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学导论名词解释
外科学总论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外科学总论名词解释和简答题名词解释1.灭菌法(sterilization):指用物理方法彻底消灭与手术区域或伤口的物品上所附带的微生物。
2.无菌术(asepticism):是针对人体和周围环境中各种感染来源所采取的一种预防措施,由灭菌法、消毒法和一定的操作规则及管理制度所组成。
目的是防止病原微生物在手术、换药、穿刺等过程中通过接触、空气或飞沫进入伤口或组织。
3.消毒(disinfection):系指杀灭病原微生物和其他有害微生物,并不要求清除或杀灭所有微生物(如芽胞)4.消毒法(disinfection):又称抗菌法,常指应用化学方法来消灭微生物,例如器械的消毒、手术室空气的消毒、手术人员的手、臂及病人皮肤的消毒。
5.围手术期(perioperative period):指从确定手术治疗时起,至与本次手术有关的治疗基本结束为止的一段时间。
包括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三个阶段。
6.围术期处理(management of perioperative period)是指以手术为中心而进行的各项处理措施。
高度重视围术期的处理,对保证患者安全、提高治疗效果有重要意义。
7.急症手术(急诊手术):需在最短时间内进行必要的准备,并争分夺秒进行的紧急手术,以抢救病人生命。
如外伤性肠破裂、胸腹腔内大血管破裂8.限期手术:手术时间虽可选择,但不宜延迟过久,应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做好术前准备。
如各种恶性肿瘤根治术~9.择期手术:可在充分的术前准备后选择合适时机进行手术。
如一般的良性肿瘤切除术、腹股沟疝修补术10.清洁切口(Ⅰ类切口):指缝合的无菌切口。
如甲状腺大部切除术、脾脏切除11.可能污染切口(Ⅱ类切口):指手术时可能带有污染的缝合切口。
如胃大部切除术12.污染切口(Ⅲ类切口):指邻近感染区或组织直接暴露于污染或感染物的切口。
如阑尾穿孔的阑尾切除术、肠梗阻坏死的手术13.甲级愈合:用”甲”字代表,指愈合优良,无不良反应14.乙级愈合:用”乙”字代表,指愈合处有炎症反应,如红肿、硬结、血肿、积液等,但无化脓15.丙级愈合:用”丙”字代表,指切口化脓,需要做切开引流等处理16.容量失调:等渗体液的减少或增加,只引起细胞外液的变化,细胞内液容量无明显改变。
外科总论名词解释
外科学总论名词解释无菌术:针对感染来源所采取的一系列预防措施,其包括灭菌法、抗菌法和一定的操作规则及管理制度。
灭菌是指杀灭一切活的微生物。
消毒指杀灭病原微生物和其他有害微生物(不包括芽胞)。
浓度失调:指细胞外液中的水分有增加或减少,以致渗透微粒的浓度发生改变。
容量失调:指等渗性体液的增加或减少,只引起细胞外液量的变化,而细胞内液容量无明显改变。
成分失调:指细胞外液中除Na+外其他离子的浓度改变,而渗透压不变。
休克是机体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组织灌注不足,细胞代谢紊乱和功能受损的病理过程,它是一个由多种病因引起的综合征。
本质:氧供给不足和需求增加分类:低血容量性、感染性、心源性、神经性、过敏性低血容量性休克:常因大量出血或体液丢失,或液体积存于第三间隙,导致有效循环量降低引起。
失血性休克:由大血管破裂或脏器出血引起的称失血性休克;创伤性休克:各种损伤或大手术后同时具有失血及血浆丢失而发生的称创伤性休克。
高动力型(高排低阻型):外周血管扩张、阻力降低,CO正常或增高,有血流分布异常和动静脉短路开放增加,细胞代谢障碍和能量生成不足。
病人皮肤温暖干燥,称暖休克。
【类似休克代偿期】低动力型(低排高阻型):外周血管收缩,微循环淤滞,大量毛细血管渗出致CO和血容量减少。
病人皮肤湿冷,称冷休克。
【类似休克抑制期】全身麻醉:麻醉药从呼吸道吸入或静脉、肌肉注射经血液到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抑制,呈现神志消失,全身痛觉消失,遗忘,反射抑制和一定程度的肌肉松弛,这种方法称全身麻醉。
吸入麻醉药:指经呼吸道吸人进人人体内并产生全身麻醉作用的药物。
一般用于全身麻醉的维持,有时也用于麻醉诱导。
肺泡最低有效浓度(MAC)是指某种吸入麻醉药在一个大气压下与纯氧同时吸入时,能使50%病人在切皮时不发生摇头、四肢运动等反应时的最低肺泡浓度。
MAC 越小麻醉效能越强。
静脉麻醉药:经静脉注射进入体内,通过血液循环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而产生全身麻醉作用的药物,称为静脉麻醉药。
(完整版)名词解释(外科学)
名词解释整理于外科学(第7版)1、腹外疝:由腹腔内的脏器或组织连同腹膜壁层,经腹壁薄弱点或空隙,向体表突出所致。
2、直疝三角:外侧边是腹壁下动脉,内侧边为腹直肌外侧缘,底边为腹股沟韧带。
3、早期胃癌:胃癌仅限于粘膜或粘膜下层者,无论病灶大小或有无淋巴结转移,均为~。
4、小胃癌:癌灶直径在10mm以下的早期胃癌。
5、微小胃癌:癌灶直径在5mm以下的早期胃癌。
5、一点癌:癌灶直径在1mm以下的早期胃癌。
6、麦氏点:沿盲肠的三条结肠带向顶端追踪可寻到阑尾基底部。
其体表投影约在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中外1/3交界处,称为~。
7、肝蒂:包含有门静脉、肝动脉、淋巴管、淋巴结和神经。
8、第一肝门:门静脉、肝动脉和肝总管在肝脏面横沟各自分出左、右干进入肝实质内,称为~。
9、Glisson纤维鞘:门静脉、肝动脉和肝胆管的管道分布大体上相一致,且被其共同包裹,称为~。
10、第二肝门:三条主要的肝静脉在肝后上方的静脉窝进入下腔静脉,称~。
11、第三肝门:肝的小部分血液经数支肝短静脉流入肝后方的下腔静脉,称~。
12、胆囊三角(Calot三角):胆囊管、肝总管、肝下缘所构成的三角区。
13、Mirizzi综合征:是特殊类型的胆囊结石,形成的解剖因素是胆囊管与肝总管伴行过长或者胆囊管与胆总管汇合位置过低,持续嵌顿于胆囊颈部的和较大的胆囊管结石压迫肝总管,引起肝总管狭窄;反复的炎症发作更导致胆囊肝总管瘘管,胆囊管消失、结石部分或全部堵塞肝总管。
临床特点是反复发作胆囊炎及胆管炎,明显的梗阻性黄疸。
胆道影像学检查可见胆囊或增大、肝总管扩张、胆总管正常。
14、Charcot三联征:见于肝外胆管结石,为腹痛、寒战高热、黄疸。
15、Reynolds五联征:见于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腹痛、寒战高热、黄疸、休克、神经中枢系统受抑制。
16、急性胰腺炎:是一种常见的急腹症。
按病理分类可分为水肿性和出血坏死性。
17、解剖复位:骨折段通过复位,恢复了正常的解剖关系,对位(两骨折端的接触面)和对线(两骨折段在纵轴上的关系)完全良好时,称~。
外科学导论名词解释
1.无菌术:是针对微生物及感染途径所采取的一系列防护措施,内容包括火菌、消毒法、操作规则及管理制度。
2.灭菌:是指杀灭一切活的微生物。
3.消毒:是指杀灭病原微生物和其他有害微生物.并非清除或杀灭所有微生物(如芽胞等)。
1.等渗性脱水:等渗性脱水指水和钠成比例的丢失,血清钠仍在正常范围,细胞外液渗透压也保持正常。
等渗脱水常见于消化液的急性丧失或体液丧失于感染区相应间隙内。
2.低渗州脱水:低渗性脱水指水、钠同时缺失,但缺水少于缺钠,血清钠低于正常范围,小于135mmol/L。
3.高渗性脱水:高渗性脱水指水钠同时缺失,缺钠少于缺水,血清钠高于正常范围。
4.水中毒:水中毒指水的摄入量超过排出量,水分在体内潴留,引起血液渗透压下降和循环容量增多。
5.高钾血症:高钾血症指血清钠大于5.5mmol/L,常见于摄人过多、肾排钾功能减退或细胞内钾外移。
6.低钾血症:低钾血症指血清钾低于3.5mmol/L,常见于摄人不足、肾外丢失及钾与肾脏排出过多等。
7.代谢性酸中毒:代谢性酸中毒是由酸性物质的积累或产生过多,或HCO3—丢失过多所造成。
8.代谢性碱中毒:代谢性碱中毒是由体内H+丢失或HCO3—增加所导致。
9.呼吸性酸中毒:呼吸性酸中毒指肺泡通气及换气功能减弱,不能充分排出体内生成的CO2导致高碳酸血症。
10.呼吸性碱中毒:呼吸性碱中毒指肺泡通气过度,体内生成的CO2排出过多,以致PaCO2降低,pH上升,致低碳酸血症。
1.CRBC:浓缩红细胞,每袋含200ml全血中的全部红细胞,HCT70%~80%。
2.自体输血:自体输血是收集病人自身血液后在需要时进行回输。
优点是节约库血,减少输血反应和疾病传播,不需检测血型和交叉配合试验1.休克:休克是机体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组织灌注不足,细胞代谢紊乱和功能受损的病理过程,它是一种由多种病因引起的综合征。
2.CVP:CVP即中心静脉压,代表右心房或者胸腔段腔静脉内压力,可反映全身血容量与右心功能之间的关系。
外科学名词解释
外科学总论名词解释
1.无菌术:针对微生物及感染途径所采取的一序列预防措施,包括灭菌、消毒、无菌操作规则及管理制度。
2.外科休克:机体有效循环血量减少、组织灌注不足、细胞代谢紊乱、功能受损的病理过程,他是一个多种病因引起的综合征。
所谓的有效循环血量:单位时间内通过心血管进行循环的血量,不包括储存于肝脾、淋巴血窦、停滞于毛细血管中的血量。
3.多器官功能衰竭:急性疾病过程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器官或系统同时或序贯发生功能障碍。
其发病基础: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也可由非感染型疾病诱发,如果得到及时合理的治疗,可逆转。
4.外科感染:病原体入侵机体引起的局部或全身炎症反应,病原体有细菌和真菌,外科感染指发生在组织损伤,空腔器官梗阻和手术后的感染。
其特点:多种细菌的混合感染,局部症状明显,多为器质性病变常有组织化脓坏死而需要外科处理。
5.创伤:机械性致伤因素作用于人体所造成的组织结构完整性的破坏或功能障碍。
6.心肺复苏:针对呼吸和心跳骤停所采取的紧急医疗措施,以人工呼吸代替病人的自主呼吸,以心脏按压形成暂时的人工循环代替并诱发心脏的自主博动。
其成功不仅仅恢复自主呼吸,和心跳,更重要的是恢复中枢神经系统功能。
包括:基本生命支持,高级生命支持,复苏后治疗。
最新外科学总论名词解释+简答题
外科学总论名词解释(重点)1..阴离子间隙(AG):指血浆中未测定的阴离子(UA)与未测定的阳离子(UC)浓度间的差值,即AG=UA—UC。
其主要组成是磷酸、乳酸及其它有机酸,其正常值为10~15mmol/L。
2.反常性酸性尿:低钾血症可致代谢性碱中毒,这是由于一方面k+由细胞内移出,与Na+,H+的交换增加,使细胞外液的H+浓度降低;另一方面,远曲小管Na+,H+的交换增加,使排H+增多,因此病人发生碱中毒,但尿液呈酸性,故称反常性酸性尿。
3.DIC(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即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指在某些致病因子作用下凝血因子或血小板被激活,大量促凝物质入血,从而引起一个以凝血功能失常为主要特征的病理过程。
4.低血容量性休克(hypovolemic shock):低血容量性休克是体内或血管内大量丢失血液、血浆或体液,引起有效血容量急剧减少所致的血压降低和微循环障碍。
5.失血性休克(hemorrhagic shock):是一种循环血量减少性休克,各种因素造成全血或血液成分之一部分发生急速丧失,导致循环血量不足引起。
6.感染性休克(septic shock):继发于以释放内毒素的革兰阴性杆菌为主的感染。
亦称脓毒性休克,是指由微生物及其毒素等产物所引起的脓毒病综合征伴休克7.创伤性休克(traumatic shock):是由于机体遭受剧烈的暴力打击重要脏器损伤、大出血等使有效循环血量锐减,微循环灌注不足;以及创伤后的剧烈疼痛、恐惧等多种因素综合形成的机体代偿失调的综合征。
8.CVP (中心静脉压):是指右心房与腔静脉交界处的压力,是反映右心前负荷及右心功能的相符,是反映循环功能和血容量的常用指标,正常值为6~12cmH2O。
9.休克代偿期:机体对有效循环血容量的减少早期有相应的代偿能力,中枢神经兴奋性提高,交感一肾上腺轴兴奋。
10.氧供依赖性氧耗:VO2随DO2而相应提高,反映DO2不能满足机体代谢需要,应提高CO,直至VO2不再随DO2升高而增加为止。
外科学总论名词解释(重点)
外科学总论名词解释(重点)1..阴离子间隙(AG):指血浆中未测定的阴离子(UA)与未测定的阳离子(UC)浓度间的差值,即AG=UA—UC。
其主要组成是磷酸、乳酸及其它有机酸,其正常值为10~15mmol/L。
2.反常性酸性尿:低钾血症可致代谢性碱中毒,这是由于一方面k+由细胞内移出,与Na+,H+的交换增加,使细胞外液的H+浓度降低;另一方面,远曲小管Na+,H+的交换增加,使排H+增多,因此病人发生碱中毒,但尿液呈酸性,故称反常性酸性尿。
3.DIC(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即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指在某些致病因子作用下凝血因子或血小板被激活,大量促凝物质入血,从而引起一个以凝血功能失常为主要特征的病理过程。
4.低血容量性休克(hypovolemic shock):低血容量性休克是体内或血管内大量丢失血液、血浆或体液,引起有效血容量急剧减少所致的血压降低和微循环障碍。
5.失血性休克(hemorrhagic shock):是一种循环血量减少性休克,各种因素造成全血或血液成分之一部分发生急速丧失,导致循环血量不足引起。
6.感染性休克(septic shock):继发于以释放内毒素的革兰阴性杆菌为主的感染。
亦称脓毒性休克,是指由微生物及其毒素等产物所引起的脓毒病综合征伴休克7.创伤性休克(traumatic shock):是由于机体遭受剧烈的暴力打击重要脏器损伤、大出血等使有效循环血量锐减,微循环灌注不足;以及创伤后的剧烈疼痛、恐惧等多种因素综合形成的机体代偿失调的综合征。
8.CVP(中心静脉压):是指右心房与腔静脉交界处的压力,是反映右心前负荷及右心功能的相符,是反映循环功能和血容量的常用指标,正常值为6~12cmH2O。
9.休克代偿期:机体对有效循环血容量的减少早期有相应的代偿能力,中枢神经兴奋性提高,交感一肾上腺轴兴奋。
10.氧供依赖性氧耗:VO2随DO2而相应提高,反映DO2不能满足机体代谢需要,应提高CO,直至VO2不再随DO2升高而增加为止。
(完整版)外科学名词解释
1.无菌术:针对微生物及一切感染途径所采取的一系列预防措施。
包括灭菌法消毒法和操作规则以及管理制度。
2.补液试验:取等渗盐水250ml,于5~10分钟内静脉注入。
如血压升高而中信静脉压不变,提示血容量不足。
如血压不变而中心静脉压增高则提示心功能不全。
3.最低肺泡浓度(MAC):指某种吸入麻醉药在一个大气压下与纯氧同时吸入时,能使50%病人在切皮时不发生摇头、四肢运动等反应,这时的肺泡内所含吸人麻药的最低浓度,就称之为MAC4.疖:俗称疥疮,是单个毛囊及周围组织的急性细菌性化脓性炎症。
病菌金葡菌为主。
5.痈:指多个相邻毛囊及周围组织的急性细菌性化脓性炎症,也可由多个疖融合而成。
6.丹毒:是皮肤淋巴管网受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侵袭感染所致的急性非化脓性炎症。
好发于下肢与面部,常有全身反应,少有组织坏死、化脓;易治愈但常复发。
7.肿瘤:是机体细胞在各种始动与促进因素作用下所产生的增生与异常分化形成的新生物。
8.库欣反应::颅内压急剧增高时,病人出现血压升高(全身血管加压反应)、心跳和脉搏缓慢、呼吸节律减慢(又称两慢一高),称为库欣反应9.脑疝:当颅内某分腔有占位性病变时,脑组织从高压力去向低压力区移位,导致脑组织、血管、神经重要结构受压和移位,被挤入小脑幕裂孔、枕骨裂孔、大脑镰下间隙等生理性或病理性间隙或孔道中,引起一系列严重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称为脑疝10.熊猫眼(眼镜征):颅前窝骨折时,骨折多累及额骨水平部和筛骨。
骨折出血可经鼻流出,或进入框内在眼睑和球结膜下形成淤血斑,俗称。
11.脑震荡:为最轻的脑损伤,其特点为伤后即刻发生的短暂的意识障碍和近事遗忘。
12.中间清醒期是指受伤当时昏迷,数分钟或数小时后意识障碍好转,甚至完全清醒。
继而因为硬膜外血肿的形成,脑受压引起再度昏迷。
13.开放性颅脑伤;头部受到锐器、火器、偶或钝器的打击,引起头皮、颅骨及颅内结构的联合损伤,并使颅腔与外界直接沟通,称为开放性颅脑伤。
外科学各论名解精编版
外科学各论名解1. 颅内压增高:是神经外科常见临床病理综合征,是颅脑损伤,脑肿瘤,脑出血,脑积水和颅内炎症等所共有征象,由于上述疾病使颅腔内容物体积增加,导致颅内压持续在2.0kPa以上,从而引起的相应的综合征,称为~。
2. 颅内压增高“三主征”:头痛,呕吐,视神经乳头水肿、3. 脑震荡:表现为一过性的脑功能障碍,无肉眼可见的神经病理改变,显微镜下可见神经组织结构紊乱。
4. 颅内动脉瘤:系颅内动脉壁的囊性膨出,是造成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位病因。
5. SAH蛛网膜下腔出血:是各种原因引起的颅内和椎管内血管突然破裂,血液流至蛛网膜下隙的统称。
6.脑疝:是由于颅内压力增高超过了脑部的自身代偿能力,脑组织从压力高处向压力低处移及脑脊液循环通道受阻而产生的一系列变化。
7.颅骨骨折:指颅骨受暴力作用所致颅骨结构的改变。
8.脑损伤:是指脑膜、脑组织、脑血管及脑神经的损伤。
9.原发性脑损伤:是指在受伤当时,暴力作用于头部立即发生的脑损伤。
10.继发性脑损伤:是指受伤一定时间后出现的脑受损病变。
11.创伤性窒息:当胸腹部受到猛烈的挤压或爆炸产生的高压气浪冲击时,致使胸腹腔压力急剧升高,上腔静脉汇流区域压力随之上升,引起脑、头面部和上胸部毛细血管破裂,表现为弥散性点状出血。
12.中间清醒期:脑外伤后原发性昏迷和继发性昏迷之间的清醒时间,是硬膜外血肿的典型表现。
13.颅内肿瘤:指颅内占位性的新生物。
14.脑脓肿:化脓性细菌侵入脑组织引起化脓性炎症并形成局限性脓肿。
15.连枷胸:相邻多根多处肋骨骨折时,伤部肋骨的前后端失去支持,该处胸壁软化,发生浮动,这类胸廓称为。
16.气胸:指胸膜腔内积气。
17.血气胸:血胸和气胸同时存在。
18.胸腔闭式引流:胸膜腔内插入引流管,管的下方置于引流瓶水中,利用水封原理,维持引流单一方向,避免逆流,以重建胸膜腔负压。
19.腹式呼吸:是以膈肌运动为主的呼吸。
病人用鼻吸气,吸气时将腹部向外硼起,屏气1-2秒,以使肺泡张开,呼气时让气体从口中慢慢呼出。
外科学总论名词解释+简答题
外科学总论名词解释+简答题1.阴离子间隙(AG)是指血浆中未测定的阴离子(UA)与未测定的阳离子(UC)浓度间的差值,其主要由磷酸、乳酸及其它有机酸组成,正常值为10~15mmol/L。
2.反常性酸性尿是由于低钾血症引起的代谢性碱中毒,导致细胞外液的H+浓度降低和远曲小管Na+,H+的交换增加,使排H+增多,但尿液仍呈酸性。
3.DI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是指在某些致病因子作用下,凝血因子或血小板被激活,大量促凝物质入血,引起一个以凝血功能失常为主要特征的病理过程。
4.低血容量性休克是由于体内或血管内大量丢失血液、血浆或体液,引起有效血容量急剧减少所致的血压降低和微循环障碍。
5.失血性休克是一种循环血量减少性休克,各种因素造成全血或血液成分之一部分发生急速丧失,导致循环血量不足引起。
6.感染性休克是由以释放内毒素的革兰阴性杆菌为主的感染所引起的脓毒病综合征伴休克,也称脓毒性休克。
7.创伤性休克是由于机体遭受剧烈的暴力打击、重要脏器损伤、大出血等使有效循环血量锐减,微循环灌注不足,以及创伤后的剧烈疼痛、恐惧等多种因素综合形成的机体代偿失调的综合征。
8.CVP(中心静脉压)是指右心房与腔静脉交界处的压力,是反映右心前负荷及右心功能的相符,是反映循环功能和血容量的常用指标,正常值为6~12cmH2O。
9.休克代偿期是机体对有效循环血容量的减少早期有相应的代偿能力,中枢神经兴奋性提高,交感一肾上腺轴兴奋。
10.氧供依赖性氧耗是指VO2随DO2而相应提高,反映DO2不能满足机体代谢需要,应提高CO,直至VO2不再随DO2升高而增加为止。
11.应激性溃疡是指机体受到诸如创伤(包括手术)、烧伤、休克等打击时,由于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胃肠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胃肠粘膜缺血造成胃肠粘膜的损害。
临床以胃为主的上消化道粘膜发生急性炎症、糜烂或溃疡,严重时可发生大出血或穿孔。
12.非少尿型急性肾衰是一种急性尿毒症综合征,由多种原因引起肾功能损害,导致血中尿素氮、肌酐升高及水电解质紊乱。
(完整版)最全的外科学名词解释
1、灭菌法(sterilition):用物理方法杀灭与手术区和伤口接触物品上的微生物。
2、抗菌法:又称消毒法,用化学方法消灭微生物。
有高压蒸汽,煮沸,火烧。
3、反常性酸性尿:低钾血症时,一方面钾离子由细胞内逸出,与Na,H交换增加,使细胞内液的H浓度降低,导致代谢性碱中毒,另一方面,远曲肾小管NaK交换减少,NaH交换增加,使H排出增多,导致反常性酸性尿4、等渗性脱水:又称混合性脱水,最易发生。
水钠成比例丧失,细胞外液渗透压不变。
5、牵引痛:内脏疾病引起身体体表某部位发生疼痛或痛觉过敏6、会聚现象:牵引痛的部位与患者的内脏部位有一定的解剖关系他们都受同一脊髓节段的后跟7、神经所支配该部位的躯体和内脏痛觉纤维进入同一阶段的脊髓后角内并和同一神经元发生突触联系,即为~ 8、有效循环血量:单位时间内通过心血管系统的血量,依赖充足的血容量,有效地心排出量和良好的周围血管阻力。
9、休克(shock)组织血液灌注不足引起的代谢障碍和细胞受损的病理过程。
10、冷休克:在感染性休克中,出现血管收缩,皮肤苍白,湿冷,甚至有紫绀少尿或无尿。
11、中心静脉压(CVP)代表右心房或者胸腔段腔静脉内压力的变化可反映全身血容量与右心功能之间的关系12、MODS:在严重创伤、感染和休克时,原无器官功能障碍的患者同时或者在短时间内相继出现两个以上器官系统的功能障碍以致机体内环境的稳定必须靠临床干预才能维持的综合征。
13、ARF:急性肾衰肾排泄功能在短时间内迅速减退,血尿素氮及血肌酐持续升高肌酐清除率下降到正常一半,引起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及氮质血症。
14、ARD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急性呼吸衰竭,共同病理变化为肺血管内皮及肺泡损伤,肺间质水肿等病人呼吸急迫,困难并有缺氧表现。
15、SIRS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表现体温>38或<36,心率>90次/分,呼吸急促>20次/分或过度充气,PaCO2<4.3kPa,白细胞>12x10^9/L或<4x10^9/L,或未成熟白细胞>1/10.血液透析(hemodialysis)利用血液透析器代替部分肾功能,清除血液中的蛋白质有害物质,纠正体内电解质和维持酸碱平衡16、择期手术:某些外科疾病,施行手术迟早不影响治疗效果,应做好充分的手术准备。
外科学名词解释(比较全)
外科学名词解释1、腹外疝:由腹腔内的脏器或组织连同腹膜壁层,经腹壁薄弱点或空隙,向体表突出所致。
2、直疝三角:外侧边是腹壁下动脉,内侧边为腹直肌外侧缘,底边为腹股沟韧带。
3、早期胃癌:胃癌仅限于粘膜或粘膜下层者,无论病灶大小或有无淋巴结转移,均为~。
4、小胃癌:癌灶直径在10mm以下的早期胃癌。
5、微小胃癌:癌灶直径在5mm以下的早期胃癌。
5、一点癌:癌灶直径在1mm以下的早期胃癌。
6、麦氏点:沿盲肠的三条结肠带向顶端追踪可寻到阑尾基底部。
其体表投影约在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中外1/3交界处,称为~。
7、肝蒂:包含有门静脉、肝动脉、淋巴管、淋巴结和神经。
8、第一肝门:门静脉、肝动脉和肝总管在肝脏面横沟各自分出左、右干进入肝实质内,称为~。
9、Glisson纤维鞘:门静脉、肝动脉和肝胆管的管道分布大体上相一致,且被其共同包裹,称为~。
10、第二肝门:三条主要的肝静脉在肝后上方的静脉窝进入下腔静脉,称~。
11、第三肝门:肝的小部分血液经数支肝短静脉流入肝后方的下腔静脉,称~。
12、胆囊三角(Calot三角):胆囊管、肝总管、肝下缘所构成的三角区。
13、Mirizzi综合征:是特殊类型的胆囊结石,形成的解剖因素是胆囊管与肝总管伴行过长或者胆囊管与胆总管汇合位置过低,持续嵌顿于胆囊颈部的和较大的胆囊管结石压迫肝总管,引起肝总管狭窄;反复的炎症发作更导致胆囊肝总管瘘管,胆囊管消失、结石部分或全部堵塞肝总管。
临床特点是反复发作胆囊炎及胆管炎,明显的梗阻性黄疸。
胆道影像学检查可见胆囊或增大、肝总管扩张、胆总管正常。
14、Charcot三联征:见于肝外胆管结石,为腹痛、寒战高热、黄疸。
15、Reynolds五联征:见于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腹痛、寒战高热、黄疸、休克、神经中枢系统受抑制。
16、急性胰腺炎:是一种常见的急腹症。
按病理分类可分为水肿性和出血坏死性。
17、解剖复位:骨折段通过复位,恢复了正常的解剖关系,对位(两骨折端的接触面)和对线(两骨折段在纵轴上的关系)完全良好时,称~。
外科学各论名词解释总结
1.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是由各种原因引起循环中甲状腺素异常增多而出现以全身代谢亢进为主要特征的疾病总称。
2.甲状腺危象:是甲亢的严重合并症。
病人主要表现,高热,脉快,同时合并神经,循环及消化系统严重功能紊乱如烦躁,谵妄,大汗,呕吐,水泻等。
3.Cooper韧带:腺叶,小叶和腺泡间有结缔组织间隔,腺叶间还有与皮肤垂直的纤维束,上连浅筋膜浅层,下连浅筋膜深层,称cooper韧带。
4.桔皮样改变:癌块继续增大,如皮下淋巴管被癌细胞堵塞,引起淋巴回流障碍,出现真皮水肿,皮肤呈“桔皮样”改变。
5.疝:体内某个脏器或组织离开其正常解剖部位,通过先天或后天形成的薄弱点,缺损或空隙进入另一部分,成为疝。
6.易复性疝:疝内容物很容易回纳入腹腔的疝,称~。
7.难复性疝:疝内容物不能回纳或不能完全回纳入腹腔内,但并不引起严重症状者,称~。
8.嵌顿性疝:疝囊颈较小而腹内压突然增高时,疝内容物可强行扩张囊颈而进入疝囊,随后因囊颈的弹性收缩,又将内容物卡住,使其不能回纳,这种情况称为嵌顿性疝或箝闭性疝。
9.绞窄性疝:肠管嵌顿如不及时解除,肠壁及其系膜受压情况不断加重可使A血流减少,最后导致完全阻断,即为绞窄性疝。
、10.Richter疝(肠管壁疝):有时嵌顿的内容物仅为部分肠壁,系膜侧肠壁及其系膜并未进入疝囊,肠腔并未完全梗阻,这种疝称为~。
11.Littre疝:嵌顿的小肠是小肠憩室,则称为~。
12.Maydl疝(逆行性嵌顿疝):嵌顿的内容物通常多为一段肠管,有时嵌顿肠管可包括几个肠袢,形如W,疝囊内各嵌顿肠袢之间的肠管可隐藏在腹腔内,这种情况称为~。
13.腹股沟斜疝:疝囊经过腹壁下动脉外侧的腹股沟管深环突出,向内,向下,向前斜行经过腹股沟管,在穿出腹股沟管浅环,并可进入阴囊,称为~。
14.腹股沟直疝:疝囊经腹壁下动脉内侧的直疝三角区直接由后向前突出,不经过内环,也不进入阴囊,称为~。
15.腹股沟管:两环四壁16.直疝三角(海氏三角):直疝三角的外侧边是腹壁下动脉,内侧边为腹直肌外侧缘,底边为腹股沟韧带。
外科学总论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Carbuncle:2、MODS:3、Surgical infection:4、Shock:5、General anesthesia:6、Furuncle:7、ARF:8、bacteremia:9、Local anesthesia: 10、高渗性缺水: 11、非特异性感染:12、闭合性创伤、开放性创伤:13、椎管内麻醉:14、Parenteral nutrition: 15、Acute Cellulitis: 16、消毒17、丹毒:18、Asepsis:19、ARDS:20、SIRS:21. transfusion associatedgraft versus hostdiseases,TA-GVHD22. water intoxication 23. MODS24. management of perioperative period25. CPCR1、Carbuncle: 痈,是多个相邻的毛囊及其所属皮脂腺或汗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或由多个疖融合而成。
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
2、MODS: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在严重感染、创伤和休克等急性危重病情况下,导致多个器官和系统同时或一个接一个的发生功能障碍或衰竭,这种序贯的临床过程被称为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3、Surgical infection:外科感染是指需要外科治疗的感染,包括创伤、手术、烧伤等并发的感染。
4、Shock:休克是有效循环血量减少,组织灌注不足所导致的细胞缺氧、代谢紊乱和功能受损的一种综合征。
5、General anesthesia:全身麻醉是麻醉药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某些部位,暂时使病人意识丧失,周身都不感到疼痛。
6、Furuncle: 疖,是单个毛囊及其所属皮脂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致病菌大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
7、ARF:急性肾衰竭由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性肾功能损害,及由此所致的氮质血症、水与电解质平衡紊乱等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无菌术:是针对微生物及感染途径所采取的一系列防护措施,内容包括火菌、消毒法、操作规则及管理制度。
2.灭菌:是指杀灭一切活的微生物。
3.消毒:是指杀灭病原微生物和其他有害微生物.并非清除或杀灭所有微生物(如芽胞等)。
1.等渗性脱水:等渗性脱水指水和钠成比例的丢失,血清钠仍在正常范围,细胞外液渗透压也保持正常。
等渗脱水常见于消化液的急性丧失或体液丧失于感染区相应间隙内。
2.低渗州脱水:低渗性脱水指水、钠同时缺失,但缺水少于缺钠,血清钠低于正常范围,小于135mmol/L。
3.高渗性脱水:高渗性脱水指水钠同时缺失,缺钠少于缺水,血清钠高于正常范围。
4.水中毒:水中毒指水的摄入量超过排出量,水分在体内潴留,引起血液渗透压下降和循环容量增多。
5.高钾血症:高钾血症指血清钠大于5.5mmol/L,常见于摄人过多、肾排钾功能减退或细胞内钾外移。
6.低钾血症:低钾血症指血清钾低于3.5mmol/L,常见于摄人不足、肾外丢失及钾与肾脏排出过多等。
7.代谢性酸中毒:代谢性酸中毒是由酸性物质的积累或产生过多,或HCO3—丢失过多所造成。
8.代谢性碱中毒:代谢性碱中毒是由体内H+丢失或HCO3—增加所导致。
9.呼吸性酸中毒:呼吸性酸中毒指肺泡通气及换气功能减弱,不能充分排出体内生成的CO2导致高碳酸血症。
10.呼吸性碱中毒:呼吸性碱中毒指肺泡通气过度,体内生成的CO2排出过多,以致PaCO2降低,pH上升,致低碳酸血症。
1.CRBC:浓缩红细胞,每袋含200ml全血中的全部红细胞,HCT70%~80%。
2.自体输血:自体输血是收集病人自身血液后在需要时进行回输。
优点是节约库血,减少输血反应和疾病传播,不需检测血型和交叉配合试验1.休克:休克是机体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组织灌注不足,细胞代谢紊乱和功能受损的病理过程,它是一种由多种病因引起的综合征。
2.CVP:CVP即中心静脉压,代表右心房或者胸腔段腔静脉内压力,可反映全身血容量与右心功能之间的关系。
正常值为O.49~O.98kPa(5~10cmH2O)。
3.心排出量:心排出量(CO)是心率和每搏排出量的乘积,可经Swan-Gins导管应用热稀释法测出,成人正常值为4~6L/分钟。
4.心脏指数:心脏指数(CI)指单位体表面积上的心排出量,正常值为2.5~3.5L/(min·m2)。
5.暖休克:暖休克的血流动力学为高动力型,病人外周血管扩张、阻力降低,CO正常或增高,有血流分布异常和动静脉短路开放增加,细胞代谢障碍和能量生成不足。
病人皮肤比较温暖干燥。
6.冷休克:冷休克指病人外周血管收缩,微循环淤滞,大量毛细血管渗出致血容量和CO减少。
病人皮肤湿冷。
7.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表现为:①体温大于38℃或小于36℃;②心率大于90次/min;③呼吸急促大于20次/min或过度通气,PaCO2小于4.3kPa;④白细胞计数大于12×109/L或小于4×109/L,或未成熟白细胞大于10%。
1.MODS: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是指急性疾病过程中同时或序贯继发两个或更多的重要器官的功能障碍或衰竭。
2.SIRS: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是在致病因子(如创伤、感染或休克)作用下,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释放所导致的,可进一步发展成为MODS。
3.ARD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因肺实质发生急性弥漫性损伤而导致的急性缺氧性呼吸衰竭,临床表现以进行性呼吸困难和顽固性低氧血症为特征。
4.CAIS:代偿性抗炎性反应综合征(CAIS)是由于抗炎性介质过度释放所导致的,可引起免疫功能瘫痪。
5.CRRT:连续性肾替代治疗(CRRT)是血液净化技术中的一种,是利用病人自身血压(静脉或动脉)将血液送人血液滤器,通过超滤清除水分或溶质,血液或替代液体回输人体内。
CRRT是ARF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6.血液净化:血液净化是ARF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进行性氮质血症、高钾血症、肺水肿、心力衰竭、脑病、心包炎、代谢性酸中毒,以及缓解症状均有良好效果。
主要包括血液透析、连续性肾替代治疗和腹膜透析三种。
7.应激性溃疡:应激性溃疡是继发于创伤、烧伤、休克和其他严重的全身性病变如心肌梗死等的一种胃、十二指肠黏膜病变,病变过程可出现黏膜急性炎症、糜烂或溃疡,主要表现为消化道出血和穿孔。
8.急性肾衰竭:急性肾衰竭(ARF)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肾功能损害,在短时间(几小时至几天)内出现血中氮质代谢产物积聚,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及全身并发症,是一种严重的临床综合病症。
1.全身麻醉:麻醉药经呼吸道吸入或静脉、肌内注射进入人体内,产生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临床表现为神志消失,全身痛觉丧失,遗忘,反射抑制和一定程度的肌肉松弛,这种方法称为全身麻醉。
2.局部麻醉:用局部麻醉药暂时阻断某些周围神经的冲动传导,使受这些神经支配的相应区域产生麻醉作用,称为局部麻醉。
1.CPCR:使心跳呼吸骤停的病人迅速地恢复呼吸、循环和脑功能的抢救措施称之为心肺脑复苏,简称CPCR。
2.VILI:机械通气本身也可引起肺损伤,称为机械通气相关性肺损伤(简称VILI),主要是由于肺泡过度扩张和肺内压过高所导致的肺组织及肺间质结构的破坏和肺泡膜损伤。
3.Cpt:胸部物理治疗简称Cpt,是由几种维护呼吸道卫生、辅助呼吸道分泌物排出、预防或逆转肺萎陷方法的总称。
4.心跳停止:心跳停止是指心脏无输出以致周身血液循环处于停止状态。
表现为三种形式:心室停顿、心室纤颤和电—机械分离。
5.ICU:重症监测治疗室简称ICU,是集中有关专业的知识和技术、先进的监测和治疗设备,对重症病例的生理功能进行严密监测和及时有效治疗的专门单位。
6.氧治疗:氧治疗是指通过不同的供氧装置和技术,使病人的吸人氧浓度高于大气的氧浓度以达到纠正低氧血症和提高氧供的目的。
1.疼痛:疼痛是与实际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相关联、或者可以用组织损伤描述的一种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体验。
2.深部:深部痛指内脏、关节、韧带、骨膜等部位的疼痛,性质一般为钝痛,不局限,病人常只能笼统地说明疼痛部位,主要由C类无髓神经纤维传导。
3.视觉模拟评分法:视觉模拟评分法是疼痛的一种测定和评估方法。
在纸上画一条直线,长度为10cm,两端分别标明有“0”和“10”的字样,“0”端代表无痛,“10”代表最剧烈的疼痛。
让病人根据自己所感受的疼痛程度,在直线上标出相应的位置,然后用尺量出起点至记号点的距离长度(以cm表示),即为评分值。
评分值越高,表示疼痛程度越重:4.病人自控镇痛术:病人自控镇痛术是将一种特制的泵加入局麻药、麻醉性镇痛药和安定镇静药注入病人体内起止痛作用。
根据注入途径不同分为静脉PCA.(PCIA.)和硬膜外PCA.(PCEA.)。
1.乙级愈合:某些切口愈合处有炎症反应,如红肿、硬结、积液等,但未化脓,称为乙级愈合,用“乙”字表示。
2.择期手术:某些外科疾病施行手术的迟早,不致影响治疗效果,应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这类手术称为择期手术3.限期手术:限期手术是指时间虽可以选择,但有一定的限度,不宜延迟,应该在这一段时间内尽可能做到充分准备,此类手术称为限期手术4.切口感染.切口感染是指清洁切口和可能污染的切口并发感染1.PN:肠外营养,用于不能或不宜经口摄食超过5~7天的患者2.EN:肠内营养,可用于胃肠功能正常或存在部分功能者1.外科感染:指需要外科治疗的感染,包括创伤手术、烧伤等并发的感染。
2.二重感染:在使用广谱抗生素或联合使用抗菌药物治疗感染过程中,原来的致病菌被抑制,但耐药菌珠如金黄葡萄球菌,难辨梭菌或白念珠菌等大量繁殖,使病情加重,也称为菌群交替症。
3.痈:指邻近的多个毛囊及其周围组织的急性化脓性感染。
4.皮下急性蜂窝织炎:是指疏松结缔组织的感染。
5.丹毒:指皮肤淋巴管网的急性炎症感染。
6.脓毒症:指感染引起的全身性炎症反应,体温、循环、呼吸有明显改变者。
7.肠源性感染:肠道是人体中最大的“储菌所”和“内毒素库”,严重创伤等危重病人,肠黏膜屏障功能受损或衰竭时易发生肠源性感染。
肠内致病菌和内毒素可经肠道移位给而导致肠源性感染。
8.气性坏疽:厌氧菌感染的一种,即梭状芽胞杆菌所致的肌坏死或肌炎。
1.创伤: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是指机械、物理,化学或生物等因素造成的机体损伤;狭义的是指机械性致伤因素作用于机体所造成的组织结构完整性破坏或功能障碍。
2.战伤:一般是指在战斗中由武器直接或间接造成的损伤以及因战斗或战争环境而造成的机体损伤。
3.贯通伤:指既有人口又有出口的损伤。
4.切线伤:指致伤物沿体表切线方向擦过所致的沟槽状损伤。
5.反跳伤:指人口和出口在同一点的损伤。
6.创伤性神经瘤:指神经纤维损伤或断裂后,如两断端间距太大,或被血肿、瘢痕组织或异物等阻隔,再生的神经纤维不能到达远断端,可与局部增生的结缔组织长在一起,卷曲成团,形成创伤性神经瘤。
7.冲击伤:冲击波作用于人体而造成的损伤称为冲击伤。
8.创伤复合伤:指伤员同时或相继受到不同伤类的损伤。
9.放射复合伤:伤员同时或相继受到放射损伤和一种以上其他非放射损伤,称为放射复合伤。
10.化学复合伤:指毒剂中毒合并各种创伤,或创伤伤口被毒剂污染而造成的损伤1.烧伤;是由热力所引起的组织损伤(如火焰、热液、热蒸汽、热金属等等)。
2.刃厚皮片:含表皮和部分真皮乳头层,是最薄的一种皮片,在成人厚度为0.15~0.25mm。
3.冷伤:是机体遭受低温侵袭所引起的局部和全身性损伤。
4.冻结性冷伤:是由冰点以下低温所造成的人体损伤。
5.非冻结性冷伤:是人体接触10~C1.以下,冰点以上的低温,加上潮湿条件所造成的损伤1.显微外科:显微外科(microsurgery)是利用光学放大,即在放大镜或手术显徽镜下,使用显微器材,对细小组织进行精细于术的学科。
2.皮瓣:皮瓣即皮肤及其附着的皮下组织块,包含有完整的动、静脉血管系统,当其移植于受区时,与受区的接受动、静脉血管吻合,可立即恢复皮瓣或肌皮瓣的血液供应。
3.肌皮瓣:肌皮瓣即肌肉及覆盖其上的皮瓣的复合组织块,包含有完整的动、静脉血管系统,当其移植于受区时,与受区的接受动、静脉血管吻合,可立即恢复皮瓣或肌皮瓣的血液供应。
4.复合组织移植:复合组织移植指一个血管蒂供应的多种组织移植,如骨皮瓣、肌皮瓣等。
5.组合组织移植:组合组织移植指移植两块不同血管蒂供应的组织,将两个血管蒂连接成一个血管蒂再与受区血管吻合,同时进行移植。
如皮瓣和皮瓣组合移植等1.Tumor:即肿瘤,是机体中正常细胞在不同的始动与促进因素长期作用下,所产生的增生与异常分化所形成的新生物。
2.癌:恶性肿瘤来自上皮组织者称为癌。
3.临界性肿瘤:临床上除良性与恶性肿瘤两大类以外,少数肿瘤形态上属良性,但常呈浸润性生长,切除后易复发,甚至可出现转移,从生物行为上显示良性与恶性之间的类型,故称为交界性或临界性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