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案工作建议
当前法院立案工作存在的问题分析和解决建议
当前法院立案工作存在的问题分析和解决建议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纠纷也不断增多,其中不乏选择通过法律诉讼这一途径来解决。
立案庭作为诉讼程序的第一道门槛,其工作一向首当其冲、备受瞩目,而面对立案庭的工作辐射面广、任务重、难度大,我国法律法规对立案工作的规定不甚完善,立案工作长期缺乏足够的理论指导,结合上述因素,我院的立案工作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当前立案工作存在的问题(一)立案庭的工作任务繁重。
立案职能的单一化与多样化问题没有法律明确规定,目前我院是实行“大立案”格局,除担负正常的立案工作以外,还要承担办理缓、减、免诉讼费的审批或报批手续,处理告诉申诉来信来访,解答法律咨询、送达保全、上诉案件的移送、审判流程管理等工作。
(二)立案庭担负起了法律援助服务机构的工作。
因基层人民法院管辖范围较广,服务对象中有许多人文化素质不高、法律知识欠缺,同时由于这些人对于律师业的错误认识以及不信任等原因,在起诉时,他们很少先去寻求律师的帮助,从而给法院立案工作增添了许多不必要的麻烦,以致立案庭担负起法律援助服务机构的工作。
(三)立案庭遇到大量不应立案的请求。
许多社会单位及机关在工作中草率胡乱的为相对人“出谋划策”,一些单位或者机关在遇到自己不愿意或者处理不了的问题的时候,常常不负责任的让相对人到法院起诉,通过这种方式产生的来访者大量存在,但实际上,此类问题大部分是不符合起诉条件的,根本不属于人民法院立案管辖的范围。
法院对类似这种的立案请求的审查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基层人民法院的立案工作效率。
(四)立案标准不统一。
我国现有的诉讼法对各类案件的立案标准、当事人起诉时应向法院提供的诉讼材料未作详细规定。
同样,最高法院《关于人民法院立案工作的暂行规定》对当事人起诉也仅作了“应当有明确的被告和具体诉讼请求、事实根据”原则性规定。
据此,各法院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相应制定出各类案件的立案标准及起诉时当事人必须提供的材料等一系列不同规定,由此造成了立案标准的不统一。
浅谈刑事立案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目录内容摘要 (1)关键词 (1)引言 (1)一.存在的问题 (1)(一)规范紊乱标准不一 (1)(二)次起不分混淆概念 (2)(三)治刑不分重刑轻行 (3)(四)理论匮乏缺乏共识 (4)二.关于当前刑事立案工作的建议 (4)(一)从立法上赋予人民检察院在刑事立案监督活动中的相应权力 (5)1、法律应赋予检察机关刑事立案监督调查权 (5)2、应赋予检察机关刑事立案监督处罚建议权 (5)(二)检察机关应尽快制定刑事立案监督实施细则 (6)三.拓宽刑事立案监督的案源渠道 (6)(一)建立、建全立案监督案件的报备案制度 (6)(二)建立与各行政执法部门的联席会议制度 (6)(三)建立立案举报奖励制度 (6)参考文献 (7)浅谈我国刑事立案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摘要] 立案,是刑事侦查活动的开端,没有立案则无所谓破案。
立案工作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标准问题。
有了规范的、统一的、可操作性强的立案标准才能做到科学立案,统计准确,全面、客观地反映一地区某时间段的社会治安状况,反之则不然。
从目前的现状来看,刑事侦查立案标准的制定工作不容乐观,存在着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
因此,加强刑事监督、维护司法公正,更好地完成法律赋予的监督任务,既顺应建设法治国家的要求,也是检察机关立身发展的需要。
查办案件在基层,问题处理在基层,对基层检察院在具体司法实践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及困惑加以调研,有着重要现实意义。
由点及面,就能够找出有利于全局发展的工作思路。
[关键词] 立案标准刑事侦查备案制度引言立案,是刑事侦查活动的开端,没有立案则无所谓破案。
立案工作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标准问题。
有了规范的、统一的、可操作性强的立案标准才能做到科学立案,统计准确,全面、客观地反映一地区某时间段的社会治安状况,反之则不然。
从目前的现状来看,刑事侦查立案标准的制定工作不容乐观,存在着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
我们在调查研究中发现,当前的刑事侦查立案工作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立案登记制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卓 凤 霞
摘 要 :2 0 1 5年 5月 1日起 ,全国法院正式施行 立案登记 制。立案登记 制既是 对现 行民事诉讼 法的一 次重大 突破 ,更是在 扩大 司法 权 、法治建设的道路上迈 出了一大步,它对 于扩大对公 民的 司法救 助力度 ,抑止行政权 力的过度 膨胀有着重要 的意义。但 是 由于立案登记 制度及相 关配套制度的不 完善 ,导致适用立案登记制 时存在一定 问题 ,需要我们在 实际操作 中不断 完善和改进 。 关键词 :立案登记制 ;立案审查制;起诉权 ;恶意诉讼 增幅最 大,同 比增 长 2 2 1 %。刑 事 自诉 登 记立 案 3 6 0 0件 ,同 比增 长 1 4 9 %。民事案件 登记立案 8 1 7 4 0 5件 ,同比增长 2 7 .8 %。 什么是立案登记制 ,早在立案登记制实施前就一直存在争议 ,目前 四 、实 行 立 案 登 记 制存 在 的 问题 ( 一 )案 件 数 量 急 剧 增 长 ,法 院 人 手 不 够 ,结 案 压 力 大 增 。从 人 员 对立案登记制的概念有两种 主流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 为 ,立案部 门相 当 于医院的挂号室 ,完全 只是登记 ,不负责任何审查 ,审查均 由审判庭 室 配置来说 ,法院尤其是基层法院的人员配置均较少 ,实行立案登记 制后 负责 ;第二种观点认 为 ,立案登记制不代表立案部门完全不用 审查 。立 导致立案庭及业务庭室的工作急剧增加 ,法官 的工作压力增 加 ,导 致工 案部 门收到案件同样要进行 审查 ,但是只进行形式上的审查 ,不能进 行 作效率 降低 的情形 。 实质审查 ,而且对当事人的起诉材料必须接受 ,并予以登记。 ( - )由于立案缺少审查 的过程 ,所 以虚假诉 讼 、恶意诉 讼 、无理 我 国最高院对立案登记制概念 有完整陈 述 ,认 为立案 登记制是 指 , 缠诉 等案 件 出现 。 法 院对 当事人 的起诉不进行实质审查 ,仅仅对形式要件进行核对。除了意 ( 三 )现在立案登记的明细规则未 出 ,导致 当事人 对立案 登记 的理 见规定不予登 记立案的情形外,当事人提交的诉状一律接收,并出具书面凭 解偏 差 ,尤其是 当事人对立案登记理解 为来案登记 ,认 为只要交送材 料 证 。起诉状和相关证据材料符合诉讼法规定条件的,当场登记立案。从最高 给法院 ,法 院不进行任何审查就予以立案。另外 ,立案登记 的标准 尚未 院的解释来看,我国对立案登记制的定义采纳的第二种观点。 统一 ,不规 范的诉状形式 、混杂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 由等情形 出现 ,既 不利于案由的确定 ,又不利于法官对案件的具体办理 。 ( 二 )立案登记制的特征 分析 五 、完 善 立 案 登 记制 的建 议 从 立案登记制 的相关规定分析 ,我国立案登记制具有以下特征 : l 、不得拒收 当事人提交的诉状 ,并 出具 书面凭证 。 ( 一)加 强司法保 障和审判管理。加 大对法 院的经费装 备和人力 资 2 、立案登记制 同样要进行 审查 ,但仅仅 是形式审 查 ,取消所 有实 源保障的力度。完善审判绩效考核体 系 ,如将结 案率不列 为考核指 标。 质性 或实体性 的立案审查 。 另外 ,要加强对法官 的培 训 ,努力 提高法 官 的素质 以适 应新形 势 的要 3、实行 “ 首问负责 制” 。即最先 接受诉 告的任何 机关 有义务 先预 求 。同时 ,还要发挥我国独有的人 民陪审员制度的优越性 ,聘请专 业人 立案并 辅导 当事人补充完成一切法定立案要件 ;对 于不 属于本机关管辖 士担任人 民陪审员 ,提高人民陪审员 的出庭率 ,借以弥补法官 在某 些专 的诉 告 则有 义务辅助 当事人到有管辖权的机关办完立案手续 。 业领域知识储备的不足。 ( 三 ) 立案 登 记 制 与 立 案 审 查 制 的 比较 分析 ( 二 ) 建立 健全 对虚假 诉讼 、恶意诉讼 、无理缠 诉 行 为的 惩 治机 制 起 1 、立案审查制的分 析。在实行立案 审查制时 ,法 院除 了对法律 规 诉 ^应对自身起诉不合法完全承担不利后果 。首先,对于因虚假诉讼、恶意 驳回 起诉的案件,不应再予 以退还 定的起诉条件审查外 , 受 到涉诉信访 、审判及绩效考核等压力下 ,对 于 诉讼、无理缠诉行为而被裁定不予受理、 些矛盾大或疑难复杂案件一般在立案阶段不予立案 ,而且 不下 “ 不 予 案件受理费 ,或者只能退回一半。其次,对提交虚假材料或者采取其他欺诈 受理裁定” 。这种做法 除增加 当事人 诉讼负 担外 ,有时让 当事人感 到告 手段隐瞒重要事实 ,取得立案登记 的,人 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 状无 门,严重影响了人民法 院形象 和法治精神 。 款、 拘留 等制裁。再次,对起诉人明显滥列被告、 第三人,因此给应诉 的被 2 、立案登记制与立案审查制 的区别。立案 审查制 的过 度适用 ,导 告、参加诉讼的第三 ^ 、 造成的费用损失,应当由起诉 人赔偿 。 ( 三) 法院要在发挥审判功能的 同时,进 一步 完善 调解 、仲裁 、行 致 当事人的诉权受到严重影响 , 法 院的司法公信力一度低于上 访 ,立案 登记制的改革可以说是我国司法 改革 的第一步 ,也是最重要 的一步。两 政裁决 、行政复议 、诉 讼 等有机衔 接 、相 互协调 的 多元化 纠纷 解 决机 者具有 以下不 同之 处 : ( 1 )诉讼起 点不同。立案 审查制下 ,诉讼 起点 制。首先 ,加强诉前调解工作 ,有效利用多元化解社会 矛盾的方法在诉 是法 院决定立案 时。立案 登记制 下 ,诉状 提交 给法 院时 ,诉 讼就 开始 前解决当事人的争议 ,以缓解决 审判压力 ,实现 司法便 民服务 。其次 , 了。( 2 )立案条件不同。立案审查 制下 ,各级法 院对 当事人起诉 能否立 加强速裁 、小额诉讼及简易程序等案件适用 ,以便有 充分的人力 、物力 案 的审查尺度存在标准不一的问题。立 案登记制下 ,当事人 只要提供符 去解决复杂 、疑难 、社会深层次 的矛盾 ,减轻法官压力。再次 ,通过建 合形式要件 的诉 状 ,法 院应 当一 律 接收 ,并 在规 定期 限 内依 法 处理 。 设功能强大 、资源充足 的诉调对接平台和形式多样、运行规范的诉调对 ( 3 )对当事人起诉 权的保 障不 同。立 案登记制下 ,法 院一律接 收诉状 , 接机制 ,减轻当事人诉 累 ,有效化解矛盾纠纷 。 当事人依法无障碍行使诉权 ,体现了对 当事人起诉权 的充分保护。 ( 四) 建立健全诉讼服务 中心配套建设 ,并充分发挥 诉讼服务 中心 二 、立 案登 记 制 的 功 能 分 析 的作 用。在诉讼服务中心为商事调解组织 、行业调解组织或者其他 具有 从微 观角度来说 ,立案 登记 制有利 于保 障人 民诉权 、减少涉 诉信 调解职能的组织开展调解 工作搭建平 台。 访 。在立案登记制下 ,当事人只要提供符合形式要件 的诉状 ,人 民法 院 ( 五)加 强立案监督 ,强化责任追 究。一 是加强法 院 内部监督 。包 应当接收 ,并在规定期 限内依法处 理。必须做到 有案必立 、有 诉必理 , 括法 院加强 自查和上级人民法 院依法进行监督 。发现有干扰依法 立案等 切实保障当事人诉权 。而且 当事人诉争通过法治轨道解 决 ,涉诉信访 自 违法行为 ,对有关责任人员 ,依法依纪严肃追究责任 。造成严重 后果构 然 不 会作 为 矛盾 化 解 的 主要 出 口而 频 繁 发 生 。 成犯罪 的,依法追究刑事 责任 。二是 依靠 人大 、政协 、检 察机 关 的监 从宏观角度来看 ,立案登记制为及时化解社会矛盾、提升司法公信力奠 督 。三是 自觉接收社会监督。通过全面推行立案公开 ,将立 案活动晒在 定了坚实基础。司法作为纠纷解决的最后途径,是当事人人身权利、财产权 阳光下 ,规范立案 。( 作者单位 :吉 首大学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利保护的重要机制,因此司法 的大门应 始终 向公众敞开, 不得故意设置障 参考文献 : 碍。立案登记制降低了这座大门的 “ 门槛” , 从事前监管改为事后审查。这 [ 1 ] 魏文超:《 民事立案制度研究》 ,中国 政法大学博士论文, 2 O O 8 年 既实现了当事人启动诉讼程序的 诉讼主体地位,也是法治思维的体现 。 [ 2 ] 陈丽琼: 《 我国民事立 案审查方式要论》 ,湘潭大学硕士论文, 2 O 0 8 年 三 、立 案 登 记 制 实 行 现 状 [ 3 ] 卫 民著 :《 诉讼权研 究》 ,法律 出版社 , 2 0 0 3年 O 8月第 1版 据统计 , 自实施 立 案 登 记制 一个 月 以来 ,全 国法 院共 登 记 立 案 [ 4 ] 《 最高 人 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登记立案若干问题的规定》2 o 1 5 年 1 1 3 2 ��
立案工作的调研报告
立案工作的调研报告
立案工作的调研报告
立案工作是一个法院系统中非常重要的环节,通过对案件进行立案,能够使法律得以施行,并保证司法公正。
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了解不同法院在立案工作方面的效率和问题,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调研结果显示,不同法院在立案工作方面存在一些共同的问题。
首先是立案效率较低,很多法院面临着立案难、立案慢的问题。
原因之一是立案工作流程复杂,存在很多繁琐的手续和审批环节,导致立案速度缓慢。
其次,立案人员数量不足,很多法院的立案部门人手不足,难以应对大量的立案工作,导致立案周期拉长。
第三,信息化程度低,部分法院在立案工作中仍然采用纸质材料和手工操作,没有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提高立案效率。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几点改进的建议。
首先,在立案流程方面,应该简化立案手续和审批流程,增加自助立案的方式,减少人工干预,提高立案效率。
其次,需要加强立案部门的人员培训和管理,合理配置立案人员资源,提高工作效率。
同时,还应该加强与其他部门的协同配合,建立信息共享机制,提高信息的获取和利用效率。
最后,应该大力推行信息化建设,推动法院系统实现电子化立案工作,提高立案的质量和效率。
总之,立案工作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关系到司法公正和效
率。
通过针对立案工作的调研,我们发现了一些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我们相信,只要有效地解决了这些问题,立案工作将会得到进一步的优化和提升。
违法案件立案工作
违法案件立案工作违法案件立案工作是司法机关的一项重要职责,它涉及到维护社会秩序和正义、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的任务。
立案工作的规范和高效,对于确保法律的公正执行和社会的稳定发展至关重要。
一、立案工作的意义立案工作的目的是确保每一个违法行为都能够得到合法的处理,保障社会治安和公共秩序的稳定。
立案不仅是维护社会安全的重要手段,也是加强司法公信力、提高法治建设水平的关键环节。
二、立案的原则与程序1. 法律适用原则违法案件立案工作必须遵循法律的适用原则,即依法认定行为是否构成犯罪或违法行为。
只有在符合相关法律的规定条件下,才能进行立案。
2. 证据充分原则立案工作要求证据充分,确保对于违法行为的认定具有充分的证据支持。
仅凭疑点或主观推测不能成为立案的依据,需要有确凿的证据支持。
3. 职权明确原则各级司法机关在立案工作中,应当按照司法权限的划分进行工作,确保职权明确,避免越权行使职能,保证案件得到正当的处理。
4. 违法行为线索的获取与审查立案工作首先需要获取举报、投诉、检举等违法行为线索,或通过巡查、监控等方式获取违法行为线索。
接到线索后,必须进行审查核实,确保线索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5. 案件量化与调查取证立案工作还需要对违法案件进行量化,并进行调查取证。
这一过程中,需要采集证据、询问当事人,甚至进行搜查、抓捕等措施,以积累足够的证据支持案件的立案。
6. 立案审批与决策立案工作经过调查取证后,需要进行立案审批与决策。
审批过程中,需要根据证据的可信度和违法行为的性质,判断是否立案,并决定立案的具体程序。
7. 司法程序与公正裁决违法案件立案后,需要进行司法程序,确保被告人的合法权益,保障诉讼的公正性。
立案工作完成后,需要依法进行审理,并进行公正的裁决。
三、立案工作的挑战与应对1. 司法资源不足立案工作面临的一个主要挑战是司法资源的不足,包括人力、物力和财力等。
为了提高立案工作的效率,司法机关应该合理配置资源,并推进信息化建设,以提高立案工作的质量和速度。
检察院职务犯罪检察工作建议
检察院职务犯罪检察工作建议一、加强预防和教育1. 加强职务犯罪预防教育,提高干部职工的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水平。
2. 定期开展职务犯罪警示教育活动,向干部职工普及职务犯罪案例,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念和廉洁意识。
二、建立健全监督机制1. 建立完善的职务犯罪举报制度,确保举报人的合法权益,保护举报人的安全。
2. 加强对职务犯罪行为的监督,建立完善的内控制度,确保职务犯罪行为及时发现和查处。
三、加强协作与合作1. 加强与公安、法院等相关部门的合作,共同打击职务犯罪活动。
2. 加强与社会各界的合作,形成共同防范职务犯罪的合力。
四、加强案件审查和立案工作1. 严格按照法律程序,审查职务犯罪案件,确保案件立案工作的准确性和合法性。
2. 提高办案效率,加强对职务犯罪案件的追诉力度,维护社会公正。
五、加强惩治和预防职务犯罪的法律建议1.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职务犯罪的界定和处罚力度。
2. 统一司法解释,加强对职务犯罪的司法实践指导,提高判决的一致性和公正性。
六、加强执法力量建设1. 加强对执法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执法人员的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水平。
2. 加大对执法力量的投入,提供充足的执法资源,确保职务犯罪的查处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七、加强宣传和舆论引导1. 加强对职务犯罪的宣传,提高公众对职务犯罪的认识和警惕性。
2. 加强舆论引导,倡导廉洁从政,弘扬正气,营造清廉政治的良好氛围。
八、加强国际合作1. 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共同打击跨国职务犯罪行为。
2. 加强与国际反腐败组织的交流与合作,借鉴国际反腐败经验,提升职务犯罪打击的水平。
九、加强监督和问责1. 建立健全的职务犯罪监督机制,对职务犯罪行为进行监督和问责。
2. 对职务犯罪行为进行严肃查处,对涉案人员依法追究责任,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十、加强职务犯罪案件的信息化建设1. 建立职务犯罪信息数据库,实现信息共享和快速查询。
2. 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提高职务犯罪案件的侦查和审判效率。
基层检察院刑事立案监督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建议
基层检察院刑事立案监督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建议作者:高雪梅来源:《法制与社会》2017年第30期摘要刑事立案监督权是我国法律赋予检察机关的一项重要权力,是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权在立案阶段的重要体现,在遏制有案不立、有罪不究等执法不严现象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
然而,不能忽视的是,我国检察机关在刑事立案监督方面,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完善。
本文针对司法实践中基层检察院刑事立案监督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以求对此项工作有所裨益。
关键词刑事立案监督存在问题作者简介:高雪梅,青岛市市北区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
中图分类号:D926.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ki.1009-0592.2017.10.333一、刑事立案监督的涵义及渊源关于刑事立案监督的涵义,学界有不同的看法,笔者较为赞同的一种观点是,刑事立案监督是指人民检察院对公安机关、人民法院以及检察院自身的刑事立案活动是否合法、所作出的立案决定或不立案决定是否正确所进行的监督。
刑事立案监督从确立到逐步发展完善经历了一定的过程。
1979年刑事诉讼法未对立案监督作专门规定。
1996年《刑事诉讼法》第87条首次明确了立案监督与侦查监督等并列,作为检察机关履行法律监督的重要职责之一,初步解决了司法实践中长期以来告状无门、诉权得不到保障的难题。
对于“不应立案却立案”的情况,刑诉法并未作出详细的规定,但1999年施行的《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以及2000年下发的《关于人民检察院立案监督工作问题的解答》,明确了检察机关应当对此种情形依法进行监督。
2010年全国检察机关侦查监督改革工作座谈会上,公布了《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刑事立案监督有关问题的规定(试行)(会签稿)》,首次将刑事案件信息通报制度、催办制度等纳入刑事立案监督制度之中,对刑事立案监督作出较为详细的规定。
2012年,山东省人民检察院下发了《山东省检察机关刑事立案监督工作细则(试行)》,对刑事立案监督工作做出了更为详细的规定。
浅析立案调解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立案调解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为充分发挥法院化解矛盾、定纷止争的职能作用,很多基层法院立案庭把立案调解工作作为立案工作创新的一个抓手,大胆探索,努力试行,有效地化解了矛盾,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
但是,由于立案调解是法院新开展的一项重要工作,在立法上缺乏专门的程序规定,在具体实施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笔者结合东风法院立案调解工作,对目前基层法院立案调解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几点建议。
一、立案调解工作存在的问题1、审判庭与立案庭难以统一认识。
审判庭认为:立案调解可有可无,甚至没必要存在。
立案调解不仅会大幅度降低审判庭的调解率,还会延长移送立案材料的时间,客观上占用了审限的时间;立案庭调解思路与审判庭调解思路不一致,影响了诉讼中的调解;立案调解造成新的立审不分。
立案庭认为:立案调解缺少法律依据,也会影响与其它业务庭之间的关系;立案调解的案件越多也越容易出错,况且调解案件做的工作要比判决案件多,费力不讨好。
2、立案调解成功率难以保证。
由于立案法官立案调解时间有限,短时间内难以准确把握双方当事人的争议焦点和法律关系,难以吃透案情和案件所涉及的法律知识,也难以形成清晰的调解思路;对于案件的基本事实、是非责任比较模糊,抓不住当事人心理的情况下,在当事人之间“和稀泥”,调解成功的可能性可想而知。
3、当事人或代理人思想上难以配合。
一是有些当事人对立案调解的认识存在偏差,认为他们起诉就是要求法院明辨是非,不需要调解。
有的当事人诉前已经多次调解未果,认为再进行调解显得多余。
更有当事人认为,如果调解不成再判决,就增加了当事人的诉累及诉讼成本,因此怠于到庭,影响了立案调解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是有的案件代理人影响了立案调解。
当事人往往会对律师的建议言听计从,在律师收取高额代理费后,再劝说当事人让步已不太现实,特别是诉讼标的低丁•代理费的案件更无可能调解,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立案调解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是当事人担心让步会使损失扩大。
立案书记员交流发言稿范文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事们: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能站在这里,与大家分享我在立案书记员工作中的心得体会。
立案工作是法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司法公正的第一道防线。
作为立案书记员,我们肩负着登记立案、审查材料、接待当事人等重要职责。
以下是我对立案工作的几点思考和体会,希望能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立案工作的重要性立案工作是法院工作的起点,是司法公正的基石。
一个高效、规范的立案工作,能够保障当事人的诉讼权利,提高审判效率,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立案书记员作为立案工作的执行者,我们的工作质量直接影响到法院的整体形象和司法公信力。
二、立案书记员的角色定位1. 信息收集者:我们需要全面、准确地收集当事人的基本信息、案件材料等,为立案审查提供依据。
2. 材料审查者:我们要严格审查当事人提交的材料,确保其符合法律规定,为立案提供准确的信息。
3. 当事人服务者:我们要耐心、细致地接待当事人,解答他们的疑问,提供法律咨询,帮助他们顺利立案。
4. 法律宣传者:我们要利用立案这一平台,向当事人宣传法律知识,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
三、提高立案工作效率的方法1. 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我们要不断学习法律知识、立案流程和操作规范,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2. 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我们要简化立案程序,缩短立案时间,提高立案效率。
3. 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工作效率:我们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立案工作的自动化、智能化。
4. 加强沟通协作,提高工作质量:我们要与立案庭、审判庭等部门加强沟通协作,确保立案工作与审判工作紧密衔接。
四、案例分析以下是我工作中遇到的一个案例,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启示。
案例:某当事人因房屋租赁纠纷起诉至法院,但未提供房屋租赁合同。
立案时,我了解到该当事人曾与出租人签订过口头协议,便建议其提供相关证据。
在进一步了解情况后,我指导当事人收集了证人证言和录音资料,为其立案提供了有力支持。
启示:在立案工作中,我们要注重细节,耐心倾听当事人的诉求,提供法律帮助,确保案件得到公正审理。
刑事立案工作总结
刑事立案工作总结
刑事立案工作是司法机关的重要职能之一,它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公平正义和法
律的权威。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的刑事立案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在此,我将对过去一段时间的刑事立案工作进行总结,并提出一些改进的建议。
首先,我们在刑事立案工作中取得的成绩主要包括加强了对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提高了案件的破获率,保障了社会的安全和稳定。
我们通过加强对犯罪线索的搜集和分析,加大对犯罪嫌疑人的追逃力度,成功破获了一批重大刑事案件,为社会树立了法律的权威,增强了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其次,我们在刑事立案工作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例如,一些案件的破获
率仍然较低,一些重大犯罪嫌疑人仍然逍遥法外,一些刑事案件的审理周期过长等。
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了我们的工作效率和司法公正,也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和社会的公平正义。
针对以上问题和不足,我提出以下改进建议,首先,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对犯
罪线索的搜集和分析,提高案件的破获率。
其次,我们需要加大对犯罪嫌疑人的追逃力度,提高逃犯的抓捕率。
再次,我们需要加强对刑事案件的审理管理,缩短案件的审理周期,提高司法效率。
最后,我们需要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作配合,形成合力打击犯罪的工作格局。
总之,刑事立案工作是司法机关的一项重要工作,它关系到社会的公平正义和
法律的权威。
我们要继续加强这项工作,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和效率,为社会的安全和稳定做出更大的贡献。
关于立案结案的若干问题的建议
关于立案结案的若干问题的建议标题:立案结案问题的建议与探讨导语:立案结案是司法体系中的两个重要环节,对于案件的正常进行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往往会遇到各种问题和困惑。
本文旨在从深度和广度的角度,评估立案结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价值的建议,以期为司法实践的改进提供参考。
第一部分:立案问题的评估与建议一、立案概念与界定1. 立案的含义与作用2. 立案标准的确定与执行建议:加强对立案标准的细化与统一,确保立案决定的公平性和准确性。
二、立案程序的优化1. 立案材料的完备性与规范性2. 立案审查的时限与效率建议:建立完善的立案流程,明确各环节的责任与时限,提高立案审查的效率与及时性。
三、滥用立案权的问题1. 滥用立案权的表现与影响2. 防范滥用立案权的措施与制度建设建议:严厉打击滥用立案权行为,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保护合法权益和当事人正当权益。
第二部分:结案问题的评估与建议一、结案标准的确定与应用1. 结案标准的变化与适用问题2. 结案标准的明确化与统一化建议:加强对结案标准的研究与制定,确保结案决定的公正和合理。
二、结案审查的程序与控制1. 结案审查程序的规范与透明2. 结案审查的时限与效率建议:建立科学的结案审查机制,确保结案决定的透明性、及时性和准确性。
三、异议与上诉问题的处理1. 异议申请和上诉权的保障2. 异议和上诉机制的完善与运行建议:加强对异议和上诉问题的研究与规范,确保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总结与回顾:在立案结案过程中,我们需要重视立案标准的确定与执行、立案程序的优化、滥用立案权的问题等方面的改进。
结案标准的确定与应用、结案审查的程序与控制、异议与上诉问题的处理等方面也需要关注和加强。
只有通过全面的改革和完善,我们才能够建立一个公正、高效的立案结案制度,更好地维护司法正义和社会稳定。
个人观点与理解:立案结案作为司法实践中至关重要的环节,需要不断加强研究和改进。
立案登记制工作情况汇报
立案登记制工作情况汇报尊敬的领导:您好!我是XX单位的XX,现就我单位2021年立案登记制工作情况向您做一份汇报。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单位立案登记制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接下来,我将着重分析过去一年的工作情况,总结经验教训,并提出进一步完善工作的建议,希望得到您的指导和支持。
一、工作情况分析1. 立案登记制工作的总体情况在过去一年里,我单位认真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坚决落实领导部门的决策部署,严格按照相关程序和要求,做好了立案登记制的相关工作。
单位全体工作人员都积极配合,努力履行职责,确保了工作的有序进行。
2. 立案登记制工作取得的成绩通过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我单位在立案登记制工作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绩:首先,我们认真核对资料,严格审核材料的真实性、合法性,确保了每一份登记资料的准确性和规范性;其次,我们加强了与公安、法院等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及时了解到案件的最新动态,为登记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障;此外,我们还不断优化工作流程,提高了办事效率,取得了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3. 立案登记制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在工作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一些员工的工作态度不够端正,对待登记工作缺乏责任感,对登记资料的核对审核不够严谨,容易出现疏漏和错误;其次,由于部分员工技术水平有限,对登记制工作的操作流程不够熟悉,导致各类问题频频出现;最后,现行的立案登记制工作流程较为繁琐,其间的细节处理工作未能得到充分重视,往往导致耗时较长,效率不高。
二、工作经验总结通过今年的工作实践,我们积累了一些有益的工作经验,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首先,要注重员工的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的业务素质和服务意识,着力加强对新员工的培训,提高整个团队的素质和整体工作水平;其次,要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健全的制度和流程,规范员工的工作行为,确保工作的规范和高效;最后,要不断探索创新,引进先进的技术手段,提高工作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增加工作的科学性和精准性。
关于立案工作专题调研报告
关于立案工作专题调研报告立案工作专题调研报告一、引言立案工作是司法机关的首要任务,是保障司法公正、维护社会稳定的关键环节。
为了进一步了解立案工作的情况,本次调研报告主要从立案工作的基本情况、立案标准、权责清晰性等方面展开研究,旨在为完善立案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建议。
二、立案工作的基本情况立案工作是司法机关的核心工作之一,它包括立案审查、受理申请、登记备案等环节。
根据调研结果显示,现阶段,大部分地区的立案工作基本由省级高级人民法院负责,同时也委托给地级市人民法院进行管理。
立案工作的主体机构一般由立案部门组成,下设多个立案小组,人员配置相对合理。
但是,在一些地方,立案工作人员相对不足,工作压力较大。
三、立案标准立案标准是根据法律法规和司法实践制定的,目的是规范立案工作,促进司法公正。
根据调研结果显示,立案标准的制定在不同地区存在差异。
有些地方的立案标准较为严格,符合案件的事实和证据要求非常高,导致一些合理合法的纠纷无法立案,给当事人带来了困扰;而有些地方的立案标准过于宽松,导致一些虚假和不实的诉讼请求滥用立案程序,浪费司法资源。
因此,有必要加强对立案标准的监督,确保立案的公正性和合理性。
四、权责清晰性立案工作涉及多个部门和环节,各部门之间的权限划分和责任分工非常重要。
根据调研结果显示,部分地区存在权责不清、责任推诿等问题,导致立案工作的延误和不顺畅。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有必要进一步明确各个部门的职责和权限,加强内部协作和沟通,确保立案工作的高效进行。
五、立案工作的改进建议针对立案工作存在的问题,本次调研报告提出以下改进建议:1. 统一立案标准,制定明确的立案要求,避免立案标准的不合理和模糊性;2. 增加立案人员的数量,缓解工作压力,提高立案的效率和质量;3. 加强对立案工作的监督,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防止立案工作的滥用和不当操作;4. 优化权责划分,明确各个部门的职责和权限,加强内部协作,提高立案工作的流程和效率;5. 积极开展政府与司法机关的合作,通过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加强对立案工作的指导和支持。
立案监督工作机制-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立案监督工作机制-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立案监督工作机制是指为了确保司法公正、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监督和规范法院对案件进行立案审查和决策过程的一系列机制和制度的总称。
在司法实践中,立案是诉讼活动的起点,决定着案件是否能够进入审判程序,直接关系到司法公正和司法效率的实现。
立案监督工作机制作为司法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确保立案工作的透明、公正、规范。
通过建立有效的立案监督机制,可以有效监督法院对案件的立案审查和决策程序,保证司法公正的实现。
立案监督工作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首先,它可以有效防止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等现象的发生,确保法官在立案过程中依法行使权力。
其次,立案监督工作机制可以促进案件的及时审理和有效解决,提高司法效率。
此外,该机制还可以增强人民群众对司法公正的信任,维护社会的稳定和秩序。
然而,目前我国立案监督工作机制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例如,一些地方的立案监督力度不够,导致一些不适宜立案的案件仍能被审理,影响了司法公正。
此外,由于一些立案监督制度的不完善和执行不到位,一些严重违法犯罪行为未能得到及时的处理和制裁。
为了改进立案监督工作机制,我们应加强对立案监督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加大对立案监督的力度和频次,加强立案监督机构的建设和人员培训,提高立案监督的效果和水平。
同时,还需要加强对立案监督结果的监测与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整改,确保立案监督工作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综上所述,立案监督工作机制在司法体制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我们应充分认识到其优势和不足,不断改进和完善立案监督工作机制,以确保司法公正的实现,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主要是对整篇文章的组织和安排进行说明。
在本文中,文章的结构将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将提供对本文的概述,介绍立案监督工作机制的背景和意义,使读者对本文的主题有一个基本了解。
该部分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三个小节。
当前对公安机关立案活动开展监督面临的突出问题、原因和对策
当前对公安机关立案活动开展监督面临的突出问题、原因和对策[摘要]文章分析了当前对公安机关立案活动开展监督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突出问题;原因;对策建议一、当前对公安立案活动开展监督面临的突出问题和原因(一)对公安不应立案而立案(以下简称“违法立案”)的监督有待加强这直接体现在当前对公安机关违法立案开展监督的数量上。
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线索匮乏。
立案监督的线索主要来源于当事人的控告,而实践中这种控告数量极少。
此外,在审查批捕或审查起诉过程中,检察机关往往能主动发现应当立案而未立案(以下简称“违法不立案”)的线索,但是对于立案后公安未移送批捕或起诉即又撤案的案件则缺乏发现途径。
(二)在部分案件中,检察机关依法监督后,公安机关没有依法回复或者纠正这包括以下两种情况:一是在个别案件中,检察机关发出立案通知书后,公安机关既不回复立案,也不以任何其他形式反馈或者说明;二是监督后立案的案件结案率偏低。
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除了取证困难等案件客观因素外,一是公安认为自己作出的不立案决定没有错误,或者担心通过侦查后,证明其原来的不立案决定确实是错误的,因此在主观上存在抵触情绪;二是对侦查活动开展后续督促存在难度;三是实务部门多以刑诉法没有设定后续督促程序为由,把通知公安立案视为监督工作的完成和结束,对后续督促则基本上不作为。
而当公安发现即便他们没有立案,或者消极应付,检察机关也没有任何反应和异议时,他们会很自然地轻视这种监督的权威,立案监督的效果也就在这种被轻视中遭到削弱。
(三)在办案中开展调查存在困难,影响工作效果查明案件情况,弄清案情性质是监督的前提和基础。
从实践来看,目前需要查明情况和性质的案件几乎都是被害人控告的案件。
①办案人员在最初接触这类案件时,仅有被害人控告和公安机关不立案通知可供审查,然而这两种材料通常不能提供任何可用以查明案件情况的证据,因此有必要调查和搜集更多的信息资料。
关于优化派出法庭立案的建议
关于优化派出法庭立案的建议
优化派出法庭立案的建议如下:
1. 提升派出法庭立案的便捷性:可以考虑设立更多的立案窗口,延长立案时间,甚至开通网上立案通道,为当事人提供更多的立案途径。
2. 优化立案流程:简化立案程序,例如减少不必要的文件要求,缩短等待时间等。
同时,加强法院内部的协调与合作,确保立案流程的高效运行。
3. 提高派出法庭工作人员的素质:通过培训和选拔,提升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和专业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为当事人提供优质的立案服务。
4. 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各种渠道宣传派出法庭的职能和立案流程,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使其更好地利用派出法庭的资源。
5. 完善派出法庭的资源配置:根据实际需要,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确保派出法庭有足够的资源来处理立案工作。
希望以上信息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有其他问题,欢迎告诉我。
立案工作点评发言稿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能够在这里对近期我们的立案工作进行全面点评。
立案工作是司法工作的起点,也是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的重要环节。
下面,我就近期立案工作情况进行总结,并提出一些建议。
一、工作亮点1. 依法立案,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
在立案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依法立案,对符合法定条件的案件,及时予以立案,保障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2. 提高立案效率,缩短立案周期。
通过优化立案流程,简化手续,提高立案效率,使当事人能够更快地进入诉讼程序,缩短了立案周期。
3. 强化立案监督,确保立案公正。
我们加强了立案监督,对立案过程中的问题及时发现、及时纠正,确保立案工作的公正性。
4. 加强立案队伍建设,提升立案服务水平。
我们注重立案队伍的素质提升,定期组织业务培训,提高立案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二、存在问题1. 部分立案人员业务水平有待提高。
在实际工作中,个别立案人员在案件受理、审查等方面存在业务不熟练、判断不准确等问题。
2. 立案流程仍有优化空间。
部分立案环节存在冗余,导致立案周期较长,影响当事人诉讼权益的及时保障。
3. 立案监督机制不够完善。
在立案过程中,对立案工作的监督力度仍有待加强,以确保立案工作的公正性。
三、改进建议1. 加强立案队伍建设。
针对立案人员业务水平不高的问题,我们要加大培训力度,提高立案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
2. 优化立案流程。
对立案流程进行梳理,简化手续,缩短立案周期,提高立案效率。
3. 完善立案监督机制。
加强对立案工作的监督,确保立案工作的公正性。
对立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要及时发现、及时纠正。
4. 提高立案服务质量。
我们要以当事人需求为导向,提高立案服务水平,确保当事人能够享受到高效、便捷的立案服务。
总之,立案工作是司法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认真总结经验,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提高立案工作水平。
我相信,在全体立案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立案工作一定会取得更好的成绩。
谢谢大家!。
立案工作点评发言稿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站在这里,非常荣幸能够对近期立案工作进行点评。
立案工作是法院工作的开端,是确保司法公正、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环节。
在此,我要对立案工作中取得的成绩表示肯定,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以促进立案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立案工作取得的成绩1.立案效率明显提高。
近年来,随着立案制度的不断完善,立案工作流程更加规范,立案时间大大缩短,群众满意度明显提升。
2.立案质量得到保障。
立案部门严格审查案件材料,确保案件符合受理条件,有效防止了错案、假案的发生。
3.信息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立案系统不断完善,实现了立案、缴费、查询等功能一体化,提高了立案工作效率。
4.服务意识不断增强。
立案部门工作人员始终坚持“群众至上、司法为民”的服务理念,热情接待当事人,耐心解答疑问,努力为群众提供优质服务。
二、立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1.立案效率仍有待提高。
部分案件在立案过程中,因材料不齐全、不符合要求等原因,导致立案时间较长,影响群众诉讼权益。
2.立案质量存在隐患。
个别案件在立案审查过程中,由于审查不严,导致不符合受理条件的案件进入审判程序,影响司法公正。
3.信息化建设与实际需求存在差距。
部分基层法院立案系统功能不完善,无法满足实际工作需求。
4.服务意识有待加强。
个别立案工作人员服务态度生硬,缺乏耐心,未能充分体现司法为民的理念。
三、对立案工作的建议1.进一步优化立案流程。
简化立案手续,提高立案效率,确保群众在法定时限内完成立案。
2.加强立案审查力度。
严格执行立案标准,确保案件符合受理条件,从源头上预防错案、假案的发生。
3.加快信息化建设。
完善立案系统功能,提高信息化水平,实现立案、缴费、查询等业务线上办理。
4.提升服务水平。
加强立案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服务意识,确保群众在立案过程中感受到司法温暖。
5.加强部门协作。
立案部门与其他部门要加强沟通与协作,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进立案工作。
6.强化监督考核。
建立健全立案工作监督考核机制,对立案工作进行全程监督,确保立案工作质量。
上海法院立案 意见建议
上海法院立案意见建议意见建议:1. 加强信息公开和透明度。
在立案过程中,法院应及时公布案件信息,包括案件基本情况、立案理由、案由、当事人信息等,方便公众了解和监督司法活动。
2. 优化立案流程。
法院可以借鉴现代科技手段,推行电子立案系统,提高立案效率,减少纸质文件的使用,方便当事人和律师进行立案操作。
3. 加强对案件质量的监管。
法院应严格审核立案材料,确保案件的合法性和有效性,避免因立案材料不完整或不准确而导致的案件审理障碍。
4. 提高审理质效。
法院应加强对立案法官的培训和考核,提高其专业水平和审理能力,确保案件能够按照法律规定和程序进行审理,尽快作出公正、公平的裁决。
5. 推行多元化解纷机制。
法院可以引入调解、仲裁等多种解决纷争的方式,减轻法院工作压力,提高纠纷解决效率,同时也能更好地满足当事人的实际需求。
6. 加强对涉外案件的处理。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涉外案件日益增多,法院应加强对涉外案件的专业化处理,提高对国际法律和国际贸易规则的理解和应用。
7. 加大对疑难复杂案件的研究和解决力度。
针对那些具有一定专业性和技术难度的案件,法院应加强研究和解决力度,积极寻求专家意见和技术支持,确保正确、公正地审理此类案件。
8. 加强对司法服务的宣传和推广。
法院应加大对司法服务的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法院工作的认知度和满意度,同时也能够为当事人提供更好的法律援助和法律咨询服务。
9. 加强与其他机关的协作。
法院应与其他机关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加强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提高案件的办理效率和质量。
10. 加强对法官的监督和管理。
法院应加强对法官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的监督和管理,确保法官履行职责的公正性和廉洁性,维护司法权威和公信力。
以上是关于上海法院立案的意见建议,希望能够对提升立案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有所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法院立案工作存在的问题浅析和解决建议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纠纷也不断增多,越来越多的选择通过法律诉讼这来解决。
作为诉讼程序的第一道门槛,法院立案庭的工作首当其冲、备受瞩目。
通过了解矿区人民法院立案庭的工作,切实地感受到立案工作辐射面广、任务重、难度大。
基层人民法院的立案工作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当前立案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立案庭的工作任务繁重。
立案职能的单一化与多样化问题没有法律明确规定,如目前矿区法院是实行“大立案”格局,除担负正常的立案工作以外,还要承担办理缓、减、免诉讼费的审批或报批手续,处理告诉申诉来信来访,解答法律咨询、送达、保全、上诉案件的移送、审判流程管理等工作,而立案庭的工作人员少,年龄偏大,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工作量繁重、琐碎,重复的工作较多,导致立案工作效率低下,群众满意率不高。
(二)立案标准不统一。
我国现有的诉讼法对各类案件的立案标准、当事人起诉时应向法院提供的诉讼材料未作详细规定。
同样,最高法院《关于人民法院立案工作的暂行规定》对当事人起诉也仅作了原则性规定。
各法院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相应制定出各类案件的立案标准及起诉时当事人必须提供的材料等一系列不同规定,由此造成了立案标准的不统一。
原告起诉时提交资料不详的情况主要包括:一是提供被告身份的材料不全;二是提供被告地址不明。
原告提供被告身份材料不全、地址不明,导致了送达不能、案件拖延及影响后续的审判工作。
(三)立案阶段的调解无法律规范支撑,加之人员少,导致工作陷入被动局面。
(四)涉诉信访机制有待创新。
作为立案审判工作中的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人民法院涉诉信访工作力度不断加大,加快涉诉信访工作机制创新、改革初访接待处理办法、提高初访接待息诉率势在必行。
(五)立案工作人员缺乏培训学习交流经验机会。
作为立案信访工作人员,应该加强培训学习,掌握国家的新政策、新法律法规,重视不同区域法院之间的学习交流,累积立案信访经验。
但是目前立案信访人员这种机会并不多。
二、改进法院立案工作的对策建议
(一)增加人员配备。
法院在立案庭工作人员的安排上要注重“质”与“量”的提高,保证立案机构中的工作人员整体的专业性,以使得立案工作顺利进行,保证合理立案的实现,同时还能够做好法律宣传及教育来访者的工作,树立全员工作一盘棋的思想,力争每一个工作岗位,都能立足本职工作,消化案件,克服立案只管登记,不管化解纠纷的问题。
(二)注重发挥法律服务所、律师事务所的作用。
目前,法律服务所未按地
域归属提供法律服务,法律工作者人员混杂,水平参差不齐,法律服务不规范,存在乱收费、高收费现象,这样就加大群众的诉讼成本,扰乱了正常的司法工作秩序。
司法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社会法律服务者的监管,提高他们的社会信誉和法律服务水平。
法律范围机构应扩大法律援助的范围,关注弱势群体,以便社会公众特别是困难群众通过选择法律工作者、律师的帮助来进行诉讼,从而降低证据不足,不知应如何准备或准备哪些起诉材料的影响立案工作效率现象的产生,使法律服务走向规范。
(三)统一立案标准,规范立案工作。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八条规定,起诉应符合以下条件:(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二)有明确的被告;(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按照该条规定,立案审查属于形式审查,立案法官不对当事人的实体权利进行判断,只要符合法律规定就应立案。
针对矿区的区划、地域管辖特点,设立巡回立案小组,定期定点,深入矿山、社区巡回立案,方便群众诉讼。
(四)提高思想认识,强化立案调解理念。
立案阶段的案件繁简分流处理,应当事人的要求、又可提高司法效率,应当允许,不能舍简趋繁。
同时,应赋予立案调解法官一定范围的审判权,对调解不成、法律关系简单、小额,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可直接由立案调解法官开庭审理后作出裁判。
(五)加强立案人员业务培训,提高立案人员素质。
一是加强对立案人员的业务培训。
针对立案窗口涉及面广、立案人员专业知识面较为狭窄的特点,尽可能地让立案法官参加各类业务培训,以适应新形势下的立案工作需要。
二是加强与各业务庭的联系。
立案窗口的业务涉及到各业务庭,因此,立案庭应与其他业务庭建立业务联系制度,加强互相间的沟通、交流,使立案法官及时了解审判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同时也能让业务庭法官对立案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得到反馈。
三事加强立案庭内部工作的协调,避免各自为政,做好立案审查、送达、交换证据、庭前调解、排期开庭各项工作的有效衔接,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工作。
针对送达工作存在的难点问题,首先加强送达组的人员配备,从思想上提高对送达工作的认识;其次培训他们熟悉送达的相关法律规定,留置送达必须按照法律规定执行,对公告送达的审查应当从严;再次要加强送达员之间的沟通,对需送达的地址、被送达人员的工作单位等信息互相了解,使送达工作有序高效运行。
从而最大限度的减少当事人的诉累,提高立案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