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液反应的定义,发生机制,鉴别诊断,分类,输液反应的治疗
输液反应的原因机制与治疗
( 四)空气栓塞
江
南
• 参考文献提示:少量的微泡<0.02 ml/ 街
(kg·min)可测出但不引起生理紊乱;速率道
达0.4 ml/(kg·min)可出现静脉压升高;空卫
气进入达2 ml/(kg·min)可致死。
生
院
培
训
课
件
导致空气栓塞的因素
江
• 1产 入 出 前 气日输现排,输期液气尽严液,瓶体空重器合进、气者漏格 行 液 , 可气后 排 体 输 导检启 气 交 液 致查封 , 替 途 空输, 此 成 中 气液将 时 段 也 栓器瓶 可若 流 塞包塞 能输 出 。装穿因液 ,密刺漏管即封器气内使性完输不在及全入断穿生插空地刺南街道卫生院培
滴管上段输液管内无液体,随着药液的不断输入生, 莫大菲时液可面 导逐 致渐 空下 气降栓至塞滴。管口下而输入空气,空气院培量 • 4他超者活过也莫动了可菲时 液 导滴, 平 致管往 面 空倒往 , 气转无使栓患意莫塞者识菲。及将滴其下管家段倒属输转扶液而持器 进其掳 入上起 空卫, 气间使 ,或下 严其训课件段 重
症状
江
南
• 胸部异常不适
街
• 濒死感
道
• 出现呼吸困难
卫 生
• 严重紫绀
院
• 心电图可表现心肌缺血和急性肺心病的改变培。
• 出现急性呼吸衰竭
训
课
件
抢救
江
南
• (1)立即使病人左侧卧位和头低足高位,街此
位置在吸气时可增加胸内压力,以减少空气道
进入静脉,左侧卧位可使肺动脉的位置在右卫
心室的下部,气泡则向上飘移右心室尖部,生
轮流放松肢体,可有效地减少回心血量),待症件状
输液反应及应急预案
发热反应的应急预案
1
立即停止输液,保留剩余溶液和输液器进行检 测,查找发热原因。
2
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尤其是体温变化,遵医嘱 采取解热镇痛药物或物理降温措施。
3
给予患者充足的水分和营养补充,维持水电解 质平衡。
过敏反应的应急预案
立即停止输液,并皮下注射0.1%肾上腺素0.5-1mg, 必要时可重复使用。
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尤其是呼吸、心率和血压变 化。
静脉炎的应急预案
停止在发生静脉炎的静脉输液,抬高肢体并制动。 遵医嘱使用抗生素治疗,预防感染。
采用硫酸镁或如意黄金散等外敷治疗,以减轻炎症和 疼痛。
给予患者充足的营养和水分,促进血液循环。
细菌污染反应的应急预案
01
立即停止输液,保留剩余溶液和输液器进行检测,查找细菌污 染原因。
《输液反应及应急预案》
xx年xx月xx日
contents
目录
• 引言 • 常见的输液反应 • 输液反应的应急预案 • 预防输液反应的措施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目的
为了提高医护人员对输液反应的认识和应对能力,保障患者 的安全和健康。
背景
输液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手段,但在操作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 些不良反应,如过敏反应、发热反应、细菌污染等,这些反 应需要及时识别和应对。
配药时应注意药物的浓度和滴速,避免超量或过 快输液。
提高医护人员的责任心和技能水平
加强医护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工作责任心 。
定期进行技能培训和考核,确保医护人员具备熟 练的穿刺技术和急救能力。
对常见输液反应的症状和处理方法应熟练掌握, 及时采取应急措施。
05
总结与展望
常见输液反应及处理方法
引言概述输液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在医疗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尽管输液是一项相对安全的程序,但输液反应是不可忽视的问题。
输液反应是指在输液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包括药物过敏、局部反应、药物溶液不稳定等。
本文将针对常见的输液反应及处理方法进行详细讨论,以帮助医务人员更好地识别和处理这些问题。
正文内容1.药物过敏反应1.1原因分析1.1.1免疫原介导的过敏反应1.1.2非免疫原介导的过敏反应1.2识别和分类1.2.1皮肤反应1.2.2呼吸系统反应1.2.3循环系统反应1.3处理方法1.3.1停止输液1.3.2给予抗过敏药物1.3.3观察病情变化2.局部反应2.1原因分析2.1.1输液部位感染2.1.2输液部位组织损伤2.2类型及症状2.2.1红肿、疼痛2.2.2淤血、渗液2.3处理方法2.3.1更换输液部位2.3.2给予局部抗生素药物2.3.3使用冷敷或热敷3.药物溶液不稳定3.1原因分析3.1.1pH值改变3.1.2药物析出3.2识别和分类3.2.1混浊3.2.2结晶3.3处理方法3.3.1停止使用不稳定的药物溶液3.3.2重新调配药物溶液3.3.3观察病情变化4.渗漏和静脉炎4.1原因分析4.1.1静脉穿刺技术不当4.1.2静脉通道不畅4.2识别和分类4.2.1渗漏4.2.2静脉炎4.3处理方法4.3.1停止输液4.3.2更换输液部位4.3.3给予渗漏处适当处理5.输液反应预防措施5.1药物审方5.1.1了解患者药物过敏史5.1.2评估药物相互作用5.2输液操作规范5.2.1遵循无菌操作原则5.2.2注意输液速度控制5.3监测和观察5.3.1密切监测患者病情变化5.3.2观察局部反应情况总结输液反应是输液过程中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药物过敏、局部反应、药物溶液不稳定等。
医务人员应当充分了解药物过敏反应的原因、识别和分类方法以及相应的处理方法。
同时,对于局部反应的发生,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并及时处理和观察病情变化。
常见输液反应及处理
01
症状:皮肤红肿、瘙痒、呼吸困难等
03
处理方法:停止输液、使用抗过敏药物、密切观察病情等
02
原因:药物过敏、过敏体质等
04
预防措施:询问过敏史、使用无过敏药物、注意药物配伍等
静脉炎
定义:静脉炎是指静脉内膜的炎症反应,可导致静脉壁增厚、狭窄、血栓形成等
症状:局部红肿、疼痛、发热、硬结等
原因:输液速度过快、输液时间过长、药个体差异和反应类型而异,轻者可自行缓解,重者可能危及生命。
输液反应的类型
过敏反应:对药物或输液器材的过敏反应,表现为皮肤红肿、瘙痒、呼吸困难等
发热反应:输液过程中出现发热、寒战等症状,可能与药物、输液器材或输液环境有关
静脉炎:输液过程中静脉出现红肿、疼痛、硬结等症状,可能与药物、输液器材或输液环境有关
空气栓塞:输液过程中空气进入血管,导致血管堵塞,可能引起呼吸困难、胸痛等症状
药物反应:药物本身引起的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腹泻等
输液反应的原因
01
药物因素:药物本身或药物的杂质、辅料等引起过敏反应
02
输液速度:输液速度过快,导致药物浓度过高,引起不良反应
03
患者因素:患者自身体质、过敏史、疾病等因素导致对药物的敏感性增加
演讲人
常见输液反应及处理
01.
02.
03.
04.
目录
输液反应概述
常见输液反应
输液反应的处理
预防输液反应的措施
1
输液反应概述
输液反应的定义
01
输液反应是指在输液过程中,由于药物、输液器材、操作不当等原因引起的不良反应。
03
输液反应可能发生在输液过程中或输液结束后的一段时间内。
输液反应危险因素、表现类型、发生机制、对症处理措施及预防措施
输液反应危险因素、表现类型、发生机制、对症处理措施及预防措施输液是最常见的治疗方式之一,是指采用连续输注的方式通过一定途径将药物与医用体液混合后注入患者体内,以静脉输液最为常用。
输液过程中输液相关反应时有发生,其具有突发性、不可预测性,可有不同程度的反应症状,严重时可致死亡。
输液反应危险因素输液反应的发生与患者的性别无相关性。
随着患者年龄的增大,输液反应发生的风险随之增高,其中61~80岁年龄段发生率最高(46.34 %);季节以秋季(9月-11月)发生率最高(31.09 %);药物类别以抗感染药物发生率(26.12 %)最高,其次分别为抗肿瘤药物、心血管系统用药、中药注射剂和中枢神经系统用药等。
输液反应表现类型输液反应多表现为速发型过敏反应。
调查[2]发现具体表现形式可有体温升高、寒战、喘憋、皮肤发红发热、恶心呕吐等,严重的有低血压休克、呼吸衰竭等,部分患者可同时合并多种类型。
按严重程度分级,可分为Ⅰ~Ⅳ级:Ⅰ级:只有皮肤黏膜系统症状和胃肠系统症状,血流动力学稳定、呼吸系统功能稳定。
皮肤黏膜系统症状:皮疹,瘙痒或潮红,唇舌红肿和/或麻木等;胃肠系统症状:腹痛、恶心、呕吐等。
Ⅱ级:出现明显呼吸系统症状(胸闷、气短、呼吸困难、喘鸣、支气管痉挛、发呼气流量峰值下降、血氧不足等)或血压下降(成人收缩压80~90mmHg或比基础值下降30% ~40%;婴儿与儿童:<1岁,收缩压<70 mmg;1~10岁,收缩压<(70mmHg+2×年龄);11~17岁:收缩压<90 mmHg或比基础值下降30%~40%)。
Ⅲ级:出现神志不清、嗜睡、意识丧失、严重的支气管和/或喉头水肿、发绀、重度血压下降、大小便失禁等。
Ⅳ级:发生心跳和/或呼吸骤停。
输液反应发生原因①输入了致热的物质。
致热物质的输入,主要是因为输液瓶的清洁及消毒工作缺乏合理性、消毒保存不科学、输液器消毒被污染等。
②循环负荷过重反应。
输液反应的分类及处理方法
输液反应的分类及处理方法以输液反应的分类及处理方法为标题,本文将从分类、症状和处理方法三个方面来分析输液反应,并提供相应的处理方法。
一、输液反应的分类1. 荨麻疹型反应:患者出现皮肤潮红、瘙痒、荨麻疹等过敏症状。
2. 发热型反应:患者体温上升超过1℃,伴有寒战、头痛、恶心等症状。
3. 寒战型反应:患者出现剧烈寒战、肌肉酸痛等症状。
4. 血管痉挛型反应:患者出现面色苍白、四肢发绀、心悸、胸闷等症状。
5. 过敏性休克型反应:患者出现血压下降、心率增快、皮肤苍白、出冷汗等症状。
二、输液反应的症状1. 荨麻疹型反应:患者出现皮肤潮红、瘙痒、荨麻疹等过敏症状。
2. 发热型反应:患者体温上升超过1℃,伴有寒战、头痛、恶心等症状。
3. 寒战型反应:患者出现剧烈寒战、肌肉酸痛等症状。
4. 血管痉挛型反应:患者出现面色苍白、四肢发绀、心悸、胸闷等症状。
5. 过敏性休克型反应:患者出现血压下降、心率增快、皮肤苍白、出冷汗等症状。
三、输液反应的处理方法1. 荨麻疹型反应:停止输液,口服抗过敏药物,如氯雷他定、扑尔敏等,必要时使用肾上腺素、地塞米松等止痒止痛药物。
2. 发热型反应:停止输液,观察体温,必要时降温,可以给予退热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
3. 寒战型反应:停止输液,观察体温,必要时给予保温措施,可以给予退热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
4. 血管痉挛型反应:停止输液,保持患者体位舒适,观察血压和心率,必要时给予扩血管药物如硝酸甘油。
5. 过敏性休克型反应:停止输液,保持患者体位舒适,立即给予肾上腺素、地塞米松等抢救药物,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
总结:输液反应的处理方法因不同类型而有所不同,一旦出现输液反应,应立即停止输液,并根据不同类型的反应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在处理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并及时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以保证患者的安全。
此外,对于高危人群,应在输液前进行充分的评估,选择合适的药物和输液速度,以减少输液反应的发生。
输液不良反应及处理
常见输液反应症状-----循环负荷过重反应
1.原因: (1)由于输液速度过快,短时间内输入过多液体,使循环血容 量急剧增加,心脏负荷过重引起。
(2)病人原有心肺功能不良,尤多见于急性左心功能不全者。
2.临床表现: 病人突然出现呼吸困难、胸闷、咳嗽、咯粉红色泡沫样痰, 严重时痰液可从口、鼻腔涌出。听诊肺部布满湿啰音,心率快且节律不 齐。
④必要时进行四肢轮扎。用橡胶止血带或血压计袖带适当加压四肢以阻断静脉血流, 可有效地减少回心血量。但加压时要确保动脉血仍可通过,且须每s~10分钟轮流放 松一个肢体上的止血带,待症状缓解后,逐渐解除止血带。
⑤此外,静脉放血200~300ml也是一种有效减少回心血量的最直接的方法,但应慎 用,贫血者应禁忌采用。
输液反应 诊断标准
1、冷感、寒战、面色苍白、脉搏细数、 四肢厥冷
2、心慌气急、呼吸困难头痛、恶心呕 吐
3、血压下降、抽搐发热
4、昏迷、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烦躁不 安
常见输液反应症状-----发热反应
1.原因: 因输入致热物质引起。多由于用物清洁灭菌不彻底,输入的溶液或 药物制品不纯、消毒保存不良,输液器消毒不严或被污染,输液过程中未能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所致。 2.临床表现: 多发生于输液后数分钟至 1小时。病人表现为发冷、寒战、发热。 轻者体温在38℃左右,停止输液后数小时内可自行恢复正常;严重者初起寒 战,继之高热,体温可达40℃以上,并伴有头痛、恶心、呕吐、脉速等全身 症状。 3.护理 (1)预防:①输液前认真检查药液的质量,输液用具的包装及灭菌日期、有 效期;②严格无菌操作。 (2)处理:①发热反应轻者,应立即减慢点滴速度或停止输液,并及时通知 医生;②发热反应严重者,应立即停止输液,并保留剩余溶液和输液器,必 要时送检验科做细菌培养,以查找发热反应的原因;③对高热病人,应给予 物理降温,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必要时遵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或激素 治疗。
2024年输液反应有哪四种及处置措施
病人感到胸部异常不适或有胸骨后疼痛,随即发生呼吸困难和严重发绀,并伴有濒死感。 听诊心前区可闻及响亮的、持续的水泡声。心电图可呈现心肌缺血和急性肺心病的改变。
处置措施
立即停止输液,通知医生;左侧卧位和头低足高位;高流量氧气吸入;遵医嘱给予药物治 疗,如镇静剂、扩血管药物和强心剂等;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做好记录。
加强培训提高医护人员应急处理能力
制定完善的培训计划,包括输液反应的基本知识、应急处理措施等内容。 采用多种培训形式,如讲座、案例分析、模拟演练等,确保医护人员全面掌握相关知识。
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考核,评估其应急处理能力,并针对不足之处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
THANKS。
处理。
06
空气栓塞处置措施
立即停止输液并更换液体和器具
发现空气栓塞后,应立即停止输液,关闭输液器开关,避 免更多空气进入体内。
更换新的液体和输液器具,确保无空气残留,重新进行输 液。
采取左侧卧位使空气浮向右心室尖部避免阻塞肺动脉口
将患者置于左侧卧位,使空气在心脏内浮向右心室尖部,避免阻塞肺动脉口。 此卧位有助于减少空气对心脏的压迫,降低空气栓塞的严重程度。
对于轻度过敏反应,如皮疹、瘙痒等,可给予抗组胺药等药物治疗,并密切观察患 者病情变化。
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并发症
在给予抗过敏药物治疗后,应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包括生命体征、 意识状态、皮肤表现等。
如发现患者病情恶化或出现并发症,如呼吸困难、喉头水肿、心律失常 等,应立即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并及时通知医生进行进一步处理。
局部外敷药物缓解症状
可使用硫酸镁溶液进行湿敷,有助于 缓解局部红肿、疼痛等症状。
也可使用多磺酸粘多糖乳膏等外用药 物,促进炎症消退。
输液反应的应急预案、流程及处理方法
输液反应的应急预案、流程及处理方法输液是一种常见而有效的治疗手段,但在输液过程中存在一些潜在的风险,例如液体过量、输液速度过快、药物过敏等,这些都可能引发输液反应。
在输液反应发生时,医务人员需要快速采取应急措施,以保证患者的安全。
本文将介绍输液反应的应急预案、流程及处理方法。
一、输液反应的分类及特点输液反应是指在给药过程中,患者出现一系列不良反应的现象。
通常分为:1. 生理反应:如头晕、恶心、呕吐、口渴、口干、心悸等。
2. 药物过敏:如瘙痒、皮疹、过敏性休克等。
3. 毒性反应:如药物中毒、输液速度过快导致的心力衰竭等。
4. 感染反应:如发热、寒战、乏力、感染等。
二、输液反应的应急预案1.确保治疗环境安全随手关掉气源和电源、立刻关机或切断电源以此来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如果有人员在附近,可以立即通知他们撤离险情地点。
2. 快速切断输液出现输液反应时,首先应该立即切断输液管路,以避免过快输液加重症状。
3. 处理现场及通知其他人员将出现输液反应的患者迅速转移到安全场所,并采取必要的急救措施。
同时,需要及时通知其他医护人员前来协助处理。
4. 稳定患者病情根据患者病情的特点和实际情况,给予必要的药物或其他治疗手段以稳定患者的病情。
5. 报告上级并记录在处理完患者后,及时向上级医务人员汇报情况,并详细记录相关数据和处理措施,便于后续处理和总结教训。
三、输液反应的处理方法1. 生理反应在输液过程中如果患者出现生理反应的现象,一般不需要立即停止输液。
但是,需要适当减缓输液速度,或者给予必要的药物缓解症状。
另外,应该认真关注患者病情的变化,时刻做好观察。
2. 药物过敏针对药物过敏的现象,应该先立即切断输液管路,然后给予必要的药物治疗和急救措施。
在处理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病情变化,确保病情稳定。
3. 毒性反应出现毒性反应时,应该立即切断输液管路,并马上给予适当的抢救治疗。
在治疗的过程中,需要关注患者的呼吸、循环和意识等状况,给予必要的辅助措施。
常见输液反应的类型及处理方法
常见输液反应的类型及处理方法第一篇:常见输液反应的类型及处理方法常见输液反应的类型及处理方法一。
常见的输液反应的原因:存在致热原,无茵观念淡薄,药物配制时间行,药瓶瓶盖发生松动,瓶颈和瓶身受损而污染,其他因素{滴速过快过,药物浓度过高,液体温度过低。
二。
常见输液反应的类型及处理方法: 1发热反应:{1}轻者可减慢滴速或停止输液,注意保暖,口服温开水,一般可自行恢复重者立即停止输液,保留静脉通道,更换输液管,暂时给予以生理盐水替换,并观察生命体征。
{2}高热者给予热处理降温Z SN/w-r$V!T]U|“zyw$E2]nlE 7i6p@8y”zV D+ {3}必要时给予抗过敏药激素或解热剂等异丙嗪 25mg肌注,小儿0.5---1mg/kg.次地塞米松 5—10mg静脉注射,小儿0.25mg/kg氢化可的松 100---200mg,小儿 5—8mg/kg次。
静脉注射可拉明 10---12mg/kg,3---5min后,再静脉注射山莨菪碱 0.3---0.5mg/kg,。
次肌注复方氨基比林 2ml/,小儿 0.1/kg/次安乃近成人肌注0.25—0.5g/次口服布洛芬 0.4—0.8g/,小儿 5—10mg/次 2.急性肺水肿成因:输液速度过快表现:胸闷。
呼吸急促。
咳嗽。
咯粉红色泡沫痰,病人面色苍白,出冷汗,严重者口鼻涌出大量泡沫血性液体,肺部听诊可闻大量湿性啰音,血压下降,脉搏快而弱处理{1}停止输液,保留输液通道 {2}给氧高流量氧(4—6升/分)'W'@%wo4Xa Nd$H/m~'E'kC.MZ“c#fD_Le6X9 u7{![U&Lz+dh!])_O ZJ cB(W”ja4IUjgqZF8g3t;q$g uF;~M0];{}C&G4b {3}给患者以高斜坡卧位,以减少静脉回流,减轻心脏负担{4}药物强心利尿西地兰04—0.8mg加呋塞米20—40mg溶于50%葡萄糖40ml缓慢静脉推注S GHY)t J:@)s1I8DK 支气管解痉剂氨茶碱0.25g溶葡萄糖溶液20—40ml缓慢静脉推注,镇静剂吗啡5—10mg哌替定50—100mg 肌注,以减轻呼吸困难,减轻耗氧量血管扩张剂酚妥拉明 10—20mg溶于葡萄糖100ml中静脉滴注或用硝普钠5—10mg加入5%葡萄糖溶液100mg中静脉,滴注,有扩张剂警惕发生严重低血压。
输液反应的定义,发生机制,鉴别诊断,分类,输液反应的治疗
输液反应的定义,发生机制,鉴别诊断,分类,输液反应的治疗输液反应的定义,输液反应的发生机制,输液反应鉴别诊断,输液反应的分类,输液反应的治疗,输液反应发生因素1定义输液反应:是由于输液所引起的不良反应的总称,因药物引起的属药物不良反应。
输液反应一般可以预防和减少,但不能完全避免。
常说的输液反应是由热源引起的反应,轻者有发冷、寒战、发热、出汗,体温常在38.5℃左右,停止输液后数小时体温恢复正常。
严重者体温可达40℃~42℃,头痛、恶心、呕吐、意识不清、昏迷、低血压休克,有的出现多脏器损害、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循环呼吸衰竭而死亡。
严重输液反应多数预后很差,可因脑损坏致残成痴呆或植物人。
输液反应为临床采用输液疗法治疗疾病的各种非治疗效应,为医源性不良反应。
由于输液反应所涵指的临床反应症状较多,导致输液反应的因素也较多,而这些因素如个体差异等的变异性较大,因此,输液反应无可预见的规律性。
由此而导致的医患纠纷也时有发生,严重损害了医患双方的利益,现在特别关于处置医疗纠纷“举证倒置”的办法。
因此,充分认知、分析临床输液反应发生的原因,多环节控制、预防输液反应的发生,对医护人员避免此类医患纠纷是十分必要的。
输液反应的参考诊断标准如下:在输液后15分钟至1小时内,发生冷感、寒战,发热38℃以上,于停止输液后数小时内体温恢复正常,可伴有恶心、呕吐、头痛,腰部及四肢关节剧痛,皮肤苍白、湿冷、血压下降,休克甚至死亡。
2 输液反应机制热原是指引起恒温动物体温升高物质的总称。
广义的热原包括了细菌性热原、内原性高分子热原及其化学热原等,药剂学上的热原通常是指微生物的代谢产物。
现已证明热原主要是微生物的一种内毒素,它是由脂多糖、磷脂和蛋白质组成的复合物。
微粒异物也是引起输液反应的重要因素,静脉输液中的不溶性微粒异物如橡胶微粒,不溶性无机盐、活性炭微粒、纤维、配伍用药过程中产生的微粒以及输液过程中空气没经滤过而进入输液的致病菌或灰尘等,可引起类热原样反应、静脉炎,血管肉芽肿、肺水肿、栓塞、过敏反应等。
输液反应的定义,发生机制,鉴别诊断,分类,输液反应的治疗
输液反应的定义,发生机制,鉴别诊断,分类,输液反应的治疗输液反应的定义,输液反应的发生机制,输液反应鉴别诊断,输液反应的分类,输液反应的治疗,输液反应发生因素1定义输液反应:是由于输液所引起的不良反应的总称,因药物引起的属药物不良反应。
输液反应一般可以预防和减少,但不能完全避免。
常说的输液反应是由热源引起的反应,轻者有发冷、寒战、发热、出汗,体温常在38.5℃左右,停止输液后数小时体温恢复正常。
严重者体温可达40℃~42℃,头痛、恶心、呕吐、意识不清、昏迷、低血压休克,有的出现多脏器损害、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循环呼吸衰竭而死亡。
严重输液反应多数预后很差,可因脑损坏致残成痴呆或植物人。
?输液反应为临床采用输液疗法治疗疾病的各种非治疗效应,为医源性不良反应。
由于输液反应所涵指的临床反应症状较多,导致输液反应的因素也较多,而这些因素如个体差异等的变异性较大,因此,输液反应无可预见的规律性。
由此而导致的医患纠纷也时有发生,严重损害了医患双方的利益,现在特别关于处置医疗纠纷“举证倒置”的办法。
因此,充分认知、分析临床输液反应发生的原因,多环节控制、预防输液反应的发生,对医护人员避免此类医患纠纷是十分必要的。
?输液反应的参考诊断标准如下:在输液后15分钟至1小时内,发生冷感、寒战,发热38℃以上,于停止输液后数小时内体温恢复正常,可伴有恶心、呕吐、头痛,腰部及四肢关节剧痛,皮肤苍白、湿冷、血压下降,休克甚至死亡。
2?输液反应机制?热原是指引起恒温动物体温升高物质的总称。
广义的热原包括了细菌性热原、内原性高分子热原及其化学热原等,药剂学上的热原通常是指微生物的代谢产物。
现已证明热原主要是微生物的一种内毒素,它是由脂多糖、磷脂和蛋白质组成的复合物。
微粒异物也是引起输液反应的重要因素,静脉输液中的不溶性微粒异物如橡胶微粒,不溶性无机盐、活性炭微粒、纤维、配伍用药过程中产生的微粒以及输液过程中空气没经滤过而进入输液的致病菌或灰尘等,可引起类热原样反应、静脉炎,血管肉芽肿、肺水肿、栓塞、过敏反应等。
发生输液反应应急预案及处理
总结经验教训,完善管理制度和操作流程
分析原因
01
对输液反应事件进行深入分析,找出根本原因,包括药品质量
问题、操作不当、设备故障等。
总结经验教训
02
针对事件暴露出的问题,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改进措施。
完善管理制度和操作流程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03
根据总结的经验教训,对现有的管理制度和操作流程进行修订
和完善,提高输液安全水平。
04 后续处理流程与规范
对涉及药品器械进行封存送检
封存涉事药品和器械
送检专业机构
立即停止使用可能导致输液反应的药 品和器械,并进行封存,确保现场安 全,防止证据丢失。
将封存的药品和器械送至具有相应资 质的专业检验机构进行详细检测和评 估。
通知相关部门
及时通知医院药剂科、设备科等相关 部门,对封存的药品和器械进行初步 检查。
加强培训
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输液反应应急处理培训,提 高医护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
强化监管
加强对输液过程的监管,确保输液安全,减少输 液反应的发生。
提高医护人员应对突发事件能力
增强应急意识
通过模拟演练等方式,增强医护人员的应急意识和快速反应能力。
提升专业技能
加强医护人员专业技能培训,提高其对突发事件的识别和处理能 力。
记录症状
详细记录患者出现的输液反应症状,如发热、寒战、皮疹、呼吸困难等。
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如抗过敏等
01
02
03
抗过敏治疗
根据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 如肾上腺素、地塞米松等。
对症处理
针对患者出现的不同症状, 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 吸氧、物理降温、升压药 物等。
监测生命体征
输液反应的应急预案及演练
一、引言输液反应是临床护理工作中常见的一种不良反应,严重时可危及患者生命。
为提高医护人员对输液反应的应急处置能力,保障患者安全,特制定本应急预案及演练方案。
二、应急预案1. 输液反应的定义输液反应是指在输液过程中,患者出现的与输液药物或输液过程相关的各种不良反应,包括过敏反应、热原反应、感染反应等。
2. 输液反应的分级根据患者症状的严重程度,将输液反应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三级。
3. 输液反应的应急预案(1)轻度输液反应1. 立即停止输液,保留静脉通路。
2. 观察患者症状,给予对症处理,如口服抗过敏药物、局部冷敷等。
3. 记录患者症状及处理措施。
4. 如症状加重,及时上报上级医生,遵医嘱给予相应处理。
(2)中度输液反应1. 立即停止输液,保留静脉通路。
2. 给予吸氧、心电监护等支持治疗。
3. 遵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激素等治疗。
4. 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症状变化。
5. 如症状加重,及时上报上级医生,遵医嘱给予相应处理。
(3)重度输液反应1. 立即停止输液,保留静脉通路。
2. 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抢救。
3. 给予吸氧、心电监护、气管插管等支持治疗。
4. 遵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激素、升压药等治疗。
5. 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症状变化。
6. 如症状加重,及时上报上级医生,遵医嘱给予相应处理。
4. 报告制度1. 立即向科室负责人报告。
2. 向医院感染科、药剂科、护理部等相关科室报告。
3. 如为过敏反应,及时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
三、演练方案1. 演练目的1. 提高医护人员对输液反应的识别和应急处理能力。
2. 优化应急预案流程,提高救治效率。
3. 增强团队协作意识,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2. 演练内容1. 输液反应的识别和判断。
2. 输液反应的应急处置流程。
3. 各科室之间的协作配合。
4. 抢救设备和药品的准备。
3. 演练步骤1. 情景模拟:模拟患者发生输液反应的情景,包括轻度、中度和重度反应。
2. 抢救流程:按照应急预案流程进行抢救,包括停止输液、给药、观察、报告等。
输液反应及处理
输液反应及处理
输液反应可以分为一般反应和过敏性反应两类。
一般反应包括输液反应、输液热、嗜
睡症和生理性反应等。
1. 输液反应:指患者接受输液后出现的一种特异性的反应,常有发热、发疹、发痒、头痛、全身乏力、恶心、呕吐等症状。
可能是由于溶液的中性不稳定或对它的抗药性而引
起的。
2. 输液热:指的是接受输液后患者体温急速上升的情况,也可能伴有其他症状,出
现此症状时要及时检查患者,确定其超新星情况。
3. 嗜睡症:指因输液而出现睡眠障碍,多由低血糖所致,出现此症状时需注意检查
患者的血糖水平,及时补充葡萄糖或其他糖营养,以预防严重情况的发生。
4. 生理性反应:也称为适应性反应,包括呼吸频率增加、兴奋状态改变、流泪、出
汗等,出现此症状时应耐心安抚,将患者环境调为安静。
根据不同类型的反应,处理措施也不同:
1. 对输液反应,应以对症处理为主,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给予糖皮质激素和其他抗
炎药等治疗;
2. 对输液热的处理,应定期检查患者的体温,若出现发热情况,则应采取有效的冷
敷和退热措施;
3. 对嗜睡症,应控制血糖水平,及时补充糖营养;
4. 对生理性反应,应保持患者安静、舒适的环境,定期给予安抚剂。
针对各种不同反应,输液时应采取相应措施,以避免反应的发生或减少其发生的几率。
同时,在给予治疗时也应严格按照医师的指示和护理计划来制定方案,严格遵循药物安全
程序。
输液反应及应急预案
保持注射器、针头、 管道等无菌物品的干 燥,避免潮湿。
确保注射器和针头一 次性使用,避免交叉 感染。
做好患者沟通工作,及时处理不适反应
向患者详细解释输液的目的、注 意事项和可能的不良反应。
告知患者如有不适反应及时告知 医护人员,以便及时处理。
鼓励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 紧张情绪。
04
应急预案
发热反应应急预案
详细描述
空气进入血管,可能导致肺栓塞、心肌缺血等严重后果。患者可能出现胸痛、呼 吸困难等症状。
静脉炎
总结词
静脉炎是输液引起的血管炎症。
详细描述
静脉炎通常表现为沿静脉走向的皮肤红肿、疼痛、瘙痒,严重时可能导致局部组织坏死。
液体外渗
总结词
液体外渗是指药物或液体从血管渗漏到组织中。
详细描述
患者输液部位出现局部肿胀、疼痛,严重时可能导致组织坏死或引发感染。
输液反应及应急预案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引言 • 常见输液反应 • 输液反应的预防与控制 • 应急预案 • 特殊情况处理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目的
确保病人在输液过程中的安全, 减少或避免输液反应的发生,以 及应对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
背景
输液是临床治疗中常见的给药方 式,但若操作不当或病人自身条 件等原因,可能导致一系列的输 液反应和并发症。
详细描述
患者在输液过程中出现发热,伴随寒战、头痛、恶心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导 致呼吸困难、休克等。
过敏反应
总结词
过敏反应是患者对某些药物或物质出现异常的免疫反应。
详细描述
患者在输液过程中出现皮疹、瘙痒、呼吸急促、喉咙肿胀等 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休克或死亡。
输液反应处理制度
输液反应处理制度输液反应是指在给药过程中,患者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为了及时、准确、妥善地处理输液反应,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我单位特制定了输液反应处理制度。
本文将对输液反应的分类与处理方法进行详细介绍,以确保医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的准确操作。
一、输液反应分类在实际工作中,根据发生反应的部位和症状,我们将输液反应分为局部反应和全身反应两类。
1.局部反应局部反应是指反应仅发生在输液部位周围的皮肤和组织内,主要表现为局部红、肿、痛等症状。
常见的局部反应包括血管炎、渗出和溢液。
2.全身反应全身反应是指药物分布到全身各个系统,引起全身性的症状。
常见的全身反应包括发热、寒战、荨麻疹、呼吸困难等。
二、输液反应处理方法针对不同类型的输液反应,我们制定了相应的处理方法,以确保及时处理和保护患者的安全。
1.局部反应处理方法当发生局部反应时,医务人员应立即停止输液,并转移输液部位,同时进行局部处理。
局部处理包括:(1)冷敷:可用冰袋或冷敷巾进行冷敷,缓解局部红肿和疼痛。
(2)抗炎药物:根据患者情况,可适当应用抗炎药物,如布洛芬、地塞米松等。
(3)就医观察:如果症状加重或无法缓解,患者应立即就医观察。
2.全身反应处理方法当发生全身反应时,医务人员应立即停止输液,并实施相应处理。
全身反应处理方法包括:(1)及时通知医生:医务人员应立即向主治医生报告情况,寻求进一步的处理方案。
(2)停止输液:将输液速率调至最低或完全停止输液,保持呼吸道通畅。
(3)观察监测:医务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呼吸、脉搏、血压等。
如出现危急情况,应立即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
(4)给予适当治疗:根据患者症状的具体情况,医务人员可给予抗过敏药物、支持治疗等适当的治疗手段。
三、穿戴防护措施在处理输液反应过程中,为了保护医务人员的个人安全,我们建议穿戴相应的防护措施。
包括:(1)戴手套:在处理输液反应时务必戴上一次性手套,避免直接接触患者体液。
(2)佩戴口罩:如果患者出现了咳嗽或打喷嚏等症状,医务人员应佩戴口罩,减少细菌或病毒的扩散。
输液反应及处理
4.2、循环符合过重
原因: 输液速度过快,短时间内输入过多液体,使循环血容量急剧增加,心脏负荷过 重。患者原有心肺功能不良,尤多见于急性左心功能不全者。
症状: 病人突然感到胸闷、气短、咳粉红色泡沫痰;严重时痰液可由口鼻涌出,听诊肺 部布满湿哆音,心率快且节律不齐。
处理: 1、出现上述表现,立即停止输液并迅速通知医生,进 行紧急处理:取端坐位,双腿下垂,以减少下肢静脉回流, 减轻心脏负担。同时安慰患者以减轻其紧张心理。 2、高流量氧4气吸入,一般氧流量为6~8L/min,湿化瓶 内加入20%~30%的乙醇溶液,以减低肺泡内泡沫表面 的张力,使泡沫破裂消散。 3、遵医嘱给予镇静剂、平喘、强心、利尿和扩血管药 物。 4、必要时进行四肢轮扎:用止血带或血压计袖带适当加 压四肢以阻断静脉血流,但动脉血仍可通过.每5~10min 轮流放松一个肢体上的止血带。 5、静脉放血200~300ml可有效减少回心血量,但应慎 用,贫血者禁忌。预防:输液过程中,密切观察,注意控 制输液速度和输液量,一般成人40-60滴/分,儿童2040滴/分,老年人、儿童及心肺功能不全患者应减慢滴 速。
症状 主要表现发冷、寒战、发热(轻者发热常在38"C左右,严重者高热达40-41℃),并 伴有恶心、呕吐、头痛、脉快、周身不适等症状。
处理措施: 反应轻者,立即减慢点滴速度或停止输液,并及时通 知医生; 反应严重者,立即停止输液,并保留剩余溶液和输液 器,必要时送检验科做细菌培养; 对高热者给予物理降温, 严格观察生命体征,必要 时遵医嘱给予药物治疗。 预防: 输液前认真检查药液的质量,输液用具包装及灭菌日 期、有效期; 严格无菌操作
3.2、输液器材及速度
使用不合格的注射器和输液器。 静滴含K+、Ca2+、Mg2+等离子的药物时,滴速过快, 敏感患者可引起输液反应。对体质较弱或敏感患者一定 要控制滴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输液反应的定义,发生机制,鉴别诊断,分类,输液反应的治疗输液反应的定义,输液反应的发生机制,输液反应鉴别诊断,输液反应的分类,输液反应的治疗,输液反应发生因素1定义输液反应:是由于输液所引起的不良反应的总称,因药物引起的属药物不良反应。
输液反应一般可以预防和减少,但不能完全避免。
常说的输液反应是由热源引起的反应,轻者有发冷、寒战、发热、出汗,体温常在38.5℃左右,停止输液后数小时体温恢复正常。
严重者体温可达40℃~42℃,头痛、恶心、呕吐、意识不清、昏迷、低血压休克,有的出现多脏器损害、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循环呼吸衰竭而死亡。
严重输液反应多数预后很差,可因脑损坏致残成痴呆或植物人。
输液反应为临床采用输液疗法治疗疾病的各种非治疗效应,为医源性不良反应。
由于输液反应所涵指的临床反应症状较多,导致输液反应的因素也较多,而这些因素如个体差异等的变异性较大,因此,输液反应无可预见的规律性。
由此而导致的医患纠纷也时有发生,严重损害了医患双方的利益,现在特别关于处置医疗纠纷“举证倒置”的办法。
因此,充分认知、分析临床输液反应发生的原因,多环节控制、预防输液反应的发生,对医护人员避免此类医患纠纷是十分必要的。
输液反应的参考诊断标准如下:在输液后15分钟至1小时内,发生冷感、寒战,发热38℃以上,于停止输液后数小时内体温恢复正常,可伴有恶心、呕吐、头痛,腰部及四肢关节剧痛,皮肤苍白、湿冷、血压下降,休克甚至死亡。
2 输液反应机制热原是指引起恒温动物体温升高物质的总称。
广义的热原包括了细菌性热原、内原性高分子热原及其化学热原等,药剂学上的热原通常是指微生物的代谢产物。
现已证明热原主要是微生物的一种内毒素,它是由脂多糖、磷脂和蛋白质组成的复合物。
微粒异物也是引起输液反应的重要因素,静脉输液中的不溶性微粒异物如橡胶微粒,不溶性无机盐、活性炭微粒、纤维、配伍用药过程中产生的微粒以及输液过程中空气没经滤过而进入输液的致病菌或灰尘等,可引起类热原样反应、静脉炎,血管肉芽肿、肺水肿、栓塞、过敏反应等。
热原由静脉输入血液,刺激脑下垂体发热中枢,引起发热反应。
3 与过敏反应鉴别过敏反应与输液反应的鉴别,一般情况下凭经验作出诊断。
但有些比较模棱两可,真正鉴别比较困难。
两者本身也有重合,输液反应中的一个类型就是过敏反应。
所幸两者治疗有许多共同点。
所以这个话题颇为复杂,但临床也有规律可循。
药物的过敏反应又称变态反应,是指有特异体质的患者使用某种药物后产生的不良反应。
常表现为皮肤潮红、发痒、心悸、皮疹、呼吸困难,严重者可出现休克,甚至死亡。
过敏反应首先应明确的是与药物的种类和病人的体质差异有明确的相关性,而输液反应与输液的环境、护理操作关联较大。
其次,从时间窗内的发生率来分析:过敏反应是散发的,而输液反应在某段时间内是集中发生的。
如果不能去除诱发因素,则会持续发生。
再次,从症状上分析:过敏反应多见于皮疹、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诱发哮喘、过敏性休克等。
而输液反应绝大部分表现为寒颤,体温骤升,一般出现于输液后30分钟至1小时内,有些可在15分钟内发生。
寒颤往往是患者再次寻求医生的首发原因。
过敏反应引起的药物热,发生比较缓慢,不停药则顽固。
发生体温骤升的情况机率很低。
最后,在不考虑个体差异的情况下,临床医生都有这样一个概念:有些药物比较容易过敏,有些药物则很少发生过敏。
举个例子:同一个病人,第一次因感冒输液青霉素,出现皮疹,那么首先考虑过敏反应。
第二次,因急性胃炎输液西咪替丁,过程中发生寒颤高热,那么首先考虑输液反应。
所以顺着药物这个滕去摸瓜,也是比较有指导作用的。
治疗方面:两者都需要抗过敏和激素使用。
但过敏反应就注重于抗过敏治疗,必要时使用肾上腺素。
而输液反应则注重于退热处理,各有特点。
4 输液反应的分类临床表现大多数病人在输液开始20分钟左右出现输液反应。
有的发生在输液开始1~3小时内。
轻型,出现寒战、全身不适,体温在38℃以下。
中型,出现寒战、高热、气促、心率快、头痛、四肢关节痛、恶心呕吐,体温在38~40℃之间。
重型,除了中型症状外还出现皮肤苍白、烦躁不安、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甚至休克表现。
有人将最常见的输液反应主要分为5种。
(1)热原反应引起机体致热的物质主要是细菌内毒素,机体对细菌内毒素有一定的耐受范围,被污染的静脉输液剂进入体内的热原累积量超过人体的耐受量时,便发生热原反应。
主要的临床表现为体温升高甚至高热,伴之以寒颤、皮肤苍白,瞳孔散大,血压快速升高,白细胞减少,严重者伴有恶心、呕吐、头痛以至昏迷,甚至导致休克、死亡。
(2)热原样反应由输液中不溶性微粒引起的一种类似热原反应的反应。
当使用的输液剂或其临床复配剂受到生产、贮存、输液器具、输液操作过程及输注环境等污染,不溶性微粒超过限量或个体耐受阈值时,临床上即可能发生热原样反应。
其临床症状类似热原反应。
(3)过敏反应除表现有皮肤瘙痒、红斑样皮疹等一般过敏反应外,临床常见有类似热原反应的严重过敏反应,难与热原反应区别,应注意鉴别。
临床表现为头痛、头昏、气急、心慌、发热,甚至发生寒颤、恶心、呕吐、口唇发绀、面色苍白、四肢冰凉、神志模糊等,严重者可致过敏性休克。
(4)细菌污染引起的反应被细菌或真菌污染的液体进入患者体内而引起的一种比热原反应更为严重的急性细菌性感染反应,如严重的菌血症或败血症。
(5)静脉炎当患者静脉输液的疗程较长,输入药物的刺激性较强,或因反复穿刺致机械性损伤,以及患者的特殊体质,操作时消毒不严格等都会导致静脉炎。
主要表现为沿静脉走向呈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发红、肿胀、灼热、疼痛,有时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状。
另外,急性心衰多因患者本身患有冠心病且输液量大、输液滴速太快所致。
5 输液反应的治疗立即停止输液,或更换液体及输液器,保留剩余液体及输液用具备查。
同时,肌肉注射非那根或静脉注射地塞米松。
呼吸困难者予氧气吸入,并保持呼吸道通畅。
烦躁不安者予鲁米那或水合氯醛,高热者予物理降温、冰枕以防止脑水肿。
反应严重者予0.1%肾上腺素0.5-1ml皮下注射,休克者按休克处理。
在实际治疗、处理中有4个问题要注意。
(1)处理中要注意控制周围人群的情绪:在发生两者反应时,家属和病人都比较惊慌,情绪激动,其甚至会火拼。
此时你应立即处理,在一边治疗的同时要安慰病人和家属,如果生命体征平稳,应大胆的安慰,以减少不必要的麻烦。
(2)必须保持静脉通道:病人和家属都有这样一个毛病,发生反应,他们会很惊恐的要求护士终止输液,拔除静脉针。
如果定力不足的护士遇上,会做出相应的反应。
正确的方法是:必须保持静脉通路,以备用。
立即更换上生理盐水,更换输液皮条,继续输液。
这样做下一步的治疗比较顺利。
这条很重要.(3)正确回答病人和家属的问题:发生了输液反应,处理完了,肯定会有家属或者是病人问你这样的问题:“这是咋回事,是不是药用错了用反了?”怎么回答,比较重要。
在问题未调查清楚之前,你可以这样分析:输液反应不是用错药,这样的反应是个别现象,一般跟病人的体质和原发病有关系。
如果病人原有发热,可能是处于体温上升期,如果病人擅自加快输液速度,那更要理直气壮的指出:输液太快,病人一下子受不了,很危险。
总之,解释之前应多方面考虑,不能让病人误解,避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4)做好早期准备工作:如果发生了过敏性休克,肾上腺素1:10000怎么配,剂量是多少,护士应有充分准备。
6 输液反应发生因素(1)致热源:是指输液中的微生物及代谢产物,通常指内毒素,主要来源有配制液体的原料、液体制备过程、使用过程及输液器具不洁或灭菌不全等。
(2)不溶性微粒:如橡胶微粒、不溶性无机盐、活性炭微粒、纤维、配伍用药过程中产生的微粒以及输液过程中空气没通过滤过装置而进入输液的致病菌或灰尘等。
(3)联合用药:由于药物配伍不当,添加药物过多或添加药物本身热源不合格,易引起输液反应,输液中的微粒增加与加入针剂数量成正比。
液体加入多种药物时,因反复穿刺瓶塞,导致污染的机会增加。
药物配伍不当,使配制后的溶液澄明度受影响,产生结晶或pH值改变。
我建议大家把唐镜波编著的配伍检索表大家可以备一份.(广州总医院药学部),任何稀释液放置过久均易增加污染的机会。
由于药物的溶解度、酸碱度、放置时间及温度条件的影响,使配伍后药液发生变化而影响药液质量。
而且当配伍剂量大品种多时,所含热原累加到一定量时,输入体内亦会发生热原反应。
(4)输液器具:输液器具污染,也是引起输液反应的一个因素。
如输液前未认真检查而使用包装袋破损、密闭不严漏气污染和超过使用期的输液器亦会引起发热反应。
目前,基层很难有象临床配药间(或称治疗室)均少有空气净化设施,此外,注射器和输液器的质量、护理操作人员的安瓿开启、配加药液等操作过程均为不可忽视的因素。
(5)空气洁净度:治疗室和输液过程中空气清洁程度。
加配药后放置时间越长也就越易增加污染的机会,输液时间越长,被污染的机会也就越多。
输液反应在特殊气候条件下往往会出现发生率增多的情况。
一般在夏季气温炎热、空气湿度偏高时,药液易被微生物污染而引发输液反应。
以气候炎热的7、8月份发生输液反应较多。
气候寒冷季节,由于气温偏低,输入的药液与人体温差较大,可刺激血管,引起血管壁痉挛而出现寒颤、体温及血压升高,特别是对高龄患者及伴有冠心病、高血压、脑梗塞或体质较弱者更甚,并可使该类患者对内毒素更敏感而引发输液反应。
在寒冷季节,如须采用静脉滴注给药,可用热毛巾包裹输液管,将药液保温输注。
(6)致敏药物:此类药物使用前必须做过敏皮肤试验,阴性者方可应用。
(7)输液技术:输液操作人员无菌观念差、药物配制太久、输液速度过快、药物浓度过高、多次静脉穿刺、所输液体温度过低等。
(8)安瓿的切割与消毒不当造成的污染割锯安瓿时砂轮与玻璃摩擦,在安瓿局部产生玻璃碎屑和脱落砂粒,割痕越长,玻璃碎屑越多,不溶性大颗粒的数目也随之增加。
消毒安瓿后用砂轮在安瓿颈部锯割一圈然后用手掰开,或用无菌持物钳直接将安瓿敲开,是使玻璃微粒污染药液最严重的安瓿切割方法。
因此,安瓿的切割及消毒不当,使液体进入玻璃微粒的机会增加。
加药针头穿刺瓶塞的污染配药时针头插入瓶塞的角度、次数及针头大小与液体污染的程度有关。
垂直进针容易将针头截面切下的橡皮塞碎屑带入液体中,尤其是多次进针后橡皮塞表面进针空隙增大,凹凸不平,易贴附灰尘、杂质等。
尽管进针前对瓶塞表面进行了常规消毒,但随重复进针,仍易将瓶塞表面的附着物带入瓶中而污染液体。
(9)加药注射器的污染(10)静脉穿刺针头斜面滞留微粒的污染,静脉穿刺不成功未更换针头,可直接把针头滞留微粒引入静脉。
(11) 输液发热反应与输液速度有密切关系静脉滴注含K+、Ca2+、Mg2+等离子的药物时,滴速过快可引起患者不适或病情恶化,且滴速过快也可引发内毒素阈值低的敏感患者发生输液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