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导学案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导学案(全)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导学案(全)科目科学班级五年级书名及册数五年级下册上课日期2018.1.26 每周节数 2 总节数40周次时间教材内容(第一单元)至(第四单元)节数起止1 2.26----3.2 第一单元沉和浮1 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22 3.5-----3.9 2 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3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 23 3.12----3.164 造一艘小船5浮力 24 3.19----3.23 6 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7 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 25 3.26----3.30 8 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第二单元热 1热起来了26 4.2-----4.6 2给冷水加热3 液体的热胀冷缩种子的萌发 27 4.9-----4.13 4 空气的热胀冷缩5金属热胀冷缩吗; 28 4.16----4.20 6 热是怎样传递的7 传热比赛 29 4.23----4.27 8 设计制作一个保温杯 210 4.30----5.4 期中考试11 5.7-----5.11 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1 时间在流逝212 5.14----5.18 2 太阳钟;3 用水测量时间; 213 5.21----5.25 4 我的水钟;5 机械摆钟; 214 5.28----6.1 6 摆的研究;7 做一个钟摆; 215 6.4-----6.8 8 制作一个一分钟计时器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 1 昼夜交替现象; 216 6.11----6.15 2 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3 证明地球在自转; 217 6.18----6.22 4 谁先迎来黎明5 北极星“不动”的秘密; 218 6.25----6.29 6 地球在公转吗7 为什么一年有四季 219 7.2-----1.6 8 极昼和极夜的解释 220 1.9-----1.13 期末考试备注第二学期五年级科学教学计划一、班级学生情况整体学习状况:五年级学生比较喜欢科学课,对科学实验很感兴趣,动手能力较强,但是对科学概念的理解不是很深刻,部分同学对死记硬背的知识记的牢,运用能力较差。
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导学案全册
第一单元沉和浮
第 1 课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第 2 课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
第 3 课、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
第 4 课造一艘小船
第 5 课、浮力
第 6 课、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
第 7 课、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
第 8 课、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马
第二单元热
第 1 课热起来了
⑴外界物质直接给予热;⑵外界物质吃进我们身体变成热;⑶自身运动产生热的;⑷保温的
2.小组讨论:分析使我们身体热的原因
活动二:衣服能给身体增加热量吗
1.先预测加穿衣服能不能给身体增加热量,
的理由。
第 2 课给冷水加热
第 3 课、液体的热胀冷缩
第 4 课、空气的热胀冷缩
第 5 课、金属热胀冷缩吗
第 6 课、热是怎样传递的
第7 课、传热比赛
第8 课、设计一个保温杯
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第 1 课时间在流逝
第 2 课太阳钟
第 3 课、用水测量时间
第 4 课、我的水钟
第 5 课、机械摆钟
第 6 课、摆的研究
第 7 课、做一个钟摆
第 8 课、制作一个一分钟计时器
第四单元地球运动4.1 昼夜交替现象
4.2 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
4.3 证明地球在自转
4.4谁先迎来黎明
4.5北极星“不动”的秘密
4.6地球在公转吗
4.7为什么一年有四季。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全集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全集一、教学内容1. 多种多样的生物生物的分类和特征生态系统及其组成2. 动物的一生动物的生长发育动物的繁殖与生命周期3. 植物与阳光植物的光合作用植物对光的适应性4. 电与磁电流的产生与作用磁场的特点及其应用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物的分类、特征,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和作用。
2. 使学生掌握动物的生长发育、繁殖和生命周期,了解植物的光合作用及对光的适应性。
3. 培养学生探索电与磁现象的兴趣,掌握电流、磁场的基本概念及其应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动植物生命周期的理解电与磁现象的理解与应用2. 教学重点:生物分类、特征及生态系统的认识动植物生长发育、繁殖及光合作用的理解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生物模型、图片植物生长观察装置电与磁实验器材2. 学具:生物观察记录表植物生长记录本电与磁实验报告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观察校园内的生物,引导学生关注生物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特点。
组织学生参与植物种植活动,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以生活中常见的电与磁现象为例,引发学生思考。
2. 例题讲解:通过具体实例,讲解生物的分类、特征及生态系统的组成。
结合动植物的生长发育、繁殖过程,阐述生命周期的重要性。
深入剖析植物的光合作用、对光的适应性及电与磁现象的原理。
3. 随堂练习:设计生物分类、特征及生态系统相关的选择题、填空题,巩固所学知识。
让学生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绘制生长曲线图。
进行电与磁实验,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现象。
4. 课堂小结: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引导他们进行思考和探索。
六、板书设计1. 生物分类、特征及生态系统板书:生物的分类、特征生态系统的组成、作用2. 动植物生命周期板书:动物的生长发育、繁殖植物的光合作用、对光的适应性3. 电与磁现象板书:电流的产生、作用磁场的特点、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生物分类、特征及生态系统选择题、填空题。
动植物生命周期相关的观察记录与分析。
教科版五下科学教案全册
教科版五下科学教案全册
一、引言
教科版五下科学教案全册是我们教育教学的重要资源,它为教师提供了系统的教学内容和策略,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发他们对科学的热爱与兴趣。
本文将详细阐述教案的设计与实施,以期为教师们提供可读性强、实用性高的教学指导。
二、教案概述
本教案紧密结合课程标准,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核心,内容涵盖生活、自然、社会等多个方面。
教学目标明确,旨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的观察、思考、探究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策略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
通过实践探究,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感受科学原理,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运用生活实例、图片、视频等多样形式,激发学生兴趣,为后续教学打下基础。
2.开展观察、实验、讨论等活动: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分析、总结,培养他们的实证意识和逻辑思维。
3.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培养他们的沟通、协作能力,实现共同成长。
4.总结归纳:引导学生自主总结所学知识,加深对科学原理的理解和记忆。
5.实践应用:布置相关作业或课题,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提高实践能力。
五、教学评价
本教案注重多元化评价,包括过程评价、小组评价、自我评价等。
教师需关注学生的表现,给予及时反馈,引导他们不断改进,提高学习效果。
六、结语
通过实施本教案,教师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环境与我们》教案(2022新版)2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环境与我们》教案(2022新版)2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为人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环境与我们》的第一课时,教科书主要包括“我们的地球”、“多样的生态系统”、“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等内容。
本节课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从而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科学素养,对周围环境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
但学生对环境问题的认识较片面,缺乏系统性和深入的了解。
此外,学生在生活中接触到的环境问题较多,但缺乏科学的分析和解决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探究的科学素养。
3.引导学生从身边的环境问题入手,学会用科学的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2.环境保护的方法和途径。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案例,引发学生对环境问题的思考。
2.探究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深入探究环境问题。
3.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材、PPT、教学视频等教学资源。
2.实验器材和材料。
3.学生分组讨论的表格和导学案。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环保公益广告,引发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思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利用PPT展示地球上的生态系统,引导学生了解各种生态系统的特点和人类活动对其的影响。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从身边的环境问题入手,分析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实验:让学生动手进行一些简单的环境实验,如水的污染实验,感受环境问题的严重性。
4.巩固(5分钟)小组分享:各小组汇报讨论和实验的结果,分享解决问题的方法。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5.拓展(5分钟)让学生思考:如何从自身做起,保护环境?鼓励学生提出具体的环保行动。
教育科学出版社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课堂设计
教育科学出版社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课堂设计一、课程目标本教案的目标是通过教学设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的内容。
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在科学知识和科学思维方法方面有所提高,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验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下册的各个单元和知识点,涵盖了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物质的组成和分类、声音与光、生活中的机械、生活中的细菌与病毒、生活中的植物等。
三、教学重点教学重点主要是帮助学生理解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研究物质的组成和分类、认识声音与光的特点和传播等。
四、教学方法1.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图片、视频等,直观生动地展示知识点。
2. 进行小组合作研究,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探究能力。
3. 进行实验教学,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动手能力。
4. 运用问答、思考问题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
五、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实物或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思考。
2. 导入前置知识:回顾相关的前置知识,为新知识的研究打下基础。
3. 知识点讲解:通过多媒体展示和讲解,向学生介绍新知识点和概念。
4. 实验或活动:进行相关实验或活动,让学生亲自操作和观察,探究相关现象或规律。
5. 总结归纳:对本节课学到的知识进行总结归纳,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6. 练与巩固:通过练题、小组合作等形式,巩固学生的研究成果。
7. 课堂作业:布置相应的作业,巩固学生的研究效果。
六、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通过教学过程中的观察、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以及课后练的成绩等来进行。
评价要全面,包括对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对实验的操作能力、对问题解决能力的评价等。
七、优化策略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理解能力,适当调整教学方法和步骤,确保教学效果。
同时,及时反馈学生的问题和困惑,帮助学生解决难点和疑惑。
另外,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主动思考和提问,促进学生主动研究和自主发展。
五年级下册科学导学案
生命从哪里来一、温故互查1、地球上每个角落几乎都有___________________ 的踪迹。
2、对于地球上生命的起源问题,不同时期的人们有不同的认识。
比如中国的_____________;西方国家的_____________等神话传说。
二、设问导读1、美国发射的“旅行者”号飞船上,携带了一张名为___________________的镀金照片,人们渴望早日得到外星生命的回答。
三、自学检测1、用实验方法得到了___________等,构成生命的基本物质,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生命体有可能是由________________逐渐演化而来的。
四、巩固训练1、人类登上月球,发现月球上_________生命。
2、美国___________________号飞船的着陆器登录到___________________后,也没有发现任何形态的生命。
五、拓展延伸有关生命起源的观点和证据,你认为哪种观点有道理?为什么?寻找进化的证据一、温故互查1、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古生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___________是研究恐龙的主要依据。
3、科学家通过化石推断恐龙生活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二、设问导读1、___________是世界上少有的几个恐龙化石丰富的国家之一。
2、世界上发现的恐龙约有___________个属,其中中国就有___________个左右,约占总数的___________。
3、位于我国四川省自贡市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被科学家形象地称为___________。
三、自学检测1、___________年前,地球上生活着大量各种各样的恐龙,这是恐龙家族最为___________的时期。
2、大约在___________ 万年前,恐龙突然从地球上消失了。
四、巩固训练判断1、现在的动物是地球上原来就有的。
人民科学出版社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
人民科学出版社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
册)
本文档主要为人民科学出版社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提供全册教学指导及教学建议。
包括以下内容:
1. 教学目标
- 明确五年级下册科学教学目标
- 涵盖内容包括但不限于物质的组成与性质、能量、光、声、电等科学知识
2. 教学内容
- 详细介绍每个单元的教学内容
- 每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知识点、实验、实例、小结等
3. 教学方法与策略
- 提供五年级下册科学教学的具体方法和策略
- 鼓励学生实践、探究和思辨,培养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4. 评价与反馈
- 对每个单元的研究目标和效果进行评价
- 提供评价和反馈的具体方法和标准,以促进学生的研究动力和提升
5. 教学资源
- 提供相关的教学资源和参考资料,包括教材、练册等
6. 教学计划
- 设计详细的教学计划,安排每个单元的教学进度和活动安排
通过本文档,教师和学生能够清晰了解人民科学出版社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的全册内容,从而有效开展教学工作,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研究成绩。
请注意,本文档是基于人民科学出版社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编写的,内容及指导仅供参考,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度调整和优化。
五年级下册科学导学案3.1 时间在流逝教科版
《时间在流逝》教学导学案【探究目标】科学概念:知道时间有时指某一时刻,有时指时间间隔;知道借助自然界有规律运动的事物或现象可以估计时间。
过程与方法:经历各种活动,感知、体验1分钟时间的长短,进而合理估计10 分钟、1小时持续的时间。
情感态度价值观:关注流逝的时间,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意识到只凭主观感受有时是不正确的。
【探究重点、难点】重点:感受时间流逝;合理估计时间。
难点:客观合理的估计时间。
【学情分析】“时间”对学生来说是既熟悉又抽象的事物,他们每时每刻都在时间的流逝中生活和学习,几点上课,几点下课,学生们有一定的生活基础;但是,时间又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怎么对时间进行研究呢,对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有一定挑战性的。
通过对生活经验和课程的展示,学生能够比较客观地计量时间。
【探究准备】教师准备3—5分钟学生喜欢的动画片;大时钟一个,学生自带钟表(小组)。
【导学过程】一、引出话题1.教师:同学们,如果不看钟表,你能知道现在大约几点钟吗?(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
)2.刚才上课是几点,现在呢?揭题并板书:时间在流逝。
(建议:选择一个日常生活中能够让学生感受到的时间在流逝的例子导入新课就行,开门见山,直奔主题。
)二、科学探究活动一:现在几点了1.教师提问:现在几点了?让学生凭自己的感觉回答。
2.除了观察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和变化估计时间,还有什么估计时间的方法?(小组讨论交流,看看谁的方法更接近准确时间。
)(建议:教师在这个环节可以与学生开展趣味游戏,让学生不看手表,充分调动原有经验来估计现在的时间,有看太阳、根据上课时间来推测等方式,发展学生估计与推测的能力。
)活动二:1分钟有多长?1.体验一分钟有多长?(1)集体闭上眼睛,体验一分钟长短,师看时间。
(2)你们还可以找哪些活动,来体验一分钟?小组里面先讨论下,然后拿出时钟或手表,开始体验活动。
2.汇报交流体验方法和结果。
(建议: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体验时间,可增加一分钟跳绳、一分钟写字的个数等,如有时间可组织学生体验5分钟或10分钟,如果时间不允许,应鼓励学生说出他们的推测理由或想法。
新版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学设计(教案)
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沉和浮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过程与方法:1、对物体沉浮做出预测,并用实验验证,做好记录。
2、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用实验验证猜想,能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重点】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准备】教师演示实验:水槽1个,大小相近的砖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一。
小组实验一:水槽1个,物体7种(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实验记录表(教材第2面)。
小组实验二:水槽,萝卜,橡皮(与实验一共用),小刀1把,回形针10枚,木块3块,实验记录表(教材第3面)。
【教材处理】教材第2面两个地方出现“泡沫塑料块”,在仔细研读教材和教师用书的基础上,我认为应把演示实验中的“泡沫塑料块”改为“塑料块”,把学生实验中的“泡沫塑料块”改为“泡沫块”。
【教学过程】一、观察物体的沉浮:1、谈话: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下沉的,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上浮的呢?(预设:在自由发表的前提下,及时抓住学生的错误概念或不完整表述,引发认知冲突,激发探究沉浮的兴趣。
)2、把砖块和木块分别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操作过程:把水槽放在展示台上。
出示砖块,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下沉过程,板书:沉。
再出示木块,同样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书:浮。
(活动要点:规定放物体的操作要求,确定判断沉浮的标准。
)3、把塑料块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操作过程:先猜测塑料块的沉浮。
再根据操作要求轻轻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书:浮。
(说明:若选择的是高密度的塑料块,可能会出现塑料块的大部分浸入水中,可指出只要物体的一部分露出水面,就说明是浮的。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4)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一、课程概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主要涵盖了生物、物理和地理等三个科学学科的内容。
通过本册教材的学习,学生将对生物结构与功能、物体运动、天地万物等方面的知识有更深入的了解。
本教案旨在帮助教师合理安排课程,提供课堂教学思路和教学活动设计,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习效果。
二、教学目标本教案旨在通过对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的学习,使学生能够:1.理解并掌握生物结构与功能的相关知识。
2.理解并运用物理原理解析物体的运动。
3.了解并探究地理环境与人类的关系。
4.学会并运用科学研究方法进行观察、实验和总结。
三、教学内容与安排本教案按照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的内容,将教学内容分为以下六个单元,并给出了每个单元的教学安排。
单元一:动物的结构和功能课时安排:课时教学内容教学重点第一课动物的结构和功能了解动物的结构特点和功能第二课动物的生存环境探究动物与环境的关系,了解动物的生存环境的变化第三课动物的运动和觅食行为了解不同动物的运动方式和觅食行为,理解其适应环境的原理单元二:生物的生长发育课时安排:课时教学内容教学重点第四课动植物的生长发育理解生长与发育的概念,了解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第五课植物的光合作用了解植物的光合作用,探究其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第六课植物的繁殖了解植物的繁殖方式和途径,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总结能力单元三:力和运动课时安排:课时教学内容教学重点第七课力和运动了解力的概念,认识力的作用和效果第八课物体的运动探究物体的运动状态,了解物体的运动规律和变化第九课利用力使物体运动运用力推动物体的运动,观察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探索物体的运动规律和特性单元四:能量与物质的转化课时安排:课时教学内容教学重点第十课能量与物质的转化理解能量的概念和能量转化的过程和方式第十一课电能与灯的工作原理了解电能的特点和电能转化的方式,理解灯的工作原理第十二课合理使用电能和水资源了解节约能源的重要性和节约用水的原则,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节约意识单元五:地球与宇宙课时安排:课时教学内容教学重点第十三课地球和月球了解地球和月球的特点和关系第十四课太阳对地球的照射了解太阳对地球的照射方式和效果,探究地球的季节变化第十五课星星和星座了解星星和星座的特点和形成原因,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总结能力,提高对宇宙的兴趣和认识单元六:人类与地球课时安排:课时教学内容教学重点第十六课人类对自然的破坏与保护了解人类对自然的破坏和保护的影响第十七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了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原则和措施,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第十八课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提高综合素质,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念四、教学方法与活动设计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本教案提供了各个单元的教学方法和活动设计,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导学案(全)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生物教学进度表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五年级科学教学计划一、班级学生情况整体学习状况:五年级学生比较喜欢科学课,对科学实验很感兴趣,动手能力较强,但是对科学概念的理解不是很深刻,部分同学对死记硬背的知识记的牢,运用能力较差。
已有知识经验:科学观察能力和对比实验设计已经有较大的进步,但是独立探究能力和主动探究意识还不够。
学习心理分析:五年级的孩子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儿童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二、教材分析本册内容由《沉和浮》、《时间的测量》、《热》和《地球的运动》四个单元组成。
第一单元“沉和浮”:学生从物体的沉浮现象开始,在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中,探寻物体沉浮的规律,研究影响沉浮的变量,最后形成有关沉浮现象的解释:一是用浮力和重力的关系解释沉浮现象,二是从密度的层面解释沉浮现象。
第二单元“时间的测量”:学生制作计时工具并进行观测和测量,了解人类计时仪器的发展史,及对“时间”的认识发展过程。
认识计时工具的工作原理,感受计时工具的发展对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影响,感受人类为了不断改进工具所作的不懈努力。
第三单元“热”:学生在三年级“温度与水的变化”的基础上,将继续观察热量变化过程中产生的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观察热量在物体中传递的现象,探索热量传递的规律,发现物体的导热性能是不同的,在生活中的应用也是不同的。
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让学生经历人类对地球运动的探究过程,学习基于可观察到的现象和事实,运用相对运动、参照物、模拟再现等原理和方法进行推理、论证,不断地利用已知探究未知的方法,最终认识地球运动(自转和公转)的模式。
三、教学目标总体教学目标1、本册教科书设计了许多探究活动,这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是很有帮助的,教师要发展学生识别和控制变量的能力,继续学习运用对比实验进行探索的技能,要引导学生及时记录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整理,转化为证据,用科学探究活动帮助学生逐步建构科学概念。
2024年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精编教案
2024年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精编教案一、教学内容1. 生物的适应性生物适应环境的实例分析人类对生物适应性的影响2. 物质与能量的转化物质与能量的基本概念生态系统中的物质与能量流动3. 地球表面的变化地球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变化地球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变化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二、教学目标1. 了解生物适应环境的特点,提高学生的生态环境意识。
2. 掌握物质与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转化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3. 认识地球表面变化的原因,增强学生对地球科学知识的理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生物适应性的具体表现,物质与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流动,地球表面变化的原因。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物模型、地球仪、实验器材等。
2.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物适应环境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2. 新课导入:讲解生物适应性的概念,分析具体实例,让学生了解生物如何适应环境。
3. 实践活动:分组讨论,探讨人类活动对生物适应性的影响。
4. 例题讲解:讲解物质与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转化,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掌握基本概念。
5.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新课导入:介绍地球表面变化的原因,引导学生关注地球科学。
7. 实践活动:观察地球仪,分析地球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变化的关系。
六、板书设计1. 生物适应性实例:沙漠植物、极地动物等人类影响:生态环境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等2. 物质与能量转化概念:物质、能量、生态系统流动过程: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等3. 地球表面变化内力作用:地震、火山等外力作用:风化、侵蚀等人类活动:城市化、工业化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生物适应性:描述一种生物适应环境的具体表现,并分析人类活动对其影响。
物质与能量转化:解释生态系统中物质与能量的流动过程。
地球表面变化:阐述地球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变化的关系。
新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
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目录第一单元沉和浮2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22、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33、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44、造一艘小船55、浮力66、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77、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88、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9第二单元热101、热起来了102、给冷水加热123、液体的热胀冷缩134、空气的热胀冷缩145、金属热胀冷缩吗156、热是怎样传递的167、传热比赛178、设计制作一个保温杯18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191、时间在流逝192、太阳钟203、用水测量时间214、我的水钟215、机械摆钟226、摆的研究227、做一个钟摆238、制作一个一分钟计时器24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241、昼夜交替现象242、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253、证明地球在自转264、谁先迎来黎明275、北极星“不动”的秘密276、地球在公转吗287、为什么一年有四季298、极昼和极夜的解释29第一单元沉和浮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教学目标】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过程与方法:1、对物体沉浮做出预测,并用实验验证,做好记录。
2、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用实验验证猜想,能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重点】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过程】一、观察物体的沉浮:1、谈话: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下沉的,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上浮的呢?2、把砖块和木块分别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3、把塑料块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二、观察更多物体在水中的沉浮:1、教师从小袋子取出7种物体,分别是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
2、以小石块为例,讨论完成教材第2面表格的前面2行“预测”、3、学生独立完成其他物体的“预测”、“理由”这2行表格的填写。
五年级下册科学导学案-1.8马铃薯沉浮的奥秘|教科版
小学五年级科学导学案编号:08教学时间班级课目科学单元第一单元课题第8课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主讲教师课时共( 1 )课时学习目标科学概念:1、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
2、比同体积的水重的物体,在水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水轻的物体,在水中上浮。
3、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在液体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在液体中上浮。
过程与方法:1、通过简单的推测、验证活动获得数据,并转化为证据,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2、整理所学的知识,进行概括总结,形成科学概念。
学习重点上浮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学习难点运用浮力和重力的概念,解释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导学准备每组一个钩码、一个马铃薯、一个弹簧秤、一杯清水、浓盐水、糖水、酒精、量筒、天平。
学生活动教师导学案导学过程探究活动:活动一:测量钩码在不同液体中受到的浮力1.我的问题:同一种物体在不同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相同吗?2.我的假设:3.小组合作,测量钩码在不同液体中受到的浮力。
4.实验记录:钩码在不同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大小清水浓盐水浓糖水酒精在液体中的重量受到的浮力2.小组讨论:物体在不同的液体中受到的浮力为什么会不同呢?活动二:推测与验证1.我的问题:物体在不同的液体中受到的浮力为什么会不同呢?2.我的假设:一、测量钩码在不同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大小:1、讨论:马铃薯在有的液体中下沉,在有的液体中上浮,是不是马铃薯在不同液体中受到的浮力有大有小?2、讨论:怎样用实验验证自己的推测。
3、用钩码代替马铃薯进行研究。
按照第6课学过的方法,分别测量钩码在清水、浓盐水、糖水和酒精中受到的浮力大小。
然后把数据进行比较,验证原来的推测。
4、根据钩码受到的浮力大小,进一步类推马铃导学过程3.小组讨论:阅读课本第19页,交流实验方法。
4. 观察实验,做好记录。
同体积的马铃薯、清水和浓盐水的轻重比较马铃薯清水浓盐水重量5.小组讨论:(1)同体积的三种物体轻重相同吗?分析同体积三种物体重量之间的关系与沉浮状况的变化,能不能发现其中的奥秘?(2)物体的沉浮与液体有关系吗?是什么关系?活动三:判断塑料块的沉浮1.分析课本第20页提供的数据,推测塑料放入三种不同液体后的沉浮状况。
教科版本小学科学小学五年级的下册的全册优选教案.docx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沉和浮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2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3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4造一艘小船5浮力6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7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8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第二单元热1热起来了2给冷水加热3液体的热胀冷缩4空气的热胀冷缩5金属热胀冷缩吗6热是怎样传递的7传热比赛8设计制作一个保温杯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1时间在流逝2太阳钟3用水测量时间4我的水钟5机械摆钟6摆的研究7做一个钟摆8制作一个一分钟计时器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1昼夜交替现象2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3证明地球在自转4谁先迎来黎明5北极星“不动”的秘密6地球在公转吗7为什么一年有四季8极昼和极夜的解释第一单元沉和浮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 . 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 . 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 . 沉浮状态不改变 .过程与方法:1、对物体沉浮做出预测 . 并用实验验证 . 做好记录 .2、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用实验验证猜想 . 能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教学重点】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 . 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 . 沉浮状态不改变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教学准备】教师演示实验:水槽 1 个 . 大小相近的砖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一.小组实验一:水槽 1 个. 物体 7 种(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 . 实验记录表(教材第 2 面) .小组实验二:水槽 . 萝卜 . 橡皮(与实验一共用) . 小刀 1 把 . 回形针 10 枚. 木块 3 块. 实验记录表(教材第 3 面) .【教材处理】教材第 2 面两个地方出现“泡沫塑料块” . 在仔细研读教材和教师用书的基础上 . 我认为应把演示实验中的“泡沫塑料块”改为“塑料块” . 把学生实验中的“泡沫塑料块”改为“泡沫块” .【教学过程】一、观察物体的沉浮:1、谈话: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下沉的. 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上浮的呢?(预设:在自由发表的前提下 . 及时抓住学生的错误概念或不完整表述 . 引发认知冲突 . 激发探究沉浮的兴趣 . )2、把砖块和木块分别轻轻放入水里. 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操作过程:把水槽放在展示台上 . 出示砖块 . 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 . 观察它的下沉过程 . 板书:沉 . 再出示木块 . 同样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 . 观察它的沉浮情况 . 板书:浮 .(活动要点:规定放物体的操作要求. 确定判断沉浮的标准 . )3、把塑料块轻轻放入水里. 观察它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操作过程:先猜测塑料块的沉浮 . 再根据操作要求轻轻放入水中 . 观察它的沉浮情况 . 板书:浮 .(说明:若选择的是高密度的塑料块 . 可能会出现塑料块的大部分浸入水中 . 可指出只要物体的一部分露出水面 . 就说明是浮的 . 限于学生的认知能力 . 暂时回避“悬浮”概念 . )二、观察更多物体在水中的沉浮:1、教师从小袋子取出7 种物体 . 分别是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 .2、以小石块为例 . 讨论完成教材第 2 面表格的前面 2 行“预测”、“理由”的填写 . 并建议沉浮可用往上或往下的箭头符号来表示 .3、学生独立完成其他物体的“预测”、“理由”这 2 行表格的填写 .4、小组领实验器材 . 分工合作 . 进行实验观察 . 完成实验记录表 .5、组织交流:把我们的预测与实验结果相比较. 预测正确的有哪些 . 预测不正确的有哪些?整理自己的预测理由 . 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呢?(随机罗列各因素 . 如体积大小、轻重、形状、材料、是否空心等 . 以备后面活动中进行探究 . )(说明:本活动按“教师出示材料样本—学生预测和思考沉浮理由—小组实验观察”的顺序进行 . 因为观察前的预测是科学研究的重要环节 . 更是调动学生思维的必然条件 . 而且选择的 7 种物体是一组有结构的材料 . 既有容易判断沉浮的 . 也有难以直接判断沉浮的 . 比如胡萝卜、蜡烛头等 . 这样的设计都体现了用材料有效调控教学的目的 . )6、还可以按教材第 2 面的卡通人物对白 . 试试其他身边的小物体的沉浮 . 对影响沉浮的因素作进一步的思考 .三、观察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1、小组整理实验材料 . 留下水槽、萝卜、橡皮 . 装好另外几种物体放置一边. 教师出示小刀. 演示切分方法(说明:排除无关材料的干扰 . 用新材料新活动再次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 并对小刀的安全使用作必要的说明 . 为避免划破桌面 . 建议垫一块小木板或硬纸板) . 引导思考:橡皮在水中是沉的 . 把橡皮切成一半大小 . 还会沉吗?再切成四分之一、八分之一大小 .还会沉吗?推测把它切得更小会怎样.萝卜在水中是浮的 . 把萝卜切成一半大小 . 还会浮吗?再切成四分之一、八分之一大小.还会浮吗?推测把它们切得更小会怎样.2、学生完成教材第 3 面的记录表“预测”、“理由”这两列.3、小组领小刀 . 实验操作 . 记录实验结果并思考其中的原因.(说明:橡皮和萝卜不能无限度的切小 . 因为一旦切分的过小 . 会出现浮在水面上的情况 . 这是水的表面张力的原因 . 这样的情况不利于教学 . 会改变活动探究的方向 . 建议回避 . )4、组织交流 . 在这个活动中我们改变了什么因素?(体积大小) . 物体的沉浮情况有没有发生改变?通过以上实验 . 我们可以得到什么结论?(同一种材料的物体 . 把它们的体积变小. 在水中的沉浮状态是不会发生改变的 . )(补充:这里也可以用质量来概括 . 即同一种材料的物体 . 把它们的质量减轻 . 在水中的沉浮状态是不会发生改变的 . )5、收回小刀、萝卜和橡皮 . 出示回形针和木块 . 引导思考:一枚回形针在水中是沉的 . 把两枚回形针穿在一起 . 还是沉的吗?把更多的回形针穿在一起 . 放入水里 . 是沉还是浮?一块木块在水中是浮的 . 用透明胶带把两块木块粘在一起 . 放入水里 . 还是浮的吗?如果把三块、四块甚至更多的木块粘在一起 . 它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6、提供材料回形针 10 枚 . 木块 3 块. 学生实验 .7、组织交流 . 概括:同一种材料的物体 . 把它们的体积变大 . 在水中的沉浮状态也不会发生改变的 .8、小结:把刚才切分和叠加这两个实验联系在一起 . 我们得到了什么结论?学生记录中教材第 4 面的实验报告单上 . (由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 . 改变它们的体积大小 . 在水中的沉浮是不会发生改变的 . )板书设计: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砖块沉木块浮塑料块浮猜测与沉浮相关因素:体积大小、轻重、形状、材料、是否空心等由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 改变它们的体积大小 . 在水中的沉浮是不会发生改变的.材料收集:用小袋子把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装好 . 并补充大小轻重相近的萝卜、橡皮各一 . 以便下节课各组实验使用 .教学后记:2、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质量和体积都有关.2、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 . 如果体积相同 . 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质量相同 . 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3、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过程与方法:1、用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 探究物体沉浮的原因 .2、学习用分析的方法研究影响沉浮的因素.情感、态度、价值观:1、在实验中理解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和思想的意义.2、感受科学原理应用于实际的巨大作用.【教学重点】用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 . 探究物体沉浮的原因 .【教学难点】学习用分析的方法研究影响沉浮的因素.【教学准备】小组实验一:物体 7 种. 分别是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 .小组实验二:水槽 . 一套相同体积不同质量的小球 . 一套相同质量不同体积的立方体 . 实验报告单 .小组实验三:水槽(与实验二共用). 小瓶子 . 沙子若干 . 实验报告单 .【教材处理】本课活动内容较多 . 考虑到探究时间限制 . 故把制作潜水艇的活动略去. 但本活动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 培养动手能力是很有意义的. 可作为课外科技活动落实. 另把“小瓶子实验”中的装液体改为装沙子. 更方便操作 .【教学过程】一、分析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规律:1、导入:我们已经知道 . 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 . 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没有关系 . 那么 . 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 . 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有关系吗?2、按体积大小顺序排列七种物体 . 再标出它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 想一想 . 物体的沉浮和它的体积大小有关系吗?3、按轻重顺序排列七种物体 . 再标出它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 想一想 . 物体的沉浮和它的轻重有关系吗?(说明:两次排列 . 隐含着如何整理信息的教学意义 . 在本课教学中主要作为下面活动的契引 . 故不专门安排记录单 . 仅用实物演示的方法完成 . 其中表示沉浮可在排列后把浮的物体位置上移沉的物体位置下移即可 . )4、当我们对这些物体进行比较时. 为什么看不出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与沉浮之间的关系?二、控制其他因素进行研究:1、引导:当遇到这种情况时 . 科学家往往采用控制其他因素不变的方法 . 来研究某一个因素是否对物体产生作用 . 今天老师就为大家准备了两套特殊的材料 . 希望各位同学都能成为一个优秀的小科学家 .2、出示材料:一套相同体积不同质量的小球 . 一套相同质量不同体积的立方体 . 让学生推测它们在水中的沉浮 . 并填写在实验报告单上 . (建议:为了减少教师准备材料的辛苦 . 此活动也可以只给每个小组提供一套材料 . 分小球类和立方体类 . 在完成自己组的实验后可以跟其他小组进行交换 . 既可提高活动效率 . 又培养了学生合作意识 . )“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实验报告单第()小组实验一:相同体积不同质量的小球的沉浮(从重到轻排列)小球 1 号 2 号 3 号 4 号 5 号我们的发现:预测结果实验二:相同质量不同体积的立方体的沉浮(从小到大排列)立方体 1 号 2 号 3 号 4 号 5 号我们的发现:预测结果3、小组领材料 . 实验观察 . 记录分析 .4、组织交流:从这两组材料的实验中. 我们得出什么结论?(第一层次: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质量和体积都有关. 第二层次;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 如果体积相同 . 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质量相同 . 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 第三层次:体积大、质量小的物体容易浮. 体积小质量大的物体容易沉 . )5、为什么用上节课的物体进行比较看不出物体大小、轻重对沉浮的影响. 而用这两组材料进行研究时能够看出物体的轻重、体积大小与沉浮的关系?(提醒学生对研究过程进行反思. 认识到变量控制实验的意义和作用 . 体会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 . )三、用小瓶子继续研究:1、潜水艇既能在水面航行 . 又能在水下航行 . 它是应用了什么原理呢?让我们来做个模拟实验 .2、提供实验材料:水槽 . 小瓶子 . 沙子若干 . 实验报告单 . 学生小组合作 .小瓶子沉浮实验报告单第()小组小瓶子状态大部分浮小部分浮沉到底沙子数量说明:沙子数量可用无、一点点、较多、装满来表述 . 也可以用占瓶子体积的大致分数来说明 . 最后一列给学有余力的小组作其他状态研究 . 比如教材第 6 面的中间“浮在水中”(即悬浮)状态 .3、组织讨论:这个活动改变了什么因素 . 什么因素是没有改变的?(改变了物体的质量 . 物体的体积没有改变 . )4、学生尝试用这个实验结论去分析潜水艇的工作原理 . 在此基础上阅读教材第 6 面的灰色文字:潜艇既能在水面航行 . 又能在水下航行 . 潜艇有一个很大的压载舱 . 打开进水管道 . 往压载舱里装满海水 . 潜艇会下潜 . 打开进气管道 . 用压缩空气把压载舱里的海水挤出舱外 . 潜艇就开始上浮 .5、建议有兴致的同学课外去制作简易潜水艇.板书设计:2、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小球的沉浮物体沉浮与自身的质量和体积都有关立方体的沉浮控制变量小瓶子的沉浮体积大质量小易浮 . 体积小质量大易沉潜水艇应用沉浮原理教学后记:3、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 . 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2、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 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过程与方法:1、用刻度杯测量橡皮泥排开的水量.2、用橡皮泥制作成不同的形状. 使之能够浮在水面上 .3、根据橡皮泥排开的水量. 做出沉浮判断 .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到认真细致地采集数据的重要.2、在探求原因的过程中 . 懂得证据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 . 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教学难点】认识到认真细致地采集数据的重要.【教学准备】水槽 1 个. 不溶水的橡皮泥若干块 . 刻度杯 1 个. 记录表(教材第8 面) .【教学过程】一、观察橡皮泥的沉浮(实心):1、导入:有的物体在水中是沉的 . 有的物体在水中是浮的 . 我们能想办法改变它们的沉浮吗?2、把一块橡皮泥放入水里. 观察它的沉浮 .3、把一块橡皮泥做成各种不同的形状. 放入水中 . 观察它的沉浮 .4、分析:改变橡皮泥形状 . 橡皮泥的质量有没有发生变化?橡皮泥的体积有没有发生变化?(预设:若学生对橡皮泥的体积是否改变无法确定 . 可出示刻度杯测量 . 从而得出 . 改变橡皮泥的形状 . 质量没有变 . 体积也没有变 . 橡皮泥的沉浮状态不会发生改变 . )二、让橡皮泥浮在水面上:1、有没有办法能让橡皮泥浮在水面上呢?(前提仍然是改变橡皮泥的形状 . 不能有其他添加物 . 方法是做成船形或者空心的 . )2、讨论:同一块橡皮泥 . 做成不同的形状 . 有的沉入水中 . 有的浮在水面上 . 这是什么原因呢?(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概括:橡皮泥浸入水的体积发生改变 . 导致在水中排开的水量发生了变化 . )三、比较橡皮泥排开的水量:1、讲授: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 排开的水量可以用量杯来进行测量 . 方法是:放入物体后的刻度减去量杯原有水的刻度就是物体排开的水量 . (补充:排开的水量与我们平时说的是排水量是有区别的 . 前者指的是物体排开水的体积 . 而后者是物体排开水的重量 . 另外用量杯测量排开的水量还不是很精确 . 所以在读数的时候一定要细致 . 特别是观察刻度时视线要与水凹面持平 . )2、取一个量杯 . 在量杯里倒入 200 毫升水 . 把橡皮泥做成实心团 . 放入量杯中 . 观察它排开的水量 . 做好记录 . 再把橡皮泥做成能浮在水面的各种形状 . 观察它们排开的水量 . 也记录在表格中 . (教材第 8 面)3、从上面的数据中我们发现了什么?(沉的形状排开的水量小 . 即浸入水的体积小 . 浮的形状排开的水量小 . 即浸入水的体积大 . 从上面的数据中我们发现 . 橡皮泥浮起来的原因在于它的质量不变 . 而浸入水的体积增大 . )4、铁块在水中是沉的 . 钢铁造的大轮船却能浮在水面上 . 还能装载货物 . 对于这个问题 . 我们能解释了吗?如果要制造能装载更多货物的超大轮船 . 你认为个怎样做呢?板书设计:3、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橡皮泥的量杯里的水量放入后排开的水量形状(毫升)水面刻度沉浮状况(毫升)实心团200沉的形状200浮形 1200浮形 2200浮形 3200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沉浮可能发生改变船浮在水面上排开的水量很大教学后记:4、造一艘小船【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相同重量的橡皮泥 . 浸入水中的越大越容易浮. 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2、科学与技术紧密相连 . 它们为人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过程与方法:1、探索用橡皮泥造船 . 不断改进船的形状 . 增大船浸入水中的体积 .2、按照自己设计的方案制造小船. 并不断改进 .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会不断改进设计对结果的影响.2、感受人类创造发明的历程. 激发创造欲望 .【教学重点】相同重量的橡皮泥 . 浸入水中的越大越容易浮. 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教学难点】探索用橡皮泥造船 . 不断改进船的形状 . 增大船浸入水中的体积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水槽一个 . 橡皮泥若干 . 垫片或玻璃弹子若干 . 制作多媒体 .学生准备:收集船的发展史资料和各种船的模型. 造个性船需要的各种材料.【教材处理】本课教材安排了 5 个活动内容 . 为了更有效利用时间 . 我对教材作了比较大的调整. 把“用橡皮泥造船”和“哪艘船装载的货物多”合并为“橡皮泥小船制作比赛” . 把原教材“船的发展史”和“船的展览会”合并作为第二个教学内容 . 而把“用其他材料造船”放在最后 . 可以比较机动的处理课堂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一、橡皮泥小船制作比赛:1、谈话导入:船是人类的伟大发明 . 自从有了船 . 人们可以自由方便地在水面上行驶 . 也可以把很多的货物运送到远方 . 今天让我们来造一艘小船 . 不过 . 我们使用的造船材料是橡皮泥 . 而且我们进行一场别开生面的橡皮泥小船比赛 .2、集体制订比赛规则:用同体积的同种品牌橡皮泥 . 不准有其他的添加物 . 比谁制造的小船装载量大 . 时间限制在 10 分钟内 .3、学生分小组制作 . 教师提醒要考虑装载物以及船的稳定性. 并控制时间 .4、测试:哪艘船装载的货物多.先在黑板上记录各小组的序号和船名 . 再挑选几个同学作为记录员和监督员 . 由教师统一放垫圈的个数 . 每个组只有一次机会 . 提醒放的时候动作要轻 . 垫圈在船体里的分布尽量均匀 . 一开始可以先统一多放几个 . 然后再逐个增加 . 及时记录各组的小船的载重量(以沉下时小船里的垫圈个数减 1 作为小船的载重量) .5、让几个装载量比较大的小组上台介绍经验.二、船的发展史和展览会:1、阅读教材 11 面内容 . 教师随机介绍(按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顺序):木筏、独木舟、明轮、帆船、气垫船、远洋货船、现代客轮、航空母舰 .2、学生补充介绍自己收集的关于船的知识. 要求精要 .3、学生出示各类船的模型. 集体观看 .三、造个性船:1、学生说说了解了船的发展、观看了各种船模型后的体会.2、讨论如何制造自己喜欢的个性船. 重点讨论:我想造什么样的小船?我希望它有什么特点?造这艘小船需要什么材料?3、出示《我的造船计划》. 学生分组按计划进行个性船的制作.一、准备1.决定造一艘什么船;2.准备需要的材料 .二、制作1.画出船的设想草图;2.动手制作 . 三、改进和完成1.放到水里试试 . 找出需要改进的地方;2.演示、介绍我的小船 .我的小船有哪些特点?我的小船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4、交流:我的或同学的小船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四、拓展活动:进行一次个性船展示会 . 举行各类奖项的评比 .板书设计:4、造一艘小船橡皮泥小船制作比赛造个性船《我的造船计划》一、准备二、制作三、改进和完成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越容易浮装载量增大教学后记:5、浮力【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上浮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 . 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 . 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2、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 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3、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 浮在水面的物体 . 浮力等于重力 .过程与方法:1、学习用弹簧秤测量泡沫塑料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2、运用浮力和重力的概念. 解释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情感、态度、价值观:1、懂得方法的改进有利于研究的顺利进行.2、懂得数据在分析解释现象过程中的重要性.【教学重点】上浮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 . 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 . 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教学难点】运用浮力和重力的概念 . 解释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教学准备】小组实验一:精确刻度杯一个. 泡沫塑料块、木块、空瓶子、小船等物体.小组实验二:弹簧秤一个. 一块大泡沫塑料块 . 一个底部带小滑轮的精确刻度杯(共用).细线 . 记录表(教材 13 面) .小组实验三:在实验二的材料基础上 . 补充二块大小不同的泡沫塑料块 . 记录表(教材 14 面) .【教学过程】一、感受浮力:1 、观察泡沫塑料块、木块、空瓶子、小船浮在水面的情况 . 用手指轻轻按压小船 . 有什么感觉 ?分别把泡沫塑料块、木块、空瓶子压人水中 . 有什么感觉 ?2、出示关于浮力的描述性定义: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 . 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力 . 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 . 板书:浮力 .3、生活中我们什么时候感受到水的浮力?4、出示教科书 12 面的浮力和重力示意图 . 讲解示意图的含义 . (当泡沫塑料块静止浮在水面时 . 它受到的浮力等于它受到的重力 . 且方向相反 . )(设计说明:让学生切身感受到浮力 . 是本课开始的基础 . 教师要提供一些能浮的物品 . 让学生感受 . 为继续探索沉浮的秘密打下基础 . )二、测量一块泡沫塑料块的浮力:1、讨论怎样测量浮力:当把泡沫塑料块压入水中时. 它受到的浮力有变化吗?是多大呢?我们能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浸入水中的泡沫塑料块受到的浮力大小吗?2、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的情况 . 演示规范的测量方法 . 讲解注意的地方 . 特别要讲清楚浮力的计算方法 . 可以让学生看教科书第 13 页的示意图 . 理解浮力等于重力加拉力的道理 . (未放入水前先测量泡沫塑料块受到的重力 . 再用线拉住泡沫塑料块 . 使它进入水中一定的位置 . 然后读出弹簧测力计上拉力的数值 . 把拉力加上泡沫塑料块受到的重力 . 就是泡沫塑料块在水中所受到的浮力大小 . )3、学生测量泡沫塑料块浸人水中的浮力 . 按照教科书的要求测量三种状况 . 分别把测量结果 ( 拉力大小和排开的水量 ) 记录在表格中 .泡沫塑料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记录表(自重:牛顿)小部分浸入水中大部分浸入水中全部浸入水中拉力大小浮力大小排开的水量4、分析拉力、浮力和排开的水量之间的关系 . 得出:(板书)浸人水中的体积 ( 排开的水量 ) 越大 . 物体受到的浮力就越大 .三、测量不同大小泡沫塑料块的浮力:1、教师出示三块不同大小的泡沫塑料块或者三块不同大小的木块 . 让学生预测 : 如果把大小不同的泡沫塑料块或者木块 . 完全浸人水中 . 它们受到的浮力大小相同吗 ?2、学生参照前一个活动的测量方法. 独立自主完成测量 . 把测量结果填入记录表中. 并分析浮力大小与体积大小之间的关系.大小不同的泡沫塑料块受到水的浮力记录表小泡沫塑料块中泡沫塑料块大泡沫塑料块自重。
五年级下册科学导学案
课后反思:
课后反思:
陶湾中心小学五年级下学期科学导学案
课后反思:
陶湾中心小学五年级下学期科学导学案
陶湾中心小学五年级下学期科学导学案
陶湾中心小学五年级下学期科学导学案
课后反思:
陶湾中心小学五年级下学期科学导学案
课后反思:
陶湾中心小学五年级下学期科学导学案
陶湾中心小学五年级下学期科学导学案
课后反思
陶湾中心小学五年级下学期科学导学案
陶湾中心小学五年级下学期科学导学案
陶湾中心小学五年级下学期科学导学案
课后反思:
陶湾中心小学五年级下学期科学导学案
陶湾中心小学五年级下学期科学导学案
陶湾中心小学五年级下学期科学导学案
课后反思:
陶湾中心小学五年级下学期科学导学案
陶湾中心小学五年级下学期科学导学案
陶湾中心小学五年级下学期科学导学案
陶湾中心小学五年级下学期科学导学案
陶湾中心小学五年级下学期科学导学案
课后反思:
陶湾中心小学五年级下学期科学导学案
课后反思:。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导学案全册[1]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导教案全册[1]年级五学科科学课型实验课讲课教师设计时间总课时1讲课时间学习内容物体在水中是沉仍是浮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必定的标准。
学习目标2、对物体沉浮做出展望,并用实验考证,做好记录。
3、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
学习要点同种资料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学习难点帮助学生实时纠正自己的错误观点。
水槽 1 个,物体 7 种(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学习准备盖的空瓶、萝卜橡皮),实验记录表(教材第 2 面)。
集体备课二度备课设问导读:1 、把砖块和木块分别轻轻放入水里,察看它们在水中的沉浮状况。
2、察看更多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分别是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
合作研究:1、小组领实验器械,分工合作,导对设问导读 1、2 题进行实验察看,完成 2 页实验记录表。
学2、察看同一种资料组成的物体在水过中的沉浮:橡皮在水中是沉的,把橡皮程切成一半大小,还会沉吗?再切成四分之一、八分之一大小,还会沉吗?推断把它切得更小会如何。
学生达成教材第 3 面的记录表“预测”、“原由”这两列。
3、小组领小刀,实验操作,记录实验结果并思虑此中的原由。
4、一枚回形针在水中是沉的,把两枚回形针穿在一同,仍是沉的吗?报告评论:1、整理自己的展望原由,想想物体的沉浮可能与什么要素有关呢?(随机摆列各要素,如体积大小、轻重、形状、资料、能否空心等。
)2、组织沟通,在这个活动中我们改变了什么要素?(体积大小),物体的沉浮状况有没有发生改变?经过以上实导验,我们能够获得什么结论?(同一种资料的物体,把它们的体积变小,在水学过中的沉浮状态是不会发生改变的。
)程稳固练习:1 物体在水中沉浮标准:只需物体(不沉入水底),就说明这个物体是浮的2 同种资料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拓展延长:认识鱼为何能自由的沉降物体在水中是沉仍是浮砖块沉木块浮板书设计塑料块浮猜想与沉浮有关要素:体积大小、轻重、形状、资料、能否空心等导学反省讲堂导教案年级设计时间学习内容学习目标学习要点学习难点学习准备导学过程五学科科学课型实验课讲课教师总课时2讲课时间沉浮与什么要素有关1、物体的沉浮与自己的质量和体积都有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编辑修改,可打印——别找了你想要的都有!精品教育资料——全册教案,,试卷,教学课件,教学设计等一站式服务——全力满足教学需求,真实规划教学环节最新全面教学资源,打造完美教学模式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导学案年级五学科科学课型实验课授课教师设计时间总课时 1 授课时间学习内容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学习目标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对物体沉浮做出预测,并用实验验证,做好记录。
3、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
学习重点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学习难点帮助学生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学习准备水槽1个,物体7种(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实验记录表(教材第2面)。
集体备课二度备课导学过程设问导读:1、把砖块和木块分别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2、观察更多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分别是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
合作探究:1、小组领实验器材,分工合作,对设问导读1、2题进行实验观察,完成2页实验记录表。
2、观察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橡皮在水中是沉的,把橡皮切成一半大小,还会沉吗?再切成四分之一、八分之一大小,还会沉吗?推测把它切得更小会怎样。
学生完成教材第3面的记录表“预测”、“理由”这两列。
xK b1.Co m3、小组领小刀,实验操作,记录实验结果并思考其中的原因。
4、一枚回形针在水中是沉的,把两枚回形针穿在一起,还是沉的吗?导学过程汇报点评:1、整理自己的预测理由,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呢?(随机罗列各因素,如体积大小、轻重、形状、材料、是否空心等。
)2、组织交流,在这个活动中我们改变了什么因素?(体积大小),物体的沉浮情况有没有发生改变?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可以得到什么结论?(同一种材料的物体,把它们的体积变小,在水中的沉浮状态是不会发生改变的。
)巩固练习:1物体在水中沉浮标准:只要物体(不沉入水底),就说明这个物体是浮的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拓展延伸:http://www 了解鱼为什么能自由的沉降板书设计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砖块沉木块浮塑料块浮猜测与沉浮相关因素:体积大小、轻重、形状、材料、是否空心等导学反思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导学案年级五学科科学课型实验课授课教师设计时间总课时 2 授课时间学习内容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学习目标1、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质量和体积都有关。
2、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质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3、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
学习重点用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探究物体沉浮的原因。
学习难点学习用分析的方法研究影响沉浮的因素。
学习准备物体7种,水槽,一套相同体积不同质量的小球,一套相同质量不同体积的立方体集体备课w W w .x K b 1.c o M二度备课导学过程温故互查:1、物体在水中沉浮标准:只要物体(不沉入水底),就说明这个物体是浮的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设问导读:1、按体积大小顺序排列七种物体,再标出它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和它的体积大小有关系吗?2、按轻重顺序排列七种物体,再标出它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和它的轻重有关系吗?合作探究:1、一套相同体积不同质量的小球,一套相同质量不同体积的立方体,推测它们在水中的沉浮,并填写在实验报告单上。
实验一:相同体积不同质量的小球的沉浮(从重到轻排列)实验二:相同质量不同体积的立方体的沉浮(从小到大排列)导学过程2、潜水艇既能在水面航行,又能在水下航行。
它是应用了什么原理呢?让我们来做个模拟实验。
3、提供实验材料:水槽,小瓶子,沙子若干,实验报告单,学生小组合作。
汇报点评:从这两组材料的实验中,我们得出什么结论?(第一层次: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质量和体积都有关。
第二层次;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质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第三层次:体积大、质量小的物体容易浮,体积小质量大的物体容易沉。
)巩固练习:1、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质量)和(体积)都有关。
2、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3、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质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拓展延伸:解释潜水艇在水中沉浮的秘密板书设计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小球的沉浮物体沉浮与自身的质量和体积都有关立方体的沉浮控制变量小瓶子的沉浮体积大质量小易浮,体积小质量大易沉潜水艇应用沉浮原理导学反思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导学案年级五学科科学课型实验课授课教师设计时间总课时 3 授课时间学习内容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学习目标1、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
2、用橡皮泥制作成不同的形状,使之能够浮在水面上。
3、根据橡皮泥排开的水量,做出沉浮判断。
学习重点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学习难点认识到认真细致地采集数据的重要。
学习准备水槽1个,不溶水的橡皮泥若干块,刻度杯1个,记录表(教材第8面)。
集体备课二度备课导学过程温故互查:1、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质量)和(体积)都有关。
2、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设问导读:有的物体在水中是沉的,有的物体在水中是浮的。
我们能想办法改变它们的沉浮吗?有没有办法能让橡皮泥浮在水面上呢?合作探究:1、把一块橡皮泥放入水里,观察它的沉浮。
2、把一块橡皮泥做成各种不同的形状,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
3、取一个量杯,在量杯里倒入200毫升水,把橡皮泥做成实心团,放入量杯中,观察它排开的水量,做好记录。
再把橡皮泥做成能浮在水面的各种形状,观察它们排开的水量,也记录在表格中。
(教材第8面)导学过程汇报点评:1、讲授: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
排开的水量可以用量杯来进行测量。
方法是:放入物体后的刻度减去量杯原有水的刻度就是物体排开的水量。
(补充:排开的水量与我们平时说的是排水量是有区别的,前者指的是物体排开水的体积,而后者是物体排开水的重量。
另外用量杯测量排开的水量还不是很精确,所以在读数的时候一定要细致,特别是观察刻度时视线要与水凹面持平。
)2、从上面的数据中我们发现了什么?(沉的形状排开的水量小,即浸入水的体积小,浮的形状排开的水量小,即浸入水的体积大。
从上面的数据中我们发现,橡皮泥浮起来的原因在于它的质量不变,而浸入水的体积增大。
)巩固练习:1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2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3沉的形状(排开的水量小),即浸入水的体积小,浮的形状(排开的水量小),即浸入水的体积大拓展延伸:铁块在水中是沉的,钢铁造的大轮船却能浮在水面上,还能装载货物。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能解释了吗?如果要制造能装载更多货物的超大轮船,你认为个怎样做呢?板书设计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沉浮可能发生改变船浮在水面上排开的水量很大导学反思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导学案年级五学科科学课型实验课授课教师设计时间总课时 4 授课时间学习内容造一艘小船学习目标1、科学与技术紧密相连,它们为人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2、按照自己设计的方案制造小船,并不断改进。
学习重点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入水中的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学习难点探索用橡皮泥造船,不断改进船的形状,增大船浸入水中的体积。
学习准备教师准备:水槽一个,橡皮泥若干,垫片或玻璃弹子若干。
收集船的发展史资料和各种船的模型,造个性船需要的各种材料。
集体备课二度备课导学过程温故互查:1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2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设问导读:1我们怎样能造一艘装载量较大的船呢?2阅读船的发展史合作探究:1集体制订比赛规则:用同体积的同种品牌橡皮泥,不准有其他的添加物,比谁制造的小船装载量大。
2、学生分小组制作,教师提醒要考虑装载物以及船的稳定性。
并控制时间。
3、测试:哪艘船装载的货物多。
4、阅读教材11面内容,教师随机介绍(按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顺序):木筏、独木舟、明轮、帆船、气垫船、远洋货船、现代客轮、航空母舰。
导学过程5、学生补充介绍自己收集的关于船的知识,要求精要。
6、学生出示各类船的模型,集体观看。
汇报点评:1、学生说说了解了船的发展、观看了各种船模型后的体会。
2、讨论如何制造自己喜欢的个性船,重点讨论:我想造什么样的小船?我希望它有什么特点?造这艘小船需要什么材料?3、出示《我的造船计划》,学生分组按计划进行个性船的制作。
巩固练习:1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入水中的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2教材11面内容:(木筏、独木舟、明轮、帆船、气垫船、远洋货船、现代客轮、航空母舰)。
拓展延伸:拓展活动:进行一次个性船展示会,举行各类奖项的评比。
板书设计造一艘小船《我的造船计划》一、准备二、制作三、改进和完成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越容易浮装载量增大导学反思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导学案年级五学科科学课型实验课授课教师设计时间总课时 5 授课时间学习内容浮力学习目标1、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2、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
学习重点上浮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学习难点运用浮力和重力的概念,解释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学习准备精确刻度杯一个,泡沫塑料块、木块、空瓶子、小船等物体。
弹簧秤一个,一块大泡沫塑料块,一个底部带小滑轮的精确刻度杯集体备课二度备课导学过程温故互查: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入水中的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设问导读:1 、关于浮力的描述性定义2、怎样测量浮力3、分析拉力、浮力和排开的水量之间的关系合作探究:1、用手指轻轻按压小船,有什么感觉?分别把泡沫塑料块、木块、空瓶子压人水中,有什么感觉?2、讨论怎样测量浮力:当把泡沫塑料块压入水中时,它受到的浮力有变化吗?是多大呢?我们能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浸入水中的泡沫塑料块受到的浮力大小吗?3、学生参照前一个活动的测量方法,独立自主完成测量,把测量结果填入记录表中,并分析浮力大小与体积大小之间的关系。
导学过程汇报点评:1、关于浮力的描述性定义: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
2、未放入水前先测量泡沫塑料块受到的重力,再用线拉住泡沫塑料块,使它进入水中一定的位置,然后读出弹簧测力计上拉力的数值。
把拉力加上泡沫塑料块受到的重力,就是泡沫塑料块在水中所受到的浮力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