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腊月赏梅花关山月梅花作品欣赏

合集下载

踏雪寻梅图|超越庸常的琐屑,追慕那份凌寒独自开的高致雅趣

踏雪寻梅图|超越庸常的琐屑,追慕那份凌寒独自开的高致雅趣

踏雪寻梅图|超越庸常的琐屑,追慕那份凌寒独自开的高致雅趣传统绘画题材漫谈系列之五十五花开花谢的四季流转变迁中,胜日寻芳泗水滨的春日情愫,踏雪寻梅灞桥上的冬日情怀,都是人生一种超然境界。

而凌寒独自开的梅花,在传统文化领域具有一种极其鲜明的人格象征意义,在诗词曲赋乃至绘画等各种艺术表达形式中都占据着重要的一席之地,比如历代咏梅之作车载斗量,梅花三弄古琴曲是传统十大名曲之一,梅妻鹤子的典故更是千古流芳,而在绘画题材中,除了岁寒三友图这个雅俗共赏的主题之外,踏雪寻梅图也是一个让人过目难忘的主题。

究其来源,踏雪寻梅这一诗意盎然的情节流传最广的说法源自于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一则轶事传说。

据传孟浩然早年在一次与王维的联诗中不敌王维联句之妙,于是痛下决心,观察四时自然物象变化之妙以补充自己诗歌之不足,经常冒雪骑驴寻梅,留下了在大冬天踏着飞扬的积雪去野外寻找清幽梅花的佳话,并以一句“吾诗思在灞桥风雪中驴背上”的妙句而蜚声文坛。

比如元杂剧《贬黄州》中有“为不学乘桴浮海鸱夷子,生扭做踏雪寻梅孟浩然”这句唱词。

而明清之际一直都流传这这样的典故,张岱的《夜航船》中也曾有记录,明代《金瓶梅词话》中也有“今日趁着天气落雪,只当孟浩然踏雪寻梅,咱望她望去”这样的句子,可见这样的一个传说在文人墨客乃至附庸风雅的圈子中颇有流传度。

宋夏圭《灞桥风雪图》但似乎在绘画领域,这一主题最早是以灞桥风雪的主题而出现在画史上,而最初的主题更多是与送别相关,唐诗宋词之中这类主题的诗作司空见惯,但至宋朝是灞桥风雪的主题渐渐向雪中觅诗意的这个寓意转变。

而宋代这类作品大多以灞桥风雪作为母体,其寓意似乎并不特别明朗,亦或两者兼有之吧。

的比如南宋夏圭的《灞桥风雪图》、刘松年的《四景山水》中的冬景图,其画面构成都是一个人骑着驴子行走在桥上。

宋代诗僧释居简有一首诗题为《灞桥风雪图》:“桥滑驴僵噤不嘶,诗穷弗死反穷诗。

华山出是吟疆土,更欲烦君写倒骑。

”从此诗来看,更偏向后一主题,不过尚未真正出现踏雪寻梅图这样的主旨意思。

杨万里《初入淮河四绝句》原文翻译及赏析

杨万里《初入淮河四绝句》原文翻译及赏析

杨万里《初入淮河四绝句》原文翻译及赏析杨万里《初入淮河四绝句》原文翻译及赏析导语:《初入淮河四绝句》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组诗作品。

下面是关于杨万里《初入淮河四绝句》原文翻译及诗意赏析,欢阅读和参考!初入淮河四绝句朝代:宋代作者:杨万里其一船离洪泽岸头沙,人到淮河意不佳。

何必桑乾方是远,中流以北即天涯! 其二刘岳张韩宣国威,赵张二相筑皇基。

长淮咫尺分南北,泪湿秋风欲怨谁? 其三两岸舟船各背驰,波浪交涉亦难为。

只余鸥鹭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

其四中原父老莫空谈,逢着王人诉不堪。

却是归鸿不能语,一年一度到江南。

译文船离开洪泽湖岸边,到了淮河后心情就变得很不好。

何必说要到遥远的桑乾河才算塞北边境呢,淮河中流线以北就已经天尽头了!刘錡、岳飞、张俊、韩世忠众将抗金宣示了国威,赵鼎和张俊二贤相奠定了国家基业。

淮河两岸咫尺之间南北分裂,秋风中洒泪应该怨恨谁?淮河中的舟船相背而驰,连激起的波痕接触一下也难以做到。

只能看到天上的鸥鹭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地在南北岸之间飞翔。

中原的父老们没说一句客套话,遇到我这个皇帝使者便诉说不能忍受金诗歌赏析第一首写诗人入淮时的心情。

首两句总起、入题。

交代了出使的行程和抑郁的心情,为这一组诗奠定了基调。

诗人离开洪泽湖之沙岸一进入淮河,胸怀就烦乱、骚动,这是因为昔日国中流水今日已为边境界线。

这两句写出了南宋人面对长淮时心理上独特的变化。

后两句写感慨,是”意不佳”的原因之一。

”桑乾”即永定河上游的桑乾河,在今山西省北部与河北省的西北部,唐代这里是北方少数民族的交接处。

唐代诗人雍陶《渡桑乾水》一诗有”南客岂曾谙塞北,年年唯见雁飞回”之句,表示过了桑乾河才是中国的”塞北”的意思。

刘皂《渡桑乾》也有”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之句。

在北宋,苏辙元祐五年在出使契丹回国离开辽境时所写的《渡桑乾》一诗中仍曾这样写道:”胡人送客不忍去,久安和好依中原。

年年相送桑乾上,欲话白沟一惆怅。

”正因为前人有过那样的边境观念,所以现在作者说”何必”,表面看来似乎是不满于前人的看法,其实诗人正是通过这种不满的语气在今不如昔的对比中表达对江山半壁的哀惋和对朝廷偏安的怨恨,这是一种委婉的表达方式。

关山月《梅花》欣赏

关山月《梅花》欣赏

关山月《梅花》欣赏
关山月先生(1912.9—2000.7),著名岭南画派大师,曾为中国美术家协会艺术顾问、广东美协主席、中国美协副主席、全国人大代表。

关山月先生是一位重写生、重艺术实践,始终坚持现实主义创作思想,富于创造性的一代艺术大师。

他创作的《俏不争春》、《江山如此多娇》等许多重要作品成为中华民族艺术的经典之作。

他从30年代初就开始写生创作梅花作品,从岭南的漠阳江畔到重庆的梅园,有梅的地方就留有关老的足迹,数十年如一日,关老在从事梅花作品创作上花费了超乎常人的精力和时间。

“更无花态度,全是雪精神”,他画梅的那种壮美和古逸之气,昂扬豪迈,沁人心脾,已达到炉火纯青之境地。

和张规臣水墨梅五绝其一其四赏析

和张规臣水墨梅五绝其一其四赏析

和张规臣水墨梅五绝其一其四赏析
张规臣是明代著名的画家,尤其擅长水墨梅花。

他的作品以笔墨雄健、造型生动、意境深远而闻名于世。

其中,他的水墨梅五绝系列作品更是被誉为梅花画的经典之作。

水墨梅五绝由五个绝句和五幅水墨画组成,其中第一首和第四首分别是:

雪满梅枝冷,月映竹影清。

寒气侵肌骨,何人可共情。


鸟啼山更幽,梅破岭犹寒。

明月照空庭,一夜好吟看。

第一首描述了冬日的寒冷,梅花挺立在雪中,竹子也因为寒冷而变得更加清晰。

作者在此处用寒冷的气息来表达孤独与疏离的感觉,而梅花更像是一种寂寞的象征。

整首诗寓意深刻,意境优美。

第四首则写出了梅花的坚韧,即使在寒冷的岭上依然能开出花来。

作者用“明月照空庭”来描述寂静的夜晚,梅花更像是在这个寂静之中发出的一种声音。

整首诗有一种禅境般的意境,给人以静谧和思索的感觉。

在水墨画上,张规臣运用了“墨玉”技巧,梅花的造型独特,墨色浑厚,墨迹苍劲有力。

他将梅花和竹子融合在一起,墨色渐变,形成了极具韵律感的画面。

总之,张规臣的水墨梅五绝系列作品不仅在绘画上精湛卓越,而且在诗歌上也有着深刻的意境和富有哲理的内涵。

其一和其四都展现了梅花的不屈和坚韧,让观赏者在欣赏中被深深感染。

国画梅花百图欣赏(附百首咏梅诗)

国画梅花百图欣赏(附百首咏梅诗)

国画梅花百图欣赏(附百首咏梅诗)国画梅花百图欣赏素材:网络墨梅元·王冕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墨梅宋·朱熹梦里清江醉墨香,蕊寒枝瘦凛冰霜。

如今白黑浑休问,且作人间时世妆。

梅花绝句陆游雪虐风号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

过时自会飘零去,耻向东君更乞怜。

江梅王十朋园林尽摇落,冰雪独相宜。

预报春消息,花中第一枝。

《雪梅》(南宋?卢梅坡)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梅俗了人。

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

潘天寿气结殷周雪,天成铁石身。

万花皆寂寞,独俏一枝春。

梅王琪不受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

只因误识林和靖,惹得诗人说到今。

墨梅赵秉文画师不作粉脂面,却恐傍人嫌我直。

相逢莫道不相识,夏馥从来琢玉人。

《雪梅》〔宋〕卢梅坡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

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

《梅花》蒋维翰白玉堂前一树梅,今朝忽见数花开。

几家门户重重闭,春色如何入得来?《红梅》苏轼年年芳信负红梅,江畔垂垂又欲开。

珍重多情关伊令,直和根拨送春来。

《梅花诗》明代高启琼枝只合在瑶台,谁向江南处处栽。

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

寒依疏影萧萧竹,春掩残香漠漠苔。

自去何郎无好咏,东风愁寂几回开。

《山园小梅》北宋.林逋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

玉楼春.红梅李清照红酥肯放琼苞碎,探著南枝开遍末?不知酝藉几多时,但见包藏无限意。

道人憔悴春窗底,闷损阑干愁不倚。

要来小看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起。

《梅》(宋?赵蕃)片片梅花脱雨轻,半飞欲坠更多情。

浑疑春雪林梢堕,输与诗翁照眼明。

梅花(宋林逋)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

与薛肇明弈棋赌梅花诗输一首宋· 王安石华发寻春喜见梅,一株临路雪倍堆。

历代名家墨梅图欣赏

历代名家墨梅图欣赏

历代名家墨梅图欣赏历代名家墨梅图欣赏板凳艺术专栏梅花诗意图北宋岩叟(待考)长卷绢本水墨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图中画盛开的梅花,树干上墨书有“岩叟”二字。

此图运笔道劲有力,构图疏密有致,枝条穿插,富有韵味,具扬补之遗法,为补之传派中上乘之作。

雪中梅竹图北宋徐禹功卷绢本水墨辽宁省博物馆藏图中野梅横空而出,修竹两竿,节叶纷披,虬枝疏梅半压积雪,铁干嶙峋,俱以水墨烘晕出凌雪傲霜之姿,用笔生动老劲。

雪梅寒雀图北宋戴琓绢本墨笔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赏梅图宋马逵设色绢本利用南宋朝廷特制的双拼细绢,绘一泓湖水,远景为用淡墨绘梅树数株,枝条摇曳,梅花绽开,湖水中倒影婆娑。

近景运用界尺加衬染的技法绘阁亭一角,类似重檐悬亭,亭前绘一梅枝奇出,枝条瘦劲而俯仰多姿,亭上绘一长者俯栏观梅,甚是怡然自得。

正如明代侍读学士王达为该画配诗所云:“西湖水涵冰色炯,众鸟不喧人更静;孤山堂下雪初销,一泓冷浸梅花影。

刚风入座声珊珊,逋仙半醉倚阑干;吹上东南一轮月,万里银河鹤背寒。

” 腊梅山禽图宋赵佶绢本设色纵82.8厘米横52.8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此图写一株腊梅枝干略弯而劲挺直往上伸,极富弹性,互相交错而有变化。

枝头几点黄梅开放,似乎有阵阵清香袭来。

腊梅枝头上的一对山雀相互依偎均向着左侧画面,将观者视线引向画外。

刻画工整细致,富有生活情趣。

腊梅枝干以劲细墨笔钩勒,再用水墨渲染;山雀、萱草均用水墨画出。

笔墨的细粗、干湿配合协调和谐。

左下有画家以瘦金书的题诗一首:“山禽矜逸态,梅粉弄轻柔,已有丹青约,千秋指白头。

” 梅竹寒禽图宋林椿团扇绢本设色上海博物馆藏此图写红梅翠竹,残雪未消,寒雀刷羽枝头,神态生动。

竹梅为双钩填彩,而雀则用细毫写羽毛,写实逼真。

雪梅图宋杨无咎绢本墨笔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扬无咎(1097—1169),字补之,号逃禅老人、清夷长者,江西清江人。

杨无咎创造了两种画梅方法:一是烘托法,用水墨在绢上烘染作为底色,托出点点洁白的花朵;一为圈花法,即用墨线勾出花瓣。

古琴曲赏析-关山月

古琴曲赏析-关山月

古琴曲赏析-关山月乐曲《关山月》原为【乐府诗集】“横吹曲辞”中的曲目,系守边战士在马上吹奏的军乐,乐曲表现了征人思乡报国的情感。

【乐府诗集】杷这一曲归在汉横吹的乐类,六朝时起,就把这一乐曲看作是表现封建统治下反兵役情感的作品。

【乐府诗集】解题曰,关山月,伤离别也。

古木兰诗曰,“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按相和曲,有度关山,亦类此也。

【梅庵琴谱】:此曲指法纯正,音韵平和,乃入门之正路,初学易于熟习。

每于月白风清之际,一弹再鼓,动无穷之幽趣焉。

琴曲《关山月》为本世纪梅庵琴派著名代表曲目之一。

此曲是由六个乐句组成的、带有再现的单段体。

每个乐句都有上下呼应的两个乐节,前三个乐句均落于徵音——泛音,后三个乐句均落于宫音——实音,前面的五个乐句可反复,最后以开始乐句的变化再现而结束。

曲虽短小,但音韵刚健而质朴,气魄宏大,抒壮士之情怀,真挚感人,富有浓厚的北地音乐风味。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中国音乐史学家杨荫浏、夏一峰等将李白的《关山月》一诗重新配入歌唱,在节奏、声韵、结构等方面,词、曲结合得都比较贴切,并得以流传。

李白《关山月》的十二句歌词,正好配以乐曲的六个乐句,十二个乐节。

后又经过许多人不断弹唱加工,使曲意更加深刻,流传更加广泛。

乐曲既然与李白的《关山月》结合,则乐曲所要表现的内容便自然以此为据了。

关山月李白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诗人李白在《关山月》一诗中,着笔边塞以述怀,谴责了古代非正义的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诗中有“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的词句,使其听者感到琴音古朴苍茫,曲情刚健而严峻!循环弹奏之后,乐曲终止了。

但那结尾句的“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的余韵,仍然良久地扣人心弦,回味无穷。

现存《关山月》的曲谱,比较早的是1768年刊行于日本的《魏氏谱》,据说为明朝末年避难于日本的魏侯(之琰)所传。

吴昌硕的梅花图和梅花诗!

吴昌硕的梅花图和梅花诗!

吴昌硕的梅花图和梅花诗!吴昌硕《红梅图》吴昌硕一生酷爱梅花,自号“苦铁道人梅知己”。

吴昌硕画梅注重气势,捭阖纵放,疏密有致,焦墨枯笔,顺逆来去,横枝纵丫,曲直苍劲,时而欲探水揽月,时而欲凌空飞去。

吴昌硕尤喜用篆籀之笔入画,作画之前,他总是先凝神静气,然后便运笔如风,一气呵成,自称为“扫梅”。

吴昌硕一生还以诗人自居,自云“三十始学诗,五十始学画”。

他在一八八六年四十三岁时一首《赠内》诗中就极为自得地说:“平居数长物,夫婿是诗人”。

在吴昌硕的诗和画中,以梅花为主题的占了近三分之一。

吴昌硕《十二洞天梅花图》1923年作之一《吴昌硕题十二洞天梅花图》三年学画梅,颇具吃墨量。

兴来气益粗,吐向治纸上。

浪贻观者咲,酒与花同醸。

法疑草圣传,气夺天池放。

能事不能名,无乃滋尤谤。

吾谓物有天,物物皆殊相。

吾谓笔有灵,笔笔皆殊状。

瘦鲛舞掔下,清气入五脏。

会当聚精神,一写梅花帐。

卧作名山游,烟云直供养。

吴昌硕《十二洞天梅花图》之二吴昌硕《十二洞天梅花图》之三吴昌硕《十二洞天梅花图》之四吴昌硕《十二洞天梅花图》之五吴昌硕《十二洞天梅花图》之六吴昌硕《十二洞天梅花图》之七吴昌硕《十二洞天梅花图》之八吴昌硕《十二洞天梅花图》之九吴昌硕《十二洞天梅花图》之十吴昌硕《十二洞天梅花图》之十一吴昌硕《十二洞天梅花图》之十二吴昌硕《墨梅图》《墨梅图》题画诗:十年不到香雪海,梅花忆我我忆梅。

何时买棹冒雪去,便向花前倾一杯。

吴昌硕《墨梅图》《墨梅图》题画诗:皎皎寒姿妒残雪,亭亭孤艳倚斜阳。

风神绝妙斗邢尹,伴我不须时世装。

吴昌硕《梅花图》《梅花图》题画诗:梅溪水平桥,乌山睡初醒。

月明乱峰西,有客泛孤艇。

除却数卷书,尽载梅花影。

吴昌硕《墨梅图》《墨梅图》题画诗老夫无酒资,写幅梅花卖。

春风入毫端,腕底走百怪。

墨池飞霹雳,黑龙挂天外。

古苔点虬枝,香彻大千界。

笑彼煮石农,高名盖当代。

勒石在西泠,只如女郎画。

吴昌硕《墨梅图》《墨梅图》题画诗菜根咬不得,枯肠生杈枒。

国画梅花100幅,工笔写意全了!

国画梅花100幅,工笔写意全了!

国画梅花100幅,⼯笔写意全了!梅,花中四君⼦之⼀,傲⽽不俗。

其⾊分红⽩及绿,另有蜡梅,⾊黄如蜡,⾹⽓浓郁,虽⾃成科属,其风韵却与梅有异曲同⼯之妙。

梅寿可逾千载,枝⼲虬曲,⾝姿苍古,其芳愈寒愈媚,临风寒劲挺傲然铁⾻,遇冰雪更添飘然风仪,为历代⽂⼈雅客所喜爱。

明代李渔曾论赏梅之⽆奈:“风送⾹来,⾹来⽽寒亦⾄;雪助花妍,雪冻⽽花亦冻”。

吾以为:梅不畏寒乃出⾃天然,⽽寒⾹俱来更是造化奇绝,踏雪寻梅,呵⽓凝⾹,满⽬娇⾊,风雅⾄致哉! 梅花诗意图宋岩叟(待考)图中画盛开的梅花,树⼲上墨书有“岩叟”⼆字。

此图运笔道劲有⼒,构图疏密有致,枝条穿插,富有韵味,具扬补之遗法,为补之传派中上乘之作。

鹊图轴宋沈⼦蕃此图轴丝质,依画稿缂织。

以⼗五六种⾊丝装的⼩梭代笔,巧妙搭配,画⾯⾊泽和谐。

以“通经断纬”的⼿法缂织,并娴熟地运⽤了多种缂丝技法。

所⽤丝线之经密度20根/cm,纬密度44-46根/cm,精⼯细密。

此缂丝图很好地体现了原画稿疏朗古朴的意趣,画⾯⽣动,清丽,典雅,是沈⼦蕃为数不多的存世作品之⼀,也是南宋时期缂丝⼯艺杰出的代表作。

梅⽵寒禽图宋林椿此图写红梅翠⽵,残雪未消,寒雀刷⽻枝头,神态⽣动。

⽵梅为双钩填彩,⽽雀则⽤细毫写⽻⽑,写实逼真。

春消息图元代邹复雷图绘⽼梅新枝,蓓蕾竞绽,喧闹热烈的⽓氛宣告春天来临的消息,动⼈⼼魄。

画家以劲健和时带飞⽩的笔触皴写粗⼲,梅花画法奇特,既⾮⽤笔点染,亦⾮⽤线钩勒,⽽⽤绢卷或线团蘸墨点成。

作者以特写镜头截取画⾯,擅⽤疏与密、繁与简、直与曲等对⽐⼿法布局,笔势遒劲奔放,墨⾊浓淡参差,境界幽雅淡逸,是古代墨梅画的杰作。

墨梅图元代王冕此图梅枝横斜⽽出,枝条简疏。

枝节交叉处梅花竞相吐蕊开放,表现了王冕野梅的清绝韵致。

笔墨精练蕴藉,主⼲以淡墨挥洒,浓墨点苔,苍古⽼拙。

分枝以中锋勾撇,挺拔坚韧。

烟笼⽟树图明代陈录此幅构图别致,布局豪纵奇崛,⽓象峥嵘⽽清劲可爱。

枝⼲纵横,以墨笔皴写,湿笔中⼜呈飞⽩,枯健如蟠龙虬曲,再横点重墨,更显苍⽼道劲。

『书画国粹』十大名家画梅,你最欣赏谁?

『书画国粹』十大名家画梅,你最欣赏谁?

『书画国粹』十大名家画梅,你最欣赏谁?“朔风吹倒人,古木硬如铁;一花天下春,江山万里雪。

”梅花的香韵一向为人们所倾倒,它浓而不艳、冷而不淡。

梅的铮铮铁骨、浩然正气,做雪凌霜、独步早春的精神,被人们誉为中华民族之魂。

1、董寿平画梅董寿平董寿平(1904——1997),当代著名写意画家、书法家。

原名揆,字谐伯,后慕南田恽格恽寿平遂改名寿平,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杜戍村人。

曾为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全国政协书画室主任。

出版有《墨竹》《墨梅》《劲节迎风》等。

他的画风苍劲浑朴,布局精到,清新典雅,以造化为师而不违古法,在风格上有突出的个人创新。

他的画出于天籁,从写生入手,笔墨活泼,富以高度的艺术概括,既求形似,也重神似,更重表现对象的精神。

所作朱砂红梅堪称绝技。

2、王雪涛画梅王雪涛王雪涛(1903——1982),河北成安人,原名庭钧,字晓封,号迟园,中国现代著名小写意花鸟画家。

是现代中国卓有成就的花鸟画大师,对我国小写意花鸟绘画做出了突出贡献。

历任北京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著有《王雪涛画集》《王雪涛的花鸟画》等。

王雪涛创作上主张师法造化而抒己之情,物我一体,学先人为我所用,不断创新”。

画法上工写结合,虚实结合。

他还善用灵巧多变的笔墨,色墨结合,以色助墨、以墨显色,在传统固有色中融入西洋画法讲求的色彩规律,以求整体色彩对比协调,为画面增添韵律。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其花鸟画已达到一个艺术高峰,至今无人出其右。

3、陈半丁画梅陈半丁陈半丁(1876——1970),即陈年,画家。

浙江绍兴人。

擅长花卉、山水,兼及书法、篆刻。

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北京画院副院长。

代表作品有《卢橘夏熟》《高枝带雨压雕栏》《惟有黄花是故人》《赤壁夜游图》《莫负此生》等。

陈半丁擅长画花鸟、山水画而最为著名。

陈半丁是“运古派”的高手,他一方面研究古法不遗余力,一方面发挥个性,表现自我,务以古人成法,运以自然丘壑,加以个人的理想化,造成一种与古不背,却与古不同的,不即不离的绘画。

关山月

关山月
关山月在寻求中国画表现的手法中,尤其注重浓墨重彩的表现力,笔下凝重热烈、立意新颖、笔酣墨饱,画 中纵横恣肆的笔墨运动和浓烈斑谰的色彩铺陈,令人感受到作者热爱祖国山河大地、热爱大自然的澎湃激情,正 如其画语所云:“人间何处有此境,笔底随心化大千”,信笔而为,气象万千,从而使其作品呈现出更为奔放纵 逸的风貌,墨彩相辉—是其中国画艺术的特征之一。
“关山月是一个比较全面的画家,是个全才。”(时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分党组书记徐里评)
“关山月既睿智,顾全大局,又对社会的变化很敏感,有很高的智慧。”(时任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陈 湘波评)
“关山月作为一个大师,身体力行来教学,跟学生一起来共同创作,在教育上,他也是一个比较好的典范。” (广州美术学院原院长黎明评)
人物评价
“关山月是广州美术学院的创建者和领导者之一,是岭南画派第二代代表画家,是中国国内乃至国际上有巨 大影响的艺术家,我们为他感到骄傲和自豪!关山月的成就,对于弘扬中国优秀传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时任广州美术学院党委书记谢昌晶评)
“关山月在简朴的生活、创作环境中,始终心系祖国和人民,不断开拓创新,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画的发展, 并为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的教学奠定了基础,为后人树立了很好的榜样。”(时任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 副院长张彦评)
2013年,以关山月名字命名的艺术基金会在广东成立。关山月艺术基金会总部设在广州,秘书处设在深 圳。
关山月故居位于广东省阳江市埠场镇那蓬村委会果园村。故居分为生活馆和展览馆,2012年被阳江市江城区 人民政府认定为阳江市江城区不可移动文物。两个展馆的占地面积均为120平方米。生活馆内保持房子原有的设 计结构和生活铺设。
个人生活
关山月出生于广东一个没落的书香之家,自幼热爱绘画,只因家境贫寒,而郁郁不得志。少年时代虽又遭家 变,仍不改其志。凭借其过人的毅力暗自以岭南画派创始人高剑父为师,苦苦临摹。终于,偶得高剑父赏识,被 收为入室弟子,得以迈进中国画创作领域。

古诗梅花·当年腊月半翻译赏析

古诗梅花·当年腊月半翻译赏析

古诗梅花·当年腊月半翻译赏析《梅花·当年腊月半》作者为东晋诗人庾信。

其古诗全文如下:当年腊月半,已觉梅花阑。

不信今春晚,俱来雪里看。

树动悬冰落,枝高出手寒。

早知觅不见,真悔着衣单。

【前言】《梅花》,是庾信所作的咏梅抒怀诗。

这是一首咏梅诗。

满树含苞待放的梅花已经是今春的新梅,而倒映新梅的池塘却不肯跟着梅花的新生而起什么变化。

此情此景,唤起了诗人对往年的回忆,他想起了往年的梅,往年的人。

短短四句,有今有昔,有人有景,有感叹有回忆,诗人借咏梅来抒发怀人之情。

【赏析】梅花,在蔷薇科落叶乔木中是萌发最早的一种,不少诗人都盛赞它迎春傲雪,独自先开的品格。

而在这首诗里,却表现出异样的情况。

“常年腊月半,已觉梅花阑”两句,开头就慨叹春天来迟,梅花开晚。

阑,是残尽的意思。

“常年”,是多年的意思,是说流落北朝后,多年来都是梅花开晚的感受。

常年如此,今年也复如是。

“不信今春晚,俱来雪里看”两句,是说如果不相信今春来得晚,就同大家一起到雪地里去察看,以便看个究竟。

雪地里的情况又是如何呢?“树动悬冰落,枝高出手寒”两句,是说梅树摇动,树上悬结的冰凌下落,伸出手来去攀折高处的梅枝,很觉得寒不可耐。

“早知觅不见,真悔着衣单”两句,是说早知道看不到梅花开,春天尚未到来,真后悔衣服穿得单薄了。

从全诗来看,诗人通过春天来迟,梅花开晚和踏雪寻梅的叙写,委婉曲折地抒发了流落北朝孤苦冷寂的心境,从而流露出对南朝的深切怀念。

这首诗在咏梅之中写景、抒情。

所咏之物,死气沉沉,奄无生机;所写的景,悬冰挂树,天寒地冻;所抒之情,心寒意冷,兴味索然。

诗人把咏物、写景、抒情很自然地结合了起来,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大师关山月的雪中红梅图!美美美!

大师关山月的雪中红梅图!美美美!

大师关山月的雪中红梅图!美美美!
关山月雪梅图
关山月(1912-2000),著名国画家、教育家、岭南画派代表人物。

擅长山水、人物、花鸟,尤以写梅著称,世称“关梅”。

今天我们给大家展示的是他的26幅雪里红梅图,真是美不胜收!
关山月一笑暖千家
梅花傲雪怒放的品性,使关山月先生产生了深深的爱梅情怀:一生甘当追梅、画梅、品梅的使者,用梅花之高洁愉悦身心,陶冶情操,把自己所思所悟与梅花融为一体,为梅而歌,为梅而醉。

正因为此,关先生的每一幅画作总给人一种正气凛然、浑厚凝重的感受。

这种精神内涵时而显露于墨端,时而隐藏于帷纸背后,给人以遐想,予人以震撼。

关山月雪里见精神
关山月雪梅图
关山月双清图
关山月春消息
关山月雪梅图
关山月雪梅图
关山月报春图
关山月报新春
关山月一枝雪态万点春光关山月迎春图
关山月老梅又报一年春关山月铁骨清香雪里梅关山月清香铁骨梅傲雪关山月铁骨幽香梅报春关山月清香铁骨梅傲雪关山月雪梅图
关山月倩影醉春风
关山月一枝雪态万点春光关山月雪梅图
关山月雪梅图
关山月雪梅图
关山月雪梅俏笑报新春
关山月雪梅图
关山月俏不争春 1973年作。

历代画梅高手哪家强?比比看就知道了

历代画梅高手哪家强?比比看就知道了

历代画梅高手哪家强?比比看就知道了梅,冲寒斗雪,万玉虬枝,冰肌铁骨,先天下而春。

人们艺术地把它与兰、竹、菊塑造成“四君子”的形象,给予了人格化的升华。

梅花也是文人画家泼墨写意最喜欢的题材之一。

据记载,梅花正式入画是在唐代,比如最早涉及梅花题材的作品是中唐于锡《雪梅双雉图》、萧悦《梅竹鹑鹩图》,并且在晚唐时期出现了最早以梅为专门题材的《梅花图》,而后在一直盛行至今。

宋杨无咎《雪梅图》▲绢本墨笔纵27.1厘米横144.6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雪梅图卷构图别致,由画幅上端伸下几杆梅枝,间杂竹叶几簇,梅花画枝干下部、竹叶只勾叶尖部分,以淡墨渲染,梅枝、竹叶上留出空白,着墨无多,雪景顿现。

这种表现方法今天看当然不新鲜,但在当时却是一个创举。

本图淡墨染底成天色,浓墨绘枝条,烘托出残雪和竹叶;梅花勾圈成形,又依仗底色衬出其浩白。

形象洗练,用笔劲逸,富文人画韵致。

中国古代的画梅之风兴于“两宋”。

《宣和画谱》中虽然也有唐人画梅的记载,但无作品传世。

宋代专擅画梅的画家很多,其中当以杨无咎(公元1097—1169年)为一时翘楚。

他所画的墨梅,在继承北宋中期华光寺僧释仲仁“墨晕花瓣”的技法基础上加以创新,用墨笔单线直接勾出花瓣,显现出一种清莹爽洁、高雅脱俗的特殊韵味,逐渐形成流派。

▲局部细节图杨无咎创造了两种画梅方法:一是烘托法,用水墨在绢上烘染作为底色,托出点点洁白的花朵;一为圈花法,即用墨线勾出花瓣。

此图所绘雪梅,兼用烘托法和圈花法。

淡墨染底成天色,浓墨绘枝条,烘托出残雪和竹叶;梅花勾圈成形,又依仗底色衬出其浩白。

形象洗练,用笔劲逸,富文人画韵致。

宋徐禹功《雪中梅竹图》▲纸本设色纵29.4厘米横926厘米辽宁省博物馆藏这件《雪中梅竹图》的原名是《宋元梅花合卷》,水墨绘修竹三竿,梅枝绽放,绢地染墨,以示雪压枝头。

浓墨写枝,细笔勾花,笔势潇洒。

在竹节之中书有“辛酉人禹功作”六字单款。

对其书画,尚有赵孟坚题跋云:“初不知禹功之能也,今观悟悦愿师所藏徐君禹功之作,盖于诸人之外,最得逃禅之体,惜余前未闻知,后人吟更清,岂可少之”。

关山月梅花图欣赏

关山月梅花图欣赏

关山月梅花图欣赏
关山月(1912.9—2000.7),中国现代画家。

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席、广东画院院长。

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广东画院名誉院长、广州美术学院终身教授。

关山月在艺术上坚持岭南画派的革新主张,追求画面的时代感和生活气息。

他的山水画立意高远,境界恢宏;他的梅花,枝干如铁,繁花似火,雄浑厚重,清丽秀逸。

他先后出版有《关山月画集》、《关山月、傅抱石东北写生选》、《关山月作品选》、《井冈山》等作品。

关山月 1974年作雪梅图立轴
关山月(1912~2000)梅花图
关山月红梅镜心
关山月 1978年作红梅报春镜心
关山月 1991年作梅雀图镜心
关山月梅花镜框
关山月墨梅立轴
关山月双清图镜框
关山月红梅积雪图立轴
关山月 1978年作报春图镜心
关山月三友图镜心
关山月朱笔红梅立轴
关山月 1988年作墨梅立轴
关山月红梅立轴
关山月 1976年作红梅镜心
关山月红梅镜片
关山月梅竹双清镜片
关山月 1984年作红梅双雀镜心
关山月乙丑(1985年)作报春图镜心。

马远《月下观梅图》-南宋描绘人物梅花的山水小景画扇面大图赏析

马远《月下观梅图》-南宋描绘人物梅花的山水小景画扇面大图赏析

马远《月下观梅图》-南宋描绘人物梅花的山水小景画扇面大图赏析《月下观梅图》,宋代,马远,绢本设色,纵25.1厘米,横26厘米,大都会博物馆藏《月下观梅图》是一件团扇小景画山水作品,构图简洁而爽朗,画面丰富而宁静。

其左下半边内容较丰富:用焦墨勾勒的树干瘦如屈铁,大斧劈皴的山石坚实有力,劲健曲折的梅枝斜出石上,向右侧和右上角分别蔓延;一持杖高士,悠然自在地坐于山石一角,一携琴童子,紧随高士身后而立于山石旁,两者皆瞭望前方,静静赏梅。

其右上半边内容较空旷:隐隐约约几剪梅影,清清爽爽一轮圆月,剩余则留白。

由此可见,该作品是小景画,取景特点为典型的“马一角”,以偏概全地描绘了“月下赏梅”之优雅情境。

马远是宋光宗、宁宗时的画院待诏。

他继承家学并取法李唐,喜好大斧劈皴,作品干净利落、俊俏简括,且不乏清润柔美之气,独具风格。

其山水画,往往留出广大空间而只画一角或半边,极富诗意,因此被时人们称为“马一角”。

除了《月下赏梅图》之外,马远还有《梅石溪凫图》、《雪屐观梅图》等关于梅花的精品力作。

《梅间俊语图》宋马远梅间俊语图绢本设色 23.4x25.2厘米美国波士顿美术馆藏马远(约1140-约1225年后),南宋画家。

字遥父,号钦山,原籍河中(今山西永济),侨寓钱塘(今浙江杭州)。

出身绘画世家,南宋光宗、宁宗两朝画院待诏。

擅画山水、人物、花鸟,山水取法李唐,笔力劲利阔略,皴法硬朗,树叶常用夹叶,树干浓重,多横斜之态。

楼阁界画精工,且加衬染。

喜作边角小景,世称“马一角”。

人物勾描自然,花鸟常以山水为景,情意相交,生趣盎然。

与李唐、刘松年、夏圭并称“南宋四家”。

由他们所代表的山水画派,在美术史上称为“院体”。

在“南宋四大家”中,如果说李唐是院体的开创者,那么,马远则是最具代表性的院体画家。

马远在构图上善于采用以局部表现整体的手法,常画山之一角、水之一涯,使画面呈露出大片空白,所以,被人称为“马一角”,被认为反映了南宋偏安的残山剩水,所谓“中原殷富百不写,良工岂是无心者;恐将长物触君怀,恰宜剩水残山也。

品读︱腊月腊梅开!国画腊梅作品大赏析【图文】

品读︱腊月腊梅开!国画腊梅作品大赏析【图文】

品读︱腊月腊梅开!国画腊梅作品大赏析【图文】
齐白石腊梅图
“腊梅”,即腊月前后开的梅花,又叫蜡梅、金梅、黄梅花,花瓣质感像捻蜡,花色似蜜蜡。

腊梅在百花凋零的隆冬绽蕾,争先盛放,其香醉人。

蜡梅花开,为百花之先,迎霜傲雪,岁首冲寒而开,拥有独特的美丽,因此由古至今,不少文人骚客留下描绘腊梅的作品,表达自己的赞美之情。

今天一起来看国画名家笔下的腊梅:
齐白石腊梅
齐白石腊梅
金城腊梅山雀
赵之谦山茶腊梅图
吴昌硕蜡梅
王个簃《腊梅》
张大千腊梅
李苦禅腊梅白菜图
黄宾虹芙蓉腊梅图
黄胄腊梅初艳
朱屺瞻腊梅迎春
程十发腊梅
吴待秋腊梅图
周午生腊梅戴胜
汤定之腊梅
赖少其腊梅
汪吉麟腊梅忍冬
方洺腊梅迎春
■-END-■
( 2023/01/12/收藏 )。

一幅国画

一幅国画

一幅国画—《梅雪争春》
我在朋友家看到了一幅非常漂亮的国画,一问才知道这幅画叫《梅雪争春》,当我第一眼看到这幅画时,我就有一种特别的感觉,从这幅画我想到了中国人不屈的意志,令我肃然起敬。

这幅画长有二米多,宽有一米多,画里有鲜红的梅花,花上有洁白的雪花,梅花后面有一轮皎洁的明月,加上天空上正下着白茫茫的大雪,看起来非常醒目。

图中全开的梅花格外的耀眼,因为非常的鲜红,就像火焰一样,分外妖娆。

一些半开的花儿,颜色淡些的,具有另一番风韵。

含苞待放的花骨朵傲然挺立,正在积蓄着力量,好像马上就要裂开的样子。

梅花的枝干是黑灰色的,弯弯曲曲的就像一条蛟龙。

天上正在静静的下着雪,轻盈的雪花纷纷地落下来,落到了梅花的上面,梅花的上面还有一轮皎洁的明月衬托着,真是相得益彰。

作者画这幅画时多有难度啊!一幅画有十几种颜色,处理得恰到好处真不容易。

梅花上的白雪就像是铺在上面的一样,那么轻而薄,还有那皎洁的明月就像会发光似的,是多么的真实、典雅、得体。

一直以来,梅花和雪在中国是高贵圣洁的象征,梅花还象征着中国人不屈的气节。

这让我想起了毛泽东所写的一首词:“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是啊!“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每当我遇到困难时,我都会想起图中梅花那种坚贞不屈、不怕困难的精神,让我战胜了很多困难,勇往直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寒冬腊月赏梅花关山月梅花作品欣赏寒冬腊月赏梅花——关山月梅花作品欣赏关山月,1912年生,卒于2000年,广东阳江人。

1933年毕业于广州市立师范学校,后随高剑父学画入春睡画院。

1949年先后任职于华南文艺学院、中南美专、广州艺术学院。

曾为广州美院教授、广东画院院长,广东美术家协会主席、广东省文联副主席、中国美协副主席、中国文联委员。

从以上的简历中我们不难看出作者的成就与美术界的地位。

在艺术界是以艺术水准和行为道德标准来衡量艺术家的,其成就必须是二者的统一,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否则不可能达到艺术的高峰。

古人云:“字如其人,画如其人。

”没有好的品格,其作品的格调不会太高。

社会的认知度也不会太高。

关山月在现当代艺术领域里是屈指可数的。

他和其他几位优秀的画家一样,为推动中国画艺术发展不懈努力,积极探索,推陈出新,倾注了毕生的精力。

成为二十世纪美术史上令人瞩目的人物。

一市场经济让关山月的梅花如坐春风,吹遍祖国大地。

只要有艺术市场的地方就有关山月的“红梅”。

关山月真的有那么大的能耐吗?非也,都是市场经济惹的祸。

人们非常喜受关山月的红梅,而真的数量太少,为了供求关系的平衡,有人就打起了歪主意,从中牟取了利益。

由于科技的进步,仿品如印刷机一样快,非常精到,一不小心就会上当受骗。

前几日一位朋友拿来一张关山月的《梅花》(图1),乍一看能唬很多人,整个气势有些相妨,定眼一看区别不少。

图1 赝品《梅花》首先树干的用墨,墨多处,非浓墨厚重,而是虚的发死。

枝干被雪掩而无边,小枝末梢柔而弱,枝干乱而无度,花无正反相背层次差,落款柔弱无力。

书法无1980年后书写之规律。

画梅花看似简单,实则难矣。

它与写书法有同工之妙,没有一定的功夫是很难达到一定的高度的。

古人画梅花有成就者都是很有造诣的画家或学者。

他们集一生之力体会梅花精神,表现梅花气概,正如元代王冕所说:“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把人的品格物化了。

关山月也是把品格物化了的人。

关山月出生的村里种有红梅和白梅,附近又有一片老梅林,他常随父亲一起到梅园灌溉、写生,领略了“暗香浮动”和“疏影横斜”的意境,体会了傲寒的品格和沁人心脾的清香,梅花“凌厉冻霜节愈坚”的性格和“神清骨冷无尘俗”的气质。

他从小就与梅花结下了不解之缘。

通过悉心的观察,反复写生,将梅花的形态与特征印在脑海里,梅花的生命在他心里扎下了根。

在他笔下,梅花万种风姿,鲜红的花瓣与浓淡勾勒的枝干相互映衬,那白雪压枝与生机盎然的冲天新枝形成了强烈反差。

或疏朗瘦健,俊俏孤傲;或明艳繁茂,坦荡大气。

关山月善于吸收古人画梅之经验,象王冕、陈淳、徐渭、八大、石涛、金农等的笔法或思想无不对他有所帮助。

“画有古意,未必不新”,他学古而不泥,愈到晚年技艺更加纯熟,境界更加深远。

我们现在所能见到的是他70年代以后所创作的梅花。

“文革”期间,关山月因画梅枝向下遭来了批斗,被诬陷为“攻击社会主义倒霉(倒梅)”,下放到干校,不准作画四五年之久。

70年代初幸运的关山月被“解放”了,并指定为外事活动作礼品画。

重拾画笔的关山月学得聪明起来,把以前的墨梅改为红梅,枝繁花茂,冲天怒放,以示社会主义欣欣向荣、蒸蒸日上之意。

此时年届六十,所作之梅热闹不流俗,繁富而高洁,得到画界的肯定,著名作家端木蕻良曾说:“看关山月的梅花,便觉有一股大热的生机扑人眉宇。

”具有“革命精神”。

关山月于1974年完成梅花力作《俏不争春》(图2)。

此作立意是受毛泽东《卜算子·咏梅》的词意影响。

对“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理解透彻了,用夸张的手法把梅花写得繁密而灿烂,几乎布满整个画面,但并不使人感到挤迫,反而给人以无限生机之感。

梅枝坚挺向上,用彩鲜艳、绚丽夺目,凸显了梅的俏丽,又以其俏烘托出整个春天,充分体现“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的词境。

此画一出,被日本《读卖新闻》评为世界名画,并在该报的整版篇幅刊登在世界名画专版上,赢来了一片喝彩。

图2 关山月《俏不争春》作于1974年图3 关山月《国香赞》 6.72×300厘米作于1987年1987年关山月为人民大会堂创作的巨幅国画《国香赞》(图3),在672×300厘米的画面上,巨画的确不易,很难把握。

没有雄韬伟略之才难于经营。

关山月善于谋篇构图。

老梅横斜,枝干粗壮,墨色浓淡相宜,厚重润泽;梅枝铮铮铁骨,坚韧无比。

错落有致,避让得当,红梅与黄梅交相辉映。

两边的高山流水更衬托出一种宏阔的大气势,能激励、鼓动人。

题款行草书“铁骨傲冰雪,幽香透国魂”。

他认为“画梅须同梅性情,写梅须具梅骨气”。

在画梅时完全将自己的生命融入梅花之中。

关山月不论画巨幅还是画小品、不论为国家还是为朋友作画,都非常认真,二三十年来创作梅花无数,为人们认可和称道。

然而市场经济一开,不法分子乘虚而入,在喜爱关梅的藏家、爱好者没有研究透关梅时,满天红梅片片飞舞,真赝一时难辨,现介绍几幅以辨伪。

图4 赝品《红梅》102×33厘米《红梅》(图4)102×33厘米,梅的躯干交待不清,层次混乱,梅枝弱而乏力,缺少关梅铁骨铮铮,用笔为描不是写。

关梅有篆籕遗韵,中锋行笔,韵致十足。

此梅色彩红中偏粉紫,关梅以朱砂、大红稍偏浅黄。

总之每幅色彩并非一样,花开有前后左右,梅开有大小,开时有长短,受光有明暗等等因素,故而色彩变化多端,关键看精神。

图5 仿品《清香铁骨梅傲雪》97×62厘米《清香铁骨梅傲雪》(图5)97×62厘米,此作曾有出版《关山月画集》中。

该幅是照原样描摹,左下躯干交待不清,枯笔乱皴无秩,墨色呆滞,枝干描象明显,底色发灰,淡墨为之,关先生很少有此涂抹。

落款“丁卯岁冬”与其它字关系不协调。

图6 赝品《红梅》136×69厘米《红梅》(图6)136×69厘米,四尺宣横式。

此件作品没有原型,故画来有些乱,与关山月红梅距离较大。

首先梅躯干非常乱,左下两个大黑疙瘩不知怎么画成。

其次右下长枝上方附以淡墨断断续续不知何意,看不出是雪景,而在转折处再度淡墨笔画,使人费解。

梅枝仅左边两条有点姿态,其余枝条有王雪涛飘洒姿态。

整幅作品作旧处理,题款书法信手写来,全是作伪者本人手迹,没有一笔与关山月相近的。

此幅作品是借关山月大名一用。

图7 伪品《老梅又报一年春》68×44厘米图8 伪品《梅竹图》89×34cm《老梅又报一年春》(图7)68×44厘米,梅干墨色单调,梅枝屈伸无度,尤其是上部分左抹右拐,有失法度。

梅花色彩不艳,嫩枝软而乏力,书法侧锋迅急不稳。

《梅竹图》(图8)89×34cm,此图纵势梅花向上,竹枝向下,相互连接,构图于半圆,从构图原则与视觉效果都不妥。

梅干局促。

梅枝束而不放,仅一枝长而弱,竹枝缺乏关山月肥粗枝叶。

变得细粹而修长,与关竹相去甚远。

题款的书法较差,尤其是左上的“竹韵幽香系梅魂”谈不上笔墨精神。

图9 关山月《红棉喜鹊》140.5×70厘米图10 伪品《喜上眉梢》136×43厘米图11 关山月《丹荔图》137×46厘米图12 伪品《荔枝》83×35厘米关山月喜爱画梅有关的植物就是红棉树,在他的家乡红棉盛开的季节不亚于红梅的强烈,关先生的红棉树也成了他一大特色,如《红棉》、《红棉飞花》、《岭南春色》、《九十年代第一春》。

后两件作品是以红棉衬春色。

《红棉翠竹》、《春暖南粤》写出了红棉花的火热,也写出了岭南特有的精神。

他画的《红棉喜鹊》(图9)140.5×70厘米,却被人复制了,如(图10)《喜上眉梢》,尺寸变为136×43厘米,文不对题,眉的谐音为梅花,并非红棉花。

所题书款细而弱,非关山月字也。

另有岭南佳景《丹荔图》(图11)137×46厘米,也被复制了,改名为《荔枝》(图12)83×35厘米。

除了题款内容没变,其他都变了。

我们分析真伪,辨别是非,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关山月及其作品,不能让伪品蒙住我们的眼睛,让经典离我们贴近的生活。

体会大师的人格魅力和其对艺术的探索精神,正如他在《赏梅》中写到:“写梅每忆少年时,疏影暗香最费思。

冒雨赏花诚乐事,新枝老树令人痴。

”对梅花精神的扑捉煞费苦心,为之痴狂。

1976年他在《关于画梅》一文中说道:“题材愈老愈要创新,所作愈多愈要创新。

我希望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在突出个人风格和表现时代精神的前提下,今天的中国文人画,会有一个崭新的面貌出现,这又何止厚望于画梅花!”其实,他说的是包括所有的国画创作题材,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有新的创新。

他的山水画创作就是按照此原则进行的。

既具有时代精神,又突出的个性风格,他的艺术境界为一般画家所不能达到的。

二“笔墨当随时代”是文艺界守恒规律,只有记录时代的发展与变化,才能为人们所接受,才能流传至广,才能作为历史的记录,否则就是昙花一现。

画家们开始学习时都是从传统入手。

关山月也不例外,他1912年出生于广东阳江乡村的小学教师家庭。

从小随父读书,父亲能诗会画,常替乡人写对联、帐楣,画扇面。

受父影响,对绘画充满兴趣,临摹香烟盒小画片、门神图等。

买不起颜料,就用植物汁自制;没有画谱,就在生活中寻找题材。

从小就养成写生的习惯。

16岁考取广东阳江师范学院(初中),19岁考取广州市立师范学校,课余和假日,流连于广州文德路、西湖路、第十甫等处的裱画铺中,偷偷观赏刚上墙的名家原作。

也常奔走各美术场所,如饥似渴地吸收着各种养汁。

1933年得到岭南画派鼻祖高剑父的赏识,收为弟子,入春睡画院学习,改泽霈为山月。

并在同年与李小平结婚。

完成了人生两件大事,开始新的生活。

在高剑父的悉心调教下,关山月临习了大量珍藏古画,为日后打下了基础。

1938年10月,日本侵略军攻占广州,他与妻子离散。

辗转40天到澳门才与高剑父团聚。

一路上日寇所犯下的滔天罪行,触目惊心,真是“牵衣顿足拦道哭”、“千村万户生荆杞”的荒凉惨况,激发了他“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

他以传统的笔墨描写现实,揭露日军暴行,激励广大民众抗日。

在《从城市撤退》的六屏巨幅上题记:“......当时途中避寇之苦,凡所遇所见所闻所感,无不悲惨绝伦......余不敏,愧乏燕许大手笔,举倭寇之祸,笔之书,以昭示来兹,毋忘国耻!聊以斯画纪其事 (1939)关山月在澳门濠光中学举办了有生以来的第一个画展——抗战画展,展出了一年来关山月的所见所感,他的笔下真实地记录着日寇的笔笔罪行,其中有《中山难民》、《渔民之劫》、《三灶岛外所见》、《敌机去后》、《铁蹄下的孤寡》等百余幅。

在澳门引起了强烈的轰动,在张光宇先生的建议下,展览移至香港,香港《大公报》、《今日中国》画报、《星岛日报》等分别特刊,发表了著名作家、画家端木蕻良、徐迟、叶灵凤,黄绳、任真汉等人的评介文章,称关山月是“岭南画界升起的新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