肢体围度和长度的测定
下肢长度的一般测量法
下肢长度的一般测量法
下肢长度的测量是一项重要的临床测量,通常用于评估身体比
例和骨骼发育。
一般来说,下肢长度的测量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 直接测量法,这种方法是最直接的测量方式,使用测量尺或
软尺直接测量从髋关节上缘到踝关节内侧的距离。
被测者应该站立
并保持双腿并拢,然后测量师在髋部骨盆上缘水平处进行测量,直
到踝关节内侧。
2. 分段测量法,这种方法将下肢长度分为大腿和小腿两部分进
行测量。
首先测量大腿长度,从髋关节上缘到膝盖上缘,然后测量
小腿长度,从膝盖上缘到踝关节内侧。
最后将两部分长度相加即可
得到下肢整体长度。
3. X线测量法,在医学影像学中,可以通过X线片来测量下肢
长度。
医生会使用X线片上的参考标记点来测量髋关节到踝关节的
距离,这种方法通常用于更精确的测量和评估。
无论采用哪种测量方法,都需要在测量前确保被测者站立姿势
正确、放松,并且测量工具的放置和读数准确。
此外,还应该考虑
到个体差异、肌肉紧张度等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综上所述,下肢长度的测量方法多种多样,选择合适的方法并严格按照标准操作程序进行测量,才能得到准确可靠的结果。
3-康复评定学教案-人体形态评定
动态姿势:行走、跑步以及其他运动和劳动的姿势
(每个人都有自己特定的姿势)
(一)重心线
人体一条假想的线,随体位的变化而变化.
(二)姿势评定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1.应该从不同方向观察,患者尽量少穿衣服。
二.常见的异常姿势
(二)侧面观
1.头向前倾斜
2.胸脊柱后凸(驼背)
3.胸部畸形
测量点:分别在小腿最粗的部位和内外踝最细的部位测量围度
(二)截肢残端围度的测量
1.上臂残端围度从腋窝到残端末端,每隔2.5cm测量一次位围度
2.前臂残端围度从尺骨鹰嘴到残端末端,每隔2. 5cm测一次围度
3.大腿残端长度从坐骨结节到残端末端,每隔5cm测一次围度
4.小腿残端长度从膝关节外侧间隙到残端末端,每隔5cm测一次围度
2.前臂围度
(1)前臂最大围度
测量体位:上肢在体侧自然下垂
测量点:前臂近端最膨隆处
(2)前臂最小围度
测量体位:上肢在体侧自然下垂
测量点:前臂远端最细部位
3.大腿围度
测量体位:下肢稍外展
测量点:分别从膑髌骨上缘起向大腿终端每个隔6、8、10、12cm处测量围度
4.小腿围度
测量体位:下肢稍外展,膝关节伸展位
测量点:股骨大转子
3.小腿长:
测量体位:同上
测量点:膝关节外侧关节间隙
4.足长
测量体位:踝关节中立位
测量点:足跟末端
(三)截肢残端长度的测量
1.上肢残端长度
测量体位:坐位或站位,上臂残肢自然下垂
2.前臂残端长度
测量体位:同上
测量点:尺骨鹰嘴沿尺骨到残肢末端
3.大腿残端长度
测量体位:仰卧位或双侧腋杖支撑站立
【康复课堂】常用康复治疗技术操作规范( 物理治疗__第一章功能评定) 上
【康复课堂】常用康复治疗技术操作规范( 物理治疗__第一章 功能评定) 上第一篇物理治疗第一章功能评定第一节身体形态评定一、姿势1、定义观察或测量受检者在静止或运动中身体所处空间位置的过程。
2、适应证与禁忌证(1)适应证:影响正常姿势的疾患,包括先天性异常(如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先天性肢体残缺或发育不全等)和后天性异常(如强直性脊柱炎、腰椎间盘突出症、脊柱压缩性骨折后等)。
(2)禁忌证:意识障碍,不能独立坐或站。
3、设备与用具目测法无需设备或可以使用摄像机;脊柱测量使用铅垂线;放射学评定需要X线检查设备。
4、操作方法与步骤(1)目测法:左、右侧面观察有无足弓消失,膝关节屈曲挛缩或过伸,髋关节屈曲挛缩,胸腰椎局部后凸(圆背或驼背),前、后面观察有无脊柱侧屈,双肩是否对称。
1)躯干:观察头部是否前倾、旋转或侧屈,胸廓呼吸是否对称,一侧胸锁关节或肩锁关节是否高于另一侧,胸部有无陷凹、隆凸或桶状胸,有无塌肩凸臀(一侧肩关节低于对侧,对侧髋关节向外侧凸出),脊椎的侧凸和旋转,两侧肩胛骨与脊柱不等距、不等高,翼状肩胛,躯干肌萎缩等。
2)上肢:观察两上肢体位是否一样;一侧上肢是否远离躯干或过度内、外旋;两侧上肢是否等长;有无上肢畸形及肌肉萎缩等。
3)下肢:观察有无扁平足,马蹄足,足内、外翻,膝关节内、外翻,髋过度内、外旋,下肢肌肉萎缩等。
(2)铅垂线测量法:目测法发现姿势异常后可以采取铅垂线测量。
受检者站立位,铅垂线从枕骨隆突的中点下垂,如果铅垂线不经过臀中沟表示有脊柱侧凸,姿势异常但铅垂线经过臀中沟,则表示脊柱侧凸的代偿完全。
(3)放射学评定:对疑有脊柱侧凸的受检者(孕妇除外)可以进行放射学检查。
拍摄直立位第1胸椎到第1骶椎的正、侧位片,在X光片上测量脊柱侧凸的角度,具体测量方法见放射影像学专著。
5、注意事项(1)熟悉人体脊柱和肢体的标准姿势。
(2)评定时在征得受检者同意后,尽量裸露身体、脱去鞋袜、采取自然姿态或动作。
康复功能评定 第二章人体形态评定知识汇总
《康复功能评定学》第二章人体形态评定重点内容概述一、人体形态评定的发展:人体形态评定是人体测量学的一部分,最先出现于人类学。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各学术领域的相互渗透,人类对健康需求和美学要求的提高,人体测量学不断与临床医学、整形外科学、人体工程学、体育保健学、心理学等相结合,成为这些学科的一部分,同时也成为康复功能评定学的重要组成内容二、人体形态评定内容:(一)、身体姿势评定在人体形态评定中,通常用直立姿势作为人体形态评定的基本姿势。
直立姿势测量法要求被测者两足跟靠拢,两臂自然下垂,挺胸收颌,两眼平视前方,使头部保持眼眶下缘与耳屏点成水平的“耳眼平面”姿势。
耳眼平面是国际上通用的标准平面,已被各国人体测量工作者广为采用。
采用这种方法测量的优点是,所需测量器械相对比较简单轻便,测量所需的时间也较短,适宜于大面积测量或流动性的工作。
但是,在直立状态下进行测量,被测者的稳定性较差,也难以根据测量的要求,对姿势做精确的矫正。
(二)、体格评定在一般的人体形态评定中,体格评定的内容常用身高、体重、胸围、肢体长度和围度等指标来表示。
、体型评定体型是指人体在某个阶段由于受遗传、营养、环境及疾病等因素影响而形成的身体外形特征。
通过对体型的研究,探讨体型与某些疾病的关系,了解不同体型人的性格和行为特点。
体型评定多采用定性的评定方法对人体体型进行分类,目前有几十种有关体型分类方法。
1)谢尔顿体型分类法:美国临床心理学家谢尔顿按照个体在胚胎发育中的三个胚层,将人的体型分为三种类型:内胚型(肥胖型):这种类型的人体体型特点是身体圆胖、头大、颈短而粗、胸厚而宽,腹部隆起,腰部粗壮,四肢短粗。
中胚型(健壮型):这种类型的人体体型特点是身体魁伟高大,肌肉结实粗壮,肩宽胸厚,腰腹较小,身体有一定线条。
外胚型(瘦小型):这种类型的人体体型特点是瘦小、软弱无力,肌肉不发达,四肢细小。
2)国内常用分类:国内学者基于谢尔顿体型分类法,将成年人的体型分为以下三种。
肢体长度及围度测量实训报告
肢体长度及围度测量实训报告肢体长度是指肢体两端端点处体表骨性标志之间的距离。
通常利用软尺等测量工具进行测量获得。
测量时注意保持肢体姿势正确,将两侧测量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肢体周径即指肢体的围度,包括躯干周径和四肢周径。
可以分析身体发育、营养状况及肢体肌肉的肿胀、肥大或萎缩等情况。
通常采用软尺等工具进行测量。
测量时要求:①被测肢体肌肉充分放松;②软尺围绕肢体形成的环面应与肢体纵轴垂直;③软尺松紧度适宜(可在皮肤上稍微移动但上下不超过1cm);④四肢周径测量时将两侧测量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一、上肢和下肢长度的测量方法1.上肢长度测量(1)上肢全长测量肩峰外侧端到桡骨茎突或中指尖的距离。
测量时采用坐位或站位,让上肢在体侧自然下垂,肘关节伸展,前臂旋后,腕关节中立位。
(2)上臂长:测量肩峰外侧端到肱骨外上﹐的距离。
测量时采用坐位或站位,让上肢在体侧自然下垂,肘关节伸展,前臂旋后,腕关节中立位。
(3)前臂长测量肱骨外上髃到桡骨茎突的距离。
测量时采用坐位或站位,让上肢在体侧自然下垂,肘关节伸展,前臂旋后,腕关节中立位。
(4)手长:测量桡骨茎突与尺骨茎突连线中点到中指尖的距离。
测量时采用手指伸展位。
2.下肢长度测量(1)下肢全长:测量骼前上棘到内踝的距离或股骨大转子到外踝的距离。
测量时采用仰卧位,让下肢伸展,髋关节处于中立位,骨盆水平位。
(2)大腿长:测量股骨大转子到膝关节外侧间隙的距离。
测量时采用仰卧位,让下肢伸展,髋关节处于中立位,骨盆水平位。
(3)小腿长:测量膝关节外侧间隙到外踝的距离。
测量时采用仰卧位,让下肢伸展,髋关节处于中立位,骨盆水平位。
(4)足长:测量足跟末端到第二趾尖的距离。
测量时采用踝关节中立位。
二、残肢长度的测基方法1.上肢残段长度测量(1)上臂残段长度:测量从腋窝到残肢末端的距离。
测量时采用坐位或站位,上臂残肢自然下垂。
(2)前臂残段长度:测量从尺骨鹰嘴沿尺骨峭到残肢末端的距离。
测量时采用坐位或站位,残肢上臂自然下垂。
测量腿围方法及注意事项
测量腿围方法及注意事项
腿围测量是了解身体围度、评估健康状况的重要方法之一。
本文将详细介绍测量腿围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帮助您准确掌握这一技能。
一、测量腿围的方法
1.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一般使用软尺进行测量。
确保软尺没有弹性,以免影响测量结果。
2.确定测量部位:通常测量大腿围、小腿围等部位。
大腿围测量点位于大腿最丰满处,小腿围测量点位于小腿最粗处。
3.测量姿势:站立,双脚并拢,脚跟靠在一起。
测量时,将软尺紧贴皮肤,但不要勒得太紧,以免影响测量结果。
4.读取数值:在测量部位轻轻绕一圈,读取软尺上的数值。
注意要保持软尺水平,避免斜着测量。
5.记录数据:将测量结果记录下来,以便日后对比。
二、测量腿围的注意事项
1.保持身体放松:在测量过程中,尽量保持身体放松,避免紧张或用力。
2.注意测量时间:最好在早晨起床后、晚上睡觉前进行测量,因为这两个时间段的腿围较为稳定。
3.保持测量部位干燥:测量前,确保测量部位皮肤干燥,避免水分影响测量结果。
4.穿着合适:测量时,穿着轻便、宽松的衣物,以免衣物对测量结果产生影响。
5.重复测量:为提高测量准确性,可以在同一时间重复测量2-3次,然后取平均值。
6.避免误差:测量时,尽量保持软尺紧贴皮肤,避免因软尺悬空或测量力度不均导致的误差。
7.长期监测:腿围的变化可能受多种因素影响,如饮食、运动等。
因此,长期监测腿围变化有助于了解身体状况。
通过以上介绍,相信您已经掌握了测量腿围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肢体围度和长度的测定
2、下肢长度测量
(患者仰卧位,骨盆摆正,如存在一侧畸形,则健侧
下肢应放在与患侧下肢相同的位置上)
①整体长度:相对长度为脐至内踝尖的距离, 绝对长度为髂前上棘到内踝尖。正常人两侧误差 <1cm。 ②股骨长度:相对长度为髂前上棘到股骨外侧 髁的长度,绝对长度是股骨大转子顶点到膝关节 外侧平面的距离。 ③胫骨长度:为胫骨平台内侧上缘到内踝尖的 距离。 ④腓骨长度:为腓骨小头到外踝尖的距离。
肢体围度和长度的测定
定义
利用客观的测量器具评定肢体长度和围度的 方法。
Hale Waihona Puke 适应症与禁忌症适应症 所有受检者 禁忌症 肢体骨折未固定者不宜进行长度测量; 肢体的开放性损伤局部不宜进行围度测 量者;
设备与用具
皮尺、电子测量尺及其他测量设备
肢体长度的测量
1、上肢长度(受检者取站立位或坐位)
①整体长度:相对长度为第7颈椎棘突至中指 尖的长度,绝对长度为肩峰至中指尖的长度。 ②上臂长度:相对长度为肩峰到尺骨鹰嘴的距 离,绝对长度为肩峰到肱骨外上髁的距离。 ③前臂长度:相对长度为肱骨内上髁到尺骨茎 突的距离,绝对长度为尺骨鹰嘴到尺骨茎突或桡 骨小头到桡骨茎突的距离。
注意事项
1.测量时,应充分裸露患者被测量的部 位。 2.使用标准皮尺,同一体位,同一测量 部位,先测健侧,后测患侧,以便于比较。 3.测量女性的躯体围度时,须先征得被 测对象的同意,并须有女医护人员在场或 女家属陪同。
谢 谢 !
3.肢体围度(周径)测量
(1)上肢围度测量 患者坐位或站立位,双上肢在体侧自然 下垂。 ①上臂围度:用皮尺绕肱二头肌肌腹或 上臂最隆起处一周,其结果即为上臂周径, 一般在用力屈肘时和上肢下垂放松时各测 量1次。 ②前臂围度:用皮尺在前臂最粗处测量。
2024级康复治疗专业《康复评定》课程标准
康复评定技术?课程标准课程编码:课程名称:康复评定技术学分:6学时:108开课学期:2一、课程概述1.课程性质与作用康复评定技术?是康复治疗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
该课程是在对专业人才市场需求和就业岗位进展调研、分析的根底上,以康复治疗技术岗位实力和综合职业素养培育为重点,采纳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理论,校院合作开发的一门工学结合课程。
2.课程与前修后续课程的关系与本课程相关的课程有:前修课程?人体发育学?、?功能解剖学?、?运动学?,后续课程?运动疗法?、?作业疗法?、?康复工程学?、?临床康复学?、?言语治疗学?。
3.课程标准根本理念本课程标准的根本理念为遵循职业教化以就业为导向,以效劳为宗旨的指导思想,以医院调研为根底,围绕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培育目标和培育规格,在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职业教化思想和方法的根底上,依据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思想,与医院专家共同合作,实施本课程的系统开发与实践。
4.课程标准设计思路本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为遵循职业成长规律和教化规律,从宏观(培育目标定位)、中观[课程体系)、微观(教学单元内容)三方面进展系统化设计。
结合学生已有学习根底和学习风格,依据教学做合一的原那么,依据职业活动特点,重组教学内容,支配教学单元次序。
采纳案例教学、任务驱动、现场教学、探讨法和小组学习等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调动学生主体主动性,将理论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实现对学生的学问、实力、素养的系统化培育。
系统化标准教学环境条件,对校院合作、实训基地、专兼结合的“双师”团队,教材等进展系统规划,保障课程的有效实施。
本课程标准用于指导?康复评定技术?课程建立与课程教学。
二、课程目标1.课程总体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具备……的实力,并具备……的实力,促进企业……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具备驾驭各种功能评定的方法的实力,并具备娴熟应用运动、感觉等功能评定方法评定患者的各项功能的实力,促进患者康复。
下肢长的基本测点
下肢长的基本测点肢长是指人体四肢的长度,包括上肢和下肢。
它是衡量人体身材比例的重要指标之一。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测量肢长的方法。
1. 身高测量法身高是测量肢长的最基本指标。
通常使用身高测量尺来测量,被测者直立站立,双脚并拢,脚跟、臀部、肩背和后枕部紧贴垂直墙壁,头部保持水平,然后使用尺子从头顶到脚跟的最低点测量身高。
2. 上肢测量法上肢包括手臂和手掌。
手臂长度是指肩关节到手腕关节的距离,可以用软尺或测量尺来测量。
手掌长度是指掌心最突出部位到手腕关节的距离,也可以用软尺或测量尺来测量。
3. 下肢测量法下肢包括大腿、小腿和脚部。
大腿长度是指髋关节到膝盖的距离,可以用软尺或测量尺来测量。
小腿长度是指膝盖到脚踝的距离,也可以用软尺或测量尺来测量。
脚部长度是指脚跟到脚尖的距离,可以用软尺或测量尺来测量。
4. 上肢比例测量法上肢比例是指上肢长度占总身高的比例。
通常使用上肢比例尺来测量,被测者直立站立,双手自然垂放,上肢比例尺的标尺部分放在头顶,根据标尺上的刻度读取上肢比例。
5. 下肢比例测量法下肢比例是指下肢长度占总身高的比例。
通常使用下肢比例尺来测量,被测者直立站立,双脚并拢,下肢比例尺的标尺部分放在地面,根据标尺上的刻度读取下肢比例。
6. 肢长比例的影响因素肢长比例受到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
遗传因素决定了个体的基本身材比例,而环境因素如营养、锻炼等则可以影响肢长的发育。
7. 肢长与身材的关系人体的身材比例对于美观和健康都有重要影响。
肢长过短或过长都可能导致身材比例失衡,给人一种不协调的感觉。
因此,合理的肢长比例是一个健康和美观身材的重要因素。
总结起来,测量肢长是衡量人体身材比例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身高测量法、上肢测量法和下肢测量法可以得到具体的肢长数据。
肢长比例的影响因素包括遗传和环境因素。
合理的肢长比例对于身材美观和健康都是非常重要的。
常用康复治疗技术操作规范(2012年版)
第一篇物理治疗第一章功能评定第一节身体形态评定一、姿势1、定义观察或测量受检者在静止或运动中身体所处空间位置的过程。
2、适应证与禁忌证(1)适应证:影响正常姿势的疾患,包括先天性异常(如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先天性肢体残缺或发育不全等)和后天性异常(如强直性脊柱炎、腰椎间盘突出症、脊柱压缩性骨折后等)。
(2)禁忌证:意识障碍,不能独立坐或站。
3、设备与用具目测法无需设备或可以使用摄像机;脊柱测量使用铅垂线;放射学评定需要X线检查设备。
4、操作方法与步骤(1)目测法:左、右侧面观察有无足弓消失,膝关节屈曲挛缩或过伸,髋关节屈曲挛缩,胸腰椎局部后凸(圆背或驼背),前、后面观察有无脊柱侧屈,双肩是否对称。
1)躯干:观察头部是否前倾、旋转或侧屈,胸廓呼吸是否对称,一侧胸锁关节或肩锁关节是否高于另一侧,胸部有无陷凹、隆凸或桶状胸,有无塌肩凸臀(一侧肩关节低于对侧,对侧髋关节向外侧凸出),脊椎的侧凸和旋转,两侧肩胛骨与脊柱不等距、不等高,翼状肩胛,躯干肌萎缩等。
2)上肢:观察两上肢体位是否一样;一侧上肢是否远离躯干或过度内、外旋;两侧上肢是否等长;有无上肢畸形及肌肉萎缩等。
3)下肢:观察有无扁平足,马蹄足,足内、外翻,膝关节内、外翻,髋过度内、外旋,下肢肌肉萎缩等。
(2)铅垂线测量法:目测法发现姿势异常后可以采取铅垂线测量。
受检者站立位,铅垂线从枕骨隆突的中点下垂,如果铅垂线不经过臀中沟表示有脊柱侧凸,姿势异常但铅垂线经过臀中沟,则表示脊柱侧凸的代偿完全。
(3)放射学评定:对疑有脊柱侧凸的受检者(孕妇除外)可以进行放射学检查。
拍摄直立位第1 胸椎到第1 骶椎的正、侧位片,在X光片上测量脊柱侧凸的角度,具体测量方法见放射影像学专著。
5、注意事项(1)熟悉人体脊柱和肢体的标准姿势。
(2)评定时在征得受检者同意后,尽量裸露身体、脱去鞋袜、采取自然姿态或动作。
(3)评定女性受检者时须有女医护人员在场或家属陪同。
二、身高与体重1、定义利用客观的测量器具评定身高和体重的方法。
康复治疗专业人员培训大纲(2023年版)
附件康复治疗专业人员培训大纲(2023年版)一、培训目标根据《常用康复治疗技术操作规范》,通过系统培训,使康复治疗专业人员能够掌握从事康复治疗工作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掌握常见疾病功能障碍的康复评定方法和康复治疗技术,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沟通交流能力、人文关怀意识,能够提供专业的、规范的康复治疗服务。
二、培训对象医疗机构新入职康复治疗专业人员、转岗后将从事康复治疗工作的人员、在岗的初级及以下专业技术职称的康复治疗专业人员。
三、培训时间(一)基础培训。
包括基本理论知识、常用康复评定方法和常用康复治疗技术,培训时间为10天,共60学时。
(二)专业培训。
包括常见疾病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相关专业理论知识与技能培训,培训时间为50天,共300学时。
(具体培训时间分配见附件1)四、培训方式和方法(一)培训方式。
培训采取理论知识培训和临床实践能力培训相结合的方式。
(二)培训方法。
可采用课堂讲授、小组讨论、操作示教、情景模拟、个案治疗等培训方法。
五、培训内容和要求(一)基础培训。
1.基本理论知识培训(1)法律法规:熟悉《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
(2)规范标准:掌握《常用康复治疗技术操作规范》《四肢骨折等9个常见病种(手术)早期康复诊疗原则》等康复治疗规范要求。
(3)规章制度:掌握康复治疗工作相关规章制度、康复治疗岗位职责及工作流程,如多学科诊疗制度、康复医学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医院感染管理制度、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康复治疗工作流程等。
(4)康复治疗概述:掌握康复、康复医学、康复治疗等概念,掌握解剖学、运动学等康复医学基础知识,掌握康复治疗原则、康复治疗方案与实施等内容,了解康复医疗工作现状及进展。
(5)康复治疗风险管理:掌握患者易发风险(如电击伤或电流伤、灼伤、过敏反应、跌倒、骨折、肺栓塞、体位性低血压等)的识别、评估、防范措施、应急预案,掌握不良事件的预防与处理等。
实验一人体形态评定
实验一人体形态评定一、目的与任务(一)掌握体表标志点(二)掌握身体姿势的评定方法。
(三)掌握截肢残端长度与围度的测量方法。
二、实验方法与手段(一)身体姿势评定1、受试者充分暴露受检部位2、受试者处于直立位的标准姿势3、评定者从前面、后面观、侧面对受试者进行姿势评定(二)身体长度的测量1、受试者充分暴露受检部位2、评定者使用测量设备测量肢体长度(1)上肢 上肢长、上臂长、前臂长、手长(2)下肢 下支长、大腿长、小腿长、足长(3)身体残端的长度测量使用器材:卡尺(三)身体围度的测量1、受试者充分暴露受检部位2、评定者使用测量设备测量肢体围度(1)上肢 上臂围度、前臂围度(2)下肢 大腿围度、小腿围度(3)躯干 头围、颈围、胸围、腹围、腰围、腰臀比(4)身体残端的维度测量使用器材:软皮尺(四)身高受试者穿贴身衣物,使用器材:身高测量仪(五)体重使用器材:电子秤三、实验教学时数2学时四、实验教学组织教师先示范,学生后操作。
每一项内容介绍完、操作完,再开始下一项内容的介绍。
学生两人一组,一人为评定者,一人为评定对象,由评定者操作完成后交换角色,相互练习。
五、实验教学类型基本型六、实验教学的要求与注意事项(一)熟练掌握全身体表标志。
在学习本章时应复习解剖学课程,特别是运动系统。
(二)掌握正常与异常身体姿势的区别。
(三)要求多动手多操作多实践。
实验二关节活动度评定一、目的与任务(一)掌握运用量角器对上肢、下肢、脊柱主要关节活动度的测量方法和正常参考值。
(二)熟悉测量结果的记录、分析和测量过程的注意事项。
(三)了解关节活动度的评定目的。
二、实验方法与手段受试者处于舒适度位置;充分暴露带测量关节;固定待测关节近端,被活动该关节,了解可能的活动范围和有无抵抗感;将待测关节置于起始位;将量角器的轴心对准被测量关节运动的轴心,固定臂与关节的近端骨长轴平行,移动臂与关节远端骨长轴平行;记录关节起始位的角度;测关节主动、被动运动的最大活动范围。
大臂围度测量方法
大臂围度测量方法
大臂围度测量法(BMC)是一种定义身体大臂围度的测量方法。
也称作肌肉环测量法。
大臂围度测量法(BMC)是一种以人体肢体组成部分的测量,旨在衡量一个人的大臂围度。
大臂围度测量法最流行的应用是估一个人的状况,它可以用反映一人的营养状况。
如果一人的大臂围度得到正常测定,就可以表明人的营养状况良好,反之,若大臂围度过小,可以表明人可能患有营养不良症。
因此,大臂围度的测量是对体重指数(BMI)的改进,它可以更确地评估一人的营养状况。
大臂围度测量法的方法很简单,只需将测量仪器的量尺调节到所需的尺寸,然后将其放在大臂的下位置。
在测量之前,棒必须调到一个舒服的位置,以便测量结果准确可靠。
必须指出,大臂围度测量法不是万能的,它只能反映一人的大臂围度,而不能反映一人的整营养状况。
因此,大臂围度测量法只能作为人体营养状况评估的一个辅助指标,而不是唯一的指标。
另外,进行大臂围度测量时,必须注意测量仪器的稳定性和准确性,因为如果不正确使用这种测量仪器,测量的结果将会不可靠。
此外,测量仪器的使用者必须掌握正确的测量技术。
大臂围度测量的结果可能因不正确的操作而发生偏差,如果想要准确的结果,使用者必须熟练掌握所有的操作技术。
最后,为了确保正确的大臂围度测量结果,测量者必须让被测者确实感觉舒服,然后按照上述步骤进行测量。
测量过程完成后,被测
者不能立即把手收回,应先使其稳定一段时间,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综上所述,大臂围度测量法是一种评估营养状况的有效方法,但是必须注意测量仪器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并正确使用此测量仪器,以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骨科康复一般评定内容
骨科康复一般评定内容
(1) 疼痛评定:视觉模拟评分(VAS)等。
(2) 感觉功能评定:包括浅感觉、深感觉及复合感觉评定。
(3) 关节活动度(ROM)评定:了解四肢关节及脊柱的活动范围。
(4) 各关节功能评定量表:常用的包括Harris髋关节评分、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量表、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WOMAC)骨性关节炎指数、膝关节损伤和骨性关节炎转归评分等。
(5) 肌肉力量评定:徒手肌力检查,等速肌力测试等。
(6) 步态评定:徒手步态检查、步态分析系统。
(7)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ADL):ADL、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IADL)、改良巴氏指数(MBI)。
(8) 生活质量评定:健康调查简表(SF-36)、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100)
(9) 肢体长度/围度测量。
(10) 平衡功能检查:Berg平衡量表、平衡评定仪。
(11) 功能测定:计时起立步行试验、五次坐-起试验(FTSST)等。
(12) 综合能力评估。
人体各部位尺寸测量方法
人体各部位尺寸测量方法才裁缝417篇原创内容公众号人体净体尺寸测量,是定制或自制服装时必备技能,需要注意的是,测量位置和打版位置需要相对应,否则将产生较大误差。
各类型服装的尺寸测量方法,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查看。
内容来自网络,原文略有修改,代表本公众号观点。
测量前准备:尽量保持身上的穿着单薄,不要穿太多或太厚的衣服,以免产生太大的误差。
最好能找到第二个人帮忙测量,提高准确性。
1.衣长位置从颈椎点垂直向下测量:①短款服装,测量到腰部(腰底部位置)。
②常规长度单衣,测量到臀部最高处。
③偏长款外套,测量到大腿中上部。
2.胸围经过胸高点,沿胸廓水平围量一圈的长度。
3.下胸围沿着乳房下围,绕过身体一周,所得尺寸就是下胸围尺寸。
4.腰围经过腰部最细处水平围量一周的长度。
5.臀围臀部最丰满处水平围量一周的长度。
6.直裆深坐在椅子上的状态下,伸展姿势,从腰部到椅子的座面垂直测量。
7.肩宽从左肩端点通过颈椎点量至右肩端点的距离,或按照左右肩端点间距测量,不同测量方法对于不同打版方法。
8.后背宽背部两后腋窝点之间的距离9.前胸宽胸部两前腋窝点之间的距离10.臂长从肩端点向下量,经过肘关节至腕关节的距离11.上臂长从肩端点向下量至肘关节的距离12.袖窿弧长(AH值)从肩端点经过腋下围量一圈的长度13.领围在喉骨突出的地方,沿脖子测量一圈。
14.前腰节长身体正面从肩颈点经乳峰点到垂直腰线的体表实长(测量时可先用一根细绳固定腰线位置)。
15.后腰节长身体背面从肩颈点顺背部垂直量至腰围线的距离16.胸高点从肩颈点到乳峰点的体表实长(橙色线为胸高线)17.乳距两乳峰点之间的水平距离18.臂围上臂最粗处,水平围量一周的长度。
19.肘围肘关节水平围量一周的长度20.腕围过腕关节凸起点围量一周的长度21.大腿根围在大腿根部,水平围量一周的长度22.膝围过膝盖中点,水平测量一圈的长度23.踝围在踝骨上部最细处,水平测量一圈的长度干货技能,建议收藏!正文完才裁缝服装纸样课程和缝制工艺课程。
人体体格测量
两眼平视前方,耳屏上缘与两眼眶下缘最低点呈 水平面位;
4)测试人员站在受试者右侧; 5)将水平面板轻轻沿立柱下滑,轻压于受试者头
顶。 6)记录:测试人员读数时双眼应与压板平面等高;
记录以cm 为单位,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0.1cm); 7)测量结束:计数完毕,立即将水平板轻轻推至 安全高度,以防碰坏、伤人。
2、测试方法
➢被测者姿势:受试者自 然站立,两肩放松。双 臂下垂并适度张开,双 腿并拢,两腿均匀负重, 臀部放松,目视前方。 ➢测量定位:臀部的最高 点(最大围,GL);股 骨大粗隆水平。
注意保持水平
带尺围绕臀部的松紧度应适宜,带尺轻轻贴住皮肤, 使皮肤不产生明显凹陷。
记录以厘米为单位,精确到小 数点后1位。前后两次测量误差
腹部(脐旁)皮褶厚度。
测量者用左手拇指 及食指将距脐右侧1 cm 处的皮肤和皮下组织沿 着与正中线平行方向捏 起,用皮褶计测量距拇 指约1 cm处的皮褶根部 厚度。
2)被测者的姿势:在清晨未进食的条件下,被 测者自然站立,保持自然呼吸状态,勿用力挺 胸或收腹。
➢ 3)测量者站位:在被测者的前方或右前方。
4)测量定位(任选一种): ➢ 第一种方法:腰围的水平位置为脐线; ➢ 第二种方法:肋弓下缘和髂前上嵴连线中点,
左右两侧各定一个测量点,测量时软尺应通过 两个测量点,水平围绕一周。 5)读数要求:在被测者呼气末期读数。以 “cm”为单位,读至0.1 cm。两次测量之间的 误差不超过1 cm。
5)向气袖内充气,边充气边听诊,待肱动脉 搏动声消失,水银柱再升高20~30 mmHg 后,然后以恒定速率(2~6 mmHg/s) 缓慢放 气,双眼观察汞柱下降,平视汞柱表面, 根据听诊结果读出血压值。获取舒张压读 数后快速放气至零。在放气过程中仔细听 取柯氏音,观察柯氏音第Ⅰ时相(第Ⅰ音) 和第Ⅴ时相(消失音)。收缩压读数取柯氏音 第Ⅰ音,舒张压读数取柯氏音第Ⅴ音。
人体形态测量
1. 侧面观
(一)正常姿势
(1)正常所见:足纵弓正常,膝关节0°~5°屈曲, 髋关节0°,骨盆无旋转。正常人脊柱从侧面观 察有四个生理弯曲,头、耳和肩峰在同一条与 地面垂直的线上。
(2)检查方法:铅垂线通过的标志点:外耳孔 →肩峰→大转子→膝关节前面(髌骨后方)→ 外踝前约2cm。
2.后面观
正常所见:正常人跟骨底与跟腱在同一条 与地面垂直的线上,双侧内踝在同一高度, 胫骨无弯曲,双侧腘窝在同一条水平线上, 大粗隆和臀纹同高,双侧骨盆同高,脊柱 无侧弯,双侧肩峰、肩胛下角平行,头颈 无侧斜或旋转。
截肢残端围度的测量方法
四、身高和体重的测量
身高和体重是衡量人体发育、营养状 况的基本指标,也是衡量其他生理指 标的基础。 身高和体重可因性别、年龄、饮食、 劳动、生活条件、健康状况、锻炼程 度及其他因素而有差别。
1.身高(身长)的测量
身高是骨骼发育情况的主要指标。 测量时应保持头正、颈直、挺胸、收腹、 双下肢伸直(不穿鞋)、足跟并拢在一 条线上,足尖打开约30°~40°。 身高因时间不同而有差别,人的身长一 般在清晨时较高、傍晚时较低。所以测 量应在相同的时间、条件下,用同一方 法进行测量,以减少误差。 随着年龄的增长,下肢相对变长,身长 中点逐渐下移,6~7岁时在脐与耻骨联合 之间,成年时降至耻骨联合。正常人指 距等于身长。
上臂长
同上
前臂长
同上
手长
手指伸展位置
测量点
肩峰外侧端到桡骨茎突的距离 肩胛外侧端到肱骨外侧髁的距离
肱骨外侧髁到桡骨茎突的距离 桡骨茎突与尺骨茎突的连线起始到中指末端的距离
(二)下肢长 度的测量
一.下肢长:真性、假性 二.大腿长: 三.小腿长: 四.足长:
康复治疗专业《康复评定》课程标准
《康复评定技术》课程标准课程编码:23302230课程名称:康复评定技术学分:6学时:108开课学期:2一、课程概述1.课程性质与作用《康复评定技术》是康复治疗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
该课程是在对专业人才市场需求和就业岗位进行调研、分析的基础上,以康复治疗技术岗位能力和综合职业素质培养为重点,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理论,校院合作开发的一门工学结合课程。
2.课程与前修后续课程的关系与本课程相关的课程有:前修课程《人体发育学》、《功能解剖学》、《运动学》,后续课程《运动疗法》、《作业疗法》、《康复工程学》、《临床康复学》、《言语治疗学》。
3.课程标准基本理念本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为遵循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指导思想,以医院调研为基础,围绕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在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职业教育思想和方法的基础上,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思想,与医院专家共同合作,实施本课程的系统开发与实践。
4.课程标准设计思路本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为遵循职业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从宏观(培养目标定位)、中观(课程体系)、微观(教学单元内容)三方面进行系统化设计。
结合学生已有学习基础和学习风格,按照教学做合一的原则,根据职业活动特点,重组教学内容,安排教学单元次序。
采用案例教学、任务驱动、现场教学、讨论法和小组学习等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调动学生主体积极性,将理论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实现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的系统化培养。
系统化规范教学环境条件,对校院合作、实训基地、专兼结合的“双师”团队,教材等进行系统规划,保障课程的有效实施。
本课程标准用于指导《康复评定技术》课程建设与课程教学。
二、课程目标1.课程总体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具备……的能力,并具备……的能力,促进企业……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具备掌握各种功能评定的方法的能力,并具备熟练应用运动、感觉等功能评定方法评定患者的各项功能的能力,促进患者康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整体长度:相对长度为脐至内踝尖的距离, 绝对长度为髂前上棘到内踝尖。正常人两侧误差 <1cm。
②股骨长度:相对长度为髂前上棘到股骨外侧 髁的长度,绝对长度是股骨大转子顶点到膝关节 外侧平面的距离。
③胫骨长度:为胫骨平台内侧上缘到内踝尖的 距离。
④腓骨长度:为腓骨小头到外踝尖的距离。
肢体围度和长度的测定
整理ppt
定义
利用客观的测量器具评定肢体长度和围度的 方法。
整理ppt
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 所有受检者
禁忌症 肢体骨折未固定者不宜进行长度测量; 肢体的开放性损伤局部不宜进行围度测
量者;
整理ppt
设备与用具
皮尺、电子测量尺及其他测量设备
整理ppt
肢体长度的测量
1、上肢长度(受检者取站立位或坐位)
整理ppt
3.肢体围度(周径)测量
(1)上肢围度测量 患者坐位或站立位,双上肢在体侧自然
下垂。 ①上臂围度:用皮尺绕肱二头肌肌腹或
上臂最隆起处一周,其结果即为上臂周径, 一般在用力屈肘时和上肢下垂放松时各测 量1
②前臂围度:用皮尺在前臂最粗处测量。
整理ppt
(2)下肢围度测量 ①大腿围度:患者仰卧位,大腿肌肉放
松,从髌骨上缘向大腿中段量一距离(一 般取髌骨上极向上5、10或15cm),然后
②小腿围度:患者仰卧位,屈膝,双足 平放床上,用皮尺在小腿最粗处测量。
整理ppt
4.躯体围度的测量
(1)胸围 患者坐位或站立位,双上肢在体侧自然下垂。用皮尺 测量通过乳头上方(相当于第4肋间)和肩胛骨下角下方 的围度(绕胸部一周)。对乳房较大的女性,可在乳头稍 高的地方测量。测量分别在平静时、深呼气末和深吸气末 时进行。 (2)腹围 患者卧位或站立位,双上肢在体侧自然下垂。取腋中 线季肋下缘与髂崤上缘中1/2点处,用皮尺绕腹部一周。 (3)臀围 患者站立位,双上肢在体侧自然下垂。测量大转子和 髂前上棘连线中间臀部最粗处。
①整体长度:相对长度为第7颈椎棘突至中指 尖的长度,绝对长度为肩峰至中指尖的长度。
②上臂长度:相对长度为肩峰到尺骨鹰嘴的距 离,绝对长度为肩峰到肱骨外上髁的距离。
③前臂长度:相对长度为肱骨内上髁到尺骨茎 突的距离,绝对长度为尺骨鹰嘴到尺骨茎突或桡 骨小头到桡骨茎突的距离。
整理ppt
2、下肢长度测量 (患者仰卧位,骨盆摆正,如存在一侧畸形,分裸露患者被测量的部 位。
2.使用标准皮尺,同一体位,同一测量 部位,先测健侧,后测患侧,以便于比较。
3.测量女性的躯体围度时,须先征得被 测对象的同意,并须有女医护人员在场或 女家属陪同。
整理ppt
谢 谢!
整理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