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绪论--讲义
张俊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讲义(有逻辑图解)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张俊芳编讲(马哲和科社部分)绪论部分(考纲第一章)一、总复习理论框架:二、主要考点1、马克思主义的涵义。
2、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三、主要考点精述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1)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2)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3)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从广义上理解的马克思主义。
它既包括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也包括经列宁对其继承和发展,推进到新的阶段,并由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其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4)马克思主义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它是一个完整的整体。
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经济根源、实践基础、理论来源。
(1)社会经济根源——资本主义经济的飞速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经济根源。
(2)实践基础(阶级基础)——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
(3)理论来源——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19世纪初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三个主要理论来源。
3、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本质特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这一本质特征集中体现在四个方面:(1)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
(2)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全课件
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和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本 质和建设规律,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和把握党的执政规律,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和领导水平。
学习方法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一切从实 际出发,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坚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03
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 律
认识与实践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 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
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正确的认识能够指导实践取得成功,错误的认识则会把实践引向歧 途。
认识与实践的统一
认识和实践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不断深化 和拓展认识,同时认识也能指导实践不断前进。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实质是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和统治,为资 产阶级的剥削和统治提供思想支持和制度保障。
06
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 律
社会主义五百年的历史进程
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
苏联模式的形成及其历史作用
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拓展
社会主义发展的曲折与探索
3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以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和剥 削雇佣劳动为基础的社会制度,其实质是维护资 产阶级的利益和统治。
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是建立在资产阶级私有制基础上的政治制度,其核心是 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是反映资产阶级利益和意志的思想体系,包括自由、平 等、博爱等价值观念,以及个人主义、功利主义等道德观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绪论讲义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讲稿)导语1.正确理解和对待学习的“知识”有的知识作为工具,用于谋生;有的知识,是为了净化心灵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告诉我们——人的需求越高,与经济利益越远。
越来越接近人的精神世界、人的心灵。
学习马克思主义就是为我们插上一双隐形的翅膀。
让我们站得更高,视野更开阔,更好的实现我们自己的价值。
视频资料:马克思的伟大人格风这个视频启示,马克思他有卓越的才华,完全可以有一个美满幸福的生活,但他却把自己的毕生精力投身于一项为解放全人类而斗争的事业,并为此创造出一个完整的科学的理论体系,来指导实践活动。
恰恰表明了马克思的无私和伟大之处。
图片:马克思的墓志铭: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哲学家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2.课程考核课程成绩=考试成绩占60%+平时成绩占 40%➢期末卷面考试成绩占60%➢平时成绩占40%平时成绩衡量指标:➢学习态度表现占10%(出勤率、发言效果、听课状态)➢实践成绩占30%(原创,有新意,格式符合要求)3.课程介绍本课程是高校本科思想政治理论公共必修课,课堂教学36学时,实践教学18学时,共3学分。
教材的结构包括绪论和七章容。
绪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总体介绍;后七章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具体讲解,其中,又包括了三个部分。
第一至第三章是哲学部分;哲学是什么,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
就是形而上,从现象探究其根本,即追根溯源。
如大千世界是由什么构成的?人的本质到底是什么?人和自然界的关系是怎样的?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有没有规律可循?等等问题。
第四至五章是政治经济学部分;剖析了马克思生活的年代,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阶级贫困的根源,即剩余价值学说。
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阶段性爆发的根源,即私有制的存在导致全社会生产存在盲目性,解决的出路是用公有制取代私有制,建立共产主义社会。
第六至第七章是科学社会主义部分。
描绘了马克思对未来的理想社会的憧憬。
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马克思主讲义义基本原理ppt(8.22)
第二节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 和永恒发展
联系
含义:事物之间、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作 用、制约。
联系的客观性:是本事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联系的普遍性:普遍联系的整体 联系的复杂多样性:
第二节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 和永恒发展
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新事物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和远大的发展前途,旧事物相反
最高理想与共同理想既相互区别又相互统一 共同理想是实现最高理想的必经阶段和必要基础 实现共同理想必须坚持以最高理想为根本方向
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
第一章 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
物质世界和实践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发展 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
哲学
什么是哲学? ——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与个人观点的区别) 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维与存在、意识与物质的关系 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 ——第一性与同一性 掌握哲学基本问题的意义? ——唯物还是唯心、可知还是不可知
会矛盾激化的产物、适应时代要求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 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征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统一于实 践基础之上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与时俱进、体 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第三节学习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最高理想与全国各族人民 的共同理想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想是推翻资本主义、实现共产主义;我国 人民的社会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是长期的远大理想,走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道理,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 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共同理想
新事物优于旧事物。新事物是克服了旧事物消极、过 时的东西,吸其精华、去其糟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精简版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学科1、关于马克思主义的产生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间:19世纪40年代中期马克思主义的客观历史条件-----资本主义得到迅速发展及其内在矛盾的尖锐化,以及马克思主义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阶级基础)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学说马克思主义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和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马克思主义产生的主观条件:马恩的崇高理想、勤奋好学、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使他们两人成为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
2、关于马克思主义的自身理论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内在统一整体马克思主义的广义理解:包括创始人在内及其继承者-----列宁主义、中国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第一、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的。
第二、马克思主义不仅包括它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而且包括它的继承人的理论,特别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人的理论。
第三、在基本观点、基本立场、基本方法、价值取向等方面与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理论前后相继、一脉相承,在本质上相一致的。
第四、马克思主义的各个组成部分是一个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科学体系。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征: 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想:实现共产主义,(最高理想)。
中国近期的共同理想和最高理想的关系:最高理想与共同理想:注意理解把握要点,二者的关系:马克思主义最高的社会理想,就是推翻资本主义、实现共产主义,实现共产主义是长期的远大的理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相对于最高理想来说,共同理想是近期的具体理想。
最高理想与共同理想,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绪论PPT课件
马克思主义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和规律,为无产阶级推翻资本主义制度提供 了科学的依据。
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成为指导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重要思想体系。
马克思主义的现实意义
马克思主义对于当今社会具有重要的 现实意义,它为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 各种矛盾和问题提供了科学的思路和 方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绪论 ppt课件
目录
• 绪论 • 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发展 •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 •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 •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地位和现实意义
01 绪论
课程介绍
课程性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的 重要课程之一,旨在帮助学生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 观和方法论,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马克思主义与各国革命实践相结合
马克思主义在不同国家、不同历史条件下与各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形成了具有各国特色的 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
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
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是指导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科学 理论。
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
1 2
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
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是 指导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科学理论。
特殊性
马克思主义强调不同国家和民族的历史、文化、社会条件不同,需要根据实际 情况制定具体的革命和建设策略。
04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
总结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 维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
详细描述
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强调实践的观点和阶级斗争 的思想,认为无产阶级只有通过革命才能实现自身的解放。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绪论教案课件
通过绪论的学习,使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在总体上有一个概括的了解,知道马克思主义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条件和过程,懂得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点,掌握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
利用多媒体,采取讲授和讨论相结合的方法。
3 课时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
马克思主义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理解,总体有广义与狭义之分:从狭义上讲:马克思主义是指由马克思和思格斯所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从广义上讲: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和思格斯所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后人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内涵: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反映客观世界特殊是人类社会的本质和规律的科学真理,是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是彻底、完整、科学的思想理论体系。
1848 年 2 月,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在伦敦出版,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形成。
任何一种理论都是一定时代的产物,马克思主义也不能例外。
马克思、恩格斯生活在自由资本主义的后期,当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西欧已经确立,资本主义及其各种矛盾已经有了很大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社会条件。
第一、资本主义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客观物质条件。
18 世纪中期,工业革命在英国、法国、德国先后兴起,工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
工业革命一方面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另一方面也使资本主义制度最终战胜封建制度,使资本主义制度在西欧确立。
生产方式的改变引起阶级关系的改变,引起国家政权和社会意识的改变,使阶级斗争、政治斗争和经济关系、物质生产之间的联系更为清晰地表现出来,生产力对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对于上层建造的决定作用日益明显表现出来,这就为正确认识社会变化的深层次原因提供了可能性。
在生产力发展的同时,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的社会化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矛盾也开始激化。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马基)课本整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马基)课本整理§1:绪论⼀、什么是马克思主义p1-3⼆、产⽣和发展p4-13:(⼀)时代产物:经济社会的条件和基础阶级实践基础(⼆)马克思继承和创新(三)实践中发展三、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科学性与⾰命性统⼀(+)(⼀)科学的世界观和⽅法论(⼆)鲜明的政治⽴场(三)重要的理论品质(四)崇⾼的社会理想四、⾃觉学习和运⽤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际结合;把马义作为⾏动的指南第⼀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规律§1.1:物质世界和实践⼀、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p281)哲学的产⽣&意义——通过劳动分离⼈&⾃然;两⼤现象(物质&精神);两⼤活动(认识&改造世界)2)其他思潮&马恩诞⽣哲学基本问题(物质&意识;思维能否认识&正确认识存在)3)对于基本问题的回答4)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存在&社会意识)5)世界怎样存在(联系发展or孤⽴静⽌)6)马哲的解答(⼆)物质的客观实在性:p301)科学物质观、物质范畴、物质唯⼀特性存在意识之外,可被意识反映2)意识&物质(作⽤&反作⽤);意识发展阶段;社会实践(劳动)决定性作⽤意识内容客观,形式主观3)马克思主义物质观p32(三)世界的物质统⼀性:p321)运动&物质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可以被认识的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2)绝对的运动,相对的静⽌3)时间&空间——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4)马哲之前的物质观5)社会的物质性表现⼆、社会⽣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实践是⼈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p351)实践的基本特征2)实践的具体形式3)实践是⼈的存在⽅式(⼆)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活的本质p371)把握两⼤⽅⾯实践分化&统⼀⼈&⾃然;⼈类社会的基础,⼀切社会现象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找到根源,得到科学说明2)社会⽣活的实践性表现在三、客观规律性&主观能动性:(⼀)规律及客观性p40事物发展中的偶然&必然;⾃然&社会规律1)规律的特点——本质、必然、稳定2)规律客观性——根本特点不依赖与⼈的意识,意识受规律⽀配;不能蔑视、创造、消灭规律(⼆)意识的能动作⽤——意识是物质的产物p41积极反映&改造世界(主要表现)(三)主观能动性&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p421)尊重客观规律(前提),发挥主观能动实践是客观规律性&主观能动性统⼀的基础2)发挥能动的注意点3)社会历史趋向&主体选择主体选择符合or not历史发展的趋势&⼈民的愿望§1.2: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联系&发展的普遍性(⼀)事物的普遍联系p441)联系的特点(实践)——客观、普遍、多样2)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从动态中考察普遍连死(⼆)事物的永恒发展p451)发展是上升的,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原因2)发展是⼀个过程——时间上的持续性&空间的⼴延性的交替3)⼈类社会发展⼆、对⽴统⼀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唯物辩证法的实质&核⼼;⽭盾分析法;解释普遍联系的内容&永恒发展的动⼒(⼀)⽭盾的统⼀性&⽃争性(基本属性)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p47 1)同⼀性和⽃争性2)相互联系&作⽤&性质3)同⼀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4)⽃争性…………………………..5)和谐是⽭盾的特殊形式(⼆)⽭盾的普遍性&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p49普遍存在,特殊问题;主次⽭盾,(⾮)根本⽭盾,主次要⽅⾯;辩证统⼀(三)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质变及其互相转化p51度的概念;质量辩证(四)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肯定&否定及其相互转化p51-52 1)肯定因素、否定因素、辩证否定观2)否定和否定之否定(周期)前进⾏&曲折性的统⼀§1.3: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法⼀、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认识⽅法:(⼀)唯物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的统⼀p53主观反映客观;本质统⼀发展的必然性和偶然性;现象&本质;内容&形式(⼆)唯物辩证法是伟⼤的⼯具p54⼆、辩证思维⽅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法:(⼀)辩证思维⽅法p57归纳&演绎;分析&综合;抽象&具体(⼆)现代科学思维⽅法p60第⼆章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2.1:认识&实践:⼀、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和认识的主体&客体p641)实践的定义2)认识的主客体及其相互关系3)主客体的相互作⽤(⼆)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p65表现⽅⾯;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理论是认识的⾼级形式)⼆、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唯⼼主义&唯物主义对认识本质的不同回答p67(⼆)辩证唯物主义&旧唯物主义的不同回答p67辩证——认识论能动反映的特点三、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实践,认识,实践的周期)(⼀)从实践到认识p69感性认识&理性认识(辩证关系&感性向理性过渡)(⼆)从认识到实践p711)第⼆次能动飞跃——认识世界为了改造世界2)飞跃的条件(三)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限发展p72飞跃的综合(认识过程的反复性&⽆限性;螺旋式的曲折上升运动)造成反复性&⽆限性的原因主观&客观,认识&实践的统⼀是具体的、历史的§2.2:真理与价值⼀、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真理的客观性——唯物论p73客观性的原因;形式的主观性;⼀元性(对于特定的认识客体来说,真理只有⼀个)(有差别,不都是真理)(⼆)真理的绝对性&相对性——辩证法p741)绝对性的含义2)相对性(条件性、有限性)3)辩证统⼀(互相渗透包含;转化);静态&动态4)阐发:⼈的认识能⼒、思维能⼒的⾄上性(⽆限绝对)&⾮⾄上性辩证统⼀(三)真理与谬误(主客观是否符合)p77 1)对⽴统⼀(互相转化)2)真理发展的规律——相⽐较⽽存在,相⽃争⽽发展⼆、真理的检验标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标准p781)实践检验的理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2)逻辑证明补充;已被实践证明的理论(指导⾮标准)(⼆)实践作为检验真理性的标准的确定性&不确定性p791)确定性(唯⼀性)2)不确定性(条件性)实践是社会的、历史的实践三、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价值及其特性p801)实践的真理&价值尺度(成功的实践是⼆者的统⼀)2)价值的定义3)价值的特性实践把主体需要&客体属性相联系(⼆)价值评价及其特点p82(三)价值评价的功能与树⽴正确的价值观p841)价值评价在实践中的作⽤2)价值观3)当代中国(四)价值和真理在实践中的辩证统⼀p85§3.3:认识与实践的统⼀⼀、⼀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当代中国)p87⼆、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p89三、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相结合p90第三章⼈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3.1:社会基本⽭盾及其运动规律:⼀、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p95(⼀)两种历史观(⼆)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及其辩证关系p961)社会存在定义2)社会物质⽣活条件中,⽣产⽅式决定社会历史发展3)社会意识定义4)社会意识形态(上层建筑)p97政治法律思想(核⼼、主导)、道德、艺术、宗教5)辩证统⼀(+社会意识的依赖性)p986)社会意识的独⽴性p997)正确发挥社会意识能动作⽤p1008)“划分”与“归结”⼆、⽣产⼒与⽣产关系⽭盾运动的规律p101(⼀)⽣产⼒&⽣产关系p1011)⽣产⼒定义2)⽣产⼒基本要素(+科学技术)p101-102劳动者highlight p1023)⽣产关系p102⼴义、狭义⽣产资料所有制p103⽣产关系是⽣产中⼈与⼈的关系,不是物,“可这些关系总是同物结合着,并作为物出现”——e.g:资本以物的形式,不是物,是⽣产关系4)历史上占统治地位的⽣产关系p103(⼆)⽣产⼒与⽣产关系的⽭盾运动p104⽣产⼒+⽣产关系=社会⽣产⽅式1)相互关系⽣产⼒决定⽣产关系(2 aspects)p104⽣产关系反作⽤(2情形)2)相互作⽤(⽭盾运动)3)⽭盾运动的意义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盾运动的规律:(⼀)经济基础&上层建筑p1061)经济基础(把握两点)2)上层建筑3)政治上层建筑(国家)4)国体与政体p108(⼆)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盾运动p108决定和反作⽤相互作⽤与⽭盾运动⽭盾运动规律四、社会形态更替的⼀般规律及特殊形式:(⼀)社会形态的内涵p110经济形态、政治、意识(⼆)社会形态更替的统⼀性和多样性:p110-1111)整体统⼀性:五种社会形态2)局部多样性3)统⼀、多样辩证统⼀(三)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与⼈们的历史选择性p1111)必然性:社会基本⽭盾运动(规律性)的结果(⽣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2)历史选择性(3层意思+例⼦)p112(四)社会形态更替的前进性和曲折性(顺序性&跨越性)p112§3.2:社会历史发展的动⼒:⼀、社会基本⽭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社会基本⽭盾(两个)p114(⼆)社会基本⽭盾在社会发展中的作⽤p114-115根本动⼒的表现⼆、阶级⽃争和社会⾰命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阶级&阶级⽃争是发展到⼀定阶段出现的社会现象p117 1)阶级的定义2)阶级⽃争的定义(⼆)阶级⽃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p1181)阶级⽃争表现基本⽭盾2)阶级⽃争作⽤的表现(质变推翻&量变改⾰)3)阶级⽃争的历史性、局限&⽆产阶级(三)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法是认识阶级社会的科学⽅法p119(四)社会⾰命的实质与根源p120(五)⾰命对社会发展的巨⼤作⽤p121改良作为⾰命的补充⼿段不拒绝改良,但反对改良主义三、改⾰在社会发展中的作⽤p1221)改⾰的定义&其与⾰命区别2)改⾰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3)社会发展离不开改⾰4)社会主义社会的改⾰是⼀场伟⼤的改⾰四、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p123(⼀)科学技术⾰命是推动经济将和社会发展的强⼤杠杆p124⽣产⽅式、⽣活⽅式、思维⽅式的影响科教兴国(⼆)科学技术的社会作⽤具有两重性p1261)积极作⽤2)消极作⽤3)正确对待科技的态度§3.3:⼈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两种历史观历史创造者:p128(⼆)现实的⼈及其活动是社会历史存在和发展的前提p129 1)现实的⼈2)劳动是基本的⼈的活动3)⼈的现实本质——⼈是社会的⼈现实本质是⼀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从⼀定的社会关系中认识和把握个⼈&群体(三)从社会历史的整体联系和具体过程中认识和把握历史创造者及其活动p1291)⽴⾜整体2)历史必然3)⼈与历史不同层次(四)⼈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作⽤p1311)⼈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民群众-----历史范畴,不同时期构成不同(最稳定——从事物质⽣产的劳动群众&知识分⼦)⼈民群众--社会历史实践主体⼈民=主体的表现(见p131)2)⼈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3)⼈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4)⼈民群众是社会变⾰的决定⼒量5)创造历史受⼀定社会历史条件制约(五)⽆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p133群众观点的内容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以⼈为本)⼆、个⼈在社会历史中的作⽤(⼀)普通个⼈与历史⼈物p134(⼆)历史⼈物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起着特殊的作⽤p134杰出⼈物、反⾯⼈物不能决定和改变历史发展的总进程和总⽅向(三)从必然与偶然的辩证统⼀中理解个⼈的历史作⽤p135出现必然,作⽤偶然正or反取决于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符合⼈民群众的意愿(四)评价历史⼈物必须坚持科学⽅法p135历史分析⽅法&阶级分析⽅法实则也是联系(历史背景)和发展(不断变化)的眼光分析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4.1:资本主义的形成及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盾⼀、资本主义⽣产关系的产⽣和资本主义⽣产⽅式的形成(⼀)资本主义⽣产关系的产⽣p140(⼆)资本的原始积累p140-141⽣产者与⽣产资料分离——⼟地掠夺(私有)、海外殖民掠夺;对内(三)资本主义⽣产⽅式的形成p143利⽤劳动者&农民⼆、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盾(⼀)商品经济产⽣的历史条件p1441)⾃然经济的对⽴物2)历史条件:社会分⼯&⽣产资料与劳动产品分属不同所有者(⼆)商品的⼆因素&劳动的⼆重性p145 1)商品⼆因素的定义(使⽤价值、交换价值、价值)2)⼆因素对⽴统⼀3)劳动⼆重性(具体劳动、抽象劳动)4)⼆重性对⽴统⼀(三)价值量的决定p146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劳动⽣产率的影响简单、复杂劳动的影响(四)价值形式的发展与货币的产⽣p148货币产⽣的阶段基本职能分化为两极,基本⽭盾没有解决(五)价值规律及其作⽤p1481)价值规律内容及表现形式2)在市场资源配置中的作⽤表现3)消极作⽤(六)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盾p1501)定义2)为何称为基本⽭盾3)资本主义基本⽭盾(私⼈占有vs.⽣产社会化):被取代的必然性三、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意义(⼀)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p152奠基剩余价值揭⽰商品经济⼀般规律,指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p1531)界定⽣产性劳动(新⽼界定及原因)2)科技、管理⼈员的劳动(总⼯⼈)3)对价值创造&价值分配关系的认识创造是分配的基础&前提但分配⾸先由⽣产资料所有制决定§4.2: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劳动⼒成为商品与货币转化为资本p154(⼀)劳动⼒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p155(⼆)劳动⼒商品的特点和货币转化为资本p1551)劳动⼒的价值&使⽤价值2)货币转化为资本:通过购买劳动⼒(因为使⽤价值是价值的源泉)3)购买的是劳动⼒⽽⾮劳动⼆、资本主义所有制:(⼀)所有制和所有权p1561)经济意义上的所有制2)法律意义上的所有制(所有权范畴)3)联系&区别(⼆)资本主义所有制及其本质p1571)历史上不同的剥削制度2)本质(资本与雇佣劳动;等价交换的掩盖下,占有剩余价值)三、⽣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产⽅式的绝对规律剩余价值规律(⼀)剩余价值的⽣产过程和资本的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产中的作⽤p158 1)剩余价值来源(⽣产过程)及资本主义⽣产过程2)⽣产物质资料的劳动过程的要素&特点3)价值增殖——剩余价值的⽣产过程4)剩余价值定义&资本阐述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不是物,社会关系5)不变、可变资本(⽣产资料、劳动⼒)6)剩余价值的本源&剩余价值率剥削程度(⼆)剩余价值⽣产的两种基本⽅法p1601)绝对剩余价值2)相对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过程)* 科技因素(三)资本积累p1631)资本积累定义2)再⽣产——⽬的3)资本积累源泉及贫富分化4)失业现象根源:有机构成定义资本积累、积聚、集中,有机构成上升,相对失业5)资本主义必然灭亡(资本主义基本⽭盾——⽣产资料私有制&⽣产的社会性)(四)资本循环周转与再⽣产p1661)资本循环及其三阶段2)循环条件3)资本周转&影响快慢的因素4)社会总资本的再⽣产&流通两⼤部类,三个价值组成部分社会在⽣产条件产品相对过剩,危机必然(五)⼯资与剩余价值分配(六)剩余价值理论的意义p170四、资本主义的基本⽭盾及经济危机(⼀)资本主义基本⽭盾p170⽭盾的内容&三个表现⽭盾的尖锐化不能避免(⼆)资本主义经济危机p1711)危机与相对过剩2)危机的可能性&根本原因基本⽭盾是根本原因(具体表现为两个⽅⾯的⽭盾)3)危机周期性及不可避免4)危机决定社会资本再⽣产的周期§4.3: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制度及其本质(⼀)资本主义国家的职能&职责p173对内、对外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形式的进步&本质的剥削(⼆)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及其本质p174民主制度、法制、国家政权组织形式、选举、政党制度进步性&局限性对待资本主义制度的态度⼆、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及其本质(⼀)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形成p179(⼆)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p179第五章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5.1:从⾃由竞争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资本主义从⾃由竞争到垄断:(⼀)⽣产集中与垄断的形成:p1841)⽣产集中、资本集中和⾃然的垄断2)垄断定义3)产⽣垄断的原因4)垄断组织形式(⼆)垄断条件下竞争的特点p1851)垄断加剧竞争的原因及竞争形式2)垄断竞争的特点(三)⾦融资本与⾦融寡头p186(四)垄断利润&垄断价格p1871)垄断利润及其后果2)垄断利润的来源3)垄断利润的实现——垄断价格(垄断价格公式)垄断⾼价、垄断低价4)垄断价格的后果及价值规律解释⼆、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作⽤p1881)定义2)发展阶段3)产⽣原因(⾮偶然)4)形式5)国家垄断的积极作⽤6)局限性(⼆)垄断资本在世界范围内的扩展p1921)世界扩展的经济动因2)基本形式及输出资本来源(私⼈&国家)⾃由竞争&垄断竞争时期不同的输出内容3)形成经济社会后果(对资本输出国&资本输⼊国)4)国际垄断资本的形成协议——跨国公司;国际垄断同盟(国家)5)经济组织6)影响&局限(三)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p195五个基本特征三、经济全球化及其后果:(⼀)经济全球化的表现p196⽣产全球化(国际分⼯、⽣产要素跨过流动、跨国界组织⽣产、全球化⽣产体系的形成和建⽴)贸易全球化;⾦融全球化;企业⽣产经营全球化(⼆)经济全球化的动因p198科学技术的进步&⽣产⼒的发展——基础跨国公司的发展——适宜的企业组织形式(↑流动&分⼯)各国经济体制的变⾰(三)经济全球化的后果p198§5.2: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当代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的新变化(⼀)⽣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p200个体资本所有制--股份资本所有制---法⼈资本所有制资本占有的社会化↑(⼆)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的变化p201(三)社会阶层、阶级结构的变化p202资本家地位&作⽤;⾼级职业经理;知识性&服务型劳动者(四)经济调节机制&经济危机形态的变化p203(五)政治制度的变化p203-204⼆、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本质:(⼀)新变化的原因:p204科学技术;⼯⼈⽃争;社会主义;改良主义(⼆)新变化的实质p206§5.3: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历史地位p2071)巨⼤的历史进步性2)局限性——资本主义⽣产⽅式范围内不能消除3)结论:资本主义⽣产⽅式——历史过渡性⼆、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资本主义的内在⽭盾决定了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代替p210原因(⼆)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是⼀个长期的历史过程p213原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基础)讲义
幻灯片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基础)主讲人:杨加宁幻灯片2基础课程的两大任务听得懂理解基本理论记得住熟记重要考点: 关键字+练习题幻灯片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第二章和第三章(资本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幻灯片4马原课程内容及结构划分: 八个章节&三大板块1.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2.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3.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4.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5.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6.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7.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8. 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幻灯片5第一章:绪论● 1. 马克思主义的定义●…的观点, …的学说, …的科学理论(体系)●①创造者:马恩●继承者:之后马克思主义者●②阶级属性●无产阶级●③研究对象●普遍规律(三个“方面”+三个“主义”)幻灯片6第一章:绪论● 2. 哲学在人类知识体系中地位幻灯片7第一章:绪论● 3. 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意识(精神) vs 物质●也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二者的关系和矛盾:●来源于实践、解决于实践。
幻灯片8课上练习:绪论●1997. 单选●恩格斯认为: 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基本问题都是( )● A. 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 B. 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 C.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D. 关于人的本质问题● C幻灯片9课上练习:绪论●1992. 单选●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的根本对立在于( )● A. 对世界构成形式的不同回答● B. 对世界存在状态的不同回答● C. 对世界是否可知的不同回答● D. 对世界本原的不同回答● D幻灯片10课上练习:绪论●1995. 单选●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对立的根本点在于( )● A. 世界发展动力问题● B. 意识本质问题● C. 世界本原问题● D. 实践本质问题● C幻灯片11第一章:绪论● 4. 哲学的基本派别(哲学中的党性/“两个对立”)●唯物主义 vs 唯心主义●辩证法 vs 形而上学●第一个对立最根本;后者的对立从属于前者。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第五章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第七章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2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基本要求把握“一个主题”。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的今天,为什么还要始终坚持产生于160多年前的马克思主义?在新的伟大实践中怎样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这就是“原理”课的主题。
贯穿“一条主线”。
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就是贯穿“原理”课的一条主线。
突出“一个重点”。
着重讲授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是“原理”课教学应该突出的重点。
3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绪论4一、马克思主义及其重要组成部分二、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三、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四、努力学习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绪论5绪论马克思先后在英国德国四次被评选为“千年人物”6第一次:英国广播公司评选“千年思想家”绪论马克思爱因斯坦牛顿达尔文78第二次:英国路透社评选“千年思想家”马克思仅以一分之差名列第二,名列第一的是爱因斯坦。
与马克思并列第二的是印度的国父“圣雄”甘地,牛顿和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并列第四。
绪论爱因斯坦马克思甘地丘吉尔9第三次:英国广播公司评选“最伟大的哲学家”马克思以27.93%的得票率荣登榜首。
居于第二位的大卫·休谟得票率为12.6 %,远远落在其后。
柏拉图、康德、苏格拉底、亚里斯多德等更是望尘莫及,黑格尔甚至没进前20 名。
绪论10第四次:德国评选“最伟大人物”在德国《图片报》和国家第二电视台携手主办的评选中,马克思被评为“德国最伟大人物”。
绪论11马克思当选为最伟大哲学家有诸多因素,但是能够解释一切的理论是他夺冠的最重要原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讲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讲义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教学目标:从总体上使学生理解和把握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怎样学习马克思主义。
教学内容: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2.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与发展3.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4. 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教学时数: 4 学时授课内容2 学时一、总论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思维方法1•是什么T为什么T怎么做。
2. 论点、论据、逻辑方法、结论的论证方法。
问题导入:千年思想家(见材料1)。
引起学生探究马克思主义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学说的兴趣。
、绪论部分内容及其在思维方法上的训练1. 马克思主义是什么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体系,内容涵盖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社会生活、自然界等诸多领域。
从不同的角度谈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从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上;从阶级属性上;从研究对象和理论内容上。
对马克思主义进行狭义和广义的定义。
从整体上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
(训练学生从多角度上把握事物性质的思维能力)(以太阳东升西落、自由落体等经验现象,可以从地心说、日心说、牛顿力学和爱因斯坦相对论等方面解释)观点导入:恩格斯对马克思及马克思主义的评价,突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两大重要创新。
(见材料2)本课程着重从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三个部分阐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要学会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思维、经济学思维和政治学思维,增强和提高这三种思维能力。
背景导入:马克思、恩格斯生平简介,使学生对两位伟人有一个感性的认知。
(见材料3)2.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产生,即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必然性。
从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进行论证(马克思主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理论思维特征)。
客观条件从时代背景、阶级基础、科学理论基础、理论渊源共四个部分进行论证。
(插入阶级基础方面的材料,见材料4)主观条件从世界观、人生价值观、方法论(实践特质)和个人品质(人格魅力)四个部分进行论证。
尚德培训讲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代码:03709一、课程性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各个专业的公共必考课,是为培养和检验自学应考者对马克思主义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掌握及运用能力而设置的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
这门课程的主体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大部分。
这三大部分既各自具有相对独立性,又有严密的逻辑结构,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全部理论的基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深刻、最全面、最详细的证明和运用;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和落脚点。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为了使自学应考者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深化对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加深对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各大理论成果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根本任务的理解,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好其他各门课程提供方法论的指导。
第一部分(绪论)从总体上介绍马克思主义。
主要涉及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内涵以及怎样学习马克思主义。
第二部分(1-3章)主要涉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内容。
包括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认识的本质及其规律,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第三部分(4-6章)主要涉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要内容。
包括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资本的流通过程和剩余价值的分配。
第四部分(7-8章)主要涉及科学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
包括社会主义社会及发展,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物质及其存在形式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辩证唯物论物质世界与人的实践存在形式:运动、时间、空间世界物质统一性与实事求是普遍联系基本特征永恒发展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唯物辩证法基本规律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马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克原因与结果思现象与本质主基本范畴内容与形式义可能与现实哲偶然与必然学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认识的本质认识与实践第一次飞跃: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的过程第二次飞跃:从理性认识到实践认识论认识的循环性和上升性认识的真理性真理观检验真理的标准真理与谬误思维方法: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抽象与具体、历史与逻辑社会存在社会本质和社会的实践本质基本结构社会结构社会基本矛盾: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历史唯物论社会发展规律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和历史创造者人民群众:历史创造者社会历史进程社会发展和人的本质和价值人的发展共产主义社会二、考情分析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各章知识点ppt课件
六、科学技术问题 1、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三个方面 2、科学技术社会作用的两重性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第一节: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特征 第二节: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第三节: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
一、商品的二因素 1、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定义 2、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关系
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 1、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定义 2、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关系 3、劳动的二重性决定了商品的二因素
七、劳动力成为商品的两个条件 劳动力的价值的构成部分(三个) 劳动力商品的特点
八、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1、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定义 2、剩余价值率的公式
九、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 相对剩余价值和绝对剩余价值的区分
十、资本的积累、循环周转与再生产 1、资本积累的源泉是剩余价值 2、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 3、剩余价值是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
第三章 历史唯物主义 第一节: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第二节:社会的基本矛盾
一、历史唯物主义的意义 由此开始了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
心主义(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
二、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 1、社会存在:生产方式是社会存
在和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2、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不同
步性、不平衡性、能动的反作用(突 出表现)
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定义 感性认识是人们对事物的片面、现象和外部
的反映。三种形式:感觉、知觉和表象 理性认识是人们对事物的全体、本质、内部
联系的反映。三种形式:概念、判断、推理。
4、认识的辩证过程:
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实践 实践——认识——实践 区分第一次飞跃和第二次飞跃
5、真理的四个属性及其检验标准: 客观性、绝对性、相对性、价值性 实践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价值评价与树立正确价值观的意义
绪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件
马克思主义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挑战
随着时代的发展,马克思主义面 临着来自不同方面的挑战,如资 本主义的自我调整、全球化和信 息化等。
机遇
马克思主义在应对挑战中不断发 展和完善,为解决当代问题提供 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马克思主义的未来发展
创新发展
实践应用
马克思主义需要不断与时俱进,结合 时代发展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绪论马克思主义基本 原理概论课件
目录
CONTENTS
• 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发展 •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与应用 • 马克思主义的当代意义与未来发展
01 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发展
创立背景
01
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激化
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和危机逐渐显现,经济危机、
社会主义改革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制度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 不断改革和完善。改革的目标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社会主义发展
马克思主义强调社会主义国家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推动 社会全面进步。同时,要注重社会公平和正义,实现共同富裕。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前人思想成 果的基础上,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 。
列宁在领导俄国革命过程中,将马克思主 义与俄国实际相结合,形成了列宁主义。
毛泽东思想阶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阶段
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 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毛泽东思想。
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实践中,形成了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丰富和发展了 马克思主义。
03
总结词
04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 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 会存在。
2020年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讲义绪论
绪论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第二节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第三节学习、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一个严密而完整的理论体系,它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中期,至今已有170多年的历史。
一、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激化,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的尖锐化。
矛盾导致三大工人运动:①1831年和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先后两次举行武装起义②1836年,在英国开始了“人民宪章”运动。
③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的工人发动了起义二、马克思主义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对马克思主义的形成产生最直接、最重大影响的,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19世纪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它们代表了到19世纪上半叶为止的人类思想的最高成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
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直接理论来源名称代表人物理论思想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费尔巴哈黑格尔—辩证法费尔巴哈——恢复唯物主义权威英国古典经济学威廉·配第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英法两国空想社会主义圣西门傅立叶圣西门:资本主义制度是“新的奴役形式”欧文傅立叶:资本主义制度是“社会地狱”、“复活的奴隶制”欧文:资本主义制度是“一整套欺骗和伪善的制度”特别是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与生物进化论这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对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影响尤为巨大。
三、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1847年7月发表的马克思的《哲学的贫困》和1848年2月发表的马克思、恩格斯合写的《共产党宣言》,则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1.科学内涵:①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②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③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的理论体系。
习近平同志在《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始终站在时代前沿。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1章 绪论
(一)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 世界观和方法论
• 1、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无 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 2、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 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哲学基础。
马克思主义最根本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
辩证法
马 克 思 主 义 哲 学 统一
唯物主义
唯物辩证 的自然观 唯物辩证 的历史观
周期性经济危机爆发
1825年以来资本主义世界 爆发的周期性经济危机就是 这种矛盾激化的必然结果和 突出表现。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尖锐化
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论述
“资产阶级生产关系 和交换关系,资产阶 级所有制关系,这个 曾经仿佛用法术创造 了如此庞大的生产资 料和交换手段的现代 资产阶级社会,现在 像一个魔法师一样不 能再支配自己用法术 呼唤出来的魔鬼了”
唯物史观
从必然到自由
客观事物
唯物主义
实事求是
研究、认识 认识论
客观规律
辩证法
(三)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理论品质
• ——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 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 1、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反映 • 2、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具体体现 实践 认识 再实践 再认识
(三)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理论品质
从狭义上说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 基本观点和学说体系。
从广义上说
——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 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 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从阶级属性讲
——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
人类解放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 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十月革命胜利
2006年1月21日,人们高举列宁画像在列宁 陵墓外聚集敬献鲜花,纪念列宁逝世82周年。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件绪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发展前景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为解决当代社会问题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持和 指导作用。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结论和总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人类思想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具有重要的理 论价值,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为实现共产主义社会提供了科学的指导。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重要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于指导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保证。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历史演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的,经过列宁、斯大林、毛泽东等马克思主义者 的创新和发展,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核心内 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核心内容包括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阶级斗 争理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等,这些原理构成了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的核 心。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实践指导作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仅是理论的武器,更是指导实践的科学指南,它能够帮助人们认识社会现实,指导社会主义 建设和革命实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ppt 课件绪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石,通过研究社会历史发 展规律和社会现象,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社会发展、社会制度和革命等方面的 原理和观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定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内容,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社会主义原理等,是马克 思主义思想体系的基本观点和原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讲稿)导语1.正确理解和对待学习的“知识”有的知识作为工具,用于谋生;有的知识,是为了净化心灵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告诉我们——人的需求越高,与经济利益越远。
越来越接近人的精神世界、人的心灵。
学习马克思主义就是为我们插上一双隐形的翅膀。
让我们站得更高,视野更开阔,更好的实现我们自己的价值。
视频资料:马克思的伟大人格风范这个视频启示,马克思他有卓越的才华,完全可以有一个美满幸福的生活,但他却把自己的毕生精力投身于一项为解放全人类而斗争的事业,并为此创造出一个完整的科学的理论体系,来指导实践活动。
恰恰表明了马克思的无私和伟大之处。
图片:马克思的墓志铭: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哲学家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2.课程考核课程成绩=考试成绩占60%+平时成绩占40%➢期末卷面考试成绩占60%➢平时成绩占40%平时成绩衡量指标:➢学习态度表现占10%(出勤率、发言效果、听课状态)➢实践成绩占30%(原创,有新意,格式符合要求)3.课程介绍本课程是高校本科思想政治理论公共必修课,课堂教学36学时,实践教学18学时,共3学分。
教材的结构包括绪论和七章内容。
绪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总体介绍;后七章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具体讲解,其中,又包括了三个部分。
第一至第三章是哲学部分;哲学是什么,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
就是形而上,从现象探究其根本,即追根溯源。
如大千世界是由什么构成的?人的本质到底是什么?人和自然界的关系是怎样的?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有没有规律可循?等等问题。
第四至五章是政治经济学部分;剖析了马克思生活的年代,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阶级贫困的根源,即剩余价值学说。
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阶段性爆发的根源,即私有制的存在导致全社会生产存在盲目性,解决的出路是用公有制取代私有制,建立共产主义社会。
第六至第七章是科学社会主义部分。
描绘了马克思对未来的理想社会的憧憬。
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绪论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二、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三、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四、自觉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认识马克思主义从认识马克思开始千年思想家网上评选20世纪末,当人类即将进入新千年之际,开始盘点过去的一千年。
英国广播公司在全球范围内举行过一次“千年思想家”网上评选。
结果,马克思位列榜首。
在一千年的历史天空中,风云人物和思想大师如群星闪烁。
马克思能被人们看做是其中最亮的一颗星辰,超出了许多人的想象。
马克思能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表明了以他名字命名的马克思主义具有无穷的思想魅力。
视频资料:卡尔马克思这个视频启示,马克思被西方媒体先后评为“千年第一思想家”“最伟大的德国人”“全球最伟大的哲学家”确实实至名归。
他有卓越的才华,完全可以有一个美满幸福的生活,但他却把自己的毕生精力投身于一项为解放全人类而斗争的事业,并为此创造出一个完整的科学的理论体系,来指导实践活动。
恰恰表明了马克思的无私和伟大之处。
马克思的墓志铭: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哲学家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马克思热”拉开了帷幕2008年,美国爆发了由次贷问题引起的金融危机。
这一危机很快就波及到世界各地。
各国政治家、经济学家和金融专家纷纷制定对策和措施,遏制危机的蔓延。
与此同时,各国的思想家、理论家也开始苦苦地探索金融危机的实质和起因。
当他们这样做的时候,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向马克思,尤其是他的皇皇巨著《资本论》。
试图运用马克思的经济理论来阐释这场金融危机。
于是,“马克思”这个名字成了新闻媒体的关键词,“马克思热”拉开了帷幕。
马克思与马克思主义是有所区别的,西方有些人可能崇拜马克思,但并不赞同马克思主义。
我们不能因为这一评选结果,就简单地认为西方社会大多数人都都接受马克思主义。
但他们毕竟从马克思的思想中受到了启发,表明了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在西方社会的影响。
表明了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世界的影响力。
1.概念: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为他们后续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2.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2003年,《共产党宣言》被美国最大连锁书店巴诺评选入“改变美国的20本书”;《共产党宣言》入选由美国麦克劳-希尔公司出版的《世界伟大文献汇编》,该书选收了在全世界范围内最重要的30部重要文献。
“《共产党宣言》不是一般的书,它不是冰,而是碳,放在锅里能使水沸腾起来.”——法国前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所长扎拉尔夫人在纪念《共产党宣言》发表150周年讲话3.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理论体系,包括了三个基本组成部分:三个主要组成部分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结构中的地位参考教材第三页下4.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读包括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
基本立场: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基本观点:唯物史观、剩余价值理论基本方法:辩证分析的方法、历史的方法、群众路线的方法5.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的目的(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更重要的是运用基本原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二、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视频:马克思主义是如何产生和发展的提问:对马克思的生平介绍(一)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有其深刻的经济社会根源、思想渊源和实践基础。
1、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早在14世纪末15世纪初,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在西欧封建社会内部已开始孕育成长。
美洲大陆的发现,为新兴资产阶级开拓了新的活动场所。
从18世纪60年代开始,一场以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代替以手工技术为基础的工场手工业的革命兴起,这就是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也把资本主义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
18世纪60年代后,英国的约翰·凯伊发明的纺织机的普遍采用,英国人瓦特发明的蒸汽机的广泛应用,使企业的规模越来越大,劳动生产率极大提高。
英国已成为第一个从工场手工业占统治地位的国家转变为机器大工业占优势的国家。
在生产力巨大发展的同时,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社会化同生产关系的矛盾也开始发展、激化,周期性地爆发的生产过剩危机就是这种矛盾的突出表现。
每一次经济危机的爆发,都给资本主义世界造成巨大的破坏。
经济危机周期性地爆发,表明资本主义制度所固有的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资本家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已经成为这种制度难以克服的痼疾。
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指出的:“现在像一个魔法师一样不能再支配自己用法术呼唤出来的魔鬼了。
”2、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益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要。
机器大工业,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阶级:资本家和工人。
资本家为了追求最大限度的利润,采取延长劳动时间、增加劳动强度、降低工人工资等手段,压榨工人血汗。
19世纪30至40年代,英国、法国、德国接连爆发了工人阶级反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斗争。
1831年法国里昂工人起义;1838年英国发生了第一次全国性的工人运动——宪章运动;1844年德国发生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标志着无产阶级已经独立地登上了历史舞台。
但是,由于没有革命理论的指导和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工人的几次起义均以失败而告终。
它说明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实践在早期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的自发性,这就迫切需要总结和升华无产阶级在长期斗争实践中积累的丰富经验,形成科学的世界观,用以指导无产阶级的解放斗争。
这就成为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
(二)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1.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活动马克思于1818年5月5日出生在德国特利尔城的一个律师家庭。
他于1835年考入波恩大学,学习希腊罗马神话和艺术史等。
1836年,他进入柏林大学,攻读法律和哲学,1841年他获得哲学博士学位。
1842年,马克思进入《莱茵报》当编辑,以精采的社会评论文章扩大了该报的影响。
次年夏他同燕妮结婚后移居巴黎,开始与进步工人团体发生联系。
1844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巴黎相识,从此,这两位伟大导师为全世界无产阶级事业共同进行斗争。
1845年初,马克思被法国驱逐出境,迁往比利时的布鲁塞尔。
1847年,马克思与恩格斯一起应邀参加正义者同盟,并将其改组为共产主义者同盟。
马克思还与恩格斯一起为同盟起草了著名的纲领《共产党宣言》。
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864年,马克思在伦敦创建了“国际工人协会”,也就是第一国际,并成为该组织的领袖和灵魂。
1867年,马克思发表了经济学巨著《资本论》第一卷,这本书是马克思忘我劳动和顽强探索整整25年的成果,书中阐明了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的经济运动规律。
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爆发,马克思虽然事先不赞成这一行动,但当人民群众起来斗争时,他无条件地站在了公社战士一边,给予了他们热情的支持和帮助。
为了总结公社革命的经验教训,他写了《法兰西内战》一书,论证了暴力革命的原则,发展了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
反动政府的迫害、物质生活的贫困和理论工作的艰辛,严重损害了马克思的健康。
晚年,他虽受多种疾病折磨,但仍致力于帮助各国工人政党的成长和进行理论研究的工作,写出了《哥达纲领批判》等著名著作。
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在书桌边与世长辞。
第二国际(1889–1916),即“社会主义国际”,是一个工人运动的世界组织。
1889年7月14日在巴黎召开了第一次大会。
第二国际所作出影响最大的动作包括宣布每年的五月一日为国际劳动节,宣布每年的3月8日为国际妇女节,并创始了八小时工作制运动。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理论前提科学的发展需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马克思主义也不例外。
尤其是在批判地继承、吸收人类19世纪所创造的优秀成果——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国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德国古典哲学最有代表性的人物是乔·威·弗·黑格尔(1770—1831)和路·费尔巴哈(1804—1872)。
黑格尔在他的哲学体系中,第一次试图把整个自然界、历史和精神的世界描述为是运动和发展的,并努力揭示这种运动和发展的内在联系。
这种辩证法思想是黑格尔哲学体系的“合理内核”。
但是,黑格尔把辩证发展的源泉归结为“绝对精神”。
在他看来,自然界和人类出现以前就存在着所谓“绝对精神”,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它的派生物。
费尔巴哈提出了世界是物质的、自然界是不依赖人的意志而独立存在的等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但是,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也是不彻底的,在对历史和时代问题的回答上,世界历史的发展是由远离物质经济基础的宗教和抽象的人的“爱”所推动的。
费尔巴哈在历史观上留下的唯心主义的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