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与教学改革—课
新课程理念与教学改革—课程指导书
现代远程教育《中小学课程与教学改革》课程学习指导书作者:王献玲2008年 9 月课程学习方法指导本课程以教材《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朱慕菊主编)为准。
在学习教材时,要搞清楚中小学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历史背景、意义及有关的政策;要熟识课程中出现的概念;要注意将新课程标准与过去的教学大纲进行比较;要深刻认识国家对中小学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决心和力度。
在学习的方法上一定要理论结合实际,要结合着我们的工作经验和工作感受来了解教材中的内容。
本课程网络课件中的讲授内容是对教材的辅导性解说,是归纳、总结,多为知识点,这些都必须是要掌握的。
在课程学习指导书中,每章节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有具体的章节重点、要点,对这些一定要熟练掌握、能运用。
指导书的每章节的后面都附有练习题,作为学员学习成绩考查的基本标准。
课程学习进度安排及课时分配本课程学习共有课程讲授二十五讲,具体分配为第一章二讲、第二章三讲、第三章三讲、第四章四讲、第五章五讲、第六章二讲、第七章二讲、第八章四讲。
要求每星期应学习一讲每讲学习2个课时。
第一章课程改革的背景和目标一、章节学习目标1.理解我国课程改革的背景和动机,了解课程在教学中的重要性,了解当今整个时代发展的特征以及对基础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2.要弄清楚为什么我国的基础教育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熟悉各个国家的课程改革特点。
3.了解这次课程改革的根本任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教育课程体系。
4.深刻认识新课程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的意义。
二、本章重点1、要把握整个当今整个时代发展具有的特征以及对基础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时代特征:(1)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2)国际竞争空前激烈;(3)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着困境;由此上述三个特征,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具有高度科学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的人对于21世纪具有重要意义。
而这种新时代的人才必须依靠课程与教学改革才能实现。
新课改的教育理念
新课改的教育理念为了使课改推向新的阶段,实现高效课堂的目标,我校组织我们赴课改之前沿阵地的太谷观摩学习,取经解惑。
而今实地感受,确是印象深刻,触动颇深。
那里的课堂改革搞得真是热火朝天,如火如荼。
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影响,下面就谈谈我的收获和体会。
一、促进了我的认识。
1、新教学观念。
通过学习和新课改的不断实施,我逐渐认识到教学的本质不再是传统教学中教师单向的灌输和讲解,而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教学是交流的过程,是探究的过程,是师生合作,互动的过程。
课堂教学关注的是以学生形成积极进取乐观的人生态度为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不仅要使学生具有适应社会的能力,更要强调学生获取知识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新课程观念。
通过学习和听课,我逐渐认识到课程是体验和感受,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的整合。
教材不是教学内容的唯一载体,课堂也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场所,教师更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
教师要懂得只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3、新学生观念。
通过学习,我领悟到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师要尊重学生,承认不同学生具有独特性,并为其创造成功的机会,教师要树立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相信学生,热爱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二、新的感受。
1、挖掘教材,精心编写导学案。
大家都知道,在新课改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是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
教师的主体作用首先体现在导学案的编写上。
课改以来,他们认真钻研,灵活挖掘教材,重组教材中的知识点,形成知识链,构成知识网。
通过多种形式的问题设计,把散乱的知识,语言,语法变为简单有序的知识系统,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导学案,在设计导学案时,集体备课,集体研课,并装订成册,为上好不同类型的课打好基础,作好铺垫。
所以,从这一点来看,很值得我们学习。
2、充分展示,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新课改告诉我们,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则是每个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一个平台。
新课程理念与教学改革
新课程理念与教学改革近年来,我国教育改革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教育界不断提出新的课程理念和教学改革方案。
这种新课程理念,相比于以前的模拟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学习者的实际需求,更加贴近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
在这种环境下,同时也面临着许多挑战,需要促进教学改革,才能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
新课程理念的机遇与挑战新课程理念所蕴含的机遇与挑战凸显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机遇:将“以人为本”变为实际目标新的课程理念所奉行的是“以人为本”原则,这个原则意味着教育必须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习者的需求为导向来进行教学。
这与以前的教学模式是完全不一样的。
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知识的传递不是以学生作为核心,而是以教师为核心。
这种教学模式所教授的知识是教师预设的并按照其个人的知识结构进行构建的,根本没有考虑学生的需求和兴趣,不利于学生的学习。
(二)挑战:促进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合作新的课程理念,意味着教学从以往的自上而下的单纯教育模式转变为更加灵活和互动的教育模式。
这种转变需要教师和家长之间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合作,以保证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获得正确的知识和信息。
教师必须通过诊断和反馈,调整教学策略,并与家长共同协商,以为每个学生制定最优化的个性化学习方案。
(三)机遇:增加学生的学习动力和主动性新的课程理念,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动力和主动性。
在以往的教育中,教师通常会按照计划来讲授课程内容,并期望学生全部掌握重点知识。
然而,在新的教育模式中,学生的个人兴趣爱好被视为培养其主动学习的重要驱动因素,兴趣和热情的引导会促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去学习。
教学改革的实际作用教学改革的实际作用,带来许多好处,总结如下:(一)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教育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单向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双向互动模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促进学生主动探究,增强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最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强化教师和家长之间的沟通教学改革中,家长参与教育过程,通过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并反馈给教师,而教师可以根据反馈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教学。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美术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美术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观念的更新,新课程理念下小学美术教育也在不断进行教学改革与创新。
传统的美术教育模式已经逐渐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因此需要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让小学美术教育更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发展特点。
下面就来详细讨论一下新课程理念下小学美术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具体内容。
一、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差异化教学新课程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此在小学美术教育中也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差异化教学。
在教学中,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性格等方面的差异,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个性化的教育。
对于喜欢绘画的学生可以加强绘画技巧的训练,对于对色彩敏感的学生可以加强色彩搭配的训练,对于对立体感觉较强的学生可以加强立体构图的训练等等。
只有通过差异化教学,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实现真正的个性化教育。
二、注重提升美术教学的实践性在新课程理念下,美术教育不再仅仅是传授美术知识和技能,更要注重提升美术教学的实践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
在小学美术教育中,要加强实践性教学的内容和方法。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户外写生、实地写生等活动,让学生去感受自然界的美,去培养观察和表现的能力。
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手工制作、创意设计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只有通过实践性教学,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性,让他们真正成为对美有独特感悟和表现能力的人。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美育情感美术教育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美术技能,更要培养学生的美育情感,让学生能够真正懂得欣赏美、热爱美、创造美。
在小学美术教育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美育情感,让他们能够真正体验美的力量。
可以通过欣赏名人名作、参观美术馆等活动来培养学生的美感,让他们从小树立起美的标准和情操。
还可以通过美术教育的课程安排和内容设置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让他们能够真正懂得美术作品背后的意义和情感。
新课程理念与教学改革
新课程理念与教学改革一、导言新时代背景下,教育领域面临着日新月异的挑战和变革。
为了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各国都在不断探索适应时代发展的新课程理念与教学改革。
教育已经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转变为综合素质培养,新课程理念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核心。
二、新课程理念的内涵新课程理念强调个别化和多样化的培养模式,注重学习者的主体地位,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核心目标,通过现代教育技术与教学方法的应用,实现全面发展。
新课程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和主体性发展。
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建立学生利益至上的观念,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和全面发展。
三、新课程理念的价值与意义1.培养21世纪所需的综合能力。
随着全球化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单纯的知识传授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
新课程理念注重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能够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变革。
2.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和主体性发展。
新课程理念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兴趣,提倡因材施教,鼓励学生发现和发展自己的特长。
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评价和自主选择的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使之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
3.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具备全面的知识结构、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创新的教学方法。
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引导者。
教师需要有较高的教育素养,掌握先进的教育技术与教学方法,积极适应新课程理念对教育工作者的要求。
四、新课程理念的实施与困境新课程理念在实施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困境和挑战。
首先是教育体制和教育观念的不适应。
长期以来,中国教育体制和学校教育观念都相对保守,课程重视知识的灌输和应试教育,对学生的兴趣和综合素质发展缺乏关注。
而新课程理念要求改变这种传统教育观念,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兴趣发展,这需要改革教育体制和教育观念,提升教育者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热情。
新课程理念与教学改革
新课程理念与教学改革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飞速进步,教育的概念和目标也在不断演变。
传统的教育方式和教学方法逐渐被怀疑其有效性,新课程理念和教学改革也因此应运而生。
新课程理念强调个性化发展、全面素质培养和创新能力培养,教学改革则着重于突破传统教学的束缚,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发展潜力。
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个性化发展。
每个学生都有独特的兴趣、特长和潜能,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为每个学生提供更加个性化的学习体验和全面发展的机会。
这种理念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力,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积极主动的态度,主动探索和实践,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和潜能。
全面素质培养是新课程理念的重要内容。
传统的教育往往过分强调学生的学科成绩,这使得学生在其他领域的能力培养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新课程理念认为,学习不应该仅仅局限于知识的传授,更应该注重学生的综合发展。
在新课程中,学科知识只是课程的一部分,学生还需要培养学术思维能力、实践能力、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等。
这样的全面素质培养有助于学生的综合发展,提高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的适应能力和竞争力。
创新能力培养也是新课程理念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能力成为了最重要的竞争力之一。
新课程理念认为,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潜力。
传统的教育方法过于注重知识的灌输和应试技巧的训练,而忽视了学生的探索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采用以问题为导向、以项目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实践,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
为了深入贯彻新课程理念,教学改革也变得尤为重要。
教学改革是建立在新课程理念基础上的一种创新教育实践。
教学改革的核心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突破和创新。
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主导教学内容和过程,学生被动接受和消化知识。
而在新课程中,教师更多地充当指导者和引导者的角色,以学生为中心,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新课程有哪些新理念_新课程改革的教学新理念
新课程有哪些新理念_新课程改革的教学新理念一、新课程改革的教学价值新理念 1.教学的主体价值新理念所谓教学的主体价值新理念,也就是学生的主体价值建构新理念。
新课程倡导学生的主体价值建构,这是新课程教学价值新理念的核心。
新课程要真正摆脱传统教学价值理念的束缚,实现素质教育的基本目标,最根本的就在于要成功地建构学生自身的主体价值,使学生以认知的主体、实践的主体、交往的主体等身份主动地、能动地、创造性地进入自主学习状态。
建构学生的主体价值,从内容上来说主要是:要建构学生自觉性的主体价值、选择性的主体价值、发展性的主体价值、创造性的主体价值。
建构学生的主体价值,从要求上来说需要做到的是:要面向学生主体,这是建构学生主体价值的真谛;要尊重学生主体,这是建构学生主体价值的基础;要让出主体权利,这是建构学生主体价值的根本;要转换主体角色,这是建构学生主体价值的保障。
建构学生的主体价值,从意义上来说主要表现在,它既可促进学生的自主思维,又可促进学生的自主活动,更可促进学生的自主教育。
2.教学的生命价值新理念所谓教学的生命价值新理念,也就是注重学生生命意义的教学价值新理念。
新课程倡导学生的生命意义与价值,这是新课程教学价值新理念的根本。
面对传统的教学价值理念,新课程主张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中充满生命的活力,从而使师生真正实现教学互动的生命价值。
在教学的生命价值新理念下,尊重学生的生命、关怀学生的生命、理解学生的生命、提升学生的生命,已成为新课堂教学的基本使命和终极追求。
尊重学生的生命,主要是尊重学生生命的独特性,并根据这种独特性为其提供和创造成功的机会和条件,使其都能体验到自己生命成长的快乐。
关怀学生的生命,主要是关怀学生生命的整体性,使学生的生命充满丰富的内涵,既具有认知和情感,又具有意志、态度和信念,从而获得精神上的丰富与成长。
理解学生的生命,主要是理解学生生命的生成性,使学生的生命在学习中永远具有创造性和超越性,并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生命成长的历程。
谈谈新课标理念下课堂教学改革
谈谈新课标理念下课堂教学改革谈谈新课标理念下课堂教学实践的问题与对策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大潮中,教师如何把握自我成长的目标,如何更学育观念、增加知识储备,如何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新课标的有效实施,成为我们教育工作者共同关注的问题。
本文根据新课标倡导的教学理念和培养目标,并结合学校的教学现状,以及个人长期对课堂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刻的反思,形成的应对策略,进行深刻的分析和总结。
力图为新课标的有效实施,摸索出一条有效的途径。
课程实施是新课改的一个重要环节,而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就是课堂教学,在新课标的理念下如何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我们共同关心的课题。
新课标实施的主要执行者是教师,从自身来说,如何应对这场史无前例的教育大变革,如何把握自我成长的目标,我认为,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观念层面的障碍,新课标倡导的理念是什么?它与传统教育观念的价值取向的区别是什么?我们如何来实现这种观念上的转变。
其次,新课标实施对教师自身素质的要求是什么?我们教师是否具备这种知识储备和能力,我们该如何充实自己以应对挑战。
最后,新课标体系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学关系如何构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对的策略和措施又是什么?这都是我们深层思考、务必解决好的问题。
近两年来,我们坚守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主战场,通过开展研讨课、示范课的上课、评课活动,努力探究新课标实施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思考,从中得到很多的感悟。
一新课标施行的问题与困难任何一个变革过程,必然受到传统惯性的阻力和和新体系构架条件缺失的问题,在新课标实施过程中,我们遇到的困难,主要体现在如下的几个方面:一)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师中心主义、管理中心主义的教学关系在我们师生的潜意识中已经根深蒂固。
而这种教师全盘主导,学生被动服从的师生关系以及教师包办一切,单向硬灌输的教学关系,对学生自主性、创造性发展的束缚,以及对学生自尊心、自信心的伤害,虽然形成了一致的认同,但对新课标倡导的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学关系,就有不同的理解。
基础教育新课程理念与教学改革学习体会
基础教育新课程理念与教学改革学习体会一、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发展,教育也在不断改革与发展。
基础教育作为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任务。
为了适应时代需求和学生发展需要,基础教育推行了新课程理念与教学改革,旨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新课程理念1. 学科整合新课程理念中的学科整合是指将传统的学科知识进行整合,以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
学科整合可以促使学生形成全面的知识结构,培养他们的综合思维与解决问题能力。
2. 强调综合素质新课程理念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传统教育往往偏重知识传授,而忽略了学生的其他方面能力的培养。
新课程理念要求学校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多方面的培养。
3.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老师的角色从权威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支持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4. 以问题为核心新课程理念中,教学活动应以问题为核心,通过问题解决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方式,能够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改革实践体会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学校开展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在教学改革的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了以下几点:1. 学生积极性提高通过引入新课程理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明显提高。
他们在学习中更加主动,愿意提出问题,积极参与讨论,思考问题的方法,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 学生能力全面提升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科整合和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触到了多种学科知识,培养了他们的综合能力。
他们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得到了全面的提升。
3. 教师角色转变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支持者。
教师要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新课程理念与教学改革
新课程理念与教学改革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我国的教育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革和创新。
新世纪以来,我国教育推出了“新课程”理念,旨在推动教育体系的变革和发展,使教育更加符合时代和社会的需求。
新课程理念明确了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要求把学生作为教育的核心,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模式,促进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共同进步。
新课程理念是教育改革的产物,在面临改革时,教学是必须要被重点关注的方面。
在过去的教育中,老师是教学的主导者,而学生则是老师的被动接受者,只需记住老师所传授的知识点。
而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和学生要变成平等的合作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习是从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出发,通过探究式、互动式的方式,来提升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
新课程理念的实践需要全面提升教师的教育素养、专业能力和教学方法,以满足新时代教育发展的需求。
教育改革需要摒弃传统的教育模式,而要建立一种更加注重学生参与、实践和创新的教学模式。
这不仅要求教师具备更加丰富的知识结构和教学技能,还需要教师融入新的教育理念,在教学中用科技手段、教育物品等多种形式,为学生提供更多地学习资源。
在新课程理念下,学校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而不仅是传授知识点。
学生的能力和素质是通过多方面的学习来培养的,如体育锻炼、文化和艺术活动、社团活动等,这意味着学生的学习不再是单纯地注重课堂学习,而是各种活动的有机结合。
这不仅需要学校提供更加丰富的活动,还需要教师积极引导和帮助学生获得更多的学习资源。
新课程理念的核心在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模式,这种教育模式意味着学生的需求和兴趣是教学活动的最初设计和实施的基础。
这意味着教育活动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通过提供充足的、丰富的、具有结构性和有针对性的学习资源,让学生愿意参与其中。
此外,教育活动还需要合理安排和控制,以便学生可以逐渐掌握适宜的学习技巧和方法,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新课程理念与教学改革
【课程名称】新课程理念与教学改革-----------------------------------------------------------------------------------------------------------------------------【题目】[多选题]:“三级课程”是指A.国家课程B.省级课程C.地方课程D.校本课程【答案】:A.国家课程 C.地方课程 D.校本课程【题目】[判断题]:教师培训的最终目标是帮助教师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和适宜的教育行为。
A.正确B.错误【答案】:B.错误【题目】[多选题]: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包括A.对于课程认识状况B.时间C.场地设施和环境D.人力、物力和财力【答案】:A.对于课程认识状况 B.时间 C.场地设施和环境 D.人力、物力和财力【题目】[多选题]:分科课程的缺点是A.轻视学生的需要,经验和生活B.限制学生的视野C.容易导致学科之间的割裂D.容易导致忽略当代社会生活的现实需要【答案】:A.轻视学生的需要,经验和生活 B.限制学生的视野 C.容易导致学科之间的割裂 D.容易导致忽略当代社会生活的现实需要【题目】[多选题]:为保障新课程的顺利实施,教师培养和培训工作要发生哪些变化A.各级师资培养和培训机构要对教师培养与培训目标进行调整B.要特别重视发挥教师在素质提高和师资培训中的主体作用C.最大限度地作好教师培训工作D.要注意改进教师培训的方法【答案】:A.各级师资培养和培训机构要对教师培养与培训目标进行调整 B.要特别重视发挥教师在素质提高和师资培训中的主体作用 C.最大限度地作好教师培训工作 D.要注意改进教师培训的方法【题目】[判断题]:课程资源的外延范围远远大于课程本身的外延范围,他只有在经过相应的加工并付诸实施时才能真正进入课程。
A.错误B.正确【答案】:A.错误【题目】[判断题]:分科课程有助于体现教学的专业性、学术性和结构性。
完整版)新课程改革三大基本理念
完整版)新课程改革三大基本理念新课程改革的三大基本理念是:关注学生发展、强调教师成长和重视以学定教。
在关注学生发展方面,课堂教学评价应体现促进学生发展的基本理念。
这一理念应体现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上,要按照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的科学体系进行有序教学,同时注意学生发展性目标的形成。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认真研究课堂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研究热情,体现学生主体,鼓励学生探究,高效实现目标。
在学生教学发展过程中,老师的角色定位也很关键,正确的做法是老师应是一个引导者和方法的建立者,而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者,充分发挥学生在研究过程中的能动性。
强调教师成长是新课程评价目标的要求。
课堂教学评价不在于鉴定教师的课堂教学结果,而是诊断教师课堂教学中学生提出的问题,制定教师的个人发展目标,满足教师的个人发展需求。
重视以学定教是新课程课堂教学要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基本理念。
要体现以学生的“学”来评价教师“教”的“以学定教”的评价思想,强调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呈现的状态为参照来评价课堂教学质量。
提倡“以学定教”,主要从学生的情绪状态、注意状态、参与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生成状态六个方面评价。
情绪状态方面,评价学生是否具有浓厚的兴趣,对研究具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否能长时间保持兴趣,能否自我调节和控制研究情绪;研究过程是否愉悦,研究愿望是否可以不断得以增强。
注意状态方面,评价学生是否始终关注讨论的主要问题,并能保持较长的注意力;学生的目光是否始终追随发言者(教师或学生)的一举一动;学生的倾听是否全神贯注,回答是否具有针对性。
参与状态方面,评价学生是否全员参与研究活动;是否积极主动地投入思考并踊跃发言,兴致勃勃地参与讨论和发言,是否自觉地进行练。
交往状态方面,评价整个课堂气氛是否民主、和谐、活跃;学生在研究过程中是否友好分工与合作;是否能虚心地听取他人的意见,尊重他人的发言。
遇到困难时,学生能否主动与他人交流、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新教育理念与新课程改革
新教育理念与新课程改革一、“以人为本”、“育人为本”,应当成为全体教育工作者的基本信念二、改革传统的封闭的旧课程观,树立开放的大课程观三、改变教师中心观,树立师生互动、交往的平等四、改变单一的教学目标,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整合,构建体现素质教育要求的课堂教学目标体系五、树立学生自主发展的活动观六、树立终身学习观——终身学习将成为未来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方式七、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静止观,树立评价促发展的发展观八、树立正确的教师观,教师应该有健康的心理,敢于批判的精神一、"以人为本"、"育人为本",应当成为全体教育工作者的基本信念21世纪首先是人的世纪,是努力使人的个性全面而和谐发展的世纪。
学校教育工作的着眼点,应当聚焦在未来人类社会的生存需要和未来社会创造者的发展需要,而不能仅仅考虑着学生的分数、大学的入门要求,甚至教师的名与利。
教育的根本功能是促进入的成长与发展,素质教育必须以育人为本。
要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努力把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要认真思考,我们学校的活动,我们教师的行为,是否做到了尊重学生,信任学生,保护学生,究竟是否遵循着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是否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服务。
教育的一切改革,最终要以促进人的发展、为人的发展服务为指导思想。
“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应当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基本信念。
要把这种为学生终身发展高度负责的精神,贯穿于教育改革的始终。
教育不是捧上一张张高一级学校的录取通知书,而是捧出一个个有鲜明个性的活生生的人;教育不是追求百分之多少的优秀率、合格率,而是追求每个学生的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教育不是汇报时的总结、评比时的数据,而是教师与学生共度的生命历程、共创的人生体验。
新课程理念与教学改革
新课程理念与教学改革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教育领域也在不断创新和改革。
新课程理念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思想,其重心是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强调教学过程中的个性化、多元化和创新性,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的提升。
而教学改革则是将新思想融入到教学中,推进教育质量的提高和教育资源的优化,从而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
一、新课程理念:新课程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旨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时代新人。
从教育学的角度来看,新课程理念强调以下几个方面:1、个性发展:新课程理念认为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发展阶段和个性来制定教学方案和教学内容。
因此,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多种智能,促进不同学生的个性发展。
2、全面发展:新课程理念认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教育的最终目标。
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包括学习成绩的提高,还包括社交能力、生活品质和道德素质等各个层面。
3、探究和合作:新课程理念认为学习应该是一个探究和合作的过程。
学生应该能够在实践中学习并解决问题,并与同伴一起合作完成任务。
二、教学改革:教学改革是将新课程理念融入到实际教学中,推进教育质量的提高和教育资源的优化。
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模式的创新:教学改革应该注重通过不同方式的教学创新,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游戏教学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2、教育资源的优化:教学改革还应该关注教育资源的利用和优化,如多媒体教室、网络教学、教师培训等,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3、评价制度的改革:教学改革还应该注重评价制度的改革,实行全面、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教育质量的提高。
三、新课程理念与教学改革的关系:新课程理念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思想,其目标是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推进教育的全面发展。
而教学改革则是将新思想融入到教学中,推进教育质量的提高和教育资源的优化。
新课程理念与教学改革
新课程理念与教学改革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新课程理念逐渐广泛应用于教学改革中。
新课程理念是一种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教学思想,其目的是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多元化的学习体验。
教育改革中的新课程理念新课程理念是一种从传统教育体系中推出的教育理念。
新课程理念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独立的实践能力,提倡学生在学习中自主探究、创新思维。
这种教学理念主张课程设计要注重实际教学需求,同时注重学生的发展和能力培养。
其核心目标不是知识传递的同时,也注重学生人格完善和能力提升。
教育改革中更加体现"以人为本"新课程理念的主张是“以人为本”,这就要求教育改革要更加注重学生的个体发展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要从以前单一的传授知识角色中脱颖而出,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引领者和指导者。
课堂的变化新课程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和学生成为平等的主体。
教师不再是传授知识的唯一角色,而是变成了引导和管理学生学习的角色。
课堂是一个快乐的学习环境,学生可以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出问题和辩论。
这种课堂方式更加符合人的自然特点和学习规律,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科技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普及,现在的教学已经与过去大相径庭。
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通过投影仪、音响等设备,可以把教学内容全面、生动地呈现在学生面前。
同时,通过电子教案、教学软件等,可以让学生更加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尝试各种不同的学习方式。
多样化是教育改革的核心新课程改革倡导多样化,这就要求教学方式和教材内容必须具有多样性。
学生们在现代社会不仅需要知识的储备,还需要有实际能力的培养,在各项活动中按照自己的特点发挥优势。
多样化的教育方式给每个学生留出了充分的空间,可以适应不同层次、不同阶段、不同情境的学习需求。
总之,新课程的理念和实践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启示,为我们的教学提出了许多值得我们了解和探究的问题。
仅仅有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学习远远不能满足新时代学生的需求,每位教育工作者要不断地探究提供更加全面、多元化的教育体验的方式和方法。
积极践行新课程改革理念,努力探索课堂教学新模式
积极践行新课程改革理念,努力探索课堂教学新模式湖北省沙洋中学孟凡升新课程改革倡导的新理念其核心有六点:1、倡导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2、倡导课程结构的均衡性。
3、倡导课程内容的现代化。
4、倡导学习方式的变革。
5、倡导发展性的课程评价。
6、促进课程的民主化。
总之,课堂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与个性发展。
学校要进行课堂教学模式改革,首先,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解决思想和观念问题,要注重以下三个方面:第—、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
师生都要主动学习、理解接受“自主、合作、探究”等生本教育理念,敢于质疑和反思多年驾轻就熟的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问题,树立起课堂以教师“教”为主向以学生“学”为主转变的意识。
深知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学生是自己学会的不是老师教会的道理,真正把学生置于学习的主体地位,必须转变教与学的方式,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一句话课堂“使老师自我削减权威,让学生展示才华”。
第二、传统的课堂教学形式“以教师为中心的传播模式”并非一无是处,新旧模式之间是螺旋式上升关系,是传承和相互借鉴关系,绝非水火不相容的对立关系。
决不能从旧的模式束缚中解放出来,又一头扎进新的模式的桎梏中去。
应当认识到:所有的模式、方法,都是我们为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所选择的途径和工具。
作为教师,我们不能当任何模式的“奴隶”。
第三、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材观:教材只是一种课程资源,教师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去教。
依据课程标准,依托教材,合理地对教材进行增减取舍,适当调整顺序,最后带领学生一起超越教材,真正做到“用教材教”。
其次,学校要制订“课堂教学改革方案”强力推进,广泛宣传,大力培训教师,大力培训学生,培养骨干教师,让骨干带头先行。
其三,尤其要广大教学一线教师和学生积极践行新的课改理念,大胆探索适合本班级的课堂教学新模式。
我们看到杜郎口中学的创新课堂概括为三句话:动态的课堂、情感的课堂、成果的课堂。
新课程理念与教学改革
新课程理念与教学改革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观念的更新,新课程理念已成为教学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
该理念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实践性、能力培养等,为学校教育带来了新的方向和动力。
本文将浅谈新课程理念对教学改革的影响和意义。
新课程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强调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价值。
它不再局限于课堂上的纸面知识,而是鼓励学生通过探究和实践来发现和解决问题。
这种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方式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习变得更加有意义和有用。
新课程理念还提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在过去,教师通常扮演着知识的传授者和决策者的角色。
而现在,教师只是学习的指导者和引导者,他们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们在教师的指导下起到活跃的角色,他们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进行知识构建,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
此外,新课程理念还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具有不同的兴趣爱好、潜能和特长。
传统教学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使得学生的发展受到限制。
而新课程理念鼓励学校教育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提供多样化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适合自己的教育。
教学改革的实施离不开相关的政策支持和师资队伍建设。
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具备更广泛的知识面、更好的教学能力和更强的创新意识。
因此,培养高质量的师资队伍是教学改革的关键。
政府应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和培养力度,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
此外,也需要为教师提供更好的教学资源和配套设施,以提高教学效果。
当然,教学改革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也对教育体系的完善和社会的进步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新课程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这符合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社会在不断发展,对人才也有着更新的要求。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而新课程理念恰恰弥补了这一不足,使学生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育教学改革与探讨
数 学 学 习与 研 究 2 1. 0 07
行 为. 面 地 强 调 培 养 学 生 的 竞 争 意 识 会 使 学 生 带 来 很 大 片
特 色. 自己 常 常 讲 得 很 少 , 更 多 的 是 让 学 生 们 提 出 问 他 而 题 , 承包 ” 习 任 务 , 导 他 们 互 教 互 学 、 互 切 磋 、 论 求 “ 学 引 相 讨 解 、 同 提 高 , 生之 间 , 生 之 间 的互 动 得 到 了 充 分 运 用 . 共 师 生 许 多 人 对魏 书 生 “ 师 讲 得 少 , 生 却 学 得 多 ” 教 学 效 果 老 学 的 感 到 费 解. 际 上 , 与他 充分 利 用 了 教 学 中 动 态 因 素 之 间 实 这
的体 现 , 此 它 具 有很 强 的 时 代 性 . 过 教 学 目标 理 论 的 发 因 透 展 史 , 们 不 难 得 到 这 样 一 个 轨 迹 : 握 知 识 —— 发 展 智 我 掌 力 — — 开 发 智 力 因素 — — 培 养 技 能 ( 动作 与 人 际 关 系 ) — —
三、 目标 达 成 的 全 面 性
现 代 教 学 方 法 越 来 越 重 视 认 知 、 境 、 能 等 各 种 目标 情 技
的协 同达 成 , 调 知 、 、 、 的 有 机 统 一 . 学 方 法 是 达 强 情 意 行 教
、
成 教 学 目标 的工 具 和 手 段 . 何 一 种 教 学 方 法 总 是 与 特 定 任 的教 学 目标 相 对 应 的 , 教 学 目标 又 是 教 育 目的 在 教 学 中 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程理念与教学改革—课程指导书现代远程教育《中小学课程与教学改革》课程学习指导书作者:王献玲2008年 9 月课程学习方法指导本课程以教材《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朱慕菊主编)为准。
在学习教材时,要搞清楚中小学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历史背景、意义及有关的政策;要熟识课程中出现的概念;要注意将新课程标准与过去的教学大纲进行比较;要深刻认识国家对中小学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决心和力度。
在学习的方法上一定要理论结合实际,要结合着我们的工作经验和工作感受来了解教材中的内容。
本课程网络课件中的讲授内容是对教材的辅导性解说,是归纳、总结,多为知识点,这些都必须是要掌握的。
在课程学习指导书中,每章节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有具体的章节重点、要点,对这些一定要熟练掌握、能运用。
指导书的每章节的后面都附有练习题,作为学员学习成绩考查的基本标准。
课程学习进度安排及课时分配本课程学习共有课程讲授二十五讲,具体分配为第一章二讲、第二章三讲、第三章三讲、第四章四讲、第五章五讲、第六章二讲、第七章二讲、第八章四讲。
要求每星期应学习一讲每讲学习2个课时。
第一章课程改革的背景和目标一、章节学习目标1.理解我国课程改革的背景和动机,了解课程在教学中的重要性,了解当今整个时代发展的特征以及对基础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2.要弄清楚为什么我国的基础教育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熟悉各个国家的课程改革特点。
3.了解这次课程改革的根本任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教育课程体系。
4.深刻认识新课程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的意义。
二、本章重点1、要把握整个当今整个时代发展具有的特征以及对基础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时代特征:(1)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2)国际竞争空前激烈;(3)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着困境;由此上述三个特征,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具有高度科学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的人对于21世纪具有重要意义。
而这种新时代的人才必须依靠课程与教学改革才能实现。
2、深刻理解本次课程改革的根本任务和目标三、章节练习题(一)判断题1.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是组织教学活动的依据,是集中体现教育思想和观念的载体,因此课程居于教育的核心。
()2.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工业经济时代的教育模式已经不适应。
()3.知识经济对我们提出严峻挑战的同时,也向我们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4.世纪之交,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全世界范围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
()5.1980年联合国大会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
()6.1990年,美国总统布什举行教育首脑会议,提出《美国2000年教育战略》。
()7.知识经济是人类生产方式的又一次重大变革。
在这个时代,劳动者素质和结构将发生重大变化。
科学技术将不断更新。
()8.课程改革对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深远的意义。
()9.在我国传统的应试教育势力强大,素质教育不能真正得到落实。
()(二)填空题1.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需要众多的的劳动者。
2.韩国1996年的提出对课程进行改革。
3.学校教育的使命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合格的。
4.日本1998年发表关于改善中小学课程标准的审议报告,颁布。
5.新课改对课程结构进行重大调整,使、比重上升。
6.建立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制,对于我国课程建设,进程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三)名词解释1.三级课程管理制度(四)简答题1.当今整个时代发展具有哪些特征?对基础教育提出了那些新的要求?2.为什么我国的基础教育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3.各个国家的课程改革有什么特点?对我们的启示是什么?4.简述应试教育的特点(五)论述题1.工业经济时代的教育特点2.论述本次课程改革的六项具体目标第二章课程改革的背景和目标一、本章学习目标1.理解对现行的课程结构进行调整的意义;熟知课程类型;了解新课程结构的主要内容以及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2.把握新课程体系中现行的分科课程的变化发展;搞清楚综合课程的含义以及实施综合课程应注意的问题;区分作为学习方式的“研究性学习”与作为课程的“研究性学习”二者的关系;3.灵活掌握综合实践活动的性质、特点。
牢记综合实践活动须遵循哪些原则。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的基本目标和主要内容。
“绿色证书”教育。
二、章节重点、要点1.新课程结构的主要内容以及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2.新课程体系中现行的分科课程的变化发展。
3.实践活动的性质、特点。
三、章节练习题(一)判断题1.从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分为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
()2.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
在开设必修课的同时,设置丰富多彩的选修课,开设技术类课程。
()3.分科课程有助于体现教学的专业性、学术性和结构性。
()4.研究性学习课程一定在课堂里进行()5.研究性学习课程一定用考试来评价()6.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国家就发出通知,提出了“农科教”相结合和“三教统筹”。
()7.“研究性学习”是指教师不把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的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
()(二)填空题1.从课程计划对课程实施的要求分为和。
2.从课程设计、开发和管理主体来划分,课程分为、、。
3.综合实践活动的特点有、、、。
4.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选择范围包括、、。
5.研究性学习课程面向学生的、。
6.劳动与技术教育是以学生获得,形成为主要目标,(三)名词解释1.学科课程2.经验课程3.研究性学习4.劳动教育(四)简答题1.课程类型主要有那些?2.新课程结构的主要内容是什么?3.简述分科课程的优点和缺点4.试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性质、特点和主要内容。
5.实施“研究性学习”课程应注意的问题?6.信息技术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什么?(五)论述题1.试述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2.综合实践活动须遵循哪些原则?3.试述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的基本目标和主要内容。
第三章课程改革的背景和目标一、本章学习目标1.理解新课程标准的意义和功能;理清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关系;了解新课程标准的基本框架;理解新课程标准的主要特点。
比较新课程标准与以往教学大纲的不同。
2.熟练掌握义务教育阶段各门课程标准是怎样制定的;2001年颁行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有哪些;新课程标准与以往的教学大纲在目标和内容框架上有什么区别和突破。
二、章节重点、要点新课程标准的基本框架;理解新课程标准的主要特点。
比较新课程标准与以往教学大纲的不同。
三、章节练习题(一)判断题1.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2.课程标准是对教材、教学和评价的基本依据,但非具体规定。
()3.1912年中国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就颁布了《普通教育临时课程标准》。
()4.新颁布的课程标准努力将素质教育的理念切实体现在课程标准的各个部分。
()5.新颁布的课程标准新颁布的课程标准关注学生的兴趣与经验。
()6.新颁布的课程标准注重改善学习方式。
()7.新颁布的课程标准为课程的实施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二)填空题1.课程标准对教材、教学和评价家具有重要。
2. 新颁布的课程标准力图在、、等方面全面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功能。
3.课程标准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基本依据,是最核心的部分。
4.课程标准规定本门课程的、、。
5.国家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学生在某一方面或领域应该具有的所提出的基本要求。
(三)简答题1.课程标准的意义和功能是什么?2.教材与课程标准的关系如何?3.2001年颁行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有哪些?4.新颁布的课程标准有哪些主要特点?5.简述《语文课程标准》与原来的教学大纲的比较。
(四)论述题1.为什么将教学大纲改为课程标准?2.新课程标准与以往的教学大纲在目标和内容框架上有什么区别和突破?第四章新课程与教学改革一、本章学习目标1、理解新课程中教学改革的意义,以及新课程对教学改革的影响;2、深刻理解,并能用自己的语言阐述新课程中的教学观与学生观;3、结合教材理解新课程中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发生的转变,并能在教学中加以实践。
4、认识到转变学习方式的必要性,转变学习方式的主要内容。
二、本章重点1、新课程中的教学观2、学习方式转变的意义与基本特征三、练习题(一)判断题:1、过去的教学改革没有触动课程结构,多是局部的、单项性的教学改革,没有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2、新课程中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激发者,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学”上。
()3、传统的教学中,教学与课程是分离的,教师只是课程的执行者。
新课程倡导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理念,教师应有强烈的课程意识和参与意识,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4、新课程要求教师应成为教学的研究者,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从事行动研究,使教师实现由“教书匠”到“学者型教师”的转变。
5、新课程提倡的教学,重视学习过程中的探究和体验,不必重结论。
()(二)填空题:1.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共同发展的过程,而不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
2.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在教学中要实现教育价值观的转变,由以学科为本位转向为本位。
3.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从传统的学习方式转向现代学习方式,现代学习方式是以为宗旨、以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为目的。
、、独特性、问题性是其基本特征。
(三)名词解释1.教师角色2.现代学习方式的主动性(四)简答题1.新课程中教师的角色应发生哪些转变?2.如何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3.新课程倡导什么样的学生观?(五)论述题1、新课程改革必须改革旧的教育观念,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教师应具有怎样的教学观?2、新课程中,为什么要致力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教师在教学中应采取哪些方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第五章新课程评价一、本章学习目标1、认识我国课程评价当前存在的问题,深刻理解新课程评价提倡的理念与本次评价改革的重点。
2、掌握学生评价与教师评价的基本方法。
3、意识到教师自评的重要意义,并会用教师自评的方法。
4、理解考试改革的方向,并能用自己的话阐述如何实施考试改革。
二、本章重点1、新课程评价改革的重点;学生评价与教师评价的方法;2、难点:正确理解与认识考试改革对新课程改革的影响三、练习题(一)判断题:1、“成长记录袋”“行为观察”都属于质性评价方法。
()2、考试这种评价方式过分注重分数,不能全面描述学生发展的状况,是一种不科学的评价方法。
()3、教师评价改革的重点是要打破惟“学生学业成绩”论教师工作业绩的做法,建立“以学论教”的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模式,强调以“自评”的方式促进教师教育教学反思能力的提高。
4、学科学习目标和一般性学习目标的内容不同,不能融合在一起进行评价。
()5、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就是要使学生“全优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