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19课《苏州园林》教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文《苏州园林》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文《苏州园林》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苏州园林》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苏州园林》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掌握文中的生字新词,学习并运用文中的描写手法和表现技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实地考察(或视频模拟)、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观察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课文学习,激发学生对中国园林艺术的欣赏,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遗产的尊重和自豪感。

教学重点:文章中对苏州园林特色的细致描写和文化内涵的阐释。

学生对园林艺术美学价值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苏州园林设计的精妙之处和文化内涵。

激发学生对中国园林艺术的深入思考和情感体验。

作者简介:叶圣陶: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清新的文风著称。

《苏州园林》是其描写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代表作。

教学准备:《苏州园林》课文PPT课件,包含叶圣陶的生平简介、作品特点和相关文化背景。

苏州园林的图片、视频资料,展示园林的布局、建筑和自然景观。

学生作业本、笔、实地考察记录表、小组讨论记录表、“我心中的园林”创作卡片。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5分钟)1. 展示苏州园林的图片和视频,简要介绍苏州园林的历史和特点。

2. 通过视觉资料,激发学生对苏州园林的兴趣和好奇心。

课文学习(20分钟)1. 作者介绍:详细介绍叶圣陶的生平和《苏州园林》的创作背景,为理解课文内容提供背景。

2. 朗读课文:请几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注意语调和情感表达,尤其是对园林美景的描写。

3. 生字新词:解释文中的重要词汇,如“错落有致”、“曲径通幽”等,确保学生理解并能正确使用。

4. 内容理解:引导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讨论作者对苏州园林特色的描写和文化内涵的阐释。

深入探讨(15分钟)1. 描写手法:分析文中的描写手法,如使用比喻、排比等,举例说明如何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2. 园林美学:讨论苏州园林的美学特点,引导学生思考园林设计的艺术原则和文化内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9课《苏州园林》教案设计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9课《苏州园林》教案设计

《苏州园林》导学案〖教学目标〗1、理清课文思路,把握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和本文的说明顺序。

2、把握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培养说明文的阅读能力。

3、了解我国园林建筑艺术,特别是苏州园林的艺术成就,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理清课文思路、说明顺序及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并理解其作用。

〖教学难点〗揣摩语言,体会说明中糅合记叙、议论的写作技巧,品味简洁生动的语言。

〖教学时间〗〖教学进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掌握生字词2、熟读课文,理清文章层次。

一、导入新课“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被称为人间天堂,很大程度上是仰仗苏州园林。

苏州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园林城,大小园林数量之多、艺术造诣之精,乃今天世界上任何地区所罕见。

“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可以说苏州园林是集历代江南园林艺术之大成。

今天让我们听着现代著名作家、苏州人叶圣陶先生的介绍,走进苏州园林。

二、有关资料1、有关作者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编辑家。

他在小学、中学、大学教过书,对语文教学的改革和教材的建设有重大贡献,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是他创作的重要阶段。

代表作有短篇小说《多收了三五斗》,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

出版有《叶圣陶全集》。

三、预习设计1、给加点字注音轩榭(xiè)丘壑(hè)嶙峋(lín)镂空(lòu)蔷薇(qiánɡ)池沼(zhǎo)相间(jiàn)着眼(zhuó)斟酌(zhēn zhuó)重峦叠嶂(luán zhànɡ)2、解释下列词语⑴轩榭:轩,有窗户的廊子或小屋;榭,建筑在台上的房屋。

⑵斟酌:考虑事情、文字等是否可行或是否适当。

⑶别具匠心: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构思。

⑷因地制宜:课文指根据具体地形,设计各不相同的园林。

统编版语文初中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苏州园林》教案设计

统编版语文初中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苏州园林》教案设计

统编版语文初中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苏州园林》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 学习并掌握文章中关于苏州园林的描述和分析,理解作者的写作手法。

-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信息提取能力。

- 学习并运用说明文的写作技巧,如列举、比较、描述等。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理解并分析作者对苏州园林的描绘,理解其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 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对苏州园林的理解,提高口头表达和交流能力。

- 通过写作练习,尝试用说明文的方式描述一个事物,提升写作技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对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热爱和尊重。

- 培养观察生活、欣赏美的眼光,提高审美素养。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展示苏州园林的图片,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苏州园林的美,激发学习兴趣。

2. 阅读理解:- 学生自读课文,标出关键信息,如苏州园林的特点、布局、元素等。

- 教师引导,讨论并总结苏州园林的主要特点,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3. 深度探讨:- 小组活动,选择文中一段描述,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如比喻、拟人、细节描写等。

- 全班分享,讨论苏州园林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如人与自然的和谐、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体现等。

4. 写作实践:- 选择身边的某一事物,尝试用说明文的方式进行描述,模仿作者的写作技巧。

- 展示并评价部分同学的作品,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5. 课堂小结:- 回顾本课所学,强调苏州园林的特点和作者的写作手法,巩固学习成果。

6. 布置作业:- 完成未完成的写作练习,提交给教师批改。

- 阅读更多关于中国园林的资料,深化理解。

【教学评价】- 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和写作练习,评估学生对苏州园林的理解和说明文写作技巧的掌握情况。

- 通过学生的作品,评价其信息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

- 课后反馈,了解学生对课程的满意度,以便进行教学调整和改进。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19《苏州园林》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19《苏州园林》

19《苏州园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感受苏州园林的图画美;学习本文围绕说明对象的特征,先总后分,由整体到局部、条理清晰地说明事物的写作方法。

2. 了解常用的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 领略苏州园林的建筑美,了解我国园林建筑的成就。

【教学重点】1. 理清课文的思路,把握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和本文的说明顺序。

2. 揣摩语句,理解句子丰富的内涵,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1. 理解绘画与园林建筑的联系。

2. 找出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并理解其作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有一句话大家肯定不陌生——桂林山水甲天下。

谁能说一说这句话的意思?(学生回答)在课前,同学们了解了园林,在园林界还有这样一句话: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

我们可以想象苏州园林的美丽,今天我们将跟随作家叶圣陶,一同去游览苏州园林。

二、快速阅读,整体感知(一)展示预习成果,梳理基础知识(预习检测)。

学习任务:梳理基础知识。

(学生自主完成)1. 生字词。

2. 作家作品。

(二)学生精读课文,概括每段大意,划分结构层次。

(先同桌之间交流,再小组内部交流,最后全班交流,教师可作必要的点拨指导)明确:全文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1~2):概括说明苏州园林的地位及特点。

第二部分(3~9):分类具体说明苏州园林的艺术美。

第三部分(10):文章的结尾,留有余地,使人不断回味、思索和向往。

(三)理清说明顺序。

1.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是什么?明确: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2.作者是如何抓住中心构思全篇,安排全文结构的?(小组讨论,推荐两名同学用自己的话介绍文章的说明顺序,其他同学补充评价)明确:文章采用总分式结构展开。

先总括苏州园林从整体上呈现出的特点,再从各个方面分别加以说明。

作者先介绍了苏州园林在我国园林中的地位,从游览者的角度概括了苏州园林的特点,即“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苏州园林》教案 (20)(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

《苏州园林》教案 (20)(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

《苏州园林》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本文总分结合的说明特点。

2、了解本文的语言特点。

3、掌握几种说明方法。

4、苏州园林的特点。

教学重点:1、理解本文总分结合的说明特点。

2、掌握几种说明方法。

教学难点:1、理解本文总分结合的说明特点。

2、几种说明方法的掌握。

3、本文的语言特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说到公园,或许大家都不陌生,在现实生活中,大家都到过或大或小的公园,那么,你们能把你到过的公园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把你到过的公园的特点描绘出来吗?(让一两个学生发言、讲述)刚才这两位同学给我们简述了他们倒过的公园的情况,下面,我们来看看叶圣陶老先生给我们叙述的中国园林的标本——苏州园林是个什么样的景象。

二、点明学习目标:我们将用两节课的时间来学习这篇课文,本课的学习重点是:(彩屏显示)1、理解本文总分结合的说明特点。

2、掌握几种说明方法。

这节课我们主要解决以下两个问题,请同学们注意检验自己掌握了没有。

(彩屏显示)2、扫清阅读障碍。

3、整体把握文章结构和作者构思。

三、检查预习,解决字词障碍。

(彩屏显示)1、轩榭(xuān xiè) 自然之趣(qù) 石砌(qì) 一幅(fú) 着眼(zhuó) 重峦叠嶂(luán zhàng) 丘壑(hè) 嶙峋(lín xún) 镂空(lòu) 琢磨(zhuó) 水磨方砖(mó) 蔷薇(qiáng)2、标本:指在同一类事物中可以作为代表的事物。

轩榭:轩:有窗的廊子或小室,榭:建筑在台上的敞屋。

蔷薇:落叶灌木。

败笔:写字写得不好的一笔;绘画中画得不好的部分;诗文中写得不好的词句。

寂寞:孤单冷清。

珠光宝气:形容花开得非常耀眼。

四、简介作者,作阅读指导。

(彩屏显示)叶圣陶:(1894--1968),名绍钧,江苏苏州人,著名作家、教育家。

1921年与沈雁冰、郑振铎等人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解放后,历任出版总署副署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教育部副部长等职,并当选为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和民进中央主席。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级上册第19课《苏州园林》教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级上册第19课《苏州园林》教案

19苏州园林立足核心素养确立教学目标1.语言建构与运用:积累重点字词,朗读并品味课文准确优美的语言。

学习课文对多种说明方法的运用,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谨。

2.思维发展与提升:学习常见的说明方法,结合具体语句,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并在写作中学会运用。

3.审美鉴赏与创造:借助诵读,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理清文章说明的顺序。

学习有关举例说明的知识,体会分析举例的典型性,学习列数字、举例子等说明方法,理解其作用。

4.文化传承与理解:加强诵读,体会苏州园林的美,激发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情感,了解我国劳动人民勤劳勇敢和卓越才能,增进民族自豪感。

引导学生积极向上学会学习,健康生活。

培养核心素养落实目标任务1.体会苏州园林的美,激发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情感。

2.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理清文章说明的顺序。

3.学习课文对多种说明方法的运用,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谨。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苏州地处江南水乡,湖光山色,旖旎动人。

这里文人荟萃,能工巧匠,代代相传。

园林设计者和匠师们将大自然优美的景物,根据他们自己的艺术趣味和美好理想进行概括、提炼,创造出富有诗情画意的园林,使它成为杰出的艺术品。

苏州园林,名闻全国,誉满世界。

距今二千四百年的夫差的馆娃宫,便是苏州第一座园林。

现存的园林近则四五百年,远则上千年,可谓源远流长。

苏州现存园林近二百处,因此被人们称为“园林城市”。

请随我走进苏州,走进苏州园林。

播放《苏州园林》纪录片二、走近作者、了解背景1.作者简介: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字圣陶,江苏苏州人,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

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对语文教学的改革和教材的建设有重大贡献。

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短篇小说《多收了三五斗》,童话有《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作品收在《叶圣陶集》里。

2.写作背景:本文选自《百科知识》1979年第4期。

原题为《拙政诸园寄深眷——谈苏州园林》。

略有删节。

第19课《苏州园林》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9课《苏州园林》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苏州园林》教学设计----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第五单元【学情分析】1.作为初二阶段的说明文,学生对说明文的一般常识并没有太多的了解。

所以,本节课梳理说明文知识的学习,侧重让学生对苏州园林的认识。

利用课件展示教学内容,并适当培养学生自我审美鉴赏能力,同时教学中注重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材分析】《苏州园林》是八年级上册第 5 单元的一篇说明文,主要内容是介绍园林建筑特点和风格,是作者为介绍《苏州园林》写的序文。

本文先总括《苏州园林》从整体上呈现出的特点,再从各个方面分别加以说明。

这样先总后分抓住特征条理清晰地介绍了《苏州园林》从而显示了苏州园林设计者和匠师们的智慧,以及我国园林艺术水平的高超。

同时也可以从中获得一些欣赏中国园林的方法。

这是一篇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佳作。

【教学思想】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具有较大的潜能,教师不可能代替学生读书,要让学生自己读书,自己观察,分析,思考,从而使他们明白苏州园林的魅力。

【教学目标】1.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探究自然之趣的设计特色。

2.理清说明顺序,掌握本文的说明方法。

3.感受语言的魅力,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方法】朗读法、启发式教学法、合作探究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音频资料【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亲爱的孩子们,最近学习累不累呀?(累了)那老师这节课呢,就带同学们一起去游山,玩水,赏园林。

(师配乐解说:享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美誉的苏州园林常在心头萦绕。

走访苏州园林,探寻“咫尺之内再造乾坤”的盛景,领略“聚拳石为山,环斗水为池”的万种风情。

苏州园林之美,美在建筑、自然、人文融为一体,美在“雨惊诗梦留蕉叶,风裁书声出藕花”的东方神韵。

苏州园林把亭、台、楼、阁、泉、石、花、木组合在一起,让你不出城阁而获山水之怡,身处闹市而得泉林之趣)孩子们,想不想去?想。

去不了怎么办呢?那就让我们一起跟随叶圣陶老先生的脚步,神游苏州园林。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苏州园林》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苏州园林》教学设计

19.苏州园林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课文总说和分说的说明顺序2、通过学习本文运用多种说明方法说明事物,让学生体会说明语言生动形象的特点方法与过程目标:1、指导学生阅读和鉴赏的方法2、培养学生讨论、探究的自主学习能力3、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引导学生探究的习惯情感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热爱中国古老园林的感情(二)教学重点:理清文章结构、把握苏州园林的特征,领会文章的语言特点。

(三)教学难点初步鉴赏能力的培养知识和能力1.导入新课引发兴趣1、请同学们观看苏州园林四大名园图片。

如果你要给大家介绍苏州园林,你会怎么介绍?2、叶圣陶先生22岁前一直生活在苏州,课余常去园林游玩、鉴赏。

对苏州园林的情趣和特征有深刻的体会,他是如何介绍的呢?让我们走进如诗如画的苏州园林,去一探究竟吧!(板书)。

让学生先通过自己思考如何介绍苏州园林,设置悬念,作者是如何介绍的?以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形成强烈的审美期待。

2感知图画:出示自学默读要求:(点击课件)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作者从游览者的角度,介绍了哪些景致?圈出生字,画出词语2、默读要求: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边读边思考。

学生默读,纠正字音,理解词义,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学生回答学生总结后出示学法指导:判断说明对象方法:1、标题2、首尾段3、段首句、中心句步骤3感知图画一、这些景致分别有什么特点?同桌讨论亭台轩榭布局美、假山池沼艺术美、花草树木映衬美、近景远景层次美、每一个角落构图美、门和窗图案美、建筑物色彩美。

出示学法指导:概括说明对象特征:1、原文语句:标题、关键句(段首句、结尾句、总括句)2、归纳概括:中心句、连接词、关键词、提示性词语、标点符号二、.处处皆是美,从大处讲究到小处注意,苏州园林无论从哪个角度,都是美。

但美是抽象的,请同学们读读前两段,作者认为苏州园林美如什么?引导学生找出本文说明事物特征的内容,即第二段中“务必使浏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第五单元第19课《苏州园林》教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第五单元第19课《苏州园林》教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第五单元年级语文上第五单元第19课《苏州园林》。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
1.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及其在我国园林艺术中的地位。
2.分析课文的结构和写作方法,学习作者如何通过具体的景物描写,表达对苏州园林的赞美之情。
5.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学生认识到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性,激发他们为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贡献力量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掌握文章的主题思想:通过阅读《苏州园林》,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及其在我国园林艺术中的地位,领会作者对苏州园林的赞美之情。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的篇章结构,学习作者如何通过总-分-总的写作手法,系统介绍苏州园林的美。
2.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通过了解苏州园林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3.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让学生在分析课文的过程中,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问题,发展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
4.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等方式,主动获取知识,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苏州园林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园林设计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园林设计的基本原理。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然而,我也注意到在讲解难点部分,如修辞手法和园林文化内涵时,部分学生仍然存在理解困难。对此,我及时调整了教学方法,通过更多的实例和比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在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中,学生们积极参与,展示出了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

2024年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第5单元19 苏州园林

2024年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第5单元19 苏州园林

19苏州园林设计说明《苏州园林》是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二篇课文。

通过对此单元第一篇课文《中国石拱桥》的学习,学生初步了解了说明方法,但是对说明方法的运用、说明顺序及说明文的分类还不够明确,逻辑思维能力较弱,需要教师加以引导。

学习目标1.整体感知,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厘清课文说明的顺序。

2.细读文本,学习多种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语言准确、严谨的特点。

3.感受苏州园林的图画美,激发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写作思路,理解课文的说明顺序。

2.引导学生学习多种说明方法,品味准确简练、生动传神的说明语言。

教学方法品读法问答法合作探究法资源与工具(一)资源1.搜集有关作者和创作背景的相关资料,以及说明文知识。

2.多媒体课件、课文朗读视频。

(二)工具1.数字资源包、学习成果上传和互动的平台。

2.图书馆资源、网络搜索工具。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一、学习情境常言道:“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

”苏州园林作为中国园林的代表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被胜誉为“咫尺之内再造乾坤”,是中华园林文化的翘楚和骄傲。

叶圣陶先生笔下的苏州园林如一幅古朴优美、自然典雅的水墨画。

今天,我们一同走进《苏州园林》,借助叶圣陶先生笔下的这把钥匙,打开苏州园林之美的奥秘之门。

二、预习任务1.字音字形。

轩榭..(xuān xiè)池沼.(zhǎo)丘壑.(hè)模.(mú)样相间.(jiàn) 嶙峋..(lín xún)蔷.(qiáng)薇斟酌..(zhēn zhuó)2.根据释义明确词语。

出于自己心中的设计或筹划。

多指诗文、技艺等的构思有独创性:自出心裁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规定适宜的办法:因地制宜重重叠叠的山峰:重峦叠嶂设计者和匠师的脑中有关于山水风景的高明构思:胸中有丘壑3.文学常识。

叶圣陶,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

第19课 苏州园林(教学设计)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

第19课 苏州园林(教学设计)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

第19课《苏州园林》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通过抓住段首概括句,理解语段内容,理清文章说明顺序。

2.把握苏州园林“图画美”的总体特征,体会苏州园林的美。

3.分析说明方法作用,体会语言准确简练、生动传神的特点。

【重点难点】1.理清文章说明顺序,分析说明方法作用,体会语言准确简练、生动传神的特点。

2.把握苏州园林“图画美”的总体特征,体会苏州园林的美,增强文化自信。

【课时安排】2课时。

【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走近园林有人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还有人说“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

苏杭美景在于园林艺术之美。

苏州园林,名闻全国,誉满世界。

现存的园林近则四五百年,远则上千年,可谓源远流长。

苏州园林究竟有几处,尚无确切的统计,现存园林尚近二百处,无怪乎人们称苏州为“园林城市”。

苏州园林始于春秋时期吴国建都姑苏时,形成于五代,成熟于宋代,兴旺鼎盛于明清。

到清末苏州已有各色园林170多处,现保存完整的有60多处,对外开放的有19处,其中拙政园和留园列入全国四大名园(其余两园是: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并同网师园、环秀山庄一起于97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传名录》。

2.背景导入1979年初,香港有一家出版社打算出一本介绍苏州园林的摄影集,约叶圣陶写一篇序文。

可是出版社还没有把摄影集编好,说是对收集到的照片不太满意。

好在叶圣陶从小生长在苏州,几处园林他都熟悉。

最后,他参考陈从周教授编撰的《苏州园林》中的195幅精美的照片,写了这篇序文,但摄影集一直不见出版。

因为文章太好了,《百科知识》编辑部知道后,便要求让他们先发表,于是这篇序文,发表在《百科知识》1979年第4期上,原题为“拙政园里寄深眷——谈苏州园林”。

至今摄影集不见出版,这篇《苏州园林》略加修改却成为了初中课本里最经典的课文。

今天我们一起去看看叶圣陶先生笔下的《苏州园林》。

二、知识简介1.作者简介叶圣陶(1894~1988),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

(新)部编版语文八上19 苏州园林(名师教案)

(新)部编版语文八上19 苏州园林(名师教案)

19 苏州园林【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体会苏州园林的图画美,激发学生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之情。

2.理清文章说明的顺序,把握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

3.揣摩语句,理解句子丰富的内涵,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

4.学习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并理解其作用。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了解苏州园林的特征。

2.理清文章说明顺序,了解苏州园林中的绘画原理。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有人说:“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

〞苏州园林,名闻全国,誉满世界。

苏州现存的园林近则四五百年,远则上千年,可谓源远流长。

苏州园林究竟有几处,尚无确切的统计,现存园林尚近二百处,无怪乎人们称苏州为“园林城市〞。

同学们想进一步了解苏州园林吗?接下来,让我们跟随叶圣陶老先生一起去欣赏那富有诗情画意的苏州园林吧。

〔板书:苏州园林叶圣陶〕【设计意图】通过简单介绍苏州园林的地位、概况,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去探寻园林之美。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1.作者简介〔见《状元大课堂》本课“作者名片〞栏目〕2.教师范读课文〔1〕朗读时要求学生辨明字音、词义。

〔见《状元大课堂》本课“字词清单〞栏目〕〔2〕学生交流听读课文的感受,完成下面题目。

课件出示:文章是从的角度,抓住条分缕析地介绍苏州园林的。

角度:A.建筑学B.园林历史C.导游D.欣赏者特点:A.苏州园林总的特点B.有代表性的园林的特点预设文章是从欣赏者的角度,抓住苏州园林总的特点条分缕析地介绍苏州园林的。

【设计意图】注重根底的训练,以黑板展示、屏幕显示等形式,检查同学们的预习情况。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答复以下问题〔1〕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是什么?预设〔第2段〕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2〕这些共同特点表现在哪些方面?提示:前四个方面比较容易找到,后面三个要稍微归纳〔第7、8、9段〕。

预设课件出示:这些共同特点表现在七个方面: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主要方面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角落的构图美门窗的图案美、雕镂美次要方面建筑的色彩美4.划分结构层次,理清全文思路预设全文可分三局部。

部编本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19课《苏州园林》教案(含三课时)

部编本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19课《苏州园林》教案(含三课时)
大处讲究:布局(3)、配合(4)、映村(5)、层次(6)。
细处注意:每个角落(7)、门窗图案(8)、色彩(9)。
七、布置作业
字词积累到作业本,再从中选择5个或5个以上连词成段。
板书设计:
苏州园林
叶圣陶
主(逻辑)次
亭台轩榭的布局无论站在哪个点角落的修饰
假山池沼的配合上,眼前总是一门窗的图案
花草树木的映衬幅完美的图画色调的处理
说明文根据说明对象可以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
3.特征:说明事物必须抓住事物的特征。
“特征”就是指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主要标志,抓住了特征也就抓住了事物的本质。
4.常见的说明方法有:打比方、下定义、分类别、作比较、列数字、画图表、举例子、引资料。
5.说明顺序。
时间顺序:按照时间先后来安排说明顺序。常用于说明事物的发展过程。
鉴(jiàn)赏轩榭(xuānxiè)池沼(zhǎo)丘壑(hè)嶙峋(línxún)
庸(yōng)俗着(zhuó)眼琢(zhuó)磨镂(lòu)空蔓(màn)延
蔷薇(qiángwēi)斟酌(zhēn zhuó)相间(jiàn)单调(diào)
因地制宜别出心裁重峦叠嶂俯仰生姿别具匠心
五、自主式阅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1.整体感知课文,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弄清作者介绍园林的条理和顺序,培养学生按事物本身规律组织材料,有条理地说明事物的能力。
2.把握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培养说明文的阅读能力,初步学写说明文。
3.揣摩语言,引导学生体会本文说明中糅合记叙、议论,表达方式灵活多变、语言简洁生动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前者从大处讲,后者从细处谈,说明这里的一切构成了“完美的图画”。
第三部分(10):指出苏州园林图画美的特点还不止以上写的这些。

《苏州园林》教案 (15)(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

《苏州园林》教案 (15)(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

《苏州园林》教案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理清说明顺序。

2、学习本文运用多种说明方法说明事物,体会说明语言的多样性。

3、激发学生热爱中国古老园林的感情。

教学重点:1、理清课文思路,把握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和本文的说明顺序。

2、揣摩语句,理解句子丰富的内涵,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1、理解绘画与园林建筑的联系。

2、搞清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并理解其作用。

教学方法:1、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依据课文行文思路以及内容要点,设置耐人寻味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思考,然后师生达成共识。

2、研讨式,对于说明方法的选择运用,由学生互动研讨解决。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中国石拱桥》让我们领略了我国桥梁事业的伟大成就,《桥之美》让我们从美学的角度感受了桥的魅力,今天,让我们苏州园林游览一番,看看那儿的园林建筑。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此话一点不假,凡到过苏州园林的人没有不被苏州园林典雅别致的景色所陶醉。

在2001年8月3日,老师就到过苏州,游览了苏州园林中的留园和狮子林两座园林,至今难以忘怀。

二、请学生欣赏苏州园林景色的图片提出问题:欣赏完图片后,如果让你用一个比喻句形容苏州园林:“我觉得,苏州园林就像……”由学生写后到展示台展示并读出来三、作者简介叶圣陶: (1894~1989),原名叶绍钧,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代表作是长篇小说《倪焕之》。

他原籍是江苏苏州,所以对苏州园林很熟悉,又有深刻的研究。

四、苏州园林简介(苏州主要有哪些园林)五、播放课文朗读mp3六、整体感知读了课文后,苏州园林给你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请试用文中的一句话概括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

七、合作学习(打印印发给学生)1、苏州园林为了达到图画美这个目的,具体设计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2、作者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来对苏州园林进行介绍?你能从文中找出相关内容作简要分析吗?3、苏州园林追求完美的图画,除了上面讨论的四个“讲究”外,还注意了哪些细节?(讲究每个角落的图画美、讲究门窗的图案美、讲究色彩的搭配,即色彩美)4、你认为本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从全文看,是按由整体到局部的顺序,从各部分看,按由主到次,由大到小的逻辑顺序。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9课《苏州园林》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9课《苏州园林》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苏州园林》语文教案素质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习用准确的语言说明事物的特征。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概括事物特征的能力和准确表达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4、心理素质培养目标:培养学生大胆发言,说真话的良好心理品质。

教学难点:准确地说明事物。

教学重点: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

教学过程:一、引入激趣同学们,很高兴和大家一起学习,我这人哪,自以为是很有个性的,但我很想知道我在你们的眼里有什么特点。

请同学们告诉我好吗?请注意:特点就是我区别于其他人的独特之处。

(让学生自由的发言,教师适当评点,真诚地肯定找出老师特点(包括缺点)的发言。

鼓励学生说真话,说独特的感受。

)正如同学们所说,老师不完美,也说不上漂亮,可我很快乐,因为我是独一无二的,我有自己鲜明的特点。

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你也一样。

同学们能找出老师的特征,可以说我们这节课的教学任务已完成了一半。

因为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就是用准确的语言说明事物的`特征。

二、学生自己寻找苏州园林的特征并进行说明1、请大家观看介绍苏州园林的影片,说说自己总的印象。

(学生一般会说出苏州园林很美,老师追问究竟美在何处。

引导学生抓苏州园林的特征。

板书代表性的答案。

)2、定格一个画面,让学生鉴赏品位,理解苏州园林从整体到局部的美,指导学生有层次的鉴赏和说明(板书代表性的答案)。

三、探究课文是怎样概括苏州园林特征的,体会课文说明语言的准确1、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的叶圣陶先生曾写过一篇艺术性很强的说明文来介绍苏州园林,我们来读一读看他是怎样概括苏州园林的特点的。

学生自由读课文,然后找出文中概括苏州园林总特征的句子。

(明确: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2、讨论作者从那些角度来说明这幅画的完美的。

(明确:作者指出苏州园林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进景远景的层次,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

初中语文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9课《苏州园林》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9课《苏州园林》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苏州园林》教学设计《苏州园林》教学综述叶圣陶的《苏州园林》最初是为一本苏州园林的摄影集所写的序文,原题为《拙政园寄深眷——谈苏州园林》,语文教材对其进行了删节并更名为《苏州园林》,此后该文成为经典课文。

本文以《苏州园林》为研究对象,结合李斗印老师的教学设计并且参考朱琳、叶黎明老师的调查资料和观点,对《苏州园林》教学课例作一次全面的综述,并进行简单的评议。

一、教学内容综述1.说明文体裁《苏州园林》一直以来都被编入语文教材的说明文单元,以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单元导语、预习提示中都提出说明文学习的相关要求。

因此,了解说明文文体知识成为该课教学内容的首选。

这些课例以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理解文章的说明方法、顺序、语言等文体知识为教学内容的核心。

朱琳、叶黎明老师通过梳理教学设计、课堂实录和教学例谈等在内的 26 篇课例过发现,在说明顺序教学中,有 7 篇课例提到全文先总后分的说明顺序,1篇课例指出3—9段先主后次的说明顺序,还有5 篇课例两种说明顺序都有提到。

在说明语言的教学中11 篇课例基本围绕《苏州园林》语言简练、准确、严谨和精美生动这几个方面来设计。

语言简练、准确和严谨表现在词语的言简义丰、副词的准确使用以及语句间的照应上。

语言简练、准确、严谨是说明文的普遍性特点,很多教师不满足于对普遍性的分析,还关注《苏州园林》语言表达的特殊性,笔者将在下文详细阐述。

教说明对象特征的 10 篇课例都要求学生找出概括苏州园林总特征句子,其中 7 篇还围绕“完美图画”的总特征进一步分析“四讲究”和“三处细节”。

说明方法方面,1 篇将重点放在学习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上,1 篇教说明方法的应试技巧,其余 5 篇让学生找出文中运用的说明方法,如举例子、作比较、摹状貌等。

2. 语言特色大多是教案设计将语言的生动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主要从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词语选择、画面感和引用诗句等方面来解释语言的生动。

朱琳、叶黎明老师的调查结果显示,教说明语言的 11 篇课例中,有 9 篇课例将语言的生动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约占总课例的3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②举例子: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图画中”为例,说明苏州园林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的特点;再如以几个园里的古藤为例,形象地说明苏州园林花树的艺术风采。
③摹状貌:如第5段中对树木的栽种和修剪着眼在画意的描摹等。
④引用: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时如入画的一景。
⑤打比方:用图画来打比方,对称的建筑师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式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第1句“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是说明,说明花草树木映衬方面的图画美。
第2句“高树与低树也俯仰生姿。”是描写,描写了俯下的高树枝和仰起的低树枝,交相辉映的情景,富有动态,给人以层次感。
第4句“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是议论,阐明这样栽种的艺术效果。
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有助于生动而透彻地说明事物的特征,加深读者的印象和认识。
第一部分(1-2)概括说明苏州园林的地位及特点。——总
亭台轩榭布局的自然美。
大处假山池沼的艺术美。
花草树木的映衬美。
苏州园林第二部分(3-9)分类具体近景远景的层次美。分
说明苏州园林的艺术美。讲究每个角落的构图美。
细处门窗的图案美。
园内建筑的色彩美。
第三部分(10)总结全文。——总
本文的说明顺序:从整体到局部,从总到分,从大处到小处的逻辑顺序。
过程与方法
1.整体感知课文,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弄清作者介绍园林的条理和顺序,培养学生按事物本身规律组织材料,有条理地说明事物的能力。
2.把握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培养说明文的阅读能力,初步学写说明文。
3.揣摩语言,引导学生体会本文说明中糅合记叙、议论,表达方式灵活多变、语言简洁生动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阅读小说,自然要重视情节、人物、环境等三个要素,也要分析小说的主题和艺术手法。本节课的主要就是分析这篇小说的主题思想和叙述手法。
二、问题探讨1: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本Hale Waihona Puke 用了哪几种表达方式?有何作用?①作比较:“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点明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着眼在画意;又如第9段,与北京园林的色彩比较,说明苏州园林极少彩绘的特点。
小结:多种说明方法的运用,不仅突出了事物的特征,而使语言既准确、鲜明又生动形象,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多样性。
三、问题探讨2:说明语言分析
(一)揣摩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例:1.至于池沼大多应用活水。
“大多”用得很有分寸,说明大多应用活水,但也有例外。
2.苏州园林极少使用彩绘。
“极少”用得很有分寸,说明也有使用的情况。
2.教学目标
(1)品析说明方法的使用及其作用,揣摩说明语言的准确性,体会语言美。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3.教学重点难点:
(1)品析说明方法的使用及其作用,揣摩说明语言的准确性,体会语言美。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4.教学方法
研究探讨法,朗读法
5.教学过程及内容
一、引入新课
三、课时作业
(一)将课后“读读写写”中的词语抄写3遍。
【参考答案】略
(二)借鉴本文先总说再分别说明的写法,写一段文字,介绍你曾经游览过的公园或建筑。注意抓住其主要特点,有条理地进行说明。不少于300字。
【参考答案】略
第二课时
1.学情分析
初二的学生正处于由幼稚转向成熟的阶段。他们对于说明文的接触相对较少,关于园林建筑艺术的知识了解的也不多,学起来会有一定的困难,因此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全文,仔细领会,利用多媒体设备对让学生对苏州园林有一个比较直观的认识,激发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而经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对说明文的说明顺序有了一定了解,接下来的课程是教会他们说明方法,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性,以便以后他们对这一类型文章的理解。
二、问题探讨1:结构分析
(一)学生活动
学生默读课文,以理清文章结构为目的。(可分组讨论交流)
带着问题读课文:
1.这是一篇说明文,被说明事物——苏州园林的总体特点是什么?
2.第2段课文,作者围绕苏州园林的共同特征,写了哪几层内容?
3.课文第3、4、5、6、段内容与第二段是什么关系?
(二)教师活动
教师明确文章结构的划分,并用“答疑法”使学生明白文章的结构方式为:总——分——总。(教师板书结构划分与结构方式)
1.学情分析
首先,这是初二年级学生第一次正式接触说明文,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掌握阅读说明文的方法;明确说明对象是什么;分析说明对象的特征有哪些;理清说明顺序;找出说明方法;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性的特点等,会让学生终身受益其次,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课文、分析品味语言、鉴赏美的能力,教师要敢于放手,善于引导、激发,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进一步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增强学习信心,激发探究兴趣。
3.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
据说是大概的意思,是不确定的,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4.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
“绝大部分”的意思是大多数的,一般情况下的,在这里是说我国的建筑大多数都是对称的,很少有不对称的,使表达更加的形象、准确。
(二)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有何作用?以第5段为例说明。
了解我国园林建筑的成就,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理清课文思路,把握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和本文的说明顺序。
2.揣摩语句,理解句子丰富的内涵,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
1.理解绘画与园林建筑的联系,欣赏中国园林的图画美。
2.搞清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并理解其作用。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教案序号:课题:19.苏州园林
备课日期:授课日期: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积累“轩榭、败笔、丘壑、嶙峋、镂空、蔷薇、明艳、因地制宜、重峦叠嶂”等词语,掌握其音、义,并用词造句。
2.了解我国园林建筑艺术,特别是苏州园林的艺术成就,领会欣赏中国园林的方法。
3.了解说明文常用的一些说明方法,初步学写说明文。
2.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2)学习本文抓住事物特征,从整体到局部多方面说明事物的方法。
3.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本文抓住事物特征,从整体到局部多方面说明事物的方法。
4.教学方法
朗读法、研究探讨法
5.教学过程及要点
一、引入新课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苏州园林》,是一篇说明文,作者是叶圣陶。(板书标题、作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