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园诗话

合集下载

古诗随园诗话

古诗随园诗话

古诗随园诗话日暮出园梦何足,玉殿半掩月正空。

折柳行行遇闻禽,金榜应来看春风。

相倚芳草如做亲,将此花叶置于心。

闲眠曲径临湖水,一山清阴满园芬。

精锐日出由溪头,绿树翠影处处游。

微霭细雨落梅枝,凝碧琼色蔚是有。

高台彩丽映夏叶,玉兔赶蝶弄晓梦。

怡然气度斗殿中,神皇含笑对春容。

落霞好状画不完,冉冉杨花望芳踪。

斜日照得芳草萋,银香细腻侵春嵐。

萧疏松吟画图传,郊山牧童赏气芬。

挥毫落暗凤池上,垂锦映射佳景发。

恣余步泛半山日,鲜花不绝处处新。

腊花还开满湖天,竹枝层叠山向边。

芳蹊处处生天真,依稀碧浪依远烟。

兰草艳酿欢娱人,青荷莹润媿春眠。

涵竹兰桂流水道,百花散漫入深仙。

已是清花深处友,暗香盈袖春入天。

国学导航随园诗话

国学导航随园诗话

国学导航随园诗话摘要:一、随园诗话的背景与作者1.随园诗话的起源和发展2.袁枚——随园诗话的作者二、随园诗话的主要内容1.袁枚的诗歌创作理念2.随园诗话中的诗歌点评3.随园诗话对后世的影响三、袁枚的诗歌成就1.袁枚的诗歌创作特点2.袁枚的诗歌成就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四、随园诗话的价值与意义1.对我国古代诗歌的研究价值2.对后世文学创作的启示和影响3.对现代文化传承的意义正文:国学导航《随园诗话》是我国古代一部脍炙人口的诗歌评论著作,作者是清朝著名文学家、诗人袁枚。

本书以袁枚的随园为背景,记录了他在随园生活中的诗歌创作与诗友交往的故事,阐述了他的诗歌创作理念和独特的审美情趣。

随园诗话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记录了袁枚的诗歌创作理念。

袁枚提倡“性灵说”,认为诗歌应当表现诗人的个性、情感和思想,强调真实、自然和率真。

这一观点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二部分是随园诗话中的诗歌点评。

袁枚以自己的诗歌观念为准则,对古代诗歌进行了精辟的分析和评价。

他既肯定了诗歌的优良传统,又敢于批评前人的不足,提出自己的见解。

这部分内容为后世研究古代诗歌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和独特的视角。

第三部分讲述了随园诗话对后世的影响。

袁枚的诗歌观念和创作方法得到了许多后世诗人的推崇和发扬,形成了以袁枚为代表的“随园诗派”。

随园诗话作为这一诗派的理论基石,对我国古代诗歌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袁枚的诗歌成就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他的诗歌作品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既有山水田园的描绘,又有对生活、人性、社会的深刻思考。

袁枚的诗歌作品以其真挚的情感、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高远的审美境界,赢得了后人的高度评价。

总之,《随园诗话》作为我国古代诗歌评论的瑰宝,对我国古代诗歌研究具有极高的价值。

同时,袁枚的诗歌观念和创作方法为后世文学创作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随园诗话》经典名句及译文解析(共28句)

《随园诗话》经典名句及译文解析(共28句)

美人自古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

——《随园诗话·卷四》解释:美人和有名的将领都是命运多舛的,能够寿终正寝的机会很小。

一双冷眼看世人,满腔热血酬知己。

——《随园诗话·卷十六》解释:一双冷眼看世上的一切是非;可是满腔热血豪情,却随时准备用来报答知己的知遇恩情。

双眼自将秋水洗,一生不受古人欺。

——《随园诗话·补遗卷三》解释:自己用清澄的秋水把眼睛擦洗明亮,一生都不受古人欺骗。

指读古人书要独立思考、判断,不可全信书中所说。

读书好处心先觉,立雪深时道已传。

——《随园诗话·卷三》解释:如果读懂书的要义,精神就会首先领悟;如果像宋人杨时那样做到程门立雪,尊敬师长,治世之道即可以广传天下。

读书如吃饭,善吃者长精神,不善吃者生痰瘤。

——《随园诗话·卷十三》解释:读书就像吃饭一样,善于吃饭的人精神饱满,不善于吃饭的人会生出病症肿liu。

不食人间烟火。

——《随园诗话·补遗卷九》解释:道教称神仙或修道者不吃熟食,比喻人有出世之意。

诗画之意高超,不入凡俗,也有超凡脱俗之喻。

贬义是形容人性格孤僻,不合人群。

大风吹倒梧桐树,自有旁人说短长。

——《随园诗话·卷九》解释:比喻发生了不寻常的事情,自然会有人议论。

死棋腹中有仙着。

——《随园诗话·卷三》解释:比喻在困境时不要绝望,一定有转变局面的方法。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随园诗话·补遗卷一》解释:比喻要努力读书,增长学识,同时也要结合实际,学以致用。

为求一字稳,耐得半宵寒。

——《随园诗话·卷五》解释:为求诗中一字一句写得更为妥帖,就能忍受大半夜的寒冷,方有所收获。

问讯何年招济火,斜阳满树武乡祠。

——《随园诗话·卷一》解释:询问何时才能招来济世救民的焰火,只见透过树叶间隙的夕阳照彻武侯祠。

人所易言,我寡言之;人所难言,我易言之:诗便不俗。

——《随园诗话·卷四》解释:别人轻易说出的言语,我就不去说;别人的难言之语,我便用简洁的话说出来,这样写出的诗才不会落入俗套。

随园诗话名句

随园诗话名句

1.美人自古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

——《随园诗话·卷四》2.一双冷眼看世人,满腔热血酬知己。

——《随园诗话·卷十六》3.双眼自将秋水洗,一生不受古人欺。

——《随园诗话·补遗卷三》4.读书好处心先觉,立雪深时道已传。

——《随园诗话·卷三》5.读书如吃饭,善吃者长精神,不善吃者生痰瘤。

——《随园诗话·卷十三》6.不食人间烟火。

——《随园诗话·补遗卷九》7.大风吹倒梧桐树,自有旁人说短长。

——《随园诗话·卷九》8.死棋腹中有仙着。

——《随园诗话·卷三》9.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随园诗话·补遗卷一》10.为求一字稳,耐得半宵寒。

——《随园诗话·卷五》11.看来四十犹如此,便到百年已可知。

——《随园诗话·卷一》12.问心都是酬恩客,屈指谁为济世才——《随园诗话·卷一》13.问讯何年招济火,斜阳满树武乡祠。

——《随园诗话·卷一》14.临水种花知有意,一枝化作两枝看。

——《随园诗话·卷一》15.人所易言,我寡言之;人所难言,我易言之:诗便不俗。

——《随园诗话·卷四》16.文章当自出机杼,成一家风骨,不可寄人篱下。

——《随园诗话·卷七》17.凡作人贵直,而作诗文贵曲。

——《随园诗话·卷四》18.细认双瞳点秋水,依然竹马识君初。

——《随园诗话·卷七》19.蝶来风有致,人去月无聊。

——《随园诗话·卷一》20.宫娥不识中书令,问是谁家美少年。

——《随园诗话·卷三》21.多情昨夜楼头雨,吹出满墙红杏花。

——《随园诗话·卷七》22.凡作诗文者,宁可如野马,不可如疲驴。

——《随园诗话·补遗卷九》23.当路莫栽荆棘草,他年免挂子孙衣。

——《随园诗话·卷四》24.作诗,不可以无我——《随园诗话·卷七》25.柳阴春水曲,花外暮山多。

袁枚的随园诗话

袁枚的随园诗话

袁枚的随园诗话清代杭州籍诗人袁枚(1716—1797),是乾隆、嘉庆年间的“一代骚坛主”、诗坛“性灵派”旗手,他那本洋洋近60万言的《随园诗话》不乏自成一家的诗词鉴赏、创作观,足可供人揣摩,问世后一纸风行。

“诗话者,辨句法,备古今,记盛德,录异事,正讹误也。

”(《许彦周诗话》)唐宋以降,诗词创作繁荣兴盛,诗话类的评析鉴赏文字也大行其道,至清代已然蔚为大观。

《随园诗话》在采风、选录大量当代各阶层诗人性灵诗作之际,以随笔笔法记事、点评,论证、彰显其“性灵说”美学观。

在我看来,“随园老人”袁枚的这部传世之作,在大量采集诗坛乃至民间诗词并做出点评方面有极大贡献之外,也显出他作为一个鉴赏家、诗论家兼编辑家出版的眼光与胆识。

袁枚身为名重一时的才子诗人,又长年累月地采编诗话,博闻多识,对如何选诗、选什么诗就相当讲究,自有其标准。

他在《随园诗话》中称:“选诗如用人才,门户须宽,采取须严……尝‘口号’云:‘声凭宫徵都须脆,味尽酸咸只要鲜。

’”(卷七之三十二)他当年编《随园诗话》时,杭州、南京等地数百人争先恐后献上各自的诗篇(“争以诗来,无虑百首”),以求入选为荣,哪怕仅一二摘句也心满意足。

袁枚则不以人取诗,而是看诗本身是否够“脆”够“鲜”。

曾有人以某“巨公”之诗求入选《随园诗话》,袁枚阅之昏昏欲睡,便直言相告:“诗甚清老,颇有功夫;然而非之无可非也,刺之无可刺也,摘之无可摘也。

”(补遗卷二之七十二)。

《随园诗话》还记载一事,说是与袁枚“交好”之某太史送达诗集四十余卷,欲采数言入《随园诗话》,袁枚“苦其太多,托门下士周午塘代勘之”。

周勘阅后戏题诗回复道:“何苦老词坛,篇篇别调弹。

披沙三万斛,检得寸金难。

”袁枚读之“不觉大笑,戏和云:‘消夏闲无事,将人诗卷看。

选诗如选色,总觉动心难’”(补遗卷一之五十三)。

袁枚曾归纳“选家选近人之诗,有七病焉”,而他也坦言:“徇一己之交情,听他人之求请:七病也。

末一条,余作《诗话》,亦不能免。

随园诗话摘抄

随园诗话摘抄

以下是从《随园诗话》中摘抄的一些诗句:
1. 也应有泪流知己,只觉无言对俗人。

——袁枚
2. 失意雅不惬,见花如见仇。

——袁枚
3. 蝶来风有致,人去月无聊。

——袁枚
4. 嵩亭上人《题活埋庵》云:谁把庵名号活埋?今人千古费疑猜。

我今岂是轻生者,只为从前死过来。

——袁枚
5. 人如旷世星难聚,诗有同声德未孤。

——袁枚
6. 《咏白燕》:有色何曾相假借?不群仍恐太分明。

——袁枚
7. 千霄篁竹翠盈眸,雪压风欺扑地愁。

莫讶此君无劲节,一经沦落也低头。

——袁枚
8. 山远始为容,江奔地窄。

——袁枚
这些诗句展现了诗人对生活、自然、人生哲理等方面的独特见解和感悟。

《随园诗话》文言文翻译

《随园诗话》文言文翻译

原文:夫诗者,心声也。

古之诗人,以其性情之所欲言,发为诗歌。

是以诗之源,出于人心。

人心者,天地之心也。

天地之心,无所不在,故诗之道,无所不包。

夫诗之道,包乎天地,贯乎古今,融乎性情,发乎自然。

诗之作,始于情,成于辞。

情者,诗之灵魂;辞者,诗之骨肉。

情之发,辞之成,皆出于自然。

自然者,天地之理也。

天地之理,不可强求,不可拘束。

故诗之道,亦不可强求,不可拘束。

强求则伤其真,拘束则失其和。

是以诗家之言,皆以自然为本。

诗之品,有高有下。

高者,情真意切,辞藻华美;下者,情浮意薄,辞藻粗糙。

情真意切,则感人至深;辞藻华美,则令人赏心悦目。

情浮意薄,则令人厌倦;辞藻粗糙,则令人厌弃。

故诗家之作,务求情真意切,辞藻华美。

诗之法,有浅有深。

浅者,易学易解;深者,难学难解。

易学易解者,易于流传;难学难解者,难以流传。

故诗家之作,务求浅显易懂,使人易于接受。

诗之韵,有平有仄。

平仄相间,方能和谐。

和谐者,诗之美也。

故诗家之作,务求平仄和谐,以达诗之美。

诗之格,有古有今。

古诗,古朴典雅;今诗,清新自然。

古诗之美,在于古朴;今诗之美,在于清新。

故诗家之作,务求古今结合,以达诗之美。

翻译:诗,是人们内心的声音。

古代的诗人,将他们内心所想所愿,表达为诗歌。

因此,诗的源头,源于人心。

人心,即是天地之心。

天地之心,无所不在,所以诗的道路,无所不包容。

诗的道路,包括天地,贯穿古今,融合性情,自然而然地流露。

诗歌的创作,始于情感,成于辞藻。

情感,是诗歌的灵魂;辞藻,是诗歌的肉体。

情感的流露,辞藻的形成,都出自自然。

自然,是天地之理。

天地之理,不可强求,不可拘束。

所以,诗的道路,也不可强求,不可拘束。

强求会伤害其真实性,拘束会失去其和谐。

因此,诗人的言论,都以自然为本。

诗歌的品味,有高有低。

高品位的诗歌,情感真挚,辞藻华美;低品位的诗歌,情感浅薄,辞藻粗糙。

情感真挚,能深入人心;辞藻华美,能令人赏心悦目。

情感浅薄,会让人感到厌倦;辞藻粗糙,会让人感到厌恶。

随园诗话原文及翻译

随园诗话原文及翻译

随园诗话原文及翻译导语:《随园诗话》,清代袁枚的一部有为之作,有其很强的针对性。

下面小编为你整理的随园诗话原文及翻译,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原文黄生允修借书。

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书非借不能读也。

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

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

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

’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

有张氏藏书甚富。

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其切如是。

故有所览辄省记。

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

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为一说,使与书俱。

译文年轻人黄允修来借书。

随园主人我把书交给他并且劝勉他说:“书不是借来的就不能好好地去读。

您没有听说过那些收藏书籍的人的事吗?七略四库是天子内府的藏书,然而天子中读书的人又有几个?搬运时使牛累得出汗,放置在家就堆满屋子的书是富贵人家的书,然而富贵人家中读书的又有几个?其余像祖辈父辈积藏许多图书、子辈孙辈丢弃图书的情况就更不用说了。

不只书籍是这样,天下的事物都这样。

不是那人自己的东西而勉强向别人借来,他一定会担心别人催着要回,就忧惧地摩挲抚弄那东西久久不停,说:‘今天存放在这里,明天就要拿走了,我不能再看到它了。

’如果已经被我占有,必定会把它用绳子捆起来放在高处,收藏起来,说:‘姑且等待日后再看’如此而已。

”“我小时候爱好书籍,但是家里贫穷,难以得到书读。

有个姓张的人收藏的书很多。

我去借,他不借给我,回来就在梦中还出现那种情形。

求书的心情迫切到这种程度。

所以只要有看过的书就认真深思并记住。

随园诗话原文及翻译

随园诗话原文及翻译

随园诗话原文及翻译《随园诗话》
吴晋纵横,无涯天地一统。

仙境花林,园艺无穷。

青山翠荫,仙鹤拂林时。

极乐境内,渡边知不及。

泉声流宿,梅花满境间。

惊梦梅叶纷,扇影落日香。

麦冠帐棚,海棠藏深林。

嬉戏天赋,神鸟把乐维。

丹桂艳叶蔽,宝树吐露馨。

橘芳池上荷,桃红弦上琴。

光荣造化,雨露收四时。

醉思深暝,花艳醉乡里。

翻译:
吴晋时代,可谓天地一统。

美景仙境,花林园艺无穷。

青山翠柏,当时仙鹤拂过林间。

极乐境内,穷极难以界定。

泉声绵绵,梅花遍满
四野。

梅叶纷飞舞动梦惊,一缕清香垂落日边。

麦冠帐棚,海棠藏于
深林。

天赋嬉戏,神鸟把乐传递维。

丹桂艳叶素抹,宝树绽放吐露馨。

橘芳弥漫池上荷,桃红暗映弦上琴。

光荣造化,雨露收获四时作物。

醉梦深暝,花艳之中醉乡里。

名句-随园诗话

名句-随园诗话

《随园诗话》,清代袁枚的诗歌美学和诗歌理论著作。

本书所论及的,从诗人的先天资质,到后天的品德修养、读书学习及社会实践;从写景、言情,到咏物、咏史;从立意构思,到谋篇炼句;从辞采、韵律,到比兴、寄托、自然、空灵、曲折等各种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以及诗的修改、诗的鉴赏、诗的编选,乃至诗话的撰写,凡是与诗相关的方方面面,可谓无所不包了。

《随园诗话》名句:1.美人自古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

——《随园诗话•卷四》2.一双冷眼看世人,满腔热血酬知己。

——《随园诗话•卷十六》3.双眼自将秋水洗,一生不受古人欺。

——《随园诗话•补遗卷三》4.读书好处心先觉,立雪深时道已传。

——《随园诗话•卷三》5.读书如吃饭,善吃者长精神,不善吃者生痰瘤。

——《随园诗话•卷十三》6.不食人间烟火。

——《随园诗话•补遗卷九》7.大风吹倒梧桐树,自有旁人说短长。

——《随园诗话•卷九》8.死棋腹中有仙着。

——《随园诗话•卷三》9.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随园诗话•补遗卷一》10.为求一字稳,耐得半宵寒。

——《随园诗话•卷五》11.看来四十犹如此,便到百年已可知。

——《随园诗话•卷一》12.问心都是酬恩客,屈指谁为济世才——《随园诗话•卷一》13.问讯何年招济火,斜阳满树武乡祠。

——《随园诗话•卷一》14.临水种花知有意,一枝化作两枝看。

——《随园诗话•卷一》15.人所易言,我寡言之;人所难言,我易言之:诗便不俗。

——《随园诗话•卷四》16.文章当自出机杼,成一家风骨,不可寄人篱下。

——《随园诗话•卷七》17.凡作人贵直,而作诗文贵曲。

——《随园诗话•卷四》18.细认双瞳点秋水,依然竹马识君初。

——《随园诗话•卷七》19.蝶来风有致,人去月无聊。

——《随园诗话•卷一》20.宫娥不识中书令,问是谁家美少年。

——《随园诗话•卷三》21.多情昨夜楼头雨,吹出满墙红杏花。

——《随园诗话•卷七》22.凡作诗文者,宁可如野马,不可如疲驴。

——《随园诗话•补遗卷九》23.当路莫栽荆棘草,他年免挂子孙衣。

随园诗话原文及翻译

随园诗话原文及翻译

随园诗话原文及翻译随园诗话原文及翻译导语:《随园诗话》,清代袁枚的一部有为之作,有其很强的针对性。

下面小编为你整理的随园诗话原文及翻译,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原文黄生允修借书。

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书非借不能读也。

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

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

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

’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

有张氏藏书甚富。

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其切如是。

故有所览辄省记。

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

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为一说,使与书俱。

译文年轻人黄允修来借书。

随园主人我把书交给他并且劝勉他说:“书不是借来的就不能好好地去读。

您没有听说过那些收藏书籍的人的事吗?七略四库是天子内府的藏书,然而天子中读书的人又有几个?搬运时使牛累得出汗,放置在家就堆满屋子的书是富贵人家的书,然而富贵人家中读书的又有几个?其余像祖辈父辈积藏许多图书、子辈孙辈丢弃图书的情况就更不用说了。

不只书籍是这样,天下的事物都这样。

不是那人自己的东西而勉强向别人借来,他一定会担心别人催着要回,就忧惧地摩挲抚弄那东西久久不停,说:‘今天存放在这里,明天就要拿走了,我不能再看到它了。

’如果已经被我占有,必定会把它用绳子捆起来放在高处,收藏起来,说:‘姑且等待日后再看’如此而已。

”“我小时候爱好书籍,但是家里贫穷,难以得到书读。

有个姓张的人收藏的书很多。

我去借,他不借给我,回来就在梦中还出现那种情形。

求书的心情迫切到这种程度。

所以只要有看过的书就认真深思并记住。

随园诗话文言文翻译

随园诗话文言文翻译

原文:随园诗话,余尝读之,叹其言诗之妙,如珠走盘,不滞不碍,令人心旷神怡。

盖袁子之所论,皆切于诗之理,而寓于诗之中,非泛泛之论也。

袁子云:“诗者,心声也。

诗以言志,言志者,所以抒怀也。

”夫诗,心之声也,声随心转,心随物迁。

物我相感,情发于心,诗从口出,此诗之所以为诗也。

诗有四格:曰格律,曰辞藻,曰意境,曰神韵。

格律者,诗之规矩也;辞藻者,诗之华丽也;意境者,诗之意境也;神韵者,诗之神韵也。

四者兼备,乃为佳作。

袁子又云:“诗,以情为主,以景为宾。

情者,诗之灵魂;景者,诗之肉体。

”情景交融,方为上乘之作。

诗情如水,意境如画,辞藻如锦,神韵如风,此诗之美也。

余尝论诗,以为诗之妙,在于抒怀。

怀者,心中之情也。

情有喜怒哀乐,有悲欢离合,有爱恨情仇。

诗人抒怀,必先察其情,而后施以辞藻,方能得诗之美。

袁子曰:“诗,有浅有深,有直有曲。

浅者易解,深者难懂;直者易传,曲者难记。

然诗之美,不在于浅深直曲,而在于抒怀。

”余深以为然。

诗之妙,在于抒怀。

怀者,心中之情也。

情有喜怒哀乐,有悲欢离合,有爱恨情仇。

诗人抒怀,必先察其情,而后施以辞藻,方能得诗之美。

袁子又云:“诗,有雅有俗。

雅者,文人之诗;俗者,市井之诗。

然诗之美,不在于雅俗,而在于抒怀。

”余亦深以为然。

诗之妙,在于抒怀。

怀者,心中之情也。

情有喜怒哀乐,有悲欢离合,有爱恨情仇。

诗人抒怀,必先察其情,而后施以辞藻,方能得诗之美。

袁子尝言:“诗,有才、有学、有识、有胆。

才者,诗之骨;学者,诗之肉;识者,诗之魂;胆者,诗之魄。

”四者俱全,乃为诗中之杰作。

余读随园诗话,感其诗论之精辟,诗艺之高超,不禁赞叹不已。

愿吾辈学诗之人,皆能以此为鉴,不断提高诗艺,以抒心中之情,绘世间之美。

译文:《随园诗话》,我曾阅读过,感叹其论述诗艺之妙,如同珍珠滚动在盘子中,既不滞涩也不阻碍,令人心旷神怡。

因为袁子所论述的,都是切合诗的原理,而寓于诗之中,并非泛泛之谈。

袁子说:“诗,是心声。

诗用以表达志向,表达志向的,是用来抒发情怀的。

随园诗话古诗原文

随园诗话古诗原文

随园诗话古诗原文
1. “春风如醇酒,著物物不知。

”哇,就像那轻柔的春风如同香醇的美酒,悄然滋润着万物,而万物还懵然不知呢!就好像有时候别人默默为我们做了好多事,我们却没发现一样。

2. “夕阳连积水,边色满秋空。

”哎呀,那夕阳连着大片的积水,那边际的色彩把整个秋天的天空都填满了呀!这不就像我们生活中某些绚烂而又让人难忘的瞬间吗?
3. “鸟啼花落屋西东,柏子烟青芋火红。

”听听,鸟儿啼叫着,花儿飘落着,在屋子的东西两边,柏子烟是青的,芋火是红的呢!这场景是不是跟我们有时看到的热闹又温馨的画面很像呀!
4. “寒夜读书忘却眠,锦衾香尽炉无烟。

”嘿,在寒冷的夜里读书读得都忘记睡觉啦,锦衾的香气都没了,炉子里也没烟了呢!这不就跟我们痴迷于某件事而废寝忘食一个样嘛!
5. “古寺钟催倦鸟还,老僧就树缚枯藤。

”你瞧,古老的寺庙钟声催促着疲倦的鸟儿归巢,老僧人在树上绑着枯藤呢!这画面多生动呀,就像我们生活中那些平常又独特的场景。

6.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

”哇哦,微微的雨过去了,小荷叶翻转过来,石榴花盛开得就像要燃烧起来一样!这多有画面感,跟我们看到美丽景色时的惊喜是不是很像呢!
7.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哎呀呀,在东篱下采着菊花,悠然自得地就看到了南山呢!这是多么惬意的生活呀,我们不也渴望这样的自在时刻吗?
8. “。

随园诗话古诗拼音版

随园诗话古诗拼音版

随园诗话袁枚拼音版(含翻译赏析)随园诗话拼音版注音:fēi yún yīxiùxīn cháng zài ,míng yuèchén tán yǐng bùliú。

飞云依岫心常在,明月沉潭影不流。

míng yuèyǒu qíng yīng shíwǒ,nián nián xiāng jiàn zài tāxiāng 。

明月有情应识我,年年相见在他乡。

随园诗话翻译:飞云依傍着远山心一直都在,明月沉落清潭倒影不曾流走。

明月如若有情应该记得我了,年年都在异乡看见它。

随园诗话赏析:袁枚(1716年3月25日——1798年1月3日),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

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祖籍浙江慈溪。

清朝乾嘉时期代表诗人、散文家、文学批评家和美食家。

康熙五十五年三月二日(1716年3月25日)生,少有才名,擅长写诗文。

乾隆四年(1739年)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

乾隆七年(1742)外调江苏,先后于溧水、江宁、江浦、沭阳任县令七年,为官政治勤政颇有声望,但仕途不顺,无意吏禄。

乾隆十四年(1749)辞官隐居于南京小仓山随园,吟咏其中,广收诗弟子,女弟子尤众。

嘉庆二年(1798),袁枚去世,享年82岁,去世后葬在南京百步坡,世称“随园先生”。

袁枚倡导“性灵说”,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为“乾嘉三大家”(或江右三大家),又与赵翼、张问陶并称“性灵派三大家”,为“清代骈文八大家”之一。

文笔与大学士直隶纪昀齐名,时称“南袁北纪”。

主要传世的著作有《小仓山房文集》、《随园诗话》及《补遗》,《随园食单》、《子不语》、《续子不语》等。

散文代表作《祭妹文》,哀婉真挚,流传久远,古文论者将其与唐代韩愈的《祭十二郎文》并提。

袁枚是个重视生活情趣的人,他爱金陵灵秀之气,在他任江宁县令时,在江宁小仓山下以三百金购得随园。

随园诗话原文

随园诗话原文

随园诗话原文
静观林下:
1、清晨,一派晨福,奇花开遍绿意盎然;芳草铺地,明月照林下,散发出淡淡的春意。

2、远岫云淡,天际日出,云彩轻飘,举眼处处五颜六色,碧绿的林荫中,苍松挺拔,彩蝶飞舞荡漾天边;芦花环绕,鸟语花香,一派明媚自然之美。

3、走进林下,远处虫鸣鸟叫,川静空谷,几家小溪拂过池塘,湖波涟漪,在宁静而婆娑之间,浮见碧落黄骅,微风吹拂,涤去所有尘埃。

4、演绎出一曲林下秋意,凉风吹起清凉,秋霜落照,林间萧瑟,青松树顶婆娑,萦绕而来;草地金色斑斓,花香更是清心;叶子纷纷,隐隐如有芳华。

5、秋日里,微风轻轻吹过,山间芳草渲染出淡青色,晴空洒下丝丝阳光,虹桥连翩,流水潺潺,熠熠生辉,惬意清幽。

归来时雁声回荡,万籁俱寂,而林下的美好收获,不言而喻。

袁枚《随园诗话》、《欧阳修苦读》、朱熹《劝学诗》古诗词赏析

袁枚《随园诗话》、《欧阳修苦读》、朱熹《劝学诗》古诗词赏析

袁枚《随园诗话》、《欧阳修苦读》、朱熹《劝学诗》古诗词赏析甲余少贫不能买书,然好之颇切,每过书肆,垂涎翻阅,若价贵不能得,夜辄形诸梦寐。

曾作诗曰:“塾远愁过市,家贫梦买书。

”及做官后,购书万卷,翻不暇读矣。

有如少时牙齿坚强,贫不得食;衰年珍羞满前而齿脱腹果不能餍饫为可叹也!(选自《随园诗话》。

作者:[清]袁枚①)乙欧阳公四岁而孤②,家贫无资。

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

多诵古人篇章。

及其稍长③,而家无书读,就④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

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

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选自《欧阳修苦读》)丙《劝学诗》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作者:[宋]朱熹)【注】①袁枚(1716~1798),晚年自号随园主人,清朝诗人、散文家、文学批评家。

①孤:幼年死去父亲。

①稍长:渐渐长大。

①就:前往.1.根据要求,完成下面两题。

(1)解释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夜辄.形诸梦寐①不暇.读矣①.及.其稍长①惟.读书是务(2)结合所学文言文,还是未找出语意相同的一项,你为他找出()A.若价贵不能得若为佣耕B.及做官后及其家穿井C.或因而抄录或以为死D.少年易老以大易小2.对甲文中划线句的的停顿拿不准,请你帮她用“/”划分。

(限画三处)衰年珍羞满前而齿脱腹果不能餍饫为可叹也3.翻译下列句子。

①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

①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4.甲文通过年少的“垂涎翻阅”与成年后的“______”进行对比,说明年少读书的用心之专和成年荒废光阴的可悲可叹。

袁枚和乙文中的欧阳修对待读书这件事都很专注,袁枚是“想”的专注,便“_______”;而欧阳修是“读”的专注,便“______”。

(概括文中词句填空)5.阳阳认为丙诗中的“____”起着统领全篇的作用。

它应该解释为“______”的意思。

【答案】1.(1)就空闲等到只(2)B2.衰年珍羞满前/而齿脱腹果/不能餍饫/为可叹也3.(1)以至于白天黑夜废寝忘食,欧阳修只用心读书(2)服侍的人拿着热水为我洗浴,用被子裹着我,很久才暖和起来4.翻不暇读形诸梦寐或梦中买书昼夜忘寝食5.劝勉励【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和一词多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葛岭的花都在二月开放(作者闲来无事,在湖滨 郊游踏青),一路上游人络绎不绝,都说想做神 仙,而我的心境与他们的不一样,我一点也不羡 慕神仙,只羡慕那些少年。 这是清朝著名诗人袁枚所写的一首借景抒情的诗, 全诗采用对比的写法,写出了郊游踏青的闲情, 表达了作者对青春的渴盼对年轻的希冀中有隐藏 着一股难言的惆怅和无奈。
人物简介

袁枚(1716-1797)清代诗人、 散文家。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 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汉族,钱塘 (今浙江杭州)人。乾隆四年进士,历任 溧水、江宁等县知县,有政绩,四十岁即 告归。在江宁小仓山下筑筑随园,吟咏其 中。广收诗弟子,女弟子尤众。袁枚是乾 嘉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 称“乾隆三大家”。

袁枚少有才名,擅长写诗文,乾隆四年(1739)24岁 参加朝廷科考,试题是《赋得因风想玉珂》,诗中有 “声疑来禁院,人似隔天河”的妙句,然而总裁们以为 “语涉不庄,将置之孙山”,幸得当时大司寇(刑部尚 书)尹继善挺身而出,才免于落榜,得中进士,授翰林 院庶吉士。乾隆七年(1742)外调做官,曾任沭阳、 江宁、上元等地知县,推行法制,不避权贵,颇有政绩, 很得当时总督尹继善的赏识。三十三岁父亲亡故,辞官 养母,在江宁(南京)购置隋氏废园,改名“随园”, 筑室定居,世称随园先生。好友钱宝意作诗颂赞他: “过江不愧真名士,退院其如未老僧;领取十年卿相后, 幅巾野服始相应。”他亦作一幅对联:“不作高官,非 无福命祇缘懒;难成仙佛,爱读诗书又恋花。”自此, 他在随园过了近50年的闲适生活,他在给友人程晋芳 的信中说:“我辈身逢盛世,非有大怪癖、大妄诞,当 不受文人之厄。”袁枚晚年游历南方诸名山,与诗友交 往。生平喜称人善、奖掖士类,提倡妇女文学,广收女 弟子,为当时诗坛所宗。袁枚与赵翼、张问陶(船山) 并称乾嘉性灵派三大家。
文学著作

袁枚著有《小仓山房集》;《随园诗话》 16卷及《补遗》10卷;《新齐谐》24卷及 《续新齐谐》10卷;散文 ,尺牍等30余种。
பைடு நூலகம்
代表作品


【所见】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湖上杂诗

葛岭花开二月天, 游人来往说神仙。 老夫心与游人异, 不羡神仙羡少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