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德鲁克:决策的五个要素

合集下载

彼得·德鲁克:管理1定义、3任务、5项工作、8大领域

彼得·德鲁克:管理1定义、3任务、5项工作、8大领域

彼得·德鲁克:管理1定义、3任务、5项⼯作、8⼤领域现代管理学之⽗彼得·德鲁克(Peter F.Drucker)管理思想的精髓被总结为“1358”,即管理的⼀个定义、管理的三⼤任务、管理者的五项⼯作和企业需要设定⽬标的⼋⼤领域。

1、管理的⼀个定义“管理就是界定企业的使命,并激励和组织⼈⼒资源去实现这个使命。

界定使命是企业家的任务,⽽激励与组织⼈⼒资源是领导⼒的范畴,⼆者的结合就是管理。

”在德鲁克管理的定义中,他使⽤了⼀个关键词:使命。

什么是使命呢?使命就是:组织存在的原因,组织的⽬的;为什么做⾃⼰所做的事情;多年以后,你希望⼈们把关于组织的什么铭记在⼼。

关于使命的假设规定了组织把什么结果看做有意义的,指明了该组织认为它对整个经济和社会应做出何种贡献。

管理的定义涉及企业的使命,⽽企业的使命是确定远景、优先顺序、战略、计划、⼯作安排的基础,企业只有确定了使命才能取得绩效。

2、管理的三⼤任务1、设定组织机构的特定⽬标和使命(⽆论是商业企业,还是医院或⼤学)2、确保⼯作富有⽣产⼒,并且使员⼯有所成就,产⽣效益。

3、管理组织机构产⽣的社会影响和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管理的三⼤任务中的每⼀项都有其⾃⾝的⾸要性。

管理企业之所以有其⾸要性,是因为企业是⼀个经济机构;使⼯作富有成效、使员⼯富有所成就感之所以有其重要性,正是因为社会并不是⼀个经济机构,⽽是仰赖管理来实现其基本的信念及价值;管理企业的社会影响⼒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器官不会存活得⽐其效命的⾝体还久,⽽企业正是社会的⼀个器官。

3、管理者的五项⼯作01设定⽬标⼀个管理者⾸先要制定⽬标,并考虑为实现⽬标所应采取的⾏为。

例如,制定⽬标是⼀个平衡的问题:在企业成果同⼀个⼈信奉的原则的实现之间进⾏平衡,在企业的当前需要同未来需要之间进⾏平衡,在所要达到的⽬标同现有条件之间的平衡。

制定⽬标显然要求分析和综合的能⼒。

02组织管理者要分析所需的各项活动、决定和关系。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后感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后感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后感《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后感900字(通用10篇)《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后感1管理大师德鲁克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书中阐述了成为一个卓有成效管理者的五项要素,包括有效的善用有限的时间,重视工作的贡献,善于利用各人的长处,集中精力于重要领域,善于做有效的决策。

上述五点言简意赅,通俗易懂,但细细想来,确实也是切中要害。

对于管理者特殊高层管理者而言,有效决策应该是至关重要的。

卓有成效是管理者必须做到的事,但是在所有的知识组织中,每一位知识工作者其实都是管理者即使他没有所谓的职权,只要他能为组织做出突出的贡献。

管理者的成效往往是决定组织工作成效的关键因素;并非惟独高级管理人员才是管理者,所有负责行动和决策而又有助于提高机构工作效能的人,都应该像管理者一样工作和思量。

本书中,德鲁克集中论述了一个管理者如何做到卓有成效,一位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普通具有以下6个特征:(1)重视目标和绩效;只做正确的事情。

(2)一次只做一件事情,并只做重要的事情。

(3)作为一位知识工作者,他知道自己所能做出的贡献。

(4)在选用高层管理者时,他注重的是出色的绩效和朴重的品格。

(5)他知道增进沟通的重要性;他有选择性地搜集所需要的信息。

(6)他只做有效的决策。

通过这几个特征,我认有以下几点:首先要把工作当成一种乐趣,要有敬业的精神。

“学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乐之”,惟独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有着浓厚的兴趣和发自内心的爱慕,才有可能在工作中用心思量,努力完成。

通过工作来学习,获得经验和知识,实现自我价值,投入的热情越多,效率也会越高,将工作当成自己的事,将敬业当成一种习惯,这样才干更好的投入到工作中。

其次要善于利用有限的时间,集中精力于重要领域。

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总会有许多琐事占用了大量的时间,使我们总是感觉每天都处于忙碌中,但效率却不高。

如果他企图回避这项责任,那末他将失去下属的信任。

别总带着问题找领导,因为领导不是为你打工的,领导有自己的事情和责任,他更需要的是你对问题的见解和解决方案!因此有必要对时间做合理的分配,将有限的时间和精力集中于重要的领域,按照工作的轻重缓急设定优先次序,而且坚守有限次序,把握要事第一的原则。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彼得德鲁克)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彼得德鲁克)

PPT文档演模板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彼得德鲁克)
第四章 如何发挥人的长处
➢要用人所长 ➢如何管理上司 ➢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
PPT文档演模板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彼得德鲁克)
要用人所长
➢ 管理者的任务,就是要充分运用每一个人的长处,共 同完成任务
➢ 管理者要运用人的长处,面临的第一关即在于择人
➢ 所谓“样样皆通”,实际上可能是一无是处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彼得德鲁克)
如何管理上司
➢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还得设法充分发挥上 司的长处,这也是非常重要的
➢ 要使上司发挥其所长,不能靠惟命是从, 应该从正确的事情着手,并以上司能够 接受的方式向其提出建议
➢ 人大致分为两种类型:读者型和听者型
➢ 观人易,查己难
PPT文档演模板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彼得德鲁克)
消除浪费时间的活动
➢ 找出由于缺乏制度或远见而产生时间浪 费的因素
➢ 人员过多,也常造成时间浪费。当然, 人员太少,力量不够也不行,否则工作 纵然完成了,也肯定不理想
➢ 另一个常见的浪费时间的原因,是组织 不健全。其表现就是会议太多
➢ 最后一项浪费时间的因素,是信息功能 不健全
PPT文档演模板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彼得德鲁克)
PPT文档演模板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彼得德鲁克)
管理者的承诺
➢ 一般机构对成效的要求往往表现在以下三方面:直接 成果;树立新的价值观及对这些价值观的重新确认 ; 培养与开发明天所需要的人才
➢ 一个组织如果仅能维持今天的视野、今天的优点和今 天的成就,它就一定会丧失适应力
➢ 一位管理者能重视贡献,是人才发展最大的动力,因 为人可以随外加的要求调整自己
➢ 管理者的失败,原因很多。常见的原因,应该是他本 人在出任一项新职位时,不能或不愿为适应新职位的 需要而改变

德鲁克提出的卓有成效的五项

德鲁克提出的卓有成效的五项

德鲁克提出的卓有成效的五项介绍在管理学领域,彼得·德鲁克是一位备受尊敬的学者和思想家。

他提出了许多重要的管理理论和概念,其中包括卓有成效的五项。

这五项被广泛视为有效管理和领导的关键要素。

本文将探讨这五项的含义和实际应用。

背景卓有成效的五项是德鲁克在其经典著作《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中提出的。

德鲁克认为,成功的管理者应该具备以下五项能力,以在复杂的组织环境中持续取得卓越业绩。

第一项:确定目标确定目标是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的首要任务。

一个组织或团队需要明确目标和愿景,以便明确方向并激励员工工作。

目标应该具体、可衡量和有挑战性。

通过设定明确的目标,管理者可以更好地引导团队努力实现这些目标。

•目标应具体,以便能够测量和评估进展情况。

•目标应具有挑战性,以激发团队成员的工作动力和创新能力。

第二项:组织能力组织能力是管理者必不可少的一项能力。

一个良好的组织架构可以确保工作效率和协作性。

管理者应该将工作分配给适合的人员,并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以便员工之间和部门之间能够协同工作。

•将工作分配给适合的人员可以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专长和潜力。

•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可以促进信息共享和团队合作。

第三项:有效决策一个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必须具备有效的决策能力。

决策是管理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需要管理者综合各种因素并做出明智的选择。

决策时应该考虑到组织的目标和利益,并权衡不同的选项。

•有效的决策需要管理者有明确的信息来源和分析能力。

•在做出决策时应该权衡不同的选项,并考虑到长远的影响。

第四项:培养团队管理者必须具备培养团队的能力。

一个高效的团队可以更好地实现组织的目标并应对挑战。

管理者应该了解并满足员工的需求,提供必要的培训和发展机会,并鼓励团队成员之间的合作与信任。

•培养团队需要管理者积极倾听员工的反馈和建议,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资源。

•鼓励团队成员之间的合作和信任可以提高整个团队的绩效。

第五项:自我管理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必须具备自我管理的能力。

管理者工作的5个要素

管理者工作的5个要素
6
第五,管理者还必须培养人才 ——包括培养他自己。
管理者要将这些“构成元素作业”做好,每一类均各有其要求,也各有其条件。 例如设定目标。这是一个有关“平衡”的问题。所谓“平衡”,指的是企业营 运的实际结果与管理者对企业营运主张的原则与实现之间的平衡,指的是企业 机构的当前需要及其未来需要之间的平衡,指的是构想的目的与使用的手段之 间的平衡。管理者设定目标,显然少不了应有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
3
第二,管理者必须进行有效的组织。
他应该分析各项必需的业务,分析各项必要的决策,分析各项必要的关系。他 必须将各项工作归类,然后将归类后的工作分解为种种可以控制和管理的业务 项目,再将业务项目分解为可以控制和管理的职位。然后他还必须将种种职位 编组成为单位,成为一项组织结构,并为每一项职位和每一三,管理者必须 给予有关人员激励和沟通。
他必须将出任各职位的人员,结成为一个“团队”。他将人员结成团队,是通 过他日常工作的实务、是通过他日常与他人共事的关系、是通过他有关对人的 决策。例如待遇、用人、升迁等等。同时,也是通过他日常对人的沟通,包括 他与他的部属之间的相互沟通,他与他的上司之间的沟通和他与他的同僚之间 的相互沟通等等。
再说测度。管理者第一需要的便是分析能力。但是更重要的是,测度应该成为 工作人员自我管制的工具,而不能用作控制他人的工具。常有人误用了管理测 度,将它用来控制他人——这正是管理测度会成为今天管理者最弱的一环的 主要原因。只要我们一天不肯放弃将管理测度用来控制他人,管理测度恐怕会 一天无法改善。
8
管理者工作的5个要素
以上的目标、组织、激励与联系、测度及人力发展等5项因素,都是每一位管 理者应做的工作。只有靠管理者的经验,才能使管理工作更为充实,更具意义。 这些工作,可称之为管理者的“正规工作”。只因为它是“正规工作”,所以 可以适用于每一位管理者,可以适用于每一位管理者的每一项业务。管理者经 由这些“正规工作”,才更能检讨其本身的作业技能和绩效;才能更系统地改 善他们自己,使他们能更成功地完成管理者的任务。

德克鲁原则

德克鲁原则

德克鲁原则:有效管理理论彼得·德鲁克是当代西方最负盛名和最具影响的管理学家之一,被人尊称为“大师中的大师”、“现代管理之父”。

德鲁克在《有效的管理者》中所阐释的“有效管理理论”不仅适用于管理界,也适用于其他各界,,其主要包括管理者必须有效、有效性是可以学会的、管理者必须学会管理自己的时间、管理者必须着眼于贡献、管理者必须重视“长处”、管理者必须集中精力于少数主要的领域和管理者必须做有效的决策等七个方面的内容。

德鲁克的“有效管理理论”主要包括以下观点:一、管理者必须具有有效性。

德鲁克开宗明义就指出:“管理者的本份,在求工作之有效。

然而,由于管理者面对以下现实,使得管理常常又是无效的:(1) 管理者的时间很容易会变成“属于别人的时间”。

因为从管理者的工作情形看,每个人都可以随时来找他,使他不能按照原有思路来工作,自己计划要做的事情往往需让位于“他人的事情”。

(2) 管理者经常被迫忙于日常作业。

如果管理者在工作中采取“来了什么,就做什么”的态度,那他就会经常处于穷于应付各种日常工作的状态,这只会浪费他的知识和能力,把可能达成的有效性丢弃。

(3) 管理者置身于一个“组织”中。

这使得唯有组织中其他的人能够利用管理者的贡献时,管理者才有效。

(4) 管理者身处组织“内部”。

在一个组织内部是不会有成果(有效性)出现的;一切成果都发生于组织之外;在组织内部所产生的只有努力和成本。

因而,管理者必须尽力摆脱这些束缚,自身朝向有效性发展。

二、管理者的有效性是可以学会的。

德鲁克认为,有效性是一种后天的习惯,是可以学会的。

他说:“假如说有效性是人类的一种天赋,就像音乐天赋和绘画天赋一样,那么我们便将非常不幸了。

说实话,如果有效性只是人类的天赋,那么我们今天的文明纵然能维持,也必是不堪一击的。

今天大型组织的文明,所依恃的是大批的具有少许有效性而可以担任管理者的人们。

德鲁克非常不认同耶鲁大学阿奇利教授所谓“有效的个性”(阿奇利教授认为成功的管理者须具有十大有效的个性,如能忍受挫折等),他这样说:“我认识的许多有效的管理者,真是形形色色,他们的脾气不同、能力也不同;他们所做的事不同,做事的方式也不同;他们的个性、知识和志趣也都各有不同;有性格外向的,也有令人敬而远之的,甚至还有遇人羞羞答答的;有的固执独断,有的因循附和;当然也有胖有瘦,有的生性爽朗,有的心怀忧虑;有的能豪饮,有的却滴酒不沾;有的待人亲切如家人,有的却严峻而冷若冰霜。

提高管理成效必须进行的五项修炼读彼得德鲁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提高管理成效必须进行的五项修炼读彼得德鲁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内容摘要
在当今这个充满变化和挑战的时代,彼得德鲁克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仍 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它提醒我们,管理不仅仅是技巧和工具的应用,更是一 种思维方式和生活态度。一个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不仅要有明确的目标和高效的 行动,更要有全局的视野和持续学习的精神。只有这样,才能在不断变化的环境 中立于不败之地。
内容摘要
此外,《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还深入探讨了管理者的角色定位和职责。德鲁 克认为,管理者应该把目光放在组织的整体绩效上,而不仅仅是自己的工作。他 们需要主动去思考和解决组织中的问题,而不是被动地等待上级的指示。这种对 管理者的重新定义和角色定位,在当时无疑是一次革命性的突破。
内容摘要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自以来,一直被视为管理学的经典之作。它的影响不 仅仅局限于管理学领域,还扩展到了商业、政治、教育等多个领域。无数的企业 和组织从中汲取智慧,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同时,这本书也成为了许多管理者 的必读书目,帮助他们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
修炼五:知识应用
修炼五:知识应用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应用对于提高管理成效至关重要。德鲁克认为,管理 者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并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同时,管理者还 需要鼓励团队成员进行知识分享和学习,以提高整个团队的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 比如,企业可以定期组织内部培训、研讨会和外部学习活动,鼓励员工参加专业 认证和进修课程,以提高企业整体的知识水平和竞争力。
修炼四:目标设定
修炼四:目标设定
目标设定是提高管理成效的重要方法。德鲁克认为,目标需要具有可测量性、 可实现性和现实性。管理者需要明确组织的目标,并将其分解为各部门和个人的 具体目标。同时,目标设定需要与组织战略紧密结合,确保各项活动均指向组织 的发展方向。比如,企业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和资源情况,设定具体的销售目标、 成本目标和市场份额目标,并制定相应策略以实现这些目标。

德鲁克的22个管理思想精髓

德鲁克的22个管理思想精髓

德鲁克的22个管理思想精髓彼得·德鲁克(Peter Drucker)作为现代管理学的奠基人,他的观点和思想对管理者和经理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管理思想可以说是管理学的经典之作,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在他的著作中,总结出了他的22个管理思想精髓,以下将逐一进行详细阐述。

1. 任务追踪(Management by Objectives)德鲁克认为,管理者应当以任务为导向,设定明确的目标和任务,让员工有明确的工作方向,并按照目标进行工作,以提高工作效率和组织绩效。

2. 关注结果(Focus on Results)德鲁克认为,管理者应当关注实际结果,而不是关注过程。

他认为,结果是检验工作价值的唯一标准,只有结果达到预期,才能真正产生价值。

3. 有效决策(Effective Decision Making)德鲁克强调管理者要做出有效的决策。

他提出了决策的五个关键要素:目标明确、信息完整、分析准确、决策可行、责任明确。

4. 优先核心(Focus on the Core)德鲁克指出,管理者应当将精力集中在核心业务上,将有限的资源用于最能创造价值的地方,以提高组织竞争力。

5. 创新管理(Innovation Management)德鲁克认为,管理者应当注重创新,在市场竞争中不断创新和改进产品和服务,以提高市场竞争力。

6. 建立团队(Build a Team)德鲁克提倡建立高效的团队,他认为团队的效率远远高于个人的效率,只有团队合作才能取得更好的工作成果。

7. 激励员工(Motivate Employees)德鲁克认为,激励是管理者的重要任务之一。

他提出了“激励员工的三大要素”:认可员工的贡献、提供成长和发展的机会、给予适当的奖励和回报。

8. 有效沟通(Effective Communication)德鲁克认为,有效的沟通是管理者取得成功的关键之一。

他指出,管理者应当善于倾听、善于表达,并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以便更好地与员工和合作伙伴进行交流。

彼得·德鲁克 做正确的事,用正确的方法去做

彼得·德鲁克  做正确的事,用正确的方法去做
以上这些就是管理者卓有成效的要素,也是本书的主题。
五、张瑞敏学习有效性心得
(一)企业的管理必须有效,否则企业无法生存。
“管理得好的工厂,总是单调乏味,没有任何激动人心的事件发生。” “日清”工作法,即“日事日毕,日清日高”,将每项工作的目标落实到每人、 每天,形成“事事有人管,人人都管事”的氛围。
六、包政学习有效性的心得
(五)有效决策的要点
第一个决策要领是:弄清决策事项的性质。有效的决策者绝不会就
事论事寻找对策或方案,而总是把遇到的麻烦当作表面现象,相信真正的问题 一定隐藏在背后;必须设法弄清楚事实,弄清楚这是一件什么事情,弄清楚事 情的本质和全貌;然后形成思想观念,形成所谓的“高层次概念性认识”;最 后从高层次观念入手,寻求解决问题的系统方案。
彼得·德鲁克所说:“对企业而言,不可缺少的是效能,而非效 率。”效能就是只做正确的事。效能不同于效率,倘若只具备 效率而忽视效能,就意味着你的努力可能会成为无用功,你的 问题到头来并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
“效率是‘以正确的方式做事’,而效能则是‘做正确的事 ’。效率和效能不应偏废,但这并不意味着效率和效能具有同 样的重要性。我们当然希望同时提高效率和效能,但在效率与 效能无法兼得时,我们首先应着眼于效能,然后再设法提高效 率。”
(二)没有组织和个人在管理上相辅相成的有效性,就难以应对信息
化时代的挑战。
“在组织而言,需要个人提供其贡献,在个人而言,需要组织作为达到个人目的 的工具”。 正如德鲁克所言,“总有人单独作战,无一部属,然而仍不失为管理者。”
(三)管理者都应该学会有效性,这是成为一名有效管理者的必经之 路。
“有效性虽然人人可学,但却无人可教。” “借来的火,点不亮自己的心灵。” 创新-求是-创新

彼得·德鲁克 做正确的事,用正确的方法去做

彼得·德鲁克  做正确的事,用正确的方法去做
(二)没有组织和个人在管理上相辅相成的有效性,就难以应对信息
化时代的挑战。
“在组织而言,需要个人提供其贡献,在个人而言,需要组织作为达到个人目的 的工具”。 正如德鲁克所言,“总有人单独作战,无一部属,然而仍不失为管理者。”
(三)管理者都应该学会有效性,这是成为一名有效管理者的必经之 路。
“有效性虽然人人可学,但却无人可教。” “借来的火,点不亮自己的心灵。” 创新-求是-创新
以上这些就是管理者卓有成效的要素,也是本书的主题。
五、张瑞敏学习有效性心得
(一)企业的管理必须有效,否则企业无法生存。
“管理得好的工厂,总是单调乏味,没有任何激动人心的事件发生。” “日清”工作法,即“日事日毕,日清日高”,将每项工作的目标落实到每人、 每天,形成“事事有人管,人人都管事”的氛围。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第二个决策要领是:确定目标及其边界条件。任何一项决策都必须
明确目标,弄清楚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情?很多管理者,他们的眼界往往被偏见 所蒙蔽;当“事实和证据”与“信念和观念”相抵触的时候更是这样,对事实 不理不睬,熟视无睹。这就决定了有效的决策不能从收集“事实”出发,而是 从“见解”出发——“见解”就是未经检验的“假设”。
“效率是‘以正确的方式做事’,而效能则是‘做正确的事 ’。效率和效能不应偏废,但这并不意味着效率和效能具有同 样的重要性。我们当然希望同时提高效率和效能,但在效率与 效能无法兼得时,我们首先应着眼于效能,然后再设法提高效 率。”
三、彼得·德鲁克
彼得.德鲁克:1909年生于维也纳,1937年移 居美国,终身以教书、著书和咨询为业,是当代 国际上最著名的管理学家,被称为“大师中的 大师”。曾任美国银行和保险公司组成的财团 的经济学者,美国通用、克莱斯勒公司、IBM 公司等大企业管理顾问。《管理的实践》( 1954)一书奠定了他作为管理学科开创者的 地 位 , 而 << 卓 有 成 效 的 管 理 者 >> ( 1966 年 )已成为全球管理者必读的经典.2002年6月, 美国总统布什宣布彼得.德鲁克成为当年“总统 自由勋章”的获得者,这是美国公民所能获得 的最高荣誉。

德鲁克的反馈分析法

德鲁克的反馈分析法

德鲁克的反馈分析法反馈分析:持续学习的关键-- 德鲁克日志之一月二十四日2009年12月18日09:380人分享此文清楚自己的长处所在,知道如何发挥长处,并明白自己不能做什么——这些是持续学习的关键。

每当一个天主教神父或卡尔文教的牧师要做一件重要的事情(比如,作一个关键性决定),它们必须在事前写下预期的结果。

9个月之后,他会将实际结果与预期结果进行反馈分析。

这样他很快就会明白:他哪一部分做的好,他的长处在哪里。

同时,他也可以看出还需要学习什么,哪些习惯需要改变。

最后,他还可以知道他所不擅长和做不好的部分。

我自己遵遁这个方法也长达50年,它能够显示出一个人的长处所在(这个人人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同时,它也能显示出在哪些方面需要改进,需要做何种改进。

最后,它还会显示出你不能或是不该做什么。

清楚自己的长处所在,知道如何发挥长处,并且明白自己不能做什么——这些是持续学习的关键。

行动指南:列出你的长处和你打算如何克服缺陷的步骤,你知道谁最能帮你明确你的长处吗?摘自:彼得&#183;德鲁克《德鲁克论亚洲》(Drucker on Asia)评注: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第6章&#8220;决策的要素&#8221;中,德鲁克给出了有效决策的五个要素,第五个要素是&#8220;在执行过程中重视反馈,以印证决策的正确性及有效性&#8221;,&#8220;应在决策中建立一项信息反馈制度,以便经常对决策所预期的成果做实际的印证&#8221;。

这可以看作是反馈分析法的萌芽。

在《21世纪的管理挑战》第6章&#8220;自我管理&#8221;中,德鲁克认为我们只有一种办法了解我们自己的长处,这就是反馈分析法:无论做出什么样的关键决策,采取什么样的关键措施,我们都要写下我们希望看到的结果。

9~12个月以后,我们就可以将实际的结果与预期的结果进行对比。

到现在为止,我采用这个方法已经有15~20年了。

彼得·德鲁克的五项主要习惯

彼得·德鲁克的五项主要习惯

忽视明天,那它必将丧失其适应能力,不能在变动的明天生存。 3、善于发挥人之所长 德鲁克认为,有效的管理者应注重用人之长处,而不介意其缺点。对人从来 不问"他能跟我合得来吗?'而问"他贡献了些什么?'也不问"他不能做什么?' 而问:"他能做些什么?'有效的管理者择人任事和升迁,都以一个人能做些 什么为基础。 4、集中精力于少数主要领域,建立有效的工作秩序 他认为,有效性的秘诀在于"专心',有效的管理者做事必"先其所当先',而 且"专一不二'。因为要做的事很多,而时间毕竟有限,而且总有许多时间非 本人所能控制。因此,有效的管理者要善于设计有效的工作秩序,为自己设 计优先秩序,并集中精力坚持这种秩序。 5、有效的决策 他认为,管理者的任务繁多,"决策'是管理者特有的任务。有效的管理者, 做的是有效的决策。决策是一套系统化的程序,有明确的要素和一定的步骤。 一项有效的决策必然是在"议论纷纷'的基础上做成的,而不是在"众口一词' 的基础上做成的。有效的管理者并不做太多的决策,而做出的决策都是重大 的决策。
格式为 Word 版,下载可任意编辑
Hale Waihona Puke 彼得·德鲁克的五项主要习惯
价值的实现指的是社会效益,如企业应为社会提供最好的商品和服务;未来 的人才开发可以保证企业后继有人。一个组织如果仅能维持今天的成就,而
德鲁克指出,有效的管理者具有不同的类型,缺少有效性的管理者也同样有 不同类型。因此,有效的管理者与无效的管理者之间,在类型方面、性格方 面及才智方面,是很难加以区别的。有效性是一种后天的习惯,既然是一种 习惯,便可以学会,而且必须靠学习才能获得。他认为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必 须具备以下五项主要习惯。 1、善于利用有限的时间 他认为,时间是最稀有的资源,丝毫没有弹性,无法调节、无法贮存、无法 替代。时间一去不复返,因而永远是最短缺的。而任何工作又都要耗费时间, 因此,一个有效的管理者最显著的特点就在于珍惜并善于利用有限的时间。 这包括三个步骤:记录自己的时间,管理自己的时间,集中自己的时间,减 少非生产性工作所占用的时间。这是管理的有效性的基础。 2、注重贡献和工作绩效 重视贡献是有效性的关键。"贡献'是指对外界、社会和服务对象的贡献。一 个单位,无论是工商企业、政府部门,还是医疗卫生单位,只有重视贡献, 才会凡事想到顾客、想到服务对象、想到病人,其所作所为都考虑是否为服 务对象尽了最大的努力。有效的管理者重视组织成员的贡献,并以取得整体 的绩效为己任。

彼得·德鲁克《创新与企业家精神》笔记

彼得·德鲁克《创新与企业家精神》笔记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第一章:系统化的企业家精神1.“企业家”一词来源于法文entreprendre,意思是“敢于承担一切风险和责任而开创并领导一项事业的人”,带有冒险家的意思。

这个单词最早见于16世纪的法语文献。

1800年前后,法国经济学家、作家萨伊将“企业家”一词推广使用。

2.麦当劳并没有发明任何新东西,任何一家不错的美国餐厅早就开始生产它所供应的最终产品了。

但是,凭借着应用管理概念和技巧,它们将“产品”标准化,设计制作流程工具,并基于工作分析设定标准,根据标准培训人员。

麦当劳不仅大幅度提高了资源的产出,而且开创了新市场和新鲜顾客群。

这就是企业家精神。

3.经济活动的本质在于以现在的资源,实现对未来的期望,这就意味着不确定性和风险。

4.任何有勇气面对决策的人,都能通过学习成为一名企业家,并表现出企业家精神,因此,企业家精神是一种行动,而不是人格特征。

它的基础在于观念和理论,而非直觉。

第二章:有目的的创新和创新机遇的七个来源1.凡是能使现有资源的财富产生潜力发生改变的事物都足以构成创新。

2.创新就是改变资源的产出,通过改变产品和服务,为客户提供价值和满意度。

3.无论出于何种个人动机——追逐金钱、权力还是猎奇,或是追求名誉、希望博得他人的认同——成功的企业家都会试图去创造价值,做出贡献。

他们的目标非常高。

他们绝不会仅仅满足于对现有事物加以改进或修正,他们试图创造出全新且与众不同的价值和满意度,试图将一种“物质”转换成一种“资源”,试图将现有的资源结合在一种新型的、更具生产力的结构里。

4.创新的训练(它是企业家精神的知识基础)是一种具有诊断性的训练:是对提供企业家机遇的变化领域进行系统化的检查。

5.系统化的创新就是指关注创新机遇的七大来源:●意料之外的事件——意外的成功、意外的失败、意外的外部事件;●不协调的事件——现实状况与设想或推向的状况不一致的事件;●基于程序需要的创新;●人口统计数据(人口变化);●认知、意义及情绪上的变化;●新知识,包括科学和非科学的新知识;第三章:创新机遇来源一:意外事件1.在很多时候,意外的成功根本就没有被发现。

德鲁克八项管理技能总结

德鲁克八项管理技能总结

德鲁克八项管理技能总结彼得·德鲁克(Peter Drucker)是管理学泰斗,他提出了许多管理理念和方法,其中最为重要的是被称为“德鲁克八项管理技能”,这些技能对于领导者的成功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德鲁克八项管理技能进行总结和探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技能。

第一项:能力与效用德鲁克认为,管理者必须具备自身的能力和效力,才能更好地达成组织的目标。

管理者需要通过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有效地影响他人,并将资源合理地配置和利用,以实现组织的使命和愿景。

第二项:时间管理时间是管理者最宝贵的资源,德鲁克强调管理者要善于合理规划和分配时间,将精力集中在最重要的事务上,避免被琐事和紧急事件耗费时间和精力,提高工作效率和绩效。

第三项:目标管理德鲁克提倡管理者要设定明确的目标,并将其传达给下属和团队,激励他们为共同目标而努力。

管理者应根据实际情况不断修订和调整目标,确保团队持续向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第四项:沟通技能德鲁克认为,管理者的沟通能力对于领导力至关重要。

管理者要善于倾听下属和团队的意见和建议,及时有效地传达信息和指令,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促进团队的协作和合作。

第五项:决策能力决策是管理者的核心职责之一,德鲁克指出,管理者需要具备果断和明智的决策能力,面对挑战和变化时能够迅速做出正确的抉择,承担风险并承担责任。

第六项:团队建设德鲁克认为,管理者的成功取决于团队的成功,管理者要善于建立和培养团队,激励员工发挥潜力,促进团队的凝聚力和执行力,共同实现组织的目标和愿景。

第七项:创新管理创新是组织发展和竞争力的关键,德鲁克强调管理者要鼓励和支持创新,不断挑战现状,寻求新的解决方案和机会,推动组织持续发展和进步。

第八项:责任与权力德鲁克认为,管理者要在权责清晰的框架内行使权力,确保责任的明确和权力的有效运用,避免权力滥用和责任逃避,激励员工更加积极地投入工作,实现个人和组织的共同成长。

总的来说,德鲁克八项管理技能是管理者成功的关键要素,管理者要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善于管理时间和资源,设定明确的目标,具备良好的沟通和决策能力,建立强大的团队和文化,鼓励创新和承担责任,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取得成功。

彼得.德鲁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的核心观点

彼得.德鲁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的核心观点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的要点一书中重点论述了成为一个卓有成效管理者的五项要素,包含:1、有效的善用有限的时间2、重视工作的贡献3、善于利用各人的长处4、集中精力于重要领域5、善于做有效的决策核心观点是:管理者的工作必须是卓有成效的,而卓有成效是可以学会的。

“管理”不再是高层经理的特权,管理者的队伍扩大了,管理者泛指知识工作者、经理人员和专业人员,不管其是否有下属,不管职位高低,只要是因为其职位和知识他们必须在工作中做影响整体绩效和成果的决策。

而不管职位高低,只要你是一位管理者,就必须力求工作有效。

公司的核心工作是整合各种社会资源,最大化有效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创造价值,其从业人员的工作,绝大部分是计划、组织、整合、协调、沟通及管理。

德鲁克指出一位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般具有以下六个特征:第一、重视目标和绩效,只做正确的事情。

第二、一次只做一件事情,并只做最重要的事情。

第三、作为一名知识工作者,知道自己所能做出的贡献在于:创造新思想、远景和理念;他的原则是:我能做哪些贡献?第四、在选用高层管理者时,要注重出色的绩效和正直的品格。

第五、要知道增进沟通的重要性,但要有选择性地搜集所需要的信息。

第六、只做有效的决策。

一个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必须在思想上养成的五个习惯:第一、有效的管理者知道他们的时间用在什么地方。

他们所能控制的时间非常有限,他们会系统的工作,来善用这些时间。

时间管理非常重要,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因此合理的分配自己的时间是很重要的,决定了个人的成就。

第二、有效的管理者重视对外界的贡献。

他们并不是为工作而工作,而是为成果而工作,他们不会一接到工作就一头钻进去,更不会一开头就探究工作的技术和手段。

他们会首先自问“他人会期望我做出什么成果?” 这一点要求个人把目标放在心里头,大到人生的目标,小到一件事的目标。

并做到以始为终,不竭地向下一个目标进发。

第三、有效的管理者善于利用长处,包含自己的长处,上司的长处,同事的长处,下属的长处。

领导决策的五个要素

领导决策的五个要素

领导决策的五个要素
1. 决策者:决策者是决策活动的主体,是决策最基本的要素。

决策者处在决策系统内外信息的枢纽地位,是决策系统中最积极能动的因素,是决策系统的驾驭者和操纵者。

2. 决策目标:决策目标是指决策所要达到的目的。

决策目标的确立是科学决策的起点,它为选择行动方案提供了衡量标准,也为决策实施的控制提供了依据。

3. 备选方案:备选方案是针对决策目标提出的不同解决方案。

4. 决策情势:决策情势是指决策环境中的各种因素和条件,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技术等方面的因素。

5. 决策后果:决策后果是指决策实施后可能产生的影响和结果,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等方面。

彼得·德鲁克:决策的五个要素[精彩]

彼得·德鲁克:决策的五个要素[精彩]

彼得·德鲁克:决策的五个要素管理者的任务繁多,决策只是其中一项。

管理者在决策时通常并不需要花很多时间,但决策却是身为管理者特有的任务。

所以决策问题值得做特别的讨论。

决策有五个要素:1、要确实了解问题的性质,如果问题是经常性的,那就只能通过一项建立规则或原则的决策解决。

2、要确实找出解决问题时必须满足的界限,换言之,应找出问题的“边界条件”。

3、仔细思考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案是什么,以及这些方案必须满足哪些条件,然后再考虑必要的妥协、适应及让步事项,以期该决策能被接受。

4、决策方案要同时兼顾执行措施,让决策变成可以被贯彻的行动。

5、在执行过程中重视反馈,以印证决策的正确性及有效性。

了解问题的性质有效的决策人首先需要辨明问题的性质:是一再发生的经常性问题呢,还是偶然的例外?换言之,某一问题是否为另一个一再发生的问题的原因?或是否确属特殊事件,需以特殊方法解决?倘若是经常性的老毛病,就应该建立原理原则来根治;而偶然发生的例外,则应该按情况做个别的处置。

按问题的发生情况来说,细究起来,不只有“经常”和“例外”两类,一般可以分成四类:第一类,是真正经常性的问题。

发生的个别问题,只是一种表面现象。

第二类问题虽然是在某一特殊情况下偶然发生,但在实质上仍然是一项经常性问题。

第三类问题,才是真正偶然的特殊事件。

真正偶然性的例外事件实在少之又少。

但是,一旦发生时,我们必须自问:这究竟是一次“真正的偶发事件”,还是另一种“经常事件”的首次出现?这也就是我们要介绍的第四类问题:首次出现的“经常事件”。

除了上述第三类“真正偶发的特殊事件”之外,其余三类均需要一种“经常性的解决方法”。

换言之,需要制订一种规则、一种政策或一种原则。

一旦有了正确的原则,一切类似问题的解决就将易如反掌。

换句话说,问题再度发生时,即可根据原则去处理了。

只有第三类“真正偶发的特殊事件”才必须个别对付,没有原理原则可循。

有效的决策人常需要花费不少时间来确定问题的属性。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书有感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书有感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书有感《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是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的经典之作,自问世以来,深受管理者们的喜爱和推崇。

这本书通过对管理者的工作和行为的深入分析,提出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管理方法和理念,对于提升管理者的工作效率和绩效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读完这本书,我深受启发,对管理者的角色和职责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对如何成为一名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有了更清晰的方向。

管理者的工作必须是有效的。

德鲁克认为,管理者的工作不仅仅是完成任务,更重要的是产生成果。

他强调,管理者应该关注结果,而不是过程。

这一观点让我认识到,作为一名管理者,不能仅仅满足于完成日常工作,而应该思考如何通过自己的工作为组织创造价值。

只有关注成果,才能确保管理者的工作具有真正的意义和价值。

管理者必须要讲工作效率。

德鲁克指出,管理者的时间是非常宝贵的,他们需要合理地利用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他提出了一系列方法,如记录时间、管理时间、统一安排时间等,帮助管理者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时间。

这些方法对于我来说非常有启发,让我意识到了时间管理的重要性。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更加注重时间管理,合理安排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全才很难得且没有必要。

德鲁克认为,全才很难得,而且也没有必要。

我们应该学会筹建机构的方式,让每个人都能发挥自己的长处,而不是把希望寄托在人的能力的重大突破上。

这一观点让我认识到,作为一名管理者,不能过分强调个人的能力,而应该关注团队的整体能力。

只有通过合理的分工和协作,才能充分发挥团队的优势,实现组织的目标。

至少结构上明白一点。

德鲁克指出,今天一些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有一个通病,他们陶醉于精通某项面很窄的专业,而对其他领域的知识却装出一副不屑一顾的样子。

作为一名管理者,应该了解其他领域的知识,以便更好地理解组织的运作和需求。

这一观点让我认识到,作为一名管理者,不能只局限于自己的专业领域,而应该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了解更多的领域和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决策的最后一个要素,是应在决策中建立一项信息反馈制度,以便经常对决策所预期的成果做实际的印证。
决策是人做的,人难免会犯错误。再了不起的决策,也不可能永远正确;即使是最有效的决策,总有一天也是会被淘汰的。
艾森豪威尔当选美国总统时,他的前任杜鲁门总统曾说:“可怜的艾克,他是军人,下达命令后必有人执行;现在他要坐在这间大办公室里了,只怕他发布命令之后,一件事也做不成。”
以上所述,就是决策的要素。
斯隆先生的这段话,我认为可以作为每一位管理者做决策时的座右铭。
关于决策是否容易被他人接受的问题,如果老是要考虑如何才能被他人接受,又怕他人会反对,那就完全是浪费时间,不会有任何结果。世界上的事,你所担心的往往永不出现;而你从来没有担心的,却可能忽然间变成极大的阻碍。这就是说,如果你一开头就问:“这样做恐怕别人不肯接受吧!”那你永远不会有结果。因为在你这样考虑时,通常总是不敢提出最重要的结论,所以你也得不到有效和正确的答案。
有效的管理者明白,一项不符合边界条件的决策,肯定是无效和不适当的决策。不符合边界条件的决策,有时比一项符合“错误的边界条件”的决策更加误事。当然,不符合边界条件,与符合错误的边界条件,两者都是错误的决策。不过,边界条件错了,还可能有修正的余地,仍可能成为有效的决策。如果根本与规范相反,那就往往难于补救了。
若想了解赖以做出决策的前提是否仍然有效,或者是否已经过时,只有亲自检查才最为可靠。而且,这种前提迟早是要过时的,因为现实绝不会一成不变。
我们看到许多早该修改的措施始终没有修改,其原因主要就是管理者不肯亲自去了解情况。企业的决策如此,政府的政策也是如此。
我们需要组织化的信息作为反馈。我们需要数字,也需要报告。可是如果反馈不能反映实际情况,我们又不肯亲自察看,那么我们缺乏有效性也就不该怨谁了。
为什么美国总统发布的命令不能贯彻,这不是因为军事将领比总统的权力更大,其实是因为军事组织早就知道仅仅发布命令是没有用的,必须同时建立反馈制度,可以检讨命令的执行。而最可靠的反馈,却在于亲自视察。然而当了总统,通常只能批阅报告。批阅报告有什么用呢?在军队里,长官发了命令,总得亲自检查命令的执行,至少也得派遣代表去检查,而不会坐在总部等候报告。这不是说军人不信任下属,而是经验告诉他们,“报告或沟通”不一定靠得住。
管理者的任务繁多,决策只是其中一项。管理者在决策时通常并不需要花很多时间,但决策却是身为管理者特有的任务。所以决策问题值得做特别的讨论。决策有五个要素:
1、 要确实了解问题的性质,如果问题是经常性的,那就只能通过一项建立规则或原则的决策解决。
2、 要确实找出解决问题时必须满足的界限,换言之,应找出问题的“边界条件”。
不过,对重要的决策而言,要确定边界条件和提出规范,光靠“事实”是不够的,还要看我们如何理解问题,这是一种充满风险的判断。
任何人都可能做出错误的决策,事实上任何人也确实会做出错误的决策。但是,任何人做决策,都不能不顾及边界条件。
研究“正确”的决策是什么
决策的第三个要素,是研究“正确”的决策是什么,而不是研究“能为人接受”的决策是什么。人总有采取折中办法的倾向,如果我们不知道符合规范及边界条件的“正确”决策是什么,就无法辨别正确的折中和错误的折中之间的区别,最终不免走到错误的折中的方向去。
3、 仔细思考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案是什么,以及这些方案必须满足哪些条件,然后再考虑必要的妥协、适应及让步事项,以期该决策能被接受。
4、决策方案要同时兼顾执行措施,让决策变成可以被贯彻的行动。
5、 在执行过程中重视反馈,以印证决策的正确性及有效性。
了解问题的性质
有效的决策人首先需要辨明问题的性质:是一再发生的经常性问题呢,还是偶然的例外?换言之,某一问题是否为另一个一再发生的问题的原因?或是否确属特殊事件,需以特殊方法解决?倘若是经常性的老毛病,就应该建立原理原则来根治;而偶然发生的例外,则应该按情况做个别的处置。
所以,一位有效的决策者,第一步总是先从最高层次的观念方面去寻求解决方法。如果公司资金不足,他不会马上想到发行最容易售出的债券。如果他认为在可预见的未来,有赖资金市场的协助,他会创造一类新的投资人,设计一种也许目前根本还不存在的大众资本市场的新证券。如果公司的各部门主管都非常干练,但是不肯听命,他也不会马上想到杀鸡惩猴,而会从更根本的立场建立一种大组织的观念。
若要化决策为行动,首先必须明确无误地回答下面几个问题:谁应该了解这项决策?应该采取什么行动?谁采取行动?行动应如何进行,才能使执行的人有所遵循?特别是第一个和最后一个问题,通常最容易被人忽略,以至于即使有了结果,也是灾难性的。
决策行动还必须与执行人员的工作能力相适应。
建立一项信息反馈制度
有效的决策人常需要花费不少时间来确定问题的属性。如果类别错了,其决策必为错误的决策。
我们常犯的错误,便是误将“经常问题”视为一连串的“偶发问题”。换言之,没有了解问题症结所在的基础,其结果自然是失败与无效。
另一种常犯的错误,是误将真正的新问题视为旧病复发,因而仍旧应用旧原则。
化决策为行动
决策的第四个要素,是化决策为行动。考虑边界条件,是决策过程中最难的一步;化决策为行动,则是最费时的一步。然而打从决策开始,我们就应该将行动的承诺纳入决策中,否则便是纸上谈兵。
事实上,一项决策如果没有列举一条一条的行动步骤,并指派为某某人的工作和责任,那便不能算是一项决策,最多只是一种意愿而已。
事实上,我们对边界条件必须保持清醒的认识,这能提醒我们一项决策什么时候应该抛弃。
在各种不同的可能决策中要识别出哪项决策最危险(所谓最危险的决策,就是勉强可行的决策,惟有在一切顺利的情况下,才可能达成的决策),也必须了解边界条件。几乎每一项决策都有其意义,但是当我们进一步探究必须满足的规范时,便可能发现各项规范有互相冲突的情况。这样的决策纵然不能说是不可能成功的,最多也只是大致可能成功而已。若成功需寄望于奇迹,则问题不是奇迹出现的机会太小,而是我们不能依赖奇迹。
考虑边界条件
决策的第二个要素,在于确实了解决策应遵循的规范。决策的目标是什么?换言之,最低限度应该达成什么目的?应该满足什么条件?用科学的术语来说,这就是所谓“边界条件”。一项有效的决策必须符合边界条件,必须足以达成目的。
边界条件说明得越清楚和越精细,则据此做出的决策越有效,越能解决需解决的问题。反过来说,边界条件不够明确,则所做的决策不论看起来如何了不起,都肯定是一项无效的决策。
这就是为什么营长常到食堂去亲自品尝菜肴的道理。照理说,他只要看看菜单,指示一番就可以了。但是他没有这样做,他总是要自己到食堂去,看看他的官兵究竟吃些什么。
自从电脑问世以来,这个问题更加重要了。因为有了电脑,决策者和执行者之间的关系可能更加疏远。所以,如果管理者老坐在办公室,不到工作现场,他和实际情形必将越来越脱节。电脑处理的只是抽象资料,抽象资料只有经过实践的检验之后才是可靠的。否则,电脑必将引人走入歧路。
第三种常见的错误,是对某些根本性问题的界定似是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非。
最后一种错误,是只看到问题的部分,而没有看清全貌。
一位有效的决策者碰到问题,总是先假定该问题为“经常性质”。他总是先假定该问题是一种表面现象,另有根本性的问题存在。他要找出真正的问题,不会只满足于解决表面现象这类的问题。
即使问题确实是偶发性的,有经验的决策者也会先怀疑这是不是另一项新的经常问题的首次出现。
除了上述第三类“真正偶发的特殊事件”之外,其余三类均需要一种“经常性的解决方法”。换言之,需要制订一种规则、一种政策或一种原则。一旦有了正确的原则,一切类似问题的解决就将易如反掌。换句话说,问题再度发生时,即可根据原则去处理了。只有第三类“真正偶发的特殊事件”才必须个别对付,没有原理原则可循。
那是在1944年,我第一次承接一件最大的管理咨询项目时得到的教训。
当时我负责研究通用汽车公司的管理结构和管理政策,斯隆先生是该公司董事长兼总裁。开始工作的第一天,斯隆先生便请我到他的办公室,对我说:“我不知道我们要你研究什么,要你写什么,也不知道该得到什么结果,这些都应该是你的任务。我惟一的要求,只是希望你将你认为正确的部分写下来。你不必顾虑我们的反应,也不必怕我们不同意。尤其重要的是,你不必为了使你的建议容易为我们接受而想到折中。在我们公司里,谈到折中,人人都会,不必劳你驾来指出。你当然可以折中,不过你必须先告诉我们什么是‘正确的’,我们才能有‘正确的折中’。”
按问题的发生情况来说,细究起来,不只有“经常”和“例外”两类,一般可以分成四类:
第一类,是真正经常性的问题。发生的个别问题,只是一种表面现象。
第二类问题虽然是在某一特殊情况下偶然发生,但在实质上仍然是一项经常性问题。
第三类问题,才是真正偶然的特殊事件。
真正偶然性的例外事件实在少之又少。但是,一旦发生时,我们必须自问:这究竟是一次“真正的偶发事件”,还是另一种“经常事件”的首次出现?这也就是我们要介绍的第四类问题:首次出现的“经常事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