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复习
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1:必修1课内文言文复习
必修一课内文言文复习《烛之武退秦师》一、温故知新(请解释加点的字,翻译画线的句子)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
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亦去.()之。
二、词语小结(解释加点字的意思,虚词需要标出用法)1.封:①既东封.郑②肆其西封.2.军:①亮率诸军.攻祁山②晋军.函陵③万人为一军.3.阙:①不知天上宫阙.②两岸连山,略无阙.处③若不阙.秦,将焉取之4.辞:①不辞.劳苦②停数日,辞.去③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5.鄙:①北蛮夷之鄙.人②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③肉食者鄙.,未能远谋6.微:①防微.杜渐②微.闻有鼠作作索索③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④微.夫人之力不及此7.若:①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②若.入前为寿③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8.焉:①子亦有不利焉.②焉.用亡郑以陪邻③且焉.置土石④复驾言兮焉.求三、文意理解:请简要概括烛之武这个人物形象。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高考语文文言文19分的总分,这部分内容拉分特别厉害,得分高的能得到满分,但是得分率低的,也该也就6-8分。
高一必备语文文言文
新课程高一语文必修必背文言文第一部分上册篇目【篇目1】荆轲刺秦王(节选)[汉]司马迁太子及宾客知其事皆白衣冠以送之。
至易水上,既祖,取道。
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
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篇目2】兰亭集序(节选)[晋]王羲之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篇目3】赤壁赋[宋]苏轼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樽)以相属。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高中语文第一册——专题复习:文言文(课文部分)
中学语文第一册——专题复习:文言文(课文部分)一.文言文的学习方法:(以下步骤)1.整理书后练习题的“一词多意”2.整理课文中的重要实词3.高考中考察的文言虚词有限,在学习中刚好整理相关虚词4.整理课文中的词类活用,依据自己的理解在文中尽可能多的找出与其用法相同的句子5.驾驭一些基本的文言句式注:在以后的专题复习中会接连的给大家讲解中学文言文的用法和学习方法以及其规律。
烛之武退秦师(一)词类活用①军:晋军函陵。
军,意为驻军,名词活用为动词。
②远:越国以鄙远。
远,意为远地、远方,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③贰:且贰于楚也。
贰,意为从属二主,数词活用为动词。
④阙:若不阙秦。
阙,动词的使动用法,意为使……削减。
(二)文言虚词①而:今急而求子。
而,依据详细语境应译为“才”。
②是:是寡人之过也。
是,指示代词,当作“这”讲;因为本句是个推断句,所以译为“这是我的过错”。
③于: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于,介词,对于。
(三)一词多义1. 若曾不若孀妻弱子——《愚公移山》如,比得上。
若宗师之文,则惩时人之失又失之者也——顾炎武:《文章繁简》,表转折,“至于”。
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吕氏·缘木求鱼》,像。
若潜师而来,国可得也——《左传·殽之战》,表假设,假如。
2.说是说也,人常疑之——苏轼:《石钟山记》,说法。
说备使抚表众——《资治通鉴·赤壁之战》,劝告。
请说之——《墨子·公输》,陈述。
公输盘不说——《墨子·公输》,(同“悦”)兴奋。
3.辞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史记·廉颇蔺相如传》,婉言。
近者奉辞伐罪——《资治通鉴·赤壁之战》,吩咐。
皆好辞而以赋见称——《史记·屈原列传》,文学(词、赋)。
动以朝廷为辞——《资治通鉴·赤壁之战》,借口(由“言词”引申为“托词”)。
今者出,未辞也——《史记·鸿门宴》,告辞。
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史记·信陵君窃符救赵》,推辞。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11、以①以其无礼于晋——因为,连词②敢以烦执事——以乱易整——拿,用,介词③越国以鄙远——表目的,来,连词④焉用亡郑以陪邻?——表结果,用来,连词⑤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把,介词2、而①今急而求子——才,连词,表顺承) ②夜缒而出——表修饰,连词) ③若亡郑而有利于君——表顺承,连词④朝济而夕设版焉。
——表转折,却,连词3、焉①子亦有不利焉。
——语气词,表陈述)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 ——疑问副词,为什么,哪③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疑问代词,何,哪里④且焉置土石——疑问代词,何,哪里) ⑤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代词,之⑥永之人争奔走焉——兼词,于此,4、其①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代词,指代“行李” ②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代词,指代“那件事” ③失其所与,不知——代词,自己的④吾其还也——证据助词,还是,表商量5、之①公从之——代词,此,代佚之狐的'建议(烛之武)许之——代词,这件事不患人不之知——代词,他②是寡人之过也——结构助词,的③行李之往来——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做全句的主语邻之厚,(乃)君之薄也——主谓间取消独立性,一作主语,一作宾语,省略判断词谓语“乃” ④何厌之有——宾语前置,有何厌,“之”无义莲之爱⑤石之铿然有声者——定语后置标志,无义;太子及宾客知此事者——“者”与“之”都是定语后置标志⑥公子驾车之市——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君(到,前往⑦君将哀而生之乎?——代词,我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2《荆轲刺秦王》1、鉴赏荆轲形象,注意所用表现手法。
首先,作者善于通过人物的对话和神态描写来刻画人物。
荆轲和樊於期的对话,荆轲先用话挑起樊於期对秦的仇恨,再问樊於期对这样的深仇大恨怎么办,然后针对“顾计不知所出耳”的表示,试探地提出了既能为樊於期报仇,又能保全燕国的计划,一层进一层,结果是樊於期慷慨陈辞,毅然自刎。
见秦王时“秦武阳色变振恐”,“荆轲顾笑武阳”而向秦王作了解释,在千钧一发之际,镇静的神态和得体的言辞消弥了危机。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复习全版.ppt
《烛之武退秦师》 1、《左转》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 体史书。 2、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 位。 3、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4、执事:办事的官吏,也用于对对方的敬 称。 5、大夫:官职等级名。夏商周时,官分卿、 大夫、士三级,大夫又分上、中、下三等。 后来成为对有官位者的通称。
课件
课件
所
(三)复音虚词“所以”。“所”和“以”连 用,文言中也常见。 用法主要有两种:一种表示原因,一种表示手 段和凭借。 1、表示原因的如: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游褒禅山记》)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 2、表示手段或凭借的如: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师说》) 课件
13隋书 唐·魏徵等85 14南史 唐·李延寿80 15北史 唐·李延寿100 16旧唐书 后晋·刘昫等200 17新唐书 宋·欧阳修、宋祁225 18旧五代史 宋·薛居正等150 19新五代史 宋·欧阳修74 20宋史 元·脱脱等496 21辽史 元·脱脱等116 22金史 元·脱脱等135 23元史 明·宋濂、王袆等210 24明课史件 清·张廷玉、万斯同等332
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
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
“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
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 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
“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
兄事之。”张良出,要课件 项伯。
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 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 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 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 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
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归纳【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重点实词】1、贰①从属二主。
(本文: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例: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左传•隐公元年》)②离心,背叛。
(例:夫诸侯之贿,聚于公室,则诸侯贰。
《左传》)③不专一。
(例:贰则疑惑。
《荀子•解蔽》)④再,重复。
(例:不迁怒,不贰过。
《论语•雍也》)2、鄙(边境界封疆藩篱)①边邑,边远的地方。
(例:《为学》:“蜀之鄙有二僧。
”)(本文:“越国以鄙远”)②庸俗,鄙陋。
(例:《左传•庄公十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③看不起,轻视。
(例:《左传•昭公十六年》:“我皆有礼,夫犹鄙我。
”)3、许①准许。
(同现代汉语)②答应,听从。
(例:本文:“许之”、“许君焦、暇……”)③赞同。
(例《愚公移山》:“杂然相许。
”)④约数。
(例:《小石潭记》:“潭中鱼可百许头。
”许,左右)⑤表处所。
(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何许人,何处人)4、阙①què皇宫,引申为朝廷宫阙。
①què城楼,城阙。
①quē侵损,削减。
(本文:阙秦)①quē通“缺”5、微①没有。
(如果没有)(“微斯人,吾谁与归?”)(本文:微夫人之力不及此)②细小,轻微。
(同现义)③衰败国势衰微。
④精微微言大义。
(成语)⑤微服暗访:乔装。
⑥卑贱,人微言轻。
(低微)《史记•曹相国世家》:“参如微时,与萧何善。
”⑦隐蔽,不显露,悄悄。
见微知著(成语)微访(暗中查访)6、敝①坏,破旧。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使史更敝衣草屦。
”敝帚自珍②谦词敝人。
③疲惫。
(例:《资治通鉴》:“曹操之众,远来疲敝。
”)④损害,衰败。
(本文:因人之力以敝之。
)使……疲敝。
【重点虚词】1、以①以其无礼于晋——因为,连词。
②敢以烦执事——以乱易整——拿,用,介词。
③越国以鄙远——表目的,来,连词。
④焉用亡郑以陪邻?——表结果,用来,连词。
⑤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把,介词。
2020年高考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整理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复习清单《烛之武退秦师》一、识记积累(识记并积累以下相关文化常识)1.晋侯、秦伯:2.寡人:3.子(敬称):4.盟:5.《左传》:二、理解巩固(一)重点实词1.从公从.之2.辞辞.曰:“臣之……无能为也已。
”3.既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4.微微.夫人之力不及此5.及微夫人之力不及.此【高考】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乱6.朝朝.济而夕设版焉7.易以乱易.整,不武【备注】:以上实词均在120个常见实词范围内。
8.贰且贰.与楚也9.危国危.矣10.陪焉用亡郑以陪.邻11.厌夫晋,何厌.之有12.封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13.与失其所与.(二)重点虚词1.“之”2.“以”(配合资料书梳理归纳)(三)重点语句翻译(直译为主,落实关键词,体现句式特点)1.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译文: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译文:3.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译文:4.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译文:(一)文言断句1.天下之事以利而合者亦必以利而离秦晋连兵而伐郑郑将亡矣烛之武出说秦穆公立谈之间存郑于将亡不惟退秦师而又得秦置戍而去何移之速也!(限断9处,选自吕祖谦《东莱<左传>博议》)《荆轲刺秦王》一、识记积累(识记并积累以下相关文化常识)1.太子:2.变徵、羽声:3.宾客:4.蛮夷:5.宗庙:6.陛下:7.《战国策》》二、理解巩固(一)重点实词1.信今行而无信.2.见秦王必说见.臣3.顾顾.计不知所出耳4.遗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5.举愿举.国为内臣6.负王负.剑7.就轲自知事不就.8.卒卒.惶急不知所为9.度卒起不意,尽失其度.10.少愿大王少.假借之11.诚秦王诚.振怖大王之威12.私乃遂私.见樊於期13.请乃请.荆卿曰【高考】吏部请如雍言14.走秦王方还柱走.【高考】吴起走之王尸而伏之【备注】:以上实词均在120个常见实词范围内。
必修一文言文知识复习
四、指出下列句中词类活用现象: 日与其徒上高山 • 名词作状语,每天 • 穷回溪 • 形容词作动词,走尽,走遍 卧而梦 名词作动词,做梦 始指异之 •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异
• • • • • • •
始 ①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副词,曾经 ②始指异之( 副词,才 ③游于是乎始 动词,开始
• 六、解释下面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而 ①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 连词,表修饰 ②卧而梦 • 连词,表承接 ③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 却,连词,表转折 • ④穷山之高而止 • 才,连词,表条件
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复习
• 《劝学》
輮( róu ) 舆( yú ) 槁暴( gǎo pù ) 砺( lì ) 参省( cān xǐng ) 须臾(yú ) 跂( qǐ) 楫( jÍ ) 蛟( jiāo ) 跬( kuǐ ) 骐骥( qí jì ) 驽( nú ) 锲( qiè ) 镂( lòu ) 跪( guì ) 鳝( shàn ) 螯( áo )
一、通假字
• 二、古今异义
• • • •
1、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泛指求学的人;读书人。 (今)指有专门学问的人。 2、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 (古)特殊指示代词“所”与介词“以”结合, 译为㈠用来……办法(方式、工具、依据等) (今)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 3、小学而大遗: • (古)①小的方面;②一般指研究文字、训诂、 音韵的学问。 (今)对儿童、少年实施初等教 育的学校。
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古今异义
• 爪牙之利 • 古:鸟兽的爪子和牙齿,
• 今:现多比喻为坏人效力的人,他们的党羽, 帮凶。
•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古:托身、安身。 今: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些人或事物上。
高一必修一语文必背古诗词及文言文
高一必修一语文必背古诗词及文言文1.高一必修一语文必背古诗词及文言文篇一《鱼我所欲也》(孟子)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曹刿论战《左传》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 文言文复习
• 进兵北略地
• 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
• 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重 点
• 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词 • 诚能得樊将军首
语 • 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 丹不忍以己之私
• 愿足下更虑之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 文言文复习
通假字
• 秦王必说
古今异义
•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 而伤长者之意
计较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 文言文复习
P19-(1)
• 作《师说》以贻之 人称代词.他
• 均之二策
指示代词.这
• 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之 • 顷之 凑足音节
的/我
•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取独
• 夫晋,何厌之有
宾前标志
•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v.到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 文言文复习
P7-(5)
• 因人之力而敝之
《通鉴记事本末》 南宋.袁枢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 文言文复习
《烛之武退秦师》
• 翻译Hale Waihona Puke • 重点实词、虚词(一词多义)
• 古今异义 • 通假字 • 词性活用
背诵 “夜缒而 出……亦去之”
• 特殊句式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 文言文复习
《烛之武退秦师》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 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课 前 17.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提 18. 因人之力而敝之 问
19. 失其所与,不知 20. 以乱易整,不武 21. 吾其还也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 文言文复习
• 弦高犒师
•
“些小吾曹州县吏,
2020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必修1-2) 文言文知识总结(共103张PPT)
(3)见 (4)顾
见. 陵之耻:被 图穷而匕首见. : 通“现”,显露 秦王必喜而善见. 臣:接见 顾. 计不知所出耳:不过、只是 顾. 笑武阳:回头看 三顾. 臣于草庐之中:拜访
《鸿门宴》
(5)军
沛公军. 霸上: 驻扎,驻军 为击破沛公军. :军队 沛公已去,间至军. 中:军营
(6)谢
·
《荆轲刺秦王》
((((5678))))秦厚愿唯之遗举大·遇秦国王·将王为命军宠内之,臣臣:希可中,望谓庶比·深子诸矣蒙侯:嘉之:列对赠:待送并列 (9)愿·大王少假. 借. 之,使毕使于前:宽容、原谅 (10)未至身,秦王惊,自引. 而起,绝袖:身子向上起 (11)秦王复击轲,被. 八创:遭受
《鸿门宴》
《荆轲刺秦王》
(8)樊於期乃前. 曰:名词作动词,上前 (9)使使以闻. 大王: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听到 (10)皆白. 衣. 冠.以送之:名词作动词,穿白衣、戴白帽 (11)乃朝. 服:名词作动词,穿上朝服 (12)函. 封之:名词作状语,用匣子
(13)太子迟. 之:意动用法,以……为迟 (14)群臣怪. 之:意动用法,以……为奇怪 (15)则秦未可亲. :形容词作动词,亲近、接近
“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 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 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 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 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 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 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
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 向. 立,瞋目视项 王 为,者头?发”上张指良,曰目:. 眦“. 尽沛裂公。之参项. 乘王. 樊按哙剑者而也跽·。曰:”“项客王何曰: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汇总整理
《赤壁赋》文言知识点归纳一、字音1、壬戌(rénxū)10、酾酒(shī)2、桂棹(zhào)11、横槊(shuò)3、余音袅袅(niǎo)12、渔樵(qiáo)4、幽壑(hè)13、扁舟(piān)5、嫠妇(lí)14、匏樽(páo)6、愀然(qiǎo)15、蜉蝣(fúyóu)7、山川相缪(liáo)16、无尽藏(zàng)8、舳舻千里(zhúlú)17、狼籍(jí)9、旌旗(jīng)18、枕藉(jiè)二、实词1.通假字(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通“凭”,乘)(2)山川相繆(通“缭”,环绕)(3)举酒属客(通“嘱”,劝人饮酒)2.古今异义(1)徘徊于斗牛之间古义: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今义:一种游戏方式(2)白露横江古义:白茫茫的水汽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3)凌万顷之茫然古义:旷远的样子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3.一词多义(1)东a顺流而东(动词,向东进军)b东望武昌(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东)(2)望a七月既望(名词,农历每月十五)b望美人兮天一方(动词,眺望,远看)(3)下a方其破荆州,下江陵(动词,攻占)b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名词,下面)(4)如a纵一苇之所如(动词,往)b如怨如慕(副词,像)4.词类活用(1)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名词用作状语,向西,向东)(2)下江陵(名词用作动词,攻占)(3)顺流而东也(名词用作动词,向东进军)(4)舞幽壑之潜蛟(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起舞)(5)泣孤舟之嫠妇(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哭泣)(6)正襟危坐(形容词用作动词,整理)(7)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名词用作状语,向南)(8)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名词用作动词,打鱼砍柴)(9)侣鱼虾而友麋鹿(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侣,以……为友)(10)不知东方之既白(形容词用作动词,显出白色)三、虚词1.而(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连词,表转折)(2)倚歌而和之(连词,表修饰)(3)正襟危坐,而问客曰(连词,表承接)(4)侣鱼虾而友麋鹿(连词,表并列)(5)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连词,表转折)(6)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连词,表转折)(7)自其不变者而观之(连词,表修饰)2.之(1)月出于东山之上(助词,的)(2)凌万顷之茫然(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3)哀吾生之须臾(助词,的)(4)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代词,它)(5)苟非吾之所有(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6)耳得之而为声(代词,它)(7)取之无禁,用之不竭(代词,它们)(8)吾与子之所共食(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3.于(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介词,在)(2)月出于东山之上(介词,从)(3)徘徊于斗牛之间(介词,在)(4)于是饮酒乐甚(介词,在)(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介词,被)(6)渔樵于江渚之上(介词,在)(7)寄蜉蝣于天地(介词,在)(8)托遗响于悲风(介词,在)4.乎(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形容词词尾)(2)飘飘乎如遗世独立(形容词词尾)(3)郁乎苍苍(形容词词尾)(4)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语气词,表示疑问)(5)而又何羡乎(语气词,表示疑问)(6)相与枕藉乎舟中(介词,在)四、文言句式1.判断句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语气词“也”,表判断)2.疑问句(1)何为其然也(“何”与“也”表疑问语气)(2)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乎”表反问语气)(3)而今安在哉(语气词“哉”,表疑问语气)(4)客亦知夫水与月乎(语气词“乎”,表疑问语气)(5)而又何羡乎(语气词“乎”,表反问语气)3.省略句(1)(其声)如怨如慕,(其声)如泣如诉(2)(其声)舞幽壑之潜蛟,(其声)泣孤舟之嫠妇(3)(苏子与客)相与枕藉乎舟中4.变式句(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于赤壁之下泛舟游,介宾短语后置)(2)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于东山之上出,于斗牛之间徘徊,介宾短语后置)(3)凌万顷之茫然(茫然万顷,定语后置)(4)渺渺兮予怀(予怀渺渺,主语后置)(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于周郎困,介宾短语后置)(6)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于江渚之上渔樵,介宾短语后置)五、重点语句翻译1.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译文:月亮从东边山上升起,徘徊在斗宿、牛宿之间。
高一必修一语文文言文知识点
高一必修一语文文言文知识点篇1: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㈠、名词的意动用法名词用作意动,⑥是把它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作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例:课本中有这些句子:1、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师说》)师,以……为老师。
2、侣鱼虾而友麋鹿。
(《前赤壁赋》)侣,以……为伴侣;友,以……为朋友。
3、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师说》)师,以……为老师。
㈡、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形容词用作意动,⑦是主观上认为后面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或状态。
例:1、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邹忌讽齐王纳柬》)美,认为……美丽。
2、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
(《秋水》)少,认为……少;轻,认为……轻。
3、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师说》)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师说》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师说》)耻,以……为耻。
5、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廉颇蔺相如传》)羞,以……为羞耻。
使役用法是指如何使宾语。
意动的用法是对物体看起来是什么样子的主观看法,客观上不一定如此。
篇2: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㈠、动词的使动用法所谓动词的使动用法,顾名思义,就是“主语所代表的人物并不实行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而是宾语所代表的事物实行这个动作。
”②在古代汉语中,不及物动词常有使动用法。
例:1、焉用亡郑以陪邻?(《烛之武退师》)亡,使……灭亡。
2、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
(《过秦论》)亡,使……灭亡。
3、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滕王阁序》)屈,使……委屈;窜,使……逃窜。
4、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六国论》)却,使……退却。
5、近以钟罄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石钟山记》)鸣,使……鸣叫。
6、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
(《病梅馆记》)复,使……恢复;全,使……保全。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知识(练习3)篇目:《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门宴》《烛之武退秦师》——《左传》一、文言实词1.通假字(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通“矣”,语气词,了)(2)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3)夫晋,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4)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通“缺”,侵损,削减)(5)秦伯说,与郑人盟(说:通“悦”,高兴)(6)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明智)2.古今异义(1)贰于楚也古义:从属二主,动词今义:“二”的大写,数词(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古义: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义:泛指设宴请客的主人(3)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古义:使者,出使的人今义:指外出之人随身携带的物品(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义:那个人今义:尊称别人的妻子3.词类活用(1) 名词作状语。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在东方、在西方)夜缒而出(在夜里)朝济而夕设版焉(朝、夕:在早上、在晚上)(2) 名词作动词。
晋军函陵(驻军、驻扎在函陵)(3) 形容词使动用法。
阙秦以利晋(使……受益)(4) 形容词用作名词。
越国以鄙远(鄙:远方的土地)共其乏困(乏困,缺少的东西)(5)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邻之厚,君之薄也(变雄厚,变削弱)(6) 动词使动用法。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亡:使……亡)/阙秦以利晋(阙:使……损害)烛之武退秦师(退:使…退却)4、一词多义说秦伯说,与郑人盟(通悦,欢喜,高兴)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陈述)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杂说,一种文体)微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如果没有,如果不是)则名微而众寡(细小,轻微)微闻有鼠作作索索(暗暗地)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稍微,略微)辞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推辞)停数日,辞去(告别)不辞劳苦(推托)二、文言虚词三、文言句式1.判断句2.省略句(1)(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省主语“烛之武”)(2)(晋惠公)许君焦、瑕(省主语“晋惠公”)(3)子犯(晋侯)击之(省动词宾语“晋侯”)(4)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省介词宾语“之”)(5)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之)烦执事(省介词宾语“之”)(6)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汜南(省介词“于”)3.倒装句(1)以其无礼于晋(于晋无礼,介宾结构后置)(2)且贰于楚(于楚贰,介宾结构后置)(3)佚之狐言于郑伯曰(于郑伯言,介宾结构后置)(4)夫晋,何厌之有(有何厌,宾语前置)《荆轲刺秦王》——《战国策》一、文言实词1 . 通假字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yuè,高兴。
高一语文必修一古文复习知识点总结
高一语文必修一古文复习知识点总结一.通假字(解释加点字)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通“矣”,语气词,”了”)2.共其乏困(共,通“供”)3.秦伯说(说,通“悦”4.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5.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返回)6.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7.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8..要项伯(“要”通“邀”,邀请)9.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隔阂、嫌怨)10.不敢倍德(“倍”通“背”,背叛的意思)11.卒起不意,尽失其度(“卒”通“猝”,突然)12.不可不蚤来(“蚤”通“早”)13.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的意思,“内”通“纳”,接纳)二.古今异义(解释加点字)1.行李之往来((古义:出行的人)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古义:东方道路上的主人)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义:那人)4.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古义:)眼泪)5.持千金之资币物(古义:礼品)6.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走投无路)7.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古义:袒露一只臂膀)8.诸郎中执兵(古义:宫廷的侍卫)9.乃引其匕首提秦王(古义:投击)10.断其左股(古义:大腿)11.沛公居山东时(古义:崤山以东) 12.约为婚姻(古义:结为儿女亲家)13.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古义:意外的变故) 14.将军战河北(古义:黄河以南,黄河以北)三.词类活用(解释加点字)1晋军函陵(名词作动词,同下文“秦军”)2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郑亡,动词使动用法)3邻之厚,君之薄也(“厚”“薄”都是形容词活用作名词)4越国以鄙远((鄙,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鄙;远,形容词用作名词,远方的土地)5朝济而夕设版焉(“朝”、“夕”,名词活用作时间副词)6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东”、“西”均为方位名词作状语;封,名词活用作动词,作疆界。
)7函封之(函:名词当状语,用匣子)8又前而为歌曰(前:名词当动词,上前)9乃朝服,设九宾(朝服:名词当动词,穿起上朝的衣服)10顷之未发,太子迟之(迟:意动用法,认为,迟缓) 11使使以闻大王(闻:使动用法,使,听到)12箕踞以骂曰(箕踞:名词当状语,像簸箕一样)13其人居远(远:形容词当名词,远方)14皆白衣冠以送之(衣冠:名词当动词,穿衣戴帽)15进兵北略地(北:名词当状语,向北)16群臣怪之(怪:意动用法,认为,奇怪)17籍吏民(造户籍册或登记) 18范增数目项王((目:名词作动词,使眼色)19刑人如恐不胜(刑:名词作动词,用刀割刺)20道芷阳间行(道:名词作动词,取道)21沛公欲王关中(王:名词作动词,称王)22于是项伯复夜去(夜:名词作状语)23吾得兄事之(兄: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兄长那样)24日夜望将军至(日夜:名词作状语,每日每夜)25常以身翼蔽沛公(翼:名词作状语,像鸟儿张开翅膀那样)26头发上指(上:名词作状语,向上)27项伯杀人,臣活之(活:使动,使,活) 28从百余骑(从:使动,使,跟从)29素善留侯张良(善:形容词作动词,交好)四、一词多义:1、鄙:①越国以鄙远(边邑,边远的地方)②蜀之鄙有二僧(边远的村邑)③肉食者鄙,未能远谋(鄙陋鄙俗)④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轻贱)⑤孔子鄙其小器(鄙薄轻视)⑥敢竭鄙诚,恭疏短引(自谦之词)⑦北蛮夷之鄙人(鄙陋鄙俗)2、敝:①因人之力以敝之(损害,衰败) ②敝人(谦词)③曹操之众,远来疲敝(疲惫)④敝帚自珍(坏,破旧)3、兵:①不得持尺兵(兵器)②不及召下兵(士兵)③秦兵旦暮渡易水(军队)④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兵器,武器)⑤弃甲曳兵而走(兵器,武器)⑥故上兵伐谋(用兵的策略)4、辞:①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2020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 期末复习专题 文言文阅读 四(含答案解析)
2020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 期末复习专题文言文阅读四1.对下列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封爵,侯、伯是其中爵位。
B.“吾不能早用子”中,“子”是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C.“是寡人之过也”中,“寡人”是诸侯谦称,意为寡德之人。
D.《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为战国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晋军函陵,秦军氾南B.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C.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D.亦去之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沛公军霸上②常以身翼蔽沛公③范增数目项王④籍吏民,封府库⑤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⑥项伯杀人,臣活之A.①②⑤/③④/⑥B.①③④/②⑤/⑥C.②⑥/③④⑤/①D.③⑥/⑤/①②④4.下列词句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美姬(jī)飨(xiǎnɡ)德怀恩帷(wéi)幕目眦(cì)尽裂B.鲰(zōu)生所佩玉玦(jué) 卮(zhī)酒刀枪剑戟(jǐ)C.参乘(chénɡ)戮(lù)力同心瞋(chēn)目七郤(xì)八手D.芷(zhǐ)阳彘(zhì)肩斗酒刀俎(zǔ)以肉啖(tán)虎5.下列加点的“为”字分类正确的一项是(从词性的角度考虑)( )①为击破沛公军②君为我呼入③窃为大王不取也④客何为者⑤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⑥沛公奉卮酒为寿⑦谁为大王为此计者⑧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A.①②③/④⑥/⑤⑦⑧B.①②⑧/③④⑥⑦/⑤C.①②③⑧/④⑥/⑤⑦D.①②/③④⑥/⑦⑤/⑧6.从词类活用看,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 )A.又前而为歌曰B.箕踞以骂曰C.乃朝服,设九宾 D.皆白衣冠以送之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B.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C.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D.太子丹恐惧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宣王不说 说:通“悦”,高兴B.夫斶前为慕势前:名词用作动词,上前C.士生乎鄙野鄙:以……为边邑D.则再拜而辞去去:离去,离开9.下列加点的“以为”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B.或以为死,或以为亡C.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D.自以为得之矣10.下列各组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Error!B.Error!C.Error!D.Error!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乃请荆卿曰②乃欲以生劫之B.①工以药淬之②醒能述以文者C.①今行而无信②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D.①嘉为先言于秦王曰②乃为装遣荆轲12.选出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A.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B.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C.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D.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13.从文言句式看,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 )A.吾属今为之虏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3分)
1.下列古代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足下”,是敬辞,常用于对平辈或是朋友之 间的敬称,来源于晋文公重耳对其臣子介之推的 感怀之事。类似的敬称还有“阁下”、“麾下”、 “在下”等。 B “ 九 宾 ”,是我国古代外交上最为隆重的礼节 ,有九个迎宾赞礼的官员司仪施礼,并延引上殿 。 C “陛下”,在文中意为“殿前的台阶下”,后 来指站在台阶下的侍者。臣子向天子进言时,不 能直呼天子,必须先呼台下的侍者而告之,后来 “陛下”就成为与帝王面对面应对的敬称。 D “蛮夷”,泛指华夏民族以外的其他民族,旧
(3分)
1.下列古代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季父”,为“小叔叔”,古代兄弟姊妹间排 行习惯以伯仲叔季排序,伯是老大,仲是第二, 叔是第三,季是最小的。 B “留侯”,即张良。秦末,张良运筹帷幄,佐 刘邦平定天下,以功封留侯,并与韩信,以及文 中的樊哙并称“汉初三杰”。 C “婚姻”,在文中是指约为儿女亲家,男方为 婚,女方为姻;“婚姻”的今意为结婚的事情或 男女双方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D 《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 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与后来的 《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
(6分)
1.易水诀别中
,
荆轲悲壮的唱词是:
“
,
”,也是通过环境
描写来渲染氛围,表现荆轲慷慨赴难、为国捐躯
的精神。
2.易水诀别中 , 通过众宾客的神态表现出送行气
氛的语句是:“
,
”(
表现同仇敌忾的画面)。
3.易水诀别中 , 通过动作描写表现荆轲义无反顾
精神的句子是:“
,
”。
(3分)
1.下列古代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侯、伯”,是爵位名,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 臣的封赐,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 B “ 寡 人 ”,即为寡德之人,意为“在道德方面 做得不足的人” , 是古代君主、诸侯王对自己的 谦称。 C “东道主”意为东方道路上的主人,因当时郑 国在秦国之东,接待秦国出使东方的使节,故称 “东道主”。后以“东道主”指称接待或宴客的 主人,或指请客的人。 D “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是中国第一 部叙事详细的 纪 传 体 著作 。 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 史官左丘明根据鲁国国史《春秋》编成。
谥号的选定根据谥法,谥法规定了一些具
有固定涵义的字,供确定谥号时选择。这些字 大致分为下列几类:
上谥,即表扬类的谥号,如:“文”,表示具 有“经纬天地”的才能或“道德博厚”、“勤 学好问”的品德;“康”表示“安乐抚民”; “平”表示“布纲治纪”。
下谥,即批评类的谥号,如:“炀”表示“好 内远礼”,“厉”表示“暴慢无亲”、“杀戮 无辜”,“荒”表示“好乐怠政”、“外内从 乱”、“幽”表示“壅遏不通”、“灵”表示 “乱而不损”等。
三、文化常识
1.爵位 2.敬称/谦称 3.陛下/殿下 4.官职 5.谥号/庙号
贫贱过后
敝
敢
鄙 卑
谦
见 家
小 不
词
老 晚
愚
舍
拙
寒
屈雅玉令
拜
光
垂 大
敬
贵 恭
芳 奉
词
华 敬
俯
惠
高
贤
谥号,为东亚古代君主、诸侯(包括中国、 朝鲜、越南、日本)、大臣、后妃等具有一定 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 德修养,评定褒贬,而给予一个寓含善意评价、 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古代除对帝王可以称呼 其“谥号”外,称呼大臣、学者名流的“谥号” 也是一种尊重的称呼;有些人的谥号由于经常 被后人称呼,几乎成为他们的别名,如曾文正 (曾国藩)、岳武穆(岳飞)、陶靖节(陶渊 明)等。
下堂/帝顾谓主曰/事不谐矣 《后汉书·宋弘传
二、重点语句翻译
1.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2.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 焉取之? 3.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 戮没。 4.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5.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6.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项王默然不应。
必修一
文言文复习
一、无标点阅读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 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 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 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 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亦去之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 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 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 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 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太 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 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断句方法
• 名词断句法 • 虚词断句法 • 修辞断句法
小试牛刀
用斜线参给考下之面答文案言:文时断帝句姊:湖阳公主 时帝姊新湖寡阳/帝公与主共新论寡朝帝臣与/共微论观朝其臣意微/ 观其 意主曰主宋曰公/宋威公容威德容器德群器臣/莫群及臣帝莫曰及方/ 且图 之后弘帝被曰引/方见且帝图令之主/坐后屏弘风被后引因见谓/帝弘曰谚 言贵易令交主富坐易屏妻风人后情/因乎谓弘弘曰曰臣/闻谚贫言贱/ 之交 不可忘贵糟易糠交之/富妻易不妻下/人堂情帝乎顾谓/弘主曰曰/臣事不谐 矣 闻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
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曰今 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 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 遂去乃令张良留谢良问曰大王来何操曰我持白 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会其怒不敢 献公为我献之张良曰谨诺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 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沛公则置车骑脱身 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 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 军不过二十里耳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太祖、高祖开国立业,世祖、太宗发扬光 大,世宗、高宗等是守成令主的美号,仁宗、 宣宗、圣宗、孝宗、成宗、睿宗等皆乃明君贤 主,中宗、宪宗都是中兴之主。另外,哲宗、 兴宗等都是有所作为的好皇帝。神宗、英宗功 业不足,德宗、宁宗过于懦弱,玄宗、真宗、 理宗、道宗等好玄虚,文宗、武宗名褒实贬, 穆宗、敬宗功过相当,光宗、熹宗昏庸腐朽, 哀宗、思宗只能亡国。
(25分)
1.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2分) 2.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 将焉取之?(5分) 3.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 为戮没。(5分) 4.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3分) 5.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 也。(5分) 6.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项王默然不应。(5分)
中谥,多为同情类的谥号,如:“愍”表示 “在国遭忧”,“在国逢难”;“怀”表示 “慈仁短折”。
一般认为,庙号起源于商朝,庙号最初非 常严格,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标准,开 国君主一般是祖、継嗣君主有治国才能者为宗。 周朝确立谥号制度,对君主和大臣的一生作为 给予盖棺定论的评价,庙号制度被废止,秦朝 连谥号制度也废止了。汉朝以后承袭了庙号这 一制度,庙号常用“祖”字或“宗”字。一般 来说,庙号的选字并不参照谥法,但是也有褒 贬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