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人物语言的语用学分析

合集下载

论《红楼梦》中林黛玉语言的刻意曲解的语用功能

论《红楼梦》中林黛玉语言的刻意曲解的语用功能

论《红楼梦》中林黛玉语言的刻意曲解的语用功能刻意曲解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是指语言使用者有意利用某种特殊的语境或对方话语中的模糊性等特点,歪曲对方的话语意图。

刻意曲解的话语在交流中能起到特殊的语用作用。

本文以《红楼梦》中林黛玉的语言为语料,进而分析了其中刻意曲解的语言所起的语用功能。

标签:刻意曲解《红楼梦》林黛玉语用功能一、刻意曲解刻意曲解(deliberate misinterpretation,簡称DMI)作为一种特殊的语用策略,是指语言的使用者为达到一定的交际目的,而利用话语语境的特殊性,或对方话语中的含糊性、不确定性,有意地歪曲交谈对方的话语意图,以实现语言使用者的话语意图。

例如:(1)(某次中外记者招待会上)外国记者:请问总理,中国银行有多少人民币储备?周总理:(笑着回答)我们有人民币一百七十七元七角七分。

在这个对话中,外国记者打着自由提问的幌子,提出了“中国银行有多少人民币”这样的刁难问题。

若正面回答则涉及泄露国家机密,若不回答则会显得十分局促。

而周总理采用了十分巧妙的回答,即将我国发行的人民币种类进行了相加罗列。

显然,总理刻意曲解了“有多少人民币”对于总量概念的提问,转而用“多少种人民币”这个属类概念进行回答,从而机智地避开了问题,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作为引起幽默的主要原因之一,刻意曲解在很多笑话故事中也常常出现,如:(2)(一同学抄作业被老师责备)老师:你的作业和咱们班某某的完全一样。

学生:老师,难道他也有像我那样的神来之笔?老师的“完全一样”是在责备学生的作业是抄袭的,然而学生刻意曲解了这一点,将话题转移到“神来之笔”上面,想逃脱老师的责备。

二、汉语范畴内的刻意曲解研究对汉语中的刻意曲解这一语言现象,有一些语言学家进行了研究。

较早的有徐思益(1985)、王建华(1987)从研究语境的角度谈到了刻意曲解,着重探讨了歧义的产生与语境之间的关系。

王建平从逻辑学角度分析歧义句,他认为:“听读者有意,利用某种特殊语境曲解说写者的话语意义,从而造成某语境的歧解。

红楼梦语言研究

红楼梦语言研究

红楼梦语言研究
红楼梦语言研究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一部杰作,它的语言之美是无可置疑的。

本文将就《红楼梦》中的语言特点进行分类描述。

一、词藻优美
《红楼梦》的用语典雅,词汇丰富,多用古文,透露着一种清雅空灵的气息。

例如书中的“颐闲”,“羽扇”,“宝玉”等词汇都是富有传统文化底蕴的美好用词,彰显出文化积淀和深刻理解。

二、贴切生动
《红楼梦》中的语言很贴切生活,例如人物的口音、方言都显得十分地贴切生活。

通过人物的讲话语言,可以看到显然的地域文化特点,这种描写更让人们产生亲切感和亲近感。

三、比喻妙趣横生
《红楼梦》的语言也借助着古人的泛化思维,给读者留下了许多非常妙趣横生的比喻,例如“海棠未冷人先去,夜雨初闻青玉案”,这个句子用花朵比喻女子,充满了稳重、含蓄的美感,使得读者更为赏心悦目。

四、情节互融
《红楼梦》的语言在很大程度上紧密结合了情节,在描述情节的同时,表达了人物的思想感情,增强了这部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例如在描述
宝黛的情感时,语言显得非常地生动。

她们之间的对话除了反映出了
她们之间的思想和情感,语言表达上更是富有韵律的美。

总之,《红楼梦》的语言优美,充满深刻的文化底蕴。

整部作品都是
由人物的语言、行为和情节参差交织而成。

这样的语言和构思,让
《红楼梦》成为了一部永远流传的经典名著。

《红楼梦》的几处特殊语言现象分析

《红楼梦》的几处特殊语言现象分析

《红楼梦》的几处特殊语言现象分析
1.语言修辞:《红楼梦》中使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例如比喻、排
比、对偶、反问等,用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2.多元语体:《红楼梦》中的人物有许多不同的身份和文化背景,
他们的语言也不尽相同,有的人语言优美、雅致,有的人则直率、平易近人。

这使得小说的语言风格多样,丰富多彩。

3.历史性语言:《红楼梦》写于清朝时期,其中的语言也反映了当
时的历史文化。

例如,小说中使用的衣服名称、饮食文化、社会习俗等都是当时的文化现象。

4.语言转换:《红楼梦》中的人物语言常常反映出他们的心理变化。

例如,当某些人物心情激动时,他们的语言就会变得激烈;而当心情平静时,他们的语言就会变得平缓。

这种语言变化也为小说的情节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红楼梦中的语用学

红楼梦中的语用学

红楼梦中的语用学
1. 称呼的使用:在《红楼梦》中,人物之间的称呼非常讲究,不同的称呼反映了人物之间的关系和社会地位。

例如,贾母被称为“老太太”、“老祖宗”,而贾宝玉被称为“宝二爷”、“宝玉”等。

2. 礼貌用语的使用:《红楼梦》中人物之间的交流中经常使用礼貌用语,如“请”、“谢”、“对不起”等。

这些礼貌用语的使用反映了人物之间的尊重和礼貌。

3. 隐喻和象征:《红楼梦》中经常使用隐喻和象征来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例如,“梦”在小说中被用来象征人生的虚幻和不真实。

4. 言外之意:《红楼梦》中人物之间的交流经常包含言外之意,需要读者通过语境和文化背景来理解其中的含义。

例如,林黛玉对贾宝玉说的“你又来做什么”实际上是在表达她对贾宝玉的不满和失望。

总之,《红楼梦》中包含了丰富的语用学现象,这些现象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文化和价值观,也为读者提供了一扇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窗口。

从认知语用学角度解读《红楼梦》的语言使用技巧

从认知语用学角度解读《红楼梦》的语言使用技巧

从认知语用学角度解读《红楼梦》的语言使用技巧关键词:《红楼梦》认知语用观认知与推理语用技巧摘要:认知语用观的核心理论是Sperber和Wilson提出来的关联论。

他俩认为任何话语都是有关联的。

话语的认知和理解过程就是寻找关联的过程。

如果在较小的语境中找不到关联,就得借助更大的语境,直至使话语在这种语境中具有最佳语境效果,找到话语的“最佳关联”,实现对话语的最准确的理解。

本文就是通过对《红楼梦》作品中一些鲜活的事例进行分析和认知推理,寻找关联,从而看出了曹雪芹轻车熟路的语言使用技巧。

一、认知语用观认知是一个心理学术语,涉及人对信息的选择、接受、处理、理解和储存的能力和过程。

认知语用观的核心理论是Sperber和Wilson提出来的关联论,这是对认知语用学的最大贡献,也是专门针对和用以修订或取代Grice合作原则的一个核心理论。

Sperber与Wilson在《关联:交际与认知》中指出:语言交际会同时涉及这两种模式,一种是代码模式,另一种是推理模式。

但在交际过程中,认知―—推理过程是基本的,编码――解码则附属于认知――推理过程。

二位作者希望通过书中所提出的理论和方法“找出我们所需要的所有有关语言交际的理论”。

为此,该书在西方语言学界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

S.C.Levinson评论说,这是一个“大胆的、很有争议的书。

作者试图将语用学理论的重点转移到认知的一般理论上来”。

它主要不是讨论如何通过语用学理论去解决什么实际问题,而是概述出了一条总的认知原则,即关联原则。

在第二版中作者又将原来的一条原则修改为认知原则和交际原则两条。

自Grice提出会话含意学说以来,引发了有关语用推理和自然语言理解的研究。

而关联论关注的核心问题是交际与认知。

它不以规则为基础,也不以准则为标准,而是基于下面的观点:话语的内容、语境和各种暗含,使听话人对话语产生不同的理解;但听话人不一定在任何场合下对话语所表达的全部意义都得到理解;他只用一个单一的、普通的标准去理解话语;这个标准足以使听话人认定一种唯一可行的理解;这个标准就是关联性。

红楼梦中人物形象语言艺术探析

红楼梦中人物形象语言艺术探析

关键词:语言艺术;特定语言描写;人物形;象刻画;谐音双关从古至今,针对《红楼梦》一书,从不同的视角而展开的研究与探讨有很多,而本篇文章主要针对《红楼梦》一书中人物形象的语言艺术进行探讨,从特定人物形象的特定语言、语言反映人物的性格及心理活动以及语言本身的谐音双关这三个大的方面进行相应的论述分析。

一、特定人物形象的特定语言(一)贾宝玉的重情痴情、随性愚顽“文学活动同时是一种作者的表现活动”。

贾宝玉,作为唯一一个生活在大观园中的男性,他的存在,可以说寄寓了曹雪芹内心的一种期许,即期望他能够冲破封建礼教的桎梏,追求自己的理想,自己的爱情。

也正是因为这种思想的影响,才有了我们所看到的贾宝玉的言语。

虽然这种言语并不是世俗眼中一个男子应该有的,但确是最值得让人深思的。

贾宝玉生来便追求自由,不愿受世俗礼法的约束,然而身边的人都劝他走仕途,这和他的思想观念起了冲突,因此,他最敬重和他一样追求自由平等的林黛玉。

对林黛玉,他是十分上心,非常痴迷的。

在《诉肺腑心迷活宝玉》一回中,“宝玉见黛玉有所误会,忙筋都暴起来,急的一脸汗,接着,宝玉瞅了半天,方说道‘你放心’三个字。

”“你放心”三个字,饱含了他对林黛玉的那份在意,试想,换了他人,谁能将这三字的精髓完全体现出来?不仅如此,在林黛玉害羞躲开之后,他还痴情地说出“睡里梦里也忘不了你”的话语。

这样一番话,想来在整部小说中,除了贾宝玉,难以找到第二个人能够说出。

(二)林黛玉的多愁善感、疑心思虑林黛玉,由于父母去世较早,常年寄居于贾府,心生寄人篱下之感,因而时常会发出哀叹与感慨,在对待一些事情的时候,也可以说是十分敏感,尤其是和宝玉有关的事情。

她的形象,她的言语,可以说是独树一帜的。

在《探宝钗黛玉半含酸》中,宝玉来探望宝钗,恰巧黛玉来也探望,当黛玉看见宝玉独自一人前来时,便心生醋意。

而后,宝玉要喝冷酒,被宝钗两句话就劝住了,这让黛玉看了更不是滋味,恰好这个时候雪雁来送暖炉,黛玉就打趣说雪雁只把紫鹃的话当做圣旨一样来听,并借此来讥讽宝玉,暗讽宝玉只听宝钗的劝。

关于《红楼梦》人物对话的语用分析

关于《红楼梦》人物对话的语用分析

关于《红楼梦》人物对话的语用分析作者:薛炎霞来源:《大观》2018年第02期摘要:作为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因其自身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学价值而被人们誉为中国文学史上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当之无愧地成为我国古典小说当中艺术成就最高的一部小说。

《红楼梦》中涉及人物众多,大量的人物对话在不同语境、说话人、读者等角度上所表现出来的语用以及语义也不尽相同。

因此在这一背景下,将在简单介绍《红楼梦》人物对话的基础之上,结合作品中的具体人物对话,着重围绕《红楼梦》人物对话的语用进行简要分析研究。

关键词:《红楼梦》;人物对话;语用通过赏析《红楼梦》中的人物对话,能够帮助读者准确把握人物的形象以及性格特点。

而在对《红楼梦》人物对话进行分析的过程中,通过使用语用学理论则能够从客观的角度探寻人物对话表层以及深层含义,在结合人物身份地位、会话语境的因素下,从而全方面地帮助读者掌握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以及性格特征,感受《红楼梦》强大的文学艺术魅力。

因此研究《红楼梦》人物对话的语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红楼梦》人物对话概述在小说当中最为关键也是最为自然的一部分便是人物对话,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以及性格特点等均可以直接反映在人物对话当中。

曹雪芹在创作小说《红楼梦》时,用第三人称的口吻进行客观叙事,将自己摆放在与读者相同的高度,因此使得人物对话更加客观。

而《红楼梦》中身份地位等级、社会关系等均体现在人物对话当中,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曹雪芹就是通过使用大量的人物对话完成整部小说故事的叙述。

考虑到《红楼梦》自出版至今拥有各种各样的版本,不同版本之间虽然差别相对较小且各有优势特色,但出于忠于原著的考量,本文在运用语用学原理对《红楼梦》人物对话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只使用周汝昌先生考证之后,最接近曹雪芹原著的汇校本《红楼梦》。

二、基于言语行为下的人物对话的语用(一)言行事行为塞尔认为言行事行为可以按照表述、指令、承诺、宣告以及表态被分为五种类型。

林黛玉进贾府中的语用学

林黛玉进贾府中的语用学

林黛玉进贾府中的语用学
林黛玉是《红楼梦》中备受关注的角色之一,她生动的语言和深
情的情感让人不禁感叹。

而林黛玉进入贾府后的语用学也相当有意思。

首先,林黛玉在进贾府后的语言表现极度自信。

从她和宝钗第一
次见面开始,她就不顾身份地振振有词,直言不讳。

林黛玉的自信表
现在她对自己身份的自我认同上,她不认为自己低贱,而是认为自己
是有尊严的。

这种自信也体现在她和宝钗的谈话中,她不害羞地谈论
人生哲理,引起宝钗深思。

其次,林黛玉的语言表现了她对家族和亲情的尊重。

虽然她进入
贾府后遭遇了很多不平等待遇,但她并没有对贾府表示过分的不满或
怨恨。

相反,她经常对贾府内的人表示敬意和关心,并对家族的前途
深感忧虑。

从这种对亲情的尊重中也可以看出林黛玉的本质善良。

第三,林黛玉的语言往往富有诗意和情感。

她不断陶冶自己的情
感和思想,对自己的内心感受进行深刻的表达。

她的语言充满了艺术
性和美感,能够打动人们的心灵。

这种充满情感的语言表达,也体现
了林黛玉对生活和爱情的热爱。

总之,林黛玉进入贾府后的语用学是值得我们深入探索和研究的。

她的自信和尊重、诗意和情感都是我们在现实生活中需要学习和借鉴的。

林黛玉用她的语言和情感创造了一个世界,在这个世界中我们可
以看到她的魅力和智慧,也可以从中获得启示和指导。

《红楼梦》人物语言赏析

《红楼梦》人物语言赏析

——《红楼梦》人物语言赏析‎《红楼梦》是缔构者精心‎建造的一座艺‎术殿堂,它为我们留下‎了无比丰富的‎艺术财富。

在这座富丽堂‎皇的宫殿里,雅者取其雅俗‎者取其俗,所有参观的受‎众都可以从中‎获取自己渴望‎得到的馈赠。

在这座殿堂里‎,每一个观者在‎阅尽世事沧桑‎之后都会感慨‎无限,进而流连忘返‎,去而复返,迷恋于它的每‎一人每一事每‎一景每一物,迷恋于它的花‎花草草角角落‎落。

无情的岁月不‎知淘尽了多少‎世事,然而也将一些‎不朽留给了后‎人。

永恒的主题,鲜活的形象,独特的场景,光辉的思想,警世的箴言亦‎何其多也。

《红楼梦》中的每一个展‎台上的每一件‎展品都是不可‎或缺的精品,它们都是不可‎替代的,也都是永远不‎会磨灭的。

现在,让我们静静地‎站在一个展台‎——人物语言——前共同聆听他‎们的只言片语‎,悉心感悟其中‎的魅力吧!个性化的语言‎是每一部小说‎都在追求的目‎标,然而并不是每‎一部小说都能‎达到这一目标‎。

在《红楼梦》中,泼辣的凤姐,孤高的黛玉,豪爽的湘云,温顺的袭人,憨顽的焙茗,耿直的焦大,他们的性格特‎点无不通过鲜‎明的语言表现‎得淋漓尽致。

为了能够窥豹‎一斑,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座宫殿‎的第三十三层‎,这里正在上演‎“不肖种种大承‎笞挞”,戏中的“三巨头”——贾政,王夫人,贾母的台词便‎各具特色。

一、贾政贾政是一个中‎规中矩的封建‎士大夫,也是一位典型‎的封建家长。

日常,他是一个风度‎翩翩的谦恭君‎子,又是一个神圣‎不可侵犯的严‎父。

在这幕戏中,贾政所扮演的‎角色同样也在‎不断地转换。

在贾政喝骂宝‎玉“好端端的”“垂头丧气”“葳葳蕤蕤”“唉声叹气”“那些还不足,还不自在”和训斥贾环“野马一般”,喝令小厮“快打”贾环时,一个封建家长‎的形象跃然而‎出。

当贾政了解到‎宝玉“在外流荡优伶‎”“在家淫辱母婢‎”时,平日里这位自‎尊自重谦恭温‎和的士大夫便‎丧失了理智,当即喝令“堵起嘴来,着实打死”。

从语用视角看《红楼梦》中人物对话

从语用视角看《红楼梦》中人物对话

从语用视角看《红楼梦》中人物对话作者:李国俊来源:《语文建设·下半月》2014年第09期摘要: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其代表了我国古典小说中的最高艺术成就。

本文将从语用视角来解析该部小说中的人物对话,即从塞尔的言语行为理论、格赖斯的会话合作原则和利奇的礼貌原则等语用学理论来引导读者参透小说中人物对话中所蕴含的各种语用功能与特色,进而使得读者更好地把握住各个人物的性格特征。

关键词:语用理论《红楼梦》人物对话引言曹雪芹的《红楼梦》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代表了我国古典小说的最高峰,其版本众多,我们这里选择一本最接近原著的版本,即2006 年,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周汝昌汇校本《红楼梦》,以利于我们进行语言学方面的研究。

应该说,已经有学者对《红楼梦》从语言学角度进行了相关研究,但是,针对其中的人物对话,尤其是从语用学角度的研究较少。

本文将尝试着填补这项研究的空白,以帮助读者更好地把握该部小说的人物性格,进而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交际提供某种语用指导。

一、从语用视角分析《红楼梦》中的人物对话对于《红楼梦》中人物对话的语用学分析,我们必须引入语用学理论,从而在详细分析小说中人物对话的语用功能时,更好地为现代人们的交际提供一定的参考。

这里,我们使用的语用学理论主要包含了塞尔的言语行为理论、格赖斯的会话合作原则和利奇的礼貌原则。

(一)运用言语行为理论来分析《红楼梦》人物对话语用学中的言语行为理论是由美国当代语言哲学家塞尔提出来的,他认为言语行为理论本质上就是揭示人类语言交际的一种理论。

在他看来,人类的言语行为主要就是为了表达说话人的意图而发生的,其在实施言语行为的时候,必定带有某种特定的含义。

这种含义既可以直接表达出来的,也可以是间接推导出来的。

一般来说,言语行为可以分为:表述类言语行为、指令类言语行为、承诺类言语行为、表态类言语行为和宣告类言语行为等五个类型。

那么,我们就依据此五种类型来分析《红楼梦》中的人物对话情况。

《红楼梦》人物语言与性别分析

《红楼梦》人物语言与性别分析

《红楼梦》人物语言与性别分析曹雪芹在古典小说《红楼梦》中,运用多方面的语言描写手法,刻画了很多性格各异,惟妙惟肖的人物形象。

这些人物的语言高度个性化,宝钗的雅,黛玉的尖,薛蟠的粗,凤姐的俗,都可以看出他们的家庭环境、文化背景和思想境界。

例如曹雪芹运用个性化的语言描写人物“王熙凤”,直接的语言描写是“嘴甜心苦,两面三刀”,“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

借贾母的语言说她是“凤辣子”,薛姨妈说她说话“像倒了核桃车子”,通过王熙凤自己骂下人的语言,体现出王熙凤这个人物阴险狡诈、贪婪骄横的个性,反映封建社会掌权者虚伪阴险的丑恶形象。

曹雪芹从真实的生活出发,用个性化的语言写出了人物的真实性和复杂性。

《红楼梦》中出场人物,共有721人。

除少数的主人外,其余全是仆人。

曹雪芹笔下的仆人形象,有几种类型:一是世代家奴,其子女被称作家生子,如焦大、赖大;二是按契约约定的奴才,分活契和死契,前者可以赎回,后者终生为奴;三是从外面买来的丫鬟、优伶;四是随主子陪嫁的丫鬟,如凤姐的陪嫁丫鬟平儿。

此外,还有主子与妾所生子女,如贾政与赵姨娘所生贾环,就属此类。

小说语言的两大功能,一是表现生活,二是塑造人物形象,两者缺一不可。

曹雪芹刻画的仆人形象,异彩纷呈,一扫前人窠臼。

如为贾府立下汗马功劳的焦大,面对老祖宗创下的基业,将毁在那些只知享福行乐的老爺、少爷、少奶奶们手上时,不由得百感交集、思绪万千。

第七回,焦大趁着酒劲,大骂宁国府总管赖二,说他是个“没良心的王八羔子,瞎充管家!你也不想想,焦大太爷翘起一只脚来比你的头还高呢!二十年头里的焦大太爷眼里有谁?”未等焦大说完,众小厮一拥而上,将其捆绑起来。

面对主子的忘恩负义,焦大毫不示弱,在骂完赖二之后,放声大骂贾蓉:“蓉哥儿,你别在焦大跟前使主子性儿!……你祖宗九死一生挣下这个家业,到如今不报我的恩,反和我充起主子来了!”由于放诞无礼,当场被众人掀翻在地,嘴里塞满了马粪。

对此,焦大无所畏惧,当着凤姐的面,大声喊道:“我要往祠堂里哭太爷去。

《红楼梦》中王熙凤的言语会话分析

《红楼梦》中王熙凤的言语会话分析

言语社 团且共同知晓的语境下说 的,我们 理解 时应把字面
意思和语用意思结合起来 , 才能达到预想的 目的。
二 、 会 话 原 则 分 析 凤姐 的言 语 含 义 从

从 间接 言 语 行 为 看 王 熙 凤 的 言语
会话合 作原是 美国语言 学家格瑞斯 17 提出 的, 9 5年 即会话双方谈话应该符合 当时情景的要求 , 并且 在适 当的
自《 红楼梦》 问世 , 红学研究 走过 了一段漫长 而曲折 的 道路 。近三 十年来 , 人们从 不同的角度研究《 红楼梦》 揭示 ,
味。凤 姐的这种施事行为具有明确地话语 意图 , 传递 信息
的同时也完成了说话意 图。即用 “ 生姜的辣 ” 这种 间接地言
其文学 、 美学 、 哲学 、 文化学 、 民俗学等方面 的价值 , 涌现出
剧, 在题材上没有创 新之 处 , 但是它的对话语 言艺术及其精湛。本文用语用学 中的会话合作理论、 言语 行为理论 、
关联理论 的交叉使用 来分析《 红楼梦》 中王 熙凤的 言语 。通过 对本文所选会话 片段 的分析 , 发现人物对话并不总
是 遵循 会 话 合 作 原 则 , 际 双 方往 往 会 根 据 语境 背景 交 叉使 用 更 多 的会 话 原 则 。 交
有对 《 红楼梦》语言的性质 和构成及其方 言 、红楼梦》 《 词
汇、 对具 体句式 的研究 、 隐喻 、 称谓语 、 委婉语的研究 、 英汉 译著 的对 比研究等 ,也有用会 话原 则对宝黛 对话进行 研 究, 但对 王熙凤 的言语 研究较 少 , 本文就从 会话原则 和言
语 行 为 理 论 出 发 , 析 她 的 比较 典 型 的 言语 会 话 。 分

个性鲜明林黛玉 ——从语用学角度浅析林黛玉的言语

个性鲜明林黛玉 ——从语用学角度浅析林黛玉的言语

文学评论·古典文学个性鲜明林黛玉——从语用学角度浅析林黛玉的言语孙佳乐 太原理工大学摘 要:名著的语言总能引人入胜,刻画人物入木三分,让整个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红楼梦》,作为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古往今来收到广大读者的喜爱,这与其作者炉火纯青的遣词造句能力是密不可分的,而其笔下的林黛玉,更是个性鲜明,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本文将从语用学角度,以合作原则、礼貌原则为主要根据,对林黛玉的言语进行分析,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人物个性及体会作者的语言技巧。

关键词:人物个性;礼貌原则;合作原则;言语作者简介:孙佳乐(1998-),女,汉族,太原理工大学国际教育交流学院大三学生。

[中图分类号]:H0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8)-05-079-01一、合作原则及礼貌原则美国语言学家Grice于1967年在演讲《逻辑与会话》中率先提出了合作原则的概念,他将合作原则划分成了四个部分:1.数量准则。

使自己说的话达到交谈的现实目的要求的程度,不能使自己说的话比要求的更详细。

2.质量准则。

努力使自己说的话具有真实性,不要说缺乏足够证据的话,不要说自认为虚假之言。

3.关系准则。

说有关联和切题的话。

4.方式准则。

要尽量避免晦涩,避免歧义,简练,有条理或者有序。

[1]人们在交际中有意或无意的遵守或违反着以上的原则,很多学者都对有意违反合作原则来实现交际目的行为进行了分析,其中,Leech认为某些对合作原则的违反正是出于礼貌,他提出了礼貌原则,并进一步划分出了策略准则、赞扬准则、慷慨准则、谦虚准则、一致准则和同情准则。

[2]二、浅析黛玉言语观其个性(一)谨言慎行、察言观色未进贾府之前,林黛玉就从母亲口中得知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在进贾府之时,更是心情复杂,不由得步步小心,处处留意。

在贾母问其读过何书后,黛玉回答道“只刚读了<四书>”,遵循了合作原则,而贾母却告诉黛玉,贾府的姑娘“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字里行间,不难窥见贾母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观念,黛玉显然接收了贾母传来的信息,在后来宝玉问其读过什么书时,她轻描淡写道“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

语用学视角下的《红楼梦》话语片段解析

语用学视角下的《红楼梦》话语片段解析

语用学视角下的《红楼梦》话语片段解析引言:《红楼梦》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小说。

它通过生动的艺术形象描写了上至皇室贵族、官僚地主,下至贫民百姓的日常生活以及他们的精神状态,揭示出当时的社会矛盾,对封建礼教进行了有力的抨击。

这是一本长篇小说,在《红楼梦》中,语用学运用也很广泛。

下面就从语用学视角解析《红楼梦》中的一个经典片段。

一、话语产生的情景1。

话语的产生一般情况下,话语都发生在特定的情境中,即特定的场合下。

如果没有特定的情境,就不会产生特定的话语。

2。

话语的语用分析特定情境中的话语,会因交际者的身份、角色不同而发生不同的变化。

因此要对不同身份、角色的说话者进行研究,才能对话语的功能做出正确的分析。

3。

试分析“癞头和尚走进来”这个片段。

作者在小说第二十九回《林潇湘魁夺菊花诗薛蘅芜讽和螃蟹咏》中描述了一个非常清雅、脱俗的大观园景色,这样就把原本死气沉沉的大观园比喻成一座“仙境”。

这样环境就为文章描写贾宝玉、林黛玉等少男少女们争芳斗艳提供了天然的背景。

接着,在秋爽斋的潇湘馆内举行一场菊花诗会。

她们开始就“你一首,我一首”对起诗来。

可最后由于薛宝钗无意中把贾宝玉的“蘅芜苑”里的蘅芜君当成了潇湘妃子,结果她们之间就展开了激烈的诗歌竞赛。

在一次次的比赛中,黛玉的一句“酒杯深浅”道出了整个事件的根本原因。

这里的语境是幽雅、闲适的“秋爽斋”,所以此话是“讽和”。

二、话语功能:评论宝玉上面的“癞头和尚”是曹雪芹笔下虚拟的人物,其实他就是甄士隐。

但在曹雪芹看来,甄士隐的话具有暗示性,并表达出作者的人生态度和理想追求。

作者借贾宝玉的嘴,通过“一僧一道”的话来告诫贾宝玉“好色”的危害性,即如果“宝玉还和女孩儿们混,再过几年,老太太一死,咱们大家靠什么去!”并且说明宝玉不仅“不好好念书,只爱在女孩子跟前”,还“在女孩子堆里混”。

因此,宝玉不应该“把古今的圣贤亲自毁谤了”,应该勤奋读书,将来“上进好做官,也不枉我们为人一场”。

红楼梦人物语言特点

红楼梦人物语言特点

红楼梦人物语言特点《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的经典之作,作为一部具有丰富人物形象的长篇小说,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特点,以下是对一些主要人物的语言特点进行的分析。

贾宝玉:贾宝玉是《红楼梦》的主人公之一,他是一个敏感而多情的男子。

他的语言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充满诗意:贾宝玉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他的言辞总是充满了浓厚的诗意,善于运用形象化的比喻和修辞手法,使他的话语更具感染力。

2.儒雅文雅:贾宝玉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他的言谈举止都体现出他的儒雅文雅,他的话语常常带有一种温文尔雅的风姿。

3.感情真挚:贾宝玉的语言中流露出了他内心真挚的感情,他的言辞情真意切,表达出他对亲人和朋友的真挚情感。

林黛玉:林黛玉是《红楼梦》中的女主角之一,她是一个聪明而叛逆的女子。

她的语言特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锐利直接:林黛玉的语言总是直接切中要害,她敢于直言不讳,善于用尖锐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她的话语常常带有一种犀利的辛辣。

2.情绪激烈:林黛玉是一个异常敏感和情绪化的人,她的语言常常带有一种激烈的情绪色彩,她的话语中充满了她内心的忧伤和痛苦。

3.独立自主:林黛玉是一个独立而自主的女子,她的语言中透露出一种对自由和独立的追求,她敢于违背传统的束缚和约束,坚持自己的观点。

薛宝钗:薛宝钗是《红楼梦》中的女主角之一,她是一个深情而体贴的女子。

她的语言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温柔体贴:薛宝钗的语言总是温柔和体贴的,她善于用甜美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关怀和爱意,她的话语常常带有一种温馨的气息。

2.善于安抚:薛宝钗是一个充满智慧和人情味的女子,她的语言总是能够安抚他人的情绪,她善于运用柔情的话语来安慰和鼓励他人。

3.善于交际:薛宝钗是一个善于交际的人,她的语言中充满了一种亲和力,她的话语总是能够拉近她与他人之间的距离。

贾母:贾母是贾宝玉的祖母,她是一个慈祥而宽容的长辈。

1.慈祥宽厚:贾母的语言总是充满了一种慈祥和宽厚的气息,她的话语总是透露出她对亲人和朋友的关怀和爱意。

浅谈《红楼梦》中王熙凤的语用策略

浅谈《红楼梦》中王熙凤的语用策略

浅谈《红楼梦》中王熙凤的语用策略浅谈《红楼梦》中王熙凤的语用策略【摘要】:王熙凤是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中一个个性鲜明,擅长语言交际的人物。

本文试图在言语行为理论的框架下将语用策略分为直接语用策略和间接语用策略两大类。

直接语用策略即通过有意识的使用直接言语行为达到交际目的,间接语用策略则是通过有意识的使用间接言语行为达到交际目的。

其次,通过对王熙凤话语具体例子的分析,得出这样的结论,直接语用策略有如下三个主要功能(1)提高交际效率,(2)彰显说话人的优越感,(3)维持听话人和说话人的亲密关系。

间接语用策略的三个主要功能则是(1)增强语言表达效果,(2)减小对听话人的面子威胁,(3)维护说话人的形象。

最后,在语用策略功能分析的基础上,探讨王熙凤的个性特征。

分析得出,王熙凤有干练,泼辣,热情的一面,同时又有善于逢迎,心机深细和虚伪狡诈的另一面。

【关键词】:王熙凤言语行为理论语用策略Abstract: Wang Xifeng is a Chinese classic "Dream of Red Mansions" in a distinctive, the characters are good at verbal communication.This paper attempts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speech act theory into pragmatic strategies to direct and indirect pragmatic strategies pragmatic strategies into two categories.Pragmatic strategies directly through the conscious use of communication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direct speech acts, indirect pragmatic strategy is through the conscious use of indirect speech acts to achieve communicative purposes.Secondly, through specific examples of discourse analysis of Wang Xifeng, concluded that a direct pragmatic strategy has the following three main functions (1) to improve communication efficiency, (2) highlight the speaker's sense of superiority, (3) maintain the listenerand the speaker's intimate relationships.Indirect pragmatic strategies of the three mainfunctions are (1) Enhanced effect of language, (2) reduce the threat to the listener's face, (3) maintenance of the speaker's image.Finally, functional analysis of pragmatic strategies on the basis of Wang Xifeng's personality.Analysis obtained, Wang Xifeng a competent, forceful, passionate side, while there are good at ingratiating, and false cunning small deep effort on the other side.Key words: Wang Xifeng, speech act theory, pragmatic strategy引言《红楼梦》作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真实地再现了清朝的封建大家族的生活。

语用学视角下的《红楼梦》片段

语用学视角下的《红楼梦》片段

Leech的礼貌准则(Maxims of Politeness) ( Leech,1983:9) 蓝纯(2007:151-152)将之分别译为: (1) 策略准则(Tact Maxim):尽量减少他人付出的代 价,尽量增大对他人的益处 (2) 慷慨准则(Generosity Maxim):尽量减少对自己 的益处,尽量增大自己付出的代价。 (3) 赞扬准则(Approbation Maxim):尽量缩小对他人 的批评,尽量夸大对他人的赞扬。 (4) 谦虚准则(Modesty Maxim):尽量缩小对自己的 标榜,尽量夸大对自己的批评。 (5) 赞同准则(Agreement Maxim):尽量缩小与他人 的不同意见,尽量夸大与他人的相同意见。 (6) 同情准则(Sympathy Maxim):尽量缩小对他人 的厌恶,尽量夸大对他人的同情。
3. 语料
《红楼梦》第三回中一段对话 “贾雨村夤缘复旧职 林黛玉抛父进京都” 次日,面谋之如海。如海道:“天缘凑巧,因贱荆去
世,都中家岳母念及小女无人依傍教育,前已遣了男女船 只来接,因小女未曾大痊,故未及行。此刻正思向蒙训教 之恩未经酬报,遇此机会,岂有不尽心图报之理。但请放 心,弟已预为筹画至此,已修下荐书一封,转托内兄务为 周全协佐,方可稍尽弟之鄙诚。即有所费用之例,弟于内 兄信中已注明白,亦不劳尊兄多虑矣。”雨村一面打恭, 谢不释口,一面又问:“不知令亲大人现居何职?只怕晚 生草率,不敢骤然入都干渎。” 如海笑道:“若论舍亲,与尊兄犹系同谱,乃荣公 之孙:大内兄现袭一等将军,名赦,字恩侯,二内兄名政, 字存周,现任工部员外郎,其为人谦恭厚道,大有祖父遗 风,非膏粱轻薄仕宦之流,故弟方致书烦托。否则不但有 污尊兄之清操,即弟亦不屑为矣。”
2. 3. 4.
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楼梦》人物语言的语用学分析
作者:杜欣欣
来源:《文艺生活·中旬刊》2016年第05期
摘要:语用学是研究在不同的语言交际环境下如何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的一门学科。

为了交际的顺利进行,以达到交际者的目的,言语交际双方必须遵循一定的交际原则。

本文试从语用学的两个重要原则——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出发,来浅析《红楼梦》这部传世之作中人物的语言特色,以帮助读者从语用学的角度更好地品读《红楼梦》中精彩的人物对话。

关键词:合作原则;礼貌原则;《红楼梦》
中图分类号:I207.411;H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14-0005-02
在语用学的范畴里,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是人们在言语交际中需要共同遵守的两个原则。

合作原则是假设言语交际的双方在乐于合作的前提下才能进行有效的沟通。

有时候为了使言语交际顺利进行,说话人会故意违反合作原则。

礼貌原则则是强调双方在交谈中应当保持彼此均等的地位,维系友好的交谈关系。

本文试从这两个语用原则出发,分析中国著名古典小说《红楼梦》中的人物对话。

一、语用学中的礼貌原则和合作原则
美国语言学家 Grice于1975年提出了合作原则。

合作原则有四个准则,各准则之下又有次准则:(1)质量准则:保证发出信息是真实的;(2)适量准则:发出信息量应当适度;(3)关联准则:信息与交流内容有关联性;(4)方式准则:说话人要避免歧义;要简短精炼、条理有序。

而Leech后来也提出了含有六个次准则的“礼貌原则”:(1)得体次则:尽量减少他人的付出,扩大他人的收益;(2)慷慨次则:尽量减少自己的收益,扩大自己的付出;(3)赞誉次则:尽量缩小对他人的贬低,夸张对其表扬;(4)谦虚次则:尽量缩小对自己的表扬,夸张对自己的批评;(5)赞同次则:尽量缩小与他人的不同意见,夸大与其相同意见;(6)同情次则:尽量缩小对他人的厌恶,夸大对其同情。

二、礼貌原则在《红楼梦》中的体现
(一)“赞誉次则”和“谦虚次则”
“赞誉次则”和“谦虚次则”应该是在《红楼梦》中表现得最为突出的两种礼貌原则了。

在那样一个封建等级制森严的社会环境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是由各自所处的社会地位所决定
的,下级为了讨好上级而恭维对方、贬损自己也就屡见不鲜了。

甚至有些时候,贾家贵族子弟在跟地位不如自己的人讲话时,为了表现其官宦世家的教养,亦或是在某些事情上有求于对方,也会奉行这样的礼貌准则。

比如在第七十二回中,就有一段这样的话:
贾琏……笑道:“鸳鸯姐姐,今儿幸踏贱地。

”鸳鸯只坐着,笑道:“来请爷爷奶奶的安,偏又不在家的不在家,睡觉的睡觉。

”贾琏笑道:“姐姐一年到头辛苦,服侍老太太,我还没看你去,那里还敢劳动来看我们。

”(《红楼梦》第七十二回)。

鸳鸯是贾母的贴身丫头,说话做事代表的是贾母的威严。

虽然如此,在贾琏面前,她毕竟只是一个佣人,一个高级女仆罢了。

可是贾琏对她是客气有加,甚至显得略有些卑微。

他不仅用“幸踏贱地”“还敢劳动姐姐来看我们”等字眼来贬低自己,而且还用“姐姐一年到头辛苦”来恭维、抬高鸳鸯。

笔者认为,贾琏此时的言语是出于两个目的:(1)封建家族礼教很严,鸳鸯作为家族长辈贾母的丫头,自有其威严,正如书中多次提到的那样,老太太房里的东西,哪怕是一只猫,都不是好惹的。

贾琏此时表现得如此谦卑,合乎封建伦理道德,是一种有教养的体现;(2)这里贾琏其实是要拜托鸳鸯帮忙从贾母床下偷一箱器物出来,拿去当几千两银子花。

即便是贵为主人,此时有求于他眼前的这位高级女仆,所以说些贬低自己、抬高对方的话来,这也是人之常情。

不管怎样,这一段鸳鸯和贾琏的对话很好地体现了礼貌原则中的“赞誉次则”和“谦虚次则”。

(二)“赞同次则”和“同情次则”
这两个礼貌原则在第二十回,通过王熙凤和宝玉的奶妈李嬷嬷之间的对话就都很好地体现了出来。

凤姐……连忙赶过来,拉了李嬷嬷,笑道:“妈妈别生气。

……你说谁不好,我替你打他。

我家里烧的滚热的野鸡,快跟我来喝酒去。

”一面说,一面拉着走,又叫:“丰儿,替你李奶奶拿着拐棍子,擦眼泪的手帕子。

”(《红楼梦》第二十回)
相信聪明的读者朋友们不难从二人的对话中体会出凤姐的厉害。

李嬷嬷自己赌博输了钱,迁怒与人,在宝玉房里大闹,这一点凤姐心知肚明,而且她的确也很讨厌这个平日里不知天高地厚、倚老卖老的老妈子。

但是她却回应道“你说谁不好,我替你打她”,一句话就把李嬷嬷拉到自己阵营来了,这是“赞同次则”的体现。

接着,她又邀请李嬷嬷去她房里吃烧鸡、喝酒,还细心地嘱咐自己的小丫头丰儿帮李嬷嬷拿好手帕和拐棍。

这里凤姐不仅缩小了对李嬷嬷的厌恶,还摆出一副“惜老怜贫”的架势,不正是在夸大对她的同情吗?
(三)对“礼貌原则”的违背
当然,《红楼梦》里人物性格多样,故事情节也很丰富,其中不乏违反礼貌原则的话语,比如第七回里林黛玉和周瑞家的这一段对话:
周瑞家的进来,笑道:“林姑娘,姨太太着我来送花与姑娘戴。

”……黛玉……便问道:“这是单送我一个人,还是别的姑娘们都有的?”周瑞家的道:“各位都有了,这两枝是姑娘的了。

”黛玉冷笑道:“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

”周瑞家的听了,一声儿不言语。

(《红楼梦》第七回)
相信读者看到这里,也会觉得林黛玉的话语不免有些尖酸刻薄。

周瑞家的把最后两枝宫花拿给黛玉可能是有些不对,黛玉心里纵然有不满,可是出于礼貌原则,也不应该当面指责,使别人下不了台啊。

更何况这周瑞家的还不是一般的仆人——她是王夫人,也就是宝玉亲生母亲的陪房丫头。

后来王夫人因为绣春囊事件而派几个心腹去抄检大观园,周瑞家的就是其中之一。

试想一下,如果黛玉因为言语冲撞了周瑞家的,这老妈子不免会在她主子面前抱怨几句,或多或少就会使黛玉在“未来婆婆”心中的形象打了折扣。

撇开这些厉害关系不说,周瑞家的好歹也算是长辈,人家大老远跑来给你送花,从礼貌原则出发,即使心里真不乐意,最起码嘴上也要说一句类似于“谢谢您,妈妈辛苦了”之类的话吧。

当然,如果黛玉真这么说,那又不符合她的性格了,这话恐怕只有薛宝钗才说得出吧。

三、合作原则在《红楼梦》中的体现
关于遵守合作原则的例子在《红楼梦》中有很多体现,比如下人在给主子回话时,一般都要保证发出信息是真实的、信息量是适度的,信息与交流内容有关联性,而且要尽量避免含糊其辞、避免歧义。

那么,接下来笔者就要重点讨论一下《红楼梦》人物对话中违背合作原则的情况。

小说第七十八回描写晴雯死后,一个聪明伶俐的小丫头向宝玉谎称她是被玉皇大帝召去天上做芙蓉花花神的情节,就是这样一个例子。

他平生为人聪明,至死不变,见我去了,……笑道:“你们不知道,我不是死,如今天上少了一位花神,玉皇爷命我去管花儿。

我如今在未正二刻就上任去了,宝玉须得未正三刻才到家,只少得一刻的工夫,不能见面。

”(《红楼梦》第七十八回)
宝玉从一个小丫头口中得知晴雯已死,他念及两人多年来朝昔相处,于是就万分哀伤、悲痛不已。

这时另外一个小丫头却伶牙俐齿,一番话不仅违背了“质量准则”,发出了虚假信息;同时也违背了“适量准则”,给出了过量的信息。

但是她的话却对宝玉起到了心理慰藉的作用,让他转悲为喜,还写下了洋洋洒洒的《芙蓉诔》来祭奠晴雯。

由此可见,违背合作原则并不一定就会阻断言语交际双方的顺利交流,有时候这种原则的违背恰恰会促成一个非常好的沟通效果。

四、结语
作为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是清代曹雪芹留给后人的一大瑰宝。

书中有大量的人物对话,而语用学研究的又是如何在不同的语言交际环境下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所以本文借助该
学科中的两个语用原则——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来浅析这部传世之作中人物对话的特点,希望能够帮助读者从语用学的角度更好地理解《红楼梦》中人物语言的魅力。

参考文献:
[1]曹雪芹,高鹗.红楼梦[M].长沙:岳麓书社,2008.
[2]何自然,冉永平.语用学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2.
[3]刘润清.关于Leech的“礼貌原则”[J].外语教学与研究,1987(02).
[4]顾曰国.礼貌、语用与文化[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2(0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