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呼吸系统病理生理学学时

合集下载

病理生理学呼吸系统

病理生理学呼吸系统
病理生理学呼吸系统
第一页
呼吸全过程 Respiration
外呼吸
气体血液 运输
内呼吸
external gas transport internal
respiration in the blood respiration
肺通气 pulmonary ventilation
肺换气 gas
exchange
第三十三页
Clinical Case
The diagnosis of ARDS is contingent upon 5
factors: 1. Hypoxemia, 2. Diffuse pulmonary infiltrates on radiography, 3. Absence of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4. Decreased lung compliance (effective static
V.A/Q.:
0.8
第二十一页
1. 部分肺泡通气不足(Alveolar Ventilation Insufficiency)
功能性分流 (functional shunt)
V.A
静脉血掺杂(venous admixture)
.VA/.Q
病肺 健肺
全肺
<0.8 >0.8 =0.8 >0.8 <0.8
第十九页
Solubility Coefficient (vol/vol, 760 mmHg):
O2: 0.024 CO2: 0.57
第二十页
(三)肺泡通气与血流比例失调
Ventilation-Perfusion Imbalance
正常静息状态下:
每分钟肺泡 通气量(V.A):~ 4L

《病理生理学》考试知识点总结

《病理生理学》考试知识点总结

《病理生理学》考试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疾病概论1、健康、亚健康与疾病的概念健康: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病痛,而且是一种躯体上、精神上以及社会上的完全良好状态。

亚健康状态:人体的机能状况下降,无法达到健康的标准,但尚未患病的中间状态,是机体在患病前发出的“信号”.疾病disease:是机体在一定条件下受病因损害作用后,机体的自稳调节紊乱而导致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2、死亡与脑死亡的概念及判断标准死亡:按照传统概念,死亡是一个过程,包括濒死期,临床死亡期和生物学死亡期。

一般认为死亡是指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永久停止。

脑死亡:指脑干或脑干以上中枢神经系统永久性地、不可逆地丧失功能。

判断标准:①不可逆性昏迷和对外界刺激完全失去反应;②无自主呼吸;③瞳孔散大、固定;④脑干神经反射消失,如瞳孔对光反射、角膜反射、咳嗽反射、咽反射等;⑤脑电波消失,呈平直线。

⑥脑血液循环完全停止。

3、第二节的发病学部分发病学:研究疾病发生的规律和机制的科学。

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⑴自稳调节紊乱规律;⑵损伤与抗损伤反应的对立统一规律;⑶因果转化规律;⑷局部与整体的统一规律。

第三章细胞信号转导与疾病1、细胞信号转导的概念细胞信号转导是指细胞外因子通过与受体(膜受体或核受体)结合,引发细胞内的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以及蛋白间相互作用,直至细胞生理反应所需基因开始表达、各种生物学效应形成的过程。

2、受体上调(增敏)、受体下调(减敏)的概念由于信号分子量的持续性减少,或长期应用受体拮抗药会发生受体的数量增加或敏感性增强的现象,称为受体上调(up-regulation);造成细胞对特定信号的反应性增强,称为高敏或超敏。

反之,由于信号分子量的持续性增加,或长期应用受体激动药会发生受体的数量减少或敏感性减弱的现象,称为受体下调(down-regulation)。

造成细胞对特定信号的反应性增强,称为减敏或脱敏。

第五章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1、三种脱水类型的概念低渗性脱水是指体液容量减少,以失钠多于失水,血清钠浓度<130mmol/L,血浆渗透压<280mmol/L,以细胞外液减少为主的病理变化过程。

病理生理学(12.2.1)--呼吸系统的病理生理学2

病理生理学(12.2.1)--呼吸系统的病理生理学2
呼衰促进肺心病心衰加重 1. 肺 A 压↑,右心压力负荷(后负荷↑)
缺 O2
肺小 A 收缩 -→ 血流阻力↑ 血管内皮、平滑肌、成纤维细胞 增生
肺A高 压
2. 缺氧,心率快,血粘度↑( RBC↑ ),心脏负荷↑ 3. 缺氧、酸中毒、高血钾,使心肌应激性变化,易出现 心
律紊乱和洋地黄中毒
血管代偿
动脉收缩 : 维持血压 过度收缩 — 后负荷过重, CO↓
1. 直接损伤 — 吸入毒物、胃酸、细菌、毒物 2. 间接损伤 — 激活白细胞、肺泡巨噬细胞( AM )
PMN 在肺内
ROS 释放 蛋白酶
炎性介质
损伤肺泡、 毛细血管膜
AM 活化 释放
趋化因子 细胞因子
PMN 在 肺内聚集
二、肺泡上皮损伤
1. 肺泡 I 型上皮( PC-I ),为受损的靶细胞之一,是高 度分 化上皮,无再生能力
1. 高碳酸血症
CO2↑ - 头 痛 、 失 眠 、 兴 奋 ( CO2 和 H+ 直接扩张脑血管、脑
水肿)

CO2↑ - PaCO2 80 mmHg↑ 昏睡、昏迷( CO2 麻醉)
2. 低氧血症
轻度 - PaO2 40-50 mmHg ,智力减退,定向障

碍)
( ATP↓ , Na + -K+ 泵抑制,神经电活动障
3. 脑细胞酸中毒 GABA↑ (谷氨酸脱羧酶活性↑),抑制中枢 神经细胞损伤(溶酶体酶释放)
防治原则 1. 治疗原发疾病 2. 通畅气道 3. 正确给氧 4. 纠正酸碱平衡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 )
肺实质弥漫性损伤,以进行性呼吸困难和 顽固性低氧血症为特征的急性呼吸衰竭
氧合指数 Pao2 / Fio2 < 300 -ALI ( 急性肺损伤 ) Pao2 / Fio2 < 200 - ARDS (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

呼吸系统疾病的生理学

呼吸系统疾病的生理学

呼吸系统疾病的生理学呼吸系统是人体重要的生理系统之一,其功能是将空气中的氧气吸入体内,同时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然而,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可能会对这一功能产生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呼吸系统疾病的生理学机制。

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组以气流受限为特征的慢性炎症反应,包括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

在COPD患者中,气道阻力增加,有效肺容积减少,呼气过程受限。

1.1 病理生理学变化慢性支气管炎主要表现为气道炎症和黏液过多。

由于气道炎症,气道壁增厚,黏液分泌增加,导致气道阻力增大。

而肺气肿则是由于弥散破坏引起的,气体在呼吸过程中无法正常排泄。

1.2 生理学影响由于气道阻力增加,COPD患者在呼气过程中需要更多的力量,呼气时间延长。

这使得他们呼气过程的主动性增加,导致肺活量降低和呼气流速减慢,加重了呼吸的困难。

1.3 血流动力学变化在COPD患者中,肺动脉内压和肺动脉压力增加,肺动脉血流量减少。

这可能导致肺动脉高压和右心室肥厚,加重了呼吸功能的损害。

二、哮喘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其特征为支气管收缩和气道高反应性。

哮喘发作时,气道收缩,呼吸困难。

2.1 病理生理学变化哮喘的病理生理学特点是气道高反应性和炎性细胞的聚集。

当哮喘患者接触到刺激物质时,气道平滑肌收缩,气道炎症反应引起黏液分泌增加,气道狭窄。

2.2 生理学影响哮喘患者在气道狭窄的情况下,吸入空气变得困难,呼气阻力增大。

这导致他们在呼气过程中耗费更多的力量。

此外,哮喘的病理生理学特点使得气道对刺激物更为敏感,从而增加了哮喘发作的可能性。

三、肺炎肺炎是肺部感染性疾病,常见症状包括发热、胸痛和咳嗽等。

3.1 病理生理学变化肺炎的病理生理学特点是肺泡壁破坏和渗出液充填。

感染导致肺泡壁炎症反应,紧密连接的肺泡壁受损,渗出液中的炎性细胞聚集。

3.2 生理学影响肺炎引起的肺泡壁破坏影响了气体交换,导致肺动脉内氧气分压下降。

此外,肺炎引起的炎症反应会增加含氧量,影响氧气传递到血液中。

呼吸系统疾病的病理生理学PPT课件

呼吸系统疾病的病理生理学PPT课件
血栓形成与栓塞
血液高凝状态、血管内膜损伤和血 流缓慢是血栓形成的三大要素。
14
肺癌及其他肺部肿瘤性病变
2024/1/26
肺癌
01
起源于肺部支气管黏膜或腺体的恶性肿瘤,包括小细胞肺癌和
非小细胞肺癌。
其他肺部肿瘤性病变
02
如肺良性肿瘤、肺转移性肿瘤等。
肿瘤生长与转移
03
肿瘤细胞通过增殖、侵袭和转移等过程,破坏正常组织结构和
危险因素
吸烟、空气污染、职业暴露、营 养不良、年龄增长等。
5
临床表现与诊断方法
临床表现
咳嗽、咳痰、呼吸困难、胸痛、发热 等。
诊断方法
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 如血常规、血气分析等)、影像学检 查(如X线、CT等)。
2024/1/26
6
02
呼吸系统结构与功能
Chapter
2024/1/26
掌握了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治疗策略 。 通过课程学习和讨论,提高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024/1/26
26
对未来研究方向的展望
深入研究呼吸系统疾病的病理生 理学机制,探索新的治疗靶点。
开展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研究 ,评估新治疗方法的疗效和安全
性。
加强呼吸系统疾病的预防和管理 研究,降低疾病负担和提高患者
Chapter
2024/1/26
20
呼吸衰竭定义、分类及临床表现
定义
呼吸衰竭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使静息状态下亦不 能维持足够的气体交换,导致低氧血症伴(或不伴)高碳酸血症,进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功 能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
分类
按动脉血气分类可分为I型呼吸衰竭和II型呼吸衰竭;按发病急缓分类可分为急性呼吸衰竭 和慢性呼吸衰竭。

病理生理学第十三章

病理生理学第十三章

第十三章呼吸衰竭呼吸是吸入外界气体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

通过呼吸摄入氧和排出二氧化碳,维持血液气体分压于正常范围内。

气体交换过程分为通气、弥散、灌流和呼吸调控4个功能部分。

通气是指空气从外界进入体内,在气管支气管系统内分布到气体交换单位即肺泡。

弥散包括O2和C O2经肺泡毛细血管膜在肺泡腔和肺毛细血管之间运动。

灌流是指肺动脉的混合静脉血经肺循环分布到肺泡毛细血管,再回到肺静脉的过程。

呼吸调控即通气调节,通常与代谢需要的变化一致。

呼吸衰竭的概念在海平地区静息时吸入空气的条件下,由于呼吸功能障碍致动脉血氧分压(PaO2)下降低于60m m H g(8.0 kPa),或伴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升高超过50m m H g(6.7kPa),同时有呼吸困难表现者,称为呼吸衰竭(respiratory failure)。

我们将从轻到重不同程度的呼吸功能障碍都称为呼吸功能不全,呼吸衰竭是呼吸功能不全的严重阶段。

本章阐述呼吸衰竭的分类、原因、发病机制、机能代谢变化,并专门介绍急性呼吸衰竭的一个例子——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第一节呼吸衰竭的分类从不同角度出发,可将呼吸衰竭分成各种类型。

一、急性和慢性根据发生的速度分为急性和慢性呼吸衰竭。

急性呼吸衰竭可在数分钟到数日内发生,常出现明显症状。

见于呼吸中枢病变、呼吸道阻塞和肺的急性病变。

慢性呼吸衰竭的发展历时数月到数年,在代偿功能不足时出现呼吸衰竭的各种表现。

最典型的是慢性阻塞性肺疾患。

二、通气性和换气性根据发生机理,将呼吸衰竭分为通气性和换气性两类。

通气性呼吸衰竭是因肺的舒缩受限或气道阻力增加所引起;换气性呼吸衰竭多因肺内分流、通气与血流比例失调和气体弥散障碍所引起。

三、低氧血症型和低氧血症伴高碳酸血症型低氧血症型又称Ⅰ型呼吸衰竭,患者仅有低氧血症,P a C O2正常或降低。

低氧血症同时伴有高碳酸血症又称为Ⅱ型呼吸衰竭。

四、中枢性和外周性根据病变部位可分为中枢性和外周性呼吸衰竭。

病理生理学呼吸系统

病理生理学呼吸系统

接种疫苗
根据当地疫情和疫苗接种政策,及时 接种流感疫苗、肺炎球菌疫苗等,提 高免疫力。
保健建议
合理饮食
保持均衡饮食,多吃蔬菜水果 ,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少吃 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和 过度劳累,保持心情愉悦。
适量运动
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 方式,如散步、慢跑、游泳等 ,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
困难和肺功能下降等症状。
氧化应激反应
总结词
氧化应激反应是呼吸系统疾病中常见的 病理生理机制之一,它涉及到活性氧族 (ROS)的产生和抗氧化防御系统的失 衡。
VS
详细描述
氧化应激反应是指体内氧化与抗氧化平衡 失调,导致ROS的产生和积累。在呼吸系 统疾病中,ROS的过量产生可能导致气道 上皮细胞的损伤、炎症细胞的激活和细胞 外基质的破坏,进而引发气道重构和肺功 能下降等症状。同时,抗氧化防御系统的 失衡也可能加剧氧化应激反应的损害作用 。
,同时还能产生嗅觉。

喉是连接鼻腔和气管的重要通 道,具有发声和保护下呼吸道
的功能。
气管和支气管
气管和支气管是呼吸系统的主 干道,负责将空气送入肺部。

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负 责气体交换,将氧气吸入体内 ,并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呼吸系统的功能
气体交换
防御机制
呼吸系统的最基本功能是进行气体交换, 即吸入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
详细描述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因主要包括长 期吸烟、空气污染和职业暴露等。患 者会出现持续的咳嗽、咳痰和呼吸困 难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呼吸衰竭和 死亡。
03
呼吸系统疾病的病理生理 机制
炎症反应

《病理生理学课件:呼吸系统疾病与治疗》

《病理生理学课件:呼吸系统疾病与治疗》

氧疗
通过面罩、导管等方法给予患 者高浓度氧气,以提高氧合水 平。
支持性治疗
如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营养支 持等,帮助恢复身体功能。
肺移植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适用范围
重度肺部感染、肺纤维化、 肺癌等。
手术原理
将健康肺移植到受损肺部 分或全部以恢复功能。
难点与风险
供体匹配、移植后排异反 应、合并感染等。
定义
通过机械装置帮助患者维持 正常的呼吸和氧合状态。
适用范围
急性呼吸衰竭、严重肺炎、 中枢神经系统障碍等。
方法
插管或面罩辅助患者呼吸, 实现人工通气。
体外膜氧合在重症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 用
1 定义
2 适用范围
3 优点
将患者血液引出体外, 通过心肺机处理后脱氧, 再将含氧的血液重新输 送至体内,提高组织氧 供。
《病理生理学课件:呼吸 系统疾病与治疗》
欢迎来到本次课件,我们将深入探讨呼吸系统的疾病与治疗。
呼吸系统基础知识介绍
解剖结构
呼吸系统由鼻腔、喉咙、气管、支气管、肺等多 个重要部位组成。
呼吸过程
呼吸包括吸氧、输送氧、排出二氧化碳等复杂过 程。这个过程在人体内部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COPD的病理生理学特征
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表现分析
慢性咳嗽
吸烟、雾霾等因素可导致慢 性咳嗽,可能存在COPD等慢 性疾病。
支气管扩张
慢性咳嗽、喘气,可导致肺 气肿、慢性支气管炎等。
肺炎
传染病,可导致肺泡炎症、 体温升高、呼吸急促等症状
原因
某些化学品、微生物、药 物等因素造成肺泡壁的破 坏和纤维化。
症状
气急、干咳、打嗝等。
治疗
激素、免疫抑制剂、氧疗 等。

病理生理学呼吸系统

病理生理学呼吸系统

引言概述:病理生理学是一门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等方面的学科,而呼吸系统疾病一直是全球范围内的重要健康问题之一。

本文将详细探讨呼吸系统病理生理学的相关内容,包括呼吸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机制,常见呼吸系统疾病的病理生理改变以及预后,最后总结呼吸系统病理生理学的研究意义和未来发展方向。

正文内容:一、呼吸系统的结构与功能1.呼吸系统的解剖结构——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组织。

2.呼吸系统的功能——进行气体交换、维持酸碱平衡、参与声音产生等。

二、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机制1.遗传因素对呼吸系统疾病的影响——如囊肿纤维化、气道高反应性等。

2.环境因素对呼吸系统疾病的影响——如空气污染、吸烟等。

3.免疫系统与呼吸系统疾病的关系——如哮喘、过敏性鼻炎等。

三、常见呼吸系统疾病的病理生理改变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病理生理改变——气流受限、肺组织发生破坏等。

2.支气管哮喘的病理生理改变——支气管痉挛、炎症反应等。

3.肺部感染性疾病的病理生理改变——病原微生物侵袭、肺泡炎症等。

4.肺癌的病理生理改变——肺组织恶性肿瘤生长、转移等。

5.肺纤维化的病理生理改变——肺组织纤维化、肺功能减退等。

四、呼吸系统疾病的预后1.病程的变化和预后评估指标——如疾病的分期、病理类型等。

2.呼吸系统疾病的并发症与预后——如呼吸衰竭、肺动脉高压等。

3.治疗手段对呼吸系统疾病预后的影响——如手术治疗、药物治疗等。

五、呼吸系统病理生理学的研究意义与未来发展方向1.对呼吸系统疾病的病理生理机制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2.探索新的治疗手段和药物对呼吸系统疾病的病理生理改变具有重要意义。

3.呼吸系统疾病的病理生理学研究对疾病预防和公共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总结:呼吸系统病理生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通过对呼吸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疾病的发生机制、病理生理改变以及预后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呼吸系统疾病的本质,并为其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病理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病理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病理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病理生理课程类型:选修课总学时: 36 讲课学时:36 学分:2学分适用对象: 制药工程专业先修课程:解剖生理学、药理学一. 课程的性质和任务《病理生理学》是医学基础理论学科之一。

是研究疾病的机制并结合机体机能代谢的变化。

阐明疾病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揭示疾病的本质,为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根据。

病理生理学的基本内容分总论和各论两部分。

总论主要讲述疾病中带有共性的规律及基本病理过程,各论主要讲述机体各系统疾病发生规律以至每一种疾病的特殊规律。

通过教学使学生正确理解机体与环境,内因和外因、局部与整体、机能与形态、损伤与抗损伤等辩证关系,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打下牢固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教学要求分三个层次:掌握、熟悉、了解。

考核内容对应三个相应的层次,要求掌握的内容占80%,熟悉的内容占15%,了解的内容占5%。

四、课程的重点和难点:绪论重点是生物化学对人类的深刻影响。

第一章绪论重点:①健康、亚健康与疾病的概念②脑死亡,判断脑死亡的标准及其意义。

难点:①病因及条件在疾病发生中的作用②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

第二章水、电解质代谢重点:①体液容量和渗透压平衡的调节②正常钾代谢及钾代谢紊乱,低钾和高钾血症难点:①低渗性脱水、高渗性脱水、等渗性脱水②病因和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第三章水肿重点:①水肿的概念、分类、病因和机制。

难点:①水肿发病机制。

第四章酸碱平衡重点:酸碱平衡及酸碱平衡紊乱的概念和机体对酸碱平衡的调节方式与特点。

难点:①四种单纯性酸碱平衡紊乱的原因、特征和机制。

第五章缺氧重点:缺氧的原因与机制及机体代谢变化。

难点:缺氧机能代谢变化。

第六章发热重点:发热的原因及机制。

难点:发热反应中机体的机能、代谢变化。

第七章应激重点:应激相关疾病的病理生理基础难点:应激相关疾病的病理生理基础。

第八章疼痛重点:①掌握疼痛的概念①掌握疼痛的发生机制难点:疼痛的发生机制。

呼吸系统病理生理PPT课件

呼吸系统病理生理PPT课件

干预措施
02
通过心理咨询、认知行为疗法等方式,帮助患者缓解心理压力,
降低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风险。
公共卫生策略
03
政府和社会应采取公共卫生策略,提高公众对呼吸系统疾病的
认知和预防意识。
THANKS
感谢观看
手术治疗
对于某些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如肺 切除等,手术治疗可能是一种有效的 治疗手段。
药物治疗与非药物治疗的比较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可以快速缓解症状,但 源自期使用可能会产生副作用。非药物治疗
非药物治疗如改变生活方式、环 境改善等,虽然见效慢,但长期 坚持可以预防疾病的发生,且无 副作用。
06
展望
新药研发与治疗手段的进展
精准治疗
根据患者的基因组、蛋白质组等生物标志物,制定精准的治疗策略, 提高治疗效果。
个体化预防
通过对个体基因、环境和生活方式的综合评估,制定个体化的预防 措施,降低患病风险。
社会心理因素对呼吸系统疾病的影响及干预措施
社会心理压力
01
长期处于高压力状态可导致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如哮
喘、慢性阻塞性肺病等。
气道炎症
哮喘患者气道黏膜炎症细胞浸润和炎 症介质释放,引起气道黏膜水肿、充 血和分泌增多,导致气道狭窄和气流 受限。
肺癌
细胞异常增生
肺癌细胞异常增生,不受机体调 控,形成肿块或结节,并侵袭周
围组织和器官。
基因突变
肺癌细胞基因突变导致细胞生长失 控和恶性转化。常见的基因突变包 括EGFR、KRAS和ALK等。
能。
气管和支气管
气管和支气管是呼吸道的管道 ,负责将空气传输到肺部。

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负 责气体交换。

病理生理学呼吸系统课件

病理生理学呼吸系统课件

07
肺部肿瘤和间质性肺疾病
肺部肿瘤概述及分类
肺部肿瘤是指发生在肺实质及肺间质 的肿瘤,按其生物特性分为良性或恶 性,恶性肺部肿瘤即肺癌。
分类:肺部肿瘤可分为原发性肺部肿 瘤和转移性肺部肿瘤,原发性肺部肿 瘤又可根据其组织来源分为小细胞肺 癌和非小细胞肺癌。
肺癌病理生理及临床表现
肺癌的病理生理
肺癌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如吸烟 、空气污染、职业暴露等。其病理过 程包括细胞增殖失控、基因突变、免 疫逃逸等。
感染、炎症和免疫等因素导致支气管壁结构破坏,弹性纤维受损 ,支气管出现不可逆性扩张。
支气管腔内分泌物聚积
扩张的支气管腔内易积聚分泌物,导致细菌繁殖和感染加重。
肺功能下降
长期支气管扩张导致肺组织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引起缺氧和二氧 化碳潴留。
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原则
支气管哮喘
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及凌晨发作或加重。诊断 依据典型症状、体征及肺功能检查等。治疗原则为控制气道炎症、缓解支气管痉挛和改
气体交换与运输障碍
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交换主要包括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肺换气)和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 的气体交换(组织换气)。这两个过程共同维持着机体的氧供和二氧化碳排出。
气体运输障碍
气体运输障碍主要表现为氧气和二氧化碳在血液中的运输受阻。常见原因包括血 红蛋白异常、血液酸碱度改变以及循环功能障碍等。
03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及急性 气管-支气管炎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理生理
病毒侵入与复制
病毒通过空气传播等途径侵入上呼吸 道,在上皮细胞内进行复制,引起细 胞损伤。
免疫应答
机体针对病毒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 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以清除病 毒。

第十三章呼吸系统病理生理学学时PPT课件

第十三章呼吸系统病理生理学学时PPT课件

5. 血气变化:Ⅰ型或Ⅱ型呼衰
6. ARDS的诊断要点 (1). 具有引起ARDS的原发疾病和病因
(2). 突发性进行性呼吸衰竭, R > 30 次/min (3). 胸片:“白肺” (4). RFI < 200 mmHg,一般氧疗难以改善 (5). 排除心源性肺水肿引起的呼吸衰竭
Berlin Definition
分子量
弥散速度D
弥散系数
f
分压差ΔP
面积A 温度T 膜厚度d
分压差 溶解度
CO2 6 O2 60
0.592(24) 0.0244(1)
分子量 弥散系数
44 1.2 (20)
32 1.0
(1)
弥散速度 (2) (1)
三、通气/血流比例失调
(ventilation-perfusion imbalance)
呼吸系统病理生理学
衡量外呼吸功能正常与否的最终指标:血气分压
血气分压:kPa (mmHg)
V
O2
13.3(100)
CO2 5.32(40)
A 5.32(40) 6.18(46)
动脉血氧分压(PaO2)水平是呼吸功能 活动各环节正常与否的总结果,是气体交换完善 与否的直接表现。呼吸衰竭的定义则以动脉血氧 分压的量值为定义。
呼吸困难时用力吸气→胸内压↓ →心脏收缩受限
④ 长期缺氧→RBC代偿性↑、血黏度↑ →右心后负荷↑
(四)中枢神经系统
1. 缺氧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
PaO2↓ 60 mmHg:智力和视力减退
40~50 mmHg:头痛、不安、定向和记忆 障碍、精神 错乱、 嗜睡、 惊厥、昏迷
20 mmHg:神经细胞不可逆损伤
呼吸功能不全(respiratory insufficiency)

呼吸系统病理生理PPT课件

呼吸系统病理生理PPT课件

肺癌
总结词
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病理生理过程涉及到 细胞增殖、分化、凋亡的异常调节以及肿瘤细胞的浸 润和转移。
详细描述
肺癌的发生与吸烟、职业暴露、遗传等多种因素有关。 在肺癌的发展过程中,癌细胞经历了从正常上皮细胞到 不典型增生、原位癌、浸润癌等一系列病理变化。这些 变化涉及到细胞增殖、分化、凋亡的异常调节,使得癌 细胞能够不断生长并侵犯周围组织。此外,肺癌细胞还 具有浸润和转移的能力,可以通过淋巴道或血行转移至 其他部位,进而形成转移性肺癌。
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
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在呼吸系统 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预测方面具 有巨大潜力,能够提高诊断准确性和 治疗效率。
未来研究方向和潜在突破口
免疫疗法
针对呼吸系统疾病的免疫疗法是 未来的研究热点,通过调节免疫 反应来治疗哮喘、慢性阻塞性肺
病等免疫相关疾病。
个体化治疗
随着基因组学和精准医学的发展, 个体化治疗将成为呼吸系统疾病 的重要研究方向,实现疾病的精
04 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与治 疗
诊断方法
病史采集
了解患者的症状、家族史、职业和生 活环境,有助于判断病因。
体格检查
观察患者的呼吸、循环、神经等系统 状况,以及淋巴结和皮下结节等体征。
实验室检查
检测血液、痰液和其他体液中的病原 体和抗体,有助于确诊。
影像学检查
X线、CT和MRI等影像学检查可观察 肺部结构和病变情况。
呼吸系统疾病的病因
环境因素
如空气污染、吸烟、职业暴露 等。
遗传因素
如哮喘、肺癌等与遗传有关。
免疫因素
如哮喘与免疫功能异常有关。
其他因素
如感染、药物等。
呼吸系统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

高职高专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案——第十三章呼吸系统疾病

高职高专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案——第十三章呼吸系统疾病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部徐久元内容提要:笔者以张忠、王化修主编的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第八版教材为蓝本,结合40余年的病理学教学经验,编写了这本《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案。

本教案主要供高职高专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专业教学使用。

本教案学时安排72学时,共十九章。

本章为第十三章呼吸系统疾病。

本教案内容全面、新颖,参考了步宏、李一雷主编的病理学第九版教材及王建枝主编的病理生理学第九版教材。

第十三章呼吸系统疾病3、风湿病。

4、心功能不全。

(二)学习任务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肺炎3、慢性肺源性心脏4、呼吸系统常见肿瘤5、肺功能不全。

(三)任务实施任务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慢性支气管炎:是指发生在支气管粘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

以老年人为多见。

临床上以病程长、迁延不愈、反复发作为特征,以咳嗽、咳痰、喘息为主要症状。

上述症状每年持续约3个月,连续2年以上即可诊断。

晚期可并发阻塞性肺气肿、支气管扩张、和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1)病因及发病机制①呼吸道反复感染②理化因素❶吸烟❷空气污染❸气候因素。

③过敏因素。

④其他因素。

(2)病理变化①粘膜上皮纤毛粘连、倒伏、脱失,上皮细胞空泡变性、坏死。

杯状细胞增生。

②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出现鳞状上皮化生。

粘膜下腺体增生、肥大、浆液性上皮发生粘液性化生。

③支气管壁平滑肌、各层均有充血、水肿及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管壁平滑肌束断裂、萎缩,弹性纤维及软骨萎缩、钙化,甚至骨化。

④喘息型患者支气管平滑肌增生、肥大、支气管管腔狭窄,有时管壁软骨可以发生变性、纤维化、骨化和钙化。

(3)、临床病理联系①咳嗽、咳白色泡沫粘液痰。

急性发作或继发感染时,患者出现粘液脓性痰。

②肺部可闻及干、湿性罗音。

③哮喘样发作,气急不能平卧,双肺布满哮鸣音。

④可并发阻塞性肺气肿、支气管扩张和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2、肺气肿(1)病因及发病机制①细支气管阻塞性通气障碍②细支气管壁和肺泡壁的结构损伤(2)病理变化肉眼观,肺气肿呈弥漫性,肺显著膨大,边缘钝圆,色泽苍白,肺组织柔软而缺少弹性,指压后遗留压痕,触之捻发音增强。

2024年度病理生理学呼吸系统ppt免费在线阅读

2024年度病理生理学呼吸系统ppt免费在线阅读
2024/2/3
组成
呼吸系统包括鼻、咽、喉、气管 、支气管和肺等器官。
功能
呼吸系统的主要功能是进行气体 交换,即吸入氧气并排出二氧化 碳,以满足人体新陈代谢的需求 。
4
呼吸系统与全身各系统的联系
01
02
03
循环系统
呼吸系统与循环系统密切 相关,气体交换需要通过 血液循环来完成。
2024/2/3
神经系统
利用干细胞、免疫细胞等,修复受损的肺组织,恢复肺功能,为呼 吸系统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途径。
人工智能辅助诊疗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海量的医疗数据进行分析、挖掘,辅助医生进 行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
2024/2/3
27
提高公众对呼吸系统健康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1 2
加强呼吸系统健康的宣传教育
通过媒体、社区、学校等多种渠道,普及呼吸系 统健康知识,提高公众的防病意识。
和发展。
2024/2/3
氧化应激
氧化应激反应在呼吸系统疾病 中起重要作用,氧化与抗氧化 失衡导致组织损伤。
气道重塑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如支气管哮 喘等,常伴随着气道重塑,气 道壁结构发生改变。
肺纤维化
肺纤维化是多种呼吸系统疾病 的共同病理过程,肺间质细胞 增生、胶原沉积等导致肺组织
结构破坏。
9
呼吸系统疾病与免疫系统的关系
如雾化吸入、胸部物理治疗等, 可促进痰液排出,改善呼吸功能

2024/2/3
23
呼吸系统疾病的预防措施与公共卫生策略
疫苗接种
推广流感疫苗、肺炎疫苗等接种,降低感染 风险。
健康教育
加强公众对呼吸系统疾病的认知,提高自我 防护意识。
公共卫生管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呼吸系统病理生理学
第十三章呼吸系统病理生理学学时
第十三章呼吸系统病理生理学学时
衡量外呼吸功能正常与否的最终指标:血气分压
血气分压:kPa (mmHg) A
O2 13.3(100)
CO2 5.32(40)
V 5.32(40) 6.18(46)
动脉血氧分压(PaO2)水平是呼吸功能活动 各环节正常与否的总结果,是气体交换完善与否 的直接表现。呼吸衰竭的定义则以动脉血氧分压 的量值为定义。
2、病因
面积↓:肺实变(大叶性肺炎、ARDS、肺水肿) 肺不张(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气胸) 肺叶切除
厚度↑:肺水肿、ARDS、肺纤维化、肺泡毛细血管 扩张
弥散时间↓:体力负荷增加(劳动、运动)
3、血气变化
I型呼衰: PaO2 ↓; PaCO2 正常
第十三章呼吸系统病理生理学学时
第十三章呼吸系统病理生理学学时
第十三章呼吸系统病理生理学学时
为什么在弥散障碍时发生Ⅰ型呼衰?
1. 呼吸代偿性增强 2. 解离曲线的差异 3. 弥散速度的差异
肺泡通气不足,肺泡气不能及时更新 由于代偿作用,呼吸肌做功明显增强,耗氧增 多,CO2生成增多
第十三章呼吸系统病理生理学学时
(三)限制性与阻塞性通气障碍
肺容量改变比较
限制性 通气障碍
阻塞性 通气障碍
肺总容量 肺活量 时间肺活量 (TLC) (FVC) (FEV1.0)






FEV1.0 /FVC
外周性气道阻塞:内径<2mm的小支气管 小气道阻塞→ 呼气性呼吸困难
第十三章呼吸系统病理生理学学时
不同部位气道阻塞所致呼气与吸气时气道阻力的变化
胸外阻塞
胸内阻塞
吸气性呼吸困难
第十三章呼吸系统病理生理学学时
(二)通气障碍时的血气变化
Ⅱ 型呼衰: PaO2<60 mmHg; PaCO2>50 mmHg。
限制性通气障碍
阻塞性通气障碍
弥散障碍 通气血流比例失调 解剖分流异常增加
呼吸衰竭的常见发病环节
第十三章呼吸系统病理生理学学时
一、肺通气功能障碍
(一)、类型与原因 1. 限制性通气不足 (restrictive hypoventilatio2). 病因:病因很多,多个环节均可发生


残气量 ↓ ↑
第十三章呼吸系统病理生理学学时
二、弥散障碍 (diffusion impairment) 1. 概念
由肺泡膜面积减少 或 肺泡膜异常增厚 和弥散时间缩短引起的气体交换障碍。
气体分压·溶解度·肺泡呼吸面积 弥散速度∝ ————————————————-
弥散膜厚度 第十三章呼吸系统病理生理学学时
RFI正常值为500左右; 如果RFI≤300,则可诊断为呼衰。
呼吸功能不全(respiratory insufficiency)
第十三章呼吸系统病理生理学学时
多种疾病可导致呼吸衰竭的发生
内科:
COPD、支气管哮喘持续发作、 尘肺、
重症肺结核(慢纤空)、胸膜纤维化
外科: 气胸、 肺癌、肺大部切除 (并发症)
第十三章呼吸系统病理生理学学时
呼吸衰竭 (respiratory failure): 是指由于外呼吸功能发生严重障碍,导
致静息状态下动脉氧分压(PaO2) 低于8 kPa (60 mmHg),
或伴有动脉CO2分压(PaCO2) 高于6.6 kPa(50mmHg),
并引起一系列机能障碍、代谢紊乱的病理过 程。
第十三章呼吸系统病理生理学学时
呼吸衰竭的分型 I型呼吸衰竭=低氧血症性呼吸衰竭
PaO2 —常因换气功能障碍所致 II型呼吸衰竭=低氧血症伴高碳酸血症性呼衰
PaO2 ,PaCO2 —常因通气功能障碍
第十三章呼吸系统病理生理学学时
呼衰指数(respiratory failure index,RFI) 指动脉血氧分压与吸入气氧浓度之比值。 反映外呼吸效率。 PaO2 RFI= FiO2
第十三章呼吸系统病理生理学学时
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or lung Surfactant): 维持肺泡表面张力于正常水平的物质
产生于:肺泡II型上皮细胞 性质:二棕榈酰磷脂酰胆碱 作用:降低表面张力,削弱肺泡的回缩力, 增加肺顺应性,防止肺泡的塌陷。
病理情况下:合成减少,分解增多,含量减少
第十三章呼吸系统病理生理学学时
表面活性物质的生理功能
降低肺泡表面张力 Laplace 定律:一个液膜组成的球,
其内压与半径成反比,与表面张力成正 比。
P 2T r
保证大、小肺泡的稳定性
第十三章呼吸系统病理生理学学时
第十三章呼吸系统病理生理学学时
2. 阻塞性通气不足 (obstructive hypoventilation)
第十三章呼吸系统病理生理学学时
限制性通气不足的病因
呼吸中枢: 脑外伤、“中风”、中枢镇静剂、酒精 神经: 格林巴利综合征、脊髓灰质炎 呼吸肌: 疲劳、萎缩、无力 胸廓: 多发性肋骨骨折、严重畸形 胸膜腔:胸膜纤维化、胸腔积液、胸腔积气 肺泡 :表面活性物质↓:
合成↓: 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消耗↑: 肺气肿过度通气 稀释性: 肺水肿
儿科: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产科: 羊水栓塞
传染科: SARS
耳鼻喉科: 异物误吸
麻醉科: 麻醉意外
急症科: 溺水、安眠镇静剂过量、酒精中毒、
毒品过量、腐蚀气体误吸 等等
第十三章呼吸系统病理生理学学时
三、 分类
1. 根据血气改变 :
I型
PaO2 ↓
II 型

PaCO2 N (低氧血症型)
↑ (高碳酸血症型)
(1) 概念:气道狭窄或阻塞导致的通气障碍 (2) 病因:呼吸道肿瘤、异物、声带水肿、
COPD等。 气道阻力增加是关键。
第十三章呼吸系统病理生理学学时
层流与湍流的气道阻力
泊肃叶定律:
层流:
R
8L r4
湍流:
R
8L r5
第十三章呼吸系统病理生理学学时
塞气 道 阻
中央性气道阻塞 :气管分叉以上的气道阻塞 胸外阻塞→吸气性呼吸困难 胸内阻塞→呼气性呼吸困难
2. 根据外呼吸不同环节:通气障碍型 换气障碍型
3. 根据发病部位:中枢性 外周性
4. 根据病程: 急性 慢性第十三章呼吸系统病理生理学学时
第二节 原因和发病机制
呼吸中枢

神经

肺泡扩张
呼吸肌
动力系统

胸廓

胸膜腔
O2 → 气管、支气管↓
肺泡
肺通气
O2↓肺泡膜 肺换气
肺泡毛细血管
第十三章呼吸系统病理生理学学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