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诗歌与盛唐气象

合集下载

诗中有赋与盛唐气象

诗中有赋与盛唐气象

诗中有赋与盛唐气象郭自虎【摘要】盛唐气象是文艺反映盛唐时代精神面貌的典型概括。

唐人不再像汉人那样创作出反映时代精神面貌的大赋,可是唐帝国所酿就的时代精神风貌总是要通过文学艺术体现出来,诗歌就成了唐人驾轻就熟的最佳表现手段。

从文体交融的角度看,唐诗正是接受了赋体的影响,发挥出五七言诗歌的强大优势,代替大赋那种笨拙、堆砌的形式,以其阔大雄劲的气势、灵活多变的方式反映了大唐盛世的精神面貌。

%The phenomena of flourishing Tang Dynasty were a typical summary of literature and art at that time and reflected the spirit of the Tang Dynasty .Although the writers of Tang were no longer like the writers of Han that created the great odes which reflected the spirit of the times ,but Tang Dynasty which caused the spirit of the times ,was always reflected through literature and art .Poetry became the best per‐formance means of Tang Dynas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blending of style ,poetry of the Tang Dynas‐ty accepted the influence of odes ,developed a stro ng advantage in five‐and‐seven‐character poetry ,and re‐placed greatodes ,whose form was clumsy and piling up .Poetry of the Tang Dynasty reflected the spirit of the flourishing Tang Dynasty through its broad strong momentum as well as flexible and changeable ways .【期刊名称】《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5(000)006【总页数】8页(P761-768)【关键词】盛唐气象;诗中有赋;灵活多变【作者】郭自虎【作者单位】安徽师范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安徽芜湖 24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07.22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序》中说:“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

李白诗歌中的盛唐气象

李白诗歌中的盛唐气象

李白诗歌中的盛唐气象李白诗歌中的盛唐气象赵昀李白的诗鲜明地表现了盛唐气象,同时又发展和丰富了盛唐气象。

他像一阵惊雷,一股狂飙,带着惊天动地的声威,以一种震撼的力量征服了同时代的作者,影响后世。

一、政治抱负诗——自信豁达昂扬,乃盛唐气象的最强音李白在诗中歌唱理想,赞美时代,体现了积极向上的时代精神。

李白有着强烈的“济苍生”“安社稷”的儒家用世思想,他常以鲁仲连、范蠡、乐毅、谢安等人自许,但他既看不起“白首死章句”的儒生,又不愿走科举入世之路或从军边塞,而是寄希望于风云际会,平交王侯而立扺卿相,建立盖世功业后归隐江湖。

诗歌《出山》中“莫谓无心恋清境,已将书剑许明时”一句表明了诗人的四方之志。

在《驾去温泉宫赠杨山人》中诗人写道:“王公大人借颜色,金章紫绶来相趋。

当时结交何纷纷,片言道合唯有君。

待吾尽节报明主,然后相携卧白云。

”诗人扬眉吐气,激昂青云。

在《送梁公昌从信安王北征》中说“高谈百战术,郁作万夫侯”,充满了自信昂扬。

二、山水田园诗——万千磅礴气势,展现盛唐昂扬气概李白对祖国山川异乎寻常地热爱,他写了很多山水诗。

在诗中,李白半是仙人、半是侠士的豪迈的性格借歌颂祖国壮丽山川极好地得到表现。

那咆哮愤怒一泻千里的江河,奇险挺拔高出天外的峰峦,与前代以及后来的山水诗相比,明显体现出他的个性特色和盛唐气象。

在《望庐山瀑布》中他这样写庐山飞瀑:“西登香炉峰,南见瀑布水。

挂流三百丈,喷壑数十里。

欻如飞电来,隐若白虹起。

初惊河汉落,半洒云天里。

仰观势转雄,壮哉造化功。

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空。

空中乱潈射,左右洗青壁。

飞珠散轻霞,流沫沸穹石。

”诗人以高度夸张的艺术手法,将飞流直泻的瀑布描写得雄奇壮丽、气象万千,可以看出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热爱山河的壮丽以及自然界的一种无拘无束的境界。

诗中蕴含的那种气势,是吟风弄月者们所不能比的,而这种心胸气势也只有盛唐诗人才能淋漓尽致地表现。

又如诗《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第3课《盛唐气象》

第3课《盛唐气象》
——《太平广记》
种水果,养蜜蜂
免费让放羊 野草被吃光
官至正三品
第3课 《盛唐气象》
在长安打拼的人们,创造着大唐的盛世,也实现着自己的“大唐梦”
升道坊里有一个专做毕罗饼的回鹘老头,他选的芝麻粒很大,所以饼刚出炉时味道 极香。我从前当差,都会一早赶过去守在坊门,一开门就买几个。
东市的阿罗约是个驯骆驼的好手,他的毕生梦想是在安邑坊置个 产业,娶妻生子,彻底扎根在长安。
谢振瓯《长安西市图》
第3课 《盛唐气象》
故事1:《“破烂王”裴明礼的草根逆袭记》
——(宋)李昉《太平广记》
第3课 《盛唐气象》 故事1:《“破烂王”裴明礼的草根逆袭记》
拾荒赚得第一桶金
长安城金光门买不毛之地
瓦砾投入小筐, 赏铜钱百文
河东人裴明礼,善于理业, 收人间所弃物,积而鬻之, 以此家产巨万。
第3课 《盛唐气象》
统编教材 七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3课 《盛唐气象》
敦煌莫高窟壁画 第23 窟《雨中耕作图》
摘自统编教材第12页
乌云密布,时雨普降, 一农夫正在挥鞭策牛,雨中 耕作;地头上坐三人——农 夫、农妇、小儿,父子捧碗 吃饭,农妇关切地注视着他 们。这一田头小景妙趣横生。 在另一块地上,有一农夫, 肩挑庄稼往回走。……整个 画面恰似一幅从耕作到丰收 的连环画。
——姜伯勤《敦煌吐鲁番文书 与丝绸之路》
第3课 《盛唐气象》
第3课 《盛唐气象》
农业:生产工具改进,推动生产力发展
曲 辕 犁汉代 直辕犁








唐朝 曲辕犁
筒车
手工业:蜀锦、青瓷、白瓷、唐三彩大放异彩

1`简述盛唐诗歌发展的概况(谈谈你对盛唐气象的认识)

1`简述盛唐诗歌发展的概况(谈谈你对盛唐气象的认识)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1)》(唐诗宋词)期末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三)简答题1、简述盛唐诗歌发展的概况(谈谈你对盛唐气象的认识)(1)唐玄宗开元(712-741)年间,唐诗在这一时期达到了巅峰。

盛唐诗歌内容丰富,题材多样,感情饱满,基调高亢,洋溢着一种昂扬进取、积极振奋的时代气息,回荡着热烈奔放、乐观欢快的青春旋律,这就是后人所津津乐道的“盛唐气象。

”(2)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是王维和孟浩然。

(3)盛唐边塞诗人的代表是高适和岑参。

(4)最能代表盛唐气象的还当首推李白李白的诗歌风格是豪放飘逸与清新自然兼而有之,各臻化境。

2、简述中唐诗歌发展的概况中唐时期,天宝十四载冬爆发的“安史之乱”,不仅是唐代社会由盛而衰的分水岭,也对文学的变化产生了强烈的影响,“安史之乱”使盛唐诗歌那种理想色彩和浪漫情调迅速淡化,写实性逐渐增强。

(1)唐代诗风的转变,应该说始于诗圣杜甫。

他的诗最早也最全面、最深刻地反映了这场大战所造成的灾难,展现了战火中整个社会生活的广阔画面,被誉为“诗史”。

无论是题材还是写法,都呈现出迥异于盛唐诗的风貌。

杜诗风格虽不一而足,最引人注目的是他的沉郁顿挫。

(2)中唐韩愈、孟郊等人,进一步发展了杜诗奇崛的一面,力求瑰奇怪谲,形成了韩孟诗派。

(3)中唐以元稹、白居易为代表的元白诗派重写实、尚通俗,似乎与韩孟诗派大相径庭,但殊途同归,也是为了走出盛唐,革新诗风。

(4)中唐韩孟、元白诗派影响虽大,刘禹锡、柳宗元却能够不为二者所囿,自成一家。

3、简述北宋词创作的概况北宋的词,大致可分为四个时期:第一时期,是宋初令词为主的时期,以晏殊、欧阳修为代表。

第二时期,是以柳永为代表的时期,柳永是词史上全力作词的第一人,他的词,在内容上有新扩展,在体制上突破小令的格局,以赋体作长调。

第三时期,以苏轼词为代表。

他在革新词体、开创词风上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他“以诗为词”,凡可入诗的都能以词来表达,这样使词摆脱了“艳料”的范围,提高了词品和词的抒情功能。

第3课 盛唐气象

第3课 盛唐气象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贞观年间,一位吐蕃赞普统一青藏高原。他仰慕中原文化,多次派使者到唐朝求婚,唐朝把一 位公主嫁给他。 材料二 唐朝时期,民族之间的交融进一步发展。唐朝的第二位皇帝得到周边各族的拥戴,被北方和 西北地区的各族首领尊奉为各族的“天可汗”。 (1)材料一中的“公主”指的是谁?材料中反映的唐蕃和亲有什么意义? (2)材料二中的“天可汗”指的是哪位皇帝? (3)材料一、材料二中唐朝与各少数民族关系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
1.(2022晋中)“川中水车如纺车,以细竹为之,车骨之末,缚以竹筒,旋转时低则舀水,高则泻水。”材 料描述的右图工具,其好处是( )A
A.节省人力,利于灌溉 B.排水泄洪 C.省时省力,利于耕作 D.便于开沟
2.(2021雅安)下图为唐三彩骑驼乐舞俑,出土于陕西西安。图中四个人俑分坐两侧,其中两人为汉人 乐俑,另两人为胡人乐俑。该文物可以用来说明唐朝( )A ①手工业水平高 ②音乐舞蹈多姿多彩 ③民族交融发展 ④尚武风气盛行一时
第3课 盛唐气象
目标导航
1.了解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史实。(重点) 2.了解唐朝的民族政策,掌握文成公主入藏的史实 和历史影响。(重点、难点) 3.结合唐朝兼容并包、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认识 盛唐的社会气象。 4.了解唐朝在诗歌、书法、绘画、乐舞等方面的 成就。(重点)
知识结构
经济的繁荣 1.农业: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发明并推广了 曲辕犁和筒车等一些重要的生产工具。
易错易混 享有“诗仙”美誉的诗人是李白,享有“诗圣”美誉的诗人是杜甫。“诗史”是后人对杜甫诗歌的 称呼。
盛唐气象 唐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鼎盛时期,有着一段令人振奋的历史。唐朝在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对 外交往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建树,成为当时世界上具有影响力的强大国家,声名远播四海。让我们阅读 下列材料,共同去探究大唐的历史。 [贞观之治] 材料一 他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 之治”。 [探究1]材料一中“他”当政期间出现的著名的谏臣是谁?试举出“他”任用的两位贤才。

诗歌盛唐气象

诗歌盛唐气象

盛唐气象是指唐代文学特别是诗歌中所体现出来的繁荣昌盛、大气磅礴的风格和精神风貌。

这种气象不仅体现在诗人们的个人创作中,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安定繁荣和文化自信。

王昌龄是唐朝杰出的边塞诗人之一,他的诗歌充满了浓郁的边疆气息和壮丽的景色描绘,这些都体现了盛唐时期的雄浑气象。

例如:
1. 《出塞二首·其一》
-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这首诗描绘了秦朝和汉代边疆的壮丽景色,并以“龙城飞将”象征守卫边疆的英雄,表达了对国家和平与稳定的期盼。

2. 《芙蓉楼送辛渐》
-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这首诗描述了送别友人的场景,通过寒雨、江水和孤山的意象,展示了王昌龄的情怀和品质。

3. 《从军行七首·其四》
-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这首诗以青海湖、雪山和玉门关为背景,展现了边疆战士的英勇无畏和坚定决心。

4. 《采莲曲》
-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这首诗描绘了采莲女的活泼可爱,展现了盛唐时期民间生活的和谐美好。

总的来说,王昌龄的诗歌以其丰富的想象力、深沉的情感和高远的意境,充分展示了盛唐气象的特质,使之成为唐诗中的瑰宝。

第二讲 诗国高潮和盛唐文化

第二讲  诗国高潮和盛唐文化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王士祯(神韵说):“妙谛微言,与 世尊拈花,迦叶微笑,等无差别。” (《带经堂诗话》卷三)
孟浩然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夏日南亭怀辛大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岑参
过碛
岑参 黄沙碛里客行迷,四望云天直下低。 为言地尽天还尽,行到安西更向西。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幕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静极而动,由悟入而绚烂的禅境 :
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第二讲 诗国高潮和盛唐文化
一. 盛唐气象盛唐诗歌的特点
盛唐气象:
百川纳海的胸怀 兼容并包的气度 积极热切的进取精神 浪漫的理想主义精神
盛唐诗歌特点:
浑融的兴象 情的提纯: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杂事三首(之二) 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第四讲 李 白 与 盛 唐 气 象

第四讲 李 白 与 盛 唐 气 象

第四讲李白与盛唐气象一、导入“长安百花时,风景宜轻薄。

无人不沽gū酒,何处不闻乐。

”这是唐朝诗人刘禹锡的诗《百花行》,描写的是长安城人们赏花的盛况。

唐朝前期,社会经济呈现一派高度繁荣景象。

后世将这种盛世景象称为“盛唐气象”,那么盛唐气象的表现是什么?我们如何理解盛唐气象,这就要从盛唐时期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民族关系、文学艺术方面等方面来了解。

二、盛唐气象的表现(一)经济的繁荣1.农业在唐朝前期的100多年中,经济发展迅速,社会呈现繁荣景象。

在农业方面,垦田面积逐渐扩大,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发明并推广了一些重要的生产工具,如曲辕犁和筒车。

唐王朝非常重视兴修水利,在全国各地修建了很多水利工程。

曲辕犁的法发明,大大提高了耕作的效率和质量。

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有《雨中耕作图》为证。

筒车发明给灌溉提供了便利。

2.手工业(重点:丝织业、陶瓷业)唐朝手工业发展到很高水平。

纺织业品种繁多,尤以丝织工艺水平最高,其中蜀锦以色彩艳丽、纹饰精美冠于全国。

陶瓷业生产水平也很高,越窑的青瓷如冰如玉,邢窑的白瓷类雪似银,闻名中外的唐三彩,造型精美,色彩亮丽。

此外,造船业、矿冶业、造纸业等都颇具规模。

看一些史料图(仕女图、蜀锦、唐三彩)3.商业唐朝的商业十分繁荣,水陆交通发达,贸易往来频繁,出现了一些繁华的大都市。

都城长安规模宏伟,布局严整对称,街道宽敞整齐,商业繁荣,既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

唐都长安的城市规划井然有序,城中有东、西两市,是主要的商业区,这里商铺林立;城内所建100多个坊,是居民区,居住人口达百万。

当时,国内各族和国外的商人、使者、艺人、学子、僧侣、工匠等云集长安。

长安的建筑布局和城市规划独具特色,在世界城市建筑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二)民族交往与交融1.吐蕃统一唐太宗时,吐蕃[bō]赞普松赞干布统一了青藏高原的各个部落,定都逻些(lásà)(今拉萨),实行了一系列发展生产、改革制度的措施。

盛唐气象 盛唐诗歌的风格特征

盛唐气象 盛唐诗歌的风格特征

盛唐气象指盛唐诗歌的风格特征。

盛唐诗歌的风格特征,一是浑厚,二是雄壮,它表现在盛唐大多数作家作品中间,而与初唐、中晚唐诗显示出区别来。

“悲壮”是盛唐气象的精神底蕴,“雄浑”是盛唐气象的表现形态。

盛唐气象的概念可上溯至宋代的严羽。

名称来源在唐诗研究史上,“盛唐气象”的概念来源于严羽《沧浪诗话·考证十九》:“‘迎旦东风骑蹇驴’,决非盛唐人气象,只似白乐天言语。

”但严羽只是以气象论诗,并谈到了盛唐诗的气象特点,这与后人以“盛唐气象”评价盛唐诗还不能同等看待,也就是说盛唐诗的气象与盛唐气象还不是完全相同的概念。

因此,盛唐气象作为一个理论概念,是历代学人共同研究与探索盛唐诗的结晶,不仅应当包含严羽诗论中的妙悟说、兴趣说,而且,它还是以殷璠“气来”、“情来”两个方面作为基本的理论构架和起点的。

历史原因“盛唐气象”是历史上空前强大的唐帝国文治武功极盛与古典诗歌高度繁荣成熟所结出的硕果。

首先,“盛唐气象”是盛唐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开元、天宝的40多年间,是唐王朝、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富强繁荣的顶峰。

唐玄宗即位后,进行了一系列有成效的改革,使全国迅速呈现出一片空前繁荣的景象。

在贞观以来劳动人民创造的物质财富的基础上,盛唐社会经济发展,国势强大,人民生活安定,前期政治也比较开明。

此外,玄宗改革科举制度,推行以诗赋取士,为庶族地主阶级知识分子进入政治舞台提供了更大的方便。

但是,“盛唐之音”中所寄寓的情感是十分复杂的,其中有高亢、自信、雄壮、飘逸,也有低抑、苍凉、孤独与悲怆。

第二,“盛唐气象”又与唐代诗人的思想解放密切相关。

由于大唐帝国的开疆扩土、对外交流及国内的统一安定, 也由于唐代统治者推行了比较开明的思想文化政策,所以盛唐时期出现了空前的古今中外思想的大交流大融合,呈现出儒、道、佛、侠、纵横、阴阳、隐逸各家并存、自由发展的局面。

第三,“盛唐气象”的产生,还有文学继承方面的原因。

杜甫在《戏为六绝句》的第六首中论及了文学继承中的两个极重要的问题,一是“别裁伪体”,一是“转益多师”。

四大诗说名词解释

四大诗说名词解释

四大诗说名词解释唐代1、初唐四杰:指初唐诗坛上的四位诗人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他们名高而位卑,官小才大,心中充满博取功名的幻想和激情,郁积着甘居人下的雄杰之气。

在诗歌创作上有着共同的追求:反对纤巧绮靡,提倡刚健骨气。

诗中始见壮大的气势,具有一种慷慨悲凉的感人力量。

扩大了诗歌的题材,推动了律诗的发展。

2、上官体:指有宗龙朔年间以上官仪为代表的宫廷诗风,题材以奉和、赋、咏物居多,内容含糊,注重诗的形式技巧、崇尚诗的声辞之美。

《旧唐书》本录:“工五言,不好以绮错婉媚为本,仪既昌言,故当时颇存有研习其体者,时人谓之上官体。

”3、沈宋体:初唐诗人沈佺期、宋之问在永明体的基础上,完成了“回忌声病,约句准篇”的工作,为律诗在平仄粘对、句数用韵方面的定型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完成了律诗的定型,在诗歌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于是后人称律诗为“沈宋体”。

4、盛唐气象:就是后人对盛唐诗歌时代特征的一种归纳,盛唐诗歌内容丰富,题材多样,形式轻松,技巧柔润,风格明朗,诗歌洋溢着积极向上坚忍、积极主动鼓舞的时代气息,荡漾着热烈奔放、悲观唯美的青春旋律。

5、新乐府运动:唐代贞元,元和年间,白居易、元稹、张籍、王建、李绅等一批诗人,继承了杜甫的现实主义文学传统,“重通俗,尚写实”,本着“文章合为文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创作原则,敢于面对生活,自觉地把生活源泉中觅取诗材,写下大量赋咏新题材,运用新语言,标以新诗题的乐府诗,这就是新乐府运动。

6、韩孟诗派遣:中唐贞元、元和时期,以韩愈、孟郊为核心的一群诗人,在理论上明确提出“不平则鸣”之说道,特别强调内心不平情感的抒写,Amravati诗歌的抒情功能;"笔迁调天道",既要存有创造性的诗思,又必须对物象展开主观anyone。

在诗歌创作中积极主动技术创新,崇尚雄浑诡异之美,后人称作韩孟诗派遣。

7、元白诗派:中唐时期,以元稹、白居易为代表的诗人在诗歌创作中重写实、尚通俗、强调诗歌的讽谕作用,后人称之为元白诗派。

盛唐之音与盛唐气象—群星璀璨、异彩纷呈的盛唐诗坛

盛唐之音与盛唐气象—群星璀璨、异彩纷呈的盛唐诗坛

盛唐之音与盛唐气象—群星璀璨、异彩纷呈的盛唐诗坛一、盛唐诗坛概说唐玄宗李隆基所统治的开元、天宝时期,是唐帝国的黄金时代,也是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

伴随着开元、天宝时期物质生产的发达,社会生活的富庶与安宁,各种艺术都得到了繁荣发展。

诗歌则更呈现出空前的光辉灿烂的局面。

盛唐诗歌,标志着人类历史上的艺术时代,堪与古希腊的雕塑、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比美,创造了世界诗歌史上再难企及的典范。

人们往往用“盛唐气象”来赞美这个时代诗歌所达到的文采风流、恢弘壮阔、叹为观止的成就。

这一时代,不但出现了旷世难遇的李白、杜甫这样伟大的诗国巨人,光照千古,而且还出现了如张说、张若虚、张九龄、孟浩然、王维、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崔颢、李颀、王翰、祖咏、元结、韦应物、刘长卿等一大批有成就的诗人,他们或以独特的艺术风格,卓然自立于中国文学史长河之中,或以孤篇横绝,名垂不朽。

盛唐诗坛,一时间群星辉耀,光彩夺人。

盛唐诗坛上,有两个诗歌创作流派特别引人注目,一是以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派,一是以高适、岑参、李颀、王昌龄为代表的边塞诗派。

前者综合了陶渊明、庾信、王绩等人咏写田园,和谢灵运、谢脁等人摹形山水的传统,出以变化,以田园的情趣领略山水,又以山水的眼光观赏田园,较多表现了诗人隐逸恬退的思想和闲适自足的情怀,色彩清淡,意境深幽。

后者受到鲍照、薛道衡、骆宾王等人描写边塞战争题材的影响而予以扩大,把军旅生活的各个侧面、边地奇丽瑰奇的民情风光尽收笔底,并结合诗人建功立业的怀抱和慷慨不平的意气,气象开阔,情调悲壮。

前者常用五言古诗和五言律绝,后者多用七言歌行或七言绝句,形式、感情和风格均有差异,显示了盛唐诗人“兼济”与“独善”的矛盾统一,共同构成了气势磅礴的多声部的“盛唐之音”交响曲。

天宝十五载(756),发生了安史之乱,生民流离涂炭,唐帝国处于战乱、动荡之中,而诗歌创作却未因之而衰落。

当此民族危难之际,诗人们奔走呼号,继开天之盛,产生了不少新的优秀篇章。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盛唐气象》教案优秀范文5篇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盛唐气象》教案优秀范文5篇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盛唐气象》教案优秀范文5篇“教师”就应是个具有高超的德行持重明达和善的人,同时又要具有能够经常庄重安适和蔼地和学生交谈本领。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盛唐气象》教案优秀范文,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盛唐气象》教案优秀范文一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从农业、手工业、商业三个方面归纳唐朝前期经济繁荣的表现;以文成公主入藏等史实为例,理解唐代和睦的民族关系;从积极开放和兼收并蓄两个角度了解唐朝开放的社会风气;知道唐代诗歌和书画的代表人物,理解其艺术特点过程与方法通过思考和概括盛唐时期农业和手工业的成就,培养学生综合归纳问题的能力;利用实物模型、地图、图片等直观教具辅助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通过诗歌了解几位大诗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唐朝民族政策的特点、这种政策产生的原因及影响,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和初步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唐朝诗歌的了解,使学生认识到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歌艺术极具特色,才华过人,而且热爱祖国,关心民间疾苦,具有高尚的情操和爱国情感,以此教育学生做人应当德才兼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唐与吐蕃交往的史实;光耀千古的诗坛。

教学难点:从艺术角度、历史角度去理解、欣赏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歌。

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中国诗词大会》中关于唐诗的视频。

《中国诗词大会》是央视首档全民参与的诗词节目,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基本宗旨,力求通过对诗词知识的比拼及赏析,带动全民重温那些曾经学过的古诗词,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

而这其中,唐诗作为中国古诗词的代表,被提及最多、引用最广。

唐朝作为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诗歌内容丰富,风格多样,《将进酒》《望岳》《琵琶行》朗朗上口;诗人才华横溢,风流倜傥,李白、杜甫、白居易如雷贯耳。

正所谓时势造英雄,盛唐造就了诗歌盛世,而迄今为止流传下来的近五万首唐诗,也足以带我们领略那气势恢宏的盛唐气象。

李白诗歌中的盛唐气象

李白诗歌中的盛唐气象

李白诗歌中的盛唐气象关键词:盛唐气象;李白;诗歌创作“盛唐气象”是南宋文学批评家严羽在他的《沧浪诗话》中提出来的,“林庚先生曾经做过精彩的阐释‘盛唐气象所指的是诗歌中蓬勃的气象,这蓬勃不只由于它发展的盛况,更重要的乃是一种蓬勃的思想感情所形成的时代性格。

’”[1]盛唐气象是在盛唐高度发达的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基础上产生的,从历史的发展来看这一现象的产生是历史发展的的一个必然结果。

唐代是封建社会的全盛时代,生活在盛唐时代的诗人李白有着笼盖古今的气魄,他充满了自豪、骄傲与自信,自视甚高,看不起那些目光短浅的凡夫俗子,更没有比人低一头的自卑心理。

自信、乐观、向上、青春活力高涨,政治热情澎湃,有着投身现实与改造现实的强烈欲望和要求,这就构成了李白诗歌盛唐气象的内容。

一、对理想的呼唤唐朝国力强盛,人们精神奋发,一般的士人均渴望建功立业,李白也表现的十分突出。

早在青年时期,他就怀着“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的雄才大略,以济苍生,安社稷为已任,以宰相辅与帝王师自期,希望登上政治舞台,作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

他常常梦想着皇帝有一天忽然发现他非凡的政治才能,委以重任,一步登天,爬上宰相辅的地位,从而实现自己的理想与抱负。

他每每以历史上的风流人物自比,大政治家吕尚、管仲、张良、诸葛亮等都是他崇拜的对象,以为他们都是风流倜傥,有政治才能,并大都以偶然的机会得到皇帝的重用,建立了不朽的历史功勋。

如果自己幸运,完全可以和他们一样载入史册而千古不朽。

他编织了美丽的、颇为神奇的宏图,他坚信,这终将会变成现实。

李白这种高涨的政治热情,正是当时国力强盛所唤起的知识分子以天下为己任,欲为国效力的精神。

李白在(《五月东鲁行答汶上翁》)中说:五月梅始黄,蚕凋桑柘空。

鲁人重织作,机杼鸣帘栊。

顾余不及仕,学剑来山东,举鞭访前途,获笑汶上翁。

下愚忽壮士,未足论穷通。

我以一箭书,能取聊城功,纵然不受赏,羞与世人同。

西归去直道,落日昏阴虹。

盛唐诗歌与盛唐气象论述类文本阅读

盛唐诗歌与盛唐气象论述类文本阅读

盛唐诗歌与盛唐气象论述类文本阅读盛唐诗歌是唐朝后期社会发展的一种精神文学体裁,可以说是第一次出现了一种特殊、单一的文学形式,重新定义了长篇诗歌的概念。

盛唐诗歌注重形式,依据其脉络性、情节性、形象性、思想性等特点,把《诗经》、《国风》、《楚辞》、《列子》等古典文学形式融合起来,形成了一种非常富有表现力的新诗体,它的特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表现形式多样:主要有赞颂、相和、思乡、边塞、古讽、抒情等类型。

(2)情节叙事巧妙:盛唐诗歌能够融合古典诗歌的情节性叙事技巧,吸收南北朝诗歌的诗情画意,使文学表达既新颖又不失古典气质。

(3)形象描写生动:他们的表达能够把这一时代的社会现象、宗教礼仪、风土人情等以诗化的形式表达出来,继承了古典诗歌的形象性。

(4)思想内涵丰富:盛唐诗歌的思想内涵涉及到不同的宗教和哲学思潮,能够丰富文学表达的话语,使诗歌呈现出一种具有多源性的精神运动。

2、盛唐诗歌在当今诗歌创作中的启示盛唐诗歌文体的发展为当今诗歌创作提供了很多教训。

第一,应该弘扬传统文化,充分利用古典诗歌的表现形式,把古典诗歌的意象和思想渗透到当代诗歌中,使古典文学中的精髓能够发挥出作用;第二,要多利用时代特色,把当代文学新变化的特点融入到诗歌中,注重文学形式的发展,提高文学表达的质量;第三,要注重文学创作的实际要求,增强诗歌的情节性、形象性和思想性,使诗歌更加具有启发性。

盛唐诗歌是当代诗歌创作中不可忽视的一种文学形式,其特色、创新与启示,使其成为当代诗歌文学中一种重要的体裁。

二、盛唐气象论述类文本的特点及其在当今文学写作中的影响1、盛唐气象论述类文本的特色盛唐气象论述类文本是指在唐朝末期,以记述当时的自然景观和气候变化为主要内容的诗文,它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文学流派,具有一定的文学特色:(1)多彩多姿:它主要以记述自然景色和气候变化为主,具有浓郁的自然情趣,文学表现形式多样,包括描写秋天的季节变化、生动描绘冬季到来的风物、美丽描写春天的山林以及热情洋溢的描写夏天的炎热。

盛唐诗歌与盛唐气象

盛唐诗歌与盛唐气象

盛唐诗歌与‎盛唐气象袁行霈一、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盛唐的时代‎风貌盛唐指唐玄‎宗在位的开‎元、天宝年间,大致相当于‎公元八世纪‎上半叶。

这时国家统‎一,经济繁荣,政治开明,文化发达,对外交流频‎繁,社会充满自‎信,不仅是唐朝‎的高峰,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期。

盛唐涌现出‎以李白、杜甫、王维为代表‎的一大批诗‎人,他们共同开‎辟了一个气‎象恢宏的诗‎歌的黄金时‎代。

所谓“盛唐气象”,着眼于盛唐‎诗歌给人的‎总体印象,诗歌的时代‎风格、时代精神:博大、雄浑、深远、超逸;充沛的活力‎、创造的愉悦‎、崭新的体验‎;以及通过意‎象的运用、意境的呈现‎,性情和声色‎的结合,而形成的新‎的美感——这一切合起‎来就成为盛‎唐诗歌与其‎它时期的诗‎歌相区别的‎特色。

盛唐诗人王‎湾有一首《次北固山下‎》,当时的宰相‎张说称赞不‎已,将颈联抄在‎官署的墙上‎,作为诗歌的‎楷模。

(见殷 《河岳英灵集‎》)这诗的中间‎两联正好可‎以用来形容‎那个时代:“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那三个形容‎词:平、阔、正,还有那高悬‎的风帆,从残夜中生‎成的海日,进入到旧年‎里的江春,都让人感受‎到盛唐时代‎的气息以及‎盛唐诗歌的‎风貌。

再看以下这‎些盛唐诗人‎的歌唱:“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鹳雀楼》)“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李白《庐山谣》)“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李白《宣州谢 楼饯别校书‎叔云》)“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别董大》)在这些诗句‎里洋溢着一‎股涵天盖地‎的雄浑之气‎,千载之下仍‎能令懦者勇‎、弱者壮。

盛唐诗人并‎不是没有忧‎愁,李白就经常‎把愁字挂在‎嘴边,诸如“愁疾”、“愁颜”、“愁心”、“愁发”、“愁肠”,不一而足。

李白诗歌与盛唐气象

李白诗歌与盛唐气象

李白诗歌与盛唐气象周成芳在中国古代文学这个丰富而灿烂的花园里,唐诗无疑是众芳中的奇葩,而李白则是其中夺人耳目的硕果。

李白,作为盛唐文化孕育出来的天才诗人,以其非凡的自负和自信,狂傲的独立人格,豪放洒脱的气度和自由创造的浪漫情怀,充分体现了盛唐诗人的时代性格和精神风貌。

他的诗歌创作,充满了发兴无端的澎湃激情和神奇想象,既有雄奇浩瀚、变幻莫测的壮观奇景,又有标记风神情韵而自然天成的明丽意境,美不胜收。

贺知章称赞他为“谪仙人”;杜甫说他的诗是:“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在唐代的诗坛,李白之出现,犹如石破天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一千年来后人对他的研究一直热情不减,其人其诗是一个长盛不衰、经久弥新的话题,形成一道绚丽多彩的文化景观,这就是“李白文化现象”。

现代学者用浪漫、豪放、飘逸等词语来概括李白的精神与艺术风格。

本文试从盛唐气象来探究他的作品清新俊逸风格形成的因素。

一、没有盛唐,就不会产生李白。

盛唐是诗歌黄金时代的神话,后代往往将这一时期等同于李白和杜甫,这是可以理解的,一旦把李白和杜甫从时代里抽出去,“盛唐”这个词眼便显得空洞无力、暗淡无光了。

但是,天才人物左右不了时代的步伐,恰恰是随时代的推移,才不断有所谓的天才出现。

我们的目标不是用主要天才人物来界定时代,而是用那一时代的实际标准来理解、正视最伟大的诗人。

从环境、时代的背景出发,伟大的艺术家不是孤立的,而只是一个艺术家家族的杰出代表。

有如百花盛开的园林中的一朵更美艳的花,一株茂盛的植物的“一根最高的枝条”。

而在艺术家族背后还有更广大的群众:“我们隔了几个世纪只听到艺术家的声音,但在传到我们耳边的嘹亮的声音之下,还能辨别出群众的复杂而无穷无尽的歌声在艺术家四周齐声合唱,只因为有了这一片和声,艺术家才能成其为伟大。

”(丹纳《艺术哲学》)唐诗在开元、天宝盛世全面繁荣。

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孟浩然,把山水田园的静谧明秀的美表现得让人心驰神往;边塞诗人高适、岑参,把边塞生活写得瑰奇壮伟、豪情慷慨;还有王昌龄、李颀、崔颢、王之涣等一大批名家。

“盛唐气象”的诞生

“盛唐气象”的诞生

“盛唐气象”的诞生“盛唐气象”的历史有两种:一是作为历史事件,真实地存在于盛唐诗歌的创作中;一是作为一个诗学命题在宋代由严羽提出。

盛唐以后的诗论家、选家通过对盛唐气象这一历史事件的理解和叙述,品藻盛唐诗人,遴选盛唐诗歌,使人们的观念上诞生了一批杰出的“盛唐诗人”及其诗作。

苏黄以后,宋人对“宋调”的质疑和批驳,使“唐音”凸显,呼唤唐诗传统尤其是盛唐雄壮浑厚的诗风的回归,“盛唐气象”作为一个诗学命题由此诞生。

“盛唐气象”这一诗学命题历来是唐诗研究的一个核心问题。

学者何兆武从“过去发生过的事件”和“对于过去事件的理解和叙述”两个层面来解说“历史”。

“盛唐气象”作为“发生过的事件”,真实地存在于唐玄宗开元元年至天宝四年。

在此期间,诗坛涌现出一批杰出诗人,“盛唐气象” 作为“对于过去事件的理解和叙述”,就是通过盛唐之后诗论家、选家对盛唐诗人的品藻和遴选,使人们的观念上诞生了一批“盛唐诗人”及其诗作,为“盛唐气象”这一诗学命题的提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盛唐诗人”的诞生诗歌史上的盛唐诗人是通过其诗作而产生的,而观念上的“盛唐诗人”则是通过唐人品评盛唐诗人和选盛唐诗歌两种方式诞生的。

对盛唐诗人的品藻侧重于对其有别于其他诗人的创作风格和重要地位的描述;而遴选盛唐诗歌则侧重于在诗歌史中指出整个盛唐诗歌有别于其他历史时期的创作风貌,是选家自觉地依据自己的才学见识以及诗学主张对盛唐诗歌作出的价值评判,并且这两种方式是并行的。

一)唐人品盛唐诗人唐人不仅是唐诗的创作者,也是唐诗最早的研究者。

唐人品评诗歌,除鉴赏外更是对诗歌创作方向进行引导和规范。

中晚唐诗人在论及唐诗审美特征时,没有初、盛、提法,通常以具体的诗人或者年号作为诗风转变的分限。

盛唐诗人殷?[在《河岳英灵集序》中,对六朝至盛唐百多年间诗歌风貌的流变作了概括:“自萧氏以还,尤增矫饰。

武德初,微波尚在。

贞观末,标格渐高。

景云中远调。

开元十五年后,声律风骨始备矣。

唐朝立国之初,陈隋遗风弥漫诗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盛唐诗歌与盛唐气象一、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盛唐的时代风貌盛唐指唐玄宗在位的开元、天宝年间,大致相当于公元八世纪上半叶。

这时国家统一,经济繁荣,政治开明,文化发达,对外交流频繁,社会充满自信,不仅是唐朝的高峰,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期。

盛唐涌现出以李白、杜甫、王维为代表的一大批诗人,他们共同开辟了一个气象恢宏的诗歌的黄金时代。

所谓“盛唐气象”,着眼于盛唐诗歌给人的总体印象,诗歌的时代风格、时代精神:博大、雄浑、深远、超逸;充沛的活力、创造的愉悦、崭新的体验;以及通过意象的运用、意境的呈现,性情和声色的结合,而形成的新的美感──这一切合起来就成为盛唐诗歌与其它时期的诗歌相区别的特色。

盛唐诗人王湾有一首《次北固山下》,当时的宰相张说称赞不已,将颈联抄在官署的墙上,作为诗歌的楷模。

(见殷璠《河岳英灵集》)这诗的中间两联正好可以用来形容那个时代:“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那三个形容词:平、阔、正,还有那高悬的风帆,从残夜中生成的海日,进入到旧年里的江春,都让人感受到盛唐时代的气息以及盛唐诗歌的风貌。

再看以下这些盛唐诗人的歌唱:“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鹳雀楼》)“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李白《庐山谣》)“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别董大》)在这些诗句里洋溢着一股涵天盖地的雄浑之气,千载之下仍能令懦者勇、弱者壮。

盛唐诗人并不是没有忧愁,李白就经常把愁字挂在嘴边,诸如“愁疾”、“愁颜”、“愁心”、“愁发”、“愁肠”,不一而足。

但我们只要将李白和中唐的孟郊、李贺,晚唐的温庭筠、李商隐比一比,就可以感到李白愁得来有力、愁得来气派。

正如他的名句:“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显示的是强者之愁,在愁中有一股浩然奇气。

杜甫也写愁,那是一片忧国忧民的伟大之愁、健康之愁:“忧端齐终南,洞不可掇。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集中地体现了盛唐气象的诗人,往往是富有魅力的人物。

例如王维,那个时代培育出来的全才,便是这样一个人。

他的佛教造诣很深,而且能将禅意融会到诗里。

他是书法家,又是音乐家和画家,被后人推崇为文人画的始祖。

他的画迹据《宣和画谱》著录,仅宋朝宫廷里就有一百二十六件。

王维九岁就会作诗属文他的政治感遇诗、山水诗、边塞诗、赠别诗,都是第一流的。

苏轼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书摩诘蓝田烟雨图》)。

李白的魅力更是无人可以匹敌,他以一种震慑的力量征服了当时的读者。

他不甘心走一般士人的科举之路,要凭借自己的才能和声誉直取卿相。

他常自比为大鹏,任意地遨游于天地之间。

秘书监贺知章在长安初遇李白,诵其《蜀道难》,竟呼为“谪仙人”,解下身上的佩饰金龟换酒为乐。

唐玄宗也降辇步迎,御手调羹以招待他。

杜甫在赴长安应试的途中与离开长安东下漫游的李白相遇,竟然放弃考试,跟随李白漫游了许多地方,别后杜甫对他仍念念不忘,写了许多诗怀念他,称赞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寄李十二白二十韵》)还有一个叫魏万的人,为了一睹李白的风采,从嵩宋出发追踪李白几千里,终于在广陵见面,称赞李白的诗“鬼出神入”。

盛唐诗人的魅力,既是属于他们个人的,又是属于那个时代的。

只有辉煌的时代,才能为辉煌的人物提供形成魅力的条件。

盛唐气象作为盛唐时代精神的反映,也呈现在书法、绘画、音乐等其它艺术门类之中。

张旭的草书狂放不羁,李颀在《赠张旭》中形容他写字时的神态:“露顶据胡床,长叫三五声。

兴来洒素壁,挥笔如流星。

”颜真卿的楷书在庄重严整之中透露出凛然而不可犯的气势。

吴道子的绘画轰动长安,他在兴善寺绘画时,“立笔挥扫,势若风旋,人皆谓之神助。

”(朱景玄《唐朝名画录》)。

吴道子在洛阳曾遇到书法家张旭和舞剑名手裴,裴请吴在天宫寺为他亡故的双亲作壁画,吴不受金而请裴舞剑以壮气。

“舞毕,奋笔,俄顷而就。

”张旭也在那里写了一壁字。

洛阳人都说:“一日之中,获睹三绝。

”(朱景玄《唐朝名画录》)当时还有专擅画马的曹霸、韩干、韦偃等。

杜甫在《丹青引》中称赞曹霸的画“有神”;说他为玄宗的御马画像,“斯须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

”董庭兰善弹胡笳,李颀描写他的音乐所产生的效果:“川为净其波,鸟亦罢其鸣。

”(《听董大弹胡笳声兼寄语弄房给事》)公孙大娘善舞剑器,当她舞蹈时,“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

”(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这些艺术家的出现,以及他们有若神助的艺术,同样呈现了盛唐气象。

二、盛唐诗歌的新趋势盛唐可以分为前后两期。

在前期,盛唐气象主要表现为:投身社会和参预政治的热情,高度的自信和自尊。

后期,李林甫、杨国忠等奸相当政,这时盛唐气象主要表现为:敏锐的洞察力,暴露社会矛盾的勇气,对国家的责任感,以及对社会危机即将到来的忧虑。

例如李白在《古风》其二十四中痛斥宦官和斗鸡小儿,在《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中揭露政治的腐败。

又如杜甫在安史之乱前夕揭示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样尖锐的问题(《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尽管如此,他们还是对社会充满信心和责任感。

李白六十一岁时还请求参加李光弼的军队,去讨伐安史叛军。

杜甫虽然忧国忧民,但不是悲观主义者。

写于安史之乱期间的《北征》,忠实地记录了战乱中民生的疾苦,却仍相信国家将会中兴。

他漂泊西南之际所写的《登楼》,在痛心“万方多难”之余又把大唐比作北极星,相信它不会沉沦。

他在《江汉》中说:“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在《凤凰台》中说:“再光中兴业,一洗苍生忧。

”在《洗兵马》中说:“安得壮士挽天河,净洗甲兵长不用。

”正是在安史之乱那些最阴霾的日子里,他唱出了时代的最强音。

从诗歌创作的角度看,盛唐和前代相比有一些新的趋势。

从这些趋势中也可以看到盛唐气象:首先是面向外部世界。

初唐诗歌的发展脉络是从宫廷御用的路线转向个人抒情的路线,这是很大的进步。

如果只是沉溺于个人感情的纠葛之中,而不能面向外部世界,那还是很有局限的。

盛唐诗人既不用诗去讨好帝王,也不把诗当成只供个人玩赏的小摆设,而是把一己之情融入普遍性的主题之中。

这普遍性的主题就是社会政治主题,希望尽自己的力量创造出长治久安的局面。

李白抱着宏伟的理想,欲“济苍生”、“安社稷”,“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

”然后像鲁仲连、范蠡、谢安那样功成身退(《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

杜甫突破了“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思想,虽然一生未达,却始终以天下为己任。

其次是表现新的体验。

盛唐诗歌的题材都是旧有的,无非是感遇、咏怀、咏史、山水、田园、离别、闺怨、边塞、从军、宴饮等等。

明代张之象《唐诗类苑》收有1472位诗人的28245首诗,占《全唐诗》的五分之三。

此书按题材分为39类,没有哪一类前代未曾写过。

可见盛唐诗人的贡献并不在开拓了新的题材,而在于他们就原有的题材,找到并表现了新的体验。

例如边塞诗早在汉魏就有了,此后一直没有中断过,可是许多人写边塞诗未必到过边塞,而盛唐的边塞诗多出自诗人亲身的生活体验。

高适以政治家的眼光议论边防之得失,王维和岑参以诗人的敏感描绘边塞奇异的风光,王昌龄以战士的口吻诉说内心复杂的感情。

例如:“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高适《燕歌行》)“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这样真切的诗句以前是少见的。

第三是大眼光、大格局。

初唐以精细为美,盛唐以阔大为美。

李白的眼光简直是宇宙眼光,他说“吾将囊括大块,浩然与溟同科。

”(《日出入行》)又说“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赠裴十四》)他与宇宙处于平等的地位,也可以说他心里装着整个宇宙,并以这种气魄看待社会与人生。

这是一种全新的眼光和格局,正如皮日休所说,李白是“言出天地外,思出鬼神表。

”(《刘枣强碑》)此外如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望月怀远》)王维的“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汉江临眺》)王之涣的“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凉州词》)杜甫的“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望岳》)这些盛唐的佳句都表现了大眼光、大格局,具有雄伟的气魄。

三、开明与开放──盛唐气象的根基盛唐气象的形成有诗歌艺术方面的原因,例如性情与声色的统一,意象的运用与意境的呈现等等,这在拙作《中国诗歌艺术研究》一书以及其它一些论文中已从多方面做过论述,本文限于篇幅不再重复了。

下面仅从历史、文化的发展以及当时的社会背景方面做一番探讨。

从历史、文化的发展这个角度看来,有两点值得注意:首先是南北文化的交融。

晋室东渡之后,中国经历了二百多年的分裂和战乱。

在这期间,南北双方的文化呈现相当明显的差异。

南方喜庄老、尚清谈,注重抽象名理的论辩;北方流行汉儒的经学,注重人的行为准则。

南方文风华靡,北方文风质朴。

南方的书法多见于帖,南帖飘逸;北方的书法多见于碑,北碑凝重。

《隋书·文学传序》说:“江左宫商发越,贵于清绮;河朔词义贞刚,重乎气质。

气质则理胜其词,清绮则文过其意;理深者便于时用,文华者宜于咏歌,此其南北词人之大较也。

”很显然,单一的南方文化或单一的北方文化,都有局限性,如果不能融合就不能蔚为大观。

隋朝统一全国,以及大运河的通航,已经开启了南北文化互补的过程。

唐朝继隋之后,经过太宗贞观之治,文化交融的过程大大地加速了。

南朝的“文”妆点了北朝的“质”,北朝的“质”充实了南朝的“文”,“各去所短,合其两长,则文质彬彬,尽善尽美矣。

”(《隋书·文学传序》)一种融合了南北文化之长的、与唐帝国的政治经济形势相适应的新文化达到了成熟的地步。

盛唐气象正是这种富有深厚内涵的新文化的升华。

如果说战国是一个百家争鸣的时代,那么盛唐就是一个百花齐放的时代。

李白带有蜀地的浪漫与豪情,杜甫带有中原的纯朴与厚重;王维信佛,李白崇道,杜甫尊儒。

盛唐的许多诗人都有一段漫游的经历,这只有在国家统一的时候才有可能。

南朝的诗人足未涉黄河,身未登泰山。

而北朝的诗人,亦未能见到南方的奇山异水。

若论眼界、胸襟和见识,他们就差多了。

盛唐的诗人可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李白五岳寻仙,四海为家,足迹及于大半个中国。

杜甫也有一段壮游时期,黄河上下、长江南北都留下他的足迹。

当时的东越即现在浙江东部地区风光奇丽,许多诗人都到那里寻幽探胜,觅得诗的灵感。

就连大半生隐居在家的孟浩然,也有浙东之行。

至于高适、岑参、王昌龄等人,远走东北、西北边陲,充分体验了军旅的生活,目睹了边塞的风光,他们的眼界就更不一般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