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药品)活血化瘀药
活血化瘀的西药

活血化瘀的西药关于《活血化瘀的西药》,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最先应当掌握一个定义,那便是活血化淤这一定义是以中医学的视角来诠释的,而西医方面里边沒有这些方面的论述,所以说,从西医方面的视角而言,沒有活血化淤类药,从中药方剂的视角而言,活血化淤的药品是比较多的,例如花红片,活血化淤胶襄这些,许多中草药材也具备活血化淤的功效。
常见的八大活血化淤药品1、延胡索:活血化瘀散瘀,理气止疼。
主冶气虚血瘀,胸胁脘腹疼痛,肝郁肾虚经痛,生完孩子瘀阻,跌仆肿疼。
2、姜黄:破血理气,通脉止疼。
主冶胸胁刺疼,肝郁肾虚,生完孩子瘀阻腹痛,癥瘕,风湿病痹痛,跌打,痈疮。
3、莪术:破血理气,化滞止疼。
主冶癥瘕堆积,脘腹胀痛,宿食未消,血淤肝郁肾虚,生完孩子淤血腹痛,跌仆痛苦。
4、山参:山参对血管的功效,一般觉得其为毛细血管扩张药,但亦有剂量收拢,大使用量扩大或先收拢后扩大的汇报。
在其中,人参皂甙Rh2 能够根据减少机体的氧化磷酸化的方式来减少心脏耗氧和心脏坏死水平,进而具有对心脏的维护功效,人参皂甙Rh2 对异丙肾上腺激素导致的大白鼠心肌缺血具备一定的维护功效,也是防癌灵丹妙药。
5、马鞭草:活血化瘀散瘀,利湿消肿截疟,祛毒。
主冶肝郁肾虚,经痛,癥瘕堆积,水肿、发胀,淋证,脚气,黄疸,痢疾,登革热病,白喉,痈疮疮毒。
6、郁金:活血止痛,理气开郁,净心散血,利胆退黄。
主冶胸腔胁肋疼痛,月经不调,经痛,肝郁肾虚,热症神昏,呕血、衄血,颠狂,黄疸。
7、中药穿山甲:通脉下乳,活血化瘀消结,消肿放脓,搜风通脉。
主冶肝郁肾虚,癥瘕、奶水不可以,痈疮瘰疬,痹痛拘挛。
8、蚂蟥:破血,逐瘀,通脉。
主冶癥瘕痞块,血淤肝郁肾虚,跌打等。
活血药一般都是有改进血流动力学的功效,有扩大外周血管、提升心脏血供供氧浓度、改进脑血液循环及提升变病人体器官血容量的功效;也有改进血液流变学的功效,可改进血液的浓度值、粘稠度、凝固性及红细胞集聚性的情况;有抗血栓产生、提高机体血液抗凝系统特异性的功效。
活血化瘀中成药

活血化瘀中成药活血化瘀类有复方丹参片、心可舒片、血塞通片、地奥心血康、步长脑心通、通心络胶囊、山海丹胶囊、金泽冠心胶囊、川芎颗粒、松龄血脉康胶囊等;复方丹参滴丸及速效救心丸兼具温通与活血化瘀双重作用。
1.复方丹参滴丸:每次10粒,每日3次,口服或舌下含服。
功能主治:在临床上广泛用于冠心病、心绞痛的预防、治疗、急救。
用于预防:长期服用可降低血脂、降低血黏度、抗动脉硬化、抗血小板聚集,其作用优于小剂量阿司匹林。
用于治疗:扩张心脑血管,增加心脏供血,改善微循环。
用于急救:滴丸剂型起效、吸收快,3分钟便可迅速缓解心绞痛2.血府逐瘀口服液:每次1支,每日3次,口服。
适应症状: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用于瘀血内阻,头痛或胸痛,内热瞀闷,失眠多梦,心悸怔忡,急躁善怒。
3.通心络胶囊,每次2~4粒,每日3次,口服。
功能与主治:益气活血,通络止痛。
用于冠心病心绞痛证属心气虚乏、血瘀络阻者。
症见胸部憋闷、刺痛、绞痛,气短乏力,心悸自汗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细涩或结代。
4.乐脉冲剂,每次1~2包,每日3次,温开水冲服。
本品行气活血,解郁化瘀,养血通脉。
5.海王银杏叶片,每次2片,每日3次,口服。
或银杏叶胶囊每次1粒,每日3次,口服。
【功能主治】活血化瘀通络。
用于瘀血阻络引起的胸痹、心痛、中风、半身不遂、舌强语謇;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脑梗塞见上述症候者。
6.愈风宁心片,每次5片,每日3次,口服。
【功效主治】解痉止痛增强脑及冠脉血流量用于高血压头晕头痛颈项疼痛冠心病心绞痛神经性头痛早期突发性耳聋等症。
【药理作用】主要有降压增加脑及冠脉血流量改善心肌代谢抗心肌缺血改善外周微循环解痉等作用。
【注意事项】该品性凉,胃寒者慎用。
7.活血通脉片,每次5片,每日3次,口服。
或活血通脉胶囊,每次2~4 粒,每日3次,口服。
【功能主治】活血通脉,强心镇痛。
用于冠状动脉硬化引起的心绞痛,胸闷气短,心气不足,瘀血作痛【药品性状】本品为黄褐色的片或糖衣片;气香,味微苦。
血府逐瘀丸的功效与作用

血府逐瘀丸的功效与作用血府逐瘀丸是一种传统中药制剂,具有很好的活血化瘀作用。
它由多种药材组成,包括桃仁、红花、没药、当归、赤芍等。
这些药材经过炮制后,可以有效地促进血液循环,消散淤血,解除瘀滞,达到治疗痛经、瘀血症状、瘀血肿痛等多种疾病的效果。
血府逐瘀丸主要具有以下功效与作用:(一)活血祛瘀,舒筋活络。
血府逐瘀丸中的桃仁、红花等成分能够促进血液循环,疏通经络,消除瘀血。
瘀血是由于气滞血瘀引起的,可以表现为经痛、月经不调、乳房胀痛、腹部肿胀等症状。
血府逐瘀丸可以活血化瘀,舒筋活络,改善血液循环,减轻瘀血引起的疼痛和不适感。
(二)消肿止痛,消除淤血。
血府逐瘀丸中的药物成分具有消肿作用,可以有效地减轻肿胀疼痛感,消除淤血。
在关节疼痛、肌肉酸痛、跌打损伤等病症中,常常伴有淤血、肿胀症状。
血府逐瘀丸可以通过活血化瘀的作用,消除淤血,减轻肿痛,缓解病症状。
(三)调经止痛,缓解痛经。
血府逐瘀丸对于女性的痛经有很好的效果。
经痛是由于经血排出不畅导致的,常常伴有血块、血量过多或过少等病症。
血府逐瘀丸可以调节血液循环,疏通经脉,消除瘀血,缓解痛经症状。
同时,它还能够调节内分泌,平衡女性荷尔蒙,对于月经不调、闭经等病症也有一定的疗效。
(四)减轻血栓形成,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血府逐瘀丸具有抗凝血作用,可以阻断血栓的形成,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
心脑血管疾病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常常导致死亡或残疾,如心肌梗死、脑中风等。
血栓的形成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血府逐瘀丸可以通过活血化瘀的作用,降低血液黏稠度,减少血栓发生的可能。
(五)改善皮肤黯沉,美容养颜。
血府逐瘀丸还具有一定的美容养颜作用。
内调外敷,可以改善皮肤暗淡、无光泽,增加皮肤弹性和光滑度。
同时,它还可以促进新陈代谢,排出体内的毒素,使皮肤白皙红润,减少皱纹,延缓衰老。
总的来说,血府逐瘀丸是一种有着悠久历史的中药制剂,具有活血化瘀、舒筋活络、消肿止痛、调经止痛、抗凝血等多种作用。
活血化瘀胶囊的功能主治

活血化瘀胶囊的功能主治概述活血化瘀胶囊是一种中药制剂,主要由多种草药经过科学配比加工而成。
该药物以其独特的药物组合,能够有效地起到活血化瘀的作用,并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
功能主治活血化瘀胶囊具有以下功能主治:1.活血化瘀:通过活物化瘀的作用,可以加速血液循环,促进血液的流动,改善血液循环障碍的症状。
活血化瘀胶囊在治疗中风、血栓等疾病时,能够有效地溶解血栓,预防血栓再形成,达到改善血液流通的目的。
2.消肿止痛:活血化瘀胶囊对一些炎症性疾病具有显著的消肿止痛作用。
它能够促进炎症部位的血液循环,加速炎症物质的排除,从而缓解炎症引起的肿胀和疼痛。
3.舒筋活络:活血化瘀胶囊对筋骨疼痛、关节炎等疾病也有很好的效果。
它能够促进气血循环,滋养筋骨,增强肌肉和关节的活动性,减轻肌肉疼痛和关节僵硬。
4.改善微循环:活血化瘀胶囊在治疗微循环障碍方面有着独特的功效。
它能够扩张微小血管,增加微循环血流量,改善组织氧供应,从而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5.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胶囊对一些热毒疾病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它能够清热解毒,减轻热毒引起的炎症反应,促进病灶康复。
使用方法活血化瘀胶囊的使用方法如下:1.口服用法:口服,一次2-3粒,一日3次。
2.饭前饭后:可随餐服用,饭前或饭后均可。
请在使用前仔细阅读说明书,按照医生或药师的指导进行服用。
注意事项在使用活血化瘀胶囊过程中,请注意以下事项:1.孕妇慎用:孕妇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本品。
2.过敏反应:使用本品过程中如出现过敏反应,请立即停止使用,并就医处理。
3.肝肾功能障碍:患有肝肾功能障碍的患者,在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生或药师。
4.儿童使用:请遵医嘱,并在医师或药师指导下使用。
适应症活血化瘀胶囊适用于以下疾病:1.中风、卒中遗留后遗症;2.血栓疾病;3.痛风;4.骨质增生;5.风湿性关节炎;6.类风湿性关节炎;7.腰肌劳损;8.颈椎病;9.腰腿痛等。
结语活血化瘀胶囊作为一种中药制剂,主要应用于活血化瘀、消肿止痛、舒筋活络、改善微循环和清热解毒等方面。
血府逐瘀片的功能主治与用量

血府逐瘀片的功能主治与用量功能与主治血府逐瘀片是一种中药配方,具有多种功能与主治。
它主要用于瘀血累积引起的多种疾病和症状的治疗。
下面是它的一些常见功能与主治:1.活血化瘀:血府逐瘀片具有较强的活血化瘀作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微循环,加速瘀血的吸收和代谢。
它对于各类瘀血引起的疼痛有较好的缓解作用,如瘀血性疼痛、痛经等。
2.缓解瘀血导致的肌肉痉挛:瘀血会导致肌肉痉挛,血府逐瘀片可以通过活血化瘀的作用,缓解瘀血引起的肌肉痉挛症状,如颈肩腰腿痛等。
3.舒筋活络:血府逐瘀片能够舒筋活络,改善筋脉的状况,缓解筋脉受损引起的疼痛和痉挛。
4.缓解瘀血引起的皮肤病:瘀血堆积在体内,易引起皮肤病的发生,例如淤血性皮炎、瘀血性紫癜等。
血府逐瘀片能够通过活血化瘀的作用,减轻和改善这些皮肤病症状。
5.调经止痛:血府逐瘀片对于瘀血性痛经有一定的调经止痛作用,能够缓解痛经症状,改善经血质量。
用量使用血府逐瘀片时,需要根据个人情况和医生的建议合理选择用量。
一般来说,成人每次口服6片,每日3次,饭后温水送服。
具体用量也可以根据疾病的严重程度和症状的轻重进行调整。
值得注意的是,在使用血府逐瘀片的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几点:1.儿童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2.孕妇、哺乳期妇女和过敏体质者慎用。
3.对血府逐瘀片中的任何成分过敏者禁用。
4.在用药期间,需避免辛辣、油腻及刺激性食品。
5.用药期间不宜饮酒,以免影响疗效。
6.用药期间,如有不适症状或过敏反应,应立即停药并就医。
综上所述,血府逐瘀片是一种常用的中药配方,具有活血化瘀、舒筋活络、调经止痛和改善皮肤病症状等功能主治。
在使用时,应根据个人情况和医生的建议合理选择用量,并注意禁忌、不良反应等。
血府逐瘀丸的功能主治

血府逐瘀丸的功能主治简介血府逐瘀丸是一种中药配方,由多种草药组成。
它在中医领域中被广泛应用,具有独特的功能主治。
本文将介绍血府逐瘀丸的功能主治及其相关信息。
功能主治血府逐瘀丸有以下主要的功能和主治:1.活血化瘀:血府逐瘀丸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加速瘀血的吸收和排除,从而改善微循环和器官供血。
2.通络除痛:血府逐瘀丸具有通络作用,可以缓解疼痛,特别是与气血瘀滞相关的疼痛问题,如月经痛、胸痹等。
3.决瘀消肿:血府逐瘀丸能够消除淤血引起的肿胀和局部水肿,对外伤后的肿胀、瘀斑以及其他肿块有一定疗效。
4.解毒散结:血府逐瘀丸中的一些成分具有解毒作用,可以清热解毒,减轻炎症反应,散结消肿。
5.调经止痛:血府逐瘀丸在妇科领域中应用广泛,可以调节月经,缓解经血不畅、痛经等问题。
6.具有一定的抗衰老作用:血府逐瘀丸中的一些成分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可以延缓细胞老化进程。
适应症血府逐瘀丸适用于以下症状和疾病:•血瘀症状:如血管瘀滞、肌肉疼痛、瘀血肿块等。
•经闭:因气血郁滞而导致的经期不调、经闭等问题。
•痛经:治疗因经血瘀滞引起的痛经。
•外伤肿痛:如跌打损伤、骨折后的肿胀疼痛等问题。
•内脏瘀滞:如胸痹、心绞痛、血栓等症状。
•皮肤肿痛:如瘀伤、瘀斑、瘀血等皮肤问题。
注意事项在使用血府逐瘀丸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服用前请遵循医生的指导和建议,不要自行调节剂量。
2.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以及体弱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3.服药期间,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戒烟、戒酒。
4.如果出现过敏反应或不良反应,请立即停药并咨询医生。
5.请将血府逐瘀丸放在儿童无法触及的地方。
总结血府逐瘀丸是一种常用的中药配方,具有活血化瘀、通络除痛、决瘀消肿、解毒散结、调经止痛等功能主治。
它适用于多种症状和疾病,但在使用时需要遵循医生的指导和注意事项。
在正确使用的前提下,血府逐瘀丸可以发挥有效的疗效,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
活血化瘀药品适应症及使用说明

活血化瘀药品适应症及使用说明活血化瘀药品是中医药中的一类药物,主要用于改善血液循环,促进血液流通,消散瘀血,以及促进伤口愈合等作用。
其适应症广泛,可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和康复阶段的辅助治疗。
本文将介绍常用的活血化瘀药品的适应症及使用说明。
一、适应症1. 血液循环不畅:活血化瘀药品可用于改善血液循环,例如对于经常感觉手脚冰冷、面色苍白、四肢无力等症状的人群,可以选择适当的活血化瘀药品进行调理。
2. 瘀血症状:瘀血是中医中常见的一种症状,常表现为瘀血瘀阻、血液凝滞等情况。
活血化瘀药品可用于消散瘀血,改善瘀阻症状,治疗和缓解瘀血引起的相关疾病如瘀血性疼痛、瘀血性皮肤病等。
3. 创伤恢复期:活血化瘀药品对于伤口愈合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可以加速组织修复和恢复,对于各种创伤恢复期的患者有良好的辅助治疗效果。
4. 妇科疾病:在妇科领域,活血化瘀药品常常应用于月经不调、痛经、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疾病的治疗,通过活血化瘀,调节血液循环,缓解相关症状。
5. 皮肤问题:活血化瘀药品对于皮肤问题也有一定的疗效,如瘀斑、瘢痕、痤疮等问题,通过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可以帮助皮肤康复和修复,提升皮肤健康。
二、使用说明1. 用药方法:根据医生建议和药品说明,正确使用活血化瘀药品。
一般来说,活血化瘀药品可以分为口服药物和外用药物两种类型。
口服药物可根据医嘱,按时按量服用。
外用药物要先清洗患处,然后用适量药物涂抹于患处,注意避免药物进入眼睛、口腔等敏感部位。
2. 注意事项:在使用活血化瘀药品时,应注意以下事项:(1)遵医嘱使用,切勿自行增减用药剂量。
(2)避免过敏反应,对于存在过敏史的患者,应谨慎使用。
如出现过敏症状,应及时停药并就医。
(3)孕妇、哺乳期妇女及儿童患者使用时需谨慎,最好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4)药物在保存过程中要避免阳光直射,防潮防潮,注意药品的保质期。
(5)同时使用其他药物时,应告知医生,避免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
十种活血化瘀的最快最好的中成药

十种活血化瘀的最快最好的中成药活血化瘀的中成药众多,像复方血栓通,脑栓通,血塞通,脑络通,通心络、活血通脉等这些药是不是像绕口令一样困恼着大家,这些听上去差不多的药物其实功效和适应症都不尽相同,大家可千万别吃错了。
虽然都是活血化瘀类中成药,但是其功效却有一定的差别,并有所侧重。
以下逸仙药师介绍十种活血化瘀的中成药,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1、冠心苏合丸属于理气和中药物,苏合香辛温走窜,冰片辛凉走窜、开郁止痛,共为君药。
乳香、檀香辛温行散,温经活血,行气宽胸,共为臣药。
土木香健脾和胃,调气解郁,散寒止痛,为佐药。
诸药合用,共奏理气,宽胸,温经,止痛之功。
用于寒凝血脉,胸阳痹阻所致的胸痹,心绞痛等,表现为胸痛彻背,胸闷气短,神疲乏力,形寒肢冷等。
冠心苏合丸温通散寒,用于寒凝心脉证,热闭证者不宜。
阴虚火旺者忌服,因为冠心苏合丸的药物组成多是辛温药物。
其主要不良反应为消化道不适,有胃肠道疾病者、脾胃虚弱者慎用。
2、复方血栓通胶囊由三七,黄芪,丹参,玄参四味经典药材,为理血剂,具有活血化瘀,益气养阴之功效。
主治血瘀兼气阴两虚证的视网膜静脉阻塞,症见视力下降或视觉异常、眼底瘀血征象以及用于血瘀兼气阴两虚的稳定性劳累型心绞痛。
现代医学常用于治疗前房积血,黄斑出血,视网膜静脉阻塞,颈动脉粥样硬化,预防脑梗死复发,治疗干眼症,高血压病,心绞痛。
3、脑栓通胶囊由蒲黄、赤芍、郁金、天麻、漏芦五味药材组成,具有活血通络,祛风化痰的功效。
用于风痰瘀血痹阻脉络引起的缺血性中风中经络急性期和恢复期。
症见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语言不利或失语,偏身麻木,气短乏力或眩晕耳鸣,脑梗塞见上述表现者。
可见脑栓通胶囊主要适用于中风和脑梗。
4、血塞通胶囊成分为三七总皂苷。
具有活血祛瘀,通脉活络的功效,它能抑制血小板聚集和增加脑血流量。
用于脑路瘀阻,中风偏瘫,心脉瘀阻,胸痹心痛;脑血管病后遗症,冠心病心绞痛属上述症候者。
适用于寒热不显型血瘀证。
5、通心络胶囊为理血剂,由人参,水蛭,全蝎,赤芍,蝉蜕,土鳖虫,蜈蚣,檀香,降香,乳香(制),酸枣仁(炒),冰片十二味中药组成。
活血化淤消肿止痛的药

活血化淤消肿止痛的药关于《活血化淤消肿止痛的药》,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活血化淤坚信是很多人都了解的一个专有名词,在医治许多病症的情况下,都需要保证活血化淤、快速消肿,那样才可以在压根上医治疾患或是是创口。
而活血化淤的方法不在少数,用药治疗便是在其中之一。
药品中就不缺一些功效比较好的中药材。
下边,就为大伙儿详解几类能够活血化淤的药品!一、如意金黄散构成:天花粉、姜黄、黄连、黄柏、白茫、天南星、茯苓、赤芍、姜厚朴、甘草。
功能:清热去火,散阏,快速消肿。
用以痈疽疮疡疮毒、丹毒、流注等属阳证、实证研究者。
也可以用以跌订损害。
当代多用以痈、疖、亚急性化脓性淋巴结炎、表皮表浅囊肿、亚急性蜂窝状组织炎、多发性迁移浅层囊肿、软组织损害、身体创伤等。
使用量:药粉:15克/袋,外敷,肿胀、躁热、疼痛,用淡茶调敷,漫肿没头,用醋、葱或酒调敷,也可以用食用油或纯蜂蜜调敷,1日多次。
也能用80%白凡士林调成乳膏(名金黄膏)外用。
留意:痈疽疮疡已溃之伤口、阴疽者不宜。
外用总面积最好是超过发胀范畴,且正中间留孔,使之透气性及使肿势集中化。
二、巨龙索魂丸(丹)构成:乳香(醋制)、没药(醋制)、铜绿、雄黄粉、瞻酥(乳炙)、龙血竭、胆矾、寒水石(假)、轻粉、朱砂粉、爵香、樟脑、小乌龟(煅)、娱蚣。
功能:活血化瘀败毒,快速消肿。
用以血阏化腐成毒引发的痈疽、疔毒、恶疮、发背、附骨疽、脑疽专业对口、乳痈乳发乳腺癌破溃难愈之病。
本产品消肿消结祛毒之手甚强,为外科专用药之一。
当代多用以蜂窝状组织炎、面部疖子、亚急性坏疽、化脓性骨髓炎、亚急性乳腺炎等。
使用量:水丸剂:每800粒重30克,5粒/次,2次/日,葱根煎汤吞服,服后取汗。
留意:本产品含毒副作用药,须按量服食,不适合服多。
脾虚体质虚弱及孕妇禁服。
三、紫金锭构成:山慈姑、红大戟、干黄金霜、五倍子、血竭、硃砂、雄黄。
功能:辟瘟祛毒,怯痰通窍,快速消肿。
口服多用以中暑、皖腹胀痛、恶心干呕、痢疾泄泻、小孩痰厥惊风等症状。
活血化瘀药物通络丸的适应症及使用说明

活血化瘀药物通络丸的适应症及使用说明活血化瘀药物通络丸是一种传统中药,具有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的功效。
它主要由红花、桃仁、川芎、当归等多种中草药组成,是中医治疗疼痛和血液循环不畅相关疾病的常用药物。
本文将介绍通络丸的适应症及使用说明,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正确使用该药。
一、适应症活血化瘀药物通络丸适用于以下症状和疾病的辅助治疗:1. 血瘀引起的疼痛:通络丸可用于治疗因气滞血瘀而引起的各种疼痛,包括胸痛、腰痛、头痛、肌肉酸痛等。
2. 经络不通引起的病症:通络丸可改善血液循环不畅,改善气血运行,用于治疗面部黝黑、手足发凉、经络痛等症状。
3. 风湿疼痛:通络丸对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等疼痛症状有效,能减轻关节肿痛、活动受限等病症。
4. 伤口肿痛:通络丸还可用于外伤引起的疼痛和肿胀,如扭伤、瘀血、跌打损伤等。
二、使用说明1. 用法用量:通络丸一般口服,每次一剂,一日三次。
成年人每次3-5粒,儿童应减量使用。
具体用量应根据病情和医生指导而定。
2. 注意事项:(1)孕妇、哺乳期妇女、小儿、体弱者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2)忌烟、酒及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影响药效。
(3)用药期间如出现不适或过敏反应,应及时停药并咨询医生。
(4)服用通络丸时,需避免与其他药物同服,以免产生不良反应或相互影响。
3. 不良反应:一般情况下,通络丸使用过程中不会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
但个别人可能会出现胃肠不适、头晕、皮疹等轻微症状。
如有不适,应停药并就医。
4. 贮藏要求:通络丸应贮存在干燥、阴凉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潮湿。
5. 有效期:通络丸一般有效期为36个月,过期的药物不应使用。
6. 用药禁忌:以下情况不宜使用通络丸:(1)妇女经期或妊娠期间,以免影响胎儿发育。
(2)体虚气短、腹泻便溏、出血性疾病等患者。
(3)对本品过敏者。
本文介绍了活血化瘀药物通络丸的适应症及使用说明。
为了达到良好的疗效,请患者在使用该药物前详细阅读并遵从使用说明。
聊聊活血化瘀类中成药合理使用

聊聊活血化瘀类中成药合理使用活血化瘀是中医药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和治疗方法,指的是通过激活血液循环和促进瘀血消散来改善身体的状况。
现代医学研究也证实了活血化瘀对于多种疾病的治疗效果。
因此,在中成药中,活血化瘀类中成药也成为了一种广泛使用的药物,被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
然而,由于活血化瘀类中成药的药理作用复杂、用药范围广泛,因此需要合理使用,才能发挥出最佳的治疗效果,同时也要避免不必要的不良反应。
下面我们来聊聊活血化瘀类中成药的合理使用。
一、活血化瘀类中成药的药理作用活血化瘀类中成药主要包括丹参类、川芎类、桃仁类、红花类、血竭类等。
这些中成药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丹参类中成药。
丹参是一种著名的中药,由于其活血化瘀的药理作用,成为了中成药中最常见的活血化瘀类中成药之一。
丹参中含有多种有效成分,包括丹参酮、丹参素、丹酚酸等,这些成分具有明显的降低血液黏度、抑制血小板聚集、抗氧化等作用,从而可以改善血液循环,促进瘀血消散,达到活血化瘀的治疗效果。
另外,川芎、桃仁、红花等中成药也具有类似的药理作用。
川芎中含有多种有效成分,包括川芎嗪、川芎素、川芎内酯等,这些成分具有促进血液循环、扩张血管、抑制血小板聚集等作用。
桃仁中含有多种有效成分,包括桃仁酸、桃仁甙等,这些成分具有降低血液黏度、促进血液循环、抑制血小板聚集等作用,可以改善血液循环。
红花中含有多种有效成分,包括花青素、花糖苷等,这些成分具有促进血液循环、扩张血管、抗氧化等作用。
血竭中含有多种有效成分,包括血竭酸、血竭甙等,这些成分具有收敛止血、促进瘀血吸收等作用。
二、活血化瘀类中成药的适应症活血化瘀类中成药的适应症非常广泛,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心脑血管疾病:如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脑梗死、脑血栓等。
2.疼痛疾病:如痛经、头痛、牙痛、肌肉酸痛等。
3.外伤及手术后恢复期:如跌打损伤、骨折、手术后的瘀血等。
4.皮肤疾病:如瘀血性皮肤病、瘀血痤疮等。
5.其他疾病:如贫血、月经不调、血瘀症、脱发等。
活血化瘀药医学知识讲座专家讲座

(3)跌打损伤、疮疡中毒。
活血化瘀药医学知识讲座
第26页
另外,本品还有活血消斑之功,用治热 郁血瘀,斑疹色暗者。
活血化瘀药医学知识讲座
第27页
桃仁
活血化瘀药医学知识讲座
第28页
桃仁
1.活血祛瘀:本品有“推陈致新”之功,对 各种血瘀证均可利用。 (1)血瘀经闭、痛经。如桃红四物汤。
活血化瘀药医学知识讲座
第64页
(2)血不养心之心悸、失眠。如天王补心丹。
当代本品多用于心脑血管疾病。 使用注意:孕妇慎用;反藜芦。
活血化瘀药医学知识讲座
第2讲座
第24页
番红花
活血化瘀药医学知识讲座
第25页
红花
1.通经止痛:本品为活血通经止痛之要药,治 妇产科血瘀病证尤宜。如桃红四物汤。
2.活血祛瘀:本品经过活血祛瘀而达消癥、通 畅血脉、消肿止痛之效。
活血化瘀药医学知识讲座
第17页
没药
活血化瘀药医学知识讲座
第18页
没药
功效主治与乳香相同,常相须为用。
活血化瘀药医学知识讲座
第19页
第二节 活血调经药
以活血调经为主要功效,惯用于治疗 妇科经产瘀滞诸证药品,称为活血调经 药。
活血化瘀药医学知识讲座
第20页
丹参
活血化瘀药医学知识讲座
第21页
丹参
活血化瘀药医学知识讲座
第2页
第一节 活血止痛药
以活血止痛为主要功效,惯用于治 疗各种瘀滞疼痛证药品,称为活血止痛 药。
活血化瘀药医学知识讲座
第3页
川芎
活血化瘀药医学知识讲座
第4页
川芎
1.活血行气:本品既能活血,又能行气,为 “血中气药”,适合用于血瘀气滞诸痛证。
血府逐瘀丸活血的原理

血府逐瘀丸活血的原理
血府逐瘀丸是一种中药制剂,主要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作用。
其原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活血化瘀:血府逐瘀丸中的陈皮、延胡索等药物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
这些药物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血液粘稠度,加速淤血的消散,从而缓解瘀血引起的疼痛和不适。
2. 舒筋活络:血府逐瘀丸中的川芎和桃仁等药物具有舒筋活络的作用。
它们可以促进血管的扩张,增加血液的供应量,提高肌肉和组织的血液供氧能力,减轻血瘀导致的肌肉酸痛和僵硬感。
3. 消肿止痛:血府逐瘀丸中的薏苡仁和红花等药物具有消肿止痛的功效。
它们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局部淤血和水肿状况,减轻疼痛和肿胀。
需要注意的是,血府逐瘀丸作为一种中药制剂,其药理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以上原理只是根据传统中医理论和临床经验的总结推测。
在使用血府逐瘀丸或其他中药制剂时,建议咨询医生或中医师的指导,遵循合理的用药方法。
常用中药活血化瘀药

活血化瘀药一、含义凡以活血化瘀为主要功效,常用以治疗瘀血证的药物,称活血化瘀药,或活血祛瘀药;简称活血药或化瘀药;其作用较峻烈者又称破血药;有的书说它通利血脉,消散瘀滞为主要功效,是把活血化瘀进一步细化,瘀血可以是血管方面的原因,可以使血液方面的原因,瘀血即可在血管、血脉内部,也可在血管、血脉外部;现在认为活血是作用,化瘀是效果,实质不一定;又分活血止痛药、活血调经药、活血疗伤药、活血消癥药;这个分节是不成熟的,困难的,是相对人为的,多数活血化瘀药,尤其是常用的典型的作用强的,放在哪一类都可以,疼痛的、外伤的、妇科病的瘀血证或腹内的癥瘕结块都可用,如丹参、郁金、川芎、红花、桃仁都是常用的,前面的大黄、牡丹皮、赤芍药这些也一样,通经、调经、消癥、疗伤都可以;只能在某一节就1-2味,如自然铜,只是活血疗伤,跌打损伤,续接筋骨;瘀血是一个广泛的概念,要细化;要清楚某一各药放在某一节,其它的瘀血也可用;二、功效与主治活血化瘀药均能促进血行,消散瘀血,主治各种瘀血证;活血化瘀,变化的情况有三种,一是简化活血化瘀、消瘀血;二是变化动词,活可改形、化可改消、形、散,作用强的叫破血逐瘀;三是在活血化瘀的方面联系主要效果;长于止痛的叫活血止痛或化瘀止痛;长于治疗妇科月经失调的叫活血通经或活血调经;长于治疗跌打损伤的叫活血疗伤;长于治疗瘀血引起的癥积叫活血消癥、活血化积,有的用于疼痛,用于活血消痈、活血消肿、活血通痹等等;主治就是瘀血证,在内外妇儿科都有,月经失调经期延长、经量减少、经色加深兼有疼痛,经行腹痛、痛经、闭经,产后瘀血腹痛;内科胸痹,瘀血阻滞心脉,现在主要是冠心病;骨伤科跌打损伤;外科疮痈等,临床表现瘀血一是疼痛,不通则痛,气无形不能结块,能结块者必有形的瘀和痰,癥瘕结块,很多都是瘀血,有的出血,经久不愈,淋漓不尽,甚至有瘀血块,另外疮痈的红肿疼痛、痹证的疼痛、顽固的失眠、皮肤的粗糙、皮肤甲错、面色黧黑、头发枯脆等都可与瘀血有关;对活血祛瘀药,按其作用强度的不同常有不同的称谓;如“和血”、“和营”多指活血作用较弱,药力平和;“活血”、“化瘀”、“祛瘀”、“消瘀”较“和血”、“和营”作用强,然力量强度又不及“破血”、“破瘀”、“逐瘀”等功效;后者活血化瘀作用强,药力峻猛;当然,药物活血作用的强度是相对的,如剂量多少可改变其强度;由于本章药物数量较多,为了便于学习掌握,今按其作用特点和主治的不同,相对地将其分为活血止痛药、活血调经药、活血疗伤药及破血消癥药四类;瘀血证可按瘀滞程度的不同,有血郁、血滞、血瘀、血结之分;由于瘀血既是病理产物,又是多种疾病的致病因素;所以活血化瘀药主治范围很广;如多种妇科瘀滞证血滞经闭、痛经、产后瘀阻腹痛、心腹瘀血疼痛、癥瘕痞块、跌打损伤以及风湿痹证,痈肿疮疡等;活血化瘀药对上述病证,通过促进血行,消散瘀血作用而获得调经、通经、止痛、消癥、消肿、通痹等间接功效;某些活血化瘀药尚可活血通脉,现代用于冠心病心绞痛、血栓性脉管炎等;三、性能特点药性无规律,偏温偏寒都有;前面学的多是偏寒,如大黄、赤芍药、牡丹皮、大血藤、败酱草;但这一章的都是偏温的,偏寒的只有郁金、丹参、益母草等;药味都辛,能行能散,真实滋味的苦,就引入了苦能破血,就是化瘀的意思,所以又标苦味,又有根据咸入血,又强调咸味,但最重要的是辛味;归经心主血脉,肝藏血,心主血脉和肝藏血的功能失调,尤其是肝,恶血不归于肝;根据辛能行的五味理论,及寒凝是引起瘀血的重要原因的病理特点,活血化瘀药多为辛温之品;其中部分性偏寒凉,对血热而瘀滞者更为相宜;前人又依据本类药的滋味,引入“苦以泄滞”、“咸能软坚”的理论,除辛味之外,还常标以苦味和咸味;因肝藏血、心主血,故活血化瘀药主归肝、心二经;而前人认为“恶血必归于肝”,故本类药更强调归肝经;四、配伍应用寒热虚实,有寒的但更多的是寒凝而引起的血瘀,血遇寒则凝,温性的活血化瘀还不足以祛寒,不足以温经,常配温里药,尤其是温经散寒药,如桂枝、肉桂等长于入血分的药;有热,瘀血不单可化热,而且热邪也能引起瘀血,是个重要原因,热邪可煎熬血液成块、粘稠凝结,常配清热药尤其是清热凉血药;虚,阳气是血脉运行的动力,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气虚了,阳气虚,推动无力,配补阳、补气,血液本身属阴,如阴血亏耗,认为可产生虚滞,配伍补阴补血的,所以四类补虚药都可配伍;实,除寒热外,气滞则血凝,配伍行气的,有痰,痰瘀互结,配伍化痰的,痰与湿浊互为因果,有时配除湿的;另外针对主要症状,如果是用于风湿痹证配祛风湿的;用于疮痈肿痛,配解毒消痈的;如果是痢疾配清热燥湿止痢的药;活血祛瘀药的使用,应针对病情,并根据药物寒温、猛缓之性或止痛、通经、疗伤、消癥等专长,加以选择,并作适当的配伍;由于人体气血之间的密切关系,气滞可导致血瘀,血瘀也常兼气滞,故本类药物常需与行气药同用,以增强活血化瘀的功效;寒凝血瘀者,当配伍温里药以温通血脉,助活血化瘀药以消散瘀滞;若热灼营血而致血瘀者,当配伍清热凉血药;痹证、疮痈,则应与祛风湿药或清热解毒药同用;癥瘕痞块,应同化痰软坚之品配伍;瘀血而兼正虚,又当配伍相应的补虚药,以通补兼施;如瘀血兼血虚或阴虚者,当同补血药或养阴药同用,阴血充足,则瘀血易去;同样,若瘀血而兼气虚者,当与补气药同用,气为血帅,气足则血易行,瘀易去;瘀血而出血者,宜配伍止血药,不可单纯止血或单纯活血;五、使用注意因证选药,根据不同瘀血证选不同药,疼痛为主、妇科的、外伤的、癥瘕的分选;另外瘀血比较轻浅的选比较温和的,重的,如癥瘕积聚选破血消癥的;三因制宜,因人而异,中病即止,这类药也是消法的,原则是消而勿伤,不要损伤正气,不要耗伤心血;症候禁忌,孕妇、月经多的、出血不是瘀血引起的都不宜或慎用;1.本类药物易耗血动血,不宜用于月经过多,血虚经闭者;2.有催产下胎作用和活血作用强烈的药物,孕妇禁用;3.古代有将催产下胎的活血药用于难产及胞衣不下者,由于现代产科处理更安全有效,故在有条件地区对难产、胞衣不下者亦不宜使用;4.对破血逐瘀之品,由于更易伤人正气,对体虚而兼瘀者更应慎用;凡以通畅血行,消散瘀血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活血化瘀药,或活血祛瘀药;简称活血药,或化瘀药;其中活血祛瘀之力峻猛者,又称破血逐瘀药;活血化瘀药味多辛、苦而性温,辛能散瘀行滞,苦能泄利通降,温可通行血脉,促进血行;本类药物善于走散通行,能促进血行,消散瘀血,而产生调经、止痛、消癥、消肿、消痈、通痹等功效;适用于血行失畅、瘀血阻滞之证;活血祛瘀作用按其强度的不同常用不同的功效术语,如“和血”、“和营”多指活血作用较弱,药力平和;“活血”、“化瘀”、“祛瘀”、“消瘀”较“和血”、“和营”作用强,然力量强度又不及“破血”、“破瘀”、“逐瘀”峻猛;活血化瘀药主治各种瘀血证;瘀血既是病理产物,又是多种疾病的致病因素;所以本章药物主治范围广泛,遍及内、妇、儿、外、伤各科;如内科之头、胸、腹、四肢诸痛,而痛如针刺,痛处固定者,体内癥瘕积聚,中风半身不遂,肢体麻木,关节痹痛日久,血证之出血色紫夹有血块,妇产科痛经、闭经、产后恶露不尽、腹痛,外伤科之跌扑损伤肿痛,痈肿疮疡等,均可应用活血化瘀药;活血祛瘀药的使用,应针对病情,根据药物寒温、猛缓之性和功效特点,加以选择,并作适当的配伍;由于人体气血之间的密切关系,气滞可导致血瘀,血瘀也常兼气滞,故本类药物常需与行气药同用,以增强活血化瘀的功效;寒凝血瘀者,当配伍温里药以温通血脉,助活血化瘀药以消散瘀滞;若热灼营血而致血瘀者,当配伍清热凉血药;痹证、疮痈,则应与祛风湿药或清热解毒药同用;癥瘕痞块,应同软坚散结之品配伍;瘀血而兼正虚,又当配伍相应的补虚药,以消补兼施;本类药物易耗血动血,不宜用于月经过多,血虚经闭者;有催产下胎作用和活血作用强烈的药物,孕妇禁用;古代有将催产下胎的活血药用于难产及胞衣不下者,但其危险性大,一般不宜使用;由现代产科处理更加安全有效;破血逐瘀之品易伤人正气,体虚而兼瘀者应慎用;1.活血化瘀药的分类,活血化瘀药及各类活血化瘀药的含义:活血化瘀的药物较多,为了便于学习和掌握,教材按其作用和主治证的特点,相对地将本类药物分为活血止痛药、活血调经药、活血疗伤药和活血消癥药4类;以活血化瘀促进血行、消散瘀滞为主要功效,常用以治疗瘀血证的药物,称为活血化瘀药;其中:长于止痛的活血化瘀药,称为活血止痛药;长于通调月经的活血化瘀药,称为活血调经药;长于续筋接骨疗伤的活血化瘀药,称为活血疗伤药;长于消癥散结,且作用较为峻烈的活血化瘀药,称为破血消癥药;2.活血化瘀药的功效与主治:本类药物均有活血化瘀的功效,能主治各种瘀血证;瘀血既是多种病因如寒凝、热灼津伤、气滞、气血不足等引起的病理产物,又是导致多种疾病的致病因素,故瘀血证较为广泛;以瘀血为主的病证如妇女血滞经闭、痛经、月经失调,产后瘀血腹痛、恶露不下或不尽,心腹瘀血疼痛、瘕痞块,跌打损伤;风湿痹痛、疮痈肿痛、痢下脓血等,亦每兼瘀血阻滞;故均为本类药物的主治病证;3.活血化瘀有关功效术语的含义:活血化瘀:是指药物促进血行、消散瘀血,以治疗瘀血证的作用;又常称为活血祛瘀、活血散瘀、活血行瘀,或简称活血及化瘀等;其中作用较弱,药力缓和者,又可称为和血,或和营;活血作用较强,药力峻烈者,又可称为破血、破瘀或逐瘀;4.活血化瘀药的性能特点:血遇寒则凝,寒凝是引起瘀血最常见的原因;热邪煎熬,血液亦可结块而成瘀;本类药多偏温性,能温通气血,令其调达;部分药物偏于寒凉,对瘀滞而兼血热者较为适宜;根据辛能行的五味理论,活血化瘀药皆可标以辛味;本类药的滋味多有苦味或咸味,前人因此将五味理论加以拓展,提出“苦味泄滞”和“咸入血”等多种有关说法;故各药除辛味之外,又常有苦味或咸味;由于总论中未提及这些理论,只供学习本章药物的参考,有助于理解和掌握药味,不作考核要求;至于归经,与止血药、凉血药等入血分的药物同理,本章药主要归心、肝二经;又因为素有“恶血必归于肝”的说法,杂纫怨楦尉鳌F蒲药不但较为峻猛,而且有的还为小毒之品,应加以注意;5.活血化瘀药的配伍应用原则:①活血化瘀药最常与行气药配伍;由于人体气血之间关系密切,气滞可致血瘀,血瘀也常兼气滞,故常配行气之品以增强活血化瘀的作用;②寒凝血瘀者,当配温里药以温通血脉,可助活血药消散寒凝之瘀滞;热灼营血而瘀滞者,当配伍清热凉血药,共收凉血化瘀之效;正虚而血瘀者,当配伍相应的补虚药,以通补兼施,若血虚阴亏者,兼补血滋阴,使阴血充足,则瘀血易消;阳气不足者,兼以温阳益气,则血易流畅,瘀亦易去;③痹证、疮痈等证而有瘀滞者,应以祛风湿药或清热解毒药为主,辅以活血化瘀之品,可增强通痹止痛或消痈散结之效;6.活血化瘀药的使用注意:①注意因证选药;如寒凝而血瘀者,选用药性温通的活血药;热灼而血瘀者,选用药性寒凉的活血药;外伤而血瘀者,选用长于活血疗伤之药;②孕妇及月经过多者,应忌用或慎用活血化瘀药;②避免过用活血化瘀药而耗血或动血,体虚患者慎用;赤芍苦辛微寒;凉血清热,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增加冠脉血流量及心输出量;抗血小板聚集;抗肾上腺素作用,改善微循环;镇静、解热,抗惊厥;抗菌、抗病毒;弛缓平滑肌,解痉镇痛;常用剂量3-15g;丹参苦微寒;养血安神,调经,活血化瘀;增加冠脉血流量,调整减慢心律;抗血凝,抑制纤维胶原合成;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降血脂、血压、血糖;抗变态反应,降低IgE及γ球蛋白;抗菌、抗肿瘤;常用剂量10-20g;益母草辛微苦寒;调经,活血,祛瘀生新,止痛,利尿,降血压,扩张血管,抗肾上腺素作用,改善微循环,抗凝,抗血小板凝集,溶栓,调整肠管平滑肌活动,兴奋呼吸中枢;常用剂量10-20g;丹皮辛苦微寒;清热,凉血,活血,消瘀;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抑制血小板聚集,抑制纤溶酶而达到抗炎作用;降血压,对肾性高血压也有效,解热,止血;抗菌,抗病毒;镇静,镇痛;常用剂量5-10g;当归甘辛温;补血,活血,调经止痛;降低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增加纤溶酶活性;降血脂、降血压,扩张外周血管与M及H1受体有关;增加冠脉血流量,减低心肌耗氧量,对抗肾上腺素引起的心律失常;抗维生素E缺乏;抗贫血;常用剂量5-15g;川芎辛温;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祛瘀通脉;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障碍,使微循环血管开放数增多,降低血压与利血平有协同作用;抑制血小板聚集,抑制血栓形成,抑制血栓素A2,降低纤维蛋白稳定性;镇静作用,解除平滑肌痉挛,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有强心作用,可能通过心脏β受体兴奋;降血脂,抗动脉硬化,抗放射,抗维生素E缺乏;常用剂量3-10g;红花辛温;活血通经,祛瘀止痛;降低血管通透性,扩张血管,降低血压,改善微循环,增加冠脉血流量,减慢心率;抑制血小板凝集,对凝血过程中凝血酶原、凝血酶纤维蛋白反应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常用剂量3-10g;五灵脂甘温;活血散瘀,行气止痛,炒炭止血;解痉;抗菌伤寒、结核、葡萄球菌,抗真菌毛癣菌;增加白细胞;常用剂量3-10g;山楂,甘酸温;散瘀止痛,消食化滞;降血压血管扩张与收缩双重作用;降血脂清除血脂作用;镇静;抗菌,增加胃、胰液分泌;增加冠脉血流量、强心;常用剂量5-10g;生蒲黄甘辛凉;活血祛瘀,凉血止血,利尿消肿,止痛,降血脂;改善微循环;镇静;增加冠状动脉血流,减慢心率;收缩子宫;利尿;缩凝血时间;常用剂量3-10g;血竭甘咸平;化瘀止痛,止血生肌;镇痛,抑真菌,抗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扩血管,增加血流量,止血;降低血粘度;常用剂量0.5-1.5g;参三七甘微苦温;散瘀止血,消肿定痛;扩张冠脉,提高心肌耐氧量;降血脂,降血糖,减慢心率,降血压;缩短凝血时间;有显著抗凝作用,抗血小板聚集,促纤溶;抗炎类皮质激素作用;利尿;常用剂量0.5-1.5g;毛冬青辛苦寒;活血祛瘀,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祛痰止咳;扩张冠状动脉和外周血管,增加血流量,降血压;镇咳祛痰;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菌;常用剂量30-60g;虎杖苦微寒;活血散瘀,清热解毒,祛风利湿,利尿通淋;扩张血管,增加冠状动脉血流,增加心肌收缩力;降低胆固醇;抗病毒乙肝、流感等;镇咳平喘,抗组织胺;抗菌;泻下利胆;镇痛;常用剂量6-12g;莪术苦辛温;破瘀行气,消积止痛;抗血栓抗血板聚集;调整肠管平滑肌收缩与舒张;抗菌伤寒杆菌、葡萄球菌、链球菌等;抗肿瘤;升白细胞;抗早孕;常用剂量3-10g;穿山甲咸微寒;祛瘀散结,活血通络;升高白细胞;增加周围血流量;下乳;常用剂量3-10g; 泽兰苦辛微温;活血祛瘀,通经利尿;抑制纤维组织增生;利尿,抗白血病,抑制肿瘤;常用剂量6-10g;乳香辛苦温;活血止痛,行气消肿;抗菌;镇痛;常用剂量5-10g;桃仁苦甘平;活血祛瘀,止咳平喘,润肠通便;减低外周血管阻力,增加血流量;镇咳;抗血凝;常用剂量3-10g;延胡索苦微辛温:活血止痛理气;镇静催眠,镇痛,安定,解痉、松弛肌肉;抑制胃分泌,抗溃疡;促使肾上腺皮质分泌;降血压;扩冠脉,增加血流;常用剂量3-10g;水蛭苦平小毒;破血祛瘀;抗血凝;扩张血管;治血小板增多;常用剂量;粉0.3-0.6g/次,胶囊袋;穿心莲苦寒;清热解毒,凉血消肿;抑制血小板聚集反应;促进纤溶作用;抗血小板功能,抗血栓;提高白细胞吞噬功能;解热抗炎;有毒蕈碱样作用,抗蛇毒;利胆;抑制迟发型变态反应;。
骨伤科常用中药——活血化瘀药

性味归经:辛、苦、温。归肝脾经 功效:活血行气,通经止痛 应用: 1.用于气滞血瘀之痛证。 血中气药 2.风湿痹痛。 尤长于行肢臂而除痹痛。
乳香
为橄榄科植物乳香树及其同属植物皮部渗出的 树脂。主产于非洲索马里等地。
性味归经:辛、苦、温。归心肝脾经。 功效:活血行气止痛,消肿生肌 应用: 1.用于外科跌打损伤,疮疡痈肿。
用量用法:醋制加强止痛作用。 醋制后可使其有效成分(延胡甲素、乙素、丙 素)的溶解度大大提高而加强止痛的效果。
本品为效果显著、部位广泛、时间持久、 性平无毒的优良止痛药。
郁金
为姜科植物温郁金、姜黄、广西莪术、或蓬莪术 的块根。温郁金主产于浙江温州,黄郁金主产于四川, 广西郁金主产于广西。
性味归经:辛、苦、寒。归肝、胆、心经 功效:
性味归经:辛、温。归肝、胆、心包经。 功效:
活血行气 祛风止痛
应用 1.用于血瘀气滞痛证。
本品为“血中之气药”,故可治气滞血瘀之 胸胁,腹部诸痛。如柴胡疏肝散。
又善“下调经水,中开郁结”,为妇科要药, 能活血调经,可用治多种妇产科的疾病。代表 方如四物汤。 2.头痛,风湿痹痛。 辛温升散,“上行头目” 为治头痛要药, 无论寒热虚实各类头痛均可随证配伍应用。 故有“头痛不离川芎之说”。
5、瘀血性经闭、痛经、月经错后。
6、产后少腹疼痛。
7、跌打损伤,青紫疼痛。
此外,用于疮疡红肿热痛,肿硬难消。
五、分类: 活血止痛药
活血调经药
主治气滞血瘀所致各种疼痛。 如头痛、胸胁痛、心腹痛、痛 经、产后腹痛、肢体痹痛、跌 打损伤之瘀痛等。
主治妇女月经不调、痛经、 经闭及产后瘀滞腹痛之证。
活血疗伤药
使用住意
阴虚火旺,多汗,热盛及无瘀之出血证 和 孕妇均当慎用。
活血化瘀药的名词解释

活血化瘀药的名词解释活血化瘀药是中医药学中的一类药物,其主要作用是通过活血化瘀,改善血液循环,促进组织修复和再生,从而达到治疗各种疾病的目的。
本文将对活血化瘀药的相关概念进行解释,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用这类药物。
一、活血化瘀的概念活血化瘀是中医药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它是指通过促进血液循环,调节血液流动,促进组织修复和再生,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活血化瘀是中医药学中的一个重要治疗原则,其主要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如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肝病、肾病、妇科疾病等。
二、活血化瘀药的分类活血化瘀药是中医药学中的一类药物,其主要作用是通过活血化瘀,改善血液循环,促进组织修复和再生,从而达到治疗各种疾病的目的。
根据其功效和作用方式,活血化瘀药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血管扩张剂类:这类药物主要通过扩张血管,增加血管内径,降低血液黏度,改善血液循环。
常见的血管扩张剂类药物有丹参、红花、桃仁、川芎等。
2. 抗血小板聚集剂类:这类药物主要通过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和凝集,降低血液黏度,改善血液循环。
常见的抗血小板聚集剂类药物有三七、莪术、三棱等。
3. 活血化瘀消肿剂类:这类药物主要通过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促进组织修复和再生。
常见的活血化瘀消肿剂类药物有三七、莪术、益母草、虎杖、蒲公英等。
4. 活血化瘀祛瘀剂类:这类药物主要通过活血化瘀,祛除瘀血,促进组织修复和再生。
常见的活血化瘀祛瘀剂类药物有当归、川芎、生地黄、赤芍等。
三、活血化瘀药的应用活血化瘀药是中医药学中的一类重要药物,其应用范围广泛,主要用于以下几个方面:1. 心脑血管疾病:活血化瘀药可以改善血液循环,降低血液黏度,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中风等。
2. 糖尿病:活血化瘀药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微循环障碍,预防和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如糖尿病足、糖尿病肾病等。
3. 肝病:活血化瘀药可以促进肝脏血液循环,改善肝脏功能,预防和治疗肝炎、肝硬化等肝病。
活血化瘀药

散寒化瘀药
1
祛湿化瘀药
2
理气化瘀药
3
清热化瘀药
4
补血滋阴化瘀 药
5
平肝潜阳化瘀 药
即用燥湿或渗湿的药物配合活血化淤药物,以祛除湿邪,促使血活淤化。湿为阴邪,其性黏滞,易阻气机而 致脉络阻滞而血淤。湿邪有外侵或内生之分,病理过程中又有寒化和热化之别;且与脾之运化,肾之温煦有密切 的关系。从四肢血管性疾病的特性来看,外湿多从热化,所以具体应用祛湿活血化淤时,又要区分清热利湿,健 脾温肾利湿活血化淤。
感谢观看
适应症:清热凉血活血化淤运用于血热血淤症,主要表现除有血淤证象外,可见皮肤发红,灼热,淤斑色红 或紫,舌红绛,脉数等,常见于急性血栓性静脉炎,浅静脉炎,复发性丹毒,红斑性肢痛症等。清热解毒活血化 淤运用于热毒淤滞症,主要表现如上述(除舌脉外),还可伴溃疡,苔黄厚,脉弦滑而数等,常见于动脉狭窄,闭 塞性疾病坏疽早期或合并感染时。养阴清热活血化淤法适用于阴虚血淤症,主要表现除有血淤证象外,且病程较 长,局部发热恶凉恶热,或伴五心烦热。咽干口燥,舌红少苔,脉细数等,常见于动脉狭窄,闭塞性疾病后期, 从周围血管疾病的临床来看,清热活血之法常因病情中实热与虚热难分,热邪与热毒没有明显的界线而三法常相 合而用,但又必须辨清主次轻重,相应而用。
适应症:血虚血淤症,主要表现为除有血淤证象外,多为久病体弱、头晕、面色萎黄或苍白、唇爪色淡、心 悸、舌淡、脉细等。常见于动脉狭窄,闭塞性疾病的早期或后期。
即用平肝潜阳药物配合活血化淤药物,以使阳潜血和,络通血活,而得到淤化之目的。肝阳升发太过血随气 逆,并走于上,脉络壅塞,可致血淤。故应平肝潜阳,解除壅阻,以化血淤。
常用药物:钩藤、代赭石、生龙骨、生牡蛎、鳖甲、刺蒺藜、天麻、石决明等。活血化淤如性偏凉润之丹参、 牡丹皮、玄参、赤芍、牛膝、郁金、凌霄花等。方剂举例:镇肝熄风汤加减。
活血化瘀片的功能主治

活血化瘀片的功能主治1. 什么是活血化瘀片?活血化瘀片是一种传统中药制剂,由多种中药组成。
它的主要成分包括当归、川芎、红花、桃仁等。
活血化瘀片被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实践中,具有独特的功能和主治作用。
2. 活血化瘀片的功能活血化瘀片的主要功能是调节血液循环,促进血液流动,改善微循环,达到活血化瘀的效果。
它具有以下功能:2.1 活血化瘀活血化瘀片能够疏通经络,促进血液循环,加速血液的流动,从而消除血液淤积和瘀滞。
它可以减少血液粘稠度,改善血液流变性,提高血液的供氧能力和营养输送能力,增强组织和器官的血液供应。
2.2 散瘀止痛活血化瘀片具有镇痛的作用,可以缓解疼痛和不适感。
它能够通过活血化瘀,舒缓痉挛和痛经等症状。
同时,活血化瘀片还具有减轻肌肉疼痛和关节疼痛的功效。
2.3 缓解炎症活血化瘀片中的一些药物成分具有抗炎作用,可以抑制炎症反应,减轻组织肿胀和红斑。
它还能够促进组织修复和再生,加速伤口愈合,减少疤痕形成。
2.4 舒筋活络活血化瘀片可以促进筋骨的康复和恢复。
它能够增加筋膜的弹性,缓解肌肉僵硬和肌肉痉挛。
同时,它还具有保护关节软骨和滑液的作用,减少关节炎症和关节疼痛。
3. 活血化瘀片的主治活血化瘀片主要用于以下疾病和症状的治疗:3.1 痛经活血化瘀片可以调节妇女月经的相关问题,改善经血量和质量。
它可以缓解痛经、经前期综合症等相关症状,减少月经不调和经期疼痛。
3.2 风湿痹痛活血化瘀片对风湿病和关节炎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它可以减轻关节疼痛和肌肉酸痛,改善关节活动度,减少关节肿胀和红斑。
3.3 跌打损伤活血化瘀片对跌打损伤有较好的疗效。
它能够减轻肌肉疼痛,消肿止痛,并促进组织的修复和再生。
同时,它还能够加速伤口愈合,减少瘀血和淤血。
3.4 瘀血症状活血化瘀片还可以用于治疗瘀血症状,如淤血性皮炎、瘀斑等。
它能够促进瘀血的消散,改善皮肤的血液循环,减少瘀血引起的皮肤瘙痒和红斑。
3.5 心脑血管疾病活血化瘀片对心脑血管疾病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活血化瘀药一、选择题A型题(在每小题给出的A、B、C、D、E五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药物中,性善“上行头目”,为治头痛的要药是:A.羌活B.川芎C.细辛D.白芷E.吴茱萸答案:B答案分析:以上五味药物均能止痛,治疗头痛。
但羌活、白芷、细辛均能散寒解表止痛,其中羌活善于治疗风寒太阳经头痛,白芷善于治疗阳明经头痛,细辛则善于治疗少阴经头痛;吴茱萸暖肝散寒止痛,并能降逆止呕,善于治疗厥阴经颠顶头痛;川芎既能活血行气,又能祛风止痛,既升且降,其升浮而善“上行头目”,可治疗多种类型、任何部位的头痛,但以感受外邪和血瘀头痛为主,是治疗头痛的要药,所谓“头痛不离川芎”。
故本题答案应选B。
2.“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专治一身上下诸痛”的药物是:A.川芎B.郁金C.延胡索D.姜黄E.乳香答案:C答案分析:延胡索为治疗痛证的要药,既能活血止痛,又能行气止痛,善于治疗各部位气滞血瘀的痛证。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3.既能活血,又能凉血,并能养血的药物是:A.丹参B.大黄C.鸡血藤D.郁金E.生地黄答案:A答案分析:丹参既能活血调经,治疗瘀血阻滞之月经不调和其他病证,又能凉血消痈以治疮疡痈肿,并能养血安神以治热入营血,烦躁不寐,及血不养心之心悸失眠等。
故本题答案选A。
4.桃仁既能活血祛瘀,又能润肠通便,并能:A.行气止痛B.止咳平喘C.利水消肿D.凉血消痈E.化瘀止血答案:B答案分析:桃仁专入血分,长于活血祛瘀,又药用种子,富含油脂,入大肠经,能润滑肠道而通便,且味苦,性沉降,能降肺气而止咳平喘。
故答案选B。
5.郁金既能活血止痛,又能行气止痛,治疗气滞血瘀痛证,常配伍:A.木香B.香附C.檀香D.沉香E.青木香答案:A答案分析:郁金既入血分以活血化瘀而止痛,又入气分以行气解郁而止痛,是治疗瘀滞痛证的要药,然以入血分治瘀痛为主;木香专入气分,长于行气止痛,是治疗气滞痛证的要药;郁金配伍木香,活血行气止痛的作用更强,如颠倒木金散(《医宗金鉴》)。
6.既能活血调经,又能补血调经的药物是:A.红花B.益母草C.丹参D.鸡血藤E.桃仁答案:D答案分析:鸡血藤苦而不燥,温而不烈,药性平和,入血分以活血补血而调经,妇人血瘀血虚之月经不调均可用。
故本题答案选D。
7.长于促进骨折愈合的药物是:A.骨碎补B.血竭C.刘寄奴D.土鳖虫E.自然铜答案:E答案分析:自然铜具有散瘀消肿、接骨疗伤的功能,尤其长于促进骨折的愈合。
故本题答案选E。
8.刘寄奴既能散瘀止血,又能疗伤止痛,并能:A.破血通经B.敛疮生肌C.补肾强骨D.利水通淋E.通络散结答案:A答案分析:刘寄奴具有散瘀止痛,疗伤止血,破血通经和消食化积的功效。
故本题答案选择A。
9.具有活血行气、通经止痛作用,长于行肢臂而除痹痛的药物是:A.丹参B.姜黄C.乳香D.红花E.川芎答案:B答案分析:以上五味药均能活血行气止痛,而用于瘀滞痛证。
但姜黄辛散苦燥温通,外散风寒湿邪,内行气血、通经止痛,而长于行肢臂经脉而除痹痛。
故答案为B。
10.番红花既能活血通经,又能祛瘀止痛,还能:A.利水通淋B.散积消癥C.凉血解毒D.消肿生肌E.续筋接骨答案:C答案分析:番红花药性微寒,有较强的活血通经,祛瘀止痛作用,又能凉血解毒,故本题答案选C。
11.既能活血止痛,又能止血,并能解毒生肌的药物是:A.川芎B.乳香C.没药D.五灵脂E.枫香脂答案:E答案分析:川芎有活血止痛作用,但无止血和解毒生肌作用;五灵脂既活血又止血,但无解毒生肌功能;乳香、没药能活血止痛和生肌,但不能止血,而且其生肌是消肿生肌,而不是解毒生肌;只有枫香脂既能活血止痛,又能止血,并能解毒生肌。
故本题答案选E。
12.可活血调经,疏肝解郁,消肿解毒的药物是:A.川芎B.郁金C.丹参D.月季花E.王不留行答案:D答案分析:川芎、郁金皆可活血调经,疏肝气,但无解毒之功;丹参可活血调经,消痈肿,但无疏肝解郁之功;而王不留行亦无疏肝解郁及解毒之效;只有月季花具有活血调经,疏肝解郁,消肿解毒之功。
故本题答案选D。
13.具破瘀通经,凉血祛风功效的药物是:A.三棱B.莪术C.凌霄花D.土鳖虫E.虎杖答案:C答案分析:本题的三棱、莪术、凌霄花、土鳖虫皆能破瘀通经,但又具活血祛风的只有凌霄花,而三棱、莪术又消积行气,土鳖虫又续筋接骨;虎杖则即不破血、又无祛风之功。
故本题答案应选C。
A.散瘀止痛,接骨疗伤B.活血疗伤,祛瘀通经C.活血续伤,补肾强骨D.祛风湿,强筋骨,止血E.活血定痛,化瘀止血答案:C答案分析:散瘀止痛,接骨疗伤是自然铜的功效;活血疗伤,祛瘀通经是苏木的功效;活血续伤,补肾强骨是骨碎补的功效;祛风湿,强筋骨,止血是鹿衔草的功效;活血定痛,化瘀止血是血竭的功效。
故本题答案应选C。
15.味咸微寒,可活血消癥,消肿排脓的药物是:A.乳香B.五灵脂C.丹参D.穿山甲E.斑蝥答案:D答案分析:本题五个备选项中,乳香及五灵脂性温,斑蝥辛热排出答案。
而丹参、穿山甲皆微寒,能活血消癥、消痈;但丹参味苦、无排脓之功;穿山甲味咸,可消肿排脓。
故本题答案选D。
16.郁金的归经是:A.归心、脾经B.归心、肝、脾经C.归肝、胆、脾经D.归肝、脾经E.归肝、胆、心经答案:E答案分析:本题主要测试学生是否理解、掌握了中药的归经是如何确定的。
活血祛瘀药多归肝经与心经。
因心主血,故归心经;肝藏血,而前人认为“恶血必归于肝”,故归肝经。
而郁金为常用的活血化瘀药,又可清心行气解郁,利胆退黄,主归肝、胆、心经。
故答案应选择E。
A.辛、苦,温B.辛、苦,寒C.辛、甘,温D.辛、咸,温E.辛、酸,温答案:A答案分析:姜黄辛散温通苦泄,既入血分又入气分,能活血行气止痛,故选答案A。
18.莪术的性味是:A.辛、苦,温B.甘、咸,温C.苦、辛,平D.咸,微寒E.苦,微寒答案:A答案分析:莪术辛散苦泄温通,既入血分,又入气分,其性峻猛,能破血散瘀,消癥化积,行气止痛。
故本题答案选A。
19.入汤剂宜包煎的药物是:A.红花B.月季花C.马钱子D.五灵脂E.骨碎补答案:D答案分析:本题主要测试学生对药物特殊煎法的掌握。
以上五味药物中马钱子一般不入汤剂,多入丸散剂;而红花、骨碎补入汤剂的煎法无特殊要求;月季花入汤剂不宜久煎;五灵脂遇水易散开呈粉状,引起药液混浊,故入汤剂需包煎。
所以本题答案选D。
20.儿茶入汤剂宜:A.先煎B.后下C.包煎D.冲服E.烊化兑服答案:C答案分析:儿茶的药用部位为煎膏,内服,多入丸散剂,但亦可入煎剂,但因易引起药液混浊粘稠,故入煎剂宜布包。
因此本题答案选C。
21.斑蝥的用量为:A.0.01~0.05gB.0.03~0.06gC.0.1~0.5gD.0.5~1gE.1.5~3g答案:B答案分析:本题主要测试学生对一些有毒和特殊药物用量的掌握。
斑蝥为大毒之品,必须严格掌握其使用剂量,其内服多入丸散,剂量控制在0.03~0.06g。
故本题答案选B。
22.在十八反中,与丹参不宜同用的药物是:A.五灵脂B.莱菔子C.藜芦D.甘草E.甘遂答案:C答案分析:在十八反中,“诸参辛芍叛藜芦”,其中的参也包括了丹参,不能与藜芦同用。
故本题答案选C。
23.根据“十九畏”的理论,五灵脂不宜配伍:A党参B.甘草C.人参D.莱菔子E.蒲黄答案:C答案分析:在十九畏中,人参畏五灵脂,两药一般不宜同用。
故本题答案为C。
24.怀牛膝的产地是:A.四川B.云南C.广东D.河南E.湖南答案:D答案分析:牛膝入药用苋科植物牛膝和川牛膝的根。
牛膝即为怀牛膝,河南产者量大质佳,为河南所产四大怀药之一。
其“怀”意为古时的“怀庆”地区。
故本题答案应选D。
(二)B型题(A.B.C.D.E.是其下两道小题的备选项,每小题只能从中选择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每个选项可以被选择一次或两次)A.既能活血通经,又能利水消肿B.既能活血调经,又能通络止痛C.既能活血通经,又能消散痈肿D.既能活血调经,又能祛瘀止痛E.既能活血调经,又能补益肝肾1.益母草、泽兰皆具有的功效是:2.丹参、红花皆具有的功效是:答案:1.A2.D答案分析:益母草具有活血调经、利水消肿和清热解毒的功能,泽兰具有活血调经、祛瘀消痈和利水消肿的作用,两药均能活血调经、利水消肿,故第1题选A。
丹参能活血调经、祛瘀止痛、凉血消痈、除烦安神,红花能活血通经、祛瘀止痛,故第2题选D。
A.既能活血行气,又能祛风止痒B.既能活血行气,又能消肿生肌C.既能活血行气,又能通经止痛D.既能活血行气,又能清心凉血E.既能活血行气,又能消肿解毒3.乳香、没药的功效是:4.姜黄的功效是:答案:3.B4.C答案分析:乳香、没药和姜黄均能活血行气止痛,但乳香、没药又能消肿生肌,故第3题选B;而姜黄又能通经止痛,故第4题选C。
A.气火上逆之倒经、吐血、衄血B.风湿顽痹C.寒凝瘀滞出血D.肺痈肠痈E.水肿、小便不利5.郁金善治:6.桃仁善治:答案:5.A6.D答案分析:郁金药性辛苦寒,善清热降泄,既能活血止痛,又能清心凉血止血,善治气火上逆之出血证,故第5题选A;无论是肺痈,还是肠痈,都与瘀血阻滞有关,桃仁味苦善泄,既能活血祛瘀,尤以祛瘀力强,治疗有形瘀血阻滞之证较好,又能润畅通便,促使瘀血等病理产物的排泄,故第6题选D。
A.解毒生肌B.托毒生肌C.消肿生肌D.敛疮生肌E.养血生肌7.血竭能:8.乳香能:答案:7.D8.C答案分析:血竭具有活血定痛、化瘀止血和敛疮生肌的功能,故第7题选答案D;乳香具有活血止痛,消肿生肌的作用,故第8题选答案C。
A.既治癥瘕积聚,又治食积腹痛B.既治癥瘕积聚,又治风湿痹痛C.既治癥瘕积聚,又治痈疽疮毒D.既治癥瘕积聚,又治骨折筋伤E.既治癥瘕积聚,又治风疹皮癣9.三棱、莪术的适应证为:10.土鳖虫的适应证为:答案:9.A10.D答案分析:三棱、莪术既能破血行气,用于癥瘕积聚,又能消积止痛而用于食积腹痛,故第9题选答案A;土鳖虫既能破血逐瘀而用于癥瘕积聚,又能续筋接骨而用于骨折筋伤,故第10题选答案D。
A.0.03~0.06gB.0.3~0.5gC.0.3~0.6gD.1~2gE.2~5g11.水蛭研末内服的剂量是:12.血竭研末内服的剂量是:答案:11.B12.D答案分析:水蛭可煎汤内服,亦可研末冲服,而研末冲服或入丸散为宜,其研末服的用量为0.3~0.5g,故第11题答案选B;血竭内服很少入煎剂,多入丸散,其研末服的用量为每次1~2g,故第12题答案选D。
(三)C型题(由一组备选答案与2个问题组形成的题干,如这道题只与答案A有关则答案选择A,只与答案B有关则答案选择B,与AB都有关则答案选择C,与AB都无关则答案选择D)A.破血逐瘀B.续筋接骨C.两者均是D.两者均非1.土鳖虫具有的功效是:2.骨碎补具有的功效是:答案:1.C2.B答案分析:土鳖虫既能破血逐瘀,又能续筋接骨,故第1题答案选C;骨碎补既能活血续伤、续筋接骨,又能温补肾阳、强筋健骨,故第2题答案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