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单片机的温控风扇调研报告
基于单片机的温控风扇调研报告(DOC)

调研报告1.课题的来源及意义传统电风扇具有以下缺点:风扇不能随着环境的变化自动调节风速,这对那些昼夜温差很大的地区是致命的缺点,尤其是人们在熟睡时不但浪费资源,还很容易使人感冒生病;传统电风扇机械的定时方式常常会伴随着机械运动的声音,特别是夜间影响人们的睡眠,而且定时范围有限,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
鉴于这些缺点,我们需要设计一款智能的电风扇温度控制系统来解决。
温控风扇系统,是根据当时温度情况去自动开通和关闭电风扇,能很好的节约电能,同时也方便用户们的使用更具人性化。
而且温控风扇系统在工业生产。
日常生活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如在工业生产中大型机械设备的散热系统,或限制笔记本电脑上的智能CPU风扇等基于单片机的温控风扇都能根据环境的温度高低自动启动或停止转动,并能根据温度的变化实现转速的自动调节,在现实生活中具有非常广泛的用途,而本次的研究是基于ATS89C51单片机以及DS18B20数字温度传感器的温控风扇系统,可使系统测量更加精确,电路更加简单,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2.国内外的该方面发展和发展趋势现代信息技术的三大基础是信息采集(即传感器技术)、信息传输(通信技术)和信息处理(计算机技术)。
传感器属于信息技术的前沿尖端产品,尤其是温度传感器被广泛用于工农业生产、科学研究和生活等领域,数量高居各种传感器之首。
近百年来,温度传感器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1)传统的分立式温度传感器(含敏感元件);(2)模拟集成温度传感器/控制器;(3)智能温度传感器。
目前,国际上新型温度传感器正从模拟式向数字式、由集成化向智能化、网络化的方向发展。
温度控制系统在国内外各个领域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温度控制系统是人类供热、取暖的主要设备的驱动来源,它的出现迄今已有两百余年的历史。
期间,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对温度控制精度要求的不断提高,温度控制系统的控制技术得到迅速发展。
当前比较流行的温度控制系统有基于单片机的温度控制系统,基于PLC 的温度控制系统,基于工控机(IPC)的温度控制系统,集散型温度控制系统(DCS),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等。
基于51单片机的温控风扇设计

基于51单片机的温控风扇设计【摘要】本文基于51单片机设计了一款温控风扇系统,通过硬件设计、软件设计、温度检测与控制算法、风扇控制逻辑和系统测试与优化等内容详细介绍了该系统的设计过程。
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在温度控制和风扇控制方面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设计总结中总结了系统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并提出了未来改进的方向。
本文旨在为基于51单片机的温控风扇系统的设计提供参考,对于提高室内温度舒适度和节能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51单片机、温控风扇设计、引言、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目的、硬件设计、软件设计、温度检测与控制算法、风扇控制逻辑、系统测试与优化、实验结果分析、设计总结、展望未来。
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舒适生活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温度的控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尤其是在室内环境中。
夏季炎热时,人们往往需要通过风扇来降低室内温度,提升舒适度。
而随着智能技术的兴起,基于单片机的温控风扇设计成为了一个热门的研究方向。
传统的风扇控制通常是通过开关控制,无法实现温度自动调节。
而基于51单片机的温控风扇设计可以利用单片机的强大功能实现温度检测、实时控制风扇转速等功能。
通过设计合理的算法,可以实现智能化的温控系统,提高舒适度的同时实现能源的节约。
研究如何利用51单片机设计一套温控风扇系统,对于提升室内生活质量、节约能源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具体的硬件设计、软件设计以及温度检测与控制算法的研究,实现一套稳定可靠的基于51单片机的温控风扇系统,并对系统进行测试优化,为今后类似应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意义在工业生产中,温控风扇设计也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合理设计温控系统,可以有效地控制设备的温度,保证设备在安全的工作温度范围内运行,提高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减少设备的故障率,降低维护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开展基于51单片机的温控风扇设计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通过该研究,不仅可以提高温控风扇的控制精度和稳定性,还可以为温控系统的设计和应用提供参考和借鉴,推动智能家居和工业生产的发展。
(完整版)基于单片机风扇温控开题报告

分。程序中将采取分块编程的思想,先将各个模块编写调试,最后进行整机连调。系 统的整体流程如图 2 所示:
开始
调用初始化程序
读取温度信息
高于温度上限
N 在温度下限与上
限间
、 N
风扇停转
Y
风扇平均速转较快 Y 风扇平均转速较慢
版社,2003. [6]Ding Xiaojin.A metheod of measuring multi-point temperature based on
DS18B20[J].Electronic Engineer,2006,27(7):1-7. [7]Wang Jinliang.Application of digitalized sensor DS18B20 in chemical
filed[J].Foreing Electronic Measurement Technology,2005,24(2):18-21. [8]杨子文.单片机原理及应用[M].陕西: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 [9]黄坚,自动控制原理及其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10]沙占友,集成化智能传感器原理与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11]周慈航单片机应用程序设计技术[J].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基于单片机的风扇温控仪开题报告
一、 课题的意义、目的:
传统电风扇具有以下缺点:风扇不能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自动调节风速,这对那 些昼夜温差大的地区是致命的缺点,尤其是人们在熟睡时,不但浪费资源,还很容易 使人感冒生病;传统电风扇机械的定时方式常常会伴随着机械运动的声音,特别是夜 间影响人们的睡眠,而且定时范围有限,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鉴于这些缺点,我们 需要设计一款智能的电风扇温度控制系统来解决。
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基于单片机的温控风扇的设计

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基于单片机的温控风扇的设计世界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表论文(设计)名称基于单片机的温控风扇的设计论文(设计) 论文(设计)指导教师导师选题设计宋宗伦来源类型超级无语专学生姓名学号班级莫莫莫 PB888883 业一、研究或设计的目的和意义:目的:设计基于单片机的温控风扇,实现风扇启停以及转速的智能控制,降低风扇运转时的噪音以及节省电能,为工业生产及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
意义:温控风扇系统在工业生产、日常生活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如工业生产中大型机械中的散热系统,或现在笔记本电脑上的智能CPU风扇等。
基于单片机的温控风扇能够根据环境温度的高低自动启动和停止转动,并能够根据温度的变化实现转速的自动调节,在现实生活中具有非常广泛的用途,如夏天人们用的散热风扇,因此它的设计具有一定的价值意义。
二、研究或设计的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 国内外现状:目前,温控风扇的设计已经有了一定的成效,可以使风扇根据环境温度的变化进行自动无级调速,当温度升高到一定时能自动启动风扇,当温度降到一定时能自动停止风扇的转动,实现智能控制,如现在笔记本电脑中广泛应用的智能CPU风扇。
还可通过无线通信,实现远程控制。
温控风扇已广泛用于工业控制和生产生活中。
发展趋势:随着技术的进步,温控风扇将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不断提高其智能控制的精确度,不断的降低其运转的噪音,甚至实现零噪声,不断的降低功耗以节能,以及充分提高其集成度使其嵌入到更多的机械设备中将是其发展的趋势。
三、主要研究或设计内容,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和思路:设计内容:采用单片机作为控制器,利用温度传感器DS18B20作为温度采集部分,根据采集的温度,通过单相桥式PWM逆变电路控制电机的转速和方向,以实现风扇的自动调速,并用LED八段数码管完成温度和直流电机转速的动态显示。
关键问题:1.单片机控制温度传感器DS18B20的温度采集。
2.电机转速和方向的控制。
基于51单片机的温控风扇设计

基于51单片机的温控风扇设计1. 引言1.1 研究背景基于51单片机的温控风扇设计能够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具有成本低、易操作、高性能等优点。
通过研究51单片机的应用,设计一个简单实用的温控风扇系统,不仅可以降低消费者的购买成本,提高普及率,还可以为温控风扇行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技术突破。
本研究旨在基于51单片机设计一个具有良好性能和稳定运行的温控风扇系统,通过硬件设计、软件设计、系统测试等方面的研究,探索出一套有效的温控算法和风扇控制方案,为温控风扇的普及和应用提供技术支持和参考。
1.2 研究意义温控风扇设计在现代生活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在夏季高温天气中,使用温控风扇可以有效调节室内温度,提供舒适的环境。
而基于51单片机的温控风扇设计可以实现智能化的控制,提高风扇的效率和稳定性。
温控风扇设计还可以节约能源,减少能源消耗,符合节能减排的现代社会发展需求。
通过研究和设计温控风扇系统,可以提高人们对于科技产品的认识和理解,促进科技和生活的融合。
基于51单片机的温控风扇设计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对于提升生活质量、节约能源、促进科技发展等方面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深入研究和探讨温控风扇设计,将有助于提升技术水平,推动相关领域的发展。
1.3 研究目的本次研究的目的是设计基于51单片机的温控风扇系统,通过该系统实现对环境温度的监测和控制,从而实现自动调节风扇转速。
通过该研究,我们旨在提高家用电器的智能化水平,提升用户体验,减少能源消耗,降低碳排放。
具体目的包括:1. 研究51单片机在温控领域的应用,深入了解其功能和特点;2. 设计一个可靠稳定的温控风扇系统,确保其能够准确监测环境温度并实现有效的风扇调节;3. 测试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验证其在实际使用中的可靠性和可行性;4. 探讨温控算法和风扇控制策略,优化系统性能,提高能效和响应速度。
通过这些目的,我们希望能够为家用电器领域的智能化发展做出贡献,为用户提供更加舒适和便捷的生活体验。
基于51单片机的温控风扇设计

基于51单片机的温控风扇设计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智能化、自动化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温控风扇作为家居生活中常见的电器之一,能够根据环境温度的变化来智能调节风速,为人们提供清爽的空气,方便舒适。
在温控风扇的设计中,单片机技术应用广泛,通过单片机可以实现风扇与温度的精准控制,提高了风扇的智能化水平和能效。
本文将介绍基于51单片机的温控风扇设计,旨在帮助读者了解温控风扇的工作原理以及基于单片机的设计原理。
一、温控风扇的原理概述温控风扇的设计原理主要是通过传感器检测环境温度,然后通过单片机控制风扇的转速,实现温度与风速的智能匹配。
基本的原理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传感器测温:常见的温度传感器有NTC热敏电阻、DS18B20数字温度传感器等,通过这些传感器可以实时感知环境温度的变化。
2.信号处理:传感器感知到的温度信号需要经过一定的信号处理,将模拟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便于单片机的控制。
3.控制算法:单片机通过接收传感器的数字信号,利用控制算法进行计算和判断,从而决定风扇的转速。
4.驱动电路:单片机通过数字输出口控制驱动电路,调节风扇的转速。
基于以上原理,我们可以设计出一款基于51单片机的温控风扇系统,能够智能地根据环境温度调节风扇的转速,实现舒适的风冷效果。
1.硬件设计(1)传感器选择:在温控风扇设计中,常见的温度传感器有NTC热敏电阻和DS18B20数字温度传感器。
NTC热敏电阻价格低廉,精度较高,适合家用电器的温控应用。
DS18B20数字温度传感器在通信接口方面更加灵活,支持多个传感器在一条总线上工作,更适合复杂环境的温度监测。
(2)单片机选择:常用的51单片机有STC89C52、AT89S52等,在这里我们以STC89C52为例。
STC89C52具有丰富的外设资源,适合嵌入式系统的设计,成本较低,是家庭电器控制系统的理想选择。
(3)驱动电路设计:温控风扇通常采用交流电机或直流电机,驱动电路设计需根据具体的电机类型和功率进行选择,一般采用晶闸管调速电路或者直流电机驱动芯片。
基于51单片机的智能温控风扇的研究方法

基于51单片机的智能温控风扇的研究方法一、研究背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其中温度的控制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而智能化的温控风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控制室内温度,提高生活质量。
本文将基于51单片机进行智能温控风扇的研究。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实现基于51单片机的智能温控风扇,通过对室内温度进行检测和分析,自动调节风扇转速,以达到舒适宜人的室内环境。
三、研究内容1.硬件设计(1)传感器选择:本项目采用DS18B20数字温度传感器进行室内温度检测。
(2)电机选择:根据风扇转速调节需求,选用直流无刷电机。
(3)显示屏设计:为了方便用户观察当前室内温度和风扇状态等信息,设计了12864液晶显示屏。
(4)按键设计:为了方便用户手动调节风扇转速或开关机等操作,设计了按键模块。
2.软件设计(1)温度检测:通过DS18B20传感器实时检测室内温度,并将数据传输到单片机。
(2)控制算法:根据当前室内温度和用户设定的目标温度,自动调节风扇转速,以达到最佳的室内环境。
(3)界面设计:通过12864液晶显示屏实现用户界面,显示当前温度、目标温度、风扇状态等信息,并提供按键操作。
四、研究方法1.硬件制作(1)根据电路原理图进行连线和焊接。
(2)进行电路测试和调试,确保硬件正常工作。
2.软件编程(1)编写程序代码,实现温度检测、控制算法和界面设计等功能。
(2)通过仿真软件进行程序模拟和调试。
(3)将程序下载到单片机中,进行实际测试和调试。
五、研究结果与分析经过多次测试和调试,本项目成功实现了基于51单片机的智能温控风扇。
在室内环境变化时,可以自动调节风扇转速,使室内温度保持在用户设定的目标温度范围内。
同时,在手动操作方面也具有较好的用户体验。
六、结论与展望本研究成功实现了基于51单片机的智能温控风扇,能够有效地提高室内环境的舒适度。
未来可以进一步完善该系统,如增加遥控功能、优化控制算法等,以满足更多用户的需求。
基于51单片机的温控风扇设计

基于51单片机的温控风扇设计【摘要】本文基于51单片机设计了一款温控风扇系统,通过温度传感器监测环境温度,根据温度控制算法调整风扇的转速,实现温度的精确控制。
文章首先介绍了研究的背景和目的,然后详细阐述了51单片机的概述、风扇控制电路设计、温度传感器的选择与应用、温度控制算法以及系统整合与调试过程。
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有效地实现温控风扇的功能,并具有稳定性和可靠性。
设计优点包括成本低、性能稳定等,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改进,如精度不高、响应速度较慢等。
未来的展望包括优化算法、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精确度。
该温控风扇设计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和发展潜力。
【关键词】51单片机、温控风扇设计、温控算法、温度传感器、风扇控制、系统整合、实验结果、设计优点、存在问题、展望。
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电子产品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随之而来的问题之一就是设备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热量,而如果热量无法有效散发,可能会导致设备过热,甚至损坏。
对于一些需要长时间运行的电子设备,如电脑,电视机等,就需要设计一种能够实时监测温度并调节风扇转速的系统,以确保设备稳定运行。
目前市面上已经有一些温控风扇产品,但是它们通常使用的是普通的温度控制芯片,功能比较单一,而且价格较高。
开发一种基于51单片机的温控风扇设计方案,能够降低成本,提高灵活性,适用范围更广。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51单片机温控风扇设计的研究,探讨其原理和实践操作,为深入了解电子设备温控系统的设计和实现提供参考。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设计并实现一种基于51单片机的温控风扇系统,旨在实现对风扇转速的智能控制,使其能够根据环境温度自动调节,提高风扇的效能和节能性。
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能够深入了解51单片机的工作原理和应用领域,掌握风扇控制电路设计的关键技术,选择合适的温度传感器并实现其准确的温度测量和调节功能,研究并优化温度控制算法,最终实现系统的整合与调试,验证设计的可行性和稳定性。
基于51单片机的智能温控风扇的研究方法

基于51单片机的智能温控风扇的研究方法一、引言在现代生活中,温控风扇被广泛应用于家庭、办公室和工业等领域,以提供舒适和适宜的环境温度。
本文旨在研究一种基于51单片机的智能温控风扇,通过合理的控制电机的转速和风扇的摆动角度,实现温度的自动感知和调节。
二、研究方法2.1 系统设计本研究采用了51单片机作为主控芯片,通过传感器实时感知环境温度,并根据设定温度控制风扇的转速和摆动角度。
具体系统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硬件设计:将51单片机与温度传感器、电机驱动等硬件连接起来,通过合理的电路设计实现温度的感知和风扇的控制。
2.软件设计:使用汇编语言或C语言编写相应的嵌入式程序,对温度传感器的数据进行读取和处理,并根据设定的温度范围来控制风扇的转速和摆动角度。
2.2 数据采集与处理在系统设计完成后,需要对环境温度进行实时采集,并经过一定的处理来实现智能温控风扇的功能。
数据采集与处理过程一般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采集温度数据:通过温度传感器实时采集环境温度数据,并将其转化为数字信号。
2.数据处理与分析:对采集到的温度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如滤波去噪、计算平均值等,以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3.判断温度范围:根据设定的温度范围,判断当前环境温度是否超过阈值,从而确定是否需要调节风扇的转速和摆动角度。
4.控制风扇:根据判断结果,通过控制51单片机的输出引脚来控制风扇的转速和摆动角度。
可以通过PWM信号来控制电机的转速,也可以通过脉冲信号来控制舵机的角度。
2.3 系统调试与优化在完成数据采集与处理的基础上,需对系统进行调试和优化,以提高温控风扇的性能和稳定性。
具体调试与优化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系统功能测试:通过模拟不同温度条件,测试温控风扇的运行是否符合预期,是否能够准确感知温度并控制风扇的转速和摆动角度。
2.系统稳定性分析:对温控系统的稳定性进行分析,了解系统在长时间运行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并对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优化。
基于单片机的智能温控风扇设计

设计目的和任务
设计目的
本设计旨在利用单片机实现智能温控风扇的控制,通过温度 传感器检测环境温度,并将温度信息传递给单片机进行处理 ,单片机根据温度信息控制风扇的转速,以达到节能、便捷 的目的。
负载测试
在模拟实际负载的情况下,测试系统的响应时间、吞吐量等性能指 标。
瓶颈分析
通过性能分析工具,找出系统的瓶颈所在,如CPU、内存、IO等资 源的使用情况。
优化建议
根据瓶颈分析结果,提出针对性的优化建议,如优化算法、减少内存 占用等措施。
01
结论与展望
设计成果总结
硬件设计
设计了一个以单片机为核心,搭配温度传感器和风扇控制 电路的智能温控风扇硬件系统。实现了温度监测、风扇转 速调节、自动关机等功能。
风扇控制策略
风速调节
01
根据环境温度和设定阈值,调节风扇转速,以实现风速的平滑
变化。
多种工作模式
02
设计多种工作模式,如高速、中速、低速等,以满足不同场景
和需求。
异常处理
03
当出现异常情况时,如风扇卡死、温度传感器故障等,触发应
急处理机制,如报警、停机等,以保障系统安全。
01
系统测试与性能分析
硬件测试
控制程序
根据温度数据,通过单片机控制风扇的转速,实现温度的调节。
01
单片机选择与硬件设计
单片机选择
8051单片机
8051单片机是一种经典的8位 单片机,具有丰富的指令集和 多种外设接口,适用于多种应
用场景。
STM32单片机
基于51单片机的智能温控风扇的研究方法

基于51单片机的智能温控风扇的研究方法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智能家居已经逐渐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其中,温控风扇作为智能家居的一种重要设备,其研究成果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本文将介绍一种基于51单片机的智能温控风扇的研究方法。
一、硬件设计智能温控风扇的核心是温度传感器和风扇控制模块。
本研究采用DS18B20数字温度传感器,通过单片机的GPIO口读取传感器数据,实现温度的实时监测。
同时,通过PWM控制风扇的转速,从而实现温度控制。
二、软件设计1. 硬件初始化通过51单片机的IO口控制DS18B20传感器进行初始化,并通过PWM控制风扇的转速,从而实现风扇的启动。
2. 温度检测在程序运行过程中,不断地读取DS18B20传感器的温度数据,并将其保存在内存中。
通过比较当前温度和设定温度的大小关系,控制风扇的转速。
3. 温度控制当当前温度高于设定温度时,通过控制PWM占空比的大小,使得风扇的转速逐渐增大,从而降低环境温度。
当当前温度低于设定温度时,PWM占空比逐渐减小,风扇的转速逐渐减小,从而保持环境温度在设定范围内。
4. 显示控制本研究采用LCD1602液晶屏对温度进行显示,实时显示当前环境温度和设定温度。
同时,通过按键对设定温度进行调整,方便用户进行操作。
三、实验结果经过实验测试,本研究所设计的基于51单片机的智能温控风扇能够准确地检测环境温度,并通过PWM控制风扇的转速,实现温度控制。
同时,LCD1602液晶屏可以实时地显示当前环境温度和设定温度,方便用户进行操作。
四、结论本研究基于51单片机设计的智能温控风扇,通过DS18B20数字温度传感器实现了温度的实时监测,并通过PWM控制风扇的转速实现温度控制。
同时,LCD1602液晶屏实时显示当前环境温度和设定温度,方便用户进行操作。
这种智能温控风扇的设计可以广泛应用于家居、办公室等场所,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更为舒适的环境。
基于单片机的温控风扇研究

前言
• 在现代社会中,风扇被广泛的应用,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如夏天人们用的散热风扇、工业生产中大型机械中的散热风扇 以及现在笔记本电脑上广泛使用的智能CPU风扇等。而随着温度 控制技术的发展,为了降低风扇运转时的噪音以及节省能源等, 温控风扇越来越受到重视并被广泛的应用。在现阶段,温控风 扇的设计已经有了一定的成效,可以使风扇根据环境温度的变 化进行自动无级调速,当温度升高到一定时能自动启动风扇, 当温度降到一定时能自动调节风扇的转动,实现智能控制。本 文设计了基于单片机的温控风扇系统,采用单片机作为控制器, 利用温度传感器DS18B20作为温度采集元件,并根据采集到的温 度,通过一个达林顿反向驱动器ULN2803驱动风扇电机。根据检 测到的温度与系统设定的温度进行比较,实现风扇电机的自动 启动和停止,并能根温度的变化自动改变风扇电机的转速,同 时使系统检测到得环境温度以及系统预设的温度动态的显示在 五段数码管LED上,实现风扇电机的智能温度控制。它的设计为 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以及生产带来了诸多便利,在提高人们的 生活质量、生产效率的同时还能节省风扇运转所需的能量。
调速方式的选择
• 采用单片机软件编程实现PWM(脉冲宽度调制)调速的 方法。PWM是英文Pulse Width Modulation的缩写,它是 按一定的规律改变脉冲序列的脉冲宽度,以调节输出量和 波形的一种调节方式,在PWM驱动控制的调节系统中, 最常用的是矩形波PWM信号,在控制时需要调节PWM波 得占空比。占空比是指高电平持续时间在一个周期时间内 的百分比。在控制电机的转速时,占空比越大,转速就越 快,若全为高电平,占空比为100%时,转速达到最大 。 用单片机I/O口输出PWM信号时, • 利用软件延时。当高电平延时时间到时,对I/O口电平取 反,使其变成低电平,然后再延时一定时间;当低电平延 时时间到时,再对该I/O口电平取反,如此循环即可得到 PWM信号。在本设计中应用了此方法。
温控风扇制作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设计并制作一款基于单片机的温控风扇,通过实验掌握以下技能:1. 熟悉单片机的基本原理和应用;2. 掌握温度传感器的使用方法;3. 学习PWM(脉冲宽度调制)技术及其在电机控制中的应用;4. 熟悉电路设计与焊接技术。
二、实验原理温控风扇的核心是单片机控制系统,它通过温度传感器采集环境温度,并根据预设的温度范围控制风扇的启停和转速。
以下是实验原理的详细说明:1. 温度传感器:DS18B20是一款高精度的数字温度传感器,其输出信号为数字信号,便于单片机处理。
该传感器具有以下特点:- 温度测量范围:-55℃~+125℃;- 分辨率:0.1℃;- 供电电压:3.0V~5.5V。
2. 单片机:AT89C52是一款低功耗、高性能的单片机,具有以下特点:- 内置8KB程序存储器;- 256字节数据存储器;- 32个可编程I/O口;- 2个定时器/计数器。
3. PWM技术:PWM技术通过改变脉冲宽度来控制电机转速。
在本实验中,单片机通过定时器产生PWM信号,控制电机转速。
4. 驱动电路:驱动电路用于将单片机的PWM信号转换为电机所需的驱动信号。
在本实验中,采用ULN2803作为驱动电路。
三、实验步骤1. 电路设计:根据实验原理,设计温控风扇的电路图,包括单片机、温度传感器、PWM电路、驱动电路和指示灯等。
2. 元器件采购:根据电路图,采购所需的元器件,包括AT89C52单片机、DS18B20温度传感器、ULN2803驱动电路、电阻、电容、电位器、指示灯等。
3. 电路焊接:按照电路图,将元器件焊接在电路板上。
4. 程序编写:使用Keil C51开发环境编写单片机程序,实现以下功能:- 初始化单片机硬件资源;- 初始化温度传感器;- 读取温度值;- 根据预设温度范围控制风扇启停和转速;- 显示当前温度。
5. 程序下载:将编写好的程序下载到单片机中。
6. 实验测试:将温控风扇接入电源,观察风扇的运行情况,验证实验效果。
基于单片机的温控风扇调研报告

基于单片机的温控风扇调研报告一、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智能化家居的需求也越来越多。
其中,温控风扇作为一种智能化家居产品,可以根据环境温度自动调节风速,为用户提供舒适的使用体验。
本报告对基于单片机的温控风扇进行了调研,分析了其工作原理、主要特点以及市场前景。
二、工作原理基于单片机的温控风扇通过温度传感器实时监测环境温度,通过单片机进行数据处理并判断当前环境是否需要调节风速。
当环境温度超过设定的阈值时,单片机将通过电机控制模块来调节风扇的转速,从而达到降低环境温度的目的。
整个过程涉及到传感器信号采集、数据处理和风扇控制等环节。
三、主要特点1. 自动调节风速:基于单片机的温控风扇能够根据环境温度的变化自动调节风速,提供更加舒适的使用体验。
2. 省电节能:通过有效的温控调节,可以降低风扇的运行功率,达到节能的目的。
3. 精确控制:单片机可以精确监测环境温度,并根据设定的阈值进行调控,确保风速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4. 多功能设置:用户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通过设置不同的温度阈值和调节参数,来实现个性化的风力调节。
四、市场前景基于单片机的温控风扇因其智能化、便捷化的特点,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
首先,在家居领域,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要求的提高,智能化家居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温控风扇作为其中的一种产品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
其次,在办公环境和商业领域,温控风扇可以提供舒适的工作环境,被广泛运用于办公室、餐厅、商场等场所。
此外,随着节能环保意识的提高,温控风扇作为一种能够节约能源的产品,也受到政府的政策支持。
五、总结基于单片机的温控风扇是一种具有前景的智能化家居产品。
其通过温度传感器和单片机的配合,实现了对环境温度的实时监测和自动调节风速的功能。
市场上的需求越来越多,而且在家居、商业及办公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在未来的发展中,还可以结合其他智能化家居产品,如智能家居控制系统等,提供更加方便和舒适的生活体验。
基于单片机的智能温控风扇设计研析

基于单片机的智能温控风扇设计研析摘要:在炎热的夏天人们常用电风扇来降温,但传统电风扇多采用机械方式进行控制,存在功能单一,需要手动换挡等问题。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家用电器趋向于自动化、智能化、环保化和人性化,使得智能电风扇得以逐渐走进了人们的生活中。
智能温控风扇可以根据环境温度自动调节风扇的启停与转速,为了实现这一功能,本文对一款基于单片机的智能温控风扇设计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单片机;智能温控风扇;设计要点1.单片机及智能温控风扇概述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电风扇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最初从古代的手动扇子;到1880年,美国人舒乐首次将叶片安装于电动机,创造了传统的电风扇;再到现在,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又出现了智能电风扇,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
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革,特别是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的产生而出现了微型计算机,更是将人类社会带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利用微型计算机的强大功能,人们可以实现各种各样的控制。
但是,微型计算机造价高,而且对于大多数的工业控制来说,也并不需要微型计算机那样强大的功能,于是单片机就应运而生了。
实际上,单片机也是一个简化的微型计算机,其将微型计算机的CPU、存储器、I/0接口、定时器等集成在芯片上,它同样能够实现各种控制功能。
相对微型计算机来说,单片机价格低,较适于运用在简单的控制场合,以降低成本。
另外,单片机也具有很高的可靠性,其也可以在一些工业现场复杂的环境下运行。
单片机依靠其较高的可靠性以及高的性价比,在工业控制、数据采集、智能化仪表、家用电器等方面得到极为广泛的应用。
传统的电风扇已经为人类服务了100多年了,但由于近年来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随之迎来了风扇的智能化,从此智能温控风扇由此诞生。
智能温控电风扇能够根据当前环境的温度变化来自动调节风扇的转速,从而达到控制环境温度的目的。
为此,本文分析了一种采用STC89C51单片机的智能温控风扇的设计。
单片机温控风扇实验报告

单片机温控风扇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利用单片机实现温控风扇,控制电机的转速来达到调节环境温度的目的。
二、实验原理
温控风扇的实现原理是核心的模糊控制,它以反馈为基础,依据房间里的温度,通过单片机来控制电机的转速,实现温度的调节。
通过温度的反馈来让温度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中,当房间里的温度超过或低于设定值时,系统可以自动调整电机的转速从而降低或提高室温,达到温控效果。
三、实验内容
1. 准备实验材料
温控风扇实验要准备材料,主要包括:
(1)单片机综合开发板、微型步进电机;
(2)温湿度传感器模块;
(3)变压器等。
2. 详细实验过程
a. 安装单片机、微型步进电机
首先我们要把单片机和微型步进电机安装好,将单片机模块安装到开发板上,然后将电机连接到单片机的IO口,最后用线将单片机模块和电源模块连接起来。
b. 编写控制程序
接下来,我们使用编程软件编写控制程序,用来控制微型步进电机的运行,根据温湿度传感器模块发出信号来控制电机转速,进而调节环境温度。
最终使用烧写工具把程序烧写到单片机中,把整个控制系统运行起来。
四、实验结果
实验结束后,我们用数字仪检测系统的实际输出,发现系统对温度变化有很好的响应,可以非常准确地控制风扇的转速,调节所测温度。
五、总结
本实验通过单片机控制风扇的电机,实现了温控功能,达到了调节环境温度、恒定室温的目的。
实验中使用的材料均为成熟可信的,同时编程程序也非常完善,实现了温控的目的。
另外,数字仪的检测结果也反映出系统的高精度,是一次很成功的实验。
基于单片机的温度控制风扇的设计

基于单片机的温度控制风扇的设计摘要基于温度传感器和51系列单片机控制技术,设计了一种智能温控调速风扇。
本毕业设计的温控风扇利用温度传感器DS18B20来检测外界环境的温度,利用数码管显示外界环境温度、设定的开启温度以及温度差和档位,可以通过控制按键调节设定的开启温度以及温度差,风扇共有五个档位,根据PWM(Pulse Width Modulation)可以控制调节风扇速度。
本论文阐述了智能温控调速风扇的工作原理、硬件设计、软件实现的过程。
电风扇的自动控制,可以更加便于人们对风扇的使用。
克服了普通电风扇无法根据外界温度自动调节转速困难。
因此,智能电风扇的设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单片机;温度传感器;直流电机;PWMABSTRACTBased on the temperature sensor and 51 series single-chip microcomputer control technology,we designed a kind of intelligent temperature control fan. In this course design of temperature control fan we use temperature sensor DS18B20 to test the temperature of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We used the digital tube to display the outside temperature and set the temperature and the temperature difference and gears. The fan can be regulated by controlling the buttons to set the temperature and the temperature differenceIn this design we expound the intelligent temperature control fan, and the working principle, hardware design, softwar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The fan has five gears based on PWM(Pulse Width Modulation)to control the fan’s speed.The automatic control of electric fan can be more convenient for people to the use of the fan. And it overcome the problem that ordinary electric fan can't adjustment speed according to the ambient temperature automatic. Therefore, the design of intelligent electric fan has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Keywords: single-chip microcomputer, temperature sensor, continuous current motor, PWM目录1 引言 (1)1.1 研究背景 (1)1.2论文研究意义 (2)1.3研究内容及结构 (3)2 设计思路及方案论证 (4)2.1设计思路 (4)2.2方案论证 (5)3各个单元模块的硬件设计 (8)3.1系统器件及理论简介 (8)3.2 主要部分电路设计 (21)4 软件设计 (26)4.1 程序设计 (26)4.2 用Keil C51编写程序 (28)4.3 用Proteus进行仿真 (29)5 系统调试 (37)5.1 软件调试 (37)5.2 硬件调试 (38)5.3 系统功能 (40)总结与建议 (41)参考文献: (42)致谢 (43)附录1:电路总图 (44)附录2:实物图 (46)附录3:程序代码 (46)附录4:中英文资料翻译 (55)1 引言1.1 研究背景风扇是一种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设备,但是传统的风扇设备通常是由人为设定风扇的档速,春夏(夏秋)交替时节,白天温度依旧很高,电风扇应高转速、大风量,使人感到清凉;到了晚上,气温降低,当人入睡后,应该逐步减小转速,以免使人感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调研报告1.课题的来源及意义传统电风扇具有以下缺点:风扇不能随着环境的变化自动调节风速,这对那些昼夜温差很大的地区是致命的缺点,尤其是人们在熟睡时不但浪费资源,还很容易使人感冒生病;传统电风扇机械的定时方式常常会伴随着机械运动的声音,特别是夜间影响人们的睡眠,而且定时范围有限,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
鉴于这些缺点,我们需要设计一款智能的电风扇温度控制系统来解决。
温控风扇系统,是根据当时温度情况去自动开通和关闭电风扇,能很好的节约电能,同时也方便用户们的使用更具人性化。
而且温控风扇系统在工业生产。
日常生活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如在工业生产中大型机械设备的散热系统,或限制笔记本电脑上的智能CPU风扇等基于单片机的温控风扇都能根据环境的温度高低自动启动或停止转动,并能根据温度的变化实现转速的自动调节,在现实生活中具有非常广泛的用途,而本次的研究是基于ATS89C51单片机以及DS18B20数字温度传感器的温控风扇系统,可使系统测量更加精确,电路更加简单,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2.国内外的该方面发展和发展趋势现代信息技术的三大基础是信息采集(即传感器技术)、信息传输(通信技术)和信息处理(计算机技术)。
传感器属于信息技术的前沿尖端产品,尤其是温度传感器被广泛用于工农业生产、科学研究和生活等领域,数量高居各种传感器之首。
近百年来,温度传感器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1)传统的分立式温度传感器(含敏感元件);(2)模拟集成温度传感器/控制器;(3)智能温度传感器。
目前,国际上新型温度传感器正从模拟式向数字式、由集成化向智能化、网络化的方向发展。
温度控制系统在国内外各个领域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温度控制系统是人类供热、取暖的主要设备的驱动来源,它的出现迄今已有两百余年的历史。
期间,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对温度控制精度要求的不断提高,温度控制系统的控制技术得到迅速发展。
当前比较流行的温度控制系统有基于单片机的温度控制系统,基于PLC 的温度控制系统,基于工控机(IPC)的温度控制系统,集散型温度控制系统(DCS),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等。
各种温度系统都有自己的优缺点,用户需要根据实际需要选择系统配置,当然,在实际运用中,为了达到更好的控制系统,可以采取多个系统的集成,做到互补长短。
温度控制系统在国内各行各业的应用虽然已经十分广泛,但从生产的温度控制器来讲,总体发展水平仍然不高,同日本、美国、德国等先进国家相比有着较大差距。
成熟产品主要以“点位”控制及常规的PID控制器为主。
它只能适应一般温度系统控制,难于控制滞后、复杂、时变温度系统控制。
而适应于较高控制场合的智能化、自适应控制仪表,国内技术还不十分成熟,形成商品化并在仪表控制参数的自整定方面,国外已有较多的成熟产品。
但由于国外技术保密及我国开发工作的滞后,还没有开发出性能可靠的自整定软件。
控制参数大多靠人工经验及现场调试确定。
国外温度控制系统发展迅速,并在智能化、自适应、参数自整定等方面取得成果。
日本、美国、德国、瑞典等技术领先,都生产出了一批商品化的、性能优异的温度控制器及仪器仪表,并在各行业广泛应用。
目前,国外温度控制系统及仪表正朝着高精度、智能化、小型化等方面快速发展。
3.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本文设计的温度测控系统,采用DS18B20数字温度传感器实时采集环境温度,采用4×4矩阵按键自由设定温度上限和下限,采用AT89C51单片机处理采集的温度数据和发送控制温度信号,将环境温度和设定温度通过数码管7SEG-MPX4-CA实时显示。
设计的样机系统经实验表明,测温精度和控温精度均高达0.1℃,测温范围为-55~125℃,并可在-55~128℃范围内进行温度控制。
温度控制系统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主要是要求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保证温度恒定,并要求一定的精度,因此该系统可应用于家用电器、工业、汽车、冷库等许多领域。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简要介绍课题研究的背景和研究意义,详细论述基于单片机的温度控制系统存在的实际问题以及对温控系统存在优势的分析,提出了研究基于单片机的温度控制系统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详细阐述温度控制系统的定义并对基于ST89C51单片机的温度控制系统进行深入的研究。
(3)通过对基于基于单片机的温度控制的简要分析,提出本课题所要研究的系统的总体结构,并简要的介绍课题研究的系统硬件的构成方案。
(4)简要的介绍温度控制概念及软件开发平台protel99se keil proteus等(5)利用仿真的方法对系统的各个功能模块进行试验,得出试验结果。
论文的主要研究方案有:1温度测量部分方案一:采用温度传感器铂电阻PT1000,铂热电阻的物理化学性能在高温和氧化性介质中很稳定,它能用作工业测温元件且此元件线性较好。
在0—100摄氏度时,最大非线性偏差小于0.5摄氏度。
但铂热电阻输出的模拟信号需放大、滤波、A/D转换等处理后才可上传至微控制器,使硬件电路连接相对复杂。
方案二:采用集成电路温度传感器LM35。
LM35为电压输出型的集成温度传感器。
它具有很高的工作精度和较宽的线性工作范围,它的输出电压与摄氏温度线性成比例。
一般来说,LM35与用开尔文标准的线性温度传感器相比更有优越之处。
LM35无需外部校准,可以提供+1/4摄氏度的常用室温精度。
LM35应用系统包括LM35、信号调理电路、A/D 采集电路和单片机4个部分。
LM35传感器负责将温度转换成模拟电压值。
但是转换出的电压值通常比较小,为此需要信号调理电路对信号进行放大、限幅等处理,再通过A/D 采集电路对该电压信号进行数据采集。
这个过程降低了系统的工作速度,并增添了许多硬件连接,系统设计相对复杂。
方案三:采用智能温度传感器DS18B20。
DS18B20是一线温度传感器。
所谓“一线”是指DS18B20只用一条线进行输入输出,因而与之接口的微处理器也只需要一条口线与之通信。
它不需要任何外围元件即可检测温度,并转换成数字量传给上位机(微处理器)。
DS18B20测量温度范围为-55—+125摄氏度。
在-10—+85摄氏度范围内,精度为+0.5摄氏度。
现场温度直接以“一线总线”的数字方式传输,大大提高了系统的抗干扰性,适合在恶劣环境的现场进行温度测量。
DS18B20具有测温系统简单,测温精度高,连续方便,占用口线少等优点。
它可以使硬件开销降到最低点,并且内部包含存储器,单片机通过向DS18B20发启动命令使之进行一次温度测量,DS18B20将转换结果存在便笺式存储器中,便于单片机随时读取数据。
因此,智能温度传感器DS18B20具备测温误差小,分辨力高,抗干扰能力强,能远程传输数据,用户可设定温度上、下限,具有越限自动报警功能,并且带串行总线接口,适配各种微控制器等优点。
2. 温度显示部分方案一:采用三位八段数码管显示。
可显示测量温度的数值和小数点的显示,随对向摄氏度这样的图形符号无法显示。
但使用起来相对方便,程序设计和硬件连接都很简洁,且价格便宜。
方案二:采用液晶显示器件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
它具有:低压、微功耗,显示信息量大,易于彩色化,长寿命,无辐射、无污染等诸多优点。
按显示方式可分为:正像显示,负像显示,透过型显示,反射型显示,半透过型显示等。
按显示方式可分为:段型显示(只能显示数字及个别字符),点阵型显示(可显示任何字符、数字、图形)。
选择液晶可以显示符号和图形,读取温度值更加直观,但价格较贵,且软件控制繁琐。
综合考虑指标,采用七段数码管。
本次课题总时间为十四周,预计设计时间为八周,具体计划时间如下表4.可行性分析考虑到性价比,开发工具及所学的专业知识等等,选择AT89S51作为主控制器。
根据系统的技术指标,选择DS18B20作为温度传感器。
该温度传感器具有多种精度测温模式,其中11位精度的测温模式可以达到0.0625的精度要求,满足系统的精度要求。
采用三位LED数码管来显示温度,该显示电路采用动态显示方式,驱动简单,可以进行实时显示。
为了可以设置温度标准值,外接三个按键作为键盘电路。
它与单片机直接连接,受单片机控制作用。
通过继电器控制空调的运行情况,从而达到调节空气温度的目的。
综上所述,系统方案可行。
硬件:计算机:CPU: Intel(R) Core(TM) i5460M , 2.53G HZ内存:2GB硬盘:320GB光驱:DVD+COMBAO显卡:ATI HD 5470 512MB软件:protel99se proteus仿真操作系统:Windows 7编程软件:MATLAB 7.0文档设计工具:Microsoft Office 2003主要参考文献:[1]魏玲.基于DS18B20的单总线测温系统设计[J].黑龙江冶金,2007(2):42-43.[2]孙彦伟,杨万济.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电极调节系统PID参数优化[J].山东冶金,2007(29):87-88.[3]汪吉鹏,马云峰,等.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M」.北京:[4]郭庭吉. 8051单片机实践与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2.[5]孙少伟,戴义保,章高琴. 基于DS18B20组网测温的研究[J]. 自动化仪表,2010(06)[6]金春林,邱慧芳,张皆喜,MCS—5]系列单片机C语言编程与应用实例[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05)[7]余锡存,曹国华.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8]刘文涛.单片机C51语言典型应用设计[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9]宋戈,黄鹤松,员玉良等.51单片机应用开发范例大全[M].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10]阮毅,陈伯时.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一运动控制系统[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