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的侵蚀地貌教案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3河流的侵蚀地貌教学设计
◆ 课程题目:
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一第四章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人教版高中地理第一册上第77页——81页)
◆课标解读
课标要求: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课标分析:该标准的行为条件是“结合”,对学生达到要求所采用的方法进行了限定,即要通过实际例子来实现;该标准的行为动词是“分析”,属于理解层面的要求,即要求学生能够理解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各种外力因素。教材相关的教学要求:以河流地貌为例,分析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认识河流侵蚀地貌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及其相应的地表形态。教学时要注意与本地地质、地貌、水文相结合,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并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并能解决问题的能力。
版图:
师:河流流经弯道时,水质点做曲线运动产生离心力。在离心力的影
响下,表层水趋向凹岸,而底部的水流在压力的作用下,由凹岸
流向凸岸,形成弯道环流,在弯道环流的作用下,凹岸发生侵蚀,
凸岸发生堆积。使河流更为弯曲,河谷拓宽。
师:河湾不断的向地向两侧扩展,最终将河谷展宽,河谷落差变得更
小,水流速度更慢,这是下蚀作用基本没有,转为沉积作用。河
教材分析
教材简单介绍了河流侵蚀作用及其类型,然后较为详细的阐述了河谷地貌的发育,随后设计的“活动”,目的是让学生运用学过的河流侵蚀地貌的知识,对张家界的河谷形成过程进行简单的分析,让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东西用到实践中去,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这也是地理学以致用的一个体现。
◆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具备基本的读图能力以及从地图上提取、分析、归纳地理信息的能力,但是由于知识面还不够宽等原因,对某些知识如河流侵蚀的三种方式在理解时还有一定的困难,分析较深层次问题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和不同的发育阶段,下蚀与侧蚀也有主次之分。
师:同学们自己看下书,完成河谷发育不同阶段的特征比较表:
河谷形成阶段
初期
中期
成熟期
作用力
下蚀作用和溯源侵蚀为主
下蚀作用减弱,侧蚀作用加强
侧蚀
河谷形态
河谷横剖面呈V型
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河谷出现连续河湾
河谷横剖面呈U型
河段
一般位于上游
一般位于中游
一般位于下游
师:在河流发育初期,河流落差大,流速快,能量集中,河流的寝室
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列举出流水侵蚀作用的三种形式并说明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说出河谷地貌的发育过程过程及其特点。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老师在黑板上的版图及其讲解让学生了解流水侵蚀的三种形式以及分别对地表形态形成的影响;
2.通过阅读河谷的演变过程示意图,分析不同河段侵蚀作用及河道特征的差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含沙量越少,河床的组源自文库物质越松散,下蚀速度越快。
侧蚀——河流拓宽河谷的作用。侧蚀主要发生在河床的弯曲处,
弯道曲率半径越小,离心力越大,弯道环流增强,侧蚀作用越强。
溯源侵蚀——向源头的后退侵蚀。实际上是河流下蚀作用在源头
或河床坡度突然转折处向上发展的结果。与河水流速、水量和流
经岩层的软硬程度有关。
师:河流的下蚀和侧蚀通常是同时进行的,当然,在河流的不同地段
1.树立物质是运动的,事物是在不断发生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进一步形成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河谷的演变过程及其特征
◆教学难点:
河谷的演变过程及其特征
◆教学方法:课件辅助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
◆ 教学用时:15-20min
◆ 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
流带来的大量泥沙在河谷内堆积,使河床变得越来越浅并在河谷
内堆积了大量泥沙,这时河谷进入成熟期,这时河谷呈U字形。
师:同学们自己总结一下河流从上游到下游河道的特征。
生:落差减小,流速减小,下蚀减弱,河谷变浅,水量增加,侧蚀增
强,河谷拓宽
师:现在同学们回到长江纵剖面图,你认为虎跳峡河谷应该与下列哪幅河流的横断面图相对应?
作用主要是下蚀和溯源侵蚀,使河谷不断加深加长,很剖面呈V
型。
师:V型河谷形成后,河流落差变小,这时河流的向下侵蚀减弱,向河谷两岸的侧蚀增强,河道出现弯曲,河流在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师:河流的凹凸岸怎么判断呢?
生:以河流为参照物,凸向河流的为凸岸,凹向河流的为凹岸。
师:我们应该怎样理解河流在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教学内容
新课导入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内力作用形成的地貌类型,这节课我们将来学习又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类型,本节课主要河流地貌为案例来剖析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师:河流地貌,就是河水在流动过程中,使沿程物质发生侵蚀、搬运、堆积,从而形成的各种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
师:我们以长江为例,我们把长江分为三个河段,湖北宜昌以上为上游,宜昌到江西省湖口为中游,湖口以下为下游。从长江的纵剖面图可以看到,上游的河流比降很大,中游次之,下游最小。因此,这三个不同的河段我们就可以看到不同的地貌景观。这些地貌形态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呢?接下来进入本节课的内容。
生:略
板书:河流地貌的发育
一、河流的侵蚀地貌
1、侵蚀作用
下蚀
侧蚀
溯源侵蚀
2、河谷发育阶段
发育时期
发育初期
发育中期
成熟期
侵蚀方式
下蚀侵蚀和溯源侵蚀
下蚀作用减弱,侧蚀作用加强
侧蚀
河谷形态
横剖面呈V型
凹岸更凹,凸岸更凸,河谷出现连续弯曲
横剖面呈U型
出现位置
上游
中游
下游
教学过程
板书:河流地貌的发育
(一)河流侵蚀地貌
师:河流在流动的过程中,会破坏和搬运地表物质,形成侵蚀地貌。
侵蚀地貌顾名思义就是河流的侵蚀作用而形成的地貌。那同学们
看下书,找出侵蚀作用有哪些类型?
生:下蚀、侧蚀、溯源侵蚀
师:下蚀——河流加深河床和河谷的作用。下蚀的强度取决于水的动
能、含沙量以及河床组成组成物质的抗冲强度。动能越大,水中
◆ 课程题目:
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一第四章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人教版高中地理第一册上第77页——81页)
◆课标解读
课标要求: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课标分析:该标准的行为条件是“结合”,对学生达到要求所采用的方法进行了限定,即要通过实际例子来实现;该标准的行为动词是“分析”,属于理解层面的要求,即要求学生能够理解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各种外力因素。教材相关的教学要求:以河流地貌为例,分析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认识河流侵蚀地貌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及其相应的地表形态。教学时要注意与本地地质、地貌、水文相结合,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并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并能解决问题的能力。
版图:
师:河流流经弯道时,水质点做曲线运动产生离心力。在离心力的影
响下,表层水趋向凹岸,而底部的水流在压力的作用下,由凹岸
流向凸岸,形成弯道环流,在弯道环流的作用下,凹岸发生侵蚀,
凸岸发生堆积。使河流更为弯曲,河谷拓宽。
师:河湾不断的向地向两侧扩展,最终将河谷展宽,河谷落差变得更
小,水流速度更慢,这是下蚀作用基本没有,转为沉积作用。河
教材分析
教材简单介绍了河流侵蚀作用及其类型,然后较为详细的阐述了河谷地貌的发育,随后设计的“活动”,目的是让学生运用学过的河流侵蚀地貌的知识,对张家界的河谷形成过程进行简单的分析,让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东西用到实践中去,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这也是地理学以致用的一个体现。
◆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具备基本的读图能力以及从地图上提取、分析、归纳地理信息的能力,但是由于知识面还不够宽等原因,对某些知识如河流侵蚀的三种方式在理解时还有一定的困难,分析较深层次问题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和不同的发育阶段,下蚀与侧蚀也有主次之分。
师:同学们自己看下书,完成河谷发育不同阶段的特征比较表:
河谷形成阶段
初期
中期
成熟期
作用力
下蚀作用和溯源侵蚀为主
下蚀作用减弱,侧蚀作用加强
侧蚀
河谷形态
河谷横剖面呈V型
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河谷出现连续河湾
河谷横剖面呈U型
河段
一般位于上游
一般位于中游
一般位于下游
师:在河流发育初期,河流落差大,流速快,能量集中,河流的寝室
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列举出流水侵蚀作用的三种形式并说明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说出河谷地貌的发育过程过程及其特点。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老师在黑板上的版图及其讲解让学生了解流水侵蚀的三种形式以及分别对地表形态形成的影响;
2.通过阅读河谷的演变过程示意图,分析不同河段侵蚀作用及河道特征的差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含沙量越少,河床的组源自文库物质越松散,下蚀速度越快。
侧蚀——河流拓宽河谷的作用。侧蚀主要发生在河床的弯曲处,
弯道曲率半径越小,离心力越大,弯道环流增强,侧蚀作用越强。
溯源侵蚀——向源头的后退侵蚀。实际上是河流下蚀作用在源头
或河床坡度突然转折处向上发展的结果。与河水流速、水量和流
经岩层的软硬程度有关。
师:河流的下蚀和侧蚀通常是同时进行的,当然,在河流的不同地段
1.树立物质是运动的,事物是在不断发生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进一步形成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河谷的演变过程及其特征
◆教学难点:
河谷的演变过程及其特征
◆教学方法:课件辅助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
◆ 教学用时:15-20min
◆ 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
流带来的大量泥沙在河谷内堆积,使河床变得越来越浅并在河谷
内堆积了大量泥沙,这时河谷进入成熟期,这时河谷呈U字形。
师:同学们自己总结一下河流从上游到下游河道的特征。
生:落差减小,流速减小,下蚀减弱,河谷变浅,水量增加,侧蚀增
强,河谷拓宽
师:现在同学们回到长江纵剖面图,你认为虎跳峡河谷应该与下列哪幅河流的横断面图相对应?
作用主要是下蚀和溯源侵蚀,使河谷不断加深加长,很剖面呈V
型。
师:V型河谷形成后,河流落差变小,这时河流的向下侵蚀减弱,向河谷两岸的侧蚀增强,河道出现弯曲,河流在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师:河流的凹凸岸怎么判断呢?
生:以河流为参照物,凸向河流的为凸岸,凹向河流的为凹岸。
师:我们应该怎样理解河流在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教学内容
新课导入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内力作用形成的地貌类型,这节课我们将来学习又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类型,本节课主要河流地貌为案例来剖析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师:河流地貌,就是河水在流动过程中,使沿程物质发生侵蚀、搬运、堆积,从而形成的各种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
师:我们以长江为例,我们把长江分为三个河段,湖北宜昌以上为上游,宜昌到江西省湖口为中游,湖口以下为下游。从长江的纵剖面图可以看到,上游的河流比降很大,中游次之,下游最小。因此,这三个不同的河段我们就可以看到不同的地貌景观。这些地貌形态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呢?接下来进入本节课的内容。
生:略
板书:河流地貌的发育
一、河流的侵蚀地貌
1、侵蚀作用
下蚀
侧蚀
溯源侵蚀
2、河谷发育阶段
发育时期
发育初期
发育中期
成熟期
侵蚀方式
下蚀侵蚀和溯源侵蚀
下蚀作用减弱,侧蚀作用加强
侧蚀
河谷形态
横剖面呈V型
凹岸更凹,凸岸更凸,河谷出现连续弯曲
横剖面呈U型
出现位置
上游
中游
下游
教学过程
板书:河流地貌的发育
(一)河流侵蚀地貌
师:河流在流动的过程中,会破坏和搬运地表物质,形成侵蚀地貌。
侵蚀地貌顾名思义就是河流的侵蚀作用而形成的地貌。那同学们
看下书,找出侵蚀作用有哪些类型?
生:下蚀、侧蚀、溯源侵蚀
师:下蚀——河流加深河床和河谷的作用。下蚀的强度取决于水的动
能、含沙量以及河床组成组成物质的抗冲强度。动能越大,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