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工程1观后感
超级工程1第一集观后感
![超级工程1第一集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be24c62b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9f52e7c.png)
超级工程1第一集观后感
这一集里讲的是上海的中心大厦。
那大厦可高啦,直直地插到天上去。
就像一个超级巨人站在那儿。
我在想,建这么高的楼得多难呀。
我看到那些建筑工人叔叔们,他们就像一群勇敢的小蚂蚁,在那么高的地方忙忙碌碌。
有个叔叔说,他们在高空作业的时候,风一吹,身子就晃悠。
我感觉自己站在椅子上,一阵风吹来都可能站不稳呢,他们在那么高的地方得多害怕呀。
可是他们还是坚持着,就为了把这大厦一点一点盖起来。
大厦的地基也特别厉害。
为了能撑起这么高的楼,地基打得又深又牢固。
就像大树的根一样,要深深地扎进土里,树才能长得高高的,大厦也是这样。
我记得我家种树的时候,我和爸爸挖个小坑都费好大劲呢,这大厦的地基那得挖多大的坑呀。
而且,这大厦里的电梯也超级酷。
速度特别快,眨眼的功夫就能到很高的楼层。
我想,如果我坐这个电梯,肯定就像坐火箭一样。
这电梯能这么厉害,肯定是工程师叔叔阿姨们费了好多心思才设计出来的。
在建造的过程中,还有好多的机器在帮忙。
那些大吊车,就像一个个大力士,把很重很重的建筑材料轻松地吊起来。
我在工地旁边见过小吊车,那和这个大吊车比起来,就像小蚂蚁和大象。
这上海中心大厦就像一个大奇迹。
它让我知道了只要人们齐心协力,不怕困难,就能做出特别了不起的事情。
我以后也要像这些建筑工人叔叔和工程师叔叔阿姨们一样,不管做什么事,都要有耐心,要勇敢。
要是遇到难题了,就像他们建大厦一样,一点一点去解决,最后肯定能成功的。
我特别期待下次还能看到更多超级工程的故事呢。
纪录频道超级工程第一集观后感
![纪录频道超级工程第一集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2dc1ac8b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29.png)
纪录频道超级工程第一集观后感
这一集讲的是上海中心大厦的建造。
你看那上海的高楼大厦就像一群巨人似的,可这个上海中心大厦简直就是巨人中的巨人。
从一开始的设计就不简单,设计师们就像一群超级魔法师,要考虑的东西超级多。
什么风的阻力啦,那么高的楼,风一吹那可不是开玩笑的,就像一个瘦高个站在大风里,很容易被吹倒。
所以他们得把楼设计成那种能抗风的形状,这可比我搭积木的时候考虑的多多了。
还有那地基的建造,感觉就像是在给这个巨人打造一双无比坚固的鞋子。
打地基的时候,那机器轰隆隆的,感觉都能把地给钻穿到地球的另一边去。
看着那些巨大的桩子一根一根地打进地里,我就想,这哪是盖楼啊,这简直是在跟地球较劲儿呢。
而且啊,那些建筑工人就像一群超级英雄,在那么高的地方干活,我站在我家二楼往下看都会腿软,他们在几百米的高空,还能那么稳当地操作各种设备,真是太牛了。
这大厦的建造还涉及到好多高科技的东西,像是那些新型的建筑材料。
这些材料就像是大厦的特殊盔甲,既轻便又坚固。
我就在想啊,这是不是就像给这个巨人穿上了高科技的紧身衣呢?让它又能耍帅又能抗揍。
整个建造过程就像是一场超级大的团队合作游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色,而且每个角色都至关重要。
缺了哪个环节,这个超级工程可能就没法这么完美地呈现在我们眼前了。
这一集看完啊,我对这些超级工程背后的人们充满了敬意,他们就像一群幕后的超级明星,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打造出这么震撼的建筑。
这上海中心大厦不仅仅是一座高楼,更是人类智慧和勇气的结晶啊。
以后再看那些高楼大厦,可不能只觉得它们高了,得想象一下背后有多少精彩的故事呢。
超级工程观后感600字
![超级工程观后感6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bebacdfc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5d80656.png)
超级工程观后感600字超级工程观后感600字(精选篇1)这是一个从零开始的故事。
“中国,全球排名第一的贸易大国”、“全球排名前十的港口中,有七个位于中国”、“短短三十年,中国建设了世界上最大的高速公路和高铁网络,架设了众多全球技术难度最高的桥梁”、“港珠澳大桥,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超级摩天大楼——上海中心大厦”……这是我在观看《超级工程》纪录片时所做的笔记,走进这些大工程的背后,我内心油然而生出自豪感。
我看到了这些工程在建设过程中面临的种种挑战,看到了工匠精神贯穿在工程建设的每一个环节,也看到了建筑工人用汗水浇筑超级工程,他们的智慧、生活、情感和梦想,鲜活呈现了奇迹背后的艰辛历程和付出。
《超级工程》纪录片作为中国高速发展的缩影和典范,不仅以国际化的表达方式彰显艺术的力量,更关注了钢筋混凝土背后的人情味。
我家大伯父,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建筑工人,在建筑工地上工作十年有余,他一年就回家1-2次,每天的生活环境都是一成不变的,这种生活是枯燥的,他也曾经厌烦过,但他还是坚持下来了。
像我大伯父这样的建筑工人还有跟多,每个工程背后都有一批这样的建设者,每个建筑奇迹都是建筑工人们用汗水、用无数甘于寂寞和无私奉献的努力换来的,也让工程本身充满了故事。
成败的关键在人。
在这些宏大工程面前,人是何其渺小。
工程建设中不断遇到困境,但那些拥有疯狂想象力、创造力的设计师、工程师和辛苦伟大的工人们不断地攻克难题,人类的勇敢和智慧超出想象。
大型设备的制造和技术上的不断创新,让工程师们更有自信去挑战从前难以征服的自然环境,将跨越天险的能力不断提高,纵横南北。
在建设港珠澳大桥中,隧道工程建设周期长、高风险、重复性强,工作精度、难度高,加之“孤岛”“孤船”水上作业,极易造成人员思想波动。
那么,依靠党建工作,强化精神意志,培养工人们攻坚克难的执着追求和激发全体员工“强国筑梦”的荣誉感是关键。
党组织的延伸,浓厚文化的感染,引领着工人们坚守信念,让建设团队在历经磨练中变得更加团结,在战胜困难中变得更加坚强。
超级工程第一季观后感6篇
![超级工程第一季观后感6篇](https://img.taocdn.com/s3/m/0d17473b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d0.png)
超级工程第一季观后感6篇观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连续剧或参观展览等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
所谓“感”,可以是从作品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作品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观看而激发的决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观看而引起的对社会。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超级工程第一季观后感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超级工程第一季观后感1中国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速铁路网络,2万公里的运行里程远超世界其它国家的综合。
高铁的建设和发展,全面提升了中国的路网质量,并使得区域经济得以进一步协调发展。
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铁系统,在全球取得了领先的地位,并在不断挑战科技和自然环境的各种极限。
影片从工程建设、科技突破、运营管理等方面,全面展示了中国的高铁系统,用最直观的镜头记录了这些震撼人心的超级工程背后的故事,先介绍制造高铁零件的青岛四方工厂,在工厂内完成了更优化的车头的设计方案和实验操作;然后是有关于车轮车轨方面的描述,展示了车轮和车轨的摩擦产生的问题和无缝钢轨的制作过程;紧接着展示了中国工程师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在建设高铁就前先架桥的智慧;最后,先进的列车的控制和运营系统对天气等突发状况的及时的应对和解决让人震撼,同样还有高铁的心脏――IGBT也让中国人自豪。
看完了《超级工程》,不得不感慨中国强大的基建能力。
这是一个从零开始的故事,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从无到有,建设了世界上最大的高速铁路网络;架设了全球众多技术难度最高的桥梁;建设了世界上最长的高速铁路里程,他的长度甚至超过了全球其他地区的总和。
纪录片中出现的高科技手段的画面让人印象深刻,精确到微米级的机械手臂、对焊接钢轨打磨到无缝的机器、运输钢轨的车还有IGBT 身边车间的设备无一不让人折服于中国的强大、中国工程师的智慧。
高速铁路网络的建成不仅极大的促进了铁路经过地区的经济的发展,更让每一个中国人感受到深深地自豪。
纪录片使工程师们的努力和攻坚克难仿佛就在自己眼前,作为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我们一定要将这种精益求精的精神发挥到极致,最重要的是,我们每一个人,都要有创新精神,片中在高速铁路建设上遇到的种种难题都被中国工程师以自己的一一克服,集体切削机床把焊接机焊接过的钢轨打磨到只有十分之一毫米级的误差;获得国际专利的龙门吊也把精度控制在了正负十毫米内;自动架桥器独特的一体化设备时架桥的难度大大降低;特殊钢材制作的有着独特曲面造型的扣件同时兼顾了强度和弹性,完美的满足了轨道应力的需求……中国的综合国力正在变强,中国梦的实现也近在眼前,飞速发展的中国面临更多的挑战,需要更多的优秀的科研人员来为他的发现做出贡献,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就该义无反顾的把自己的青春和专业学时奉献给祖国,珍惜大学的学习机会,努力学好专业知识,为了将来祖国的需要储备力量。
超级工程观后感800字
![超级工程观后感8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b4dce7ec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6e.png)
超级工程观后感800字超级工程观后感800字(篇1)公司组织观看《超级工程》纪录片后,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看完《超级工程》心中有浅浅的自豪感,之所以不“深”是因为有些麻木,毕竟是官方的片子,估计夸张还是有的。
但是看到港珠澳大桥的雄伟,上海新地标的壮丽,北京地铁网络的盘扎,这些超级工程无疑体现了国家的实力还是能让我觉得骄傲。
每集当中所表现的工程,不仅是体量上能够称的上超大规模,从科技含量上要走在世界前列,从建造水平上能代表中国当下最佳。
带给我们不只是视觉上的冲击,更多是对我们工作态度上的一种震撼。
观看影片后,对我们现实工作带来了很大启发,平日里我们总是提出各种困难,各种施工条件不满足施工,各种外在条件不符合要求,无法正常施工,无法保证工期,质量要求太严,无法保证等各种理由。
在超级工程中,里面的各个工程面临的困难非常之多,质量要求非常严,但是他们克服了,那是什么原因,工作态度。
只有一把工程当成自己的一项创造自身价值的工作,才能有严谨认真的态度来对待。
其次是对“工程”特别是大型工程、超级工程的有了更深层次的感悟。
成大事,绝对不是简简单单几句话,几个字就能完成的,它需要详细周密的部署和安排,在计划之前你需要各种各样经验的积累,数据理论一个都不能少,而在计划后,工程又会遇到一个又一个问题需要你去解决。
就拿纪录片里的例子来说,为了测试海水对金属的腐蚀,科研人员调用了在实验室被还是浸泡了二十多年的金属材料进行比较。
注意,二十多年实际浸泡,不是推算不是模拟,是实际!当我看到实验室那些泡在水里的钢板时我对工程师们的高瞻远瞩是无比的佩服。
再来是上海中心大厦,设计者在测试玻璃对雨水风暴耐受力时偶然发现了排水系统的缺陷,也就是说,在一个综合性的大项目中,很多时候你会做着做着就发现以前想都没想到过的问题,即使那些设计师、建筑师盖过那么多的楼,但是超级工程里,问题还是会一个接一个出现,你需要不停的被迫发现然后解决。
还有就是轮船,别看是艘船,从构造到材料绝对都没有你想想的那么简单,轮船被誉为世界造船界皇冠上的明珠,代表了造船界最高的技术标准和建造难度。
超级工程电影观后感
![超级工程电影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b03091bd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2e.png)
超级工程电影观后感超级工程电影观后感【篇1】《超级工程》选取了当下中国最具代表性的5个重大工程项目,客观的纪录了它们从无到有的的建设过程。
纪录片每集讲一个工程,分别是《港珠澳大桥》、《上海中心大厦》、《北京地铁网络》、《海上巨型风机》和《超级LNG船》。
这些工程渉及能源、交通、建筑各个方面,关系到国计民生。
不论是科技含量还是建造水平,都体现了国内乃至世界最高标准。
刘文说:“这5大工程正如中国的长城、埃及的金字塔一样,这些历史上的伟大工程可以让今天的我们感受到那个伟大的时代。
今天我们用纪录片呈现的中国超级工程,也将用影像的方式为我们的后人留下今天中国人的创造和智慧。
”这5大工程项目的发展,让我们看到了我们国家不懈奋斗的成果。
港珠澳大桥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兼具世界上最长的沉管海底遂道。
港珠澳大桥将香港、澳门、珠海三地连为一体。
工程师们用他们的科技、智慧和勇气来完成这个奇迹工程,他们要启用世界最大的巨型震锤来完成人工岛的建设,沟通起跨海大桥与海底遂道,这也是一项史无前例的工程。
它的成功将会给祖国的同胞们乃至世界的观众们带来心灵的震撼。
上海中心大厦,一个关于上海的梦想,一个二十年前便开始的计划。
它是世界最高绿色超级摩天大楼,这是工程师们关于垂直城市的大胆想象,第一次在超高层建筑中使用双层玻璃慕强,打造东方的“空中花园”。
这是一个城市的梦想和一个城市的标志,它也符合我国绿色环保的城市发展。
北京地铁网络在北京高速发展中运应而生,十年时间,要完成包括31条线路,560坐车站,1000公里在内的世界上最大的地铁交通网络。
一个立体的轨道交通网络将辐射于这座城市的地上地下。
这将是怎样的壮观辉煌呢?超级LNG船,世界上造价最昂贵的货运轮船、也是世界上建造难度最大的民用船只。
它在海上航行可以让其他船只退避三舍,它就是LNG船,液化天燃气的运输专用船,它承担起了上海市一半的天燃气供应。
海上巨型风机,它是在人类开发利用清洁能源中,最大的风电装机。
超级工程第一季第一集观后感
![超级工程第一季第一集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b68f3d8d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25.png)
超级工程第一季第一集观后感《超级工程》第一季第一集让我印象深刻,本集所要讲述的故事是有关挪威士官丹尼尔斯塔尔率领海军工程梯队,历经太空、海洋、陆地三大环境,改善他们的家乡昂德尔贝格湾的生活情况,进而拯救大海的生态环境。
本集开篇就充满悬念,士官丹尼尔斯塔尔正在在泰国海岸附近地下爆炸拆除旧码头,由此一连串的探险就此展开。
在士官丹尼尔斯塔尔领军抵达昂德尔贝格湾时,部队发现这里的环境情况艰苦,大量河流污染,海洋环境非常破烂,人们对环境污染感到担忧。
当士官丹尼尔斯塔尔面对来自政府和当地居民的压力时,他毅然决然接受了这一艰巨的任务,为当地居民着想,建设一个绿色、环保、稳定的环境。
在整部节目中,士官丹尼尔斯塔尔及其团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面对着各种各样的技术挑战和复杂的环保法规,而他们的奋斗和团队协作一直是非常值得肯定的。
与此同时,昂德尔贝格湾的当地居民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他们在节目中把自己作为内地公民,与士官丹尼尔斯塔尔一起奋斗,为当地环境改善做出了贡献。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士官丹尼尔斯塔尔也并未对环境改善一视同仁,他不但像普通士兵一样执行任务,而且还调动起民间的力量,以当地居民的参与来改善他们的家乡。
士官丹尼尔斯塔尔的热情、毅力和责任感,让我深深感受到人类在改善家乡环境这一道路上,所能达到的成就。
本集上映时,大部分媒体对士官丹尔斯塔尔的努力表示肯定,认为他为环境保护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是一位有洞察力、有效率、有技术的领袖和指导者。
他的努力让我们明白,只有当我们珍惜大自然的时候,才能让自己的家乡更加美丽。
总的来说,《超级工程》第一季第一集让我印象深刻,而士官丹尼尔斯塔尔为环境保护做出的努力,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未来,我们有责任像士官丹尼尔斯塔尔那样去改善环境,让自己的家乡更加宜居,让大自然更加美丽。
超级工程1观后感
![超级工程1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a8e9bc11767f5acfa0c7cd5a.png)
超级工程1观后感第一篇:超级工程观后感《超级工程之珠港澳大桥》观后感2014年春节长假一如既往地宅在家,就在“甄嬛体”和“贱人曾”轮番轰炸的间隙,不经意换到了央视记录频道,时代感十足的华丽片头瞬时就抓住了我的眼球,正在播出的是《超级工程之珠港澳大桥》,这是一部关于港珠澳大桥设计建造的工程记录。
珠港澳大桥是工程师们历经6年跨越珠江口伶仃洋海域,建造的一座连接香港、珠海及澳门的大型跨海通道。
整部纪录片气势恢弘内容细腻,将大桥从设计论证到建造施工的过程完整呈现在荧幕中,追随摄像师的镜头,观众能一览打造世界最长沉管海底隧道的壮举,体验震沉离岸人工岛巨型钢筒的惊心动魄,领略设计及施工中极其严苛的环保要求,对在台风侵扰的施工环境下把控误差的艰辛也会感同身受。
纪录片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当代中国制造的强大,也让电视机前的我油然而生一种敬服,对中国工程师和中国工人这一黄金组合完成如此浩瀚工程深深震撼。
纪录片中更多镜头对准了这个超级工程审慎缜密的设计验证过程,真实地记录了为确保深海航道畅通和周边国际机场的飞行安全,工程师们运用智慧做出的各种创举,以及对试验数据不厌其烦地搜集和反复推敲。
轨道下沉中钢缆牵引的模拟压力试验、高架桥的共振试验等本以为枯燥的内容,在片中浅显易懂的解说下缓缓铺陈开来,鲜活地呈现了奇迹背后的艰辛历程。
片中没有重重悬念,但当提及为了给大桥寿命提供验证数据,工程师们早在20年前就已经准备了氯盐试验,在这些付出和坚持中工程师们所展现出的信仰,更是给我带来视觉的冲击和心灵的感动。
这是一部关于中国现代机械和建筑的工程记录,更是中国力量的体现,这部鸿篇巨制展现了当代中国的风采,最后让我们向这些挑战宏大自然,造就了一个个不可能完成的工程,脚踏实地,用双手推动着社会进步的工程师们致敬!第二篇:《超级工程》观后感《超级工程》观后感四通八达的北京地铁网络,高耸入云的上海中心大厦,世界上最长的跨海桥港珠澳大桥,穿梭于澳洲与上海之间运输天然气的lng船,巍峨屹立在海上的“巨无霸”风力发电机……这些融汇尖端科技的重大工程,如何从蓝图变为现实,其间有着怎样起伏跌宕的动人故事?央视纪录频道近期推出的五集纪录片《超级工程》对这些问题给出了答案。
超级工程观后感(通用11篇)
![超级工程观后感(通用11篇)](https://img.taocdn.com/s3/m/2bfec504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29.png)
超级工程观后感(通用11篇)超级工程观后感(通用11篇)当认真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不能光会看哦,写一篇观后感吧。
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超级工程观后感(通用11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超级工程观后感1xxxx年11月22日,由院学生会组织发起的观看大型纪录片《超级工程》活动在L8—619举行,随着纪录片镜头的转换,同学们见证了那些工程在建设过程中面临的种种挑战;见证了贯穿于工程建设每个环节的匠人精神;也见证了建筑工人用汗水浇筑超级工程。
他们的智慧、努力、梦想和严格要求自己的精神,震撼着所有在场观看的同学。
超级工程,大国典范。
时代飞速发展,科技发展的也越来越快,确确实实给人们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信息化数字化是不可扭转的历史趋势。
我们都感受着科技给我们带来的便利,以后的发展会越来越智能化。
以前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现在足不出户可知天下事,这都是科技带来的便利。
我相信我们的生活因社会的发展、科技进步而更加便利。
需要我们年轻一代更上一层楼,为祖国助力。
我们应该学习老一辈科学家、企业家的精神品质,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传承下去。
美好的祖国因为我们而更加绚丽多彩!在社会不断进步的今天,举世成果不单单是市场经济的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日益紧张的人与自然关系也是重中之重。
《超级工程》更加着眼于整体上的谋篇布局,其并非以单个工程的复杂难度来表达我国实力的增强,而是在多个方面进行选材和组合,体现出一副优势互补,互相协助,动态平衡的超级系统,从而更加清晰地从整体上来展现这些工程给国家和个人生活带来的意义这部纪录片选取了中国具有代表性的工程项目,客观地记录了它们从无到有的建设过程,这些工程涉及交通、芯片,服装,能源各个方面,与城市中的人们息息相关,不论是科技还是建造水平,它们都体现了国内乃至世界最高标准。
与此同时,《超级工程》还将更多的镜头对准了参与"超级工程"建设的普通工人,真实记录了他们的生活、情感和理想,鲜活地呈现了奇迹背后的艰辛历程,使这部科学类工程题材纪录片充满了浓厚的人文情怀。
超级工程第一季港珠澳大桥观后感
![超级工程第一季港珠澳大桥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1ae80b48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6ecdd15.png)
超级工程第一季港珠澳大桥观后感刚看到这大桥的时候,我就在想,这简直就是一条巨龙横卧在海上啊。
那规模,大得我都有点不敢想象。
要知道,这可是在海上建桥,不是在陆地上搭积木那么简单。
海上的环境那是相当复杂,狂风巨浪啥的就像一群调皮捣蛋的小怪兽,时不时就想给工程捣乱。
我印象特别深的就是那些工程师和工人们,他们可太牛了。
感觉他们就像一群魔法师,面对重重困难,总有办法解决。
比如说,那海底沉管的安装,这可不是个简单事儿。
每一节沉管都又大又重,要精准地放到海底指定的位置,就像在大海里穿针引线一样难。
那些工程师就靠着高科技的设备,还有他们聪明的大脑,一次又一次地挑战成功。
我就在想啊,他们肯定是拥有超强大脑的“超人联盟”,不然怎么能完成这么艰巨的任务呢。
还有建桥用的那些材料,也特别讲究。
这就好比给巨龙打造一身坚固又合适的铠甲,得能经得住海水的腐蚀,扛得住船只的撞击。
这些材料的研发和选择背后,肯定也是无数人绞尽脑汁的成果。
港珠澳大桥建成之后呢,它的意义可太大了。
这就像一条神奇的纽带,把香港、珠海和澳门紧紧地连在了一起。
以前觉得这三个地方离得有点远,现在就像邻居串门一样方便。
这不仅方便了人们的出行,对于这三个地方的经济发展啊,那也是注入了一针超级强心剂。
看这个纪录片的时候,我一会儿紧张得手心出汗,一会儿又激动得想欢呼。
紧张是因为那些施工过程中的惊险时刻,激动则是为咱中国人能建成这么牛的大桥而感到骄傲。
我感觉这座大桥不仅仅是一个建筑,它更像是一座丰碑,上面刻着中国人的智慧、勇气和毅力。
我想,要是能有机会亲自在这座大桥上走一走,那肯定会像走在一个充满奇迹的道路上一样,满心都是自豪。
这港珠澳大桥,真的是咱们中国人了不起的杰作,我要给所有参与建设的人一个大大的赞!。
超级工程第一季观后感
![超级工程第一季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508f8463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d9.png)
超级工程第一季观后感
《超级工程第一季》是一部记录世界各国大型工程施工的纪录片。
我在第一季中看到的非凡的视觉效果令人叹为观止,对那些负责施工的人们进行的艰难劳动给了我深刻的印象。
首先,该剧记录了众多重大工程施工的情况,包括游客、工程师、技术人员、研究人员等,他们一起努力,共同完成不可思议的工程。
剧中记录的工程多种多样,不同施工中遇到的困难也十分不同,完成每一项工程都需要贯彻科学认证,并面临各种技术挑战,使人不禁佩服其勇敢无畏的精神。
此外,剧中的视觉效果也令人惊叹。
从巨大的桥梁施工到海底隧道的建设,精彩的画面让观众可以观摩到每一次施工中的经典场景,可以体会到那些人们的艰苦付出。
其中,“均衡塔之后”更是一个壮
观的场景,观众可以看到大片景色变化,深刻地感受到施工前后的巨大变化。
最后,《超级工程第一季》记录了工程施工带来的发展,同时也
提醒我们,无论是建设新的基础设施,还是维护社会文明秩序,都需要我们的贡献。
总的来说,《超级工程第一季》是一部富有启发性的纪录片,不
仅让我们认识到巨大的工程给社会带来的积极影响,而且让我们看到负责施工的人们致力于完成任务的艰苦努力和不屈不挠的精神,让人受益匪浅。
- 1 -。
纪录频道超级工程第一集观后感
![纪录频道超级工程第一集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559d5a64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424c853.png)
纪录频道超级工程第一集观后感这一集主要讲的是上海中心大厦的建造。
以前我看大楼,就觉得,哦,不就是个高高的房子嘛。
看完这个我才知道,这哪里是简单的房子啊,这简直是人类智慧和勇气堆起来的“通天塔”。
先说这选址,就不是随随便便找块地儿就行的。
要考虑到各种地质因素,什么软土地基啦,周围的建筑环境啦,就像给大厦找个合适的家一样难。
这就好比我找房子,既要交通方便,又要环境好,还得价格合适,人家大厦的选址那可比我找房难上一万倍。
然后就是设计。
那个大楼的形状,可不是设计师一拍脑袋想出来的炫酷造型。
它得考虑到风的影响,上海那风有时候可不小呢。
设计师们为了让大楼能在风中稳如泰山,就像给它穿上了特制的防风铠甲,把空气动力学运用得那叫一个溜。
我就想啊,这要是让我去设计,估计我只能画出个方方正正的盒子,还得担心被风一吹就倒了。
建造过程更是让我惊掉下巴。
那混凝土浇筑,就像一场精密的舞蹈。
工人师傅们得按照严格的时间表,一层一层地往上浇,不能快也不能慢。
我看的时候就在想,这就跟我做蛋糕似的,每层蛋糕的厚度、火候都得刚刚好,不然整个蛋糕就毁了。
不过我做蛋糕失败了也就是浪费点食材,人家这要是出点差错,那可就是大工程事故了。
还有那些大型的机械设备,什么起重机啦,大卡车啦,在工地上忙碌地跑来跑去,感觉就像一群钢铁巨兽在齐心协力打造一个新的世界。
这些机器和工人们配合得那叫一个默契,我都怀疑他们是不是有心灵感应。
这上海中心大厦的建造,让我看到了人类是多么的了不起。
那么多的困难,从设计到施工,一环扣一环,就像一个超级复杂的拼图,但是大家都能把它完成得那么完美。
这不仅是一座大楼的建成,更是人类挑战极限、追求卓越的一个纪念碑。
这让我觉得,只要人类想干的事儿,就没有干不成的,哪怕是在天空中盖起一座超级高的大厦。
我现在再看那些高楼大厦,心里就充满了敬意,因为我知道,每一座大楼背后都有无数的故事和汗水。
超级工程第一季港珠澳大桥观后感
![超级工程第一季港珠澳大桥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41385d4d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fb.png)
超级工程第一季港珠澳大桥观后感以前我就知道港珠澳大桥是个超级厉害的工程,但看了节目才知道这厉害背后的事儿啊,那可太多了。
你想啊,要在大海上建一座桥,这可不是搭积木。
那大海可不是乖乖听话的主儿,它又深又宽,水流还特别复杂,感觉就像一个超级大怪兽,随时准备把建桥的想法给吞掉。
但是咱们的工程师们就像超级英雄一样,一点儿都不害怕。
这桥的长度啊,老长了,在海上绵延那么远,就像一条巨龙趴在海面上。
光是把桥墩子立在海里就够让人头疼的。
这桥墩子可不简单,那得沉到很深的海底去,就像把一根超级长的钉子钉到很深的地里一样。
而且海底的地质情况还不一样,有的地方硬得像石头,有的地方又软乎乎的,工程师们就像医生一样,得先给海底做个“体检”,然后再对症下药,想出不同的办法来打基础。
还有那一节节的桥梁,怎么把它们拼在一起也是个大难题。
在海上风又大,浪又高,就像有个调皮的小鬼一直在捣乱。
但是工人们和那些超级厉害的机器就配合得特别好,把那些巨大的桥梁部件就像搭乐高一样,一块一块精准地拼接起来。
而且这每一块部件那可都是庞然大物,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做到这么精确的。
再说说这桥的意义吧。
它就像一条纽带,把香港、珠海和澳门紧紧地连在了一起。
以前啊,这几个地方虽然离得不算太远,但往来总是有点麻烦。
现在有了这座桥,感觉就像串门儿一样方便了。
这对经济的发展肯定是超级有帮助的,就像给这几个地方之间开了一条超级高速公路,人啊、货啊都能快速地流通起来。
这港珠澳大桥,不仅仅是一座桥,它更像是咱们中国人智慧和勇气的结晶。
这么难的事儿都能做成,我就觉得只要咱们中国人想做什么,就没有做不成的。
这工程里的每一个数据,每一个细节,都是工程师们和工人们汗水和心血的见证。
看了这个节目,我心里就满满的都是骄傲,这是咱们中国的超级工程,全世界都得竖起大拇指呢!。
超级工程1的观后感
![超级工程1的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6627067b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31.png)
超级工程1的观后感在近几年的电视剧排行榜上,《超级工程1》可谓是一颗耀眼的新星。
作为一部在2021年播出的现代都市剧,它以其剧情引人入胜、角色形象丰满的特点赢得了众多观众的喜爱。
在剧中,我们正式见证了一群普通人努力奋斗、克服困难的故事,从中感受到了生活的真谛和价值观。
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观看体验,对《超级工程1》进行一些深入的思考和感悟。
首先,剧中的情节设计紧扣时代主题,体现了工程建设的艰辛和创新。
在该剧中,主人公扮演的工程师团队面对一座老旧的大桥进行全面升级改造的挑战,他们要在时间紧迫、资源紧张的情况下完成任务。
剧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展示了他们面对困难时的勇气和智慧,他们通过团队合作、创新思维和科学方法解决了一个个技术难题。
这种创新精神和拼搏态度无疑是对当代工程师的一种赞美和鼓励,也为观众带来了更多的思考。
其次,在《超级工程1》中,生活与爱情的线索也渗透了整个剧情。
主人公们既是工程师,也是普通人,他们有着看似不可调和的矛盾。
作为工程师,他们工作时间长、工作压力大,但另一方面,他们也渴望家庭的温暖和爱情的陪伴。
在追求梦想的同时,主人公们面临着如何平衡工作与生活的难题。
这让我想到了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面临的问题,我们努力工作,追求成功,但也不能忽略了家庭和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通过剧中人物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如何在工作与爱情之间做出权衡,如何唤醒自己内心深处对生活的渴望,并最终找到了自己独特的平衡点。
此外,在这部剧中,我还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纽带和相互关怀。
主人公的家人、朋友、同事在他们最需要帮助时向他们伸出援手,给予了他们最及时的鼓励和支持。
这种人际关系的温暖和拯救在现实生活中同样存在,通过剧中情节,我被激发了对待他人、珍惜身边人的重要性。
在实现自己的梦想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关注周围的人,通过给予关怀和帮助来营造一个更加和谐的社会。
最后,我要说的是,《超级工程1》还通过精良的摄影技术和音乐配乐为观众营造出了一个真实而富有情感的世界。
超级工程第一季观后感范文(通用6篇)
![超级工程第一季观后感范文(通用6篇)](https://img.taocdn.com/s3/m/3378b902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be.png)
超级工程第一季观后感范文(通用6篇)观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连续剧或参观展览等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
所谓“感”,可以是从作品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作品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观看而激发的决心和理想。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超级工程第一季观后感范文(通用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超级工程第一季观后感篇1这是一个从零开始的故事。
“中国,全球排名第一的贸易大国”、“全球排名前十的港口中,有七个位于中国”、“短短三十年,中国建设了世界上最大的高速公路和高铁网络,架设了众多全球技术难度最高的桥梁”、“港珠澳大桥,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超级摩天大楼——上海中心大厦”……这是我在观看《超级工程》纪录片时所做的笔记,走进这些大工程的背后,我内心油然而生出自豪感。
我看到了这些工程在建设过程中面临的种种挑战,看到了工匠精神贯穿在工程建设的每一个环节,也看到了建筑工人用汗水浇筑超级工程,他们的智慧、生活、情感和梦想,鲜活呈现了奇迹背后的艰辛历程和付出。
《超级工程》纪录片作为中国高速发展的缩影和典范,不仅以国际化的表达方式彰显艺术的力量,更关注了钢筋混凝土背后的人情味。
我家大伯父,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建筑工人,在建筑工地上工作十年有余,他一年就回家1-2次,每天的生活环境都是一成不变的,这种生活是枯燥的,他也曾经厌烦过,但他还是坚持下来了。
像我大伯父这样的建筑工人还有跟多,每个工程背后都有一批这样的建设者,每个建筑奇迹都是建筑工人们用汗水、用无数甘于寂寞和无私奉献的努力换来的,也让工程本身充满了故事。
成败的关键在人。
在这些宏大工程面前,人是何其渺小。
工程建设中不断遇到困境,但那些拥有疯狂想象力、创造力的设计师、工程师和辛苦伟大的工人们不断地攻克难题,人类的勇敢和智慧超出想象。
大型设备的制造和技术上的不断创新,让工程师们更有自信去挑战从前难以征服的自然环境,将跨越天险的能力不断提高,纵横南北。
超级工程第一季观后感
![超级工程第一季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cdadccc2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fb.png)
超级工程第一季观后感超级工程第一季观后感这是一个从零开始的故事。
“中国,全球排名第一的贸易大国”、“全球排名前十的港口中,有七个位于中国”、“短短三十年,中国建设了世界上最大的高速公路和高铁网络,架设了众多全球技术难度最高的桥梁”、“港珠澳大桥,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超级摩天大楼——上海中心大厦”……这是我在观看《超级工程》纪录片时所做的笔记,走进这些大工程的背后,我内心油然而生出自豪感。
我看到了这些工程在建设过程中面临的种种挑战,看到了工匠精神贯穿在工程建设的每一个环节,也看到了建筑工人用汗水浇筑超级工程,他们的智慧、生活、情感和梦想,鲜活呈现了奇迹背后的艰辛历程和付出。
《超级工程》纪录片作为中国高速发展的缩影和典范,不仅以国际化的表达方式彰显艺术的力量,更关注了钢筋混凝土背后的人情味。
我家大伯父,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建筑工人,在建筑工地上工作十年有余,他一年就回家1-2次,每天的生活环境都是一成不变的,这种生活是枯燥的,他也曾经厌烦过,但他还是坚持下来了。
像我大伯父这样的建筑工人还有跟多,每个工程背后都有一批这样的建设者,每个建筑奇迹都是建筑工人们用汗水、用无数甘于寂寞和无私奉献的努力换来的,也让工程本身充满了故事。
成败的关键在人。
在这些宏大工程面前,人是何其渺小。
工程建设中不断遇到困境,但那些拥有疯狂想象力、创造力的设计师、工程师和辛苦伟大的工人们不断地攻克难题,人类的勇敢和智慧超出想象。
大型设备的制造和技术上的不断创新,让工程师们更有自信去挑战从前难以征服的自然环境,将跨越天险的能力不断提高,纵横南北。
在建设港珠澳大桥中,隧道工程建设周期长、高风险、重复性强,工作精度、难度高,加之“孤岛”“孤船”水上作业,极易造成人员思想波动。
那么,依靠党建工作,强化精神意志,培养工人们攻坚克难的执着追求和激发全体员工“强国筑梦”的荣誉感是关键。
党组织的延伸,浓厚文化的感染,引领着工人们坚守信念,让建设团队在历经磨练中变得更加团结,在战胜困难中变得更加坚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超级工程1观后感第一篇:超级工程观后感《超级工程之珠港澳大桥》观后感2014年春节长假一如既往地宅在家,就在“甄嬛体”和“贱人曾”轮番轰炸的间隙,不经意换到了央视记录频道,时代感十足的华丽片头瞬时就抓住了我的眼球,正在播出的是《超级工程之珠港澳大桥》,这是一部关于港珠澳大桥设计建造的工程记录。
珠港澳大桥是工程师们历经6年跨越珠江口伶仃洋海域,建造的一座连接香港、珠海及澳门的大型跨海通道。
整部纪录片气势恢弘内容细腻,将大桥从设计论证到建造施工的过程完整呈现在荧幕中,追随摄像师的镜头,观众能一览打造世界最长沉管海底隧道的壮举,体验震沉离岸人工岛巨型钢筒的惊心动魄,领略设计及施工中极其严苛的环保要求,对在台风侵扰的施工环境下把控误差的艰辛也会感同身受。
纪录片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当代中国制造的强大,也让电视机前的我油然而生一种敬服,对中国工程师和中国工人这一黄金组合完成如此浩瀚工程深深震撼。
纪录片中更多镜头对准了这个超级工程审慎缜密的设计验证过程,真实地记录了为确保深海航道畅通和周边国际机场的飞行安全,工程师们运用智慧做出的各种创举,以及对试验数据不厌其烦地搜集和反复推敲。
轨道下沉中钢缆牵引的模拟压力试验、高架桥的共振试验等本以为枯燥的内容,在片中浅显易懂的解说下缓缓铺陈开来,鲜活地呈现了奇迹背后的艰辛历程。
片中没有重重悬念,但当提及为了给大桥寿命提供验证数据,工程师们早在20年前就已经准备了氯盐试验,在这些付出和坚持中工程师们所展现出的信仰,更是给我带来视觉的冲击和心灵的感动。
这是一部关于中国现代机械和建筑的工程记录,更是中国力量的体现,这部鸿篇巨制展现了当代中国的风采,最后让我们向这些挑战宏大自然,造就了一个个不可能完成的工程,脚踏实地,用双手推动着社会进步的工程师们致敬!第二篇:《超级工程》观后感《超级工程》观后感四通八达的北京地铁网络,高耸入云的上海中心大厦,世界上最长的跨海桥港珠澳大桥,穿梭于澳洲与上海之间运输天然气的lng船,巍峨屹立在海上的“巨无霸”风力发电机……这些融汇尖端科技的重大工程,如何从蓝图变为现实,其间有着怎样起伏跌宕的动人故事?央视纪录频道近期推出的五集纪录片《超级工程》对这些问题给出了答案。
《超级工程》是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今年继《春晚》和《舌尖上的中国》之后,推出的又一部大型原创纪录片,也是该频道自2014年1月1日开播以来摄制的第一部科学类工程题材纪录片。
“在国际纪录片界,科学类工程题材纪录片一直备受瞩目。
中国的鸟巢、t3航站楼、青藏铁路、杭州湾跨海大桥等大型工程均被美国探索频道、国家地理频道列为重点选题进行摄制,这些纪录片的播出充分说明了国际主流媒体对中国现实发展题材的高度关注。
因此,在央视纪录频道开播之初,《超级工程》便成为第一批重点立项的纪录片项目。
目前,它已经成为国际电视市场上第一部由中国人自己拍摄的工程题材纪录片。
”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总监刘文说。
纪录片《超级工程》选取了当下中国最具代表性的5个重大工程项目,客观地记录了它们从无到有的建设过程。
片中每一集讲述一个工程,分别为《北京地铁网络》、《上海中心大厦》、《港珠澳大桥》、《海上巨型风机》和《超级lng船》。
这些工程涉及能源、交通、建筑各个方面,关系到国计民生,与城市中的人们息息相关,不论是科技含量还是建造水平,它们都体现了国内乃至世界最高标准。
“正如中国的长城、埃及的金字塔一样,这些历史上的伟大工程可以让今天的我们感受到那个伟大的时代。
今天我们用纪录片呈现的中国超级工程,也将用影像的方式为我们的后人留下今天中国人的创造与智慧。
”刘文说。
与此同时,《超级工程》还将更多的镜头对准了参与“超级工程”建设的普通人,真实记录了他们的智慧、生活、情感和梦想,鲜活地呈现了奇迹背后的艰辛历程,使这部科学类工程题材纪录片充满了浓厚的人文情怀。
追随镜头,观众看到了技术人员驾驶世界上最大盾构机开掘北京地铁隧道的艰辛,目睹了海上吊装巨型风力发电机的壮举,感受到站在上海中心大厦俯瞰浦江两岸的心旷神怡……《超级工程》于今年“十一”长假前后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和纪录频道面向全球播出,为海内外观众带来了不小的惊喜。
而对于刘文和他纪录频道的同仁来说,《超级工程》制造的惊喜,早在今年的法国戛纳电视节上就已经体验到了。
“我清楚地记得,在今年4月份举行的?法国戛纳电视节·国际纪录片交易大会上?,在所有参展的中国纪录片中,《超级工程》的点击量位列第一,许多国际电视机构当场表达了购买意向。
节目播出之前,就已经有几十家国际机构陆续签订了意向性购买协议,这说明这部纪录片受到了海外市场的高度关注。
”纪录频道开播之初,刘文曾多次强调频道开播的两个重要意义:一是试图用国际通用的方式,在国际主流电视频道展现中国形象;二是通过台内改编、版权购买、委托制作、联合摄制等方式,建立中国纪录片的行业标准,并通过国际合作,缩短中国纪录片行业与国外的差距。
今天,不论是《颐和园》、《故宫》,还是《春晚》、《舌尖上的中国》,以及刚刚播出的这部《超级工程》,纪录频道的初衷正在通过它推出的作品和不断获得的社会影响中得到实现。
“纪录频道开播以来,一直致力于推动现实类题材的纪录片创作。
《超级工程》的成功,证明了央视纪录频道坚持推动?国际化的表达?和?市场化的路径?的策略,正在让中国纪录片在国际电视市场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力。
”刘文说。
第三篇:超级工程观后感《超级工程》纪录片观后感公司组织观看《超级工程》纪录片后,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看完《超级工程》心中有浅浅的自豪感,之所以不“深”是因为有些麻木,毕竟是官方的片子,估计夸张还是有的。
但是看到港珠澳大桥的雄伟,上海新地标的壮丽,北京地铁网络的盘扎,这些超级工程无疑体现了国家的实力还是能让我觉得骄傲。
每集当中所表现的工程,不仅是体量上能够称的上超大规模,从科技含量上要走在世界前列,从建造水平上能代表中国当下最佳。
带给我们不只是视觉上的冲击,更多是对我们工作态度上的一种震撼。
观看影片后,对我们现实工作带来了很大启发,平日里我们总是提出各种困难,各种施工条件不满足施工,各种外在条件不符合要求,无法正常施工,无法保证工期,质量要求太严,无法保证等各种理由。
在超级工程中,里面的各个工程面临的困难非常之多,质量要求非常严,但是他们克服了,那是什么原因,工作态度。
只有一把工程当成自己的一项创造自身价值的工作,才能有严谨认真的态度来对待。
其次是对“工程”特别是大型工程、超级工程的有了更深层次的感悟。
成大事,绝对不是简简单单几句话,几个字就能完成的,它需要详细周密的部署和安排,在计划之前你需要各种各样经验的积累,数据理论一个都不能少,而在计划后,工程又会遇到一个又一个问题需要你去解决。
就拿纪录片里的例子来说,为了测试海水对金属的腐蚀,科研人员调用了在实验室被还是浸泡了二十多年的金属材料进行比较。
注意,二十多年实际浸泡,不是推算不是模拟,是实际!当我看到实验室那些泡在水里的钢板时我对工程师们的高瞻远瞩是无比的佩服。
再来是上海中心大厦,设计者在测试玻璃对雨水风暴耐受力时偶然发现了排水系统的缺陷,也就是说,在一个综合性的大项目中,很多时候你会做着做着就发现以前想都没想到过的问题,即使那些设计师、建筑师盖过那么多的楼,但是超级工程里,问题还是会一个接一个出现,你需要不停的被迫发现然后解决。
还有就是lng船,别看是艘船,从构造到材料绝对都没有你想想的那么简单,lng船被誉为世界造船界皇冠上的明珠,代表了造船界最高的技术标准和建造难度。
它的建成将预示着中国正在从一个造船大国,真正变为一个造船强国。
为什么国际上只有屈指可数的几家船厂能造这种船,为什么吾等门外汉看似平常的大货船可以让设计者看到其完工后潸然泪下,我们离超级工程太远,不明白里面的心酸,不知道其中的自豪,不能体验超级工程的魅力与伟大。
在影片中,吊装工人、焊接工人、检验工人等平日里我们司空见惯的平凡人,他们创造出了不平凡的事迹。
工程里不仅仅是各种大型、超大型的吊装机械、焊接车间等,里面更多的是像他们一样的平凡的参与者。
枯燥、繁复等工作,在各种恶劣的环境中,默默工作,这是影片中最常见的镜头。
影片中,超级工程所需要的种种零件,都是由分散在不同的地区合作提供。
其中有不同专业共同合作吧,不同的生产厂商,不同的检测、科研机构来完成。
其中不难看出国家的财力雄厚、更重要的一点是各方为保证完成同一目标,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自身的工作。
这份通力合作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个合同约束那么简单。
更是为了完成一项目所聚集在一起的合作伙伴。
只有每一个参与者共同努力,才能保证在规定工作内,保质、保量的安全的完成参见工程。
与此同时,《超级工程》还将更多的镜头对准了参与“超级工程”建设的普通人,真实记录了他们的智慧、生活、情感和梦想,鲜活地呈现了奇迹背后的艰辛历程,使这部科学类工程题材纪录片充满了浓厚的人文情怀。
追随镜头,我们看到了技术人员驾驶世界上最大盾构机开掘北京地铁隧道的艰辛,目睹了海上吊装巨型风力发电机的壮举,感受到站在上海中心大厦俯瞰浦江两岸的心旷神怡??第四篇:《超级工程》北京地铁篇观后感上节课,老师让我们观看《超级工程》系列视频。
四通八达的北京地铁网络,高耸入云的上海中心大厦,世界上最长的跨海桥港珠澳大桥,穿梭于澳洲与上海之间运输天然气的lng船,巍峨屹立在海上的“巨无霸”风力发电机??这些工程涉及能源、交通、建筑各个方面,关系到国计民生,与城市中的人们息息相关,不论是科技含量还是建造水平,它们都体现了国内乃至世界最高标准。
今天我看了《超级工程》第三集,有关于北京地铁网络的一集。
以前,我个人从来没有注意过身边有哪些是一项工程,原来这些近在咫尺的事物是如此的伟大与复杂,真正的让我深深感叹。
从视频中看到了建设地铁的艰难。
北京的交通拥堵不堪,城市的未来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为了改善交通问题,就有了建设地铁的这一项计划。
计划中,需要十年时间,完成包括31条线路,560座车站,1000公里在内的世界上最大的地铁交通网络。
在国外的许多城市,地铁系统的修建大概需要近百年的时间。
北京只剩下十年时间,使建设地铁成了一项超级工程。
国外的地铁往往与城市相伴而生,甚至早于城市出现。
而北京已经发展成了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城市的地下管线密布,高大建筑的地基纵横交错,这给北京地下地铁的建设带来了很大困难。
而且在挖掘过程中,又遇到了是盾构机丧失威力的难题。
由于北京复杂的地质,北京西北两侧地势偏高,经过河流长期的冲刷,形成了东边沙土西边卵石的地质。
这些难题都需要专家反复探讨来解决,可见这项工程的不易。
一项工程的完成是很不容易的。
它需要详细周密的部署和安排,在计划之前需要各种各样经验的积累,数据理论一个都不能少,而在计划后,工程又会遇到一个又一个问题需要去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