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差理论及数据处理方法

合集下载

误差理论和测量数据处理

误差理论和测量数据处理

误差理论和测量数据处理一、引言误差理论和测量数据处理是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准确的测量和数据处理是确保实验结果可靠性和可重复性的关键。

本文将详细介绍误差理论和测量数据处理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步骤。

二、误差理论1. 误差的定义和分类误差是指测量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根据产生误差的原因,可以将误差分为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

系统误差是由于测量仪器的固有缺陷或操作者的主观因素导致的,它具有一定的可预测性;随机误差是由于测量过程中的各种偶然因素引起的,它是无法完全消除的。

2. 误差的表示和评估误差可以用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来表示。

绝对误差是指测量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的绝对值;相对误差是指绝对误差与真实值之比。

为了评估误差的大小和可靠性,常用的指标有平均值、标准差、相对误差等。

3. 误差的传递和合成在实际测量中,往往需要通过多个测量量来求解某个物理量。

误差的传递和合成是指将各个测量量的误差通过一定的数学关系求解出最终物理量的误差。

常用的误差传递和合成方法有线性近似法、微分法和蒙特卡洛法等。

三、测量数据处理1. 数据收集和整理在进行实验测量时,需要采集一系列数据。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是指将实验数据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记录和整理,以便后续的数据处理和分析。

常见的数据整理方法有表格记录法、图表记录法等。

2. 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是指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和推断。

常见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有平均值计算、方差分析、回归分析等。

通过对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可以获得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可信度。

3. 数据的可视化和展示数据的可视化和展示是将处理和分析后的数据以图表的形式展示出来,以便更直观地理解和传达实验结果。

常见的数据可视化和展示方法有柱状图、折线图、散点图等。

四、实例分析为了更好地理解误差理论和测量数据处理的应用,我们以某次实验测量某物理量为例进行分析。

在实验中,我们使用了仪器A进行测量,并记录了一系列数据。

误差理论及实验数据处理

误差理论及实验数据处理

可以设法减小或排除掉的,如对试验机和应变仪等定期校准和检验。又如单向拉伸时由于夹
具装置等原因而引起的偏心问题,可以用试样安装双表或者两对面贴电阻应变片来减少这种
误差。系统误差越小,表明测量的准确度越高,也就是接近真值的程度越好。
偶然误差是由一些偶然因素所引起的,它的出现常常包含很多未知因素在内。无论怎样
差出现的可能性小。
3)随着测量次数的增加,偶然误差的平均值趋向于零。
4)偶然误差的平均值不超过某一限度。
根据以上特性,可以假定偶然误差Δ 遵循母体平均值为零
的高斯正态分布,如图Ⅰ-1 所示。
f (Δ) =
1
− Δ2
e 2σ 2
σ 2π
图Ⅰ-1 偶然误差的正态频率曲线
·97·
材料力学实验指导与实验基本训练
Δ ≤ Δ1 + Δ2 [注]:上述法则对于两个相差甚大的数在相减时是正确的。但是对两个相互十分接近的 数,在相减时有效位数大大减少,上述结论就不适用。在建立运算步骤时要尽量避免两个接 近相等的数进行相减。 2)如果经过多次连乘除后要达到 n 个有效位数,则参加运算的数字的有效位数至少要 有 (n + 1) 个或 (n + 2) 个。例如,两个 4 位有效数的数字经过两次相乘或相除后,一般只能 保证 3 位有效数。 3)如果被测的量 N 是许多独立的可以直接测量的量 x1, x2,", xn 的函数,则一个普遍的 误差公式可表示为下列形式,即
控制实验条件的一致,也不可避免偶然误差的产生,如对同一试样的尺寸多次量测其结果的
分散性即起源于偶然误差。偶然误差小,表明测量的精度高,也就是数据再现性好。
实验表明,在反复多次的观测中,偶然误差具有以下特性: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

③ 差动法 被测量对传感器起差动作用 干扰因素起相同作用 --- 被测量的作用相加 --- 干扰的作用相减 作用:抑制干扰 提高灵敏度和线性度 ④ 比值补偿法 利用比值补偿原理 --- 影响因素在输出计算式的分子、分母上同时出现 --- 约消 例:比色高温计 --- 消除辐射率变化的影响 ⑤ 半周期偶数观测法 --- 系统误差随某因素成周期性变化 测量 --- ½变化周期 两次测量所得的周期系统误差 --- 数值相等、正负相反 --- 取平均值 自动检测 --- 检测的时间间隔为½周期(克服随时间周期变化因素的影响) 综合:传感器信号转换 --- 选频放大器、滤波器、滤色片 --- 截断/删除无用 频带(只让有用信号频带通过) --- 减轻校正、补偿难度 有影响的因素 --- 定值/较窄范围 --- 系差稳定 --- 修正值 措施 --- 恒温、稳压或稳频
如:米 --- 公制长度基准
光在真空中1s时间内传播距离的1/299792485 1m = 1650763.73
--- 氪-86的2p10-5d5能级间跃迁在真空中的辐射波长
② 理论真值:设计时给定或用数学、物理公式计算出的给定值 ③ 相对真值:标准仪器的测得值或用来作为测量标准用的标准器的值
⑧ 检测方法误差 检测方法、采样方法、测量重复次数、取样时间
⑨ 检测人员造成的误差 人员视觉、读数误差、经验、熟练程度、精神方面原因(疲劳)
4 、误差分类
按误差来源:装置误差、环境误差、方法误差、人员误差
按掌握程度:已知误差、未知误差 按变化速度:静态误差、动态误差 按特性规律:系统误差、随机误差、粗大误差
h
1 2
-K K
总体期望:无限次测量(不可能实现) --- 有限次测量代替 估计(Estimation ) --- 有限次样本推测总体参数 --- 估计值(^) 同一被测量 n 次测量 算术平均(Mean value) x 估计 真值x0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

nx
×100%
◆ (4)方差(Variance) 方差( 度量随机变量和其数学期望之间的偏离程度。 度量随机变量和其数学期望之间的偏离程度。
σ2 =
就是和中心偏离的程度。 就是和中心偏离的程度。在样本容 量相同的情况下,方差越大, 量相同的情况下,方差越大,说明 数据的波动越大, 数据的波动越大,越不稳定
2 数据处理
2.1 有效数字定义、运算规则
2.1.2 运算规则 (2)运算 ) ):结果的末位数字所在的位置应按各量中存 ◆加(减):结果的末位数字所在的位置应按各量中存 疑数字所在数位最少的一个为准来决定。 疑数字所在数位最少的一个为准来决定。
a. 30.4 + 4.325 = 34.725 → 34.7 b. 26.65 -3.905 = 22.745 → 22.74
106.25=1778279.41→1.8×106; pH=10.28→[H+]=5.2×10-11
2 数据处理
2.1 有效数字定义、运算规则
2.1.2 运算规则 (2)运算 ) 对数: ◆对数: lgx的有效数字位数由 的位数决定。 的有效数字位数由x的位数决定 的有效数字位数由 的位数决定。
1 误差理论
1.2 分类
1.2.2 系统误差、随机误差、过失误差
◆(3)过失误差 又称粗大误差和疏忽误差。 又称粗大误差和疏忽误差。是由过程中 的非随机事件如工艺泄漏、测量仪表失灵、 的非随机事件如工艺泄漏、测量仪表失灵、设备故障等引发的 测量数据严重失真现象, 测量数据严重失真现象,致使测量数据的真实值与测量值之间 出现显著差异的误差。 出现显著差异的误差。
2.1 有效数字定义、运算规则
2.1.1 定义
在一个近似数中,从左边第一个不是 的数字起 的数字起, 在一个近似数中,从左边第一个不是0的数字起,到精确到 的位数止,这中间所有的数字都叫这个近似数字的有效数字。 的位数止,这中间所有的数字都叫这个近似数字的有效数字。

误差理论及数据处理

误差理论及数据处理

第二章 误差理论及数据处理
除了偏差之外,还可以用极差R来表示样本平行测定值 的精密度。极差又称全距,是测定数据中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之差,R=xmax-xmin 其值愈大表明测定值愈分散。由于没有充分利用所有的数据, 故其精确性较差。偏差和极差的数值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 测定中随机误差影响的大小。 此外还有公差,它是指生产部门对分析结果允许误差的 一种表示方法,如果分析结果的误差超出允许的公差范围, 称为超差,该项分析工作应重做。有关公差,由有关主管部 门根据分析对象作出相关规定。
第二章 误差理论及数据处理
第二章 误差理论及数据处理
上述情况说明,精密度高表明测定条件稳定, 这是保证准确度高的先决条件。精密度低的测定结 果是不可靠的,因而是不准确的。但是高精密度的 测定值中也可能包含有系统误差的影响,只有在消 除了系统误差的前提下,精密度高其准确度必然也 高。 对于含量未知的试样,由于仅凭测定的精密度 难以正确评价测定结果,因此常同时测定一个或数 个标准试样,检查标样测定值的精密度,并对照真 实值以确定它的准确度,从而对试样测定结果的可 靠性做出评价。
第二章 误差理论及数据处理
平均偏差:个别测定偏差的绝对值加和除以测量次数,
相对平均偏差:
平均偏差和相对平均偏差由于取了绝对值因而都是正值。
第二章 误差理论及数据处理
(二)标准偏差和相对标准偏差 由于在一系列测定值中,偏差小的值总是占多数,这样 按总测定次数来计算平均偏差时会使所得的结果偏小,大偏 差值得不到充分的反映。因此在数理统计中,一般不采用平 均偏差,而广泛采用标准偏差来衡量数据的精密度,它反映 了各测定值对平均值的偏离程度。标准偏差用s表示:
样本的相对标准偏差(也称为变异系数),用Sr或RSD表示:

误差理论和测量数据处理

误差理论和测量数据处理

误差理论和测量数据处理误差理论和测量数据处理是在科学研究、工程设计和实验室测试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它们涉及到对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进行评估,以及对误差来源和处理方法的分析。

在本文中,我们将详细介绍误差理论和测量数据处理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应用。

一、误差理论的基本概念误差是指测量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在测量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测量结果往往会存在一定的误差。

误差理论的目标是通过对误差进行分析和处理,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1. 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系统误差是由于测量仪器的固有缺陷、环境条件的变化等因素引起的,它们对测量结果产生恒定的偏差。

而随机误差是由于测量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各种随机因素引起的,它们对测量结果产生不确定的影响。

2. 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绝对误差是指测量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的绝对值,它可以用来评估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相对误差是指绝对误差与测量结果的比值,它可以用来评估测量结果的相对准确性。

3. 精度和精确度精度是指测量结果的接近程度,它可以通过对多次测量结果的统计分析来评估。

精确度是指测量结果的稳定性和一致性,它可以通过对同一样本进行多次测量来评估。

二、测量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测量数据处理是指对测量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和解释的过程。

它包括数据的整理、数据的可视化、数据的统计分析等步骤。

1. 数据的整理数据的整理是指将原始数据进行清洗、筛选和整理,以便后续的分析和处理。

这包括去除异常值、填补缺失值、标准化数据等操作。

2. 数据的可视化数据的可视化是指将数据以图表或图像的形式展示出来,以便更直观地理解数据的分布、趋势和关系。

常用的可视化方法包括直方图、散点图、折线图等。

3. 数据的统计分析数据的统计分析是指对数据进行统计特征、相关性、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的应用。

通过统计分析,可以得到数据的均值、标准差、相关系数等指标,从而对数据进行更深入的理解。

4. 数据的模型建立数据的模型建立是指根据测量数据的特征和目标需求,建立数学模型来描述数据的变化规律。

对实验数值误差理论和数据处理

对实验数值误差理论和数据处理

9 平均值的有效数字位数,通常和测量值相同。 当样本容量较大,在运算过程中,为减少舍 入误差,平均值可比单次测量值多保留一位 数。
3.3实验数据的初步整理
3.3.1实验数据的列表整理
1.数据的归类整理 2.数据的分组整理
3.3.2 分布规律判断的基本方法— —统计直方图
1.统计直方图 为了对某个随机变量的分布规律作出判断,
如0.0121×25.64×1.05782,其0.0121为三 位有效数字,故计算结果宜记0.328
5 在所有计算式中,常数π ,e的数值,以及,1/2等 系数的有效数字位数,可以认为无限制,需要几位 就可以取几位。
6 在对数计算中,所取对数位数,应与真数的有效数 字位数相等。例如,pH12.25 和 [H+]=5.6×10-13M;
3.误差与数据处理
3.1 误差及其表示方法
误差来源
设备误差 环境误差 人员误差 方法误差
误差分类
系统误差、 随机误差、 过失误差
(1)系统误差
系统误差是由某种确定的因素造成的,使测定 结果系统偏高或偏低;当造成误差的因素不存 在时,系统误差自然会消失。
当进行重复测量时,它会重复出现。系统误差 的大小,正负是可以测定的,至少在理论上说 是可以测定的,系统误差的最重要特性是它具 有‘‘单向性” 。
对于舍去的数据,在试验报告中应注明舍去的原因或所 选用的统计方法。
1).4d 法检验
根据测量值的正态分布可知,偏差大于3σ的测量 值出现的概率约为0.3%,此为小概率事件,而 小概率事件在有限次实验中是不可能发生的,如 果发生了则是不正常的。
即偏差大于3σ的测量值在有限次检验中是不可能 的,如果出现则为异常值,为过失所致应舍弃。 (概率不超过5%的事件称为小概率事件)。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实验报告.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实验报告.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实验报告姓名:黄大洲学号:3111002350班级:11级计测1班指导老师:陈益民实验一 误差的基本性质与处理一、实验目的了解误差的基本性质以及处理方法二、实验原理(1)算术平均值对某一量进行一系列等精度测量,由于存在随机误差,其测得值皆不相同,应以全部测得值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最后的测量结果。

1、算术平均值的意义:在系列测量中,被测量所得的值的代数和除以n 而得的值成为算术平均值。

设 1l ,2l ,…,n l 为n 次测量所得的值,则算术平均值121...nin i l l l l x n n=++==∑算术平均值与真值最为接近,由概率论大数定律可知,若测量次数无限增加,则算术平均值x 必然趋近于真值0L 。

i v = i l -xi l ——第i 个测量值,i =1,2,...,;n i v ——i l 的残余误差(简称残差)2、算术平均值的计算校核算术平均值及其残余误差的计算是否正确,可用求得的残余误差代数和性质来校核。

残余误差代数和为:11n niii i v l nx ===-∑∑当x 为未经凑整的准确数时,则有:1nii v==∑01)残余误差代数和应符合:当1n ii l =∑=nx ,求得的x 为非凑整的准确数时,1nii v =∑为零;当1nii l =∑>nx ,求得的x 为凑整的非准确数时,1nii v =∑为正;其大小为求x 时的余数。

当1n ii l =∑<nx ,求得的x 为凑整的非准确数时,1nii v =∑为负;其大小为求x 时的亏数。

2)残余误差代数和绝对值应符合: 当n 为偶数时,1ni i v =∑≤2n A; 当n 为奇数时,1ni i v =∑≤0.52n A ⎛⎫- ⎪⎝⎭式中A 为实际求得的算术平均值x 末位数的一个单位。

(2)测量的标准差测量的标准偏差称为标准差,也可以称之为均方根误差。

1、测量列中单次测量的标准差2222121...nini nnδδδδσ=+++==∑式中 n —测量次数(应充分大)i δ —测得值与被测量值的真值之差211nii vn σ==-∑2、测量列算术平均值的标准差:x nσσ=三、实验内容:1.对某一轴径等精度测量8次,得到下表数据,求测量结果。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实验报告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实验报告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实验报告本实验旨在研究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方法。

通过实验可了解如何在实验中处理数据以及如何评定实验误差。

本次实验的主要内容为分别在天平、游标卡尺、万能表等实验仪器上取数,计算出测量数值的平均值与标准偏差,并分析误差来源。

1. 实验步骤1.1 天平测量将一块铁片置于天平盘上,进行三次称量,记录每次的质量值。

将数据带入Excel进行平均值、标准偏差等计算。

1.2 游标卡尺测量1.3 万能表测量2. 实验结果及分析对于天平测量、游标卡尺测量和万能表测量所得的测量值进行平均值、标准偏差的计算,结果如下:表1. 测量数据统计表| 项目 | 测量数据1 | 测量数据2 | 测量数据3 | 平均值 | 标准偏差 || :---: | :---: | :---: | :---: | :---: | :---: || 天平质量测量 | 9.90g | 9.89g | 9.92g | 9.90g | 0.015g || 游标卡尺测厚度 | 1cm | 1cm | 1cm | 1.00cm | 0.002cm || 万能表测电阻| 575Ω | 577Ω | 578Ω | 577Ω | 1.00Ω |从数据统计表中可以看出,三次实验所得数据相近,平均数与标准偏差较为准确。

天平测量的数据波动较小,标准偏差仅为0.015g,说明该仪器测量精确度较高;游标卡尺测量的数据也相比较准确,标准偏差仅为0.002cm,说明该仪器测量稳定性较好;万能表测量的数据较为不稳定,标准偏差较大,为1.00Ω,可能是由于接线不良,寄生电容等误差较大造成。

3.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学生可掌握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各项指标,如标准偏差、最大值、最小值等。

在实际实验中,应注重数据精度和测量误差的评估,保证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除此之外,应加强对实验仪器的了解,并合理利用其特性,提高实验的成功率和准确性。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第四章 一般测量问题中的数据处理方法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第四章 一般测量问题中的数据处理方法

故测量数据xi的权pi可按其标准差确定。

1 n
n i 1
xi
1
=39.285+ ×10-3×(0+3-3+l-1+1+2+0)
8
=39.2854
误差理论
第四章 一般测量问题中的数据处理方法
与数据处理
✓例4-3 对某圆柱体外径尺寸连续测量10次, 所得结果如下(单位mm):3.985,3.986, 3.988,3.986,3.984,3.982,3.987,3.985 ,3.989,3.986,求最佳结果及其精度(不考 虑系统误差)。
(4 - 6)
这一性质常用于检验所计算i的1 算术平均值和残
差有无差错。
n
(2)残差的平方和最小,即 vi2 min (4 - 7)
i 1
测量结果与其他量之差的平方和都比残差平方
和大,这一性质与最小二乘法一致。
误差理论
与数据处理
第四章 一般测量问题中的数据处理方法
三、算术平均值的标准差
U ks 3 0.63103=1.9×10-3mm d
最终结果为:3.9858+0.0019mm
误差理论
第四章 一般测量问题中的数据处理方法
与数据处理
4.2 加权算术平均值原理
不等精度测量
当对某一量进行多次测量时,由于仪器精度和
测量方法的优劣、测量者熟练程度及测量条件等
方面的差别,各次测量可能具有不同的精度,这
一致性。 (2)无偏性
由(4-3)式可知,算术平均值的误差 x 是各测
量误差xi 的线性和,因而 x 也是正态分布的
随机变量,且具有对称性,数学期望为零。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
1误差理论
误差(error)理论是科学测量中一项重要的理论,它描述了测量结
果与理论结果之间的差异,以及这种差异的大小和方向。

当一项测量
结果与理论相符时,这种差异就会减少到一定的程度,从而减少测量
不确定性,使测量结果更精确和准确。

误差分析也是一种重要的测量方法,它主要是根据实际测量结果
来估算实际测量数据与理论测量数据之间的差异,从而决定测量后的
数据处理方式[1]。

通过分析误差,可以有效估算测量数据的有效位数,进而使测量结果更加准确。

2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是控制实验测量的一个重要步骤,它可以改善实验测量
的精确程度。

通过数据处理,可以提供准确可靠的实验结果,这对于
建立精确的模型以及验证理论,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数据处理有很多种方法,但最重要的一点是要确定准确的误差结果。

通常可以采用统计方法,如均值、标准差和变异系数,对实验数
据进行精确的数据分析,从而估算实验数据的有效位数和有效位数之
间的差值。

一旦变值较大,就可以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纠偏,使实验
数据趋于稳定,从而提高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数据处理本身也可以用于处理和优化测量误差,从而提高测量精度。

这一过程通常包括:编辑测量误差数据,对某些超出预想范围的测量数据进行排除处理,将误差分布情况用图表展示出来,并从中分析出结论性结果。

综上所述,误差理论和数据处理在科学测量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准确的误差分析可以令实验结果更加有效可靠,而精确的数据处理也可以改善测量精度,可以提供准确的实验数据,为理论的验证和模型的建立提供有力支撑。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

第2章 误差的基本性质与处理
第一节 随机误差
一、随机误差产生的原因
当对同一测量值进行多次等精度的重复测量时,得到一 系列不同的测量值(常称为测量列),每个测量值都含有 误差,这些误差的出现没有确定的规律,即前一个数据出 现后,不能预测下一个数据的大小和方向。但就误差整体 而言,却明显具有某种统计规律。 随机误差是由很多暂时未能掌握或不便掌握的微小因 素构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① 测量装置方面的因素 零部件变形及其不稳定 ② 环境方面的因素 ③ 人为方面的因素
测量环 境误差
测量方 法误差
测量人 员误差
测量设备误差
以固定形式复现标准量值的器具, 如标准电阻、标准量块、标准砝 码等等,他们本身体现的量值, 不可避免地存在误差。一般要求 标准器件的误差占总误差的 1/3~1/10。 测量装置在制造过程中由于设计、制 造、装配、检定等的不完善,以及在 使用过程中,由于元器件的老化、机 械部件磨损和疲劳等因素而使设备所 产生的误差。 测量仪器所 带附件和附 属工具所带 来的误差。
−∞ +∞
(2-4) (2-5)
其平均误差为: ρ 此外由 ∫− ρ f ( δ ) d δ
θ =


+∞
−∞
| δ | f (δ ) d δ ≈
=
1 2
4 σ 5
(2-6)
2 σ 3
可解得或然误差为 :
ρ = 0 . 6745 σ ≈
(2-7)
由式(2-2)可以推导出: ① 有 f ( ± δ ) > 0 , f (+δ ) = f (−δ ) 可推知分布具有对称性,即绝对值相 等的正误差与负误差出现的次数相等,这称为误差的对称性; ② 当δ=0时有 f max (δ ) = f (0) ,即 f (±δ ) < f (0) ,可推知单峰性,即绝对值 小的误差比绝对值大的误差出现的次数多,这称为误差的单峰性; ③ 虽然函数 f (δ ) 的存在区间是[-∞,+∞],但实际上,随机误差δ只 是出现在一个有限的区间内,即[-kσ,+kσ],称为误差的有界性; n ④ 随着测量次数的增加,随机误差的算术平均值趋向于零: → ∞ lim n 这称为误差的补偿性。

电子测量 第二章误差理论和数据处理

电子测量 第二章误差理论和数据处理
0
产生系统误差的主要原因有: ①测量仪器设计原理及制作上的缺陷。例如
刻度偏差,刻度盘或指针安装偏心,使用过程 中零点漂移,安放位置不当等.
②测量时的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及电源电 压等与仪器使用要求不一致等。
③采用近似的测量方法或近似的计算公式等。 ④测量人员估计读数时习惯偏于某“方向等原 因所引起的误差。 系统误差体现了测量的正确度,系统误差小, 表明测量的正确度高。
I
V
Rx
I
V
Rx
(a)
(b)
对于图(a):
R'x
=
U I
= (RV
// Rx )I I
=
Rx RV Rx + RV
R
=
R'x
-
Rx
=
-RV2 Rx + RV
对于图(a)当电压表内阻RV很大时可选a方案。 对于图(b)当电流表内阻RI很小时可用b方案。
3 理论误差 测量方法建立在近似公式或不完整的理论基础上以及用近似
0.2
0.5
1.0
1.5
2.5
5.0
±S% 0.1
0.2
0.5
1.0
1.5
2.5
5.0
例[2]:检定量程为100μA的1.5级电流表,在50μA刻度上 标准表读数为49μA,问此电流表是否合格?
解: x0=49μA
x=50μA
xm=100μA
m
=
x
- x0 xm
×100%
=
50 - 49×100% 100
一、随机误差的定义、起因和特点
1、定义:
测量术语:“等精度测量”──在相同条件(同一人、 同一仪器同一环境、同一方法)下,对同一量进行重复测 量,称为等精度测量。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总结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总结

第一节 研究误差的意义 一、研究误差的意义 1、正确认识误差的性质,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以消除或减少 误差。 2、正确处理测量和实验数据,合理计算所得结果,以便在一定 条件下得到更接近于真值的数据。 3、正确组织实验过程,合理设计仪器或选用仪器和测量方法, 以便在最经济条件下,得到最理想结果。 4 、研究误差可促进理论发展。 (如雷莱研究:化学方法、空气
测量者工作责任性不强工作过于疲劳对仪器熟悉与掌握程度不够等原因引起操作不当或在测量过程中不小心不耐心不仔细等从而造成错误的读数或错误的记录二防止与消除粗大误差的方法1加强测量人员培训增强责任心2保证测量条件稳定3不同条件测量同一值如两组人员两台仪器两种测量方法相互比较三判别粗大误差的准则p453准则莱以特准则n充分大正态分布对某个可疑数据n10的情形用3准则剔除粗差注定失效恒成立
4 平均误差 f d 0.7979 5 1 2 此外由 f d 2 2 0.6745 可解得或然误差为 3
正态分布曲线以及各精度参数在图中的坐标。
多数情况下用规则(2)来校核。 四、测量的标准差(方均根误差)

—曲线上拐点 A 的横坐标
—曲线右半部面积重心
B 的横坐标
—右半部面积的平分线的横坐标。
分离方法。制氮气时,密度不同,导致后人发现惰性气体。 )
第二节 误差基本概念 一、误差定义及表示方法 (一)定义:被测量的值与真值差异在数值上的表现—误差。误 差=测得尺寸—真实尺寸 (二)误差表示方法(测量误差可用绝对误差表示,也可用相对 误差表示) 1、绝对误差 (测量误差) 方向(+ —) 、单位、大小。 绝对误差=测得值—真值 x x x0
三、误差分类 第一章 绪 论 按误差的特点和性质,误差可分为系统误差、随机误差(也 称偶然误差)和粗大误差三类。 (一)系统误差 在相同条件下,多次测量同一量值时,该误差的绝对值和符号保 持不变,或者在条件改变时,按某一确定规律变化的误差—系统 误差。 如标准量值不准、一起刻度不准确引起的误差。 系统误差又可按下列分类: 1、按对误差掌握的程度分 (1)已定系统误差:指误差的绝对值和符号已确定 (2 )未定系统误差:指误差的绝对值和符号未确定,但可的出 误差范围。 2、按误差出现规律分 (1)不变系统误差: (指绝对值和符号一定)相当于以定系统误 差。 (2)变化系统误差: (指绝对值和符号为变化)相当于未定系统 误差,但变化规律可知,如线性、周期性等。 (二)随机误差(random error) 在相同测量条件下,多次测量同一量值时,绝对值和符号以不可 预定方式变化的误差—随机误差。 (三)粗大误差 指明显超出统计规律预期值的误差—粗大误差。又称为疏忽误 差、过失误差、寄生误差或简称粗差。 第三节 精 度 定义:反映测量结果与真值接近程度的量。与误差的大小相对 应,因此可用误差大小来表示精度的高低,误差小则精度高,误 差大则精度低。 精度可分为: (1)准确度:系统误差 (2)精密度:随机误差 (3 )精确度: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其定量特征可用测量的不 确定度(极限误差)来表示。 精度在数量上可用相对误差表示,如相对误差为 0.01%,可 以说精度为 104 。

误差理论及数据处理方法

误差理论及数据处理方法

误差理论及数据处理方法
随机误差是随机变动引起的测量值的波动性,它是由于测量仪器的精
度限制、环境的扰动和测量过程中人为的不确定性等因素导致的。

随机误
差可以通过多次重复测量来进行评估和控制。

数据处理方法是指对测量结果和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的一系列数学和
统计方法。

在数据处理中,常用的方法包括均值、标准差、标准误差、回
归分析、方差分析等。

均值是对一组测量结果进行描述和统计的一种方法,它可以表示这组
测量结果的中心位置。

均值的计算公式是将所有测量值相加并除以总个数。

标准差是对一组测量结果的离散程度进行评估的一种方法,它可以表
示这组测量结果的分散程度。

标准差的计算公式是对每个测量值与均值之
差的平方进行加总后再除以总个数,再开方。

标准误差是对均值的不确定性进行估计的一种方法,它可以表示对同
一组测量结果重复测量所得均值的波动程度。

标准误差的计算公式是将标
准差除以该组测量结果的总个数再开方。

回归分析是一种用于研究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关系的统计方法。

通过
分析自变量(独立变量)和因变量(依赖变量)之间的关系,可以建立一
个回归方程,从而预测未知因变量的值。

方差分析是一种用于比较两个或多个样本均值之间差异的统计方法。

方差分析可以通过计算组间变异与组内变异比例的F值,来判断不同样本
均值之间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

误差理论和数据处理方法在科学研究和实验中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误差进行合理评估,并使用合适的数据处理方法,可以提高测量结果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进而确保科学研究的可信度和可重复性。

误差理论及数据处理

误差理论及数据处理

§2.1定量分析中的误差定量分析的目的是准确确定试样中物质的含量。

因此要求结果准确可靠。

但在定量分析的过程中,由于受到所采用的分析方法、仪器和试剂,工作环境和分析者自身等主客观的分析方法仪器和试剂工作环境和分析者自身等主客观因素的制约,所得的结果与待测组分的真实含量不可能完全相符,它们之间的差值就称为误差。

即使同分析者在相同相符,它们之间的差值就称为误差。

即使同一分析者在相同的条件下,对同一试样进行多次测定,其结果也不等同。

因此,在分析过程中误差是客观存在且不可避免的,它可能出在定过的每步中响析结的准确性现在测定过程的每一步中。

从而影响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因此,我们不仅要对试样进行测定,还需根据实际要求,对分析结果的可靠性和精确程度做出合理的评价和正确的表示。

析结果的可靠性和精确程度做出合理的评价和正确的表示同时还应查明产生误差的原因及其规律性,采取减免误差的有效措施,从而不断提高分析测定的准确程度有效措施,从而不断提高分析测定的准确程度。

第一节测定值的准确度与精密度在实际工作中,常根据准确度和精密度评价测定结果的优劣。

在实际工作中常根据准确度和精密度评价测定结果的优劣一、准确度与误差真值是试样中某组分客观存在的真实含量,测定值x与真值T 真值是试样中某组分客观存在的真实含量测定值相接近的程度称为准确度。

测定值与真值愈接近,其误差越小,测定结果的准确度越高。

因此误差的大小是衡量准确度高低的标志,其表示方法如下:绝对误差:E a=x-T相对误差:E r=E a/T×100%测定值如果进行了平行测定,测定值的平均值统计X:测定值。

如果进行了平行测定,x:测定值的平均值。

统计学证明,在一组平行测定值中,平均值是最可信赖的,它反映了该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因此人们常用平均值表示测定结果。

当测定值大于真值时误差为正值,表明测定结果偏高;反之误差为负,测定值偏低。

因此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都有正负误差为负测定值偏低因此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都有正负之分。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期末报告范文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期末报告范文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期末报告范文一、引言在科学实验和数据处理中,误差是一个不可避免的因素。

误差的存在会影响到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因此正确理解误差是非常重要的。

误差理论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主要研究在实验测量和数据处理中各种类型误差的产生、传递和处理的方法。

在本次报告中,我们将对误差理论的基本概念和数据处理方法进行介绍和分析。

二、误差理论的基本概念1. 误差的分类在实验测量和数据处理中,误差可以分为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两种基本类型。

系统误差是由某种固定原因引起的,通常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大小;而随机误差是由众多偶然因素造成的,其大小和方向是随机的,无法准确预测。

另外,在实际应用中还会遇到仪器误差、人为误差等其他类型的误差。

2. 误差的传递在实验测量过程中,误差会随着测量数据的传递而累积。

例如,测量仪器的精度、环境条件、操作者技术等因素都会对最终结果产生影响。

因此,在数据处理过程中需要考虑到误差的传递规律,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小误差的影响。

3. 误差的表示与估计误差通常通过误差限、标准差、置信度等指标来表示和估计。

误差限表示了测量结果的准确性,标准差表示了数据的离散程度,置信度则表示了对测量结果的信赖程度。

这些指标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评估测量数据的质量,从而做出科学合理的判断。

三、数据处理方法1. 数据整理在实验测量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原始数据,需要对其进行整理和筛选。

通常可以采用平均值、中值、众数等方法来处理数据,消除异常值和噪声。

2. 数据分析数据分析是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和推断的过程。

通过统计方法,可以得出数据的分布特征、相关性和趋势等信息,从而进行科学分析和判断。

3. 数据模型数据模型是描述数据之间关系和规律的数学模型。

通过建立数据模型,可以预测未来趋势、探索潜在规律、优化决策等。

常见的数据模型包括线性回归、非线性回归、时间序列分析等。

四、实例分析为了更好地理解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的原理和方法,我们通过一个实例来进行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物理实验
一.学习大学物理实验课的目的 专业素质的培养
二.试验课的基本要求
三.本课程分为 • 仿真部分(本学期学习) • 实物部分(下学期学习)
物理实验课是一门基础实验课,是知识的底层.劝君充分发挥主观积极因 素,提高学习效益,切莫辜负好时光.
仿真实验
它是计算机辅助教学(CAI)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利用计算机和软件仿真物理实验 在虚拟实验环境中操作仪器 模拟真实验过程
X1 X1 U1 X2 X2 U2 .................... Xn Xn Un
把第i个直接测量量的不确定度
确定度 u y 的贡献记为:
u
xi
对间接测量量不
y x i u xi
则间接测量量的合成不确定度按如下公式计算
uy
n i 1
y xi
u xi
2
uy
F X1
2U12
RU I
按测量条件分类: 等精度测量 和 非等精度测量
为了减小测量误差,往往对同一固定被测量进行多次重复测量,如果每 次测量的条件(同一观测者,同一套仪器,同一种实验原理和方法,同 样的环境等)都相同,那么就没有任何根据判断某一次测量一定比另外 一次测量更准确,只能认为每次测量的精度都相同—等精度测量;反之为 非等精度测量。等精度测量的一组数据称为一个测量列。大学物理实验 中我们只讨论等精度测量数据的处理方法。
系统误差
误差
随机误差
已定系统误差 未定系统误差
粗大误差
已定系统误差(误差值已经确定,自己找出来) 未定系统误差(误差值尚不知道,可由仪器手册查出)
➢ 系统误差
在同一实验条件下(实验者、实验方法、实验环境、实验仪器) 对同一物理量进行多次测量 误差的符号和绝对值保持不变(或按某种规律变化)
产生原因 • 理论(方法)误差 • 仪器误差 • 环境误差 • 人身误差
测量数据比较集中而且接近真值,即系统误差与随机误差都比较小
根据国际计量局(BIPM)关于“实验不确定度 的规定建议书INC-1(1980)”的精神,采用不确 定度来评价测量质量。我国从1992年10月开始 实施的《测量误差和数据处理技术规范》中, 也规定了使用不确定度评定测量结果的误差。
不确定度是由于误差的存在而对被测量值不能肯定的程度。 不确定度包含了各种来源不同的误差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不确定度表示测量误差可能出现的范围 不确定度有两类分量,统计类的A分量和非统计类的B分量 不确定度永远为正,误差可正可负
按被测量的状态分类: 静态测量 和 动态测量
测量某一硬币的直径
测量某一天的温度
二.误差及其分类
为什么要测量?
为什么要研究误差? 误差公理: 误差自始至终存在于一切科学实验
和测量过程之中,测量结果都存在 误差。
误差普遍存在!!!
误差与偏差
误差() 测量值( x) 真值(a)
真值(a):某物理量在一定条件下
表1 游标卡尺测金属球的直径数据记录表
n
1
2
34
5
6
7
8
9
10
d(cm) 9.5521 9.560 9.5 9.534 9.6003 9.400 9.576 9.620 9.592 9.560
二.最佳估计值的计算
一、直接测量量的最佳估值
直接测量量的最佳估值:x
1 n
n
i 1
xi
xi : 测量值
根据最小二乘法准则:一个等精度测量列的最佳值是能 使各次测量值与该值之差的平方和为最小的那个值。
在测量列 x1, x2 , x3, xi xn中, 假设那个值为 x0 ,则
n
f ( x0 ) ( xi x0 )2 最小 i 1
3、计算B类不确定度分量: uB 仪 / C
4、计算合成不确定度:
ux
S
2 x
u
2 B
5、总不确定度与相对不确定度: U cux
E
U x
100 0 0
6、写出结果: x x U , E , ( 置信概率p=****% )。
间接测量量的数据处理过程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步骤:
(1)计算各直接测量量的平均值 X1, X2 ,..., Xn ;
a 查表得出
C 3
测量结果的表示(1)
测量结果的表示
x x ux (单位) 或 y y u y (单位)
最佳估计值
x或 y
不确定度
ux 或 u y
直接测量量
x n xi i 1 n
间接测量量
直接测量量
间接测量量
y f (xi )
ux
uA2 uB2
uy
n i 1
f x
i
uxi
2
测量结果的表示与最佳估值
一.实验结果的表达
测量结果=最佳估计值±不确定度(单位)
x 直接测量量:
x
cux
(单位),E
cux x
100%
y 间接测量量:
y
cuy (单位),E
cu y y
100 %
单次测量结果的表达
被测量量的结果=仪器示值±
仪 3
(单位)
等精度多次测量结果的表达 测量结果=最佳估计值±总不确定度(单位)
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真实大小(客观存在) 真值是理想概念 一般不能确知 测量结果的误差一般也就不能确知
偏差(x) 测量值(x) 约定真值(x0 )
约定真值(最佳估值): 尽可能减小误差的前提下 一定条件下最接近于真值的估算值
被测量的公认值 较高准确度仪器测量的值 多次测量的算术平均值
误差的分类
A类分量
uA
n
xi x2
i 1
nn 1
B类分量
uB
a C
a 查表得出
C 3
测量结果的表示(2)
直接测量量的数据处理 小结
设各直接测量量为:x1,x2,…,xn 。计算步骤为
1、计算平均值:
x 1
n
n i 1
xi
2、计算A类不确定度分量:
Sx
1 n(n 1)
n i 1
( xi
x)2
特征 • 服从确定性规律 • 可以消除或减少
➢随机误差
在同一实验条件下对同一物理量进行多次测量 误差的符号和绝对值随意变化
产生原因 感觉器官分辨能力
限制 实验条件和环境
因素微小的无规 则的起伏变化
特征 随机产生 • 正态分布规律 不能消除 • 多次测量求平均减少
概率密度
正态分布(高斯分布)
1 长度测量力热学基本测量仪器(第二部分) 2 气垫上直线运动(第二部分) 3 单透镜
4 光学设计性实验(第二部分) 5 示波器 6 热敏电阻
绪论: 误差概念与数据处理方法
x 10.022 0.031(厘米)
测量与误差 测量结果的表示与最佳估值 测量结果不确定度的计算 有效数字 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
取f ( x0 )的一阶导数,并令其等 于零,即
df ( x0 )
dx0
2
n i 1
( xi
x0 )
0
df ( x0 )
dx0
n
2
i 1
( xi
x0 )
0
n
n
n
( xi x0 ) 0 xi x0
i 1
i 1
i 1
n
xi nx0
i 1
从而得到 x0
1 n
n i 1
xi
x
所以这组测量数据的算术平均值 就是这一测量列真值的最佳估计值
(2)计算各直接测量量的总不确定度U1,U2 ,...,Un ;
(3)由各直接测量量的平均值算出间接测量量的平均值 Y ;
(4)计算间接测量量的总不确定度U 和相对不确定度E; (5)写出测量结果的正确表达式,并标明测量结果的置信概率P。
练习题
1、 用级别为50分度(0.02mm)的游标卡尺对一小球 的直径作10次等精度测量,测量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课基本要求
1、不得迟到、早退,不得旷课。 2、不得穿拖鞋进入实验室,衣着得体。 3、不能将食物带入实验室,水杯不得放在实验桌上。 4、实验时应尽量独立完成,遵守课堂纪律,爱护实验设备, 不得大声喧哗。
5、实验完毕,整理仪器,桌、凳放回原位,待老师检查完毕 后方可离开。
6、课后应认真书写实验报告(用统一的实验报告纸书写), 待下一周上课时统一交给老师。
➢ 粗大误差
产生原因 • 粗心大意 • 实验条件突变
特征 • 出现次数少 • 属偶然 • 应将其剔除
描述测量结果三个名词
精密度
准确度
精确度
精密度 表示测量数据集中的程度。它反应随机误差的大小,与系统 误差无关
正确度 表示测量数据与真值的符合程度。它反应了系统误差的大小,与随
机误差无关
准确度 是对测量数据的精密度与正确度的综合评定。测量的准确度高,说明
测量结果的表示
直接测量量
x x ux (单位)
间接测量量
y y u y (单位)
最佳估计值
x n xi i 1 n
不确定度
ux uA2 uB2
最佳估计值
y f (xi )
不确定度
uy
n i 1
f x
i
uxi
2
A类分量
uA
n
xi x2
i 1
nn 1
B类分量
a uB C
F X 2
2U
2 2
F X n
2
U
2 n
E
(ln F X1
)
2
U12
(ln X
F
2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