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 PPT课件

合集下载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咽部疾病 PPT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咽部疾病 PPT

第二节 慢性咽炎
临床表现
症状:各种不适感觉,症状轻重与患者得耐受性有关 检查
单纯性--肥厚性--干燥性及萎缩性---
第二节 慢性咽炎
诊断
病程与病史特点 缺乏全身症状 局部表现特点
鉴别诊断
咽异感症 茎突过长综合征症 颈动脉炎 颈椎病
大家学习辛苦了,还是要坚持
继续保持安 静
第二节 慢性咽炎
治疗
病因治疗
抗生素及抗病毒药
第二节 慢性咽炎
咽部黏膜及黏膜下及淋巴组织组织得慢性炎症, 病程长, 症状顽固
病因
局部因素 急性咽炎反复发作而转为慢性 邻近病灶刺激或长期张口呼吸 烟酒过度及理化因素刺激 职业因素
全身因素 贫血,消化不良,下呼吸道慢性炎症,心血管疾病等
第二节 慢性咽炎
病理
慢性单纯性 慢性肥厚性 干燥性及萎缩性
检查
扁桃体鳞癌
扁桃体淋巴瘤
扁桃体恶性肿瘤
诊断
病史 体征 病检 双侧扁桃体癌问题 残留扁桃体得癌变问题
扁桃体恶性肿瘤
治疗
根据病变范围及病理类型采取不同得治疗措施 放射线敏感得部分肉瘤、恶性淋巴瘤及未分化癌,宜用放 射治疗,同时配合化疗及免疫治疗 对早期扁桃体癌可行扁桃体切除术,伴有颈部淋巴结转移 者,同时行颈清扫术,术后辅以放疗及化疗等
并发症
局部并发症: 扁周脓肿、急性中耳炎、急性鼻炎鼻窦炎、急性喉炎等 全身并发症:急性风湿热、心肌炎、急性肾炎、急性关节炎等
第一节 急性扁桃体炎
治疗
一般治疗
适当隔离,休息,营养,饮食,饮水,大便通畅;解热镇痛
抗生素
足量,足疗程 首选青霉素类,必要时应用广谱类 可以配合应用抗病毒药
局部治疗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复习提纲PPT课件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复习提纲PPT课件

-
9
解剖与生理
鼻窦
前组鼻窦 上颌窦 额窦 前组筛窦
后组鼻窦 后组筛窦 蝶窦
-
10
解剖与生理
鼻的生理 呼吸功能 嗅觉功能 保护功能 共鸣作用
-
11
解剖与生理

分部 鼻咽:咽隐窝;咽鼓管咽口;腺样体 口咽:咽峡部;腭扁桃体 下咽:喉入口;梨状窝;食管入口
-
12
解剖与生理
咽的淋巴组织 咽淋巴环 腺样体 腭扁桃体
听觉功能
声音的传导 声音的感受
平衡功能
平衡系统 外周前庭器官功能
角加速度 直线加速度
-
26
解剖与生理
颈部
颈部分区和三角
颈前外侧部、颈后部
颈前区、胸锁乳突肌区、颈外侧区
六个三角
颏下三角
下颌下三角
颈动脉三角
肌三角
锁骨上三角
枕三角
-
27
解剖与生理
颈部
颈部淋巴结
解剖学上分为五大群
颏下淋巴结 下颌下淋巴结 颈前淋巴结 颈浅淋巴结 颈深淋巴结
鼻黏膜高反应性疾病
变应性鼻炎 血管运动性鼻炎
-
31
鼻部疾病
鼻息肉
鼻中隔疾病
鼻中隔偏曲 鼻中隔血肿和脓肿 鼻中隔穿孔
鼻出血
简易止血法,责任血管确定及栓塞
鼻腔及鼻窦异物
-
32
鼻部疾病
鼻窦炎性疾病
急性鼻窦炎 慢性鼻窦炎 儿童鼻窦炎 婴幼儿上颌骨骨髓炎
鼻源性并发症
鼻源性眶内并发症 鼻源性颅内并发症
真菌性鼻-鼻窦炎
扁桃体周脓肿 咽后脓肿 咽旁脓肿
咽神经性疾病和感觉异常
运动性障碍
软腭瘫痪,咽缩肌瘫痪,咽肌痉挛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ppt课件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ppt课件

4.静脉回流特点:
面部V无瓣膜(双向)
*(挤压)鼻、上唇或睑疖肿致命的海绵窦血栓 性静脉炎 cavernous sinus thrombophlebitis
危险三角区:鼻根与上唇三角形区域
ppt课件
23
①主向内眦V面前V面总V颈内V。 ②逆向内眦V眼上下V海绵窦。
内眦静脉 angular vein
鼻腔内p侧pt课壁件骨和软骨结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左面观
21
鼻骨:上窄厚 下宽薄
梨状孔
pyriform aperture
筛骨正中板
上颌骨前鼻棘
额骨鼻部
鼻骨 上颌骨额突
梨状孔
上颌骨 腭突
正面观 p鼻pt课的件骨性支架nasus osseus 侧面观22
3.皮肤特点:
鼻尖、鼻翼、鼻前庭皮肤厚,与皮下连接紧密 多腺体
痤疮.酒渣鼻.鼻疖. 疼痛.
▲详细地采集病史,迅
速进行必要的体检
▲病情危重的话,首先 立即解除异物存留引 起的功能障碍
▲尽快取出异物
ppt课件
12
耳鼻咽喉-头颈肿瘤
临床特点
▲肿瘤隐蔽、难以发 现
▲临床表现复杂多变
▲一处肿瘤、多处受 累
处理原则
▲尽早治疗,鼻咽癌 首选放疗,其他肿 瘤首选手术
▲酌情术前、术后辅 助治疗
ppt课件
ppt课件
9
• 先天性畸形: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 • 感染 • 异物 • 肿瘤 • 变态反应 • 创伤 • 全身疾病在耳鼻咽喉-头颈区的表现
ppt课件
10
解剖特点
▲具有相同或相似的粘膜结 构
▲彼此沟通,相互移行 ▲颈部间隙繁多
处理原则

鼻窦炎性疾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PPT医学课件

鼻窦炎性疾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PPT医学课件
48
49
思考题: 慢性鼻窦炎的常见原因是什么?
50
谢谢~
51
3、体位引流法: 先用1%麻黄素收缩鼻粘膜,使窦口通畅。
32
4、物理疗法: 5、上颌窦穿刺冲刺法:
一般在全身症状消退及局部炎症基本控 制后施行。 6、病因治疗:
如鼻中隔偏曲手术。
33
34
慢性鼻窦炎 慢性鼻窦炎——
常继发于急性鼻窦炎之后,可单侧发于某 一鼻窦,但常为多发性,凡一侧或两侧鼻窦均 患炎症者称全鼻窦炎。
18
19
* 咽部症状 如后组鼻窦所至。
* 耳部症状 耳鸣、眩晕或听力减退等。
20
鼻源性头痛的特点:
1、一般都有鼻部症状,如鼻塞、脓涕等; 2、多为深部钝痛或隐痛; 3、无搏动性;
21
4、白天较重,休息时较轻; 5、头痛常有一定的部位和时间; 6、底头弯腰,引起鼻粘膜充血时则头痛加重; 7、鼻粘膜收缩或表面麻醉后减轻。
不当(如取直立式跳水),或游泳后用力 擤鼻将污水擤入窦内。 4)、鼻腔内填塞物留置过久:
妨碍窦口通气引流以致鼻窦发炎。
11
5)、气压改变: 高空飞行迅速下降时,失重作用,
鼻窦腔内形成相对的负压,鼻腔炎性 分泌物因此可吸入鼻窦而发炎。
12
致病菌:
常见的致病菌以化脓球菌为多见 常见为肺炎双球菌,链球菌,葡萄球菌。由牙病 引起者多属厌氧均感染,脓液常带恶臭。
治疗:
原则: # 改善鼻腔通气引流, # 根治感染病灶, # 处理变态反应。
43
1、局部滴鼻药:
以减充血剂为主,改善鼻腔通气引流, 抗过敏,抗炎。
1%麻黄素, 0.5%可的松, 1%链霉素。
44
2、上颌窦穿刺冲洗: 分泌物培养+药敏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PPT课件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PPT课件
黏膜萎缩性改变可向下发展延伸到鼻咽、 口咽、喉咽等黏膜。
4
发病情况
发病率逐年下降。 贫困山区和边远地区相对较多。 女性多见。
5
病因
原发性:目前尚未清楚。 可能与内分泌紊乱、自主神经功能失调、
维生素缺乏、微量元素缺乏、遗传因素、 血中胆固醇含量偏低、细菌感染、免疫 功能紊乱等有关。
6
病因
外鼻:自幼发病者,鼻梁宽平(鞍鼻)。 鼻腔: 典型表现:鼻黏膜干燥,鼻腔宽大,鼻
甲缩小(尤以下鼻甲为甚),鼻腔内大 量脓痂充塞,黄色或黄绿色并有恶臭。
11
临床表现:检查
轻型:鼻黏膜色淡、薄而缺乏弹性(鼻 甲“骨感”)和鼻腔较宽敞,但脓痂和 嗅觉减退不明显。
12
13
14
15
诊断与鉴别诊断
21
定义
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 AR),即过敏 性鼻炎,是机体接触变应原后主要由IgE介 导的鼻黏膜非感染性炎性疾病。(2009年武 夷山)
变应性鼻及鼻窦炎(allergic rhinosinustis)
22
对AR定义的理解
AR是鼻黏膜非感染性炎性疾病,这就意 味着抗炎应是本病治疗的主要措施。
根据典型的症状和体征,不难诊断。 注意与鼻部的特殊传染病鉴别。
16
治疗
⑴局部治疗: 鼻腔冲洗:温热生理盐水或高锰酸钾溶液(1:
2000~50000)。 鼻内用药:包括润滑剂、抗生素液、 血管扩张剂、刺
激剂等。如1%复方薄荷樟脑液体石蜡、清鱼肝油、 1%链霉素、1%新斯的明、0.5%求偶二醇或乙烯雌粉、 50%葡萄糖。
17
治疗
手术治疗:如鼻腔外侧壁内移固定术、 前鼻孔闭合术、鼻腔黏骨膜下埋藏术。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课件)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课件)

头颈部的其他重要结构
01
02
03
甲状腺
位于喉结下方的内分泌腺 ,分泌甲状腺激素,影响 新陈代谢。
淋巴结
头颈部的免疫系统组成部 分,有助于抵抗感染和疾 病。
颈动脉
供应大脑和头面部血液的 主要血管。
03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学疾病诊断与治疗
耳部疾病诊断与治疗
耳部感染
急性或慢性中耳炎、外耳 道炎等,治疗方法包括抗 生素治疗、引流和手术干 预。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 全套课件)
目录
•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概述 •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基础知识 •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疾病诊断与治疗 •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病例分析与实践 •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前沿研究与展望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01
学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是一门研究 耳鼻咽喉及颈部解剖、生理、病 理及疾病诊断与防治的医学学科 。
鼻腔
呼吸通道,过滤、加湿和调温 空气,以及嗅觉。
鼻窦
与鼻腔相通的空腔,有助于共 鸣和减轻头部重量。
咽喉部结构与功能
咽喉部结构
口咽、喉咽和食道三部分组成 ,各部分具有不同的结构和功
能。
口咽
口腔后方的咽部,具有吞咽、 发声和嗅觉功能。
喉咽
喉部下方的咽部,是食物和空 气的共同通道。
食道
将食物从咽喉部传送到胃的管 道。
随着免疫疗法研究的深入,未来可能会为耳鼻咽喉-头颈外 科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策略。
要点二
数据共享和多学科合作在耳鼻咽 喉-头颈外科研究中的重要性
随着大数据和多学科合作的兴起,数据共享和跨学科合作 将成为推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发展的重要力量。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PPT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PPT
孔,有嗅丝通过,菲薄, 易骨折。 后段蝶骨前壁。
底壁
• 底壁: 硬腭 鼻腔
面,与口腔相隔 。
后鼻孔
类椭圆形 较前孔大 由蝶骨体 蝶骨翼突内侧板 颚骨水平部后缘 犁骨后 缘围绕而成
3、鼻腔血管
动脉
• 眼动脉、上颌内动脉( 颈内、颈外)


筛前、后A中隔支 鼻腭A 腭大A 上唇A

鼻中隔前下部交互吻合→
黏液纤毛系统 粘液、纤毛、 生物活性物质:溶菌
酶、干扰素、分泌 性IgA 酸碱度 5.5~6.5
鼻嗅觉生理学
嗅上皮、嗅球、嗅皮质
• 嗅觉 • 识别 • 报警 • 食欲 • 情绪
鼻、鼻窦的其他功能
(一)声音共鸣
鼻腔、鼻窦腔、鼻咽腔、颅腔 声流在腔内冲击回旋
(二)反射功能
鼻肺、鼻心、喷嚏、鼻睫、体 表或局部冷热变化引起的鼻 部反应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
otolaryngology-head&neck surgery
鼻科学
教学要求 • 掌握鼻的基本构成及生理功能 • 熟悉鼻骨、外鼻皮肤和静脉回流特点;鼻腔基本
解剖结构、易出血区部位;鼻窦组成、各窦所在 位置及特点、开口位置 • 了解鼻部影像,鼻内镜手术相关解剖
鼻子是干什么用的?
• 支架:软骨支架、骨支架。
软骨支架: 鼻外侧软骨 大翼软骨
骨支架:
鼻骨 上颌骨额突 额骨鼻部
• 皮肤: 鼻尖、鼻翼、鼻前庭皮肤较厚,与其下软
骨膜连接紧密;富含汗腺、皮脂腺。
• 上薄松 • 下厚紧 • 多腺体
• 痤疮 • 酒渣鼻 • 鼻疖 • 疼痛
外鼻皮肤特点
• 静脉回流:外鼻静脉无瓣膜、与海绵窦相
• 神经:
1、运动神经→面神经 2、感觉神经→三叉神经一(眼神经)、 二(上颌 神经)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鼻甲及中鼻道(middle turbinate & middle meatus)
• 中鼻甲为筛窦内侧壁的标志,附着于筛窦 顶壁和筛骨水平板交界处的前颅底骨。
钩突
• 中鼻道外侧壁上两个隆起
两者
筛泡
之间半月形裂隙为半月裂孔 半月裂孔向 前下和外上逐渐扩大,漏斗状空间名筛漏 斗或筛隐窝。
中鼻甲及中鼻道(middle turbinate & middle meatus)
二、嗅觉功能 三、声音共鸣功能 四、鼻的反射功能 鼻肺反射
1.鼻腔生理功能------呼吸功能
⑴鼻阻力:正常的鼻呼吸依赖于鼻腔的适 当阻力,正常鼻阻力的存在有助于肺泡气 体的交换。
(2)层流:气流向后上方向呈弧形流入后鼻 孔,是空气交换的主要部分。
(3)湍流:小部分气流在鼻阈内孔后方形 成不规则漩涡状。
鼻窦
额窦 筛窦
蝶窦
前组筛窦 后组筛窦
前组鼻窦 后组鼻窦
鼻窦
• 额窦 frontal sinus • 筛窦 ethmoid sinus • 上颌窦maxillary sinus • 蝶窦 sphenoid sinus
鼻窦引流
• 前组鼻窦:
– 额窦
中鼻道
– 前组筛窦 中鼻道
– 上颌窦 中鼻道
• 后组鼻窦:
• 并发症:上唇及面颊部蜂窝织炎、海绵窦血栓性静
脉炎。
鼻疖
鼻疖鉴别诊断
• 鼻前庭炎 • 鼻部丹毒(系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所致) • 鼻前庭皲裂 • 鼻前庭脓疱疮
鼻疖治疗
• 末成熟者: 局部理疗、涂药; • 成熟者:促其破溃排脓; • 全身抗生素治疗 • 切忌挤压,反复者应排除糖尿病等。
鼻腔炎性疾病---急性鼻炎
7.鼻腔生理功能------吸收功能
鼻粘膜有吸收药物的功能。
8.鼻腔生理功能------排泄泪液功能
鼻泪管开口于下鼻道,泪液从鼻腔排泄, 鼻泪管狭窄、鼻腔堵塞等妨碍泪液的排泄, 可以引起泪溢、泪囊炎。
1.共鸣。
鼻窦生理功能
2.减轻颅骨重量。
3.增加嗅区。
4.对吸入空气的湿润和温暖作用。
5.吸收压力避免震荡。
急性鼻炎 • 俗称“感冒”“伤风”。有传染性。 • 病 因:
– 病毒感染:鼻病毒、腺病毒、流感 和副流感病毒及冠状病毒感染。
– 易继发细菌感染;
急性鼻炎临床表现
• 经呼吸道传播,病程约7~10天;分初期、卡 他期、恢复期。
• 鼻内有干燥感、痒感、喷嚏多、鼻塞、鼻涕多、 闭塞性鼻音。
• 全身症状表现头痛和发热、倦怠不适等。 • 检查:鼻黏膜充血、肿胀、有分泌物。早期为
– 后组筛窦 上鼻道
– 蝶窦
蝶筛隐窝
上颌窦maxillary sinus
• 前壁(面壁):尖牙窝, 眶下孔 • 后外壁:翼腭窝,颞下窝,翼
内肌 • 内壁(鼻腔外壁):中鼻道后
部有上颌窦裂孔 • 上壁(上颌骨眶板): 眶底内
侧部 • 底壁(牙槽突): 低于鼻底
筛窦 ethmoid sinus
• 前组开口中鼻道 Middle meatus
喉炎; (4)检查:鼻甲粘膜肥厚,不平,弹性差,对收缩剂不
敏感,鼻腔有粘涕或脓涕。
慢性鼻炎肿大下鼻甲
过敏性鼻炎、萎缩性鼻 炎、鼻息肉、慢性化脓 性鼻窦炎前鼻镜检查示 意图
两种慢性鼻炎鉴别
慢性单纯性鼻炎 慢性肥厚性鼻炎
鼻塞
间歇性,交替性 持续性
鼻涕 嗅觉减退
略多,粘液性 不明显


6、骨锚式助听器及人工耳蜗技术

点7、击鼻添内加镜文外本科微创技术
8、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诊断与治疗
绪论
全身疾病在耳鼻咽 喉头颈区的表现
创伤
变态反应
……
耳鼻咽喉 头颈外科 疾病分类
先天性畸形 异物 感染 肿瘤
绪论
耳 鼻 咽 喉 科 学 特 殊 性
1、耳鼻咽喉头颈区 域疾病既相对独立, 又同全身密切联系
鼻粘液纤毛清除系统
3.鼻腔生理功能------嗅觉功能
空气中的含气味微粒接触嗅粘膜后, 溶解于嗅腺分泌液或借化学作用,刺激 嗅细胞产生神经冲动,经嗅神经、嗅球 至嗅觉中枢,而产生嗅觉。
4.鼻腔生理功能------共鸣作用
从喉腔发出的声音经过鼻腔时,声流 在腔内撞击和回旋可产生共鸣效应,使 声音变得滋润和宏亮。鼻窦腔亦参与了 这种共鸣效应。
清水样涕,以后变为粘液性、脓性涕。
急性鼻炎前鼻镜检查所见
正常鼻腔
急性鼻炎
急性鼻炎鉴别诊断
• 流感 :全身反应重,如高热寒战,关节酸 痛等。
• 变应性鼻炎:发作性喷嚏及清水涕。 • 血管运动性鼻炎:明显诱发因素,发作突
然,消退迅速。 • 急性传染病:除急性鼻炎表现外还有自身
疾病表现。 • 鼻白喉:血涕,全身症状重,多见于儿童。
外鼻静脉与眼静脉及海绵窦的关系
面 部 危 险 三 角
外 鼻 淋 巴
鼻的解剖学---鼻腔解剖
鼻前庭 鼻腔分为
固有鼻腔
鼻腔(nasal cavity)左右各一,冠状面呈三角 形,矢状面内侧壁、外侧壁均呈四边形
顶壁——鼻骨和额骨鼻突构成。
底壁——硬腭的鼻腔面,与口腔相隔。
鼻腔
内侧壁——鼻中隔。
后鼻孔--由蝶骨体、翼突内侧板、犁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 PPT课件
绪论 本 学 科 在 我 国 现 代 医 学 中 的 发 展
1、1906年北京协和医学堂附属医院成立五官科 2、1951年在北京和上海分点别击成添立加耳文鼻本咽喉科学会 3、1952年中华耳鼻咽喉科学会总会成立 4、1953年《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创刊
绪论
耳 鼻 咽 喉 科 学 在 我 国 现 代 医 学 中 的 发 展
– 理化刺激:有害化学粉尘、气体等。 – 全身因素:慢性病、营养不良、内分泌
失调、烟酒嗜好等。
慢性鼻炎分两型
–慢性单纯性鼻炎:鼻黏膜充血,下
鼻甲肿胀明显,表面光滑柔软,分 泌物增加粘稠。
–慢性肥厚性鼻炎:鼻粘膜下层、骨
膜和骨增生肥厚,以下鼻甲明显。 下鼻甲黏膜肥厚,鼻甲骨肥大,黏 膜表面呈结节状或桑葚样。
全身系统性疾 病也可反映在 耳鼻咽喉局部 区域
2、“孔洞”多,腔隙深,病变深在。 多借助各种窥镜诊治疾病,手术操作难度大。 头颈区域血管、神经分布密集,解剖结构复杂。
绪论 本 学 科 学 习 方 法
1、系统理论学习,亲自检查操作。 2、理论学习结合病例分析。 3、观摩手术,勤于总结。
鼻的解剖学
•鼻 (nose) 由外鼻、 鼻腔和 鼻窦三 部分构 成
鼻 肺 反 射
⑵调节空气的温度和湿度:主要是依靠鼻粘 膜下丰富的血管及粘液腺的作用,使空气经 过鼻腔到达喉腔时,它的温度接近正常,一 般保持在33~35℃,相对湿度可达75%。
⑶过滤和自洁作用:主要是靠鼻粘膜纤毛运 动及其所分泌粘液作用,使鼻腔在正常状态 下保持无菌及清洁。
带有灰尘和细菌的粘液毯 纤毛 上皮细胞
骨后缘组成,与鼻咽部交通。
外侧壁——上颌骨、泪骨、鼻甲
骨、筛骨及蝶骨、翼突构成。
鼻腔外侧壁解剖
鼻甲和鼻道
• 鼻腔外侧壁从下向上有三个呈阶梯状 排列的长条骨片,分别称为上、中、 下鼻甲,其大小依次缩小约1/3,前端 位置依次后移约1/3,每一个鼻甲的下 方与鼻腔外侧壁均形成一个间隙,分 别称为下、中、上鼻道。
慢性鼻炎临床表现
1、慢性单纯性鼻炎: (1)鼻塞:呈间歇性和交替性; (2)多涕:粘液性,继发感染时呈脓性; (3)检查:鼻粘膜慢性充血,鼻甲肿胀,表面光滑、
弹性好,对血管收缩剂敏感,鼻腔有粘涕; 2、慢性肥厚性鼻炎: (1)鼻塞:较重,呈持续性; (2)粘涕或脓涕:量少; (3)其它症状:耳鸣、听力下降,头痛,嗅觉减退,咽
下鼻甲和下鼻道(inferior turbinate and inferior meatus)
• 下鼻甲骨为一个单独呈水平状卷曲的薄骨, 附着于上颌骨内侧壁和额骨垂直板,其外 侧面与鼻腔外侧壁及下鼻甲附着部共同形 成下鼻道。
• 鼻泪管开口于下鼻道顶。
• 下鼻道外侧壁前段近下鼻甲附着处是上颌 窦穿刺冲洗最佳进针位置。
嗓音学科
颅底外科学
耳鼻咽喉 头颈外科 科边缘学 科
临床听力学 鼻眼相关科学
绪论
1、客观测听技术应用:听性脑干反应、耳蜗电图、耳声发射、多频稳态
耳 鼻
2、声损伤、遗传性聋、药物性聋发病机制,自身免疫内耳病等
咽 喉
点3、击前添庭加学文生本理与病理研究

4、变应性鼻炎发病机制研究


5、鼻咽癌、喉癌发生发展分子机制与基因治疗
5.鼻腔生理功能------有助睡眠,减轻疲劳
正常人两侧下鼻甲粘膜内的血管呈交替 性收缩或扩张,表现为鼻甲大小和鼻腔阻力 的变化,这种变化大约2~7h轮换一次,称鼻 周期。鼻周期可促使人在睡眠时翻身,也可 使鼻粘膜获得一个休息和恢复的机会。
6.鼻腔生理功能------免疫功能
鼻分泌物中的IgG、IgA、IgE水平高于血 清中的IgG、IgA、IgE水平,说明这些抗体是 局部合成的。
2.鼻腔生理功能------保护功能
(1)反射功能: 1)喷嚏反射使气体从鼻腔和口腔急速喷出, 借以清除鼻腔中的异物或刺激物等。
2)鼻肺反射 鼻粘膜受刺激,产生咳嗽、喷 嚏。
3)鼻心反射 鼻粘膜受刺激,产生颈A高压, 心率减慢。
4)鼻睫反射 眼部受刺激,引起鼻粘膜肿胀,
分泌物增多。鼻部受到刺激,引起流泪,结 膜充血,睑痉挛,瞳孔缩小。
下鼻甲:最大的鼻甲;后端距咽鼓管口仅1.5cm。 下鼻道:鼻泪管开口;外侧壁薄易穿刺。 中鼻甲:前部附着于前颅底骨,后部呈冠状位,向外附着于纸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