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_高速电路板布板指南
高分辨率ADC的板布线
高速ADC(模/数变换器)是各种应用领域(如质谱仪,超声,激光雷达/雷达,电信收发机模块等)中关键的模拟处理元件。
无论应用是基于时域或频域,都需要ADC最高的动态性能。
更快和更高分辨率的ADC,可使超声系统具有更详明的图像,使通信系统具有更高数据的处理能力。
随着14位或更高分辨率ADC的采样率继续提高到百兆采样范围,随之而来的是系统设计人员必须成为时钟设计和分配及板布线方面的专家。
本文描述的是系统设计方面的一些关键性问题,特别关注印制电路板(PCB)地和电源平面布线技术。
现代化的ADC需要现代化的板设计。
没有精确的时钟源或仔细设计的板布线,则高性能变换器将达不到其性能指标。
单IF外差接收机结构和高级的功率放大器线性化算法,正在对ADC性能提出要求。
这样的系统正在把变换器的固有抖动性能推向低于1/2 PS。
同样,测试仪器工程师需要在宽带内有非常低的噪声性能,以便高级频谱分析仪开发。
因此,高速数据变换系统中最重要的子电路是时钟源。
这是因为时钟信号的定时精度会直接影响ADC的动态性能。
为了使这种影响最小,ADC时钟源必须具有非常低的定时抖动或相位噪声。
若在选择时钟电路时不考虑这种因数,则系统动态性能不会好。
这与前端模拟输入电路的质量或变换器的固有抖动性能无关。
精确的时钟在精确的时间间隔总能提供沿转换。
实际上,时钟沿在连续变化的时间间隔到达。
因此,这种定时的不确定性,可以借助数据变换过程综合评估采样波形的信噪比。
最大时钟抖动由下式确定:Tj(rms)=(VIN(p-p) /VINFSR)×(1/(2(N+1)×π×fin)假若输入电压(VIN)等于ADC的满标范围(VINFSR),则抖动要求变为ADC分辨率(N位)和被采样输入频率(fin)的因数。
对于70MHz 输入频率,总抖动要求是:Tj(rms)=1× (1/215π×70×106))Tj(rms)=140fs由于很多系统通过背板或另外连接分配参考时钟,这会降低信号质量,所以,通常用本机振荡器(低相位噪声的VCXD)做为ADC的定时源。
AD布线规则(自己整理)【范本模板】
一、PCB板的元素1、工作层面对于印制电路板来说,工作层面可以分为6大类,信号层(signal layer)内部电源/接地层(internal plane layer)机械层(mechanical layer)主要用来放置物理边界和放置尺寸标注等信息,起到相应的提示作用.EDA软件可以提供16层的机械层。
防护层(mask layer)包括锡膏层和阻焊层两大类。
锡膏层主要用于将表面贴元器件粘贴在PCB上,阻焊层用于防止焊锡镀在不应该焊接的地方.丝印层(silkscreen layer)在PCB板的TOP和BOTTOM层表面绘制元器件的外观轮廓和放置字符串等。
例如元器件的标识、标称值等以及放置厂家标志,生产日期等。
同时也是印制电路板上用来焊接元器件位置的依据,作用是使PCB板具有可读性,便于电路的安装和维修。
其他工作层(other layer)禁止布线层Keep Out Layer钻孔导引层 drill guide layer钻孔图层 drill drawing layer复合层 multi—layer2、元器件封装是实际元器件焊接到PCB板时的焊接位置与焊接形状,包括了实际元器件的外形尺寸,所占空间位置,各管脚之间的间距等.元器件封装是一个空间的功能,对于不同的元器件可以有相同的封装,同样相同功能的元器件可以有不同的封装。
因此在制作PCB板时必须同时知道元器件的名称和封装形式。
(1)元器件封装分类通孔式元器件封装(THT,through hole technology)表面贴元件封装(SMT Surface mounted technology)另一种常用的分类方法是从封装外形分类: SIP单列直插封装DIP双列直插封装PLCC塑料引线芯片载体封装PQFP塑料四方扁平封装SOP 小尺寸封装TSOP薄型小尺寸封装PPGA塑料针状栅格阵列封装PBGA塑料球栅阵列封装CSP 芯片级封装(2)元器件封装编号编号原则:元器件类型+引脚距离(或引脚数)+元器件外形尺寸例如AXIAL—0。
AltiumDesignerPCB布局布线及规则设置
精选ppt
9
规则
常用规则设置(以“DataAcq51”工程为例)
Electrical - Clearance
待检查的两 个元素之一,
这里是All
待检查的两 个元素之二,
这里是All
等
精选ppt
在“DataAcq51”工程中, 只需要Top和Bottom两个信号层即可
8
规则
PCB规则
是PCB设计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保证PCB符合电气要求、机械加工(精度)要 求;为自动布局、布线和部分手动布局、布线操作提供依据
为规则检查提供依据,PCB编辑期间,AD会实时地进行一些规则检查,违规的地 方会作标记(亮绿色),也可通过“T - D - R”进行全面的批量规则检查
间,布局需要花去的时间和精力有时并不比布线过程花去的少 良好的元件布局
可以使后续的布线工作更加简单,布线更简洁明了,可以说,布局在极大程度上决定了 后面布线的成败和优劣
可以使整个PCB具有更好的信号完整性和高频稳定性 使得PCB面积更小
布局时应结合原理图中功能单元的区分和信号的流向,结合原理图中的具体电路 连接
当层标签过多 时,单击这两 个按钮可以左 右移动它们
2
编辑环境
在PCB图纸中
缩放、图纸拖动与原理图中一样操作 选择操作与原理图中一样,但是因为PCB有多个工作层,如果在点选的位置上,有
多个层的元素,AD会弹出一个带有缩略图的列表框询问具体需要点选的元素 选择相似对象(“Find Similar Objects”)和PCB检视器(“PCB Inspector”)
AN224高速电路板布板指南
AN-224-1.2
图 1 所示是一种微带布局,走线在 PCB 的顶层和底层,只有一个电压参考平面(即,电 源或者 GND)。图 2 所示是一种带状线布局,走线在 PCB 内层,有两个电压参考平面(即, 电源以及 GND)。 图 1.微带传输线布局 注释(1)
图 2.带状传输线布局 注释(2)
图 1 和图 2 的注释: (1) W = 走线宽度,T = 走线厚度,H = 走线和参考平面之间的高度。 (2) W = 走线宽度,T = 走线厚度,H = 走线和两个参考平面之间的高度。
对于 1-ns 的上升边沿,短截线长度应小于 0.5 英寸(请参见第 33 页的“参考”)。如果您的 设计使用多个器件,所有短截线长度应相同,以降低时钟偏移。图 14 显示了短截线布 线。如果可能,在 PCB 设计中,您应该避免使用短截线。对于高速设计,即使非常短 的短截线也会带来信号完整性问题。 图 14.带有短截线的菊花链布线
图 6 显示了带状线阻抗和走线宽度的关系,使用公式 4,保持高度和厚度不变。 图 6.带状线阻抗与走线宽度的关系
August 2009 Altera Corporation
AN-224-1.2
图 7 显示了带状线阻抗与介质高度(H)的关系,使用了公式 4,保持走线宽度和走线厚度 不变。 图 7.带状线阻抗与介质高度的关系
预加重
铜走线和同轴电缆等典型传输介质都有低通特性,因此,它们的高频衰减比低频大。接 近方波的典型数字信号在跃变区有高频分量,在平稳区有低频分量。当这一信号通过低 通介质时,其高频衰减要大于低频,导致信号上升时间增大。因此,眼图变窄,误码率 增大。 “趋肤效应”也会劣化信号的高频分量。趋肤效应的原因是高频电流主要在导体的表面流 动。电流分布的变化导致阻抗是频率的函数,随频率增大而增大。 您可以使用预加重来补偿趋肤效应。通过傅立叶分析,方波信号频率分量数量有限。高 频位于低电平到高电平跃变以及高电平到低电平跃变的区域,低频位于平稳(常数)区域。 增大信号在跃变区的幅度能够相对于低频分量而加重高频分量。当预加重后的信号通过 低通介质时,如果您采用了合适的预加重,那么,信号的失真会大大降低。请参考图 10 对这一概念的图形描述。
PCB印制电路板-高速PCB设计指南 精品
高速PCB设计指南之一第一篇PCB布线在PCB设计中,布线是完成产品设计的重要步骤,可以说前面的准备工作都是为它而做的,在整个PCB中,以布线的设计过程限定最高,技巧最细、工作量最大。
PCB布线有单面布线、双面布线及多层布线。
布线的方式也有两种:自动布线及交互式布线,在自动布线之前,可以用交互式预先对要求比较严格的线进行布线,输入端与输出端的边线应避免相邻平行,以免产生反射干扰。
必要时应加地线隔离,两相邻层的布线要互相垂直,平行容易产生寄生耦合。
自动布线的布通率,依赖于良好的布局,布线规则可以预先设定,包括走线的弯曲次数、导通孔的数目、步进的数目等。
一般先进行探索式布经线,快速地把短线连通,然后进行迷宫式布线,先把要布的连线进行全局的布线路径优化,它可以根据需要断开已布的线。
并试着重新再布线,以改进总体效果。
对目前高密度的PCB设计已感觉到贯通孔不太适应了,它浪费了许多宝贵的布线通道,为解决这一矛盾,出现了盲孔和埋孔技术,它不仅完成了导通孔的作用,还省出许多布线通道使布线过程完成得更加方便,更加流畅,更为完善,PCB 板的设计过程是一个复杂而又简单的过程,要想很好地掌握它,还需广大电子工程设计人员去自已体会,才能得到其中的真谛。
1 电源、地线的处理既使在整个PCB板中的布线完成得都很好,但由于电源、地线的考虑不周到而引起的干扰,会使产品的性能下降,有时甚至影响到产品的成功率。
所以对电、地线的布线要认真对待,把电、地线所产生的噪音干扰降到最低限度,以保证产品的质量。
对每个从事电子产品设计的工程人员来说都明白地线与电源线之间噪音所产生的原因,现只对降低式抑制噪音作以表述:(1)、众所周知的是在电源、地线之间加上去耦电容。
(2)、尽量加宽电源、地线宽度,最好是地线比电源线宽,它们的关系是:地线>电源线>信号线,通常信号线宽为:0.2~0.3mm,最经细宽度可达0.05~0.07mm,电源线为1.2~2.5 mm对数字电路的PCB可用宽的地导线组成一个回路, 即构成一个地网来使用(模拟电路的地不能这样使用)(3)、用大面积铜层作地线用,在印制板上把没被用上的地方都与地相连接作为地线用。
Altium_designer4层以上高速板布线的16个技巧
4层以上高速板布线的16个技巧-多年经验倾情奉献!当信号上升/下降沿时间< 3~6倍信号传输时间时,即认为是高速信号.,对于数字电路,关键是看信号边沿陡峭程度,即信号上升、下降时间,按照一本非常经典书《High Speed Digtal Design>理论,信号从10%上升到90%时间小于6倍导线延时,就是高速信号!高速板布线一直是个头疼的问题,这里结合自己的经验总结了一下,希望对大家的工作有帮助。
1、3点以上连线,尽量让线依次通过各点,便于测试,线长尽量短:2、引脚之间尽量不要放线,特别是集成电路引脚之间和周围。
3、不同层之间的线尽量不要平行,以免形成实际上的电容。
4、布线尽量是直线,或45度折线,避免产生电磁辐射。
5、地线、电源线至少10-15mil以上(对逻辑电路)。
6、尽量让铺地多义线连在一起,增大接地面积。
线与线之间尽量整齐。
7、注意元件排放均匀,以便安装、插件、焊接操作。
文字排放在当前字符层,位置合理,注意朝向,避免被遮挡,便于生产。
8、元件排放多考虑结构,贴片元件有正负极应在封装和最后标明,避免空间冲突。
9、目前印制板可作4—5mil的布线,但通常作6mil线宽,8mil线距,12/20mil焊盘。
布线应考虑灌入电流等的影响。
10、功能块元件尽量放在一起,斑马条等LCD附近元件不能靠之太近。
11、过孔要涂绿油(置为负一倍值)。
12、电池座下最好不要放置焊盘、过空等,PAD和VIL尺寸合理。
13、布线完成后要仔细检查每一个联线(包括NETLABLE)是否真的连接上(可用点亮法)。
14、振荡电路元件尽量靠近IC,振荡电路尽量远离天线等易受干扰区。
晶振下要放接地焊盘。
15、多考虑加固、挖空放元件等多种方式,避免辐射源过多。
16、设计流程:A:设计原理图;B:确认原理;C:检查电器连接是否完全;D:检查是否封装所有元件,是否尺寸正确;E:放置元件;F:检查元件位置是否合理(可打印1);G:可先布地线和电源线;H:检查有无飞线(可关掉除飞线层外其他层);I:优化布线;J:再检查布线完整性;K:比较网络表,查有无遗漏;L:规则校验,有无不应该的错误标号;M:文字说明整理;N:添加制板标志性文字说明;O:综合性检查。
高速ADC PCB布局布线技巧
INTRODUCTION
In today’s industry, the layout of the system board has become an integral part of the design itself. Therefore, it is of paramount importance that the designer has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mechanisms that affect the performance of a high speed signal chain design.
REVISION HISTORY
1/12—Revision 0: Initial Version
Application Note
Plane Coupling...................................................................................4 Splitting Grounds ..............................................................................5 Conclusion..........................................................................................6 References ...........................................................................................6
DECOUPLING CAP
AD布线规则(自己整理)
一、PCB板的元素欧阳学文1、工作层面对于印制电路板来说,工作层面可以分为6大类,信号层(signal layer)内部电源/接地层(internal plane layer)机械层(mechanical layer)主要用来放置物理边界和放置尺寸标注等信息,起到相应的提示作用。
EDA软件可以提供16层的机械层。
防护层(mask layer)包括锡膏层和阻焊层两大类。
锡膏层主要用于将表面贴元器件粘贴在PCB上,阻焊层用于防止焊锡镀在不应该焊接的地方。
丝印层(silkscreen layer)在PCB板的TOP和BOTTOM 层表面绘制元器件的外观轮廓和放置字符串等。
例如元器件的标识、标称值等以及放置厂家标志,生产日期等。
同时也是印制电路板上用来焊接元器件位置的依据,作用是使PCB板具有可读性,便于电路的安装和维修。
其他工作层(other layer)禁止布线层 Keep Out Layer 钻孔导引层 drill guide layer钻孔图层 drill drawing layer复合层 multilayer2、元器件封装是实际元器件焊接到PCB板时的焊接位置与焊接形状,包括了实际元器件的外形尺寸,所占空间位置,各管脚之间的间距等。
元器件封装是一个空间的功能,对于不同的元器件可以有相同的封装,同样相同功能的元器件可以有不同的封装。
因此在制作PCB板时必须同时知道元器件的名称和封装形式。
(1)元器件封装分类通孔式元器件封装(THT,through hole technology)表面贴元件封装(SMT Surface mounted technology )另一种常用的分类方法是从封装外形分类: SIP单列直插封装DIP双列直插封装PLCC塑料引线芯片载体封装PQFP塑料四方扁平封装SOP 小尺寸封装TSOP薄型小尺寸封装PPGA 塑料针状栅格阵列封装PBGA 塑料球栅阵列封装CSP 芯片级封装(2) 元器件封装编号编号原则:元器件类型+引脚距离(或引脚数)+元器件外形尺寸例如 AXIAL0.3 DIP14 RAD0.1 RB7.615 等。
高速ADC_PCB布局布线技巧
高速ADC-PCB布局布线技巧在高速模拟信号链设计中,印刷电路板(PCB)布局布线需要考虑许多选项,有些选项比其它选项更重要,有些选项则取决于应用。
最终的答案各不相同,但在所有情况下,设计工程师都应尽量消除最佳做法的误差,而不要过分计较布局布线的每一个细节。
这里分享一篇ADI资深系统应用工程师Rob Reeder写的一篇文章《高速ADC PCB布局布线技巧》。
Rob Reeder写的文章深入浅出,相信这篇文章对大家的高速设计项目会有所帮助。
裸露焊盘裸露焊盘(EPAD)有时会被忽视,但它对充分发挥信号链的性能以及器件充分散热非常重要。
裸露焊盘,ADI公司称之为引脚0,是目前大多数器件下方的焊盘。
它是一个重要的连接,芯片的所有内部接地都是通过它连接到器件下方的中心点。
不知您是否注意到,目前许多转换器和放大器中缺少接地引脚,原因就在于裸露焊盘。
关键是将此引脚妥善固定(即焊接)至PCB,实现牢靠的电气和热连接。
如果此连接不牢固,就会发生混乱,换言之,设计可能无效。
实现最佳连接利用裸露焊盘实现最佳电气和热连接有三个步骤。
首先,在可能的情况下,应在各PCB层上复制裸露焊盘,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与所有接地和接地层形成密集的热连接,从而快速散热。
此步骤与高功耗器件及具有高通道数的应用相关。
在电气方面,这将为所有接地层提供良好的等电位连接。
甚至可以在底层复制裸露焊盘(见图1),它可以用作去耦散热接地点和安装底侧散热器的地方。
(注:即在PCB底层阻焊开窗露铜,让散热铜皮直接与空气接触,能够更好地散热)其次,将裸露焊盘分割成多个相同的部分,如同棋盘。
在打开的裸露焊盘上使用丝网交叉格栅,或使用阻焊层。
此步骤可以确保器件与PCB之间的稳固连接。
在回流焊组装过程中,无法决定焊膏如何流动并最终连接器件与PCB。
连接可能存在,但分布不均。
可能只得到一个连接,并且连接很小,或者更糟糕,位于拐角处。
将裸露焊盘分割为较小的部分可以确保各个区域都有一个连接点,实现更牢靠、均匀连接的裸露焊盘(见图2和图3)。
高速电路板设计指南(中文版)
高速板设计技术(HighSpeedBoardDesign)目录高速板设计技术(HIGHSPEEDBOARDDESIGN)1 1.电源分配31.1电源分配网络作为动力源3 1.1.1阻抗的作用3 1.1.2电源总线法vs电源位面法4 1.1.3线路噪声过滤5 1.1.4 旁路电容的放置81.2 电源分配网络作为信号回路9 1.2.1自然的信号返回线路9 1.2.2总线vs信号回路平面 101.3 设计板面应考虑电源分配 10 1.3.1当心电源层割缝 11 1.3.1.1地线电缆的有效性 11 1.3.1.2分离模拟电源平面与数据电源平面 12 1.3.1.3避免重叠分离的板平面 12 1.3.1.4隔开敏感元件 12 1.3.1.5隔开敏感元件将电源总线靠近信号线 122.传输信号线2.1传输线分类 14 2.1.1 对带状线来说:14 2.1.2 对微波传输线:152.2计算分散的负载 15 2.3反射16 2.4反射定量化 18 2.5传输线布局法则 252.5.1避免断点 25 2.5.2不要使用STUB和T S 263.色度亮度干扰 263.1电容性干扰 26 3.2电感性干扰 283.2.1线圈的尺寸和紧密程度 29 3.2.2负载阻抗 29 3.3干扰解决方法总结 294.电磁干扰(EMI) 304.1环路(LOOPS) 304.2过滤(FILTERING) 30 4.2.1 EMI过滤器 30 4.2.2铁氧体噪声干扰抑制器(ferrite noise suppressors) 31 4.3设备速度 32总结33高速板设计技术(HighSpeedBoardDesign)前言如今,许多系统设计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速度问题。
66MHz到200MHz处理器是很普通的;233-266MHz的处理器也变得轻易就可得到。
对于高速度的要求主要来自:a)要求系统在令用户感到舒适的、很短时间内就能完成复杂的任务。
Altium Designer 21 PCB设计官方指南(高
6.10 PCB布线
6.10.1 创建Class及颜色显示 6.10.2 规则设置 6.10.3 布线规划及连接 6.10.4 电源平面分割 6.10.5 走线优化 6.10.6 放置回流地过孔 6.10.7 添加泪滴及整板铺铜
6.11 PCB后期处理
6.11.1 DRC检查 6.11.2 器件位号及注释的调整
2.1 铺铜高级连接 方式
2.2 高级间距规则
2.3 高级线宽规则 2.4 区域规则设置
1
2.5 阻焊规 则设置
2
2.6 内电层 的规则设置
3
2.7 Return Path的设置
4 2.8 Query语
句的设置及应 用
5
2.9 规则的 导入和导出
3.1 叠层的添 加及应用
3.2 阻抗控制
3.1 叠层的添加及应用
6.1 PCB设计的总 体流程
6.2 实例简介
6.3 创建工程文件
6.4 位号标注及封 装匹配
01
6.5 原理 图的编译及 导入
02
6.6 板框 绘制
03
6.7 电路 模块化设计
04
6.8 器件 模块化布局
06
6.10 PCB布线
05
6.9 PCB 叠层设置
6.12 生产文件的 输出
6.11 P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B后期处 理
1.4 PCB后期处理
1.4.1 Output job设计数据输出 1.4.2 Draftsman的应用 1.4.3 新的Pick and Place生成器 1.4.4 3D PDF的输出 1.4.5 制作PCB 3D视频 1.4.6 导出钻孔图表的方法 1.4.7 邮票孔的设置 1.4.8 Gerber文件转换成PCB文件
高速PCB布板常见问题
高速PCB布板常见问题高速PCB 布板布板常见常见常见问题问题1.讲座中讲到为了减少寄生电容的影响,要去除运放焊盘下面的地层,这个底层是指地平面吗?如果是的话,如何去除那个焊盘下面的地呢?是的。
焊盘下面的地也要去掉。
2.对于高速AD 采样电路,有模拟和数字电路混合在一起,如何避免地反弹噪声对采样的影响?一般要分割AGND,DGND,然后选择在合适的地方一点接地。
3.在很多的书上看到模拟和数字地和电源的问题,在实际的设计中,我们怎样处理,比如模拟和数字的供电是否需要两个稳压的芯片单独输出,模拟地和数字地最后怎样连接在一起等?一般来说不需要两个单独的稳压芯片,中间加一磁珠就可以了,要尽量避免数字部分的噪声耦合到模拟部分。
对于低速精密系统来说,一般采用模拟地与数字地单点接地的方法,具体可以参考评估板;对于高速而言,为了最小的电流回路,一般不具体分模拟地与数字地,也就是只采用一个地平面。
4.1、如何减少数字信号对模拟信号的干扰?尤其是模拟小信号,如:微安电流脉冲。
2、在多通道模拟输出中,如何减少通道与通道之间的串扰?以及实现通道的高阻状态,即未接通通道不被干扰的问题?1.一般情况,通过分开模拟地和数字地,还有分开模拟电源以及数字电源,可以减少数字对模拟信号的干扰。
2。
一般情况下,未接通道是否高阻由片子本身决定,多通道系统中,尽量减少通道间平行走线的长度并用地将其隔开都能减少通道间的串扰。
5.对电源分割,能不能提供一些指导性建议你好,对于电源分割,你可以参考/doc/417482798.html,/en/DCcList/0,3090,760%255F%255F62,00.html中的High SpeedDesign Techniques里面的章节。
谢谢6.What problem in digital GND and analogGND connecting together?如果一点共地做的不是很好,会影响信噪比和系统的性能。
高精度ADC电路板的布局与布线案例
高精度ADC电路板的布局与布线案例在设计一个高性能数据采集系统时,勤奋的工程师仔细选择一款高精度ADC,以及模拟前端调节电路所需的其他组件。
在几个星期的设计工作之后,执行仿真并优化电路原理最优PCB 布局布线对于使ADC 达到预期的性能十分重要。
当设计包含混合信号器件的电路时,你应该始终从良好的接地安排入手,并且使用最佳组件放置位置和信号路由走线将设计分为模拟、数字和电源部分。
参考路径是ADC 布局布线中最关键的,这是因为所有转换都是基准电压的一个函数。
在传统逐次逼近寄存器(SAR)ADC 架构中,参考路径也是最敏感的,其原因是基准引脚上会有一个到基准源的动态负载。
由于基准电压在每次转换期间被数次采样,高电流瞬变出现在这个终端上,其中的ADC 内部电容器阵列在这个位置位时被开启和充电。
基准电压在每个转换时钟周期内必须保持稳定,并且稳定至所需的N 位分辨率,否则的话会出现线性误差和丢码错误。
由于这些动态电流,需要使用高质量旁路电容器(CREF)对基准引脚进行去耦合操作。
此旁路电容器被用作一个电荷存储器,在这些高频瞬变电流期间提供瞬时充电。
你应该将基准旁路电容器放置在尽量靠近基准引脚的位置上,并使用较短的低电感连接将他们连接在一起。
在这个四层PCB 电路板示例中,设计人员使用了一个位于器件正下方的坚固接地平面,并且将电路板划分为模拟和数字部分,以使敏感输入和基准信号远离噪声源。
他用10μF,X7R 级,尺寸0805 的陶瓷电容器(CREF-x)来旁路REFOUT-A 和REFOUT-B 基准输出,以实现最优性能,并且将他们连接至使用小型0.1 ?串联电阻的器件上,以保持总体低阻抗和高频时的恒定阻抗;他还使用宽迹线来减少电感。
我强烈建议把CREF 与ADC 放置在同一层上。
你还应该避免在基准引脚和旁路电容器之间放置导孔。
ADS7851 的每一个基准接地引脚都具有一个单独的接地连接,而每个旁路电容器都有单独到接地路径的电感连接。
PCB小常识23——高速信号PCB布线技巧
PCB小常识23——高速信号PCB布线技巧高速信号布线的时候,需要用到传输线理论,布线过程中,有些方法和传统的一般信号布线也有所不同,下面大致给出了一些高频信号线的布线技巧。
1.多层布线高速信号布线电路往往集成度较高,布线密度大,采用多层板既是布线所必须的,也是降低干扰的有效手段。
合理选择层数能大幅度降低印板尺寸,能充分利用中间层来设置屏蔽,能更好地实现就近接地,能有效地降低寄生电感,能有效缩短信号的传输长度,能大幅度地降低信号间的交叉干扰等等,所有这些都对高速电路的可靠二工作有利。
有资料显示,同种材料时,四层板要比双面板的噪声低20dB。
但是,板层数越高,制造工艺越复杂,成本越高。
2.引线弯折越少越好高速电路器件管脚间的引线弯折越少越好。
高速信号布线电路布线的引线最好采用全直线,需要转折,可用45°折线或圆弧转折(如图1所示),这种要求在低频电路中仅仅用于提高钢箔的固着强度,而在高速电路中,满足这一要求却可以减少高速信号对外的发射和相互间的耦合,减少信号的辐射和反射。
图1 布线的转折方式3.引线越短越好高速信号布线电路器件管脚间的引线越短越好。
引线越长,带来的分布电感和分布电容值越大,对系统的高频信号的通过产生很多的影响,同时也会改变电路的特性阻抗,导致系统发生反射、振荡等。
这些我们要避免的问题。
4.引线层间交替越少越好高速电路器件管脚间的引线层间交替越少越好。
所谓“引线的层间交替越少越好”,是指元件连接过程中所用的过孔越少越好。
据测,一个过孔可带来约0.5pf的分布电容,导致电路的延时明显增加,减少过孔数能显着提高速度。
这个在后面的过孔的高频特性中将详细说明。
5.注意平行交叉干扰高速信号布线电路布线要注意信号线近距离平行走线所引入的“交叉干扰”,若无法避免平行分布,可在平行信号线的反面布置大面积“地”来大幅度减少干扰。
同一·层内的平行走线几乎无法避免,但是在相邻的两个层,走线的方向务必取为相互垂直。
高速PCB布板原则
EPA控制器核心板PCB图
EPA控制器通信底板PCB图
DI/DO板卡PCB图
所有板卡的设计中注重了对IC电源的处理,保证了每个IC 的电源管脚都有一个0.1uF的去耦电容。所有板卡均使用 排阻做为上拉或下拉电阻。排阻的公共端接电源或地线,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发现,如果排阻值较大则通过公共端耦 合引起误动作。排阻值较小则增加系统功耗。排阻阻值要 慎选,公共端接线或电源线要粗,本设计选用了10KΩ的 排阻。 系统布局布线完成后,还要对PCB板进行检查和复查。检 查的项目有间距(Clearance)、连接(Connectivity)、 高速规则(High Speed)和电源层(Plane),这些项目 可以选择Tools中的Verify Design进行。检查出错误,必 须修改布局和布线。复查根据“PCB检查表”,内容包括 设计规则,层定义、线宽、间距、焊盘、过孔设置;还要 重点复查器件布局的合理性,电源、地线网络的走线,高 速时钟网络的走线与屏蔽,去藕电容的摆放和连接等。
导线宽度应以能满足电气性能要求而又便于生产为宜,它的 最小值以承受的电流大小而定,但最小不宜小于0.2mm,在 高密度、高精度的印制线路中,导线宽度和间距一般可取 0.3 mm;导线宽度在大电流情况下还要考虑其温升,保持 整块电路板上功耗的大体平衡。如果板材区域冷热差别太大, 信号线极易因板材的热胀冷缩而断裂。单面板实验表明,当 铜箔厚度为50um、导线宽度1~1.5mm、通过电流2A时,温 升很小,不会超过3摄氏度。因此,一般选用1~1.5 mm宽度 导线就可能满足设计要求而不致引起温升;印制导线的公共 地线应尽可能地粗,可能的话,使用大于2~3mm的线条, 这点在带有微处理器的电路中尤为重要,因为当地线过细时, 由于流过的电流的变化,地电位变动,微处理器定时信号的 电平不稳,会使噪声容限劣化;在DIP封装的IC脚间走线, 当两脚间通过2根线时,焊盘直径可设为1.3mm、线宽与线 距都为0.25mm,当两脚间只通过1根线时,焊盘直径可设为 1.6mm、线宽与线距都为0.3 mm。处理焊盘时,焊盘中心 孔要比器件引线直径稍大一些。焊盘太大易形成虚焊。焊盘 外径D一般不小于(d+1.2)mm,其中d为引线孔径。对高密度 的数字电路,焊盘最小直径可取(d+1.0)mm。
高速PCB布板原则
4)是位于电路板边缘的元器件,离电路板边 缘一般不小于5mm。电路板的最佳形状为矩 形。长宽比为3: 2或4: 3。电路板面尺寸大于 200mm×150mm时,应考虑电路板所受的机 械强度。还要留出印制板定位孔及固定支架 所占用的位置。
②调整好PCB板的走线和焊盘
印制导线的布设应尽可能的短,在高频回路中更应 如此;印制导线的拐弯应成圆角,而直角或尖角在 高频电路和布线密度高的情况下会影响电气性能: 当双面板布线时,两面的导线应相互垂直、斜交、 或弯曲走线,避免相互平行,以减小寄生藕合;作 为电路的输入及输出用的印制导线应尽量避免相邻 平行,以免发生回授,在这些导线之间最好加接地 线。保持整块PCB板上布线密度的大体平衡密度, 以控制串扰,局部过密的布线对避免串扰显然是不 利的。
导线宽度应以能满足电气性能要求而又便于生产为宜,它的 最小值以承受的电流大小而定,但最小不宜小于0.2mm,在 高密度、高精度的印制线路中,导线宽度和间距一般可取 0.3 mm;导线宽度在大电流情况下还要考虑其温升,保持 整块电路板上功耗的大体平衡。如果板材区域冷热差别太大, 信号线极易因板材的热胀冷缩而断裂。单面板实验表明,当 铜箔厚度为50um、导线宽度1~1.5mm、通过电流2A时,温 升很小,不会超过3摄氏度。因此,一般选用1~1.5 mm宽度 导线就可能满足设计要求而不致引起温升;印制导线的公共 地线应尽可能地粗,可能的话,使用大于2~3mm的线条, 这点在带有微处理器的电路中尤为重要,因为当地线过细时, 由于流过的电流的变化,地电位变动,微处理器定时信号的 电平不稳,会使噪声容限劣化;在DIP封装的IC脚间走线, 当两脚间通过2根线时,焊盘直径可设为1.3mm、线宽与线 距都为0.25mm,当两脚间只通过1根线时,焊盘直径可设为 1.6mm、线宽与线距都为0.3 mm。处理焊盘时,焊盘中心 孔要比器件引线直径稍大一些。焊盘太大易形成虚焊。焊盘 外径D一般不小于(d+1.2)mm,其中d为引线孔径。对高密度 的数字电路,焊盘最小直径可取(d+1.0)mm。
AD布线规则自己整理
.PCB板的元素一、工作层面1、6大类,对于印制电路板来说,工作层面可以分为)(signal layer信号层)(internal plane layer内部电源/接地层主要用来放置物理边界和放置尺寸标注等信息,起到相应的机械层(mechanical layer)层的机械层。
EDA软件可以提供16提示作用。
元器件包括锡膏层和阻焊层两大类。
锡膏层主要用于将表面贴mask layer)防护层(上,阻焊层用于防止焊锡镀在不应该焊接的地方。
粘贴在PCB 层表面绘制元器件的外观轮BOTTOMTOP和在PCB板的丝印层(silkscreen layer)生产日期等。
同时也标称值等以及放置厂家标志,廓和放置字符串等。
例如元器件的标识、板具有可读性,便于电路的安PCB是印制电路板上用来焊接元器件位置的依据,作用是使装和维修。
禁止布线层Keep Out Layer)其他工作层(other layer钻孔导引层drill guide layer钻孔图层drill drawing layer复合层multi-layer元器件封装2、板时的焊接位置与焊接形状,包括了实际元器件的外形尺寸,所是实际元器件焊接到PCB占空间位置,各管脚之间的间距等。
同样相同功能的元器元器件封装是一个空间的功能,对于不同的元器件可以有相同的封装,PCB板时必须同时知道元器件的名称和封装形式。
件可以有不同的封装。
因此在制作元器件封装分类)1 ()THT,through hole technology通孔式元器件封装()(SMT Surface mounted technology表面贴元件封装单列直插封装SIP另一种常用的分类方法是从封装外形分类:双列直插封装DIP载体封装塑料引线芯片PLCC PQFP塑料四方扁平封装SOP 小尺寸封装TSOP薄型小尺寸封装塑料针状栅格阵列封装PPGA塑料球栅阵列封装PBGA芯片级封装CSP元器件封装编号(2)元器件外形尺寸引脚距离(或引脚数)+编号原则:元器件类型+AXIAL-0.3 DIP14 RAD0.1 RB7.6-15 等。
AD布线规则(自己整理)
一、PCB板得元素1、工作层面对于印制电路板来说,工作层面可以分为6大类,信号层(signal layer)内部电源/接地层(internal plane layer)机械层(mechanical layer)主要用来放置物理边界与放置尺寸标注等信息,起到相应得提示作用。
EDA软件可以提供16层得机械层。
防护层(mask layer)包括锡膏层与阻焊层两大类。
锡膏层主要用于将表面贴元器件粘贴在PCB上,阻焊层用于防止焊锡镀在不应该焊接得地方。
丝印层(silkscreen layer)在PCB板得TOP与BOTTOM层表面绘制元器件得外观轮廓与放置字符串等。
例如元器件得标识、标称值等以及放置厂家标志,生产日期等。
同时也就是印制电路板上用来焊接元器件位置得依据,作用就是使PCB板具有可读性,便于电路得安装与维修。
其她工作层(other layer)禁止布线层Keep Out Layer钻孔导引层 drill guide layer钻孔图层 drill drawing layer复合层 multilayer2、元器件封装就是实际元器件焊接到PCB板时得焊接位置与焊接形状,包括了实际元器件得外形尺寸,所占空间位置,各管脚之间得间距等。
元器件封装就是一个空间得功能,对于不同得元器件可以有相同得封装,同样相同功能得元器件可以有不同得封装。
因此在制作PCB板时必须同时知道元器件得名称与封装形式。
(1) 元器件封装分类通孔式元器件封装(THT,through hole technology)表面贴元件封装 (SMT Surface mounted technology)另一种常用得分类方法就是从封装外形分类: SIP单列直插封装DIP双列直插封装PLCC塑料引线芯片载体封装PQFP塑料四方扁平封装SOP 小尺寸封装TSOP薄型小尺寸封装PPGA塑料针状栅格阵列封装PBGA塑料球栅阵列封装CSP 芯片级封装(2)元器件封装编号编号原则:元器件类型+引脚距离(或引脚数)+元器件外形尺寸例如AXIAL0、3 DIP14 RAD0、1 RB7、615 等。
ad布线规则自己整理
一、PCB板的元素1、工作层面对于印制板来说,工作层面可以分为6大类,信号层(signal layer)内部/接地层(internal plane layer)机械层(mechanical layer)主要用来放置物理边界和放置尺寸标注等信息,起到相应的提示作用。
EDA软件可以提供16层的机械层。
防护层(mask layer)包括锡膏层和阻焊层两大类。
锡膏层主要用于将表面贴粘贴在PCB上,阻焊层用于防止焊锡镀在不应该焊接的地方。
丝印层(silkscreen layer)在PCB板的TOP和BOTTOM层表面绘制元器件的外观轮廓和放置字符串等。
例如元器件的标识、标称值等以及放置厂家标志,生产日期等。
同时也是印制电路板上用来焊接元器件位置的依据,作用是使PCB板具有可读性,便于电路的安装和维修。
其他工作层(other layer)禁止布线层Keep Out Layer钻孔导引层 drill guide layer钻孔图层 drill drawing layer复合层 multi-layer2、元器件是实际元器件焊接到PCB板时的焊接位置与焊接形状,包括了实际元器件的外形尺寸,所占空间位置,各管脚之间的间距等。
元器件封装是一个空间的功能,对于不同的元器件可以有相同的封装,同样相同功能的元器件可以有不同的封装。
因此在制作PCB板时必须同时知道元器件的名称和封装形式。
(1)元器件封装分类通孔式元器件封装(THT,through hole technology)表面贴封装(SMT Surface mounted technology)另一种常用的分类方法是从封装外形分类:SIP单列直插封装DIP双列直插封装PLCC塑料引线载体封装PQFP塑料四方扁平封装SOP 小尺寸封装TSOP薄型小尺寸封装PPGA塑料针状栅格阵列封装PBGA塑料球栅阵列封装CSP 芯片级封装(2)元器件封装编号编号原则:元器件类型+引脚距离(或引脚数)+元器件外形尺寸例如AXIAL-0.3 DIP14 RAD0.1 RB7.6-15 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N-224-1.2
图 1 所示是一种微带布局,走线在 PCB 的顶层和底层,只有一个电压参考平面(即,电 源或者 GND)。图 2 所示是一种带状线布局,走线在 PCB 内层,有两个电压参考平面(即, 电源以及 GND)。 图 1.微带传输线布局 注释(1)
图 2.带状传输线布局 注释(2)
图 1 和图 2 的注释: (1) W = 走线宽度,T = 走线厚度,H = 走线和参考平面之间的高度。 (2) W = 走线宽度,T = 走线厚度,H = 走线和两个参考平面之间的高度。
材料选择
取决于 PCB 介质构成材料,较快的边沿速率会带来噪声和串扰。介质材料的相对介电 常数(εr)与均匀介质中反向电荷的引力(即,公式 1)相关。
公式 1:
AN-224-1.2
其中,Q1,Q2 = 电荷,r = 电荷间的距离(m),F =力(N),ε= 介电常数(F/m) 每一 PCB 基底都有不同的相对介电常数。相对介电常数是相对于真空的介电系数(即, 公式 2)。 公式 2:
当两条或者多条单端走线并行布设,没有分开足够的距离时,也会有很大的串扰。两条 邻近走线中心之间的距离应至少是走线宽度的四倍,如图 12 所示。为提高设计性能, 减小走线和地平面之间的距离,使其小于 10 mils,不改变两条走线之间的间隔。
图 12.分离走线,降低串扰
与相对介电常数较大的材料相比,相对介电常数较小的材料有助于减小走线和地平面之 间的厚度,同时保持了信号完整性。图 13 显示了高度与相对介电常数关系,使用了公 式 3 和公式 4,保持阻抗、宽度和厚度不变。
生产商
材料
GE Electromaterials GETEK Isola Laminate Systems FR-4
损耗因数
0.010 @ 1 MHz 0.019 @ 1 MHz
传输线
传输线是一种具有分布式电阻(R)、电感(L)和电容(C)的走线。有两类传输线布局: ■微带 ■带状线
August 2009 Altera Corporation
带有短截线的菊花链布线
菊花链布线是最常见的 PCB 设计。菊花链布线的一个缺点是通常需要短截线,或者短 走线将器件连接至主总线(参见图 14)。如果短截线过长,会导致传输线反射,劣化信号 完整性。因此,短截线长度应满足以下条件:
其中,TDstub = 短截线电延时 T = 10% to 90% 信号边沿的上升或者下降时间
降低串扰和维持信号完整性的布线方法
串扰是并行走线间不需要的信号耦合。微带线和带状线正确的布线和叠层布局能够降低 串扰。 双带线布局有两个靠近的信号层(参见图 11),为降低双带线的串扰,所有走线垂直布设, 增大两个信号层之间的距离,减小信号层和邻近参考平面的距离。 图 11.双带线布局
August 2009 Altera Corporation
August 2009 Altera Corporation
AN-224-1.2
图 4 显示了微带走线阻抗与高度(H)的关系,使用了公式 3 中的数据,保持走线宽度和 走线厚度不变。 图 4.微带走线阻抗与走线高度的关系
阻抗图显示,阻抗变化与走线宽度成反比,与地平面之上走线高度成正比。 图 5 显示了微带走线阻抗与走线厚度(T)的关系,使用了公式 3,保持介质宽度和介质高 度不变。图 5 显示,随着走线厚度的增加,走线阻抗在减小。 图 5.微带走线阻抗与走线厚度的关系
其中,εr = 相对介电常数,εo = 真空介电常数(F/m),ε= 介电常数(F/m)。
相对介电常数是两块金属板之间以绝缘材料为介质时的电容量与同样两块板之间以真 空为介质时的电容量之比。相对介电常数影响传输线的阻抗,信号在 εr 较小的介质中 传输时速度较快。
当高频信号在 PCB 上从驱动器沿较长的传输线传输到接收器时,介质材料的损耗因数 对信号的影响非常大。较大的损耗因数意味着较高的介质吸收。损耗因数较大的材料会 影响长传输线上的高频信号。介质吸收增大了高频衰减。表 1 列出了 FR-4 和 GETEK 材料的损耗因数。
AN 224: 高速电路板布板指南
AN-224-1.2
Application Note
引言
随着器件引脚密度和系统频率的增大,印刷电路板(PCB)布板越来越复杂。成功的高速 电路板应能够高效的集成器件和其他模块,避免出现与高速 I/O 标准相关的信号传输问 题。Altera®器件具有高速 I/O 引脚,支持多种高速特性,边沿速率不到一百皮秒,因 此,要实现成功的设计,需要:
公式 3 使用典型值 W = 8 mil,H = 5 mil,T = 1.4 mil,εr 和(FR-4) = 4.1,得到微带阻抗 (Zo):
公式 3 中的测量单位是 mil (即,1 mil = .001 英寸)。通常采用盎司(即,1 oz = 1.4 mil)来测量铜(Cu)走线厚度(T)。 图 3 显示了微带走线阻抗与走线宽度(W)的关系,使用了公式 3,保持介质高度和走线 厚度不变。 图 3.微带走线阻抗与走线宽度的关系
与微带布局一样,带状线布局阻抗也与走线宽度成反比,与高度成正比。但是,与微带 布局相比,GND 以上走线高度的变化率要远远小于带状线布局。带状线布局采用了 FR-4 材料夹层信号,而微带布局采用了一个导体空气开口。与微带布局相比,这一开口导致 更高效的相对介电常数带状线布局。因此,为获得相同的阻抗,与微带布局相比,带状 线布局介质间距要大得多。因此,采用了受控阻抗线的带状线布局 PCB 要比微带布局 PCB 厚一些。
微带布局传播延时
您可以使用公式 5 来计算微带线布局传播延时。 公式 5:
带状线布局传播延时
您可以使用公式 6 来计算带状线布局传播延时。 公式 6:
August 2009 Altera Corporation
AN-224-1.2
图 9 显示了微带线和带状线传播延时与相对介电常数的关系。随着 εr 的增大,传播延 时(tPD)也在增大。 图 9.微带线和带状线传播延时和相对介电常数的关系
阻抗计算
PCB 上的任何电路走线都有其特征阻抗。这一阻抗取决于走线宽度(W)、走线厚度(T), 以及所用材料的相对介电常数(εr),走线和参考平面之间的高度(H)。
August 2009 Altera Corporation
AN-224-1.2
微带阻抗
PCB 外层电路走线采用了微带布局,其下有参考平面(即,GND 或者 VCC)。使用公式 3 来计算微带线布局的阻抗。 公式 3:
August 2009 Altera Corporation
图 10.采用了预加重以及没有采用预加重时的输入和输出信号
AN-224-1.2
August 2009 Altera Corporation
AN-224-1.2
StratixTM GX 器件提供可编程预加重功能,补偿传输线介质长度的变化。您可以根据输 出差分电压值(VOD),将预加重设置在 5%和 25%之间。表 2 列出了可以使用的 Stratix GX 可编程预加重设置。 表 2.Stratix GX 器件可编程预加重
August 2009 Altera Corporation
AN-224-1.2
带状线阻抗
PCB 内层电路走线采用了带状线布局,其下有两个电压参考平面(即,电源以及 GND)。 您可以使用公式 4 来计算带状线布局的阻抗。 公式 4: 公式 4 使用典型值 W = 9 mil,H = 24 mil,T = 1.4 mil,εr 和(FR-4) = 4.1,得到带状线 阻抗(Zo):
August 2009 Altera Corporation
图 13.高度和相对介电常数
AN-224-1.2
信号走线布线
正确的布线有助于维持信号完整性。为实现干净的布线,您应该采用良好的信号完整性 (SI)工具进行仿真。下面介绍了适合布线的两类信号走线:
■ 单端走线 ■ 差分对走线
单端走线布线
单端走线连接源和负载/接收器。单端走线用于普通点对点布线、时钟布线、低速和不 关键的 I/O 布线。这一部分讨论时钟信号的各种布线方法。您可以使用以下类型的布线 来驱动具有相同时钟的多个器件。
■菊花链布线 – 带有短截线 – 没有短截线
■星型布线 ■蛇型布线
August 2009 Altera Corporation
AN-224-1.2
使用以下指南来提高时钟传输线的信号完整性: ■ 时钟走线尽可能保持直线。使用弧形走线,而不是直角弯曲。 ■ 时钟信号不要使用多个信号层。 ■ 在时钟传输线上不要使用过孔。过孔会导致阻抗变化和反射。 ■ 靠近外层布设地平面,降低噪声。如果您使用内层进行时钟走线布线,该层应 夹在参考平面之间。 ■ 匹配时钟信号以降低反射。 ■ 尽可能多的使用点对点时钟走线。
AN-224-1.2
使用下面步骤来减小微带线或者带状线布局的串扰: ■ 在布线要求允许范围内,尽可能加宽信号线之间的距离。走线之间尽量不要靠 近,距离保持在介质高度三倍以上。 ■ 对传输线进行设计,使得导体尽可能靠近地平面。这一方法使传输线能够与地 平面紧耦合,有助于和邻近信号去耦合。 ■ 尽可能使用差分布线方法,特别是关键网络(例如,匹配长度,以及每条走线 串通回转等)。 ■ 如果存在明显的耦合,不同层之间布设互相垂直的单端信号。 ■ 减小单端信号之间并行走线长度。以较短的并行走线布线,减小网络之间的长 耦合走线。
August 2009 Altera Corporation
AN-224-1.2
图 8 显示了带状线阻抗与走线厚度的关系,使用了公式 4,保持走线宽度和介质高度不 变。图 8 显示,随着走线厚度的增加,特征阻抗在减小。 图 8.带状线阻抗与走线厚度的关系
传播延时
传播延时(tPD)是信号从一个点传播到另一个点所需要的时间。传输线传播延时是材料 相对介电常数的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