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数学勾股定理知识归纳总结附解析

合集下载

中考数学勾股定理(讲义及答案)附解析

中考数学勾股定理(讲义及答案)附解析

一、选择题1.如图,在ABC ∆中,,90︒=∠=AB AC BAC ,ABC ∠的平分线BD 与边AC 相交于点D ,DE BC ⊥,垂足为E ,若CDE ∆的周长为6,则ABC ∆的面积为( ).A .36B .18C .12D .9 2.如图所示,在中,,,.分别以,,为直径作半圆(以为直径的半圆恰好经过点,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A .4B .5C .7D .63.如图,在等腰Rt ABC △中,908C AC ∠==°,,F 是AB 边上的中点,点D 、E 分别在AC 、BC 边上运动,且保持AD CE =.连接DE 、DF 、EF .在此运动变化的过程中,下列结论:①DFE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②四边形CDFE 不可能为正方形;③DE 长度的最小值为4;④四边形CDFE 的面积保持不变;⑤△CDE 面积的最大值为8.其中正确的结论是( )A .①④⑤B .③④⑤C .①③④D .①②③4.如图是由“赵爽弦图”变化得到的,它由八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接而成,记图中正方形ABCD 、正方形EFGH 、正方形MNKT 的面积分别为S 1、S 2、S 3.若S 1+S 2+S 3=15,则S 2的值是( )A .3B .154C .5D .1525.若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a b 、a 、+a b ,且a 、b 都是正整数,则三角形其中一边的长可能为()A .22B .32C .62D .826.如图,A 、B 两点在直线l 的两侧,点A 到直线l 的距离AC=4,点B 到直线l 的距离BD=2,且CD=6,P 为直线CD 上的动点, 则PA PB -的最大值是( )A .62B .22C .210D .67.如图,在△ABC 中,∠ACB =90°,AB 的中垂线交AC 于D ,P 是BD 的中点,若BC =4,AC =8,则S △PBC 为( )A .3B .3.3C .4D .4.58.将一根 24cm 的筷子,置于底面直径为 15cm ,高 8cm 的装满水的无盖圆柱形水杯中,设筷子浸没在杯子里面的长度为 hcm ,则 h 的取值范围是( )A .h≤15cmB .h≥8cmC .8cm≤h≤17cmD .7cm≤h≤16cm9.如图,在矩形ABCD 中,AB =8,BC =4,将矩形沿AC 折叠,点B 落在点B ′处,则重叠部分△AFC 的面积为( )A .12B .10C .8D .610.有下列的判断: ①△ABC 中,如果a 2+b 2≠c 2,那么△ABC 不是直角三角形②△ABC 中,如果a 2-b 2=c 2,那么△ABC 是直角三角形③如果△ABC 是直角三角形,那么a 2+b 2=c 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①②B .②③C .①③D .②二、填空题11.如图是一个三级台阶,它的每一级的长、宽和高分别为5 dm 、3 dm 和1 dm ,A 和B 是这个台阶两个相对的端点,A 点有一只蚂蚁,想到B 点去吃可口的食物.请你想一想,这只蚂蚁从A 点出发,沿着台阶面爬到B 点的最短路程是 dm .12.如图所示的网格是正方形网格,则ABC ACB ∠+∠=__________°(点A ,B ,C 是网格线交点).13.如图,在△ABC 中,OA =4,OB =3,C 点与A 点关于直线OB 对称,动点P 、Q 分别在线段AC 、AB 上(点P 不与点A 、C 重合),满足∠BPQ =∠BAO.当△PQB 为等腰三角形时,OP 的长度是_____.14.如图,在ABC 中,D 是BC 边中点,106AB AC ==,,4=AD ,则BC 的长是_____________.15.在ABC ∆中,90BAC ∠=︒,以BC 为斜边作等腰直角BCD ∆,连接DA ,若22AB =,42AC =,则DA 的长为______.16.如图在三角形纸片ABC 中,已知∠ABC =90º,AC =5,BC=4,过点A 作直线l 平行于BC ,折叠三角形纸片ABC ,使直角顶点B 落在直线l 上的点P 处,折痕为MN ,当点P 在直线l 上移动时,折痕的端点M 、N 也随之移动,若限定端点M 、N 分别在AB 、BC 边上(包括端点)移动,则线段AP 长度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为________________.17.如图,30AOB ∠=︒,点,M N 分别在,OA OB 上,且6,8OM ON ==,点,P Q 分别在,OB OA 上运动,则PM PQ QN ++的最小值为______.18.如图,△ABC 中,AB=AC=13,BC=10,AD 是BAC ∠的角平分线,E 是AD 上的动点,F 是AB 边上的动点,则BE+EF 的最小值为_____.19.在ABC 中,12AB AC ==,30A ∠=︒,点E 是AB 中点,点D 在AC 上,32DE =,将ADE 沿着DE 翻折,点A 的对应点是点F ,直线EF 与AC 交于点G ,那么DGF △的面积=__________.20.如图,在等腰△ABC 中,AB =AC ,底边BC 上的高AD =6cm ,腰AC 上的高BE =4m ,则△ABC 的面积为_____cm 2.三、解答题21.在等边ABC 中,点D 是线段BC 的中点,120,EDF DE ∠=︒与线段AB 相交于点,E DF 与射线AC 相交于点F .()1如图1,若DF AC ⊥,垂足为,4,F AB =求BE 的长;()2如图2,将()1中的EDF ∠绕点D 顺时针旋转一定的角度,DF 仍与线段AC 相交于点F .求证:12BE CF AB +=.()3如图3,将()2中的EDF ∠继续绕点D 顺时针旋转一定的角度,使DF 与线段AC 的延长线交于点,F 作DN AC ⊥于点N ,若,DN FN =设,BE x CF y ==,写出y 关于x 的函数关系式.22.如图1,在△ABC 中,AB =AC ,∠BAC =90°,D 为AC 边上一动点,且不与点A 点C 重合,连接BD 并延长,在BD 延长线上取一点E ,使AE =AB ,连接CE .(1)若∠AED =20°,则∠DEC = 度;(2)若∠AED =a ,试探索∠AED 与∠AEC 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 (3)如图2,过点A 作AF ⊥BE 于点F ,AF 的延长线与EC 的延长线交于点H ,求证:EH 2+CH 2=2AE 2.23.如图,在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ABC 中,D 点在边BC 上运动(不与B ,C 重合),点E 在边AB 的延长线上,点F 在边AC 的延长线上,AD DE DF ==. (1)若30AED ∠=︒,则ADB =∠______.(2)求证:BED CDF △≌△.(3)试说明点D 在BC 边上从点B 至点C 的运动过程中,BED 的周长l 是否发生变化?若不变,请求出l 的值,若变,请求出l 的取值范围.24.在等腰Rt △ABC 中,AB =AC ,∠BAC =90°(1)如图1,D ,E 是等腰Rt △ABC 斜边BC 上两动点,且∠DAE =45°,将△ABE 绕点A 逆时针旋转90后,得到△AFC ,连接DF①求证:△AED ≌△AFD ;②当BE =3,CE =7时,求DE 的长;(2)如图2,点D 是等腰Rt △ABC 斜边BC 所在直线上的一动点,连接AD ,以点A 为直角顶点作等腰Rt △ADE ,当BD =3,BC =9时,求DE 的长.25.如图,△ACB 和△ECD 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B =∠ECD =90°,点D 在边AB 上,点E 在边AC 的左侧,连接AE .(1)求证:AE =BD ;(2)试探究线段AD 、BD 与CD 之间的数量关系;(3)过点C 作CF ⊥DE 交AB 于点F ,若BD :AF =1:2,CD 36,求线段AB 的长.26.如图, ABD 为边长不变的等腰直角三角形,AB AD =,90BAD ∠=︒,在 ABD外取一点 E ,以A 为直角顶点作等腰直角AEP △,其中 P 在 ABD 内部,90EAP ∠=︒,2AE AP ==,当E 、P 、D 三点共线时,7BP =.下列结论:①E 、P 、D 共线时,点B 到直线AE 的距离为5;②E 、P 、D 共线时, 13ADP ABP S S ∆∆+=+;=532ABD S ∆+③; ④作点 A 关于 BD 的对称点 C ,在 AEP 绕点 A 旋转的过程中,PC 的最小值为5+232-;⑤AEP △绕点A 旋转,当点E 落在AB 上,当点P 落在AD 上时,取BP 上一点N ,使得AN BN =,连接 ED ,则AN ED ⊥.其中正确结论的序号是___.27.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的和是第三边的两倍,则称这个三角形是“优三角形”,这两条边的比称为“优比”(若这两边不等,则优比为较大边与较小边的比),记为k . (1)命题:“等边三角形为优三角形,其优比为1”,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2)已知ABC 为优三角形,AB c =,AC b =,BC a =,①如图1,若90ACB ∠=︒,b a ≥,6b =,求a 的值.②如图2,若c b a ≥≥,求优比k 的取值范围.(3)已知ABC 是优三角形,且120ABC ∠=︒,4BC =,求ABC 的面积.28.(1)如图1,在Rt ABC ∆中,90ACB ∠=︒,60A ∠=︒,CD 平分ACB ∠.求证:CA AD BC +=.小明为解决上面的问题作了如下思考:作ADC ∆关于直线CD 的对称图形A DC '∆,∵CD 平分ACB ∠,∴A '点落在CB 上,且CA CA '=,A D AD '=.因此,要证的问题转化为只要证出A D A B ''=即可.请根据小明的思考,写出该问题完整的证明过程.(2)参照(1)中小明的思考方法,解答下列问题:如图3,在四边形ABCD 中,AC 平分BAD ∠,10BC CD ==,17AC =,9AD =,求AB 的长.29.已知ABC ∆中,90ACB ∠=︒,AC BC =,过顶点A 作射线AP .(1)当射线AP 在BAC ∠外部时,如图①,点D 在射线AP 上,连结CD 、BD ,已知21AD n =-,21AB n =+,2BD n =(1n >).①试证明ABD ∆是直角三角形;②求线段CD 的长.(用含n 的代数式表示)(2)当射线AP 在BAC ∠内部时,如图②,过点B 作BD AP ⊥于点D ,连结CD ,请写出线段AD 、BD 、CD 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30.定义:在△ABC 中,若BC =a ,AC =b ,AB =c ,若a ,b ,c 满足ac +a 2=b 2,则称这个三角形为“类勾股三角形”,请根据以上定义解决下列问题:(1)命题“直角三角形都是类勾股三角形”是 命题(填“真”或“假”);(2)如图1,若等腰三角形ABC 是“类勾股三角形”,其中AB =BC ,AC >AB ,请求∠A 的度数;(3)如图2,在△ABC 中,∠B =2∠A ,且∠C >∠A .①当∠A =32°时,你能把这个三角形分成两个等腰三角形吗?若能,请在图2中画出分割线,并标注被分割后的两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度数;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②请证明△ABC 为“类勾股三角形”.【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D解析:D【分析】利用角平分定理得到DE=AD ,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得到∠BDE=∠BDA ,再利用角平分线定理得到BE=AB=AC ,根据CDE ∆的周长为6求出AB=6,再根据勾股定理求出218AB =,即可求得ABC ∆的面积.【详解】∵90BAC ︒∠=,∴AB ⊥AD,∵DE BC ⊥,BD 平分ABC ∠,∴DE=AD ,∠BED=90BAC ︒∠=,∴∠BDE=∠BDA ,∴BE=AB=AC ,∵CDE ∆的周长为6,∴DE+CD+CE=AC+CE=BC=6,∵,90︒=∠=AB AC BAC∴22236AB AC BC +==,∴2236AB =, 218AB =,∴ABC ∆的面积=211922AB AC AB ⋅⋅==, 故选:D.【点睛】此题考查角平分线定理的运用,勾股定理求边长,在利用角平分线定理时必须是两个垂直一个平分同时运用,得到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结论. 2.D解析:D【解析】【分析】先利用勾股定理计算BC 的长度,然后阴影部分的面积=以AB 为直径的半圆面积+以BC 为直径的半圆面积+-以AC 为直径的半圆面积. 【详解】解:在中 ∵,, ∴, ∴BC=3,∴阴影部分的面积=以AB 为直径的半圆面积+以BC 为直径的半圆面积+-以AC 为直径的半圆面积=6.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扇形面积的计算和勾股定理.在本题中解题关键是用重叠法去表示阴影部分的面积. 3.A解析:A【分析】作常规辅助线连接CF ,由SAS 定理可证△CFE 和△ADF 全等,从而可证∠DFE=90°,DF=EF .所以△DEF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由割补法可知四边形CDFE 的面积保持不变;△DEF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2DF ,当DF 与BC 垂直,即DF 最小时,DE 取最小值42,△CDE 最大的面积等于四边形CDEF 的面积减去△DEF 的最小面积.【详解】连接CF;∵△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FCB=∠A=45°,CF=AF=FB;∵AD=CE,∴△ADF≌△CEF;∴EF=DF,∠CFE=∠AFD;∵∠AFD+∠CFD=90°,∴∠CFE+∠CFD=∠EFD=90°,∴△ED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当D. E分别为AC、BC中点时,四边形CDFE是正方形.∵△ADF≌△CEF,∴S△CEF=S△ADF,∴S四边形CEFD=S△AFC.由于△DE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因此当DE最小时,DF也最小;即当DF⊥AC时,DE最小,此时DF=12BC=4.∴22当△CEF面积最大时,此时△DEF的面积最小.此时S△CEF=S四边形CEFD−S△DEF=S△AFC−S△DEF=16−8=8,则结论正确的是①④⑤.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等腰直角三角形性质.要证明线段或者角相等,一般证明它们所在三角形全等,如果不存在三角形可作辅助线解决问题.4.C解析:C【解析】将四边形MTKN的面积设为x,将其余八个全等的三角形面积一个设为y,∵正方形ABCD,正方形EFGH,正方形MNKT的面积分别为S1,S2,S3,S1+S2+S3=15,∴得出S1=8y+x,S2=4y+x,S3=x,∴S1+S2+S3=3x+12y=15,即3x+12y=15,x+4y=5,所以S2=x+4y=5,故答案为5.点睛:将四边形MTKN的面积设为x,将其余八个全等的三角形面积一个设为y,用x,y表示出S 1,S 2,S 3,再利用S 1+S 2+S 3=15求解是解决问题的关键.5.B解析:B【解析】由题可知(a-b )2+a 2=(a+b )2,解得a=4b ,所以直角三角形三边分别为3b ,4b ,5b ,当b=8时,4b=32,故选B .6.C解析:C【解析】试题解析:作点B 关于直线l 的对称点B ',连接AB '并延长,与直线l 的交点即为使得PA PB -取最大值时对应的点.P此时.PA PB PA PB AB -=-'='过点B '作B E AC '⊥于点,E 如图,四边形B DCE '为矩形,6, 2.B E CD EC B D BD ∴=====''2.AE ∴=22210.AB AE B E ''+=PA PB -的最大值为:210.故答案为:210.7.A解析:A【分析】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到DA=DB ,根据勾股定理求出BD ,得到CD 的长,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计算,得到答案.【详解】解:∵点D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DA=DB,在Rt△BCD中,BC2+CD2=BD2,即42+(8﹣BD)2=BD2,解得,BD=5,∴CD=8﹣5=3,∴△BCD的面积=12×CD×BC=12×3×4=6,∵P是BD的中点,∴S△PBC=12S△BCD=3,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掌握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是解题的关键.8.C解析:C【分析】筷子浸没在水中的最短距离为水杯高度,最长距离如下图,是筷子斜卧于杯中时,利用勾股定理可求得.【详解】当筷子笔直竖立在杯中时,筷子浸没水中距离最短,为杯高=8cmAD是筷子,AB长是杯子直径,BC是杯子高,当筷子如下图斜卧于杯中时,浸没在水中的距离最长由题意得:AB=15cm,BC=8cm,△ABC是直角三角形∴在Rt△ABC中,根据勾股定理,AC=17cm∴8cm≤h≤17cm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勾股定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解题关键是将题干中生活实例抽象成数学模型,然后再利用相关知识求解.9.B解析:B【分析】已知AD 为CF 边上的高,要求AFC △的面积,求得FC 即可,求证AFD CFB '△≌△,得B F DF '=,设DF x =,则在Rt AFD △中,根据勾股定理求x ,于是得到CF CD DF =-,即可得到答案.【详解】解:由翻折变换的性质可知,AFD CFB '△≌△,'DF B F ∴=,设DF x =,则8AF CF x ==-,在Rt AFD △中,222AF DF AD =+,即222(8)4x x -=+,解得:3x =,835CF CD FD ∴=-=-=, 1102AFC S AF BC ∴=⋅⋅=△.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矩形的性质、折叠的性质、勾股定理等内容,根据折叠的性质得到AFD CFB '△≌△是解题的关键.10.D解析:D【分析】欲判断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这里给出三边的长,需要验证两小边的平方和等于最长边的平方即可.【详解】①c 不一定是斜边,故错误;②正确;③若△ABC 是直角三角形,c 不是斜边,则a 2+b 2≠c 2,故错误,所以正确的只有②,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以及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熟练掌握勾股定理以及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内容是解题的关键.二、填空题11.【解析】试题分析:将台阶展开,如图,331312,5,AC BC =⨯+⨯==222169,AB AC BC ∴=+=13,AB ∴=即蚂蚁爬行的最短线路为13.dm考点:平面展开:最短路径问题.12.45【分析】如下图,延长BA 至网络中的点D 处,连接CD. ABC ACB DAC ∠+∠=∠,只需证△AD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即可【详解】如下图,延长BA 至网络中的点D 处,连接CD设正方形网络每一小格的长度为1则根据网络,555BC=5,∴5其中BD 、DC 、BC 边长满足勾股定理逆定理∴∠CDA=90°∵AD=DC∴△AD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DAC=45°故答案为:45°【点睛】本题是在网格中考察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解题关键是延长BA ,构造处△ABC 的外角∠CAD13.1或78【分析】 分为三种情况:①PQ BP =,②BQ QP =,③BQ BP =,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勾股定理可求解.【详解】解:分为3种情况:①当PB PQ =时,4=OA ,3OB =,∴5BC AB ===, C 点与A 点关于直线OB 对称,BAO BCO ∴∠=∠,BPQ BAO ∠=∠,BPQ BCO ∴∠=∠,APB APQ BPQ BCO CBP ∠=∠+∠=∠+∠,APQ CBP ∴∠=∠,在APQ 和CBP 中,BAO BCP APQ B PQ B P C P ∠=∠⎧⎪∠=∠⎨=⎪⎩, ()APQ CBP AAS ∴△≌△,∴5AP BC ==,1OP AP OA ∴=-=;②当BQ BP =时,BPQ BQP ∠=∠,BPQ BAO ∠=∠,BAO BQP ∴∠=∠,根据三角形外角性质得:BQP BAO ∠>∠,∴这种情况不存在;③当QB QP =时,QBP BPQ BAO ∠=∠=∠,PB PA ∴=,设OP x =,则4PB PA x ==-在Rt OBP △中,222PB OP OB =+,222(4)3x x ∴-=+, 解得:78x =; ∴当PQB △为等腰三角形时,1OP =或78; 【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所学的性质进行解题,注意分类讨论.14.【分析】延长AD至点E,使得DE=AD=4,结合D是中点证得△ADC≌△EDB,进而利用勾股定理逆定理可证得∠E=90°,再利用勾股定理求得BD长进而转化为BC长即可.【详解】解:如图,延长AD至点E,使得DE=AD=4,连接BE,∵D是BC边中点,∴BD=CD,又∵DE=AD,∠ADC=∠EDB,∴△ADC≌△EDB(SAS),∴BE=AC=6,又∵AB=10,∴AE2+BE2=AB2,∴∠E=90°,∴在Rt△BED中,2222=++=,BD BE DE64213∴BC=2BD=13故答案为:13【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正确作出辅助线是解决本题的关键.15.6或2.【分析】由于已知没有图形,当Rt△ABC固定后,根据“以BC为斜边作等腰直角△BCD”可知分两种情况讨论:①当D点在BC上方时,如图1,把△ABD绕点D逆时针旋转90°得到△DCE,证明A、C、E三点共线,在等腰Rt△ADE中,利用勾股定理可求AD长;②当D点在BC下方时,如图2,把△BAD绕点D顺时针旋转90°得到△CED,证明过程类似于①求解.【详解】解:分两种情况讨论:①当D点在BC上方时,如图1所示,把△ABD绕点D逆时针旋转90°,得到△DCE,则∠ABD=∠ECD,2,AD=DE,且∠ADE=90°在四边形ACDB中,∠BAC+∠BDC=90°+90°=180°,∴∠ABD+∠ACD=360°-180°=180°,∴∠ACD+∠ECD=180°,∴A、C、E三点共线.∴AE=AC+CE=42+22=62在等腰Rt△ADE中,AD2+DE2=AE2,即2AD2=(62)2,解得AD=6②当D点在BC下方时,如图2所示,把△BAD绕点D顺时针旋转90°得到△CED,则CE=AB=22,∠BAD=∠CED,AD=AE且∠ADE=90°,所以∠EAD=∠AED=45°,∴∠BAD=90°+45°=135°,即∠CED=135°,∴∠CED+∠AED=180°,即A、E、C三点共线.∴AE=AC-CE=42-22=22在等腰Rt△ADE中,2AD2=AE2=8,解得AD=2.故答案为:6或2.【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旋转的性质、勾股定理,解决这类等边(或共边)的两个三角形问题,一般是通过旋转的方式作辅助线,转化线段使得已知线段于一个特殊三角形中进行求解.1671【分析】分别找到两个极端,当M与A重合时,AP取最大值,当点N与C重合时,AP取最小,即可求出线段AP长度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详解】如图所示,当M 与A 重合时,AP 取最大值,此时标记为P 1,由折叠的性质易得四边形AP 1NB 是正方形,在Rt △ABC 中,2222AB=AC BC =54=3--,∴AP 的最大值为A P 1=AB=3如图所示,当点N 与C 重合时,AP 取最小,过C 点作CD ⊥直线l 于点D ,可得矩形ABCD ,∴CD=AB=3,AD=BC=4,由折叠的性质有PC=BC=4,在Rt △PCD 中,2222PD=PC CD =43=7--,∴AP 的最小值为AD PD=47-线段AP 长度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为(1AP AP=347=71-- 71【点睛】本题考查勾股定理的折叠问题,可以动手实际操作进行探索.17.10【分析】首先作M 关于OB 的对称点M ′,作N 关于OA 的对称点N ′,连接M ′N ′,即为MP +PQ +QN 的最小值,易得△ONN ′为等边三角形,△OMM ′为等边三角形,∠N ′OM ′=90°,继而可以求得答案.【详解】作M 关于OB 的对称点M ′,作N 关于OA 的对称点N ′,连接M ′N ′,即为MP +PQ +QN 的最小值.根据轴对称的定义可知:∠N ′OQ =∠M ′OB =30°,∠ONN ′=60°,OM ′=OM =6,ON ′=ON =8,∴△ONN ′为等边三角形,△OMM ′为等边三角形,∴∠N ′OM ′=90°.在Rt △M ′ON ′中,M ′N 22''OM ON +. 故答案为10.【点睛】本题考查了最短路径问题,根据轴对称的定义,找到相等的线段,得到直角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18.12013【解析】 ∵AB=AC ,AD 是角平分线,∴AD ⊥BC ,BD=CD , ∴B 点,C 点关于AD 对称,如图,过C 作CF ⊥AB 于F ,交AD 于E ,则CF=BE+FF 的最小值,根据勾股定理得,AD=12,利用等面积法得:AB ⋅CF=BC ⋅AD ,∴CF=BC AD AB ⋅=101213⨯=12013故答案为12013.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翻折的性质、垂线段最短、勾股定理的应用及三角形面积的等积法.明确当CF ⊥AB 时,CF 有最小值是解题的关键.19.39或639【分析】通过计算E 到AC 的距离即EH 的长度为3,所以根据DE 的长度有两种情况:①当点D 在H 点上方时,②当点D 在H 点下方时,两种情况都是过点E 作EH AC ⊥交AC 于点E ,过点G 作GQ AB ⊥交AB 于点Q ,利用含30°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勾股定理求出AH,DH 的长度,进而可求AD 的长度,然后利用角度之间的关系证明AG GE =,再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求出GQ 的长度,最后利用2DGF AED AEG SS S =-即可求解. 【详解】①当点D 在H 点上方时,过点E 作EH AC ⊥交AC 于点E ,过点G 作GQ AB ⊥交AB 于点Q ,12AB = ,点E 是AB 中点,162AE AB ∴== . ∵EH AC ⊥,90AHE ∴∠=︒ .30,6A AE ∠=︒=,132EH AE ∴== , 22226333AH AE EH ∴=-=-=. 32DE =,2222(32)33DH DE EH ∴=-=-= ,DH EH ∴=,333AD AH DH =-=,45EDH ∴∠=︒,15AED EDH A ∴∠=∠-∠=︒ .由折叠的性质可知,15DEF AED ∠=∠=︒,230AEG AED ∴∠=∠=︒ ,AEG A ∴∠=∠,AG GE ∴= . 又GQ AE ⊥ ,132AQ AE ∴== . 30A ∠=︒ , 12GQ AG ∴=. 222GQ AQ AG += , 即2223(2)GQ GQ +=, 3GQ ∴= .2DGF AED AEG S S S =- ,112(333)36363922DGF S ∴=⨯⨯-⨯-⨯⨯=-; ②当点D 在H 点下方时,过点E 作EH AC ⊥交AC 于点E ,过点G 作GQ AB ⊥交AB 于点Q ,12AB = ,点E 是AB 中点,162AE AB ∴== . ∵EH AC ⊥,90AHE ∴∠=︒.30,6A AE ∠=︒= ,132EH AE ∴== , 22226333AH AE EH ∴=-=-=.3DE =,3DH ∴=== ,DH EH ∴=,3AD AH DH =+=,45DEH ∴∠=︒ ,90105AED A DEH ∴∠=︒-∠+∠=︒ .由折叠的性质可知,105DEF AED ∠=∠=︒,218030AEG AED ∴∠=∠-︒=︒ ,AEG A ∴∠=∠,AG GE ∴= . 又GQ AE ⊥ ,132AQ AE ∴== . 30A ∠=︒,12GQ AG ∴= . 222GQ AQ AG += , 即2223(2)GQ GQ +=,GQ ∴= .2DGF AED AEG S S S =- ,1123)36922DGF S ∴=⨯⨯⨯-⨯=,综上所述,DGF △的面积为9或9.故答案为:9或9.【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折叠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含30°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能够作出图形并分情况讨论是解题的关键.20.【分析】根据三角形等面积法求出32AC BC = ,在Rt△ACD 中根据勾股定理得出AC 2=14BC 2+36,依据这两个式子求出AC 、BC 的值.【详解】 ∵AD 是BC 边上的高,BE 是AC 边上的高, ∴12AC•BE=12BC•AD, ∵AD=6,BE =4,∴AC BC =32, ∴22AC BC =94, ∵AB=AC ,AD⊥BC,∴BD=DC =12BC , ∵AC 2﹣CD 2=AD 2,∴AC 2=14BC 2+36, ∴221364BC BC +=94, 整理得,BC 2=3648⨯, 解得:BC=∴△ABC 的面积为12×cm 2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等面积法以及勾股定理的应用,找出AC 与BC 的数量关系是解答此题的关键.三、解答题21.(1)BE =1;(2)见解析;(3)(2y x =【分析】(1)如图1,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四边形的内角和定理可得∠BED =90°,进而可得∠BDE =30°,然后根据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即可求出结果;(2)过点D 作DM ⊥AB 于M ,作DN ⊥AC 于N ,如图2,根据AAS 易证△MBD ≌△NCD ,则有BM =CN ,DM =DN ,进而可根据ASA 证明△EMD ≌△FND ,可得EM =FN ,再根据线段的和差即可推出结论;(3)过点D 作DM ⊥AB 于M ,如图3,同(2)的方法和已知条件可得DM =DN =FN =EM ,然后根据线段的和差关系可得BE +CF =2DM ,BE ﹣CF =2BM ,在Rt △BMD 中,根据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DMBM ,进而可得BE +CF(BE ﹣CF ),代入x 、y 后整理即得结果.【详解】解:(1)如图1,∵△ABC 是等边三角形,∴∠B =∠C =60°,BC =AC =AB =4.∵点D是线段BC的中点,∴BD=DC=12BC=2.∵DF⊥AC,即∠AFD=90°,∴∠AED=360°﹣60°﹣90°﹣120°=90°,∴∠BED=90°,∴∠BDE=30°,∴BE=12BD=1;(2)过点D作DM⊥AB于M,作DN⊥AC于N,如图2,则有∠AMD=∠BMD=∠AND=∠CND=90°.∵∠A=60°,∴∠MDN=360°﹣60°﹣90°﹣90°=120°.∵∠EDF=120°,∴∠MDE=∠NDF.在△MBD和△NCD中,∵∠BMD=∠CND,∠B=∠C,BD=CD,∴△MBD≌△NCD(AAS),∴BM=CN,DM=DN.在△EMD和△FND中,∵∠EMD=∠FND,DM=DN,∠MDE=∠NDF,∴△EMD≌△FND(ASA),∴EM=FN,∴BE+CF=BM+EM+CN-FN=BM+CN=2BM=BD=12BC=12AB;(3)过点D作DM⊥AB于M,如图3,同(2)的方法可得:BM=CN,DM=DN,EM=FN.∵DN =FN ,∴DM =DN =FN =EM ,∴BE +CF =BM +EM +FN -CN =NF +EM =2DM =x +y ,BE ﹣CF =BM +EM ﹣(FN -CN )=BM +NC =2BM =x -y ,在Rt △BMD 中,∵∠BDM =30°,∴BD =2BM ,∴DM =22=3BD BM BM -,∴()3x y x y +=-,整理,得()23y x =-.【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四边形的内角和定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勾股定理等知识,具有一定的综合性,正确添加辅助线、熟练掌握上述知识是解题的关键.22.(1)45度;(2)∠AEC ﹣∠AED =45°,理由见解析;(3)见解析【分析】(1)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求∠BAE =140°,可得∠CAE =50°,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EC =∠ACE =65°,即可求解;(2)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求∠BAE =180°﹣2α,可得∠CAE =90°﹣2α,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EC =∠ACE =45°+α,可得结论;(3)如图,过点C 作CG ⊥AH 于G ,由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EH 2EF ,CH =2CG ,由“AAS ”可证△AFB ≌△CGA ,可得AF =CG ,由勾股定理可得结论.【详解】解:(1)∵AB =AC ,AE =AB ,∴AB =AC =AE ,∴∠ABE =∠AEB ,∠ACE =∠AEC ,∵∠AED =20°,∴∠ABE =∠AED =20°,∴∠BAE =140°,且∠BAC =90°∴∠CAE =50°,∵∠CAE +∠ACE +∠AEC =180°,且∠ACE =∠AEC ,∴∠AEC =∠ACE =65°,∴∠DEC =∠AEC ﹣∠AED =45°,故答案为:45;(2)猜想:∠AEC ﹣∠AED =45°,理由如下:∵∠AED =∠ABE =α,∴∠BAE =180°﹣2α,∴∠CAE =∠BAE ﹣∠BAC =90°﹣2α,∵∠CAE +∠ACE +∠AEC =180°,且∠ACE =∠AEC ,∴∠AEC =45°+α,∴∠AEC ﹣∠AED =45°;(3)如图,过点C 作CG ⊥AH 于G ,∵∠AEC ﹣∠AED =45°,∴∠FEH =45°,∵AH ⊥BE ,∴∠FHE =∠FEH =45°,∴EF =FH ,且∠EFH =90°,∴EH 2EF ,∵∠FHE =45°,CG ⊥FH ,∴∠GCH =∠FHE =45°,∴GC =GH ,∴CH 2CG ,∵∠BAC =∠CGA =90°,∴∠BAF +∠CAG =90°,∠CAG +∠ACG =90°,∴∠BAF =∠ACG ,且AB =AC ,∠AFB =∠AGC ,∴△AFB ≌△CGA (AAS )∴AF =CG ,∴CH 2AF ,∵在Rt △AEF 中,AE 2=AF 2+EF 2, 2AF )2+2EF )2=2AE 2,∴EH 2+CH 2=2AE 2.【点睛】本题是综合了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的动点问题,三个问题由易到难,在熟练掌握各个相关知识的基础上找到问题之间的内部联系,层层推进去解答是关键.23.(1)90°;(2)证明见解析;(3)变化,234l +≤<.(1)由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BC=∠ACB=60°,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求DAE=∠DEA=30°,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求解;(2)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证得∠CDF=∠DEA 和∠EDB=∠DFA ,由此可利用“ASA”证明全等;(3)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l =2+AD ,根据AD 的取值范围即可得出l 的取值范围.【详解】解:(1)∵△ABC 是等边三角形,∴AB=AC=BC=2,∠ABC=∠ACB=60°,∵AD=DE∴∠DAE=∠DEA=30°,∴∠ADB=180°-∠BAD-∠ABD=90°,故答案为:90°;(2)∵AD=DE=DF ,∴∠DAE=∠DEA ,∠DAF=∠DFA ,∵∠DAE+∠DAF=∠BAC=60°,∴∠DEA+∠DFA=60°,∵∠ABC=∠DEA+∠EDB=60°,∴∠EDB=∠DFA ,∵∠ACB=∠DFA+∠CDF=60°,∴∠CDF=∠DEA ,在△BDE 和△CFD 中∵CDF DEA DE DF EDB DFA ∠=∠⎧⎪=⎨⎪∠=∠⎩,∴△BDE ≌△CFD (ASA )(3)∵△BDE ≌△CFD ,∴BE=CD ,∴l =BD+BE+DE=BD+CD+AD=BC+AD=2+AD ,当D 点在C 或B 点时,AD=AC=AB=2,此时B 、D 、E 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不构成三角形,2+AD=4;当D 点在BC 的中点时,∵AB=AC ,∴BD=112BC =,AD ==此时22l AD =+=综上可知24l +≤<.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勾股定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1)掌握等腰三角形等边对等角是解决此问的关键;(2)中注意角之间的转换;(3)中注意临界点是否可取.24.(1)①见解析;②DE =297;(2)DE 的值为 【分析】(1)①先证明∠DAE =∠DAF ,结合DA =DA ,AE =AF ,即可证明;②如图1中,设DE =x ,则CD =7﹣x .在Rt △DCF 中,由DF 2=CD 2+CF 2,CF =BE =3,可得x 2=(7﹣x )2+32,解方程即可;(2)分两种情形:①当点E 在线段BC 上时,如图2中,连接BE .由△EAD ≌△ADC ,推出∠ABE =∠C =∠ABC =45°,EB =CD =5,推出∠EBD =90°,推出DE 2=BE 2+BD 2=62+32=45,即可解决问题;②当点D 在CB 的延长线上时,如图3中,同法可得DE 2=153.【详解】(1)①如图1中,∵将△ABE 绕点A 逆时针旋转90°后,得到△AFC ,∴△BAE ≌△CAF ,∴AE =AF ,∠BAE =∠CAF ,∵∠BAC =90°,∠EAD =45°,∴∠CAD +∠BAE =∠CAD +∠CAF =45°,∴∠DAE =∠DAF ,∵DA =DA ,AE =AF ,∴△AED ≌△AFD (SAS );②如图1中,设DE =x ,则CD =7﹣x .∵AB =AC ,∠BAC =90°,∴∠B =∠ACB =45°,∵∠ABE =∠ACF =45°,∴∠DCF =90°,∵△AED ≌△AFD (SAS ),∴DE =DF =x ,∵在Rt △DCF 中, DF 2=CD 2+CF 2,CF =BE =3,∴x 2=(7﹣x )2+32,∴x =297, ∴DE =297; (2)∵BD =3,BC =9,∴分两种情况如下:①当点E 在线段BC 上时,如图2中,连接BE .∵∠BAC=∠EAD=90°,∴∠EAB=∠DAC,∵AE=AD,AB=AC,∴△EAB≌△DAC(SAS),∴∠ABE=∠C=∠ABC=45°,EB=CD=9-3=6,∴∠EBD=90°,∴DE2=BE2+BD2=62+32=45,∴DE=35;②当点D在CB的延长线上时,如图3中,连接BE.同理可证△DBE是直角三角形,EB=CD=3+9=12,DB=3,∴DE2=EB2+BD2=144+9=153,∴DE=317,综上所述,DE的值为35或317.【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旋转变换的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和性质以及勾股定理,添加辅助线,构造旋转全等模型,是解题的关键.25.(1)见解析;(2)BD2+AD2=2CD2;(3)AB=2+4.【分析】(1)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证明△ACE≌△BCD即可得到结论;(2)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及勾股定理即可证得结论;(3)连接EF,设BD=x,利用(1)、(2)求出EF=3x,再利用勾股定理求出x,即可得到答案.【详解】(1)证明:∵△ACB和△ECD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BC,EC=DC,∠ACB=∠ECD=90°∴∠ACB﹣∠ACD=∠ECD﹣∠ACD∴∠ACE=∠BCD,∴△ACE≌△BCD(SAS),∴AE=BD.(2)解:由(1)得△ACE ≌△BCD ,∴∠CAE =∠CBD ,又∵△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CAB =∠CBA =∠CAE =45°,∴∠EAD =90°,在Rt △ADE 中,AE 2+AD 2=ED 2,且AE =BD ,∴BD 2+AD 2=ED 2,∵ED =2CD ,∴BD 2+AD 2=2CD 2,(3)解:连接EF ,设BD =x ,∵BD :AF =1:2AF =2x ,∵△ECD 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CF ⊥DE ,∴DF =EF ,由 (1)、(2)可得,在Rt △FAE 中,EF 22AF AE +22(22)x x +3x , ∵AE 2+AD 2=2CD 2,∴222(223)2(36)x x x ++=,解得x =1,∴AB =2+4.【点睛】此题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及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26.②③⑤【分析】①先证得ABE ADP ≅,利用邻补角和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得90PEB ∠=︒,利用勾股定理求出BE ,即可求得点B 到直线AE 的距离;②根据①的结论,利用APD ABP ABE APB S S S S ∆∆∆+=+AEP BEP S S ∆∆=+即可求得结论; ③在Rt AHB 中,利用勾股定理求得2AB ,再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即可求得ABD S ∆; ④当A P C 、、共线时,PC 最小,利用对称的性质,AB BC =的长,再求得AC 的长,即可求得结论;⑤先证得ABP ADE ≅,得到ABP ADE ∠=∠,根据条件得到ABP NAB ∠=∠,利用互余的关系即可证得结论.【详解】①∵ABD 与AEP 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90BAD ∠=︒,90EAP ∠=︒,AB AD =,AE AP =,45APE AEP ∠=∠=︒, ∴EAB PAD ∠=∠, ∴()ABE ADP SAS ≅,∴180********AEB APD APE ∠=∠=︒-∠=︒-︒=︒,∴1354590PEB AEB AEP ∠=∠-∠=︒-︒=︒,∴222PE BE PB +=,∵2AE AP ==,90EAP ∠=︒, ∴22PE AE ==,∴()22227BE +=, 解得:3BE =,作BH ⊥AE 交AE 的延长线于点H ,∵45AEP ∠=︒,90PEB ∠=︒, ∴180180904545HEB PEB AEP ∠=︒-∠-∠=︒-︒-︒=︒,∴26sin 453HB BE =︒==, ∴点B 到直线AE 6,故①错误; ②由①知:ABE ADP ≅,2EP =,3BE =∴APD ABP ABE APB S S S S ∆∆∆∆+=+AEP BEP S S ∆∆=+1122AE AP PE EB =⨯⨯+⨯⨯ 11222322=⨯ 13=,故②正确;③在Rt AHB 中,由①知:6EH HB ==∴622 AH AE EH=+=+,22222256623AB AH BH⎛⎫⎛⎫=+=++=+⎪ ⎪⎪ ⎪⎭⎝⎭,21153222ABDS AB AD AB∆=⋅==+,故③正确;④因为AC是定值,所以当A P C、、共线时,PC最小,如图,连接BC,∵A C、关于BD的对称,∴523AB BC==+∴225231043AC BC==+=+∴minPC AC AP=-,10432=+⑤∵ABD与AEP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90BAD∠=︒,90EAP∠=︒,AB AD=,AE AP=,在ABP和ADE中,AB ADBAP DAEAP AE=⎧⎪∠=∠⎨⎪=⎩,∴()ABP ADE SAS≅,∴ABP ADE∠=∠,∵AN BN=,∴ABP NAB∠=∠,∴EAN ADE∠=∠,∵90EAN DAN∠+∠=︒,∴90ADE DAN∠+∠=︒,∴AN DE⊥,故⑤正确;综上,②③⑤正确,故答案为:②③⑤.【点睛】本题是三角形的综合题,主要考查了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的应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综合性强,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的灵活运用是解题的关键.27.(1)该命题是真命题,理由见解析;(2)①a 的值为92;②k 的取值范围为13k ≤<;(3)ABC ∆的面积为2033或1235. 【分析】 (1)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优三角形和优比的定义即可判断;(2)①先利用勾股定理求出c 的值,再根据优三角形的定义列出,,a b c 的等式,然后求解即可;②类似①分三种情况分析,再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得出每种情况下,,a b c 之间的关系,然后根据优比的定义求解即可;(3)如图(见解析),设BD x =,先利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求出AC 、AB 的长及ABC ∆面积的表达式,再类似(2),根据优三角形的定义分三种情况分别列出等式,然后解出x 的值,即可得出ABC ∆的面积.【详解】(1)该命题是真命题,理由如下:设等边三角形的三边边长为a则其中两条边的和为2a ,恰好是第三边a 的2倍,满足优三角形的定义,即等边三角形为优三角形又因该两条边相等,则这两条边的比为1,即其优比为1故该命题是真命题;(2)①90,6CB b A ∠=︒=22236c a b a ∴=++根据优三角形的定义,分以下三种情况:当2a b c +=时,26236a a +=+,整理得24360a a -+=,此方程没有实数根。

苏教版中考数学勾股定理知识点总结,真题,精选题

苏教版中考数学勾股定理知识点总结,真题,精选题

知胜教育个性化教学专用教案学生姓名:科目:数学九年级备课时间:年月日讲次:第讲授课教师:周老师授课时间:年月日至上课后,学生签字:年月日教学类型:■强化基础型□引导思路型■错题讲析型□督导训练型□效率提升型□单元测评型□综合测评型□应试指导型□专题总结型□其它:教学目标:中考专题复习之勾股定理。

勾股定理专题复习知识点一: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

(即:a2+b2=c2)要点诠释:勾股定理反映了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是直角三角形的重要性质之一,其主要应用:(1)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求第三边(2)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一边与另两边的关系,求直角三角形的另两边(3)利用勾股定理可以证明线段平方关系的问题知识点二: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则有关系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要点诠释: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定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应注意:(1)首先确定最大边,不妨设最长边长为:c;(2)验证c2与a2+b2是否具有相等关系,若c2=a2+b2,则△ABC是以∠C为直角的直角三角形(若c2>a2+b2,则△ABC是以∠C为钝角的钝角三角形;若c2<a2+b2,则△ABC为锐角三角形)。

知识点三:勾股定理与勾股定理逆定理的区别与联系区别:勾股定理是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而其逆定理是判定定理;联系:勾股定理与其逆定理的题设和结论正好相反,都与直角三角形有关。

知识点四:互逆命题的概念如果一个命题的题设和结论分别是另一个命题的结论和题设,这样的两个命题叫做互逆命题。

如果把其中一个叫做原命题,那么另一个叫做它的逆命题。

规律方法指导1.勾股定理的证明实际采用的是图形面积与代数恒等式的关系相互转化证明的。

2.勾股定理反映的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边的数量关系,可以用于解决求解直角三角形边边关系的题目。

3.勾股定理在应用时一定要注意弄清谁是斜边谁直角边,这是这个知识在应用过程中易犯的主要错 误。

人教版中考数学核心考点归纳总结-生活中的勾股定理

人教版中考数学核心考点归纳总结-生活中的勾股定理

1B图4DC BA1A1D1C 精品基础教育教学资料,仅供参考,需要可下载使用!生活中的勾股定理数学源于实际,数学的发展主要依赖于生产实践,从数学应用的角度来处理数学,阐释数学,呈现数学,使学生了解到数学是有用的,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利用勾股定理可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许多问题.下面举例分析如下:一、地基挖的合格吗?例1 如图2,是一农民建房时挖地基的平面图,按标准应为长方形,他在挖完后测量了一下,发现AB=DC=8m,ADF=BC=6Mac=9M ,请你帮他看一下挖的是否合格?分析:本题是数学问题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所以我们要把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来解决,运用直角三角形的判别条件,来验证它是否为直角三角形.∵,819,10086222222===+=+AC DC AD∴222AC DC AD ≠+,所以△ADC 不是直角三角形, ∴,900≠∠ADC 而标准为长方形,所以四个角应为直角. 所以该农民挖的不合格.评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可以用它来判定直角,家里建房时,常需要在现场画出直角,在没有测量角的一起的情况下,工人是如常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得到直角.二、木棒能放进木箱吗?例1 有一根70cm 长的木棒,要放在长、宽、高分别是50cm ,30cm ,40cm 的木箱中,能放进去吗?分析:由于木棒长为70cm ,远大于各面的边长,而且比每个面的对角线还要长,故按各面的大小都放不进去,但要注意木箱的形状是立体图形,可以利用空间的最大长度.解:能放进去. 如图4,连接111,AC C A ,在Rt △111C B A 中,3400305022211211211=+=+=C B B A C A .在Rt △11C AA 中,500034004022112121=+=+=C A AA AC , ∵5000>270,∴701 AC (cm) ∴70cm 长的木棒,能放进这只木箱中.评注:解决此题的关键在于明确1AC 即为木箱所能容纳的最大长度,这里充分利用了木箱各邻边的垂直关系,创造了连续运用勾股定理的条件,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D图2BA走进生活,感受勾股定理勾股定理是数学中的重要定理,它揭示了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现举例分析:例1 小明把一根长为160㎝的细铁丝剪成三段,做成一个等腰三角形风筝的边框ABC (如图1),已知风筝的高AD =40㎝,你知道小明是怎样弯折铁丝的吗?分析:本题中已知等腰△ABC 的周长为160㎝,底边BC 边上的高AD =40㎝,要求的是AB 、AC 及BC 的长,由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性质及勾股定理可以解决.解:因为AB =AC ,AD ⊥BC ,所以BD =DC 又因为AB +AC +BC =160㎝,所以AB +BD =21×160=80㎝. 设AB =x ㎝,则BD =)80(x -㎝,由勾股定理知,222AB BD AD =+, 即222)80(40x x =-+,解得50=x . 因此,AB =AC =50㎝,BC =60㎝.例2 如图2,在公路AB 旁有一座山,现有一C 处需要爆破,已知点C 与公路上的停靠站A 距离为300m ,与公路上另一停靠站B 的距离为400m ,且C A ⊥CB ,为了安全起见,爆破点C 周围半径250m 范围内不得进入,问在进行爆破时,公路AB 段是否因有危险而需要暂时封锁?分析:要判断公路AB 段是否需要封锁,则需要计算点C 到AB 的距离与250m 的大小关系,可以借助勾股定理和三角形的面积计算点C 到AB 的距离.解:作CD ⊥AB 于D ,因为BC =400m ,AC =300m ,∠ACB =90°,根据勾股定理,得222AB BC AC =+,即222400300AB =+,所以AB =500m .由三角形的面积可知:AC BC CD AB ⋅=⋅2121,所以500CD =400×300,所以CD =240m . 因为240<250,即点C 到AB 的距离小于250m ,所以有危险,公路AB 段需要暂时封锁.“勾股”与“诗歌”勾股定理是反映自然界基本规律的一条重要结论,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数学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勾股定理的发现、验证及应用的过程蕴涵了BDA图1图2ADBC丰富的文化价值,然而有许多古代诗篇也与她有着至今仍流传着许多佳话,下面略举几例与同学们共赏.一、 “荡秋千”问题我国明朝数学家程大位(1533~1606年)写过一本数学著作叫做《直指算法统宗》,其中有一道与荡秋千有关的数学问题是用《西江月》词牌写的:平地秋千未起,踏板一尺离地; 送行二步与人齐,五尺人高曾记; 仕女佳人争蹴,终朝笑语欢嬉; 良工高士素好奇,算出索长有几?词写得很优美,翻译成现代汉语大意是:有一架秋千,当它静止时,踏板离地1尺,将它往前推送10尺(每5尺为一步),秋千的踏板就和人一样高,这个人的身高为5尺,如果这时秋千的绳索拉得很直,试问它有多长?下面我们用勾股定理知识求出答案.如图2,设绳索AC=AD=x (尺),则AB=(x+1)-5(尺), BD=10(尺),在Rt △ABD 中,由勾股定理得AB 2+BD 2=AD 2,即(x-4)2+102=x 2,解得x=14.5,即绳索长为14.5尺. 二、“执竿入城”问题鲁迅先生在《古小说钓沉》辑本中有一则《执竿入城》的寓言: “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人;横执之,亦不可人,计无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入”我国当代数学家许淳舫教授将这则寓言编成一道趣味数学题,收入《古算趣味》中:笨人持竿要进屋,无奈门框拦住竹; 横多四尺竖多二,没法急得放声哭; 有个自作聪明者,教他斜竹对两角; 笨伯依言试一试,不多不少刚抵足; 借问竿长多少数,谁人算得我佩服.下面我们用勾股定理知识来解答,如图3,设竿长AC=x (尺),则AD=(x-2)尺,DC=(x-4)尺,在Rt △ADC 中,由勾股定理得AD 2+DC 2=AC 2,即(x-2)2+(x-4)2=x 2,解得x=10(x=2舍去),故竿为10尺.总之,古诗与数学是人类文明的两大瑰宝,学点古诗,有益于性情的熏陶;学点数学,有益于训练你的思维,学好古诗与数学,你会从中获得艺术与美的享受.C B AD EF5尺1尺 图2FB CE D2 4图3。

中考数学勾股定理知识点总结附解析

中考数学勾股定理知识点总结附解析

中考数学勾股定理知识点总结附解析一、选择题1.如图,透明的圆柱形玻璃容器(容器厚度忽略不计)的高为15cm ,在容器内壁离容器底部3cm 的点B 处有一滴蜂蜜,此时一只蚂蚁正好在容器外壁,位于离容器上沿3cm 的点A 处,若蚂蚁吃到蜂蜜需爬行的最短路径为25cm ,则该圆柱底面周长为( )A .20cmB .18cmC .25cmD .40cm2.如图,西安路与南京路平行,并且与八一街垂直,曙光路与环城路垂直.如果小明站在南京路与八一街的交叉口,准备去书店,按图中的街道行走,最近的路程约为( )A .600mB .500mC .400mD .300m 3.△ABC 的三边分别为,,a b c ,下列条件能推出△ABC 是直角三角形的有( ) ①222a c b -=;②2()()0a b a b c -++=;③ ∠A =∠B -∠C; ④∠A ∶∠B ∶∠C =1∶2∶3 ;⑤111,,345a b c ===;⑥10,a = 24,b = 26c = A .2个 B .3个 C .4个 D .5个4.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DAB =30°,点E 为AB 的中点,DE ⊥AB ,交AB 于点E ,DE =3,BC =1,CD =13,则CE 的长是( )A 14B 17C 15D 135.若△ABC 中,AB=AC=25BC=4,则△ABC 的面积为( )A .4B .8C .16D 5 6.“赵爽弦图”巧妙地利用面积关系证明了勾股定理,是我国古代数学的骄傲,如图所示的“赵爽弦图”是由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和一个小正方形拼成的一个大正方形,设直角三角形较长直角边长为a ,较短直角边长为b ,若2)21a b +=(,大正方形的面积为13,则小正方形的面积为( )A .3B .4C .5D .67.如图,分别以直角ABC ∆三边为边向外作三个正方形,其面积分别用123,,S S S 表示,若27S =,32S =,那么1S =( )A .9B .5C .53D .45 8.在下列以线段a 、b 、c 的长为边,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A .a =3,b =4,c =6B .a =5,b =6,c =7C .a =6,b =8,c =9D .a =7,b =24,c =25 9.在直角三角形ABC 中,90C ∠=︒,两直角边长及斜边上的高分别为,,a b h ,则下列关系式成立的是( )A .222221a b h +=B .222111a b h +=C .2h ab =D .222h a b =+10.《九章算术》是我国古代第一部数学专著,它的出现标志中国古代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折竹抵地”问题源自《九章算术》中:“今有竹高一丈,末折抵地,去本四尺,问折者高几何?”翻译成数学问题是:如图所示,ABC 中,90ACB ∠=︒,10AC AB +=尺,4BC =尺,求AC 的长. AC 的长为( )A .3尺B .4.2尺C .5尺D .4尺二、填空题11.如图,在ABC 中,D 是BC 边中点,106AB AC ==,,4=AD ,则BC 的长是_____________.12.在△ABC 中,AB =6,AC =5,BC 边上的高AD =4,则△ABC 的周长为__________.13.《算法统宗》中有一道“荡秋干”的问题,其译文为:“有一架秋千,当它静止时,踏板上一点A 离地1尺,将它往前推送10尺(水平距离)时,点A 对应的点B 就和某人一样高,若此人的身高为5尺,秋干的绳索始终拉得很直,试问绳素有多长?”根据上述条件,秋干绳索长为________尺.14.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60°,∠B=∠D=90°,AD=4,AB=3,则CD=_________15.如图,在△ABC 中,∠C =90°,∠ABC =45°,D 是BC 边上的一点,BD =2,将△ACD 沿直线AD 翻折,点C 刚好落在AB 边上的点E 处.若P 是直线AD 上的动点,则△PEB 的周长的最小值是________.16.四边形ABCD 中AB =8,BC =6,∠B =90°,AD =CD =52ABCD 的面积是_______.17.在ABC 中,12AB AC ==,30A ∠=︒,点E 是AB 中点,点D 在AC 上,32DE =ADE 沿着DE 翻折,点A 的对应点是点F ,直线EF 与AC 交于点G ,那么DGF △的面积=__________.18.如图,由两个直角三角形和三个正方形组成的图形,已知25AB = ,24AC = 其中阴影部分面积是_____________平方单位.19.如图的实线部分是由Rt ABC ∆经过两次折叠得到的.首先将Rt ABC ∆沿高CH 折叠,使点B 落在斜边上的点B '处,再沿CM 折叠,使点A 落在CB '的延长线上的点A '处.若图中90ACB ∠=︒,15cm BC =,20cm AC =,则MB '的长为______.20.已知,在△ABC 中,BC=3,∠A=22.5°,将△ABC 翻折使得点B 与点A 重合,折痕与边AC 交于点P ,如果AP=4,那么AC 的长为_______三、解答题21.在等边ABC 中,点D 是线段BC 的中点,120,EDF DE ∠=︒与线段AB 相交于点,E DF 与射线AC 相交于点F .()1如图1,若DF AC ⊥,垂足为,4,F AB =求BE 的长;()2如图2,将()1中的EDF ∠绕点D 顺时针旋转一定的角度,DF 仍与线段AC 相交于点F .求证:12BE CF AB +=.()3如图3,将()2中的EDF ∠继续绕点D 顺时针旋转一定的角度,使DF 与线段AC 的延长线交于点,F 作DN AC ⊥于点N ,若,DN FN =设,BE x CF y ==,写出y 关于x 的函数关系式.22.在等腰△ABC 与等腰△ADE 中,AB =AC ,AD =AE ,∠BAC =∠DAE ,且点D 、E 、C 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连接BD .(1)如图1,求证:△ADB ≌△AEC(2)如图2,当∠BAC =∠DAE =90°时,试猜想线段AD ,BD ,CD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写出证明过程;(3)如图3,当∠BAC =∠DAE =120°时,请直接写出线段AD ,BD ,CD 之间的数量关系式为: (不写证明过程)23.在等腰Rt △ABC 中,AB =AC ,∠BAC =90°(1)如图1,D ,E 是等腰Rt △ABC 斜边BC 上两动点,且∠DAE =45°,将△ABE 绕点A 逆时针旋转90后,得到△AFC ,连接DF①求证:△AED ≌△AFD ;②当BE =3,CE =7时,求DE 的长;(2)如图2,点D 是等腰Rt △ABC 斜边BC 所在直线上的一动点,连接AD ,以点A 为直角顶点作等腰Rt △ADE ,当BD =3,BC =9时,求DE 的长.24.如图,△ABC 中,∠ACB =90°,AB =5cm ,BC =3cm ,若点P 从点A 出发,以每秒2cm 的速度沿折线A ﹣C ﹣B ﹣A 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 秒(t >0).(1)若点P 在AC 上,且满足PA =PB 时,求出此时t 的值;(2)若点P 恰好在∠BAC 的角平分线上,求t 的值;(3)在运动过程中,直接写出当t 为何值时,△BCP 为等腰三角形.25.已知ABC ∆中,AB AC =.(1)如图1,在ADE ∆中,AD AE =,连接BD 、CE ,若DAE BAC ∠=∠,求证:BD CE =(2)如图2,在ADE ∆中,AD AE =,连接BE 、CE ,若60DAE BAC ∠=∠=,CE AD ⊥于点F ,4AE =,5EC =,求BE 的长;(3)如图3,在BCD ∆中,45CBD CDB ∠=∠=,连接AD ,若45CAB ∠=,求AD AB的值.26.已知ABC ∆中,90ACB ∠=︒,AC BC =,过顶点A 作射线AP .(1)当射线AP 在BAC ∠外部时,如图①,点D 在射线AP 上,连结CD 、BD ,已知21AD n =-,21AB n =+,2BD n =(1n >).①试证明ABD ∆是直角三角形;②求线段CD 的长.(用含n 的代数式表示)(2)当射线AP 在BAC ∠内部时,如图②,过点B 作BD AP ⊥于点D ,连结CD ,请写出线段AD 、BD 、CD 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27.定义:在△ABC 中,若BC =a ,AC =b ,AB =c ,若a ,b ,c 满足ac +a 2=b 2,则称这个三角形为“类勾股三角形”,请根据以上定义解决下列问题:(1)命题“直角三角形都是类勾股三角形”是 命题(填“真”或“假”);(2)如图1,若等腰三角形ABC 是“类勾股三角形”,其中AB =BC ,AC >AB ,请求∠A 的度数;(3)如图2,在△ABC 中,∠B =2∠A ,且∠C >∠A .①当∠A =32°时,你能把这个三角形分成两个等腰三角形吗?若能,请在图2中画出分割线,并标注被分割后的两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度数;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②请证明△ABC 为“类勾股三角形”.28.问题情境:综合实践活动课上,同学们围绕“已知三角形三边的长度,求三角形的面积”开展活动,启航小组同学想到借助正方形网格解决问题问题解决:图(1)、图(2)都是6×6的正方形网格,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每个小正方形的顶点称为格点,操作发现,启航小组同学在图(1)中画出△ABC ,其顶点A ,B ,C 都在格点上,同时构造长方形CDEF ,使它的顶点都在格点上,且它的边EF 经过点A ,ED 经过点B .同学们借助此图求出了△ABC 的面积.(1)在图(1)中,△ABC 的三边长分别是AB = ,BC = ,AC = .△ABC的面积是.(2)已知△PMN中,PM=17,MN=25,NP=13.请你根据启航小组的思路,在图(2)中画出△PMN,并直接写出△RMN的面积.29.阅读下列材料,并解答其后的问题:我国古代南宋数学家秦九韶在其所著书《数学九章》中,利用“三斜求积术”十分巧妙的解决了已知三角形三边求其面积的问题,这与西方著名的“海伦公式”是完全等价的.我们也称这个公式为“海伦•秦九韶公式”,该公式是:设△ABC中,∠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ABC的面积为S=()()()()4a b c a b c a c b b c a+++-+-+-.(1)(举例应用)已知△ABC中,∠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且a=4,b =5,c=7,则△ABC的面积为;(2)(实际应用)有一块四边形的草地如图所示,现测得AB=(26+42)m,BC=5m,CD=7m,AD=46m,∠A=60°,求该块草地的面积.30.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0,4),B(m,0)在坐标轴上,点C,O关于直线AB 对称,点D在线段AB上.(1)如图1,若m=8,求AB的长;(2)如图2,若m=4,连接OD,在y轴上取一点E,使OD=DE,求证:CE=2DE;(3)如图3,若m=43,在射线AO上裁取AF,使AF=BD,当CD+CF的值最小时,请在图中画出点D的位置,并直接写出这个最小值.【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D解析:D【分析】将容器侧面展开,建立A 关于EG 的对称点A ′,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知A ′B 的长度即为最短路径,由勾股定理求出A ′D 即圆柱底面周长的一半,由此即可解题.【详解】解:如图,将圆柱展开,EG 为上底面圆周长的一半,作A 关于E 的对称点A ',连接A B '交EG 于F ,则蚂蚁吃到蜂蜜需爬行的最短路径为AF BF +的长,即 25cm AF BF A B '+==,延长BG ,过A '作A D BG '⊥于D ,3cm AE A E '==,153315cm BD BG DG BG AE ∴=+=+=-+=,Rt A DB '∴△中,由勾股定理得:2222251520cm A D A B BD ''=--=, ∴该圆柱底面周长为:20240cm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面展开---最短路径问题,将图形展开,利用轴对称的性质和勾股定理进行计算是解题的关键.同时也考查了同学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2.B解析:B【分析】由于BC ∥AD ,那么有∠DAE=∠ACB ,由题意可知∠ABC=∠DEA=90°,BA=ED ,利用AAS 可证△ABC ≌△DEA ,于是AE=BC=300,再利用勾股定理可求AC ,即可求CE ,根据图可知从B 到E 的走法有两种,分别计算比较即可.【详解】解:如右图所示,∵BC ∥AD ,∴∠DAE=∠ACB ,又∵BC ⊥AB ,DE ⊥AC ,∴∠ABC=∠DEA=90°,又∵AB=DE=400m ,∴△ABC ≌△DEA ,∴EA=BC=300m ,在Rt △ABC 中,AC=22AB BC +=500m ,∴CE=AC-AE=200,从B 到E 有两种走法:①BA+AE=700m ;②BC+CE=500m ,∴最近的路程是500m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解题的关键是证明△ABC ≌△DEA ,并能比较从B 到E 有两种走法.3.D解析:D【分析】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分别对每个选项进行判断,即可得到答案.【详解】解:∵222a c b -=,得222a b c =+,符合勾股定理逆定理,则①正确;∵2()()0a b a b c -++=,得到222a c b +=,符合勾股定理逆定理,则②正确; ∵∠A =∠B -∠C ,得∠B=∠A+∠C ,∵∠A+∠B+∠C=180°,∴∠B=90°,故③正确;∵∠A ∶∠B ∶∠C =1∶2∶3,∠A+∠B+∠C=180°,∴318090123C ∠=︒⨯=︒++,故④正确; ∵222111()()()453+≠,则⑤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故⑤错误;∵222102426+=,则⑥能构成直角三角形,故⑥正确;∴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有5个;故选择:D.【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进行判断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4.D解析:D【解析】【分析】连接BD,作CF⊥AB于F,由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出BD=AD,AE=BE,得出∠DBE=∠DAB=30°,由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出BD=AD=2DE=23,AE=BE=3DE=3,证出△BCD是直角三角形,∠CBD=90°,得出∠BCF=30°,得出BF=12BC=12,CF=3BF=32,求出EF=BE+BF=72,在Rt△CEF中,由勾股定理即可得出结果.【详解】解:连接BD,作CF⊥AB于F,如图所示:则∠BFC=90°,∵点E为AB的中点,DE⊥AB,∴BD=AD,AE=BE,∵∠DAB=30°,∴∠DBE=∠DAB=30°,BD=AD=2DE=233,∵BC2+BD2=12+(32=13=CD2,∴△BCD是直角三角形,∠CBD=90°,∴∠CBF=180°-30°-90°=60°,∴∠BCF=30°,∠BFC=90°,∴∠BCF=30°,∴BF=12BC=12,33∴EF=BE+BF=72,在Rt△CEF中,由勾股定理得:227313 22⎛⎫⎛⎫+=⎪⎪ ⎪⎝⎭⎝⎭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熟练掌握勾股定理和逆定理是解题的关键.5.B解析:B【分析】作AD⊥BC,则D为BC的中点,即BD=DC=2,根据勾股定理可以求得AD,则根据S=12×BC×AD可以求得△ABC的面积.【详解】解:作AD⊥BC,则D为BC的中点,则BD=DC=2,∵AB=2522AB BD,∴△ABC的面积为S=12×BC×AD=12×4×4=8,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运用,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本题中正确的运用勾股定理求AD是解题的关键.6.C解析:C【详解】如图所示,∵(a+b)2=21∴a2+2ab+b2=21,∵大正方形的面积为13,2ab=21﹣13=8,∴小正方形的面积为13﹣8=5.故选C.考点:勾股定理的证明.7.A解析:A【分析】根据勾股定理与正方形的性质解答.【详解】解:在Rt△ABC中,AB2=BC2+AC2,∵S1=AB2,S2=BC2,S3=AC2,∴S1=S2+S3.∵S2=7,S3=2,∴S 1=7+2=9.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在任何一个直角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长的平方之和一定等于斜边长的平方.8.D解析:D【解析】A 选项:32+42≠62,故不符合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不能组成直角三角形,故错误;B 选项:52+62≠72,故不符合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不能组成直角三角形,故错误;C 选项:62+82≠92,故不符合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不能组成直角三角形,故错误;D 选项:72+242=252,故符合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能组成直角三角形,故正确. 故选D .9.B解析:B【分析】设斜边为c ,根据勾股定理得出【详解】解:设斜边为c ,根据勾股定理得出 ∵12ab=12ch ,∴,即a 2b 2=a 2h 2+b 2h 2, ∴22222a b a b h =22222a h a b h +22222b h a b h, 即21a +21b =21h .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勾股定理,熟知在任何一个直角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长的平方之和一定等于斜边长的平方是解题关键.10.B解析:B【分析】竹子折断后刚好构成一直角三角形,设竹子折断处离地面x 尺,则斜边为(10)x -尺,利用勾股定理解题即可.【详解】解:设竹子折断处离地面x 尺,则斜边为(10)x -尺,根据勾股定理得:2224(10)x x +=-.解得: 4.2x =,∴折断处离地面的高度为4.2尺,故选:B .【点睛】此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利用题目信息构造直角三角形,从而运用勾股定理解题.二、填空题11.413【分析】延长AD 至点E ,使得DE =AD =4,结合D 是中点证得△ADC ≌△EDB ,进而利用勾股定理逆定理可证得∠E =90°,再利用勾股定理求得BD 长进而转化为BC 长即可.【详解】解:如图,延长AD 至点E ,使得DE =AD =4,连接BE ,∵D 是BC 边中点,∴BD =CD ,又∵DE =AD ,∠ADC =∠EDB , ∴△ADC ≌△EDB (SAS ), ∴BE =AC =6,又∵AB =10,∴AE 2+BE 2=AB 2,∴∠E =90°,∴在Rt △BED 中,222264213BD BE DE =++=,∴BC =2BD =13故答案为:13【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正确作出辅助线是解决本题的关键.12.1425+或825+【分析】分两种情况考虑:如图1所示,此时△ABC 为锐角三角形,在直角三角形ABD 与直角三角形ACD 中,利用勾股定理求出BD 与DC 的长,由BD+DC 求出BC 的长,即可求出周长;如图2所示,此时△ABC 为钝角三角形,同理由BD -CD 求出BC 的长,即可求出周长.【详解】解:分两种情况考虑:如图1所示,此时△ABC 为锐角三角形,在Rt △ABD 中,根据勾股定理得:BD=22226425AB AD -=-=, 在Rt △ACD 中,根据勾股定理得:CD=2222543AC AD -=-=,∴BC=253+, ∴△ABC 的周长为:652531425+++=+;如图2所示,此时△ABC 为钝角三角形,在Rt △ABD 中,根据勾股定理得:22226425AB AD -=-= 在Rt △ACD 中,根据勾股定理得:2222543AC AD --=,∴BC=253-, ∴△ABC 的周长为:65253825++=+综合上述,△ABC 的周长为:145+85+故答案为:145+825+【点睛】此题考查了勾股定理,利用了分类讨论的思想,熟练掌握勾股定理是解本题的关键. 13.5【分析】设绳索x 尺,过点B 向地面及AO 作垂线BE 、BC ,构成直角三角形OBE ,利用勾股定理求出x 的值【详解】如图, 过点B 作BC ⊥OA 于点C ,作BD 垂直于地面,延长OA 交地面于点D 由题意知AD=1,BE=5,BC=10设绳索x 尺,则OA=OB=x∴OC=x+1-5=x-4在Rt △OBC 中,OB 2=OC 2+BC 2∴222(4)10x x =-+得x=14.5(尺)故填14.5 ,【点睛】此题考察勾股定理的实际运用,理解题意作辅助线构建直角三角形是解题关键. 14.【解析】【分析】延长BC ,AD 交于E 点,在直角三角形ABE 和直角三角形CDE 中,根据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和勾股定理即可解答.【详解】如图,延长AD 、BC 相交于E ,∵∠A=60°,∠B=∠ADC=90°,∴∠E=30°∴AE=2AB ,CE=2CD∵AB=3,AD=4,∴AE=6, DE=2设CD=x,则CE=2x ,DE=x 即x=2 x=即CD=故答案为: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运用,含30°角所对的直角边是斜边的一半的性质,本题中构建直角△ABE和直角△CDE,是解题的关键.15.222【分析】连接CE,交AD于M,根据折叠和等腰三角形性质得出当P和D重合时,PE+BP的值最小,此时△BPE的周长最小,最小值是BE+PE+PB=BE+CD+DB=BC+BE,先求出BC和BE长,代入求出即可.【详解】如图,连接CE,交AD于M,∵沿AD折叠C和E重合,∴∠ACD=∠AED=90°,AC=AE,∠CAD=∠EAD,∴AD垂直平分CE,即C和E关于AD对称,BD=2,∴2,∴当P和D重合时,PE+BP的值最小,即此时△BPE的周长最小,最小值是BE+PE+PB=BE+CD+DB=BC+BE,∵∠DEA=90°,∴∠DEB=90°,∵∠ABC=45°,∴∠B=45°,∵2,∴2即2,∴△PEB的周长的最小值是222.故答案为2【点睛】本题考查了折叠性质,等腰三角形性质,轴对称-最短路线问题,勾股定理,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性质的应用,关键是求出P点的位置.16.49连接AC ,在Rt △ABC 中,∵AB =8,BC =6,∠B =90°,∴AC =22AB BC + =10. 在△ADC 中,∵AD =CD =52,∴AD 2+CD 2=(52)2+(52)2=100.∵AC 2=102=100,∴AD 2+CD 2=AC 2,∴∠ADC =90°,∴S 四边形ABCD =S △ABC +S △ACD =12AB •BC +12AD •DC =12×8×6+12×52×52=24+25=49.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勾股定理及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不规则几何图形的面积,根据题意作出辅助线,构造出直角三角形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7.39或639【分析】通过计算E 到AC 的距离即EH 的长度为3,所以根据DE 的长度有两种情况:①当点D 在H 点上方时,②当点D 在H 点下方时,两种情况都是过点E 作EH AC ⊥交AC 于点E ,过点G 作GQ AB ⊥交AB 于点Q ,利用含30°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勾股定理求出AH,DH 的长度,进而可求AD 的长度,然后利用角度之间的关系证明AG GE =,再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求出GQ 的长度,最后利用2DGF AED AEG SS S =-即可求解.【详解】①当点D 在H 点上方时,过点E 作EH AC ⊥交AC 于点E ,过点G 作GQ AB ⊥交AB 于点Q ,12AB = ,点E 是AB 中点,162AE AB ∴== . ∵EH AC ⊥,90AHE ∴∠=︒ .30,6A AE ∠=︒=,132EH AE ∴== , 22226333AH AE EH ∴=-=-=. 32DE =,2222(32)33DH DE EH ∴=-=-= ,DH EH ∴=,333AD AH DH =-=,45EDH ∴∠=︒,15AED EDH A ∴∠=∠-∠=︒ .由折叠的性质可知,15DEF AED ∠=∠=︒,230AEG AED ∴∠=∠=︒ ,AEG A ∴∠=∠,AG GE ∴= . 又GQ AE ⊥ ,132AQ AE ∴== . 30A ∠=︒ ,12GQ AG ∴=. 222GQ AQ AG += , 即2223(2)GQ GQ +=, 3GQ ∴= .2DGF AED AEG S S S =- ,112(333)36363922DGF S ∴=⨯⨯-⨯-⨯⨯=-; ②当点D 在H 点下方时,过点E 作EH AC ⊥交AC 于点E ,过点G 作GQ AB ⊥交AB 于点Q ,12AB = ,点E 是AB 中点,162AE AB ∴== . ∵EH AC ⊥,90AHE ∴∠=︒.30,6A AE ∠=︒= ,132EH AE ∴== , 22226333AH AE EH ∴=-=-=.32DE =,2222(32)33DH DE EH ∴=-=-= ,DH EH ∴=,3AD AH DH =+=,45DEH ∴∠=︒ ,90105AED A DEH ∴∠=︒-∠+∠=︒ .由折叠的性质可知,105DEF AED ∠=∠=︒,218030AEG AED ∴∠=∠-︒=︒ ,AEG A ∴∠=∠,AG GE ∴= .又GQ AE ⊥ ,132AQ AE ∴== . 30A ∠=︒,12GQ AG ∴= . 222GQ AQ AG += , 即2223(2)GQ GQ +=,GQ ∴= .2DGF AED AEG S S S =- ,1123)36922DGF S ∴=⨯⨯⨯-⨯=,综上所述,DGF △的面积为9或9.故答案为:9或9.【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折叠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含30°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能够作出图形并分情况讨论是解题的关键. 18.49【分析】先计算出BC 的长,再由勾股定理求出阴影部分的面积即可.【详解】∵∠ACB=90︒,25AB = ,24AC =,∴22222252449BC AB AC =-=-=,∴阴影部分的面积=249BC =,故答案为:49.【点睛】此题考查勾股定理,能利用根据直角三角形计算得到所需的边长,题中根据勾股定理的图形得到阴影部分面积等于BC 的平方是解题的关键.19.3【分析】根据题意利用折叠后图形全等,并利用等量替换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进行综合分析求解.【详解】解:由题意可知','ACM A CM BCH B CH ≅≅,∵15cm BC =,20cm AC =,∴'15,'20,BC B C cm AC A C cm ====''20155A B cm =-=,∵90ACB ∠=︒,∴'A M AB ⊥(等量替换),CH AB ⊥(三线合一),∴25,AB cm =利用勾股定理假设MB '的长为m ,'257AM AM m ==-,则有222(257)5m m +-=, 解得3m =,所以MB '的长为3.【点睛】本题考查几何的翻折问题,熟练掌握并综合利用等量替换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勾股定理分析是解题的关键.20.522,322++【分析】过B 作BF ⊥CA 于F ,构造直角三角形,分两种情况讨论,利用勾股定理以及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到AC 的长.【详解】分两种情况:①当∠C 为锐角时,如图所示,过B 作BF ⊥AC 于F ,由折叠可得,折痕PE 垂直平分AB ,∴AP=BP=4,∴∠BPC=2∠A=45°,∴△BFP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F=DF=22又∵BC=3,∴Rt △BFC 中,221BC BF -=,∴AC=AP+PF+CF=5+22②当∠ACB 为钝角时,如图所示,过B 作BF ⊥AC 于F ,同理可得,△BFP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F=FP=22又∵BC=3,∴Rt △BCF 中,221BC BF -=,∴AC=AF-CF=3+22故答案为:5+223+22【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折叠问题以及勾股定理的运用,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分两种情况画出图形进行求解.解题时注意:折叠是一种对称变换,它属于轴对称,折叠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位置变化,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三、解答题21.(1)BE =1;(2)见解析;(3)(23y x =【分析】(1)如图1,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四边形的内角和定理可得∠BED =90°,进而可得∠BDE =30°,然后根据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即可求出结果;(2)过点D 作DM ⊥AB 于M ,作DN ⊥AC 于N ,如图2,根据AAS 易证△MBD ≌△NCD ,则有BM =CN ,DM =DN ,进而可根据ASA 证明△EMD ≌△FND ,可得EM =FN ,再根据线段的和差即可推出结论;(3)过点D 作DM ⊥AB 于M ,如图3,同(2)的方法和已知条件可得DM =DN =FN =EM ,然后根据线段的和差关系可得BE +CF =2DM ,BE ﹣CF =2BM ,在Rt △BMD 中,根据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DM 3BM ,进而可得BE +CF 3(BE ﹣CF ),代入x 、y 后整理即得结果.【详解】解:(1)如图1,∵△ABC 是等边三角形,∴∠B =∠C =60°,BC =AC =AB =4.∵点D 是线段BC 的中点,∴BD =DC =12BC =2. ∵DF ⊥AC ,即∠AFD =90°,∴∠AED =360°﹣60°﹣90°﹣120°=90°,∴∠BED =90°,∴∠BDE =30°,∴BE =12BD =1;(2)过点D 作DM ⊥AB 于M ,作DN ⊥AC 于N ,如图2,则有∠AMD =∠BMD =∠AND =∠CND =90°.∵∠A =60°,∴∠MDN =360°﹣60°﹣90°﹣90°=120°.∵∠EDF =120°,∴∠MDE =∠NDF .在△MBD 和△NCD 中,∵∠BMD =∠CND ,∠B =∠C ,BD =CD ,∴△MBD ≌△NCD (AAS ),∴BM =CN ,DM =DN .在△EMD 和△FND 中,∵∠EMD =∠FND ,DM =DN ,∠MDE =∠NDF ,∴△EMD ≌△FND (ASA ),∴EM =FN ,∴BE +CF =BM +EM +CN -FN =BM +CN =2BM =BD =12BC =12AB ;(3)过点D 作DM ⊥AB 于M ,如图3,同(2)的方法可得:BM =CN ,DM =DN ,EM =FN .∵DN =FN ,∴DM =DN =FN =EM ,∴BE +CF =BM +EM +FN -CN =NF +EM =2DM =x +y ,BE ﹣CF =BM +EM ﹣(FN -CN )=BM +NC =2BM =x -y ,在Rt △BMD 中,∵∠BDM =30°,∴BD =2BM ,∴DM 22=3BD BM BM -,∴)3x y x y +=-,整理,得(23y x =.【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四边形的内角和定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勾股定理等知识,具有一定的综合性,正确添加辅助线、熟练掌握上述知识是解题的关键.22.(1)见解析;(2)CD2AD+BD,理由见解析;(3)CD3+BD【分析】(1)由“SAS”可证△ADB≌△AEC;(2)由“SAS”可证△ADB≌△AEC,可得BD=CE,由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DE2AD,可得结论;(3)由△DAB≌△EAC,可知BD=CE,由勾股定理可求DH 3,由AD=AE,AH⊥DE,推出DH=HE,由CD=DE+EC=2DH+BD3AD+BD,即可解决问题;【详解】证明:(1)∵∠BAC=∠DAE,∴∠BAD=∠CAE,又∵AB=AC,AD=AE,∴△ADB≌△AEC(SAS);(2)CD2AD+BD,理由如下:∵∠BAC=∠DAE,∴∠BAD=∠CAE,又∵AB=AC,AD=AE,∴△ADB≌△AEC(SAS);∴BD=CE,∵∠BAC=90°,AD=AE,∴DE2AD,∵CD=DE+CE,∴CD2AD+BD;(3)作AH⊥CD于H.∵∠BAC=∠DAE,∴∠BAD=∠CAE,又∵AB=AC,AD=AE,∴△ADB≌△AEC(SAS);∴BD=CE,∵∠DAE=120°,AD=AE,∴∠ADH=30°,∴AH=12 AD,∴DH22AD AH3,∵AD=AE,AH⊥DE,∴DH=HE,∴CD=DE+EC=2DH+BD3+BD,故答案为:CD3+BD.【点睛】本题是结合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勾股定理等知识的综合问题,熟练掌握知识点,有简入难,层层推进是解答关键.23.(1)①见解析;②DE=297;(2)DE的值为517【分析】(1)①先证明∠DAE=∠DAF,结合DA=DA,AE=AF,即可证明;②如图1中,设DE=x,则CD=7﹣x.在Rt△DCF中,由DF2=CD2+CF2,CF=BE=3,可得x2=(7﹣x)2+32,解方程即可;(2)分两种情形:①当点E在线段BC上时,如图2中,连接BE.由△EAD≌△ADC,推出∠ABE=∠C=∠ABC=45°,EB=CD=5,推出∠EBD=90°,推出DE2=BE2+BD2=62+32=45,即可解决问题;②当点D在CB的延长线上时,如图3中,同法可得DE2=153.【详解】(1)①如图1中,∵将△ABE绕点A逆时针旋转90°后,得到△AFC,∴△BAE≌△CAF,∴AE=AF,∠BAE=∠CAF,∵∠BAC=90°,∠EAD=45°,∴∠CAD+∠BAE=∠CAD+∠CAF=45°,∴∠DAE=∠DAF,∵DA=DA,AE=AF,∴△AED≌△AFD(SAS);②如图1中,设DE=x,则CD=7﹣x.∵AB=AC,∠BAC=90°,∴∠B=∠ACB=45°,∵∠ABE=∠ACF=45°,∴∠DCF=90°,∵△AED≌△AFD(SAS),∴DE=DF=x,∵在Rt△DCF中, DF2=CD2+CF2,CF=BE=3,∴x2=(7﹣x)2+32,∴x=297,∴DE=297;(2)∵BD=3,BC=9,∴分两种情况如下:①当点E在线段BC上时,如图2中,连接BE.∵∠BAC=∠EAD=90°,∴∠EAB=∠DAC,∵AE=AD,AB=AC,∴△EAB≌△DAC(SAS),∴∠ABE=∠C=∠ABC=45°,EB=CD=9-3=6,∴∠EBD=90°,∴DE2=BE2+BD2=62+32=45,∴DE=②当点D在CB的延长线上时,如图3中,连接BE.同理可证△DBE是直角三角形,EB=CD=3+9=12,DB=3,∴DE2=EB2+BD2=144+9=153,∴DE=综上所述,DE的值为.【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旋转变换的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和性质以及勾股定理,添加辅助线,构造旋转全等模型,是解题的关键.24.(1) 2516;(2)83t =或6;(3)当153,5,210t =或194时,△BCP 为等腰三角形. 【分析】(1)设存在点P ,使得PA PB =,此时2PA PB t ==,42PC t =-,根据勾股定理列方程即可得到结论;(2)当点P 在CAB ∠的平分线上时,如图1,过点P 作PE AB ⊥于点E ,此时72BP t =-,24PE PC t ==-,541BE =-=,根据勾股定理列方程即可得到结论; (3)在Rt ABC 中,根据勾股定理得到4AC cm =,根据题意得:2AP t =,当P 在AC上时,BCP 为等腰三角形,得到PC BC =,即423t -=,求得12t =,当P 在AB 上时,BCP 为等腰三角形,若CP PB =,点P 在BC 的垂直平分线上,如图2,过P 作PE BC ⊥于E ,求得194t =,若PB BC =,即2343t --=,解得5t =,PC BC =③,如图3,过C 作CF AB ⊥于F ,由射影定理得;2BC BF AB =⋅,列方程2234352t --=⨯,即可得到结论. 【详解】 解:在Rt ABC 中,5AB cm =,3BC cm =,4AC cm ∴=,(1)设存在点P ,使得PA PB =,此时2PA PB t ==,42PC t =-,在Rt PCB 中,222PC CB PB +=,即:222(42)3(2)t t -+=, 解得:2516t =, ∴当2516t =时,PA PB =;(2)当点P 在BAC ∠的平分线上时,如图1,过点P 作PE AB ⊥于点E ,此时72BP t =-,24PE PC t ==-,541BE =-=,在Rt BEP 中,222PE BE BP +=,即:222(24)1(72)t t -+=-, 解得:83t =, 当6t =时,点P 与A 重合,也符合条件,∴当83t =或6时,P 在ABC ∆的角平分线上; (3)根据题意得:2AP t =,当P 在AC 上时,BCP 为等腰三角形,PC BC ∴=,即423t -=,12t ∴=, 当P 在AB 上时,BCP 为等腰三角形,CP PB =①,点P 在BC 的垂直平分线上,如图2,过P 作PE BC ⊥于E ,1322BE BC ∴==, 12PB AB ∴=,即52342t --=,解得:194t =, PB BC =②,即2343t --=,解得:5t =,PC BC =③,如图3,过C 作CF AB ⊥于F ,12BF BP ∴=, 90ACB ∠=︒,由射影定理得;2BC BF AB =⋅, 即2234352t --=⨯, 解得:5310t =, ∴当15319,5,2104t =或时,BCP 为等腰三角形. 【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三角形的面积,难度适中.利用分类讨论的思想是解(3)题的关键.25.(1)详见解析;(241;(33【分析】(1)证∠EAC=∠DAB.利用SAS 证△ACE ≌△ABD 可得;(2)连接BD ,证1302FEA AED ∠=∠=,证△ACE ≌△ABD 可得30FEA BDA ∠=∠=,CE=BD=5,利用勾股定理求解;(3)作CE 垂直于AC,且CE=AC,连接AE,则90,45ACE CAE ∠=∠=,利用勾股定理得AE 2AB =,3AB ,根据(1)思路得3AB .【详解】(1) 证明:∵∠DAE=∠BAC ,∴∠DAE+∠CAD=∠BAC+∠CAD ,即∠EAC=∠DAB.在△ACE 与△ABD 中,AD AE EAC BAB AC AB =⎧⎪∠=∠⎨⎪=⎩, ∴△ACE ≌△ABD(SAS),∴BD CE =;(2)连接BD因为AD AE =, 60DAE BAC ∠=∠=,所以ADE ∆是等边三角形因为60DAE DEA EDA ∠=∠=∠=,ED=AD=AE=4因为CE AD ⊥ 所以1302FEA AED ∠=∠= 同(1)可知△ACE ≌△ABD(SAS),所以30FEA BDA ∠=∠=,CE=BD=5所以90BDE BDA ADE ∠=∠+∠=所以BE=22225441BD DE +=+=(3)作CE 垂直于AC,且CE=AC,连接AE,则90,45ACE CAE ∠=∠=所以222AB AC AC +因为AB AC =所以AE 2=又因为45CAB ∠=所以90ABE ∠= 所以()222223BE AE AB AB AB AB =+=+= 因为45CBD CDB ∠=∠=所以BC=CD, 90BCD ∠=因为同(1)可得△ACD ≌△ECB(SAS)所以3AB所以33AD AB AB ==【点睛】考核知识点:等边三角形;勾股定理.构造全等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是关键.26.(1)①详见解析;(2)222222CD n n =+-(1n >);(2)2AD BD CD -=,理由详见解析.【分析】(1)①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进行判断;②过点C 作CE ⊥CD 交DB 的延长线于点E ,利用同角的余角相等证明∠3=∠4,∠1=∠E ,进而证明△ACD ≌△BCE ,求出DE 的长,再利用勾股定理求解即可.(2)过点C 作CF ⊥CD 交BD 的延长线于点F ,先证∠ACD=∠BCF ,再证△ACD ≌△BCF ,得CD=CF ,AD=BF ,再利用勾股定理求解即可.【详解】(1)①∵()()()22222222212214AD BD n n n n n +=-+=-++()()22222211n n n =++=+ 又∵()2221AB n =+∴222AD BD AB +=∴△ABD 是直角三角形②如图①,过点C 作CE ⊥CD 交DB 的延长线于点E ,∵∠3+∠BCD=∠ACD=90°,∠4+∠BCD=∠DCE=90°∴∠3=∠4由①知△ABD 是直角三角形∴1290∠+∠=︒又∵290E ∠+∠=︒∴∠1=∠E在ACD ∆和BCE ∆中,A 34E AC BC ∠=∠⎧⎪∠=∠⎨⎪=⎩∴△ACD ≌△BCE∴CD CE =,AD BE =∴221DE BD BE BD AD n n =+=+=+-又∵CD CE =,90DCE ∠=︒ ∴由勾股定理得222DE CD DE CD =+=∴22CD =222222n n =+-(1n >) (2)AD 、BD 、CD 的数量关系为:2AD BD CD -=,理由如下:如图②,过点C 作CF ⊥CD 交BD 的延长线于点F ,∵∠ACD=90°+∠5,∠BCF=90°+∠5∴∠ACD=∠BCF∵BD ⊥AD∴∠ADB=90°∴∠6+∠7=90°∵∠ACB=90°∴∠9=∠8=90°又∵∠6=∠8∴∠7=∠9ACD ∆和BCF ∆中97AC BCACD BCF ∠=∠⎧⎪=⎨⎪∠=∠⎩∴△ACD ≌△BCF∴CD=CF ,AD=BF又∵∠DCF=90°∴由勾股定理得222DF CD CF CD=+=又DF=BF-BD=AD-BD∴2AD BD CD-=【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全等、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及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是关键.27.(1)假;(2)∠A=45°;(3)①不能,理由见解析,②见解析【分析】(1)先由直角三角形是类勾股三角形得出ab+a2=c2,再由勾股定理得a2+b2=c2,即可判断出此直角三角形是等腰直角三角形;(2)由类勾股三角形的定义判断出此三角形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即可得出结论;(3)①分三种情况,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出结论;②先求出CD=CB=a,AD=CD=a,DB=AB-AD=c-a,DG=BG=12(c-a),AG=12(a+c),两个直角三角形中利用勾股定理建立方程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1)如图1,假设Rt△ABC是类勾股三角形,∴ab+a2=c2,在Rt△ABC中,∠C=90°,根据勾股定理得,a2+b2=c2,∴ab+b2=a2+b2,∴ab=a2,∴a=b,∴△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等腰直角三角形是类勾股三角形,即:原命题是假命题,故答案为:假;(2)∵AB=BC,AC>AB,∴a=c,b>c,∵△ABC是类勾股三角形,∴ac+a2=b2,∴c2+a2=b2,∴△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45°,(3)①在△ABC中,∠ABC=2∠BAC,∠BAC=32°,∴∠ABC=64°,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得,∠ACB=180°﹣∠BAC﹣∠ABC=84°,∵把这个三角形分成两个等腰三角形,∴(Ⅰ)、当∠BCD=∠BDC时,∵∠ABC=64°,∴∠BCD=∠BDC=58°,∴∠ACD=∠ACB﹣∠BCD=84°﹣58°=26°,∠ADC=∠ABC+∠BCD=122°∴△ACD不是等腰三角形,此种情况不成立;(Ⅱ)、当∠BCD=∠ABC=64°时,∴∠BDC=52°,∴∠ACD=20°,∠ADC=128°,∴△ACD是等腰三角形,此种情况不成立;(Ⅲ)、当∠BDC=∠ABC=64°时,∴∠BCD=52°,∴∠ACD=∠ACB﹣BCD=32°=∠BAC,∴△ACD是等腰三角形,即:分割线和顶角标注如图2所示,Ⅱ、分∠ABC,同(Ⅰ)的方法,判断此种情况不成立;Ⅲ、分∠BAC,同(Ⅱ)的方法,判断此种情况不成立;②如图3,在AB边上取点D,连接CD,使∠ACD=∠A图3作CG⊥AB于G,∴∠CDB=∠ACD+∠A=2∠A,∵∠B=2∠A,。

备战2023年中考数学一轮复习考点10 勾股定理

备战2023年中考数学一轮复习考点10 勾股定理

考点10 勾股定理勾股定理主要包括勾股定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以及勾股数、直角三角形的判断。

在中考中,勾股定理主要以选择题和填空题的形式进行考查,但是勾股定理同样是作为一项工具性质的知识,多与其他几何知识结合,多用来计算三角形边的长度,难度中等。

一、勾股定理;二、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三、勾股定理的应用。

考向一:勾股定理1.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斜边长为,那么.(1)勾股定理揭示了一个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2)利用勾股定理,当设定一条直角边长为未知数后,根据题目已知的线段长可以建立方程求解,这样就将数与形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了解决问题的目的.(3)理解勾股定理的一些变式:,, . 2.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一:将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成如图(1)所示的正方形.在图(1)中22222214c b a ab c b a S ABCD =+⇒⨯+=+=)(正方形 方法二:将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成如图(2)所示的正方形.a b ,c 222a b c +=222a c b =-222b c a =-()222c a b ab =+-在图(2)中22222214)(c b a ab a b c S ABCD =+⇒⨯--==正方形,所以.方法三:如图(3)所示,将两个直角三角形拼成直角梯形.在图(3)中,2222212122))((c b a c ab b a b a S ABCD =+⇒+⨯=++=正方形 。

1.如图,ABC 中,D 为AB 的中点,E 在AC 上,且BE AC ⊥.若10DE =,16AE =,则BE 的长度为( )A .10B .11C .12D .132.如图,有一块直角三角形纸片,两直角边6AC =cm ,8BC =cm ,现将ACD 沿直线AD 折叠,使点C 落在斜边AB 上的点E 处,则CD 的长为( )cm .A .52B .53C .3D .323.如图,在ABC 中,AB AC =,72B ∠=︒,ACB ∠的平分线CD 交AB 于点D .若2AC =,则CB 的长为( )A1 B.3 CD4.如图,三角形ABC 中,90AB AC BAC BD BC CE BC ∠︒⊥⊥=,=,,, 45DAE ∠︒=,若BD=CE =DE =( )A .2 B.C .4 D.5.如图,在ABC 中,90C ∠=︒,点D 为边AB 的中点,DE DF ⊥,DE 交AC 于点E ,DF 交BC 于点F .若3AE =,2BF =,则EF 的长为( )AB .5 CD .13考向二:勾股定理的逆定理1.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满足,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2.应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定一个三角形是不是直角三角形的基本步骤:(1)首先确定最大边,不妨设最大边长为;a b c 、、222a b c +=c(2)验证:与是否具有相等关系:若,则△ABC 是以∠C 为90°的直角三角形;若时,△ABC 是锐角三角形;若时,△ABC 是钝角三角形.3.勾股数:满足不定方程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又称为高数或毕达哥拉斯数),显然,以为三边长的三角形一定是直角三角形。

勾股定理知识归纳

勾股定理知识归纳

第十八章、勾股定理第一节、知识梳理勾股定理●学习目标1. 掌握勾股定理,了解利用拼图验证勾股定理的方法.2. 能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重点难点重点:了解勾股定理,并能正确合理的运用.难点:勾股定理的证明.●知识概要1. 勾股定理: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为a、b,斜边为c,那么a2+b2=c2,即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2. 勾股定理的应用.勾股定理是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重要的性质,它是把三角形由一个直角的“形”的特征转化为三边“数”的关系,因此它是数形结合的一个典范.3. 勾股定理的证法.●知识链接1. 勾股定理的历史背景.我国是最早了解勾股定理的国家之一,商朝数学家商高提出了“勾三、股四、弦五”,被记载于周髀算经中.在欧洲,通常把勾股定理称为毕达哥拉斯定理.2. 与直角三角形有关的问题.1 直角三角形的定义.2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中两个锐角互余;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则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等.●中考视点勾股定理是几何中的一条重要定理,它揭示了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中考对于这部分的考查主要是勾股定理的运用:1运用勾股定理解直角三角形:已知三角形的两边求第三边.2利用勾股定理证明一些具有平方的关系式.3运用勾股定理在数轴上找到一些和无理数对应的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学习目标1. 掌握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并会用它判定一个三角形是不是直角三角形.2. 理解并初步掌握利用三角形全等及代数计算来证明直角三角形的方法.●重点难点重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及其应用.难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证明及应用.●知识概要勾股定理是将直角三角形的形的特征转化为数的特征,而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是判定直角三角形的重要依据,是由数定形.1.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满足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2. 如果两个命题的题设结论正好相反,我们把这样的两个命题叫作互逆命题.如果把其中的一个叫做原命题,那么另一个叫作它的逆命题.3. 如果一个定理的逆命题经过证明是正确的,那么它也是一个定理,称这两个定理互为逆定理.4. 能够成为直角三角形三条边长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组.●知识链接1勾股定理与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是两个互逆的命题.2勾股数:满足条件a2+b2=c2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常见的勾股数组有:3,4,5;5,12,13;8,15,17;7,24,25;20,21,29;9,40,41;…这些勾股数组的整数倍数仍然是勾股数组.●中考考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是证明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的重要定理,中考中经常利用它来求角,证明线段的垂直关系以及确定三角形的形状.第二节、教材解读一、勾股定理的内容勾股定理的内容是:如果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分别是a、b,斜边是c,那么a2+b2=c2.因此,在运用勾股定理计算三角形的边长时,一要注意勾股定理的适用条件是在直角三角形中;二要注意表达式的灵活变形,即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在直角三角形中,已知任意两条边长,可求出第三条边的长.二、正确判定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满足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就是直角三角形.这一识别方法与勾股定理的条件和结论正好相反,即为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有了直角三角形的这一判别方法可以通过计算判断一个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要判断一个三角形是不是直角三角形,一是确定最大边,即斜边c;二是验证c2与a2+b2是否相等.若c2=a2+b2,则△ABC是直角三角形,且∠C=90°;若c2≠a2+b2,则△ABC不是直角三角形.三、熟练掌握勾股定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勾股定理有着广泛的应用.如求线段的长、求角度的大小、说明线段的平方关系问题、求作长为的线段等等.以求作长为的线段为例,利用勾股定理作出长为…的线段,如下左图所示.用同样的方法我们可以在数轴上画出表示…的点,如下右图所示.四、勾股定理逆定理的推导勾股定理告诉我们,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分别为a、b,斜边为c,那么a2+b2=c2,即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反之如果我们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长分别为a、b、c,边长之间满足关系a2+b2=c2,那么我们是否能够据此确定三角形的形状呢下面是3组三角形边长的数据以及根据各组数据画出的三角形,1a=6,b=8,c=10;2a=5,b=12,c=13;3a=15,b=20,c=25.我们观察上面给出的三组三角形的边长就会发现,上面三个三角形的边长都满足关系a2+b2=c2,我们再观察上面三个根据已知边长画出的三角形,我们发现三个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根据我们现在所掌握的这些个例的情况,我们可以先进行大胆的猜测: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满足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我们的猜测是否正确呢要确定我们根据几个特殊情况猜测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我们必须要在一般情况中对其加以证明.例题已知△ABC的三边BC=a、AC=b、AB=c且满足条件a2+b2=c2,试判断△ABC是否为直角三角形.思考与分析根据前面学习的勾股定理,我们知道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以a、b为直角边,那么它的斜边c必满足c2=a2+b2,那么这个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就与△ABC的三边分别对应相等,所以说如果△ABC是直角三角形,那么它必与以a、b为直角边的直角三角形全等.解:我们作Rt△A′B′C′,∠C′=90°,A′C′=b,B′C′=a.根据勾股定理:A′B′2=a2+b2.又∵△ABC的三边a、b、c满足条件a2+b2=c2,∴AB=c=A′B′.又∵在△ABC中BC=a、AC=b、AB=c,∴△ABC≌Rt△A′B′C′SSS.∴△ABC是直角三角形,∠C=90°.小结探索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过程遵循了从特殊到一般这样一条认识事物的规律,首先我们是通过已掌握的几个有限个例来归纳猜想出结论,然后就其成立与否再在一般情况下进行证明.第三节、错解剖析一、勾股定理只能在直角三角形中运用例1 在△ABC中,AC=3,BC=4,则AB的长为.A. 5B. 10C. 4D. 大于1且小于7常见错误: A.错误分析:题意是已知三角形的两边求第三边,解题者错误地用直角三角形代替了任意三角形进行求解,没有注意题目中并没有给出直角三角形的前提条件,所以不能用勾股定理,只能用“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判断出AB的范围.正确答案: D.二、运用勾股定理时要分清斜边和直角边例2 在Rt△ABC中,AC=9,BC=12,则AB2= .常见错误:在Rt△ABC中,利用勾股定理,得AB2=AC2+BC2=225.错误分析:没有区分要求的AB是直角边还是斜边,只是模糊地记住了勾股定理的原形,而没有注意到题目中并没有给出明确的条件,对此我们应该分情况讨论,如果AB是斜边,则利用勾股定理,得AB2=AC2+BC2=225;如果AB是直角边,因为BC>AC,所以BC为斜边,则利用勾股定理,得AB2=BC2-AC2=63.∴AB2为225或63.正确答案:225或63.三、给定三角形要分形状运用勾股定理例3 在△ABC中,AB=13,AC=15,高AD=12,求△ABC的周长.常见错误:根据勾股定理,BD2=AB2-AD2=132-122=25,CD2=AC2-AD2=152-122=81,∴BD=5,CD=9, BC=BD+CD=5+9=14.此时,△ABC的周长为AB+BC+AC=13+14+15=42.错误分析:△ABC可能是锐角三角形,也可能是钝角三角形.错误答案是只讨论了△ABC是锐角三角形而忽视了它还可能为钝角三角形的情况.正确答案:应该分情况讨论,当△ABC是锐角三角形时,解法如上.当△ABC是钝角三角形时,其图如下,根据勾股定理,BD2=AB2-AD2=132-122=25,CD2=AC2-AD2=152-122=81,∴BD=5,CD=9,BC=CD-BD=9-5=4.此时,△ABC的周长为:AB+BC+AC=13+4+15=32.故△ABC的周长为42或32.四、不能正确区分直角边和斜边例4 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a=5,b=13,c=12,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吗错解:不是.在三角形中,利用勾股定理,a2+b2=194,c2=144. a2+b2≠c2,故此三角形不是直角三角形.错解分析:本题中虽然a2+b2≠c2,但我们不能因此就认定这个三角形不是直角三角形,我们应该首先分析一下这三个边,边长最长的应为斜边,即b为斜边,b2=169,a2+c2=25+144=169,即a2+c2=b2,故这个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因此我们在做题时,先找到最长边,即确定斜边,可以让我们少走弯路.正确答案:是.反思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是利用三角形的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来判定一个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的定理,我们在做题的时候一定要正确区分哪条为直角边哪条为斜边.五、考虑不全面造成漏解例5已知a、b、c为△ABC的三边,且满足a2c2-b2c2=a4-b4,试判断△ABC的形状.错解:∵a2c2-b2c2=a4-b4 1∴c2 a2-b2=a2+b2 a2-b22∴c2=a2+b2 3∴△ABC是直角三角形.错解分析:本题在由第2步到第3步的化简过程中没有考虑到a2-b2=0的情况就直接在等式两边除以一个可能为0的数,从而导致了错误.正解:∵a2c2-b2c2=a4-b4∴c2 a2-b2=a2+b2 a2-b21当a2-b2≠0时,化简后得c2=a2+b2∴△ABC是直角三角形.2当a2-b2=0时,a=b∴△ABC是等腰三角形.反思本题结合因式分解的知识,综合考查了提公因式法、公式分解法以及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同时还考查了等式的性质2:在等式两边不能同时除以一个可能为0的数,这往往是我们最容易忽视的地方,应引起大家的注意.六、不能仅凭模糊记忆例6在△ABC中,∠A、∠B、∠C的对边分别为a、b、c,且a+ba-b=c2,则A.∠A为直角B.∠C为直角C.∠B为直角D.不是直角三角形错解:选B错解分析:在解这道题的时候导致错误的原因在于对已知条件粗略地分析得出存在平方关系之后就习惯性地认为边c的对角∠C一定表示直角.该题中的条件应转化为a2-b2=c2,即a2=b2+c2,应根据这一关系进行判断.正解:∵a2-b2=c2,∴a2=b2+c2.∴a边所对的角∠A为直角. 故选A.反思我们在判断直角三角形哪一个角是直角的时候不能因为思维定势看到数量的平方关系就得到某个角是直角的结论.七、考虑不全造成漏解例7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4,求第三边长.错解:第三边长为错解剖析:因习惯了“勾三股四弦五”的说法,即意味着两直角边为3和4时,斜边长为5.但这一理解的前提是3、4为直角边.而本题中并未加以任何说明,因而所求的第三边可能为斜边,也可能为直角边.正解:1当两直角边为3和4时,第三边长为2当斜边为4,一直角边为3时,第三边长为.八、理解流于形式,造成思维定势例8已知三角形的三边为,c=1,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吗错解:∵a2=,b2=,c2=1,而a2+b2≠c2,∴该三角形不是直角三角形.错解剖析:虽然a2+b2≠c2,但不能急于否定这个三角形就不是直角三角形,因为我们发现有a2+c2=b2,所以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正解: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九、混淆勾股定理与逆定理例9 在B港有甲、乙两艘渔船,若甲船沿北偏东60°方向以每小时8海里的速度前进,乙船沿南偏东某个角度以每小时15海里的速度前进,2小时后,甲船到M岛,乙船到P岛,两岛相距34海里,你知道乙船是沿哪个方向航行的吗错解:甲船航行的距离为BM=8×2=16海里,乙船航行的距离为BP=15×2=30海里.∵=34 海里且MP=34海里∴△MBP为直角三角形.∴∠MBP=90°.∴乙船是沿着南偏东30°方向航行.错解剖析:虽然最终判断的结果也是对的,但忽略了对使用勾股定理的前提条件的证明,犯了运用上的错误. 正解:甲船航行的距离为BM=8×2=16海里,乙船航行的距离为BP=15×2=30海里.∵162+302=1156,342=1156,∴BM2+BP 2=MP2.∴△MBP为直角三角形.∴∠MBP=90°.∴乙船是沿着南偏东30°的方向航行的.第四节、思维点拨一、方程思想例1 如图,在长方形ABCD中,DC=5cm,在DC上存在一点E,沿直线AE把△AED折叠,使点D恰好落在BC 边上,设此点为F,若△ABF的面积为30cm2,那么△AED的面积为______.分析与解由△ABF的面积为30cm2,可得BF=12cm.则在Rt△ABF中,AB=5cm,BF=12cm,根据勾股定理可知AF=13cm.再由折叠的性质可知AD=AF=13cm.所以FC=1cm.可设DE=EF=x,则EC=5-x.在Rt△EFC中,可得:12+5-x2=x2.解这个方程,得x=.所以S△AED =××13=cm2.二、化归思想例2 如图,圆柱的轴截面ABCD是边长为4的正方形,动点P从A点出发,沿着圆柱的侧面移动到BC的中点S的最短路径长为分析与解求几何体表面的最短距离,可联系我们学过的圆柱体的侧面展开图,化“曲面”为“平面”,再寻找解题的途径.如上右图,可得展开图中的AB′的长为4π÷2=2π,B′S′的长为4÷2=2.在Rt△AB′S′中,根据勾股定理,得AS′=.所以动点P从A点出发,沿着圆柱的侧面移动到BC的中点S 的最短路径长为.故选A.三、分类讨论思想例3 在△ABC中,AB=15,AC=20,AD是BC边上的高,AD=12,试求出BC边的长.分析与解此题没有给出图示,又由于三角形的高可能在三角形内部也可能在三角形外部,所以其高的位置应分两种情况来求.如下图所示,△ABC有两种情况.当BC边上的高AD在△ABC的内部时,如图1.由勾股定理,分别在Rt△ABD和Rt△ADC中,得BD2=AB2-AD2=152-122=81,则BD=9.CD2=AC2-AD2=202-122=256,则CD=16.所以BC=9+16=25.当BC边上的高AD在△ABC的外部时,如图2.同样由勾股定理可得BD=9,CD=16.这时BC=16-9=7.综上可得BC边的长为25或7.例4 如图所示,在△ABC中,AB=15,BC=14,AC=13.求△ABC的面积.思考与分析要求△ABC的面积,现在已经知道三边的长,我们只要再知道一边上的高就可以了,这就需要作一边的垂线.构造直角三角形ABD和直角三角形ACD,然后利用勾股定理求出高AD,进而求出△ABC的面积.解法一:过点A作AD⊥BC于D,则∠ADB=∠ADC=90°.设DC=x,则BD=14-x.在Rt△ABD中,由勾股定理得:AD2=AB2-BD2=152-14-x2.①在Rt△ADC中,由勾股定理得:AD2=132-x2.②由①=②,解得x=5.所以AD2=132-x2=169-25=144,故AD=12.所以S△ABC=BC·AD=×12×14=84.解法二:设AD=x,则在Rt△ABD中,由勾股定理得:BD2=AB2-AD2=152-x2.在Rt△ADC中,由勾股定理得:CD2=132-x2,再根据题意,知BC=BD+DC,四、勾股定理是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重要性质,这个定理反映了直角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关系,它是把三角形有一个直角的“形”的特征,转化为三边“数”的关系,因此它是数形结合的一个典范.下面就让我们通过一道例题来体会一下.例5 已知:在△ABC中,AB=13cm,BC=10cm,BC边上的中线AD=12cm.则△ABC是等腰三角形吗思考与分析先画出图形,如图,求出BD=5cm,利用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方法,说明AD⊥BC,然后在△ADC 中,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C,从而得到AB=AC.解:由AD是BC边上的中线,得BD=CD=BC=×10=5cm.由形到数在△ABD中,有AD2+DB2=122+52=132 =AB2,所以△ABD是直角三角形,其中∠ADB=90°,∠ADC=90°. 由数到形在Rt△ADC中,AC2=AD2+DC2=122+52=169,又因为AC>0,所以AC=13cm.由形到数即AB=AC. 故△ABC是等腰三角形.由数到形反思此题综合运用了勾股定理及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充分体现了由“形”到“数”,再由“数”到“形”的数形结合的思想,从中你可以体会到数形结合的奥妙.例6小刚准备测量一段河水的深度,他把一根竹竿插到离岸边1.5m远的水底,竹竿高出水面0.5m,把竹竿的顶端拉向岸边,竿顶和岸边的水面刚好相齐,则河水的深度为A. 2mB. 2.5mC. 2.25mD. 3m思考与分析为了顺利解决此题,我们首先要根据题中叙述的条件画出草图如上,则有BD=1.5m,AF=CE=0.5m,AD=BF=BE=水深,在Rt△ABD中,设河水的深度BF=xm,则有AB=+xm,AD=xm,BD=1.5m,根据勾股定理,列方程+x2=+x2,解之即可.解:如上图所示,在Rt△ABD中,设河水的深度BF=xm,则有AB=+xm,AD=xm,BD=1.5m.根据勾股定理,列方程:+x2=+x2,解得x=2.所以河水的深度为2m.故答案选A.小结本题是数学问题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我们首先要通过分析,画出草图,把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运用我们所学的数学知识来求解.这种通过分析题意,画出图形,将实际问题抽象成纯数学问题来求解的数学思想方法,我们一般称为建模的数学思想方法.本题在画出草图,把题意抽象成纯数学问题后,实际上就是建立起“解直角三角形的数学模型如上图”,在此基础上,借助勾股定理来进行求解.解这种实际应用题的一般策略为:另外,在此题中还运用了方程的数学思想,勾股定理的数学表达式是一个含有平方关系的等式,求线段的长度时,可通过设未知数,建立方程进行求解,运用方程思想,有时可大大简化求解过程.第五节、竞赛数学例1等腰△ABC中AB=AC,D为BC上任一点,求证:AB2-AD2=BD·DC思考与分析本题要证明的等式中含有线段的平方,故可以考虑运用勾股定理,但我们知道运用勾股定理的先决条件是具有直角三角形,那么就需要我们首先构造直角三角形.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我们作AP⊥BC,则BP=PC,那么BD·DC=BP+PDPC-PD=BP2-PD2,又因为Rt△APB和Rt△APD有公共边AP,由勾股定理得AB2-BP2=AD2-PD2,所以AB2-AD2=BP2-PD2=BD·DC.证明:1若D不是BC的中点时,作AP⊥BC于点P,如图1.∵等腰△ABC中AB=AC,∴BP=PC.在Rt△APB和Rt△APD中,由勾股定理得:两式相减得:AB2-AD2=BP2-PD2=BP+PDBP-PD=BP+PDPC-PD=BD·DC,即AB2-AD2=BD·DC.2若D是BC的中点,如图2.∵等腰△ABC中AB=AC,∴AD⊥BC,BD=DC.在Rt△ADB中AB2=AD2+BD2,∴AB2-AD2=BD2=BD·BD=BD·DC, 即AB2-AD2=BD·DC.例2如图3,在△ABC中,若AB>AC,AE为BC边上的中线,AF为BC边上的高.求证:AB2-AC2=2BC·EF.思考与分析等式左边=AB2-AC2,根据题中给出的条件AF为BC边上的高,而Rt△ABF和Rt△ACF中包含这三边,我们可以得到AB2-BF2=AF2,AC2-CF2=AF2这两个等式,这时我们就可以发现两式相减得到AB2-AC2=BF2-CF2=BF+CFBF-CF,再根据AE为BC边上的中线,继续化简可证得结论.证明:∵AF为BC边上的高,∴根据勾股定理有AB2-BF2=AF2=AC2-CF2,∴AB2-AC2=BF2-CF2=BF+CFBF-CF=BC·BF-CF又∵AE为BC边上的中线,∴BE=EC∴BF-CF=BE+EF-EC-EF=2EF∴AB2-AC2=2BC·EF.例 3 如图所示,已知△ABC中,∠ACB=90°,AC=BC,P是△ABC内一点,且PA=3,PB=1,PC=2,求∠BPC的度数.思考与分析1∠BPC在△PBC中,虽然我们已经知道PB、PC的长,但可以发现直接利用条件求它还是比较困难.既然直接求解比较困难,那么我们是否可以考虑将∠BPC进行分割,转化成特殊角后再进行求解呢我们作CE⊥PC,并截取CE=PC,连结BE、PE,就可以把∠BPC分割为∠CPE和∠EPB两个角.根据我们做辅助线的过程可知∠CPE=45°,要求∠BPC,问题就转化到求∠EPB,这个问题可以在△EPB中得到解决.方法1:过C作CE⊥PC,并截取CE=PC=2,连结BE、PE.则∠BCE+∠PCB=∠PCA+∠PCB=90°,∴∠BCE=∠PCA.又∵CE=CP,AC=BC,∴△CBE≌△CAPSAS,∴BE=PA=3.∵在Rt△PCE中,∠CPE=45°,且PE2=PC2+CE2=2PC2=8,∴在△PBE中,PB2+PE2=1+8=9=BE2.∴△EPB为直角三角形,∠EPB=90°.∴∠BPC=∠BPE+∠CPE=90°+45°=135°.思考与分析2如果我们在△ABC外取点E,使CE=CP,BE=AP,连结PE,则构造了△CBE和△CAP全等,再利用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和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就可以解决问题.方法2:在△ABC外取点E,使CE=CP,BE=AP,连结PE.∵CE=CP,BE=AP,AC=BC,∴△CBE≌△CAPSSS.∴∠BCE=∠PCA.又∵∠ACB=90°,即∠PCA+∠PCB=90°,∴∠BCE+∠PCB=90°,即∠PCE=90°.又∵CE=CP=2,∴PE2=CE2+CP2=22+22=8,∠CPE=45°.∴在△PBE中,PB2+PE2=1+8=9=BE2.∴∠BPE=90°,∠BPC=∠BPE+∠CPE=90°+45°=135°.反思本题主要运用化归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将比较难求的角通过分割转化成为比较好求的特殊角,在这里怎样分角存在一定的技巧,通常我们都是把所求的角分成30°,45°,60°,90°这样的一些特殊角.例4李老师设计了这样一道探究题:如图11,有一个圆柱,它高为12厘米,底面半径为3厘米,在圆柱下底面的A点有一只蚂蚁,它想吃到上底面与A点相对的B点处的食物,则沿圆柱侧面爬行的最短路程是多少π 的取值为3.思考与分析这是一道蚂蚁怎么走最近的问题,同学们可以这样思考:1 自己做一个圆柱,尝试从A点到B 点沿圆柱侧面画出几条路线,你认为哪条路线最短2 如图12所示,将圆柱侧面剪开展成一个长方形,从A到B的最短路线是什么你画对了吗3 蚂蚁从A点,想吃到B点上的食物,它需要爬行的最短路线是多少由A到B,有无数条路线,如果将圆柱侧面从A点蚂蚁爬行路径的起始点垂直向上剪开,则剪开的侧面展开图的形状是长方形.最短路线是线段AB,因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这个最短距离就是AB的长.解:圆柱的底面周长为2πr=2×3×3=18,展开图中CB的长是底面周长的一半,为×18=9,圆柱的高为12,即AC=12,在Rt△ABC中,根据勾股定理有:AB2=AC2+BC2=92+122,所以AB=15厘米.反思这个有趣的问题是勾股定理的典型应用,此问题看上去是一个曲面上的路线问题,但实际上通过圆柱的侧面展开而转化为平面上的路线问题,值得注意的是,在剪开圆柱侧面时,要从A点开始并垂直于A点剪开,这样展开的侧面才是个矩形,得到直角,才能用勾股定理解决问题.本题的设计与应用不止如此,我们在弄清此题的基础上,就可以进一步地引导学生进行变式训练,进一步地演变成如下的问题.演变一:“变圆柱为圆锥”例5如图21,圆锥的母线长是3,底面半径是1,A是底面圆周上一点,从点A出发绕侧面一周,再回到点A 的最短的路线长是.开,在其侧面展开图如图22所示的扇形中求出AB的长即可.由扇形的弧长公式可知:=2π,∴∠ACB=120°.∴∠ACD=60°.∴在Rt△ACD中,∠CAD=30°.∴CD =AC,根据勾股定理有CD2+AD2=AC2,即AC2+AD2=AC2,又∵AC=3,∴AD=.∴AB=3.故答案选C.反思本例是旋转体的问题,也是把立体图形转化为平面图形的问题,即将原图形的侧面展开转化为平面图形问题--即“展曲为平”问题,特别要注意圆柱、圆锥的侧面展开问题.第六节、本章训练基础训练题1. 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41cm和18cm,则此三角形的面积是.2. 已知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之比为3:4,斜边长为30,则此三角形的面积为.3.已知△ABC中,AB=10,AC=17,BC边上的高为AD=8,则BC的长.4. 如果线段a、b、c能组成直角三角形,则它们的比可以是A. 1:2:4B. 1:3:5C. 3:4:7D. 5:12:135. 下列命题,正确的是A. 直角三角形中,任意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B. 如果一个三角形中两边的平方差等于第三边的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C. △ABC中,∠A、∠B、∠C的对边分别为a、b、c,若a2+b2=c2,则∠A=90°D. △ABC中,∠A、∠B、∠C的对边分别为a、b、c,若a2+b2=c2,则∠B=90°提高训练题1. 在△ABC中,AC=6,AB=10,则BC的长为.A. 8B. 16C. 4D. 大于4且小于162. 如图所示,在△ABC中,AB=17,AC=10,AD=8.求△ABC的面积.3. 在Rt△ABC中,AC=3,AB=5,求BC2的长.4. 已知△ABC的三边长为a、b、c,且满足a-22+b-2+c-2=0,则此三角形一定是A. 等腰三角形B. 直角三角形C. 锐角三角形D. 钝角三角形5. 若△ABC的三边a、b、c满足条件a2+b2+c2+338=10a+24b+26c,试判断△ABC的形状.6. 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2,BC =,CD=5,DA=4,∠B=90°,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7. 一个三角形三边之比为5:12:13,且周长为60,则它的面积是.8.在Rt△ABC中,斜边AB上的高为CD,若AC=9,BC=40,则CD=.9.在解答“判断由长为的线段组成的三角形是不是直角三角形”一题中,小明是这样做的:所以由a、b、c组成的三角形不是直角三角形.你认为小明的解答正确吗请说明理由.强化训练题1. 如果线段a、b、c能组成直角三角形,则它们的比可能是.A. 1∶2∶4B. 1∶3∶5C. 3∶5∶7D. 8∶15∶172. 在Rt△ABC中,斜边BC=1,则AB2+BC2+AC2的值是.A. 2B. 4C. 6D. 83. 已知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为8cm,那么这个三角形的面积为多少4. 甲、乙两人从同一地点出发,已知甲向东行走了8km,乙向北走了6km,此时甲、乙两人相距多少千米5.如下图所示,在一单位为1cm的方格纸上,依图所示的规律,设定点A1,A2,A3,A4,…,An,…连结点A1,A2,A3组成三角形,记为,连结点A2,A3,A4组成三角形,记为,…,连结点An,An+1,An+2组成三角形,记为n为正整数.请你推断,当的面积为100cm2时,n =.6. 如图,已知△ABC中,∠ACB=90°,以△ABC的三条边为边向外作三个正方形,其面积分别用S1、S2、S3表示,S1=81,S3=225,求S2. 综合训练题一、选择题每小题7分,共35分1.如图1,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如果将对角线BD绕着B旋转后,点D落在CB的延长线上点E处,则AE的长为.A.B.C.D. 22.如图2,分别以Rt△ABC的三边AB、BC、CA为直径向外作半圆,设直线AB左边阴影部分面积为S1,右边阴影部分面积为S2,则.A.S1=S2B.S1<S2C.S1>S2D.无法确定3.△ABC的三边a、b、c满足关系式|a-5|+4-c2+b2-6b+9=0.那么这个三角形一定是.A.锐角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D.无法确定4.如图3所示,一个圆柱高8cm,底面半径为2cm,一只蚂蚁从点A爬到点B处,则在表面经过的最短路径π取3是.A.20cm B.14cm C.10cm D.无法计算5.如图4所示,在一个正方形网格中,有三个格点A、B、C,顺次连结三点形成一个三角形,则可以判定这个三角形是.A.直角三角形B.钝角三角形C.锐角三角形D.以上答案都不对二、填空题每小题7分,共21分6.如图5是一个人字形屋架,为等腰三角形ABC,跨度AB=24m,上弦AC=13m,则中柱CD=m.7.图6是由边长为1m的正方形地砖铺设的地面示意图,小明沿图中所示的折线从A走到C所走的路程为m.结果保留根号.8.如图7,直角坐标系中,△ABC的顶点都在网格点上.其中,A点坐标为2,-1,则△ABC的面积为平方单位.三、解答题共44分9.13分一群探宝队员到某个海岛上去探宝,他们从A地出发,先向东走8千米,又往北走2千米,遇到障碍后又往西走3千米,再折向北走6千米,往东一拐,又走1千米到达B地找到宝藏如图8,则出发点A与宝藏埋藏点B 的直线距离是多少千米10.14分如图9是一个4×4的正方形网格,任意连结其中的两个格点可以得到一些线段,请在图中准确地找出长为的三条线段,并说明你这样找的理由.11.17分如图10所示有两棵树在河的两岸隔河相对,一棵树高30m,另一棵树高20m,两棵树底部相距50m.现。

中考数学总复习知识点专题讲解8---勾股定理在动点直角三角形存在性问题中的应用

中考数学总复习知识点专题讲解8---勾股定理在动点直角三角形存在性问题中的应用

中考数学专题08 勾股定理在动动点题是近年来中考的形存在性问题是这类题目考查数学思想方法,尤其对勾股定基本思路是什么,解答的难点直角三角形是一类特殊三角形在求线段的长度等方面有广泛需掌握以下几个基本图形需掌握以下几个基本图形:题1. 如图1-1,在Rt △ABC 射线BC 以1m /s 的速度移动(1)求BC 边的长;(2)当△ABP 为直角三角形时【答案】(1)4m ;(2)见解析1考数学总复习知识点专题讲解理在动点直角三角形存在性问题中考的一个热点问题也是难点问题,而因动点产目考查的重点. 解这类题目要掌握转化、分类讨论勾股定理的运用炉火纯青,才能准确、快速的解答的难点在哪?我们将通过以下几个例题加以说明三角形,有着丰富的性质,角的关系、边的关系有广泛的应用.:BC 中,∠C =90°,AB =5m ,AC =3m ,动点移动,设运动的时间为t s .图1-1形时,求t 的值.见解析【解析】解:(1)∵∠C =90°在Rt △ABC 中,由勾股定理得4BC ==∴BC =4m .(2)由题意可知,∠ABP ≠90①当∠APB =90°时,此时P由(1)知BP =4,所以t =4②当∠BAP =90°时,如图1-由题意得:BP =t ,CP =t -4在Rt △ABP 中,由勾股定理得AP 2=BP 2-AB 2在Rt △ACP 中,由勾股定理得AP 2=AC 2+CP 2所以BP 2-AB 2=AC 2+CP 2即:()2222534t t −=+−解得:254t = 综上所述,当△ABP 为直角三【点睛】直角三角形存在性问和∠BAP 为直角时,进行分类题2. 如图2-1,在四边形ABC 若点P 是线段AD 上一动点【答案】见解析.【解析】解:∵∠D =90°,∴∠A =90°过B 作BE ⊥CD 于E ,如图则四边形ABED 为矩形所以BE =AD =7,DE =AB =3在Rt △BCE 中,由勾股定理得直角三角形时,t =4或254t =. 在性问题,分类讨论的出发角度是直角的位置行分类讨论,准确画出图形,根据勾股定理列方ABCD 中,∠D =90°,AB ∥DC ,AB =3,动点,当AP 为何值时,△BCP 是直角三角形图2-1AB ∥DC ,如图2-2所示.,CE =CD -DE =1图2-2定理得:BA D C E 位置,此题分∠APB 理列方程求解. DC =4,AD =7. 角形?BC2=CE2+BE2=50.因为∠C<90°,P在线段AD两种情况讨论:①当∠BPC=90°时,如图2-设AP=x,则PD=7-x在Rt△ABP中,由勾股定理得BP2=AP2+AB2=x2+9.在Rt△DCP中,由勾股定理得PC2=PD2+CD2= (7-x) 2+16.在Rt△BCP中,由勾股定理得PC2=PB2+BC2=x2+9+50.(7∴-x)2+16= x2+9+50解得:37 x=.即AP=3 7 .②当∠PBC=90°时,如图2-设AP =x ,则PD =7-x在Rt △ABP 中,由勾股定理得BP 2=AP 2+AB 2=x 2+9.在Rt △DCP 中,由勾股定理得PC 2=PD 2+CD 2= (7-x ) 2+16. 在Rt △BCP 中,由勾股定理得PC 2= BC 2-PB 2 = 50-x 2-9.(7∴-x )2+16=50- x 2-9解得:1234x x ==,.即AP =3或4.综上所述,当AP 为37或3【点睛】直角三角形的存在性位置进行讨论,解题方法除了以图2-4为例,是典型的“一线易知△ABP ∽△DPC ,所以即374x x =−,解得13x =因此在日常学习过程中,我们 图2-4定理得:定理得:定理得:或4时,△BCP 是直角三角形. 存在性问题用到的数学方法是分类讨论,针对直法除了利用勾股定理外,也可用相似三角形、一线三直角”模型.所以AB AP DP CD = 24x =,. 我们要针对每一个题多思考,有没有多种求解BA D C P针对直角所在不同的、三角函数等求解. 种求解方法,这样对拓展眼界有很大的好处.题3. 如图3-1,在△ABC 中向B 以1 cm /s 的速度运动,A ,B 同时出发.(1)经过多少秒,△BMN 为等边(2)经过多少秒,△BMN 为直角【答案】见解析.【解析】解:(1)设经过则AM =x ,BN =2x ,∴BM =AB -AM =30-x ,根据题意得30-x =2x ,解得x =10.所以经过10 s ,△BMN 为等边(2)设经过x 秒,△BMN 根据题意分两种情况讨论:中,AB =30 cm ,BC =35 cm ,∠B =60°,,动点N 自B 向C 以2 cm /s 的速度运动. 若点为等边三角形; 为直角三角形.图3-1x 秒,△BMN 为等边三角形,为等边三角形.MN 是直角三角形.:图3-2①当∠NMB =90°时,如图3∵∠B =60°,∴∠BNM =30°,∴BN =2BM ,即2x =2 (30-x ),解得x =15;②当∠BNM =90°时,∵∠B =60°,∴∠BMN =30°,∴BM =2BN ,即30-x =解得x =6,即经过6秒或15秒,△【点睛】(1)设时间为x ,用解之可得;(2)分①∠BNM 可得;②∠BMN =90°时,题4. 已知在Rt △ABC 中,∠(1)如图4-1,点O 是AB 的中点(2)如图4-2,若∠A =30°,AB3-2所示.图3-32×2x ,BMN 是直角三角形.x 表示出AM 、BN 、BM ,根据等边三角形的判=90°时,即可知∠BMN =30°,依据2BN =∠BNM =30°,依据2BM =BNERROR: undefinedOFFENDING COMMAND: F4S63YFF STACK:。

中考数学专项复习勾股定理含解析

中考数学专项复习勾股定理含解析

中考数学专项复习勾股定理含解析一.选择题(共11小题)1.如图是由“赵爽弦图”变化得到的,它由八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接而成,记图中正方形ABCD、正方形EFGH、正方形MNPQ的面积分别为S1、S2、S3.若S1+S2+S3=60,则S2的值是()A.12 B.15 C.20 D.302.以下列各组数为边长,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A.3,4,5 B.9,12,15C.,,D.0.3,0.4,0.53.如图,有四个三角形,各有一边长为6,一边长为8,若第三边分别为6,8,10,12,则面积最大的三角形是A.B.C. D.4.下列条件中,不能判定△ABC为直角三角形的是()A.a=1.5 b=2 c=2.5 B.a:b:c=5:12:13C.∠A+∠B=∠C D.∠A:∠B:∠C=3:4:55.如图,一棵大树在离地面3米处折断,树的顶端落在离树干底部4米处,那么这棵树折断之前的高度是()A.8米B.12米C.5米D.5或7米6.如图所示,AB=BC=CD=DE=1,AB⊥BC,AC⊥CD,AD⊥DE,则AE=()A.1 B. C. D.27.已知a,b,c为△ABC的三边长,且满足a2c2﹣b2c2=a4﹣b4,判定△ABC的形状()A.等腰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等腰直角三角形D.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8.如图是由5个正方形和5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组成的图形,已知③号正方形的面积是1,那么①号正方形的面积是()A.4 B.8 C.16 D.329.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6,8,则第三边的长为()A.10 B.2C.10或2 D.无法确定10.如图,在△ABC中,D、E分别是BC、AC的中点.已知∠ACB =90°,BE=4,AD=7,则AB的长为()A.10 B.5C.2D.211.长方形台球桌ABCD上,一球从AB边上某处P击出,分别撞击球桌的边BC、DA各1次后,又回到动身点P处,每次球撞击桌边时,撞击前后的路线与桌边所成的角相等(例如图∠α=∠β)若AB=3,BC=4,则此球所走路线的总长度(不计球的大小)为()A.不确定B.12 C.11 D.10二.填空题(共12小题)12.勾股定理a2+b2=c2本身确实是一个关于a,b,c的方程,满足那个方程的正整数解(a,b,c)通常叫做勾股数组.毕达哥拉斯学派提出了一个构造勾股数组的公式,依照该公式能够构造出如下勾股数组:(3,4,5),(5,12,13),(7,24,25),….分析上面勾股数组能够发觉,4=1×(3+1),12=2×(5+1),24=3×(7+1),…分析上面规律,第5个勾股数组为.13.如图,在△ABC中,AB=AC=6,BC=7,E是BC上的一个动点(不与点B,C重合),△DEF≌△ABC,其中点A,B的对应点分别是点D,E.当点E运动时DE边始终通过点A.设EF与AC相交于点G,当△AEG是等腰三角形时,BE的长为.14.如图,OP=1,过P作PP1⊥OP且PP1=1,依照勾股定理,得OP 1=;再过P1作P1P2⊥OP1且P1P2=1,得OP2=;又过P2作P2P3⊥O P2且P2P3=1,得OP3=2;…依此连续,得OP2021=,OPn=(n为自然数,且n>0)15.如图,已知点A(﹣1,0)和点B(1,2),在y轴正半轴上确定点P,使得△ABP为直角三角形,则满足条件的点P的坐标为.16.若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3,4,x,则使此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的x的值是.17.直角三角形三边长分别为5,12,x,则x2=.若a,b为两个连续的正整数,且a<<b,则a+b=.18.有一棵9米高的大树,树下有一个1米高的小孩,假如大树在距地面4米处折断(未完全折断),则小孩至少离开大树米之外才是安全的.19.如图,分别以直角三角形三边向外作三个半圆,若S1=30,S2=40,则S3=.20.如图,直线l上有三个正方形a,b,c,若a,c的面积分别为5和11,则b的面积为.21.如图是由4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构成的“田字格”.只用没有刻度的直尺在那个“田字格”中最多能够作出以格点为端点、长度为的线段条.22.如图,所有的四边形差不多上正方形,所有的三角形差不多上直角三角形,其中最大的正方形的边长为10cm,正方形A2的边长为6cm,正方形B的边长为5cm,正方形C的边长为5cm,则正方形D的面积是cm2.23.设x>0,则三个正数2x,3x,x+5,构成三角形三边的条件是;构成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x的取值范畴分别是、、.三.解答题(共10小题)24.如图,有一艘货船和一艘客船同时从港口A动身,客船每小时比货船多走5海里,客船与货船速度的比为4:3,货船沿东偏南10°方向航行,2小时后货船到达B处,客船到达C处,若现在两船相距50海里.(1)求两船的速度分别是多少?(2)求客船航行的方向.25.从正面看一个底面直径为10cm的圆柱体饮料杯子如图所示,在它的正中间竖直插入一根吸管(吸管在杯口一端的位置固定不动),吸管露出杯子外1cm,当吸管伸向杯壁底部时,吸管顶端刚好与杯口高度平齐.求杯子的高度.26.先阅读下列一段文字,在回答后面的问题.已知在平面内两点P1(x1,y1)、P2(x2,y2),其两点间的距离公式P1P2=,同时,当两点所在的直线在坐标轴或平行于坐标轴或垂直于坐标轴时,两点间距离公式可简化为|x2﹣x1|或|y2﹣y1|.(1)已知A(2,4)、B(﹣3,﹣8),试求A、B两点间的距离;(2)已知A、B在平行于y轴的直线上,点A的纵坐标为5,点B的纵坐标为﹣1,试求A、B两点间的距离.(3)已知一个三角形ABC其中两个顶点坐标为A(0,﹣6)、B(﹣8,0)在坐标轴上是否存在点C,使三角形ABC中AB=AC或者AB=BC?若能请直截了当写出因此符合条件的点C的坐标;若不能,请说明理由.27.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解答问题:我们新定义一种三角形,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平方的2倍的三角形叫做奇特三角形.明白得:①依照奇特三角形的定义,请你判定:等边三角形一定是奇特三角形吗?(填“是”或“不是”)②若某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1、、2,则该三角形(填“是”或“不是”)奇特三角形.探究:在Rt△ABC中,两边长分别是a、c,且a2=50,c2=100,则那个三角形是否是奇特三角形?请说明理由.拓展:在Rt△ABC中,∠C=90°,AB=c,AC=b,BC=a,且b>a,若Rt△ABC是奇特三角形,求a2:b2:c2.28.如图,在△ABC中,∠ACB=90°,BC=15,AC=20,CD是高.(1)求AB的长;(2)求△ABC的面积;(3)求CD的长.29.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事实上,在任何一个直角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的平方之和一定等于斜边的平方,那个结论确实是闻名的勾股定理.请利用那个结论,完成下面活动:(1)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6、8,那么那个直角三角形斜边长为.(2)如图1,AD⊥BC 于D,AD=BD,AC=BE,AC=3,DC=1,求B D的长度.(3)如图2,点A在数轴上表示的数是,请用类似的方法在图2数轴上画出表示数的B点(保留作图痕迹).30.定义:如图,点M、N把线段AB分割成AM、MN、NB,若以A M、MN、NB为边的三角形是一个直角三角形,则称点M、N是线段AB 的勾股分割点.(1)已知M、N把线段AB分割成AM、MN、NB,若AM=1.5,MN =2.5,BN=2,则点M、N是线段AB的勾股分割点吗?请说明理由.(2)已知点M、N是线段AB的勾股分割点,且AM为直角边,若A B=24,AM=6,求BN的长.31.如图,将边长为a与b、对角线长为c的长方形纸片ABCD,绕点C顺时针旋转90°得到长方形FGCE,连接AF.通过用不同方法运算梯形ABEF的面积可验证勾股定理,请你写出验证的过程.32.在△ABC中,∠ABC=90°,D为平面内一动点,AD=a,AC=b,其中a,b为常数,且a<b.将△ABD沿射线BC方向平移,得到△FCE,点A、B、D的对应点分别为点F、C、E.连接BE.(1)如图1,若D在△ABC内部,请在图1中画出△FCE;(2)在(1)的条件下,若AD⊥BE,求BE的长(用含a,b的式子表示);(3)若∠BAC=α,当线段BE的长度最大时,则∠BAD的大小为;当线段BE的长度最小时,则∠BAD的大小为(用含α的式子表示).33.如图,四边形ABCD中,∠ABC=135°,∠BCD=120°,AB=,BC=5﹣,CD=6,求AD.答案一.选择题(共11小题)1.如图是由“赵爽弦图”变化得到的,它由八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接而成,记图中正方形ABCD、正方形EFGH、正方形MNPQ的面积分别为S1、S2、S3.若S1+S2+S3=60,则S2的值是()A.12 B.15 C.20 D.30【分析】设每个小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为m,则S1=4m+S2,S3=S2﹣4 m,依据S1+S2+S3=60,可得4m+S2+S2+S2﹣4m=60,进而得出S2的值.【解答】解:设每个小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为m,则S1=4m+S2,S3=S2﹣4m,因为S1+S2+S3=60,因此4m+S2+S2+S2﹣4m=60,即3S2=60,解得S2=20.故选:C.【点评】此题要紧考查了勾股定理和正方形、全等三角形的性质的运用,证明勾股定理时,用几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成一个规则的图形,然后利用大图形的面积等于几个小图形的面积和化简整理得到勾股定理.2.以下列各组数为边长,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A.3,4,5 B.9,12,15C.,,D.0.3,0.4,0.5【分析】依照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一个三角形的三边满足两个较小边的平方和等于较大边的平方,那个三角形确实是直角三角形.【解答】解:A、因为32+42=52,故能构成直角三角形,此选项错误;B、因为92+122=152,能构成直角三角形,此选项错误;C、因为()2+()2≠()2,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此选项正确;D、因为0.32+0.42=0.52,能构成直角三角形,此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关键明白两个较小边的平方和等于较大边的平方,那个三角形确实是直角三角形.3.如图,有四个三角形,各有一边长为6,一边长为8,若第三边分别为6,8,10,12,则面积最大的三角形是A.B.C. D.【分析】过C作CD⊥AB于D,依据AB=6,AC=8,可得CD≤8,进而得到当CD与AC重合时,CD最长为8,现在,∠BAC=90°,△ABC 的面积最大.【解答】解:如图,过C作CD⊥AB于D,∵AB=6,AC=8,∴CD≤8,∴当CD与AC重合时,CD最长为8,现在,∠BAC=90°,△ABC的面积最大,∴BC==10,∴四个三角形中面积最大的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6,8,10,故选:C.【点评】本题要紧考查了三角形的面积以及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关键在于正确的表示出斜边、直角边的长度,熟练运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进行分析.4.下列条件中,不能判定△ABC为直角三角形的是()A.a=1.5 b=2 c=2.5 B.a:b:c=5:12:13C.∠A+∠B=∠C D.∠A:∠B:∠C=3:4:5【分析】依照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即可判定出三角形的形状.【解答】解:A、因为1.52+22=2.52符合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故△AB C为直角三角形;B、因为a:b:c=5:12:13,因此可设a=5x,b=12x,c=13x,则(5 x)2+(12x)2=(13x)2,故△ABC为直角三角形;C、因为∠A+∠B=∠C,∠A+∠B+∠C=180°,则∠C=90°,故△AB C为直角三角形;D、因为∠A:∠B:∠C=3:4:5,因此设∠A=3x,则∠B=4x,∠C= 5x,故3x+4x+5x=180°,解得x=15°,3x=15×3=45°,4x=15×4=60°,5x=15×5=75°,故此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的判定,依照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结合解方程是解题的关键.5.如图,一棵大树在离地面3米处折断,树的顶端落在离树干底部4米处,那么这棵树折断之前的高度是()A.8米B.12米C.5米D.5或7米【分析】由题意得,在直角三角形中,明白了两直角边,运用勾股定理即可求出斜边,从而得出这棵树折断之前的高度.【解答】解:∵一棵垂直于地面的大树在离地面3米处折断,树的顶端落在离树杆底部4米处,∴折断的部分长为=5,∴折断前高度为5+3=8(米).故选:A.【点评】此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应用,要紧考查学生对勾股定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能力.6.如图所示,AB=BC=CD=DE=1,AB⊥BC,AC⊥CD,AD⊥DE,则AE=()A.1 B. C. D.2【分析】依照勾股定理进行逐一运算即可.【解答】解:∵AB=BC=CD=DE=1,AB⊥BC,AC⊥CD,AD⊥DE,∴AC===;AD===;AE===2.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利用勾股定明白得直角三角形的能力,即: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7.已知a,b,c为△ABC的三边长,且满足a2c2﹣b2c2=a4﹣b4,判定△ABC的形状()A.等腰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等腰直角三角形D.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分析】第一把等式的左右两边分解因式,再考虑等式成立的条件,从而判定△ABC的形状.【解答】解:由a2c2﹣b2c2=a4﹣b4,得a4+b2c2﹣a2c2﹣b4=(a4﹣b4)+(b2c2﹣a2c2)=(a2+b2)(a2﹣b2)﹣c2(a2﹣b2)=(a2﹣b2)(a2+b2﹣c2)=(a+b)(a﹣b)(a2+b2﹣c2)=0,∵a+b>0,∴a﹣b=0或a2+b2﹣c2=0,即a=b或a2+b2=c2,则△ABC为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应用、分类讨论.判定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已知三角形三边的长,只要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加以判定即可.8.如图是由5个正方形和5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组成的图形,已知③号正方形的面积是1,那么①号正方形的面积是()A.4 B.8 C.16 D.32【分析】等腰直角三角形中,直角边长和斜边长的比值为1:,正方形面积为边长的平方;因此要求①号正方形的面积,求出①号正方形的边长即可.【解答】解:要求①号正方形的面积,求①号正方形的边长即可,题目中给出③号正方形的面积为1,即③号正方形的边长为1,依照勾股定理4号正方形的边长为=,以此类推,能够求得①号正方形边长为4,因此①号正方形面积为4×4=16.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在等腰直角三角形中勾股定理的运用,已知直角边求斜边边长,解本题的关键是正确的运用勾股定理.9.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6,8,则第三边的长为()A.10 B.2C.10或2 D.无法确定【分析】本题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但未明确这两条边是直角边依旧斜边,因此两条边中的较长边既能够是直角边,也能够是斜边,因此求第三边的长必须分类讨论,即较长是斜边或直角边的两种情形,然后利用勾股定理求解.【解答】解:长为8的边可能为直角边,也可能为斜边.当8为直角边时,依照勾股定理,第三边的长==10;当8为斜边时,依照勾股定理,第三边的长==2.故选:C.【点评】此题易忽视的地点:长为8的边可能为直角边,也可能为斜边.10.如图,在△ABC中,D、E分别是BC、AC的中点.已知∠ACB =90°,BE=4,AD=7,则AB的长为()A.10 B.5C.2D.2【分析】设EC=x,DC=y,则直角△BCE中,x2+4y2=BE2=16,在直角△ADC中,4x2+y2=AD2=49,解方程组可求得x、y,在直角△ABC中,AB=.【解答】解:设EC=x,DC=y,∠ACB=90°,∴在直角△BCE中,CE2+BC2=x2+4y2=BE2=16在直角△ADC中,AC2+CD2=4x2+y2=AD2=49,解得x=,y=1.在直角△ABC中,AB===2,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灵活运用,考查了中点的定义,本题中依照直角△BCE和直角△ADC求DC.BC的长度是解题的关键.11.长方形台球桌ABCD上,一球从AB边上某处P击出,分别撞击球桌的边BC、DA各1次后,又回到动身点P处,每次球撞击桌边时,撞击前后的路线与桌边所成的角相等(例如图∠α=∠β)若AB=3,BC=4,则此球所走路线的总长度(不计球的大小)为()A.不确定B.12 C.11 D.10【分析】要求球走过的总长度,就要求PQ+QR,依照运算得PQ+QR= BD=AC.依照此关系式能够解题.【解答】解:令PQ∥AC,则QR∥BD,∵撞击前后的路线与桌边所成的角相等∴图中所有三角形均相似;∴+==1,即PQ+QR=AC=BD,同理PS+SR=AC=BD,∴PQ+QR+RS+SP=AC+BD=2AC.∵AC==5,∴PQ+QR+RS+SP=AC+BD=2AC=10.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直角三角形中勾股定理的运用,考查了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比例相等的性质,本题中令PQ∥AC是解题的关键.二.填空题(共12小题)12.勾股定理a2+b2=c2本身确实是一个关于a,b,c的方程,满足那个方程的正整数解(a,b,c)通常叫做勾股数组.毕达哥拉斯学派提出了一个构造勾股数组的公式,依照该公式能够构造出如下勾股数组:(3,4,5),(5,12,13),(7,24,25),….分析上面勾股数组能够发觉,4=1×(3+1),12=2×(5+1),24=3×(7+1),…分析上面规律,第5个勾股数组为(11,60,61).【分析】由勾股数组:(3,4,5),(5,12,13),(7,24,25)…中,4=1×(3+1),12=2×(5+1),24=3×(7+1),…可得第5组勾股数中间的数为:5×(11+1)=60,进而得出(11,60,61).【解答】解:由勾股数组:(3,4,5),(5,12,13),(7,24,25)…中,4=1×(3+1),12=2×(5+1),24=3×(7+1),…可得第4组勾股数中间的数为4×(9+1)=40,即勾股数为(9,40,41);第5组勾股数中间的数为:5×(11+1)=60,即(11,60,61),故答案为:(11,60,61).【点评】本题要紧考查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关键是找出数据之间的关系,把握勾股定理逆定理.13.如图,在△ABC中,AB=AC=6,BC=7,E是BC上的一个动点(不与点B,C重合),△DEF≌△ABC,其中点A,B的对应点分别是点D,E.当点E运动时DE边始终通过点A.设EF与AC相交于点G,当△AEG是等腰三角形时,BE的长为1或.【分析】第一由∠AEF=∠B=∠C,且∠AGE>∠C,可得AE≠AG,然后分别从AE=EG与AG=EG去分析,注意利用全等三角形与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求解即可求得答案.【解答】解:∵∠AEF=∠B=∠C,且∠AGE>∠C,∴∠AGE>∠AEF,∴AE≠AG;当AE=EG时,则△ABE≌△ECG,∴CE=AB=6,∴BE=BC﹣EC=7﹣6=1,当AG=EG时,则∠GAE=∠GEA,∴∠GAE+∠BAE=∠GEA+∠CEG,即∠CAB=∠CEA,又∵∠C=∠C,∴△CAE∽△CBA,∴CE==,∴BE=7﹣=;∴BE=1或.故答案为:1或.【点评】此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熟练把握性质定理是解题的关键.14.如图,OP=1,过P作PP1⊥OP且PP1=1,依照勾股定理,得OP 1=;再过P1作P1P2⊥OP1且P1P2=1,得OP2=;又过P2作P2P3⊥O P2且P2P3=1,得OP3=2;…依此连续,得OP2021=,OPn=(n为自然数,且n>0)【分析】依照题意找出规律,依照规律解答.【解答】解:由题意得,OP1=;OP2=;OP3=,则OP2021=,OPn=,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勾股定理,假如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是a,b,斜边长为c,那么a2+b2=c2.15.如图,已知点A(﹣1,0)和点B(1,2),在y轴正半轴上确定点P,使得△ABP为直角三角形,则满足条件的点P的坐标为(0,3)或(0,1+).【分析】分两种情形进行讨论,过B作BP⊥AB,交y轴于P,过B作BD⊥CP于D,则∠ABP=90°,BD=1,依据△BCP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即可得到点P的坐标;当∠APB=90°时,△ABP是直角三角形,依据C为AB的中点,AB=2,即可得到点P的坐标.【解答】解:如图,过B作BP⊥AB,交y轴于P,过B作BD⊥CP 于D,则∠ABP=90°,BD=1,∵点A(﹣1,0)和点B(1,2),∴直线AB的表达式为y=x+1,令x=0,则y=1,∴C(0,1),即OC=1=OA,∴△AO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O=45°=∠BCP,∴△BCP是等腰直角三角形,∴CP=2BD=2,∴OP=1+2=3,∴P(0,3);如图,当∠APB=90°时,△ABP是直角三角形,∵点A(﹣1,0),点B(1,2),点C(0,1),∴C为AB的中点,AB=2,∴CP=AB=,∴OP=1+,∴P(0,1+),综上所述,点P的坐标为(0,3)或(0,1+).故答案为:(0,3)或(0,1+).【点评】本题要紧考查了坐标与图形的性质和直角三角形的判定.要把所有的情形都考虑到里面去,不要漏掉某种情形.16.若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3,4,x,则使此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的x的值是5或.【分析】本题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但未明确这两条边是直角边依旧斜边,因此两条边中的较长边4既能够是直角边,也能够是斜边,因此求第三边的长必须分类讨论,即4是斜边或直角边的两种情形,然后利用勾股定理求解.【解答】解:设第三边为x(1)若4是直角边,则第三边x是斜边,由勾股定理,得32+42=x2,因此x=5;(2)若4是斜边,则第三边x为直角边,由勾股定理,得32+x2=42,因此x=;因此第三边的长为5或.【点评】本题考查了利用勾股定明白得直角三角形的能力,当已知条件中没有明确哪是斜边时,要注意讨论,一些学生往往忽略这一点,造成丢解.17.直角三角形三边长分别为5,12,x,则x2=169或119.若a,b为两个连续的正整数,且a<<b,则a+b=9.【分析】分12为直角边和12为斜边两种情形,依照勾股定理运算;依照无理数的估算方法、算术平方根的概念解答.【解答】解:当12为直角边时,x2=52+122=169,当12为斜边时,x2=122﹣52=119;∵16<20<25,∴4<<5,∴a=4,b=5,∴a+b=9,故答案为:169或119;9.【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勾股定理,假如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是a,b,斜边长为c,那么a2+b2=c2.18.有一棵9米高的大树,树下有一个1米高的小孩,假如大树在距地面4米处折断(未完全折断),则小孩至少离开大树4米之外才是安全的.【分析】依照题意构建直角三角形ABC,利用勾股定明白得答.【解答】解:如图,BC即为大树折断处4m减去小孩的高1m,则BC=4﹣1=3m,AB=9﹣4 =5m,在Rt△ABC中,AC===4.【点评】此题考查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及勾股定理的应用,要依照题意画出图形即可解答.19.如图,分别以直角三角形三边向外作三个半圆,若S1=30,S2=40,则S3=70.【分析】依照勾股定理以及圆面积公式,能够证明:S1+S2=S3.故S3 =70.【解答】解:设直角三角形三边分别为a、b、c,如图所示:则S1=π()2=,S2=π()2=,S3=π()2=.因为a2+b2=c2,因此+=.即S1+S2=S3.因此S3=70.【点评】注意发觉此图中的结论:S1+S2=S3.20.如图,直线l上有三个正方形a,b,c,若a,c的面积分别为5和11,则b的面积为16.【分析】依照已知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可得到△ABC≌△CDE,从而得到b的面积=a的面积+c的面积.【解答】解:∵∠ACB+∠ECD=90°,∠DEC+∠ECD=90°∴∠ACB=∠DEC∵∠ABC=∠CDE,AC=CE,在△ABC和△CDE中,∴△ABC≌△CDE(AAS),∴BC=DE∴(如上图),依照勾股定理的几何意义,b的面积=a的面积+c的面积∴b的面积=a的面积+c的面积=5+11=16.【点评】本题考查了对勾股定理几何意义的明白得能力,依照三角形全等找出相等的量是解答此题的关键.21.如图是由4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构成的“田字格”.只用没有刻度的直尺在那个“田字格”中最多能够作出以格点为端点、长度为的线段8条.【分析】如图,由于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那么依照勾股定理容易得到长度为的线段,然后能够找出所有如此的线段.【解答】解:如图,所有长度为的线段全部画出,共有8条.【点评】此题是一个探究试题,第一探究如何找到长度为的线段,然后利用那个规律找出所有如此的线段.22.如图,所有的四边形差不多上正方形,所有的三角形差不多上直角三角形,其中最大的正方形的边长为10cm,正方形A2的边长为6cm,正方形B的边长为5cm,正方形C的边长为5cm,则正方形D的面积是14cm2.【分析】依照勾股定理的几何意义可直截了当解答.【解答】解:依照正方形的面积公式结合勾股定理,得正方形A2,B,C,D的面积和等于最大的正方形的面积,因此正方形D的面积=100﹣36﹣25﹣25=14cm2.【点评】此题注意依照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以及勾股定理得到图中正方形的面积之间的关系:以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为边长的两个正方形的面积和等于以斜边为边长的面积.23.设x>0,则三个正数2x,3x,x+5,构成三角形三边的条件是;构成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x的取值范畴分别是x=或x=、<x<、<x<或x>.【分析】依照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依照三边表达式列不等式求解;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平方和等于第三边平方,锐角三角形两边平方和大于第三边平方,钝角三角形两边平方和小于钝角所对应的边的平方.【解答】解:构成三角形则要满足2x+3x>x+5,即4x>5,则x>,即可;①当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时,若x+5>3x,即x<(2x)2+(3x)2=(x+5)2解得x=,若3x>x+5,即x>(2x)2+(x+5)2=(3x)2解得x=②当构成锐角三角形时,即(2x)2+(3x)2>(x+5)212x2﹣10x﹣25>0解得x>(2x)2+(x+5)2>(3x)2﹣4x2+10x+25>0x<综上,构成锐角三角形的x的取值范畴是:<x<;③当构成钝角三角形时,若x+5>3x,即x<(2x)2+(3x)2<(x+5)2解得<x<<,若3x>x+5,即x>(2x)2+(x+5)2<(3x)2解得x>综上,构成钝角三角形的x的取值范畴是:<x<或x>;故答案为x>,x=或x=,<x<;<x<或x>,【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成构成条件,考查了直角三角形中勾股定理的运用,本题中确定以x+5为第三边是解本题的关键.三.解答题(共10小题)24.如图,有一艘货船和一艘客船同时从港口A动身,客船每小时比货船多走5海里,客船与货船速度的比为4:3,货船沿东偏南10°方向航行,2小时后货船到达B处,客船到达C处,若现在两船相距50海里.(1)求两船的速度分别是多少?(2)求客船航行的方向.【分析】(1)设两船的速度分别是4x海里/小时和3x海里/小时,依据客船每小时比货船多走5海里,列方程求解即可;(2)依据AB2+AC2=BC2,可得△ABC是直角三角形,且∠BAC=90°,再依照货船沿东偏南10°方向航行,即可得到客船航行的方向为北偏东1 0°方向.【解答】解:(1)设两船的速度分别是4x海里/小时和3x海里/小时,依题意得4x﹣3x=5.解得x=5,∴4x=20,3x=15,∴两船的速度分别是20海里/小时和15海里/小时;(2)由题可得,AB=15×2=30,AC=20×2=40,BC=50,∴AB2+AC2=BC2,∴△ABC是直角三角形,且∠BAC=90°,又∵货船沿东偏南10°方向航行,∴客船航行的方向为北偏东10°方向.【点评】此题要紧考查了方向角以及勾股定理的应用,正确得出AB的长是解题关键.25.从正面看一个底面直径为10cm的圆柱体饮料杯子如图所示,在它的正中间竖直插入一根吸管(吸管在杯口一端的位置固定不动),吸管露出杯子外1cm,当吸管伸向杯壁底部时,吸管顶端刚好与杯口高度平齐.求杯子的高度.【分析】设杯子的高度为xcm,则吸管的长度为(x+1)cm,依照勾股定理可得出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解之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设杯子的高度为xcm,则吸管的长度为(x+1)cm,依照题意得:(x+1)2=52+x2,解得:x=12.答:杯子的高度为12cm.【点评】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应用以及解一元一次方程,在应用勾股定明白得决实际问题时勾股定理与方程的结合是解决实际问题常用的方法,关键是从题中抽象出勾股定理这一数学模型,画出准确的示意图.26.先阅读下列一段文字,在回答后面的问题.已知在平面内两点P1(x1,y1)、P2(x2,y2),其两点间的距离公式P1P2=,同时,当两点所在的直线在坐标轴或平行于坐标轴或垂直于坐标轴时,两点间距离公式可简化为|x2﹣x1|或|y2﹣y1|.(1)已知A(2,4)、B(﹣3,﹣8),试求A、B两点间的距离;(2)已知A、B在平行于y轴的直线上,点A的纵坐标为5,点B的纵坐标为﹣1,试求A、B两点间的距离.(3)已知一个三角形ABC其中两个顶点坐标为A(0,﹣6)、B(﹣8,0)在坐标轴上是否存在点C,使三角形ABC中AB=AC或者AB=BC?若能请直截了当写出因此符合条件的点C的坐标;若不能,请说明理由.【分析】(1)依照两点的距离公式运算即可;(2)关于平行于坐标轴的两点距离公式可利用|y2﹣y1|代入运算;(3)分别以A、B为圆心,以10为半径画圆与坐标轴的交点确实是C 点.【解答】解:(1)∵A(2,4)、B(﹣3,﹣8),∴AB==13….(4分)答:A、B两点间的距离是13.(2)∵AB∥y轴,∴AB=5﹣(﹣1)=6,答:A、B两点间的距离是6.(8分)(3)如图所示:①AB=AC时,符合条件的点C的坐标为(8,0)、(0,4)、(0,﹣16);②AB=BC时,符合条件的点C的坐标为:(0,6)、(2,0)、(﹣18,0)….(1 2分)综上所述,符合条件的点C的坐标为:(2,0)、(8,0)(﹣18,0)、(0,4)、(0,﹣16)、(0,6).【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平面上两点的距离公式的明白得与应用,认真阅读材料,明白得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注意当两点所在的直线在坐标轴或平行于坐标轴或垂直于坐标轴时,两点间距离公式可简化为|x2﹣x1|或|y2﹣y1|.27.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解答问题:我们新定义一种三角形,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平方的2倍的三角形叫做奇特三角形.明白得:①依照奇特三角形的定义,请你判定:等边三角形一定是奇特三角形吗?是(填“是”或“不是”)②若某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1、、2,则该三角形是(填“是”或“不是”)奇特三角形.探究:在Rt△ABC中,两边长分别是a、c,且a2=50,c2=100,则那个三角形是否是奇特三角形?请说明理由.那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

中考数学真题分类汇编及解析(二十五)勾股定理

中考数学真题分类汇编及解析(二十五)勾股定理

(2022•湖州中考)在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的网格图形中,每个小正方形的顶点称为格点.如图,在6×6的正方形网格图形ABCD中,M,N分别是AB,BC上的格点,BM=4,BN=2.若点P是这个网格图形中的格点,连结PM,PN,则所有满足∠MPN=45°的△PMN中,边PM的长的最大值是()A.4√2B.6C.2√10D.3√5【解析】选C.如图所示:△MNP为等腰直角三角形,∠MPN=45°,此时PM最长,根据勾股定理得:PM=√22+62=√40=2√10.(2022•宁波中考)如图,在Rt△ABC中,D为斜边AC的中点,E为BD上一点,F为CE中点.若AE=AD,DF=2,则BD的长为()A.2√2B.3C.2√3D.4【解析】选D.因为D为斜边AC的中点,F为CE中点,DF=2,所以AE=2DF=4,因为AE=AD,所以AD=4,在Rt△ABC中,D为斜边AC的中点,所以BD=12AC=AD=4A .2B .32C .12D .√55【解析】选A .由已知可得,大正方形的面积为1×4+1=5,设直角三角形的长直角边为a ,短直角边为b ,则a 2+b 2=5,a ﹣b =1,解得a =2,b =1,所以tan α=a b =21=2(2022·遵义中考)如图1是第七届国际数学教育大会(ICME )会徽,在其主体图案中选择两个相邻的直角三角形,恰好能组合得到如图2所示的四边形OABC .若AB =BC =1,∠AOB =30°,则点B 到OC 的距离为( )A .√55B .2√55C .1D .2 【解析】选B .作BH ⊥OC 于H ,因为∠AOB =30°,∠A =90°,所以OB =2AB =2,在Rt △OBC 中,由勾股定理得,OC =√OB 2+BC 2=√22+12=√5,因为∠CBO =∠BHC =90°,所以∠CBH =∠BOC ,所以cos ∠BOC =cos ∠CBH ,所以OBOC =BHBC ,所以2√5=BH 1,所以BH =2√55.(2022•十堰中考)【阅读材料】如图①,四边形ABCD中,AB=AD,∠B+∠D=180°,点E,F分别在BC,CD 上,若∠BAD=2∠EAF,则EF=BE+DF.【解决问题】如图②,在某公园的同一水平面上,四条道路围成四边形ABCD.已知CD=CB=100m,∠D=60°,∠ABC=120°,∠BCD=150°,道路AD,AB上分别有景点M,N,且DM=100m,BN=50(√3−1)m,若在M,N 之间修一条直路,则路线M→N的长比路线M→A→N的长少370 m(结果取整数,参考数据:√3≈1.7).【解析】解法一:如图,延长DC,AB交于点G,因为∠D=60°,∠ABC=120°,∠BCD=150°,所以∠A=360°﹣60°﹣120°﹣150°=30°,所以∠G=90°,所以AD=2DG,Rt△CGB中,∠BCG=180°﹣150°=30°,BC=50,CG=50√3,所以DG=CD+CG=100+50√3,所以BG=12所以AD=2DG=200+100√3,AG=√3DG=150+100√3,因为DM=100,所以AM=AD﹣DM=200+100√3−100=100+100√3,因为BG=50,BN=50(√3−1),所以AN=AG﹣BG﹣BN=150+100√3−50﹣50(√3−1)=150+50√3,AN=75+25√3,AH=√3NH=75√3+75,Rt△ANH中,因为∠A=30°,所以NH=12由勾股定理得:MN=√NH2+MH2=√(75+25√3)2+(25√3+25)2=50(√3+1),所以AM+AN﹣MN=100+100√3+150+50√3−50(√3+1)=200+100√3≈370(m).答:路线M→N的长比路线M→A→N的长少370m.解法二:如图,延长DC,AB交于点G,连接CN,CM,则∠G=90°,因为CD=DM,∠D=60°,所以△BCM是等边三角形,所以∠DCM=60°,由解法一可知:CG=50√3,GN=BG+BN=50+50(√3−1)=50√3,所以△CGN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所以∠GCN=45°,所以∠BCN=45°﹣30°=15°,所以∠MCN=150°﹣60°﹣15°=75°=12∠BCD,由【阅读材料】的结论得:MN=DM+BN=100+50(√3−1)=50√3+50,因为AM+AN﹣MN=AD+AG﹣MN=100+100√3+150+50√3−50(√3+1)=200+100√3≈370(m).答:路线M→N的长比路线M→A→N的长少370m.答案:370.(2022•河南中考)如图,在Rt△ABC中,∠ACB=90°,AC=BC=2√2,点D为AB的中点,点P在AC上,且CP=1,将CP绕点C在平面内旋转,点P的对应点为点Q,连接AQ,DQ.当∠ADQ=90°时,AQ的长为√5或√13.【解析】如图:因为∠ACB=90°,AC=BC=2√2,所以AB=√2AC=4,因为点D为AB的中点,所以CD=AD=12AB=2,∠ADC=90°,因为∠ADQ=90°,所以点C、D、Q在同一条直线上,由旋转得:CQ=CP=CQ′=1,分两种情况:当点Q在CD上,在Rt△ADQ中,DQ=CD﹣CQ=1,所以AQ=√AD2+DQ2=√22+12=√5,当点Q在DC的延长线上,在Rt△ADQ′中,DQ′=CD+CQ ′=3,所以AQ′=√AD2+DQ′2=√22+32=√13,综上所述:当∠ADQ=90°时,AQ的长为√5或√13.答案:√5或√13是25,小正方形的面积是1,则AE=3.【解析】因为大正方形的面积是25,小正方形的面积是1,所以AB=BC=CD=DA=5,EF=FG=GH=HE=1,根据题意,设AF=DE=CH=BG=x,则AE=x﹣1,在Rt△AED中,AE2+ED2=AD2,所以(x﹣1)2+x2=52,解得:x1=4,x2=﹣3(舍去),所以x﹣1=3.答案:3(2022•泰州中考)如图所示的象棋盘中,各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马”从图中的位置出发,不走重复路线,按照“马走日”的规则,走两步后的落点与出发点间的最短距离为√2.【解析】走两步后的落点与出发点间的最短距离为√12+12=√2.答案:√2.(2022•内江中考)勾股定理被记载于我国古代的数学著作《周髀算经》中,汉代数学家赵爽为了证明勾股定理,创制了一幅如图①所示的“弦图”,后人称之为“赵爽弦图”.图②由弦图变化得到,它是由八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接而成.记图中正方形ABCD、正方形EFGH、正方形MNKT的面积分别为S1、S2、S3.若正方形EFGH的边长为4,则S1+S2+S3=48.【解析】设八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的长直角边为a,短直角边是b,则:S1=(a+b)2,S2=42=16,S3=(a﹣b)2,且:a2+b2=EF2=16,所以S1+S2+S3=(a+b)2+16+(a﹣b)2=2(a2+b2)+16=2×16+16=48.。

中考数学复习----勾股定理知识点总结与专项练习题(含答案解)

中考数学复习----勾股定理知识点总结与专项练习题(含答案解)

中考数学复习----勾股定理知识点总结与专项练习题(含答案解) 知识点总结1. 勾股民定理的内容:在直角三角形中,两直角边的平方的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若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是b a ,,斜边是c ,则222b a c +=。

2. 勾股数:满足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的三个正整数是一组勾股数。

3.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若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是c b a ,,,且满足222b a c +=,则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且∠C 是直角。

4. 特殊三角形三边的比:①含30°的直角三角形三边的比例为(从小打大):2:3:1。

②45°的等腰直角三角形三边的比例为(从小到大):2:1:1。

5. 两点间的距离公式:若点()11y x A ,与点()22y x B ,,则线段AB 的长度为:()()221221y y x x AB −+−=。

练习题 1、(2022•攀枝花)如图1是第七届国际数学教育大会(ICME )的会徽,在其主体图案中选择两个相邻的直角三角形,恰好能够组合得到如图2所示的四边形OABC .若OC =,BC =1,∠AOB =30°,则OA 的值为( )A .3B .23C .2D .1【分析】根据勾股定理和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到结论.【解答】解:∵∠OBC=90°,OC=,BC=1,∴OB===2,∵∠A=90°,∠AOB=30°,∴AB=OB=1,∴OA===,故选:A.2、(2022•荆门)如图,一座金字塔被发现时,顶部已经荡然无存,但底部未曾受损.已知该金字塔的下底面是一个边长为120m的正方形,且每一个侧面与地面成60°角,则金字塔原来高度为()A.120m B.603m C.605m D.1203m【分析】根据底部是边长为120m的正方形求出BC的长,再由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解AB的长,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C的长即可.【解答】解:如图,∵底部是边长为120m的正方形,∴BC=×120=60m,∵AC⊥BC,∠ABC=60°,∴∠BAC=30°,∴AB =2BC =120m ,∴AC ==m . 故选:B .3、(2022•百色)活动探究:我们知道,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如已知△ABC 中,∠A =30°,AC =3,∠A 所对的边为,满足已知条件的三角形有两个(我们发现其中如图的△ABC 是一个直角三角形),则满足已知条件的三角形的第三边长为( )A .23B .23﹣3C .23或3D .23或23﹣3【分析】根据题意知,CD =CB ,作CH ⊥AB 于H ,再利用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CH ,AH 的长,再利用勾股定理求出BH ,从而得出答案.【解答】解:如图,CD =CB ,作CH ⊥AB 于H ,∴DH =BH ,∵∠A =30°,∴CH =AC =,AH =CH =,在Rt △CBH 中,由勾股定理得BH ==,∴AB =AH +BH ==2,AD =AH ﹣DH ==, 故选:C . 4、(2022•荆州)如图,在Rt △ABC 中,∠ACB =90°,通过尺规作图得到的直线MN 分别交AB ,AC 于D ,E ,连接CD .若CE =31AE =1,则CD = .【分析】如图,连接BE ,根据作图可知MN 为AB 的垂直平分线,从而得到AE =BE =3,然后利用勾股定理求出BC ,AB ,最后利用斜边上的中线的性质即可求解.【解答】解:如图,连接BE ,∵CE =AE =1,∴AE =3,AC =4,而根据作图可知MN 为AB 的垂直平分线,∴AE =BE =3,在Rt △ECB 中,BC ==2,∴AB ==2, ∵CD 为直角三角形ABC 斜边上的中线,∴CD =AB =.故答案为:. 5、(2022•广元)如图,在△ABC 中,BC =6,AC =8,∠C =90°,以点B 为圆心,BC 长为半径画弧,与AB 交于点D ,再分别以A 、D 为圆心,大于21AD 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M 、N ,作直线MN ,分别交AC 、AB 于点E 、F ,则AE 的长度为( )A .25B .3C .22D .310 【分析】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B ,再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求出AE 即可.【解答】解:在Rt △ABC 中,BC =6,AC =8,∴AB ===10, ∵BD =CB =6,∴AD =AB ﹣BC =4,由作图可知EF 垂直平分线段AD ,∴AF =DF =2,∵∠A =∠A ,∠AFE =∠ACB =90°,∴△AFE ∽△ACB ,∴=, ∴=,∴AE =,故选:A .6、(2022•湖州)在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的网格图形中,每个小正方形的顶点称为格点.如图,在6×6的正方形网格图形ABCD 中,M ,N 分别是AB ,BC 上的格点,BM =4,BN =2.若点P 是这个网格图形中的格点,连结PM ,PN ,则所有满足∠MPN =45°的△PMN 中,边PM 的长的最大值是( )A .42B .6C .210D .35【分析】在网格中,以MN 为直角边构造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使PM 最长,利用勾股定理求出即可.【解答】解:如图所示:∵BM=NC=4,BN=CP=2,且∠B=∠C=90°,∴△BMN≌△CNP(SAS),∴MN=NP,∠BMN=∠CNP,∵∠BMN+∠BNM=90°,∴∠BNM+∠CNP=90°,∴∠MNP=90°,∴△NMP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此时PM最长,在Rt△BMN和Rt△NCP中,根据勾股定理得:MN=NP==2,则PM==2.故选:C.7、(2022•金华)如图是城市某区域的示意图,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后,学校和体育场的坐标分别是(3,1),(4,﹣2),下列各地点中,离原点最近的是()A.超市B.医院C.体育场D.学校【分析】根据题意可以画出相应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然后根据勾股定理,可以得到点O到超市、学校、体育场、医院的距离,再比较大小即可.【解答】解:如右图所示,点O到超市的距离为:=,点O到学校的距离为:=,点O到体育场的距离为:=,点O到医院的距离为:=,∵<=<,∴点O到超市的距离最近,故选:A.8、(2022•舟山)如图,在Rt△ABC和Rt△BDE中,∠ABC=∠BDE=90°,点A在边DE 的中点上,若AB=BC,DB=DE=2,连结CE,则CE的长为()A.14B.15C.4D.17【分析】方法一:根据题意先作出合适的辅助线,然后根据勾股定理可以得到AB和BC的长,根据等面积法可以求得EG的长,再根据勾股定理求得EF的长,最后计算出CE的长即可.方法二:延长ED到F,使得DE=DF,连接CF,BF,然后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以及勾股定理,可以求得CE的长.【解答】解:方法一:作EF⊥CB交CB的延长线于点F,作EG⊥BA交BA的延长线于点G,∵DB=DE=2,∠BDE=90°,点A是DE的中点,∴BE===2,DA=EA=1,∴AB===,∵AB=BC,∴BC=,∵=,∴,解得EG=,∵EG⊥BG,EF⊥BF,∠ABF=90°,∴四边形EFBG是矩形,∴EG=BF=,∵BE=2,BF=,∴EF===,CF=BF+BC=+=,∵∠EFC=90°,∴EC===,故选:D.方法二:延长ED到F,使得DE=DF,连接CF,BF,如图所示,∵BD=DE=2,∠BDE=90°,∴∠BDE=∠BDF=90°,EF=4,∴△BDE≌△BDF(SAS),∴BE=BF,∠BEA=∠BF A=45°,∵∠EBA+∠ABF=90°,∠ABF+∠FBC=90°,∴∠EBA=∠FBC,∵BE=BF,BA=BC,∴△EBA≌△FBC(SAS),∴∠BEA=∠BFC=45°,AE=CF,∴∠CFE=∠BFC+∠AFB=90°,∵点A为DE的中点,∴AE=1,∴CF=1,∴EC===,故选:D.9、(2022•成都)若一个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长分别是一元二次方程x2﹣6x+4=0的两个实数根,则这个直角三角形斜边的长是.【分析】设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分别为a、b,斜边为c,由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可得a+b=6,ab=4,再由勾股定理即可求出斜边长.【解答】解:设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分别为a、b,斜边为c,∵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长分别是一元二次方程x2﹣6x+4=0的两个实数根,∴a+b=6,ab=4,∴斜边c====2,故答案为:2.10、(2022•南充)如图,在Rt△ABC中,∠C=90°,∠BAC的平分线交BC于点D,DE ∥AB,交AC于点E,DF⊥AB于点F,DE=5,DF=3,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A.BF=1B.DC=3C.AE=5D.AC=9【分析】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和和勾股定理,可以求得CD和CE的长,再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即可得到AE的长,从而可以判断B和C,然后即可得到AC的长,即可判断D;再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即可得到BF的长,从而可以判断A.【解答】解:∵AD平分∠BAC,∠C=90°,DF⊥AB,∴∠1=∠2,DC=FD,∠C=∠DFB=90°,∵DE∥AB,∴∠2=∠3,∴∠1=∠3,∴AE=DE,∵DE=5,DF=3,∴AE=5,CD=3,故选项B、C正确;∴CE==4,∴AC=AE+EC=5+4=9,故选项D正确;∵DE∥AB,∠DFB=90°,∴∠EDF=∠DFB=90°,∴∠CDE+∠FDB=90°,∵∠CDE+∠DEC=90°,∴∠DEC=∠FDB,∵tan∠DEC=,tan∠FDB=,∴,解得BF=,故选项A错误;故选:A.11、(2022•通辽)在Rt△ABC中,∠C=90°,有一个锐角为60°,AB=6,若点P在直线AB上(不与点A,B重合),且∠PCB=30°,则AP的长为.【分析】题中60°的锐角,可能是∠A也可能是∠B;∠PCB=30°可以分为点P在在线段AB上和P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两种情况;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同时借助勾股定理求得AP的长度.【解答】解:当∠A=30°时,∵∠C=90°,∠A=30°,∴∠CBA=60°,BC=AB=×6=3,由勾股定理得,AC=3,①点P在线段AB上,∵∠PCB=30°,∠CBA=60°∴∠CPB=90°,∴∠CP A=90°,在Rt△ACP中,∠A=30°,∴PC=AC=×3=.∴在Rt△APC中,由勾股定理得AP=.②点P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PCB=30°,∴∠ACP=90°+30°=120°,∵∠A=30°,∴∠CP A=30°.∵∠PCB=30°,∴∠PCB=∠CP A,∴BP=BC=3,∴AP=AB+BP=6+3=9.当∠ABC=30°时,∵∠C=90°,∠ABC=30°,∴∠A=60°,AC=AB=×6=3,由勾股定理得,BC=3,①点P在线段AB上,∵∠PCB=30°,∴∠ACP=60°,∴△ACP是等边三角形∴AP=AC=3.②点P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PCB=30°,∠ABC=30°,∴CP∥AP这与CP与AP交于点P矛盾,舍去.综上所得,AP的长为,9或3.故答案为:,9或3.12、(2022•武汉)如图,在Rt△ABC中,∠ACB=90°,AC>BC,分别以△ABC的三边为边向外作三个正方形ABHL,ACDE,BCFG,连接DF.过点C作AB的垂线CJ,垂足为J,分别交DF,LH于点I,K.若CI=5,CJ=4,则四边形AJKL的面积是.【分析】过点D作DM⊥CI于点M,过点F作FN⊥CI于点N,由正方形的性质可证得△ACJ≌△CDM,△BCJ≌△CFN,可得DM=CJ,FN=CJ,可证得△DMI≌△FNI,由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的性质可得DI=FI=CI,由勾股定理可得MI,NI,从而可得CN,可得BJ与AJ,即可求解.【解答】解:过点D作DM⊥CI,交CI的延长线于点M,过点F作FN⊥CI于点N,∵△ABC为直角三角形,四边形ACDE,BCFG为正方形,过点C作AB的垂线CJ,CJ=4,∴AC=CD,∠ACD=90°,∠AJC=∠CMD=90°,∠CAJ+∠ACJ=90°,BC=CF,∠BCF=90°,∠CNF=∠BJC=90°,∠FCN+∠CFN=90°,∴∠ACJ+∠DCM=90°,∠FCN+∠BCJ=90°,∴∠CAJ=∠DCM,∠BCJ=∠CFN,∴△ACJ≌△CDM(AAS),△BCJ≌△CFN(AAS),∴AJ=CM,DM=CJ=4,BJ=CN,NF=CJ=4,∴DM=NF,∴△DMI≌△FNI(AAS),∴DI=FI,MI=NI,∵∠DCF=90°,∴DI=FI=CI=5,在Rt△DMI中,由勾股定理可得:MI===3,∴NI=MI=3,∴AJ=CM=CI+MI=5+3=8,BJ=CN=CI﹣NI=5﹣3=2,∴AB=AJ+BJ=8+2=10,∵四边形ABHL为正方形,∴AL=AB=10,∵四边形AJKL为矩形,∴四边形AJKL的面积为:AL•AJ=10×8=80,故答案为:80.13、(2022•内江)勾股定理被记载于我国古代的数学著作《周髀算经》中,汉代数学家赵爽为了证明勾股定理,创制了一幅如图①所示的“弦图”,后人称之为“赵爽弦图”.图②由弦图变化得到,它是由八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接而成.记图中正方形ABCD、正方形EFGH、正方形MNKT的面积分别为S1、S2、S3.若正方形EFGH的边长为4,则S1+S2+S3=.【分析】由勾股定理和乘法公式完成计算即可.【解答】解:设八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的长直角边为a,短直角边是b,则:S1=(a+b)2,S2=42=16,S3=(a﹣b)2,且:a2+b2=EF2=16,∴S1+S2+S3=(a+b)2+16+(a﹣b)2=2(a2+b2)+16=2×16+16=48.故答案为:48.14、(2022•永州)我国古代数学家赵爽创制了一幅“赵爽弦图”,极富创新意识地给出了勾股定理的证明.如图所示,“赵爽弦图”是由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与中间的小正方形拼成的一个大正方形.若大正方形的面积是25,小正方形的面积是1,则AE=.【分析】根据题意得出AB=BC=CD=DA=5,EF=FG=GH=HE=1,设AF=DE=CH =BG=x,结合图形得出AE=x﹣1,利用勾股定理列方程求解.【解答】解:∵大正方形的面积是25,小正方形的面积是1,∴AB=BC=CD=DA=5,EF=FG=GH=HE=1,根据题意,设AF=DE=CH=BG=x,则AE=x﹣1,在Rt△AED中,AE2+ED2=AD2,∴(x﹣1)2+x2=52,解得:x1=4,x2=﹣3(舍去),∴x﹣1=3,故答案为:3.15、(2022•湖北)勾股定理最早出现在商高的《周髀算经》:“勾广三,股修四,径隅五”.观察下列勾股数:3,4,5;5,12,13;7,24,25;…,这类勾股数的特点是:勾为奇数,弦与股相差为1.柏拉图研究了勾为偶数,弦与股相差为2的一类勾股数,如:6,8,10;8,15,17;…,若此类勾股数的勾为2m(m≥3,m为正整数),则其弦是(结果用含m的式子表示).【分析】根据题意得2m为偶数,设其股是a,则弦为a+2,根据勾股定理列方程即可得到结论.【解答】解:∵m为正整数,∴2m为偶数,设其股是a,则弦为a+2,根据勾股定理得,(2m)2+a2=(a+2)2,解得a=m2﹣1,∴弦是a+2=m2﹣1+2=m2+1,故答案为:m2+1.16、(2022•常州)如图,将一个边长为20cm的正方形活动框架(边框粗细忽略不计)扭动成四边形ABCD,对角线是两根橡皮筋,其拉伸长度达到36cm时才会断裂.若∠BAD=60°,则橡皮筋AC断裂(填“会”或“不会”,参考数据:3≈1.732).【分析】设AC与BD相交于点O,根据菱形的性质可得AC⊥BD,AC=2AO,OD=BD,AD=AB=20cm,从而可得△ABD是等边三角形,进而可得BD=20cm,然后再在Rt△ADO中,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O,从而求出AC的长,即可解答.【解答】解:设AC与BD相交于点O,∵四边形ABCD是菱形,∴AC⊥BD,AC=2AO,OD=BD,AD=AB=20cm,∵∠BAD=60°,∴△ABD是等边三角形,∴BD=AB=20cm,∴DO=BD=10(cm),在Rt△ADO中,AO===10(cm),∴AC=2AO=20≈34.64(cm),∵34.64cm<36cm,∴橡皮筋AC不会断裂,故答案为:不会.17、(2022•常州)如图,在Rt△ABC中,∠C=90°,AC=9,BC=12.在Rt△DEF中,∠F=90°,DF=3,EF=4.用一条始终绷直的弹性染色线连接CF,Rt△DEF从起始位置(点D与点B重合)平移至终止位置(点E与点A重合),且斜边DE始终在线段AB上,则Rt△ABC的外部被染色的区域面积是.【分析】如图,连接CF交AB于点M,连接CF′交AB于点N,过点F作FG⊥AB于点H,过点F′作F′H⊥AB于点H,连接FF′,则四边形FGHF′是矩形,Rt△ABC的外部被染色的区域是梯形MFF′N.求出梯形的上下底以及高,可得结论.【解答】解:如图,连接CF交AB于点M,连接CF′交AB于点N,过点F作FG⊥AB于点H,过点F′作F′H⊥AB于点H,连接FF′,则四边形FGHF′是矩形,Rt△ABC的外部被染色的区域是梯形MFF′N.在Rt△DEF中,DF=3,EF=4,∴DE===5,在Rt△ABC中,AC=9,BC=12,∴AB===15,∵•DF•EF=•DE•GF,∴FG=,∴BG===,∴GE=BE﹣BG=,AH=GE=,∴F′H=FG=,∴FF′=GH=AB﹣BG﹣AH=15﹣5=10,∵BF∥AC,∴==,∴BM=AB=,同法可证AN=AB=,∴MN=15﹣﹣=,∴Rt△ABC的外部被染色的区域的面积=×(10+)×=21,故答案为:21.18、(2022•泰州)如图所示的象棋盘中,各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马”从图中的位置出发,不走重复路线,按照“马走日”的规则,走两步后的落点与出发点间的最短距离为.【分析】根据勾股定理即可得到结论.【解答】解:如图,第一步到①,第二步到②,故走两步后的落点与出发点间的最短距离为=,故答案为:.。

中考数学章节考点分类突破:第21章-勾股定理(含解析)

中考数学章节考点分类突破:第21章-勾股定理(含解析)

(最新最全)2019年全国各地中考数学解析汇编(按章节考点整理)第二十一章 勾股定理21.1 勾股定理(2018广州市,7, 3分)在Rt △ABC 中,∠C=90°,AC=9,BC=12,则点C 到AB 的距离是( ) A.365 B. 1225 C. 94D. 4【解析】首先根据勾股定理求出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利用直角三角形面积的两种求法,求出点C 到AB 的距离。

【答案】由勾股定理得AB==根据面积有等积式11BC=AB CD 22AC ∙∙,于是有CD=365。

【点评】本题用了考查常用的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根据面积得到的一个等积式,列方程求线段CD 的长。

(2018安徽,10,4分)在一张直角三角形纸片的两直角边上各取一点,分别沿斜边中点与这两点的连线剪去两个三角形,剩下的部分是如图所示的直角梯形,其中三边长分别为2、4、3,则原直角三角形纸片的斜边长是( )A.10B.54C. 10或54D.10或172 解析:考虑两种情况.要分清从斜边中点向哪个边沿着垂线段过去裁剪的. 解答:解:如下图,54)44()22(22=++⨯,1054)44()32(22=++⨯故选C . 点评:在几何题没有给出图形时,有的同学会忽略掉其中一种情况,错选A 或B ;故解决本题最好先画出图形,运用数形结合和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进行解答,避免出现漏解.(2018四川省南充市,14,4分) 如图,四边形ABCD 中,∠BAD=∠BCD=90°,A B=AD ,若四边形ABCD 的面积是24cm 2,则AC 长是_____________cm.【解析】过点A 作AE ⊥BC 于点E ,AF ⊥CD 交CD 的延长线于点F.则⊿ABE ≌⊿ADF ,得AE=AF ,进一步证明四边形AECF 是正方形,且正方形AECF 与四边形ABCD 的面积相等.则AE =,所以2643AC ===【答案】【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全等变换、正方形的性质以及勾股定理.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的做出旋转的全等变换,将四边形的问题转化成正方形的问题来解决.(2018山东省荷泽市,16(2),6)(2)如图,OABC 是一张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矩形纸片,O 为原点,点A 在x 轴的正半轴上,点C 在y 轴的正半轴上,OA=10,OC=8,在OC 边上取一点D,将纸片沿AD 翻折,使点O 落在BC 边上的点E 处,求D 、E 两点的坐标.【解析】根据折叠问题及矩形的性质,可以利用勾股定理求出线段的长来确定点的坐标.【答案】(1)依题意可知,折痕AD 是四边形OAED 的对称轴,∴在Rt ABE ∆中,10,8AE AO AB ===,6BE =,4CE ∴=,(4,8)E ∴. 在Rt DCE ∆中,222DC CE DE +=,又DE OD =,222(8)4OD OD ∴-+=,5OD ∴=,(0,5)D ∴.【点评】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求点的坐标实质就是求这个点到两轴的距离,也就是求线段的长,求线段的就是利用勾股定理、三角函数或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2018贵州贵阳,8,3分)如图,在Rt △ABC 中,∠ACB=90°,AB 的垂直平分线DE 交BC 的延长线于F ,若∠F=30°,DE=1,则EF 的长( )A.3B.2C.3D.1解析:由已知得,BF=2BD=AB ,所以FC=AD,不难得到Rt △FEC ≌Rt △AED,故得EC=ED=1,结合∠F=30°,∠FCE=90°,可得EF=2EC=2.解答: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 “直角三角形中30°度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的知识,也涉及到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相对综合.(2018浙江省嘉兴市,6,4分)如图,A 、B 两点在河的两岸,要测量这两点之间的距离,测量者在与A 同侧的河岸边选定一点C,测出AC=a 米,∠A=90° , ∠C=40° ,则AB 等于( )米 A. asin4o° B. acos40° C.atan4o° D.tan 40a【解析】如图,在Rt △ABC 中,∵∠A=90° , ∠C=40° , AC=a 米,∴tan40°=AB AC,∴AB =atan4o°, 故选C. 【答案】C.【点评】本题要求适当选用三角函数关系,解直角三角形.22.2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22.3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2018浙江省湖州市,5,3分)如图,在Rt △ABC 中,∠ACB=900,AB=10,CD 是AB 边上的中线,则CD 的长是( )A.20B.10C.5D.25【解析】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故CD=21AB=21×10=5. 【答案】选:C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属于基础题。

中考数学-勾股定理知识点与常见题型总结

中考数学-勾股定理知识点与常见题型总结

勾股定理复习一.知识归纳1.勾股定理内容: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表示方法: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分别为a ,b ,斜边为c ,那么222a b c +=勾股定理的由来:勾股定理也叫商高定理,在西方称为毕达哥拉斯定理.我国古代把直角三角形中较短的直角边称为勾,较长的直角边称为股,斜边称为弦.早在三千多年前,周朝数学家商高就提出了“勾三,股四,弦五”形式的勾股定理,后来人们进一步发现并证明了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为: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2.勾股定理的证明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很多,常见的是拼图的方法用拼图的方法验证勾股定理的思路是①图形进过割补拼接后,只要没有重叠,没有空隙,面积不会改变②根据同一种图形的面积不同的表示方法,列出等式,推导出勾股定理常见方法如下:方法一:4EFGH S S S ∆+=正方形正方形ABCD ,2214()2ab b a c ⨯+-=,化简可证. c ba HG FEDCB A方法二:b ac b a cca b c a b四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与小正方形面积的和等于大正方形的面积. 四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与小正方形面积的和为221422S ab c ab c =⨯+=+ 大正方形面积为222()2S a b a ab b =+=++所以222a b c +=方法三:1()()2S a b a b =+⋅+梯形,2112S 222ADE ABE S S ab c ∆∆=+=⋅+梯形,化简得证a b ccb a E DCB A3.勾股定理的适用范围勾股定理揭示了直角三角形三条边之间所存在的数量关系,它只适用于直角三角形,对于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的三边就不具有这一特征,因而在应用勾股定理时,必须明了所考察的对象是直角三角形 4.勾股定理的应用①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任意两边长,求第三边在ABC ∆中,90C ∠=︒,则c,b =,a②知道直角三角形一边,可得另外两边之间的数量关系③可运用勾股定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5.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三边长a ,b ,c 满足222a b c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其中c 为斜边①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是判定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的一种重要方法,它通过“数转化为形”来确定三角形的可能形状,在运用这一定理时,可用两小边的平方和22a b +与较长边的平方2c 作比较,若它们相等时,以a ,b ,c 为三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若222a b c +<,时,以a ,b ,c 为三边的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若222a b c +>,时,以a ,b ,c 为三边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②定理中a ,b ,c 及222a b c +=只是一种表现形式,不可认为是唯一的,如若三角形三边长a ,b ,c 满足222a c b +=,那么以a ,b ,c 为三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但是b 为斜边③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在用问题描述时,不能说成:当斜边的平方等于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时,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6.勾股数①能够构成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即222a b c +=中,a ,b ,c 为正整数时,称a ,b ,c 为一组勾股数②记住常见的勾股数可以提高解题速度,如3,4,5;6,8,10;5,12,13;7,24,25等③用含字母的代数式表示n 组勾股数:221,2,1n n n -+(2,n ≥n 为正整数);2221,22,221n n n n n ++++(n 为正整数)2222,2,m n mn m n -+(,m n >m ,n 为正整数)7.勾股定理的应用勾股定理能够帮助我们解决直角三角形中的边长的计算或直角三角形中线段之间的关系的证明问题.在使用勾股定理时,必须把握直角三角形的前提条件,了解直角三角形中,斜边和直角边各是什么,以便运用勾股定理进行计算,应设法添加辅助线(通常作垂线),构造直角三角形,以便正确使用勾股定理进行求解.8..勾股定理逆定理的应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能帮助我们通过三角形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判断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在具体推算过程中,应用两短边的平方和与最长边的平方进行比较,切不可不加思考的用两边的平方和与第三边的平方比较而得到错误的结论.9.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的应用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或具体的几何问题中,是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通常既要通过逆定理判定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又要用勾股定理求出边的长度,二者相辅相成,完成对问题的解决. 常见图形:A B C 30°D CB A AD B CCB D A题型一:直接考查勾股定理例1.在ABC ∆中,90C ∠=︒.⑴已知6AC =,8BC =.求AB 的长⑵已知17AB =,15AC =,求BC 的长分析:直接应用勾股定理222a b c +=解:⑴10AB⑵8BC ==题型二:应用勾股定理建立方程例2.⑴在ABC ∆中,90ACB ∠=︒,5AB =cm ,3BC =cm ,CD AB ⊥于D ,CD =⑵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之比为3:4,斜边长为15,则这个三角形的面积为⑶已知直角三角形的周长为30cm ,斜边长为13cm ,则这个三角形的面积为分析:在解直角三角形时,要想到勾股定理,及两直角边的乘积等于斜边与斜边上高的乘积.有时可根据勾股定理列方程求解解:⑴4AC , 2.4AC BC CD AB⋅== DB A C⑵设两直角边的长分别为3k ,4k ∴222(3)(4)15k k +=,3k ∴=,54S =⑶设两直角边分别为a ,b ,则17a b +=,22289a b +=,可得60ab =1302S ab ∴==2cm 例3.如图ABC ∆中,90C ∠=︒,12∠=∠, 1.5CD =, 2.5BD =,求AC 的长21E DCBA分析:此题将勾股定理与全等三角形的知识结合起来解:作DE AB ⊥于E ,12∠=∠,90C ∠=︒∴ 1.5DE CD ==在BDE ∆中90,2BED BE ∠=︒=Rt ACD Rt AED ∆≅∆AC AE ∴=在Rt ABC ∆中,90C ∠=︒222AB AC BC ∴=+,222()4AE EB AC +=+3AC ∴=例4.如图Rt ABC ∆,90C ∠=︒3,4AC BC ==,分别以各边为直径作半圆,求阴影部分面积答案:6题型三:实际问题中应用勾股定理例5.如图有两棵树,一棵高8cm ,另一棵高2cm ,两树相距8cm ,一只小鸟从一棵树的树梢飞到另一棵数的树梢,至少飞了 mAB CD E分析:根据题意建立数学模型,如图8AB =m ,2CD =m ,8BC =m ,过点D 作DE AB ⊥,垂足为E ,则6AE =m ,8DE =m在Rt ADE ∆中,由勾股定理得10AD ==答案:10m题型四:应用勾股定理逆定理,判定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例6.已知三角形的三边长为a ,b ,c ,判定ABC ∆是否为Rt ∆ ① 1.5a =,2b =, 2.5c = ②54a =,1b =,23c = 解:①22221.52 6.25a b +=+=,222.5 6.25c ==∴ABC ∆是直角三角形且90C ∠=︒ ②22139b c +=,22516a =,222bc a +≠ABC ∴∆不是直角三角形 例7.三边长为a ,b ,c 满足10a b +=,18ab =,8c =的三角形是什么形状? 解:此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理由:222()264a b a b ab +=+-=,且264c =222a b c ∴+= 所以此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专题21 勾股定理-2023年中考数学一轮复习热点题型与方法精准突破(解析版)

专题21 勾股定理-2023年中考数学一轮复习热点题型与方法精准突破(解析版)

专题21 勾股定理【考查题型】【知识要点】知识点一勾股定理勾股定理的概念: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分别为,,斜边为,那么。

变式:,,,,.适用范围:勾股定理揭示了直角三角形三条边之间所存在的数量关系,它只适用于直角三角形,因而在应用勾股定理时,必须明了所考察的对象是直角三角形。

用拼图的方法验证勾股定理的思路是:1)图形进过割补拼接后,只要没有重叠,没有空隙,面积不会改变2)根据同一种图形的面积不同的表示方法,列出等式,推导出勾股定理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方法一(图一):,,化简可证.方法二(图二):四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与小正方形面积的和等于大正方形的面积.四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与小正方形面积的和为大正方形面积为,所以方法三(图三):,,化简得证图一图二图三知识点二勾股数勾股数概念:能够构成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即中,,,为正整数时,称,,为一组勾股数常见的勾股数:如;;;等扩展:用含字母的代数式表示组勾股数:1)(为正整数);2)(为正整数)3)(,为正整数)注意:每组勾股数的相同整数倍,也是勾股数。

知识点三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内容:如果三角形三边长,,满足,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其中为斜边【注意】1)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是判定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的一种重要方法,它通过“数转化为形”来确定三角形的可能形状,在运用这一定理时,可用两小边的平方和与较长边的平方作比较,若它们相等时,以,,为三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若,时,以,,为三边的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若,时,以,,为三边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2)定理中,,及只是一种表现形式,不可认为是唯一的,如若三角形三边长,,满足,那么以,,为三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但是为斜边3)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在用问题描述时,不能说成:当斜边的平方等于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时,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知识点四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性质: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第十七章勾股定理知识与题型总结及测试题含答案

第十七章勾股定理知识与题型总结及测试题含答案

勾股定理知识技能和题型归纳(一)——知识技能一、本章知识内容归纳1、勾股定理——揭示的是平面几何图形本身所蕴含的代数关系。

(1)重视勾股定理的叙述形式:①直角三角形直角边上的两个正方形的面积之和等于斜边上的正方形的面积.②直角三角形斜边长度的平方,等于两个直角边长度平方之和.从这两种形式来看,有“形的勾股定理”和“数的勾股定理”之分。

(2)定理的作用:①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求第三边。

②证明三角形中的某些线段的平方关系。

,2……的无理数线段的几③作长为n的线段。

(利用勾股定理探究长度为,3何作图方法,并在数轴上将这些点表示出来,进一步反映了数与形的互相表示,加深对无理数概念的认识。

)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1)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证明方法,通过构造一个三角形与直角三角形全等,达到证明某个角为直角的目的。

(2)逆定理的作用:判定一个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

(3)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是把数转化为形,是利用代数计算来证明几何问题。

要注意叙述及书写格式。

运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步骤如下:①首先确定最大的边(如c)②验证22b a +与2c 是否具有相等关系:若222c b a =+,则△ABC 是以∠C 为90°的直角三角形。

若222c b a ≠+,则△ABC 不是直角三角形。

补充知识:当222c b a >+时,则是锐角三角形;当222c b a <+时,则是钝角三角形。

(4)通过总结归纳,记住一些常用的勾股数。

如:3,4,5;5,12,13;6,8,10;8,15,17;9,40,41;……以及这些数组的倍数组成的数组。

勾股数组的一般规律: ① 丢番图发现的:式子n m n m mn n m >+-(,2,2222的正整数) ② 毕达哥拉斯发现的:122,22,1222++++n n n n n (1>n 的整数) ③柏拉图发现的:1,1,222+-n n n (1>n 的整数)3、勾股定理与勾股定理逆定理的关系 (1)注意分清应用条件:勾股定理是由直角得到三条边的关系,勾股定理逆定理则是由边的关系来判断一个角是否为直角。

中考数学总复习知识点专题讲解1---勾股定理证明及勾股数应用

中考数学总复习知识点专题讲解1---勾股定理证明及勾股数应用

大正方形面积=四个直角三角形面积和+小正方形面积
即: (a + b)2 = 4 × 1 ab + c2 .
2 化简得: a2 + b2 = c2 .
图 3 是由图 2 变化位置而来,证法与图 2 一致.
- 2 - / 15
2. 赵爽弦图证明法(如图 4)
b c
a
图 4 赵爽弦图
证法如下:
大正方形面积=四个直角三角形面积和+小正方形面积
图7
【答案】2
【解析】∵
S 1
=
1π 2
AC 2
2
,
S 2
=
1π 2
AB 2
2
,
S 3
=
1π 243;
S 3
=
1π 2
AB 2 2
+
1π 2
BC 2
2
=
1 2
π
AB2
+ BC2 4
又∵△ABC 为直角三角形
∴ AB2 + BC2 =AC2

S 2
+
S 3
=
1π 2
AC 2 4
- 8 - / 15
图 15
图 16
A.9 B.10
C.11
D.12
【答案】B.
【解析】根据正方形的面积公式,结合勾股定理,能够导出正方形 A,B,C,D 的面积
和即为最大正方形的面积. 如图 16,根据勾股定理的几何意义,可得 A、B 的面积和为 S1,C、D 的面积和为 S2, S1+S2=S3,于是 S3=2+5+1+2=10. 故选 B. 【点睛】发现正方形 A,B,C,D 的边长正好是两个直角三角形的四条直角边,根据勾 股定理最终能够证明正方形 A,B,C,D 的面 积和是正方形 E 的面积. 题 9. 如图 17 所示,在△ABC 中,AB=AC=5,BC=6,点 E,F 是中线 AD 上的两点,则 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 )

2019勾股定理中考复习(含解析)

2019勾股定理中考复习(含解析)

构造直角三角形巧解题有些几何题,若能仔细观察、把握特征、抓住本质、恰当地构造直角三角形进行转化,就会收到化难为易、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举例介绍构造直角三角形解题的若干常用方法,供同学们复习时参考.一、利用已知直角构造直角三角形例1:如图1,在四边形ABCD 中,∠A=060,∠B=∠D=090,AB=2,CD=1.则BC 和AD 的长分别为_______和_______.解析:考虑到图中含有090和060的角,若延长AD 、BC 相交于E ,则可以构造出Rt △AEB 和Rt △CED ,易知∠E=030,从而可求出DE=3,AE=4,BE=23,故AD=4-3,BC=23-2.1(2016•益阳)在△ABC 中,AB=15,BC=14,AC=13,求△ABC 的面积.某学习小组经过合作交流,给出了下面的解题思路, 请你按照他们的解题思路完成解答过程.2如图,要在宽为22米的九州大道两边安装路灯,路灯的灯臂CD 长2米,且与灯柱BC 成120°角,路灯采用圆锥形灯罩,灯罩的轴线DO 与灯臂CD 垂直,当灯罩的轴线DO 通过公路路面的中心线时照明效果最佳,此时,路灯的灯柱BC 高度应该设计为( ) A .(11-2)米 B .(11-2)米 C .(11-2)米 D .(11-4)米图13已知:如图,△ABC 中,∠CAB =120°,AB =4,AC =2,AD ⊥BC ,D 是垂足,求AD 的长.二、利用勾股定理构造直角三角形例2:如图2,在四边形ABCD 中,AB=AD=8,∠A=060,∠ADC=0150,已知四边形ABCD 的周长为32,求四边形ABCD 的面积.解析:四边形ABCD 是一个不规则的四边形,要求其面积,可设法变成特殊的三角形求解.连接BD ,则△ABD 是等边三角形, △BDC 是直角三角形,由于AB=AD=BD=8,,求△ABD 的面积不难解决,关键是求△BDC 的面积.可运用周长和勾股定理联合求出DC ,从而求出△BDC 的面积.解答:连接BD.∵AB=AD ,∠A=060,∴△ABD 是等边三角形.∴∠ADB=060,BD=AD=AB=8. 因为∠ADC=0150,∴∠BDC=090, 故△BDC 是直角三角形,因为四边形ABCD 的周长为32, AB=AD=8, ∴BC+DC=32-16=16,BC=16-DC.在Rt △BDC 中,222BC DC BD =+, 即()222168DC DC -=+.解得DC=6.∴248621=⨯⨯=∆BDC S .用勾股定理求出等边△ABD 的高为34823=⨯. 31634821=⨯⨯=∆ABD S .∴24316+=+=∆∆BDC ABD ABCD S S S 四. 说明:⑴求不规则的图形面积应用割补法把图形分解为特殊的图形;⑴四边形中通过添加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⑶边长为a 的等边三角形的高为a 23,面积为243a .图21如图,某市在“旧城改造”中计划在一块如图所示的三角形空地上种植某种草皮以美化环境,已知这种草皮每平方米a 元,则购买这种草皮至少要( )A .450a 元B .225a 元C .150a 元D .300a 元 三、利用高构造直角三角形例3:如图3,等腰△ABC 的底边长为8cm ,腰长为5cm ,一动点P 在底边上从B 向C 以0.25cm/s 的速度移动,请你探究:当P 运动几秒时,P 点与顶点A 的连线PA 与腰垂直.解析:本题是一道探究性的动态问题,假设P 在某一时刻有PA ⊥AC ,此时P 点运动了几秒,这是解决问题的着手点.设BP=x ,PC=8-x ,在Rt △PAC 中,由于PA 不知道,无法建立关系式.考虑△ABC 是等腰三角形,如作底边上的高AD ,则可用x 的代数式表示AP ,用勾股定理便可求出x ,进而求出运动时间.当P 点运动到D 与C 之间时,也存在AP ⊥AB 的情况,故要分类讨论.解答:作底边BC 的高AD ,则AD ⊥BC ,垂足为D. 设BP=xcm ,PA ⊥AC.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知BD=DC=21BC=4cm. 在Rt △ADB 中,222AB BD AD =+, 94522222=-=-=BD AB AD ,∴AD=3 (cm). 在Rt △PAC 中, 222PC AC AP =+,∴()()22228543x x -=+-+.解得x=47,即BP=47(cm). P 点移动的时间为47÷0.25=7(s). 当P 点移动到D 点与C 点之间时,作P 点关于D 点的对称点P ', 则47='C P (cm).425478=-='P B (cm). 此时P 点的运动时间为2525.0425=÷(s). 答:当P 点移动7(s)或25(s)时,PA 与腰垂直.说明:动态探究问题的解答关键是把它在某一瞬间看做不动,即动中求静,抓住运动中的不变量进行探究.本例中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与勾股定理是构成解决问题的纽带,由于点P 是运动的,故要分类讨论.图3四、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构造直角三角形例4:如图4,在△ABC 中,AB=5,AC=13,BC 边上的中线AD=6,求BC 的长.解析:注意到5,12,13恰为一组勾股数,因此加倍延长中线AD 到E ,连接CE ,将AB ,AC ,2AD 集中到同一△ACE 中,构成直角三角形,运用勾股定理求BC 的长.解答:延长AD 到E ,使DE=AD ,连接CE. ∵AD 是BC 边上的中线, ∴BD=CD.又AD=ED , ∠ADB=∠EDC , ∴△ADB ≌△EDC(SAS), ∴CE=BA=5. 又AC=13,AE=2AD=12, ∴22213169125==+,即222AC AE CE =+, ∴△AEC 是直角三角形且∠E=090.在Rt △DEC 中,222CE DE CD +=, ∴CD=,615622=+BC=2CD=2,61 ∴BC 边的长为261.说明:遇到中线问题往往加倍延长,同时对勾股数应有灵敏的感觉,只要已知三角形三边的长,就应该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来判断三角形的形状.中考真题3.(2018•泸州)“赵爽弦图”巧妙地利用面积关系证明了勾股定理,是我国古代数学的骄傲.如图所示的“赵爽弦图”是由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和一个小正方形拼成的一个大正方形.设直角三角形较长直角边长为a ,较短直角边长为b .若ab=8,大正方形的面积为25,则小正方形的边长为( )A .9B .6C .4D .3【分析】由题意可知:中间小正方形的边长为:a ﹣b ,根据勾股定理以及题目给出的已知数据即可求出小正方形的边长.【解答】解:由题意可知:中间小正方形的边长为:a ﹣b ,∵每一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为:ab=×8=4, ∴4×ab+(a ﹣b )2=25, ∴(a ﹣b )2=25﹣16=9, ∴a ﹣b=3,故选:D .8.(2018•吉林)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4,0),B(0,3),以点A为圆心,AB长为半径画弧,交x轴的负半轴于点C,则点C坐标为(﹣1,0).【分析】求出OA、OB,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B,即可得出AC,求出OC长即可.【解答】解:∵点A,B的坐标分别为(4,0),(0,3),∴OA=4,OB=3,在Rt△AOB中,由勾股定理得:AB==5,∴AC=AB=5,∴OC=5﹣4=1,∴点C的坐标为(﹣1,0),故答案为:(﹣1,0),9.(2018•玉林)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B=∠D=90°,∠A=60°,AB=4,则AD的取值范围是2<AD<8.【分析】如图,延长BC交AD的延长线于E,作BF⊥AD于F.解直角三角形求出AE、AF即可判断;【解答】解:如图,延长BC交AD的延长线于E,作BF⊥AD于F.在Rt△ABE中,∵∠E=30°,AB=4,∴AE=2AB=8,在Rt△ABF中,AF=AB=2,∴AD的取值范围为2<AD<8,故答案为2<AD<8.10.(2018•襄阳)已知CD是△ABC的边AB上的高,若CD=,AD=1,AB=2AC,则BC的长为2或2.【分析】分两种情况:①当△ABC是锐角三角形,如图1,②当△ABC是钝角三角形,如图2,分别根据勾股定理计算AC和BC即可.【解答】解:分两种情况:①当△ABC是锐角三角形,如图1,∵CD⊥AB,∴∠CDA=90°,∵CD=,AD=1,∴AC=2,∵AB=2AC,∴AB=4,∴BD=4﹣1=3,∴BC===2;②当△ABC是钝角三角形,如图2,同理得:AC=2,AB=4,∴BC===2;综上所述,BC的长为2或2.故答案为:2或2.11、(2016•哈尔滨)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中,∠ ACB=90°,AC=3,点P为边BC的三等分点,连接AP,则AP的长为.11、【解答】解:①如图1,∵∠ ACB=90°,AC=BC=3,∵PB=BC=1,∴CP=2,∴AP==,②如图2,∵∠ ACB=90°,AC=BC=3,∵PC=BC=1,∴AP==,综上所述:AP的长为或,3.(2016·山东省东营市·3分)在△ABC中,AB=10,AC=210,BC边上的高AD=6,则另一边BC等于( )A.10B.8C.6或10D.8或10【知识点】勾股定理、分类讨论思想【答案】C.【解析】在图①中,由勾股定理,得BD=AB2-AD2=102-62=8;CD=AC2-AD2=(210)2-62=2;∴BC=BD+CD=8+2=10.在图②中,由勾股定理,得BD=AB2-AD2=102-62=8;CD=AC2-AD2=(210)2-62=2;∴BC=BD―CD=8―2=6.故选择C.【点拨】本题考查分类思想和勾股定理,要分两种情况考虑,分别在两个图形中利用勾股定理求出BD和CD,从而可求出BC的长.14.(2018•湘潭)《九章算术》是我国古代最重要的数学著作之一,在“勾股”章中记载了一道“折竹抵地”问题:“今有竹高一丈,末折抵地,去本三尺,问折者高几何?”翻译成数学问题是:如图所示,△ABC中,∠ACB=90°,AC+AB=10,BC=3,求AC的长,如果设AC=x,则可列方程为x2+32=(10﹣x)2.【分析】设AC=x,可知AB=10﹣x,再根据勾股定理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设AC=x,∵AC+AB=10,∴AB=10﹣x.∵在Rt△ABC中,∠ACB=90°,∴AC2+BC2=AB2,即x2+32=(10﹣x)2.故答案为:x2+32=(10﹣x)2.7.(2018•东营)如图所示,圆柱的高AB=3,底面直径BC=3,现在有一只蚂蚁想要从A 处沿圆柱表面爬到对角C处捕食,则它爬行的最短距离是()A.B. C.D.【分析】要求最短路径,首先要把圆柱的侧面展开,利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然后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解.【解答】解:把圆柱侧面展开,展开图如右图所示,点A、C的最短距离为线段AC的长.在Rt△ADC中,∠ADC=90°,CD=AB=3,AD为底面半圆弧长,AD=1.5π,所以AC=,故选:C.3. (2014•山东潍坊,第18题3分)我国古代有这样一道数学问题:“枯木一根直立地上'高二丈周三尺,有葛藤自根缠绕而上,五周而达其顶,问葛藤之长几何?,题意是:如图所示,把枯木看作一个圆柱体,因一丈是十尺,则该圆柱的高为20尺,底面周长为3尺,有葛藤自点A 处缠绕而上,绕五周后其末端恰好到达点B 处.则问题中葛藤的最短长度是__________尺.考点:平面展开-最短路径问题;勾股定理的应用.分析:这种立体图形求最短路径问题,可以展开成为平面内的问题解决,展开后可转化下图,所以是个直角三角形求斜边的问题,根据勾股定理可求出.解答:解:如图,一条直角边(即木棍的高)长20尺,另一条直角边长5×3=15(尺),因此葛藤长222015 =25(尺). 故答案为:2515.(2018•黄冈)如图,圆柱形玻璃杯高为14cm ,底面周长为32cm ,在杯内壁离杯底5cm 的点B 处有一滴蜂蜜,此时一只蚂蚁正好在杯外壁,离杯上沿3cm 与蜂蜜相对的点A 处,则蚂蚁从外壁A 处到内壁B 处的最短距离为 20 cm (杯壁厚度不计). 【分析】将杯子侧面展开,建立A 关于EF 的对称点A′,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知A′B 的长度即为所求.【解答】解:如图:将杯子侧面展开,作A 关于EF 的对称点A′,连接A′B ,则A′B 即为最短距离,A′B===20(cm ).故答案为20.3.(2016•株洲)如图,以直角三角形a、b、c为边,向外作等边三角形,半圆,等腰直角三角形和正方形,上述四种情况的面积关系满足S1+S2=S3图形个数有()A.1 B.2 C.3 D.47.(2015•大连)如图,在△ABC中,∠C=90°,AC=2,点D在BC上,∠ADC=2∠B,AD=,则BC的长为()A.﹣1 B.+1 C.﹣1 D.+1类型二:勾股定理的应用2、如图,公路MN和公路PQ在点P处交汇,且∠QPN=30°,点A处有一所中学,AP =160m。

华东师大初中数学中考总复习: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知识讲解(提高)

华东师大初中数学中考总复习: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知识讲解(提高)

中考总复习: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提高)【考纲要求】1.了解勾股定理的历史,掌握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2.理解并掌握勾股定理及逆定理的内容;3.能应用勾股定理及逆定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4.加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用方程思想解决几何问题.以体现代数与几何之间的内在联系.【知识网络】【考点梳理】知识点一、勾股定理 1.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 b 、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 的平方(即:222a b c +=).【要点诠释】勾股定理也叫商高定理,在西方称为毕达哥拉斯定理.我国古代把直角三角形中较短的直角边称为勾,较长的直角边称为股,斜边称为弦.早在三千多年前,周朝数学家商高就提出了“勾三,股四,弦五”形式的勾股定理,后来人们进一步发现并证明了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为: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2.勾股定理的证明: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很多,常见的是拼图的方法. 用拼图的方法验证勾股定理的思路是:①图形进过割补拼接后,只要没有重叠,没有空隙,面积不会改变; ②根据同一种图形的面积不同的表示方法,列出等式,推导出勾股定理. 3.勾股定理的应用勾股定理反映了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是直角三角形的重要性质之一, 其主要应用是:①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任意两边长,求第三边,在ABC ∆中,90C ∠=︒,则22c a b =+,22b c a =-,22a c b =-;②知道直角三角形一边,可得另外两边之间的数量关系; ③可运用勾股定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知识点二、勾股定理的逆定理1.原命题与逆命题如果一个命题的题设和结论分别是另一个命题的结论和题设,这样的两个命题叫做互逆命题.如果把其中一个叫做原命题,那么另一个叫做它的逆命题.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 b c 、、,满足222a b c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要点诠释】①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是判定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的一种重要方法,它通过“数转化为形”来确定三角形的可能形状,在运用这一定理时,可用两小边的平方和22a b +与较长边的平方2c 作比较,若它们相等时,以a ,b ,c 为三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若222a b c +<,时,以a ,b ,c 为三边的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若222a b c +>,时,以a ,b ,c 为三边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 ②定理中a ,b ,c 及222a b c +=只是一种表现形式,不可认为是唯一的,如若三角形三边长a ,b ,c 满足222a c b +=,那么以a ,b ,c 为三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但是b 为斜边;③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在用问题描述时,不能说成:当斜边的平方等于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时,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3.勾股数①能够构成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即222a b c +=中,a ,b ,c 为正整数时,称a ,b ,c 为一组勾股数;②记住常见的勾股数可以提高解题速度,如3,4,5;6,8,10;5,12,13;7,24,25等; ③用含字母的代数式表示n 组勾股数: 221,2,1n n n -+(2,n ≥n 为正整数);2221,22,221n n n n n ++++(n 为正整数) 2222,2,m n mn m n -+(,m n >m ,n 为正整数)知识点三、勾股定理与勾股定理逆定理的区别与联系1.区别:勾股定理是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能够帮助我们解决直角三角形中的边长的计算或直角三角形中线段之间的关系的证明问题.在使用勾股定理时,必须把握直角三角形的前提条件,了解直角三角形中,斜边和直角边各是什么,以便运用勾股定理进行计算,应设法添加辅助线(通常作垂线),构造直角三角形,以便正确使用勾股定理进行求解;而其逆定理是判定定理,能帮助我们通过三角形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判断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在具体推算过程中,应用两短边的平方和与最长边的平方进行比较,切不可不加思考的用两边的平方和与第三边的平方比较而得到错误的结论.2.联系:勾股定理与其逆定理的题设和结论正好相反,两者互为逆定理,都与直角三角形有关. 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或具体的几何问题中,是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通常既要通过逆定理判定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又要用勾股定理求出边的长度,二者相辅相成,完成对问题的解决. 【典型例题】类型一、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的应用【高清课堂: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 例2】1.我国汉代数学家赵爽为了证明勾股定理,创制了一幅“弦图”,后人称其为“赵爽弦图”(如图1).图2由弦图变化得到,它是由八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接而成.记图中正方形ABCD ,正方形EFGH,正方形MNKT的面积分别为S1,S2,S3,若S1+S2+S3=10,则S2的值是__________.【思路点拨】根据图形的特征得出线段之间的关系,进而利用勾股定理求出各边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出答案.【答案与解析】∵图中正方形ABCD,正方形EFGH,正方形MNKT的面积分别为S1,S2,S3,∴CG=NG,CF=DG=NF,∴S1=(CG+DG) 2=CG 2+DG 2+2CG•DG,=GF 2+2CG•DG,S2=GF 2,S3=(NG-NF) 2=NG 2+NF 2-2NG•NF,∵S1+S2+S3=10=GF 2+2CG•DG+GF 2+NG 2+NF 2-2NG•N F,=3GF 2,∴S2=103.【总结升华】此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的应用,根据已知得出S1+S2+S3=10=GF 2+2CG•DG+GF 2+NG 2+NF 2-2NG•NF=3GF 2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变式】若△ABC三边a、b、c 满足 a+b+c+338=10a+24b+26c,△ABC是直角三角形吗?为什么?【答案】∵a+b+c+338=10a+24b+26c∴a+b+c+338-10a-24b-26c =0(a-10a+25)+(b-24b+144)+(c-26c+169)=0即∵∴a=5,b=12,c=13又∵a+b=c=169,∴△ABC是直角三角形.2.(2014秋•黄梅县校级期中)如图,AB=AC,AE=AF,∠BAC=∠EAF=90°,BE、CF交于M,连AM.(1)求证:BE=CF;(2)求证:BE⊥CF;(3)求∠AMC的度数.【思路点拨】(1)求出∠BAE=∠CAF,根据SAS推出△CAF≌△BAE即可;(2)根据全等得出∠ABE=∠ACF,求出∠ABO+∠BOA=∠COM+∠ACF=90°,求出∠CMO=90°即可;(3)作AG⊥BE于G,AH⊥CF于H,证全等得出AG=AH,得出正方形,求出∠AMG,即可求出答案.【答案与解析】证明:(1)∵∠BAC=∠EAF=90°,∴∠BAC+∠CAE=∠FAE+∠CAE,∴∠BAE=∠CAF,在△CAF和△BAE中∴△CAF≌△BAE,∴BE=CF.(2)证明:∵△CAF≌△BAE,∴∠ABE=∠ACF,∵∠BAC=90°,∴∠ABO+∠BOA=90°,∵∠BOA=∠COM,∴∠COM+∠ACF=90°,∴∠CMO=180°﹣90°=90°,∴BE⊥CF.(3)解:过点A分别作AG⊥BE于G,AH⊥CF于H,则∠AGB=∠AHC=90°,在△AGB和△AHC中∴△AGB≌△AHC,∴AG=AH,∵AG⊥BE,AH⊥FC,BE⊥CF,∴∠AGM=∠GMH=∠AHM=90°,∴四边形AHMG是正方形,∴∠GMH=90°,∠AMG=∠HMG=45°,∴∠AMC=90°+45°=135°.【总结升华】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的应用,主要考查学生的推理能力.举一反三:【变式】如图,△ABC中,有一点P在AC上移动.若AB=AC=5,BC=6,则AP+BP+CP的最小值为()A. 8B. 8.8C. 9.8D. 10【答案】C.类型二、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与其他知识的结合应用【高清课堂: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例7】3. (2015春•沛县期中)(1)如图①,正方形ABCD①中,点E、F分别在边BC、CD上,∠E AF=45°,延长CD到点C,使DG=BE,连结EF、AG,求证:EF=FG;(2)如图②,在△ABC中,∠BAC=90°,点M、N在边BC上,且∠MAN=45°,若BM=1,AB=AC,CN=3,求MN的长.【思路点拨】(1)欲证明EF=FG,只需证得△FAE≌△GAF,利用该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证得结论;(2)过点C作CE⊥BC,垂足为点C,截取CE,使CE=BM.连接AE、EN.通过证明△ABM≌△ACE(SAS)推知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AM=AE、对应角∠BAM=∠CAE;然后由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MAN=45°得到∠MAN=∠EAN=45°,所以△MAN≌△EAN(SAS),故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MN=EN;最后由勾股定理得到EN2=EC2+NC2即MN2=BM2+NC2.【答案与解析】(1)证明:在正方形ABCD中,∠ABE=∠ADG,AD=AB,∵在△ABE和△ADG中,,∴△ABE≌△ADG(SAS),∴∠BAE=∠DAG,AE=AG,∴∠EAG=90°,在△FAE和△GAF中,,∴△FAE≌△GAF(SAS),∴EF=FG;(2)解:如图,过点C作CE⊥BC,垂足为点C,截取CE,使CE=BM.连接AE、EN.∵AB=AC,∠BAC=90°,∴∠B=∠ACB=45°.∵CE⊥BC,∴∠ACE=∠B=45°.在△ABM和△ACE中,,∴△ABM≌△ACE(SAS).∴AM=AE,∠BAM=∠CAE.∵∠BAC=90°,∠MAN=45°,∴∠BAM+∠CAN=45°.于是,由∠BAM=∠CAE,得∠MAN=∠EAN=45°.在△MAN和△EAN中,,∴△MAN≌△EAN(SAS).∴MN=EN.在Rt△ENC中,由勾股定理,得EN2=EC2+NC2.∴MN2=BM2+NC2.∵BM=1,CN=3,∴MN2=12+32,∴MN=.【总结升华】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的运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题目的综合性较强,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的作出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4.(2011黑龙江大庆)如图,ABCD是一张边AB长为2,边AD长为1的矩形纸片,沿过点B的折痕将A角翻折,使得点A落在边CD上的点A′处,折痕交边AD于点E.(1)求∠DA′E的大小;(2)求△A′BE的面积.【思路点拨】(1)先根据图形翻折变换的性质得出Rt△ABE≌Rt△A′BE,再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出∠DA′E 的度数;(2)设AE=x,则ED=1﹣x,A′E=x,在Rt△A′DE中,利用sin∠DA′E=可求出x的值,在根据Rt△A′BE 中,A′B=AB,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即可求解.【答案与解析】(1)∵△A′BE是△ABE翻折而成,∴Rt△ABE≌Rt△A′BE,∴在Rt△A′BC中,A′B=2,BC=1得,∠BA′C=30°,又∵∠BA′E=90°,∴∠DA′E=60°;(2)解法1:设AE=x,则ED=1-x,A′E=x,在Rt△A′DE中,sin∠DA′E=,即=,得x=4-23,在Rt△A′BE中,A′E=4﹣23,A′B=AB=2,∴S△A′BE=×2×(4﹣23)=4-23;解法2:在Rt△A′BC中,A′B=2,BC=1,得A′C=3,∴A′D=2-3,设AE=x,则ED=1-x,A′E=x,在Rt△A′DE中,A′D2+DE2=A′E2,即(2-3)2+(1﹣x)2=x2,得x=4-23,在Rt△A′BE中,A′E=4-23,A′B=AB=2,∴S△A′BE=×2×(4-23)=4-23.【总结升华】本题考查的是图形的翻折变换,涉及到勾股定理及矩形的性质,熟知折叠是一种对称变换,它属于轴对称,折叠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位置变化,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是解答此题的关键.举一反三:【变式】如图,在△ABC中,已知∠C=90°,AC=60cm,AB=100cm,a,b,c…是在△ABC内部的矩形,它们的一个顶点在AB上,一组对边分别在AC上或与AC平行,另一组对边分别在BC上或与BC平行.若各矩形在AC上的边长相等,矩形a的一边长是72cm,则这样的矩形a、b、c…的个数是()A. 6B. 7C. 8D. 9【答案】D.5 .如图,公路MN和公路PQ在点P处交汇,且∠QPN=30°,点A处有一所中学,AP=160m。

“勾股定理”常考题型归纳

“勾股定理”常考题型归纳

“勾股定理”常考题型归纳作者:车香陈飞来源:《中学生数理化·八年级数学人教版》2020年第03期勾股定理是研究几何图形的基础知识,也是数形结合的典型代表.在历年中考中,勾股定理都是主角之一,为了方便同学们的学习与运用,现将有关的常考题型归纳如下.龟一、求线段的长度上27 側/ 如图1. 已知△ABC中,AB=17,AC=10,BC边上的高AD=8.则边BC的长为().A.21B.15C.6D.以上答案都不对解:因为AD是高,所以LADB=∠ADC=90°,△ADB与△ADC都是直角三角形.由勾股定理,得BD=√AB2-AD2=15,CD=√AC2-AD2=6.所以BC=BD+CD=21.应选A.二、求图形的周长侧2 有一块直角三角形的绿地,量得其两直角边的长分别为6m,8m.现在要将绿地扩充成等腰三角形,且扩充部分是以8m为一直角边长的直角三角形,求扩充后等腰三角形绿地的周长.分析:由于两直角边长分别为6m,8m,于是可利用勾股定理求出其斜边的长.而题目只要求扩充成等腰三角形,并没有指明等腰三角形的底边和腰,所以应分情况求解.解:在Rt△ABC中,∠ACB=90°,AC=8m,BC=6m.由勾股定理得AB=10m.设扩充部分为Rt△ACD,扩充成等腰△ABD.分三种情况求:①如图2,当AB=AD=10m时,可得DC=BC=6m,于是△ABD的周長为32m.②如图3,当BA=BD=1Om时,可得CD=4m,由勾股定理得AD=4√5m,于是△ABD的周长为(20+4√5)m.③如图4,当AB为底时,设DA=DB=x m,则CD=(x-6)m.在Rt△ACD中由勾股定理得:x=25/3,于是△ABD的周长3为80/3m.综上可以知道,△ABD的周长为32m或(20+4√5)m或80/3m,即为所求.三、拼图验证勾股定理例3 图5是用硬纸板做成的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长分别是a,b,斜边长为c)和一个边长为c的正方形,请你将它们拼成一个能证明勾股定理的图形.(1)画出拼成的图形的示意图;(2)证明勾股定理.分析:将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成一个正方形,利用面积的不变性来验证.解:(l)如图6所示(方法不唯一).(2)因为大正方形的面积既可表示为(a+b)2,也可表示为c2+4×(1/2)ab,所以(a+b)2=c2+4×(1/2)ab,即a2+2ab+b2=C2+2ab.所以a2+b2=c2,即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四、勾股树例4 图7是一株美丽的勾股树,其中所有的“基本”四边形都是正方形,所有的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若正方形A,B,C,D的边长分别是3,5,2,3,则最大正方形E的面积是().A. 13B.26C.47D.94分析:正方形E的面积等于边长的平方,而其边长的平方等于与之紧邻的两个正方形边长的平方和,同样地,这两个与最大正方形紧邻的正方形边长的平方又分别等于正方形A,B边长的平方和与正方形C,D边长的平方和,解:因为正方形A,B,C,D的边长分别是3,5,2,3,所以最大正方形E的面积为32+52+22+32=47.应选C.五、确定最短路线侧5 如图8,长方体底面边长分别为1cm和3cm.高为6cm.如果用一根细线从点A开始经过四个侧面缠绕一圈到达点B,那么所用细线最短需要_____cm;如果从点A开始经过四个侧面缠绕n圈到达点B,那么所用细线最短需要_______cm.分析:要求最短细线的长,得先确定最短路线,可画出长方体的侧面展开图,利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结合勾股定理求得,若从点A开始经过四个侧面缠绕n圈到达点B,则相当于长方体的侧面展开图的一边长由(3+1+3+1)cm变成了n(3+1+3+1)cm,同样可以用勾股定理求解.解:如图9,依题意,最短距离为AB.由勾股定理得AB=√62+82=10 (cm),即所用细线最短为10cm.若从点A开始经过四个侧面缠绕n圈到达点B,则长方体的侧面展开图的一边长由(3+1+3+1)cm变成了n(3+1+3+1)cm,即为8n cm.由勾股定理,得AB=√62+(8n)2=√36+64n2(cm),即所用细线最短为2√9+16n2cm.六、阅读理解例6 阅读下列材料:在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顶点称为格点,以格点为顶点的三角形叫作格点三角形.数学老师在课堂上出了一道题目:在如图10所示的正方形网格(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中画出格点△ABC,使得AB=AC=√5,Bc=√2.小明同学的做法是:由勾股定理,得AB=AC=√22+12=√5,BC=√12+12=√2,于是画出线段AB,AC,BC,从而画出格点△ABC.请你参考小明同学的做法,在同样的正方形网格(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中画出格点△A'B'C',使A'B'=A'C'=5,B'C'=√10.解:因为A'B'=A'C'=√32+42=5,B'C'=√12+32=√10,所以画图如图11所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数学勾股定理知识归纳总结附解析一、选择题1.在ABC ∆中,D 是直线BC 上一点,已知15AB =,12AD =,13AC =,5CD =,则BC 的长为( )A .4或14B .10或14C .14D .102.如图,在△ABC 中,∠BAC =90°,AC =2AB ,点D 是AC 的中点,将一块锐角为45°的直角三角板ADE 如图放置,连接BE ,EC .下列判断:①△ABE ≌△DCE ;②BE =EC ;③BE ⊥EC ;④EC =3DE .其中正确的有(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3.如图,在等腰三角形ABC 中,AC=BC=5,AB=8,D 为底边上一动点(不与点A ,B 重合),DE ⊥AC ,DF ⊥BC ,垂足分别为E 、F ,则DE+DF= ( )A .5B .8C .13D .4.84.如果正整数a 、b 、c 满足等式222+=a b c ,那么正整数a 、b 、c 叫做勾股数.某同学将自己探究勾股数的过程列成下表,观察表中每列数的规律,可知x y +的值为( )A .47B .62C .79D .985.如图,在△ABC 中,∠A =90°,P 是BC 上一点,且DB =DC ,过BC 上一点P ,作PE ⊥AB 于E ,PF ⊥DC 于F ,已知:AD :DB =1:3,BC =46,则PE+PF 的长是( )A .6B .6C .42D .266.如图是由“赵爽弦图”变化得到的,它由八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接而成,记图中正方形ABCD 、正方形EFGH 、正方形MNKT 的面积分别为S 1、S 2、S 3.若S 1+S 2+S 3=15,则S 2的值是( )A .3B .154C .5D .1527.如图,已知AB AC =,则数轴上C 点所表示的数为( )A .3-B .5-C .13-D .15-8.如图,在Rt △ABC 中,∠A=90°,AB=6,AC=8,现将Rt △ABC 沿BD 进行翻折,使点A 刚好落在BC 上,则CD 的长为( )A .10B .5C .4D .39.如图, 在ABC 中,CE 平分ACB ∠,CF 平分ABC 的外角ACD ∠,且EF //BC 交AC 于M ,若CM 4=,则22CE CF +的值为( )A .8B .16C .32D .64 10.如图,△ABC 中,AB =AC ,AD 是∠BAC 的平分线.已知AB =5,AD =3,则BC 的长为( )A .5B .6C .8D .10二、填空题11.在△ABC 中,AB=15,AC=13,高AD=12,则ABC ∆的周长为_______________.12.如图,Rt ABC 中,90A ∠=︒,8AC =,6AB =,DE AC ⊥,13CD BC =,13CE AC =,P 是直线AC 上一点,把CDP 沿DP 所在的直线翻折后,点C 落在直线DE 上的点H 处,CP 的长是__________13.《算法统宗》中有一道“荡秋干”的问题,其译文为:“有一架秋千,当它静止时,踏板上一点A 离地1尺,将它往前推送10尺(水平距离)时,点A 对应的点B 就和某人一样高,若此人的身高为5尺,秋干的绳索始终拉得很直,试问绳素有多长?”根据上述条件,秋干绳索长为________尺.14.如图所示,“赵爽弦图”是由8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接而成的,记图中正方形ABCD ,正方形EFGH ,正方形MNKT 的面积分别为123,,S S S ,已知12310S S S ++=,则2S 的值是____.15.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C 平分∠BAD ,BC=CD=10,AC=17,AD=9,则AB=_____.16.如图,在Rt ABC ∆中,90ABC ∠=,DE 垂直平分AC ,垂足为F ,//AD BC ,且3AB =,4BC =,则AD 的长为______.17.如图,长方体纸箱的长、宽、高分别为50cm 、30cm 、60cm ,一只蚂蚁从点A 处沿着纸箱的表面爬到点B 处.蚂蚁爬行的最短路程为_______cm.18.如图,把平面内一条数轴x 绕点O 逆时针旋转角θ(0°<θ<90°)得到另一条数轴y ,x 轴和y 轴构成一个平面斜坐标系.规定:已知点P 是平面斜坐标系中任意一点,过点P 作y 轴的平行线交x 轴于点A ,过点P 作x 轴的平行线交y 轴于点B ,若点A 在x 轴上对应的实数为a ,点B 在y 轴上对应的实数为b ,则称有序实数对(a ,b )为点P 的斜坐标.在平面斜坐标系中,若θ=45°,点P 的斜坐标为(1,22),点G 的斜坐标为(7,﹣22),连接PG ,则线段PG 的长度是_____.19.如图,在ABC 中,AB AC =,点D 在ABC 内,AD 平分BAC ∠,连结CD ,把ADC 沿CD 折叠,AC 落在CE 处,交AB 于F ,恰有CE AB ⊥.若10BC =,7AD =,则EF =__________.20.已知:如图,等腰Rt OAB ∆的直角边OA 的长为1,以AB 边上的高1OA 为直角边,按逆时针方向作等腰11Rt OA B ∆,11A B 与OB 相交于点2A ,若再以2OA 为直角边按逆时针方向作等腰22Rt OA B ∆,22A B 与1OB 相交于点3A ,按此作法进行下去,得到33OA B ∆,44OA B ∆,…,则66OA B ∆的周长是______.三、解答题21.在等边ABC 中,点D 是线段BC 的中点,120,EDF DE ∠=︒与线段AB 相交于点,E DF 与射线AC 相交于点F .()1如图1,若DF AC ⊥,垂足为,4,F AB =求BE 的长;()2如图2,将()1中的EDF ∠绕点D 顺时针旋转一定的角度,DF 仍与线段AC 相交于点F .求证:12BE CF AB +=.()3如图3,将()2中的EDF ∠继续绕点D 顺时针旋转一定的角度,使DF 与线段AC 的延长线交于点,F 作DN AC ⊥于点N ,若,DN FN =设,BE x CF y ==,写出y 关于x 的函数关系式.22.定义:有一组邻边均和一条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叫做邻和四边形.(1)如图1,四边形ABCD 中,∠ABC =70°,∠BAC =40°,∠ACD =∠ADC =80°,求证:四边形ABCD 是邻和四边形.(2)如图2,是由50个小正三角形组成的网格,每个小正三角形的顶点称为格点,已知A 、B 、C 三点的位置如图,请在网格图中标出所有的格点.......D .,使得以A 、B 、C 、D 为顶点的四边形为邻和四边形.(3)如图3,△ABC 中,∠ABC =90°,AB =2,BC =23,若存在一点D ,使四边形ABCD 是邻和四边形,求邻和四边形ABCD 的面积.23.如图,ABC ∆是等边三角形,,D E 为AC 上两点,且AE CD =,延长BC 至点F ,使CF CD =,连接BD .(1)如图1,当,D E 两点重合时,求证:BD DF =;(2)延长BD 与EF 交于点G .①如图2,求证:60BGE ∠=︒;②如图3,连接,BE CG ,若30,4EBD BG ∠=︒=,则BCG ∆的面积为______________.24.如图,在△ABC 中,∠C =90°,把△ABC 沿直线DE 折叠,使△ADE 与△BDE 重合.(1)若∠A =35°,则∠CBD 的度数为________;(2)若AC =8,BC =6,求AD 的长;(3)当AB =m(m>0),△ABC 的面积为m +1时,求△BCD 的周长.(用含m 的代数式表示)25.已知ABC ∆中,90ACB ∠=︒,AC BC =,过顶点A 作射线AP .(1)当射线AP 在BAC ∠外部时,如图①,点D 在射线AP 上,连结CD 、BD ,已知21AD n =-,21AB n =+,2BD n =(1n >).①试证明ABD ∆是直角三角形;②求线段CD 的长.(用含n 的代数式表示)(2)当射线AP 在BAC ∠内部时,如图②,过点B 作BD AP ⊥于点D ,连结CD ,请写出线段AD 、BD 、CD 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26.在ABC ∆中,AB AC =,CD 是AB 边上的高,若10,5AB BC ==.(1)求CD 的长.(2)动点P 在边AB 上从点A 出发向点B 运动,速度为1个单位/秒;动点Q 在边AC 上从点A 出发向点C 运动,速度为v 个单位秒()v>1,设运动的时间为()0t t >,当点Q 到点C 时,两个点都停止运动.①若当2v =时,CP BQ =,求t 的值.②若在运动过程中存在某一时刻,使CP BQ =成立,求v 关于t 的函数表达式,并写出自变量t 的取值范围.27.问题情境:综合实践活动课上,同学们围绕“已知三角形三边的长度,求三角形的面积”开展活动,启航小组同学想到借助正方形网格解决问题问题解决:图(1)、图(2)都是6×6的正方形网格,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每个小正方形的顶点称为格点,操作发现,启航小组同学在图(1)中画出△ABC ,其顶点A ,B ,C 都在格点上,同时构造长方形CDEF ,使它的顶点都在格点上,且它的边EF 经过点A ,ED 经过点B .同学们借助此图求出了△ABC 的面积.(1)在图(1)中,△ABC 的三边长分别是AB = ,BC = ,AC = .△ABC 的面积是 .(2)已知△PMN 中,PM =17,MN =25,NP =13.请你根据启航小组的思路,在图(2)中画出△PMN ,并直接写出△RMN 的面积 .28.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AB 经过点C (a ,a ),且交x 轴于点A (m ,0),交y 轴于点B (0,n ),且m ,n 6m -n ﹣12)2=0.(1)求直线AB 的解析式及C 点坐标;(2)过点C 作CD ⊥AB 交x 轴于点D ,请在图1中画出图形,并求D 点的坐标;(3)如图2,点E (0,﹣2),点P 为射线AB 上一点,且∠CEP =45°,求点P 的坐标.29.如图1,在正方形ABCD中,点E,F分别是AC,BC上的点,且满足DE⊥EF,垂足为点E,连接DF.(1)求∠EDF= (填度数);(2)延长DE交AB于点G,连接FG,如图2,猜想AG,GF,FC三者的数量关系,并给出证明;(3)①若AB=6,G是AB的中点,求△BFG的面积;②设AG=a,CF=b,△BFG的面积记为S,试确定S与a,b的关系,并说明理由.30.如图,在△ABC中,D是边AB的中点,E是边AC上一动点,连结DE,过点D作DF⊥DE交边BC于点F(点F与点B、C不重合),延长FD到点G,使DG=DF,连结EF、AG.已知AB=10,BC=6,AC=8.(1)求证:△ADG≌△BDF;(2)请你连结EG,并求证:EF=EG;(3)设AE=x,CF=y,求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4)求线段EF长度的最小值.【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A解析:A【分析】根据AC =13,AD =12,CD =5,可判断出△ADC 是直角三角形,在Rt △ADB 中求出BD ,继而可得出BC 的长度.【详解】∵AC =13,AD =12,CD =5,∴222AD CD AC +=,∴△ABD 是直角三角形,AD ⊥BC ,由于点D 在直线BC 上,分两种情况讨论:当点D 在线段BC 上时,如图所示,在Rt △ADB 中,229BD AB AD =-=,则14BC BD CD =+=;②当点D 在BC 延长线上时,如图所示,在Rt △ADB 中,229BD AB AD =-=, 则4BC BD CD =-=.故答案为:A.【点睛】 本题考查勾股定理和逆定理,需要分类讨论,掌握勾股定理和逆定理的应用为解题关键.2.C解析:C【分析】根据AC=2AB ,点D 是AC 的中点求出AB=CD ,再根据△ADE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求出AE=DE ,并求出∠BAE=∠CDE=135°,然后利用“边角边”证明△ABE 和△DCE 全等,从而判断出①小题正确;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可得BE=EC ,从而判断出②小题正确;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可得∠AEB=∠DEC ,然后推出∠BEC=∠AED ,从而判断出③小题正确;倍,用DE 表示出AD ,然后得到AB 、AC ,再根据勾股定理用DE 与EC 表示出BC ,整理即可得解,从而判断出④小题错误.【详解】解:∵AC=2AB ,点D 是AC 的中点,∴CD=12AC=AB , ∵△ADE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E=DE ,∠BAE=90°+45°=135°,∠CDE=180°-45°=135°,∴∠BAE=∠CDE ,在△ABE 和△DCE 中,AB CD BAE CDE AE DE =⎧⎪∠=∠⎨⎪=⎩,∴△ABE ≌△DCE (SAS ),故①小题正确;∴BE=EC ,∠AEB=∠DEC ,故②小题正确;∵∠AEB+∠BED=90°,∴∠DEC+∠BED=90°,∴BE ⊥EC ,故③小题正确;∵△ADE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DE ,∵AC=2AB ,点D 是AC 的中点,∴DE ,DE ,在Rt △ABC 中,BC 2=AB 2+AC 2=DE )2+(DE )2=10DE 2,∵BE=EC ,BE ⊥EC ,∴BC 2=BE 2+EC 2=2EC 2,∴2EC 2=10DE 2,解得,故④小题错误,综上所述,判断正确的有①②③共3个.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准确识图,根据△ADE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推出AE=DE ,∠BAE=∠CDE=135°是解题的关键,也是解决本题的突破口.3.D解析:D【分析】过点C 作CH ⊥AB ,连接CD ,根据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的性质及勾股定理求出CH ,再利用ABC ACD BCD S S S =+即可求出答案.【详解】如图,过点C 作CH ⊥AB ,连接CD ,∵AC=BC ,CH ⊥AB ,AB=8,∴AH=BH=4,∵AC=5, ∴2222543CH AC AH =-=-=, ∵ABC ACD BCD S S S =+, ∴111222AB CH AC DE BC DF ⋅⋅=⋅⋅+⋅⋅, ∴1118355222DE DF ⨯⨯=⨯+⨯, ∴DE+DF=4.8,故选:D.【点睛】此题考查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勾股定理解直角三角形,根据题意得到ABC ACD BCD S S S =+的思路是解题的关键,依此作辅助线解决问题.4.C解析:C【分析】依据每列数的规律,即可得到2221,,1a n b n c n =-==+,进而得出x y +的值. 【详解】解:由题可得:222321,42,521=-==+…… 2221,,1a n b n c n ∴=-==+当21658c n n =+==时,63,16x y ∴==79x y ∴+=故选C【点睛】本题为勾股数与数列规律综合题;观察数列,找出规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5.C解析:C【解析】【分析】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判断出PE+PF的长等于AC的长,这样就变成了求AC的长;在Rt△ACD 和Rt△ABC中,利用勾股定理表示出AC,解方程就可以得到AD的长,再利用勾股定理就可以求出AC的长,也就是PE+PF的长.【详解】∵△DCB为等腰三角形,PE⊥AB,PF⊥CD,AC⊥BD,∴S△BCD=12BD•PE+12CD•PF=12BD•AC,∴PE+PF=AC,设AD=x,BD=CD=3x,AB=4x,∵AC2=CD2-AD2=(3x)2-x2=8x2,∵AC2=BC2-AB2=()2-(4x)2,∴x=2,∴,∴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勾股定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利用面积法证明线段之间的关系,灵活运用勾股定理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6.C解析:C【解析】将四边形MTKN的面积设为x,将其余八个全等的三角形面积一个设为y,∵正方形ABCD,正方形EFGH,正方形MNKT的面积分别为S1,S2,S3,S1+S2+S3=15,∴得出S1=8y+x,S2=4y+x,S3=x,∴S1+S2+S3=3x+12y=15,即3x+12y=15,x+4y=5,所以S2=x+4y=5,故答案为5.点睛:将四边形MTKN的面积设为x,将其余八个全等的三角形面积一个设为y,用x,y 表示出S1,S2,S3,再利用S1+S2+S3=15求解是解决问题的关键.7.D解析:D【分析】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B的长,即为AC的长,再根据数轴上的点的表示解答.【详解】由勾股定理得,AB==∴AC AB==∵点A表示的数是1∴点C表示的数是1-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实数与数轴,熟记定理并求出AB的长是解题的关键.8.B解析:B【分析】根据“在Rt△ABC中”和“沿BD进行翻折”可知,本题考察勾股定理和翻折问题,根据勾股定理和翻折的性质,运用方程的方法进行求解.【详解】∵∠A=90°,AB=6,AC=8,∴,根据翻折的性质可得A′B=AB=6,A′D=AD,∴A′C=10-6=4.设CD=x,则A′D=8-x,根据勾股定理可得x2-(8-x)2=42,解得x=5,故CD=5.故答案为:B.【点睛】本题考察勾股定理和翻折问题,根据勾股定理把求线段的长的问题转化为方程问题是解决本题的关键.9.D解析:D【分析】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推出△ECF为直角三角形,然后根据勾股定理求得CE2+CF2=EF2.【详解】∵CE平分∠ACB,CF平分∠ACD,∴∠ACE=12∠ACB,∠ACF=12∠ACD,即∠ECF=12(∠ACB+∠ACD)=90°,又∵EF∥BC,CE平分∠ACB,CF平分∠ACD,∴∠ECB=∠MEC=∠ECM,∠DCF=∠CFM=∠MCF,∴CM=EM=MF=4,EF=8,由勾股定理可知CE2+CF2=EF2=64.故选:D.【点睛】此题考查角平分线的定义,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勾股定理的运用,解题关键在于掌握各性质定义.10.C解析:C【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得出∠ADB=90°,再根据勾股定理得出BD的长,即可得出BC 的长.【详解】在△ABC中,AB=AC,AD是∠BAC的平分线,∴AD⊥BC,BC=2BD.∴∠ADB=90°在Rt△ABD中,根据勾股定理得:BD=225-3=4-AB AD=22∴BC=2BD=2×4=8.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勾股定理,熟练掌握性质定理是解题的关键.二、填空题11.32或42【分析】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分两种情况:△ABC是钝角三角形或锐角三角形,分别求出边BC,即可得到答案【详解】当△ABC是钝角三角形时,∵∠D=90°,AC=13,AD=12,∴2222=-=-=,CD AC AD13125∵∠D=90°,AB=15,AD=12,∴2222=-=-=,BD AB AD15129∴BC=BD-CD=9-5=4,∴△ABC的周长=4+15+13=32;当△ABC是锐角三角形时,∵∠ADC=90°,AC=13,AD=12, ∴222213125CD AC AD =-=-=,∵∠ADB=90°,AB=15,AD=12, ∴222215129BD AB AD =-=-=,∴BC=BD-CD=9+5=14,∴△ABC 的周长=14+15+13=42;综上,△ABC 的周长是32或42,故答案为:32或42.【点睛】此题考查勾股定理的实际应用,能依据题意正确画出图形分类讨论是解题的关键.12.53或203【分析】 根据折叠后点C 的对应点H 与AC 的位置关系分类讨论,分别画出对应的图形,利用勾股定理求出各边的长,再根据折叠的性质与勾股定理列出对应的方程即可求出结论.【详解】解:①当折叠后点C 的对应点H 在AC 的下方时,如下图所示∵Rt ABC 中,90A ∠=︒,8AC =,6AB =,根据勾股定理可得2210AB AC += ∵13CD BC =,13CE AC =,∴13CD BC==103,13CE AC==83∵DE AC⊥根据勾股定理可得DE=222CD CE-=由折叠的性质可得:DH=CD=103,CP=PH∴EH=DH-DE=4 3设CP=PH=x,则EP=CE-CP=83-x在Rt△PEH中,EP2+EH2=PH2即(83-x)2+(43)2=x2解得:x=5 3即此时CP=53;②当折叠后点C的对应点H在AC的上方时,如下图所示根据折叠的性质可得DH=CD=103,CP=PH∴EH=DH+DE=16 3设CP=PH=y,则EP= CP-CE =y-8 3在Rt△PEH中,EP2+EH2=PH2即(y-83)2+(163)2=y2解得:y=20 3即此时CP=203.综上所述:CP=53或203. 故答案为:53或203. 【点睛】 此题考查的是勾股定理和折叠问题,掌握利用勾股定理解直角三角形、折叠的性质和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是解决此题的关键.13.5【分析】设绳索x 尺,过点B 向地面及AO 作垂线BE 、BC ,构成直角三角形OBE ,利用勾股定理求出x 的值【详解】如图, 过点B 作BC ⊥OA 于点C ,作BD 垂直于地面,延长OA 交地面于点D 由题意知AD=1,BE=5,BC=10设绳索x 尺,则OA=OB=x∴OC=x+1-5=x-4在Rt △OBC 中,OB 2=OC 2+BC 2∴222(4)10x x =-+得x=14.5(尺)故填14.5 ,【点睛】此题考察勾股定理的实际运用,理解题意作辅助线构建直角三角形是解题关键.14.103. 【分析】 根据八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四边形ABCD ,EFGH ,MNKT 是正方形,得出CG=NG ,CF=DG=NF ,再根据()21S CG DG =+,22S GF =,()23S NG NF =-,12310S S S ++=,即可得出答案.【详解】∵八个直三角形全等,四边形ABCD ,EFGH ,MNKT 是正方形∴CG=NG ,CF=DG=NF∴()2222122S CG DG CG DG CG DG GF CG DG =+=++=+22S GF =()22232S NG NF NG NF NG NF =-=+-∴2222212322310S S S GF CG DG GF NG NF NG NF GF ++=+⋅+++-⋅== ∴2103GF =故2103S = 故答案为103.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的应用,用到的知识点由勾股定理和正方形、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15.21【分析】在AB 上截取AE=AD ,连接CE ,过点C 作CF ⊥AB 于点F ,先证明△ADC ≌△AEC ,得出AE=AD=9,CE=CD=BC =10的长度,再设EF=BF=x ,在Rt △CFB 和Rt △CFA 中,由勾股定理求出x ,再根据AB=AE+EF+FB 求得AB 的长度.【详解】如图所示,在AB 上截取AE=AD ,连接CE ,过点C 作CF ⊥AB 于点F ,∵AC 平分∠BAD ,∴∠DAC=∠EAC .在△AEC 和△ADC 中,AE AD DAC EACAC AC ⎧⎪∠∠⎨⎪⎩===∴△ADC ≌△AEC (SAS ),∴AE=AD=9,CE=CD=BC =10,又∵CF ⊥AB ,∴EF=BF ,设EF=BF=x .∵在Rt △CFB 中,∠CFB=90°,∴CF 2=CB 2-BF 2=102-x 2,∵在Rt △CFA 中,∠CFA=90°,∴CF 2=AC 2-AF 2=172-(9+x )2,即102-x 2=172-(9+x )2,∴x=6,∴AB=AE+EF+FB=9+6+6=21,∴AB 的长为21.故答案是:21.【点睛】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和一元二次方程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作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再运用用方程的思想解决问题.16.25 8【分析】先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C的长,再根据DE垂直平分AC得出FA的长,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得出△AFD∽△CBA,由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即可得出结论.【详解】∵Rt△ABC中,∠ABC=90°,AB=3,BC=4,∴2222AB+BC=3+4=5;∵DE垂直平分AC,垂足为F,∴FA=12AC=52,∠AFD=∠B=90°,∵AD∥BC,∴∠A=∠C,∴△AFD∽△CBA,∴ADAC=FABC,即AD5=2.54,解得AD=258;故答案为258.【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勾股定理及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熟知在任何一个直角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长的平方之和一定等于斜边长的平方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7.100【解析】蚂蚁有三种爬法,就是把正视和俯视(或正视和侧视,或俯视和侧视)二个面展平成一个长方形,然后求其对角线:第一种情况:如图1,把我们所看到的前面和上面组成一个平面,则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90cm和50cm,则所走的最短线段AB==10cm;第二种情况:如图2,把我们看到的左面与上面组成一个长方形,则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110cm和30cm,所以走的最短线段AB==10cm;第三种情况:如图3,把我们所看到的前面和右面组成一个长方形,则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80cm和60cm,所以走的最短线段AB==100cm;三种情况比较而言,第三种情况最短.故答案为100cm.点睛:本题考查了立体图形中的最短路线问题;通常应把立体几何中的最短路线问题转化为平面几何中的求两点间距离的问题;注意长方体展开图形应分情况进行探讨.18.25【分析】如图,作PA∥y轴交X轴于A,PH⊥x轴于H.GM∥y轴交x轴于M,连接PG交x轴于N,先证明△ANP≌△MNG(AAS),再根据勾股定理求出PN的值,即可得到线段PG的长度.【详解】如图,作PA∥y轴交X轴于A,PH⊥x轴于H.GM∥y轴交x轴于M,连接PG交x轴于N.∵P(1,2),G(7.﹣2),∴OA=1,PA=GM=2,OM=7,AM=6,∵PA∥GM,∴∠PAN=∠GMN,∵∠ANP=∠MNG,∴△ANP≌△MNG(AAS),∴AN=MN=3,PN=NG,∵∠PAH=45°,∴PH=AH=2,∴HN=1,∴2222215PN PH NH=+=+=∴PG=2PN=5.故答案为5【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综合问题,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判定定理、勾股定理是解题的关键.19.49 13【解析】【分析】如图(见解析),延长AD ,交BC 于点G ,先根据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性得出AG BC ⊥,再根据折叠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边对等角)得出2345∠+∠=︒,从而得出CDG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然后根据勾股定理、面积公式可求出AC 、CE 、CF 的长,最后根据线段的和差即可得.【详解】如图,延长AD ,交BC 于点G AD 平分BAC ∠,,10AB AC BC ==,B ACB AG BC ∴∠=∠⊥,且AG 是BC 边上的中线 1123,52B CG BC ∴∠=∠+∠+∠== 由折叠的性质得12,CE AC ∠=∠=123223B ∠=∠+∠+∠=∠+∠∴CE AB ⊥,即90BFC ∠=︒390B ∴∠+∠=︒230239+∴∠∠=∠+︒,即2345∠+∠=︒CDG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且5DG CG ==7512AG AD DG ∴=+=+=在Rt ACG ∆中,222251213AC CG AG =+=+=13CE AB AC ==∴=由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得1122ABC S BC AG AB CF ∆=⋅=⋅ 即1110121322CF ⨯⨯=⨯⋅,解得12013CF = 12049131313EF CE CF ∴=-=-= 故答案为:4913.【点睛】本题是一道较难的综合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等知识点,通过作辅助线,构造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是解题关键.20.28+ 【分析】依次求出在Rt △OAB 中,OA 1=2;在Rt △OA 1B 1中,OA 2=2OA 1=(2)2;依此类推:在Rt △OA 5B 5中,OA 6=(2)6,由此可求出△OA 6B 6的周长. 【详解】∵等腰Rt OAB ∆的直角边OA 的长为1,∴在Rt △OA 1B 1中OA 1=2OA =2,在22Rt OA B ∆中OA 2OA 1)2, …故在Rt △OA 6B 6中OA 6=2OA 5=(2)6= OB 666A B OB 6故△OA 6B 6的周长是=8+2×(2)6=8+2×18=28+.故答案为:28+ 【点睛】 本题是一道找规律的题目,要求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发现其中的规律,并应用发现的规律解决问题.三、解答题21.(1)BE =1;(2)见解析;(3)(2y x =【分析】(1)如图1,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四边形的内角和定理可得∠BED =90°,进而可得∠BDE =30°,然后根据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即可求出结果;(2)过点D 作DM ⊥AB 于M ,作DN ⊥AC 于N ,如图2,根据AAS 易证△MBD ≌△NCD ,则有BM =CN ,DM =DN ,进而可根据ASA 证明△EMD ≌△FND ,可得EM =FN ,再根据线段的和差即可推出结论;(3)过点D 作DM ⊥AB 于M ,如图3,同(2)的方法和已知条件可得DM =DN =FN =EM,然后根据线段的和差关系可得BE+CF=2DM,BE﹣CF=2BM,在Rt△BMD中,根据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DM=3BM,进而可得BE+CF=3(BE﹣CF),代入x、y后整理即得结果.【详解】解:(1)如图1,∵△ABC是等边三角形,∴∠B=∠C=60°,BC=AC=AB=4.∵点D是线段BC的中点,∴BD=DC=12BC=2.∵DF⊥AC,即∠AFD=90°,∴∠AED=360°﹣60°﹣90°﹣120°=90°,∴∠BED=90°,∴∠BDE=30°,∴BE=12BD=1;(2)过点D作DM⊥AB于M,作DN⊥AC于N,如图2,则有∠AMD=∠BMD=∠AND=∠CND=90°.∵∠A=60°,∴∠MDN=360°﹣60°﹣90°﹣90°=120°.∵∠EDF=120°,∴∠MDE=∠NDF.在△MBD和△NCD中,∵∠BMD=∠CND,∠B=∠C,BD=CD,∴△MBD≌△NCD(AAS),∴BM=CN,DM=DN.在△EMD和△FND中,∵∠EMD=∠FND,DM=DN,∠MDE=∠NDF,∴△EMD≌△FND(ASA),∴EM=FN,∴BE+CF=BM+EM+CN-FN=BM+CN=2BM=BD=12BC=12AB;(3)过点D 作DM ⊥AB 于M ,如图3,同(2)的方法可得:BM =CN ,DM =DN ,EM =FN .∵DN =FN ,∴DM =DN =FN =EM ,∴BE +CF =BM +EM +FN -CN =NF +EM =2DM =x +y ,BE ﹣CF =BM +EM ﹣(FN -CN )=BM +NC =2BM =x -y ,在Rt △BMD 中,∵∠BDM =30°,∴BD =2BM ,∴DM =22=3BD BM BM -,∴()3x y x y +=-,整理,得()23y x =-.【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四边形的内角和定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勾股定理等知识,具有一定的综合性,正确添加辅助线、熟练掌握上述知识是解题的关键.22.(1)见解析;(2)见解析;(3)363【分析】(1)先由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求得∠ACB 的度数,从而根据等腰三角形的判定证得AB=AC=AD ,按照邻和四边形的定义即可得出结论.(2)以点A 为圆心,AB 长为半径画圆,与网格的交点,以及△ABC 外侧与点B 和点C 组成等边三角形的网格点即为所求.(3)先根据勾股定理求得AC 的长,再分类计算即可:①当DA=DC=AC 时;②当CD=CB=BD 时;③当DA=DC=DB 或AB=AD=BD 时.【详解】(1)∵∠ACB =180°﹣∠ABC ﹣∠BAC =70°,∴∠ACB =∠ABC ,∴AB =AC .∵∠ACD =∠ADC ,∴AC =AD ,∴AB =AC =AD .∴四边形ABCD 是邻和四边形;(2)如图,格点D 、D'、D''即为所求作的点;(3)∵在△ABC 中,∠ABC =90°,AB =2,BC =23,∴AC =()22222234AB BC +=+=,显然AB ,BC ,AC 互不相等.分两种情况讨论:①当DA =DC =AC=4时,如图所示:∴△ADC 为等边三角形,过D 作DG ⊥AC 于G ,则∠ADG =160302⨯︒=︒, ∴122AG AD ==, 22224223DG AD AG =-=-=∴S △ADC =1423432⨯⨯=S △ABC =12AB×BC =3, ∴S 四边形ABCD =S △ADC +S △ABC =3②当CD =CB =BD =3∴△BDC为等边三角形,过D作DE⊥BC于E,则∠BDE=160302⨯︒=︒,∴132BE BD==()()22222333DE BD BE=-=-=,∴S△BDC=123333 2⨯=过D作DF⊥AB交AB延长线于F,∵∠FBD=∠FBC-∠DBC=90︒-60︒=30︒,∴DF=123S△ADB=12332⨯=,∴S四边形ABCD=S△BDC+S△ADB=3;③当DA=DC=DB或AB=AD=BD时,邻和四边形ABCD不存在.∴邻和四边形ABCD的面积是3或3【点睛】本题属于四边形的新定义综合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三角形的面积计算等知识点,数形结合并读懂定义是解题的关键.23.(1)见解析;(2)①见解析;②2.【分析】(1)当D、E两点重合时,则AD=CD,然后由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得∠CBD的度数,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可得∠F的度数,于是可得∠CBD与∠F的关系,进而可得结论;(2)①过点E作EH∥BC交AB于点H,连接BE,如图4,则易得△AHE是等边三角形,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已知条件可得EH=CF,∠BHE=∠ECF=120°,BH=EC,于是可根据SAS 证明△BHE≌△ECF,可得∠EBH=∠FEC,易证△BAE≌△BCD,可得∠ABE=∠CBD,从而有∠FEC=∠CBD,然后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可得∠BGE=∠BCD,进而可得结论;②易得∠BEG=90°,于是可知△BE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由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易求得BE和BF的长,过点E作EM⊥BF于点F,过点C作CN⊥EF于点N ,如图5,则△BEM 、△EMF 和△CFN 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然后利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依次求出BM 、MC 、CF 、FN 、CN 、GN 的长,进而可得△GCN 也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于是有∠BCG =90°,故所求的△BCG 的面积=12BC CG ⋅,而BC 和CG 可得,问题即得解决. 【详解】 解:(1)∵△ABC 是等边三角形,∴∠ABC =∠ACB =60°,当D 、E 两点重合时,则AD=CD ,∴1302DBC ABC ∠=∠=︒, ∵CF CD =,∴∠F =∠CDF , ∵∠F +∠CDF =∠ACB =60°,∴∠F =30°,∴∠CBD =∠F ,∴BD DF =;(2)①∵△ABC 是等边三角形,∴∠ABC =∠ACB =60°,AB=AC ,过点E 作EH ∥BC 交AB 于点H ,连接BE ,如图4,则∠AHE =∠ABC =60°,∠AEH =∠ACB =60°,∴△AHE 是等边三角形,∴AH=AE=HE ,∴BH =EC ,∵AE CD =,CD=CF ,∴EH=CF ,又∵∠BHE =∠ECF =120°,∴△BHE ≌△ECF (SAS ),∴∠EBH =∠FEC ,EB=EF ,∵BA=BC ,∠A =∠ACB =60°,AE=CD ,∴△BAE ≌△BCD (SAS ),∴∠ABE =∠CBD ,∴∠FEC =∠CBD ,∵∠EDG =∠BDC ,∴∠BGE =∠BCD =60°;②∵∠BGE =60°,∠EBD =30°,∴∠BEG =90°,∵EB=EF ,∴∠F =∠EBF =45°,∵∠EBG =30°,BG =4,∴EG =2,BE 3∴BF 226BE =232GF =,过点E 作EM ⊥BF 于点F ,过点C 作CN ⊥EF 于点N ,如图5,则△BEM 、△EMF 和△CFN 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6BM ME MF ===∵∠ACB =60°,∴∠MEC =30°,∴2MC =, ∴62BC =266262CF ==∴()262312CN FN ==⨯-=-,∴()2323131GN GF FN CN =-=---=-=, ∴45GCN CGN ∠=∠=︒,∴∠GCF =90°=∠GCB ,∴62CG CF ==-,∴△BCG 的面积=()()116262222BC CG ⋅=+-=. 故答案为:2.【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与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勾股定理等知识,涉及的知识点多、难度较大,正确添加辅助线、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是解①题的关键,灵活应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解②题的关键.24.(1)∠CBD=20°;(2)AD=164;(3) △BCD 的周长为m+2 【分析】(1)根据折叠可得∠1=∠A=35°,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以计算出∠ABC=55°,进而得到∠CBD=20°;(2)根据折叠可得AD=DB ,设CD=x ,则AD=BD=8-x ,再在Rt △CDB 中利用勾股定理可得x 2+62=(8-x )2,再解方程可得x 的值,进而得到AD 的长;(3)根据三角形ACB 的面积可得112AC CB m =+, 进而得到AC •BC=2m+2,再在Rt △CAB 中,CA 2+CB 2=BA 2,再把左边配成完全平方可得CA+CB 的长,进而得到△BCD 的周长.【详解】(1)∵把△ABC 沿直线DE 折叠,使△ADE 与△BDE 重合,∴∠1=∠A=35°,∵∠C=90°,∴∠ABC=180°-90°-35°=55°,∴∠2=55°-35°=20°,即∠CBD=20°;(2)∵把△ABC 沿直线DE 折叠,使△ADE 与△BDE 重合,∴AD=DB ,设CD=x ,则AD=BD=8-x ,在Rt △CDB 中,CD 2+CB 2=BD 2,x 2+62=(8-x )2,解得:x=74, AD=8-74=164; (3)∵△ABC 的面积为m+1, ∴12AC •BC=m+1, ∴AC •BC=2m+2, ∵在Rt △CAB 中,CA 2+CB 2=BA 2,∴CA 2+CB 2+2AC •BC=BA 2+2AC •BC ,∴(CA+BC )2=m 2+4m+4=(m+2)2,∴CA+CB=m+2,∵AD=DB ,∴CD+DB+BC=m+2.即△BCD 的周长为m+2.【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图形的翻折变换,以及勾股定理,完全平方公式,关键是掌握勾股定理,以及折叠后哪些是对应角和对应线段.25.(1)①详见解析;(2)222CD n =+-(1n >);(2)AD BD -=,理由详见解析.【分析】(1)①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进行判断;②过点C 作CE ⊥CD 交DB 的延长线于点E ,利用同角的余角相等证明∠3=∠4,∠1=∠E ,进而证明△ACD ≌△BCE ,求出DE 的长,再利用勾股定理求解即可.(2)过点C 作CF ⊥CD 交BD 的延长线于点F ,先证∠ACD=∠BCF ,再证△ACD ≌△BCF ,得CD=CF ,AD=BF ,再利用勾股定理求解即可.【详解】(1)①∵()()()22222222212214AD BD n n n n n +=-+=-++()()22222211n n n =++=+ 又∵()2221AB n =+∴222AD BD AB +=∴△ABD 是直角三角形②如图①,过点C 作CE ⊥CD 交DB 的延长线于点E ,∵∠3+∠BCD=∠ACD=90°,∠4+∠BCD=∠DCE=90°∴∠3=∠4由①知△ABD 是直角三角形∴1290∠+∠=︒又∵290E ∠+∠=︒∴∠1=∠E在ACD ∆和BCE ∆中,A 34E AC BC ∠=∠⎧⎪∠=∠⎨⎪=⎩∴△ACD ≌△BCE∴CD CE =,AD BE =∴221DE BD BE BD AD n n =+=+=+-又∵CD CE =,90DCE ∠=︒ ∴由勾股定理得222DE CD DE CD =+= ∴22CD =2222n =+-(1n >) (2)AD 、BD 、CD 的数量关系为:2AD BD CD -=,理由如下:如图②,过点C 作CF ⊥CD 交BD 的延长线于点F ,∵∠ACD=90°+∠5,∠BCF=90°+∠5∴∠ACD=∠BCF∵BD ⊥AD∴∠ADB=90°∴∠6+∠7=90°∵∠ACB=90°∴∠9=∠8=90°又∵∠6=∠8∴∠7=∠9ACD ∆和BCF ∆中97AC BCACD BCF ∠=∠⎧⎪=⎨⎪∠=∠⎩∴△ACD ≌△BCF∴CD=CF ,AD=BF又∵∠DCF=90° ∴由勾股定理得222DF CD CF CD =+=又DF=BF-BD=AD-BD ∴2AD BD CD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全等、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及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是关键.26.(1)CD=8;(2)t=4;(3)12-=t v t (26t ≤<) 【分析】(1)作AE ⊥BC 于E ,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可得BE=12BC ,然后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E ,再用等面积法可求出CD 的长;(2)①过B 作BF ⊥AC 于F ,易得BF=CD ,分别讨论Q 点在AF 和FC 之间时,根据△BQF ≌△CPD ,得到PD=QF ,建立方程即可求出t 的值;(3)同(2)建立等式关系即可得出关系式,再根据Q 在FC 之间求出t 的取值范围即可.【详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