框架。 ②国际力量对比发生重大变化,西欧衰弱,美苏成为主宰世界的 两大力量。 ③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激化。 (2)“冷战”的表现
美国 政治 “杜鲁门主义”
苏联 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马歇尔计划:扶持和控制西欧 经济 经济互助委员会 国家,遏制苏联扩张 北约:1949年成立,属于军事 华约:1955年成立,美苏 军事 政治集团 两极格局形成
宏观思考:美苏“冷战”形成的原因和表现
两极格局的特点
• (1)在两极格局中,美苏及其盟国互相争夺和对抗, 其内部虽然有着矛盾和分歧,但最终仍要服从美苏战略 利益的大局。 • (2)在两极格局中,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作为对立双方 的盟主,在国际事务中起着主导作用。 • (3)冷战是斗争的主要方式,实质是美苏两分天下, 打上了大国强权政治的烙印。 • (4)由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对抗到争夺世界霸权之 间的对抗
• (3)冷战中的“热战” • ①朝鲜战争:使中美关系彻底破裂,美国采取遏制中国 的政策,冷战从欧洲扩大到亚洲。 • ②越南战争:耗费了美国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导 致美国的霸主地位相对衰落。
(4) “ 冷战” 下的国际关系: 德国分裂;朝鲜战争;古巴导弹危
机。 (5)影响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通史知识串联专题十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文明的演变__两种社会制度的共存与竞争课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通史知识串联专题十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文明的演变__两种社会制度的共存与竞争课

济 主义在探索中曲折前进;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生产力迅速发
上 展;经济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趋势发展明显
文 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影响深远;现代主义文学、
化 艺术迅速发展;20 世纪末,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类进入信息
上 化时代
-16-
1234567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有美国官员指出:必须“运用文化交流这个工 具”、运用美国的力量“向赞同民主的社会集团提供更多、更好的 经济手段和知识援助,使有关国家的政府和政策掌握在最同情和最 能实行民主的集团手中”。这表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 C ) A.运用经济手段与苏联“冷战” B.援助西欧国家增强备战力量 C.积极遏制社会主义势力的扩散 D.援助范围扩大到东欧国家
解析:题干材料没有涉及与苏联“冷战”的问题,故A项错误;“赞同民 主的社会集团”包括世界上所有国家的倾西方势力,不仅仅是指西 欧和东欧,故B、D两项错误;“向赞同民主的社会集团提供更多、更 好的经济手段和知识援助,使有关国家的政府和政策掌握在最同情 和最能实行民主的集团手中”体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为了 遏制社会主义势力的扩散,对倾西方势力进行援助,故C项正确。
B种.关国系家非间敌综非合友国,可力以差在距利逐益步一缩致小的许多方面寻求合作”,可知随着苏联解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C体.,经经济济全全球球化化的加加深速了发国展家加间深的了相国家互间依的赖相互依赖,各国在很多方面可 D以.找多到极利化益的的国共际同关点系。格国局家间已的形利成益分歧是始终存在的,不可能完全弥合
消除,故A项错误,C项正确;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国间综合国力的差
专题十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文明的演变 ——两种社会制度的共存与竞争

2019高考历史二轮练习:二战后世界发展演变—两种社会制度的共存与竞争

2019高考历史二轮练习:二战后世界发展演变—两种社会制度的共存与竞争

2019高考历史二轮练习:二战后世界发展演变—两种社会制度的共存与竞争限时演练(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8年潍坊模拟)1949年初,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发表声明:“美国现在正以经济方式向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渗透,因此,我们不得不采取必要的措施对其回击,以巩固我们的社会主义阵营。

”材料中的“美国现在正以经济方式向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渗透”表现为( )A.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B.实施马歇尔计划C.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D.推行杜鲁门主义解析:B此题考查美苏冷战,这里的关键信息是:“以经济方式向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渗透”,指的是马歇尔计划,即援助欧洲计划。

美国意图通过此计划扶持、控制西欧国家并拉拢东欧国家。

2.《全球通史》谈到:“似乎十分有悖常理的是,就在欧洲诸殖民帝国土崩瓦解时,欧洲大陆正在恢复经济上的繁荣和政治上的独立。

……20世纪50年代时,东欧与西欧各国却惊人地东山再起。

这一复兴……导致了一种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

”这种“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是基于( )A.社会制度对立和意识形态分歧B.两极格局下美苏冷战对峙C.北约和华约军事政治集团对峙D.西方文明优于东方文明解析:A此题考查学生对冷战形成原因的认识。

从材料信息“欧洲诸殖民帝国土崩瓦解”“20世纪50年代”“东欧与西欧各国却惊人地东山再起”等,可看出材料反映的是冷战,但题中问的是这种世界政治格局是“基于”,即这种世界政治格局形成的原因。

A项是原因,B、C两项是表现,D项表述错误。

3.(2018年西安模拟)新华网发表《国际关系的三重镜像》一文,将二战后国际关系的演变概括为“见山是山,界线分明;见山不是山,世界变平;见山还是山,利益优先”三重镜像。

由“界线分明”到“世界变平”的标志是( )A.美、日、西欧三足鼎立B.欧盟成立C.苏联解体D.9·11事件解析:C此题考查学生对二战后国际局势的综合认识。

[精品]新高三历史通用版二轮复习第1部分现代篇第11讲二战后世界文明的演变与拓展及答案

[精品]新高三历史通用版二轮复习第1部分现代篇第11讲二战后世界文明的演变与拓展及答案

第11讲二战后世界文明的演变与拓展——两种社会制度的共存与竞争二战后至20世纪50年代初的历史1.政治:两极格局的形成(1)原因①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破裂,国家利益和社会制度冲突。

②西欧衰落,美苏争夺世界霸权。

(2)表现①政治上:美国提出杜鲁门主义;苏联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②经济上:美国抛出马歇尔计划;苏联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

③军事上:成立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组织;苏联成立华约组织。

2.经济:两种经济体系的共存竞争(1)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奉行国家干预经济政策,迎“黄金时期”。

(2)苏联赫鲁晓夫改革:扩大农业工业生产自主权,未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

(3)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①形成: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起世界货币体系;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成立,建立起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

②三大支柱: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关贸总协定。

3.技文(1)第三次技革命: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原子能的利用、航天技术和电子计算机技术为代表,信息社会开始出现,推动了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的巨大变。

(2)现代主义文:现代主义及后现代主义流派成为欧美文艺的主要表达方式。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世界1.政治:多极趋势的出现(1)欧洲走向联合:法德和解,欧洲共同体成立。

(2)日本崛起: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力争成为政治大国。

(3)第三世界国家:发起不结盟运动。

(4)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迅速。

(5)美苏:两极格局受到冲击。

2.经济:资本主义发展空间的开拓和苏联的经济改革(1)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①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采取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20世纪五六十年代进入经济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70年代后进入“滞胀”时期,政府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②“福利国家”的建立:缩小了贫富差距,缓解了社会矛盾,扩大了社会消费,但导致国家财政不堪重负。

③第三产业的兴起:促进了经济竞争力的提高,拓展了经济活动领域,改善了资配置,并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经济的周期性波动,使经济发展产生了质的变。

高考历史(人民版)二轮专题复习:专题13 二战后世界的发展演变——两种社会制度的共存

高考历史(人民版)二轮专题复习:专题13 二战后世界的发展演变——两种社会制度的共存
专题十三 二战后世界的
发展演变
——两种社会制度的共存
与竞争
在本模块中,学生将学习算法初步、统计、概率的基础知识。 1.算法是数学及其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计算科学的重要基础。随着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算法在科学技术、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并日益融入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算法思想已经成为现代人应具备的一种数学素养。中学数学中的算法内容和其他内容是密切联系在一 起的, 比如线性方程组的求解、数列的求和等。具体来说,需要通过模仿、操作、探索,学习设计程序框图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算法的基本思想和含义,理解算法的基本结构和基本算法语句,并了解中国古代数学中的算法。在本教科书中,首先通过实例明确了算法的含义,然后结合具 体算法介绍了算法的三种基本结构:顺序、条件和循环,以及基本的 算法语句,最后集中介绍了辗转相除法与更相减损术、秦九韶算法、排序、进位制等典型的几个算法问题,力求表现算法的思想,培养学生的算法意识。2.现代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人们面临形形色色的问题,把问题用数量化的形式表示,是利用数学工具解决问题的基础。对于数量化表示的问题,需要收集数据、分析数据、解答问题。统计学是研究 如何合理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学科,它可以为人们制定决策提供依据。本教科书主要介绍最基本的获取样本数据的方法,以及几种从样本数据中提取信息的统计方法,其中包括用样本估计总体分布及数字特征和线性回归等内容。本教科书介绍的统计内容是在义务教育阶段有关抽样 调查知识的基础上展开的,侧重点放在了介绍获得高质量样本的方法、 方便样本的缺点以及随机样本的简单性质上。教科书首先通过大量的日常生活中的统计数据,通过边框的问题和探究栏目引导学生思考用样本估计总体的必要性,以及样本的代表性问题。为强化样本代表性的重要性,教科书通过一个著名的预测结果出错的案例,使学生体会抽样不是简 单的从总体中取出几个个体的问题,它关系到最后的统计分析结果是 否可靠。然后,通过生动有趣的实例引进了随机样本的概念。通过实际问题情景引入系统抽样、分层抽样方法,介绍了简单随机抽样方法。最后,通过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总结三种随机抽样方法的优缺点。 3.随机现象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概率是研究随机现象规律的学科,它为人们认识客观世界提供了重要的思维模式和解决问题的模型,同时为 统计学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因此,统计与概率的基础知识已经成为一个未来公民的必备常识。在本模块中,学生将在义务教育阶段学习统计与概率的基础上,结合具体实例,学习概率的某些基本性质和简单的概率模型,加深对随机现象的理解,能通过实验、计算器(机)模拟估计 简单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教科书首先通过具体实例给出了随机事件 的定义,通过抛掷硬币的试验,观察正面朝上的次数和比例,引出了随机事件出现的频数和频率的定义,并且利用计算机模拟掷硬币试验,给出试验结果的统计表和直观的折线图,使学生观察到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随机事件发生的频率稳定在某个常数附近,从而给出概率的统计定义 。概率的意义是本章的重点内容。教科书从几方面解释概率的意义, 并通过掷硬币和掷骰子的试验,引入古典概型,通过转盘游戏引入几何概型。分别介绍了用计算器和计算机中的Excel软件产生(取整数值的)随机数的方法,以及利用随机模拟的方法估计随机事件的概率、估计圆周率的值、近似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等。教科书首先通过具体实例给出了随机事件的定义,通过抛掷硬币的试验,观察正面朝上的次数和 比例,引出了随机事件出现的频数和频率的定义,并且利用计算机模拟掷硬币试验,给出试验结果的统计表和直观的折线图,使学生观察到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随机事件发生的频率稳定在某个常数附近,从而给出概率的统计定义。概率的意义是本章的重点内容。教科书从几方面解释 概率的意义,并通过掷硬币和掷骰子的试一场正义的反法西斯战争。 4.影响 (1)战争基本摧毁了法西斯主义,争取和平和进步的思想日益深入 人心。 (2)使国际政治格局发生了根本变化,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的蓬勃 发展。 (3)促进了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4)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

二战后世界文明的演变与发展两种社会制度的共存竞争与国际政治经济局势的演变专题微练

二战后世界文明的演变与发展两种社会制度的共存竞争与国际政治经济局势的演变专题微练

专题微练11 二战后世界文明的演变与发展——两种社会制度的共存竞争与国际政治、经济局势的演变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6·山东潍坊高三下期高考模拟训练)1947年3月12日,杜鲁门向国会两院联席会议宣读了一份咨文,他认为在世界上任何地区发生社会主义革命都会威胁美国的安全。

对此美国必须提供援助,并认为这是美国的伟大责任,随即向希腊和土耳其两国提供了4亿美元的援助。

对此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两极对峙格局下大国关系的体现B.意味着美苏“大国合作”政策的终结C.体现了美国的霸权主义野心D.成为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全的主要因素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战后的世界格局。

解答此题可用排除法,依据所学,两极格局的最终形成是1955年华约的建立,故A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题干标志冷战开始,B项正确;题干是杜鲁门主义,实质是遏制苏联,称霸全球,C项正确;美苏冷战对世界和平有一定的威胁,D项正确。

答案 A2.(2016·天津红桥区重点中学高三下期八校联考文综)以下是美国和捷克斯洛伐克分别于1947年和1949年以马歇尔计划(Marshall Plan)为对象创作的漫画(注:图一人物身上的文字是Europe,绳子上写着Marshall Plan;图二人物手中和墙上挂着的绳圈上分别写着法国、德国等国家名称)。

下列对漫画解读正确的是( )A.马歇尔计划主要目的是帮助欧洲经济复兴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导致了东、西欧对立的加剧C.马歇尔计划的推行促使了社会主义阵营矛盾的加剧D.马歇尔计划的实行加强了美国对欧洲的控制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观察图片,提炼有效信息及比较分析归纳的能力。

解题的关键是对两幅图画的解读,图一是站在美国的立场上画的,由“人物身上的文字是Europe,绳子上写着Marshall Plan”,可知要表达的意思是:美国认为马歇尔计划是帮助欧洲经济复兴的计划,对欧洲是有好处的;图二是站在捷克斯洛伐克的立场上画的,由“人物手中和墙上挂着的绳圈上分别写着法国、德国等国家名称”再结合图上所画的绳圈上还捆着一条枪,可以看出要表达的意思是:认为马歇尔计划是通过援助实现对欧洲国家的控制,综合分析可知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导致了东西欧对立的加剧,B项符合题意,A、D两项仅反映了其中一个漫画的主旨,C项“社会主义阵营”的表述不合题意,排除A、C、D。

高考历史二轮(通用版)复习对点特训:第11讲 二战后世界的发展演变 特训 含答案

高考历史二轮(通用版)复习对点特训:第11讲 二战后世界的发展演变 特训 含答案

第一部分专题三第11讲1.1949年斯大林说:“两个对立阵营的存在所造成的经济结果,就是统一的无所不包的世界市场瓦解了,因而现在就有了两个平行的也是互相对立的世界市场。

”“这个情况决定了世界资本主义体系总危机的进一步加深。

”对斯大林言论分析最准确的是(A) A.为巩固“经济互助委员会”制造理论根据B.有助于社会主义阵营各国的经济自由发展C.指出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总危机加深的现实D.认识到世界市场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巨大影响解析:斯大林从政治对峙指出经济对立的必然结果,进而指出对方危机的加深,实际上在为己方的合作与发展造势,故A项正确;当时社会主义阵营各国的经济大多受到苏联的控制和影响,不是自由发展,故B项错误;当时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处在二战后的经济恢复时期,并不是危机加深,故C项错误;材料主题不是述说世界市场的影响力,而是站在两极对峙立场上的利益诉求,故D项错误。

2.如图是某一时期的世界主要大国国民生产总值图示。

该时期是(B)A.苏联“二五计划”完成之时B.两极格局形成之时C.欧美国家进入“滞胀”时期D.独立国家联合体成立时解析:苏联二五计划完成是在1937年,西德的出现是在二战后美、苏分区占领的产物,故A项错误;欧美国家进入“滞胀”时期是在20世纪70年代,此时在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了欧共体、日本和美国三足鼎立的局面,故C项错误;独立国家联合体出现是在1991年苏联解体之后,此时不存在苏联了,故D项错误;根据分析,故B项正确。

3.1949年4月4日,12个国家正式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此后,该组织不断吸纳新的成员国,下表反映出(C)A.西方冷战意识的加深B.全欧洲实现了军事一体化C.北约军事战略的调整D.两极格局实质上依然存在解析: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1999年及2004年,有更多的东欧国家加入北约,因此不能反映出西方冷战意识加深,故A项错误;B项说法过于绝对化,排除;根据材料反映的信息可以看出是北约不断调整军事战略的体现,故C项正确;当前世界格局是向多极化方向发展,故D项错误。

2020版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模块三走向整体的世界第11讲两种社会制度、两种现代化模式的共存与竞争练习

2020版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模块三走向整体的世界第11讲两种社会制度、两种现代化模式的共存与竞争练习

第11讲两种社会制度、两种现代化模式的共存与竞争一、选择题1.十月革命后,苏俄实行余粮收集制;1921年,列宁实行固定的粮食税,纳税后的粮食归农民所有;1927年,斯大林推行农业集体化的政策,建立集体农庄。

这表明( ) A.注重维护农民阶级的经济利益B.依据国家战略调整农业政策C.突出市场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D.发展农业协调国民经济比例解析:余粮收集制和斯大林推行农业集体化损害了农民的经济利益,故A项错误;为了取得国内战争的胜利,苏俄实行余粮收集制,为了解决经济政治危机,列宁实行固定的粮食税,为了快速推动国家工业化,斯大林推行农业集体化政策,都是依据国家战略调整农业政策,故B项正确;余粮收集制和农业集体化政策排斥市场,故C项错误;农业集体化政策是为了工业化的需要,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故D项错误。

答案:B2.普列汉诺夫在1918年写的《在祖国的一年》一文中说,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容纳不下现代高度发展的生产力时,资本主义一定要把自己的位置让位给社会主义,但是对俄国来说则是遥远的事。

作者意在强调当时俄国( )A.生产力水平高度发达B.社会主义革命的条件尚未成熟C.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D.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必然解析:十月革命时,俄国生产力水平不高且远远落后于欧美,故A项错误;从材料中可知普列汉诺夫认为俄国还不具备社会主义革命的条件,故B项正确;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进入到帝国主义阶段,故C项错误;普列汉诺夫强调的是俄国不具备社会主义革命的条件,故D项错误。

答案:B3.1917年夏秋,布尔什维克针对工人、卫戍部队以及前线战士进行宣传,要求和平、土地、面包以及“一切权力归苏维埃”,这使得大批新成员加入布尔什维克,在一个又一个的苏维埃选举中获得多数。

这反映出当时布尔什维克( )A.基本上掌握了临时政府权力B.坚持以和平方式夺取政权C.初步确立社会主义政治体制D.推动了革命形势向前发展解析:掌握临时政府权力的是资产阶级,而不是布尔什维克,故排除A项;布尔什维克在七月事件以后放弃了和平夺取政权的方式,故排除B项;根据题意可知,当时社会主义革命还没有成功,也就没有确立起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故排除C项;根据“大批新成员加入布尔什维克,在一个又一个的苏维埃选举中获得多数”可知当时布尔什维克推动了革命形势的发展,故选D项。

二战后世界的发展演变--两种社会制度的共存与斗争课件--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

二战后世界的发展演变--两种社会制度的共存与斗争课件--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

美国扩大朝鲜战争,对新中国进 交政策成熟的标志。进行抗美援
行战争威胁。同时,扶植日本,力 朝,有力地捍卫了国家独立和世界
图构建对中国与苏联的包围圈 和平。内政:一部宪法三大民主
政治制度建立起来
重点难点
国际形势
单元优化提升 中国反应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美国经济发展缓慢;西欧与日本经 外交:积极发展与亚非拉国家的关系,1971年中
领域
美国
苏联
政治
杜鲁门主义(1947年)
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经济
马歇尔计划(1948年)
经济互助委员会
军事
北约组织(1949年)
华约组织(1955年)
具体 柏林危机、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古巴导弹危机、美苏争夺“中间地带”
事件
(3)影响: 一方面加剧世界紧张局势;另一方面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发 生,同时军备竞赛也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戈尔 用经济管理方法管理经济,承 ①经济改革的宏观决策缺乏具体可行的配套
巴乔 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调 措施;②政治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背离了马
夫改革 整所有制结构
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思想。
考点再现
单元优化提升
2.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新变化
(1)表现
20世纪90年代在美国出现的以知识 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
二战后世界的发展演变
——两种社会制度的共存与斗争
【考点展示】
领域
政治
考纲要求
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
经济 变化
战后苏联的改革
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科技 文化
现代科技主要成就 现代文学艺术的发展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11二战后世界文明的演变与拓展__两种社会制度的共存竞争与国际政治经济局势的演变课时作业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11二战后世界文明的演变与拓展__两种社会制度的共存竞争与国际政治经济局势的演变课时作业

课时作业11 二战后世界文明的演变与拓展——两种社会制度的共存竞争与国际政治、经济局势的演变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6·辽宁沈阳东北育才学校高三上第一次模拟]二战后,丘吉尔提出“三环外交”方针:“第一环自然是英联邦和英帝国及其所包括的一切。

其次是包括我国、加拿大及其他英联邦自治领在内,以及美国在其中起着如此重要作用的英语世界。

最后是联合起来的欧洲。

”这一方针反映出英国在欧洲一体化初期的态度是( )A.冷漠B.热情C.排斥D.徘徊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二战后初期的世界格局,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的能力。

由题目中的信息“‘三环外交’方针……最后是联合起来的欧洲”即可排除与此不符的B、C、D三项,选择A项。

答案:A2.[2016·宁夏大学附中高三下第二次模拟考文综]在朝鲜战争初期,苏联的某些做法颇有意味。

苏联采取秘密措施支援中国进行抗美援朝。

值得一提的是,苏联空中支援中国时,要求苏联参战的飞行员使用汉语或者朝鲜语通话,参战的米格飞机涂装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外装,同时空军不许在海上作战。

这表明( )A.苏联不愿与美国发生全面冲突B.苏联在与美国争霸中处于劣势C.中国与苏联的关系已出现裂痕D.苏联响应中朝两国的战略请求解析:材料反映了苏联不愿与美国发生直接冲突,A符合材料主旨。

B错误,仅从材料内容无法判断谁优谁劣。

C无法从题中体现。

D不是材料的主旨。

答案:A3.[2016·贵州高考适应性考试文综]“冷战是当代国际关系史中一段特殊时期。

冷战双方处在特殊环境中,它们用特殊的语言、特殊的武器、特殊的意识形态反对它们各自设定的敌人。

但最特别的是冷战双方既没有赢者,也没有输家,彼此都在默认一种特殊的游戏规则,以此保持一种特殊的力量平衡。

”以下解释最符合材料主旨的是( ) A.文化是冷战期间一种特殊武器B.双方在意识形态领域展开对抗C.冷战对抗的双方没有经济往来D.冷战期间世界维持了相对和平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考历史 通史模式 世界现代史知能专练(十一)二战后世界文明的演变与拓展两种社会制的共存竞争与国际政

高考历史 通史模式 世界现代史知能专练(十一)二战后世界文明的演变与拓展两种社会制的共存竞争与国际政

高考历史通史模式世界现代史知能专练(十一)二战后世界文明的演变与拓展两种社会制的共存竞争与国际政治、经济局势的演变(含解析)的共存竞争与国际政治、经济局势的演变(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基辛格在《大外交》中提到:“美国采取措施以强化受到苏联侵略或共产党颠覆威胁的国家,这也就是保护美国的安全——它就是保护自由!”为此,美国首先采取的措施是()A.推行杜鲁门主义B.实施马歇尔计划C.发动局部“热战” D.成立北约组织2.史学家甲:“美国企图保障其在全球的贸易利益,是‘冷战’最主要的起因。

”史学家乙:“‘冷战’应归咎于美苏双方的误解与反应,两方都应对‘冷战’负责。

”以下选项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恰当的是()A.史学家甲从意识形态的角度分析历史B.史学家乙从整体史观诠释历史C.两位史学家分别代表不同国家的利益D.两位史学家分析视角有较大不同3.(2014·宁德质检)1961年,南斯拉夫领导人铁托说:“当我们走上独立的道路而不同两个对立阵营的国家集团结盟的时候……我们选择了一条艰苦的道路。

”这段话道出了()A.不结盟运动兴起的背景B.欧洲共同体成立的初衷C.北约与华约建立的目的D.多极化趋势加强的事实4.(2014·宁波模拟)如右图,英国学者约翰夫·杰弗在《历史焦点》一书中认为,20世纪90年代世界的基本强国可以被看作构成了两个三角形的结构,美国同时占据了两个三角形的顶点。

根据下列强国的特质,a、b、c、d对应顺序准确的应该是()A.欧盟、日本、俄国、中国B.俄国、欧盟、日本、中国C.日本、俄国、中国、欧盟D.中国、欧盟、俄国、日本5.1958年1月,赫鲁晓夫在莫斯科州举行的农业工作会议上表示:“在莫斯科州,玉米的收成往往很低,而有时在报告材料上却能对付过去。

莫斯科州人搞这一套是很有一手的。

有时收成不怎么好,他们就找一些丰产田,根据丰产田求出平均数字……”下列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当时苏联农业领域出现浮夸风现象B.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没有成效C.赫鲁晓夫已认识到改革的根本症结D.农业集体化仍具有顽强生命力6.勃列日涅夫执政后,“在生产方面,企业有权根据下达的计划指标自行编制年度计划。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通史知识串联专题十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文明的演变__两种社会制度的共存与竞争课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通史知识串联专题十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文明的演变__两种社会制度的共存与竞争课

-8-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和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 变化 1.苏联的社会主义改革 赫鲁晓夫改革 勃列日涅夫改革 戈尔巴乔夫改革 农业:以农业为突破 以工业改革为重 首先进行经济改革, 口,取消农产品的义 点,实行“新经济 从根本上触动了经 内 务交售制,开荒种玉 体制”,注意运用 济体制,打破单一公 容 米。工业:权力下放, 价值规律扩大企 有制形式,允许个体 一定程度上承认企业 业、农场的经营 经济存在,后改革的 和个人的物质利益 自主权 重点转向政治领域 苏联军事实力增 其措施背离了社会 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 强,但导致国民 主义方向,致使经济 评 “斯大林模式”,但没 经济比例严重失 不断下滑,国内局势 价 有从根本上突破斯大 调,未冲破斯大 失控,最终导致苏联 林体制 林体制,最终失 解体 败
-13-
3.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1)特点 ①生产的全球化:世界性的国际分工使各国成为世界生产的一部 分,形成了世界性的生产网络。 ②贸易的全球化:社会分工的发展,各国之间专业化分工越来越 细,国际贸易不再局限于货物贸易范畴,而且扩展到服务及生产要 素等方面。 (2)实质: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是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 一轮扩张。
-18-
1 2 3 4 5 6 7
3.它的“成立是发展中国家走向联合自强的新开端,在支持和巩固 成员国民族独立和经济发展、维护成员国权益等方面发挥了重要 关闭 作用,成为国际社会的重要力量”。材料中的“它”( ) A.瓦解了美苏两极格局 根据材料 “发展中国家走向联合自强的新开端”,可知它是指1961年诞生的 B. 推动新军事同盟成立 不结盟运动 ,不结盟运动联合自强的目的是反对美苏控制,保护自身民族 C.壮大了社会主义力量 独立和经济发展,其出现必然对美苏两极格局产生一定的冲击作用,但没 D.表明多极化趋势加强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试题:世界史专题 专题十三 二战后世界的发展演变——两种社会制度的共存与竞争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试题:世界史专题 专题十三 二战后世界的发展演变——两种社会制度的共存与竞争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编者选题表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如果要给如图设置一个主题,准确的是( )A.北约与华约的对峙B.从欧共体到欧盟C.马歇尔计划与二战后欧洲格局D.布雷顿森林体系蓝图的构建解析:C 本题考查马歇尔计划的影响。

图片的有效信息是美国(美元)与苏联的对峙、让西欧重新强壮起来,由此判断C项正确。

图片突出运用经济手段与苏联对抗,而非军事手段,A项错误。

图片强调了美元使西欧“重新强壮”,也就是当时西欧经济尚未复兴,且B项中欧洲的一体化进程极力摆脱美国的控制,显然B项错误。

图片的着眼点在欧洲,不具有全球性,D项错误。

2.有学者指出:“在二战后的格局下,虽然西方仍时时存在颠覆苏联之心,但巴黎和会时的那种明目张胆的武装干涉却没有再现。

”这说明战后新格局( )A.主要体现苏联等国家的意志B.便利于东西间的和平共处C.有效维护了东方国家的利益D.一定程度上维护了世界和平解析:D 二战后的格局是美苏对峙格局,由于美苏势均力敌,一定程度上维护了世界和平,故“巴黎和会时的那种明目张胆的武装干涉却没有再现”,故D项正确;战后初期世界格局是美苏两极对峙,故A、C两项不正确;美苏两极对峙造成国际形势时而紧张,故B项不正确。

3.下列史实主要反映了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期( )A.苏联力图维护二战中取得的外交成果B.美国放弃了对苏遏制战略C.美苏关系缓和与对抗交替D.美苏处于全面冷战与局部热战之中解析:C 赫鲁晓夫访问美国反映了美苏双方关系的缓和,柏林墙的建立和古巴导弹危机体现了美苏双方对抗的加剧,B项说法错误,A、D两项材料中没有反映,故答案应为C。

4.1966年7月1日,法国退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一体化军事机构。

10月,法国退出了北约军事委员会。

北约总部从此由巴黎迁至比利时的布鲁塞尔。

这表明( )A.西欧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加强B.西欧国家之间的政治合作加强C.美国在西方的领导地位受到挑战D.西方国家内部开始从盟友转化为对手解析:C 材料时间为1966年,从法国退出北约、北约总部搬迁的史实,可以看出,伴随着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法国不再在政治上和军事上追随美国,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的领导地位动摇,故C项正确;题干不涉及西欧的经济政治合作,故A、B两项不正确;也无法看出法国和美国成为对手,故D项不正确。

[高考总复习资料]历史 考前三个月 第一部分 专题三 第11讲 二战后的世界(1945~21世纪初)(含解析)

[高考总复习资料]历史 考前三个月 第一部分 专题三 第11讲 二战后的世界(1945~21世纪初)(含解析)

第11讲 二战后的世界(1945~21世纪初)考点一 二战后国际格局的演变一、两极格局的形成1.背景(1)二战后,美苏双方失去了战时同盟的基础,关系逐渐恶化。

(2)美苏双方在意识形态、国家利益方面发生冲突。

(3)美苏实力相对均衡。

2.表现3.“冷战”与“热战”(1)1948年的柏林危机是美苏“冷战”的第一次高潮,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是美苏“冷战”的第二次高潮。

(2)朝鲜战争:使中美关系彻底破裂,美国采取遏制中国的政策,“冷战”从欧洲扩大到亚洲。

(3)越南战争:耗费了美国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导致美国的霸主地位相对衰落。

4.影响(1)双方剑拔弩张,使世界局势动荡不安。

(2)两大集团势均力敌,使得近半个世纪没有爆发新的世界大战。

二、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1.欧洲一体化(1)背景:在经济恢复过程中,西欧国家之间联系日益密切。

(2)过程: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罗马条约》→欧洲共同体。

(3)影响:西欧国家加强政治联合,开始摆脱美国控制。

2.日本的崛起(1)原因: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进行民主改革;美国的大力扶植;重视教育。

(2)结果:20世纪80年代,日本成为第二经济大国,积极谋求成为政治大国。

3.不结盟运动的兴起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召开。

奉行非集团、不结盟的政策,后来把反对霸权主义作为重要任务,冲击了两极格局。

4.中国的经济发展迅速,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三、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1.两极格局的瓦解(1)东欧剧变:20世纪80年代末,东欧各国的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

(2)苏联解体:戈尔巴乔夫改革背离社会主义方向,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

2.和平与动荡并存(1)国际关系中出现了一系列新矛盾,美国不断插手别国事务和地区冲突。

(2)国际恐怖主义呈泛滥趋势,各国都加强了反恐斗争。

3.多极化趋势加强(1)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极力构筑单极世界。

(2)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等国的实力增强,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二战后世界文明的演变与拓展——两种社会制度的共存竞争与国际政治、经济局势的演变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二战后世界文明的演变与拓展——两种社会制度的共存竞争与国际政治、经济局势的演变

聚焦练习11 二战后世界文明的演变与拓展——两种社会制度的共存竞争与国际政治、经济局势的演变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7·山西太原一模)1947年,接受马歇尔计划的国家做出了一系列承诺,包括放松价格管制、平衡政府预算、保持金融稳定、保持汇率在合理水平、降低和消除配额和其他贸易管制。

这些承诺() A.加速了两极格局最终形成B.有助于市场化机制的运转C.推动了西欧国家经济腾飞D.便利于美国控制整个欧洲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放松价格管制”“保持汇率在合理水平”“降低和消除配额和其他贸易管制”可知,这些做法有利于美国商品、货币顺利进入欧洲,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西欧国家的主权,有利于美国对西欧的控制,D项正确。

2.(2017·广东汕头一模)自1950年开始,美国先后在联邦德国、摩洛哥、希腊、菲律宾等地以及东地中海、北太平洋航行的船只上建立大功率的转播站(船),使用多种语言进行广播。

美国此举意在() A.重塑国际形象B.强化反共宣传C.扩大海外市场D.维护地区和平答案:B解析:1950年是美苏冷战时期,美国在世界各地进行广播是为了进行舆论宣传,对抗共产主义,B项正确。

美国在二战中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因此无须重塑国际形象,A项错误;美国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拥有广阔的海外市场,C项错误;美国在世界各地进行广播是为了进行舆论宣传,对抗共产主义,破坏了地区和平,D项错误。

3.(2017·河北唐山二模)1960年,美国举行大选。

电视台首次直播两位总统候选人的辩论场景。

当时,民主党候选人肯尼迪给电视机前的选民留下年轻有为、整洁干练的形象。

展现在荧屏上的共和党候选人尼克松相形见绌,显得老气横秋,神情疲惫。

结果,肯尼迪最后以微弱优势当选总统。

这反映了() A.美国民主制度的虚伪本质B.民主党比共和党更得人心C.科技发展影响了政治生活D.电视辩论决定了大选结果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电视台首次直播两位总统候选人的辩论场景。

2020届高考历史习题:第十一讲 二战后世界的发展演变——两种社会制度的共存与斗争

2020届高考历史习题:第十一讲 二战后世界的发展演变——两种社会制度的共存与斗争

第十一讲二战后世界的发展演变——两种社会制度的共存与斗争限时:35分钟总分:85分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60分)1.(2018辽宁大连一模)“该计划消除或者说减弱了历史上长期存在于西欧各国之间的关税及贸易壁垒,同时使西欧各国的经济联系日趋紧密。

”这种观点认为“该计划”( )A.客观上促成了欧洲一体化B.加速了欧洲摆脱美国控制C.稳定了战后资本主义阵营D.有利于重建世界经济体系答案 A 依据材料信息及所学可推断该计划是马歇尔计划。

该计划“减弱了历史上长期存在于西欧各国之间的关税及贸易壁垒,同时使西欧各国的经济联系日趋紧密”,客观上有利于欧洲国家的经济合作,促成了欧洲一体化,故A项正确。

2.(2019陕西咸阳模拟)1972年,美苏就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达成协议,规定今后不再建造陆基洲际导弹发射器,导弹拥有数量限制为美国1 710枚,苏联2 358枚。

这一协议( )A.表明美苏努力维护世界和平B.使美苏两极格局受到了冲击C.说明苏联综合国力超越美国D.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国际局势答案 D 从材料信息看,1972年时,美苏两国就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达成协议,这种限制军备的举措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国际紧张局势,故选D项。

材料信息无法说明美苏努力维护世界和平,故A项错误;美苏之间的协议与冲击两极格局无关,故B项错误;C项与史实不符,排除。

3.(2019四川凉山三诊)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实施两洋战略:一方面联合欧洲,利用北约的东扩,从大西洋向东挤压;另一方面利用同日本等地区盟友的双边关系从太平洋向西挤压。

美国实施两洋战略的主要条件是( )A.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B.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C.中国发展、第三世界崛起D.欧洲国家的联合走向分裂答案 B “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是两洋战略实施的前提条件,并非主要条件,故排除A;实施两洋战略的本质是美国意欲凭借强大的综合实力尤其是无可匹敌的军事实力,通过全方位控制欧亚大陆及其边缘地带,谋取全球霸权,所以B符合题意;C、D与题目主旨不符,所以排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一讲二战后世界的发展演变——两种社会制度的共存与斗争限时:35分钟总分:85分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60分)1.(2018辽宁大连一模)“该计划消除或者说减弱了历史上长期存在于西欧各国之间的关税及贸易壁垒,同时使西欧各国的经济联系日趋紧密。

”这种观点认为“该计划”( )A.客观上促成了欧洲一体化B.加速了欧洲摆脱美国控制C.稳定了战后资本主义阵营D.有利于重建世界经济体系答案 A 依据材料信息及所学可推断该计划是马歇尔计划。

该计划“减弱了历史上长期存在于西欧各国之间的关税及贸易壁垒,同时使西欧各国的经济联系日趋紧密”,客观上有利于欧洲国家的经济合作,促成了欧洲一体化,故A项正确。

2.(2019陕西咸阳模拟)1972年,美苏就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达成协议,规定今后不再建造陆基洲际导弹发射器,导弹拥有数量限制为美国1 710枚,苏联2 358枚。

这一协议( )A.表明美苏努力维护世界和平B.使美苏两极格局受到了冲击C.说明苏联综合国力超越美国D.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国际局势答案 D 从材料信息看,1972年时,美苏两国就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达成协议,这种限制军备的举措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国际紧张局势,故选D项。

材料信息无法说明美苏努力维护世界和平,故A项错误;美苏之间的协议与冲击两极格局无关,故B项错误;C项与史实不符,排除。

3.(2019四川凉山三诊)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实施两洋战略:一方面联合欧洲,利用北约的东扩,从大西洋向东挤压;另一方面利用同日本等地区盟友的双边关系从太平洋向西挤压。

美国实施两洋战略的主要条件是( )A.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B.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C.中国发展、第三世界崛起D.欧洲国家的联合走向分裂答案 B “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是两洋战略实施的前提条件,并非主要条件,故排除A;实施两洋战略的本质是美国意欲凭借强大的综合实力尤其是无可匹敌的军事实力,通过全方位控制欧亚大陆及其边缘地带,谋取全球霸权,所以B符合题意;C、D与题目主旨不符,所以排除。

4.(2019广东汕头模拟)1956年赫鲁晓夫上台后,提出了“谁不反对我们,谁就是和我们在一起”的口号,并表示会对任何一个提出要求的发展中国家给予经济和技术援助。

这说明( )A.苏联实力已经超越美国B.两极格局已受到了冲击C.美国开始收缩势力范围D.美苏争霸暂时趋向缓和答案 B 从材料信息可知,苏联对新兴的发展中国家进行拉拢,这从侧面反映出发展中国家已成为苏联不可忽视的国际政治力量,由此说明两极格局已受到了冲击,故选B项。

A项与史实不符,排除;材料反映的是苏联对发展中国家的拉拢,不能说明美国开始收缩势力范围,也无法说明美苏争霸暂时趋向缓和,故C、D两项错误。

5.(2019湘赣十四校二联)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说:“创新应当是企业家的主要特征,企业家不是投机商,也不是只知道赚钱、存钱的守财奴,而应该是一个大胆创新,敢于冒险,善于开拓的创造型人才。

”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A.美国罗斯福新政B.苏俄(联)的新经济政策C.美国的“新经济”D.勃列日涅夫的新经济体制答案 C 材料信息强调“创新”的重大意义。

美国的“新经济”,是在经济全球化形势下的一种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形态,最能体现材料所述思想,故选C项。

国家干预经济是罗斯福新政的典型特征,是在一定程度上借鉴了苏联的计划经济模式,故A项与题意不符;苏俄(联)的新经济政策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恢复和发展生产,无法体现“创新”,故B项错误;勃列日涅夫的新经济体制并不强调“创新”,故D项错误。

6.(2019重庆西南大学附中月考)1946年,法国将1 390家私营电力企业收归国有,成立了法国电力公司,并被授权为半垄断式国营企业,在输电和电网方面享有垄断权;在发电方面,除工业企业自备电厂和罗纳河国家公司的水电站外,其余也都由电力公司管理和经营。

这一措施表明当时法国( )A.推动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B.采取政府干预经济的政策C.顺应了第三产业发展趋势D.放弃了市场的调节性作用答案 B 根据“半垄断式国营企业”“由电力公司管理和经营”等内容可知,当时法国政府对经济采取了干预政策,故选B项。

材料中的措施不能表明法国政府是在推动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故排除A项;电力企业不属于第三产业,故排除C项;法国政府虽然采取了干预经济的措施,但并不能表明其放弃了市场的调节,故排除D项。

7.(2019山东青岛一模)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黑人发动了反对种族歧视和种族压迫、争取政治经济和社会平等权利的大规模斗争运动。

以下对此次黑人民权运动有推动作用的是( )A.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与发展B.二战后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C.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D.西方推行新殖民主义政策答案 B 二战结束后,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高涨,推动了美国黑人民权运动的展开,故选B项。

1961年,不结盟运动兴起,不结盟运动是广大发展中国家掀起的以奉行独立、自主和非集团为宗旨的国际组织,与黑人民权运动无关,故A项错误;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与黑人民权运动没有直接关系,排除C项;新殖民主义政策与美国黑人民权运动无关,排除D项。

8.(2019辽宁大连质测二)英国于1961年、1967年两次提出申请加入欧洲经济共同体,均遭法国否决。

1973年英国终于加入欧共体。

2011年英国议会下院投票否决公投决定是否退出欧盟的动议。

2016年英国进行“股欧”公投。

材料表明( )A.欧洲一体化曲折发展B.英国社会盛行孤立主义C.欧洲民族矛盾激化D.英国经济衰退局势加重答案 A 材料既有英国要求参与欧洲一体化的努力,也有英国“脱欧”公投的举动,由此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欧洲一体化进程中既有发展较好时期,也有发展受阻的时候,故A项正确;材料不能反映出英国社会盛行孤立主义,故B项错误;材料仅体现了英国不同时期对欧洲一体化的态度,不能反映出欧洲民族矛盾激化,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英国经济局势,故D项错误。

9.(2019四川成都三诊)20世纪四五十年代,拉美地区的国有化运动还只限于少数几个国家;到六七十年代,越来越多的拉美国家加入国有化运动的行列中来。

据统计,1960—1976年,拉美国家将200多家外国企业收归国有,掀起了国有化浪潮。

这一运动在当时( )A.减少了拉美国家对西方大国的依附性B.推动了拉美国家的迅速现代化C.迥异于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的新变化D.标志着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答案 A 从材料可以看出,拉美很多国家实行国有化运动,将大量的外国企业收归国有,这就减少了拉美国家对西方大国的依附性,A正确。

材料中的措施并没有拉动拉美国家迅速实现现代化,B排除。

材料中拉美国家的措施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的措施是相似的,C排除。

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不是以拉美国家实行国有化为标志,D排除。

10.(2019河北石家庄一模)美国好莱坞梦工厂2008年度动画巨制《功夫熊猫》以中国功夫和熊猫为主题核心,在展现“每个人通过奋斗都能成为英雄”的美国梦理念的同时,也倡导了“邪不压正”的中国传统的道德价值观。

这一现象说明经济全球化( )A.彰显中华传统文化的优越性B.促进了世界文化的多元发展C.推动了影视产业商业化运作D.加速了全球文化同质化进程答案 B 题干材料中美国电影既体现美国梦,也宣传了中国的传统道德价值观,说明经济全球化促进世界文化的多元化发展,故选B项。

11.(2019福建质检)下表是联合国有关机构关于国际投资的统计数据:1990—1993年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投资状况时间1990年1991年1992年1993年发达国家投向发展中310亿 390亿 510亿 800亿国家的资金额(单位:美元)占世界直接投资的比重15% 24% 32% 41%据此可推断( )A.新兴资本市场逐渐崛起B.跨国公司全球并购行为日趋活跃C.发达国家经济增速加快D.世贸组织推动国际投资迅速增加答案 A 从材料信息看,1990—1993年,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投资金额迅速增长,这些投资占世界直接投资的比重也迅速增大,说明新兴资本市场逐渐崛起,故选A项。

材料无法体现跨国公司的全球并购行为,故B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发达国家经济的发展状况,故C项错误;世贸组织成立于1995年,故D项与题干中的时间不符,排除。

12.(2019陕西渭南模拟)传统制造业曾被认为是“夕阳产业”。

但国际金融危机后,以科技创新驱动传统经济发展成为多国的国策。

美国正实施“再工业化”战略,德国提出“德国工业4.0”战略目标,中国也将“中国制造2025”定位在战略层级。

上述现象的出现反映了( )A.传统经济取代新经济发展模式B.世界各国跨入到知识经济时期C.国家干预政策已占据主导地位D.新经济的发展加剧了全球竞争答案 D 科技创新驱动传统经济发展,各国都有自己的计划,这会加剧全球竞争,D项正确。

A项与“以科技创新驱动传统经济发展”不符,排除;材料中无从体现“世界各国”和国家干预政策的内容,B、C两项错误。

13.(2019山东淄博一模)美国学者弗兰克·萨克雷认为,二战后初期部分学者主要关注西欧和日本的复兴。

他在《世界大历史》一书中指出,“多年来他们(日本和欧洲)主导了大部分世界交易,人们普遍认为世界未来的繁荣依赖于欧洲和日本经济的复兴。

前殖民地和现有的殖民地的存在价值均被忽略了”。

这表明弗兰克·萨克雷观察历史的视角侧重于( )A.把握历史的发展方向B.辩证地看待历史的进程C.以全球视野观察历史D.欧日为中心的狭隘立场答案 C 根据材料“多年来他们(日本和欧洲)主导了大部分世界交易,人们普遍认为世界未来的繁荣依赖于欧洲和日本经济的复兴。

前殖民地和现有的殖民地的存在价值均被忽略了”可知,该学者以全球史的眼光看待问题,不仅关注欧洲和日本,还关注殖民地国家,故选C项。

材料没有涉及历史发展方向,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辩证地看待历史的进程,排除B项;这一视角突破了欧日为中心的狭隘立场,排除D项。

14.(2019河北石家庄质检)二战后,发达国家全球性资本过度积累,发展中国家劳动人民的支付能力明显不足;同时发达国家利用垄断地位控制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压低初级产品的市场价格,提高工业制成品的市场价格。

这反映了( )A.发达国家对世界的控制力加强B.国际劳动分工基本格局形成C.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依然存在D.发展中国家未实现民族独立答案 C 材料信息体现出二战后在世界经济格局中发达国家仍然占据绝对优势地位,发展中国家仍然处于劣势,也就是说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依然存在,故C项正确。

二战后,随着亚非拉地区民族国家的独立,发达国家对世界的控制力比以前减弱,故A项错误;国际劳动分工基本格局形成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后,故B项错误;二战后,发展中国家纷纷独立,故D项错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