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2学习】苏教版《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精选13篇)

《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精选13篇)

《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精选13篇)《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探索并掌握三角形面积公式,能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并能应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应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进一步体会转化方法的价值,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探索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探索过程。

教学关键:让学生经历操作、合作交流、归纳发现和抽象公式的过程。

教具准备:课件、平行四边形纸片、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各三组、剪刀等。

学具准备:每个小组至少准备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各两个,一个平行四边形,剪刀。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师:我们学校一年级有一批小朋友加入少先队组织,学校做一批红领巾,要我们帮忙算算要用多少布,同学们有没有信心帮学校解决这个问题?(屏幕出示红领巾图)师:同学们,红领巾是什么形状的?(三角形)你会算三角形的面积吗?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探索这个问题。

(板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设计意图:利用学生熟悉的红领巾实物,以及帮学校计算要用多少布这样的事例,激起了学生想知道怎样去求三角形面积的欲望,从而将“教”的目标转化为学生“学”的目标。

]二、探索交流、归纳新知寻找思路:(出示一个平行四边形)师:(1)平行四边形面积怎样计算?(板书: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2)观察:沿平行四边形对角线剪开成两个三角形。

师:两个三角形的形状,大小有什么关系?(完全一样)三角形面积与原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设计意图:这一剪多问,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通过与平行四边形及面积的比较,直觉感知三角形面积计算规律,增强了整体意识,同时为下面的进一步探究,诱发了心理动机]师:你想用什么办法探索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指名回答,学生可能提供许多思路,只要说的合理,教师都应给予肯定、评价鼓励。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2.2《三角形的面积》教案3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2.2《三角形的面积》教案3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2.2《三角形的面积》教案3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2.2《三角形的面积》是小学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四边形、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该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操作能力、推理能力、创新能力等。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他们对平面几何图形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他们可能是初次接触,需要通过操作活动,亲自体验、探究,从而理解并掌握。

此外,学生可能存在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不高,害怕困难的问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克服困难,体验成功的喜悦。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该方法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操作活动,培养观察能力、操作能力、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克服困难,体验成功的喜悦。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的原理,能够灵活运用该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2.操作教学法:通过学生动手操作,亲自体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三角板、直尺、剪刀、彩纸等。

2.课件准备:与本节课相关的课件、动画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三角形的面积。

例如,可以展示一些生活中的三角形物体,如三角板、金字塔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物体的面积是如何计算的?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或者黑板,展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苏教版《三角形的面积》数学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角形的面积》数学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角形的面积》数学教学设计苏教版《三角形的面积》数学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与目的在苏教版五年级数学教材中,《三角形的面积》是三角形知识体系中的重要内容,旨在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策略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相关实际问题的解决。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将采用以下教学策略:1、引导探究: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操作,自主探究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实际问题。

3、互动交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疑问,让学生在互动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三、教学步骤1、创设情境:通过展示一些包含三角形的实际场景,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主题。

2、知识回顾:回顾已学过的三角形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准备。

3、导入新课:通过问题导入,激发学生探究三角形面积的兴趣。

4、公式推导:通过亲自操作,引导学生推导出三角形面积公式。

5、练习巩固:通过练习,巩固学生对三角形面积计算方法的掌握。

6、实际应用: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四、教学评估本节课的教学评估将采用以下方式: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思维活跃度等。

2、作业检查:对学生完成的作业进行批改,了解学生对三角形面积知识的掌握情况。

3、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实际问题,评估学生的合作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测验考试:通过小测验或考试,检测学生对三角形面积知识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反思在课程结束后,我们将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和效果进行反思。

反思内容包括:1、学生对三角形面积计算方法的掌握情况,是否能够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策略的有效性,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三角形的面积》(教案)-五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

《三角形的面积》(教案)-五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

《三角形的面积》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能够熟练地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发展空间观念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探究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能够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2. 教学难点: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能够灵活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三角形的面积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让学生回顾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发现三角形面积与平行四边形面积之间的关系。

3. 探究新知: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方式,发现并验证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

4. 巩固练习:设计不同类型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结: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化学生对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理解和记忆。

6. 作业布置:布置适量的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一步巩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使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通过设计不同类型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熟练掌握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

如部分学生对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理解不够深入,需要教师在课后进行个别辅导。

此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提高课堂效果。

总之,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参与和探究,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三角形的面积(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三角形的面积(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三角形的面积(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三角形的面积的概念,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三角形面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概括和推理能力,以及数学思维。

4.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数学世界的热情。

二、教学内容1. 三角形的面积的概念2. 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3. 三角形面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理解三角形面积的概念,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平行四边形面积的知识,引导学生思考:三角形的面积如何计算?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 探究新知(1)认识三角形面积引导学生观察三角形,发现三角形的特点。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感知三角形的面积。

(2)推导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a. 引导学生将三角形转化为平行四边形,发现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

b.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发现三角形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c. 总结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面积 = 底× 高÷ 2。

3. 巩固练习设计不同类型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巩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4. 应用拓展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三角形,发现三角形面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例如:房屋屋顶、路标等。

5. 总结反思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观察生活中的三角形,思考三角形面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理解三角形的面积的概念,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 学生能运用三角形面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积极参与,表现良好。

七、教学资源1. 教材:五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2. 多媒体课件:展示三角形的特点、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等。

3. 实物模型:用于实际操作,帮助学生理解三角形面积。

《三角形的面积》(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 苏教版

《三角形的面积》(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 苏教版

教案:《三角形的面积》年级:五年级上册科目:数学教材版本:苏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2. 培养学生运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2. 运用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理解并推导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2. 运用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三角形的模型或图片。

2. 学生准备直尺、圆规、量角器等绘图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出示三角形的模型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三角形的特征。

2. 学生分享对三角形的认识,教师总结并强调三角形的三个角和三条边。

二、探究三角形的面积公式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并提出问题:三角形的面积如何计算?2. 学生分组讨论,尝试推导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3.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三角形的底和高,并提出假设:三角形的面积可能与底和高有关。

4. 学生通过实验和验证,得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面积 = 底× 高÷ 2。

5. 教师解释公式中的除以2的原因,并强调三角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三、应用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1. 教师出示一些三角形的实际问题,如计算三角形的面积、比较两个三角形的面积大小等。

2. 学生独立或合作解决实际问题,运用面积公式进行计算。

3. 教师引导学生分享解题过程和答案,并给予反馈和指导。

四、巩固练习1. 教师出示一些练习题,包括计算三角形的面积、解决实际问题等。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对三角形面积公式的理解和应用。

五、总结和反思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和应用方法。

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和困惑,教师给予解答和指导。

3. 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运用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延伸:1. 引导学生探索其他图形的面积公式,如梯形、圆形等。

2. 让学生尝试运用面积公式进行实际测量和计算,如测量房间面积、计算园林面积等。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2.2《三角形的面积》教案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2.2《三角形的面积》教案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2.2《三角形的面积》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2.2《三角形的面积》一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基本概念、特性以及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对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和特性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在计算三角形面积时,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对实际操作和实践环节充满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这一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和理解。

2.三角形面积计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三角形面积的计算过程。

2.利用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运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三角形模型的教具和学具。

2.准备计算三角形的面积的实际问题素材。

3.准备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三角形模型,引导学生回顾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和特性。

然后提出问题:“你们知道三角形面积是如何计算的吗?”让学生思考并分享各自的想法。

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投影仪展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观察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如何推导出来的。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利用三角形模型的教具和学具,自己动手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巩固(10分钟)教师呈现一些计算三角形面积的实际问题,让学生独立解答。

解答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刚刚学到的三角形面积计算方法。

《三角形的面积》(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三角形的面积》(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教案:《三角形的面积》年级:五年级科目:数学教材版本:苏教版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2. 能够应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概括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

2. 应用三角形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理解并掌握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2. 应用三角形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

2. 三角形模型或图片。

3. 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如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

2. 提问: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这些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那么你们知道三角形的面积是怎么计算的吗?二、新课1. 出示三角形模型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三角形的特征。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三角形的面积是怎么计算的吗?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发现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4. 讲解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三角形的面积 = 底× 高÷ 2。

5. 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三、巩固练习1. 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讲解练习题,引导学生应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总结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及应用。

2. 强调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性。

五、作业布置1. 请同学们完成课后练习题。

2. 请同学们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概括,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了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让学生充分参与,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概括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要注意练习题的选取,既要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又要注重能力的提升。

在课后,要及时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重点关注的细节: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详细补充和说明:在《三角形的面积》这一课的教学中,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是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三角形的面积》是小学数学课程中的一部分,主要让学生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平面图形的知识,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操作和推理能力。

但在学习三角形面积时,仍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观察、操作和推理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难点: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直观教学:利用教具、图片等直观展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过程。

3.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具:三角板、直尺、剪刀、彩纸等。

2.课件:三角形面积计算的相关图片、动画等。

3.练习题:针对本节课内容的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平面图形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推导出这个公式。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运用三角形面积公式计算给定三角形的面积。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有关三角形面积的实际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

然后讨论,分享解题过程和心得。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能否将三角形面积公式应用到其他形状的图形上?学生分组讨论,尝试探索其他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和实际应用。

7.家庭作业(5分钟)教师布置一些有关三角形面积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三角形的面积》小学数学公开课教案(优秀10篇)

《三角形的面积》小学数学公开课教案(优秀10篇)

《三角形的面积》小学数学公开课教案(优秀10篇)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探索并掌握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能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并能应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进一步体会转化方法的价值,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3、让学生在探索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能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准备】每小组各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每小组各一个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纸模型;一条红领巾;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动手操作,发现规律1、师:同学们,我们来玩一个游戏好吗?(好)。

请大家拿出信封内的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听好了,既然是游戏当然就有游戏规则,请想一想,如何在每个图形上折一次,使折痕两边的形状、大小完全一样,先思考或讨论有几种折法,再开始折,并用彩色笔画出折痕。

2、小组学生代表上台汇报操作结果。

3、师根据汇报有选择地在黑板上贴出以下四种折法:4、让学生观察后提问。

师:这三个图形分别折成了两个形状、大小完全一样的什么图形?生:这三个图形分别折成了两个形状,大小完全一样的三角形。

师:如果我们知道长方形长为30厘米,宽为20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每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你是怎样求出来的?生1:长方形的面积是30×20=600(平方厘米)每个三角形的面积是600÷2=300(平方厘米)师:如果我们知道正方形边长为30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每个三角形的面积又是多少呢?为什么?生2:正方形的面积是30×30=900(平方厘米)每个三角形的面积是900÷2=450(平方厘米)师:如果我们知道平行四边形的底为40厘米,高为20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每个三角形的面积呢?为什么?生3: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40×20=800(平方厘米)每个三角形的面积是800÷2=400(平方厘米)【设计意图】:通过动手操作,即做到复习旧知,又让学生初步理解三角形的面积与平行四边形之间的联系,为新知的探索做好铺垫。

苏州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三角形的面积”教案

苏州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三角形的面积”教案

苏州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三角形的面积”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三角形的面积”,属于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

教材通过简单的实例引入三角形的面积概念,使学生初步理解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教材还通过丰富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平面几何图形知识,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思考和动手能力。

他们在学习本节课的内容时,需要将已有的知识与新的知识相结合,理解并掌握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同时,学生需要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活动,培养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三角形的面积概念,掌握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的理解和运用。

2.难点: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培养空间观念。

五. 教学方法1.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直观地理解三角形的面积概念和公式。

2.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探讨,激发学习兴趣。

3.采用练习法,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三角形模型、剪刀、彩纸等教具,用于直观演示。

2.准备练习题和作业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3.准备黑板、粉笔,用于板书。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三角形模型,引导学生观察三角形的特征,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三角形的面积是如何计算的吗?”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今天我们要学习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呈现(10分钟)1.教师通过直观演示,将三角形剪成两半,让学生观察并思考:三角形的面积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2.教师引导学生探讨:如何计算三角形的面积?3.教师呈现三角形面积公式,解释公式来源和含义。

操练(10分钟)1.教师发放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检查理解程度。

2.教师选取学生作业,进行讲解和分析。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三角形的面积》数学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三角形的面积》数学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三角形的面积》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三角形的面积的概念。

2.掌握求三角形面积的基本公式。

3.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三角形面积的概念。

2.三角形面积的基本公式。

难点:1.如何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三、教学内容及学时教学内容:1.三角形的面积概念。

2.求三角形面积的公式。

3.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学时:2学时四、教学方法1.归纳法。

2.演示法。

3.问题解决法。

五、教学准备1.黑板、白板及彩色粉笔。

2.教学PPT。

3.三角形模型。

六、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引导学生回忆三角形的定义及性质,并把定义和性质写在黑板上。

步骤二:讲解1.引导学生想一想,如何计算三角形的面积?2.介绍三种计算三角形面积的方法:面积公式法、高乘底法和海龙公式法。

3.重点介绍面积公式法,讲解其公式:$S=\\dfrac{1}{2}bh$。

4.引导学生掌握公式的用法,并进行例题演示。

步骤三:练习1.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进行练习。

2.强调学生掌握求解三角形面积的三种方法,并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步骤四:巩固与拓展1.布置思考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2.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三角形面积、设计建筑物平面图等。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了归纳法、演示法和问题解决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了三角形的面积的概念和性质,并学会了求解三角形面积的基本公式。

但是,该节课缺少足够的实际生活问题的训练,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加强实际问题的训练。

《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五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

《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五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

三角形的面积教学目标1.理解三角形是由底边、高和斜边组成的,熟悉三角形的基本概念。

2.掌握计算三角形的面积的方法。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材料1.《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

2.色彩鲜艳的三角形标示卡片。

3.计算三角形面积的例题和练习题。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计算三角形面积的方法,并能够做出相关的计算。

2.难点:通过相关的练习,能够理解三角形的面积计算。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知识1. 引入课题老师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如何求三角形的面积吗?”2. 概念解释•教师出示三角形标示卡片,让学生认识三角形的基本形态,并分别标注三角形的底边、高和斜边。

•老师解释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并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理解三角形的本质。

3. 三角形的面积•在学生理解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后,老师引入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并举例说明。

二、说故事学概念教师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让学生感受三角形带给人们的应用。

通过三角形的应用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三、讲授知识点1. 计算三角形的面积•老师出示一些简单的计算三角形面积的例题,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演示,并引入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老师通过多种练习题目,让学生反复练习,掌握三角形面积计算方法。

•老师提醒学生在钟爱做题的过程中,一定要特别注意计算方法,确认答案。

四、学以致用在教学结束前,老师设计几个生活实例,让学生思考三角形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课后完成相关的练习题。

教学成果学生在本节课程的学习中,对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和面积计算方法有了深入的了解,还能够理解三角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学生对计算三角形面积这一知识点有一定的掌握,并提高了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通用6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通用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篇1教学内容:三角形的面积第84-85页教学目标:1、经历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探索过程,理解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2、通过操作和对图形的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使学生知道转化的思考方法在研究三角形的面积时的运用,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运用转化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教学难点:在转化中发现内在联系及推导说理。

学具准备:每个学生准备三种类型三角形(每种类型准备2个完全一样的)和一个平行四边形。

红领巾等。

教学过程复习导入:1、复习:想一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这个公式是怎么推导出来的?指名说一说,师可再现推导过程。

2、导入:出示红领巾,它是什么图形?它的面积该怎么计算?揭示课题。

二、探究三角形的面积公式、1、启发提问:你能否依照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方法把三角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再计算面积呢?2、用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拼、(1)教师参与学生拼摆,个别加以指导(2)演示课件:拼摆图形(3)讨论①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拼成一个大三角形能帮助我们推导出三角形面积公式吗?为什么?②观察拼成的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每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3、用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拼、(1)组织学生利用手里的学具试拼、(指名演示)(2)演示课件:拼摆图形(突出旋转、平移)教师提问:每个三角形的面积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4、用两个完全一样的钝角三角形来拼、(1)由学生独立完成、(2)演示课件:拼摆图形5、讨论:(1)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都可以转化成什么图形?(2)每个三角形的面积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3)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6、引导学生明确:①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都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苏教版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教材简析:“三角形的面积”是一节常见的课,一般的做法是在由学生拼组后直接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本设计最大的特点是改革了这一常见的做法,在拼组后,通过对三角形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之间的联系的探究,指导学生直接利用这种关系尝试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在积累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后,再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更能为学生所接受。

教学内容:苏教版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P15~P16的内容,三角形的面积。

教学目标:1、探索并掌握三角形的计算面积公式,能应用公式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2、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进一步体会转化方法的价值,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3、让学生在探索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是探索并掌握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能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难点是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和公式的含义。

教、学具准备:CAI课件、红领巾、每个小组准备相同的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各两个。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提出问题。

师:(出示一条红领巾)同学们,这是一条红领巾。

它是什么形状的?那你们会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吗?2、揭示课题。

师:那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研究怎样计算“三角形的面积”?(板书课题:三角形的面积)二、操作“转化”,推导公式1、寻找思路。

师:是的,我们还不会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那同学们想一想,开始我们同样不会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后来我们通过什么方法推导出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呢?师:对,我们用“割补”的方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板书:转化)成了一个长方形,这样推导出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那同学们,我们能不能把三角形也“转化”成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从而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呢?师:大家想想,怎样“转化”呢?可不可以用“割补”的方法呢?[应变预设:同学们根据已有的经验,一般会认为可以用这种方法,教师可以选择一种方法实际“割补”,让学生明白这种方法不好,需要寻找更好的方法。

《三角形的面积》优秀教学设计(6篇)

《三角形的面积》优秀教学设计(6篇)

《三角形的面积》优秀教学设计(6篇)《三角形的面积》优秀教学设计篇一教材简析:“三角形的面积”是一节常见的课,一般的做法是在由学生拼组后直接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本设计最大的特点是改革了这一常见的做法,在拼组后,通过对三角形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之间的联系的探究,指导学生直接利用这种关系尝试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在积累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后,再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更能为学生所接受。

教学内容:苏教版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P15~P16的内容,三角形的面积。

教学目标:1、探索并掌握三角形的计算面积公式,能应用公式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2、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进一步体会转化方法的价值,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3、让学生在探索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是探索并掌握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能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难点是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和公式的含义。

教、学具准备:CAI课件、红领巾、每个小组准备相同的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各两个。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提出问题。

师:(出示一条红领巾)同学们,这是一条红领巾。

它是什么形状的?那你们会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吗?2、揭示课题。

师:那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研究怎样计算“三角形的面积”?(板书课题:三角形的面积)二、操作“转化”,推导公式1、寻找思路。

师:是的,我们还不会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那同学们想一想,开始我们同样不会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后来我们通过什么方法推导出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呢?师:对,我们用“割补”的方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板书:转化)成了一个长方形,这样推导出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那同学们,我们能不能把三角形也“转化”成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从而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呢?师:大家想想,怎样“转化”呢?可不可以用“割补”的方法呢?[应变预设:同学们根据已有的经验,一般会认为可以用这种方法,教师可以选择一种方法实际“割补”,让学生明白这种方法不好,需要寻找更好的方法。

《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与反思

《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与反思

《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与反思一、背景分析《三角形的面积》是小学阶段数学课程中重要的一节,它对于学生理解三角形的基本性质、掌握几何形状的面积计算方法有着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理解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2、能够运用三角形面积公式进行计算;3、培养学生对几何形状的兴趣和空间观念。

三、教学内容及过程设计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三角形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三角形的性质和分类,为后续的教学做铺垫。

2、基本概念讲解:介绍三角形面积的基本概念,包括底和高,以及三角形面积的公式。

3、公式推导:通过图示和讲解,引导学生推导出三角形面积的公式,加深学生对公式的理解和记忆。

4、实例讲解: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了解如何运用三角形面积公式进行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5、课堂练习:设计一些简单的三角形面积计算题目,让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6、课堂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解题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7、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方法,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采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图示和动画演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运用实例教学,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3、开展课堂讨论,通过分组讨论和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4、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发现规律,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教学反思1、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特点,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在讲解三角形面积公式时,是否注重了学生的理解和记忆?2、教学方法和手段是否恰当?多媒体教学是否生动形象?实例教学是否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课堂讨论是否有效?学生是否能够积极参与?3、教学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学生的掌握情况如何?是否还有需要改进和提高的地方?例如,在讲解三角形面积公式时,可以增加一些实际应用的例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2023年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一等奖苏教版(5篇)

2023年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一等奖苏教版(5篇)

2023年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一等奖苏教版(5篇)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深刻体验和感悟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2、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逐步培育学生归纳、推理和语言表达的力量。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会学习数学的方法,并通过小组合作,培育学生的团队精神。

二、教材分析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是小学阶段学习几何学问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今后学习的重要根底。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利用方格纸或割补等方法,探究并把握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

为落实这一目标,这局部教材均是以探究活动的形式消失的,学生在学习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之前,已经亲身经受了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当学生亲身经受了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时,不仅可以借鉴前面“转化”的思想,而且为今后渐渐形成较强的探究力量打下较为扎实的根底。

三、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我校地处海淀区的二里沟试验学区,学生接触的教材是全新的,学生所受到的教育的理念也是全新的,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渐渐普及和学生学习方法的不断积存,学生学习的渠道也是多方位的,多数学生的思维是敏捷的、灵敏的。

但是,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使得已有学问根底、探究新知的程度等也会消失差异。

四、教学设计(一)由谈话导入新课师:我们已经学过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还记得它们的面积公式吗?(一人答复)还记得正方形面积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吗?平行四边形面积呢?师:看来,我们所学习过的面积公式,都是在已经学习过的旧学问的根底上,转化推导出来的。

师:谁知道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教师调查一下:知道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举手;不知道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举手;不但知道公式,而且还知道怎样推导出来的举手。

师:今日这节课我们就来亲身体验一下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板书课题:三角形面积](二)探究活动。

师:依据你们前面的学习阅历,谁能说一说应怎样去探究三角形的面积?[板书:转化]师:下面我们将按小组来探究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K12学习五年级数学上册 第二单元 三角形的面积教案 苏教版

K12学习五年级数学上册 第二单元 三角形的面积教案 苏教版

K12学习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三角形的面积教案苏教版 k12学习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三角形的面积教案苏教版K12学习和教育资源三角形的面积一、教材:1、教学内容及其地位与作用《三角区计算》是江苏义务教育教育版第15~17、2、5级(第一册)的内容。

本课程最大的特点是加强动手操作,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发现各种图形的内在联系,体验三角形面积计算的一般策略。

让学生体验实际操作、建立猜想、归纳发现和抽象公式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学生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语境,锻炼数学推理能力,感受数学方法的内在魅力。

《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是《多边形的面积计算》中的第二课时。

它是在学生在四年级认识了三角形,并掌握了长方形、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和初步认识图形的平移、旋转等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通过对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能相对独立的解决生活中与三角形面积计算相关的实际问题;同时加深学生对三角形与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之间内在联系的认识,也为学生进一步探索并掌握其他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打下基础。

2.教学对象分析:五年级的孩子好奇心强,思维较活跃,善于与同学交流,乐于表现自己,渴望得到同学与老师的赞许。

同学之间既有一定的独立意识,也有一定的默契程度。

他们在平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已接触过一些平面图形的计算,而且刚学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与多媒体的展示下推导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小组合作、动手操作、观察、比较等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让学生自主去感受,自己探索,全面参与新知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让他们的个体自我潜能得到真正意义的开发和发展。

3.教学目标的确定:知识目标让学生通过剪拼、平移、旋转等方法,探索并掌握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运用面积公式进行三角形面积计算,加深学生对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之间内在联系的认识。

能力目标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填表、讨论、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过程,体会等积变形、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发展空间观念,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三角形的面积”是一节常见的课,一般的做法是在由学生拼组后直接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本设计最大的特点是改革了这一常见的做法,在拼组后,通过对三角形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之间的联系的探究,指导学生直接利用这种关系尝试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在积累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后,再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更能为学生所接受。

教学内容:
苏教版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P15~P16的内容,三角形的面积。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三角形的计算面积公式,能应用公式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2、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进一步体会转化方法的价值,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3、让学生在探索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探索并掌握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能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难点是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和公式的含义。

教、学具准备:
CAI课件、红领巾、每个小组准备相同的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各两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提出问题。

师:(出示一条红领巾)同学们,这是一条红领巾。

它是什么形状的?那你们会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吗?
2、揭示课题。

师:那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研究怎样计算“三角形的面积”?(板书课题:三角形的面积)
二、操作“转化”,推导公式
1、寻找思路。

师:是的,我们还不会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那同学们想一想,开始我们同样不会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后来我们通过什么方法推导出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呢?
师:对,我们用“割补”的方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板书:转化)成了一个长方形,这样推导出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那同学们,我们能不能把三角形也“转化”
成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从而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呢?
师:大家想想,怎样“转化”呢?可不可以用“割补”的方法呢?
[应变预设:同学们根据已有的经验,一般会认为可以用这种方法,教师可以选择一种方法实际“割补”,让学生明白这种方法不好,需要寻找更好的方法。

]
2、动手“转化”。

师:看来用“割补”方法很难“转化”。

那我们可不可以用拼一拼的方法来“转化”呢?老师为每个小组的同学都准备了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请大家拼一拼,看看能不能把三角形“转化”成一个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

开始吧。

小组合作拼组图形,教师巡视指导。

[应变预设:可能有些同学不会拼组,教师可指导他们用旋转、平移等方法,把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或一个长方形。

]
师:拼好了吗?用这种拼一拼的方法能不能把三角形“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呢?谁来说一说,你们用这种方法把三角形“转化”成了什么图形?
[应变预设:一般情况下学生会拼出如下几种形状,老师选择其中三个图形贴到黑板上。

]
师:同学们,为什么有些小组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
有的小组却拼成了一个长方形呢?你们想想,这是什么原因呢?
[评析:引导学生观察三角形的不同类别,弄清拼成不同形状的原因。

]
3、尝试计算。

师:同学们真棒,大家都发现,用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或一个长方形。

现在请同学们看图1。

师:这个平行四边形就是由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拼成的,它的底和高分别是多少?那么,其中一个三角形的底和高又分别是多少呢?
[评析:引导学生说出拼成的平行四边形和原来的三角形等底等高,为推导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作铺垫。

] 师:知道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你们能求出所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吗?算一算吧。

师:算完了吗?它的面积是多大?[小学教学/设计/网] 师:我们知道,这个平行四边形是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20平方厘米,那这个绿色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大呢?想一想,小组同学商量商量吧。

[应变预设:在设法求三角形的面积时,可能有部分同学不明白三角形的面积和平行四边形面积之间的关系,不会计算。

这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明确每个三角形的面积是拼成的
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可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除以2得出。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