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D课程设计报告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一、课程设计任务书 (1)
二、项目说明 (2)
三、配电工程图的绘制 (3)
1、图层、线型、文字等基本绘图环境的设置及绘图模板的绘制
2、主要结构尺寸及尺寸配合的确定。

3、问题及讨论。

四、心得体会 (4)
五、配电工程图 (5)
六、参考文献附 (6)
一、设计任务书
设计目的:
熟悉Auto CAD设计软件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CAD绘图软件的使用方法和技巧,在时间学习中逐步提高应用水平,并能应用CAD绘图软件进行供配电系统断路器设计。

通过绘制供配电系统断路器设计巩固并能综合运用已学过的CAD绘图软件的有关知识,增强计算机辅助绘图的能力,使学生掌握电气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掌握查阅文献、收集资料、分析计算、综合论证、设计制图、数据处理等多方面的基本技能。

掌握优化设计的方法、步骤。

掌握变电站设计性能参数及结构掌握AutoCAD2010的常用绘图工具的使用掌握AutoCAD2010的常用编辑工具的使用
设计内容要求:
变电站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联系发电厂和用户的中间环节。

它起着变换和分配电能的作用。

变电站的设计必须从全局利益出发,正确处理安全与经济基本建设与生产运行。

近期需要与今后发展等方面的联系,从实际出发,结合国情采用中等适用水平的建设标准,有步骤的推广国内外先进技术并采用经验鉴定合格的新设备、新材料、新结构。

根据需要与可能逐步提高自动化水平。

变电站电气主接线指变电站的变压器、输电线路怎样与电力系统相连接,从而完成输配电任务,变电所的主接线是电力系统接线组成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一次主接线的设计将直接影响各个不同电压侧电气设备的总体布局,并影响各进出线的安装间隔分配,同时还对变电所的供电可靠性和电气设备运行、维护的方便性产生很大的影响。

主接线方案一旦确定,各进出线间和电气设备的相对位置便固定下来,所以变电所的一次主接线是电气设计的首要部分
1、辉县北郊变电站施工图10kv进线柜二次进线图
2、辉县北郊变电站主变保护柜端子排图
3、辉县北郊变电站主变保护柜电气布置图
4、辉县北郊变电站主变保护原理图
二、项目说明
供配电设计主要包括变配电设计、高压配电线路设计设计等,本次设计绘制图纸如下
1) 辉县北郊变电站施工图10kv进线柜二次进线图
2) 辉县北郊变电站主变保护柜端子排图
3) 辉县北郊变电站主变保护柜电气布置图
4) 辉县北郊变电站主变保护原理图
(一) 变配电所设计变配电所设计包括以下基本内容:
1)负荷计算及无功功率补尝计算。

2)变配电所所址和型式的选择。

3)变电所主要电器台数、容量及类型的选择(配电所设计不含此项内容)。

4)变配电所主接线路的设计。

5)短路电流的计算。

6)变配电所一次设备的选择。

7)变配电所二次回路方案的选择及继电保护装置的选择与装定。

8)变配电所防雷保护和接地装置的设计
9)编写设计说明书及主要设备材料单。

10)绘制变配电所主结线图、平面图和必要的剖面图、二次回路图及其他施工图。

(二)低压配电线路设计低压配电线路设计包括以下基本内容:
1)低压配电线路系统方案的确定。

2)低压配电线路的负荷计算。

3)低压配电线路的导线和电缆的选择。

4)低压配电设备和保护设备的选择。

三、配电工程图的绘制
本次设计的线型、图层、文字等基本绘图环境的设置及绘图模板的绘制
3.1 线型的设置无论方案、扩初还是施工图,在绘制过程中总会用不同的线型表示不同的意思我们常以点划线来表示中心线;以虚线来表示隐藏线;以实线来表示实体等。

而在AutoCAD当中,提供了标准线型库文件ACAD.LIN和标准图案库文件ACAD.DAT来满足绘图的线型变化需要。

3.1.1 全局线型的更改。

方法:用户在Command:提示下键入LTSCALE后回车,此时命令行出现New scale factor <1.0000>:“<1.0000>”中的1.0000表示当前默认的比例因子为1.0000,
接着我们可以在其后输入新的比例因子并回车,即可对全部线型的比例因子进行一次性的修改。

3.1.2 特定对象线型的更改。

方法:在Command:提示符下键入CELTSCALE 后,根据命令的提示输入新的数值后,那么该数值将被作用在新选定的对象上。

通过对不同的对象使用不同比例因子,我们将可以得到不同的线型比例。

3.2 图层设置在图层管理器的对话中,图层的各种格式一目了然,对于AutoCAD本身提供的模板,图层只有一个“0”图层,它的各种设置都是默认值。

为了新建图层,你可以点取右上角的“新建”,图层列表就会出现“图层1”的新图层,随后,你就可以通过对话框下侧的详细资料更改图层的名称、颜色、线宽、线型、打印样式以及图层的各种状态。

3.3 绘图单位设置启动AutoCAD ,此时将自动创建一个新文件,打开“格式”菜单,选择“单位”命令,系统将打开“图形单位”对话框。

我们可通过“长度”组合框中的“类型”下拉列表选择单位格式,其中,选择“工程”和“建筑”的单位将采用英制。

单击“精度”下拉列表,您可选择绘图精度。

在“角度”组合框的“类型”下拉列表中可以选择角度的单位。

同样,单击“精度”下拉列表可选择角度精度。

“顺时针”复选框可以确定是否以顺时针方式测量角度。

单击“方向”按钮,系统将弹出“方向控制”对话框,您可通过该对话框定义角度的方向。

3.4 图形界限图形界限是AutoCAD绘图空间中的一个假想的矩形绘图区域,相当于您选择的图纸大小。

图形界限确定了栅格和缩放的显示区域。

设置绘图单位后,打开“格式”菜单,选择“图形界限”命令。

命令行将提示您指定左下角点,或选择开、关选择。

单击“颜色”按钮,在对话框上部的图例中单击要修改颜色的元素,在“窗口元素”框中将显示该元素的名称,“颜色”框中将显示该元素的当前颜色。

然后在“颜色”下拉列表中选择一种新颜色,单击“应用关闭”按钮退出。

单击“字体”按钮将显示“命令行窗口字体”对话框,我们可以在其中设置命令行文字的字体、字号和样式。

单击“线宽设置”按钮将弹出“线宽设置”对话框。

用此对话框可以设置线宽的显示特性和缺选项,同时还可以设置当前线宽。

(1)作图步骤:设置图幅→设置单位及精度→建立若干图层→设置对象样式→开始绘图。

(2)绘图始终使用1:1比例。

为改变图样的大小,可以在打印时于图纸空间内设置不同的打印比例。

(3)为不同类型的图元对象设置不同的图层、颜色及线宽,而图元对的颜色、线型及线宽都应由图层控制(LAYER)。

(4)需精确绘图时,可使用栅格捕捉功能,并将栅格捕捉间距设为适当的数值.
(5)不要将图框和图形绘在同一幅图中,应在布局(LAYOUT)中将图框按块插入,然后打印出图。

(6)对于有名对象,如视图、图层、图块、线型、文字样式、打印样式等,命名时不仅要简明,而且要遵循一定的规律,以便于查找和使用。

(7)将一些常用设置,如图层、标注样式、文字样式、栅格捕捉等内容设置在一图形模板文件中(即另存为*.DWF),以后绘制新图时,可以创建新图形向导中单击“使用模板”来打开它,并开始.
四、心得体会
本次设计经历了几周的课程设计这次课程设计也激发了我今后努力学习的兴趣,我想这将对我以后的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

它也让我充分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只有分工协作才能保证整个项目的有条不絮。

另外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当我们碰到不明白的问题时,指导老师总是耐心的讲解,给我们的设计以极大的帮助,使我们获益匪浅。

因此非常感谢老师的教导。

通过这次设计,我懂得了学习的重要性,了解到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意义,学会了坚持、耐心和努力,这将为自己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做出了最好的榜样。

我觉得作为电机与电器的学生,这次课程设计是很有意义的。

更重要的是如何把自己平时所学的东西应用到实际中。

虽然自己对于这门课懂的并不多,很多基础的东西都还没有很好的掌握,觉得很难,也没有很有效的办法通过自身去理解,但是靠着这一个周的课程设计,在同学的帮助和讲解下,渐渐对这门课逐渐产生了些许的兴趣,自己开始主动学习并逐步从基础慢慢开始弄懂它。

今后,我将继续练习使用CAD,做到能够把它运用得得心应手,使它成为我今后学习和工作的助手。

同时,也要培养良好的绘图习惯,保持严谨的态度,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不断地提高自己,完善自己。

大家的身心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和成长,就我个人而言,技术方面,同学们在每天的练习绘图过程中,切身体会到了CAD操作的精髓所在,我们这样的课程设计,正是学习中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再进一步在实践中检验理论并发现新的问题的阶段。

关于AutoCAD,在这次的图形绘制过程中,我有颇深的感触。

在此不得不提的一点就是,在做平面图的时候CAD占尽优势,尽显其强大的图形绘制能力。

但是在三维立体图的方面,相比较同类软件来说,就显得非常鸡肋。

要说功能,大概都有,但是横向比较起来效果都不是很好,而且操作相对复杂并且容易出错。

但是这次亲身体验了之后,才发现CAD在实际的操作上有很多很多书本
上学不到的细节问题和小技巧,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同学们不断遇到新的问题,进而不断解决新的问题,大家一起讨论,共同进步。

自主学习真是一个快乐的过程,在这一方面,我感觉非常的高兴。

五、附录:配电工程图
六、参考文献
1.AutoCAD电器工程制图主编傅雅宁2.变电站运行与维修主编李秋明3.10kv变配电实用技术主编孟宪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