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长度、力线、角及测量线

合集下载

下肢长度的一般测量法

下肢长度的一般测量法

下肢长度的一般测量法
下肢长度的测量是一项重要的临床测量,通常用于评估身体比
例和骨骼发育。

一般来说,下肢长度的测量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 直接测量法,这种方法是最直接的测量方式,使用测量尺或
软尺直接测量从髋关节上缘到踝关节内侧的距离。

被测者应该站立
并保持双腿并拢,然后测量师在髋部骨盆上缘水平处进行测量,直
到踝关节内侧。

2. 分段测量法,这种方法将下肢长度分为大腿和小腿两部分进
行测量。

首先测量大腿长度,从髋关节上缘到膝盖上缘,然后测量
小腿长度,从膝盖上缘到踝关节内侧。

最后将两部分长度相加即可
得到下肢整体长度。

3. X线测量法,在医学影像学中,可以通过X线片来测量下肢
长度。

医生会使用X线片上的参考标记点来测量髋关节到踝关节的
距离,这种方法通常用于更精确的测量和评估。

无论采用哪种测量方法,都需要在测量前确保被测者站立姿势
正确、放松,并且测量工具的放置和读数准确。

此外,还应该考虑
到个体差异、肌肉紧张度等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综上所述,下肢长度的测量方法多种多样,选择合适的方法并严格按照标准操作程序进行测量,才能得到准确可靠的结果。

体力线、长度、周径和角度测量

体力线、长度、周径和角度测量


轴和面

矢状轴 冠状轴 垂直轴 矢状面 冠(额)状面 水平面或称横切面。

2.骨关节临床检查常用的工具
尺、量角器、叩诊锤、大头针、 音叉、听诊器、棉花、握力计等。
一、肢体力线的测量
1.人体重力线


2.上肢力线


3.下肢前负重线 4.下肢侧负重线
二、长度测量

1.骨科测量的常用标志 (1)骨性标志 (2)表浅静脉标志 (3)肌腱标志 (4)皮肤皱纹标志 (5)身体标志线 (6)体表分区
第二节 肢体力线、长度、周径和角度测量
一 测量和运动检查 (一)测量检查
1.人体解剖学姿势和常用的方位术语

特定解剖学姿势 身体直立,面向前,两眼向正前方平视, 两足并立,足尖向前,上肢下垂于躯干两侧,手 掌向前。
1. 2. 3.
方位术语
4.
5. 6.
上和下 前或腹侧和后或背侧。 内侧和外侧 内和外 浅和深 近侧远侧
2.长度测量的注意事项 3.长度测量 a.目测比拟法 b.皮尺测量法 (1)上肢长度:从肩峰至桡骨茎突尖(或中指尖)。 ①上臂长度:肩峰至肱骨外上髁。 ②前臂长度:肱骨外上髁至桡骨茎突,或尺骨鹰嘴 至尺骨茎突。 (2)下肢长度: 髂前上棘至内踝下缘。或脐至内踝下 缘。 ①大腿长度:髂前上棘至膝关节内缘。 ②小腿长度:膝关节内缘至内踝下缘,或腓骨小头 顶点到外踝下缘。 c.X线测量法 d.肢体真假长短的判断
位为0°,每个关节从中立到关节运动 所达到的最大角度。


记录是以中立位为起始点0°,按该关节屈 伸、内收、外展、内旋、外旋各运动平面 的两个相反方向记录活动的起始到终末度 数,两个度数之差为活动范围。 如肘关节伸0°,屈曲135°,则记录为: 0°(伸) 135°(屈),活动范围 135°

骨科临床测量

骨科临床测量

第 8 页
小腿长度
方法 :测量自膝关节内侧间隙中点至胫骨内
踝下缘间的直线距离。
方法 :测量自腓骨小头顶点至胫骨内踝下缘
间 的 直 线 距 离( 图
肢体的短缩或延长,可有四种类型:
表面短缩或延长
真正短缩或延长
相对短缩或延长
综合性短缩或延长
当肢体骨关节结构破坏,
关节 固定 于屈曲 强直 、挛缩、
僵硬的状态,或由于肢体的代
注 意 事 项: 两侧肢体应放在对称的位置上。 )肢体应放在同等高度的水平位。 )测 量 肢 体 肿 胀 时 取 最 肿 胀 部 位 为 测 量 点;测
量肌肉萎缩时取肌腹部位作为测量点。 )测 量 卷 尺 不 能 有 伸 缩 性 。
上臂最大周径 握拳,用力屈肘,使肱二头肌作最大收缩时,用 卷尺测量肱二头肌最膨隆部的围长,即为上臂最大 周径(图
的测量
及前臂长度(方法 的测量
下肢长度 下肢长度包括真性(真实)长度和假性(相对) 长度。 真性 长度 :测 量自髂 前上 棘通过 髌骨 中点 至胫 骨内踝下缘间的直线距离(图 假性 长度 :测 量自脐 孔至 胫骨内 踝间 的直 线距 离(图
第 7 页

下肢真性
长度的测量

下肢假性
长度的测量
大腿长度 方法 :测量自髂前上棘至膝关节内侧间隙中 点间的直线距离。 方法 :测量自髂前上棘至股内侧肌结节顶点 间的直线距离(图
。若骨盆倾角
增大,为骨盆前倾;若骨盆倾
角 减 小 ,为 骨 盆 后 倾 。
正常情况下,两髂骨的髂
后上棘、第五腰椎棘突以及骶
尾关节构成腰骶部菱形区,若
菱形区形态发生改变,说明骨
盆的正常力线发生异常。

下肢力线的体表测量方法

下肢力线的体表测量方法

下肢力线的体表测量方法下肢力线的体表测量方法是一种用于评估下肢运动力学性能的测量方法,它可以帮助我们分析肌肉力量、动作平衡和协调性。

通过测量下肢力线,可以对身体不同部位的力量水平进行比较,从而确定身体整体的动作平衡情况,更有效地检测出动作上的不均衡,从而更好地针对性地进行康复训练。

下肢力线的体表测量方法包括前肢力线测量(FLL)和后肢力线测量(HLL)。

其中,前肢力线测量法旨在测量前肢关节处所受力的强度,以及前肢力线在身体各部位之间的变化趋势。

而后肢力线测量法则旨在测量后肢关节处所受力的强度,以及后肢力线在身体各部位之间的变化趋势。

下肢力线的体表测量方法要求使用者在垫子上舒适地直立,双脚分开,距离约20厘米,双臂两侧轻轻抬起,双肩宽度,两肩宽度的距离为50厘米,右腿和左腿分别叉腰,将测量仪器放置在右腿和左腿外侧,距离膝关节2.5厘米,测量仪器粘有柔性磁带,将柔性磁带粘贴在膝关节外侧,保持磁带固定,再将右腿和左腿放下,然后将双腿放宽,距离50厘米,双膝并拢,测量仪器开始测量受力的程度,来衡量下肢力线的变化情况。

当进行下肢力线体表测量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 测量时要求受测者保持放松,不要紧张,以免影响测量结果。

2. 在放置测量仪器时,要尽量将测量仪器放置在前肢和后肢外侧,并且距离膝关节2.5厘米,以准确测量受力程度。

3. 除了测量受力程度之外,还可以测量受力方向,以便更精确的分析下肢力线的变化情况。

4. 测量时要确保受测者的肢体姿态自然,不要夸大某些部位的受力,以免影响测量结果。

5. 测量时,测量仪器应尽量对准体表,以免测量结果不准确。

6. 测量完毕后,应仔细检查测量结果,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总之,下肢力线的体表测量方法是一种很有效的测量方法,它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地检测身体动作上的不均衡性,从而更好地做出康复训练方案。

如何根据X线测量下肢力线

如何根据X线测量下肢力线

如何根据X线测量下肢⼒线来源:《⼈⼯膝关节置换技巧》作者:于建华 李晓辉影响TKA疗效的因素很多,例如患者年龄、性别、⼿术指征、假体设计、⼿术器械、⼿术技术等;然⽽最为重要的是下肢⼒线。

⼀般认为,下肢⼒线异常必将导致膝关节假体载荷失衡,引发异常磨损、不稳和松动⽽导致置换失败。

因此,为了确保假体置换后下肢⼒线正常,术前根据X线⽚测量下肢⼒线⼗分重要。

冠状⾯对线1.确定关节中⼼术前常规摄站⽴位下肢全长(上⽅应包括股⾻头,下⽅应包括踝关节)的正、侧位X线⽚。

测量下肢⼒线⾸先要确定3个中⼼,即根据正位X线⽚确定髋、膝、踝关节的中⼼点。

(1)股⾻头中⼼:股⾻头中⼼;Mose同⼼圆法确定股⾻头中⼼点⼤多数学者采⽤Mose同⼼圆法确定股⾻头中⼼点。

(2)膝关节中⼼:膝关节中⼼点确定⽅法膝关节解剖中⼼的确定⼀般有5个⽅法。

分别为①膝关节平⾯的软组织中⼼;②胫⾻平台中⼼;③股⾻髁中⼼;④胫⾻棘突中⼼;⑤股⾻髁间窝中⼼。

这5种⽅法间的测量误差最⼤值不⾜5mm,其中最内侧为股⾻髁间窝中⼼点,最外侧为胫⾻平台中⼼点。

正常的下肢机械⼒线与膝关节中⼼点的关系仍存在争议,Townley等认为正常的下肢机械⼒线应稍偏向于膝关节中⼼点的内侧,⽽Insall等则认为应稍偏向于膝关节中⼼点的外侧。

(3)踝关节中⼼点:踝关节中⼼点确定⽅法踝关节中⼼点的确定⾄少有3个⽅法:①踝关节平⾯的软组织中⼼点;②内、外踝在踝关节平⾯间的中⼼点;③距⾻中⼼点。

这3个中⼼点之间的测量误差最⼤值仅为2~3mm。

2.画出下肢轴线下肢轴线:右下肢为关节置换术后,下肢⼒线与胫⾻机械轴重叠;左下肢为未置换,下肢对线不良,膝关节内翻(1)下肢机械轴(mechanical axis of the lower extremity):也称下肢⼒线,即股⾻头中⼼⾄踝关节中⼼的连线。

假如该线经过膝关节中⼼点,则股⾻机械轴将与胫⾻机械轴相重叠。

(2)股⾻机械轴(mechanical axis of the femur):股⾻头中⼼⾄膝关节中⼼的连线。

早读下肢力线测量方法最全汇总,赶紧收藏备用!

早读下肢力线测量方法最全汇总,赶紧收藏备用!

早读下肢⼒线测量⽅法最全汇总,赶紧收藏备⽤!在⼈⼯膝关节置换术中,下肢⼒线是否正确与伸膝装置是否稳定直接关系到⼿术质量的⾼低。

今天早读就为⼤家详解下肢⼒线的各种测量⽅法,值得⼤家学习参考!⼀冠状⾯对线下肢⼒线:也称作下肢机械轴线。

站⽴前后位股⾻头中⼼与踝关节中⼼的连线。

通过膝关节中⼼。

膝内翻时,位于膝关节中⼼内侧;外翻时,位于膝关节中⼼外侧。

中⼼点确⽴⽅法:1、由于股⾻头是⼀个相对⽐较规则的圆形, 使⽤Mose圈或圆规很容易确定股⾻头中⼼2、(1)膝关节间隙⽔平的软组织中点, (2)胫⾻平台上缘中点,(3)髁间窝顶点处股⾻髁的中点, (4) 胫⾻髁间嵴中⼼, (5)股⾻髁间窝的中⼼。

这5个中⼼彼此相距很近, ⼤都在纵向5mm以内3、(1)踝关节间隙⽔平的软组织中点, (2)踝关节间隙⽔平的内、外踝表⾯间距的中点, (3)距⾻中⼼。

这3个中⼼的距离在纵向上彼此相距2~3mm,。

下肢负重轴:也称⾝体纵轴线;与地⾯垂直;与下肢⼒线存在3°外翻膝内翻时,膝关节中⼼外移,负重状态下,膝关节内侧负重⼤于外侧,造成内侧关节软⾻磨损Q⾓:股四头肌⼒线与髌腱纵轴之间的夹⾓男性10°-15°,⼥性12°-18°⽅法:髂前上棘与髌⾻中⼼的连线,同髌⾻中⼼与胫⾻结节中⼼连线的夹⾓意义:髌⾻有向外侧移位倾向,Q⾓越⼤,使髌⾻外移分⼒越⼤远端股⾻⾓:股⾻解剖轴:股⾻⼤转⼦尖与股⾻髁间窝中点的连线平均6°胫股⾓(FTA)股⾻解剖轴线与胫⾻解剖轴线在膝关节中⼼相交形成的向外侧夹⾓平均174°关节线在膝关节X光正位⽚上,经胫⾻平台关节承重⾯与股⾻内外侧髁远端接触的⼀条直线。

正常髌⾻下极刚好位于关节线之上。

其下极在近端,距离⼤于20mm者为⾼位髌⾻。

⾼位髌⾻ADIInsall和Salvati法(⽐值法):摄屈膝30°位侧位像,测量髌腱长度(Lt),即⾃髌⾻下极⾄胫⾻结节顶点上缘,再测量髌⾻最长对⾓线的长度(Lp),两者之⽐(Lt/Lp),正常值为0.8~1.2。

下肢力线

下肢力线

下肢力线1、下肢力线的概念下肢力线(膝内翻角)[Lower limbs lines of force]:即股骨机械轴与胫骨机械轴的夹角,理想的角度为0°~5°,国人参考值为:男性2.2°±2.7°,女性2.2°±2.5°。

股骨机械轴为股骨头圆心与股骨髁间窝顶点的连线,胫骨机械轴为胫骨髁间嵴中点与踝关节中心的连线, 踝关节中心取内外踝的中点。

从生物力学来说,下肢力线就是“双腿的重力线”。

从解剖学来看,下肢力线就是“下肢各器官的结构学连接线”。

通俗来讲,下肢力线就是“双腿的线条”。

2、下肢力线的体表测量法下肢力线的体表测量目前有3种方法:(1)自股骨头中心至踝关节中心拉一直线,髌骨中点位于此直线上;(2)自髂前上棘与踝关节拉一直线,该直线通过髌骨中心至髌骨外缘之间,髌骨中点位于其内侧;(3)自髂前上棘至第1、2趾间拉一直线,髌骨中点位于或接近此直线。

3、下肢力线的相关X线测量值股骨干轴线:在前后位X线片上,股骨干的轴线是一条直线。

但如果股骨呈弧形弯曲,如临床上严重的膝内翻畸形影响到大腿,则股骨干轴线呈现上段与下段成角现象。

膝关节股骨下端线:在前后位X线片上,股骨下端内、外侧髁最低点的连线即为膝关节股骨下端线,正常情况下,与膝关节胫骨上端线应是相互平行的。

胫骨干轴线:在前后位X线片上,胫骨干的轴线为直线,即胫骨上、下段的中点连线。

但某些严重的膝内翻畸形可表现为胫骨轴线呈弧线,胫骨上段轴线与下段轴线形成相互交角。

膝关节胫骨上端线:在前后位X线片上,胫骨上端内、外侧髁最高点的连线即为膝关节胫骨上端线,正常情况下,与膝关节股骨下端线应是相互平行的。

股骨角:股骨干下段轴线与膝关节股骨下端线在膝关节外侧所形成的角,称之为股骨角,正常为80°。

胫骨角:胫骨干上段轴线与膝关节胫骨上端线在膝关节外侧所形成的角,称之为胫骨角,正常为90°。

下肢力线的测量及其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骨科在线

下肢力线的测量及其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骨科在线

下肢力线的测量及其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骨科在线展开全文作者:高嘉翔邢丹林剑浩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关节科北京大学关节病研究所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是治疗中晚期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一种常规手术,对减轻终末期患者膝关节疼痛、恢复和改善膝关节功能有重要意义。

TKA术后假体生存率与患者年龄、假体设计、操作技术、术者经验及术后下肢力线等因素紧密相关[1],其中重建精确的下肢力线尤为重要。

下肢对线不良和假体位置偏差可导致聚乙烯衬垫异常磨损[2]及假体过早松动[3-6],进而影响假体寿命。

为减轻术者主观因素对截骨方案的影响,临床医师有必要更好地理解下肢力线的解剖原理及其在TKA中的应用。

一、下肢力线的定义与测量mLDFA 示股骨远端机械轴外侧角;MTPA 示胫骨近端内侧角;PDFA示股骨远端后方角;PPTA示胫骨近端后方角图1 膝关节力线及膝关节各走行方向角:1A示膝关节冠状面的下肢机械轴线及相关方向角;1B示膝关节冠状面的解剖轴线及相关方向角;1C示膝关节矢状面解剖轴线及相关方向角在人体冠状面上,下肢机械轴线指通过股骨头中心点到踝关节胫骨下端中心点的直线(图1)股骨机械轴线指股骨头中心点与膝关节中心点的连线,胫骨机械轴线指经膝关节中心点与踝关节中心点的连线[7]。

膝关节中心点并无公认的定位标准,常用的5个中心点为:(1)股骨髁间窝的中心;(2)股骨髁间窝顶点处内外侧髁的中点;(3)膝关节间隙水平的软组织中点;(4)胫骨髁间嵴的中心;(5)胫骨平台上缘的中点。

因5点间的纵向距离在5 mm内,临床上可选择5个点的中心作为膝关节中心点。

而常用的踝关节中心点有3个:(1)胫骨下端平面处外踝内侧关节面和内踝外侧关节面的中点;(2)距骨中心;(3)踝关节间隙水平的软组织中点。

值得注意的是,各中心点的选取有一定规范,如股骨头中心点需采用绘制Mose圆法[8]确定。

正常情况下,上述股骨和胫骨机械轴线的夹角通常为180°或略小于180°。

骨伤科检查

骨伤科检查

颈部活动度腰部活动度肩关节活动度肘关节活动度掌指关节拇指活动腕关节活动度髋关节活动度膝关节活动踝关节活动度⏹ (1)上肢:⏹上肢长度为从肩峰至桡骨茎突尖(或中指尖)。

上臂长度为肩峰至肱骨外上髁。

⏹前臂长度为肱骨外上髁至桡骨茎突,或尺骨鹰嘴至尺骨茎突。

⏹大腿长度为髂前上棘至膝关节内缘,或股骨大粗隆至膝关节外缘。

⏹小腿长度为膝关节内缘至内踝下缘,或腓骨头顶点至外踝下缘。

⏹量小腿周径取小腿最粗处。

⏹(四)测量力线⏹力线的测量包括以下内容:⏹1.人体重力线⏹立正姿势,位于人体的正中,从侧面观,相当于乳突、下颈椎、肩关节、第12胸椎、第2腰椎、髋关节、膝关节、内踝的连线。

⏹2.上肢力线⏹上肢伸直,手掌向前,肱骨头中心、桡骨头和尺骨头应呈一直线。

⏹3.下肢力线⏹分下肢前负重线和下肢侧负重线。

下肢前负重线:取下肢伸直位,髂前上棘、髌骨中点、第1、2趾蹼间三点在一条直线上。

⏹正常膝关节有100左右的外翻角,若前负重线经过髌骨内侧缘或更远,为膝内翻畸形;反之为膝外翻畸形。

沿颈椎纵轴向下施加压力,如患者感觉疼痛并向上肢放射为阳性。

见于颈椎病。

⏹2.分离试验 ⏹患者端坐,医生一手托住患者下颌,另一手托住枕骨部向上牵拉,若患者感觉颈部和上肢疼痛减轻,即为阳性。

见于颈椎病。

⏹患者坐位,医生立于患侧,一手置于患侧头部,另一手握患侧上肢腕部作相对牵引,如患肢出现窜痛麻木为阳性。

见于颈椎病。

等。

强试验多为阴性⏹即为阳性。

见于骨盆骨折和骶髂关节病变。

⏹5.“4”字试验表明骶髂关节有病变。

⏹见于骶髂关节疾病。

⏹⏹肩袖破裂。

⏹(四)特殊检查骨折时,则肘后三角正常。

⏹见于肱骨外上髁炎。

⏹七、腕、手部检查⏹(一)望诊⏹1.畸形 常见的先天性畸形有多指、并指、缺指等。

损伤引起的畸形有:⏹爪形手,常由尺神经损伤、前臂缺血性肌痉挛及烧伤瘢痕挛缩所致;⏹猿手(扁平手、铲形手),正中神经和尺神经损伤;⏹腕下垂,见于桡神经损伤及前臂伸肌腱外伤性断裂;⏹锤状指,见于手指末节伸肌腱断裂及末节指骨撕脱性骨折。

骨科精读手把手教会你下肢力线及角度测量要点!

骨科精读手把手教会你下肢力线及角度测量要点!

骨科精读手把手教会你下肢力线及角度测量要点!下肢力线及相关角度测量是骨科医生必须要掌握的基础知识,临床上关节疼痛的诊断、截骨矫形和关节置换手术前后等都需要用到这方面的知识,脑海中还没有这方面的概念就去给病人诊断甚至手术治疗,后果是可怕的。

刚开始的时候可能感觉这些东西很难,其实只要掌握要点,反复实践,就很快能够熟练的使用它。

下肢力线及相关角度测量的前提是必须拍摄标准的站立位也就是负重位的下肢全长片。

目前这样的照片都是放射科的技师在电脑上拼接出来的,大部分医院的DR都能够做到这一点。

一、下肢负重位全长片的拍摄方法患者直立于摄影架上,后背贴近摄影架,双手自然下垂,膝关节尽量伸直,足部与双肩同宽,要求投照时双髌骨朝正前方,通常患者双足尖应平行向前即可。

提醒一下大家,拍摄过程中应避免下肢的外旋和内旋。

如果有一侧肢体短缩时,投照应当用脚垫垫高短缩肢体,使骨盆保持水平,这样下肢短缩测量才精确。

如果有肢体旋转畸形时,还是以髌骨朝前为标准,虽然此时双足可能不能保持平行。

二、下肢全长片的基本要求无论如何,拍摄出来的下肢全长片必须包含髋关节中心、膝关节中心及踝关节中心,否则对临床是无用的。

有了一张下肢的全长照片,我们需要确定下肢关节的中心点,通过中心点画出下肢的各种轴线,然后利用轴线与关节线的相交得出各种所需要的角度。

三、下肢全长片的测量1、确定下肢关节的中心点(1)髋关节中心髋关节中心点由股骨头来确定,由于股骨头是相对比较规则的圆形,使用Mose圈或圆规就能确定股骨头中心也就是髋关节中心。

(2)膝关节中心膝关节中心点常用的有5个不同的定位方法,分别是股骨髁中点、股骨髁间窝顶点、膝关节间隙水平软组织中点、胫骨髁间嵴中点和胫骨平台中点,我们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来选用。

(3)踝关节中心踝关节中心点常用的也有3个,分别是骨骼(内、外踝表面间距)中点、踝关节间隙水平软组织中点和距骨宽度中点。

2、画出下肢的轴线确定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的中心点后,我们才能了解下肢的几个轴线。

临床下肢骨骼全下肢力线角测量

临床下肢骨骼全下肢力线角测量

临床下肢骨骼全下肢力线角测量
一、下肢力线
下肢力线/下肢力轴线/下肢机构轴:通过髋关节中心、膝关节中心和踝关节中心的轴线
起点:由于股骨头是一个相对比较规则的圆形, 使用Mose圈或圆规很容易确定股骨头中心
膝内翻时,下肢力线穿过膝关节中点内侧
膝外翻则相反:
由于双髋比双踝的距离宽,下肢机械轴斜向下内,它与垂直轴形成约3”的夹角,骨盆越宽,此角越大,女性此角比男性大。

因此,女性膝的生理性内翻比男性明显
膝关节机械轴向内侧倾斜的原因: 在冠状面上,正常人体下肢力线在远端向内侧倾斜,并在膝关节处呈轻度内翻成角,其生理和生物力学作用主要为使膝关节更加靠近人体重心的垂线,同时保证膝关节线更接近于呈水平方向且膝关节面处单位面积承担的压力负荷更小. HTO手术力线的位置:
即使力线居中的膝关节,负荷也并非均匀分布,而是内侧间室约60%,外侧间室约40%。

因此内侧间室OA仅恢复至正常力线并不够,建议将力线矫正稍偏向外侧间室。

将负重线的平均值定为胫骨平台由内向外的62.5%,相当于下肢机械轴3°~5°外翻。

关于下肢长度的测量 演示文稿

关于下肢长度的测量 演示文稿
双下肢长度的测量
精品课件
长度测量的意义
• 量诊是骨科检查的重要检查方法之一,对 于明确病情的严重程度,确立疾病的治疗 方案,指导手术的具体操作都有重要的临 床指导意义。长度测量是量诊中很重要的 一环。
精品课件
双下肢长度测量的原则
• 病人仰卧位,将双下肢尽量暴露清楚,将 肢体摆放于对称的位置,固定必要的部分 (骨盆),以骨性标志为基点,作两点间 直线距离进行测量。
• 股骨大粗隆至髌骨上 缘
精品课件
小腿长度测量
• 膝关节间隙线至外踝
• 腓骨小头至外踝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常用的下肢标志点
• 髂嵴
• 髂前上棘
• 股骨大转子
• 股骨内上髁
• 股骨外上髁
• 膝关节间隙
• 内踝
• 外踝
• 趾尖
精品课件
下肢全长测量(1)
• 髂前上棘至内踝尖
精品课件
下肢全长测量(2)
• 股骨大粗隆至外踝尖
精品课件
大腿长度测量
• 股骨大粗隆至膝关节 间隙线
• 股骨大粗隆至股骨外 上髁

下肢长度测量的正确方法

下肢长度测量的正确方法

下肢长度测量的正确方法下肢长度是指从骨盆到脚趾的距离,是评估个体身高,骨骼发育和运动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下肢长度的测量方法主要包括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两种方法。

下面将介绍下肢长度测量的正确方法。

直接测量法是通过使用直尺或测量尺直接测量身体的长度。

下肢长度的测量主要包括大腿长度(大腿骨头上缘至脚踝内侧骨外踝的距离),小腿长度(膝关节至脚踝内踝的距离)和整个下肢长度(骨盆上缘至脚趾)等。

1.大腿长度测量方法:-让被测者坐直或站立,尽量保持自然站立姿势。

-使用直尺或测量尺,将其平放在大腿骨头上缘至脚踝内侧骨外踝的距离。

-确保直尺或测量尺与身体垂直且与地面平行,读取被测者大腿长度的数值。

2.小腿长度测量方法:-让被测者坐直或站立,尽量保持自然站立姿势。

-使用直尺或测量尺,将其平放在膝关节至脚踝内踝的距离。

-确保直尺或测量尺与身体垂直且与地面平行,读取被测者小腿长度的数值。

3.整个下肢长度测量方法:-让被测者坐直或站立,尽量保持自然站立姿势。

-使用直尺或测量尺,将其平放在骨盆上缘至脚趾的距离。

-在骨盆上缘和脚趾的距离上,确保直尺或测量尺与身体垂直且与地面平行,读取被测者下肢长度的数值。

间接测量法是通过使用数学公式计算下肢长度。

其中比较常用的测量方法是通过身高测量和骨盆高度测量求得。

1.身高测量法:-让被测者光脚站立在测量仪上,头部、背部和臀部贴住测量仪的垂直杆。

-测量仪上的电子屏幕将显示被测者的身高数据,获取被测者的身高值。

2.骨盆高度测量法:-让被测者坐直或站立,尽量保持自然姿势。

-使用直尺或测量尺,将其平放在骨盆上缘至距离地面一定高度的位置(比如髂嵴的高度)。

-确保直尺或测量尺与身体垂直且与地面平行,读取骨盆高度的数值。

通过测量仪获取的身高值减去骨盆高度的数值即可得到下肢长度。

在进行下肢长度测量时,还需注意以下细节:-被测者应该保持放松状态,不要有意识地蜷缩或伸展身体。

-测量尺或直尺应该平放在被测者身体的相关部位并且与地面平行,以保证测量的准确性。

下肢测量的方法

下肢测量的方法

下肢测量的方法
宝子们,今天咱们来唠唠下肢测量这事儿呀。

要是测量大腿围呢,你就找个软尺。

你可以站着量,不过要站得直直的哦,就像个小松树一样挺拔。

把软尺绕着大腿最粗的地方一圈,这个地方大概就在大腿根下面一点啦。

可别量歪了哟,要是歪了那数据可就不准啦。

量的时候软尺要和腿紧紧贴合,不能松松垮垮的,就像给大腿穿了个合身的小衣服一样。

再说说小腿围的测量。

这时候你可以坐在椅子上,把脚平放在地上。

然后找到小腿最粗的地方,一般就在小腿肚那里啦。

拿着软尺轻轻绕一圈,同样要贴合皮肤哦。

宝子们可别小看这个测量,它能让你知道自己小腿的“小秘密”呢,是胖了还是瘦了呀。

还有腿长的测量也很有趣呢。

你可以靠墙站着,把脚并得紧紧的,然后在墙上做个小标记,这个标记就是你脚跟的位置啦。

接着让你的臀部、背部都紧紧贴着墙,再把一本书或者一个平板放在头上,保持水平,在墙上再做个标记。

最后量一下这两个标记之间的距离,这就是你的腿长啦。

这就像是一场小小的探索之旅,去发现自己身体的小数据。

宝子们,测量下肢的时候要放松心态,不要太紧张啦。

要是量错了也没关系,大不了再量一次嘛。

而且这个测量可以时不时做一下,就像给自己的下肢做个小检查一样。

看看自己在运动或者减肥之后有没有什么变化。

说不定你会惊喜地发现,自己的腿变得越来越美啦。

这下肢测量虽然不是什么特别难的事儿,但也有不少小窍门哦。

希望宝子们都能准确地测量出自己下肢的数据,对自己的身体有更多的了解呢。

下肢长度、力线、角及测量线

下肢长度、力线、角及测量线
髋外翻
髋内翻
股胫角
过股骨体长轴的轴线与过胫骨长轴 的轴线相交形成的外向的夹角,正常
165°—170°)
“0”形腿
“X”形腿”
膝外翻角
股胫角的补角。
测量线
罗斯-奈拉通线
Rose-Nelato n
Li ne
又称髋坐线。身体侧卧并屈髋90°120。时,自髂前上棘至坐骨结节 最明显处的连线,正常情况下通过股 骨大转子尖。
下肢的长度、力线、角及测量线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下肢长度
全长
下肢伸直髂前上棘到内踝尖长度
大腿长
髂前上棘至股骨内侧髁最高点长度
小腿长
股骨内侧髁最高点至内踝尖长度
下肢力线
通过股骨头中心(或 节中心)、踝关节中 致。
Z髋关节中心)、髌骨中心(或膝关
心的轴线,与小腿长轴基本保持一

颈干角
股骨颈与股骨体长轴间内向的夹角。
正常值127° (125°—130°)
髋关节脱位或股 骨颈骨折时,大转 子尖向此线上方 移位。
休马克线和卡普 兰占
八、、
Schomarker line and Kapla n point
仰卧位,两下肢伸直并拢,两髂前上 棘处于冋一水平面,两侧大转子尖过 同侧髂前上棘向腹部作延长线:休马 克线
正常情况下,两线相交脐或脐上,称 卡普兰点
髋关节脱位或股 骨颈骨折时,此点 移至脐下并偏向 健侧。
布二安线和布二 安三角
Bryant line and tria ngle
又称髋股线和髋股三角,仰卧位、自 髂前上棘向床平面作一垂线,过大转 子尖作一线与此线垂直,该线为布兰 安线。
再由大转子尖至髂前上棘作一直线, 三线构成的三角称布兰安三角。

下肢长度的测量方法

下肢长度的测量方法

下肢长度的测量方法下肢长度是指从髋关节面到地面的范围,是评价身体比例的重要指标之一。

下肢长度的测量方法具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和局限性,在临床、科研和体育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下肢长度的测量方法及其应用范围。

一、测量工具的选择1、软尺软尺是一种用于测量体育生理学和临床功能性评估的工具。

软尺通常用于测量身体某一部位的长度,例如肢体长度、末梢肌肌肉长度等。

软尺的测量精度较高,适合用于测量下肢长度。

2、骨架测量仪骨架测量仪是一种先进的测量工具,主要用于大规模人体测量,在医学、工程学、建筑学等领域中有广泛应用,具有测量精度高、操作简单、测量速度快等优点。

3、身长测量仪身长测量仪是一种常用于幼儿园、学校及青少年体检中的工具,其原理是测量从头顶到地面的距离。

虽然身长测量仪的精度较低,但可用于测量下肢长度的趋势和变化。

二、测量方法1、软尺法(1)测量前准备(a)需在硬平面上进行测量。

(b)被测者双脚并拢,膝盖微屈。

(2)测量步骤(a)将软尺贴在被测者髋骨后缘上方,保持硬直。

(b)同时将软尺沿大腿前面的底部向下贴紧,直至脚底板。

(c)记录测量值,取中间三次测量的平均值。

2、骨架测量法(1)测量前准备(a)在受测者站立直立时进行测量。

(b)被测者所在地面的标高应相同。

(2)测量步骤(a)被测者穿着轻便的服装,站在骨架测量仪上。

(b)调整骨架测量仪的高度和受测者的姿势。

(c)通过仪表板上的定位测量仪获得下肢长度测量值,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3、身长测量仪法(1)测量前准备(a)在受测者站立直立时进行测量。

(b)被测者所在地面的标高应相同。

(2)测量步骤(a)被测者穿着轻便的服装,站在身长测量仪上。

(b)将被测者的头放在头枕上,双腿和脚贴在身长测量仪的垂直测量线上。

(c)通过身长测量仪获得下肢长度测量值,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三、测量误差与局限性1、人体姿势对测量值的影响人体的姿势会对下肢长度的测量结果产生重要影响。

如在软尺法中,如果脚底板贴地不充分,能唤起足跟或脚垫的变形,从而产生测量误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肢的长度、力线、角及测量线
下肢长度
全长
下肢伸直髂前上棘到内踝尖长度
大腿长
髂前上棘至股骨内侧髁最高点长度
小腿长
股骨内侧髁最高点至内踝尖长度
下肢力线
通过股骨头中心(或髋关节中心)、髌骨中心(或膝关节中心)、踝关节中心的轴线,与小腿长轴基本保持一致。

颈干角
股骨颈与股骨体长轴间内向的夹角。正常值127 (125 —130 )
髋外翻
髋内翻
股胫角
过股骨体长轴的轴线与过胫骨长轴的轴线相交形成的外向的夹角,正常165 —170 。
“O”形腿
“X”形腿”
膝外翻角
股胫角的补角。
测量线
罗斯-奈拉通线
Rose-Nelaton Line
又称髋坐线。身体侧卧并屈髋90 -120 时,自髂前上棘至坐骨结节最明显处的连线,正常情况下通过股骨大转子尖。
布兰安线和布兰安三角
Bryant line and triangle
又称髋股线和髋股三角,仰卧位、自髂前上棘向床平面作一垂线,过大转子尖作一线与此线垂直,该线为布兰安线。
再由大转子尖至髂前上棘作一直线,三线构成的三角称布兰安三髋关节脱位或股骨颈骨折时,大转子尖向此线上方移位。
休马克线和卡普兰点
Schomarker line and Kaplan point
仰卧位,两下肢伸直并拢,两髂前上棘处于同一水平面,两侧大转子尖过同侧髂前上棘向腹部作延长线:休马克线
正常情况下,两线相交脐或脐上,称卡普兰点
髋关节脱位或股骨颈骨折时,此点移至脐下并偏向健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