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基础杨晓兰韦志锋韩贤武版课后习题答案

合集下载

机械设计基础 课后习题答案 第三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课后答案(1-18章全)

机械设计基础 课后习题答案 第三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课后答案(1-18章全)

机械设计基础课后习题答案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课后答案(1-18章全)机械设计基础课后习题答案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目录第 1 章机械设计概述??????????????????????????????????????????????????????????????????? ????????????????????????????????? 1第 2 章摩擦、磨损及润滑概述??????????????????????????????????????????????????????????????????? ????????????????? 3第 3 章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 ????????????????????? 12第 4 章平面连杆机构??????????????????????????????????????????????????????????????????? ????????????????????????????????? 16第 5 章凸轮机构??????????????????????????????????????????????????????????????????? ??????????????????????????????????????????36第 6 章间歇运动机构??????????????????????????????????????????????????????????????????? ????????????????????????????????? 46第7 章螺纹连接与螺旋传动??????????????????????????????????????????????????????????????????? ????????????????????? 48第8 章带传动??????????????????????????????????????????????????????????????????? ??????????????????????????????????????????????60第9 章链传动??????????????????????????????????????????????????????????????????? ??????????????????????????????????????????????73第10 章齿轮传动??????????????????????????????????????????????????????????????????? ??????????????????????????????????????????80第11章蜗杆传动??????????????????????????????????????????????????????????????????? ??????????????????????????????????????????112第12 章齿轮系??????????????????????????????????????????????????????????????????? ??????????????????????????????????????????????124第13 章机械传动设计???????????????????????????????????????????????????????????????????????????????????????????????????? 131第14 章轴和轴毂连接??????????????????????????????????????????????????????????????????? ????????????????????????????????? 133第15 章轴承??????????????????????????????????????????????????????????????????? ??????????????????????????????????????????????????138第16 章其他常用零、部件??????????????????????????????????????????????????????????????????? ????????????????????????? 152第17 章机械的平衡与调速??????????????????????????????????????????????????????????????????? ????????????????????????? 156第18 章机械设计CAD 简介??????????????????????????????????????????????????????????????????? ???????????????????????163第1章机械设计概述1.1 机械设计过程通常分为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机械设计过程通常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产品规划主要工作是提出设计任务和明确设计要求。

机械设计基础课后习题答案(第五版)(完整版)

机械设计基础课后习题答案(第五版)(完整版)

机械设计基础(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高等教育出版社杨可竺、程光蕴、李仲生主编9-1答退火:将钢加热到一定温度,并保温到一定时间后,随炉缓慢冷却的热处理方法。

主要用来消除内应力、降低硬度,便于切削。

正火:将钢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温一定时间后,空冷或风冷的热处理方法。

可消除内应力,降低硬度,便于切削加工;对一般零件,也可作为最终热处理,提高材料的机械性能。

淬火:将钢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温一定时间后,浸入到淬火介质中快速冷却的热处理方法。

可提高材料的硬度和耐磨性,但存在很大的内应力,脆性也相应增加。

淬火后一般需回火。

淬火还可提高其抗腐蚀性。

调质:淬火后加高温回火的热处理方法。

可获得强度、硬度、塑性、韧性等均较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广泛应用于较为重要的零件设计中。

表面淬火:迅速将零件表面加热到淬火温度后立即喷水冷却,使工件表层淬火的热处理方法。

主要用于中碳钢或中碳合金钢,以提高表层硬度和耐磨性,同时疲劳强度和冲击韧性都有所提高。

渗碳淬火:将工件放入渗碳介质中加热,并保温一定时间,使介质中的碳渗入到钢件中的热处理方法。

适合于低碳钢或低碳合金钢,可提高表层硬度和耐磨性,而仍保留芯部的韧性和高塑性。

9-2解见下表9-3解查教材表9-1,Q235的屈服极限查手册GB706-88标准,14号热轧工字钢的截面面积则拉断时所所的最小拉力为9-4解查教材表9-1,45钢的屈服极限许用应力把夹紧力向截面中心转化,则有拉力和弯距截面面积抗弯截面模量则最大夹紧力应力分布图如图所示图9.3 题9-4解图9-5解查手册,查手册退刀槽宽度,沟槽直径,过渡圆角半径,尾部倒角设所用螺栓为标准六角头螺栓,对于的螺栓,最小中心距,螺栓轴线与箱壁的最小距离。

9-6解查手册,当圆轴时,平键的断面尺寸为且轴上键槽尺寸、轮毂键槽尺寸。

图9.5 题9-6解图9-7解(1)取横梁作为示力体,当位于支承右侧处时由得由得由得由得(2)横梁弯矩图图9.7 题9-7解图(3)横梁上铆钉组的载荷力矩水平分力垂直分力9-8解水平分力在每个铆钉上产生的载荷垂直分力在每个铆钉上产生的载荷力矩在每个铆钉上产生的载荷各力在铆钉上的方向见图所示图9.9 题9-8解图根据力的合成可知,铆钉1的载荷最大9-9解铆钉所受最大载荷校核剪切强度校核挤压强度均合适。

机械设计基础课后习题与答案

机械设计基础课后习题与答案

机械设计基础1-5至1-12 指出(题1-5图~1-12图)机构运动简图中的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和虚约束,计算各机构的自由度,并判断是否具有确定的运动。

1-5 解 F =H L P P n --23=18263-⨯-⨯=11-6 解F =H L P P n --23=111283-⨯-⨯=11-7 解F =H L P P n --23=011283-⨯-⨯=21-8 解F =H L P P n --23=18263-⨯-⨯=11-9 解F =H L P P n --23=24243-⨯-⨯=21-10 解F =H L P P n --23=212293-⨯-⨯=11-11 解F =H L P P n --23=24243-⨯-⨯=21-12 解F =H L P P n --23=03233-⨯-⨯=32-1 试根据题2-1图所标注的尺寸判断下列铰链四杆机构是曲柄摇杆机构、双曲柄机构还是双摇杆机构。

题2-1图答 : a )160907015011040=+<=+,且最短杆为机架,因此是双曲柄机构。

b )1707010016512045=+<=+,且最短杆的邻边为机架,因此是曲柄摇杆机构。

c )132627016010060=+>=+,不满足杆长条件,因此是双摇杆机构。

d )1909010015010050=+<=+,且最短杆的对边为机架,因此是双摇杆机构。

2-3 画出题2-3图所示个机构的传动角和压力角。

图中标注箭头的构件为原动件。

题2-3图解:2-5 设计一脚踏轧棉机的曲柄摇杆机构,如题2-5图所示,要求踏板CD 在水平位置上下各摆10度,且500CD l mm =,1000AD l mm =。

(1)试用图解法求曲柄AB 和连杆BC 的长度;(2)用式(2-6)和式(2-6)’计算此机构的最小传动角。

题2-5图解 : ( 1 )由题意踏板CD 在水平位置上下摆动 10,就是曲柄摇杆机构中摇杆的极限位置,此时曲柄与连杆处于两次共线位置。

(完整版)机械设计基础课后习题答案.

(完整版)机械设计基础课后习题答案.

第三章部分题解参考3-5 图3-37所示为一冲床传动机构的设计方案。

设计者的意图是通过齿轮1带动凸轮2旋转后,经过摆杆3带动导杆4来实现冲头上下冲压的动作。

试分析此方案有无结构组成原理上的错误。

若有,应如何修改?习题3-5图习题3-5解图(a) 习题3-5解图(b) 习题3-5解图(c) 解 画出该方案的机动示意图如习题3-5解图(a),其自由度为:14233 2345=-⨯-⨯=--=P P n F 其中:滚子为局部自由度计算可知:自由度为零,故该方案无法实现所要求的运动,即结构组成原理上有错误。

解决方法:①增加一个构件和一个低副,如习题3-5解图(b)所示。

其自由度为:115243 2345=-⨯-⨯=--=P P n F ②将一个低副改为高副,如习题3-5解图(c)所示。

其自由度为:123233 2345=-⨯-⨯=--=P P n F 3-6 画出图3-38所示机构的运动简图(运动尺寸由图上量取),并计算其自由度。

习题3-6(a)图 习题3-6(d)图解(a) 习题3-6(a)图所示机构的运动简图可画成习题3-6(a)解图(a)或习题3-6(a)解图(b)的两种形式。

自由度计算:1042332345=-⨯-⨯=--=P P n F习题3-6(a)解图(a)习题3-6(a)解图(b)解(d) 习题3-6(d)图所示机构的运动简图可画成习题3-6(d)解图(a)或习题3-6(d)解图(b)的两种形式。

自由度计算:1042332345=-⨯-⨯=--=P P n F习题3-6(d)解图(a) 习题3-6(d)解图(b)3-7 计算图3-39所示机构的自由度,并说明各机构应有的原动件数目。

解(a) 10102732345=-⨯-⨯=--=P P n FA 、B 、C 、D 为复合铰链原动件数目应为1说明:该机构为精确直线机构。

当满足BE =BC =CD =DE ,AB =AD ,AF =CF 条件时,E 点轨迹是精确直线,其轨迹垂直于机架连心线AF解(b) 1072532345=-⨯-⨯=--=P P n FB 为复合铰链,移动副E 、F 中有一个是虚约束 原动件数目应为1说明:该机构为飞剪机构,即在物体的运动过程中将其剪切。

机械设计基础杨晓兰,韦志锋,韩贤武版课后习题答案

机械设计基础杨晓兰,韦志锋,韩贤武版课后习题答案

第十三章习题册参考答案绪论0-1 判断题(1)×(2)×(3)×(4)√(5)√(6)×(7)×0-2 填空题(1)确定的相对(2)机械(3)零件(4)构件0-3 选择题(1)A (2)A (3)A (4)A (5)A一、机构的自由度1-1 判断题(1)×(2)√(3)×(4)×(5)×(6)×(7)√(8)√(9)×(10)√(11)√(12)×(13)×(14)×1-2 填空题(1)运动副(2)独立(3)2 (4)低(5)机构自由度(6)机架1-3 选择题(1)A (2)A (3)A (4)A (5)A (6)A (7)A (8)A (9)A (10)A (11)A (12)A (13)A1-4 解:a)F=3n-2p l-p h=3×3-2×4-0=1b)F=3n-2p l-p h=3×5-2×7-0=1c)F=3n-2p l-p h=3×3-2×4-0=1d)F=3n-2p l-p h=3×3-2×4-0=1e)F=3n-2p l-p h=3×3-2×4-0=1f)F=3n-2p l-p h=3×3-2×4-0=1g)F=3n-2p l-p h=3×3-2×4-0=11-5 解:a)F=3n-2p l-p h =3×5-2×7-0=1b)滚子中心存在局部自由度,F=3n-2p l-p h=3×8-2×11-1=1c)E处存在复合铰链,F=3n-2p l-p h=3×5-2×6-1=2d)F=3n-2p l-p h=3×6-2×8-1=1e)滚子中心存在局部自由度,两移动副处之一为虚约束,三根杆以转动副相连处存在复合铰链F=3n-2p l-p h=3×9-2×12-2=1f)齿轮、杆和机架以转动副相连处存在复合铰链,F=3n-2p l-p h=3×4-2×4-2=2g)F=3n-2p l-p h=3×3-2×3-0=3h)滚子中心存在局部自由度,F=3n-2p l-p h=3×3-2×3-2=1i)中间三根杆以转动副相连处存在复合铰链,=3n-2p l-p h=3×7-2×10-0=1j)左边部分全为虚约束,三根杆以转动副相连处存在复合铰链,F=3n-2p l-p h=3×5-2×7-0=1 1-6 解:a)该构件组合为机构,因为该组合自由度F=3n-2p l-p h=3×4-2×5-1=1>0b)该构件组合不是机构,因为该组合自由度F=3n-2p l-p h=3×3-2×4-1=0c)该构件组合不是机构,因为该组合自由度F=3n-2p l-p h=3×4-2×6-0=0d)该构件组合为机构,因为该组合自由度F=3n-2p l-p h=3×3-2×4-0=1>0二、平面连杆机构2-1 判断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2 填空题(1)低(2)转动(3)3 (4)连杆,连架杆(5)曲柄,摇杆(6)最短(7)曲柄摇杆(8)摇杆,连杆(9)2 (10)>(11)运动不确定(12)非工作时间(13)惯性(14)大(15)中的摆动导杆机构有,中的转动导杆机构无(16)机架(17)曲柄(18)曲柄滑块(19)双摇杆(20)双曲柄机构(21)无,有2-3 选择题(1)A (2)C (3)B (4)A (5)B (6)B (7)A (8)C (9)A (10)A (11)A (12)C (13)C (14)A (15)A (16)A (17)A (18)A (19)A (20)A (21)A 2-4 解:a)双曲柄机构,因为40+110<70+90,满足杆长条件,并以最短杆为机架b)曲柄摇杆机构,因为30+130<110+120,满足杆长条件,并以最短杆的邻边为机架c)双摇杆机构,因为50+100>60+70,不满足杆长条件,无论以哪杆为机架都是双摇杆机构d)双摇杆机构,因为50+120=80+90,满足杆长条件,并以最短杆的对边为机架2-5 解:(1)由该机构各杆长度可得l AB+ l BC<l CD+ l AD,由此可知满足杆长条件,当以AB杆或AB杆的邻边为机架时该机构有曲柄存在(2)以l BC或l AD杆成为机架即为曲柄摇杆机构,以l AB杆成为机架即为双曲柄机构,以l CD杆成为机架即为双摇杆机构2-6 解:(1)曲柄摇杆机构由题意知连架杆CD杆不是最短杆,要为曲柄摇杆机构,连架杆AB杆应为最短杆(0<l AB≤300 mm)且应满足杆长条件l AB+l BC≤l CD+l AD,由此可得0<l AB≤150mm(2)双摇杆机构由题意知机架AD杆不是最短杆的对边,要为双摇杆机构应不满足杆长条件①AB杆为最短杆(0<l AB≤300mm)时,l AB+l BC>l CD+l AD,由此可得150mm<l AB≤300mm②AB杆为中间杆(300mm≤l AB≤500mm)时,l AD+l BC>l CD+l AB,由此可得300mm≤l AB<450mm③AB杆为最长杆(500mm≤l AB<1150mm)时,l AB+l AD>l CD+l BC,由此可得550mm<l AB<1150mm由此可知:150mm<l AB<450 mm,550mm<l AB<1150 mm(3)双曲柄机构要为双曲柄机构,AD杆必须为最短杆且应满足杆长条件①AB杆为中间杆(300mm≤l AB≤500mm)时,l AD+l BC≤l CD+ l AB,由此可得450mm≤l AB≤500mm②AB杆为最长杆(500mm≤l AB<1150mm)时,l AB+l AD≤l CD+l BC,由此可得500mm≤l AB≤550mm由此可知:450mm≤l AB≤550mm2-7 解:a )b )c )d )e ) 各机构压力角和传动角如图所示,图a)、d )机构无死点位置,图b)、c )、e )机构有死点位置 2-8 解:用作图法求解,主要步骤: (1)计算极位夹角:︒=+-⨯︒=+-⨯︒=3615.115.118011180K K θ (2)取比例尺μ=0.001m/mm(3)根据比例尺和已知条件定出A 、D 、C 三点,如图所示(4)连接AC ,以AC 为边作θ角的另一角边线,与以D 为圆心、摇杆DC 为半径的圆弧相交于C 1和C 2点,连接DC 1和DC 2得摇杆的另一极限位置(两个)(5)从图中量得AC =71mm ,AC 1=26mm ,AC 2=170mm (6)当摇杆的另一极限位置位于DC 1时:5mm .2221=⨯=AC AC l AB -μ,5mm .4821=+⨯=AC AC l BC μ (7)当摇杆的另一极限位置位于DC 1时:5mm .4922=⨯=AC AC l AB -μ,5mm .12022=+⨯=AC AC l BC μ 答:曲柄和连杆的长度分别为22.5mm 、48.5mm 和49.5mm 、120.5mm 。

机械设计基础杨晓兰,韦志锋,韩贤武版课后习题答案精编版

机械设计基础杨晓兰,韦志锋,韩贤武版课后习题答案精编版

第十三章习题册参考答案绪论0-1 判断题(1)×(2)×(3)×(4)√(5)√(6)×(7)×0-2 填空题(1)确定的相对(2)机械(3)零件(4)构件0-3 选择题(1)A (2)A (3)A (4)A (5)A一、机构的自由度1-1 判断题(1)×(2)√(3)×(4)×(5)×(6)×(7)√(8)√(9)×(10)√(11)√(12)×(13)×(14)×1-2 填空题(1)运动副(2)独立(3)2 (4)低(5)机构自由度(6)机架1-3 选择题(1)A (2)A (3)A (4)A (5)A (6)A (7)A (8)A (9)A (10)A (11)A (12)A (13)A1-4 解:a)F=3n-2p l-p h=3×3-2×4-0=1b)F=3n-2p l-p h=3×5-2×7-0=1c)F=3n-2p l-p h=3×3-2×4-0=1d)F=3n-2p l-p h=3×3-2×4-0=1e)F=3n-2p l-p h=3×3-2×4-0=1f)F=3n-2p l-p h=3×3-2×4-0=1g)F=3n-2p l-p h=3×3-2×4-0=11-5 解:a)F=3n-2p l-p h =3×5-2×7-0=1b)滚子中心存在局部自由度,F=3n-2p l-p h=3×8-2×11-1=1c)E处存在复合铰链,F=3n-2p l-p h=3×5-2×6-1=2d)F=3n-2p l-p h=3×6-2×8-1=1e)滚子中心存在局部自由度,两移动副处之一为虚约束,三根杆以转动副相连处存在复合铰链F=3n-2p l-p h=3×9-2×12-2=1f)齿轮、杆和机架以转动副相连处存在复合铰链,F=3n-2p l-p h=3×4-2×4-2=2g)F=3n-2p l-p h=3×3-2×3-0=3h)滚子中心存在局部自由度,F=3n-2p l-p h=3×3-2×3-2=1i)中间三根杆以转动副相连处存在复合铰链,=3n-2p l-p h=3×7-2×10-0=1j)左边部分全为虚约束,三根杆以转动副相连处存在复合铰链,F=3n-2p l-p h=3×5-2×7-0=1 1-6 解:a)该构件组合为机构,因为该组合自由度F=3n-2p l-p h=3×4-2×5-1=1>0b)该构件组合不是机构,因为该组合自由度F=3n-2p l-p h=3×3-2×4-1=0c)该构件组合不是机构,因为该组合自由度F=3n-2p l-p h=3×4-2×6-0=0d)该构件组合为机构,因为该组合自由度F=3n-2p l-p h=3×3-2×4-0=1>0二、平面连杆机构2-1 判断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2 填空题(1)低(2)转动(3)3 (4)连杆,连架杆(5)曲柄,摇杆(6)最短(7)曲柄摇杆(8)摇杆,连杆(9)2 (10)>(11)运动不确定(12)非工作时间(13)惯性(14)大(15)中的摆动导杆机构有,中的转动导杆机构无(16)机架(17)曲柄(18)曲柄滑块(19)双摇杆(20)双曲柄机构(21)无,有2-3 选择题(1)A (2)C (3)B (4)A (5)B (6)B (7)A (8)C (9)A (10)A (11)A (12)C (13)C (14)A (15)A (16)A (17)A (18)A (19)A (20)A (21)A 2-4 解:a)双曲柄机构,因为40+110<70+90,满足杆长条件,并以最短杆为机架b)曲柄摇杆机构,因为30+130<110+120,满足杆长条件,并以最短杆的邻边为机架c)双摇杆机构,因为50+100>60+70,不满足杆长条件,无论以哪杆为机架都是双摇杆机构d)双摇杆机构,因为50+120=80+90,满足杆长条件,并以最短杆的对边为机架2-5 解:(1)由该机构各杆长度可得l AB+ l BC<l CD+ l AD,由此可知满足杆长条件,当以AB杆或AB杆的邻边为机架时该机构有曲柄存在(2)以l BC或l AD杆成为机架即为曲柄摇杆机构,以l AB杆成为机架即为双曲柄机构,以l CD杆成为机架即为双摇杆机构2-6 解:(1)曲柄摇杆机构由题意知连架杆CD杆不是最短杆,要为曲柄摇杆机构,连架杆AB杆应为最短杆(0<l AB≤300 mm)且应满足杆长条件l AB+l BC≤l CD+l AD,由此可得0<l AB≤150mm(2)双摇杆机构由题意知机架AD杆不是最短杆的对边,要为双摇杆机构应不满足杆长条件①AB杆为最短杆(0<l AB≤300mm)时,l AB+l BC>l CD+l AD,由此可得150mm<l AB≤300mm②AB杆为中间杆(300mm≤l AB≤500mm)时,l AD+l BC>l CD+l AB,由此可得300mm≤l AB<450mm③AB杆为最长杆(500mm≤l AB<1150mm)时,l AB+l AD>l CD+l BC,由此可得550mm<l AB<1150mm由此可知:150mm<l AB<450 mm,550mm<l AB<1150 mm(3)双曲柄机构要为双曲柄机构,AD杆必须为最短杆且应满足杆长条件①AB杆为中间杆(300mm≤l AB≤500mm)时,l AD+l BC≤l CD+ l AB,由此可得450mm≤l AB≤500mm②AB杆为最长杆(500mm≤l AB<1150mm)时,l AB+l AD≤l CD+l BC,由此可得500mm≤l AB≤550mm由此可知:450mm≤l AB≤550mm2-7 解:a )b )c )d )e ) 各机构压力角和传动角如图所示,图a)、d )机构无死点位置,图b)、c )、e )机构有死点位置 2-8 解:用作图法求解,主要步骤: (1)计算极位夹角:︒=+-⨯︒=+-⨯︒=3615.115.118011180K K θ (2)取比例尺μ=0.001m/mm(3)根据比例尺和已知条件定出A 、D 、C 三点,如图所示(4)连接AC ,以AC 为边作θ角的另一角边线,与以D 为圆心、摇杆DC 为半径的圆弧相交于C 1和C 2点,连接DC 1和DC 2得摇杆的另一极限位置(两个)(5)从图中量得AC =71mm ,AC 1=26mm ,AC 2=170mm (6)当摇杆的另一极限位置位于DC 1时:5mm .2221=⨯=AC AC l AB -μ,5mm .4821=+⨯=AC AC l BC μ (7)当摇杆的另一极限位置位于DC 1时:5mm .4922=⨯=AC AC l AB -μ,5mm .12022=+⨯=AC AC l BC μ 答:曲柄和连杆的长度分别为22.5mm 、48.5mm 和49.5mm 、120.5mm 。

机械设计基础(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1)

机械设计基础(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1)

机械设计基础(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图1.14 题1-4解图1-5 解1-6 解1-7 解1-8 解1-9 解1-10 解1-11 解1-12 解题题2-3 见图 2.16 。

图2.16题2-7图2.19解: 作图步骤如下(见图2.19 ):(1 )求,;并确定比例尺。

(2 )作,顶角,。

(3 )作的外接圆,则圆周上任一点都可能成为曲柄中心。

(4 )作一水平线,于相距,交圆周于点。

(5 )由图量得,。

解得:曲柄长度:连杆长度:题2-9解:见图 2.21 ,作图步骤如下:(1 )求,,由此可知该机构没有急回特性。

( 2 )选定比例尺,作,。

(即摇杆的两极限位置)(3 )做,与交于点。

(4 )在图上量取,和机架长度。

曲柄长度:连杆长度:4.5课后习题详解4-1解分度圆直径齿顶高齿根高顶隙中心距齿顶圆直径齿根圆直径基圆直径齿距齿厚、齿槽宽4-2解由可得模数分度圆直径4-3解由得4-11解因螺旋角端面模数端面压力角当量齿数分度圆直径齿顶圆直径齿根圆直径4-12解(1)若采用标准直齿圆柱齿轮,则标准中心距应说明采用标准直齿圆柱齿轮传动时,实际中心距大于标准中心距,齿轮传动有齿侧间隙,传动不连续、传动精度低,产生振动和噪声。

(2)采用标准斜齿圆柱齿轮传动时,因螺旋角分度圆直径节圆与分度圆重合,5-1解:蜗轮2和蜗轮3的转向如图粗箭头所示,即和。

图 5.5图5.6 5-2解:这是一个定轴轮系,依题意有:齿条 6 的线速度和齿轮 5 ′分度圆上的线速度相等;而齿轮 5 ′的转速和齿轮 5 的转速相等,因此有:通过箭头法判断得到齿轮 5 ′的转向顺时针,齿条 6 方向水平向右。

5-8解:这是一个周转轮系,其中齿轮1、3为中心轮,齿轮2、2′为行星轮,为行星架。

∵,∴∴与方向相同5-9解:这是一个周转轮系,其中齿轮1、3为中心轮,齿轮2、2′为行星轮,为行星架。

∵设齿轮1方向为正,则,∴∴与方向相同图 5.13图5.145-10解:这是一个混合轮系。

机械设计基础课后习题答案(第五版)(完整版)

机械设计基础课后习题答案(第五版)(完整版)

机械设计基础课后习题答案(第五版)(完整版)机械设计基础(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高等教育出版社杨可竺、程光蕴、李仲生主编9-1答退火:将钢加热到一定温度,并保温到一定时间后,随炉缓慢冷却的热处理方法。

主要用来消除内应力、降低硬度,便于切削。

正火:将钢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温一定时间后,空冷或风冷的热处理方法。

可消除内应力,降低硬度,便于切削加工;对一般零件,也可作为最终热处理,提高材料的机械性能。

淬火:将钢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温一定时间后,浸入到淬火介质中快速冷却的热处理方法。

可提高材料的硬度和耐磨性,但存在很大的内应力,脆性也相应增加。

淬火后一般需回火。

淬火还可提高其抗腐蚀性。

调质:淬火后加高温回火的热处理方法。

可获得强度、硬度、塑性、韧性等均较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广泛应用于较为重要的零件设计中。

表面淬火:迅速将零件表面加热到淬火温度后立即喷水冷却,使工件表层淬火的热处理方法。

主要用于中碳钢或中碳合金钢,以提高表层硬度和耐磨性,同时疲劳强度和冲击韧性都有所提高。

渗碳淬火:将工件放入渗碳介质中加热,并保温一定时间,使介质中的碳渗入到钢件中的热处理方法。

适合于低碳钢或低碳合金钢,可提高表层硬度和耐磨性,而仍保留芯部的韧性和高塑性。

9-2解见下表9-3解查教材表9-1,Q235的屈服极限查手册GB706-88标准,14号热轧工字钢的截面面积则拉断时所所的最小拉力为9-4解查教材表9-1,45钢的屈服极限许用应力把夹紧力向截面中心转化,则有拉力和弯距截面面积抗弯截面模量则最大夹紧力应力分布图如图所示图9.3 题9-4解图9-5解查手册,查手册退刀槽宽度,沟槽直径,过渡圆角半径,尾部倒角设所用螺栓为标准六角头螺栓,对于的螺栓,最小中心距,螺栓轴线与箱壁的最小距离。

9-6解查手册,当圆轴时,平键的断面尺寸为且轴上键槽尺寸、轮毂键槽尺寸。

图9.5 题9-6解图9-7解(1)取横梁作为示力体,当位于支承右侧处时由得由得由得由得(2)横梁弯矩图图9.7 题9-7解图(3)横梁上铆钉组的载荷力矩水平分力垂直分力9-8解水平分力在每个铆钉上产生的载荷垂直分力在每个铆钉上产生的载荷力矩在每个铆钉上产生的载荷各力在铆钉上的方向见图所示图9.9 题9-8解图根据力的合成可知,铆钉1的载荷最大9-9解铆钉所受最大载荷校核剪切强度校核挤压强度均合适。

机械设计基础 课后习题答案文选

机械设计基础 课后习题答案文选

机械设计基础(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杨可竺、程光蕴、李仲生主编1-1至1-4解机构运动简图如下图所示。

图 1.11 题1-1解图图1.12 题1-2解图图1.13 题1-3解图图1.14 题1-4解图1-5 解1-6 解1-7 解1-8 解1-9 解1-10 解1-11 解1-12 解1-13解该导杆机构的全部瞬心如图所示,构件1、3的角速比为:1-14解该正切机构的全部瞬心如图所示,构件3的速度为:,方向垂直向上。

1-15解要求轮1与轮2的角速度之比,首先确定轮1、轮2和机架4三个构件的三个瞬心,即,和,如图所示。

则:,轮2与轮1的转向相反。

1-16解(1)图a中的构件组合的自由度为:自由度为零,为一刚性桁架,所以构件之间不能产生相对运动。

(2)图b中的CD 杆是虚约束,去掉与否不影响机构的运动。

故图b中机构的自由度为:所以构件之间能产生相对运动。

题2-1答: a ),且最短杆为机架,因此是双曲柄机构。

b ),且最短杆的邻边为机架,因此是曲柄摇杆机构。

c ),不满足杆长条件,因此是双摇杆机构。

d ),且最短杆的对边为机架,因此是双摇杆机构。

题2-2解: 要想成为转动导杆机构,则要求与均为周转副。

( 1 )当为周转副时,要求能通过两次与机架共线的位置。

见图2-15 中位置和。

在中,直角边小于斜边,故有:(极限情况取等号);在中,直角边小于斜边,故有:(极限情况取等号)。

综合这二者,要求即可。

( 2 )当为周转副时,要求能通过两次与机架共线的位置。

见图2-15 中位置和。

在位置时,从线段来看,要能绕过点要求:(极限情况取等号);在位置时,因为导杆是无限长的,故没有过多条件限制。

( 3 )综合(1 )、(2 )两点可知,图示偏置导杆机构成为转动导杆机构的条件是:题2-3 见图 2.16 。

图 2.16题2-4解: (1 )由公式,并带入已知数据列方程有:因此空回行程所需时间;( 2 )因为曲柄空回行程用时,转过的角度为,因此其转速为:转/ 分钟题2-5解: (1 )由题意踏板在水平位置上下摆动,就是曲柄摇杆机构中摇杆的极限位置,此时曲柄与连杆处于两次共线位置。

机械设计基础课后习题答案

机械设计基础课后习题答案

机械设计基础第1章平面机构自由度习题解答1-1至1-4 绘制机构运动简图。

1-11-21-31-41-5至1-12 计算机构自由度局部自由度虚约束局部自由度1-5 有一处局部自由度(滚子),有一处虚约束(槽的一侧),无复合铰链 n=6 P L=8 P H=1 F=3×6-2×8-1=11-6 有一处局部自由度(滚子),无复合铰链、虚约束n=8 P L=11 P H=1 F=3×8-2×11-1=11-7 无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虚约束n=8 P L=11 P H=0 F=3×8-2×11-0=21-8 无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虚约束n=6 P L=8 P H=1 F=3×6-2×8-1=11-9 有两处虚约束(凸轮、滚子处槽的一侧),局部自由度1处,无复合铰链n=4 P L=4 P H=2F=3×4-2×4-2=21-10 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虚约束各有一处凸轮、齿轮为同一构件时,n=9 P L=12 P H=2F=3×9-2×12-2=1凸轮、齿轮为不同构件时n=10 P L=13 P H=2 F=3×10-2×13-2=2 图上应在凸轮上加一个原动件。

1-11 复合铰链一处,无局部自由度、虚约束n=4 P L=4 P H=2 F=3×4-2×4-2=21-12 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虚约束各有一处n=8 P L=11 P H=1 F=3×8-2×11-1=1友情提示:本资料代表个人观点,如有帮助请下载,谢谢您的浏览!。

机械设计基础课后习题答案

机械设计基础课后习题答案

机械设计基础课后习题答案第三章部分题解参考3-5 图3-37所示为一冲床传动机构的设计方案。

设计者的意图是通过齿轮1带动凸轮2旋转后,经过摆杆3带动导杆4来实现冲头上下冲压的动作。

试分析此方案有无结构组成原理上的错误。

若有,应如何修改?习题3-5图习题3-5解图(a) 习题3-5解图(b) 习题3-5解图(c) 解画出该方案的机动示意图如习题3-5解图(a),其自度为:F3n2P5P4 33241 0其中:滚子为局部自度计算可知:自度为零,故该方案无法实现所要求的运动,即结构组成原理上有错误。

解决方法:①增加一个构件和一个低副,如习题3-5解图(b)所示。

其自度为:F3n2P5P4 34251 1②将一个低副改为高副,如习题3-5解图(c)所示。

其自度为:F3n2P5P4 33232 13-6 画出图3-38所示机构的运动简图,并计算其自度。

习题3-6(a)图习题3-6(d)图解(a) 习题3-6(a)图所示机构的运动简图可画成习题3-6(a)解图(a)或习题3-6(a)解图(b)的两种形式。

自度计算:- 1 -一座城乱我心提供F3n2P5P4332401习题3-6(a)解图(a)习题3-6(a)解图(b)解(d) 习题3-6(d)图所示机构的运动简图可画成习题3-6(d)解图(a)或习题3-6(d)解图(b)的两种形式。

自度计算:F3n2P5P4332401习题3-6(d)解图(a) 习题3-6(d)解图(b)3-7 计算图3-39所示机构的自度,并说明各机构应有的原动件数目。

解(a) F3n2P5P43721001A、B、C、D为复合铰链原动件数目应为1- 2 -一座城乱我心提供说明:该机构为精确直线机构。

当满足BE=BC=CD=DE,AB=AD,AF=CF条件时,E点轨迹是精确直线,其轨迹垂直于机架连心线AF 解(b) F3n2P5P4352701B为复合铰链,移动副E、F中有一个是虚约束原动件数目应为1说明:该机构为飞剪机构,即在物体的运动过程中将其剪切。

机械设计基础(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整理版)电子版本

机械设计基础(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整理版)电子版本

机械设计基础(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整理版)机械设计基础(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杨可竺、程光蕴、李仲生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1至1-4解机构运动简图如下图所示。

图 1.11 题1-1解图图1.12 题1-2解图图1.13 题1-3解图图1.14 题1-4解图1-5 解1-6 解1-7 解1-8 解1-9 解1-10 解1-11 解1-12 解1-13解该导杆机构的全部瞬心如图所示,构件 1、3的角速比为:1-14解该正切机构的全部瞬心如图所示,构件 3的速度为:,方向垂直向上。

1-15解要求轮 1与轮2的角速度之比,首先确定轮1、轮2和机架4三个构件的三个瞬心,即,和,如图所示。

则:,轮2与轮1的转向相反。

1-16解( 1)图a中的构件组合的自由度为:自由度为零,为一刚性桁架,所以构件之间不能产生相对运动。

( 2)图b中的 CD 杆是虚约束,去掉与否不影响机构的运动。

故图 b中机构的自由度为:所以构件之间能产生相对运动。

4.5课后习题详解4-1解分度圆直径齿顶高齿根高顶隙中心距齿顶圆直径齿根圆直径基圆直径齿距齿厚、齿槽宽4-2解由可得模数分度圆直径4-3解由得4-4解分度圆半径分度圆上渐开线齿廓的曲率半径分度圆上渐开线齿廓的压力角基圆半径基圆上渐开线齿廓的曲率半径为 0;压力角为。

齿顶圆半径齿顶圆上渐开线齿廓的曲率半径齿顶圆上渐开线齿廓的压力角4-5解正常齿制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齿根圆直径:基圆直径假定则解得故当齿数时,正常齿制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基圆大于齿根圆;齿数,基圆小于齿根圆。

4-6解中心距内齿轮分度圆直径内齿轮齿顶圆直径内齿轮齿根圆直径4-7 证明用齿条刀具加工标准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不发生根切的临界位置是极限点正好在刀具的顶线上。

此时有关系:正常齿制标准齿轮、,代入上式短齿制标准齿轮、,代入上式图 4.7 题4-7解图4-8证明如图所示,、两点为卡脚与渐开线齿廓的切点,则线段即为渐开线的法线。

机械设计基础(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整理版)要点

机械设计基础(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整理版)要点

机械设计基础(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 杨可竺、程光蕴、李仲生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1至1-4解机构运动简图如下图所示。

图 1.11 题1-1解图图1.12 题1-2解图图1.13 题1-3解图图1.14 题1-4解图 1-5 解1-6 解1-7 解1-8 解1-9 解1-10 解1-11 解1-12 解1-13解该导杆机构的全部瞬心如图所示,构件 1、3的角速比为:1-14解该正切机构的全部瞬心如图所示,构件 3的速度为:向垂直向上。

,方1-15解要求轮 1与轮2的角速度之比,首先确定轮1、轮2和机架4三个构件的三个瞬心,即,和,如图所示。

则:,轮2与轮1的转向相反。

1-16解( 1)图a中的构件组合的自由度为:自由度为零,为一刚性桁架,所以构件之间不能产生相对运动。

( 2)图b中的 CD 杆是虚约束,去掉与否不影响机构的运动。

故图 b中机构的自由度为:所以构件之间能产生相对运动。

4.5课后习题详解4-1解分度圆直径齿顶高齿根高顶隙中心距齿顶圆直径齿根圆直径基圆直径齿距齿厚、齿槽宽4-2解由分度圆直径4-3解由可得模数得4-4解分度圆半径分度圆上渐开线齿廓的曲率半径分度圆上渐开线齿廓的压力角基圆半径基圆上渐开线齿廓的曲率半径为 0;压力角为。

齿顶圆半径齿顶圆上渐开线齿廓的曲率半径齿顶圆上渐开线齿廓的压力角4-5解正常齿制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齿根圆直径:基圆直径假定故当齿数于齿根圆。

则解得,基圆小时,正常齿制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基圆大于齿根圆;齿数4-6解中心距内齿轮分度圆直径内齿轮齿顶圆直径内齿轮齿根圆直径正好在刀具 4-7 证明用齿条刀具加工标准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不发生根切的临界位置是极限点的顶线上。

此时有关系:正常齿制标准齿轮、,代入上式短齿制标准齿轮、,代入上式图 4.7 题4-7解图4-8证明如图所示,、两点为卡脚与渐开线齿廓的切点,则线段。

即为渐开线的法线。

根据渐开线的特性:渐开线的法线必与基圆相切,切点为再根据渐开线的特性:发生线沿基圆滚过的长度,等于基圆上被滚过的弧长,可知:AC对于任一渐开线齿轮,基圆齿厚与基圆齿距均为定值,卡尺的位置不影响测量结果。

机械设计基础答案及

机械设计基础答案及

19
精选PPT
接触应力作用下的失效形式:疲劳点蚀
机械零件在周期性接触应力的作用下,首先在表层 产生初始疲劳裂纹,然后裂纹逐渐扩展,终于使表层金 属呈小片剥落下来,而在零件表面形成一些小坑,这种 现象称为疲劳点蚀。
20
精选PPT
二、接触应力
F
计算依据:弹性力学的赫兹公式 两圆柱体接触
H amx H amx
脆性材料:取材料的强度极限σB 作为极限应力
[ ] B
S
13
精选PPT
四、变应力条件下的许用应力
1、变应力下零件的失效形式:疲劳断裂
其特征为: ①疲劳断裂的最大应力远比静应力下材料的强度极限
低,甚至比屈服极限低;②不管脆性材料或塑性材料,其 疲劳断口均表现为无明显塑性变形的脆性突然断裂;③疲 劳断裂是损伤的积累,它的初期现象是在零件的表面或表 层形成微裂纹,这种裂纹随着应力循环次数的增加而逐渐 扩展,直至余下的未裂开的截面积不以承受外载荷时,零 件就突然断裂。疲劳断裂与应力循环次数(即使用期限或 寿命)密切相关。
18
精选PPT
§9-3 机械零件的接触强度
一、强度分类:
整体强度:零件受载时是在较大体积内产生的应力, 这种应力状态下的零件强度称为整体强度。
接触强度:零件在受载前是点或线接触,受载后, 由于变形其接触处为一小面积,通常此面积甚小而表层 产生的局部应力却很大,这种应力称为接触应力,这时 零件的强度称为接触强度。
从上式可求得对应于循环次数N的弯曲疲劳极限
1N
1m
N0 N
kN1
kN——寿命系数
15
精选PPT
3、变应力下的许用应力
变应力下,取材料的疲劳极限作为极限应力。同时还应考 虑零件的切口和沟槽等界面尺寸突变、绝对尺寸和表面状态等 影响,引入有效应力集中系数kσ、尺寸系数εσ和表面状态系数β 等。

机械设计基础(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

机械设计基础(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

。上向直垂向 方� �为度速的 3 件构�示所图如心瞬部全的构机切正该 解 41-1 �为比速角的 3、1 件构�示所图如心瞬部全的构机杆导该 解 31-1
5- 2 题 钟分 / 转 �为速转其此因

为度角的过转
� �
时用程行回空柄曲为因� 2 � 间时需所程行回空此因
�有程方列据数知已入带并�
式公由� 1 � : 解 4-2 题
解 2 1- 1
解 11-1
解 0 1- 1
解 9- 1
解 8- 1
解 7- 1
解 6- 1
解 5- 1 图解 4-1 题 41.1 图 图解 3-1 题 31.1 图
图解 2-1 题 21.1 图
图解 1-1 题 11.1 图
。示所图下如图简动运构机 解 4-1 至 1-1
社版出育教 等高
编主生仲李 、蕴光程、竺 可杨
� 2 s/mm � 度速加 132.35239.63 531.72 °021 )s/mm( 度速 )mm( 移位 角转总
� 2 s/mm � 度速加 797.56 0 0 °0 )s/mm( 度速 )mm( 移位 角转总
�下如值度速加及以度速、移位的点分各算计 。
设�度速加和度速件动从算计了为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021≤


以�
度长杆连取� 2 �



出作
据根�
为度长杆架连设�心中为
以� 1 � : 解 11-2 题


�到得�度长的杆各取量中图从。
置位个一了出画中图。点
于交

线垂中的
作�

接连后然。点

机械设计基础杨晓兰,韦志锋,韩贤武版课后习题答案解析

机械设计基础杨晓兰,韦志锋,韩贤武版课后习题答案解析

第十三章习题册参考答案绪论0-1 判断题(1)×(2)×(3)×(4)√(5)√(6)×(7)×0-2 填空题(1)确定的相对(2)机械(3)零件(4)构件0-3 选择题(1)A (2)A (3)A (4)A (5)A一、机构的自由度1-1 判断题(1)×(2)√(3)×(4)×(5)×(6)×(7)√(8)√(9)×(10)√(11)√(12)×(13)×(14)×1-2 填空题(1)运动副(2)独立(3)2 (4)低(5)机构自由度(6)机架1-3 选择题(1)A (2)A (3)A (4)A (5)A (6)A (7)A(8)A (9)A (10)A (11)A (12)A (13)A1-4 解:a)F=3n-2p l-p h=3×3-2×4-0=1b)F=3n-2p l-p h=3×5-2×7-0=1c)F=3n-2p l-p h=3×3-2×4-0=1d)F=3n-2p l-p h=3×3-2×4-0=1e)F=3n-2p l-p h=3×3-2×4-0=1f)F=3n-2p l-p h=3×3-2×4-0=1g)F=3n-2p l-p h=3×3-2×4-0=11-5 解:a)F=3n-2p l-p h=3×5-2×7-0=1b)滚子中心存在局部自由度,F=3n-2p l-p h=3×8-2×11-1=1c)E处存在复合铰链,F=3n-2p l-p h=3×5-2×6-1=2d)F=3n-2p l-p h=3×6-2×8-1=1e)滚子中心存在局部自由度,两移动副处之一为虚约束,三根杆以转动副相连处存在复合铰链F=3n-2p l-p h=3×9-2×12-2=1f)齿轮、杆和机架以转动副相连处存在复合铰链,F=3n-2p l-p h=3×4-2×4-2=2g)F=3n-2p l-p h=3×3-2×3-0=3h)滚子中心存在局部自由度,F=3n-2p l-p h=3×3-2×3-2=1i)中间三根杆以转动副相连处存在复合铰链,=3n-2p l-p h=3×7-2×10-0=1j)左边部分全为虚约束,三根杆以转动副相连处存在复合铰链,F=3n-2p l-p h=3×5-2×7-0=11-6 解:a)该构件组合为机构,因为该组合自由度F=3n-2p l-p h=3×4-2×5-1=1>0b)该构件组合不是机构,因为该组合自由度F=3n-2p l-p h=3×3-2×4-1=0c)该构件组合不是机构,因为该组合自由度F=3n-2p l-p h=3×4-2×6-0=0d)该构件组合为机构,因为该组合自由度F=3n-2p l-p h=3×3-2×4-0=1>0二、平面连杆机构2-1 判断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2 填空题(1)低(2)转动(3)3 (4)连杆,连架杆(5)曲柄,摇杆(6)最短(7)曲柄摇杆(8)摇杆,连杆(9)2 (10)>(11)运动不确定(12)非工作时间(13)惯性(14)大(15)中的摆动导杆机构有,中的转动导杆机构无(16)机架(17)曲柄(18)曲柄滑块(19)双摇杆(20)双曲柄机构(21)无,有2-3 选择题(1)A (2)C (3)B (4)A (5)B (6)B (7)A(8)C (9)A (10)A (11)A (12)C (13)C (14)A(15)A (16)A (17)A (18)A (19)A (20)A (21)A2-4 解:a)双曲柄机构,因为40+110<70+90,满足杆长条件,并以最短杆为机架b)曲柄摇杆机构,因为30+130<110+120,满足杆长条件,并以最短杆的邻边为机架c)双摇杆机构,因为50+100>60+70,不满足杆长条件,无论以哪杆为机架都是双摇杆机构d)双摇杆机构,因为50+120=80+90,满足杆长条件,并以最短杆的对边为机架2-5 解:(1)由该机构各杆长度可得l AB+ l BC<l CD+ l AD,由此可知满足杆长条件,当以AB杆或AB杆的邻边为机架时该机构有曲柄存在(2)以l BC或l AD杆成为机架即为曲柄摇杆机构,以l AB杆成为机架即为双曲柄机构,以l CD杆成为机架即为双摇杆机构2-6 解:(1)曲柄摇杆机构由题意知连架杆CD杆不是最短杆,要为曲柄摇杆机构,连架杆AB杆应为最短杆(0<l AB≤300 mm)且应满足杆长条件l AB+l BC≤l CD+l AD,由此可得0<l AB≤150mm(2)双摇杆机构由题意知机架AD杆不是最短杆的对边,要为双摇杆机构应不满足杆长条件①AB杆为最短杆(0<l AB≤300mm)时,l AB+l BC>l CD+l AD,由此可得150mm<l AB≤300mm②AB杆为中间杆(300mm≤l AB≤500mm)时,l AD+l BC>l CD+l AB,由此可得300mm≤l AB<450mm③AB杆为最长杆(500mm≤l AB<1150mm)时,l AB+l AD>l CD+l BC,由此可得550mm<l AB<1150mm由此可知:150mm<l AB<450 mm,550mm<l AB<1150 mm(3)双曲柄机构要为双曲柄机构,AD杆必须为最短杆且应满足杆长条件①AB杆为中间杆(300mm≤l AB≤500mm)时,l AD+l BC≤l CD+ l AB,由此可得450mm≤l AB≤500mm②AB杆为最长杆(500mm≤l AB<1150mm)时,l AB+l AD≤l CD+l BC,由此可得500mm≤l AB≤550mm由此可知:450mm≤l AB≤550mm2-7 解:a )b )c )d )e ) 各机构压力角和传动角如图所示,图a)、d )机构无死点位置,图b)、c )、e )机构有死点位置 2-8 解:用作图法求解,主要步骤: (1)计算极位夹角:︒=+-⨯︒=+-⨯︒=3615.115.118011180K K θ (2)取比例尺μ=0.001m/mm(3)根据比例尺和已知条件定出A 、D 、C 三点,如图所示(4)连接AC ,以AC 为边作θ角的另一角边线,与以D 为圆心、摇杆DC 为半径的圆弧相交于C 1和C 2点,连接DC 1和DC 2得摇杆的另一极限位置(两个)(5)从图中量得AC =71mm ,AC 1=26mm ,AC 2=170mm (6)当摇杆的另一极限位置位于DC 1时:5mm .2221=⨯=AC AC l AB -μ,5mm .4821=+⨯=AC AC l BC μ (7)当摇杆的另一极限位置位于DC 1时:5mm .4922=⨯=AC AC l AB -μ,5mm .12022=+⨯=AC AC l BC μ 答:曲柄和连杆的长度分别为22.5mm 、48.5mm 和49.5mm 、120.5mm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三章习题册参考答案绪论0-1 判断题(1)×(2)×(3)×(4)√(5)√(6)×(7)×0-2 填空题(1)确定的相对(2)机械(3)零件(4)构件0-3 选择题(1)A (2)A (3)A (4)A (5)A一、机构的自由度1-1 判断题(1)×(2)√(3)×(4)×(5)×(6)×(7)√(8)√(9)×(10)√(11)√(12)×(13)×(14)×1-2 填空题(1)运动副(2)独立(3)2 (4)低(5)机构自由度(6)机架1-3 选择题(1)A (2)A (3)A (4)A (5)A (6)A (7)A(8)A (9)A (10)A (11)A (12)A (13)A1-4 解:a)F=3n-2p l-p h=3×3-2×4-0=1b)F=3n-2p l-p h=3×5-2×7-0=1c)F=3n-2p l-p h=3×3-2×4-0=1d)F=3n-2p l-p h=3×3-2×4-0=1e)F=3n-2p l-p h=3×3-2×4-0=1f)F=3n-2p l-p h=3×3-2×4-0=1g)F=3n-2p l-p h=3×3-2×4-0=11-5 解:a)F=3n-2p l-p h=3×5-2×7-0=1b)滚子中心存在局部自由度,F=3n-2p l-p h=3×8-2×11-1=1c)E处存在复合铰链,F=3n-2p l-p h=3×5-2×6-1=2d)F=3n-2p l-p h=3×6-2×8-1=1e)滚子中心存在局部自由度,两移动副处之一为虚约束,三根杆以转动副相连处存在复合铰链F=3n-2p l-p h=3×9-2×12-2=1f)齿轮、杆和机架以转动副相连处存在复合铰链,F=3n-2p l-p h=3×4-2×4-2=2g)F=3n-2p l-p h=3×3-2×3-0=3h)滚子中心存在局部自由度,F=3n-2p l-p h=3×3-2×3-2=1i)中间三根杆以转动副相连处存在复合铰链,=3n-2p l-p h=3×7-2×10-0=1j)左边部分全为虚约束,三根杆以转动副相连处存在复合铰链,F=3n -2p l-p h=3×5-2×7-0=11-6 解:a)该构件组合为机构,因为该组合自由度F=3n-2p l-p h=3×4-2×5-1=1>0b)该构件组合不是机构,因为该组合自由度F=3n-2p l-p h=3×3-2×4-1=0c)该构件组合不是机构,因为该组合自由度F=3n-2p l-p h=3×4-2×6-0=0d)该构件组合为机构,因为该组合自由度F=3n-2p l-p h=3×3-2×4-0=1>0二、平面连杆机构2-1 判断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2 填空题(1)低(2)转动(3)3 (4)连杆,连架杆(5)曲柄,摇杆(6)最短(7)曲柄摇杆(8)摇杆,连杆(9)2 (10)>(11)运动不确定(12)非工作时间(13)惯性(14)大(15)中的摆动导杆机构有,中的转动导杆机构无(16)机架(17)曲柄(18)曲柄滑块(19)双摇杆(20)双曲柄机构(21)无,有2-3 选择题(1)A (2)C (3)B (4)A (5)B (6)B (7)A(8)C (9)A (10)A (11)A (12)C (13)C (14)A(15)A (16)A (17)A (18)A (19)A (20)A (21)A2-4 解:a)双曲柄机构,因为40+110<70+90,满足杆长条件,并以最短杆为机架b)曲柄摇杆机构,因为30+130<110+120,满足杆长条件,并以最短杆的邻边为机架c)双摇杆机构,因为50+100>60+70,不满足杆长条件,无论以哪杆为机架都是双摇杆机构d)双摇杆机构,因为50+120=80+90,满足杆长条件,并以最短杆的对边为机架2-5 解:(1)由该机构各杆长度可得l AB+l BC<l CD+l AD,由此可知满足杆长条件,当以AB杆或AB杆的邻边为机架时该机构有曲柄存在(2)以l BC或l AD杆成为机架即为曲柄摇杆机构,以l AB杆成为机架即为双曲柄机构,以l CD杆成为机架即为双摇杆机构2-6 解:(1)曲柄摇杆机构由题意知连架杆CD杆不是最短杆,要为曲柄摇杆机构,连架杆AB杆应为最短杆(0<l AB≤300 mm)且应满足杆长条件l AB+l BC≤l CD+l AD,由此可得0<l AB≤150mm(2)双摇杆机构由题意知机架AD杆不是最短杆的对边,要为双摇杆机构应不满足杆长条件①AB杆为最短杆(0<l AB≤300mm)时,l AB+l BC>l CD+l AD,由此可得150mm<l AB ≤300mm②AB杆为中间杆(300mm≤l AB≤500mm)时,l AD+l BC>l CD+l AB,由此可得300mm ≤l AB<450mm③AB杆为最长杆(500mm≤l AB<1150mm)时,l AB+l AD>l CD+l BC,由此可得550mm<l AB<1150mm由此可知:150mm<l AB<450 mm,550mm<l AB<1150 mm(3)双曲柄机构要为双曲柄机构,AD杆必须为最短杆且应满足杆长条件①AB杆为中间杆(300mm≤l AB≤500mm)时,l AD+l BC≤l CD+ l AB,由此可得450mm ≤l AB ≤500mm②AB 杆为最长杆(500mm ≤l AB <1150mm )时,l AB +l AD ≤l CD +l BC ,由此可得500mm ≤l AB ≤550mm由此可知:450mm ≤l AB ≤550mm 2-7 解:a )b )c )d )e )各机构压力角和传动角如图所示,图a)、d )机构无死点位置,图b)、c )、e )机构有死点位置2-8 解:用作图法求解,主要步骤: (1)计算极位夹角:︒=+-⨯︒=+-⨯︒=3615.115.118011180K K θ (2)取比例尺μ=0.001m/mm(3)根据比例尺和已知条件定出A 、D 、C 三点,如图所示(4)连接AC ,以AC 为边作角的另一角边线,及以D 为圆心、摇杆DC 为半径的圆弧相交于C 1和C 2点,连接DC 1和DC 2得摇杆的另一极限位置(两个)(5)从图中量得AC =71mm ,AC 1=26mm ,AC 2=170mm (6)当摇杆的另一极限位置位于DC 1时:5mm .2221=⨯=AC AC l AB -μ,5mm .4821=+⨯=AC AC l BC μ (7)当摇杆的另一极限位置位于DC 1时:5mm .4922=⨯=AC AC l AB -μ,5mm .12022=+⨯=AC AC l BC μ 答:曲柄和连杆的长度分别为22.5mm 、48.5mm 和49.5mm 、120.5mm 。

2-9 解:用作图法求解,主要步骤:(1)计算极位夹角:︒=+-⨯︒=+-⨯︒=4.1612.112.118011180K K θ(2)取比例尺μ=0.001m/mm(3)根据比例尺和已知条件定出滑块的两极限位置C 1、C 2两点,如图所示(4)连接C 1C 2,以C 1C 2为直角边作直角三角形C 1C 2P ,使∠C 1C 2P =90°-θ=73.6°(5)以C 2P 为直径作圆O(6)将C 1C 2偏移e 值,及圆O 交于A 点,连接AC 1和AC 2, (7)从图中量得AC 1=34mm ,AC 2=82mm ,则:24mm 212=⨯=AC AC l AB -μ,58mm 221=+⨯=AC AC l BC μ答:曲柄和连杆的长度分别为24mm 和58mm 。

2-10 解:用作图法求解,主要步骤: (1)计算极位夹角:︒=+-⨯︒=+-⨯︒=3014.114.118011180K K θ (2)取比例尺μ=0.002m/mm(3)根据比例尺和已知条件定出机架AC ,如图所示(4)根据摇杆的摆角等于极为夹角作出摇杆的两极限位置 (5)过A 点作摇杆两极限位置的垂线,得垂足点B 1、B 2 (6)从图中量得AB 1=23mm ,则26m m 1=⨯=AB l AB μ 答:曲柄的长度为26mm 。

2-11 解:用作图法求解,主要步骤: (1)计算极位夹角:︒=+-⨯︒=+-⨯︒=0111118011180K K θ (2)取比例尺μ=0.001m/mm(3)根据比例尺和已知条件定出D 、C 1、C 2三点,如图所示(4)过D 点作C 1D 的垂线,并及C 1C 2的连线交于A 点 (5)从图中量得AD =220mm ,AC 1=234mm ,AC 2=180mm ,则:27mm 212=⨯=AC AC l AB -μ,207mm 212=+⨯=AC AC l BC μ,220m m =⨯=AD l AD μ 答:曲柄的长度为27mm ,连杆的长度为207mm ,机架的长度为220mm 。

三、凸轮机构 3-1 判断题(1)√ (2)× (3)√ (4)× (5)× (6)× (7)×(8)× (9)√ (10)√ (11)√ (12)√ (13)√ (14)√(15)× (16)√ (17)√ (18)√ (19)× 3-2 填空题(1)使用 (2)盘形 (3)凸轮轮廓 (4)变曲率 (5)行程(6)行程 (7)轮廓 (8)凸轮的转角,从动件的位移 (9)最小(10)法线 (11)大 (12)等速 (13)小 (14)许用压力角(15)低 (16)大 (17)大 (18)内凹 (19)抛物线 (20)刚性 3-3 选择题(1)B (2)A (3)A (4)A (5)A (6)C (7)A(8)A (9)A (10)A (11)A (12)A (13)A (14)A(15)A (16)A (17)B (18)A (19)A (20)C (21)D(22)A (23)B (24)D (25)B (26)B (27)C3-4 解:(1)凸轮的基圆和基圆半径的标注如图所示(2)从动件的位移线图s-t和升程h的标注如图所示3-5 解:凸轮的位移线图如图所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