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20 古诗三首》教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22《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22《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22《古诗三首》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古诗三首》的背景和作者。

2.理解古诗中所抒发的情感和意境。

3.能够背诵并朗读《古诗三首》。

4.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
1.理解古诗《古诗三首》的意境和情感。

2.熟练掌握古诗的背诵和朗读技巧。

3.引导学生通过古诗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

三、教学难点
1.理解抽象的意境和情感。

2.准确把握古诗的音韵和节奏。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通过一段与古诗相关的背景知识或故事导入,引起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 学习《古诗三首》
1.第一首古诗学习及讲解。

2.第二首古诗学习及讲解。

3.第三首古诗学习及讲解。

3. 古诗欣赏
让学生朗读《古诗三首》,并展开讨论,理解古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4. 背诵练习
指导学生进行《古诗三首》的背诵练习,注意音韵和节奏的把握。

5. 情感表达
让学生通过绘画、写作或表演等方式表达对《古诗三首》的理解和感受。

6. 总结
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强化对古诗的理解和记忆。

五、教学反思
通过教学反思,总结教学的得失,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六、扩展延伸
安排相关的文学活动或阅读任务,拓展学生的文学视野,提升文学素养。

七、作业布置
布置相关的古诗背诵任务或写作任务,巩固学生对《古诗三首》的理解和记忆。

以上为《古诗三首》教案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悟古诗的魅力。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第1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材分析】《宿新市徐公店》通过对春末夏初季节交替时景色的描写,体现了万物勃发的生命力。

全诗所选取的景物极为平淡,所描绘人物的活动也极为平常,但由于采取景物与人物相结合,动静相间的写作手法,成功地刻画出农村恬淡自然,宁静清新的晚春风光。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是南宋的诗人范成大写的七言绝句。

这首诗写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

诗中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有花有果,有色有形。

前两句写出梅黄杏肥,麦白菜稀,色彩鲜丽。

诗人用清新的笔调,对农村初夏时的紧张劳动气氛,作了较为细腻的描写,读来意趣横生。

《清平乐・村居》就是一幅着色的农村风俗画。

上片勾勒环境烘托气氛。

这首词具有浓厚的农村生活气息,字里行间处处洋溢着作者对农村生活的喜悦、向往之情,侧面上反映了作者对黑暗官场生活的憎恶。

这首词是一幅栩栩如生、有声有色的农村风俗画。

词人描绘了一家五口在乡村的生活情态,表现了生活之美和人情之美,体现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羡慕与向往。

【作者介绍】杨万里,杨万里生于宋高宗建炎元年九月二十二日(1127年10月29日),他八岁丧母。

其父杨芾精通《易经》,常忍着饥寒购买书籍,在十年之内,积得藏书数千卷。

在父亲的影响下,杨万里自幼读书非常勤奋,广师博学,锲而不舍,曾从师于高守道、王庭等人。

绍兴二十年(1150年)春,杨万里赴临安参加礼部试,落第而归,仍继续求学。

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杨万里进士及第。

次年,拜刘才邵为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授赣州司户参军。

在赣州司户任上,其父杨芾又携领他去拜见谪居南安的张九成和途经赣州的胡铨。

王庭、张九成、胡铨等前辈的学问、节操以及力主抗金的爱国精神,给了杨万里以重要的影响。

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十月,调任永州零陵县丞。

四下语文第一课古诗三首教案

四下语文第一课古诗三首教案

四下语文第一课古诗三首教案【教材简析】《泊船瓜洲》《秋思》、《长相思》都是脍炙人口、情意绵绵的思乡诗,都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深深的思恋和热爱。

《泊船瓜洲》这首诗通过描写诗人泊船于瓜洲之上,眺望江南时的所见、所思、所感,表达了作者思乡、爱乡和急于返乡的心境。

诗句语言凝炼,意境优美,同时反映了作者对家乡的深切怀念和热爱,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审美教育和人文教育的好教材。

此诗“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的锤炼历来被人所称道,形象鲜活,春意盎然,读来仿佛有阵阵春风扑面。

张籍这首《秋思》,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小小的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客居他乡之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

信短而情长,思绪绵长而心绪纷乱诗中迟迟不能下笔的生动意态描写,深深地感动了每一位游子的心。

纳兰性德的《长相思》,则是一首描写边塞军旅途中思乡寄情的佳作。

天涯羁旅最易引起共鸣的是那“山一程,水一程”的身漂异乡、梦回家园的意境,信手拈来不显雕琢。

词风缠绵而不颓废,清丽自然之中又不乏边寨之雄奇风情的描述,细腻哀婉的人物内心世界和山高水长的场景及气势庞大的队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并且它们巧妙地结合到一起,升华了羁旅怀乡的主题,意境也由此更加深长。

选编这三首诗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对诗词的诵读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通过几首诗词的对比诵读,揣摩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感情的;同时,积累古诗词,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厚实文化积淀。

【设计理念】追求古诗学习的人文性、个性化。

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入手,紧抓重点词句,反复咀嚼,反复品味,反复朗读,引领点拨学生把握诗词意象,以情感人,注重情感体验,感同身受地与文本对话,提升感悟内涵,达到入情,悟情,融情,升情的目的。

【教学目标】1、会写“洛、榆、畔、帐”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洛阳、榆关、那畔、千帐”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泊船瓜洲》《秋思》。

3、学习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古诗三首》教学设计(含2课时)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古诗三首》教学设计(含2课时)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古诗三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并掌握本单元的三首古诗,并理解其中的意境和情感。

2.能够通过朗读、默写等方式,熟悉背诵《古诗三首》。

3.培养学生对古诗的鉴赏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2.背诵古诗并能够流利朗读。

### 难点3.理解古诗中的文言词汇和表达方式。

4.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三、教学准备1.课堂素材:课文《古诗三首》、录音设备。

2.教学工具:黑板、粉笔、投影仪等。

3.学生准备:课前可以要求学生背诵并朗读课文。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5分钟)在黑板上展示《古诗三首》的标题,向学生介绍本课的内容,并与学生讨论古诗这种文学形式的特点。

2. 学习《古诗一》(15分钟)老师朗读《古诗一》并解释文中的生字词,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意境和主题。

要求学生跟读朗读,模仿老师的语调和停顿。

3. 学习《古诗二》(15分钟)同上,对《古诗二》进行讲解和朗读。

4. 整合认识(10分钟)让学生自由表达他们对这两首古诗的理解和感受,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古诗中的意境。

5. 课堂小结(5分钟)老师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思考并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

第二课时1. 复习(10分钟)让学生自由朗读上节课学过的两首古诗,并进行批评指正。

2. 学习《古诗三》(15分钟)同样的方法,对《古诗三》进行讲解、朗读和讨论。

3. 默写与背诵(15分钟)让学生尝试默写古诗三的部分内容,然后鼓励他们背诵全文,并流利地朗读。

4. 情感表达(10分钟)让学生就《古诗三》的内容展开自由表达,让他们分享自己对这首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5. 课堂总结(5分钟)老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鼓励学生对整个单元的学习做一个回顾和总结。

五、教学反思本次教学中,学生的参与度和理解能力都有所提升,但在古诗的朗读和背诵方面还需要继续加强。

下一步可以增加一些朗读比赛或小组背诵活动,提高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和熟练度。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公开课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公开课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公开课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一、课程背景1.1 课程简介《古诗三首》是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经典教材,包括了三首古诗,题材广泛,内容精美。

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学生可以领略到古代诗人的风采,感受中国古诗文的魅力。

1.2 教学目标通过本堂课的教学,让学生能够: - 了解《古诗三首》的主要内容和背景; - 领会古诗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 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和理解能力。

二、教学设计2.1 教学内容本次教学主要围绕《古诗三首》展开,分别是《春晓》、《早发白帝城》和《静夜思》这三首经典古诗。

每首古诗的背景、作者以及主题都将被详细介绍。

2.2 教学流程1.开场导入:通过诗歌朗诵和图片展示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课文解读:逐首进行《春晓》、《早发白帝城》和《静夜思》的详细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其中的意境和情感。

3.诗歌欣赏:播放古诗朗诵音频或视频,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味。

4.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每首古诗的主题和作者意图,展示他们的理解和感悟。

2.3 活动设计•诗歌朗诵比赛:让学生分组进行诗歌朗诵比赛,激发学生的表达和表现能力。

•创作赏析:引导学生通过诗歌内容进行写作或绘画创作,展示他们对古诗的理解和表达。

三、教学反思3.1 教学亮点•融入多媒体元素,增强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设计多元化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力;•引导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他们独立分析和理解古诗的能力。

3.2 教学不足•需要更多考虑不同学生对古诗理解能力的差异,提供更多个性化辅导;•教学设计可以进一步优化,增加更多互动环节,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分享。

通过对《古诗三首》的深入教学,学生不仅可以拓展文学知识,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操和表达能力。

希望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更好地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收获更多成长和乐趣。

部编(统编)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第七单元-21《古诗三首》带教学反思

部编(统编)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第七单元-21《古诗三首》带教学反思

部编(统编)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第七单元-21《古诗三首》带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1. 课时安排•课题:《古诗三首》•课型:课文学习•教学时长:1课时2.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够读懂《古诗三首》,了解古代诗人的创作背景及意境。

•能力目标:通过朗读、表演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古诗的热爱,并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

二、教学准备•《古诗三首》课文•课堂多媒体设备•学生课本及笔记•教师备课大纲三、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相关古诗视频或音频,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 学习重点•学会朗读《古诗三首》,理解诗词背后的意境;•理解古诗的写作手法和历史背景。

3. 活动设计1)讲解古诗的背景和意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的内涵;2)分组朗读古诗,并进行集体讨论,探讨每首古诗表达的情感和意境;3)学生小组合作,分角色表演古诗,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4.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和表达古诗的意境,提高了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表演,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让学生在活动中更好地理解古诗情感;•下节课可以设计更多的互动活动,让学生更深入地体验古诗的魅力。

四、课后作业•请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古诗,背诵并解读古诗的内涵及情感表达。

五、教学小结本节课围绕《古诗三首》展开,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美,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通过活动设计,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古诗的意境和情感,激发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热情。

希望学生在诗词学习中不仅能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更能够体验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三首古诗的词语和句子结构;
2.学会背诵三首古诗;
3.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
4.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
《古诗三首》
1.《山村咏怀》
2.《早梅》
3.《夜雨寄北》
三、教学重点
1.学生能够准确地理解每首诗歌的基本意思;
2.学生能够背诵三首古诗。

四、教学难点
1.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含义并表达作者诗歌的情感;
2.学生通过诗歌学会写作技巧。

五、教学准备
1.大量熟悉教学内容所需材料;
2.PPT 或投影仪、音响系统。

六、教学过程
1. 教师引导讨论
任选一首《古诗三首》进行学习。

教师先问学生这首诗的名字和作者是谁,然后询问学生这首诗歌的意思。

2. 分析古诗
教师带领学生学习这首古诗的词语和句子结构,并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深入理解每个字和标点符号的含义。

3. 朗读古诗
教师和学生一起朗读每首古诗,使学生能够在阅读完整的古诗之前先认真体味字句使其更有意义和思考。

4. 理解作者的情感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古诗词句表述透露出的作者的情感和情绪,对学生感性理解其内涵的帮助很大。

5. 总结回顾
教师带着课堂进行总结回顾,巩固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

七、教学作业
1.背诵三首古诗;
2.模仿一首古诗,并加上自己的创意。

八、教学后记
通过此次课程的实施,学生不仅学到了三首古诗,更重要的是学到了如何欣赏诗歌和写作技巧。

它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以及口语表达能力。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20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20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20古诗三首教案20 古诗三首1.认识“芙、蓉”等7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单”,会写“芙、蓉”等8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默写《芙蓉楼送辛渐》。

3.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句表现的精神品格。

-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出示学过的几首送别诗《赋得古原草送别》《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赠汪伦》,读一读,你们能读出什么?(有不舍、嘱托、思念……)2.今天让我们学习王昌龄的这首《芙蓉楼送辛渐》,去品味诗中的韵味。

板书课题,强调“芙蓉”的写法。

3.齐读课题,从题目来看,在哪里送别?谁送别谁?(芙蓉楼,故址在今江苏镇江北。

王昌龄送别辛渐。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提出读书要求:自己小声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2.指名读生字新词。

着重指导:洛(luò)阳玉壶(hú)3.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导“芙、蓉、洛、壶”,并在黑板上的田字格中示范。

(“芙”“蓉”是上下结构,上面是草字头,不要漏写。

“洛”的右边是“各”,第六笔是捺。

“壶”的上面是“士”,第二横短。

)4.自由读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抽生读诗,师生点评。

三、再读课文,品读感知。

1.读一读诗的前两句,结合注释理解诗意,用自己的话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

此时此刻,你觉得哪个词最能表达你的感受?回到诗中,哪个字或词向你传递着这样的感觉和情绪呢?让我们默读古诗,边读边用记号标注出来。

2.交流反馈。

(1)寒:结合学过的“远上寒山石径斜”,“寒”点明秋冬季节。

“寒雨”,这寒冷的雨,透着萧瑟和悲凉,渲染出离别的伤感。

(2)结合注释理解第一句诗,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夜雨更增添了萧瑟、悲凉之感。

这雨的寒意不仅弥漫在满江烟雨之中,更浸透在两个离别的友人心上。

(3)孤:孤独,孤寂,孤零零。

楚山孤,还有谁是孤独的?送别友人的作者。

(4)夜、平明:表示时间的词语。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古诗三首》教案 (2)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古诗三首》教案 (2)

吗?预设:在招牌上见过“宿”,引导理解“宿”就是住宿、投宿,这里的“店”就是住宿的客店,就是现在的旅馆、酒店。

在同学等人的姓名中认识了“徐”。

“徐公”指一位姓徐的老人。

我们一起来说一说题目的意思:宿新市徐公店:投宿在新市徐公的客店4.读诗题。

现在请你根据诗题的意思把诗题读正确吧!宿/新市/徐公店5.简介作者以及写作背景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

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

南宋大臣,著名文学家、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被誉为一代诗宗。

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写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年)。

诗人在外出的旅途中,经过新市,住在一间姓徐的人开设的客店里,农村美丽的风光和儿童嬉戏的情景,深深吸引了他,触发了他的诗兴。

了解作者及写作本篇文章的背景,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感受真情。

新课教学()分钟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1)大声、流利地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

2.自学课文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圈出来,然后借助课文注释及其他用合适的方法来解决生字词。

3.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

(1)生字①注意读准平舌音“宿”,翘舌音“疏”,边音“篱”②指导书写“篱、疏”注意“篱”上下结构,上窄下宽,倒数第二笔是撇折。

“疏”左右结构,左窄右宽,第一笔是横撇,下面的“止”最后一笔横要变成提。

鼓励学生自主预习课文,解决字词障碍,可以提高自学能力,培养学生主动理解词语的兴趣。

(2)词语理解。

新市:地名,在今湖南攸县北。

疏疏:稀疏。

阴:树荫。

三、图文结合,初读感知1.了解景物。

自由朗读后交流:杨万里在诗中写到了哪些景物,在诗句中做上记号。

再看看图,说说图上有哪些景物。

预设:杨万里在诗中写到的景物有“篱”(篱笆)“树”“菜花”(油菜花)“儿童”“黄蝶”;预设:从图中还能看到田边小路。

根据学生交流情况指导理解:“篱落”指的就是篱笆;“树头”是指树枝上。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1《古诗三首》(第二课时)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1《古诗三首》(第二课时)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学习本课文,学生能够理解古诗的基本意思,并阐述古诗中所包含的哲理。

2.能够朗读古诗,掌握古诗的朗读技巧。

3.能够通过诗歌赏析,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过程与方法1.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古诗的内涵。

2.通过分组合作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3.结合诗歌赏析,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培养学生的情感认知。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理解古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寄扬州韩绰判官》、《过华清宫绝句》的基本意思,能够正确朗读。

2.能够通过导师引导,领悟古诗中蕴含的哲理。

难点1.細致研读古詩內容,理解其中的隐喻和抒情意境。

2.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审美情感,引导学生深刻领悟古诗中的哲理。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案、板书、黑板、笔2.学生准备:课本、笔、作业本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教师以“诗歌的美”为话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第二步:新课呈现(15分钟)1.讲解古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背景和意义。

2.学生跟读古诗,纠正发音和语调错误。

第三步:诗歌赏析(20分钟)1.学生分组讨论古诗《寄扬州韩绰判官》的含义,并展示讨论成果。

2.教师指导学生欣赏诗歌中的意境和抒情。

第四步:诗意仿写(20分钟)1.要求学生模仿古诗的格式,创作一首属于自己的“古诗”。

2.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题材展开创作。

第五步:课堂总结(10分钟)教师对本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学生需要在课后进行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五、课堂延伸1.鼓励学生在家中寻找更多古诗进行阅读,并进行朗读练习。

2.带领学生探讨古诗中的哲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古诗三首》(第二课时)重点:理解古诗意境,朗读技巧难点:领悟古诗中的哲理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着重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审美情感与理解能力,通过课堂互动讨论和诗歌赏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古诗三首》第1课时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部编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古诗三首》第1课时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部编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古诗三首》教学设计第1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芙、蓉”等6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单”,会写“芙、蓉、洛”等5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芙蓉楼送辛渐》《塞下曲》。

背诵两首古诗。

默写《芙蓉楼送辛渐》。

3.能借助注释和相关资料,理解古诗大意,感受诗句表现的精神品格。

【教学重点】能借助注释和相关资料,理解古诗大意,感受诗句表现的精神品格。

【教学难点】能借助注释和相关资料,理解古诗大意,感受诗句表现的精神品格。

【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1.出示第七单元篇章页上罗曼·罗兰的名言,引导:请你读读第七单元篇章页上的这句名言,你从中明白了什么?没有伟大的品格,就没有伟大的人,甚至也没有伟大的艺术家,伟大的行动者。

——[法国]罗曼·罗兰预设1:一个人的品格是多么重要!预设2:我们要努力做一个品格高尚的人。

2.过渡:本单元以“人物品质”为主题,从不同方面展现了人的精神追求和高尚品格。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古诗三首》,去诗歌中感受人物的精神品格。

(板书:古诗三首)设计意图:抓住本课三首古诗均是体现精神品质这一特点,借助篇章页的名言激趣促思,为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打好感情基础。

二、夯实基础1.情境诵读播放《芙蓉楼送辛渐》《塞下曲》《墨梅》的情境课文(诵读版),学生可先听读古诗,初步感知诗文内容。

听读要求:(1)注意字词读音。

(2)注意断句和节奏。

2.诵读正音(1)出示要求会认的生字、课本中标注的及易读错的汉字。

(2)学生自由朗读古诗,随后正音、齐读。

自读要求:①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

②把古诗读给周围的同学听一听。

(3)随机点名朗读。

朗读点拨:注意读准“芙(fú)”“蓉(rón g)”“洛(luò)”“卢(lú)”“纶(lún)”“单(chán)”“遁(dùn)”“冕(miǎn)”“砚(yàn)”“乾(qián)”“坤(kūn)”。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古诗三首》优质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古诗三首》优质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古诗三首》优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朗读诗歌,感受古诗之美;2.能够理解古诗的意境,能描述故事情节;3.能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诗歌描写的对象;4.能够初步体会古代文人情感表达方式,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所读诗歌。

二、教学准备1.《古诗三首》教材相关课文;2.录音机、音响设备;3.打印好的《古诗三首》文本;4.图片、PPT等辅助教学工具。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音响设备播放《静夜思》原声音频,让学生闭上眼睛聆听,并感受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营造宁静的学习氛围。

2. 学习《静夜思》1.课堂朗读:老师朗读《静夜思》,学生跟读;2.理解诗意:结合图片展示,学生讨论诗歌描写的景色,增进理解;3.默写训练:让学生尝试写出《静夜思》的几句诗句,检验理解程度。

3. 学习《春晓》1.课堂朗读:老师朗读《春晓》,学生跟读;2.情感表达:让学生思考诗歌中作者对春天的感受,开展情感交流;3.听课后感:学生用简短语言描述自己的春天感受。

4. 学习《登鹳雀楼》1.课堂朗读:老师朗读《登鹳雀楼》,学生跟读;2.诗歌背景:简要介绍《登鹳雀楼》的背景和作者,增加诗歌的历史感;3.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自己认为的诗歌意义,各小组报告。

5. 总结通过教学,引导学生品味和理解古诗的韵味,激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学习兴趣。

四、课后作业1.默写《静夜思》的前两句;2.描述一下你心中的春天;3.谈谈你对《登鹳雀楼》的理解。

五、教学反思本次教学注重情感体验和实际应用,学生在诗歌中感受到了中国古代文人的情感世界,也开发了自己的内心感受和表达能力。

课堂氛围活跃,学生参与积极,但还需注意引导学生掌握好诗歌的理解和背景知识,提高诗意理解的深度。

以上是本次教案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古诗三首》。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1、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1、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1、古诗三首》教案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本节课主要包含了《乡村四月》、《江畔独步寻花》和《蜂》三首古诗。

这些古诗都是经典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品,语言优美,寓意深刻,适合四年级学生学习。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魅力,体会作者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他们对于简单的古诗可以进行自主阅读和理解。

但是,对于一些生僻词语和古诗背后的文化内涵,学生可能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讲解。

同时,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也需要进一步激发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理解古诗的大意,掌握生僻词语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阅读、合作交流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僻词语的理解:对于一些生僻词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上下文和词义推测来理解。

2.古诗意境的体会:古诗的语言简洁,意境深远,需要引导学生细细品味,感受作者的情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古诗的世界。

2.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古诗的图片、音乐、生僻词语的解释等。

2.教材:准备《古诗三首》的教材,供学生阅读和理解。

3.黑板:准备黑板,用于板书和总结。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音乐,创设一个古诗的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同时,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诗,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呈现《古诗三首》,让学生自主阅读,理解古诗的大意。

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生僻词语,并通过上下文和词义推测来理解。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教案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诗很是熟悉吧,古诗按内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等。

究竟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作者为大家整理的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教案 1教学目标:1.认识“徐、篱”等6个生字,会写“宿、徐”等1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3.结合注释,理解诗词大意,抓住关键语句,想象诗词描绘的画面,感受田园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以前我们学过哪些描写春天的古诗?哪位同学能来背一背?(《春晓》《咏柳》……)2.引出诗题:这些古诗都写了春天的景致,接下来让我们再学习一首描写春天的古诗——《宿新市徐公店》。

(板书诗题,齐读诗题。

读写“宿”字。

“宿”书写时宝盖头不能写得太宽,适当提醒。

)3.解释诗题:根据诗题,你觉得作者在哪里住宿?(根据学生的回答,师点拨:新市,地名,在今湖南攸县北;徐公店,是姓徐的人开的店。

诗题意思:在新市姓徐的人开的客店里过夜。

)再齐读诗题。

4。

导入新课: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诗人杨万里。

因为他长期居住在乡村,对乡村的田园生活十分熟悉,所以,描写的乡村自然风光也特别有趣。

你想知道这是怎样有趣的一首诗吗?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自主交流:小组内交流你觉得这首诗中应该提醒大家注意的字音,互相学习。

在相应的字下面做上记号(加点),朗读时注意。

3.朗读节奏。

(出示朗读的节奏)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4。

自主练习:这次你一定能更有节奏地朗读好这首诗了,赶紧自己试试吧。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 古诗三首 》 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 古诗三首 》 教案
四、学习诗文,探究诗意
1.交流学法
同学们,古诗语言简练,但含义深远,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先要了解诗的大概意思,平时遇到一首新的古诗你是怎么学的?(交流学习方法)
预设:可以借助课文注释理解。
预设:可以查字典,查资料理解。
预设:还可以问老师。
是的,这些都是学习古诗的方法。接下来,咱们就先借助诗句下面的注释,来读懂重点字词的意思,把这些词的意思串起来就是每行诗句的含义,再把每行诗的意思连起来,用上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整首诗的意思啦!
3.小声自读,边想画:想想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田园风光?诗中都写了哪些景物?他们分别怎么样?【出示课件26】
(这首诗写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诗中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
引导回答上面问题,并小结板书:
初夏江南景色: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
齐读(正音,注意读出诗的节奏)
2.简介作者以及写作背景【出示课件22】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今江苏苏州)人,绍兴二十四年进士。其诗题材广泛,对农民的痛苦,官吏的残暴等都有反映,诗风清逸淡远。著有《石湖居士诗集》《石湖词》《吴湖录》等。)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1.认识生字:【出示课件23】杂、稀、蜻、蜓。
写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年)。诗人在外出的旅途中,经过新市,住在一间姓徐的人开设的客店里,农村美丽的风光和儿童嬉戏的情景,深深吸引了他,触发了他的诗兴。【出示课件5】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出示课件6】
(1)大声、流利地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
(1)梅子:梅树的果实,夏季成熟,可以吃。

部编版20.古诗三首(芙蓉楼送辛渐 塞下曲 墨梅) 教学设计教案(四年级语文下册含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部编版20.古诗三首(芙蓉楼送辛渐 塞下曲 墨梅)  教学设计教案(四年级语文下册含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20.古诗三首教学设计芙蓉楼送辛渐塞下曲墨梅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习本课的生字,认识一个多音字。

3、能理解诗句中重点词和诗句的意思。

4、理解这三首古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理解这三首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

教学准备:课件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情导入;1 同学们,你记得哪些诗人?关于王昌龄的诗歌你记得多少?能背一下吗?2 朋友之间的离别让人难忘,你又知道那些关于送别的诗歌?3 揭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由唐代大诗人王昌龄写的关于送别的诗歌。

板题——读题二、学习古诗:1 自由读诗,看看谁是第一个有快又通顺的读完本诗的人。

2 指名读,纠正不正确发音。

3 再读,要求:连贯。

4 赛读,(分小组进行)。

5 你把诗歌读的这么好,可你知道里面的意思吗?(1)学生说自己认为的诗意,教师进行辅导,鼓励学生大胆的说,不要害怕说错。

(2)学生看图,听教师描述诗的意境。

(3)播放配乐flash,师范读(出示朗读记号),学生边听边体会意境。

(4)生自由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师巡视指导。

6 朋友之间的离别让人难忘,来吧,让我们走进作者,体会他的情感,体会那份伤感。

(1)生自由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师巡视指导。

(2)指名想象画面读诗,师生共评(3)播放配乐flash,指名配乐读。

7 要是能背下来哪就好了,你能吗?(1)试背——互背(2)指名背——齐背。

(3)学生个人诵读展示。

(配乐)(4)集体诵读(配乐)。

三、总结。

这首诗大家学到了什么,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情感。

四、作业布置背诵古诗《芙蓉楼送辛渐》。

第二课时一、人物介绍,激发兴趣。

1.师:同学们,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有许多位著名的将军,他们凭着杰出的的军事才能和技压群雄的武艺,建立了丰功伟绩,书写了历史上辉煌的一页。

今天,老师想给大家引荐一位古代的大将军——他是西汉著名的军事家,曾做过都尉、郡太守,镇守边郡时匈奴都不敢侵犯,被称为“飞将军”,他就是大名鼎鼎的飞将军李广。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公开课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第二课时)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公开课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第二课时)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公开课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诗三首》的内容和背景。

2.能正确朗读《古诗三首》。

3.能理解《古诗三首》的含义。

4.能进行简单的赏析与演讲。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古诗三首》的意境。

•难点:通过学生自主解读,提升学生的理解与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1.三首古诗《静夜思》、《登鹳雀楼》、《江雪》的课文。

2.与古诗相关的图片、视频资源。

3.课堂活动所需的表现评分表。

4.课堂活动准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向学生介绍三首古诗的背景,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同时播放相关视频或图片。

•学生自主阅读并理解三首古诗。

2. 正式学习(30分钟)•分组讨论:学生分组合作,解释古诗的含义,演绎古诗的情感。

•学生展示:每组选派一名学生表演一首古诗。

3. 拓展延伸(20分钟)•文化解读:教师与学生一起探讨古诗与中国文化的关系,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背后的文化内涵。

•探究赏析:学生根据学习的古诗,进行创作或演讲,展示个人理解与情感表达。

4. 课堂总结与反思(10分钟)•总结:回顾当堂课的学习内容,强化学生对古诗的理解。

•反思:教师与学生一起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学生对于古诗学习的感受和不足之处。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着重培养学生对古诗的理解与表达能力,通过学生的演绎与创作,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

但在课堂管理方面,需要加强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团队精神,使学生能更好地在小组中展示自己的见解。

六、总结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和实施,学生对古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未来可以结合更多文化元素,拓展学生对古诗的认知,使古诗学习更加多元化和有趣化。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古诗三首》教学设计文/武凤霞原文载于《小学语文教学》会刊版2020年第6期“教学设计”栏目。

教学目标:1.认读“芙、蓉”等7个生字,学习多音字“单”,会写“壶、砚”等8个生字,理解“单于”“乾坤”等词语的意思。

2.读熟、背诵并理解三首诗的意思,默写《芙蓉楼送辛渐》。

3.能发现并理解三首诗中表现精神品质的句子,并体悟其分别运用语言、行为、感受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尝试在语言练习中运用。

教学过程:学习活动一朗读诗歌,学习字词,感知三首诗的浅层关联一、导课要点:关注学生把诗句读正确,不读错字,不读破句子。

二、在朗读中聚焦重点字词,指导学生学习和掌握字音指导:单(结合注释了解“单于”的意思)。

字义指导:砚——用毛笔写字的时候,用来研墨、调墨的一种石材。

(出示图片帮助理解)乾坤——“乾”是天,“坤”是地,“乾坤”指天地。

字形指导:“壶”中间“秃宝盖”要略宽,“乾”左右略有穿插,特别是右半部“乙”写法。

三、你能发现三首诗之间有什么相同之处吗要点:《芙蓉楼送辛渐》《墨梅》都是七言绝句,《芙蓉楼送辛渐》《塞下曲》都是唐朝诗人的作品。

四、小结同学们发现的相似之处都是一眼就能看到的,还有一眼看不到的,我们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慢慢发现。

学习活动二借助注释,理解诗意,深入了解诗词丰富的内涵一、学习《芙蓉楼送辛渐》初步了解诗词大意:1.我们先来走进《芙蓉楼送辛渐》。

请同学们结合注释读一读,看看根据注释你能读懂什么,一会儿我们来交流。

2.学生自学,然后交流。

要点1:题目理解:送,送别,送行。

说明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

要点2:理解诗句大致意思:夜晚,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

天刚亮,我就把辛渐送走了,就连山都感觉孤独。

如果在洛阳的亲友问我在这里生活得怎样,你就告诉他们我的心依然晶莹纯洁。

3.有没有不懂的地方?(根据学生的问题指导解决)把握诗词表达的环境氛围:1.这是一首送别诗。

你能从诗中看到送别的时间、地点、天气、人物和心情吗?要点1:时间:抓住“平明”“寒”理解——深秋时节天刚亮的时候。

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语文22《古诗三首》优质课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语文22《古诗三首》优质课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语文22《古诗三首》优质课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包含了《春晓》、《静夜思》和《登鹳雀楼》三首脍炙人口的古诗。

这些古诗描绘了自然的美好、家乡的思念以及登高远望的壮观景象,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

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学生可以领略到中国古代诗人的才华,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古诗阅读能力,对古诗的韵律和意境有一定的理解。

但学生在理解古诗中所描绘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的内容,感悟古诗所表达的情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理解古诗的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表演等形式,提高学生理解和感悟古诗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和古诗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理解古诗的大意。

2.难点:感悟古诗所表达的情感,描绘古诗中的意境。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表演等形式,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古诗所描绘的意境。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回答问题,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古诗的文本、图片、音乐、动画等。

2.道具:准备与古诗内容相关的道具,如图片、模型等。

3.作业:提前布置预习作业,让学生熟悉古诗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三首古诗的题目,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标题,引起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利用课件呈现三首古诗的文本,引导学生朗读古诗,注意停顿和语气。

在朗读过程中,教师适时讲解生字词的含义和用法。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古诗,模仿古诗中的情境,体会古诗的韵律美。

2023年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古诗三首教案(实用8篇)

2023年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古诗三首教案(实用8篇)

2023年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古诗三首教案(实用8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述职报告、合同协议、演讲致辞、规章制度、策划方案、心得体会、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summaries, job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planning plans, insight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2023年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古诗三首教案(实用8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 古诗三首1.认识“芙、蓉”等7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单”,会写“芙、蓉”等8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默写《芙蓉楼送辛渐》。

3.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句表现的精神品格。

-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出示学过的几首送别诗《赋得古原草送别》《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赠汪伦》,读一读,你们能读出什么?(有不舍、嘱托、思念……)2.今天让我们学习王昌龄的这首《芙蓉楼送辛渐》,去品味诗中的韵味。

板书课题,强调“芙蓉”的写法。

3.齐读课题,从题目来看,在哪里送别?谁送别谁?(芙蓉楼,故址在今江苏镇江北。

王昌龄送别辛渐。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提出读书要求:自己小声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2.指名读生字新词。

着重指导:洛(luò)阳玉壶(hú)3.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导“芙、蓉、洛、壶”,并在黑板上的田字格中示范。

(“芙”“蓉”是上下结构,上面是草字头,不要漏写。

“洛”的右边是“各”,第六笔是捺。

“壶”的上面是“士”,第二横短。

)4.自由读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抽生读诗,师生点评。

三、再读课文,品读感知。

1.读一读诗的前两句,结合注释理解诗意,用自己的话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

此时此刻,你觉得哪个词最能表达你的感受?回到诗中,哪个字或词向你传递着这样的感觉和情绪呢?让我们默读古诗,边读边用记号标注出来。

2.交流反馈。

(1)寒:结合学过的“远上寒山石径斜”,“寒”点明秋冬季节。

“寒雨”,这寒冷的雨,透着萧瑟和悲凉,渲染出离别的伤感。

(2)结合注释理解第一句诗,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夜雨更增添了萧瑟、悲凉之感。

这雨的寒意不仅弥漫在满江烟雨之中,更浸透在两个离别的友人心上。

(3)孤:孤独,孤寂,孤零零。

楚山孤,还有谁是孤独的?送别友人的作者。

(4)夜、平明:表示时间的词语。

平明,天刚亮。

补充诗句,指名读。

3.再来读这两句诗,作者站在芙蓉楼上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学生描述“吴江夜雨图”:寒气笼罩的江面上,纷纷扬扬的夜雨连绵……引导:此时,你看到的是什么?感觉到怎样的情绪?(雨滴打落在身上,一股凉意泛起,朋友即将离我而去,孤独之感油然而生。

)此情此景,夜雨绵绵,芙蓉楼内二人饮酒话别,他们会说些什么呢?你读出了什么情绪?(不舍,忧愁,凄凉)带着这样的情绪再读前两句诗。

4.走近作者,品读感悟:送别辛渐的王昌龄从寒冷的夜雨、浩渺的江面、孤寂的楚山着墨描写,你是否能读出他的孤独和悲凉呢?他又为何会有此心境呢?(出示资料,屡次被贬)师领诵,师生诵读古诗。

5.作者送别友人,请友人带去书信,亲友可能会问什么?(为什么不回来?过得好吗?为什么会被贬?)他的回话是什么?(“一片冰心在玉壶。

”从“冰”“玉”体会到纯洁、无暇。

)诗人想表达什么?倘若你离家多年未归,会给亲友带去什么口信?(报平安)6.为什么王昌龄不是通常的报平安,而是传达自己冰清玉洁的信念呢?(更能表达他对亲友的深情。

)你还读过王昌龄的什么诗?(边塞诗《出塞》《从军行》)这样一个忧国忧民、满怀壮志的王昌龄,在屡次被贬后,仍不改壮志雄心,这期间也有友人作诗表达对他的同情和安慰,比如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补充诗句,指名读)但无论世事如何变迁,王昌龄仍然“一片冰心在玉壶”。

7.作者送别友人,触景生情,情蕴景中,不仅烘托出送别的凄寒孤寂,更展现出开朗的胸怀和坚强的性格。

让我们站在“芙蓉楼”,看苍茫江雨,诵读这首诗。

四、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找出令你感触深刻的词语。

2.出示诗句,标注关键词语。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指名读一读,并说说自己的体会。

(诗人孤寂的心情、高洁的情操)3.诵读积累。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从这首诗里读出了作者的孤寂,其实表达这种情绪的诗,我们还读过很多,如李白的《独坐敬亭山》、王维的《使至塞上》、张继的《枫桥夜泊》、柳宗元的《江雪》。

“烟雨迷蒙吴江寒,孤傲寂寥望楚山”,人有悲欢离合,离别的哀愁诉说不尽,送别诗便成了传递情意、诉说衷情的常见方式,你还记得哪些送别诗?(桃花潭水深千尺……孤帆远影碧空尽……劝君更尽一杯酒……莫愁前路无知己……)这是诗歌的魅力,是经典的魅力,是中华文化的力量。

让我们吟诵起这些千古名句吧!芙蓉楼送辛渐寒雨山孤(孤寂)冰心玉壶(高洁)- 第二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芙蓉楼送辛渐》,感悟了王昌龄在送别诗里的悲凄孤寂和冰心在玉壶的高洁情操。

今天让我们随唐代诗人卢纶,走进他笔下的边塞诗,领略一个扣人心弦的追击场面,感受边防将士的英勇无畏!(板书课题)2.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提出读书要求:自己小声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2.指名读生字新词。

着重指导:单(chán)于遁(dùn)逃3.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导“雁”,并在黑板上的田字格中示范。

(“雁”是半包围结构,里面两个“亻”,别漏写;“隹”的右边是四道横。

)4.自由读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注意诗的节奏。

抽生读诗,男女赛读,师生点评。

三、再读课文,品读感知。

1.以前我们理解诗句的时候,用过哪些学习方法?(结合课文注释、借助工具书、联系看图、联系上下文。

)请同学们自由读古诗,不懂的地方做好标注,结合注释,理解大体意思。

2.小组合作学习、讨论。

四人一组,互助学习,互动交流,师巡视并适时指导。

3.小组交流汇报。

(1)了解作者:(交流资料,出示PPT)这是卢纶《塞下曲》组诗中的第三首。

卢纶曾任河中浑元帅府判官,对行伍生活有体验,描写此类生活的诗比较丰富,风格雄劲。

这首诗写将军雪夜准备率兵追敌的壮举,气概豪迈。

(2)读懂诗意:读懂了哪句诗?是怎么弄懂这句诗的意思的?交流意思,学习方法。

(3)结合意思,讲故事,悟诗情。

时间,地点,起因,经过,结果。

师讲故事,生诵读诗句。

月亮被云遮掩,一片漆黑,宿雁惊起,飞得很高。

(“月黑雁飞高”)在这月黑风高的不寻常的夜晚,敌军偷偷地逃跑了。

(“单于夜遁逃”)将军发现敌军潜逃,要率领轻装骑兵去追击。

(“欲将轻骑逐”)正准备出发之际,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刹那间落满了弓箭和弯刀。

(“大雪满弓刀”)4.品析鉴赏:月黑雪猛,非雁飞之时,此时大雁高飞,暗示已有敌情。

本诗情景交融。

敌军是在“月黑雁飞高”的情景下溃逃的,将军是在“大雪满弓刀”的情景下准备追击的。

一逃一追的气氛被有力地渲染出来了。

全诗没有写冒雪追敌的过程,也没有直接写激烈的战斗场面,但留给人们无限的想象。

一、二句“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写敌军的溃逃。

“月黑”,无光也。

“雁飞高”,无声也。

趁着这样一个漆黑的寂静的夜晚,敌人悄悄地逃跑了。

单于,是古时匈奴最高统治者,这里代指入侵者的最高统帅。

“夜遁逃”,可见他们已经全线崩溃。

尽管有夜色掩护,敌人的行动还是被我军察觉了。

三、四句“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写我军准备追击的情形,表现了将士们威武的气概。

试想,一支骑兵列队欲出,刹那间弓刀上就落满了大雪,这是一个多么扣人心弦的场面!5.拓展:诵读《塞下曲》(其二)。

其实,卢纶写的《塞下曲》共六首,本文选的是第三首,我们再来吟诵一下第二首: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你读出了将军什么样的形象?从哪句看出来的?(勇敢,“将军夜引弓”;力大无穷,“没在石棱中”。

)让我们带着自己的理解诵读古诗。

四、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找出令你感触深刻的词语。

2.出示诗句,标注关键词语。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指名读一读,并说说自己的体会。

3.背诵积累。

五、课堂小结。

作者不写军队如何出击,也不告诉你追上敌人没有,他只描绘一个准备追击的场面,就把当时的气氛情绪有力地烘托出来了。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这并不是战斗的高潮,而是迫近高潮的时刻。

这个时刻,犹如箭在弦上,将发未发,最有吸引人的力量。

你也许觉得不满足,因为诗歌没有把结果交代出来。

但唯有如此,才更富有启发性,更能引逗读者的联想和想象,这叫言有尽而意无穷。

神龙见首不见尾,并不是龙没有尾,那尾在云中,若隐若现,更富有意趣和魅力。

让我们再次吟诵这首边塞诗——《塞下曲》。

塞下曲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 第三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出示墨梅图)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与梅花相关的诗,跟老师一起写课题,注意“墨”的写法,上“黑”下“土”。

2.理解“墨梅”。

墨梅就是用水墨画成的梅花。

这首诗就是题在墨梅图上的,我们叫它“题画诗”。

3.了解作者。

作者是著名的书画家,他叫王冕。

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近王冕,走进他笔下的《墨梅》。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提出读书要求:自己小声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2.指名读生字新词。

着重指导:洗砚(yàn)池乾坤(qián kūn)3.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导“砚、乾、坤”,并在黑板上的田字格中示范。

(“砚”是左右结构,右边是“见”,注意最后一笔是竖弯钩。

“乾”右边的“乞”,不要写成“气”。

“坤”是左右结构,右边“丨”出头。

)4.自由读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出诗的节奏。

抽生读诗,小组赛读,师生点评。

三、再读课文,品读感知。

1.同学们,古诗是凝练的,寥寥数语常常给我们丰富的想象空间,请你自由朗读这首诗,想想这梅长在哪里,又是什么样子的。

2.同桌互相交流,指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颜色很淡,梅花开得茂盛,朴素淡雅。

)3.质疑:你在读诗的过程中,有什么疑问?“好颜色”是怎样的颜色?(鲜艳的色彩,枣红,玫红……)“清气”是怎样的?(淡淡的,清幽的,清淡,清雅……)4.说说这是一株怎样的梅。

(色淡气清)5.你觉得王冕只是在写梅吗?还在写什么?(借物喻人)我们来了解一下王冕这个人,他出身贫寒,自学成才,被称为“画梅圣手”。

他不愿意为达官贵人作画,有官员和大财主亲自下乡见他时,他还躲起来。

你觉得王冕是怎样的一个人?(淡泊名利,清高,不虚荣)那么,王冕就像这梅花一样不追名逐利,孤芳自赏,一身正气。

他把名利看得“淡”,洁身自好,有骨气。

此时此刻,你眼中的“清气”还仅仅是梅花的香气吗?(气节,气度,骨气) “清气”是怎样的气节?(淡泊名利,洁身自好)这首诗表面写的是墨梅,实际上在讲述作者自己的志趣、志向。

让我们咏起这首诗的后两句。

6.拓展:诵读《白梅》。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从这首诗的哪一句,你体会到了作者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气节?(“不同桃李混芳尘”)配乐,吟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