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和微生物学基础知识

合集下载

卫生和微生物学基础知识培训精华版

卫生和微生物学基础知识培训精华版
预防疾病需要我们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包括个人卫生、环境卫生以及接种疫 苗。通过掌握正确的预防方法,我们可以保持健康,并减少疾病传播的风险。
总结
通过本培训,您已经了解了卫生和微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包括卫生的重要性、 微生物的基本概念、传播途径、常见细菌和病毒,以及预防措施。希望您能 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
传播途径
微生物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传播,包括空气传播、食物和水传播、接触传播等。了解这些传播途径,有助于我们制定 有效的预防措施,降低感染的风险。
常见细菌和病毒
了解常见的细菌和病毒对我们识别和预防感染至关重要。不同的微生物会引发不同的疾病,因此我们需要学习如何 迅速识别并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
预防措施
卫生和微生物学基础知识 培训精华版
欢迎参加卫生和微生物学基础知识培训精华版。本培训将为您提供关于卫生 和微生物学的重要知识,让您了解其基本概念、传播途径以及常见细菌和病 毒。一起来学习预防措施,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吧!
培训目标
通过本培训,您将能够:
1 理解卫生的重要性
2 掌握微生物的基本概念 3 了解疾病的传播途径
4 识别常见细菌和病毒
5 掌握预防措施

卫生的重要性
卫生是保护健康的基石。通过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我们可以预防感染疾病 和传播细菌和病毒。它不仅关乎个人的健康,也关系到整个社区的福祉。
微生物的基本概念
微生物是肉眼无法看见的生物体,包括细菌和病毒。它们广泛存在于我们的 周围,有些对我们有益,而有些可能会引发疾病。了解微生物的基本概念是 预防疾病的第一步。

微生物学基础知识概述

 微生物学基础知识概述

微生物学基础知识概述微生物学基础知识概述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的科学,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微小生物的结构、功能、生命周期以及与环境、生物体之间的相互关系等内容。

微生物学的发展对于人类的生活和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对微生物学的一些基础知识进行概述。

一、微生物的分类微生物按照其细胞核的有无,可以分为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两大类。

原核生物是指没有细胞核的微生物,主要包括细菌和蓝藻菌。

真核生物则含有细胞核,包括真菌和原生生物。

此外,病毒也被归类为微生物。

二、微生物的结构微生物的结构种类繁多。

细菌通常由细胞壁、细胞膜和细胞质组成,一些细菌还拥有鞭毛或纤毛等附属结构。

真菌由菌丝、菌核和孢子等组成。

病毒则是由遗传物质(RNA或DNA)包裹在蛋白质壳体内。

三、微生物的功能微生物在自然界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细菌可以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帮助维持地球上的氧气含量。

一些细菌还可以分解有机物质、固氮等,参与循环和转化过程。

真菌可以分解有机物质,如木材中的纤维素。

病毒则通过感染宿主细胞来进行繁殖。

四、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微生物与人类有着复杂的相互关系。

一方面,微生物是人类病原体的来源,包括导致感冒、肺炎等传染病的病毒,以及引起结核病、破伤风等疾病的细菌。

另一方面,微生物也为人类健康提供支持。

例如,肠道中的某些细菌能够帮助人体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

此外,许多微生物还可以产生抗生素,用于治疗人类的疾病。

五、微生物的应用微生物学的研究在诸多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在工业领域,微生物可以用于生产酒精、酸奶、豆腐等食品,以及合成丙酮酸、生物塑料等工业产品。

在农业领域,微生物可以用于制作肥料、生物农药等,促进作物的生长和保护。

此外,微生物还可以应用于环境修复、水处理、废弃物处理等方面。

六、微生物的研究方法微生物学研究的方法包括分离培养、染色观察、基因测序、蛋白质分析等。

通过这些方法,科学家可以研究微生物的生长规律、代谢过程以及其对环境的响应等。

卫生和微生物学基础知识培训试题

卫生和微生物学基础知识培训试题

质量中心微生物检验员统一考试题答案部门:姓名:得分:一、填空题:(50分,每空1分)1、无菌生理盐水灭菌条件为(121)℃高压灭菌(15)分钟。

2、牛奶菌落总数检测方法中,待琼脂凝固后,将平板翻转,(36±1)℃培养(48±2)小时。

3、根据对样品污染状况的估计,选择2个-3个适宜稀释度的样品匀液,液体样品可包括原液,在进行10倍递增稀释时,每个稀释度分别吸取(1ml)样品匀液加入两个无菌平皿内。

4、大肠菌群是指一群在(36)℃条件下培养48小时,能(发酵乳糖),(产酸产气)的需氧和兼性厌氧革(兰氏阴性无芽胞杆菌)。

大肠菌的MPN是指(基于泊松分布)的一种间接方法。

5、大肠菌群的证实试验中,凡(BGLB肉汤管产气),即可报告为大肠菌群阳性。

6、粪大肠杆菌主要包括(大肠埃希氏菌),也包括少量的(克雷伯氏菌)。

7. 胆盐可抑制(革兰氏阳性菌),湟绿是(抑菌抗腐剂),可增强队革兰氏阳性菌的抑制作用。

8.大肠杆菌平板计数选择菌落数为(10—100)的平板,暗室中(360nm—366nm)波长紫外灯照射下,计数平板上发(浅蓝色)荧光的菌落。

7、夹膜对于细菌来说的功能是起(保护)作用,鞭毛的功能是(借助鞭毛的转动而运动)。

8、金黄色葡萄球菌在Baird-Parker 平板上,菌落直径为(2mm—3mm),颜色呈(灰色到褐色),边缘为(淡色),周围为一(混浊带),在其外层有一(透明圈)。

一般认为(血浆凝固阳性)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有致病力。

9、甲基红试验方法,取适量琼脂培养物接种于缓冲葡萄糖蛋白胨水,36℃±1℃培养2d—5d。

滴加甲基红一滴,立即观察节ugo。

(鲜红色)为阳性,(黄色)为阴性。

10、沙门氏菌生化试验中,自选择性琼脂平板上挑取两个以上典型或可疑菌落,分别接种(三糖铁琼脂)、(赖氨酸脱羧酶试验培养基)、(营养琼脂平板)。

11、用于微生物染色的染色剂主要有三种:(酸性染色剂)(碱性染色剂)(复合染色剂)。

卫生和微生物学基础知识培训考核试题

卫生和微生物学基础知识培训考核试题

卫生和微生物学基础知识培训考核试题答案一、填空(每空:3分,共51分)1.微生物共分为几种:原核:细菌、放线菌、螺旋体、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

真核:真菌。

非细胞类:病毒。

2.洁净车间(100级)洁净要求:尘粒最大允许数(≥0.5μm,3500个/m3),沉降菌(个/皿):≤(1),3.培养基最好新配使用,一时用不完的可放在冰箱内保存,一般在(2~8)℃,普通琼脂或肉汤培养基一般不超过(一周)4.任何培养基都必须按照规定的条件制备使用,不得随意改变(使用方法)。

5.洁净工作区在开始工作前,应提前运行至少(300 )分钟。

6.盛装微生物的容器应经(高压或干热灭菌)消毒。

7.洁净区内操作时,动作要(稳、轻、少);不做与操作无关的动作和不必要的交谈。

8.大肠埃希菌是(革兰氏阴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是(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阳性菌是蓝紫色,革兰氏阴性菌是黄色。

9.洁净区(室)沉降菌监测应在洁净区(室)尘埃粒子数监测(合格后)进行。

10.已清洁烘干(或晾干)的器具、容器到下一次使用的间隔时间,不能超过(3)天,三、简答题(第1题14分,第2题35分)1.洁净区的废弃物应如何处理?参考答案:洁净区的废弃物应及时装于洁净的不产尘的塑胶袋中,密闭放在指定地点,在生产结束时清除出洁净区,放于相应类别的废料堆放处,塑胶袋一并掉弃。

2.生产区内员工个人卫生管理应做到哪些?参考答案:(1.随时保持个人清洁卫生,做到勤剪指甲、勤理发、剃须、勤洗衣服、勤洗澡。

(2.工作前洗干净手,不涂化妆品,上岗时不佩戴饰物、手表。

(3.离开工作场地(包括就餐、上厕所)必须脱掉工作服装。

(4.不携带个人物品进入生产区及实验室,不在生产区及实验室内吃东西。

生产区内饮水间要干净、整齐,对生产不造成污染。

(5.洁净室内随时注意保证手的清洁,注意消毒,手在消毒后不再接触与工作无关的物品,不裸手直接接触药品。

微生物学基础知识

微生物学基础知识

第一模块微生物学根底知识第一章微生物概述一.什么是微生物微生物是一类肉眼不能直截了当瞧见,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几百倍、几千倍甚至几万倍才能瞧瞧到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微生物具有形体微小、结构简单;生殖迅速、轻易变异;种类繁多、分布广泛等特点。

二.微生物的分类:依据微生物有无细胞全然结构、分化程度、化学组成等特点,可分为三大类。

1.非细胞型微生物无细胞结构,无产生能量的酶系统,由单一核酸〔DNA/RNA〕和蛋白质衣壳组成,必须在活细胞内增殖。

病毒属于此类微生物。

2.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核分化程度低,只有DNA盘绕而成的拟核,无核仁和核膜。

这类微生物包括细菌、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和放线菌。

3.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核的分化程度高,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能进行有丝分裂。

如真菌、藻类等。

三.微生物的作用及危害1.微生物的作用尽大多数微生物对人和动物是有益的,已广泛应用于农业、食品、医药、酿造、化工、制革、石油等行业,发扬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例如与我们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如酸奶、酒类、抗生素、疫苗等。

2.微生物的危害微生物中也有一局部能引起人及动、植物发生病害,这些具有致病性的微生物,称为病原微生物。

如人类的许多传染病〔感冒、伤冷、痢疾、结核、脊髄灰质炎、病毒性肝炎等〕,均是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

从药品生产的卫生学而言,微生物对药品的原料、生产环境和成品的污染是造成生产失败、成品不合格的重要因素。

第二章微生物的类群和形态结构一.细菌细菌是一类细胞细而短、结构简单、细胞壁坚韧,以二分裂方式无性生殖的原核微生物,分布广泛。

1.细菌的形态与结构瞧瞧细菌最常用的仪器是光学显微镜,其大小能够用测微尺在显微镜下测量,一般以微米为单位。

细菌按其形态不同,要紧分为球菌、杆菌和螺形菌三类。

〔1〕球菌多数球菌直径在1微米左右,外瞧呈球形或近似球形。

由于生殖时分裂平面不同可形成不同的排列方式,分为双球菌、链球菌、葡萄球菌等。

卫生与微生物学基础知识

卫生与微生物学基础知识

第一节 概念


四、微生物与药品生产间的关系: 1、有利于药品生产; 2、不利药品生产:(1) 使药品失去活动; (2) 使药品产生毒性。 五、细菌 1、形态与大小:根据形成样可分为三类:球菌、杆菌、螺旋菌。 2、细胞结构:(1) 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质、细胞膜、细胞核、 内含物。 (2) 特殊结构:荚膜、芽胞、菌毛、鞭毛、细菌运动器官。 3、细菌的影响和繁殖 繁殖方式:无性繁殖。 条件:(1) 适宜的营养物质 ;(2) 适宜的PH值; (3) 空气 ;(4) 温度(25~32℃)
第一节概念
八、制药环境卫生 九、卫生管理 1、药厂应建立完善的卫生管理制度。 2、所有制药人员必须注意个人卫生。 3、定期为制药人员进行体格检查。 4、生产车间不允许非生产人员任意进入。
第二节 灭菌及无菌操作
一、灭菌法:杀死或除去药剂及有关物体所
有微生物的繁殖体和芽胞的技术。 1、灭菌: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将所有致病和 非致病的微生物及细菌和芽胞全部杀死的过 程。 2、防腐:用低温或化学药品防止和抑制微 生物的生产繁殖。
第三节 热原的知识
一、热原:是微生物产生的,能引起恒温动物体温升
高的致热物质。 二、危害:热原效应。 三、热原来源 四、热原性质: (1) 水溶性 ; (2) 不挥发性 ; (3) 耐热性 ;(4) 滤过性 ; (5) 能被强酸强碱破坏;(6) 抗原免疫。
第三节 热原的知识
五、注射剂热原污染的途径: 1、从溶媒中带入; 2、从原料中带入; 3、从用具或容器中带入; 4、因制备过程被污染; 5、因灭菌不完全或包装不严而产生热原; 6、临床使用中带入。
第二节 灭菌及无菌操作
二、灭菌方法: 1、湿热灭菌法: (1) 热压灭菌法 ;(2) 流通蒸汽或煮沸灭菌法; (3) 低

卫生和微生物基础知识

卫生和微生物基础知识

水质卫生与微生物污染
• 总结词:水质卫生与微生物污染是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问题,需要引起重视。 • 详细描述:水体中可能含有各种微生物,如细菌、病毒、原生动物等。这些微生物可能来自自然界的污染,也可能来自人
类活动排放的污水。水质卫生与微生物污染可能导致各种疾病,如腹泻、霍乱、甲型肝炎等。 • 水质卫生与微生物污染的来源:水质卫生与微生物污染主要来源于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农业径流等。 • 预防措施:为保障水质卫生,应加强水体监测,严格控制污水排放标准,推广使用净水设备等。
有性繁殖
通过配子结合形成合子,再发育 成新个体,遗传物质发生重组。
传播方式
微生物可以通过空气、水、食物、 接触等方式传播,有些微生物还
可以通过昆虫、动物等传播。
03
卫生与微生物的关系
微生物对人类的影响
健康影响
微生物在人体内扮演着重要的角 色,如肠道微生物群有助于消化 和营养吸收。然而,某些微生物 也可能引起感染,导致疾病。
卫生措施在控制微生物中的作用
控制感染
通过采取有效的卫生措施,如消毒、隔离等,可以控制疾病的传播,保护易感 人群。
预防疾病
良好的卫生习惯和措施有助于预防各种由微生物引起的疾病,如肠道疾病、呼 吸道疾病等。
04
常见卫生和微生物问题
食品卫生与微生物污染
总结词
食品卫生与微生物污染是常 见的卫生问题,对人类健康 构成威胁。
科普读物
编写和出版关于卫生和微生物知识的科普读物,为公众提供学习和 了解相关知识的途径。
网络平台
建立卫生和微生物知识网络平台,提供在线课程、问答、论坛等功 能,方便公众交流和学习。
持续改进卫生标准和规定
政策制定
根据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疾病谱的变化,持续改进 卫生标准和规定,以适应新的挑战。

人员卫生与微生物知识

人员卫生与微生物知识

人员卫生与微生物知识导言:人员卫生与微生物知识是指关于个人卫生和微生物相关知识的学科。

个人卫生是指个体对自身卫生状态的管理和维护,而微生物则是指那些肉眼无法看到的微小生物体。

人员卫生与微生物知识对于我们的健康和生活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个人卫生和微生物两方面进行探讨。

一、个人卫生的重要性个人卫生是保持健康的基础,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能够预防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以下是个人卫生的几个重要方面。

1. 手卫生手是人体最容易接触到微生物的部位,保持良好的手卫生习惯是预防疾病传播的首要措施。

正确的洗手方法包括用流动水和肥皂洗手,搓手至少20秒,并注意清洁指缝和指甲。

2. 口腔卫生口腔是微生物滋生的温床,不良的口腔卫生习惯容易导致口腔疾病的发生。

正确的刷牙方法包括每天早晚刷牙,刷牙时间不少于2分钟,使用牙线清洁牙缝,定期更换牙刷。

3. 饮食卫生饮食卫生直接关系到人体健康,不洁净的食物和饮水可能带来微生物感染和食物中毒。

正确的饮食卫生习惯包括选择新鲜的食材,煮熟食物,避免生食,保持餐具的清洁。

4. 居住环境卫生居住环境的卫生状况与个人健康密切相关。

保持家居的清洁,定期清洁空气和物品表面,妥善处理垃圾和污水,可以减少微生物滋生的机会,保持空气的清新。

二、微生物的危害与防范微生物是一类极小的生物体,有的对人体有益,有的对人体有害。

以下是微生物的一些常见危害及相应的防范措施。

1. 病原微生物病原微生物是能够引起疾病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等。

预防病原微生物的感染主要是加强个人卫生,避免与患者接触,注意饮食卫生,接种疫苗等。

2. 食品污染微生物食品污染微生物是指能够在食品中滋生和繁殖的微生物,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

预防食品污染微生物的感染主要是选择新鲜食材,煮熟食物,避免生食,注意食品储存和加工的卫生。

3. 环境微生物环境微生物是存在于环境中的微生物,如空气中的细菌和霉菌。

预防环境微生物的感染主要是保持居住环境的清洁,定期通风,避免潮湿和霉变,注意个人卫生。

卫生及微生物知识培训

卫生及微生物知识培训

医疗机构的防控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加强 医院感染监测与控制。
05
卫生及微生物的科研进展
微生物的新发现与利用
微生物组研究
随着基因测序技术的发展,人类对肠道微生物组等微生物群落的认识不断深入, 这些微生物在健康和疾病中的作用逐渐被揭示,为开发新的治疗方法提供了可 能。
益生菌和益生元的利用
益生菌和益生元是有益于健康的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的统称。随着研究的深入, 越来越多的益生菌和益生元被发现并应用于食品、药品等领域,以提高人体健 康水平。
• 个人卫生与食品安全:个人卫生习惯也是食品安全的重要因素。例如,勤洗手 、保持厨房清洁、避免交叉污染等习惯可以减少食品被微生物污染的风险。此 外,正确的烹饪和储存方法也可以延长食品的保质期并减少微生物的生长。
• 食品安全意识教育:提高公众的食品安全意识是预防食源性疾病的关键。政府 、学校和社区应该开展食品安全教育活动,向公众传授食品安全知识和技能, 提高他们对食品安全问题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 疫苗与抗生素:疫苗和抗生素是预防和治疗感染性疾病的重要手段。疫苗可以 激发人体免疫系统,提高人体对特定病原体的抵抗力;而抗生素则可以杀死或 抑制细菌的生长,治疗细菌感染。合理使用疫苗和抗生素是医疗卫生的关键之 一。
• 公共卫生监测:公共卫生监测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重要措施。通过监测微生 物的传播情况,可以及时发现并控制疫情,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保护公众的 健康。
空气微生物检测
空气中可能存在细菌、病毒等微生物气溶胶,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因此,需要对空气中 的微生物进行检测和监测,及时发现并控制空气传播疾病的疫情。
04
卫生及微生物的防治与控制
消毒与灭菌的方法
物理消毒法
利用物理手段如热力、紫外线、 微波等杀灭微生物的方法。

微生物基础知识与生产卫生要求

微生物基础知识与生产卫生要求

环境微生物

空气中的微生物主要存在于尘埃上。而 尘埃的多少与种类就直接决定了微生物的 数量与种类的多少。所以空气中微生物的 数量随人的密度、活动程度(尘土被搅动的 情况) 等产尘程度以及温度、湿度、风力等 因素而异。
环境微生物
空气携带细菌主要有2种方式;一是细菌可附 着在尘土上(细微颗粒),长时间浮游在空气中; 其二,细菌在人咳嗽、喷嚏、唱歌、讲话、呼吸 时通过口腔、鼻腔部喷出的飞沫(大多数飞沫为 4—8μm)可长时间浮游在空气中,飞沫的水分蒸 发后便成飞沫核,直径缩至l~2μm,附着的微生 物随气流悬浮不定。 • 空气中微生物是药品生产中引起污染的重要来 源之一。因此必须做好空气的清洁卫生和消毒管 理工作。


• •
• •
衣着 从可洗涤的纺织物中,可能散发出棉绒和淀粉粒。而 从羊毛、开士米和其它松软的针纺织物中也可能散落出纤 维和磨损下的微粒。污染也可能通过我们的鞋子进入工作 场所。 化妆品和珠宝手饰 发胶、气雾除臭剂、眼脸膏、香粉等,为微生物污染 提供了极好的源泉。耳环、戒指、项链、手链能传播微生 物污染。如果,一小片珠宝碎片落入一批产品中,则可能 引起严重的尘粒污染。 生产过程中人们所引起的混杂和误差 由人引起的污染也可能来自于生产过程中出现的混杂 和误差。例如,当员工没有按照SOP进行工作时,车间的 污染程度增加。让产品容器不加盖地存放,将导致产品污 染。
表面活性剂:带阳电荷的季胺盐类化合 物能被牢固地吸附于带有负电荷的细菌表 面,破坏细菌质膜,使菌体成分漏出。这 类化合物列细菌繁殖体有广谱杀灭作用, 且作用快而强,毒性亦较小,属于低效消 毒剂(可杀灭细菌繁殖体、真菌和亲脂病毒。 但不能杀灭芽胞、结核杆菌和亲水病毒) • 属于此类的药物有新洁尔灭(常用浓度0 l~0.2%)、杜灭芬(O.01~O.02%)、洗必泰 (O.1~0.2%)。

微生物学和卫生学基础知识

微生物学和卫生学基础知识

细菌的生长曲线
10 细 菌 数 的 对 数
总菌数
活菌数
1 5小时 10小时 15小时 20小时
3.细菌的致病性 ㈠. 细菌的毒力:主要表现在它的侵袭力与毒素的强弱。
Ⅰ.侵袭力: 是指病原菌突破机体的防御机能,在体内生长繁殖、蔓延 扩散的能力。主要依靠细菌的各种酶和荚膜,以及其他表面结 构物质的作用。 Ⅱ.毒素: (1)外毒素—主要由革兰氏阳性菌产生,其毒性强、 亲组织 性;是一种蛋白质:不耐热,可酶解,遇酸变性;甲醛脱毒→ 类毒素,保持抗原性。 (2)内毒素—主要存在革兰氏阴性菌的体内,是细菌的结构 成分,在菌体自溶时裂解释放出来;成分为脂多糖,耐热,在 干热180℃以上30分钟可破坏,但高压蒸汽灭菌无作用。 作用:发热反应《热原反应》,糖代谢紊乱,血管机能紊乱,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等病变;早期白细胞减少; 鲎试剂检测: 内毒素定性和定量测定。 ㈡. 细菌侵入数量:数量愈大,发病的可能性愈大; ㈢. 细菌的侵入门户:要有适当部位才能引起发病; ***同时还要取决机体的免疫状态。
2.生长繁殖:
1)生长条件: (1) 营养物质:水、无机盐类、氮和碳化合物、气体(氧气. 二氧化碳、氮气)和生长因子等; (2)酸碱度:大多数病原菌PH 7.2 ~ 7.6; (3)温度:适宜温度 15~55℃; 病原菌最适宜温度与人体温相同,实验室培养细菌均采用 37℃。 2)生长繁殖: 方式:为无性二分裂法; 规律:分四期 Ⅰ.迟缓期(0~3h):数目不增,代谢活跃,体积增大; Ⅱ.对数生长期(3~7h):细菌数目的对数与时间呈直 线 增长关系,生长速度最快; Ⅲ.稳定期:(7~12h)活菌数下降,死亡数上升,总数 稳定。由于营养物质消耗及代谢产物积聚,PH值亦下降; Ⅳ.衰退期: (12~….h)死亡数大大超过活菌数(细菌自 溶)。

卫生和微生物基础知识培训

卫生和微生物基础知识培训

2019/12/3
56
几种微生物的比较
类型
真菌
细菌
立克次 体
衣原体
枝原体
病毒
直径 (μm)
1~5.0
0.5~2.0 0.2~0.5 0.2~0.3
0.2~0.25
可见性 光镜
光镜
光镜
光镜 勉强可

光镜 勉强可见
<0.25 电镜
2019/12/3
57
细菌的大小图
2019/12/3
58
细菌的繁殖
生长繁殖的条件 (1) 充足的营养物质 (碳源、氮源、无机盐、水) (2) 适宜的酸碱度 (3) 合适的温度 (4) 必要的气体环境(CO2 和氧气)
7源人的头发和皮肤人的头发和皮肤液滴液滴衣着衣着化妆品和珠宝手饰化妆品和珠宝手饰人的操作人的操作生产过程中人员不当的操作所引起的混杂和误差生产过程中人员不当的操作所引起的混杂和误差202221017人是最大的污染源人体内外表面广泛存在微生物人体携带的微生物根据卫生情况不同因人而异202221018未洗的手清水漂洗的手202221019洗净的手洗净的手用皂液用消毒剂202221020难以觉察的难以觉察的口腔微滴说话喷嚏口腔微滴说话喷嚏人是最大的污染源202221021坐着不动能产生10万个颗粒走能产生500万个颗粒跑能产生150
2019/12/3
洗手
33
第七步: 一手握另 一手大拇 指旋转搓 擦,交换 进行
2019/12/3
洗手
34
第八步: 搓洗手 腕,交换 进行。
2019/12/3
洗手
35
洗手
第九步: 将手及手腕用水冲洗干净,最后才 可以用干净的手将干净的水龙头关 掉。

度卫生和微生物学基础知识培训试题---答案

度卫生和微生物学基础知识培训试题---答案
14、生产车间所退物料必须经质管员确认无( 污染 )、无混杂、数量准确、生产上可继续使用后,才能办理退料手续。
15、洁净区内操作时,动作要( 稳、轻、少 ) ;不做与操作无关的动作和不必要的交谈。
16、洁净区内使用的设备、容器、管道在进行清洁以后,还必须用( 纯化 )水冲洗干净。
17、当用75%乙醇或%新洁尔灭溶液消毒手时,将手放入其中浸泡约( 15 )分钟,再用自来水冲洗干净。
3.离开工作场地(包括就餐、上厕所)必须脱掉工作服装。
4.不携带个人物品进入生产区及实验室,不在生产区及实验室内吃东西。生产区内饮水间要干净、整齐,对生产不造成污染。
5.洁净室内随时注意保证手的清洁,注意消毒,手在消毒后不再接触与工作无关的物品,不裸手直接接触药品。
2、产品生产结束,每一天生产结束,必须按标准操作程序来清洁设备。设备清洁要做到哪些要求
6、大肠埃希菌是( ④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 ③ ),革兰阳性菌是什么色 (①),革兰阴性菌是什么色( ② )
① 蓝紫色 ② 红色 ③ 革兰阳性菌 ④ 革兰阴性菌
7、洁净区(室)沉降菌监测应在洁净区(室)尘埃粒子数监测( ② )进行
①合格前 ② 合格后 ③ 同时
8、对于30万级洁净区(室),尘粒测定频率( ① )对关键操作点测定一次,沉降菌测定频率( ② ),与药品直接接触的压缩空气须定期按验证方法检查其澄清度、微生物限度,( ① )
二、选择
1、微生物限度检查法系检查非规定灭菌制剂及其原料、辅料受微生物污染程度的方法,检查项目包括( ③ )检查
①细菌数和霉菌数 ②细菌数、霉菌数及酵母菌数 ③细菌数、霉菌数、酵母菌数及控制菌
2、微生物限度检查应在环境洁净度( ② )级下的局部洁净度( ③ )级的单向流空气区域内进行

(整理)卫生和微生物学基础知识、洁净作业知识.

(整理)卫生和微生物学基础知识、洁净作业知识.

(整理)卫⽣和微⽣物学基础知识、洁净作业知识.卫⽣和微⽣物学基础知识、洁净作业知识第⼀章微⽣物学基础知识⼀、微⽣物概况在⾃然界中,⽤⾁眼⽆法直接看到的,必须⽤光学显微镜或电⼦显微镜放⼤⼏百倍、⼏千倍甚⾄⼏万倍才能观察到的微⼩⽣物的总称。

微⽣物的种类繁多,⾄少在⼗万种以上。

包括病毒、细菌、霉菌及酵母菌等。

微⽣物在⾃然界分布极⼴。

⼟壤、⽔、空⽓、⼈类及动植物的体表、呼吸道、消化道等腔道中均存在数量不等的微⽣物。

⼆、微⽣物与药品质量的关系有些药品的⽣产是依靠微⽣物来完成的。

如神曲、淡⾖豉是通过微⽣物发酵后制成的;⽽青霉素是微⽣物的代谢产物等。

对⼤部份药品⽣产来说,微⽣物会污染药品,使药品变质,对⼈体产⽣危害。

为此,我们要尽量控制⽣产环境的微⽣物数量,避免药品受到污染。

三、细菌简介细菌是原核细胞⽣物中的⼀类单细胞微⽣物。

因此所有细菌均具有普通细胞的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浆等,但⽆真正的细胞核结构(仅有原始核,⽆核膜、核仁,缺乏细胞器)。

细菌的特殊结构:主要有荚膜、芽孢、鞭⽑和菌⽑。

芽孢:某些细菌,在其⽣活的某⼀阶段可于细胞浆内形成圆形或卵圆形的特殊结构称为芽孢。

芽孢对⼲燥、热和化学药品的抵抗⼒较强。

四、霉菌简介霉菌亦称真菌,是真核细胞⽣物中的⼀类单细胞和多细胞微⽣物,具有真正的细胞核结构:核膜、核仁和染⾊体,胞浆内有完整的细胞器。

病原性的真菌最重要的有“廯菌”与“⽩⾊念珠菌”。

霉菌⽣长能⼒很强,特别是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最易⽣长繁殖,⽽且对药物有较强的抵抗⼒。

第⼆章卫⽣学基础知识⼀、消毒1、概念(1)消毒:是指对病原微⽣物繁殖体的杀灭作⽤,但不能杀死芽孢等全部微⽣物。

(2)消毒剂:是指⽤于消毒的化学药品。

2、常⽤消毒剂3、影响化学消毒剂作⽤的因素(1)消毒剂的化学结构、浓度、消毒能⼒,协同作⽤和拮抗作⽤,接触时间;微⽣物的类型、数量和环境;(2)微⽣物的类型、数量和环境;(3)溶液的氢离⼦浓度、表⾯张⼒、有机物或其他钝化剂的存在;(4)被消毒物表⾯的性质是光滑还是多孔粗糙等。

微生物学基础知识

微生物学基础知识

微生物学基础知识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的分子结构、生理功能、生长特性、分类与演化以及微生物与人类及环境的相互关系的学科。

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和原生动物等。

本文将介绍微生物的基本特征、分类和重要性,并探讨与微生物相关的一些研究领域。

一、微生物的基本特征微生物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1. 微小的体型:微生物的体积非常小,不能直接用肉眼观察,需要借助显微镜。

2. 多样的形态:微生物形态多样,包括球形、杆状、螺旋状和分枝状等。

3. 快速的繁殖能力:微生物的繁殖速度非常快,特别是细菌和病毒,它们可以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的后代。

4. 能够适应各种环境:微生物可以生存在各种不同的环境中,包括土壤、水体、空气、人体内等。

5. 大量存在于自然界:微生物是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物之一,且数量极为庞大,据估计,地球上每立方厘米的土壤中就有数百万到数十亿个微生物。

二、微生物的分类根据微生物的特征和遗传关系,微生物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细菌(Bacteria):细菌是最常见的微生物之一,它们是单细胞的有机体,可以通过分裂复制。

细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一些细菌对人类有益,如帮助人体消化和合成维生素,但也有一些细菌会引起疾病。

2. 真菌(Fungi):真菌是一类复杂的微生物,它们包括酵母菌和霉菌等。

真菌可以通过芽孢的形式进行繁殖,有些真菌能够分解有机物质,起到环境清理的作用,但也有一些真菌对人类和作物产生危害。

3. 病毒(Virus):病毒是一类非细胞的生物体,它们不能自主繁殖,必须寄生在其他细胞内才能复制。

病毒引起了许多疾病,如感冒、流感和艾滋病等。

4. 原生动物(Protozoa):原生动物是一类单细胞的真核生物,它们通常以异养方式获取营养,生活在水体和土壤中。

原生动物在食物链中起到重要作用,并可以引起一些寄生虫病。

三、微生物的重要性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下面列举了一些例子:1. 微生物与人体:人体内有大量的微生物共生,这些微生物对人体的消化、免疫系统和代谢等方面有着重要影响。

基础微生物学知识点

基础微生物学知识点

基础微生物学知识点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的生物学科学,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古菌等各种微生物。

微生物是非常重要的,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参与了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天气变化等自然现象。

在医学方面,微生物包括病原体和有益微生物,对人类健康和疾病有着重要的影响。

1.微生物的分类微生物的分类包括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原核生物包括细菌和古菌;真核生物包括真菌、原生动物和病毒。

2.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微生物繁殖方式多种多样,包括二分裂、生殖孢子形成、芽孢形成等等。

微生物的生长需要适宜的环境条件,其中最重要的是温度、酸碱度、氧气含量、营养物质、水分等等。

3.细菌的结构及其功能细菌是一种单细胞的微生物,其大小大约在0.2-2微米之间。

细菌的结构主要包括细胞质、细胞壁、紫质体、核糖体、菌毛和鞭毛等。

细菌的功能包括代谢、运动、分泌、附着、繁殖等等。

4.细菌的生物学特性细菌的生物学特性包括:形态、生长速度、代谢产物、色素等等。

不同种类的细菌都具有不同的生物学特性。

5.细菌的分类细菌的分类主要基于形态、生长条件、代谢特性等等。

常见的细菌分类包括属、种、菌株等级别。

6.细菌的代谢与营养需求细菌代谢方式千差万别,包括厌氧代谢、有氧代谢、无氧代谢等等。

细菌的营养需求包括:碳源、氮源、矿物质、微量元素等等。

细菌可以分类为:营养型菌和非营养型菌。

7.真菌的分类与结构真菌是一种多细胞的微生物,包括子囊菌、担子菌和接合菌等。

不同种类的真菌结构、生长方式、菌丝和菌落的特征都不相同。

8.真菌的功能与特性真菌有多种功能,包括分解生物体、生产有用化合物等等。

真菌的特性包括菌丝生长、有环化合物的形成、生物降解等等。

9.病原体的分类病原体包括病毒、细菌、真菌和寄生虫等。

不同类型的病原体对机体的伤害也不相同。

10.病原体感染的过程病原体引起感染的过程包括:接触、侵入、增殖和病理效应等。

不同的病原体在感染过程中的特点也不相同。

11.免疫系统和免疫反应免疫系统是机体行动的一种方式,包括先天性免疫和获得性免疫两个方面。

微生物和人员卫生基本知识培训资料全

微生物和人员卫生基本知识培训资料全

特征
以土壤内的生存密度最大,1克较肥活的土 壤常含有几亿到几十亿个微生物;贫瘠土 壤每克也含有几百万到几千万个,一只肮脏 的苍蝇,全身能携带5亿多个细菌,三对足能 粘附700万至1000万个细菌,可见微生物的 密集度之大.
特征
2.分布广泛 微生物是地球上分布最广泛的一类生
物.在辽阔的自然界中,无论土壤、水域、 空气以及动物、植物、人体内外都有大 量微生物存在.从炎热的赤道,到酷寒的极 地;从阳光强烈的万米高空,到终年不见 阳光的万米海底;从绿色无边的平原,到 荒芜人烟的沙漠;从冰雪高山到泥泞沼 泽,到处都有微生物的踪迹.
尘埃、污物、棉绒、纤维以及我们的头 发及皮肤脱落物都是尘粒污染的潜在原 因.
临床资料表明:如药品被7-2μm的尘 粒污染了,尤其是静脉注射用药,可以导致 热原反应、肺动脉炎、微血栓或异物肉 芽肿等,严重的会致人死亡.
微生物污染
微生物污染是指因微生物产生、附 着而给特定的环境带来的不良影响.
如果细菌得到了必要的养料、一定 量的水份和合适的温度,它们就能迅 速繁殖,它们繁殖的速度快得惊人.
传播污染的四大媒介-水
水:从理论上来讲,微生物在纯水中是不能生长的. 但是,所有的各类水,不管怎样仔细地蒸溜或过滤, 总会含有一定量的可溶性有机物和盐类.正是这些 可溶性的物质可被微生物利用作为它们生长的养 料源泉.
在生产过程中,水是应用最广泛的原料之一.这就 是为什么我们药厂的卫生规程不仅必须仔细地控 制用于生产过程的水,而且要控制好如何正确地用 水来清洗我们的设备.
微生物污染
1.药品的微生物污染源
微生物污染
养料: 1.碳和氮化合物、无机盐等 这些是细菌
营养所必须的物质. 2.气体 氧、二氧化碳和氮与细菌的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讲卫生和微生物学基础知识、洁净作业知识解说:总工室卢其福第一章微生物学基础知识一、微生物概况在自然界中,用肉眼无法直接看到的,必须用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几百倍、几千倍甚至几万倍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微生物的种类繁多,至少在十万种以上。

包括病毒、细菌、霉菌及酵母菌等。

微生物在自然界分布极广。

土壤、水、空气、人类及动植物的体表、呼吸道、消化道等腔道中均存在数量不等的微生物。

二、微生物与药品质量的关系有些药品的生产是依靠微生物来完成的。

如神曲、淡豆豉是通过微生物发酵后制成的;而青霉素是微生物的代谢产物等。

对大部份药品生产来说,微生物会污染药品,使药品变质,对人体产生危害。

为此,我们要尽量控制生产环境的微生物数量,避免药品受到污染。

三、细菌简介细菌是原核细胞生物中的一类单细胞微生物。

因此所有细菌均具有普通细胞的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浆等,但无真正的细胞核结构(仅有原始核,无核膜、核仁,缺乏细胞器)。

细菌的特殊结构:主要有荚膜、芽孢、鞭毛和菌毛。

芽孢:某些细菌,在其生活的某一阶段可于细胞浆内形成圆形或卵圆形的特殊结构称为芽孢。

芽孢对干燥、热和化学药品的抵抗力较强。

四、霉菌简介霉菌亦称真菌,是真核细胞生物中的一类单细胞和多细胞微生物,具有真正的细胞核结构:核膜、核仁和染色体,胞浆内有完整的细胞器。

病原性的真菌最重要的有“廯菌”与“白色念珠菌”。

霉菌生长能力很强,特别是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最易生长繁殖,而且对药物有较强的抵抗力。

第二章卫生学基础知识一、消毒1、概念(1)消毒:是指对病原微生物繁殖体的杀灭作用,但不能杀死芽孢等全部微生物。

(2)消毒剂:是指用于消毒的化学药品。

2、常用消毒剂3、影响化学消毒剂作用的因素(1)消毒剂的化学结构、浓度、消毒能力,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接触时间;微生物的类型、数量和环境;(2)微生物的类型、数量和环境;(3)溶液的氢离子浓度、表面张力、有机物或其他钝化剂的存在;(4)被消毒物表面的性质是光滑还是多孔粗糙等。

4、选择消毒剂原则(1)在使用条件下高效、低毒无腐蚀性,无特殊的嗅味和颜色,不对设备、物料、产品产生污染。

(2)在有效抗菌浓度时,易溶或混溶于水,与其他消毒剂无配伍禁忌。

(3)对大幅度温度变化显示长效稳定性,贮存过程中稳定。

(4)消毒剂品种应定期更换,防止产生耐药菌株。

(5)价格便宜。

二、灭菌1、概念灭菌是指对所有微生物的杀灭作用,包括所有微生物的繁殖体和芽孢或孢子。

细菌的芽孢具有较强的抗热能力,因此灭菌效果,常以杀灭芽孢为准。

2、灭菌的方法基本上分为二大类:物理方法(干热灭菌、湿热灭菌、射线灭菌、滤过灭菌)和化学方法(气体灭菌、药液灭菌)。

下面将分别介绍几种常用的灭菌方法。

(1)干热灭菌法灭菌条件为160℃,2小时或180℃,45分钟。

干热可用于能耐受较高温度,却不宜被蒸汽穿透,或者易被湿热破坏的物品的灭菌。

同时干热也是制药工业中用于除热原的方法之一。

由于在相同的温度下,干热对微生物的杀灭效果远低于饱和蒸汽,故干热灭菌需要较高的温度或较长的灭菌时间。

(2)湿热灭菌是在饱和蒸汽或沸水或流通蒸汽中进行灭菌的方法。

由于蒸汽潜热大,穿透力强,容易使蛋白质变性或凝固,所以灭菌效率比干热灭菌法高。

高压蒸汽灭菌法是最为可靠的灭菌方法,一般为121℃,20分钟或115℃,30分钟,使用时需将空气排尽。

影响湿热灭菌的因素有:①细菌的种类与数量:不同细菌,同一细菌的不同发育阶段对热的抵抗力有所不同。

细菌数越少,灭菌时间越短。

②药物性质与灭菌时间:一般来说,灭菌温度越高灭菌时间越短。

但考虑到药物的稳定性,应在达到有效灭菌的前题下可适当降低灭菌温度或缩短灭菌时间。

③蒸汽的性质:蒸汽有饱和蒸汽,湿饱和蒸汽和过热蒸汽。

饱和蒸汽热含量较高,热穿透力较大,因此灭菌效力高。

湿饱和蒸汽带有水分,热含量较低,穿透力差,灭菌效力较低。

过热蒸汽温度高于饱和蒸汽,但穿透力差,灭菌效率低。

④介质的性质:制剂中含有营养物质,如糖类、蛋白质等,增强细菌的抗热性。

细菌的生存能力也受介质PH值的影响。

一般中性环境耐热性最大,碱性次之,酸性不利于细菌发育。

(3)紫外线灭菌法是指用紫外线照射杀灭微生物方法。

紫外线作用于核酸蛋白促使其变性,同时空气受紫外线照射后产生微量臭氧,从而起共同杀菌作用。

紫外线进行直线传播,可被不同的表面反射,穿透力微弱,但较易穿透清洁空气及纯净的水。

因此本法适用于照射物体表面之灭菌、无菌室的空气及水的灭菌;不适用于药液的灭菌、固体物质深部的灭菌;普通玻璃可吸收紫外线,因此装于玻璃容器中的药物不能用此法灭菌。

紫外线对人体照射过久,会发生结膜炎,红斑及皮肤烧灼等现象,故一般在人入室前开启紫外线灯1 2小时,关闭后人才进入洁净室,如果必须在人进去后仍要开紫外线灭菌,则人的皮肤及眼睛应有有效的防护措施。

用紫外线照射灭时要注意下列问题:①紫外线的杀菌力,随使用时间增加而减退,一般使用时间达到额定时间70%时应更换紫外线灯管,以保证杀菌效果。

国产紫外线灯平均寿命一般为2000h。

②紫外线的杀菌作用随菌种不同而不同。

③紫外线照射通常按相对湿度为60%的基础设计,室内湿度增加时,照射量应相应增加。

④紫外线灭菌效果与照射的时间长短有关,这需要通过验证来确定照射时间。

⑤紫外线灭菌照射的时间应视空间大小而定,而且距离不能太远,一般为30cm~1m左右。

(4)臭氧消毒法臭氧(O3)的消毒原理是:臭氧在常温、常压下分子结构不稳定,很快自行分解成氧(O2)和单个氧原子(O),后者具有很强的活性,对细菌有极强的氧化作用,臭氧氧化分解了细菌内部氧化葡萄糖所必须的酶,从而破坏其细胞膜,将它杀死。

多余的氧原子则会自行重新结合成为普遍氧分子(O2),不存在任何有毒残留物,故称为无污染消毒剂。

它不但对各种细菌(包括肝炎病毒、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及杂菌等)有极强的杀来灭能力,而且对霉菌也很有效。

生产臭氧的原料主要是电能和空气,一般通过高频臭氧发生器(电子消毒器)来获得,消毒时,直接将臭氧发生器直于房间中间即可。

臭氧消毒效果的验证中需确证和校正的臭氧发生器技术指标有:臭氧产量、臭氧浓度和时间定时器,并通过验证检查细菌数来确定消毒时间。

(5)过滤灭菌滤过灭菌法是用滤过方法除去活的或死的微生物的方法,是一种机械除菌方法,这种机械叫除菌过滤器。

主要用于对热不稳定的药物溶液、气体、水的灭菌。

繁殖型细菌很少小于1μm的,芽胞大小为0.5μm或更小些。

所以,对于以过筛作用滤过的滤器,其孔径大小必须小到足以阻止细菌和芽孢进入滤孔之内。

常用除菌滤器有微孔薄膜器,摺叠式纤维素滤棒,一般选用孔径0.22μ m。

第三章洁净作业知识一、洁净室基本知识1、洁净室(区)的概念洁净室(区):需要对尘粒及微生物含量进行控制的房间(区域)。

其建筑结构、装备及其使用均具有减少该区域内污染源的介入、产生和滞留的功能。

药品生产洁净室(区)空气洁净度级别分四级:100级、10,000级、100,000级和300,000级。

无特殊要求时,温度应控制在18℃~26℃,相对湿度控制在45℃~65℃。

2、洁净室(区)有害物质的来源(1)粉尘粉尘是指悬浮在空气中的固体颗粒。

洁净室内的粉尘除来自外界之外,生产中固体物料的机械粉碎、研磨、粉状物料的混合、筛粉、收集、包装、运输、物质的燃烧等都会产生粉末状微粒子。

机械运动产生的气流,受热设备表面产生的热空气上升、操作人员和固体物料在空间运动等都带动着周围空气运动,运动着的空气流带动粉末状的微粒子扩散,从静态变成悬浮于空气中的粉尘。

有报导,一般的洁净室内,人是最大的污染源,约占80%。

主要是人体把外界的尘粒入,人体本身散发大量的皮屑、衣服也带进尘粒。

(2)有害蒸汽和气体药品生产中使用的原辅料、溶剂如氯仿、苯、乙醚、酒精、氯化氢等,具有一定的毒性,由于空气的流动,造成在室内扩散。

(3)余热和余湿加热设备、热物料等散发出的热量以及煎煮、洗涤等散发的蒸汽是车间余热、余湿的主要来源,影响室内空气的温度和湿度。

人体亦散发热量和水汽。

外界通过外墙、门窗和隔断等护围结构向洁净室(区)传递热量。

3、空气过滤器过滤器是实现空气净化的主要手段,是洁净空调的主要设备之一。

空气过滤器一般按其过滤效率的高低分为初(粗)效、中效、亚高效、高效。

过滤器的性能指标有:效率、阻力、容尘量以及风速和滤速。

过滤器性能参数、滤料用途表4、气流组织形式洁净的空气组织形式按气流流动状态有乱流和层流。

层流又分垂直层流和水平层流。

因而洁净室有乱流洁净室、垂直层流洁净室和水平层流洁净室。

(1)乱流洁净室这种洁净室,从送风口经散流器进入室内的洁净空气气流迅速向四周扩散,与室内空气混合,稀释室内污染的空气,并与之进行热交换,混合后的气流带着室内的尘粒,在正压作用下,从下侧回风口排走。

室内气流因扩散、混合作用而非常杂乱,有涡流,故有乱流洁净室之称;乱流洁净室自净能力较低,只能达到较低的空气洁净度级别,通常在1,000级至300,000级范围。

(2)层流洁净室层流洁净室的进风面布满高效过滤器,整个送风面是一个大送风口,送风气流经静压箱和高效过滤器的均压均流作用,从送风口到回风口气流流线彼此平行,充满全室断面,以均速向前推进,就像个大活塞,把室内原污染空气排入回风口,从而达到净化室内空气的目的。

5、其他要求(1)《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1998年修订)规定空气洁净级别不同的相邻房间之间的静压差大于5Pa,洁净区与室外的静压差大于10Pa。

(2)洁净室内产生粉尘量大和有毒害气体的设备应设局部排风和防尘装置,还应采取相对负压措施。

(3)排风系统要有防倒灌措施。

如安置中效过滤器;单向阀等。

(4)洁净室送风口与连接体的接缝要密封。

(5)有静压差要求的洁净室应设有差压装置。

二、洁净室(区)内人员卫生要求1、人是洁净室最大的污染源之一。

(1)人及其活动产生大量的尘埃粒子污染洁净室。

人在自然活动时,人体散发出的热量可形成一股热流,使大于0.3μm的微小粒子扩散,扩散量可达到每分钟近千百万粒。

粒子中大部分是10~300μm的皮屑。

粒子由衣服、皮肤、头发、嘴巴、鼻腔及化妆品等途径往外散发,粒子污染了洁净室。

人体所散发的粒子数(≥0.3μm)(2)人身上携带的各种微生物污染洁净室。

人体给微生物生长繁殖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人体各部份都生长着各类微生物,甚至某些部位存在着“常居细菌”,它们的存在对人体可能无害,但对于生产药品的洁净室,尤其是无菌室却是不允许的,甚至是致命的。

人体各部位的正常微生物(3)手是一个重要的污染源。

手部的汗毛、油脂、皮层、皮肤只要与污染物接触,就会沾上污垢、油脂、化学物、尘粒及微生物等,微生物会在手上生存,若有创伤,微生物还会在手的伤口上大量繁殖,被污染的手便会把污染物带给手所接触的物品上,从而污染洁净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